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是我們渡過青春時光的地方,留下了無數美好的回憶。寫作時,我們要多注意常見的語法錯誤,避免影響文章的質量。下面是一些關于掌握社交技巧的實用建議,供大家參考。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一
基金項目:貴陽學院2014年度院級教改項目(校教發(fā)【2014】20號)。
作者簡介:楊春林(1977-),男,講師,碩士。
從事高分子材料專業(yè)學習的學生知道,“高分子成型加工”、“高分子物理”和“高分子化學”,共同構成了高分子材料專業(yè)的三大主干基礎課程。而“塑料材料與配方設計”是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yè)成型加工分支下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對合成樹脂及塑料助劑的深入了解,正確的選用塑料原料和塑料助劑,合理的進行配方設計,在塑料成型加工過程中至關重要,也是獲得品質優(yōu)良塑料制品的技術保障。然而,“塑料材料與配方設計”在課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只是片面的理論介紹涉及某一材料的某一性能,大部分同學覺得課堂內容比較單一,理論性過多,實踐性較少。鑒于以上不足,為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適應目前社會對高分子人才的實際需求,力求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該課程的教學內容,特別是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效的結合學習,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有效的探索。
立足貴陽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突出實用、服務本地”,緊扣《貴州省新材料產業(y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中涉及的高分子材料人才培養(yǎng)方向領域,我校根據具體情況和要求,對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認真地討論,不斷完善課程的教學大綱與基本要求,力求符合實際的需求。材料科學與工程本科生的課程和教學大綱應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四個基本要素―――合成和加工、結構、性質、使用性能及其相互關系[1]?!八芰喜牧吓c配方設計”課程以每種塑料材料的合成、結構與性能關系、加工性能、應用性能、成型方法、改性以及最新的發(fā)展狀況等角度,完整地將通用熱塑性塑料、工程塑料、熱固性塑料展現在每位高分子專業(yè)學生面前,從而使學生可以完整、全面地了解每種塑料材料以及各種助劑的功效、添加量、作用機理和最新發(fā)展狀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劑的概況、合成、作用機理及其應用,重點掌握塑料增塑劑、抗氧劑、熱穩(wěn)定劑和阻燃劑的結構特點和作用機理,了解其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熟悉塑料制品實際應用配方設計。力求緊扣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和工程實際,從應用型本科生學習的實際出發(fā),重視理論與工程實際的結合,突出應用性較強的內容,有利于工程應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再配以一定的配方設計方法的講授,為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打下堅實基礎。
1.教學內容與專業(yè)特色相結合。“塑料材料與配方設計”是我校高分子材料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根據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的觀察與經驗,教學多采用傳統(tǒng)模式,課程具有與物理化學聯系密切、抽象概念多等特點,大多數學生覺得課堂內容難以理解,不感興趣,喪失學好該課程的信心,然后就逐漸厭學甚至放棄學習。該門課程的授課對象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處于這個時期的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處于整個大學的全盛時期,求知欲強,精力充沛。面對這樣的學生,如何有效地利用他們的求知欲,激發(fā)起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并針對他們的缺點,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及對策,使其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起運用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聯系科學研究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值得我們教學工作者思考并認真對待的問題。
如何圍繞塑料制品的化學組成、結構及聚合方式、添加劑及其配比以及成型加工工藝、工藝條件及其控制、成型設備等知識內容對學生開展有效教學是一個重中之重。教學內容必須與專業(yè)特色有效結合,在向學生傳授課程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又要圍繞當前貴州省高分子材料人才培養(yǎng)領域涉及的塑料成型加工新技術、新發(fā)展方向進行有效的結合介紹。遵循高分子材料的成型加工基本原理,著重對新的成型加工工藝進行研究,尤其是通用塑料與工程塑料的成型加工區(qū)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將高分子材料基礎理論與實際日常生活中常見塑料制品的例子相結合,開展與學生的分析和討論,啟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牢牢抓住本課程的主題思想。例如:在介紹五大通用塑料制品尤其是pvc制品生產時,介紹了生產pvc軟硬制品過程中各類助劑的選擇及添加量控制,合理的配方設計,不同的成型加工方法,以及不同成型工藝生產的制品具有不同的特殊性能,應用的不同的場合,讓學生掌握“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制品性能”三者之間的關系。
2.教學內容與科研實踐相結合?!八芰喜牧吓c配方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應與教師科研實踐有效結合,使兩者達到互助互促的作用,以科研促進教學發(fā)展,將教師科研工作有效融入到教學實驗中,體現教學與科研的互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驗操作和使用計算機軟件的能力。例如:塑料制品的增韌途徑有多種方法,可將教師科研課題與相關課程知識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如聚合物納米復合材料對塑料增韌的影響,尤其是近年來較熱門的稀土偶聯劑的研究,在增加粒子與基體樹脂結合力的同時,兼顧一定的內潤滑作用等,可以鼓勵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實驗中來,學以致用,加強對知識點理解的同時,拓寬視野,鍛煉科研及動手能力。
1.傳統(tǒng)與先進多媒體輔助、計算機技術運用等教學手段相結合。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板書由于其單調、枯燥的特點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而多媒體輔助―――ppt教學使原本量大、抽象、復雜、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直觀的圖文并茂形式表現出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3]。比如通過多媒體電子課件輔助教學,對于高分子塑料制品成型加工過程中塑料助劑的作用機理的演示以及擠出成型、注射成型等成型加工過程的演示,更加直觀和生動,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掌握。塑料配方設計是指確定配方中各種助劑加入量的方法。一個塑料配方中往往包括增塑劑、熱穩(wěn)定劑、抗氧劑、光穩(wěn)定劑、潤滑劑、填充劑、阻燃劑等多種添加劑。多種助劑的合理搭配,通過利于計算機技術(word、cad)來對配方設計進行科學地設計,有效地減少了實驗次數,節(jié)省實驗時間,使配方設計更加準確、快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師理論實踐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在理論教學中,我們知道塑料配方設計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單因素變量配方設計法;一種是多因素變量配方設計法。在課程理論教學過程中,尤其是正交設計法介紹環(huán)節(jié),我們在教學中采用重點難點教師講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生自主學習之后,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以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成果,讓學生了解正交設計法的使用特點,掌握多因素變量的實驗方法,優(yōu)化出最佳配方。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通過教師理論指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我們將學生能力激發(fā)出來,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中,秉承貴州省的綠色發(fā)展觀念,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走節(jié)能減排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在塑料制品成型加工及廢舊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中,始終貫徹綠色生態(tài)理念,對日常生活廢棄塑料,譬如食品包裝、各類飲料瓶、儲存容器及薄膜等塑料制品,有意識地進行分選挑撿,改性再生利用,將實驗課程內容涉及到的包括塑料的混煉,塑料的雙螺桿擠出成型、注射成型等各種加工方法工藝,通過相容性混煉技術來進行廢舊塑料的再生利用。比如:回收的pp耐應力開裂性能較差且低溫脆性較大,可選擇回收hdpe及l(fā)ldpe制備再生共混物,也可以回收農膜與pp制備合金,利用適當設備經過混煉實施。這既增加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培養(yǎng)了綠色環(huán)保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成立課外實踐興趣小組,讓學生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開展探討思考,與教師共同討論分析,提出解決思路,找出解決問題辦法,提高學習興趣和逐步培養(yǎng)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
3.企事業(yè)工廠參觀學習。本專業(yè)目前與貴州省材料產業(yè)技術研究院、龍里藍圖新材料公司等企事業(yè)單位建立了良好合作關系,建立了實習基地。通過與這些合作企業(yè)的協作,學生可以現場實地對各種成型加工所涉及的原料處理、設備、工藝流程、質量控制等實際生產過程進行近距離的感受,讓學生們了解橡膠和塑料加工過程使用的原材料、工藝方法及工藝流程以及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儀器和設備。將知識與生產進一步聯系和認識,毋庸置疑對學生有了很大的幫助。
比如:參觀塑鋼門窗加工工廠時,講解員詳細地向學生介紹了加工車間的工作情況及以聚氯乙烯樹脂為基本原料進行成型工藝的加工流程。通過參觀,每一個學生都受益匪淺,知道了pvc,這也為我們以后專業(yè)方向的選擇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市場對塑料制品需求的不斷擴大以及塑料工業(yè)的高速發(fā)展,培養(yǎng)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使其具備更加牢固的知識基礎,更加靈活地運用知識的能力,成為當務之急。本課程通過幾個方面的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自主學習能力、配方設計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90年代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在材料時代保持競爭[m].中國航空工業(yè)總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航空信息中心,譯。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1992.
[2]周達飛,唐頌超。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0.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二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據化、信息化的時代,所以計算機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據我國現階段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來看,距離其他發(fā)達國家的技術水平還是有一段距離,而且社會上精通計算機技術的人才也非常緊缺,由此可見,國家教育部門必須要加強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不斷深化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與《計算機應用》課程相關的知識。
一、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不同,計算機基礎不同。
由于我國城鄉(xiāng)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始終存在差距,所以,城鄉(xiāng)在計算機教育水平上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比如在很多偏遠的山區(qū),由于教育資金的緊缺,所以學校并不具備配置計算機的能力,而城市里面的學生由于生活水平比較優(yōu)越,因此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計算機教育。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水平的不一致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多的問題。
(二)課程教學過于書面,脫離實際。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但是,受到我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我國的《計算機應用》課程始終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進行理論教學,而用于實踐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內容大多數天馬行空,利用一般的思維方式是很難理解的,所以,學生即使將書本上的知識點都記住了,但是,在理解上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到最后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實際的操作水平非常薄弱。社會需要的是操作能力與應變能力非常強的計算機技術人才,而按照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所淘汰[1]。
(三)教師教學水平不足,教學方式單一。
學生之所以會經常出現不認真聽講、開小差等現象,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足,教學方式單一,沒有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提不起興趣,就導致了一個惡性的循環(huán)。況且,這種“填鴨式教學”對于學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要想學生能夠吸收這些知識,首先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興趣繼續(xù)學習。
二、解決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對策。
(一)國家要加強對于計算機教育事業(yè)的資金投入。
就像筆者之前提到了,我國城市與山區(qū)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事業(yè)水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計算機應用》這種需要耗費巨大財力的.課程上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的首要辦法就是縮短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但是這并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還需要國家與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只能依靠國家對于計算機教育事業(yè)的資金注入,來緩解這個問題[2]。
(二)教學方式要與實踐相結合。
計算機技術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如果想將《計算機應用》這門課程學好,單憑課堂的知識點的掌握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是要將知識點與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眾所周知,計算機專業(yè)技術人才在我國是非常緊缺的,并不是因為學習計算機專業(yè)的人數少,而是能夠達到企業(yè)標準的人數少,作為一名合格的計算機技術人員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操作能力,如果你空有一身知識,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執(zhí)行,到最后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其次,就是要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也就是說當你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要能夠使用所學的知識隨機應變,化險為夷,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算是一名優(yōu)秀的計算機技術人員[3]。
(三)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要想提高《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首先要改善的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來說并不適用,所以才有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結論:綜上分析可知,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就必須要不斷深化《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雷鳴.內蒙古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三
高等師范院校中文系通常會開設“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兩門課。主要講述中國現當代文學發(fā)生、發(fā)展的歷程、性質、成就、特點及其經驗教訓,探討并要求學生掌握各時期的文藝運動和文學思潮,研究并要求學生掌握各時期不同流派與不同藝術風格較有影響的代表作家作品,總結其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教學,一是要讓學生牢固掌握現當代文學的基本知識,二是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文藝作品進行鑒賞、分析等能力。長期以來,這兩門課程因教學內容多、教學課時少,教師要爭分奪秒趕進度等原因,多以教師講授為主,形成“滿堂灌”、“填鴨式”的基本教學模式。此種模式在倡導“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機制”的新形勢下已不能適應師范生教育的需要,亟須改變。本文結合筆者所在單位的教學情況,談談我們在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改革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以期對同類高校有所助益。
一、更新教學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就高等師范院校中文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而言,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改革應當明確為中學語文教育服務的目的。為了培養(yǎng)出具有相當文學感悟力與表達能力的新一代中學語文教師,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改革必須貼近當前的中學語文教育狀況。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關鍵在于更新現有的教學觀念。
首先,要重新確立“教”與“學”的關系。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中,師生之間較少互動,學生主要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忙于記筆記,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而且容易覺得枯燥,從而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我們倡導“問題式教學模式”。具體做法是:教師在該課程正式講授之前,先結合自己的教學計劃,列出20個左右的選題(如魯迅的當下意義,茅盾與社會剖析小說,巴金與家族文學,老舍與京味小說,沈從文的鄉(xiāng)下人文體等)要求學生去思考,同時開列一些與作家、作品、文藝運動等相關的書籍和參考資料要求學生去閱讀,在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加深他們對作家作品認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每一次的授課過程中,要有計劃地留出5分鐘左右的時間,指定1-2位同學闡釋對某一話題的理解與認知。在實施課堂教學時,將基本知識點(如作家的生平與創(chuàng)作概況等)交由學生自主整理,教師著重講述重點與難點(如各個歷史時期的文藝運動、文藝思想論爭的過程和特點、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作品的主題意蘊等),而對于某些文藝思想論爭的問題,或對某些作品的評價問題,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并指導學生課后查閱相關資料,寫成書面作業(yè)。此舉一方面能讓學生獲得獨立分析作品、評論作家的鍛煉機會,另一方面也在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寫作能力。在這一模式中,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知識點的講授和問題的引導、歸納與總結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身份得以凸顯,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程度加深,成為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次,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重視文學史而輕視作品選的現象。由于課程設置的`原因,許多高師中文專業(yè)沒有開設專門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或精讀課程,而文學史的精華正是那些具有經典性的優(yōu)秀作家作品,即那些既產生重要影響又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作品。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有意簡化對文學現象等的講授,而加強對文學作品的分析。在授課過程中我們堅持既不“因言廢人”,也不“因人廢言”的原則,對作家作品刪繁就簡嚴格篩選,將一批具有經典意義的作家作品重新定位,絕不盲從于所謂權威批評家的判斷。最后,要重視文本解讀。在多年的理論探討與教學實踐中,我們充分地感受到,閱讀與寫作能力是師范生必須狠抓實練的基本功。因此,在積極加強寫作訓練的同時,我們也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我們認為,文學作品的分析解讀能力應當是語文教師的核心能力,師范生是明天的教師,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今后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對現代文閱讀而言,文本細讀是值得強調的文學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只有循此路徑進入作品,才能真正領略文學之美與窺探作家幽深的心靈。
二、關注學術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一個既豐富又活躍的學科,復雜的文學現象與多義的文學作品為后來的研究者留下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在穩(wěn)固專業(yè)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應當努力追蹤學科前沿動態(tài),不斷吸收學科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新經驗,搞好教學內容的調整與更新,使教學內容始終保持與時代發(fā)展同步的特點。具體做法主要有三。
首先,將課堂教學與個人的科研相結合。一堂課的好壞關鍵在于學術含金量的高低,學問家不見得是好教師,但優(yōu)秀的高校教師大多是學問家。中國現當代文學并非是講解高深理論的課程,它更需要的是教師對作品的理解與闡釋能力。因此,我們有意識地重讀了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如《故鄉(xiāng)》、《生死場》、《傾城之戀》、《茶館》等,并對之進行了新解。需要注意的是,作品新解并非是一味求新,而是從新的角度進入作品的一種嘗試,試圖發(fā)現作品長期被遮蔽的意義。比如《故鄉(xiāng)》,長期以來多被人注意的是其“歸鄉(xiāng)——離鄉(xiāng)”模式、知識分子視角以及對鄉(xiāng)土文學的開創(chuàng)意義,但是敘述者本身的心靈世界卻多半被忽略。“我”多年在外努力奔走的精神追求面臨著蕓蕓大眾的世俗評判,物質層面上的局促無法滿足普通大眾的期待,也有違自己的拳拳愛母之心。此外,回鄉(xiāng)自然帶有尋找兒時夢幻的潛意識,但是夢幻被無情地擊碎,從此故鄉(xiāng)再無可戀之事。然而,魯迅的卓絕就在于破滅之后的再出發(fā)心理,即便無路可走依然要去一試的韌性堅持。對于“我”心靈世界的探尋使得分析更上一層。從教學效果來看,新穎的教學內容令學生耳目一新,大大激發(fā)了他們對探究文學作品的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寫作小論文進行爭鳴的意識。其次,關注學術研究的熱點。在進行作品解讀之外,我們也很注意投入到新熱點的研究中去。對于中國現代文學期刊雜志的研究是新近幾年的研究熱點,借此可以發(fā)現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的非文學因素。在我們看來,中國現代文學現代性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期刊出版等現代傳媒參與文學生產,這幾年我們開展的研究主要圍繞文學期刊、出版機構等現代傳媒而進行,并奉獻出了一批較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在授課過程中將這些新成果及時地傳遞給學生,讓他們雖身處小城卻也能跟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最新步伐,不至于有井底之蛙之感。最后,開設“新世紀文學批評”新課程。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個沒有時間下限的課程,一直在生長發(fā)展中。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其“生長性”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盡管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文學經典很多,但學生們往往更喜歡當下的一些新人新作。為提高學生們的閱讀品味,我們特地開設“新世紀文學批評”新課程,為學生介紹、評述新世紀以來的文學現象以及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為此,我們對一些新作如《秦腔》、《啟蒙時代》、《兄弟》等進行了追蹤評論,為學生提供生動的批評樣本。在授之以“魚”的同時也授之以“漁”。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四
本文根據民族高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以培養(yǎng)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民族高校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為目標,確立了新的`課程體系結構,運用基于web的輔助教學手段,確立了層次化的實驗教學方法.
作者:云健王春霞劉爽鄭海旭作者單位:云健,劉爽,鄭海旭(大連民族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王春霞(大連民族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遼寧,大連,116600)。
刊名:計算機教育英文刊名:computereducation年,卷(期):2009“”(22)分類號:g642關鍵詞:民族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五
根據環(huán)境監(jiān)測課程的特點,結合教學實際,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進行了初步探討,從整合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完善評價體系等方面做了闡述.使本課程的實踐教學適應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從而保障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作者:作者單位:刊名:內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200930(12)分類號:g71關鍵詞:高職高專環(huán)境監(jiān)測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六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計算機技術也已經融入到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來,社會對于擁有優(yōu)秀計算機技術的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所以,國家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高。本文將深入探討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找到解決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對策。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據化、信息化的時代,所以計算機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根據我國現階段的計算機技術水平來看,距離其他發(fā)達國家的技術水平還是有一段距離,而且社會上精通計算機技術的人才也非常緊缺,由此可見,國家教育部門必須要加強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不斷深化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與《計算機應用》課程相關的知識。
一、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不同,計算機基礎不同。
由于我國城鄉(xiāng)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始終存在差距,所以,城鄉(xiāng)在計算機教育水平上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比如在很多偏遠的山區(qū),由于教育資金的緊缺,所以學校并不具備配置計算機的能力,而城市里面的學生由于生活水平比較優(yōu)越,因此從小就受到良好的計算機教育。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造成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水平的不一致就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多的問題。
(二)課程教學過于書面,脫離實際。
《計算機應用》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但是,受到我國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影響,我國的《計算機應用》課程始終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進行理論教學,而用于實踐教學的時間少之又少?!队嬎銠C應用》課程的內容大多數天馬行空,利用一般的思維方式是很難理解的,所以,學生即使將書本上的知識點都記住了,但是,在理解上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到最后學生只會“紙上談兵”,實際的操作水平非常薄弱。社會需要的是操作能力與應變能力非常強的計算機技術人才,而按照這種方式培養(yǎng)出的學生,很容易就會被社會所淘汰[1]。
(三)教師教學水平不足,教學方式單一。
學生之所以會經常出現不認真聽講、開小差等現象,一方面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水平不足,教學方式單一,沒有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提不起興趣,就導致了一個惡性的循環(huán)。況且,這種“填鴨式教學”對于學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要想學生能夠吸收這些知識,首先要對這些知識進行理解,只有理解才會有興趣繼續(xù)學習。
二、解決我國《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對策。
(一)國家要加強對于計算機教育事業(yè)的資金投入。
就像筆者之前提到了,我國城市與山區(qū)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在教育事業(yè)水平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在《計算機應用》這種需要耗費巨大財力的課程上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的首要辦法就是縮短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但是這并不是一時之間就能完成的事情,還需要國家與人民的共同努力,所以,只能依靠國家對于計算機教育事業(yè)的資金注入,來緩解這個問題[2]。
(二)教學方式要與實踐相結合。
計算機技術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所以,如果想將《計算機應用》這門課程學好,單憑課堂的知識點的掌握是遠遠不夠的,最主要的是要將知識點與實際操作結合在一起,也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眾所周知,計算機專業(yè)技術人才在我國是非常緊缺的,并不是因為學習計算機專業(yè)的人數少,而是能夠達到企業(yè)標準的人數少,作為一名合格的計算機技術人員首先要具備過硬的操作能力,如果你空有一身知識,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執(zhí)行,到最后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其次,就是要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也就是說當你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的時候,要能夠使用所學的知識隨機應變,化險為夷,只有具備這些能力才算是一名優(yōu)秀的計算機技術人員[3]。
(三)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要想提高《計算機應用》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首先要改善的就是教師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于《計算機應用》課程來說并不適用,所以才有開展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結論:綜上分析可知,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計算機技術人才,就必須要不斷深化《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七
透視課程對于高校的學生來說是一門基礎課程,學好本門課對于之后的專業(yè)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作為教師如何上好這門課是一個關鍵的.問題,本文就是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從透視學當中尋找到了一些與幾何知識相關聯的結合點,目的就是為了能夠通過簡單的方法和豐富的知識將這門課程更順利地傳授給學生.
作者:馮杰作者單位:太原師范學院美術系,山西,太原刊名:陜西教育(高教)英文刊名:shaanxijiaoyu(gaojiao)年,卷(期):2009“”(11)分類號:g64關鍵詞:透視幾何勾股定理三角形相似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八
廣告策劃課程是廣告學專業(yè)課程中實踐性與理論性極強的課程,是廣告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目前,很多高校的廣告策劃課程依據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需要不斷進行課程改革,但其效果有限。部分院?,F有的教學模式仍然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聽課為輔,學生按照教師的布置或者指導進行學習。學生雖然也參與實驗課程,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作業(yè)以及要求,但是深究其學習動機,學生本質上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他們對廣告策劃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一)教學模式單一,教材內容滯后。
雖然廣告學專業(yè)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在不斷嘗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總體而言,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仍然以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為主,灌輸性的教學方式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教學方式。另外,制度管理約束過多,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揮。而且,隨著社會以及市場的不斷發(fā)展,廣告策劃也在不斷發(fā)生著變化,僅僅依靠先前的教材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甚至有些觀點還出現了偏差。
(二)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
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主要表現為:
一是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影響,很多人認為實踐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補充,它依附于理論教學,理論學時遠遠高于實驗學時。而學校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和教學質量高低主要看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水平,對實踐的測評缺乏重視與標準。另外,學生對實踐也缺乏正確認識,學生把課程當作任務完成,而不是作為一門技能來學習與掌握。
二是對實踐教學存在畏難情緒。實踐環(huán)節(jié)既需要借助教材也需要借助實物,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更多條件,包括與各個部門的聯系、實踐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與完成等,學生的管理以及安全保障也是教師要重點考慮的。不僅教師畏難,學生也表現出消極狀態(tài),對實踐教學參與度不高。
(三)缺乏合理的專職教師團隊結構。
目前廣告策劃的任課教師不多,建立專職教師團隊更為困難。而且,因為高校擴招的緣故,教師教學工作量增加,很多教師選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教學,缺乏對課程的創(chuàng)新改革與思考。廣告策劃課程的性質要求能建立一支知識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團隊。高校教師具備一定的理論水平,但往往缺乏一定的實踐鍛煉,培訓機會也不夠多,這就可能導致教師只會“紙上談兵”。
(一)促進教學方式多元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分組教學法。
選擇分組的形式能夠帶動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之間也能互相幫助、互相提高;分組可以增加課堂討論時間,也能給教師更多指導學生的時間。分組能集眾人所長,小組以3-4人為佳,其中包括擅長文案、創(chuàng)意、設計等的人。這個團隊需要分工明確,協作意識強,這樣小組內部才能互相促進,也才能確保策劃方案的順利完成。此外,分組形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工作都是有利的。
2.案例教學法。
利用最新的案例與學生進行課堂分享、討論,既能夠掌握學科前沿知識,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辯證思維。教師在課堂上講授既有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向學生傳授學習知識的方法。列舉案例進行分析可以使學生對該知識點進行更深入的掌握。運用此方法要注意一點,案例內容對宏觀運作能力要求比較高,學生與案例易產生距離感,所以在案例的選擇上要選擇偏向于學科競賽的策劃類獲獎作品,這樣會讓學生更有親切感,同時也能在案例分析中幫助學生認識專業(yè)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科競賽,增長實戰(zhàn)經驗,提高策劃水平。
3.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是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讓人們體驗或者對過去進行再體驗,引導體驗者審視自己的體驗,積累積極正面的體驗,使心智得到改善與建設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一種模擬實戰(zhàn)情景的參與性很強的互動式教學。以廣告策劃書的撰寫為例,體驗式學習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觀察與體驗,通過案例分析以及對往屆學生所做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對廣告策劃書的撰寫有一定認識;第二步,分享與交流,引導學生對上述廣告策劃案例和策劃書進行討論,總結出優(yōu)秀廣告策劃書的內容、特點以及可行性;第三步,實踐環(huán)節(jié),通過組隊以根據某一命題進行策劃。
(二)增強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課堂上多進行師生互動,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形式,促進師生雙方相互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是課堂的討論并不是無目的、無計劃的行為,它必須要以一定的知識點作為理論支撐,圍繞某一理論展開討論或者辯論,教師在其中更多發(fā)揮引導的作用,通過分析、討論、總結,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另外,鼓勵學生參加比賽、社會實踐以及創(chuàng)業(yè)大賽,鼓勵學生做科研創(chuàng)新等,也是增強互動的方式。
(三)建立一支質量過硬的教師團隊。
教師作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重要的一方,其綜合能力必須過硬,教書育人的前提是教師自己必須具備相應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在專業(yè)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查漏補缺”,提高自己原有的理論知識水平。書籍都有一個共同點,因為出版時間等安排趕不上時代和行業(yè)的發(fā)展,所以教師和學生拿到的教材內容可能會出現知識的滯后。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準備一定的參考書籍,更重要的是要關注行業(yè)網站、雜志、專業(yè)性微博、微信等,多渠道搜集廣告策劃行業(yè)的最新知識,同時也要重視實踐能力的培訓與鍛煉,還要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提高專業(yè)水平。
(四)作業(yè)布置循序漸進,以形成性評價為主。
以往對作業(yè)的布置往往以課后作業(yè)題為主,學生機械完成,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要改變任務性作業(yè)的形式,將課后作業(yè)視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要讓學生通過完成作業(yè)而對廣告策劃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逐漸了解與掌握。同時,作業(yè)的安排上還要考慮小組完成還是個人完成,一方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獨立完成廣告策劃書的撰寫。
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對廣告策劃課程的知識點考查的需要,要讓學生機械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綜合利用所學知識點??梢詫⒁酝目偨Y性評價為主轉變?yōu)樾纬尚栽u價為主,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態(tài)度、情感、策略等方面進行客觀的評價。這個客觀評價貫穿于課程學習的全過程,是對學生行為的記錄、觀察、發(fā)展而做出的發(fā)展性的、動態(tài)性的評價,是從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以及教師評價三方面綜合考慮、考查。
(五)大賽引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目前適合普通高校廣告專業(yè)參加的賽事,比較有影響的有“金犢獎”“中國大學生廣告藝術節(jié)學院獎”“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全國高校市場營銷大賽”,以及各級省市以及學院舉辦的相關比賽。學生通過參加比賽,了解企業(yè)的真實述求與設計要求,體驗了實訓項目所帶來的仿真實訓情景,鍛煉了廣告策劃等相關崗位的實際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另外,大賽引入課堂,也啟發(fā)了教師自覺進行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4]王昕兵.實踐教學與廣告策劃課程融合的探析――以參加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為例[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08):182.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九
摘要:鋼琴課是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的學生必修的一門主要課程。鋼琴的學習是幼兒階段音樂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啟蒙。所以,鋼琴教學成果的好壞與否,直接決定了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的學生以后能否勝任幼兒園的音樂教學。而且,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的鋼琴課程也逐漸受到關注,所以,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對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鋼琴課程進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鋼琴課程;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改革。
歸根結底,鋼琴教育屬于音樂的素質教育,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鋼琴課程的開設,能夠提高學生對鋼琴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這一學習音樂的過程,可以讓學生對各種風土人情有所了解,提高音樂的審美能力,增加情感的感悟,對綜合水平的提高都有積極的作用。
但是,自從高職高專院校這門課程開設以來,在課程教學上存在一些問題,但解決問題就要進行改革,筆者在此對高職高專幼師鋼琴課程改革的研究以及實踐經驗做幾點闡述。
一、高職高專幼師鋼琴課程的現狀。
自各高職高專院校開設鋼琴課程以來,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都沒有很合適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幼師專業(yè),她們將來要面對的是幼兒這一特殊群體,他們的智力和體力各方面都還在發(fā)育階段,對事物認知淺薄,他們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就格外需要合適的教師,所以就對高職高專院校幼師專業(yè)的鋼琴課程的教授要嚴格對待。
而現在的鋼琴教學,不論在教學內容、方法或是形式、手段都還停留在最初階段,保留著傳統(tǒng)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培養(yǎng)人才的標準,與學校和社會的教育逐漸脫節(jié),甚至會阻礙幼兒的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鋼琴教授過程中,由于傳統(tǒng)思維模式和教學經驗的影響,存在的問題有很多。比如,老師通常還是保持著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tài);教學的內容依舊是趨于理論而相對缺乏實用性;學生總是在琴房和教室自己練習,學習體驗和實踐的機會少之又少;還有上文提到的教學形式、手法單一等。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高職高專幼師鋼琴課程才需要改革。改革的重點就是解決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提升學生整體的音樂素養(yǎng)和應用性。
二、高職高專幼師鋼琴課程改革的措施。
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可知,高職幼師鋼琴教學應以就業(yè)為指導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單一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的真正價值。在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完善措施:
1.更新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要積極的引入新元素,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高職鋼琴教學充滿時代的氣息和活力,在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理念,為推動教育的改革作出貢獻,要充分體現教學的實用性和時代特點,以便學生更好地適應崗位的需求。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對于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的學生有效的學習鋼琴具有極其積極的作用??赡艽蟛糠謱W生對鋼琴不是很熟悉,在自己的固定思維里覺得離自己比較遙遠,所以學習起來效果就相對差。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要在鋼琴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從鋼琴的基本內容、基本過程和規(guī)律,基本原則和方法等都進行詳細的闡述。這個方法對于鋼琴基礎較好的同學也可以起到鞏固的作用,幫助他們邁進更高的層次。這一方法可以描述為“鋼琴教學法”。
此外,應該增加有關鋼琴作品鑒賞和欣賞演奏會的課程內容。鋼琴的學習雖然是一個技術過程,但是,學生應該欣賞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達到改善自身水平的效果。一些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演奏會和各種形式的'鋼琴音樂會,能夠讓學生們在這樣一個高雅的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能夠讓他們在鋼琴演奏的現場切身感受鋼琴這種優(yōu)雅的藝術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所以,教學模式的改革一定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這樣不僅對學生本人,對他們以后的幼師鋼琴教學也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加強鋼琴課程的實用性。
如上文所述,現有的鋼琴課程教學偏重理論化。除了安排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會外,應該盡量讓學生走出自我鍛煉的琴房或者教室,邁向真正讓鋼琴閃亮起來的地方――舞臺。舞臺對于檢驗學生對于鋼琴的學習成果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也就是要經常舉辦一些或大或小規(guī)模的音樂會,讓學生參與到演出中去。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鋼琴的興趣,而且在他們有了一定的榮耀后,也會更有激情和耐心去把他們學到的東西教授給幼兒,這樣間接的方式,會在不經意間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注重鋼琴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建設,可以全面提升學生駕馭鋼琴教學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加自信和從容地面對更多不同層次的小朋友,選擇各自適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式,再到實踐性的教學效果,全套的改革模式會讓高職高專幼師專業(yè)的學生鋼琴獨立教學應用能力進一步的培養(yǎng)和提高。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藝術實踐相結合,最終達到高職高專幼師鋼琴課程教學上靈活、科學、實用、價值和綜合性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賀亮。高職幼師鋼琴教學改革的探討[j]。神州教育,:63.
[2]郭丹。論如何提高職校幼教專業(yè)的鋼琴教學水平[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471):220.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山市長白山職業(yè)技術學院)。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
論文摘要:實施針對藝術類學生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在《白皮書》和高等學校文科《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基本要求》的指導下,我院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方面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并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概述。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本科一年級學生入學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是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就是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初步了解計算機,理解信息處理的基本過程,基本掌握典型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工作原理,計算機的操作及常用軟件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信息系統(tǒng)安全與社會責任意識,為后繼計算機技術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
我院計算機課程設置采用三層次原則,即第一學年開設《計算機基礎》大公共課必修課程;從第二學年起開設計算機小公共課程按學科進行分類和分層教學,例如《非線性編輯》在我院不同系均有開設;以必修課、院級選修課不同形式開設《計算機音樂技術》、《數據庫管理》等計算機專業(yè)課程。
作為計算機大公共課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在知識點設置時要求具有一定的廣度,涵蓋更多的計算機領域,同時考慮作為其它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先導課程,知識點設置時要求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針對計算機中的常用編碼,多媒體技術,二進制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同專業(yè)應具有不同的培養(yǎng)類型,例如,我院舞蹈系的學生受集訓、排練、文藝活動的影響,課后時間相對緊張,要求所有的`知識點都必須在課堂內被消化并相對減少課后作業(yè)的數量。
我院自20開始組織學生參加cct考試以來,由于首次參加規(guī)范考試的陌生性,加之教師、教材、大綱、備考輔導等方面準備不足,因而初考結果不盡理想,總結前幾屆考試組織及教學復習指導的正反經驗,以級本科學生為主參加cct考試成績獲得顯著提高,及格率較上屆提高了48個百分點,通過近幾年的努力,cct考試成績總體逐年呈上升趨勢,部分院系本科學生的cct過級率已達到了96%-98%。以下就該門課程教學結合cct考試談一些教學體會。
(一)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課程體系。
根據我院計算機課程體系的具體安排,從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具體部署: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結合考試大綱,講授教學內容時強調基本性,注重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避免簡單性,由于教學內容涵蓋范圍較大,如果面面俱到,看似什么都教了,實際什么都沒學會;講授內容應有側重點,根據不同專業(yè),求同存異;堅持系統(tǒng)性和動態(tài)性,由于計算機知識不斷發(fā)展,后續(xù)課程知識點可能需要調整。這就要求后續(xù)課程知識點與“計算機基礎”知識點必須有效銜接,動態(tài)調整,不斷迭代優(yōu)化。
我院“計算機基礎”課程講授的主要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xp操作系統(tǒng)、office辦公軟件、多媒體技術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網頁制作初步、計算機應用信息技術。依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為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部分,教學時數為72課時(即理論課36學時,實踐課36學時)。
(二)強化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2]。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圍繞學生開展。為了促進學生計算機的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課過程中強化師生的互動,從而使學生參與教學,達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目的。
本課程教學(講授,實驗)過程均在實驗室完成,通過投影教學,學生實踐來完成相應教學內容,如何合理組織教學,如何轉變教育觀念,即由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本著“培養(yǎng)能力,強調自力,思路創(chuàng)新,應用為本”的原則,從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開始,做足課堂100分鐘有限時間的“文章”,教師“精”于引導,學生“勤”于實踐。學生有事可“做”,自然興趣注意便會由“負”轉“正”,課堂學習氛圍及學習效果因此大為好轉。同時集中所有軟硬件資源,力爭在有限學時內實施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的針對性教學。
(三)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幾年來,由任課教師自行開發(fā)軟件、并配套建立的各類客觀試題,無紙化民、漢界面實踐訓練試題,任課教師利用教學資源指導教學,行課答疑,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這些基礎性積累在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中產生了十分具體的教學效率。
(四)建立教學反饋系統(tǒng),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在注重課堂教學時,更應重視教學反饋的重要作用。
針對目前本科學生計算機基礎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建立教學反饋系統(tǒng),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等基本情況,在后續(xù)的教學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教學具有更好的針對性;建立教學反饋系統(tǒng)有助于教師在授課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反饋系統(tǒng)還可以對收集學生意見、形成常見問題、對改進教學效果起到極大的幫助作用。
例如:我們分別對本科一年級的開課班級在學期初和學期末進行一次網上調查,可以看到學生上大學之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了解占到42%,課堂希望有更多師生互動,例如問答,同學討論,報告等占到36%,建議增加團隊合作課題,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51%,喜歡比較簡單而且要求明確的實驗題目占到76%,對于本學期所完成的實驗練習中,覺得練習的難易程度還可以占到84%,認為該門課程實用占到81%,認為該門課程實用,喜歡學占到60%,認為教材中網絡和windowsxp章節(jié)需要修改和補充占到34%,調查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對該門課程能夠認可,同時我們根據調查結果,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
四、結束語。
針對藝術類學生實施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個工作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努力使學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實用的知識和技術。對于該門課程的教學還有很多可探討的地方。因此,需要我們集思廣益,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肖曉強,祝恩,柳靖,何鴻君.關于“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8):1.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一
改革,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zhàn)。隨著教學進度一步步地深入,我對新課程背景下的政治課教學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課程改革確實有可取之處。
以前的教村,在教學中只設置了一些簡單的問題,既有一定的難度又比較抽象在每一單元后面有一份練習,用于學生考察自身的知識系統(tǒng)。明顯地帶有應試教育特征。而新課程中取消了這一份練習,將許多現實中的經濟現象作為問題放在了課本中,拿到了課堂上,讓學生用剛學的知識來分析現象,增強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甚至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設置了兩到三個探究活動。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老師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可以不再拘一泥于課本;學生有了更多自主的機會,可以不再單純機械地記憶知識。
教了兩年經濟學常識,剛接觸新課本,就發(fā)現了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很多知識連我們做老師的都沒有接觸過。新課程中加入了大量的非理論知識,甚至還介紹了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一些內容。并及時刪去了一些比較陳舊的、過時的材料。經濟理論畢竟也是用于指導現實生活。讓學生學習經濟學常識;并不是希望他們個個成為經濟學家,而是通過掌握一些常識來指導他們的經濟活動,所以經濟學常識不宜過于理論化。新課程注意到了這一點,它將很多專門理論用更平實的語言,更貼近生活的語言概括了出來。學生更易理解。
不過,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也經常會有一些矛盾,有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不適應與疑問。
對知識還是一知半解。新教材本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但事實上,卻讓知識陷入一重又一重的迷霧中,學生撥不開,也看不清。
二、教學內容不協調。這個不協調更多是體現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部分。新教材不僅繼承了老教材中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更延伸到了西方經濟學的部分經濟常識。原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就是兩個系統(tǒng),兩種不同論點的經濟學理論但是、硬是將這兩個部分融合在一起必然會產生矛盾。金銀之前的一般等價物是貨幣嗎?紙幣是有價值的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還對嗎,這些問題,對于我們這些一直接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一線教育工作者來說,無疑是對自己已往知識的全盤否定:接受知識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接受一種和自己之前的知識系統(tǒng)完全對立的知識卻不是很簡單的事。老師不能把一個連自己都無法確定的知識教給學生,更不能教給學生錯誤的知識。知識是不可以孤立地認識,不能認為這部分知識有道理,就把這部分知識拿過來用?!按箅s燴”的知識根本就不是嚴密的知識。盡管課本將矛盾之處避開不講,但課本知識一旦詳細講解,有些知識是無法避免的。
三、知識條理不夠清晰。我認為,在知識條理性方面,老教材能夠做到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每一課知識,每一框知識的聯系都很緊密,過渡自然,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接受。而新課程為了能夠更貼近生活,將后面的知識放到前面講,甚至有些解釋性的知識和基本理論被省略,知識變得異常跳躍。在某種程度上,知識發(fā)生了脫節(jié),缺乏連貫性。比如,講到市場調節(jié)的優(yōu)點與局限性時,學生止定會產生疑問:那有沒有什么方法能彌補市場調節(jié)的不足呢?而老師就可以抓住這個自然的過渡引出國家的宏觀調控,它的含義及其相關內容。可是新教材中卻很突兀地轉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當然,我也只是剛剛接觸新課程,以上想法也只是自己的淺見。我很肯定,新課程改革是有必要的。而怎么改才能更符合現實的需要,這也只能等試行之后,才能逐漸明了和完善。所以,我對新課程改革還是抱著樂觀、積極與支持的態(tài)度,也希望中國的教育能夠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發(fā)展的更好!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二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科學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要專業(yè)基礎課程。我國“數據結構”課程的開設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第一本教材是清華大學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嚴蔚敏教授組織編寫的《數據結構》。經過近三十年的建設,涌現出了許多版本的好教材和多門國家級精品課程。缺憾的是能很好地適應應用型本科教學的數據結構教材很少;數據結構國家級精品課程都是一本招生的重點大學課程,沒有一門二本、三本招生的應用型本科課程。我國的高等教育成功的從精英教育轉型到大眾教育,應用型本科的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刻不容緩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我校數據結構課程組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數據結構”課程評為省級優(yōu)秀課程,“數據結構”課程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教育資源,其中素材類教育資源有:試題庫、試卷素材、媒體素材、文獻素材、課件素材、案例素材和常見問題素材等等;根據教學的需要本課程已經建立了多媒體課件、cai課件、無紙化考試系統(tǒng)等。建立了“數據結構”教學網站,網站上的教學資源豐富,有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習題、教案、講稿和授課錄象等網上資源,已供學生自學使用。本文就應用型本科數據結構課程建設,結合我校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談一點看法,供同仁參考。
1應用型本科的特點。
應用型本科與重點大學的研究型本科有著很大的不同,除了在生源、師資、教學條件等方面的較大差別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多樣性。
研究型本科承擔社會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理論性人才的培養(yǎng)和基礎性、原創(chuàng)性科學研究任務;而應用型本科則承擔社會各種各樣人才需求的培養(yǎng)任務,尤其是適應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任務。其實,應用型人才更多的體現為一種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類型結構而不是層次結構,這種應用性表現在多方面,也可以區(qū)分為學術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等四種應用性人才類型,學術型人才的主要任務是探索和發(fā)現新原理,研究客觀規(guī)律,將客觀規(guī)律轉化為科學原理和學科體系;工程型人才則主要從事將科學原理及學科體系知識轉化為設計方案或設計圖紙;技術型人才主要從事將設計方案與圖紙轉化為產品;技能型人才則主要依靠熟練的操作技能來具體完成產品的制作。
1.2綜合性。
應用型本科人才應該是和諧發(fā)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較強的理論技能;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還需要有過硬的應用性知識、一定的科學人文知識和相關的財務、管理和人際方面的知識。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有一定的操作實踐能力,還要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要具有較強的理論知識和技術的應用能力,要培養(yǎng)學生構建應用知識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的二次開發(fā)的能力、科學研究的能力。應用型人才不僅要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要有一定的非專業(yè)素養(yǎng)。應用型本科教育要避免“重專業(yè)技能、輕綜合素養(yǎng)”、過分重視人的技術價值、工具價值,忽視人自我發(fā)展的價值,要把片面強調學生的職業(yè)素質轉變?yōu)榧嬷鼐C合素質。
1.3技能性。
應用型本科人才,以能力培養(yǎng)為重心構建教學體系,建立以社會適應性為核心的教育質量觀和人才觀。我們必須圍繞應用型本科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fā)展的目標要求,以能力培養(yǎng)為重心,構建相對獨立、內在統(tǒng)一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必須打破傳統(tǒng)的研究型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體系,確定理論與技能的深度和廣度,整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把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多層次、個性化的培養(yǎng)特征,構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為目標的理論課程體系,以提高基本技能與專業(yè)技能為目標的實踐課程體系,提高綜合能力和拓展專業(yè)外延為目標的素質拓展體系,構成人才培養(yǎng)的主體框架。
1.4實踐性。
高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有別于研究型大學和中國傳統(tǒng)的專科教育。其顯著特征是工程教學與工程實訓相結合,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得工程技術人員的初步訓練,為受教育者未來的自主擇業(yè)和自主創(chuàng)業(yè)奠定基礎。根據應用型本科人才多層次、多元化的能力特點,需要構建分類設計、分層施教、分步實施、獨立設置的選修與必修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圍繞著社會對人才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需要構建從課堂內系統(tǒng)的、綜合性的實踐技能訓練到課外的自助式開放實驗、貫穿校內學習全過程的專業(yè)素質拓展訓練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培養(yǎng)體系。
1.5生產服務性。
應用型本科的發(fā)展不同于研究型本科的追求以研究生培養(yǎng)為主,以原創(chuàng)性、基本性理論研究為主旨的發(fā)展路徑;也不同于我國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以學術性本科生培養(yǎng)為主,以研究型大學為發(fā)展目標和參照依據的辦學模式,而是在強調必須的學術性和基礎理論性的同時,要更加強調面向市場現實需要和學生的實際與未來發(fā)展需求,主動積極的為地方經濟建設和區(qū)域社會與行業(yè)發(fā)展服務,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fā)展。通過產學研合作教育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同時要積極從事應用技術研究和實踐開發(fā)研究,積極致力于把原創(chuàng)性研究成果和學術性實驗成果直接推向市場,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直接貢獻力。
2應用型本科數據結構課程建設問題。
2.1課程目標側重問題。
應用型本科的特點決定了其數據結構課程建在課程目標和要求等諸多方面與研究型本科有著不同的`側重。數據結構課程介紹程序數據的結構、組織和管理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算法設計與分析技術,不僅為后續(xù)課程操作系統(tǒng)、編譯原理、數據庫原理、軟件工程、人工智能、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輔助設計、多媒體技術等課程提供必要的知識準備,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軟件分析、設計、編程和數據組織的能力。研究型本科側重與數據對象的特性、算法分析等數據結構理論問題的研究,注重理論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探索新結構新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而應用型本科則側重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和在特定結構基礎上的算法實現,注重結構的特性、算法的效率性和在實際問題中選擇結構與算法的應用性。應用型本科數據結構課程的目標、要求和側重決定了應用型本科數據結構課程建設在教材建設、課程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應該有著與研究型本科不同的特色。
然而,在近些年我國推行的高等教育質量工程中,應用型本科教育卻是被忽視了的薄弱地帶。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只區(qū)分本科和高職高專兩部分,結果是本科部分基本上讓本一批招生的重點高校包攬,數據結構國家級精品課程全部是重點高校包攬。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也是如此,數據結構教材入選者全部是研究型重點高校的教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教學名師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來說更是稀缺。這些都嚴重影響和制約著應用型本科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影響和制約著應用型本科教育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也影響和制約著應用型本科的數據結構課程的建設。
2.2教材偏重理論問題。
教材是保證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前提??v觀我國學者出版的數據結構課程教材,其中不乏許多有特色的好教材,如清華大學嚴蔚敏教授組織編寫的《數據結構》等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然而,這些教材理論性都比較強,對于應用型本科使用不夠理想。針對應用型本科特點,出版一套教材體系科學、面向大學二本三本學校學生、側重應用性、教學內容與應用實例有機融合、符合應用性本科特點的數據結構教材,是應用型本科數據結構課程建設的首要問題。
2.3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問題。
數據結構課程的難點在于學生聽得懂、看的明白,但當動手設計算法,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時會感到無從下手。該課程一般在本科低年級開設,對于僅學過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比較困難。學生在學習時,對“數據結構”在計算機科學的算法理論和軟件設計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針對這些問題,注重課程設計、課程實驗等實踐環(huán)節(jié)設計是提高課程教學效果的主要措施。要精心選擇與課程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通過典型案例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砂颜n程必須掌握的技能點設定為必修實驗(設計),對于技能延伸性技能點設為選做實驗(設計),供學生自由選擇,給學生以個性化發(fā)展的空間。以基礎性與先進性、綜合性相結合為原則,篩除部分傳統(tǒng)課程體系內的驗證性經典實驗,加大綜合性或設計性實驗數量,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技術開發(fā)能力培養(yǎng)。在實驗教學的方式上,要注重因果式引導、成果型訓練,刺激學生的成就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鉆研的好奇心。這種全方位、立體化、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和實踐,可使所培養(yǎng)人才符合社會對創(chuàng)新型、創(chuàng)業(yè)型人才的需要。
2.4考核與平臺問題。
在課程考試考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既要考核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核實驗實踐能力和開發(fā)設計能力。在教學資源平臺建設上,既要建設一般性常規(guī)教學資源,還要考慮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建設優(yōu)質的網絡教學資源。在師資隊伍建設上,既要考慮有研究型本科師資具備的較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考慮有應用型本科師資必備的較強的工程技術和應用研究開發(fā)能力。
3我校的數據結構課程建設。
我校數據結構課程課程組不斷探索教學手段和教學改革的新思路,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19“數據結構”課程評為省級優(yōu)秀課程,20“數據結構”課程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3.1重視教材建設。
在華東地區(qū)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的組織下,主持編寫了《數據結構——用c語言描述》和《數據結構習題解析與上機實驗指導》等教材,該教材一經使用就受到各校師生的一致好評,發(fā)行了第二版,累計發(fā)行83000冊。20還應清華大學出版社邀請,針對應用型本科的特點主持編寫了高等院校信息技術規(guī)劃教材《算法與數據結構》、配套輔導與實驗教材《數據結構學習輔導》和《算法與數據結構習題精解和實驗指導》,已發(fā)行31500冊。有關專家的評價是:“教材體系科學,面向大學二本、三本學校學生側重應用性,教學內容與應用實例有機融合符合應用性本科特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材內容新信息量大,融入最新科研成果內容,很好地體現了該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與先進性?!?/p>
3.2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校在數據結構課程設計和上機實驗課的內容設計與方法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精心設計實驗案例和課程設計案例,出版《數據結構習題解析與上機實驗指導》、《算法與數據結構習題精解和實驗指導》教學參考書籍,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改革,引進軟件企業(yè)培訓軟件開發(fā)項目驅動,這些措施有效地保證了實踐教學的質量。
3.3重視教學教改研究。
課程組成員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積極參加各種教學研討會議,經常性的總結和交流教育教改經驗體會。先后主持和參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課程cai特性的研究和cai軟件包研制”、“軟件人才培養(yǎng)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等省校級教改項目十多項,發(fā)表教研教改論文二十多篇?!皵祿Y構課程建設”、“數據結構教材”、“高等學校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開放式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等十多項教學成果獲得校級以上教學成果獎。
3.4重視教學資源建設。
搭建數據結構課程資源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途徑。我們除了在清華大學出版社網站和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網站掛出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外,還專門建立了數據結構精品課程網站,提供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習題、教案、講稿和授課錄象等網上資源。這些教學資源有效地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條件,方便了學生的學習需要。
3.5重視師資隊伍建設。
課程組一直都很重視教學梯隊建設,目前已形成有3位教授、3位副教授、3位講師的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課程教學團隊。團隊中有3位博士(含1位在讀博士生),省級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1名,1人入選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多人主持或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發(fā)表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學術論文(sci/ei收錄)30多篇,多人參加國內外主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報告交流學術論文。師資隊伍科研水平的提高,有效地保證和促進了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4結語。
應用型本科承擔著社會各種各樣人才的培養(yǎng)任務,招生量大、影響面廣,應當引起社會各界尤其是各級教育管理部門的重視。應用型本科課程建設在質量工程中被忽視或弱化,是一個應當盡快引起教育界重視的重大問題。數據結構課程在計算機科學課程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核心位置,應用型本科數據結構課程的建設任務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寧正元,王秀麗,林大輝.算法與數據結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寧正元,王秀麗,林大輝.算法與數據結構習題解析和實驗指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三
如今計算機網絡已經廣泛應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隨之而來的網絡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嚴重,這就需要高校去培養(yǎng)一批具有深厚理論基礎知識和豐富實戰(zhàn)經驗的網絡安全人才。學生要想學好網絡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探索出一套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開放的、綜合的實驗教學體系非常重要。
(一)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比重失衡。
民辦本科高校網絡安全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理論扎實,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方法上應做到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1]而很多高校在該課程教學中,重理論輕實驗,理論教學的課時往往大于實踐教學的課時,基本保持在2:1的課時比率,這樣的學時安排會使得學生理解知識的時候有抽象的感覺,久而久之會使得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二)實踐教學中硬件條件不足。
目前民辦高校正處于自主經營的階段,雖然國家大力發(fā)展民辦高校建設,但是實踐教育經費依然不夠,這就導致大部分民辦高校沒有能力構建網絡安全所需的實驗室,實驗設備的數量不足,設備的更新周期長,不能與時俱進的適應網絡發(fā)展的需要,很多實驗和實踐環(huán)節(jié)不能正常開設。
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程來講,網絡安全是一門新興的課程,網絡安全課程的教學體系正處于探索階段,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實驗課的教學方法依然繼承了傳統(tǒng)的演示法。授課過程往往是由教師首先根據實驗指導書講解實驗內容,然后進行廣播式的演示操作,最后讓學生動手實驗,上交實驗報告。這種方法壓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利于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人才的培養(yǎng)。
(四)不合理的成績判定。
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只是利用實驗報告來考核學生的成績,這種方法并不適合網絡安全課程。網絡安全課程更注重的是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及其動手操作能力。
(一)平衡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比率。
基于網絡安全課程的特點,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率由2:1調整為1:2。開發(fā)出一套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出實驗指導書,規(guī)劃好驗證型的基礎性實驗、綜合型的一般性實驗及其創(chuàng)新型的高級實驗。
驗證型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同時能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綜合型實驗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攻防兩端常用的方法,積累學生的實踐經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記憶、綜合等能力。研究創(chuàng)新型實驗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一套完整的攻防體系,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構建維護網絡。
(二)構建適合的實驗環(huán)境。
實踐教學是網絡安全學習中的核心部分,適合的實驗環(huán)境是實踐教學的硬件基礎,如何構建適合民辦高校網絡安全教學特點的實驗環(huán)境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虛擬機作為實驗環(huán)境。[2]網絡安全實驗往往具有一定的破壞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建議使用虛擬機作為實驗平臺。安裝完虛擬機后可以根據不同的實驗及其實驗對象安裝多個主流和非主流操作系統(tǒng)的鏡像,用軟件平臺取代硬件平臺,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節(jié)約搭建實驗環(huán)境的教學成本,并且能夠保證校園網的安全使用,同時也便于管理和維護。缺點是雖然該方法能夠模擬真實的網絡狀態(tài),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資源環(huán)境中得到更為真實充分的實踐鍛煉,但是虛擬機必經是軟件系統(tǒng),偶爾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在真實的硬件系統(tǒng)中一般是不會出現的。
(三)開發(fā)實踐教學模式多元化的特性。
在傳統(tǒng)的實踐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是被動的接收知識,完全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實驗,這樣無法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其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一定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實驗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演示法,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過程中遵循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方法,做到“教學做”統(tǒng)一。講授實驗講義時,學生既可以在計算機上演練,也可以在虛擬機上完成網絡試驗,或者分組實踐練習,形式可任意使用。教師每傳授一個知識點,都會結合該知識點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求學生針對該知識點實際動手練習。把講練結合起來,更有助于學生領會、消化教師所講授的知識。
2.任務驅動法,根據工作過程,將課程劃分成若干個具體的任務,通過任務的完成實現課程目標。課堂上明確地指出學生應該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領會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及時檢查、指導。這種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能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四)制定合理的實踐考核方式。
對學生評價計劃可以采取過程考核和目標考核兩種。
1.過程考核。
過程考核的內容包括平時成績(出勤、作業(yè)、課堂問答、階段考核、評價發(fā)言等);實踐操作成績(單項操作實訓、實驗實習報告、綜合素質的測試等)。
2.目標考核。
在實驗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分成攻防兩組進行攻防考核。也可以由教師設計多個實驗目標,由學生自選實驗題目。學生可以以單獨的個體進行考核,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考核。另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大型的攻防任務,比如讓同學們去真實的攻擊某一個因特網上的網頁,或者破解教師指定的某一個郵箱等等。
三、結束語。
筆者探討了課程的整體實施問題,實踐證明上述方法能為教學帶來較大幫助。但限于計算機網絡安全課程是一門不斷發(fā)展的學科課程,如何保證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安全理論與實踐知識,盡可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應該是我們后續(xù)研究中需要深入探討的內容。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四
摘要:課程改革給了我們“大語文觀”,給了我們現代意識,給了我們創(chuàng)新精神,語文教學在課改下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探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注重實踐性和綜合性。怎樣貫徹課改精神,實現語文教學的新突破呢?作為一名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有了幾點思考。想與讀者進行交流。
語文是一門最具靈性,至純至美的科目,它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教學是一場具有獨特生機和鮮活張力的美妙旅程,它講求的是自由和個性。
然而在過去,我們給語文教學套上了枷鎖,封上了框架,使其不自由、不靈活。慶幸的是,在世紀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改革的'潮流中。中國的基礎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改革應時而生。就語文課改來說,它給了我們“大語文觀”,給了我們現代意識,給了我們創(chuàng)新精神。
縱觀課改,我們開始注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講求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注重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樹立“大語文觀”,重視語文與生活的聯系;關注課程的現代意識,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可以說作為工作在一線的教師,能夠趕上課改、實踐課改,我是幸運的。我在努力緊跟課改潮流,貫徹課改精神,緊扣課程標準,體現語文特色,實現語文教學的新突破。下面將結合七年級下冊新篇目《斑羚飛渡》的教學談幾點關于語文教學的思考: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不僅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在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也使學生得到發(fā)展;不僅為學生語文能力奠基,而且為一輩子做人奠基。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為應試而教,不能只限于講解課文。不能脫離生活,這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導向:在著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的能力的同時,特別注重豐富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因此在教學中我講求開放機制,注意備課四大環(huán)節(jié):
第一、精心導入,情景設置。這是一堂好課的先決,它有著奠定授課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像《斑羚飛渡》描寫的是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表現了斑羚在危難中的智慧、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課文內容會讓我們聯系到泰坦尼克號沉落時人類的壯舉,人類的偉大精神,二者有著許多相通之處,因此在導入此課時,我將《泰坦尼克號》主題曲帶入課堂教學,進行情景設置,營造悲壯氣氛,學生的學習情趣被激發(fā)起來,引發(fā)了他們對生命、對舍己為人的犧牲精神的深刻而獨特的思考,有學生竟然說“人是偉大的,只有人才會將生的希望讓給老幼病殘孕,而非像動物一樣,適者生存,把生的希望留給強者。”多么深刻?。?/p>
[1][2][3]。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五
2.1注重加強學生的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
專業(yè)教師在講授每一個分部分項工程時,不單單只引入課本中的例題,課程上,就是用一套稍簡單的工程項目圖紙,對照圖紙來講解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以整個單項工程為案例進行教學,重點加強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即使學生在大一的課程中工程制圖與識圖、auto-cad的基礎課沒有打牢,不會對照建施看結施圖,在《土木工程估價》這門課程中,又有一次新的機會把之前沒有掌握牢固的知識重新學習一遍,課程設計的完成也會更加順利。所以電腦中需先安裝cad軟件和廣聯達算量和計價軟件。在以往的教學中,鋼筋計算部分安排的課時較少,為了更好地學習習近平法知識,我們將課時量增加,并結合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法圖集與圖紙一起學習。打開廣聯達算量軟件中鋼筋三維圖像,將施工圖中難以看懂的構件及構件間的位置關系用三維圖像的形式展示出來。例如每根鋼筋的位置、形狀、錨固長度、搭接長度等。某些三維圖像顯示需要扣減的部分比較多,不容易理解,所以需要對應鋼筋三維圖像查看相應的計算式,這樣可以讓學生一看就懂,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輕松的記憶。授課老師在講解課程設計時,同樣需要明確課程設計的指導步驟:(1)熟悉圖紙和查找相應的規(guī)范。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看懂建施圖和結施圖,熟悉工程量清單以及本地區(qū)的定額和計價依據。(2)列項。培養(yǎng)學生列項的習慣,以免出現漏算,重算的情況。學生在列項時應按照書本章節(jié)的講授順序進行列項,從基礎到主體圍護結構,再從主體到裝飾裝修,最后再計算措施項目。(3)算量。按分部分項工程量計算。在課堂上主要講述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鋼筋混凝土工程、屋面防水工程等幾個重要分部分項工程的計算。(4)套項。根據學生對圖紙的理解,按照每一個分部分項工程完成的材料做法進行套項。(5)取費。根據當地省份13版建安工程費用定額進行取費,在分部分項工程費和單價措施費的基礎上取費率計算總價措施費,其他項目費,規(guī)費和稅金,最后就可以完成一個完整的單項工程含稅總造價了。
2.2開設學科專業(yè)競賽,使工程造價算量大賽常態(tài)化。
參加工程造價專業(yè)競賽,通過參加各高校間全國算量大賽等學科競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水平,也能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與視野,同時也為學校增得了榮譽,為自身就業(yè)增加了優(yōu)勢。以一個實際建成項目作為實訓,為了彌補學生在平時學習中對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掌握的不足,還可以帶領學生到已建成項目進行現場指導,算量大賽的事先準備工作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完成:(1)申請立項:專業(yè)課教師留意大學生實踐及創(chuàng)新競賽項目的相關網站,該類競賽信息一發(fā)布就可向學校申請報名參賽,同時向校領導申請參賽需花費的費用。校領導批準后,該項競賽就以立項的形式確定下來了,學生參賽的一切費用均由學校支出,這樣就免去了學生資金方面的負擔。(2)集中訓練:在工程造價班級選拔比較優(yōu)秀的3-4名參賽學生進行集中訓練,集中訓練主要安排在比賽前的兩個月,時間相對集中可以進行系統(tǒng)培訓。以一套在建實際工程項目圖紙為例,進行手算速度訓練,讓學生能快速準確的算出工程量,培養(yǎng)學生的識圖能力,尤其是鋼筋的平法識圖,看明白圖紙,準確完成工程量的計算。(3)相互交流:通過組織參加競賽,參賽者在網上交流學習,還可以通過咨詢專業(yè)課教師、圖書館查閱資料、上網搜尋答案等途徑提高專業(yè)技能,學好專業(yè)知識。
2.3鼓勵專業(yè)老師多參加工程造價專業(yè)知識培訓。
由于現代化市場信息更新較快,相對應的工程造價專業(yè)也緊跟時代潮流發(fā)生快速變化,由于多數專業(yè)課老師都是一畢業(yè)就來學校工作,缺乏實際工作經驗,那么工程造價專業(yè)課教師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新規(guī)范。需要院系鼓勵專業(yè)教師積極參加相應的教育培訓,專業(yè)老師同樣可以關注相關建筑網站各類培訓的報名,并積極地向系領導院領導申請,爭取名額。通過培訓對專業(yè)知識進行充電并及時了解行業(yè)的最新動態(tài),及時將新知識補充到相應課程內容中。學校也應該多鼓勵專業(yè)老師考取專業(yè)資格證書,在今后的考核中可以實行持證上崗考核制度,這樣讓專業(yè)授課老師更加有緊迫感,可以在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專業(yè)知識。
2.4校企合作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
由于資源的限制,大部分高校不具備實習基地應具備的硬件條件,這就需要校外實習基地來提供實習場所。校外的實習基地不單單指固定的工地,也可以是與建筑單位,造價咨詢公司合作,每學期的生產實習、認識實習都可以安排學生去這類型單位進行實習。與企業(yè)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部分院校還啟動了“青藍工程”,利用寒暑假時間送專業(yè)教師去企業(yè)工作,使得老師、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實際工作鍛煉。為今后學生走上社會可以第一時間適應工作流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提升了學生自身的專業(yè)技能,讓學生能更輕松的完成自身的畢業(yè)設計,更順利的畢業(yè)。
3結束語。
《土木工程估價》是工程造價專業(yè)學生的核心學位課程,課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是提高工程造價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采用最新造價軟件結合多媒體教學講授理論知識是學生獲得最全面、最先進的教育的前提。教學質量的好壞更是對學生畢業(yè)后從業(yè)技能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本文根據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工程造價專業(yè)在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上的實際需求提出了“以提高識圖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提升”為導向的教學改進方案,分析了改進前教學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并給出了改進措施與方法,并決定在今后的課程上按照以上改革措施實施,希望培養(yǎng)出工程造價專業(yè)的學生進入社會后能夠很快的投入工作且獲得更多工作經驗。
參考文獻。
作者:余蓓單位:湖北工程學院新技術學院城市建設系。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六
針對目前高校環(huán)境監(jiān)測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本文作者在實際教學中分別對理論課授課內容、理論教學方法、課堂實驗教學模式及課外實訓教學方式上進行了一些改革實踐,對于改革實踐的具體內容進行了歸納總結.
作者:趙長容馬美萍曹建明連國軍作者單位:溫州醫(yī)學院,環(huán)境與公共衛(wèi)生學院,浙江,溫州,325000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7)分類號:g71關鍵詞:環(huán)境監(jiān)測課程教學改革理論課實踐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七
根據高頻電子電路在電子行業(yè)的基礎作用和越來越突出的重要性,本文作者結合本校高頻電子電路的教學現狀和自身教學的`經驗與體會,介紹了本課程在教學形式、內容、方法上進行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理論教學+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技能訓練.實踐證明,新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
作者:黃成玉趙立永馬紅梅薛偉寧作者單位:華北科技學院,電子信息工程系,北京,東燕郊,101601刊名:考試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10“”(6)分類號:g71關鍵詞:《高頻電子電路》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八
(園藝技術專業(yè))。
吉
利
審定人:石洪禮李宗義。
課程編號:
課程性質:必修課。
專業(yè)課。
教學層次:園藝技術專業(yè)???。
主講老師:吉利開課學期:第五學期。
教學方式:課堂講授、多媒體教學、教學實習、實驗教學。
一、課程內容簡介及目的。
(一)課程內容簡介。
本課程分為貯藏部分和加工部分。貯藏部分主要包括園藝產品貯藏保鮮基礎知識,園藝產品采后商品化處理及運輸,園藝產品貯藏方式及主要果品及蔬菜花卉的貯藏等。加工部分包括園藝產品加工保藏基礎,加工前預處理,園藝產品加工技術以及其他加工保藏的新方法。
(二)課程目的。
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了解園藝產品采后貯藏加工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在理論基礎上結合具體案例,使學生具有一定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實際生產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其在園藝產品貯藏加工方面的實踐技能。通過授課使學生了解、學習和掌握園藝產品貯藏加工的基本理論及實用技術。
(三)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聯系。
學習本課程應先修園藝學通論,掌握園藝學(果樹、花卉和蔬菜等)共性的、基礎的內容,學習者還應有植物學、植物生理學、果樹栽培學、蔬菜栽培學、花卉栽培學、植物病蟲害防治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實驗技能。
二、課程教學內容及學時分配。
第一章果蔬貯藏基礎知識【教學目標】。
使學生明確果蔬的理化性質與貯藏保鮮的密切關系;掌握果蔬貯藏保鮮的基本原理,理解呼吸強度與果蔬貯藏的關系,乙烯代謝在果蔬貯藏中的作用;牢記果蔬貯藏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教學重點】。
果蔬中主要的化學成分及其營養(yǎng);果蔬的呼吸強度的概念,影響呼吸強度的遺傳因素、采前因素、貯藏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等因素。
【授課內容及知識點】。
第一節(jié)采前因素與園藝產品質量的關系第二節(jié)園藝產品的化學特性。
第三節(jié)采后因素對園藝產品貯運的影響。
第二章果蔬采后商品化處理與運輸【教學目標】。
使學生明確果蔬的采收、采后處理是其貯藏、運輸、銷售、加工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會果蔬采收及采后處理的基本技能,了解國內外采收、采后商品化處理現狀和前景。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果蔬貯藏的主要方式;掌握主要果蔬對貯藏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氣體成分的要求;學會典型果蔬貯藏保鮮的最適宜貯藏保鮮方法。
【教學重點】。
了解果品、蔬菜、花卉主要品種的貯藏特性,適宜的貯藏方式、貯藏條件、貯藏病害及其控制措施;重點控制當地主要果品、蔬菜、花卉的貯藏技術,并能應用于生產實踐。
【教學重點】。
蘋果、梨、葡萄、桃杏李、柿子、荔枝、菠蘿、蒜薹、白菜、番茄、月季、菊花等的貯藏。
【教學內容及知識點】。
了解果蔬加工品的種類和特點,了解果蔬加工對水質、添加劑及原料的要求;掌握果蔬腐敗變質的原因和對加工原料的處理方法。
【教學重點】。
【教學內容及知識點】。
第六章園藝產品加工技術【教學目標】。
使學生明確果蔬加工的主要工藝流程,學會果蔬干制品、糖制品、腌制品、罐制品、汁制品的基本操作技能。假設提供幾種果蔬原料,學生能夠自己設計加工方案,在教師的指導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制作2-3種果蔬加工制品。
【教學重點】。
第九節(jié)園藝產品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
實踐教學。
實訓一乙烯吸收劑的制作及效果觀察【實訓目的】。
通過實訓,學會乙烯吸收劑的制作方法及注意要點,并通過乙烯吸收劑的使用效果,觀察其作用。
實訓二果蔬催熟【實訓目的】。
學會催熟和脫澀的操作技術。
實訓要求注意控制催熟和脫澀的溫度和時間實訓三梨罐頭的制作【實訓重點】。
學會梨罐頭的制作工藝要點。
1.洗凈所有的原料和輔料2.注意控制濃縮時間和溫度3.注意個人衛(wèi)生,避免污染。
三、考試。
期末考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
考試題型分為: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
考試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卷面成績×70%。
四、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一)教材。
趙晨霞主編.園藝產品貯藏與加工.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2008.(二)教學參考書。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十九
摘要: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史料的運用不可缺少,缺少史料支撐的歷史教學,教學質量也將難以提高。通過史料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并且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本文中,筆者分析了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時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詳細地探討了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實施策略,希望能夠為今后相關內容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近年來,高中歷史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這其中離不開史料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新課程改革之后,高中歷史教師對史料的運用更加重視,紛紛通過史料教學來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內容的理解。但是從當前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開展情況來看,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史料教學的順利進行,進而影響到了歷史教學的正常開展,需要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加以改進。
(一)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不足。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應試教育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小,但是縱觀當前各高中學校的歷史史料教學,應試教育的影響仍舊隨處可見。在進行史料教學時,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受到應試教育的嚴重束縛。
(二)教師自身的素質不夠完善。
教師是歷史史料教學的直接參與者,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會對史料教學質量的高低造成影響。不可否認的是,高中歷史教師都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素質,但是如何將各種素質有機結合在一起卻成為了高中歷史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合理。
隨著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計算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于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這極大地促進了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開展。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有的教師片面追求課件內容、材料的豐富性,缺少對課件、材料本身與教學內容的結合考慮,很多時候確實展示了豐富的歷史資料,但是學生似乎難以利用的上[1]。
(一)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構建。
高中歷史史料教學過程中,對于史料的探究,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是基礎也是前提,如果教師在史料教學的時候能夠做好這一點,將會為史料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興趣的影響非常大,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支撐其認真學習的關鍵。高中歷史史料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使得學生能夠在情境中進行史料探究,這樣不僅可以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探究情境,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學生知識的遷移,使得學生更好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情境的探究中。例如,在講解到抗日戰(zhàn)勝的相關知識內容時,日本軍隊在中國大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殺便是影響最為惡劣的之一。教師在引出這一史料時,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情境,情境中包括圖片、包括視頻等,學生通過圖片瀏覽和視頻觀看,逐漸被帶入到情境中,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史料探究要有時間保證,也要有輔助支持。
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給予學生時間進行史料探究時,一定要保證史料的探究時間,使得教師在引導學生圍繞史料展開充分探究時,不要考慮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能否在探究與討論中完成[2]。如果史料探究的時間不夠的話,史料探究的質量將會大大折扣,史料教學也就很難被稱為有效的史料教學。同時,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應當成為探究的主體,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扮演好引導者和輔導者的角色,對學生的史料探究活動進行監(jiān)控和管理,保證史料探究的有效進行。
(三)轉變傳統(tǒng)的評價觀念,注重對過程的評價。
傳統(tǒng)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教師在對史料探究進行評價時,存在很大的不合理之處,終結性的考核評價往往難以起到理想的效果,無法真正體現出學生探究的實際情況。所以,轉變傳統(tǒng)的考核評價觀念,對史料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高中歷史教師在進行考核評價的時候,應當將更多地精力放在評價學生的信息加工、思維習慣、學習表現、合作情況、最終結果等方面。例如,講解到有關清朝康熙皇帝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康熙帝所取得的功績,提供一則“年輕時的康熙皇帝參加科舉考試”的史料,以此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康熙帝主政時清朝的發(fā)展情況。探究完這一史料之后,教師對學生進行簡單地點評,同時還可以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課后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書面評價,合理地應用評價方式,有利于史料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史料教學對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以及歷史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紤]到高中歷史在進行史料教學的時候,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處,要想提升史料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要從問題出發(fā),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解決,促進史料教學順利進行的同時,提高史料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花卉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實踐篇二十
數學分析是近代數學的基礎,是現代科學技術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門學科,是師范院校數學專業(yè)的一門主干基礎課。極限概念是數學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數學分析中幾乎所有重要的概念,如連續(xù)、導數、定積分、重積分、曲線積分、曲面積分以及級數的收斂性等定義都建立在極限的基礎上。極限理論是數學分析的基礎理論,極限思想貫穿整個數學分析學科。學生學習數學分析時要掌握的第一個重要概念就是極限概念。然而,極限概念敘述冗長,概念中的符號關系復雜,不易理解。初人數學分析門扉的讀者,都感覺極限概念不好捉摸,極限的精確定義不易理解。本文就極限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學生在學習極限概念時感到困惑的原因以及在教學中如何把握和理解極限概念等方面給予闡述。
1極限思想。
初等數學主要研究事物相對靜止狀態(tài)的數量關系,而數學分析則主要研究事物運動、變化過程的數量關系。從初等數學發(fā)展到數學分析,研究對象發(fā)生了根本變化,這就必然引起研究方法的革新。極限就是為了適應研究事物運動、變化過程的數量關系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數學方法。
從極限產生的歷史背景來看,極限概念產生于解決微積分學的基本問題:求面積、體積、弧長、瞬時速度以及曲線在一點的切線問題。然而,極限思想,人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極限思想起源于窮竭法,窮竭法通常以古希臘數學家歐多克索斯(eudoxus公元前400-公元前350)命名,他認為量是無限可分的,建立了下列原理:“如果從任一量中減去不小于它的一半的部分,從余量中再減去不小于它的一半的另一部分,如此繼續(xù)下去,則最后留下一個小于任何給定的同類量的量”。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4-公元前212)推廣了窮竭法,他在《論球和柱體》一書中,第一次給出了球和球冠的表面積,球和球缺的體積的正確公式。他指出,如果圓柱的底等于球的大圓,圓柱的高等于球的直徑,則球的表面積恰好等于圓柱的總面積的2/3,圓柱的體積恰好等于球的體積的3/2。這些結果是通過一系列命題一步一步推導出來的,這個過程蘊涵著積分思想。阿基米德把一個量看成由大量的微元所組成,這與現代的積分法實質上是相同的。但由于當時沒有實數理論,沒有無限的概念,因而沒有形成極限的概念。
極限思想在我國古代的文獻中也有記載,戰(zhàn)國時代哲學家莊周所著的《莊子?天下篇》引用過一句話:“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也就是說一根長為一尺的木棒,每天截去一半,這樣的過程可以無限地進行下去。公元263年,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求圓的周長時使用的“割圓求周”的方法,就使用了極限方法。劉徽借助圓的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求圓的周長。其作法是:依次作圓的'內接正六邊形、圓的內接正十二邊形、圓的內接正二十四邊形……,每個圓的內接正多邊形周長都可求得。圓內接正多邊形邊數越多,其周長就與圓的周長越接近,正如劉徽所說“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這個方法蘊涵了極限思想。
十七世紀中葉,已形成了初等數學。由于生產力的發(fā)展,也推動了數學的發(fā)展。在十七世紀,物理學、天文學、航海學向數學界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如:天體的運行軌道問題、變速運動物體瞬時速度問題、不規(guī)則幾何形體面積計算問題。這些問題用初等數學都不能獲得解決,要求用新的數學工具來解決,從而,人們開始研究運動著的物體和變化著的量,開始研究變量和函數。研究函數需用新的方法,因此,人們開始研究極限運算。十七世紀下半葉,英國數學家牛頓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分別總結了前人的工作,創(chuàng)立了一個新的學科-一數學分析。這個學科的特點是,需要運用無限過程運算,即極限運算。數學分析的核心內容是微分學和積分學,而微分和積分的概念是通過極限來定義的。但當時極限概念是含糊不清的,許多理論常常不能自圓其說,也引出一些相互矛盾的東西。例如牛頓在17發(fā)表了《曲線的求積》一文,其中他確定了x3的導數。牛頓當時作法如下:
在這里ax既可作分母,又可忽略,無窮小量既不是零卻又等于零,“召之即來,呼之即去”,完全隨心所欲。由于極限概念含糊不清,數學分析沒有堅實的基礎,因此悖論不斷產生。數學家在研究級數時做出了許多錯誤的證明,并由此得到許多錯誤的結論。
進人19世紀,數學陷人了巨大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數學在描述和預測物理現象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數學結構沒有邏輯基礎,因此不能保證數學是正確無誤的。歷史要求給微積分以嚴格的基礎。在德國數學家的倡導下,數學界對數學進行了一場批判性的檢查運動,對一些理論進行了嚴密的定義和嚴格的證明。柯西在1821-1823年間出版了《分析教程》、《無窮小計算講義》兩書,在書中,柯西給出了極限的精確定義,然后用極限定義連續(xù)性、導數、微分、定積分和無窮級數的收斂性,這些定義為數學分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極限概念教學。
2.1極限概念是數學分析中最重要并且是最難掌握的一個概念,初學極限的人,都感覺極限概念難以掌握,極限概念的精確定義難以理解,弄不清為什么要這樣定義,表現出多方面的困惑:
2.11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學習的都是常量數學,被研究的量都是固定不變的,且都是有限的。學生沒有遇到過無限的數學模型,習慣用一種靜態(tài)不變的觀點來分析問題。而極限是-個無限過程,需用運動、變化的觀點來考察問題。初學極限者,最難解決的是從有限到無限的轉變。學生在敘述極限概念時常會出現如下錯誤:“l(fā)ima?=a^vs0,有l(wèi)a?-al。
ve0,有l(wèi)f(x)-bl。
2.12在數列極限定義中,e是用來衡量^和^接近程度的,e愈小,表示接近得愈好,它除限于正數外,不受任何限制,這正說明《?和《能夠接近到任何程度。然而,盡管e有它的任意性,但當一經給出,就應暫時看作固定不變的,即e又有給定性,給定以后,以便根據它來確定n。另外,在應用中常用ke(k0)、e2、a…代替e或把e限制在0。
對于教學上的重點與難點,學生不易理解,常會出現記憶不牢,理解不透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講、論、練相結合的教學形式,結合學生的實際,注意改進教學方法,突被極限概念這一教學難點是不困難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55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