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2 18:07:08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大全(18篇)
時間:2023-12-12 18:07:08     小編:XY字客

不斷總結的人,能夠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智慧,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合理分段也是寫一篇完美總結的關鍵,可以根據總結內容的不同進行分段,使文章結構更加清晰。閱讀總結范文能夠開拓思維,提高總結能力。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設計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感知一個圖形周長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各種圖形周長的長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以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活動設計。

活動一談話導入。

活動二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活動三小組合作,探索求周長的策略讓學生能夠從心理上走進公園,感受其中的美。

學生可能提出多種保護花的方案,根據學生的回答選取給花壇安上護欄這一方案。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學生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加以肯定和評價。

學生交流。

師:怎樣才能知道每個花壇需要多長的護欄呢。

師:我們只要知道每個花壇一周的長就可以了。

在生活中,你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每個花壇一周的長是多少呢?請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看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學生分小組合作。首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己想出辦法后在小組內交流。

師: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這些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用到。你知道花壇一周的長是花壇的什么嗎?生回答。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互動設計。

活動四拓展練習,加深鞏固。

活動五小結學生分小組合作。首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己想出辦法后在小組內交流。

注意讓學生清楚地表達小組意見,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通過大量感知各種物體的周長。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自主練習的第1題,學生用筆描出各圖形的邊線,并估一估有多長。

師:誰能說一說花壇的周長指的是什么?

課桌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黑板的周長指的是什么?

師:下面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估計一下剛才我們所看到的花壇的周長大約是多少?

學生進行交流,說出自己估測的結果。

師:現在,同學們都知道了我們學校的花壇的周長。我想同學們會很快買回適合花壇長度的護欄。下面請用你學到的本領來看看這些圖形吧。

自主練習的第1題,學生用筆描出各圖形的邊線,并估一估有多長。

學生做自主練習的第2題。

習題設計常規(guī)計算題。

基礎練習題。

重點練習題。

拓展練習題。

每個花壇需要多長的護欄--花壇的周長。

圍著花壇一周的長。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摸一摸、畫一畫)感知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含義,建立周長的觀念。

2、通過實踐操作,探究周長的測量策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過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周長的意義,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周長意義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教具:

多媒體課件、圓形、長方形、扇形、正方形,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等。

學具:

若干平面圖形、棉線、直尺、軟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生:秋季。

師:那么,一提到秋季你會想到什么?生:落葉。

生1: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圈。

生2: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線爬了一周。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螞蟻繞著樹葉的邊線爬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繼續(xù)播放螞蟻繞樹葉的長度,及螞蟻的話)。

2、揭題并板書: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認識圖形的周長”。

二、感知周長。

1、理解一周的意義。

(教師舉著圖形讓學生指一指圖形的一周:操場、游泳池)。

生1:一周就是從起點又回到起點。

生2:一周就是圖形所有邊的長度。

師:同學們的發(fā)言非常精彩!這是你們對周長的理解,我們總結一下:從起點繞邊線畫一圈又回到起點,就是一周。

課件出示:操場、游泳池。

師:誰上來給大家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就是游泳池的周長?

指名學生上臺指。(黑色的一圈)。

2、指一指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剛才認識了周長,其實,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有周長。

(1)指一指:黑板面的周長。

師:黑板面是什么形狀?生:長方形的。師:誰能指一指它的的周長?指名學生指。

師:誰能說說指周長時應注意什么?生1: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

生2:首尾相接。

師:對!指周長時一定要注意從哪兒開始還是回到哪兒,也就是首尾相接。

(2)集體指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師:離我們最近的數學書,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狀?生:長方形。

師:你來指一指數學書封面的周長。學生舉起書,師生一起指。

3、理解周長的意義。

播放課件,找一找圖形的周長??偨Y能找到周長的圖形的特點。

課件出示:兩組圖形(區(qū)分:封閉圖形與不封閉圖形))。

師:這兩組圖形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組圖形有缺口,而第二組圖形沒缺口,是完整的。

生2:第一組圖形有開口,第二組圖形是封閉的。

師:對!像第二組這樣首尾相接的圖形就是封閉圖形。(畫三角形解釋首尾相接)。

請學生能用手勢比劃比劃。

那么總結一下周長的意義: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三、探究測量方法。

1、設疑。

師:大家想不想親自動手量一量圖形的周長?生:(異口同聲)想。

2、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測量方法。

要求:拿到物品后,先想一想用什么工具測量最好?然后再動手測量。

工具:軟尺、直尺和棉線。

學生小組合作(打開信封里面的兩種物品,有長方形、正方形、扇形、圓形)。

3、匯報:你測量的是哪個物品的周長?你是怎樣測量的?

4、比較歸納。

生:像五角星、長方形都有直直的邊就可直接用直尺量,像一元硬幣是彎的就得先拿繩子繞一圈。

5、小結一個圖形的邊比較平直就可以直接用尺子來量它的周長,沒有直直的邊就得先用繩子繞一周,再用尺子量它的長度。其實一元硬幣是硬的假設只有直尺也可以量------滾一圈。

圖形選擇方法。

舉起:三角形用直尺量一量。

正方形用直尺量一量。

圓線圍一圍再直尺量。

扇形線圍一圍再直尺量。

四、拓展練習。

1、板報加花邊,計算周長。

2、兩個圖形誰的周長長?

3、青蛙和小豬賽跑。

五、歸納總結。

回顧這節(jié)課,評價一下自己,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邊線。

一周:從起點繞邊線畫一圈又回到起點。

周長: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三

開始上課前請大家觀看幾個視頻,我們來一起欣賞吧。(出示視頻)。

師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這些物體盡管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繞著一個中心點轉動,這種現象就是旋轉。揭示定義。

師:同學們的思維真開闊,生活中像這樣的旋轉現象很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旋轉還隱藏著什么知識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索旋轉的奧秘吧。

1、他們都是繞著一個中心點轉動,這個中心點就是旋轉中心。

預設生:旋轉的方向不一樣。

引導生說出a風車旋轉方向時鐘旋轉方向一樣是順時針,所以a風車旋轉是順時針方向,b風車是逆時針方向旋轉。

導出旋轉第二個要素:旋轉方向。

說出旋轉中心、方向、角度的三要素。

5師:那我們一起來用旋轉三要素來描述旋轉。

和同桌討論你的答案。

6:請生匯報。(可同桌互相說一說)。

4、師:會用語言描述物體的旋轉過程了嗎?(會了)。

同學們掌握有關旋轉的知識了嗎?下面老師想考一考你們,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zhàn)?

練一練,生回答。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四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動,體會軸對稱圖形的特征;認識軸對稱圖形,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

2、通過觀察升國旗、轉風車等現象,感知平移、旋轉運動;能直觀判斷出平移和旋轉運動,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3、經歷分析軸對稱圖形特征和觀察物體平移、旋轉運動的過程,發(fā)展空間想象能力;在剪紙等實際操作中激發(fā)數學的興趣和好奇心。

認識軸對稱圖形,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

能直觀判斷出平移和旋轉運動,能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課件。

課時:共5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軸對稱(一)(教材第23、24頁內容)。

1、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

2、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重點: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能用折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

教具準備:課件。

生:天安門。

左右應該是一樣的,只不過方向相反的。

1.觀察下面的圖片。

這些圖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魚,雙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獨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進行討論。

集體交流,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生:第1,3,4,5個圖形的左右兩邊是一樣的,第2個圖形的上下兩邊是一樣的。

即:從中間分開,左右或上下兩邊是一樣的。

2、利用附頁中的圖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對折,看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再打開,看折痕的位置。

(2):中間的折痕把圖形分成一樣的兩部分。

3、認一認,說一說。

觀察圖中的虛線部分,第1,3,4,5個圖形被虛線左右兩邊是一樣的,第2個圖形被虛線上下兩邊是一樣的。

你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

這條虛線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想一想:怎樣才能找到一個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對稱軸。

4、小結。

上面?zhèn)€圖形沿虛線對折后,虛線兩側的圖形都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這條虛線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折一折。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2題。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1、課堂作業(yè):教材“練一練”的5題。

2、課后作業(yè):練習冊。

軸對稱(一)。

第1,3,4,5個圖形被虛線左右兩邊是一樣的,

第2個圖形被虛線上下兩邊是一樣的。

教學反思:這是一節(jié)集欣賞美與動手操作為一體的綜合實踐課,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點,突出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目標設計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指出并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在應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初步有條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同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方法設計1、將數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2、創(chuàng)設有趣的數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

3、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交往中互動學。

4、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達到學習新知的目的。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活動設計。

活動一。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花仙子”小組想出保護花壇的好方法。

活動二。

在有趣的數學情境中,探究新知。

(一)課件展示教材中“花壇”情境圖,請學生想辦法算出花壇一周的長,引入周長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花壇的周長。

(三)各小組交流,師引導學生總結出計算周長的方法?;顒右?。

(一)以幫助“花仙子”小組想辦法保護花壇來導入新課,學生的積極性高,

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學生懷著強烈的好奇心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有關周長的學習中去。

(二)學生想出了方法很多,最終得出了“給花壇加柵欄”的好方法,在引出周長的同時,也滲透了愛護花草樹木,愛護環(huán)境的思想教育,體現了新課標的新理念。

活動二新課標第一網。

(一)在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圖時,我將花壇的周長設計成動態(tài)的彩色閃動的。

線條,幫助學生理解周長的意義。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解決了本課的學習難點。(二)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怎樣能夠求出花壇的周長時,我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張圖片,把縮小的花壇圖案展現出來,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自己找出求周長的最佳方法。老師在巡視過程中,不斷參與進去,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探究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同時,當他們獨立算出花壇的周長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更激發(fā)了他們學數學的興趣。

(一)師:“花仙子”小組負責管理學校的花壇,可是怎樣能保護好花壇不被行人破壞呢?學生開動腦筋,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的見解。

(二)師:同學們真是愛護環(huán)境的好孩子!看來大家最贊成的方法是給花壇加上柵欄。好!下面我們將繼續(xù)來研究“買護欄需要多少錢”的問題。

活動二。

(一)師:要想知道護欄需要多少錢?必須先知道什么?

學生認真觀察圖形,得出“先要計算出花壇一周的長”。

(二)師:怎樣計算出花壇一周的長呢?來!聰明的小朋友自己來探究吧!

學生小組合作借助圖片來計算出花壇的周長。

(三)師:哪個小組先來交流?(請小組代表交流自己小組是怎樣計算的。)。

教學程序設計教材處理設計師生互動設計。

活動三。

“我為班級添光彩”小活動,請學生為班級的黑板報加上花邊,在計算花邊的總長的過程中鞏固所新知。

活動四。

進入智慧廳,在有趣的練習中探究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課堂小結:

請學生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與整理。

活動三。

學生剛剛自己探究出計算周長的方法,思維正處于興奮中,這時,適時地插入“我為班級添光彩”小活動,讓學生在計算花邊長度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周長這部分知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活動四。

以“智慧廳”的形式出示練習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有趣的練習中學生輕松得出了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再次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課堂小結。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集體交流,并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活動四。

學生看屏幕,在趣味游戲中解答數學問題。

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玩得開心呢嗎?說說你的收獲好嗎?

引導學生就知識與情感等方面談自己的收獲。

習題設計常規(guī)計算題。

基礎練習題。

重點練習題。

拓展練習題。

板書設計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

(1)8+4+8+4=24(米)。

(2)8×2+4×2=24(米)。

(3)(8+4)×2=24(米)。

24×2=48(元)教學反思。

教師在學生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徹底放手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解題的能力。讓學生總結所學,并談總結最感興趣的收獲,這個過程既假聲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誘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的收獲不僅是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了學習的樂趣,也會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說一說等活動,幫助同學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3.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從而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實踐活動中感受1千克物體的輕重,建立千克的質量觀念。

教學難點:聯系生活,讓學生感受幾千克物體的輕重。

教具、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提出問題。

1.走進動物世界。

同學們,咱們昨天通過了解可愛的蜂鳥,認識了“克”這個質量單位,今天,老師要為大家?guī)韼孜淮蠹沂煜さ男』锇?,看看在它們身上你們又能有哪些收獲?(出示各種小狗的圖片及體重,最后圖片定格在課本情景圖上。)。

2.發(fā)現“千克”

在剛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學生可能會說到一些小狗的重量,會提到發(fā)現了“千克”。)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千克”。

關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識?還有哪些問題?(引導學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質量單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測的那樣“千克”也是一個質量單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書: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通過今天的學習,相信你一定會找到答案!(板書課題:千克的認識)。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猜一猜--千克與克的關系。

請同學們借助原來的知識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為什么?(大部分同學都會說1千克=1000克,因為原來學過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來所學的知識,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說的那樣,1千克=1000克(邊說邊板書)同學們,你們知道嗎?猜想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以后的學習我們會經常用到。

2.小組活動--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圍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還有什么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利用盤秤驗證你的想法。

(4)將你的發(fā)現填到學習紙上!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

多少數量是1千克。

小組活動時,師巡視、指導,尋找優(yōu)秀素材。(素材多種方面,有一個物品,也有多個物品……)。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發(fā)現1千克。

說一說,哪些物品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可能會有這樣的填法:)。

學習紙:探尋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稱洗衣粉食鹽或白糖上好佳糖數學書……。

多少數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約6本……。

2.評價質疑--體會質量不變。

(2)1千克鐵與1千克棉花哪個重?為什么?(學生會說:一樣重,質量相同。)。

(3)數學活動: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質量是1千克?

將物品裝在袋子里讓學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樣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發(fā)現說: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反之用克作單位。)。

(2)做一做,課本6頁第二題。

(3)說一說,關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課內小結: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樣,在神奇的動物世界中,我們了解到表示較重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書: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們原來的知識,我們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讓咱們一起走進訓練場去接受新的挑戰(zhàn)!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基本練習。

課本第6頁第1題。

找生說說物品的重量。

2.提高練習。

《同步學習與探究》中“千克的認識》練習題。

注意:單位換算時,引導學生說一說填寫原因及方法。

3.開放練習。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們分別秤什么樣的物品,怎樣稱重?

板書設計:

千克的認識。

質量單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說明:

(一)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力求遵循知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踐操作活動,使他們不僅參與了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過程,感受了千克的實際重量,同時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通過執(zhí)教這節(jié)課,我個人感覺的亮點之處是:

1.借助知識遷移,理解學習新知。

千克與克的關系,借助于學生原有的知識,既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自豪感。

2.建立數學觀念,強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學,我一改原來稱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質量,讓學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觀念,并通過“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強化學生對千克的理解。并將1千克作為敲門磚,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質量,從而提高學生對千克的理解。

(二)使用建議。

“千克的認識”是質量單位承上啟下的一課,只有讓學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噸”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氣幫學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問題。

本節(jié)課的設計重點是理解“千克”,還可以利用情景圖的袋鼠問題,將千克與克對比,來凸顯千克的特點。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體驗認識質量單位---噸,并借助生活中的具體物體,感知噸的含義,初步建立1噸有多重的概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學會噸與千克之間單位的換算,并能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3、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教學思想,掌握猜想、驗證、合作學習的探究方法。

4、通過體驗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教學難點:通過想象和推理,建立1噸實際質量的概念。

教具學具準備:一個蘋果、一袋10千克大米。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同學們,師今天給大家?guī)硪粋€好吃的水果,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制造懸念,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拿出一個蘋果,猜一猜這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有多少呢?一箱蘋果呢?接著,出示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的圖片,請同學們估計一下,這一車蘋果質量又是多少呢?學生大膽猜想并自由回答。

2.出示一些集裝箱圖片,讓學生想象這些物品有多重。

同學們估計一個蘋果,一箱蘋果的重量時雖然數值上稍有差別,但使用的單位都是克和千克,這說明當我們需要計量比較輕的物體有多重時,通常用克、千克作單位,但當計量大宗物品或比較重的物品有多重時,克和千克就不能夠很好的表達了,這時,就要引入一個更大的表示物體質量(重量)的單位-噸,從而引出課題。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初步體驗1噸有多重。

講臺上有1袋大米,讓學生在袋子上找出這袋大米的質量(10千克)。然后讓3個學生到黑板前提一提這袋大米說說感受。

這時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依次呈現1袋大米、5袋大米、10袋大米、100袋大米,學生在老師呈現同時回答:10千克、50千克、100千克、1000千克。

教師邊板書邊告訴學生這時的1000千克大米在我們數學王國中就是1噸。1噸就是1000千克。

板書:1噸=1000千克。

通過屏幕觀察1噸給你什么樣的感受?1噸大米擺在眼前你有什么感覺?學生自由回答。

2.利用自身體重,想象1噸的重量。

學生大膽猜想:10個,20個、25個……。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班內交流,驗證猜想。

哪個小組把你們的發(fā)現結論告訴同學們。

小組匯報:1名同學25千克,10名同學就是250千克,20名同學就是500千克,40名同學是1000千克,也就是1噸。

2.全班同學共同驗證小組結果是否正確。并給匯報的小組給予肯定的評價。

3.通過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讓學生感受噸。

背一背、抱一抱體重是25千克的同學,感受一噸就是40名這樣同學的體重;

40名學生一起跳一跳,體驗一下,一噸重的物體從天而降,會是怎樣的感覺?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噸”在生活中的應用。

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見到過用“噸”作單位?(自由發(fā)言)。

說說下面圖中牌子上的20t表示什么意思?(課件展示)。

通過小組討論得出:“20t”指這座橋的限制總質量為20噸。

2.教師總結:同學們通過我們身邊同學的體重和身邊生活的知識我們認識了噸,“噸”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大的表示物體質量的單位,它用字母t表示,相信同學們只要用心觀察就能在生邊找到更多噸的知識。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你能用質量單位“噸”說一句話嗎?

學生可能說到:我家一個月用水大約5噸,荊河橋的限制總質量是20噸,我家的小汽車大約有2噸重。

2.選擇合適的單位填在下面的括號里。(課件展示)。

3.小明在學完了噸的認識這一課后啊,回到家時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請你讀一讀,找出日記中用錯的質量單位并改正過來。

今天早上,我吃了一根重45千克的火腿腸,喝了一袋重225千克的牛奶,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坐上了大約重1克的出租車,來到了動物園。我們先看了大約重80噸的熊貓,又看了大約重8千克的大象。

4.同學們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認真學習,仔細觀察就能獲得新知,這節(jié)課你從生活中又有什么收獲呢?(學生自由回答)。

5.利用所學的質量單位,寫一篇數學日記。

板書設計:

1噸=1000千克。

1t=1000kg。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

(1)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讓學生認識“噸”。教學中通過圖片介紹,生活經驗感知,親身體驗,數學計算和推理,讓學生充分感受和認識“噸”。

(2)直接感受“噸”?!皣崱笔且粋€用來計量重量的單位,我讓學生通過背一背,抱一抱,跳一跳等活動直觀感受噸,借助想象與推理,讓學生理解1噸到底有多重。

2.使用建議:本教案是從學生身邊生活入手,通過觀察、計算、體驗等活動獲取新知,教學隨意性大,為更能提高學生興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選著不同的素材。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八

一、學習目標。

1、探索并發(fā)現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4.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同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與難點:會準確地測量并能正確地計算物體周長的方法。

教具、學具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卷尺、直尺、繩子、一些圖形的卡片等。

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二、教學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yōu)閷W校設計了美麗的花壇,并且想幫他們圍上護欄,今天,我們就當一回小小采購員,為其中的兩個花壇安裝護欄(板書:小小采購員)。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圖,學生從圖中找出信息。

2.要當小小采購員,你首先要知道什么?(護欄周長多少米,需要多少錢)。

3.解決長方形周長。

(1)出示8米。

4米。

(指名到板前指一指長方形的周長)教師用紅色粉筆沿長方形的周長畫一周。

(2)獨立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完成后小組交流,小組匯報,教師板書,在匯報時,說明自己的理由。

學生在匯報的同時教師可以進行課件動畫演示。

學生可能這樣計算:8+4+8+4=24(米)。

長方形一周的長等于長加寬加長加寬,所以8+4+8+4=24(米)。

啟發(fā)學生討論:還可以怎么計算?

2×4+2×8=24(米)。

啟發(fā)學生討論還可以怎樣想?

2×(8+4)=24(米)。

啟發(fā)學生討論、探索、參與知識的形成,不死記算法。

(3)引導學生比較算法。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覺得哪一種算法比較簡便?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4.長方形花壇護欄需要8元/米的甲種護欄,需要多少錢?(學生獨立完成)。

小結:在今天當小小采購員的過程中,我們還學習到了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板書)。

三、鞏固練習。

1.一個長方形枕套,長50厘米,寬30厘米,四周縫上花邊,需要多少厘米花邊?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訂正。(兩生板演)。

四、課堂檢測。

(一)一個長方形花壇,長5米,寬3米,這個花壇的周長是多少米?(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二)出示本班同學的一張長方形的美術作品:

長4分米,寬2分米,給它裱上漂亮的邊框,至少應該買多少邊框材料呢?

請同學上臺反饋,進一步感知長方形周長的簡便計算。

五、課堂小結: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作業(yè)。

自主練習1、2題。

七、板書設計。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

長方形花壇周長多少米?

8+4+8+4=24(米)。

2×4+2×8=24(米)。

2×(8+4)=24(米)。

長方形花壇護欄需要多少錢?

24×8=192(元)。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結合事物或圖形,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能測量一些物體表面及圖形的周長。

3.結合具體情境,感受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周長的含義。

突破方法:在“圍一圍”“議一議”“量一量”“試一試”等實踐活動中感悟和理解周長的實際含義。

教學難點:

多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突破方法:在具體活動中,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法:

遷移類推、動手實踐和觀察法。

學法: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帕、樹葉、線、直尺。

學習準備:

樹葉、線、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教師講述《新龜兔賽跑》的故事:龜兔第一次賽跑,小兔子由于過于驕傲和輕視對手意外的失敗了,這一次它決定要認真的和小烏龜重賽一場,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課件播放《新龜兔賽跑》的動畫。(小兔子沿著跑道的外圈跑,而小烏龜卻沿著跑道的內圈跑,小烏龜再次勝出。)。

教師:小烏龜為什么能再次取得勝利?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師:有的同學說小烏龜跑得路比小兔子短一些,是這樣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

感受周長:。

請學生小組合作在老師發(fā)給的跑道圖上用紅筆描出小烏龜的路線,再用藍筆描出小兔子的路線。

教師介紹:小烏龜跑步的路線是圖中跑道內圈的周長。

小兔子跑步的路線是圖中跑道外圈的周長。

(教師順勢板書課題《認識周長》)。

二、探究新知,解決問題。

1、圍一圍。

(1)(出示手帕)師:看看老師手里是什么?

生:手帕。

師:對,老師覺得這個手帕不夠漂亮,想讓手帕變漂亮些,于是要給它鑲上花邊,你知道該鑲在什么地方嗎?哪位同學能上來告訴老師,幫幫老師的忙。指名上臺指出:花邊應鑲在手帕邊沿。

學生上臺演示。

師:同學在鑲花邊的時候,剛好圍了手帕的一圈,一圈呢我們也可以把它叫做一周。老師現在把同學鑲的花邊用線畫出來。從這一點開始圍手帕剛好一周回到原來這個點上,這條線的長度就是手帕的周長。(教師課件出示:圍手帕一周的長度就是手帕的周長。生齊讀一遍。)。

師:同學們,看到書上例1,動筆畫出桌布的周長。畫好之后,同桌互相檢查。

(2)(出示樹葉)師:同學們,看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么,(樹葉)誰來指出它的周長?

學生上臺演示。

師:說說你是怎樣圍的?

生:我是從樹葉這點開始沿著它的邊圍一周。(教師出示課件圍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生齊讀一遍。)。

2、啟發(fā)聯想。

生1:圍課本封面一周的長度就是課本的周長。

生2:圍水桶面一周的長度就是水桶面的周長。

生3:圍課桌面一周的長度就是課桌面的周長。

……。

3、摸一摸。

師:我們用手指了周長,那同學們我們能摸一摸周長嗎?

生:能。

師:同學們剛才說到課本封面和課桌面的周長,那你們能試著摸一摸它們的周長嗎?(教師板書:摸)。

師:課本封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

師:手帕是什么形狀?

生:正方形。

師:這些物體的形狀各不相同。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它們,可以概括為?(圖形)。

那也就是說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請同學們看一看這些圖形哪些是它的周長?

師:為什么第一個和第三個不是它的周長?

生1:第一個圖形圍多了。

生2:第三個圖形沒有圍滿一周,也就是圍少了。

師:圍圖形周長時,一定要注意是圍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4、量一量。

同桌交流合作。

指名匯報:

生:我量出的樹葉周長是26厘米,我們先用線圍樹葉一周,再用直尺量線的長度。

請同學們看到書上例2。

追問:剛剛我們量了樹葉的周長,那你能想辦法量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嗎?

(1)學生獨立思考,動手操作。

(2)演示交流。

(3)代表匯報。

生1:我們用直尺先量了每條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知道它的周長。

生2:我們是用線直接沿著長方形的邊圍了一周,再用直尺量出線的長度,就知道它的周長。

5、試一試。

動手比較圖形一和圖形二的周長。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78頁“課堂活動”。

四、課堂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內容?

生:周長。

師:什么是周長?

生: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師:在圍圖形的周長時,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只圍一周,不能多也不能少。

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

圍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

五年級數學下冊《圖形的運動》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圖形的運動內容主要包括軸對稱,平移和旋轉。了解圖形的運動對學生認識豐富多彩的現實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感受和欣賞圖形的美都是十分重要的。通過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和運用平移、對稱、旋轉設計有趣的圖案,有利于學生初步了解圖形之間的關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結和具體情境,復習圖形的運動的相關知識,進一步理解軸對稱、平移、旋轉,能在方格紙上根據指定的要求畫軸對稱圖形或將簡單圖形按要求平移旋轉。

2、整理學過的軸對稱圖形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

3、在觀察、操作、想象、設計圖案等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學情分析:這部分知識比較簡單,學生在新授時已有較好的掌握。本節(jié)復習,重點是運用。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生活進行知識的應用。

1、通過復習,進一步掌握圖形運動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畫出圖形。

2、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應用。

多媒體課件、方格紙課型。

復習課課時: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玩過俄羅斯方塊這個游戲?其實這個游戲中還用到了許多數學中的知識,今天我們就借助這個游戲來復習圖形的運動。(板書:圖形的運動)這是俄羅斯方塊中的一個,認真觀察給出的圖形,運用所學的知識,解答下列問題。

1、圖a是軸對稱圖形嗎?

2、圖a有什么特點?

3、什么是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叫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直線叫做對稱軸。剛才我們解決了關于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相信同學們已經將記憶中我們學過的軸對稱圖形的知識調動起來了,下面我們將對這些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

二、自主學習,回顧整理。

(一)軸對稱圖形。

1、說一說:我們學過的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指名回答)2、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呢?請伸出手畫一畫。

3、下列圖案中,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請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出示課本97頁第一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并說一說判斷理由。

4、描述軸對稱圖形時要注意什么?(描述軸對稱圖形時一定要說清楚以哪條直線為對稱軸。)。

(二)平移。

1、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2?

指名回答,并利用方格紙進行驗證。

2、完成課本97頁第2題第(1)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并進行展示。

3、結合剛才的問題,說一說什么是平移?平移有什么特點?

點名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教師小結:平移:平面內將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的圖形運動叫平移,它只是位置發(fā)生了變化,其大小和形狀沒變。平移后的位置由平移的方向和距離確定。

4、在描述平移運動時要注意什么?描述平移時要說清楚平移的方向和距離兩個要素;

(三)旋轉1、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3?

2、圖1中圖a經過怎樣的運動可以得到圖4?

學生獨立完成。

4、完成課本第97頁第2題第。

(2)小題。

5、說一說什么是旋轉?旋轉有什么特點?旋轉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轉:平面內將圖形繞一定點按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的圖形運動叫旋轉。定點叫旋轉中心。旋轉后物體的方向發(fā)生改變,形狀和大小不變。描述旋轉時要說清楚旋轉的中心、旋轉的方向(順時針還是逆時針)和旋轉的角度三個要素;6、小組討論:平移與旋轉和放大與縮小的異同點,并完成表格。平移與旋轉放大與縮小不同點相同點。

(二)匯報、交流,集體小結:

1、結合剛才所做的幾道題,說一說在方格紙上進行平移、旋轉時需要注意什么?在方格紙上按要求把圖形進行旋轉時,關鍵是要先找到其中一條或幾條較為特殊的線段(與旋轉中心相連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線段)旋轉后的位置,再畫出圖形其他部分旋轉后的樣子。在方格紙上畫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時要一定要注意對應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是相等的。

2、你能否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用到了平移、旋轉?平移:比如電梯的上下移動、推拉門的運動。旋轉:比如鐘擺的運動、汽車方向盤的轉動。軸對稱:比如蝴蝶的形狀、對稱的剪紙圖案。

三、鞏固與應用。

五、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一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指出并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3、提出并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體驗統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樂趣。

活動一:課前交流,激起興趣。

師:同學們,在平時你都有哪些愛好呢?

師:在與同學們的交流中,老師知道同學們的愛好非常廣泛。我呢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平時喜歡把看到的美的事物拍攝下來。今天,也拍攝了一組關于我們校園的圖片,我們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校園圖片)。

師:圖片欣賞完了,想說點什么?

生1:我們的校園真漂亮!

生2:真美麗!

活動二:創(chuàng)設情景,感受周長。

生:想。(課件出示花壇圖片)。

師:這么漂亮的花壇,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你知道嗎?

生:圓形、長方形、正方形。(師指生說)。

師(指到扇形):那么請同學們看這個圖形,像不像我們夏天用到的(師手勢演示扇的動作)扇子?它就叫做扇形。

師:這么美麗的花壇,要想保護好里面的花草,我們應該怎么做?

生1:按時給它澆水。

生2:不進去踩踏。

生3:在花壇一邊豎上牌子,寫上:愛護花草。

生4:可以給花壇安上護欄?!?。

師:大家可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的好方法,看來大家不但愛動腦、愛思考,而且還非常有愛心。剛才有的同學提出了安護欄的保護方案,如果你是護欄設計師,護欄要安在什么地方呢?(給學生留一點思考的時間)。

(小組內交流)。

師:哪個同學上來給大家說一說,你的護欄是在什么地方安裝的。

生1(圓形花壇):我是圍著花壇安一圈。(師板書:一圈)。

師:你能把圖片舉高,邊指邊說,慢一點,讓下面的同學聽清楚嗎?

生2(長方形):我把護欄安在花壇的四周。

生:(邊指邊說)也是圍著花壇安一圈。

師:大家圍的花壇形狀雖不同,但是圍的方法卻有共同之處,你發(fā)現了嗎?

生1:都是沿著花壇的邊圍的。

生2:圍了花壇一周。

師:回答得非常好,都是沿著花壇的邊,圍了花壇一周。

活動三:深化感知,加深概念。

師:剛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現在我們知道護欄安在什么地方了,那需要多長的護欄呢?動腦筋想一想,要想知道每個花壇需要多長的護欄,我們只要知道花壇的什么就可以了?(留思考時間)。

生:只要知道花壇一圈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同學們很聰明,花壇一周的長度就是花壇的周長(板書:周長)。這就是這節(jié)課我和大家一塊來學習的問題。(板書:認識周長)。

師:有關周長,你想知道什么?

生1:什么是周長?

師:你提的這個問題非常有研究價值。

生2:周長到底有多長?

師:同學們想研究的問題很多,但是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能一一解決。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研究什么是周長,怎么樣知道它的長度這些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哪個同學能到前面來和同學們說一說這個圓形花壇的周長(貼圓形花壇)生:(邊指邊說)這個圓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師:你說得真好,對,這個圓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哪位同學能像剛才這位同學這樣到前面來給大家說一說這幾個圖形的周長?(貼正方形、長方形、扇形)。

生(邊指邊說):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是它四條邊的長度,扇形的周長是它一周的長度。

活動四:合作探究,掌握方法。

生:測量。

師:這個同學很聰明,下面咱們就在小組內討論一下,這些不同形狀的圖形我們可以用什么測量的方法來測量它的周長。

(小組內交流討論)。

師:哪位同學來前面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測量的什么圖形的周長。

生1:我們覺得測量圓形可以用繩子。

師:這個同學想到了用繩子測量圓形的周長,老師這里有根繩子你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生(演示測量的方法):做好標記,然后再測量繩子的長度就可以了。

生1:我覺得可以用米尺。

生2:還可以用直尺,讓它圍著圓形轉圈。

生3:還可以用紙條,然后測量紙條的長度。

師:同學們可真不簡單,想出了這么多測量圓形周長的方法,其實,同學們在無意識中用到了一種數學思想。有知道的嗎?(學生搖頭)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這是很重要的一種數學思想。在以后的學習當中,我們經常會用到。

生1:長方形和正方形可以先用直尺測量出它們四條邊的長度然后加起來就可以了。生2:長方形只測量兩條邊就可以了,因為它們兩條邊相等。

生3:正方形只測一條邊就可以,他們四條邊相等。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的測量方法越來越簡單。扇形的周長怎樣測量呢?生1:可以用繩子。

生2:用軟尺。

師:同學們都很聰明,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測量方法,那么像圓形、扇形這樣的圖形,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用圍一圍的測量方法來求它的周長呢?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更簡便的計算方法。

活動五: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學生獨立計算)。

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下花壇護欄的長度,說一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正方形花壇護欄是8米,4個2相加是8。

生2:我是2乘4等于8米,因為4條邊相等。

生3:長方形花壇護欄是12米,2+2+4+4=12米。

生4:2+4=6米,6乘2等于12米。

生5:扇形花壇護欄長為18米,5+5+8=18米。

生6:我是先算2乘5等于10,再加上8等于18米。

師:同學們非常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了花壇護欄的長度,不管用什么方法我們都是算出了花壇一周的長度,也就是花壇的周長。

活動六:課堂總結,滲透方法。

師:你能找出身邊物體的周長?(數學書封面、黑板面、桌面)。

師:孩子們,想一想,這節(jié)課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

生:……。

師:你認為自己表現的怎么樣?用一句話說說你對周長的認識。

這節(jié)課你們不僅認識了什么是周長,還探索出了許多測量周長的方法,老師很佩服你們,希望你們能將善于發(fā)現、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的挖掘出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互相測量你們腰的一周,也就是腰圍、頭圍、胸圍等。

這節(jié)課上到這里,下課。

課后反思:

經過兩個星期的準備、試講、研磨,我覺得自己有了進步,在“圖形的周長”這節(jié)課上,通過讓學生經歷“看、指、描、說、摸、找、量、算”等實踐操作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充分的交流中感悟、體驗,獲取了“周長”這一概念。課后,我在反思中覺得,這堂課真實地展示了我對磨課的一些粗淺認識。

體驗,在體驗中感知。本課的教學,基本完成了預設的計劃和目標,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對于“周長”的學習,不僅僅是讓學生體會周長的實際含義,即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對此,我主要引導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看一看——學?;▔囊?guī)劃圖;描一描——各種形狀規(guī)劃圖的周長;說一說——結合規(guī)劃圖說一說什么叫周長;指一指——各種形狀規(guī)劃圖的周長;摸一摸——摸一摸課本封面、桌子面、文具盒表面的周長;找一找——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辯一辯——辯一辯哪些圖形有周長,哪些圖形沒有周長;量一量——小組合作量實物和圖形的周長。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加學習數學知識這樣一系列的活動,由具體到抽象,使學生逐步建立“周長”這一概念的表象,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空間觀念。

在這節(jié)課上,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調動了他們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學生不僅深刻地認識了周長的含義,還發(fā)展了他們的觀察、操作、想象、交流、實踐等能力。真正讓學生在體驗和練習中去感悟“周長”的實際概念。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操作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收獲。

這次磨課,我學到了很多,不管是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上還是在講課的技巧上。這次講課的經歷對我來說確實是一種成長的體驗,通過對教案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我對于教材的把握也有了進步,能夠更深層次地去挖掘教材帶給我們的真正意義,而不是照著教材來上課。在以后的教學之路上,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在數學課堂上展現自我,收獲快樂?!绑w驗”課堂中,我與學生共成長。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材第30—31頁例2、例3及相關內容。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理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能直觀區(qū)分這兩種簡單的圖形變換,會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2、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圖形的運動在生活中的運用,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美。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有豐富的平移和旋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定位。借助學生在生活中經??吹降钠揭坪托D現象引入,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操作直觀理解和辨認平移、旋轉現象。使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運動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為今后學習抽象的圖形運動積累感性體驗,發(fā)展幾何直觀;為今后從圖形運動的角度認識圖形(如圓柱體、圓錐體)、理解度量(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推倒等)作好鋪墊;通過依據描述想象出物體的運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初步理解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會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課件、剪刀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頁的主題圖“游樂園”。

1、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題圖中找出軸對稱圖形。

3、還有那些運動項目,它們的運動方式相同嗎?

(二)分類交流,導入新課。

1、按照運動方式的不同分類。

2、交流分類結果,導入新課。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圖形的平移現象。

1、操作交流,認識平移現象。

(1)課件出示第一類:

(2)手勢比劃:這些物體是怎樣運動的?

(3)語言描述:這些物體的運動有什么共同特點?

(4)歸納小結:物體沿著直的路線移動,并且在移動中沒有改變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現象。(板書:平移)。

2、聯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現象。

3、實踐體驗,辨認簡單圖形平移后的圖形。

(1)出示例2。

(2)想一想:依據平移的特點判斷。

(3)移一移:用小房子學具進行驗證。

1、課件出示第二類:

2、討論交流:為什么把這三個物體分為一類?他們是怎樣運動的?有什么共同特點?

3、概括描述:物體以一個點或一個軸為中心進行圓周運動,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轉現象。(板書:旋轉)。

4、聯系生活: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

5、操作觀察:陀螺上的每個點轉出的是什么形狀?(教材第31頁的“做一做”)。

(三)辨別平移和旋轉現象。

1、下面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教材第34頁練習七的第7題)。

2、學生根據平移和旋轉的特征直觀判斷,集體交流。

3、歸納小結,明確平移和旋轉的聯系與區(qū)別。

三、實踐體驗,深化理解。

(一)基本練習。

1、教材第30頁“做一做”

利用學具平移,畫一排小汽車。

2、教材第34頁練習七的第8題。

綜合運用旋轉和時間的知識解決問題。

(二)綜合練習(教材第34頁練習七的第6題)。

辨別多個圖形通過平移,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

(三)提高練習(教材第35頁練習七的第10題)。

拼圖游戲。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每張卡片上的圖案,利用平移和旋轉將零散的圖形有序相接,構建出有規(guī)律的美麗圖案。

四、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一)這節(jié)課你有收獲嗎?說一說。

(二)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課件配樂展示)。

(三)課外拓展:用平移和旋轉設計美麗的圖案。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三

“圖形的旋轉”是繼對稱、平移之后的又一種圖形的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旋轉”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本課前,學生已經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本節(jié)課是在上述基礎上的進一步發(fā)展,通過具體實例的展示,呈現學生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麗圖案,使學生運用變換的知識分析、欣賞、發(fā)現美,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成復雜圖形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欲望,為后面設計簡單圖案做好鋪墊,也為后續(xù)學習“圖形的變換”奠定基礎。

在生活中,有各種美麗的圖案,其中有很多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得到的。本節(jié)課所展示的正是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教材從“欣賞圖案”入手,讓學生觀察這些圖案的特點,然后將圖案進行分解,逐步展示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后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教材編排注重以下兩點:

1、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

2、在圖形的變換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

在教學時,我把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角度”作為重點來突破,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旋轉的過程,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教學中注重讓學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試圖在操作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圖形變換的特點,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特點: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強,思維多依賴于具體直觀形象。

知識基礎:

1、在三年級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圖形。

2、在本冊教材第二單元第四課“旋轉與角”中已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旋轉要圍繞一個點旋轉,體會了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

生活經驗:通過“轉紙風車”、“看風扇轉動”、“螺旋槳轉動”等已初步感受到變換現象的特征。

學習困難:學生在表述基本圖形的旋轉過程時,不會表述,容易出錯,表述不完整。

學習興趣:內容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學生對操作活動很感興趣。

1、通過具體實例的觀察,了解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

2、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使學生會表述圖形旋轉的變化過程,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

3、運用觀察、操作、歸納等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通過欣賞與操作由旋轉得來的圖形,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理論依據:《數學課程標準》中,在第二學段“空間與圖形”的具體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1、了解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會表述圖形旋轉的過程。

2、確定旋轉時的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度。

依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在讓學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麗的圖案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并明確旋轉的特征及旋轉的三要素,這將為學生設計美麗圖案及后續(xù)學習圖形的變換做好鋪墊。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

依據:在評價學生學習的情況時,必須進行動手操作的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本節(jié)課內容的抽象性,學生在實際練習時,一定會出現學習困難,所以我將“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0后的圖形”作為教學難點。

多媒體教學課件,風車,方格紙,小三角形等。

一、導入新課。

教師手拿風車走上講臺。

師:同學們,你玩過風車嗎?風車的風葉是怎樣運動的?

(板書:旋轉)。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

1、認識“旋轉的中心點”

師:認真觀察,風葉又是怎樣旋轉的?

預設:圍繞一個點來旋轉的。

應對:生活中很多物體的旋轉,都要圍繞一個點來旋轉,這個點叫“中心點”。

(板書:中心點)。

2、認識“旋轉的兩種方向”

(1)課件出示風車和摩天飛輪。

師:觀察它們的旋轉有什么不同?

預設:方向不同。

應對:風車朝右方旋轉,摩天飛輪朝左方旋轉。這兩種方向在數學上有它的專用名稱。

(板書:方向)。

(2)課件出示鐘表,讓學生在鐘面上認識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師:大家請看大屏幕,和鐘表上指針旋轉方向相同的叫“順時針方向”,與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時針方向”。

(教師板書兩種方向,并與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兩種方向。)。

3、結合鐘表指針的旋轉,認識“旋轉的角度”

(1)讓學生觀察指針由12旋轉到3。

師:指針旋轉了多少度?

預設:90度。

應對:你怎樣判斷指針旋轉了90度呢?

預設:指針剛開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剛好形成直角。

應對:看指針旋轉前后形成的夾角來判斷旋轉的角度。

(板書:角度)。

(2)讓學生完整地敘述指針的旋轉過程。

師:誰能完整地說出指針的旋轉過程?

【要求學生說出中心點、方向、角度】。

師: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美麗的圖案也是通過一個簡單圖形旋轉得到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旋轉”。(板書:圖形的旋轉)。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風車、摩天飛輪以及鐘表上指針的旋轉,使學生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中心點、方向和角度。

(二)欣賞圖案。

1、欣賞圖案。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并動態(tài)演示數學萬花筒的美麗圖案】。

師:這些圖案漂亮嗎?想不想知道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的?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美麗圖案的設計過程。

2、觀察主題圖。

師:觀察這個圖案,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

師:圖案中有沒有相同的部分?

師:有相同的幾部分?

師:其實這個圖案可以進行分解,分為四部分,觀察每一部分的小圖形,形狀變了嗎?

師:大小變了嗎?

師:什么變了?

師:同樣,這兩個圖案也可以分解為四部分,每一個小圖形的形狀、大小一樣,只是位置變了。(揭示圖形旋轉的本質和特征)。

【課件出示美麗圖案分解過程】。

師:我們把其中的一份圖形就叫做基本圖形。(板書:基本圖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圖案,并對圖案進行分解,使學生初步理解旋轉的特征“圖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只是位置發(fā)生變化”。

(三)探究圖案的設計過程。

1、觀察圖形旋轉過程。

師:怎樣才能使圖形a到圖形b的位置上,再到圖形c、d的位置上呢?

預設:旋轉。

師:觀察每次的旋轉過程,你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都要繞著中心點旋轉。

應對:誰來指一下中心點?

師:你還發(fā)現了什么?

預設:都是順時針方向旋轉。

2、獨立嘗試旋轉圖形。

師:你能用手中的學具試著旋轉到圖形b、c、d的位置上嗎?

(教師巡視,看學生如何操作。)。

2、集體交流,

(1)課件演示圖形a的旋轉過程,讓學生看一看。

(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如何判斷旋轉的角度:課件演示或手勢演示。)。

(3)讓學生填寫圖形a的旋轉過程。

【課件出示:圖形a繞點方向旋轉得到圖形b?!?。

(4)與同桌說一說圖形a的旋轉過程。

(5)鼓勵學生說一說:圖形b怎樣旋轉得到圖形c?圖形c又是怎樣旋轉得到圖形d呢?

(教師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數學語言,要求敘述旋轉的三要素。)。

(6)師小結:由一個基本圖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最后形成了一個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基本圖形試著旋轉,經過交流共享彼此的資源,理解圖形旋轉的過程,并學會用規(guī)范的語言敘述旋轉的過程,加深對旋轉三要素的認識。

4、拓展視野:讓學生觀察另一個圖案的旋轉過程,并請學生說一說旋轉的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圖案都是用這樣的方法設計的,請看大屏幕,這也是一個由基本圖形-菱形,繞中心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得到的美麗圖案,注意觀察它的旋轉過程。

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旋轉過程。

師:其實,在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圖形,經過不同角度的旋轉,可以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

設計意圖:通過另一個圖形旋轉過程展示,讓學生加深對旋轉在生活中應用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

(四)教師小結:一個基本圖形經過旋轉得到了美麗的圖案,在旋轉時,首先要確定好中心點,圍繞中心點旋轉,并且要確定好旋轉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個美麗的圖案。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讓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收獲,說說是怎樣獲得這些知識的。)。

師總結:今天,我們研究了圖形的旋轉,知道了一個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可以制作出美麗的圖案,在旋轉的過程中,一定要確定好中心點、旋轉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選一個基本圖形去旋轉制作美麗的圖案,相信你會成為設計師的,加油!

中心點。

順時針方向。

基本圖形旋轉方向。

逆時針方向。

角度。

實在是技術不行,“基本圖形”與“旋轉”之間有個箭頭,“旋轉”后面有個大括號,“方向”后面有個大括號,兩種方向后還有箭頭表示,可是打不上去,抱歉了!

高老師的第四稿設計中,在探究主題圖的設計過程時,讓學生先觀察課件中的旋轉過程,討論是怎樣旋轉的,然后再獨立嘗試旋轉,我覺得是否應讓學生先獨立嘗試旋轉,并說說旋轉時要注意什么,再看課件的旋轉過程,加深印象。

以下引用高老師的板書:

中心點。

順時針方向。

基本圖形旋轉方向。

逆時針方向。

角度。

在聽了高老師課后,我覺得,高老師在每一次的設計和實際授課相碰撞有摩擦時,都能“痛定思痛”積極進行調整和改進,點滴都在向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學習需求在靠攏,非常的努力,更體現出她對教學理念中“以人為本”的深刻領悟。

這里有幾個小建議:

(1)、能否將旋轉的三要素在板書時,用彩色粉筆突出出來;

(3)、老師在步步跟進每一個要素教學時時,能否讓同桌之間就每一步的操作選擇性的點幾組邊演示邊敘述,是否更能對學生的敘述與實際認知的效果進行一個檢驗和評比,這樣也便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請高老師參考。

看過高老師的第四稿設計,比第三稿設計在活動處理過程中更細化了,更豐富了,給予學生的探究活動形式多、時間多,能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從高老師的初稿到第四稿,感覺每一次改動都是你進步的表現,希望你能繼續(xù)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我認為四稿有以下亮點:

1、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能夠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始終以濃厚的興趣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2、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觀察風車、摩天飛輪、鐘表上的指針、美麗的圖案等感悟旋轉的特征及旋轉的三要素,既獲得了數學知識,又提高了數學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3、練習設計由淺入深,有梯度。從實物圖形到抽象的數學圖形,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升華,在練習中,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圖案的設計過程。

(3)讓學生填寫圖形a的旋轉過程。

【課件出示:圖形a繞點方向旋轉得到圖形b。】。

(4)與同桌說一說圖形a的旋轉過程。

相比第三稿設計,四稿中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較好,讓學生試著填一填圖形a的旋轉過程,再讓同桌互相說一說,為學生敘述旋轉過程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學生出錯的就會很少。

看過高老師的第四稿,感覺本節(jié)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課程基本理念,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誠心誠意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著力促進學生主動、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本節(jié)課運用學生熟悉的風車、摩天飛輪、鐘表、美麗的圖案,讓學生感到新穎有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

2、積極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學習的空間,最大限度地保障學生主動參與。

本節(jié)課按照“初步感知旋轉的三要素—親自體驗旋轉的三要素—辨析旋轉的三要素”的思路展開教學,運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間,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悟學法,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發(fā)展。

3、重視聯系生活實際,為學生搭建欣賞數學美的平臺。

教學中,教師抓住美麗圖案的特點,精心設計“想一想、看一看、說一說、轉一轉、畫一畫”等活動,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四稿設計上傳以后,老師們討論的焦點問題是“學生為什么會在敘述圖形旋轉過程時,出現敘述不完整的現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覺老師們分析的原因正是課堂中存在問題的根源,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源,教師要注重讓學生明確旋轉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們的指點后,我認為除了在主題圖的旋轉過程中去感受以外,還可以結合練習題,第一道題“找一找”討論中心點的問題,第三道題“填一填”討論旋轉角度的問題,第四道題“轉一轉”討論旋轉方向的問題,在練習之后的討論中,讓學生再次感受旋轉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這樣就會讓學生的學習困難相對更少一些,讓學生更深刻、更徹底地理解圖形的旋轉。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四

軸對稱:對稱軸。

教學反思:

1、數學源自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無處不在,它與生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圖形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俄羅斯方塊的游戲導入,基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為后面引出平移、旋轉、軸對稱作鋪墊。

2、在本課中我注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手指間。在新授環(huán)節(jié),至始至終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學習素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動一動、做一做、講一講等活動,自主觀察,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栩栩如生。讓學生充分透徹、理解圖形的變換過程,不僅會在實踐中應用,而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地獲取知識。每一次活動結束,都能對學生的活動進行小節(jié)、概括。

不足之處: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對圖形變換的三種基本形式的綜合應用,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展現出了多種多樣的變換方法,但也因為為了讓學生充分展示這些方法,造成了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五

《圖形的旋轉》是北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jié),本節(jié)內容是圖形變換的第三學段的學習內容,承接“軸對稱”和“平移”,旋轉也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現實世界運動變化的最簡捷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換的一些性質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軸對稱、平移、旋轉、相似)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和豐富內涵。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認識旋轉,理解旋轉的基本含義,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

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操作、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說理能力;了解觀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學會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情感目標:體驗和感受數學活動的探究性,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審美情趣。

基于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的分析,為有效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制定教法、學法如下:

1.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原則,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類比、歸納、學習。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學生列舉出一些具有旋轉現象的生活實例,引出課題“生活中的旋轉”。

(1)時鐘上的秒針在不停的轉動;(并介紹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2)大風車的轉動;

(3)飛速轉動的電風扇葉片;

(4)汽車上的括水器;

(5)由平面圖形轉動而產生的奇妙圖案

(設計意圖:數學來自于生活,播放動畫生動形象)

第二環(huán)節(jié):出示學習目標并解讀:

第三環(huán)節(jié)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在播放動畫的過程中,逐步引出“旋轉的概念”及“旋轉的性質”

旋轉的概念:

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著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這個定點稱為旋轉中心,旋轉的方向稱為旋轉方向,旋轉的角度稱為旋轉角.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只改變圖形的位置。旋轉的性質:

1、旋轉不改變圖形的_______和_______;

4、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________.

(設計意圖:播放動畫探討知識點,直觀形象,探討性質設計填空題,有引導啟發(fā)的作用,教學效果特別好)

第四環(huán)節(jié):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收獲:

我來說我這節(jié)課的收獲吧!

我還有疑惑,說出來大家?guī)蛶臀遥铱刹幌氲絷爢眩?/p>

第五環(huán)節(jié):目標檢測:

分層設計(基礎題、提高題,中考題),由易到難,有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第六環(huán)節(jié):學以致用,設計圖案。

讓學生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學習的層次——設計。

本設計力圖: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yǎng)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遵

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遵循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

具體設計中突出了以下構想:

(1)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首先播放一組生活中熟悉的體現運動變化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新課的開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能力。

(2)過程凸現,緊扣重點

旋轉概念的形成過程及旋轉性質得到的過程是本節(jié)的重點,所以本節(jié)突出概念形成過程和性質探究過程的教學,首先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從生活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后歸納,然后提出注意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再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并及時反饋。同時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著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看問題,向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動態(tài)顯現,化難為易

教學活動中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打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了他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動的、輕松愉快的獲得新知。

(4)例子展現,多方滲透

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通俗易懂,本節(jié)列舉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2冊102頁“練習與實踐”9-1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會對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進行面積和周長的計算。

2、對新舊知識點的復習和加深學習,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

3、能夠利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有關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的實際問題,豐富解決問題策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教學重點、難點: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我們都學習過哪些平面圖形?

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這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

3.填空。(復習平面圖形公式推導過程)。

(5)圓可以割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的( ),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 ),所以s圓=___________。

二、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102頁第9題。

學生先自己在方格紙上畫一畫,再說一說分別怎么畫。要注意哪些地方。

2、教科書第102頁第10題。

組織學生探索。在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直徑是6。面積是28.26。畫4個符合要求的圓,每個圓的直徑是3,面積也是28.26。畫9個符合要求的圓,每個圓的直徑是1,面積也是28.26。

引導學生分別計算出各個圓的面積。并組織他們發(fā)現:圓的面積之和占正方形面積的百分比是不變的。

3、(1)教科書第102頁第11題。

根據條件進行列舉,要提醒學生:長方形的長和寬的含義是相對的,寬的米數大于長的米數的也要進行考慮。

(2)用18根1米的小棍圍成一個長方形,圍成的長方形面積最大是多少?

(畫表用列舉法)。

三、補充。

(一)選擇。

1.將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近似長方形,長方形的面積與圓的面積(??????),長方形的寬是圓的(?????),長方形的長是圓的(??????)。

2.心決定圓的(?????),半徑決定圓的(????)。

3.一個時鐘的時針長10厘米,一晝夜這時針走了(????)厘米。

4.一圓形水池,直徑為30米,沿著池邊每隔5米栽一棵樹,最多能栽?????棵。

5.把一平行四邊形的框架拉成一長方形,面積(????),周長(????)。把一平行四邊形通過剪、移、拼的方法拼成一長方形,面積(?????),周長(??????)。

6.一個圓的半徑擴大3倍,周長擴大(?????),面積擴大(?????)。

(二)判斷。

1.半徑是2厘米的圓,周長和面積相等。???????????????????(?)。

2.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中,直徑最長。?????????????????????(?)。

3.大圓的圓周率大于小圓的圓周率。???????????????????????(?)。

4.如果長方形、正方形、圓它們周長相等,那么圓的面積最大。(?)?。

(三)解決問題。

2.從一張長3厘米、寬2.5厘米的長方形紙片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求這個正方形的周長。

3.在一個半徑5米的圓形花壇周圍修一條寬2米的走道,走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用一長20厘米的鐵絲正好圍一個長方形(長、寬都是整厘米數)計算它的面積。

5.小方從家到學校的距離約有2千米。一輛自行車輪胎的外直徑約70厘米,小方騎這輛自行車,如果輪胎每分種轉100周,他從家到學校約需幾分種?(得數保留整數)。

課前思考:

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第9題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使它們面積相等。畫出的三角形底與高的乘積要等于長方形長與寬乘積的2倍;平行四邊形底與高的乘積要等于長方形長與寬的乘積;梯形上底與下底之和與高的乘積等于長方形長與寬乘積的2倍。第10題先讓學生在兩個邊長6厘米的正方形里畫圓,要求在其中一個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在另一個正方形里畫4個相等的、盡量大的圓;然后讓學生分別計算兩個正方形里圓的面積以及它們各占所在正方形面積的百分數。由于上述兩種畫法得到的1個圓與4個圓的面積是相等的,它們與每個正方形面積的百分比也是一樣的,因而很容易引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這個現象是否普遍存在?由此,教材讓學生繼續(xù)在這樣的正方形里畫9個相等的、盡量大的圓,讓學生通過計算和比較驗證此前的猜想。這樣的活動既體現了知識的綜合與應用,又蘊含了數學的奇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鍛煉學生的探索能力。第11題讓學生借助操作,解決“靠墻圍一塊長方形菜地,怎樣面積最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面積與周長的關系,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策略水平。

課前思考:

本課時內容是有關平面圖形周長和面積計算的實際運用,教材提供了三道綜合性較強的練習題,沈老師在此基礎上又補充了有一定量和質的復習題,對于班中的大部分學生來說會有很大幫助。但估計對于一小部分學生來說還“吃不飽”,我們還需要提供一些拓展題。

補充以下題目,供大家選用:

1.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長度分別是6厘米、8厘米、10厘米。最長邊上的高是(??)厘米。

2.一張正方形紙邊長是5厘米,至少用這樣的正方形紙(??)張,才能拼成一個大一些的正方形。拼成的正方形周長是(?????),面積是(????)。

3.將一個圓沿半徑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這個近似長方形的長是寬的(??)倍。

4.一個直角梯形上、下底之和是15厘米,兩條腰分別長4厘米、5厘米。這個梯形的面積是(?????)。

5.半圓形紙片的周長是10.28分米,它的半徑是(???????)。

6.一堆鋼管,橫截面近似于梯形,最上層4根,最下層8根,每相鄰兩層相差一根,這堆鋼管共有(??)根。

8.有一個等腰三角形,頂角與一個底角的度數比是2:1,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是1分米,1分米,1.42分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課后反思:

第11題要提醒學生注意兩點:第一,由于是靠墻圍長方形菜地,所以木條只需要圍長方形的三條邊;第二,為了發(fā)現“怎樣圍面積最大”,要列舉出所有不同的圍法。另外也復習了五年級學的用列表法來解決問題,通過練習讓學生思考怎樣圍面積最大以及怎樣圍周長最大。總得來說,大部分學生掌握得不錯,通過學生列表,很容易判斷。由此也可以讓學生歸納總結,長和寬越是接近,長方形的面積最大,長和寬相差得越大,周長越長。

從學生做的練習來看,還是有不少問題存在的,有關求圓環(huán)的面積(外圓-內圓),有一小部分學生對外圓的半徑還是會找錯,如補充的題目:“在一個半徑5米的圓形花壇周圍修一條寬2米的走道,走道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有些學生認為外圓的半徑是6,究其原因是他先求了外圓的直徑,而外圓的直徑也求錯了,直接用10+2=12,而應該是10+4=14,對于這類問題,可以讓學生不要先求直徑,直接用5+2求出半徑,這樣錯誤率會降低。

課后反思:

教材上的練習我是這樣處理的,第9題先讓學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圖上畫出一個指定長、寬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分別畫出與這個長方形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啟發(fā)學生畫出面積相等的不同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或梯形。比較畫出的圖形的周長時,重點要引導學生通過直觀推理獲得相應的結論,不要求學生算出每個圖形有周長。第10題,指導學生畫出符合要求的圖形,引導學生通過計算和比較發(fā)現相應的更有趣的現象,幫助學生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并進行適當的類推。使學生認識到:在邊長為6厘米的正方形里畫一個最大的圓,這個圓的面積是3.14×32;在這個正方形里面畫4個符合指定的要求的圓,這4個圓的面積之和是3.14×1.52×4;在這個正方形里面畫9個符合指定的要求的圓,這9個圓的面積之和是3.14×12×9。而上述幾道題算式的計算結果是不變的。依此類推,像題中那樣,如果在這個正方形里畫16個、25個、36個……圓,每次畫出的圓的面積之和都是不變的。第11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進行操作,并及時記錄每次操作的結果;然后讓學生根據收集的數據作出判斷,并把發(fā)現的規(guī)律應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之中。提醒學生注意:由于是靠墻圍長方形菜地,所以木條只需要圍長方形的三條邊;為了發(fā)現“怎樣圍長方形的三條邊”、和發(fā)現“怎樣圍面積最大”,要列舉出所有不同的圍法,因而操作過程要有條理性,以免遺漏和重復。

課后反思:

雖然本課中補充的一些有關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難度不是很大,但是從學生練習情況看,以前如果這個學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難的話,那么現在在復習中這些問題依然存在,說明我們的復習效果還不是很理想。課堂上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還真的是很難很難,如果將教學目標定位得低一些,那么有些優(yōu)秀學生會失去學習的挑戰(zhàn)性;如果將教學目標定位得高一些,那么學習困難生又會失去自信心。作為教師,我們一直處在兩難中,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應該成為我們復習課探討的主題之一。就本課復習內容來講,有關圓的一些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如半圓的周長、圓環(huán)面積的計算等,在復習后面的內容時還要經常補充一些這方面的練習,期待學生通過最后這一階段的復習能有所提高。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七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圖形的旋轉》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秷D形的旋轉》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軸對稱之后的又一種圖形基本變換,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變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形的旋轉》這節(jié)課教學內容靈活豐富,符合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生活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簡單的圖形經過旋轉得到的。本節(jié)課,正是讓學生經歷簡單圖形經過旋轉形成復雜圖案的過程。

《圖形的變換》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不同的學段要求也不同。在二年級,學生已經認識了日常生活中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本節(jié)課要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的圖形,并用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簡單的圖案,進一步增強空間觀念。

圖形的周長教學設計篇十八

一、教材分析:

《圖形的旋轉》是北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2節(jié),本節(jié)內容是圖形變換的第三學段的學習內容,承接“軸對稱”和“平移”,旋轉也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現實世界運動變化的最簡捷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變換的一些性質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為綜合運用幾種變換(軸對稱、平移、旋轉、相似)進行圖案設計打下基礎。通過本節(jié)學習,使學生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和豐富內涵。

二、教學目標及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實現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認識旋轉,理解旋轉的基本含義,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

2、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操作、交流的過程,培養(yǎng)說理能力;了解觀察探究的基本方法,學會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情感目標:體驗和感受數學活動的探究性,拉進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審美情趣。

基于教材特點與學生情況的分析,為有效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制定教法、學法如下:

1.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原則,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大量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類比、歸納、學習。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動畫視頻,引導學生列舉出一些具有旋轉現象的生活實例,引出課題“生活中的旋轉”。

(1)時鐘上的秒針在不停的轉動;(并介紹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

(2)大風車的轉動;

(3)飛速轉動的電風扇葉片;

(4)汽車上的括水器;

(5)由平面圖形轉動而產生的奇妙圖案。

(設計意圖:數學來自于生活,播放動畫生動形象)。

第二環(huán)節(jié):出示學習目標并解讀:

第三環(huán)節(jié)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在播放動畫的過程中,逐步引出“旋轉的概念”及“旋轉的性質”

旋轉的概念:

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沿著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為旋轉,這個定點稱為旋轉中心,旋轉的方向稱為旋轉方向,旋轉的角度稱為旋轉角.旋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只改變圖形的位置。旋轉的性質:

1、旋轉不改變圖形的_______和_______;

4、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________.。

(設計意圖:播放動畫探討知識點,直觀形象,探討性質設計填空題,有引導啟發(fā)的作用,教學效果特別好)。

第四環(huán)節(jié):暢所欲言,談自己的收獲:

我來說我這節(jié)課的收獲吧!

我還有疑惑,說出來大家?guī)蛶臀?,我可不想掉隊喲?/p>

第五環(huán)節(jié):目標檢測:

分層設計(基礎題、提高題,中考題),由易到難,有利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第六環(huán)節(jié):學以致用,設計圖案。

讓學生把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提升了學習的層次——設計。

本設計力圖:以觀察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yǎng)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遵。

照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遵循特殊到一般,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guī)律。

具體設計中突出了以下構想:

(1)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首先播放一組生活中熟悉的體現運動變化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為新課的開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培養(yǎng)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思考問題的能力。

(2)過程凸現,緊扣重點。

旋轉概念的形成過程及旋轉性質得到的過程是本節(jié)的重點,所以本節(jié)突出概念形成過程和性質探究過程的教學,首先列舉學生熟悉的例子,從生活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本質,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后歸納,然后提出注意問題,幫助學生把握概念的本質特征,再引導學生運用概念并及時反饋。同時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著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引導學生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看問題,向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動態(tài)顯現,化難為易。

教學活動中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畫面,不僅打開學生思維之門,也打開了他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在欣賞、享受中,在美的熏陶中主動的、輕松愉快的獲得新知。

(4)例子展現,多方滲透。

為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通俗易懂,本節(jié)列舉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也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0554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