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散文論文(實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11:12:08
小學散文論文(實用14篇)
時間:2023-12-15 11:12:08     小編:QJ墨客

總結是我們提升自己能力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偨Y的內容應該符合事實,盡量不夸大和夸張。在以下范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領域不同人的總結方式和寫作風格。

小學散文論文篇一

散文以其特殊的“美”向我們述說著生活的點點滴滴,尤其是幼兒散文具有短小精練、內容生動形象、意境優(yōu)美的特點。作者的真實情感,優(yōu)美的意境描寫和豐富的想象等與讀者進行精神對話,成為了我和孩子們不棄的生活讀本。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幫助幼兒進行散文的品讀,使孩子懂得用心去感受、理解、表現生活中的美,讓孩子在美的氛圍中成長,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美的鑒賞和追求,為今后的高品質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散文是一種內容豐富、題材廣泛、篇幅短小、體裁多樣、形式靈活、文情并茂的文體。它素有“美文”之稱,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yōu)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樸無華的文采。美的散文來自于生活,反映生活的點點滴滴,猶如我們生活中的精神食糧,因而散文成為了我不棄的生活讀本,讓這些生活讀本幫我們演繹豐富多彩的生活。

“學會生活”是二十一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四大支柱之一,怎樣讓幼兒學會生活,我認為教師和幼兒一起品讀散文是一條很好的途徑。散文以其特殊的“美”向我們述說著生活的點點滴滴,一篇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更可以使幼兒的心靈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恣意品嘗著生活唯美的一面。在聆聽中使幼兒進入寧靜深邃的情境,慢慢地平復心緒,丟棄浮躁,養(yǎng)成靜謐恬靜的性格。從小培養(yǎng)他們對美的追求,形成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和情緒,對幼兒一身的高品質生活都具有長遠的意義。

一、利用課堂品讀散文,感悟生活。

在課堂中我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孩子懂得用心去感受美、理解真善良美、用眼睛去發(fā)現,表現美,讓孩子在美的生活氛圍中成長。

1.在充分聆聽中感受生活的美。

聆聽是品散文非常重要的行為習慣,為了激發(fā)幼兒品散文的興趣,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渲染情感基調,品嘗散文的唯美。每一篇散文,都有豐富的美育資源和教育價值。要幫助幼兒順利地品味幼兒散文,離不開教師對作品進行必要的解釋。但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幼兒理解作品,往往講解得很多,則易導致整個活動中教師的解釋與幼兒的欣賞比例失調,忽略了散文承載的生活信息,因此我們不是靠教師直接的“告訴”幼兒或理性的講解,而更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讓幼兒在充分聆聽的過程中感悟、體會。特別是對作品的情感基調(明快開朗、活潑有趣、寧靜舒緩、優(yōu)美深情……)的感受和把握。例如散文《太陽》,描寫了散文的七彩美以及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陽光,有了陽光,一切都變得那么美好,體現了散文的生活美。在情感美上,整片作品呈現給幼兒的是一幅美麗的.圖畫,給幼兒帶來意境美的享受。

其次突出作家精心選擇的詞匯,強化語言句式對生活的描述。語言文學作品在向幼兒展示成熟的語言時,往往突出那些作家精心選擇的詞匯,并且給幼兒一些十分貼切于作品內容的象征性的語言。幼兒認知思維特點也決定了形象化的語言對幼兒有極大的魅力。幼兒在傾聽故事、詩歌的時候,會獲得一種滿足的愉悅感,逐步熟悉這樣一種成熟的語言狀態(tài),而且了解運用這樣形象化的語言所產生的效果。如散文《落葉》:

秋風起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小蟲爬過來……。

樹葉落在……螞蟻爬過來……。

樹葉落在……小魚游過來……。

作品描寫了自然界的落葉現象,運用了排比的句式。這種散文中心句的句式既易于幼兒理解,又能較好地引導幼兒根據句式仿編生活中其他情景。

最后是調動肢體語言激發(fā)幼兒的傾聽興趣。教師在講述或朗誦的時候,某一種手勢、動作或其他體態(tài)語言也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共同參與文學作品的講述和朗誦過程之中。比如講《三只羊》的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在講到羊爬山的時候讓幼兒一起用手做爬山的動作。如此重復,直到作品講完,幼兒都會集中注意地去聽。

2.在動態(tài)的情境中理解生活的美。

散文有一種特殊的美,它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幅唯美的生活場景,能讓讀者從其有限的篇幅里體味出言盡意遠、耐人尋味的美麗情愫。幼兒必須理解后才能與作者的情感、情緒、心靈感受、生命體驗產生共鳴,由此接受和喜愛。眾所周知,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思維,因此直觀具體的情境刺激更能吸引幼兒,把幼兒帶入散文所要表達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此時,教師如能創(chuàng)設一個有音樂、有朗誦、有畫面的動感情境,把孩子帶入散文的意境中,讓孩子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來感知散文,讓幼兒的原有經驗和文學作品碰撞,獲得自己的理解,產生自己的想法。

例如:大班散文《百合花》,我們在教學時,首先想到了音樂渲染法,把幼兒帶入情境;進而我們用圖畫欣賞法進一步理解作品中的美。幼兒散文作品一般包含三個基本構成要素:作品形象、情感傾向、藝術語言。其中作品形象可表現為一定的畫面,所以我們把散文內容繪制成色彩鮮艷的投影片、多媒體課件,把優(yōu)美的散文配上美麗的圖畫:潔白綻放的百合花,紅色的蜻蜓飛來了,暗紅色的瓢蟲飛來了……栩栩如生的畫面使幼兒更直觀感受作品,增強對作品的記憶力,理解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這種目有所見,耳有所聞的方法,使幼兒在教師構筑的動態(tài)情境中一下子就讓幼兒帶著愉悅、好奇之心進入作者所描繪的美妙意境之中,為幼兒感知理解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3.在表演、仿編中表現生活的美。

在幼兒獲得感性經驗,并理解作品的基礎上,散文中一些鮮明的作品形象,擬人、排比等一些修辭手法,很能激起幼兒表演和仿編的興趣,幼兒會自然地運用作品中的對話、語言、動作、表情來再現作品,表現生活中的美。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啟發(fā)、誘導幼兒把實景與作品中的東西,通過多項動手動腦的藝術活動表現出來,再現作品內容。如在散文《春姑娘》的教學中,幼兒欣賞理解后,教師扮演春姑娘,有的幼兒把做成的柳條插在了“春姑娘”頭上,有的幼兒制作了各色鮮花插到了“春姑娘”頭上,有的幼兒剪下了小燕子送給了春姑娘……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為春姑娘制作了漂亮的花環(huán),通過自己的動手制作進一步表現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激發(fā)了幼兒美的情感。在幼兒欣賞、理解、熟悉作品內容的基礎上,應更深地體會作品所描寫的意境美、語言美、形式美等,利用遷移性原則,調動幼兒的個人經驗進行擴展想象,仿照散文的結構,仿編出自己的散文段落,表現作品中的美,從而使幼兒的情感進一步升華,認識也隨之加深。

二、閑暇生活中品味散文,愜意生活。

除了課堂上重視幼兒的散文品讀,我還利用一日生活的閑暇時間(如晨間、餐前、午睡前等一些時間段)組織幼兒進行“美文欣賞”活動,讓散文真正地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讀本。

1.在寬松氛圍中“賞讀”

在實施過程中,起始階段幼兒對詞語的理解較難,讓幼兒找出文中好聽的詞語,幼兒往往感受不到哪些才算是“好聽的”,所以經常會不知所措,我也不著急,我主要讓孩子在寬松的氛圍中培養(yǎng)他們想說、愿說,從而感受到說的快樂,慢慢地孩子聽得多了有些字詞他們就會說了,為了更好地積累,我還讓家長幫助孩子記錄他們會說的好詞、好句,并且鼓勵他們經常地讀一讀。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2.在耐心等待中“品思”

在讓幼兒說的同時,教師應耐心傾聽,耐心地等待孩子把話說完。在欣賞完美文之后,經常會有幾個思維較活躍、語言發(fā)展較好的幼兒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受從眾心理的影響,其他孩子就會人云亦云,這樣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思維的發(fā)展,而且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fā)展兩極分化更明顯。針對這種情況,對他們的回答我采用緩一緩的方法,不立即肯定他們“你說得對、說得好”,而是會對他們說“是這樣嗎?”,“你說的,老師還沒有講到。”等等,使談話可以繼續(xù)下去,并促進其他孩子都去思考、表達。到最后,教師再肯定那部分孩子,并鼓勵他們,滿足孩子的需要。

可見,幼兒散文活動有著其獨特的魅力。教師要挖掘出散文所蘊含的內在美,并運用各種手段,讓幼兒較深的領會作品內涵,感受作品的語言美,意境美。讓散文這種生活讀本真正地在幼兒的成長中起到應有的作用,伴隨幼兒在散文美的熏陶下不斷成長。

小學散文論文篇二

與韻文相比,散文如日常談話般率性真誠,隨意自由,外國散文中有所謂絮語散文,隨筆散文,我國現代有談話風散文,有所謂“閑話”、“雜談”類散文類別,在強調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謀而言。

的確,散文抒情志的功能并不比詩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徑的靈活多樣上,散文可說還勝詩歌一籌,因此,散文往往成為作者內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貼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對的是宇宙間最美麗的生命體--人,直接面對的是最為豐富多樣的生命的情感體驗。實現散文的審美功能,還需要循其語言表征,追尋它直抒或隱含的人物情感,在對這些情感的理解認同和反復體味中提升審美品位。

那么,散文的這種審美功能在閱讀中是如何實現的呢?

稍有鑒賞力的讀者都有從閱讀興奮中享受藝術美感的經驗和體驗:閱讀之后,在一定的藝術直感的支配下,藝術意象重現,與作者之間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現了高潮,在興奮中獲得共鳴的快感,這時候雖不求甚解而心緒飛動,雖掩蓋而畢而余味無窮……,這是在值得鑒賞處自然形成的“興奮點”,金圣嘆評點《水滸傳》時常有“快絕!妙絕!”的贊嘆;脂評本《紅樓夢》常用“寧不相殺”的點評。追根溯源,這種興奮點的形成正是在讀者進入閱讀鑒賞的境界,無意識的換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種情感的愉悅與共鳴,而喚起讀者審美體驗的正是作品中或濃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我們可以回答以上的問題:深入文本,發(fā)揮想象,換位思考,是實現欣賞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徑。

舉朱自清的《背景》為例,作者在用家庭災禍設置好父親送子遠行的背景后,描繪了父親送子的幾個場面,尤其細致入微地刻畫了父親為我買橘子的行動,此時似電影鏡頭疊現的情勢點示了“我”多次的流淚?!笆路墙洑v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那與我們司空見慣于街偶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異?又何以能喚起我們的審美愉悅?此時,唯有發(fā)揮想象,換位思考,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才能深切意會到一個父親,一個一家之長在家國兩茫茫之際,送子遠行時的那種深情的牽掛,那種不忍不舍,滿懷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織的復雜感受。

但僅僅是調動想象,換位思考,還只是促使“興奮點”的形成,停留在“理解感情,引發(fā)共鳴”的層次上,不足以說明進入審美鑒賞的較高層面。要進入情感美的鑒賞,還必須要求對在形成的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進行追本溯源,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而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過程則可見出讀者的鑒賞門道,其結果也正可見出讀者的鑒賞功夫來。

再舉《背影》,文中引發(fā)我們共鳴的天倫之情——父愛,為什么在當時的作者卻未能明了,“真是太聰明了呢”?為什么直至“近幾年來,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際,收到父親的悲觀而故作達觀的信后,作者對父親的摯發(fā)才得以象火山一樣噴發(fā)呢?(——而這千言萬語只成就又一個“背影”!)對這些問題深入剖析,不但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而且可能需要借用心理學、歷史學、美學的知識共同參與解讀。山東李洪昌先生在其“教學感悟”中悟出認為父子在時間、空間感情的適當距離產生了美(《中學語文教學參考》6期)這種對情感美的緣由的理性追溯就使鑒賞過程有了實實在在的著落。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經歷不同階層不同時代的不同讀者都可能從某一角度找到與散文作者的共通處,達到部分地接受作品的地步,關鍵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沿什么途徑入手、探幽,也就是說,鑒賞散文的情感美,不但要“通其情”,并且要“曉其理”。張炳隅先生在其《文學鑒賞學》中用“通情達理”概括,正是其意。

二、鑒賞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兩字在許多人心目似乎只屬詩歌,其實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種自由多樣,關注真實世相的文體,自有其對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之說,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獨為詩,也為散文所有;并且,現代人對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說,也在認同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時,實質上承認了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獨具質感的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在散文中意境的創(chuàng)設,通常有兩種主要途徑——以形傳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達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統(tǒng)一,不可分離。鑒賞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達意境的路途,領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場景,從這種場景的或閃爍而過或慢速顯現之間,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一)以形傳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

散文意境創(chuàng)設方法之一是以形傳神,就是“通過對具體形象的逼真描繪而傳達出抒情主體的精神意蘊”,傳遞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觀情感,閱讀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達到鑒賞的目的,獲得審美的愉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給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為鑒賞,就需要體味這種美感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見出該段重點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筆喻寫月光,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圓月的普照,給人月華似水的真切的感受?!氨”〉那囔F”句看似唐兀,實乃緊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葉反射,白霧便成若有若無之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朧飄忽,作者便用“像籠著輕紗的夢”句來形容,“夢”為喻體,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實的寫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樹影”都是構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絕不可少的一環(huán)??傊谶@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造成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層次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給人以音樂美,造成聽覺上的美感。

我們在進入這樣的場景時,充分領略荷塘月色的美時,心又怎么不能意會到作者此刻面對的幽靜和寧濫的那般平和寧靜的心境呢?而聯系上下文,因“噪”而覓“靜”,因“煩”而覓“寧”,這般心境背后的煩憂和“不寧靜”也就見出一斑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如是必顯?!闭墙沂玖舜朔N情形下的鑒賞方法。

(二)以神寫形的的意境需要追問真意。

散文創(chuàng)設意境方法之二——“以神寫形”,就是“通過對象的底蘊來塑造形神兼?zhèn)涞囊庀蟆?。在這種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現出夸張變形的特點,充滿象征意味。閱讀這種散文,我們尤其應該探求散文形象變異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而這是說,這種鑒賞較之前者那種自然的進入,更著意在有意識的探求。

波德萊爾的杰作《每個人的怪獸》,描繪了背負沉重怪物盲目行走的人群場面。這個人與“怪獸”渾然一體的象征,強烈地表現出人之生存的沉重與荒誕。這種對理性具有明顯沖擊力的鑒賞效果,無疑需要我們對文中被異化了的人類的生存狀況發(fā)出追問;魯迅的《秋夜》中,夜空會躲閑、微笑,棗樹也有感情與知性,夜空是“奇怪而高”、色厲內荏,狡詐陰險,棗樹則直而往上,不屈不撓,抗爭到底,這樣,自然景致完全在作者的主觀世界中異化變形,構成獨特的意境之美。

我們在感受藝術形象這種撲面而來的個性氣息的同時,要達到審美的層次,更主要的是要追究其產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三、鑒賞散文的哲思美。

小說展現故事風光,讓讀者在領略其風光的同時,步入看不見的故事的深入,悟出寶貴的人生智慧;詩歌表現情感,讀者總是被詩的意象、情感和想象能力所牢牢吸引,在詩的閱讀中得到的更多是情感宣泄的快感,是破解解讀這種宣泄途徑后的愉悅。而散文,從歷史的隧道中走來,更從人間世相中顯現而出,自有其有別于詩歌、小說的追求。

回顧散文走過的足跡,戰(zhàn)國時的《左傳》作為古代敘事散文成熟的作品,長于記事寫人尤其擅長戰(zhàn)爭,而敘事散文的豐碑《史記》則進一步發(fā)揚古代敘事散文的記實筆法,唐宋作為散文的黃金時代,敘事當中挾進了抒情議論,明清小品散文把情思信息慢慢張揚開來……,以下至今,才是我們較為熟知的現當代散文,這一時期的特征,用郁達夫的話來說,是“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散文中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魯訊的沉郁博大、朱自清的清新淡雅、張愛玲的真切微妙、豐子愷的幽默拙雅……無不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長久以來散文以記實為本,以史學為伴,蘊集著散文作者對于人生世相的多少關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在這個種根之上,才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征的情思。因此我們可以說,散文是體驗歷程的產物,是純正思考的結晶。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對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對于生存之理的探索,這就是滲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羅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時說:“藝術人的整個美,來自思想,來自意圖,來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啟發(fā)的思想和意圖。”這句話適用于散文。

鑒賞散文這種獨特的哲思美,需要開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

觀照世界,無論作者或讀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時空,因而,無論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脫不了注定的死角。但歷史社會文明的復雜性卻時時提醒人們不可以用一種模式來詮釋世界,無限紛繁的世界、各式各樣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為導引,開放性地接納、理解,由此而拓展著自己的認識空間,從而更好地提高審美品位。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當代散文中獨具濃重生命個性色彩的一篇,其藝術感染力不但來自冷靜的文筆穿越苦難而噴涌出的一般獨特的凝重與凄然的氣息,而且來自于本應旺盛如青草卻霎間枯萎的歲月中的'往事,來自于在被毀災的命運中對生命的思考,對生與死的執(zhí)著的追問。(實際上當一個教師喋喋不休于記敘的方式、素材時,學生早被這其中具有哲理忌昧的永恒命題的探尋所感動,盡管以其經驗,他并不一定知曉該怎樣觀對這份感動。)。

毫無疑問,《我與地壇》最獨特的美的特質就在于其哲思的表達,這種哲思因其存在于那么狂亂浮躁的年代而益顯獨特,因其存在于作者的遭受厄運之中又似乎顯得如此普通,只有剖析一個時代的追求,明白群體與個體的力量之比,只有理解了史鐵生的插隊生涯,他的青春夢想,才能明白那個發(fā)出亙古疑問的瞬間對他意味著什么,我們可以把這種對生命兩難境地的艱難抉擇到在特定的群像背景中加以考察,如屈原、如司馬遷、如老舍、如哈姆雷特……,那么“生”或者“死”對我們就不只意味著一個問題,而意味著人生的一種永恒的狀態(tài)。悲劇感由之而生,審美演變化累積人生,洞察生命,——而這,需要開放的目光,廣闊的視野。

當然,鑒賞散文的哲思美還應該還必須留意到它與散文的意境是魂體相依的,不可以孤立地抽離開來品讀而妄自衍生出某種概念。

四、鑒賞散文的形式美。

黑格爾說:“藝術內容在某種意義上最終是從感性事物,從自然取來的;或者說,縱使內容是心靈性的,這種心靈性的東西也必須借外在現實中的形象,才能掌握得到,才能表現出來?!边@即是說,文學的情感美和哲思美都離不開表現方面的形式美。美學家有個命題叫“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說明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鑄成藝術的美,其關系猶如服飾與人體,相得益彰,才能稱之為美。

劉勰認為文學可有六觀:“一觀體制的安排;二觀描文辭的布置;三觀如何借鑒他人而變化;四觀或奇或正的表現手法;五觀怎樣運用事類使用內容豐富充實;六觀語言語的音韻節(jié)奏。這“六觀”可作為我們對散文形式美的一種參照,這里擷其要歸納成如下的鑒賞要點:

(一)驗證篇章結構的“恰當美”

一篇散文所寫的內容,盡管可以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但絕不會是一般散沙,尤其是優(yōu)秀散文,其內容應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有機結構,內容的整體性要求便帶來內在結構的恰在好處的張力和運動方式,使文章的篇章結構更緊密地附著于內容之上,甚至與之血肉相連,息息相關。在文字的散與整,材料的疏與密,文筆的繁與簡,布局的開與合收與放的關系上,能夠根據文章意境的要求,作者情思的要求而處理好這些關系,這樣的篇章結構便成稱之為美。

朱自清的《綠》是一篇善用工筆細描的寫景散文,重心在梅雨潭水之“綠”,文筆就“簡”在瀑布,“繁”在潭水。簡筆略寫和繁筆詳寫時,又注重疏密之分別。繁筆詳寫潭水,先是正面展現,又從旁聯想開去,用他處質色各異之“綠”來襯托,來渲染,卻止于泛泛而及,傳神而已,開放的格局中又有疏密相間之美。整個結構多姿多彩,搖曳生色,把個抽象的“綠”色寫得奪人心魄,使人為之心醉神迷。這樣的形式處理與作者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的綠的贊美已渾然一體,語言的張力與內在情感邏輯的推動相輔相成,難分彼此,當然是我們所稱道的美的結構。

(二)驗證語言表達的“外飾美”

生動的語言,形象的修飾,體裁的運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和當,往往使作品更為出色,體現了外在裝飾般的動人的美。對這種美的觀照和審視將強化我們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也加深我們對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認識。此方面例子舉不勝舉,不再贅述。

教育部“八五”和“九五”兩個美育研究的規(guī)劃課題,提出了將美育向各學科教學滲透和各學科教學向審美特質方向轉化的教育教學理念或模式。新大綱強調語文學科要“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鄙⑽慕虒W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yōu)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從審美的需要出發(fā),解讀和鑒賞這些文學作品,使散文教學轉化為美的再現,美的欣賞和美的創(chuàng)造的活動,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參考書目。

1、汪文頂《怎樣寫散文》(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2、孫紹振《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3、張炳隅《文學鑒賞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4、于君《生成與創(chuàng)意》(北方文藝出版社1991年10月)。

5、劉勰《文心雕龍》。

6、《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期刊20第一期至第六期)。

7、《語文月刊》(期刊年第一期到第七期)。

小學散文論文篇三

事實,是冷酷無情的,世間的離別數不勝數。離別這是個傷心的字眼。我多想沒有離別啊!

這6年來,我們在一起快樂地生活著,哪位同學有困難,我們一起幫助他,哪位同學有快樂,我們一起分享。我們的歡笑聲,我們感動的淚水……酸甜苦辣我們都曾在一起體會過,那么多,那么多,一點一滴,都浮現在我的眼前。此時,每位同學的笑臉都是那么可愛,那么珍貴??傊?,6年的生活是無限幸福的!

小學散文論文篇四

散文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散文指詩歌以外的一切寫作文體,包括文學作品和科學論文、應用文等。狹義散文指純粹文學意義上的散文,它指與詩歌、小說、戲劇文學等并列的文學體裁,即通常所稱的文學性散文或藝術散文。而在本文中,我們主要探討的是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散文的一般教學步驟,以便取得較理想的閱讀效果。

散文是“美文”,擁有強烈的情感宣泄,飽滿的生命激情和優(yōu)美的語言魅力,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幾乎每一位閱讀者都可從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渴求和靈魂慰藉的需要。作為一種純粹是個體表白,對人生,對生活,對生命的一種認識的文體,它抒發(fā)了作者獨特的心靈體驗和感悟,在打動作者本人的同時,其實透過文學體裁之一——散文,也同樣打動著讀者。正因為如此,它必然在思想、情思上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因而,這也就要求解讀者也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yǎng),才能與文本形成感應溝通。雖說,允許“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如果脫離了對文本最基本的解讀能力,天馬行空的隨意而解,那也是不可取。就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特點來講,學生對此類文體的解讀存在著很大的障礙,特別是農村中學的學生更是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他們的解讀障礙具體分析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外在因素。首先是家庭條件所限。學生來自農村,家庭可提供的閱讀資源嚴重缺乏,小學六年,絕大部分學生的手頭閱讀資料無非就是那幾本簡單得可憐的教科書,除此之外,幾乎等同于空白,在這種情況下,理解文體所需求的文學知識的原始積累幾乎為零,難怪閱讀散文時,一大部分學生真的是如墜云霧,不知所云,更別說進一步的體悟和深層次的拓展了。其次是來自外界的影響。經濟的發(fā)展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家長不重視學生的閱讀質量,社會提供的閱讀環(huán)境亦是不容樂觀,現代的所謂快餐文化充斥著整個圖書出版市場,比如漫畫書的大肆流行,網絡書籍的日新月異等導致了一部分學生寧愿選擇此類書籍先睹為快,而對于純文學的散文也就避難而退了。

第二是內在因素。首先是學生本人的閱歷有限。現在的獨生子女幾乎成了家中寶,他們的人身安全也成了保護重點,學生的活動空間局限在一個圈子里,家——學?!遥掖罅康念}海戰(zhàn)術占用了學生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閱歷少,理解難以達到一定的水平,閱讀量少,難以積累,以至于學生在閱讀此類文章時,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讀文如走馬觀花,似蜻蜓點水,難以深入。另外學生身上存在著心理惰性。為了減輕學習壓力,他們寧愿選擇輕松休閑之類的“快餐”書。

基于以上農村學生學習散文所存在的困難,堅持散文四步曲即“開、入、融、出”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理解力,提高他們的品悟能力。這四步怎么走呢,按筆者幾年來的經驗大致如下:

一、放懷心胸。

對文章的理解是無法一步到位,理解透徹的。它隨著學生經驗的豐富,能力的提高由淺入深地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逐步提高。曹老說:“解讀是讀者向文本的敞開,讀者把自身體驗融注到作品的生活表達中——即表達意向、感情、心結、感悟和欲望的‘他人的世界’,解讀者希望在對這種‘他人的世界’的理解和解釋過程中,擴展自己的世界,獲得對自己有益的異已世界的意義”,“始者泯滅自我,澄懷靜慮;終則主客消融,渾然一體?!泵鎸ξ谋?,如果學生存著對抗心理,那么閱讀教學必然走向失敗。身為教師,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幫他們打開心結,使其能夠歡悅地面對文本。

注重課前導語的設計。散文有的偏重于敘事,有的偏重于繪景,有的則偏重于抒情,根據不同的散文篇目設計不同的導入語??梢灾貓D景描繪,巧妙激發(fā)學生參與閱讀的渴望。比如,進行朱自清的名篇《春》的教學時,筆者就這樣導入:“古詩云‘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娙斯P下的春是那樣的生機盎然,令人心馳神往,而朱自清先生向我們展示的更是一幅幅如詩如畫如歌般的春景圖,讓我們一起同他去感受春天的迷人景象吧?!苯處熅従彽財⑹觯p柔的語調,一下子吸引住了學生,他們自然而然地以一副愉悅的心態(tài)進文本閱讀。

或者注重渲染氛圍,用情感打開學生心扉。文章所蘊含的情感濃列各有不同,或清談婉約,如《秋魂》;或以哲理取勝如《生命》;或樸素沉郁,如朱自清的《背影》等,諸如此類的文章,可以激情的鋪陳,亦可借用他人的文章作為切入點。如有人“借用余杰的文章《哪里有柔軟的石頭》設計《為了忘卻的記念》的開場:那時候,北京的天空還是很藍很藍,藍得讓人想下跪;那時候,正是五四運動退潮之后,青年的血還沒有涼,青年的理想還沒有湮沒。你來北大旁聽,你來了,又走了。但北大把它的烙印留在你的身上,直到你的生命終了。

二、入得情境。

生能進入閱讀情境,了解文本,那么他們的心靈,思悟也必然進入一片美的天地。根據散文作品的規(guī)律,授予一些簡單的閱讀方法則是進入情境的必經途徑。怎樣做呢?筆者以為:

1、學會解題。

經驗所知,文章標題很容易為學生所忽略,但實際上它包含的信息量挺大,有的取自于物,有的擬之以情;有的標之以情思。細讀文章的標題,較容易提綱挈領般地直奔文章的中心。比如《故都的秋》一文,標題中既流露了文章所涉及的地點,同時也標明了文章的內容,如能迅速瀏覽一下文章便可發(fā)現,作者是通過“故都的秋”和“北平的秋”進行比較來抒懷的。“故”蘊含眷念思舊之情,而“都”字則在文化上有底蘊。題目中有對自然景觀的引述,也顯示了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樣看來,題目和內容的結合是如此的緊密,怎能棄之于不顧呢。

2、學會把握線索。

散文以“形散而神不散”來構筑全文,于是抓住線索成了理解文章的有益做法。記敘性散文重在情節(jié)的組織和鋪展,可以從情節(jié)方面尋找線索。至于游記之類文章的線索則有可能是:空間的推移,時間的轉變,移步換景等。而抒情性散文或寓情于景,或托物言志,可以從畫面展開的層次或物的方面去尋找。比如《紫藤蘿瀑布》這一課:“文以情感的流動為線索來展開的。文中緊緊圍繞紫藤蘿這個物象,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作者把靜態(tài)的景物完全寫活了。行文中,作者描寫這一樹紫藤蘿‘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fā)端,也不見其終極’‘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這些文字,一反常態(tài),入筆出新,給讀者一種流動的動態(tài)享受,透露出作者歡快、欣喜的情感?!?/p>

3、學會理解文眼。

《古文觀止》在評注《曹劌論戰(zhàn)》時說:“‘遠謀’二字則一篇文眼”“未戰(zhàn)考君德,方戰(zhàn)養(yǎng)士氣,既戰(zhàn)察敵情,步步精評,著著奇妙,此用乃謂遠謀也。”抓住“遠謀”講解此文,就像掌握了一把閱讀鑰匙,文章的中心、結構和方法等就不難理解了。文眼有時出現在篇首,有時出現在篇末,有時出現在篇中,它使文章的內容前后互有照應,體現了作者獨具匠心的構思和深刻的文章內涵,無論在哪,理解文眼對理解文章的主旨都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此一來,抓住文眼就能舉綱張目,有效地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許多文眼既是行文的線索,又是文章的主旨。比如《背影》中父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在文中不斷的出現。“背影描寫兩次虛寫,兩次實寫,筆墨互殊,虛實相濟。起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以虛寫挑明文眼,為全文抒情定下基調,引出了全篇對父親的回憶與思念,中間兩次實寫背影,詳略有度,尺寸各異,作者用了幾乎三分之一的篇幅工筆細描父親穿鐵道買桔子而出現的背影,飽含作者銘感五衷的深情,把作品推向抒情的高潮,嗣后寫離開車站的父親只用了一筆:‘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地人里,再也找不著了’,作者對父親離去的失落、依戀和愁緒交匯的感情潮水也隨之奪眶而出。文章結尾處寫淚光中的背影,純系多年后同強烈思念而產生的幻影,實屬以形寫神的傳神之筆!緊跟著光景慘淡、陷入絕境的父親的來信而浮現的背影,融進了父親晚年凄苦的悲劇形象,與起筆處的背影首尾關合,構思愈加縝密,而由于襯上了灰暗社會的背景色調,收到了言有盡而余音繚繞的藝術效果,留給讀者無窮回味和聯想的余地?!崩斫饬恕氨秤啊币簿屠斫饬艘粋€父親對兒子那份至真至誠的愛。

當然,理解一篇散文不是單憑以上幾點便可以達到目的的,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境中,根據不同的散文特點進行相應的閱讀指導,使學生能盡快地走入文本,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以上所闡述的這幾點做法,只是針對文章,讓學生對內容有個大概了解,而要使學生真正進入文本,還應做到:

三、心物同型。

曹老說“解讀是一種‘參與’,它力圖親身再次地體驗和思考別人已經體驗過的經驗和思考過的觀念”“解讀者通過散文來探索和表達自己對世界、人生的感受與認識”。他又說到“心物同型的感應應該是文本解讀活動的最佳境界”。散文是一種至美的文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走進它描繪的情境,感受真情帶給心靈的震撼,讓作者的喜怒哀樂進入讀者的心胸,引起共鳴,感同身受。那么,怎樣引導學生融入文本,筆者以為關鍵在于如何使學生領略到散文的意境之美。

青春是怎么的?我用手觸摸,用眼環(huán)視,用耳聆聽。青春像真空一樣把我禁錮在19歲的季節(jié),是漂浮不定的幻想。

看著臺燈下我的手影,閃過我混濁的瞳孔,忽然有些領悟后的痛心,這一刻光線像針一樣穿過我的手心,而于此同時這一刻之后,光陰也悄悄的溜過,原來我一直放走的即是青春。

書桌上我的流浪狗雕塑翹著它那張可愛的嘴,重復的提醒我一些回憶:青春無痕。

遙想放假至今,已十余天了,我透過粉紅色的寶石記憶,支離破碎的完整,猛然意識到,別人用十余天看到了陽光,我卻用十余天停駐在這兒欣賞自己所謂的憂傷。所以當別人用雙手抱著沉甸甸的幸福時,我卻兩手空空的仰望天空。

今天的我,突然明白,原來時光給予懶惰的人的最大懲罰并非讓他老去,而是用最鮮明的對比,讓一個人相信這一生失去的太多。

學習像迷霧一樣令我惱火。還記得放假時信誓旦旦的下決心一定要把成績趕上去,為了證明自己的決心有多深,還狠狠的用拳頭揍了墻壁一頓,直到自己的雙手紅腫起來,這才心滿意足的堅信這樣的決心的真實性,然后跑向樓頂,以向全世界宣誓的響亮聲音吼到:我一定要戰(zhàn)勝自己。

我總用最大的樂觀看待一切,但這種樂觀卻成為縱容我灰暗的源頭。

我用手指一下一下的掐算著,在心里一下一下的記憶這流逝的時余天,就像淘金者一樣,時間的意義像金子一樣躺在流淌的沙礫中,而我卻在過程中沒發(fā)現一粒金子,忍不住嚎啕大哭,哭之余,又再次復視這些流逝的光陰,像期盼上帝一樣期盼能有幾段值得銘記的,能有幾段值得稱謂的,然而慚愧中更加確信一些故事的真實,原來這段日子像風一樣的飄過,而我竟麻木的毫無知覺。

我是可憐的,因為我總會是錯誤了發(fā)現能夠原諒的理由。

自責后我總會試圖用以少許的行為來彌補內心信心以及良心的疼痛,我會懷著最真誠的心去品讀一兩篇文章,比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此來安慰自己至少在一天之中抽出了可憐的一小時去看書,以這樣的方式來彌補自己那可憐的內心。

我發(fā)覺我選錯了書,至少不該抱有僥幸的心理來閱讀這本神圣的書籍,我的內心,突然擁有更多的內疚。會不小心的自卑,海倫·凱勒的人生比我豐富精彩萬倍之有,雖然她看不見藍藍的天空,雖然她聽不到最美最動聽的鳥叫,可相比之下,她的思想卻美的我無法比擬。她沒有外表的華麗以及外部條件的優(yōu)勝,她僅用一年零四個月記下一生中的聲音與畫面,她用一生的時光在黑暗中掙扎奮斗,她用她神圣而又純潔的思想寫下了她內心最大的渴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好簡單的愿望,因為我已擁有。

我不知是否該記住她所敘述的一切,一個用艱辛奮斗去尋求知識的高尚靈魂。可我記不完,太多太多美好的文思像模糊的記憶投入了深藍的腦海,以致我努力回想,卻沒有頭緒。

不知誰說過了這么一句話:“這世界唯有思想與愛情是不受控制的,而理智與道德在它們面前便顯得蒼白無力?!币苍S思想就真有這么大的魅力,至少我現在忘不掉。

我確實,對于她我曾驚嘆,但驚嘆之余更多的是冷靜的思考,更多的是自我刻薄的嘲諷。別人用一生構筑出無法被時光抹滅的精神與靈魂,而我呢?內心又有了絲絲失落與憂傷,我如切膚之痛的體會到耕耘與豐收的正比關系。曾經的自己也播種了夢想的種子,但由于自己的懶惰與疏忽以致荒廢,想到這兒,不以物喜的哲理更催人淚了,原來自己即是在失去中兩淚流淌的直言慚愧的人。

對于未來,我一直迷茫的顧盼;而對于今天,我卻倉皇失措的躲閃。

我是一個抓不住今天的人,遙想曾經的種種,除了留戀,更明白了光陰似箭的道理。十余年匆匆而過,而我卻兩手空空的等待,竟然在生活的天空下沒留下一絲青春的痕跡。

再次仰望太陽,沐浴陽光,在痛楚中明白失去,在失去中找尋未來。

青春無痕的痛,我深深體會。

只有明白時間珍貴的人才會珍惜時間,只有因為玩世不恭而流失青春的人才有一種成長的痛:青春無痕。

小學散文論文篇五

公園里兩位老人下圍棋,他們下棋的速度非常緩慢,令圍觀的人感到不耐煩。

第一位老人說:“嘿!是你們在下棋,還是我們在下棋?我們一招棋考慮十幾分鐘已經是快的,你們知不知道林海峰下一顆棋子要一個多小時。”

旁邊的老人起哄:“拿自己比林海峰?”

第二位老人,看起來很有修養(yǎng)地說:“你們不知道,圍棋要慢慢下才好,下得快則殺氣騰騰,不像是朋友下棋。何況,當第一個棋子落下,一盤棋就開始走向死路。一步一步塞滿,等到圍棋子滿了,棋就死了,要撤棋盤了。慢慢下才好,慢慢下,死得慢呀!”

旁邊的老人都沉默了,看完那盤棋,不再有人催趕或說話。

圍棋要慢慢地下,生活要細細品味;不要著急把棋盤下滿,也不要匆忙地去走人生之路。

小學散文論文篇六

1.文章來源于生活,因此語言雖然不怎樣優(yōu)美,但卻真實有趣,寫得入情入理。

2.文章將…寫得細致入微語言活潑明快,富有情趣。

3.大量采用生活中的口語,使文章更顯自然親切。

4.結尾恰到好處地點明中心,語言樸實而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5.以感受開關,以感受結尾。這樣便使文章前后照應,首尾連貫,同時又使文章主題回環(huán)復沓,感染力極強。

6.結尾處對人物的贊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文章含蓄的結尾,既點題,又耐人尋味。

7.結尾處集中表達情感,既照應開頭又總結全文。首尾連貫,一氣呵成。對細節(jié)傳神的刻畫,恰恰相反到好處地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這是本文的'成功之處。

8.文章以…為結尾,言簡意賅,其味無窮。

9.文章最后揭示中心之句,實屬點晴之筆,概括之語,短促而有力。結尾令人飽含期待與熱情,言已盡,意猶未了。

10.文章開頭與結尾時的詩化語言,充滿想象與韻律之美,令人愿讀愛讀,不忍釋手。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學散文論文篇七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吟誦著這膾炙人口的詩篇,又迎來了清明節(jié),自然又想起了我的父親。

十二年前,父親去世了,遵照他生前的愿望,把他安葬在我們小鎮(zhèn)的烈士陵園旁邊,讓他和這些長眠在我們小鎮(zhèn)的烈士們?yōu)榘椤?/p>

說起這些烈士,就不能不提起我的父親。那是一九四九年的冬天,新中國剛剛誕生,還沒有取得全國的最后解放。解放軍南下勢如破竹解放了大西南,但我們這里還有許多不甘心滅亡的殘余土匪,剿匪部隊來到了我們小鎮(zhèn)。那時,苦大仇深的父親已經是民兵連長了,部隊要找一個可靠的向導,父親二話沒說,立刻背起他的老步槍跟著解放軍走了,把媽媽和跟新中國一起誕生的姐姐丟在家中。這一去就是差不多一年,直到剿完了殘匪父親才背著他的老步槍回來。這一年,他目睹了流血犧牲,他也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他和解放軍一起在槍林彈雨里出生入死,成了親密戰(zhàn)友。就在我們小鎮(zhèn)烈士陵園里長眠著的一位無名英雄,人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位很小的“小鬼”。就是父親親眼看見土匪一顆萬惡的子彈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鮮血從小鬼的胸膛汩汩流出,染紅了他身邊的草地。父親常說他那么小啊,為了新中國,為了受苦受難的人民,他倒下了,用他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美的英雄贊歌。還有長眠在這里的郭連長是一位外省人,不遠千里來到這里剿匪。有一天,土匪搶了許多糧食、衣物走在路上,郭連長帶領戰(zhàn)士們一躍而起,突然襲擊了土匪。敵人還沒來得及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時,就被消滅的差不多了,可是郭連長卻被躲在茶樹林里的土匪打中,在我們這片熱土上灑盡了他最后一滴鮮血。不知郭連長的高堂雙親怎樣倚門盼望兒子早歸,也不知他的妻子兒女怎樣望眼欲穿盼他回,等他們知道時,郭連長早已為國捐軀。父親親眼看見了他們的犧牲,是他和他的伙伴們含淚把烈士們從戰(zhàn)場背下來,掩埋在我們小鎮(zhèn)的青山腳下,他發(fā)誓要一輩子守護烈士們。從此,父親成了烈士們義務守墓人。每年清明,父親總要一個人扛著鋤頭去給烈士們墳上拔草、培土。小時侯,有一次,我很好奇,就悄悄跟在父親身后去看,只見父親去了以后,雙手撫摸著烈士們的墓碑,輕聲呼喚著:連長,小鬼……,我來看你們了。過了一會兒他就開始拔草、培土了。完了點燃一支煙坐在旁邊跟烈士們拉起了家常,告訴烈士們新社會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和甜蜜,并告慰他們今天的一切都是他們的鮮血換來的,喃喃自語一陣后才回去。我看呆了,纏著父親要他跟我講這些烈士們的故事。父親就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地跟我講述當年的情景。英雄形象就這樣在我幼小的心靈里扎了根,讓我受益匪淺,以至于后來長大工作了,我還時時以烈士們?yōu)榘駱?,以我最大的努力站好了我的三尺講臺。

后來父親千方百計,四方奔走,終于在我們小鎮(zhèn)上修了一座烈士陵園,把十四位烈士都遷來安埋在一起。父親撫摸著“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高大墓碑,激動的熱淚盈眶。學校每到清明節(jié)都要請父親去給孩子們講烈士們的故事,烈士的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凈化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靈。

父親慢慢的變老了,歲月把當年背著老步槍,血氣方剛的青年變成了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但唯一沒變的是父親對烈士們的崇敬。每到清明節(jié),照樣去為烈士們拔草、培土,幾十年一直初衷不改。

十二年前,父親身患重病,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給我們留下遺言,要我們把他埋在烈士陵園旁邊,他要永遠為先烈們守靈、做伴。啊,我癡心不改的父親!

小學散文論文篇八

小豬皮科斯簡直要發(fā)瘋啦!農夫說要把他賣到食品加工廠去做風干火腿,他一氣之下跑到泥坑里急躁地直打滾兒。

“買主必須把你幾年來在我這兒所消耗的糧食全部付清才行!”農夫說道。

皮科斯掙扎著圓滾滾的身體,從泥坑里爬起來生悶氣?!皠e傷心,要憤怒!”老馬霍斯安慰說,他在農場里負責拉犁、拉車,一向任勞任怨,以自己的勞力掙得口糧。

“別憤怒,要報仇!”公羊普萊司安慰說,他是農場里很多很多毛絨絨小羊羔的爹。農夫說過,只要賣掉他們身上的羊毛,就可以換回他們的`吃的。

“別報仇,要學聰明點兒!”小貓斑斑喵嗚著說,她一直盡職盡責地守護著農場,使主人的房間和糧倉成為“無鼠區(qū)”。她的一日三餐根本不需要農夫負責,巡查工作隨時都有美味的小點心吃。

皮科斯痛苦地閉上了眼睛?!拔矣心X子,”他想,“我有主意,”他深深地吸了口氣,“我了解當前不利的形勢!”他打出一個大呼嚕,坐在泥漿里陷入了沉思:

第一,主人必須養(yǎng)我。

第二,糧食需要花錢。

第三,假如我向主人支付伙食費,我和主人就達成了互不相欠條約。

第四,假如互不相欠,他就不該把我賣去做風干火腿。

第五,在主人賣我之前,要趕緊去賺錢!

皮科斯突然睜開眼睛,瞪得溜圓。正在這時,珍妮放學回來了。

“皮科斯!”珍妮笑盈盈地向他走來。

皮科斯歡快地向她跑去,被珍妮一把摟在懷里??墒?,珍妮不再跟皮科斯玩耍了。自從她有了一臺電腦以后,她就把大把的時間都花在了電腦面前,盯著頁面上的兒童書籍讀啊,聽啊,看啊,沒工夫理皮科斯了。

皮科斯跟著珍妮來到她的臥室,他找到一個漂亮的布娃娃,拿它墊在屁股下很柔軟。他跟珍妮一道排排坐,看電腦。

珍妮太愛她的新電腦了,以至于癡迷到廢寢忘食。正好,農夫把女兒拖走吃晚飯,趁她一離開,皮科斯找來一個更大的布娃娃當坐墊,把他的前蹄搭上電腦桌,用腳趾去碰鼠標。電腦屏幕上立即出現一個小箭頭在左晃右晃!

“很好使用哦!”皮科斯有一對兒敏捷靈活的豬蹄,鍵盤一敲一個準。噼噼啪啪,一行字顯示出來:“我的名字叫皮科斯,我是一頭豬,住在農場……”

真有趣!一個字,變成了一行,然后整頁整頁都是字。于是皮科斯寫下一個故事,一個關于即將要被賣去做風干火腿的一頭豬的故事,結局凄慘,催人淚下。皮科斯一臉凝重,身為一頭豬,誰都不想去做風干火腿!但那是不得已,要償還農夫的糧食。皮科斯被自己的故事給深深打動,他想:“每個人都應該認真讀一下這個故事?!?/p>

屏幕跳出一行提示:以上出版人想要你的故事,請?zhí)詈眯彰?,發(fā)送文章。

“只要我把故事發(fā)給一大群編輯……”皮科斯移動鼠標,不停點擊。

農場里,大家舉行了一個送別會。皮科斯被擦洗一新,粉中透亮,甚至連大耳朵背后的淤泥也擦洗干凈了。他登上農夫的卡車,關進一個籠子里,里面鋪了一層新鮮的麥稈。

“再見,皮科斯?!被羲惯赃韵e。

“再見,皮科斯?!逼杖R司咩咩相送。

“我以為你想出好辦法了呢?!卑甙哌鬟魍锵?。

車開到農場門口,農夫停下來,去查看信箱。

“有你的一封信,皮科斯!”農夫開始讀信,“你寫了一個好故事,賺到很多稿費。”

皮科斯樂得直哼哼,把錢推到農夫面前。

“上交你的伙食費嗎?”農夫問,皮科斯連著哼哼。

農夫把錢揣進衣兜,開著車立馬倒轉。

“現在,你應該是一塊風干火腿了吧!”霍斯打趣地說,“你有沒有憤怒到了極點?”

“你報過仇了嗎?”普萊司也急著追問。

“是你學聰明了吧?”斑斑問道。

“學聰明了!”皮科斯嘿嘿直樂。他把信塞進嘴里,又跑到珍妮臥室,邊吃邊玩起了電腦。

小學散文論文篇九

與韻文相比,散文如日常談話般率性真誠,隨意自由,外國散文中有所謂絮語散文,隨筆散文,我國現代有談話風散文,有所謂“閑話”、“雜談”類散文類別,在強調散文情感的自然流露上二者恰好不謀而言。

的確,散文抒情志的功能并不比詩歌差,在深入人心探幽,在方式途徑的靈活多樣上,散文可說還勝詩歌一籌,因此,散文往往成為作者內心情感最自然的最熨貼的寄托。散文直接面對的是宇宙間最美麗的生命體--人,直接面對的是最為豐富多樣的生命的情感體驗。實現散文的審美功能,還需要循其語言表征,追尋它直抒或隱含的人物情感,在對這些情感的理解認同和反復體味中提升審美品位。

那么,散文的這種審美功能在閱讀中是如何實現的呢?

稍有鑒賞力的讀者都有從閱讀興奮中享受藝術美感的經驗和體驗:閱讀之后,在一定的藝術直感的支配下,藝術意象重現,與作者之間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現了高潮,在興奮中獲得共鳴的快感,這時候雖不求甚解而心緒飛動,雖掩蓋而畢而余味無窮……,這是在值得鑒賞處自然形成的“興奮點”,金圣嘆評點《水滸傳》時常有“快絕!妙絕!”的贊嘆;脂評本《紅樓夢》常用“寧不相殺”的點評。追根溯源,這種興奮點的形成正是在讀者進入閱讀鑒賞的境界,無意識的換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種情感的愉悅與共鳴,而喚起讀者審美體驗的正是作品中或濃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由此,我們可以回答以上的問題:深入文本,發(fā)揮想象,換位思考,是實現欣賞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徑。

舉朱自清的《背景》為例,作者在用家庭災禍設置好父親送子遠行的背景后,描繪了父親送子的幾個場面,尤其細致入微地刻畫了父親為我買橘子的行動,此時似電影鏡頭疊現的情勢點示了“我”多次的流淚?!笆路墙洑v不知難,情非感受不知味”,若只是冷眼旁觀,漠然置之,那與我們司空見慣于街偶中的乞丐的感受有何相異?又何以能喚起我們的審美愉悅?此時,唯有發(fā)揮想象,換位思考,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才能深切意會到一個父親,一個一家之長在家國兩茫茫之際,送子遠行時的那種深情的牽掛,那種不忍不舍,滿懷希望而前景黯淡,相互交織的復雜感受。

但僅僅是調動想象,換位思考,還只是促使“興奮點”的形成,停留在“理解感情,引發(fā)共鳴”的層次上,不足以說明進入審美鑒賞的較高層面。要進入情感美的鑒賞,還必須要求對在形成的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進行追本溯源,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而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過程則可見出讀者的鑒賞門道,其結果也正可見出讀者的鑒賞功夫來。

再舉《背影》,文中引發(fā)我們共鳴的天倫之情——父愛,為什么在當時的作者卻未能明了,“真是太聰明了呢”?為什么直至“近幾年來,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之際,收到父親的悲觀而故作達觀的信后,作者對父親的摯發(fā)才得以象火山一樣噴發(fā)呢?(——而這千言萬語只成就又一個“背影”?。@些問題深入剖析,不但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而且可能需要借用心理學、歷史學、美學的知識共同參與解讀。山東李洪昌先生在其“教學感悟”中悟出認為父子在時間、空間感情的適當距離產生了美(《中學語文教學參考》6期)這種對情感美的緣由的理性追溯就使鑒賞過程有了實實在在的著落。

人的情感是相通的,不同經歷不同階層不同時代的不同讀者都可能從某一角度找到與散文作者的共通處,達到部分地接受作品的地步,關鍵是看你在什么理性背景下,沿什么途徑入手、探幽,也就是說,鑒賞散文的情感美,不但要“通其情”,并且要“曉其理”。張炳隅先生在其《文學鑒賞學》中用“通情達理”概括,正是其意。

二、鑒賞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兩字在許多人心目似乎只屬詩歌,其實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種自由多樣,關注真實世相的文體,自有其對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詩文一家”“文中有畫”之說,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獨為詩,也為散文所有;并且,現代人對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說,也在認同散文文質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時,實質上承認了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獨具質感的優(yōu)美的語言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

在散文中意境的創(chuàng)設,通常有兩種主要途徑——以形傳神和以神御形,其共性是達到散文意境的融和統(tǒng)一,不可分離。鑒賞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達意境的路途,領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場景,從這種場景的或閃爍而過或慢速顯現之間,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綿長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一)以形傳神的意境需要循形察情。

散文意境創(chuàng)設方法之一是以形傳神,就是“通過對具體形象的逼真描繪而傳達出抒情主體的精神意蘊”,傳遞出文中主人公的主觀情感,閱讀這樣的文章,我們不妨循其形,入其里,察其情,達到鑒賞的目的,獲得審美的愉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月光如流水”一段給人的美感非同一般,作為鑒賞,就需要體味這種美感的產生過程。我們可以見出該段重點是何塘的月色,故文中先用一筆喻寫月光,用“流水”似的“瀉”來形容圓月的普照,給人月華似水的真切的感受?!氨”〉那囔F”句看似唐兀,實乃緊扣住“月色”二字:上有月光映照,下有荷葉反射,白霧便成若有若無之青霧。透過薄霧看荷塘,景物皆如此朦朧飄忽,作者便用“像籠著輕紗的夢”句來形容,“夢”為喻體,恰好是月色之美,美得令人感到不真實的寫照。至于下文的“梵婀玲”“樹影”都是構成此段美好意境的絕不可少的一環(huán)。總之,在這幅畫面中,月光、荷塘、青霧,造成了繪畫的構圖美,明與暗,層次和色彩造成視覺上的美感,小提琴演奏名曲,給人以音樂美,造成聽覺上的美感。

我們在進入這樣的場景時,充分領略荷塘月色的美時,心又怎么不能意會到作者此刻面對的幽靜和寧濫的那般平和寧靜的心境呢?而聯系上下文,因“噪”而覓“靜”,因“煩”而覓“寧”,這般心境背后的煩憂和“不寧靜”也就見出一斑了。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如是必顯?!闭墙沂玖舜朔N情形下的鑒賞方法。

(二)以神寫形的的意境需要追問真意。

散文創(chuàng)設意境方法之二——“以神寫形”,就是“通過對象的底蘊來塑造形神兼?zhèn)涞囊庀蟆?。在這種方法下的意境,通常呈現出夸張變形的特點,充滿象征意味。閱讀這種散文,我們尤其應該探求散文形象變異的原因,象征的背景,而這是說,這種鑒賞較之前者那種自然的進入,更著意在有意識的探求。

波德萊爾的杰作《每個人的怪獸》,描繪了背負沉重怪物盲目行走的人群場面。這個人與“怪獸”渾然一體的象征,強烈地表現出人之生存的沉重與荒誕。這種對理性具有明顯沖擊力的鑒賞效果,無疑需要我們對文中被異化了的人類的生存狀況發(fā)出追問;魯迅的《秋夜》中,夜空會躲閑、微笑,棗樹也有感情與知性,夜空是“奇怪而高”、色厲內荏,狡詐陰險,棗樹則直而往上,不屈不撓,抗爭到底,這樣,自然景致完全在作者的主觀世界中異化變形,構成獨特的意境之美。

我們在感受藝術形象這種撲面而來的個性氣息的同時,要達到審美的層次,更主要的是要追究其產生背景,其目的指向。

三、鑒賞散文的哲思美。

小說展現故事風光,讓讀者在領略其風光的同時,步入看不見的故事的深入,悟出寶貴的人生智慧;詩歌表現情感,讀者總是被詩的意象、情感和想象能力所牢牢吸引,在詩的閱讀中得到的更多是情感宣泄的快感,是破解解讀這種宣泄途徑后的愉悅。而散文,從歷史的隧道中走來,更從人間世相中顯現而出,自有其有別于詩歌、小說的追求。

回顧散文走過的足跡,戰(zhàn)國時的《左傳》作為古代敘事散文成熟的作品,長于記事寫人尤其擅長戰(zhàn)爭,而敘事散文的豐碑《史記》則進一步發(fā)揚古代敘事散文的記實筆法,唐宋作為散文的黃金時代,敘事當中挾進了抒情議論,明清小品散文把情思信息慢慢張揚開來……,以下至今,才是我們較為熟知的現當代散文,這一時期的特征,用郁達夫的話來說,是“每一位作家的每一篇散文中所表現的個性比從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魯訊的沉郁博大、朱自清的清新淡雅、張愛玲的真切微妙、豐子愷的幽默拙雅……無不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長久以來散文以記實為本,以史學為伴,蘊集著散文作者對于人生世相的多少關注,多少思索,多少探索。在這個種根之上,才繁衍出了作者各具特征的情思。因此我們可以說,散文是體驗歷程的產物,是純正思考的結晶。散文之“神”,散文之“魂”就是作者對于人生世相的思考,對于生存之理的探索,這就是滲透于散文形象中的哲思。羅丹提及其著名的作品《思想者》時說:“藝術人的整個美,來自思想,來自意圖,來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啟發(fā)的思想和意圖。”這句話適用于散文。

鑒賞散文這種獨特的哲思美,需要開放性地理解散文的哲思。

觀照世界,無論作者或讀者都不能不基于一定的角度,受制于一定的時空,因而,無論其寄寓或所感受到的哲思都逃脫不了注定的死角。但歷史社會文明的復雜性卻時時提醒人們不可以用一種模式來詮釋世界,無限紛繁的世界、各式各樣的感悟,需要以多元的精神為導引,開放性地接納、理解,由此而拓展著自己的認識空間,從而更好地提高審美品位。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當代散文中獨具濃重生命個性色彩的一篇,其藝術感染力不但來自冷靜的文筆穿越苦難而噴涌出的一般獨特的凝重與凄然的氣息,而且來自于本應旺盛如青草卻霎間枯萎的歲月中的'往事,來自于在被毀災的命運中對生命的思考,對生與死的執(zhí)著的追問。(實際上當一個教師喋喋不休于記敘的方式、素材時,學生早被這其中具有哲理忌昧的永恒命題的探尋所感動,盡管以其經驗,他并不一定知曉該怎樣觀對這份感動。)。

毫無疑問,《我與地壇》最獨特的美的特質就在于其哲思的表達,這種哲思因其存在于那么狂亂浮躁的年代而益顯獨特,因其存在于作者的遭受厄運之中又似乎顯得如此普通,只有剖析一個時代的追求,明白群體與個體的力量之比,只有理解了史鐵生的插隊生涯,他的青春夢想,才能明白那個發(fā)出亙古疑問的瞬間對他意味著什么,我們可以把這種對生命兩難境地的艱難抉擇到在特定的群像背景中加以考察,如屈原、如司馬遷、如老舍、如哈姆雷特……,那么“生”或者“死”對我們就不只意味著一個問題,而意味著人生的一種永恒的狀態(tài)。悲劇感由之而生,審美演變化累積人生,洞察生命,——而這,需要開放的目光,廣闊的視野。

當然,鑒賞散文的哲思美還應該還必須留意到它與散文的意境是魂體相依的,不可以孤立地抽離開來品讀而妄自衍生出某種概念。

四、鑒賞散文的形式美。

黑格爾說:“藝術內容在某種意義上最終是從感性事物,從自然取來的;或者說,縱使內容是心靈性的,這種心靈性的東西也必須借外在現實中的形象,才能掌握得到,才能表現出來?!边@即是說,文學的情感美和哲思美都離不開表現方面的形式美。美學家有個命題叫“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說明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鑄成藝術的美,其關系猶如服飾與人體,相得益彰,才能稱之為美。

劉勰認為文學可有六觀:“一觀體制的安排;二觀描文辭的布置;三觀如何借鑒他人而變化;四觀或奇或正的表現手法;五觀怎樣運用事類使用內容豐富充實;六觀語言語的音韻節(jié)奏。這“六觀”可作為我們對散文形式美的一種參照,這里擷其要歸納成如下的鑒賞要點:

(一)驗證篇章結構的“恰當美”

一篇散文所寫的內容,盡管可以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但絕不會是一般散沙,尤其是優(yōu)秀散文,其內容應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和諧統(tǒng)一的有機結構,內容的整體性要求便帶來內在結構的恰在好處的張力和運動方式,使文章的篇章結構更緊密地附著于內容之上,甚至與之血肉相連,息息相關。在文字的散與整,材料的疏與密,文筆的繁與簡,布局的開與合收與放的關系上,能夠根據文章意境的要求,作者情思的要求而處理好這些關系,這樣的篇章結構便成稱之為美。

朱自清的《綠》是一篇善用工筆細描的寫景散文,重心在梅雨潭水之“綠”,文筆就“簡”在瀑布,“繁”在潭水。簡筆略寫和繁筆詳寫時,又注重疏密之分別。繁筆詳寫潭水,先是正面展現,又從旁聯想開去,用他處質色各異之“綠”來襯托,來渲染,卻止于泛泛而及,傳神而已,開放的格局中又有疏密相間之美。整個結構多姿多彩,搖曳生色,把個抽象的“綠”色寫得奪人心魄,使人為之心醉神迷。這樣的形式處理與作者對梅雨潭生機勃勃的綠的贊美已渾然一體,語言的張力與內在情感邏輯的推動相輔相成,難分彼此,當然是我們所稱道的美的結構。

(二)驗證語言表達的“外飾美”

生動的語言,形象的修飾,體裁的運用,章句的排列等若配合和當,往往使作品更為出色,體現了外在裝飾般的動人的美。對這種美的觀照和審視將強化我們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也加深我們對散文美的多方位的認識。此方面例子舉不勝舉,不再贅述。

教育部“八五”和“九五”兩個美育研究的規(guī)劃課題,提出了將美育向各學科教學滲透和各學科教學向審美特質方向轉化的教育教學理念或模式。新大綱強調語文學科要“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散文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構成,中學語文新教材所選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濃厚,文辭優(yōu)美,構思綿密,語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個廣闊的空間中再現了人類豐富多樣的情感世界,凸現了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只有從審美的需要出發(fā),解讀和鑒賞這些文學作品,使散文教學轉化為美的再現,美的欣賞和美的創(chuàng)造的活動,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素質,真正體現出語文學科對人文的歸屬。

參考書目。

1、汪文頂《怎樣寫散文》(海峽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2、孫紹振《審美價值結構與情感邏輯》(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3、張炳隅《文學鑒賞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

4、于君《生成與創(chuàng)意》(北方文藝出版社1991年10月)。

5、劉勰《文心雕龍》。

6、《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期刊20第一期至第六期)。

7、《語文月刊》(期刊2001年第一期到第七期)。

小學散文論文篇十

北方的春天是一個姍姍來遲又去意匆匆的季節(jié)。任憑南國的鳥兒歌唱在夏日叢林,任憑盼春的目光結滿紅豆,春還在雪巢深處沉思默想。

勁風一遍遍傳遞訊息,直到撞倒了冬的柵欄。春終于乘著風的翅膀來了。這只翠鳥披上了小草的綠羽毛,柔柔絨絨,鮮鮮嫩嫩,撩得人心癢癢的,真想跪下來摸摸它。

北方的春天還是一個生長翅羽的季節(jié)。蝴蝶閃動花的翅羽,柳絮飄忽樹的翅羽,禾苗生長農人的翅羽,夢想托舉心靈的翅羽。

當桃李含苞的時候,北方人歡呼春天來了;待到丁香刺玫綴滿枝頭的時候,北方人已把種子和春的接力棒悄悄遞給了夏。春短暫而輝煌,濃縮而厚重。

南方人以為北方沒有真正的夏天(有的甚至帶上毛衣來避暑)。其實北方的夏天一樣地熾熱火烈,而且熱得轟轟烈烈,痛痛快快,徹徹底底,非同凡響。

太陽也格外疼愛夏天。凌晨三時霞光初露,傍晚九時夕陽正燃遍天邊,北方夏天的白晝便格外地長,北方人起床格外地早也格外地勤勞。植物也趁著飽滿的陽光,該拔節(jié)的拔節(jié),該蔥郁的蔥郁。

西風乍起,在北雁告別的秋聲里天涼如水了。

季節(jié)走進中年,遂多了幾分睿智溫存,少了幾分狂烈驕躁。面對雨雪風霜仍不溫不火,體悟著歲月的寒熱溫涼。流水漸漸清幽沉郁,藍天無限淡遠,心性愈加澄明清澈而冷靜,也不再輕易地陰翳和落淚。

秋陽伸出溫情的十指,卻數不清大地上擁擠的果實。高梁紅玉米黃大豆的金鈴脆響,蘋果甜山楂酸香瓜的蜜罐流漿……描寫秋景的稿紙也擠滿了“豐收豐滿豐腴豐厚”的字樣。而落葉如蝶默默作別枝頭。

有沉甸甸收獲后的愉悅,也有急匆匆凋謝后的悵惘。像大小提琴的協奏,有同窗共讀的歡欣,更有十八相送的感傷……當霜如月華,月華如霜,嫩寒入骨時分,牽?;ù灯鹆俗詈蟮乃_克斯――《我的太陽》。

早來晚走的冬恪盡職守,雪則是冬的靈魂和核心。北方的雪如沙松散不綿軟,爽利不粘滯,和著冷硬的朔風,抽在臉上生疼生疼的'。不似暖國的雪大如鵝毛,落地為雨或雪雨菲菲地糾纏不清。

冰雪能凍結寥廓的北疆,卻凍不住北方人想像的翅膀。讓冰矗立起來,遍地的水晶翡翠瑪瑙白玉喲,雕琢著童話的世界,用最寒冷卻又最迷人的一切,誘惑透明的暢想;或在冰河上剪裁一方游泳池,縱身于寒江中嬉浪如魚,敢以一身騰騰的熱氣傲視堅硬的寒氣;或作飛燕滑翔于雪原,縱橫馳騁,從容瀟灑。朔風熾熾烈烈,原野坦坦蕩蕩,北方人是無畏無懼的雪之驕子。

北方的四季堪稱是完整的四季,不像南國的四季模糊暖昧,懵懵懂懂。北方的四季節(jié)奏明快,界限分明,激越鏗鏘。北方人沐浴在冷熱兩極之間,有如淬火的過程。如北方的四季,他們愛憎分明,爽朗大方,男兒偉岸豪放,孔武勇猛,女子明媚熱情,直爽清麗。

小學散文論文篇十一

春天來了,北方的大地,似乎還在長長的冬夜里沒有蘇醒過來,那僵硬的軀體,沒有什么溫暖似的卷曲著,沉寂著。當春風為江、河、湖、泊脫去身上的冰甲時,大地才慢慢的張開了寬闊而厚重的懷抱。

那枝條還沒長出嫩芽,小草還沒長出葉芽的時候,那一望無際的麥地里已經鋪滿了新綠,宛如一片的綠色海洋。春天里的第一綠色,讓北方的人們確確實實的感到了春天里的希望。北方的冬小麥,是生命期最長的農作物,秋種而夏收,幾乎成長了四季。春秋里一片綠油油的生命色,更像是一席席鮮嫩的綠色蔬菜。

七幾年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當看到廣闊無垠的麥田時,情不自禁的驚呼道,這里怎么種這么多的韭菜呀?能吃得完嗎?!就是當今,很多城市里的青少年,到了農村還是分辨不出:哪是韭菜,哪是小麥!

在北方的春天里,那生機勃勃的麥田,被一陣陣微風吹過后,綠油油的麥苗歡快的起舞跳躍。蕩起的一層層綠浪,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在北方農民的心里,還是這一片片的生機收獲最大!

雖然夏收的五月,比任何時候都金貴。不知怎么的,現在的麥香越來越淡了,現在的麥子也不如以前那么金貴了。在七八十年代,能吃上面粉的人家,就是被人人羨慕的奢侈。特別是在七十年代,麥子金貴的了不得,不僅粒粒似金,還有深深的愛,溫暖了那一代人。

記得小時候,一家?guī)卓谌艘荒瓿圆簧蠋最D面食。生產隊里的土地很貧瘠,一畝地收不了多少麥子,不過二三百斤。一個一百七八口人的生產隊,總產量也不過是幾千斤。除去了上交的公糧,留下來年的麥種,再剩下來的麥子,才分給農戶。一家人,也不過分得幾十斤而已。幸好每戶還有幾分的自留地,也能收獲百兒八十斤的麥子。每戶過年過節(jié)吃的麥子,不如麥收時吃的多,因為到了麥收時,已經是秋黃不接了,家里也沒有什么可吃的了??v然是一百個舍不得吃,也不能餓著。家里的大人,看到饅頭端上桌,卻是一臉的愁容,可孩子們都不管這些,只要有饅頭吃,有面湯喝,就開心的了不得。

那時候吃的面粉,大都是人力推著石磨磨出的,也有少數是牲口拉磨的。給小驢蒙上眼睛,又給嘴上套上籠頭,怕驢子磨米磨面時偷吃糧食。每次也舍不得磨太多的麥子,大約十斤二十斤的。那碾磨出的麩皮,也是舍不得喂養(yǎng)牲畜,摻加在面粉里吃了。那時能吃上面食很難很難的,只有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吃上一頓包子、餃子、饅頭,平時吃一碗面湯也不容易。

記得那時,六七歲大的我感冒了,渾身酸痛無力,又一連兩頓沒有吃飯,母親親手為我搟了一碗面湯。當那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面湯端進屋時,滿屋的溢香,早已使我,難以抑制這碗美味的誘惑。雖然碗里只漂浮了數滴的香油,和數小段的蔥花,但那沁透心肺的香氣,讓我馬上涌起了食欲,一口氣吃凈了那碗面湯。每每回味起來,覺得那是我一生中,吃得最香最好的一碗面。讓我記住了一輩子!

麥子的豐獲也隨著時代變化著:從六七十年代的畝產二三百斤,到八十年代的畝產五六百斤,到九十年代的畝產七八百斤,再到現在的畝產一千多斤,麥子的畝產增長了數倍。收割麥子,也有了時代的變化,和有了歷史的痕跡。

小時候,就知道年輕人拔麥子沒經驗,我哥只拔了一上午的麥子,手就磨起了幾個血皰。如果皰破了,再拔麥子,手會鉆心的疼。父親卻說這沒什么,慢慢就會沒事了。他說解放前,靠天池吃飯的歲月里,土地是又干又硬,拔麥子收糧更累。那時拔麥子,手上要有功夫,不僅會拔麥,還要拔得快。特別是給地主財主家打短工拔麥子,如果你不會拔麥,或者拔得太慢,不但拿不到工錢,還會吃不上飯。每個財主家都有一個干活麻利的長工,他領著雇傭來的短工拔麥子,如果短工被長工甩落下很遠,不用人說,就會知趣的離開了。不但拿不到一點錢,還挨餓被恥笑。就像電影【金光大道】里的高大全和張金發(fā)那樣。

七十年代,每戶農民只有幾分的自留地,大片的土地是生產隊的。我家的七八分麥田,父親和哥哥抽早晚的空閑時就拔沒了。(正當午時的,都去生產隊里干活,掙工分養(yǎng)家。所以抽時間拔自己的麥子)再用鍘刀,把麥根鍘掉,攤在場地上晾曬。差不多全晾曬好了,中午,一家人頂著炎炎烈日,拉著碾砣碾壓麥子。數次的掀翻、碾壓后,接著是起場,堆場,揚場,裝麥。那揚場——揚麥,雖然很累,卻很有藝術的壯美。只見父親兩腿微微岔開的站定,身體前傾,一手在前一手在后的,緊握著木板頭的揚掀。從麥堆鋤起一掀含有麥皮、麥芒、麥梗的混麥,迎著微風,拋向了四五米高的空中,顆顆的麥粒散落下來,而那些雜物漂浮散開了。父親就像天女散花似的向空中拋撒,麥粒和麥芒等清晰分離開來。那種壯美的場面,就像是父親在半空中揚麥作畫。

那時候,農民還會挑些麥秸比較長的麥子,留起數個麥捆來,只把麥穗用木棒砸下,等麥子收完了,再用経繩,麥秸吊編一塊厚厚的、有幾平方大的麥地毯。農村的家家戶戶,都有一兩塊麥地毯。夏日里,把麥地毯鋪在院落中,樹蔭下,一家人坐在上面,喝水、吃飯的乘涼,有時累了,躺在上面,搖著蒲扇,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覺。日子雖然過得簡單、清貧,但也很是悠閑。

走進二十一世紀的零零年、到現在,已經沒有人工收割麥子了。從小型的收割機,到大型的收割機,再到現在的聯合收割機,一切飛速的變化著。土地的產量高了,人們也富裕了。可是麥子,再也沒有過去的甜香原味了。不管是東北麥,江南麥,青稞麥,新疆麥,以及華北的冬小麥,都有自己的生命習性和生命質量。無論怎樣的改變和精化,也不要失去生命的本質,不要丟失了原本的簡單和香甜。

麥子,會使很多、很多的人想起來海子!海子,也就是每年滋長,茂盛,成熟的麥子。金黃的麥子,滋茂了靈魂的海子!他在里獨白了心靈的孤獨,也升華了愛的博大和純粹。他讓傾訴了變化的傷害,高歌了情意、摯愛的永恒。麥子的金貴,是五月的豐收!麥子的金貴,是熾熱的愛!麥子的金貴,是夏日升騰的靈魂!麥子的金貴,是那個成熟的金夢!

小學散文論文篇十二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重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主動思維、大膽探究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比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了忠實的觀眾,學生的思維總是限于老師設計的圈子中,無法擴展。

這樣的課堂不僅顯得缺乏生氣,而且忽略了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潛能。為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教育教學中,我確定“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目標”的原則,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視為指導思想。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成為課堂的主人。下面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們商討。

一、營造有利于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敢”學。

教育教學中,我改變“教師是主角,學生是觀眾”的被動局面,使學生從“怕”的陰影中解脫出來。融洽師生關系,樹立學生的參與愿望;營造民主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課堂上,我常充當“孩子王”,與學生一起動一動,唱一唱,玩一玩,引導學生大膽、積極、主動地學習。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樂”學。

常言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課堂上,我采用了一些比較成功的`教法與手段。

1.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

三年級學生年齡小,都有好奇、好動的天性。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使課堂趣味化、多樣化、游戲化。如:教學primaryenglish(小學英語)book1unit5lesson2(第一冊第五單元第二課)時,我讓女同學扮演做“pizza”(比薩餅)的“cook”(“廚師”),戴上頭飾,演一演,做一做,并當小老師,其他學生跟著他們說英語。這樣,學生在演中學、樂中學,整個身心都能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2.提供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教學食物類英語單詞時,我讓學生提前準備好實物和自制圖畫,并帶到課堂上來。當我說到自己餓了或渴了的時候說:“bread/apple/...,please.”引導學生把它遞過來,并對我說:“hereyouare.”(“給你”)操練會話時,允許學生找出自己的搭檔互分角色進行操練。我還利用有趣的游戲活動,鼓勵學生真正動起來,說起來,唱起來,畫起來等。

三、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其“會”學。

教育不只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中,我常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有意的滲透與指導。

1.學習語言知識,要溫故而知新。

2.學用結合,合作互動,相互交際。

3.敢于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發(fā)展個性與能力。

學生學會了學習,老師的教育教學就會更有勁頭,師生在教學中就會體驗到更多的樂趣與喜悅,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小學散文論文篇十三

中午出門上班,在拐角處過馬路,因為是紅燈,在車流暫時停止流動的瞬間,我放松了警惕,邁開大步就朝對面走。

忽然,一輛摩托車呼嘯而來,眼看著就沖我來了。

我有些慌亂,一時竟然不知道是該前進還是后退。

還好,摩托車的速度還是及時地減下來了,我也緩過神兒來,前進了一步,站在等紅燈的車輛的間隙中。

驚魂未定的我,站在那兒穩(wěn)定狂亂的心跳,根本沒去怪那個駕駛摩托車的人不該在行人密集地段飛速行駛的不合適,人家卻瞪大眼珠子對我吼叫道:“走路怎么不看著點兒???”

我看了看他,沒出聲。

旁邊的人氣不公地說:“錯的是他,他怎么還有理了呢?你咋不反擊他呢?”

我搖搖頭,趕緊過了馬路。

他雖然是違反了交通規(guī)則,可是,他也不可能故意想要撞任何人,不為了別人,為了他自己,也不會。興許,他有什么急事才匆忙趕路的吧。再說,他也并沒有撞到我,理論個什么勁兒呢?何況交通規(guī)則他應該比我懂,我給他上課不但多此一舉,還會發(fā)生爭吵甚至引起更不好的后果來。

其實,他指責我的“怎么不看著點兒”,也不是一丁點兒道理沒有,如果,我在過馬路時,能夠再把眼光放得遠一些,就能看見摩托車的影子,那么,我也就會用“惹不起躲得起”為指南,等摩托車過去了,再前行了。

總之,我還是缺少規(guī)避危險的意識。

對于他的`斥責,我不但不能生氣,我還得感謝他,因為,通過這一次,我會記住以后走路時多長幾只眼睛,多左顧右盼一下,這樣做,肯定有利于避免發(fā)生事故。

吃一塹長一智嘛。

另外,我不跟那駕駛摩托車的人理論還因為我學會了忍讓和寬容。

你看啊,他訓斥我一句,我沒吭聲,他自覺沒趣兒,就離開了。如果,我跟他搭碴兒,他十有八九會停下來,繼續(xù)跟我宣布他占理而我沒有理。那樣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還把小事弄大了。

我說他錯了,他不會承認,他說我錯了,是他個人認為我錯了,我也不見得就真錯了,無愧于心,無愧于天地就夠了。

跟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想爭出來個里表,就像讓除夕夜里出月亮一樣,根本不可能。

把這個經歷寫出來,我的意思是,遇到矛盾的時候,如果不是自己的主要責任,也該得饒人處且饒人。咄咄逼人,即使逼瘋了別人,自己也不會真的身心安寧。

小學散文論文篇十四

犀牛是國家稀有動物之一,也是國家級保護動物。

一只或兩只堅硬的角,在動物王國里抵抗力和殺傷力都是數一數二的。任何猛獸連人都難以打倒它,它發(fā)起怒來連附近的樹木植物都難逃厄運,就連獅子、老虎等大型陸地動物在犀牛發(fā)怒時都得逃之夭夭。

犀牛的`皮膚雖然厚糙,可皮膚中的細縫卻柔嫩,成為了寄生蟲、蚊子等吸血昆蟲的青睞。可它有一位如影隨形的好朋友——犀牛鳥,它以犀牛皮膚空隙里的吸血蟲為食。這樣既幫助犀牛除出禍害,又讓自己飽餐一頓,可真是一舉兩得??!

犀牛擁有高度近視,它的好朋友犀牛鳥卻視力良好。在發(fā)現情敵的時候,犀牛鳥就會“嘰嘰喳喳”向犀牛提醒。這時,犀牛就會迅速逃離現場,讓敵人枉費心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66708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