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別裁讀書心得(模板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6 11:08:06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模板21篇)
時間:2023-11-26 11:08:06     小編:筆塵

總結(jié)是我們向前看的關(guān)鍵一步,為未來的發(fā)展做好準備。如何在愛情中保持個人獨立性和自尊心?總結(jié)是在一段時間內(nèi)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jié)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jié)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ji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選的相關(guān)范文,供大家參考。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一

小時候被老師逼著背書,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總覺得是一件苦事,根本不知道何“說”之有!按照教科書和老師的解釋,“學而”第一句的意思是:學習過的東西大家要隨時溫習它,“不亦說乎”,說實在的,每天強迫性地讓自己去學習,不是“不亦說乎”,簡直就是“不亦苦乎”!所以根本就不覺得《論語》有多么了不起,也不相信他說的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但在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里,我卻看到了《論語》的異彩紛呈,孔子思想的遍地開花。讀到見解獨特之處,我會陷入沉思,讀到幽默之處,我會會心一笑,我知道自己已經(jīng)被先生的言語所深深吸引,也開始相信,“學而時習之”,真的是“不亦說乎”了。

在此摘取先生對“學而”的解釋,并把以前我所理解它的意思列出,以作比較,從中可窺見先生對《論語》的精辟獨到的見解,也算作讀此書的一個筆記吧。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我之前對它的理解是:學習過的東西大家要隨時溫習它,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有朋友從遠方來看我,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別人不了解我,誤解我,而我并不在心里怨恨他,這樣才算是君子。

按照這樣來理解的話,強迫性的學習是快樂的,即使我們覺得痛苦,也應(yīng)該裝快樂狀;有朋友來了,即使窩囊中羞澀,吃完上頓沒下頓我也覺得招待他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對我不起,我不打你,我不罵你,我心里也不難過。這是什么話?!完全是大話,空話嘛!《論語》要是這樣來解讀,那真是荒天下之大謬!我們再來看看,先生對“學而”的解釋。

頭一句的解釋,先生認為,“學而”中的“學”不單純是讀書,而是做人的學問。“學問”從哪里來?學問不是文字,不是知識,學問是從人生經(jīng)驗上來,做人做事上去體會的。這個修養(yǎng)不只是在書本上念,隨時隨地都是我們的書本,都是我們的教育。所以隨時隨地要有思想,隨時隨地要見習,隨時隨地要有體驗,隨時隨地要有反省,就是學問。

第二句的解釋,如果要做學問,就要準備一生寂寞,先生非常幽默,講到這里時,他說孔子當年也是非常寂寞的,現(xiàn)在到處給他吃冷豬頭,當年他卻連一個“便當”也吃不上。讓人不禁一樂。承前所說,做學問是要忍受寂寞、凄涼之苦的,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說,只要有學問,自然有知己。因此他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個人在為天下國家,千秋后代思想著眼的時候,正是寂寞凄涼的時候,有一個知己來了,那是非常高興的事情。“遠”字不一定是空間的遠,也可能是時間的遠。

后一句,講的是,做學問的人,即使一輩子沒有人了解,也不“慍”,即不怨天尤人,如果能做到這樣,那么就是所謂的“真人”“真君子”了。

讀完先生的解釋之后,我覺得我被騙了,被老師,被教科書騙了,而且一騙就是十幾年啊,真是冤啊!寫到這里想起了朋友曾開玩笑地跟我說過的一句話:學問之美在于讓人一頭霧水。可不是嗎?我以前拿起《論語》就會覺得不知所云,確如霧里看花。由此可見中國教育的粗淺陋薄。從小學到大學,我們的老師又有幾人能給過我們這樣的見解呢,又有幾人能給我們傳授真正的《論語》思想呢?接受這樣教育的我們一知半解,然后我們又一知半解地去教育下一代,這樣下去,可真是要一代不如一代了!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二

孝是我國自古以來最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墩撜Z》中“孝”的論述,今日讀來,仍覺微言大義,對社會有益,對家庭有益,而對于一個人的心靈,是一種凈化,也是一種亮化。

記住父母的年紀:

做父母的,沒有不記得兒女的生日的。可做兒女的,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卻大有人在。是否知道父母的年紀,不要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一件小事??鬃诱f:“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意思是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記掛在心上,一方面因他們添壽而欣喜,另一方面又為他們的高壽而擔心?!?/p>

人生有許多痛是不可避免的,有一種痛更是讓人難以忍受,而這種痛并不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流逝,那就是“子欲孝而母不在”。一位朋友曾這樣回憶:母親健在時,自己總是感覺日子還早,機會尚多;總是對自己說,等生活好些了,一定好好地孝敬母親。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焙喓唵螁伟藗€字,讀來覺有千斤之重??吹礁改改晔乱迅?,一方面感到高興和自豪,但又膽顫心驚,對父母的衰老而恐懼,這是出于自然,也是出自孝子的良知。永遠也不要覺得為時尚早,機會還多。記住父母的年紀,?;丶铱纯?。節(jié)假日,或是在父母生辰的時候,一束鮮花,一盒蛋糕,一個電話,一句“祝您健康長壽”,一頓合家團聚的家常飯,都是濃濃的親情,都會給年邁的父母帶去無限的喜悅和慰藉。

講話的意思起,第二層意思,《論語》作為一個書名,是在這部書編成的時候,也是孔子去世以后,但是,是去世后不久。

論語作為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一共有二十篇,有一句話,“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宋朝的宰相趙普說的,但是,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在那時,宋朝的朝廷里到處都是讀過四書五經(jīng)的文臣,宰相趙普在皇帝的面前的地位已經(jīng)不高了,在皇帝的面前說的,但是,他最后時被撤職了,因為僅僅一部論語對于治天下還是不夠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三

在這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東西,莫過于書本了。一本好書能改變?nèi)说囊簧屢粋€人從失敗走向成功,從憂傷走向快樂,從灰心失意走向奮發(fā)圖強?!墩撜Z》便是人類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在人類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讀得最多最熟的書恐怕就是《論語》了。而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于丹教授《論語心得》以華貴而樸質(zhì)面貌,展現(xiàn)于世人眼前。而這本書,也成為了我愛不釋手的珍寶。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大多數(shù)人都會覺得論語難懂,給人一種枯燥的感覺。而于丹教授卻用通俗的語言將這種樸素的哲學以生活的事例展現(xiàn)給觀眾,有一種心靈的觸動。這樣紛繁的喧囂世界,有多少人還有心中的凈土,有多少人懂得“愛人”和“禮遇”,生命的意義在于無悔。活回本真的自己,讓自然的理想代替這樣的現(xiàn)實?!墩撜Z》中許多經(jīng)典的詞句是我們耳熟能祥的,于丹教授認為,這部曾經(jīng)統(tǒng)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jīng)典,仍然能為我們現(xiàn)代人構(gòu)建和諧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提供一份溫馨的勸導?!墩撜Z》集中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和思想精華,影響中國社會兩千多年?!墩撜Z》的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溶化于人的內(nèi)心,天、地、人就會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就變得無比強大。即使在當今社會中,我們中國人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這是不是《論語》的思想精華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發(fā)呢?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的關(guān)系可以說更近了,也可說更遠了,但無論如何,人際關(guān)系是每一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lǐng)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君子之道這一講對我也感觸頗深。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時,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來明辨是非?!熬印笔强追蜃有哪恐欣硐氲娜烁駱藴?,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jīng)常憂愁恐懼。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告訴我們,《論語》中對交友有非常明確的標準,說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諒,友多聞。直是直率坦率,諒是寬容原諒,多聞是博學多才,這三種是好朋友。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人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相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們最好的環(huán)境,你從他的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說交什么樣的朋友,你也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通過于丹教授的精彩講解,自己感覺有很多收獲。但是真正對論語的了解以及它與現(xiàn)代人的聯(lián)系,還得通過自己的不斷學習和不斷感受真正的化為己有,尋找到活的真諦與快樂。

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中,沒有尋章摘句,沒有引經(jīng)據(jù)典,沒有從教條到教條、從書本到書本的搬家,一切都娓娓道來,將孔子從圣人的高位復原到腳踏實地的師長,將圣賢經(jīng)典點化為雋永心語,不故作高深,不矯情賣弄,如同《論語》中孔子面對席前的子弟,循循善誘,建立心靈的智慧,傳遞著溫柔的思想力量。于是,圣人不再遙遠,經(jīng)典不再塵封,現(xiàn)實也就少了幾許迷茫。

于丹說:“把陽光沏進咖啡里,然后把陽光喝下去,讓你自己散在光線中,這是一個讀書的境界?!?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高雅的境界,才使得她對《論語》有了如此的感悟,寫出了這樣一本影響無數(shù)人的好書。如同春雨一般,滋潤人們的心靈,悄然無聲。

易中天曾說:學習是謀生,讀書是謀心??磥恚松谑?,無需為謀生而一生學習,卻需為謀心而終生讀書。多讀書,讀好書。倘若讀書甚少,必將是終身的遺憾!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四

說起讀論語,也是慚愧,除了初中、高中課本上要背誦的那么幾段,我以前從未認認真真的細讀過《論語》。近來無事,便從茫茫書海中抽出這厚厚的書。老實說,看著這本如此厚的書,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從哪里入手。不過還好作者的解釋挺清楚的,能讓我從《論語》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吸收養(yǎng)分。

沐浴之后,斟一杯清茶,打開書本,聽南懷瑾先生侃侃而談,古今逸事,娓娓道來,人生家國,信手拈來,以微言釋大義,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頗有感悟?;蛟S,《論語別裁》是印有南懷瑾標簽的南懷瑾的論語,但正是這種談古論今,縱橫開闔,旁征博引,磅礴大氣的風格贏得了讀者的喜愛。很多讀者不在意它是不是純粹的孔子的論語,在意的是,這本書帶給思想上的沖擊。

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思想精髓在于“仁”。仁,就是指仁愛,利他。放鳥回天是仁,放魚歸海是仁,放兔于野是仁;此外,仁的意義還包括對于人的“仁”。別人做了錯事,我們耐心地教他去改正是一種“仁”;朋友之間相互體貼照料乃至寬容體諒是一種“仁”;對父母長輩的孝敬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也是一種“仁”。可以說,我們中華文明能夠在世界上面長久不衰,與儒家思想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在南師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說實話,西方人知道的東方最有名的兩個人就是釋迦摩尼和孔子了。在那樣各國紛爭,兵戈鐵馬,道德淪喪的戰(zhàn)國時代,孔子的這些思想對于文化是一種拯救,對于老百姓的思想是一種豐富,對于人們的心靈是一種解救。教化于民,對民眾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大發(fā)明與創(chuàng)舉。老百姓學會了學習,人人都知道了“學而時習之”、“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鹊戎T如此類的道理。因此而有學堂。

南師在作品之中給了我們答案。

而關(guān)于論語的每一個字的含義,南師都事無巨細地一一講解,一點也不馬虎,而且時常能夠引經(jīng)據(jù)典,外延豐富,所以這樣一部本該嚴肅的書讀起來一點也不嚴肅,反而讓人心生愉悅。我在想,能把論語這篇文章解釋得這樣風趣幽默的同時又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南懷瑾真的是有他的一套了。

在這本書里面可以說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一列舉的話實在是九牛一毛。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就是南師叫我們不光要讀書,而且還要實踐與行,知與行相結(jié)合,才能有所益,否則只是個書呆子罷了。類似的例子就不一一枚舉了。

近來讀完南懷瑾大師的《論語別裁》,感想頗多,借此機會,談?wù)劯醒浴?/p>

論語里說要“尊師重道”,南懷瑾大師說現(xiàn)在這個問題值得研究,我們須注意將來如何建立,如何復興固有的尊師重道精神?,F(xiàn)在的尊師重道,只是一句。

口號。

而已,真正尊師重道的人是小學生,諸位都有這個經(jīng)驗,我們的孩子如果在小學念書,回來就開口老師怎么說的,閉口老師怎么說的。幾年前,教師節(jié)的時候,孩子回家要敬師金,說給他五十元,孩子一定說不行,這是敬老師的要一百元。這種事到了中學就淡了;到了高中以上根本沒有這個觀念了;到了大學,學生看老師是不相干的陌路人。相對的,老師對學生也是如此,挾了一個皮包上來,拿一本書講解一番,便有鐘點費,彼此都是商業(yè)行為,教完了以后,懂不懂是你的事,挾個皮包走了。學生與老師在路上見面,萬一點個頭,在我覺得,已經(jīng)是很稀奇了。一般都彼此不認識,就這么迎面過去,堂而皇之的,學識愈高,愈沒有尊師重道的精神。這是今日中國文化一個極大的諷刺。

對于總結(jié)原因,你一言我一語,道理一籮筐,實則進行的仍然是被同化的形式。

隨著。

國學。

熱潮的洶涌而至,我也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國學積淀和文化素養(yǎng),讓自己更充實起來。閱讀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一書,我從中讀出了先生的謙虛和虛懷若谷,把學問做透的執(zhí)著態(tài)度。特別是讀完先生對《卷二?里仁第四》的解讀,如在《里仁第四》、《月是故鄉(xiāng)明》、《兼收并蓄見仁心》等篇章對“仁”的闡釋和講解,讓我更加深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仁”的認識,更堅定了“仁在心,學做人”的信念。

南懷瑾先生認為“里仁”是人如何處在仁的境界,要求我們重視個人修養(yǎng),強化精神提煉,追求“仁”的境界。這就引導我們以“里仁為美”,讓修養(yǎng)、學問、做人達到智慧之境,達到真善美的境界。這就啟迪我們從以下三大方面要求自己:

樹“仁”之人生觀,做到知行合一。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只有以發(fā)自內(nèi)心的善意去對待他人,以博愛之心“泛愛眾,而親仁”,能夠深刻認識到“仁德”是人之本、人之性,以仁愛作為真正的做人之道,逐漸超越血緣基礎(chǔ)之上的親親之愛,以無限的溫暖照亮他人,逐漸讓“仁愛”作為一種品性和能力,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加以落實,讓自己的言行舉止都能展現(xiàn)出“仁”的風范,并成為一種行為的自覺。

聆聽圣人啟迪,提升綜合素養(yǎng)。通過學習閱讀,從先賢圣人那里學習做人之道,以“恭、寬、信、敏、惠”要求自己,真正成為“至仁之人”,以此才能行于天下。在生活工作中,以“恭”要求自己,堅持做到必恭必敬,對世界、對他人有恭敬之心,做到恭則不侮;以“寬”勉勵自己,以自然寬和之態(tài)善待他人,以寬容和美匯聚人心;以“信”立人品,做守信之人,講求信用,力爭做到誠以修身,信以立世;以“敏”提升做事效率,在工作中以敏銳、敏捷的態(tài)度抓住機遇,能以敏銳的應(yīng)變能力力爭敏則有功;以“惠”警示自己,能以慈惠之心感動別人,發(fā)揮精神感染力。

總之,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學習中,我都將以“仁”為追求人生向善的動態(tài)的進取過程,進行自覺地地“仁道”選擇。最終,以良好的品性為保障,以過硬的本領(lǐng)為支撐,以遠大的理想追求為航標,以超強的主觀能動性為自覺,以恒久的“仁心”勤踐行,以推己及人之心溫暖世人,溫暖世道!

2

頁,當前第。

2

1

2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五

《論語別裁》是關(guān)于《論語》的講演錄,是中國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以淵博的學識,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下面是本站帶來的讀論語別裁。

歡迎查看。

“得半部《論語》者,得天下”。這句話我也忘了是從哪里聽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譯的《論語》,覺得這句話太過夸張。不過,自我看了《論語別裁》后,我對《論語》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認識,有了新的見解。

我看《論語別裁》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過,當我接觸了《論語別裁》后我對“做學問”,“作人”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時,所以現(xiàn)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論語別裁》上冊,更別說整部《論語別裁》了。我只是閱讀了《學而篇》,粗略地翻閱了《為政篇》和《公治長》。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對《學而篇》的。

讀后感。

首先,讀了《論語別裁》給了我新的認識?,F(xiàn)在讀《論語別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難懂,而是有種與南懷瑾先生面對面交談一樣。原來讀《論語》這類四書五經(jīng)的書也能這樣有趣。同樣,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古人讀書都得“寒窗苦讀”的見地。

然后,是我對“三家店”的認識。南懷瑾老先生生動形象地比喻,讓我明白了原來“五四運動”時,那些自稱“知識分子”的人竟這樣理解孔子的話。

還有就是南懷瑾寫這本書是用心在寫。他把自己原本的認識與現(xiàn)在的理解,毫無保留地都說出來了。

這是我在讀“學而有何樂”時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過字面來解釋。說“悅”應(yīng)改為“苦”。朋友來家是“包袱”,雖然很真實,,但我當時就認為這些認識仿佛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不想讀書的學生在鉆“牛角尖”。

不過,當我接著看下去,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男老先生把這一切都分開做了解釋,而且真正懂是看了“誰來懂得你”這一小節(jié)。南老先生在這一篇中對孔子的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將所有自己的解釋都總結(jié)在了一起。尤其是這篇中引用明代陳眉公的話,真是恰到好處。不但說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還告訴了讀者,做人做學問成功的途徑。

還有,我覺得寫得很妙的是南懷瑾說,現(xiàn)在的人讀《論語》不能依靠朱熹的注解。

剛開始,我認為這只是南懷瑾的片面之解,不過在詢問父親后,才明白這是告訴讀者,看《論語》要自己反復品讀原文,而不是單單看注釋。至于不懂,接著看下去,下文自然有解釋。這也是南懷瑾不支持將《論語》分類的原因吧,因為原文都是連貫在一起的。

還有就是“沒有朋友的上帝”中說到的“過錯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就要勇于改過,才是真學問,真道德?!边@句話很對,大概“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也是這個意思吧!

總之,《論語別裁》是本好書,它有助于你理解《論語》和孔子的為人之道。我現(xiàn)在還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吧!

下文自然有解釋。這也是南懷瑾不支持將《論語》分類的原因吧因為原文都是連貫在一起的。還有就是“沒有朋友的上帝”中說到的“過錯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后就要勇于改過才是真學問真道德?!边@句話很對大概“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也是這個意思吧!總之《論語別裁》是本好書它有助于你理解《論語》和孔子的為人之道。我現(xiàn)在還未完全看完等我看完后再和大家一起來研究吧!

在《論語》第七篇《述而第七》倒數(shù)第二句提到孔子的作人態(tài)度,即“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保@句話字面上的意思是:君子要做到“坦蕩蕩”胸襟開闊;“小人長戚戚?!毙∪诵睦镉肋h有事情,慢慢變成心病了。這句話可與第一篇《學而》中提到的“人不知而不知慍,不亦君子乎?”聯(lián)系起來理解。一個人一生不被人理解,雖有才能有學問而沒有發(fā)展的機會,還是不怨天尤人,做到胸襟坦蕩,既象春風吹佛,清爽舒適;又象秋月?lián)]灑,皎潔光華。這種修養(yǎng)是難得的。我要加強這方面的修養(yǎng)。我的體會是:不論是在得意還是失意的時候,都要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但這樣樂觀不是盲目的樂觀,不是刻意追求的樂觀,而是胸襟開闊的自然表達,對人沒有仇怨。這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并堅持。我理解的君子坦蕩蕩另一方面意思是: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蕩,光明正大,不能做坑害別人的事。

至于“小人長戚戚?!毙∪诵睦镉肋h有事情,我認為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病態(tài),做事情不從自己方面找原因,而是覺得某人對不起自己,覺得單位和社會對不起自己;覺得某件事對自己處理不利,自己為什么被剝得了話語權(quán)等等,進而,覺得自己實在了不起,這個社會對自己不公。任何事情不可能是絕對公平的,您處于那個位置,也不可能處理得那么合理,即使您現(xiàn)在吃虧了,您把它作為一筆寶貴的財富;到時候會有回報的(別一直想著回報)。放開心胸,別總心里琢磨著得到什么什么好處,別總心里琢磨著會得到什么什么人的重視。我的人生感悟之一,我們最幸福的不是得到什么好處和領(lǐng)導的重視,而是不被人坑害,不被人算計。如何能夠想明白,心里不再憂愁,不再煩惱,不再痛苦。心境保持開闊。小人長戚戚的另一方面意思是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做到坦蕩,什么時候也別干缺德事,什么時候都不能做小人。即使鬼來敲門,也沒有什么,也不害怕。

要達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贝_實很難做到。我的體會是我們做到“君子坦蕩蕩”相對容易,一般人們處于較順的狀態(tài)時,能做到泰然處之,保證不干不道德的事情,但杜絕“小人長戚戚。”的事情和心境有時會很難,本身處于不順時期,難免發(fā)牢騷,怨天尤人,想不清楚,給自己增加無限的憂愁和煩惱,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怨天尤人,坦然面對,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也許會有好的結(jié)果的。再看我自己,我確實能做到坦蕩蕩,算是一個“君子”;以前也確實長戚戚。遇到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想不明白;怨得不到更多的機會等等,又算是一個“小人”,也就是“君子”、“小人”的成分兼而有之。20xx年后通過自身的調(diào)整,心胸開闊了很多,也不再專門盯著某一個地方,有了一個較好的心態(tài)。我們真的應(yīng)該相信:上帝永遠是公平的,您在這個地方失去的,在其它地方會得到;您在這個地方得到了,可能也回失去一些必要的東西。通過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保賹φ兆约?,確實自己應(yīng)該在保持坦蕩蕩的同時,不再“長戚戚?!睂ψ约菏且环N提高,是一種超越,是智慧的升華。

本人一介學生,在家受父母教育,在學校受正統(tǒng)的國民教育,上班后,懵懂踏入社會,從事工作,交友,而今已近40,雖然生活安定,工作穩(wěn)定,但工作之余,還是對老祖先的東西感到好奇,生活中對本國許多文化也有很多疑問,偶然得知南懷瑾先生深通儒、道、佛,于是欣欣然購得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南環(huán)瑾選集》,才讀了第一卷《論語別裁》,感到頗有收獲。南懷瑾先生對于《論語》的解說不愧為一個嚴謹?shù)膶W者,從歷史的角度旁征博引為《論語》的誤讀做了很多糾偏,與我們這些遠離祖先文化的人而言,真是專家級的解說。這本書將近800頁,我也是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業(yè)余時間才看完,下面簡單談?wù)勛约旱母邢耄?/p>

一、《論語》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書,貼近我們的生活,現(xiàn)代人非常需要看看。我們70后這一代,對于西方的文化了解一些,我也能彈一些古典的和流行的如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對于現(xiàn)今的時尚物事如ipad、汽車等等也能緊緊跟上,但是在正統(tǒng)的國民教育體系中,對于老祖先的東西講的很少,以至于到現(xiàn)在對母親如何做人的訓導還有疑問,媽媽說的這些東西書本上怎么沒有,因為之前沒有接觸到任何一本這樣的書,看了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有了一些理解。比如我們說儒家講孝道,孔子的學生曾子著《孝經(jīng)》,不單是對父母要孝,還要擴而充之大孝于天下,愛天下人,謂之大孝。還有我們在與人日常交往中,能夠做到“溫良恭儉讓”才能得人心,做到大家和諧。對于做事,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對于比自己意見更好的意見要及時變通采納。對于年近40的我,也有有益的人生導語:“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卑档乩?,我也在笑,豬八戒真不容易,孔子才三戒,他要八戒,還管不住自己,呵呵?!墩撜Z》的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孔子和弟子們的言行,非常生動,建議有學者什么時候把它做成動畫或漫畫故事,大家應(yīng)該會喜歡看的。

二、《論語》對學習的要求提到了一個非常高的高度,而且人人不同,因材而用,對于管理工作也有很高的指導意義。我們說孔子的弟子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而孔子都能夠識人,盡量發(fā)揮他們的長處,而糾正他們的短處,讓他們不斷學習。這對于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的特點既可以是缺點,也可以是優(yōu)點,關(guān)鍵在于如何發(fā)揮作用。同時,孔子也提倡“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把我們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貢獻出來,同時在工作取得成績之后還要總結(jié)提高,再去學習,平常我們只知道前面一句話,而不知道后面一句話,這對于建立學習型組織也是有益的。同時,學習必須勤奮,但是要悟道,學得越多,悟出的道理要越簡單,才能返回來指導實踐。這個悟出的道理,儒家叫“仁”,道家叫“道”,佛家叫“佛”,最終歸到“一以貫之”。

總之,僅僅是驚鴻一瞥,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也使我猶如掉入傳統(tǒng)文化的海洋,祖先的生活方式使我對自己的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對我的人生和交友有了詳盡的指導,收益匪淺,可以做為一部經(jīng)典,時常翻看,總會找到人生難題的答案,難怪孔子學院遍布全球,也是有他的道理,做為一個炎黃子孫,這也是自己的驕傲啊。

2

頁,當前第。

1

1

2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六

說起讀論語,也是慚愧,除了初中、高中課本上要背誦的那么幾段,我以前從未認認真真的細讀過《論語》。近來無事,便從茫茫書海中抽出這厚厚的書。老實說,看著這本如此厚的書,我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從哪里入手。不過還好作者的解釋挺清楚的,能讓我從《論語》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吸收養(yǎng)分。

沐浴之后,斟一杯清茶,打開書本,聽南懷瑾先生侃侃而談,古今逸事,娓娓道來,人生家國,信手拈來,以微言釋大義,如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頗有感悟?;蛟S,《論語別裁》是印有南懷瑾標簽的南懷瑾的論語,但正是這種談古論今,縱橫開闔,旁征博引,磅礴大氣的風格贏得了讀者的喜愛。很多讀者不在意它是不是純粹的孔子的論語,在意的是,這本書帶給思想上的沖擊。

大家都知道,孔子的思想精髓在于“仁”。仁,就是指仁愛,利他。放鳥回天是仁,放魚歸海是仁,放兔于野是仁;此外,仁的意義還包括對于人的“仁”。別人做了錯事,我們耐心地教他去改正是一種“仁”;朋友之間相互體貼照料乃至寬容體諒是一種“仁”;對父母長輩的孝敬和無微不至的關(guān)懷也是一種“仁”??梢哉f,我們中華文明能夠在世界上面長久不衰,與儒家思想是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的。在南師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說實話,西方人知道的東方最有名的兩個人就是釋迦摩尼和孔子了。在那樣各國紛爭,兵戈鐵馬,道德淪喪的戰(zhàn)國時代,孔子的這些思想對于文化是一種拯救,對于老百姓的思想是一種豐富,對于人們的心靈是一種解救。教化于民,對民眾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可以說是人類文明的一大發(fā)明與創(chuàng)舉。老百姓學會了學習,人人都知道了“學而時習之”、“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鹊戎T如此類的道理。因此而有學堂。

南師在作品之中給了我們答案。

而關(guān)于論語的每一個字的含義,南師都事無巨細地一一講解,一點也不馬虎,而且時常能夠引經(jīng)據(jù)典,外延豐富,所以這樣一部本該嚴肅的書讀起來一點也不嚴肅,反而讓人心生愉悅。我在想,能把論語這篇文章解釋得這樣風趣幽默的同時又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南懷瑾真的是有他的一套了。

在這本書里面可以說學到了很多東西,一一列舉的話實在是九牛一毛。比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就是南師叫我們不光要讀書,而且還要實踐與行,知與行相結(jié)合,才能有所益,否則只是個書呆子罷了。類似的例子就不一一枚舉了。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七

《論語別裁》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的解釋。整本書都在教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不是一個善于總結(jié)反思的人,對于《論與別裁》可能理解的不深,只能記下自己一些零星的感受。對于《論語》里經(jīng)常提到的“君子”“小人”其中有一句對我的感觸特別大?!靶∪酥^也必文”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文過飾非”。有些人對于自己的過錯,總喜歡給自己找一個借口、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過錯。而一個君子錯了,就承認錯了,所謂君子之過如日月之蝕,和太陽、月亮一樣,偶爾有一點黑暗陰影,大家都看得見??墒堑纫粫蜁^去,仍不失原有的光明。君子不怕有過,不要自己去掩飾,錯了就坦誠錯了,大家都看得見,這就是君子風度。不過現(xiàn)在明白了,改過來,人們就像對月亮、太陽一樣,仰望他的光明。讀到這幾句話的時候,我就在反思自己:在這方面我是個君子還是個小人?對于自己的過錯我是否能夠坦誠?不,我沒做到。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當我錯怪了某位同學的時候,我曾因為自己是老師而不好意思或是不肯蹲下身子跟孩子說聲對不起?,F(xiàn)在返回頭來想想:我們教師都在教育孩子誠實,不要說謊,但老師自己卻不能勇敢地面對自己的錯誤,這叫孩子怎樣做?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當我們面對錯誤,勇敢地說出“對不起”的時候,我想,因為我們的坦誠,我們依然是孩子敬重的老師。

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又能有多少人做到呢?這也就是所謂“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譬如:看見別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肅然起敬;看見人家有好畫,心里也很欣賞;讀書時看到有些道理很對,也很開心,但是我們照著做了嗎?沒有,這就是“執(zhí)德不弘”。我們沒有這樣遠大,我們也服從真理,看見別人做好人好事也很欽佩,但是自己做起來,沒那么積極,不能發(fā)揮。我們?nèi)松捏w會,有時明明知道這個道理,但到處理事情時,自己的個性、脾氣一來,就不管道理了,這就是“信道不篤”不踏實?!把赡転橛?,焉能為之”,換句話說,自己沒有建立一個人生觀,自己沒有中心思想,簡單一點就是缺少一種目標的動力,這就像我們最近在寫的三年規(guī)劃,開始時,我有些迷茫:我該怎樣給自己定位,自己的目標在哪里?偶然間在雜志上看到這樣一件事情:法國一家報紙曾經(jīng)進行刊登過一個問題:“如果法國最大的博物館盧浮宮失火了,情況只允許搶救出一幅畫,你會搶救哪一幅?”據(jù)說這家報紙收到數(shù)以萬計的答案,人們紛紛論證自己的選擇,有的甚至寫出幾萬字的論文,闡明為什么應(yīng)該選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而不是凡高的“向日葵”,或者為什么應(yīng)該是“向日葵”而不是“巖間圣母”。眾人相持不下,誰也不服誰,直到法國著名作家貝爾納說:“我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p>

道理很簡單,在失火的情況下,到處是濃密的煙霧,你根本無法看清哪幅畫掛在哪兒,如果你冒險進去找你心中認定的那幅,很可能的結(jié)果是在找到那幅畫之前,你自己已經(jīng)葬身火海。而搶離出口最近的那幅,雖然不是最有價值的,但卻是最可行的。再說,一幅畫只要能掛在盧浮宮,就說明它怎么都差不到哪兒去,尤其當其它的畫都化為灰燼以后,這一幅即使再普通,也會變得不普通不尋常。

這個故事給了我一個啟示:給自己訂一個目標,并不是一定要價值最大的目標,而是最有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一個前進的方向,盡量做到執(zhí)德能弘,信道能篤。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八

《論語》是我們古今著名的一本書,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鬃邮怯忻慕逃?,他一生有許多個弟子,一個連一個的把德禮文明傳揚下去。

《論語》是一本講文明禮儀的書,上面寫得都是如何成為君子道理。里面是講德行的,我有時在想,如果全國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話,中國將是多么一個既文明又有禮儀的國家,我很喜歡孔子說的那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特別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人,這樣就能成為一屆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禮、行、體四個部分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禮是要有禮數(shù),以禮待人;行是言行舉止都要文雅;體是要體面,穿著要得體。這些就是《論語》這部書的精華。聽說這本書是孔子死后而弟子們所寫的,把孔子的畢生精華記錄了下來。

通過《論語》,我想做一個道德品行的人,因為,你品德好了,就有無數(shù)好人與你做朋友,就會人人都信任你,因為你遵守諾言,就會看重你,尊重你,因為你也看重、尊重他。

《論語》對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啟示書,因為這本書讓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禮儀,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話,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香九齡,能溫席?!靶⌒↑S香,九歲就懂得孝敬父母,為父親溫暖床席,他多有孝心?。↑S香乃孝悌也者,不亦君子乎?黃香是一個君子,長大后成為一名好官。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九

讀《論語別裁》“孔門文武事功的二子”和“蓋棺成定論”這兩章節(jié),首先感覺其中有一個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重于行?!胺蜃又恼?,可得而聞也”,這里面,南先生解釋說古人的文章,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舉動、待人、處世等表之于外的都叫做文章。這部分是入世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可見孔子在這方面講的比較多,對學生們在這方面的教育也多。

那么,第二段“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重點也在“行”字,一方面這跟子路的性格為人有關(guān),重然諾,說到的就要做到,另一方面,也跟孔門的教育有關(guān),非常踏實,著重點就在生活的處處在在,落實在行為的點點滴滴。這一點從顏回的“不二過”也能窺見一斑。子路臨命終時,端正從容。所學真真正正做到了,令人敬佩。

接下來一段提到了孔文子的謚號,我特意查了一下謚法的解釋:謚者,行之跡也。是用來記錄一個人(尤其是有影響力的權(quán)貴之人)一生的行為軌跡。一兩個字基本上可以看出這個人一生中所走過的道路,留下的痕跡,是善,是惡,是有功,是有過?可見,中國文化謚法的精神在這里。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看的呂松濤先生回憶南先生的視頻中,南先生不斷的追問他“這一輩子到底要做什么事?”,那個片段直擊心靈,讓我無比感動,也帶給我無限的力量。

這是我們每個人最終都會面臨的生命的叩問!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

“得半部《論語》者,得天下”。這句話我也忘了是從哪里聽到的。以前,我粗略地看完一本唐宋后注譯的《論語》,覺得這句話太過夸張。不過,自我《論語別裁》后,我對《論語》有了新的理解。我推翻了自己的認識,有了新的見解。

我看《論語別裁》的初衷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文言文能力。不過,當我接觸了《論語別裁》后我對“做學問”,“作人”有了新的認識。

不過,由于我每天只有一小時,所以現(xiàn)在我并未完全看完《論語別裁》上冊,更別說整部《論語別裁》了。我只是閱讀了《學而篇》,粗略地翻閱了《為政篇》和《公治長》。

我下面所有的感受,只是對《學而篇》的讀后感。

首先,讀了《論語別裁》給了我新的認識?,F(xiàn)在讀《論語別裁》,不像以前那么枯燥乏味,那么難懂,而是有種與南懷瑾先生面對面交談一樣。原來讀《論語》這類四書五經(jīng)的書也能這樣有趣。同樣,我也推翻了以前所認為的古人讀書都得“寒窗苦讀”的見地。

然后,是我對“三家店”的認識。南懷瑾老先生生動形象地比喻,讓我明白了原來“五四運動”時,那些自稱“知識分子”的人竟這樣理解孔子的話。

還有就是南懷瑾寫這本書是用心在寫。他把自己原本的認識與現(xiàn)在的理解,毫無保留地都說出來了。

這是我在讀“學而有何樂”時理解的。首先,南老先生是通過字面來解釋。說“悅”應(yīng)改為“苦”。朋友來家是“包袱”,雖然很真實,,但我當時就認為這些認識仿佛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不想讀書的學生在鉆“牛角尖”。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一

從小到大經(jīng)常聽老師講起《論語》,在課文中也學到過它的片段,但是作為一個大學生,并且是文藝學院的學生,令我感到慚愧的是自己并沒有認認真真地把《論語》看完過。這一次,即使是要寫讀后感,但是坦誠地說,由于自身原因,我至今還是沒有看完它。因此,我不敢對圣人的思想妄做評論,我想探索一下對于《論語》的閱讀方法,好讓我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找到更好的定位。

說《論語》神秘沒有錯,它的神秘是幾千年的歷史賦予的。然而我們不應(yīng)該片面著眼于這歷史,我們要把它放到現(xiàn)實中來,帶著一顆平常心與它相處?;蛟S就像談戀愛一樣,最真切的感受是在平常之中。古今的社會差異很大,但還是存在許多連接點?!墩撜Z》中有許多和執(zhí)政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比如為政中有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我們可以想到重視民主、關(guān)注民生是當代統(tǒng)治者德治的體現(xiàn),也是他們受人民愛戴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讀《論語》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將其與現(xiàn)代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不然我們就只能看到枯燥無味的條條框框,那是很難讀下去的。把它們放到現(xiàn)實中,或者做一個古今對比,便讓那些文字擁有生命,變得靈動起來。

現(xiàn)在人們都喜歡看心靈雞湯,為什么不看看《論語》呢?從某個角度講,或許可以說它是古代的心靈雞湯。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善于去挖掘其中可以給予我們啟示的前人智慧?!墩撜Z》中反反復復強調(diào)的忠孝節(jié)義看似平常,其實這就是許多現(xiàn)代人正在慢慢遺失的品質(zhì)。就拿孝來說吧,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泵衔洳畣栃?。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弊佑螁栃?。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我想,如果是一個當代學生問孝,孔子會不會說:“放下手機,?;丶铱纯础保俊墩撜Z》是一面鏡子,看到古人的言行作為,我們確實應(yīng)該對自己進行更加深刻的反思。

《論語》是經(jīng)典,孔子是圣人,但是關(guān)于這經(jīng)典與圣人一直是飽受爭議的。一味地盲從或批判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我們應(yīng)以辨證的眼光去看待。我確實在《論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看起來比較極端的思想,比如“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孔子說“無友不如己者”,那么“不如己”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朋友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就好。其實我們都明白,孔子就是想告訴我們要多與優(yōu)秀的人交朋友。只要我們心里有正確的價值標準就好了,過度地糾結(jié)于這句話并沒有太大意義。讀《論語》,是要帶著自己的思想去讀。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讀書很重要,用合適的方法去讀更重要。至今沒有讀完《論語》,我真的既慚愧又遺憾,我想繼續(xù)帶著思考去走進它,與這個神秘的女子慢慢地愛上一場,與屬于她的那個時代來一次美麗的邂逅。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二

工作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最近一段時間,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讀了一點《論語別裁》來充實自己。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以淵博的學識,旁征博引,談古論今二而撰寫成《論語別裁》,通過南懷瑾先生的論述、詮釋,希望自己從《論語》中學道行多的方法,去治我的工作、生活。下面談一丁點讀《論語別裁》的感受。

《論語別裁》這部書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這部書別出心裁的解釋,特別是有別于明朝朱熹對《論語》的解釋。他認為現(xiàn)在人們對于儒家學說的錯誤認識和理解,多是由于朱熹的解釋給人們的誤導?!墩撜Z》這部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部書的絕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問答的話。聰明的學生問他,有聰明的答復,愚笨的學生問他同樣一個問題,他的答復便又不同。孔子說話,是因人而異的,即"因材施教".孔子是一個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學可以說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學,他將人看作是平等的?!墩撜Z》中有"性相近,習相遠,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說,除了絕頂聰明和絕頂愚笨的人沒有辦法教育以外,其他都是平等的,可教育的能力是一樣的??鬃犹岢隽怂膫€字,可以說是中國的民主主義教育哲學,就是"有教無類",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受教育的權(quán)利。

孔子的教育,他"教"什么呢?孔子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字,就是"仁".孔子的看重"仁"字,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個"仁",就是人的人格,人的人性,人的尊嚴。孔子說"修己以敬".孔子的學生問:"這就夠了嗎?"孔子又說:"修己以安人".這個學生又問:"這就夠了嗎?"孔子又說:"修己以安百姓".這句話就是說教育并不是讓你去打坐念經(jīng),"修己"是讓你去做自我教育的工作,但是還有一個社會目標,就是"安人".安人是給人類以和平、快樂。這個教育觀念是新的。教育并不是為自己,為的是一個社會目標。所以《大學》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修身的基礎(chǔ),而后面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社會的目標。所以孔子時代的這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觀念就是將教育個人與社會連貫起來。

教育的目標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為升官發(fā)財,而是為"安人、安百姓",為"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這個使命,就感覺到"仁"------受教育的人。人本來有人的尊嚴,到了做到自己感覺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使命時,就格外感覺到一種責任。所以《論語》中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就是說,必要時寧可殺身來完善自己的人格。這就是《論語》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的弟子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就是說受教育的人要有大氣魄,要有毅力,因為"任重而道遠"."任"就是擔子,把"仁"拿來做擔子,擔子自然就很重。孟子說:"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說"仁以為己任".以整個人類作為我們的擔子,就是2500年來一個了不得的傳統(tǒng)。后來宋朝的范仲淹也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修己以安人"而感覺到"任重而道遠"的緣故。明朝的顧亭林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是這個道理。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三

嗯,還可以,但是最高的境界在于一個人能夠安于貧賤,并且能夠樂在其中。

他的學生,還是那個子貢曾經(jīng)問過他,子貢說:老是啊,貧而不諂,富而不驕,何如?如果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驕傲,您說這怎么樣啊?逼著老是說這好啊,老師也很寬和,子曰:可也,老師說還可以,但是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老師說: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老師說:最高的那個境界就是一個人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沒有抱怨,他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仍然不能從他的生命中被剝奪。大家想想,這是一個多高的驕傲啊,一個人在貧賤之中還能保持著把他的日子過得覺得很有尊嚴,有他自己的快樂。其實這說的就是象陶淵明那樣的隱士。

這就是孔夫子他跟學生在交流中,學生非要苛刻的問他。子貢,老是這個子貢“刁難”他的老師,說:老師您就跟我說,這一輩子,您就告訴我一個字,我就可以終身受益。問他老師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您告訴我一個字,讓我一輩子就遵守它。你說什么教育能縮成一個字,老師呢也能說出來,老師還特寬和,商量的口氣說:豈恕乎,就是寬恕的恕。他說,如果有這么個字,那這個字就是“恕”字。然后老師又為這個“恕”字加上了八個字的解釋,這八個字我一說大家人人都知道,其實這是圣人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叫忠恕,什么叫寬容,就是你自個兒覺得不想干的事,你就別強迫別人干。你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就這一個經(jīng)驗夠你活一輩子。這就是老師告訴他學生的話。所以什么叫半部論語治天下,有時候?qū)W幾個字就夠你一輩子用了,所以真正圣人不會說讓你去背《千字文》,記住那么多你才能活明白,記住一個字有時候就夠了,就是寬容一點。所以他的學生曾子也曾經(jīng)說過:夫而已矣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說我老師這一輩子,真正的道理也就是忠恕而已。就是這么簡單,但是寬容有時候多不容易啊,我們這個社會上,現(xiàn)在有多少事情,就是事情已經(jīng)過去了,但是在你的心頭過不去。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困頓,有多少都是自我的折磨,有多少時候是一個事情過去了以后我們老在那里想,覺得這個事情深深的傷害了我,然后我就不斷地在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傷害,總想著說這么可惡的事我怎么能原諒他呢,我每天早上醒來想的都是復仇。

其實當你一次一次玩味這個痛苦的時候你被折磨得就太深了。佛家有一個有意思的小故事:一個小和尚一個老和尚,兩個人出去下山化緣。走著走著到了河邊,這個小和尚因為剛?cè)氲?,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看著他師父,一看那有個姑娘要過河,他師父就過去問她,說姑娘你想過河呀,那你過來我把你背過去吧,就背過去了。小和尚就瞠目結(jié)舌看著,然后被過去就放下了,姑娘謝謝老和尚,他師父領(lǐng)著他接著走。這個小和尚也不敢問,說我?guī)煾冈趺催@樣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覺得太憋得慌了,終于就問了,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他師父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還沒放下。這個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大家的一樣,就是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闊天空。有什么事老擱在心里放不下,所以上面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就像我們客觀的生活中,你說一個人要是遭遇事業(yè)呀婚變呀,朋友背叛哪親然離去哪,這些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他對你算大事還是小事,這個沒有客觀標準。這就像說一寸長的口子算是一個大傷還是小傷呢。如果在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身上那肯定是個大傷,她能邪乎一星期,她老疼老上藥老看著;如果是一粗粗邋邋大小伙子不小心踢球碰破了,他可能從傷到傷好一直就不知道,這也是個傷口就完了所以其實我們的內(nèi)心究竟是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還是一個粗粗邋邋大小伙子,這件事情靠我們的修煉就能做到。這就是孔夫子的意義,他告訴你你可以做得到,無非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去強加別人,自己快樂的事情自己就更多做一點。能夠在這個社會上更多地去幫助別人。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四

人人都想過上幸??鞓返纳?,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如何使自己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呢?《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用簡單樸素的語言,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

每一個剛踏上社會的年輕人,滿懷理想和憧憬,希望能有所作為,但在現(xiàn)實中往往事與愿違。要使自己的理想變?yōu)楝F(xiàn)實,工作并快樂著,必須有良好的工作心態(tài)和自信心??鬃诱f:“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勇敢挑起工作重擔,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應(yīng)將心態(tài)回歸于零:把自己放空,抱著學習的心態(tài),把每一次任務(wù)都視為一個新的開始,一段新的經(jīng)驗,一扇通往成功的機會之門。千萬不要抱怨工作的勞動強度、收入的不公,產(chǎn)生多做多錯、不做不錯的消極心理,從而喪失工作的信心,偏離人生的目標方向。

快樂工作,不能僅僅把工作視為謀生的手段,而要當作一項事業(yè)來做,當作生命和精神的需要來做。這樣才會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yīng)該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讓每個人都能夠從內(nèi)心深處承認并接受:我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工作!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實面前,應(yīng)調(diào)整好與同事,取長補短。當然,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待工作,也需要把握好分寸。

在快樂工作的同時,更要快樂的學習,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社會中、工作中學習,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習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要把學好的工作,取得好的成績和收益。人人都要面臨新時代、新發(fā)展、新變化、新要求、新環(huán)境和新崗位,必須堅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在學習中高效工作。向領(lǐng)導、同事、老師及身邊的人學習,要認識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當你學到的東西越多,工作起來就會得心應(yīng)手,就會感覺到快樂和幸福!

讓我們一起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去工作、學習,使自己使他人都成為快樂和幸福的人。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五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論語》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tài)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yǎng)方面的。這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說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后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后凋謝的。我們正應(yīng)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yīng)堅貞不屈、高風亮節(jié)。文天祥面對著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quán)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著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表現(xiàn)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yīng)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huán)境,保守自己的節(jié)操!我們應(yīng)勇于挑戰(zhàn)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蘊含的豐富哲理啟迪著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nèi)绾螢槿颂幨?,修身養(yǎng)性。

有人說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弊屛覀儚淖陨碜銎?,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在學習班里,同初一預(yù)備班的學哥學姐們讀到了初一上冊的課本,其中,《論語》勾起了我濃厚的興趣。

起初,我看不懂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極其深奧、奇怪的文字。后來,教文言文28年的那位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其中的大意,讓我們讀三遍,然后,背下來,我覺得非常容易,比死記硬背強多了。

論語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別人出主意是不是盡心盡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誠?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讀到這篇論語的時候,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會反省自己。我應(yīng)該學會檢討,學會反省自己,同學們你們也應(yīng)該行動了!

論語之三:子曰:歲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謝。讀了這篇論語。我知道人的知識是無窮的。隨時隨地都可以想出一個創(chuàng)意。

以上幾句中,有好幾句論語是孔子先生寫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chuàng)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六

《論語別裁》一書是由南懷瑾先生的講課記錄整理所得,南先生作為一代國學大師,他對論語的理解有自己的獨到之處,雖有別于正宗儒者,但《論語》年代久遠且內(nèi)涵豐富,誰又能斷言自己的理解就一定正確呢。南懷瑾先生的《論語別裁》,條理清晰,道理明白,十分易于消化。且南先生有扎實的國學功底,幾十年間又孜孜不倦,博聞強記,從不憚學科門檻,追究學問務(wù)必求真求知,更本著做學問的精神,盡心思索,并不從善如流。因而讀南先生的書竟使我有些慶幸之前不曾在這些學問上下過功夫,因而未曾被各類謬誤迷惑太深。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每每看到這話,就回想起幼時,在課堂上跟著老師一絲不茍認真地讀孔圣人經(jīng)典的情景。我是謹慎而聽話的,大部分同學也如是,于是老師翻譯,我們記錄,課堂一片祥和??荚嚂r解釋“子曰”,大家也是千篇一律的答案。

讀了南懷瑾老師的《論語別裁》開篇的“學而”前幾頁,才發(fā)現(xiàn)這三句耳熟能詳,曾經(jīng)不以為然的“子曰”,其實我從前壓根就沒有理解過其真正含義。“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做學問,要隨時隨地有思想,隨時隨地有見習,隨時隨地有體驗,隨時隨地能夠反省,就是學問。開始做反省時并不容易,慢慢的有了一些進步,便會有會心的興趣,就會“不亦說乎”而高興了。做學問是件清苦的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人了解,但是孔子說只要有學問,自然有知己。因此他接著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奔拍鄾龅臅r候,有一個知己來了,那是非常高興的事情。而這個“有朋自遠方來”的“遠”字,是形容知己之難得。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就是說做學問的人,乃至一輩子沒有人了解,也“不慍”,不怨天尤人。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p>

這句話記錄的是孔子教育門人做學問的道理,同時也是孔子對當時社會弊病的指點??鬃咏逃龑W生做學問的目的是希望弟子們能學會領(lǐng)導一個有一千輛馬車的地區(qū),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要做到做事盡心盡力,對百姓實行適當?shù)慕?jīng)濟政策,同時也要學會在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人。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做學問,是要從人生的經(jīng)驗當中去體會的,并不是死讀書。一個人文章寫得好壞,知識淵博與否與他是否有學問無關(guān),做學問的道理是要在做人做事的積累當中慢慢感悟的。這才應(yīng)該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教會人們?nèi)绾巫鋈?,如何處事?/p>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而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p>

南先生對這句話的理解與宋代儒家學者有著較大的出入。關(guān)鍵的分歧點在對“色”字的認識上,宋儒們認為“色”即女色,“賢賢易色”就是指看到有道德的人馬上就拋棄女色。這在南先生看來是對孔子的誤解,孔子在《禮記》中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圣人對“飲食”和“男女”大欲是持認可態(tài)度的,因此這里的“色”絕不是指“女色”這么簡單,而是指態(tài)度、形色,因此“賢賢易色”的意思應(yīng)該是:我們看到一個人學問好,修養(yǎng)好,本事很大,看到他肅然起敬,態(tài)度自然也隨之而轉(zhuǎn)變。

《論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學的經(jīng)典,儒家思想的精粹,在歷史的長河中經(jīng)歷了無上的榮耀。從建國到現(xiàn)在,六十年過去了,近年來,“國學熱”漸漸興起,曾經(jīng)拋下的經(jīng)典,今朝又重拾起。人們開始重新解讀祖先的遺產(chǎn),圣哲的智慧,國學大家們逐漸走入了我們的視線。我尊重每一位內(nèi)心純良的學者大師,但是我們沒有必要亦步亦趨追隨高人的腳步。今天是這個聲音,我們頂禮膜拜,明天有人出來反對,我們又趨之若鶩,唯其馬首是瞻。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那樣,真正的學問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去認識。作為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的孔子生活在距離我們約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真實的孔子不復存在,唯有思想流傳百世。而對他思想的理解,我們也只能揣測和研究,孰是孰非全靠自己內(nèi)心的判斷。

現(xiàn)實中絕大部分人都是東倒西歪的蘆葦,可即使是蘆葦,我們也要做有思想的蘆葦。

讀了南懷瑾老師的研究心得,我頓時覺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滋味,體驗了解讀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別樣樂趣,同時也豁然開朗:思想是自由的,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禁錮它,思維在碰撞中才能產(chǎn)生火。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七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書心得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書心得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語》是記錄被后世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被推崇為儒家經(jīng)典。全書20篇,其中涉及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說自己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很久就想仔細閱讀這本書,吸取其豐富的營養(yǎng)。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粗略地看了一些篇目。因為自己的古文知識還比較淺薄,主要借助譯文才能略微領(lǐng)會其中的深刻含義,也算有了一點膚淺的理解吧。

作為教師,在閱讀中對其中和教育教學相關(guān)的內(nèi)容感受最深。對于學習這個問題,《論語》第十五章中講到:“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孔子意思是說自己并不是學得很多又都能記得住的人,而是用一條中心線索把所學的內(nèi)容貫穿起來。這讓我很有感觸,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而要理解,要融會貫通,多么不容易。

又如第七章《述而》中講到:“子曰:‘不憤不起,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鬃诱f:“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尋求答案而又尋求不到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卻說不出的時候不去開導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幾個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蔽蚁朊總€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把所學的內(nèi)容都理解吸收進去,并且能夠舉一反三,但我們又不能不看到現(xiàn)實中有些學生眼睛看著黑板,人卻已不知神游何處。學習時他們看的不是課本而是參考書,考試前拼命記公式,于是地理不看地圖,歷史不看年歷,平時考試可能結(jié)果不錯,但絕不可能有完整的`知識概念。

現(xiàn)在的學生讀書都要求“高效”,應(yīng)付眾多的考試,對策就是臨考前借助參考書復習資料強迫記憶最快。但如此又怎能讓學生喜歡學習,又怎能要求他們舉一反三呢?面對這種問題,孔子當年的一句“不復也”可以說道出了無數(shù)教師心中的“悲涼”,但我們能夠放棄嗎?不能。如何去做,才是真正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去思考的。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八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從小到大經(jīng)常聽老師講起《論語》,在課文中也學到過它的片段,但是作為一個大學生,并且是文藝學院的學生,令我感到慚愧的是自己并沒有認認真真地把《論語》看完過。這一次,即使是要寫讀后感,但是坦誠地說,由于自身原因,我至今還是沒有看完它。因此,我不敢對圣人的思想妄做評論,我想探索一下對于《論語》的閱讀方法,好讓我在接下來的閱讀中找到更好的定位。

說《論語》神秘沒有錯,它的神秘是幾千年的歷史賦予的。然而我們不應(yīng)該片面著眼于這歷史,我們要把它放到現(xiàn)實中來,帶著一顆平常心與它相處?;蛟S就像談戀愛一樣,最真切的感受是在平常之中。古今的社會差異很大,但還是存在許多連接點?!墩撜Z》中有許多和執(zhí)政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比如為政中有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我們可以想到重視民主、關(guān)注民生是當代統(tǒng)治者德治的體現(xiàn),也是他們受人民愛戴的重要原因。所以,在讀《論語》的時候,我們要有意識地將其與現(xiàn)代生活聯(lián)系起來,不然我們就只能看到枯燥無味的條條框框,那是很難讀下去的。把它們放到現(xiàn)實中,或者做一個古今對比,便讓那些文字擁有生命,變得靈動起來。

現(xiàn)在人們都喜歡看心靈雞湯,為什么不看看《論語》呢?從某個角度講,或許可以說它是古代的心靈雞湯。所以,我們在讀的時候,要善于去挖掘其中可以給予我們啟示的前人智慧。《論語》中反反復復強調(diào)的忠孝節(jié)義看似平常,其實這就是許多現(xiàn)代人正在慢慢遺失的品質(zhì)。就拿孝來說吧,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泵衔洳畣栃?。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弊佑螁栃ⅰW釉唬骸敖裰⒄?,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我想,如果是一個當代學生問孝,孔子會不會說:“放下手機,?;丶铱纯础??《論語》是一面鏡子,看到古人的言行作為,我們確實應(yīng)該對自己進行更加深刻的反思。

《論語》是經(jīng)典,孔子是圣人,但是關(guān)于這經(jīng)典與圣人一直是飽受爭議的。一味地盲從或批判都是不值得提倡的,我們應(yīng)以辨證的眼光去看待。我確實在《論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看起來比較極端的思想,比如“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已者。過則勿憚改?!笨鬃诱f“無友不如己者”,那么“不如己”的判斷標準是什么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朋友之間互相取長補短就好。其實我們都明白,孔子就是想告訴我們要多與優(yōu)秀的人交朋友。只要我們心里有正確的價值標準就好了,過度地糾結(jié)于這句話并沒有太大意義。讀《論語》,是要帶著自己的思想去讀。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讀書很重要,用合適的方法去讀更重要。至今沒有讀完《論語》,我真的既慚愧又遺憾,我想繼續(xù)帶著思考去走進它,與這個神秘的女子慢慢地愛上一場,與屬于她的那個時代來一次美麗的邂逅。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十九

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用樸素的語言、短小的故事,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圣人引領(lǐng)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讓我有信心把《論語》讀下去。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其實,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睿腋?鞓分皇且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guān),同內(nèi)心相連。一個人只要內(nèi)心是快樂富足的,內(nèi)心是安寧淡定的,即使在物質(zhì)生活中他是貧賤的,他也會安于貧賤,不諂媚求人,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依然是內(nèi)心歡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所以,一個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內(nèi)心,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自己想干什么,打算怎樣干,怎么個干法?!拔崛杖∥嵘怼?,反省自己的言行,內(nèi)心不感到愧疚;捫心自問,問心無愧;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君子坦蕩蕩”,心胸寬廣,內(nèi)心安靜,則“仁者不憂”。在浮躁的環(huán)境中,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客觀地評價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明白自己該干什么,能夠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不迷茫,不迷惑,則“智者不惑”?!熬由杏隆?,“君子義以為上?!绷x字當先,內(nèi)心強大,勇往直前,則“勇者不懼”。

充分認識自己,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的不足之處,不怨天尤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于丹老師說:做一個勇敢的人,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遺憾。這種勇敢是約制的,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義”。有了義字當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以約失之者,鮮矣!”,一個人內(nèi)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

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盡快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很重要?!熬犹┒或湥∪蓑湺惶?。君子因為有心態(tài)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是由內(nèi)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xiàn)出來的則是故作姿態(tài),驕矜傲人,因為他內(nèi)心多的是一股躁氣,氣度上便少了一份安閑。如果一個人的內(nèi)心很敞亮,很仁厚,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么這個人就可能會收獲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后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是你的生命飽滿、充盈,讓你有一種大歡欣,讓你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著新鮮的輪回,并且把這些新鮮的養(yǎng)分疏導給他人。

《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lǐng)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父母和子女之間、夫妻之間、戀人之間,也需要保持適當?shù)木嚯x。“花未全開月未圓”,平等和理性地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

“言寡尤,行寡悔”。我們做事,要先往遠處想想,謹慎再謹慎,以求避免對他人的傷害,減少自己日后的悔恨。

人到中年,“血氣方剛,戒之在斗”。人在這個時期,家庭穩(wěn)定了,職業(yè)穩(wěn)定了,這個時候可以謀求更好更大的空間,這就極易與他人產(chǎn)生矛盾和爭斗,爭斗的結(jié)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所以,孔子提醒說,人在這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誡自己,不要跟別人爭斗。你與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花若盛開,蝴蝶自來”。

仁者見其仁,智者見其智??梢缘弥谛牡摹墩撜Z》,是每個人心中有而口中無的簡單真理。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二十

讀書心得體會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說,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稱為“萬世師表”??鬃邮讋?chuàng)平民教育,繼承、發(fā)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鬃釉谝簧慕虒W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tài)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guān)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孔子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論,他主張“有教無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治學的角度看,他強調(diào)“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必須認真學習并進行思考;他提倡“溫故而知新”,認為時時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學思結(jié)合”和“溫故知新”已成為人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guī)律。新的課改確立了鮮明的課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我們知道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學生,要發(fā)展首要任務(wù)是學習,這其中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學習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學思結(jié)合”;二是學習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溫故知新”。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今天課改新理念其實是對《論語》中有價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孔子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笨鬃优囵B(yǎng)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節(jié)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fā)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贊,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蔽覀兺ㄟ^“校本培訓”,已經(jīng)確立了新的教育觀。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fā)展。這里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yōu)點融化學生的缺點?,F(xiàn)在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嚴重,部分學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孔子特別強調(diào)把握時機,進行啟發(fā)式教育,實際上“啟發(fā)”一詞就來自《論語》。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敝挥袑η笾麖妳s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點撥,對竭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卻無從表達的人加以引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鬃拥倪@一論點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善于推論,聞一知二,舉一反三。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新課改的過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們知道科學在飛速發(fā)展,很多知識都會迅速被淘汰而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所以說,現(xiàn)代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yīng)該教會學生學知識。教師“舉一隅”是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會學生學知識。要想教會學生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活,就得在舉一反三上下功夫,從而收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效果。

孔子在教學法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論語別裁讀書心得篇二十一

一聽到《論語別裁》這個書名,就感覺是啰啰嗦嗦講大道理的書。剛開始看確實感覺挺沒有意思的,但后來漸漸地有意思起來了,先說了學習是最基本的,后來講了許多的人生道理,中間還附帶一些小故事,看完后感覺挺震撼的。

我在以前認為古人都是比較蠢的,看慈禧太后那個老妖婆出行居然那么奢侈,還對侵華的外國使者畢恭畢敬的,那個時候沒有想起古人創(chuàng)造了文字,創(chuàng)造了地動儀,也用中醫(yī)治病等等“偉大事件”。

讀《論語別裁》看完每一章時都會感嘆古人真的特別聰明,他們懂得的比我們一些現(xiàn)代人多很多,而且,他們還有著一顆本心,一顆君子的心。這在現(xiàn)代社會中似乎是特別缺失的。

《論語》中有很多講人際關(guān)系的道理。如每個人都有缺點,人與人之間要講誠信,人與人之間必有所長也必有所短......

前兩天看的有一條比較喜歡,貢子分享自己認為對的道理,“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然后孔子告訴他完全這么做是不可能的。

我一直也如子貢一樣這樣想,也從來沒有感覺有什么不對,但這本書中讓我認識到我錯了。這是多么難得啊,在生活中讓別人教會我們“這樣是錯的”,是很困難的,在教會的同時,我們也會付出許多的代價,這就是我認為這本書好的地方,它可以以一種我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在讀書中教導我們平時做錯了什么,怎樣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24831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