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與方法讀后感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18:07:16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范文(15篇)
時間:2023-11-05 18:07:16     小編:夢幻泡

讀后感可以是純粹的個人情感表達,也可以是對社會、時代的思考和批判。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讀后感來總結并提煉書中的核心觀點或主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給大家?guī)硪恍﹩l(fā)和思考。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一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

讀后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后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寫第一種讀后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么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么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聯(lián)想到了什么,對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寫讀后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寫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fā)點。其次,寫讀后感有它的規(guī)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lián)、結”四個字,像公式一樣,對于這些規(guī)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chuàng)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后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也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后感。

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的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lián)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lián)系實際。這個“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jīng)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xiàn)象。聯(lián)系實際時,應當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lián)系、前后脫節(jié)。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的先后次序也是可以互換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xiàn)象或個人經(jīng)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從結構上看,一篇讀后感至少要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組成:一是要介紹原作的.篇名內容和特點;二是根據(jù)自己的認識對原作的內容和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也就是概括地談談對作品的總體印象;三是讀后的感想和體會。即一是說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據(jù)評價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發(fā),重點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點是“讀”?!白x”是感的基礎,“感”是由“讀”而生。只有認真的讀書,弄懂難點疑點,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徹的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要點,深刻地領會原文精神所在,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個人的實際,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寫讀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認真思考。讀后感的主體是“感”。要寫實感,還要在讀懂原作的基礎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評價。分析和評價是有所“感”的醞釀、集中和演化的過程,有了這個 分析和評價,才有可能使“感”緊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觀點,避免脫離原作,東拉西扯,離開中心太遠。

所以,寫讀后感就必須要邊讀邊思考,結合歷史的經(jīng)驗,當前的形勢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聯(lián)想,從書中的人和事聯(lián)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見的人和事,那些與書中相近、相似,那些與書中相反、相對,自己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己的感想激發(fā)出來,并把它條理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傊氲纳钊?,才能寫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點。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他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是書評,不能全面地介紹和評價作品。因此,要認真地選擇對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意義的、有針對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談,文章散亂,漫無中心和不與事例掛鉤等弊病 。

我們讀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會受到感動,產(chǎn)生許多感想,但這許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閃而失。要寫讀后感,就要善于抓住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復想,反復作比較,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對現(xiàn)實有針對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礎上加以整理。也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寫出真實、深刻、用于解決人們在學習上、思想上和實踐上存在問題的有價值的感想來。

第四,要真實自然。就是要寫自己的真情實感。自己是怎樣受到感動和怎樣想的,就怎樣寫。把自己的想法寫的越具體、越真實,文章就會情真意切,生動活潑,使人受到啟發(fā)。

從表現(xiàn)手法上看,讀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lián)系實際擺事實。議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后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從表現(xiàn)形式上看,也有兩種:一種是聯(lián)系實際說明道理的。這是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一個道理的正確性,把理論具體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動活潑。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意義。根據(jù)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闡明一個較難理解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意義。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后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一定要注意關照議論文論點鮮明、論據(jù)典型、中心明確突出等特點。

看了《斑羚飛渡》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層巨浪,感慨萬千。它描寫了一群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為了贏得種群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

每一只年輕斑羚的成功飛渡,都意味著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這是一種為了種族的延續(xù)而甘愿犧牲自己的偉大精神!是一種用生命為下一代搭起一條生存道路的精神!“沒有擁擠,沒有爭奪,秩序井然,快速飛渡”,沒有一只老年斑羚從注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它們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實:為了下一代,我們有了堅定的勇氣,可以無悔地犧牲自己,完成這一幕悲壯的斑羚飛渡。

我敬佩這些勇敢的斑羚,特別是鐮刀頭羊,他沒有做人類的奴隸,沒有做人類的囚徒。“只見它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彼S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種族的尊嚴。而有的人,卻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擇之際,他們毅然選擇了在他人的膝下茍活,只為了一己私利。這是可恥的自私蒙蔽了人類的思想,沖昏了人類的頭腦,埋沒了人類的心靈。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們一樣的犧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來能逃生卻為了救別人而犧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譚千秋老師。這是一位英雄的教師,當救援人員發(fā)現(xiàn)他時,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四個學生都活了下來,他卻永遠離去了。

還有一個小男孩手刨四個小時從廢墟下救出了同學,但他的雙手卻血肉模糊,他就是馬健。

他們的心靈是偉大高潔的。假如我們能搏擊藍天,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他們給了我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們是不滅的火炬,那是他們給了我們青春的光亮。他們和斑羚們一樣,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們是我們的驕傲。

在贊美斑羚的同時,我也為那些狩獵的人感到心痛,他們是罪魁禍首。大自然是需要和諧的,雖然我們是最高級的動物,但其他的動物依然有它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們也有深愛的伙伴,也有感人至深的親情,但幾聲槍響,破壞了它們的安寧,讓它們失去了美好的家園。這對我們來說并不算什么,因為我們不是斑羚,但對它們來說呢?失去親人的痛苦又有誰能體會,人們?yōu)槭裁床荒芎退鼈兒椭C相處呢?畢竟它們也是生命,我們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將心比心吧,蒼天最終還是讓斑羚們繁衍了下來,這是它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而我們人類,從來不需要用任何的代價來換取生存的機會,和它們相比,我們幸福多了。它們用無私感動了上蒼,它們的善良代代相傳,這一飛渡的壯舉譜寫了生命的樂章,也帶給我們深深的自責與愧疚。

其實,生命需要奉獻與犧牲,這樣才有意義。當你的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會燦爛一片;當你的生命為他人增添一份溫暖,你生命的芳香就會沁人心脾;當這一切在你的心田蕩漾著漣漪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受到一種溫情關愛的芳香。我想,那些為了救年輕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們一定也是這樣想的。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二

每個人都想擁有幸福的親密關系,然而很多人轟轟烈烈的結婚,卻又草草收尾。婚姻中不是只有性和愛就可以長久。幸福是兩個人的經(jīng)營,也是2個人的成長。我們從相互理解為基礎,用心去愛,去感恩?!缎腋5姆椒ā芬粫刑岬搅诵腋5乃伎迹?/p>

a、幸福的土壤:仁愛之心?!侗挥憛挼挠職狻诽岬竭^,如果你覺得自己很消極,沒有勇氣,就去鼓勵他人。同樣的道理,為別人帶來幸福,同樣的幸福也會傳染給你,讓你的生活更加快樂有意義。

b、幸福的根:幸福的深度。根部是汲取養(yǎng)分的地方,也是生命的支柱。無論是經(jīng)營婚姻、親子關系、社會關系,我們都要給根部提供足夠的養(yǎng)分,而不是一味地索取,否則,總有一天生命終將枯萎。敞開心扉去愛他人,也是在自己。

c、幸福的陽光:內在的力量。每個人都擁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我們最大的恐懼不是覺得自己不性,我們的恐懼來自于害怕自己的潛能,我們最怕的是自己的優(yōu)點,而不是缺點。我們常問自己:“我們?yōu)槭裁从X得自己是杰出的、美麗的、是才華橫的呢?”但真正應該問的是:“為什么不呢?”因為我們的內心太恐懼面對錯誤,一旦做錯就意味著一切都白費了。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擁有一顆包容的心,悅納自己,真實的面對自己,我就是這個樣子。

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就是幸福,和木蘭一起讀書就是幸福,讀書

后的及時分享就是幸福,幸福是發(fā)自內心的,當你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的世界就是幸福的。拜倫說,所有想要幸福的人都必須學會分享,幸福是一對雙胞胎。愿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可以和雙胞胎相遇。

《幸福的方法》讀后感范文600字2

幸福是什么,不是高大上的物質享受,而是一種與天倫、分享、安穩(wěn)相關聯(lián)的感受。作為家長我已能深深體會幸福的含義。但如何讓小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如何幫助小孩找到幸福的方法,我從《幸福的方法》這本書中我找到了部分答案。

書中提到“與我們關心的人和關心我們的人在一起分享人生經(jīng)歷、想法以及感受,可以增加生活的意義并安撫我們的痛苦,讓我們感到這個世界充滿了樂趣”,小孩要從小學會分享,最初的分享應該是一個玩具、一份小零食、一本書等。朱軼這個學期與同學們分享了一套書《神秘的快樂家族》,當他開心地告訴我第一冊借給某某同學、第二冊借給某某同學,4冊書他都借出去了。而且收到了同學們與他一樣也喜歡這套書的反饋。這時的他幸福滿滿,我告訴他與同學們一起分享自已喜歡的東西是一件非常開心幸福的事情。

光,我與朱軼像忘年交的兩個朋友一起聊學校、聊電視、聊課外書。家長的陪伴是小孩最幸福的時光,當然不是待在家里你拿著手機、他看著電視。而是大家都一起參與做一件事,然后一起哈哈大笑、一起思考。所以多花時間陪小孩,讓他在“幸福圈”里長大,長大后他也會成為“幸福圈”的制造者。還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保持仁愛之心。

每本書雖然沒有完全吃透但總有些收獲。這本書值得一看。

《幸福的方法》讀后感范文600字3

最近在看的這本書,讓我覺得心靈像一棵重新生長的大樹,吸取到了更多的養(yǎng)料。

作為積極心理學的實用書,本-沙哈爾《幸福的方法》里所說的道理,十分淺顯易懂。

期望,我們稱其為“虛無主義型”;

最后一種漢堡就叫做“幸福型漢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當下所從事的事情,而且通過目前的行為他們可以獲得更加滿意的未來。

信念決定命運。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財富,它不在攀登的頂峰,也不在徘徊的山腳,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標,更要注重過程,享受創(chuàng)造著的現(xiàn)在,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8.幸福的方法讀后感怎么寫

上文是關于《幸福的方法》讀后感600字,感謝您的閱讀,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三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的觀后感,我們也可以這樣總結一下我們的學習情況!

數(shù)學學習方法的掌握是決定學生能否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對每個人來說學習數(shù)學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許多中學生,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很茫然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學數(shù)學。面對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在起始年級就減少學困生,如何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數(shù)學,筆者以為,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因此,我認真讀了常秀成主編的《中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與指導》一書。

該書共十五章:第一章為沖破苦學和厭學的困境,分了兩節(jié)講述分別是苦學和厭學是怎樣產(chǎn)生的、如何沖破苦學和克服厭學;第二章為端正教與學的指導思想,分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觀、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觀、教與學的協(xié)調和統(tǒng)一——教學觀;第三章為重視培養(yǎng)與激發(fā)學習動機,分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學習動機的作用和類型、學習動機的培養(yǎng)、學習動機的激發(fā);第四章為如何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習興趣,分了兩節(jié)講述分別是學習興趣及其現(xiàn)狀、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第五章為積極發(fā)展思維能力,分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思維的特點、類型與學習,思維的方法、作用及現(xiàn)狀分析,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第六章為怎樣提高記憶能力,分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記憶的作用、類型與學習,記憶與遺忘,記憶的一般方法;第七章為努力提高觀察能力,分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觀察及其作用、觀察的一般方法、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第八章為積極提高閱讀能力,分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閱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能力、常用讀書方法簡介;第九章為加強學習的計劃性,分了兩節(jié)講述分別是為什么要制定學習計劃、學習計劃的制定與實施;第十章為怎樣正確對待預習,分了兩節(jié)講述分別是預習及其作用、預習的方法及注意事項;第十一章為向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分了兩節(jié)講述分別是課堂學習的特點及其準備、努力提高課堂學習質量;第十二章為認真進行課后復習;第十三章為如何提高作業(yè)質量,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作業(yè)的意義、分類及要求,做作業(yè)的程序,進一步提高作業(yè)質量;第十四章為主動進行系統(tǒng)復習,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系統(tǒng)復習及其作用、系統(tǒng)復習的一般方法、系統(tǒng)復習應注意的問題;第十五章為發(fā)揮應有的考試水平,分三節(jié)講述分別是水平性考試、選拔性考試、答題技巧與意外處理。

這本書編著者以的努力邊實踐邊寫作、邊修改邊完善的。因此,該書除了它的理論特色外,更突出的是適用性和可操作性,強調了實際、實用和實效。它力求與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相吻合,以便為教學服務。同時,它采用了教材形勢,方便了使用。它的內容生動活潑,不是講些干巴巴的學習方法,而是舉了不少實例,增加了說服力、感染力和啟發(fā)作用。

我經(jīng)常思考一個問題:同樣是教師苦口婆心地教、家長用心良苦地促、學生廢寢忘食地學……然而,有一些學生的學習效果總是不理想,成績上不去。于是,有的教師就一再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味加大作業(yè)量。結果仍是事與愿違,成績不但上不去,反而加劇了學習中的惡性循環(huán),使得一些學生更加喪失了學習信心,增加了厭學情緒。固然,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成績存在差異是正常的。我們不能提出消滅差異。但是,卻可以提出如何解決學習中的惡性循環(huán),變一味地苦學和普遍的厭學為樂學和會學。

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和指導,是深化教學改革,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重要內容。教學這種互動式的多向多邊活動,就要求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實踐證明,教師是否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而學會學習,是對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的一種檢驗。如果只是一味地滿堂灌、機械地又無效地逼學生練,忽視了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培養(yǎng),正說明教學思想有待于轉變,教學水平和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同樣,如果學生只能接受滿堂灌,埋頭于題??嗑?,不會探索運用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那就很難走出惡性循環(huán)、走出苦學與厭學的怪圈。

我相信,該書對我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一定大有幫助。它,為學習方法的研究與實踐添了一磚一瓦;它,是教學改革園地中一株小草、一朵鮮花。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四

第一步就要認真閱讀原文,力求融會貫通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乃至語言文字表達上的特點。一般說來,我們可以從讀懂詞句了解內容入手,進而理解文章的難點、疑點,掌握文章的中心,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時,還可以把文中的內容同歷史的經(jīng)驗、社會生活以及個人的實際聯(lián)系起來,認真思索廣泛聯(lián)想。這樣,讀書的感受才會豐富,才會深入具體,從而為寫好讀后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讀后感寫作的一般結構是:引——議——聯(lián)——結。

所謂“引”,就是要從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來源。“讀是感”的基礎,寫“感”不能離開原文的內容,更不能從頭至尾沒有對原文的簡要介紹。如果不這樣做,“讀”和“感”就脫節(jié)了,“感”便成了無源之水。是不正確的。把原文中你覺得很好、很受感動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來??梢灾苯诱牡闹攸c語句,然后寫感想;也可以間接敘述原文內容,點出感想是從何處產(chǎn)生的??傊?,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來。但要記?。骸案小笔俏恼轮黧w,因此行文過程中內容安排上要注意“讀”和“感”的比例。課文內容引用不要太長、太細,否則會喧賓奪主。很多同學只有“讀”而無“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寫法成了對書的內容介紹,從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所謂“議”,就是要針對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寫讀后感重點應落在“感”字上。一定要把自己真實的感受寫出來,還要寫得具體,這樣才能讓人信服。要抓住體會最深的一兩點,任何一文章,讀完后受到的觸動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選擇,面面俱到,泛泛的談,那就根本什么也說不清楚,所以要選擇自己體會最深刻、有獨到見解的感受來寫。千萬不能“感”到哪里就寫到哪里。那么如何選擇感受的角度呢?注意以下兩點:

1、選擇你能發(fā)掘出深度的角度來寫,不可勉為其難。

2、感受點要有新意,切忌千人一面,所以寫作時要全面透徹地理解文章實質,緊扣原文中心同時從不同角度去想,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啟發(fā)。例如:《孫權勸學》一課,我們可以從呂蒙接受別人的意見角度來寫,也可以從孫權善于勸說引導來談,也可從學習的內因外因、魯肅重學識等角度來寫。

5、讀后感應力求入情入理、新鮮、活潑。有些同學寫讀后感或是板著面孔議論一番,或是痛心疾首自責一番,前者往往流于枯燥,后者則不大自然。要做到這一點,首要的是“言必由衷”,“情動于中而發(fā)于辭”,只有深受啟發(fā),確有所得,才能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所謂“聯(lián)”就是聯(lián)系,它有兩層意思:一是對原文進行材料分析、評論;二是要針對自己的感受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這是很重要的一步。

對原文進行材料分析評論要略寫但卻不要不寫,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聯(lián)系實際才能使文章有可讀性、有價值。由原文推而廣之,使原文的內容得到充分發(fā)揮,同時自己對原文的體會也會更深刻。可以聯(lián)系自己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社會實際、現(xiàn)實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實際,這一點是讀后感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區(qū)別于其他文體的主要界限。當然,聯(lián)系實際并不是漫無邊際地去聯(lián)系,而也必須如寫議論文那樣有很強的針對性,也就是說要有的放矢,決不能泛泛而談,牽強附會,生拉硬扯,要自然,要和情和理。

聯(lián)系實際要注意以下幾點:

(1)、聯(lián)系自己個人生活,不要寫成自己某項成績的匯報,也不要寫成檢討書。

(2)、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一定要實事求是,注意分寸,不說假話、大話、空話、。這樣才能不空洞,才能言中有物,深中肯綮。

(3)、聯(lián)系實際時還要力爭情理真切。情真才能感人;理切才有力量。切不可言不由衷,胡編亂造。

(4)聯(lián)系實際時,聯(lián)想要豐富。多關心國家大事、社會熱點、各個領域的突出表現(xiàn)的人和事,多選擇新近發(fā)生的新人新事,體現(xiàn)與時俱進的特點。

所謂“結”就是結尾,總結全文,重申自己的觀點,要求簡潔有力。

總之,,寫好一讀后感無論怎樣都不能只有引述沒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復別人的觀點,應從文中提煉出新觀點,結合現(xiàn)實生活,從新的角度寫出內容較為深刻、又頗具新意的讀后感。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五

拿起書在讀到整本書的三分之一的時候,我就感覺到它會是我們新教師處理課堂和學生問題的好助手。它涉及的50個方法與現(xiàn)實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是真正會出現(xiàn)在課堂上的情況。

不難想象,我們新教師首先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就是——課堂紀律管理,這是任何的前提,無論在大學學的專業(yè)成績多好,教育心理學成績多高,面對紛繁復雜的小學生課堂,我們會手足無措。但是,所有在校一線老師都是很忙的,很少有負責教學的老教師或者主任能手把手帶新教師,這本書正好能給我們指導和幫助。

作為教師,與學生相處是一門學問。面對學生,熱情地與他們打招呼,不要吝嗇微笑,即使在并不輕松的情況下,不要讓個人的負面情緒影響孩子們的學習,做一個孩子們心中的“樂觀榜樣”。

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好的榜樣會時刻留意自己的行為,但不能忘記留意孩子們的行為。教師雖然有幫助學生找出問題并修正的義務,所以我們會太過注重“挑錯”,太過關注孩子們的錯誤,所以在第23章“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中,作者就告訴我們要尋找孩子的閃光點,表揚他們,鼓勵他們,用好的方面彌補不好的方面。

在實習期間,我一直銘記我的指導老師的一句話:一個新教師需要那些在孩子們心中樹立個人威信和魅力的機會。這是一次午間休息時班級組織在大廳進行鋼琴欣賞會的時候,除了孩子們的鋼琴展示,還特別邀請了一位新教師來演奏。

孩子們非常認真的聽老師的演奏,還派了代表表達了全班的再次邀請。對于新教師,這不僅是同事之間的幫助和鼓勵,更是把握了一次拉近與孩子們距離的機會,在孩子們心中樹立了個人魅力,這是值得會議的一刻。整個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班主任沒有說太多的話,只是微笑,點頭,鼓掌,孩子們的表現(xiàn)是自然而然的行為,在這些普通的事件中,孩子們自告奮勇的表演、認真地欣賞并給與鼓掌、對老師的尊敬愛戴,在這群一年級的孩子身上就是閃閃發(fā)光令人感動的正能量。

教師,不僅是孩子們行為的風向標,也是孩子們品德發(fā)展的領路人,希望在我的教師生涯中,也能做孩子們稱職的師長、朋友和親人。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六

多年的體育教學實踐,讓我覺得上好每一節(jié)課,開始導入很重要,要給學生一個好的開端,能否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愉快的投入到課堂氛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幾年的摸索,我總結了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一、講故事導入法。

現(xiàn)代教育教學提倡情境教學,給同學們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能使同學們在課堂中更投入。講故事導入法,是根據(jù)課的教材設計一個故事,上課通過教師形象生動的描繪,把同學們帶入故事情節(jié),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充當故事中的演員,做故事中的事,在故事中學習動作技能。

二、示范導入法。

根據(jù)課的教學內容,一上課體育教師或學生代表通過精彩的動作示范,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的來學。在武術教學中常用此法導入。體育教師身穿整潔的運動衣,干凈利落動作連貫一起呵成的打完少年拳,同學們頓時掌聲響起來,老師再問“你們想不想也練成這樣一套拳法?”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興趣濃厚,然后再進行教學,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提問導入法。

通過提問使同學們能夠明確本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重點,并能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諸如“在中長跑過程中怎樣呼吸才能夠感覺不累”、“快速跑中身體應采取怎樣的姿勢有利于提高速度”等等能夠使同學們迅速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tài),并能在活動中主動學習。

四、情境導入法。

在上課前做一些簡單形象的道具,使學生們既感到新鮮又能很快地進入角色,投身到活動中來。如一次上課時我戴了一個猴子的頭飾,同學們都圍著我問這是做什么呀?我模仿著猴子的動作說:“我是孫悟空,要去花果山!”同學們都興奮地說:“我們也去!”于是我發(fā)給他們小猴子的頭飾,帶著他們練習如何翻越障礙,他們玩得可入神了。

五、激勵導入法。

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喜歡上體育課的,也不是所有的項目同學們都感興趣,怎樣使他們能夠克服自身的弱點,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的隊伍中來,也是我們體育教師經(jīng)常遇到的難題,而激勵的方法就能夠有效地做到這一點。比如進行長跑練習課時,教師一公布“長跑”的練習內容,往往就會聽到一片“噓”聲,這時教師可說“我就知道你們會出這種聲音,因為你們是吃不了苦”,這時教師再因勢利導,講一些體育星們通過刻苦訓練創(chuàng)造體育輝煌的故事,激勵同學們向英雄學習,并講解必要的練習方法,就能使同學們在心中堅定吃苦的信心,為長跑練習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取得滿意的練習效果。

好的開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們在上課之前費些心思,采用良好的導入方法,上課過程中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采用什么樣的課堂導入方法,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課的教學內容、當時的天氣情況等因素靈活安排,不能一成不變。只要我們善于學習勤于思考勇于實踐,一定會成功的上好每一節(jié)課。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七

轉變教師角色,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提高探索知識的能力,這是我時常思考的問題。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每節(jié)課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自做課本上的練習題,當堂布置作業(yè),當堂檢查。先學后教的“教”,不是老師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價,不會做的由老師指導。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我認為教學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改革,以前的教學基本采用滿堂灌的方法,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反正我講了,學生就該仔細聽,課上做筆記,課后大量做練習鞏固。但是,有學生根本聽不懂,課下只能抄作業(yè),結果學生疲勞厭學,老師疲勞厭教。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大膽創(chuàng)新,從上課到下課,都是學生自己學習,教師由教授者變?yōu)榻M織者、指導者。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八

上課時不僅要集中精神聽老師講課,還要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思考問題,才能取得良好的聽課效果,這里介紹兩種的思考方法:

一、舉例說明聽課法。

當老師講到某種概念或者規(guī)律時,自己馬上積極思考,給老師講的內容舉個例子來說明,看看是否合適。舉例,可以仿照課本上的例子,最好結合實際自己生活舉出例子,來說明老師講的道理。如果舉例新穎恰當,而且不照搬書上的例子,那么,你就是真正掌握了抽象的'知識。

二、閱讀式聽課法。

閱讀式聽課就是要求要像閱讀課文一樣去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要通過品味、回想、概括、形成結構,來弄清老師講課的重點、要點和結構。品味,主要是品味老師用詞的恰當,老師講課的思路,老師講課的語調;回想,就是聽課中不斷回頭想一想,老師剛才講的是什么,前面是怎么講的,前后有什么關系;概括,把老師剛講的歸納起來,用一句話來說明。

閱讀式聽課法也比較適合于理解不夠深刻的過程,尤其對不善于思考的同學比較合適,能夠把聽課的精力引向深入。

二、聽課關鍵聽什么?

聽課對同學們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聽得好好,直接關系到大家最終的學習成績。如何聽好課,同學們可以參考如下建議:

(一)聽要點,

一般來說,一節(jié)課的要點就是老師們在備課中準備的講課大綱。許多老師在講課正式開始之前會告訴大家,同學們對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學習物理課“力的三要素”這一節(jié)時,老師會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這就是一堂課的要點。把這三點認真聽好了,這節(jié)課就基本掌握了。

(二)聽思路。

思路就是我們思考問題的步驟。例如老師在講解一道數(shù)學題時,首先思考應該從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過什么樣的過程來進行解答。聽課時關鍵應該弄清楚老師講解問題的思路。

(三)聽問題。

對于自己預習中不懂的內容,上課時要重點把握。在聽講中要特別注意老師和課本中是怎么解釋的。如果老師在講課中一帶而過,并沒有詳細解答,大家要及時地把它們記下來,下課再向老師請教。

(四)聽方法。

在課堂上不僅要聽老師講課的結論而且要認真關注老師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上語文課學習漢字,一般都是遵循著“形”、“音”、“義”的研究方向;分析小說,一般都是從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三個要素入手;寫記敘文,則要從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六個方面進行敘述。這些都是語文學習中的一些具體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適用的學習方法,如解數(shù)學題時,會用到反正法;換元法;待定系數(shù)法;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個科目的方法是大家應該學習的核心所在。

優(yōu)等生經(jīng)驗談:聽課時應注意學習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同學們如果理解了老師的思路和過程,那么后面的結論自然就出現(xiàn)了,學習起來才能夠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九

在讀周彬老師的《課堂方法》時覺得情趣先行最適合用于體育教學中,這也是我經(jīng)常思考的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書中說“要讓學生喜歡上你的課,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一是讓學生喜歡上你,這表現(xiàn)為一個“情”字。

二是讓學生喜歡上你的學科,這表現(xiàn)為一個“趣”字”。

在教學中,老師要想抓住學生,讓學生全神貫注的把精力投入到你的課堂設計中,首先就要從學生的心理上去探討。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有一種天性就是愛玩好動,不喜歡按照老師所規(guī)定的練習方法去做。作為老師,這時要洞悉學生們的身心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盡情參與,積極動腦,不斷領悟游戲的內涵和提高活動技能,使學生越“玩”興趣越高、思路越廣、自信心越強,學生在游戲中的主體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這些特點就決定了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低年級的小學生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常常以直接興趣為動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情趣出發(fā),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關注的是教學計劃、內容是否完成,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至于學生愿不愿學,是否開心快樂,更不為教師所關心,于是造成學生在上體育課時“身順心違”,出現(xiàn)了喜歡體育但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怪現(xiàn)象的存在。而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良好的教學情境對學生學習情感的產(chǎn)生具有很大的作用,體育教學也不例外。

良好的教學情境不但能豐富學生的感性知識,而且還能激發(fā)其強烈的好奇心。強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要想把體育課上的生機盎然,教師就要傾注全部的情,孩子才能把趣體現(xiàn)出來。情趣體育如何順利實現(xiàn),我想最主要的還是課堂情調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重視在每節(jié)課中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體驗上體育課的樂趣。其次發(fā)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寓教于玩,寓教于樂,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又能在娛樂游戲中體現(xiàn)體育教學。

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要營造一個情趣化的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就需要多樣化:

兒童是以機械記憶和形象思維為主,教學活動中,應盡量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兒童化教學就是要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進行體育教學,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完成體育課的教學任務。兒童的“本性”往往毫無保留地反映在體育課中,我們應懂得兒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童顏和童趣組織體育教學,才能防止體育教學的“成人化”。

針對體育活動的單調乏味,教師一定要創(chuàng)設歡樂輕松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讓他們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各種活動,寓教于樂。同時教師的語言也要注意,包括語氣、語調、語態(tài)等,一定要兒童化,每天應該以最燦爛的微笑面對學生,做到“情先行“。

體育教學的興趣化可以給兒童以情緒的滿足,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好動、愛新鮮,厭煩過多的重復練習,因此,教學手段要多樣化,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推遲疲勞的出現(xiàn)。體育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較長時間練習某一個動作而感到枯躁,教師可采用游戲法和比賽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此外,還應做到生動形象的講解和準確的動作示范,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興趣化,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體育課上得生動活潑,做到“趣跟進”。

游戲是學生十分感興趣的體育活動,也是體育課的重要內容,如果經(jīng)常做同一種游戲,小學生會感到乏味和厭倦。所以,可利用兒童好奇、好新、好勝的心理,設計饒有趣味的游戲。游戲具有趣味性和競爭性,對小學生有較大的吸引力,教師應適當?shù)夭捎糜螒蚍椒ㄟM行教學,在課的開始和結束階段,采用游戲法進行集中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練習,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有利于課的順利進行。

小學階段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興奮占優(yōu)勢,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單調的練習容易產(chǎn)生疲勞,因此,要采用變換游戲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學,使每一個游戲都能吸引住學生。通過游戲,提高小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平時也可以讓高年級的學生自己設計喜歡的游戲,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做自己設計的游戲,不僅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也激發(fā)了學習的興趣。

在情趣體育的教學中“樂教”只是手段,“樂學”才是目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激勵,可以是語言激勵也可以是行動激勵或者是物質激勵,小學生意志力薄弱,鍛煉的積極性不高,就需要教師不斷的進行引導,采用多種激勵方法,對于磨練學生意志,強健學生身心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爭強好勝是學生的又一天性。體育教育要充分運動學生不甘落后的心理,運用爭勝法于體育教育中。教師在課前做好場地器材的準備,也是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教學情境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生很容易為一些新異事物激動而興奮起來。如課前布置、器材放置,規(guī)整醒目的白線,美化的教具都要具有藝術性,就會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引起學生的無意識注意,從而產(chǎn)生躍躍欲試的`積極情緒,進入體育教學情境。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在自己的教學中想方設法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孩子們玩好、學好、鍛煉好,滿足學生身體和心理上的需求,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鳴。還可以讓學生可以根據(jù)主觀愿望,選擇與個人愛好和體能相適應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健康的情趣,鍛煉堅強的意志,讓教學中的情趣升華為一種意志力。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十

摘要: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手段,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

“提問”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是課堂教學的常用手段,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主要方式之一。很多教師認為“提問即啟發(fā)”,多提問就是啟發(fā)式教學,顯然,這種認識是不正確的。繁雜、多余的課堂提問,根本起不到啟發(fā)的作用,是我們應該摒棄的。那么,課堂最忌諱什么樣的提問呢?首先,課堂提問忌諱問題過于簡單,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的簡單化不利于學生的思維訓練。其次,課堂提問忌諱復述式提問。教師所提問題,學生只要看書即可看到答案,這類問題學生只動眼動口不動腦,這樣會影響教學效果。再次,課堂提問忌諱“排除異己思維,只求標準唯一答案”.葉圣陶曾說過:“像牧人趕羊群似的,務必驅使學生走上老師預期的'路線,說出預期的答案。這個方法好像是啟發(fā)式,實際上就是灌輸式?!?/p>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主張啟發(fā)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币虼耍诮虒W中,教學要設計精當?shù)奶釂?,使學生“開其智,達其辭”,達到“心欲求索”和急于想說的境地,得到“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結果。概括地說,就是具有啟發(fā)性、指導性、趣味性的課堂提問。(1)激發(fā)興趣,促進動腦的提問;(2)看似深奧,但“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的提問。課文《第一場雪》中,寫了柳樹上的冰條“毛茸茸、亮晶晶”,松樹枝上的雪球“蓬松松、沉甸甸”.教師提問:“怎么理解毛茸茸又亮晶晶?蓬松松的雪球為什么反而沉甸甸呢?”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和事物的某些特征,學生經(jīng)過思考和討論,問題就會迎刃而解;(3)提高思維質量的提問。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使其養(yǎng)成思維縝密的好習慣;(4)提攜全篇的提問。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可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說‘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呢?”學生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通篇閱讀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體現(xiàn)教學的整體性。

總之,課堂教學的提問技巧應隨機應變,更應該在課堂之外下功夫。它要求教師既備教材教法,又要備學生,是靈活應用教學技巧、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手段。

參考文獻: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訥河市九井鎮(zhèn)中心學校)。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十一

課堂教學,是每一位教師在工作中都必須面對的。而課堂,也正是教學的主戰(zhàn)場,建構科學、合理有高效的課堂,是我們提高教學效果的主要途徑。在本次教師閱讀與專業(yè)成長培訓活動中,我有幸拜讀了周斌教授的《課堂方法》,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

初讀此書,我便被周彬教授樸實、真誠的語句吸引了,不同于其它教學理論書籍的高深莫測,書中的語句,都仿佛是一位老者,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平實無華卻能抓住認得心聲。周彬教授就是以這樣平易近人的姿態(tài),同我們分享了他關于建構課堂的觀點。

周彬教授首先提出來的是備課的方法,在這里,周彬教授闡述了很多他的觀點:“備課”勝過“補課”、課堂因預習而有效、精選教學內容、應該如何“備”課堂中的學生、結實真實的學生……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課堂因預習而有效這一點。

“如果學生根本就不預習,這就注定了教師只能在課堂上講點膚淺的東西,一旦把教學內容講得深刻起來,那就不得不面臨被學生拋棄的局面”,書中這樣寫道,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學生沒有預習的情況下,就讓學生走進課堂,就如同體育運動之前沒有做準備活動,就及其容易出現(xiàn)“傷員”。因此,在我要教授新課內容的前一天,我都會設計好相應的前置作業(yè),讓學生獨立或者小組內合作完成,這樣,第二天上課的效果就會好很多。這就是課堂因為預習而有效吧。

在這之后的第二輯中,周斌教授提到了上課的方法。從教三年,自己上課的方法卻總是老一套,書中提到的上課的方法,我想也許會為我的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吧!

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自己的課堂。我印象中特別深刻的是這樣一句話:“教師是先自己學懂了教學內容,然后再來教教學內容,因此教學是從有知走向無知;而學生對教學內容往往是無知的,因此學習是從無知走向有知。從有知走向無知,自然會覺得學習是輕松的,理解學習內容是容易的?!币簿褪钦f,當我們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時候,要將自己看作真正的學生,這樣才能設計出真正適合學生的課堂,也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從而掌握所學知識。

其次,是要明確自己上課的思路。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上課思路,屬于自己的上課思路才能最好的發(fā)揮教師自身的優(yōu)勢。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模仿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課,但是最重要的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適合自己的學生的。

在建構課堂的最后,還有一點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我們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并爭取讓學生熱愛我們所教的學科。我所教授的數(shù)學,在學生看來,是一個趣味性不多的學科。不像語文那么生動,也不像英語那么好玩。但是,我可以在數(shù)學教學中,滲透更多的數(shù)學趣味知識,亦或是為他們多呈現(xiàn)一些趣味數(shù)學題,讓他們愛上數(shù)學的解題過程,并由衷感受到解題之后的興奮、自豪與驕傲。

在書的封底,有這樣一句話:“要建設一個讓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課堂,靠教師個人的天賦是可以完成的,但并不是每位教師都有這樣的天賦。于是,當我們沒有這樣的天賦是,就必須用時間、精力和智慧,去尋找建設課堂的各種方法了?!备兄x《課堂方法》,將我?guī)狭苏覍そ嬚n堂方法的道路,也為我如何建構課堂指明了方向。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十二

引導學生自學,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老師領著學生學習往往比學生自己摸索快一些??墒沁@樣做會使學生養(yǎng)成不動腦筋的習慣,只是被動地聽課,不愿主動地學習。其實,書本上大部分內容都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掌握的,學生自學幾分鐘后做題,不會的再看書,最后相互討論。這個過程是不斷反復的過程,不是看一遍就能全部學會的,這樣,學生自學積極性更高,學習效率也更高。

我常常對學生講:“老師講過的問題你聽懂了,這不叫真正的會學數(shù)學,老師沒有講到的問題,你領會了,這才叫真正的會學數(shù)學。”在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與舊知識緊密相關,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學這些知識,我大膽讓學生自學,只在新知識的生長點給予關鍵性的點撥。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十三

我時有感受,課堂上講得越多,講得越深入,學生變得越糊涂呢?為什么教師越是不厭其煩的反復強調擔心學生沒聽懂或沒聽進去,可是學生的成績卻越是提高不上去呢?看了《課堂方法》之后,我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話和舉例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精講多練,采取有效方法化解難點?!叭绻还?jié)課只能講5句話,你是將這句話重復5遍,還是用不同的方式講5遍,還是講不同層次的5句話?”這使我明白了:當學生聽不明白教師所講時,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授課方式以適應學生,而不是埋怨學生笨的同時又用原來無效的方式重復講解。比如當遇到一個難的知識點時,講一遍才幾個人懂,再講一遍多了幾個,再講還是如此,甚至不想聽或根本不聽。此時我采取的有效方法是:學生前后4人一組,互幫互助,“三個臭皮匠抵一個諸葛亮”,都不懂舉手問老師。這樣既化解了教師枯燥的講解,又使學生掌握了難點,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過應用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那些企圖通過自己的努力而讓所有學生當堂掌握知識的教師,表面上看是對學生負責任,其實是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而且這“責任”是教師無論如何也承受不了的。

通過讀書我發(fā)覺自己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在《課堂方法》這本書的啟發(fā)下,我能做更好的自己。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十四

《談談方法》這本書是笛卡爾的處女作,本書的全名是“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里尋求真理的方法”.

一、我對本書的整體閱讀感受和感悟:

本書在內容上闡明的道理發(fā)人深省,能夠讓你久久回味,受益無窮;書中運用的語言明白曉暢,毫無雕琢刻意之感;講述的方式自然流暢,娓娓道來;最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本書體現(xiàn)出嚴密而清晰的邏輯思維,其嚴絲合縫,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我看來,一本好的著作,嚴密而清晰的思維比華麗的語言重要得多,真切地說理比滔滔雄辯更具有透徹人心的力量。再加上笛卡爾的真切說理并不是枯燥地說理,它在本書中運用了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和現(xiàn)實生活中生動具體的實例,讀來讓你仿佛覺得這位智者就在你的眼前和你親切地交流。在書中讓我感受到了笛卡爾發(fā)自肺腑的真誠,感受到了他超出常人的睿智,更讓我感受到了他力求正確運用理性尋求真理的決心和毅力。我覺得讀他的書除了佩服和吸收他的睿智之外,作為一個一線的教育實踐者,還應該運用他提供給我們的方法身體力行。

二、我對本書中的幾個問題的理解。

1.我對本書六個部分之間內在邏輯的理解。

表面上看,這六個部分之間貌似各說各的,好像作者在隨意而談,談到哪兒就算到哪兒;但實則不然,我覺得這六個部分之間有著緊密的邏輯聯(lián)系。

首先,作者談到良知(或理性)的重要性;接著,講他通過運用良知,發(fā)現(xiàn)“世界上根本沒有一種學說真正可靠”(這里就他所生活的時代而言);這是文章第一部分的內容。正因為他認為“沒有一種學說真正可靠”,他才致力于對“正確運用理性尋求真理的方法”的研究,通過思考,他提出了所尋求的這種方法的幾條主要規(guī)則和幾項行為守則;這就是文章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內容,這是笛卡爾哲學的方法論部分。當然,要建立起真正可靠的學說,光有方法作指導還不夠,還必須突破認識上的限制,這也就有了第四部分對靈魂的認識和對神的認識。有了認識論和方法論作指導,笛卡爾在第五部份當中介紹了運用這種方法和認識所取得的成就。最后,要想人類在科學上取得長足的發(fā)展,還必須要做很多事情,所以,在第六部分中,笛卡爾講述了一定要做哪些事情才能在自然研究方面比過去前進一步,這是他的反思和提出的希望。我認為這就是本書這六個部分的內在邏輯。

2.我對“我想,所以我是”(舊譯為“我思,故我在”)的理解。

我們先來看一下笛卡爾這個命題產(chǎn)生的推理過程:

笛卡爾認為:“任何一種看法,只要我能夠想像到有一點可疑之處,就應該把它當成絕對虛假的拋掉。”

“既然感官有時欺騙我們,我就寧愿認定任何東西都不是感官讓我們想像的那個樣子?!?/p>

“既然有些人推理的時候出錯,連最簡單的幾何學問題都要弄亂,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論,而我自己也跟別人一樣難免弄錯,那我就把自己曾經(jīng)用于證明的那些理由統(tǒng)統(tǒng)拋掉,認為都是假的。”

“最后我還考慮得到,我們醒時心里的各種思想在睡著時也照樣可以跑到心里來,而那時卻沒有一樣是真的?!?/p>

“既然如此,我也就下決心認定:那些曾經(jīng)跑到我們心里來的東西也統(tǒng)統(tǒng)跟夢里的幻影一樣不是真的。”

“可是我馬上就注意到:既然我因此寧愿認為一切都是假的,那么,我那樣想的時候,那個在想的我就必然應當是個東西。我發(fā)現(xiàn),”我想,所以我是“(舊譯為”我思,故我在“)這條真理是十分確實、十分可靠的,懷疑派的任何一條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發(fā)生動搖,所以我毫不猶豫地予以采納,作為我所尋求的那種哲學的第一條原理?!?/p>

毫無疑問,作者這一命題的提出是建立在懷疑一切的基礎之上的。作者認為知識不可信,感官不可信,過去的不可信,現(xiàn)在的不可信,一切都是值得懷疑的,在如此一層一層地篩選排除后,最后他發(fā)現(xiàn),我懷疑這,懷疑那,但是“我”卻無法同時懷疑“我”在懷疑,因為,只要我一懷疑“我”在懷疑,就正好證實了“我”在懷疑。

這里笛卡爾所說的“我懷疑”,實際上就是“我思想?!闭缢谖闹兴f,“我認識了我是一個本體,它的全部本質或本性只是思想”.結合前邊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我”無法懷疑“我”本身的思想,也就是說,“我”唯一可以確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我們可以繼續(xù)推論出,思想,正是“我”存在的依據(jù);反過來,只有存在,才能思想,即笛卡爾所說的“必須是,才能想”.這便是這個命題的內在邏輯。

我們注意到,笛卡爾在這里所說的是“我想”或者“我思”,他不說我看到、我聽到等話語,可以看出,他重在強調意識或認識的作用,因為必須要具備思想、具有意識或者認識,看到的、聽到的才能成為“我”所知道的,才能成為知識或者真理。

作者提出這個命題,顯然這與近代哲學的主要目標有關,其主要目標是為新興的科學建立基礎,他拿認識論作為第一任務。

在這里,為了不讓大家引起誤解,根據(jù)我在文中所讀到的信息,我想對笛卡爾的普遍懷疑做一個說明。笛卡爾這種普遍懷疑實際上是一種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選擇批判,并不是一概否定的虛無主義(其認為一切都是毫無意義的)。正如他在文章當中所說:“對每一個問題我都仔細思考一番,特別注意其中可以引起懷疑、可以使我們弄錯的地方,這樣,就把我過去馬馬虎虎接受的錯誤一個一個連根拔掉了。我這并不是模仿懷疑論者,學他們?yōu)閼岩啥鴳岩?,擺出永遠猶疑不決的架勢。因為事實正好相反,我的整個打算只是使自己得到確信的根據(jù),把沙子和浮土挖掉,為的是找出磐石和硬土?!笨梢钥闯觯芽査f的懷疑和批判一切不等同于否定一切、摒棄一切,而是否定假的.,摒棄通過理性思考后站不住腳的,進而肯定真的。

另外,我還想補充一點,我覺得笛卡爾的“我想,所以我是”(或“我思,故我在”)這個命題還體現(xiàn)了人的自覺與自醒。這有點類似于中國魏晉時期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在中世紀的哲學里只有神,也就是上帝,上帝主導一切,決定一切,人們只能誠服于上帝,并期望依靠自己的絕對虔誠,來換取上帝對自己的青睞,使自己在死后能夠榮耀地升入天國。因此,人的地位也就相對十分低下,人往往被明明白白地忽視,這樣,就更不用說人具有想主宰世界的主人翁意識了。笛卡爾提出的這個命題,無疑是對世界的一聲吶喊,無疑是對人這個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所進行的一次有力地正名,讓人類認識到自我的存在、自身的價值。因為人類只有認識到了自我的存在、自身的價值,人類才會竭力克服自然條件的局限,打破各種桎梏的樊籠。無疑,在這一點上,笛卡爾是很前衛(wèi)的,當然他是偉大的。

3.我對笛卡爾的方法論的認識。

用理性尋求真理的方法的幾條主要的規(guī)則:

“第一條是:凡是我沒有明確地認識到的東西,我決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p>

“第二條是: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p>

“第三條是: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最復雜的對象;就連那些本來沒有先后關系的東西,也給它們設定一個次序?!?/p>

“最后一條是: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盡量全面地考察,盡量普遍地復查,做到確信毫無遺漏。”

笛卡爾經(jīng)年累月地集中精力尋求一種如同數(shù)學這樣推理確切明了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能夠借助它獲得確定無疑的真知的途徑。

其規(guī)則的第一條意在告訴我們凡是我們沒有十分清楚地、極其分明地理解的,都不應該把它們當成是真的,這是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使我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避免作出輕率的判斷和先入為主之見;其規(guī)則的第二條旨在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難題應采用分治的方法,應將其分成若干部分來解決,這有利于全部問題都能得到妥善地處理;第三條告訴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切忌沒有先后順序,()按照認識的規(guī)律,應采取先易后難的認識策略,一步一步地提升其難度,直至復雜問題的解決,這里強調的是我們解決問題時給它安排次序的重要性;第四條強調了對待問題要具有足夠的嚴謹性,盡量全面地考查問題的方方面面,這樣才能充分地、徹底地解決問題。

《談談方法》這本書的全名是“談談正確運用自己的理性在各門學問里尋求真理的方法”,無疑,作者提出的這四條規(guī)則在我們解決問題時確實能夠給我們以正確指引,無論是他的懷疑一切、小心求證的態(tài)度,還是由易到難、各個擊破的方法,或者是分門別類、嚴謹考察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F(xiàn)今的科學技術得以飛速地進步,其背后所依賴的正是這種正確的方法論的指引。

以上是我對這本書閱讀之后的一些淺薄的理解,不當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結語:

千年不移的是業(yè)已塵封的歲月,不可斷絕的仍是人們紛紜的評說。笛卡爾不是圣人,他只是一個運用理性不懈追求真理的思想者,他只是一個在思想領域的拓荒者。在這個偉大的靈魂面前,一切的批判都是如此的蒼白無力,一切的贊揚也都無法形容他帶給人世的光芒。面對這個偉大的靈魂,我想,我們除了虔敬,剩下的仍是虔敬。

真理與方法讀后感篇十五

績效指標有客觀指標和主觀評定指標兩類,客觀指標是指可以數(shù)量化的,可以客觀衡量的工作指標,比如說工人的生產(chǎn)量,銷售人員的銷售量等??陀^指標又可分兩類,一類是生產(chǎn)指標,如一定時間內的產(chǎn)量;另一類為人事指標,如工傷事故的發(fā)生率及其嚴重程度??陀^最大的缺點是缺乏信度(即工作績效在時間上的穩(wěn)定性),有研究表明,工作者自身的客觀績效指標在不同時間的差異大于工作者之間的差異,比如說事故率,當工人剛開始操作引進的設備時,事故率會較高,而過段時間后由于經(jīng)驗的積累使事故率大大降低,這樣如果拿設備剛引進時的事故率作為績效指標,會低估工人的績效。另外,客觀指標易受組織環(huán)境特性的影響,如汽車配件生產(chǎn)線上某個工人的產(chǎn)量是由整條生產(chǎn)線的運行速度來決定的,這樣的指標也就無法區(qū)分生產(chǎn)線上不同工人的工作績效。事實上,許多客觀指標常常是由工作者本人所無法控制的環(huán)境因素決定的,因為客觀測量的重點不在于行為,而在于行為的結果。更為重要的事實是,在許多工作中,根本就沒有良好的客觀績效指標,所以,盡管從表面上看,客觀的績效測量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在理論和實際上的限制常使之不適用。

客觀指標的缺點使研究者和管理者將重點放到了績效測量的主觀指標上。事實上,在許多現(xiàn)實情景中,主觀指標是主要的績效評價指標。當然,由于主觀測量依賴于人的判斷,容易出現(xiàn)與判斷過程相聯(lián)系的某些錯誤,常見的錯誤包括評價太寬或者太嚴、趨中傾向、光環(huán)效應、對比效應、近期效應、鄰近性偏見(在量表上鄰近的項目比距離較遠的特性相關高),另外,評定者與被評人之間的關系也是影響績效評定的一個因素。

二、績效評定的各種技術方法。

1.描述法。

在描述法中,評定者可能需要對被評價者行為的長處和短處進行描述。此法沒有固定的格式,通常評定者會從各方面對被評人的績效進行評定。長期以來,在我國的許多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里,經(jīng)常使用描述法對干部職工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半年或一年)的工作績效進行評述。由于此法比較靈活方便,評價內容也比較全面和深入,所以在應用中很受歡迎,也確實對于干部職工改進工作績效起到了積極作用。不過,此法評出的績效在不同的員工間無法比較,哪怕是同一個評定所評定的不同人之間也不具有可比性。

由于描述法的上述局限性,有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結構描述法”,主要是在評定中加入一個個“小標題”,使評定按一定的績效內容進行。這樣評定的結果對于不同的被評人就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圖1給出了結構描述法的示例。

2.量表評定法。

此法簡單明了,評定者能很快地完成評定。其不足在于各種評定者因素會影響評定結果(如趨中傾向、光環(huán)效應等)。

3.強迫選擇法。

評定結束后,可根據(jù)工作績效中最符合和最不符合被評人情況的描述計算每個被評人的指標值。

4.強迫分布法。

強迫分布法要求評價者按事先定好的比例把許多評價者分成不同的等級。比如,你可能把被評價者的績效分為:低績效、低于平均、平均、高于平均和高績效等五類。各類人的比例如下:

低績效者10%。

低于平均績效者20%。

平均績效者40%。

高于平均績效者20%。

高績效者10%。

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員工的績效是呈“中間多,兩頭少”分布的,

現(xiàn)實中有很多組織的人員績效分布是符合這一規(guī)律的。另外,此法還要求有一定數(shù)量的被評價者,以使得每類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人并占相應的比例。

強迫分布法的優(yōu)點在于可控制以下評定偏差:標準過分寬松或過分嚴格;趨中傾向。此法的主要缺點是當一群人的績效水平不服從正態(tài)分布時,強行歸類會把一些被評價者歸入不適當?shù)念悇e中去。

5.等級排列法。

等級排列法是最簡單的績效評定方法之一。此法要求評定者把評價者按某種要素從高到低排列出來。等級排列法常被用來評定總體績效。其明顯的優(yōu)點是:簡單性、強求評定者區(qū)分不同水平的績效。其不足是當被評人數(shù)比較多的時候(超過20人),要準確地把他們按等級排列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同時,當許多雇員的績效水平差距較小時,人為地把他們按等級排列反而會引進新的誤差。另外,等級排列法不能反映不同等級人員之間的差距大小,跨部門、跨企業(yè)的績效評定就更沒有可比較而言了。

等級排列法有兩種形式,即簡單排列法和交替排列法。后者要求評定者首先將所有被評定者列在一張紙上,然后從這個名單中選擇出最好的人和最差的人,接著再選出第二個最好的人和第二個最差的人,按此法繼續(xù),直至把整個名單排選完畢。由于從一批人中區(qū)分出最好的和最差的相對比較容易,所以在應用中,交替排列法更受人們歡迎。圖3給出了交替排列法的示例:

6.對偶比較法。

此法要求評定者把所有的被評價者按兩兩比較的方法,最后把被評價者按績效高低排列起來。此法容易操作,且結果可靠。因為通常被評價者的姓名都事先準備在一張一張的卡片上,以便每個人與其他所有的人進行一一比較,評定者只需比較出每對被評者中績效更高的那一個即可。最后,只要把每個被評人在每對比較中績效更高的次數(shù)加起來,就可作為最終排序的基本參數(shù)之一。圖5給出了對偶比較法的示例。

對偶比較法的一個很大不足在于,當有大量的員工需要評價時,這種方法顯得很復雜和浪費時間。

7.關鍵事件法。

所謂關鍵事件法,就是通過被評人在工作中極為成功或極為失敗的事件的分析和評價,來考察被評價者工作績效的一種方法。顯然,某一工作的關鍵事件是在有效工作和無效工作之間造成差別的行為。由于主管在每個人做這些事時記錄在案,這些記錄為績效評定提供了一個以行為為基礎的出發(fā)點。當然,不同被評價者的關鍵事件可能不能直接比較,所以事先可由人力資源專家準備一些標準化的關鍵事件。

有幾個方面使關鍵事件法很成功:首先,它使主管不得不考慮下屬在整個一年時間里所積累的關鍵事件,從而避免了評定中只關注最近有關績效情況的傾向;其次,保留一系列關鍵事件還可以使主管更清楚哪些方面是下屬做得較好的,哪些方面還需要通過指導來改進;再次,關鍵事件法由于借助于一系列事實記錄而使得許多評定誤差得以較好地控制。

8.行為定位評定量表法。

行為定位評定量表法把關鍵事件法與各種量化評定方法結合起來,通過一個關于好、差績效的特殊行為說明量表使評定更為客觀有效。當然,這種方法是比較費時費力的,而且,對于不同的工作必須采用不同的行為定位量表。這使此方法的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評價中心技術。

工作樣本測驗和情境測驗是一種特殊的績效評定方法。工作樣本是工作內容的有代表性的取樣,它包括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和工作難點。情境測驗主要用于管理人員的測評中,諸如文件框測驗、無領導小組討論,等等。這種技術能在很短的時間里較好地測量出一個人的實際工作能力,其不足是它無法反映人們的工作動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96419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