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熱門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03:43:31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熱門21篇)
時間:2023-12-03 03:43:31     小編:紫衣夢

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合理地進行決策和判斷。了解讀者的需求和背景,可以更好地選擇合適的寫作方式和表達方式。以下是一些經典總結的例子,希望能夠激發(fā)你在寫總結時的創(chuàng)作靈感。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一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懂得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和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靈活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掌握平均數的意義。

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要求平均每一組投中多少個?應該怎樣列?

提問:(28+33+23)3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把投中的總數以3表示什么?

提問:從這兩張統(tǒng)計表中,大家發(fā)現了什么?

在一場籃球比賽中,除了技術因素以外,還有什么因素也比較重要?

場上哪一個對的身高占優(yōu)勢,我們能根據個別隊員來作判斷嗎?我們要看整個對的平均身高。現在就請大家算一算,哪一個對的平均身高占優(yōu)勢。

從這兩個平均數,能反映出這兩個隊除技術外的另一個實力,說明平均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于不同數據的總體情況,這是我們學習平均數的一個重要的作用。

(1)完成第1小題。提問:什么叫月平均銷售量?

要求哪種餅干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應該怎樣列式?

(2)完成第2小題讓學生自由發(fā)表看法。

(3)完成第3小題。你從圖中還得到什么信息,告訴全班同學。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二

1.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 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 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本課時重點難點:平均數的意義及求平均數的方法。

2、通過預習,我認為男生與女生相比, 套得準,因為小組內交流預習情況

1、要判斷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為什么要分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2、出示學習菜單:

(1)書中有幾種方法求男生平均成績的?誰能給大家介紹介紹?

(2)仔細看統(tǒng)計圖的變化過程,思考是如何分的?

(3)怎樣列算式計算?

歸納總結: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 )數,再()。

3、研究平均數的意義。

(1)這個7分就是男生每人實際得分嗎?你是怎么理解的?

(2)請你仔細觀察平均數與原來的這一組數,你發(fā)現了什么?

4、算女生平均分。

(1)先估計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你是怎么想的?

(2)大家估計得準不準呢?用什么方法驗證一下?

(3)說說你的驗證方法。

(4)為什么要除以5?

小組討論菜單中的問題

點撥:這種方法叫:“移多補少”

點撥:這種方法叫:“求和均分”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給予指導。

練習檢測與問題延伸:

1、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題

(1)怎樣移動筆筒里的鉛筆?

(2)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5)關于筆筒的三個平均數,有變化嗎?為什么?

2、“想想做做”第二題

說說你是怎樣做的?

3、小林參加了三場套圈比賽,下面是小林套中個數的統(tǒng)計: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成績

小 林

12

11

10

小林第三次套中的個數是多少呢?

4、教材第97頁的“你知道嗎?”

5、檢測:想想做做第3、4題

根據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明確指導。

學生獨立完成檢測,教師巡視,給予差生適當的幫助。

平均數是統(tǒng)計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它非常抽象。以往在教學平均數的概念時,教師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平均數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視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基于這一認識,我在設計中結合實際問題(男女生套圈比賽)哪個隊會獲勝?要判斷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為什么要分別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思考。在學生的活動討論中,認識到平均數能代表他們的整體情況,因此產生了“平均數”,感受平均數是實際生活的需要,也產生了學習“平均數”的需求。教學只有組織了這個過程,學生對平均數的統(tǒng)計意義以及作用才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臨相類似問題時,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去進行比較和分析。

另外, 我采用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一種是移多補少,一種是求和均分。然后引導學生感受到這兩種方法的本質都是讓原來不相同的數變的相同,從而引出平均數的概念。并在講解方法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滲透:平均數處于一組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能反映整體水平,但不能代表每個個體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平均數這一概念的認識顯得更為深刻和全面。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三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會運用已學的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究。

1.呈現套圈情境。

2.收集整理數據。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要求學生根據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tǒng)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

3.引入平均數。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提問:看了這里的統(tǒng)計圖,你發(fā)現了什么?要比較哪一隊套得準,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去比較?結合學生的想法,適時進行引導。想法一:因為吳焱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可以怎么辦呢?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4.理解平均數。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tǒng)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茨男┬〗M想的辦法又多又好。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課件動態(tài)演示:將統(tǒng)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談話:請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用紅色線條標出平均數,并不斷閃爍),圖中閃爍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相比,你發(fā)現了什么?(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二、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我們一起玩闖關游戲好嗎?

1、挑戰(zhàn)第一關“走進生活”平均數能為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想想做做第2題。小麗有這樣的3條絲帶,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請你先估計一下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在哪兩個數之間?然后學生獨立練習,集體校對。

2、挑戰(zhàn)第二關“明辨是非”

(1)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強身高1.2米,他不會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2)大泗學校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3)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強是學校排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4)學?;@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

3、挑戰(zhàn)第三關:“合情推測”四(2)班第一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tǒng)計表。

學號12345。

身高(厘米)132134136140142。

(1)明明算了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計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對不對?

(2)星星公園規(guī)定:購買團體票時平均身高不足140厘米的學生可享受七折優(yōu)惠。如果第一小組同學集體去玩能享受優(yōu)惠嗎?不計算你能知道結果嗎?說出你的想法。

三、總結評價,感情升華。

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平均數”,你想對它說些什么贊美之詞呢?

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情境,出示學生熟悉的套圈游戲以此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2.充分保障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把學習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交給學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要努力改變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開放性的、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學習的情境,使之在開放問題的情境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使數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只有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才會解決生活中的求平均數的問題。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學具,在小組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找出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他們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3、較好的滲透了數學思想和方法。如:在計算平均數前讓學生利用平均數的意義進行估計,滲透估算的思想,即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又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傊竟?jié)課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了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較好地達到了創(chuàng)新教育的目的。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四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你們經常玩些什么游戲呢?

追問:圖上的小朋友們再玩什么游戲???(套圈游戲)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

1.呈現套圈情境。

多媒體演示“套圈比賽”的場景。

談話:這是三年級第一小隊正在進行的套圈比賽,一隊是男生,另一隊是女生。比賽規(guī)則是每人套15個圈。

2.引入平均數。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

談話:老師已經分別把男、女生的套圈成績制成了統(tǒng)計圖。看。

提問:看了這兩張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主要引導學生讀出男女生每人的套圈個數。

提問:根據這兩張統(tǒng)計圖,你能提出一些什么問題呢?

談話:男女生套完圈以后,他們想要知道到底是男生套得準一些還是女生套得準一些,想請我們的同學做小裁判幫幫他們,你們有什么方法去比較呢?先請小組4人交流一下。

結合學生的想法,相機進行引導。

想法一:因為吳燕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

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

談話:那請同學們口算一下男生一共套了多少個?女生呢?

男生:28個女生:30個

談話:如果比總數看起來是女生獲勝了,男生對這樣的比法有意見嗎?為什么?

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

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求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求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想法四:去掉一個女生或者添上一個男生。

談話:這樣的想法是不錯的,可是女生誰也不愿意被去掉,而且男生也沒有人了。

3.理解平均數。

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男生的統(tǒng)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用什么方法找出男生的平均成績,再完成作業(yè)紙上的問題1??茨男┬〗M想的辦法又多又好。

提問:你是怎么找到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

讓學生講解移的過程。

二是先合后分。

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提問:第一步算得是什么?這里的7表示什么意思?

談話:統(tǒng)計圖中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統(tǒng)計中的平均數。(板書課題:統(tǒng)計—平均數)

引導:平均數不可能比最大的數大,也不可能比最小的數小,因此平均數的范圍在最小的數和最大的數之間。

多媒體出示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提問:根據我們剛才的發(fā)現,誰能估一估女生隊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在什么范圍之間?

談話: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圈呢?請你結合作業(yè)紙上的第二幅圖和問題2,自己動手做一做。

提問:現在你能判斷男生套得準還是女生套得準嗎?

小結: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認識了什么?那你認識了平均數的哪些知識呢?

小結:平均數的大小應該在一組數據中的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平均數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它表示的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據都等于這個平均數,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數相等。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先數一數每個筆筒里筆的枝數,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分別求出“平均每個筆筒里有多少枝”鉛筆。

2.想想做做2

學生回答后談話:那請你動手算一算,看看你得到的結果和你估計的結果是否符合。

3.談話: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和平均數有關的,請看,這是我?;@球隊的情況(出示想想做做3)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五

3、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還應使學生理解平均數在數據統(tǒng)計中的意義和作用: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征數字,是反映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特征數。

1、重點:會求加權平均數

2、難點:對“權”的理解

3、難點的突破方法:

首先應該復習平均數的概念:把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所得的商,叫做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復習這個概念的好處有兩個:一則可以將小學階段的關于平均數的概念加以鞏固,二則便于學生理解用數據與其權數乘積后求和作為加權平均數的分子。

簡單明了又便于學生想象理解,能夠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得99分的7個人比1個得61分的學生對平均成績影響更大,從而理解權的意義。

在討論欄目過后,引出加權平均數。最好讓學生將公式與小學學過的平均數計算公式作比較看看意義上是否一致,這樣做利于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利于對加權平均數公式的理解,也利于理解“權”的意義。

1、教材p136的問題及討論欄目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

(1)、這個問題的設計和討論欄目在此處安排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目的是想引出權的概念和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

(2)、這個討論欄目中的錯誤解法是初學者常見的思維方式,也是已學者易犯的錯誤。在這里安排討論很得當,起揭示思維誤區(qū),警示學生、加深認識的作用。

(3)、客觀上,教材p136的問題是一個實際問題,它照應了本節(jié)的前言——將在實際問題情境中,進一步探討它們的統(tǒng)計意義,體會它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揭示了統(tǒng)計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

(4)、p137的云朵其實是復習平均數定義,小方塊則強調了權意義。

2、教材p137例1的作用如下:

(1)、解決例1要用到加權平均數公式,所以說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時復習鞏固公式,并且舉例說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題書寫格式,給學生以示范和模仿。

(2)、這里的權沒有直接給出數量,而是以比的形式出現,為加深學生對權的意義的理解。

(3)、兩個問題中的權數各不相同,直接導致結果有所不同,這既體現了權數在求加權平均數的作用,又反映了應用統(tǒng)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要靈活、體現知識要活學活用。

3、教材p138例2的作用如下:

(1)、這個例題再次將加權平均數的計算公式得以及時鞏固,讓學生熟悉公式的使用和書寫步驟。

(2)、例2與例1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權的形式又有變化,以百分數的形式出現,升華了學生對權的意義的理解。

(3)、它也充分體現了統(tǒng)計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1、若不選擇教材中的引入問題,也可以替換成更貼近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實例,下舉一例可供借鑒參考。

求該校初二年級在這次數學考試中的平均成績?下述計算方法是否合理?為什么?

x=1(79+80+81+82)=80.5 4

例1和例2均為計算數據加權平均數型問題,因為是初學尤其之前與平均數計算公式已經作過比較,所以這里應該讓學生搞明白問題中是否有權數,即是選擇普通的平均數計算還是加權平均數計算,其次若用加權平均數計算,權數又分別是多少?例2的題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讓學生體會好這里的幾個百分數在總成績中的作用,它們的作用與權的意義相符,實際上這幾個百分數分別表示幾項成績的權。

1、老師在計算學期總平均分的時候按如下標準:作業(yè)占100%、測驗占30%、期中占

答案:1.x小關 =79.05 x小兵 =80 2. x =597.5小時

1、在一個樣本中,2出現了x1次,3出現了x2次,4出現了x3次,5出現了x4次,則這個樣本的平均數為 .

2、某人打靶,有a次打中x環(huán),b次打中y環(huán),

則這個人平均每次中靶

試判斷誰會被公司錄取,為什么?

x2 =96.5

乙被錄取

板書設計:

教學小記:

4. 39人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內容:

蘇教版三上分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并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這樣的簡單分數。

3、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猜老師年齡,說自己的年齡。生活中還有哪里用到數?

1、丁丁和當當在數學活動中也遇到了一些數的問題。

書上圖:四個蘋果2瓶水。

生1:把4個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

生2:把2瓶蘋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個。

數學上把物體分得一樣多,叫做?(板書:平均分)。

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樣分?

生:切成兩半。

像二分之一這樣的數就是分數。我們這節(jié)課一起來認識分數。(板書)。

1/2,另一份呢?(也是這個蛋糕的1/2)。

它指的是誰?

你能說說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蛋糕的1/2的嗎?

2、拿一張長方形,先折一折,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學生涂色作品。

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呢?

生1:都是一半。

生2:都是把長方形平均分成2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小結:折法不同沒關系,只要折的是這個長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

3、判斷:下面哪些圖形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畫“勾”。

小結:無論是一個蛋糕,一個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4、(1)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生:1/4、1/8、1/3、1/6……(師板書)。

(2)拿一張紙折一折,并用斜線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

匯報: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生1:我把它分成8份,涂色部分是它的1/8。

生2:把一個圓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一份,每份是它的`1/4。

小組內交流。展示作品:

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表示的1/4。

(3)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生:因為它們都平均分成四份,涂色的是其中的一份。

(4)不同的圖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數嗎?

(5)相同的圖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請圓形操作的學生舉起)。

5、比較分數大小。

(1)展示作品:圓形表示的1/2、1/4。

比較它們各自涂色的部分,你能說出哪個分數大?

生1:1/4。

生2:1/2。

1/2表示哪一部分?(一大塊)1/4呢?(一小塊)中間用什么符號?(小于號)。

(2)用完全相同的圓,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樣?(?。?。

用學生作品驗證。

(3)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老師給每組中發(fā)的圖形大小相同,誰表示的分數大?誰表示的分數小呢?組內比較。

6、分數的書寫。

(1)師教寫1/2。

(2)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嗎?(書上練習)。

匯報:1/31/61/91/8。

(3)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怎樣的?請生閱讀書p98。

中間短橫,是?(分數線板書)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4)先看圖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分數。(書上題目)。

長方形1。

1/3先估,課件移動1/3,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先估,課件移動1/6,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你怎么一下子就估對的?有什么竅門?

生1:1/3是下面的2倍。

借助觀察比較估計,這是多好的學習方法。

今天所學的分數和以前學習的1之間有聯系嗎?

再往下分,可能出現幾分之一?

生說。

平均分成的份數越來越多的時候,每一份的大小會越來越(小)。

7、下面的畫面讓你聯想到了幾分之一?

圖:法國國旗(1/3)五角星(1/5)巧克力(1/8)。

每一部分都是這個圖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形的1/3還能聯想到幾分之一?

生:1/2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生:1/4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師:同樣一塊巧克力,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數也就不同。

8、黑板報?!犊茖W天地》、《藝術園地》大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藝術園地。

科學天地。

生:《藝術園地》占黑板報版面的1/4。

師: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嗎?

生:把《科學天地》再分,黑板版面就平均分成了四份。

9、瞧,人體中也能找到有趣的分數。

圖:一歲現在的我。

課件演示把一歲兒童的身長(圖)平均分成四份,其中頭占身高的1/4。

把現在的我的身長(圖)平均分成七份,其中頭占身高的1/7。

估計:八、九歲孩子的頭占身高的幾分之一?

學生估計。

師提供資料:十歲兒童頭占身高的六分之一。

10、播放:多美滋1+1奶粉廣告。

生:能想到1/4。

從哪個畫面中聯想到1/4?

生:第一幅畫面,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8。

從哪個面畫中聯想到的1/8?

生:第三、四畫面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8份,每人吃到一份。

生:能想到1/2。

這里的1/2是整個蛋糕的1/2嗎?

生:不是,是小男孩手上蛋糕的1/2。

生:1/9。

如果開始就有9個人,平均分成9份,每人就得到這塊蛋糕的1/9?

1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內容:

1.通過觀察、比較、計算等方法,理解平均數含義。

2.引導學生探索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

3.理解平均數的特征,體驗平均數的價值。

出示:某工廠兩個生產小組進行制作海寶比賽。

每位工人1時加工情況如下:

第一組。

第二組。

1)你認為哪一組工人獲勝?

2)比總數公平嗎?怎么比比較合理?

3)你有什么辦法能知道平均每人加工的個數?(揭題:平均數)。

a.用移多補少(根據學生的回答演示課件)。

b.列式計算。

(7+8+6)3=7(個)。

(3+7+4+10)4=6(個)。

4)觀察:6是哪個工人加工的個數?

5)歸納: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比哪一組的成績好,一般比平均結果比較公平。

2.平均數的概念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上海世博會9月1日至9月5日參觀人數統(tǒng)計圖。

1)嘗試計算。

2)觀察交流:什么是平均數?

3)歸納:將一組資料中數值的總和除以這組數值的個數,所得到的數叫做這組數值的平均數。

3.平均數的計算方法:平均數=總和個數。

4.平均數的特征出示10月1日至10月5日參觀人數統(tǒng)計圖。

2)計算、交流、分析。

3)觀察討論:觀察一下這幾個平均數,你發(fā)現了什么?歸納:也就是說,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它的大小是在這一組數據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

歸納:所以說平均數并不代表某一個具體的數量,它指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4.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

我們知道了什么叫平均數,也知道通常情況下可以用總和除以個數來計算平均數,一般情況下,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它的大小是在這一組數據的最小值與最大值之間;平均數并不代表一個具體的數量,它指的是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八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認識平均數,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能讀懂簡單的統(tǒng)計圖表,并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具體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能根據情況進行合理推測。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三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

1、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產生平均數的必要性。

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情況。

出示兩幅統(tǒng)計圖:這是男生隊和女生隊每個人在相同時間內投中球情況統(tǒng)計圖。(0表示投中一個)

a、觀察統(tǒng)計圖,根據比賽情況,你認為哪隊的投球水平高一些?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討論比總數——每隊總人數不相同,不公平

比最多的——個人水平,不是整隊水平

b、到底怎樣比才公平地體現兩隊的實力(投球水平)呢?

(平均每人投中多少個球)——實際就是每隊隊員投球的平均數

揭題板書——認識平均數

2、認識平均數

a、同桌合作完成

b、反饋:哪隊贏了?你是用什么方法研究出來的'?

a、移一移,學生板演,其他生觀察:在移的過程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每人投球個數變了

每隊的總個數不變

(每隊內部的個數調整,不影響整個隊的實力)

剛才同學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出了男生隊投球的平均數是5,女生隊投球的平均數是6,從而認為女生隊投球的實力比男生隊強一些。

還有別的方法嗎?

c、算一算,(7+3+5+9)/4=6(個) (4+7+5+4+5)/5=5(個)

(1)、算式中的數都表示什么意思?

(2)、比較平均數,誰贏了?

比較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為什么?

小結:當數字比較小又接近的時候我們用移多補少更簡便,

當數字比較大而復雜的時候我們用計算的方法更為簡單。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1)、仔細觀察女生隊每人的投球數,和平均數相比,你發(fā)現了什么?

有的比5大――可能相等或不相等

有的比5小――

(2)、同樣都是“5”,它們所表示的意義相同嗎?

是個體的投球水平

是整個隊的總體投球水

4、其實,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平均數,你能舉個例子嗎?

昨天、我從咱們班第一橫排中選5個同學,了解了他們的身高,一起來看看吧。

(1)、出示身高計表

同學12345

身高cm131136134132137

(2)、估計:他們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

145cm、130cm可以嗎?最小數平均數最大數

(3)、算一算他們的平均身高(計算方法)

平均數134cm和表格中的134cm有什么不同?(5個人的整體的身高狀況、3號個人的實際身高)

小結:看來平均數的作用真大,它不僅讓我們了解了一個小整體的狀況,還能根據小整體的狀況推測出大整體的狀況。

2、小熊商店

(1)、出示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

(2)、求出前三周的平均數

(3)、預測一下第四周進幾箱?

淘氣身高1.3米,不會游泳,到平均水深0.8米的小河洗澡,有危險嗎?

這堂課你學得開心嗎?有什么收獲嗎?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2、老師(出示兩個筆筒)分別裝了27枝送給23個女同學,23枝送給23男同學,學生動手分:讓女同學和男同學分的一樣多。

3、引入平均數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樣多的5顆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數。25枝就是男同學和女同學分的筆的平均數。

4、學生討論:你們喜歡剛才誰的方法?導入板書課題。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tǒng)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6、小結求平均數的方法。

1、另外一個環(huán)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請你算一算。

2、根據統(tǒng)計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幾下?

班級 三(1) 三(2) 三(3) 三(4)

踢的次數 632 654 668 646

3、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平均數 教學設計

共4課時 總第23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平均數可以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不同組數據的總體情況這一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2、使學生認識統(tǒng)計與生活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鞏固求平均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2、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1)組織交流解決的方法。

(2)小結:象這種情況下,每組的人數不一樣,不能直接拿總數來比較,而是要求出每組同學的平均數來比較。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情景圖,告訴同學穿蘭色衣服的是開心隊,穿黃色衣服的是歡樂隊。

2、引導學生觀察后猜一猜:你認為哪一隊的身高高?并說說理由。

3、出示統(tǒng)計表,組織學生收集有關數據,根據統(tǒng)計表估一估,歡樂隊和開心隊的平均身高分別是多少?并說說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歡樂隊的平均身高,另一個求開心隊平均身高,然后比較哪一隊高?

5、組織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6、組織討論:從剛才的這件事,你有什么發(fā)現?

7、小結: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三、實踐應用

1、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事要通過求平均數來解決問題。

2、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一第4、5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問題需要幫助的嗎?

2、師總結。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92~94頁。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并能靈活運用方法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課件、男女生套圈成績圖。

學具:每四位學生一副男女生套圈成績學具板。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談話:很多同學都知道套圈游戲,一起來看。(媒體出示:三年級一班的男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下面的統(tǒng)計圖表示他們套中的個數。)想請大家來當裁判,愿意嗎?可要比比哪個裁判最公正哦!

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一)兩隊人數相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不同。

學生回答后教師相機引導并小結。

(二)兩隊人數不同,每隊中每人套中的個數相同。

結合媒體演示小結。

(三)兩隊人數不同,每人套中的個數也不完全相同。

1.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出示第三小組的套圈成績圖(例題),引導比較,得出與第二小組套圈成績圖的異同。

小小組四位同學利用學具板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巡視。全班交流比的結果。

指出:其實,象這樣移了以后再比,是分別求出了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再去比的。結合電腦演示教師講解揭示平均數的含義。

2.提問:你還能用其他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了幾個嗎?女生呢?

指名列式并說說想法。

3.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談話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加深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

4.小結。

三、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辨一辨、說一說。

2.移一移、估一估、算一算。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三條絲帶的長度分別改成6厘米、44厘米、13厘米。)

3.想一想,選一選。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一

1、初步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思想(移多補少的統(tǒng)計思想),理解“平均數”的概念。

2、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并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

3、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靈活選用“求平均數”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秒表、繩子。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生:比賽,在規(guī)定1分鐘內看哪個小組跳的總數多,就是勝利者。

師:哦,好建議。不過,一節(jié)課只有40分鐘,誰來出個好主意,在短時間內得出結果?

生:6人一起跳,分組數數。

師:哦,好主意!那就按你的方法比賽吧!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引出“平均數”,體驗“平均數”產生價值。

6名學生開始比賽,其余學生認真地數著。生匯報,師板書如下:

第一組:82、86、81第二組:78、83、82。

師:請同學們以最快的口算算出結果,并匯報補充板書如下:

第一組:82+86+81=249第二組:78+83+82=243。

師:(熱情洋溢)通過比總數,第一組以248大于243獲勝了,恭喜你們(師與他們一一握手表示祝賀,這時發(fā)現第二組同學鴉雀無聲,面無表情)。

師:我加入第二組,讓老師也來跳一跳,你們幫我數著。(學生歡呼)。

生:(議論紛紛,有幾個喊叫)不公平的,第二組4個人,當然獲勝了。

(全班寂然無聲,學生思索著,半晌,有學生舉手了)。

生:我在電視上看到過這種類似的情況,比較平均數就可以了。

(這時有很多學生表示贊同,并投去了贊賞的目光)。

師:(贊賞)哦,你知道的知識真多,老師佩服你!

師:怎樣計算每個組跳繩的平均數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方法,師要求任選一組說想法)。

生1:我用算術法求第一組的平均數,我是這樣算的:(82+86+81)/3=83。

師:誰聽明白了嗎?(再指5名學生說)。

師:(看著生2)你能給你的這種方法取個名字嗎?

(由于平時有滲透過這種方法,生2很自然地說出是“移多補少”)。

師板書:算術法移多補少法。

(生搖頭,大膽學生說:除不盡的)。

師:(乘機)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生:用我們學過的“估算”

師:好,那你們試試吧?。ㄖ?名板演)。

板書:(78+83+82+83)/4~81。

師:從兩組平均數83和81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第一組平均數大,所以還是第一組總體水平好一些。

師:第一組的83表示什么?你怎么理解“83”這個數?

(引導學生明白:“83”是個“虛數”,第一組的83不表示每人真跳了83下,有可能小于83,有可能大于83,還有可能等于83。)。

生(自由發(fā)言)生1:平均數,你真厲害,使不公平的事變公平了。

生2:平均數,因為有了你,世界上才會太平。

師:在平時生活中,你們見過平均數嗎?

生舉例:統(tǒng)計考試成績需要平均數;平均每月用電量;節(jié)目比賽打分用到平均數......

(三)、聯系生活,拓展應用。

1、多媒體呈現:下面是某縣—xxxx年家庭電腦擁有量的統(tǒng)計圖。

(1)求出這五年來,平均每年擁有電腦多少臺?

(出現算術法和移多補少法兩種方法)。

(2)估計一下,到20xx年這個縣的家庭電腦擁有量是多少?為什么?

(3)從圖上你還知道些什么?

師:請你幫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應該選擇哪個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a、生舉手表決。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你覺得這些知識對你以后生活或學習有什么影響或作用?

求平均數(算術法移多補少法)。

當人數不相等,比總數不公平時,我們就得看“平均數”。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學內容: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92~94頁。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平均數刻畫一組數據特征的過程,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簡單平均數的方法。

2.經歷移多補少、先合后分、估算等多樣化算法的討論,會利用圖形直觀估計平均數,能選擇靈活的方法解決平均數問題。

3.體會平均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fā)參與熱情,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小黑板?棋子。

一、設疑引欲,激趣導入。

同學們,有幾個小朋友,你們看他們在干什么?

四個男生和四個女生比賽套圈,每人套15個,我們給他們當裁判,好嗎?

讓我們看看他們分別投了多少個。

(課件出示兩組套中的成績統(tǒng)計圖)。

二、激起矛盾,提出問題。

1、瞧,又來了一個女生!她也想參加女生隊進行比賽。行不行?

同座位交流一下,討論一下。

三、合作探索,解決問題。

1、學生交流。

我們可以分別求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2、自主探索平均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a: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1)移多補少。

誰能上來動動小手,讓男生套中的個數變得同樣多?為什么要這樣移動?

把移動多的補給少的,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法。

現在我們可以看出平均每個男生套中多少個嗎?

(2)先合并再均分。

現在還有辦法讓男生套中的個數變得同樣多嗎?(師合并所有的個數)。

老師先怎樣?又怎樣?這種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均分。

你能用算式將先合并再均分的過程表示出來嗎?

指名列式計算:5+9+8+6=28(個)?28÷4=7(個)。

這里的28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

(3)通過移多補少、先合并再均分的方法我們知道了男生平均每人投中了7個,這個7就是男生投中個數的平均數,也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板書課題)。

(4)理解平均數的范圍。

a、平均數是7,是不是代表所有男生實際套中的個數都是7?

b、男生中哪些人套中的個數比平均數多?哪些人套中的個數比平均數少?

c、提問:平均數會比這里最大的數大嗎?會比最小的數小嗎?

d、小結:平均數是通過把多的部分移給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數,所以平均數在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

b:求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

(1)請你估計一下,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

(2)算一算??。

移多補少。

(課件演示)。

先求和再平均分:11+4+8+2+5=30(個)??30÷5=6(個)。

這里30指的是什么?為什么這里用總數除以的是5而不是4?

現在你知道誰套得更準一些嗎?

小結:通過比較,我們發(fā)現在這次比賽中,男生套中圈的平均數是7,女生是6,所以男生套得準一些。

四、鞏固深化,拓展應用。

1、出示想想做做1。

看到大家學得這么認真,我決定來個小測驗,記住,既要動手又要動腦呀。

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通過動手動腦再次驗證、鞏固求平均數的方法。要給學生充分的操作時間,發(fā)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2、出示想想做做2。

求三條絲帶的平均長度(請同學們在下面做)。

3、出示想想做做3。

老師口渴了,我們去逛逛水果店好不好?找到了一些信息。(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1)哪一天賣出的蘋果同樣多?哪一天賣出的橘子同樣多?

2)平均每天賣出蘋果和橘子各多少箱?(指名上來做,其他的同學認真觀察,思考他們做的對不對。)。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4、出示想想做做4。

下面我們來看看籃球場上的運動員們都在干什么?他們給大家?guī)砹耸裁礃拥膯栴}呢?(課件出示題目)。

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說明為什么?

明確:平均身高并不能代表其中的每一個人的身高,當中有的比平均身高高,有的比平均身高矮。

五、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統(tǒng)計中求平均數例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平均數的意義及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后男生和女生舉行了一場趣味投籃比賽,想知道他們的得分情況嗎?

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1)看到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板書每組每人得分)。

(2)金燦燦的獎杯在那兒等著呢,請你來當裁判,這金燦燦的獎杯該被哪組捧走呢?

學生說出自己的裁判理由,其他同學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可以反駁他人的觀點。

當學生討論、交流出需要求出每組平均每人得多少分時,師板書出“平均”。

(3)剛才同學們通過討論,認為用平均數來比較那個對的實力強一些比較公平,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指名學生回答)。

師:那么什么是平均數呢?下面老師給大家做個小實驗。

二、在操作中體驗平均數的涵義。

1.課件演示:出示一個玻璃水槽,里面用三塊擋水板平均分成四個部分,形成四個水柱高低不同的水柱。

師:四根水柱的高度一樣嗎?(指名回答)。

2.師繼續(xù)演示:如果拿開擋水板,會發(fā)生什么?(課件演示)。

師:現在高度一樣了嗎?(指名回答)。

師:這個一樣的高度就是原來四個高度的什么數?(指名回答)。

師:剛才老師是怎樣使他們變得一樣高的呢?(拿開擋水板,水會從高處流向低處)(指名回答)。

師:你的意思是把多的一一部分給少的,使大家變得一樣多。這種方法我們把它們叫做“移多補少”(板書)。

師:在移多補少的過程中,水的總量有沒有變?(指名回答)。

師:下面我們就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來求出男女隊投籃比賽中各自的平均數。

3.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小圓片代替投中的個數在小組內進行移多補少的操作。

(1)。第一組和第二組操作男生隊,第三組和第四組操作女生隊,擺完后在小組內交流操作過程。

(2)指名匯報交流。

4.教師用課件演示投籃的移多補少過程。

5.課件出示小練習。

5.演示后小結:(課件出示)像這樣,幾個不相同的數,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移多補少是他們變得相等,這個相等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學生齊讀)。

師: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那么平均數有什么特征呢?同學們想不想做個小游戲?

三、游戲中感悟平均數的特征。

1、出示:各裝有3根小棒的紅藍兩個紙袋(紅帶內平均每根長14厘米,藍袋內平均每根長10厘米)課件出示兩個紙袋。

2、師:猜一猜,如果從兩個紙袋中各拿出一根小棒,哪個紙袋拿出的小棒長些?為什么?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請幾位同學上來,每位同學從兩代中各抽出一根來比一比。(請三位同學上講臺操作)。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平均數大一些,并不是說每一根都長一些。平均長14厘米,不一定每一根都是14厘米,也有可能比14厘米短的,也有可能比14厘米長的。平均長10厘米的小棒,有可能正好是10厘米,也有可能比10厘米短,還有可能比10厘米長。)。

4、師:(課件演示)平均數和原來那些數相比,處在什么位置?(處在中間的位置,比最大的數要小,比最小的數要大。)(課件出示平均數的特點)。

師:我們感悟了平均數的特點,敢不敢挑戰(zhàn)一下?

5、挑戰(zhàn)練習——明辨是非。

四、探索中建構平均數的算法。

1、師:前面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的男女隊各自的平均數,知道了女隊的實力強一些。如果現在要進行班與班之間的對抗賽,那么要計算什么的平均數呢?(要計算班級的平均數)。

2、師:一個班有六十來名學生,如果還用移多補少的辦法來獲得平均數,你感覺怎么樣?(指名交流)。

3、師:是啊,移多補少的方法對數據較小或數據個數比較少時,還是挺管用的。但是當一組數據比較大,數據的個數有比較多的時候,這種方法就有局限性了??磥恚覀冃枰剿饕环N更加通用的計算方法。

4、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討論計算方法:(1)平均分是怎樣分的?平均分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師舉例:有12塊糖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

(2)哪個條件已經知道了?哪個條件還沒知道?

(3)怎樣求平均數?(師舉例,3個小朋友一共有12塊糖,平均每個孩子分幾塊?

(4))推出求平均數的公式。

五、學習例1,鞏固公式計算法。

1、出示主題圖,先用移多補少的方法獲得平均數。(課件演示)。

2、讓學生試著用公式計算例題中的平均數。

3、集體訂正講解。

六、生活中的平均數。(課件出示)。

七、鞏固練習。

1、算出三條彩帶的平均長度。

2、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體重。

七、課堂小結。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四

1、使學生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使學生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使學生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體會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2、 (課件)師說:現在是第一小組的男女生進行比賽,每個人套15個圈。第一場單人賽開始了,男生一號隊員進場(音樂,情境。)他套中幾個?(7)再來看女生1號隊員,(音樂。)套中幾個?(4)這場比賽幾個男生?幾個女生?誰套得準一些?男同學為我們男生鼓鼓掌。再來看第二場雙人賽,(比賽的音樂)四人同時走出來,同時套,這次比賽,幾個男生?幾個女生?誰套得準一些?為什么?(7+2=98+5=13)女同學為我們女生鼓鼓掌。第三場團體比賽開始了,哇,來了這么多同學,男生有幾個人?女生有幾個人?誰獲勝?誰先說就先鼓掌。鼓掌完了問:你們男生有沒有意見?有意見。(如果學生說因為,老師趕緊引過來你直接告訴大家你有沒有意見?你認為哪個隊獲勝?)看來這場比賽情況比較復雜,怎樣可以知道哪個隊獲勝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內容。(三次比賽的數據不能一樣。)(套圈圖淡去,統(tǒng)計圖漸出。)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五

1、集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會用“平均成績”說明問題的公平性。

使學生體會用“平均成績”比較哪個組成績好的公平性,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學會計算平均數。

體會平均數的作用,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板書設計認識平均數。

(一)炫我兩分鐘。

口算練習。

560÷40=240÷60=420÷7=150÷30=54÷9=。

960÷6=88÷8=76÷4=85÷5=810÷9=。

(30+50+80)÷4(80+80+80+80+85)÷5=。

(二)嘗試小研究課前嘗試小研究。

2、上圖中一共有()支鉛筆。要使每個筆筒放的鉛筆同樣多,每個筆筒應放()支鉛筆,動手分一分。

3、列算式為:

(三)課上嘗試小研究。

1、讀上面的統(tǒng)計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兩個組哪個組的成績好?

3、你能算出每個組的平均成績嗎?

(四)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課上研究(一)(二)。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fā)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fā)言,對他的發(fā)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tǒng)一意見。

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五)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對嘗試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說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匯報。

在交流匯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匯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平均數的含義,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六)挑戰(zhàn)自我。

嘗試應用,解決平均數問題:

出示新華小學四年級(1)班第五組和第六組同學體重的統(tǒng)計表,讓學生讀表,了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時關注學生是否發(fā)現第五組有7個人,第六組有8個人。

教師提出:要比較哪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么辦?學生可能回答先計算兩個組的平均體重,然后進行比較。

接下來讓學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名兩名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第五組同學平均體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組同學平均體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議一議”中問題“42千克、40千克分別表示什么?”組織學生討論求出的兩個平均數的意義。完成比較哪一組平均體重重一些的問題。

(七)鞏固練習,提升學習質量:

1、獨立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二題;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設計意圖】借助此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眼光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站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課后反思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六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在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會運用已學的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過程:

1.呈現套圈情境。

2.收集整理數據。

多媒體依次演示4個男生和5個女生套圈比賽情況,最后將每個選手卡通像與其套圈結果“定格”組合成一個畫面。要求學生根據男、女生套圈成績,小組合作利用小方塊完成統(tǒng)計圖(每小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隊成績的統(tǒng)計)。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提問:看了這里的統(tǒng)計圖,你發(fā)現了什么?要比較哪一隊套得準,你準備從哪個方面去比較?結合學生的想法,適時進行引導。想法一:因為吳焱套中的個數最多,所以女生隊套得準(比最多)。追問:用一個人的成績代表整個隊的成績,這樣合適嗎?想法二:先要求出每個隊一共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一隊套得多(比總數)。追問:這種想法的可取之處是已經注意到從整體的方面去比較,但是他們兩隊人數不相等,這樣比公平嗎?可以怎么辦呢?想法三:先要求出兩個隊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個,再比較哪個隊套得準(比平均數)。追問:這樣比公平嗎?(公平)我們就用這種方法試一試。(板書:平均)。

4.理解平均數。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個呢?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自己面前的統(tǒng)計圖,先在小組里討論怎樣找出每個隊的平均成績,再試一試??茨男┬〗M想的辦法又多又好。提問:怎樣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個數?學生可能出現兩種方法:一是移多補少;二是先合后分。反饋時,先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邊操作,邊講解移多補少的過程,教師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再讓學生說一說怎樣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數(課件動態(tài)演示:將統(tǒng)計圖中的涂色方塊合并起來,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導列式:6+9+7+6=28(個),28÷4=7(個)。

談話:請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績統(tǒng)計圖(用紅色線條標出平均數,并不斷閃爍),圖中閃爍的紅色線條表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在前面板書的“平均”后面添上“數“。

觀察:圖中的平均數與實際每人套中的個數相比,你發(fā)現了什么?(平均數比最大的數小,比最小的數大??)多媒體閃爍平均數的取值范圍。

我們一起玩闖關游戲好嗎?

1、挑戰(zhàn)第一關“走進生活”平均數能為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想想做做第2題。小麗有這樣的3條絲帶,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請你先估計一下這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在哪兩個數之間?然后學生獨立練習,集體校對。

2、挑戰(zhàn)第二關“明辨是非”

(1)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強身高1.2米,他不會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2)大泗學校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3)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強是學校排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4)學校籃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

3、挑戰(zhàn)第三關:“合情推測”四(2)班第一小組同學身高情況統(tǒng)計表。

學號12345。

身高(厘米)132134136140142。

(1)明明算了他們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計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對不對?

(2)星星公園規(guī)定:購買團體票時平均身高不足140厘米的學生可享受七折優(yōu)惠。如果第一小組同學集體去玩能享受優(yōu)惠嗎?不計算你能知道結果嗎?說出你的想法。

今天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平均數”,你想對它說些什么贊美之詞呢?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fā),極力選取學生身邊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貫串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注意將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遵循了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過數學教學,實現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具體地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的程度就越高。課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情境,出示學生熟悉的套圈游戲以此來切入主題。這樣做使學生感到所學內容不再是簡單枯燥的.數學,而是非常有趣、富有親近感,他們被濃厚的生活氣息所感動,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

2.充分保障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與空間,把學習的自主權與選擇權交給學生?!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要努力改變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開放性的、探索性的數學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探索學習的情境,使之在開放問題的情境下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使數學教學更加豐富多彩,學生學得更加生動、活潑,實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只有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才會解決生活中的求平均數的問題。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學具,在小組合作、探索的過程中,找出求平均數的方法。這樣,學生有了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他們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3、較好的滲透了數學思想和方法。如:在計算平均數前讓學生利用平均數的意義進行估計,滲透估算的思想,即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能力又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總之,本節(jié)課較好地體現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了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有機結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較好地達到了創(chuàng)新教育的目的。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七

《平均數》是人教版課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我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剛好看到《小學教學》雜志上刊登了“數學王子”張齊華老師的關于《平均數》一課的課堂實錄與報告,我非常興奮,并嘗試運用張老師的思路上了這節(jié)課,效果非常好。因此,今天的說課,我就選擇了這節(jié)內容來和大家交流。

我直接從教學過程說起,并順便結合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闡述我的教學方法和其蘊含的教學思想,以及所達到的教學目標。

1、出示李強3次投籃的成績:5個、5個、5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強一分鐘投籃的水平?

2、出示萬林3次投籃的成績:3個、5個、4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林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為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3、出示王鵬3次投籃的成績;3個、7個、2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王鵬一分鐘投籃的水平?還可以怎么求出這個數來?

這里,我把李強的成績設定為3個“5”,讓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用“5”表示小強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然后讓第二個出場的萬林設出3個不一樣的成績,制造認識沖突,引發(fā)學生想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并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給學生比較直觀的表象,強化學生的認知。最后再給出一組不同的數據,鞏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并追問“還可以怎么想”,逼學生想出求平均數一般方法來,即“先合并再均分”,并板書在黑板上。

完成板書后,教師適時進行點評總結,告訴學生:“這種通過‘移多補少’或‘先合并再均分’得到的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幾個數的平均數。”并連續(xù)幾個追問:“4”能代表王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個數嗎?它究竟代表什么?最終,讓學生體會到,平均數不能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它只是表示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板書)。

至此,在直觀演示、板書算式、連續(xù)追問,課前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已經基本達成。

1、三個學生完成比賽后,該老師出場了,我故意賣個關子說:

2、在學生多次猜測后,老師出示第4次投籃成績:1個,然后問:

請估計一下老師最后的平均成績是幾個?你為什么不估計為6個或1個?

3、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最后一次投5個、投9個的話,平均成績會是多少?可以動手算一算。

4、多媒體出示3個統(tǒng)計圖:問:認真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每學一點新知識,我們都應該安排一些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新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目的。我設計的練習以下幾項:

4、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平均數?它們各代表什么?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還要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我設計的這幾個問題,旨在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進而解決生活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而且我們學習的數學是生動的,有價值的。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統(tǒng)計中求平均數例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的需要,通過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

2.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的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3.進一步增強與同伴交流的意識與能力,體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平均數的意義及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后男生和女生舉行了一場趣味投籃比賽,想知道他們的得分情況嗎?

課件出示統(tǒng)計圖。

(1)看到統(tǒng)計圖,你知道了什么?(板書每組每人得分)。

(2)金燦燦的獎杯在那兒等著呢,請你來當裁判,這金燦燦的獎杯該被哪組捧走呢?

學生說出自己的裁判理由,其他同學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也可以反駁他人的觀點。

當學生討論、交流出需要求出每組平均每人得多少分時,師板書出“平均”。

(3)剛才同學們通過討論,認為用平均數來比較那個對的實力強一些比較公平,那什么是平均數呢?(指名學生回答)。

師:那么什么是平均數呢?下面老師給大家做個小實驗。

二、在操作中體驗平均數的涵義。

1.課件演示:出示一個玻璃水槽,里面用三塊擋水板平均分成四個部分,形成四個水柱高低不同的水柱。

師:四根水柱的高度一樣嗎?(指名回答)。

2.師繼續(xù)演示:如果拿開擋水板,會發(fā)生什么?(課件演示)。

師:現在高度一樣了嗎?(指名回答)。

師:這個一樣的高度就是原來四個高度的什么數?(指名回答)。

師:剛才老師是怎樣使他們變得一樣高的呢?(拿開擋水板,水會從高處流向低處)(指名回答)。

師:你的意思是把多的一一部分給少的,使大家變得一樣多。這種方法我們把它們叫做“移多補少”(板書)。

師:在移多補少的過程中,水的總量有沒有變?(指名回答)。

師:下面我們就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來求出男女隊投籃比賽中各自的平均數。

3.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小圓片代替投中的個數在小組內進行移多補少的操作。

(1)。第一組和第二組操作男生隊,第三組和第四組操作女生隊,擺完后在小組內交流操作過程。

(2)指名匯報交流。

4.教師用課件演示投籃的移多補少過程。

5.課件出示小練習。

5.演示后小結:(課件出示)像這樣,幾個不相同的數,在總數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移多補少是他們變得相等,這個相等的數就是這幾個數的平均數。(學生齊讀)。

師:理解了平均數的含義,那么平均數有什么特征呢?同學們想不想做個小游戲?

三、游戲中感悟平均數的特征。

1、出示:各裝有3根小棒的紅藍兩個紙袋(紅帶內平均每根長14厘米,藍袋內平均每根長10厘米)課件出示兩個紙袋。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請幾位同學上來,每位同學從兩代中各抽出一根來比一比。(請三位同學上講臺操作)。

先讓學生在小組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平均數大一些,并不是說每一根都長一些。平均長14厘米,不一定每一根都是14厘米,也有可能比14厘米短的,也有可能比14厘米長的。平均長10厘米的小棒,有可能正好是10厘米,也有可能比10厘米短,還有可能比10厘米長。)。

4、師:(課件演示)平均數和原來那些數相比,處在什么位置?(處在中間的位置,比最大的數要小,比最小的數要大。)(課件出示平均數的特點)。

師:我們感悟了平均數的特點,敢不敢挑戰(zhàn)一下?

5、挑戰(zhàn)練習——明辨是非。

四、探索中建構平均數的算法。

1、師:前面我們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的男女隊各自的平均數,知道了女隊的實力強一些。如果現在要進行班與班之間的對抗賽,那么要計算什么的平均數呢?(要計算班級的平均數)。

2、師:一個班有六十來名學生,如果還用移多補少的辦法來獲得平均數,你感覺怎么樣?(指名交流)。

3、師:是啊,移多補少的方法對數據較小或數據個數比較少時,還是挺管用的。但是當一組數據比較大,數據的個數有比較多的時候,這種方法就有局限性了??磥?,我們需要探索一種更加通用的計算方法。

4、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討論計算方法:(1)平均分是怎樣分的?平均分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師舉例:有12塊糖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幾塊?)。

(2)哪個條件已經知道了?哪個條件還沒知道?

(3)怎樣求平均數?(師舉例,3個小朋友一共有12塊糖,平均每個孩子分幾塊?

(4))推出求平均數的公式。

五、學習例1,鞏固公式計算法。

1、出示主題圖,先用移多補少的方法獲得平均數。(課件演示)。

2、讓學生試著用公式計算例題中的平均數。

3、集體訂正講解。

六、生活中的平均數。(課件出示)。

七、鞏固練習。

1、算出三條彩帶的平均長度。

2、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體重。

七、課堂小結。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十九

《平均數》是人教版課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我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剛好看到《小學教學》雜志上刊登了“數學王子”張齊華老師的關于《平均數》一課的課堂實錄與報告,我非常興奮,并嘗試運用張老師的思路上了這節(jié)課,效果非常好。因此,今天的說課,我就選擇了這節(jié)內容來和大家交流。

我直接從教學過程說起,并順便結合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闡述我的教學方法和其蘊含的教學思想,以及所達到的教學目標。

1、出示李強3次投籃的成績:5個、5個、5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強一分鐘投籃的水平?

2、出示萬林3次投籃的成績:3個、5個、4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小林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為什么?(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多媒體演示“移多補少”的過程。)

3、出示王鵬3次投籃的成績;3個、7個、2個。

問:可以用哪個數表示王鵬一分鐘投籃的水平?還可以怎么求出這個數來?

這里,我把李強的成績設定為3個“5”,讓學生很自然地想到用“5”表示小強一分鐘的投籃水平,然后讓第二個出場的萬林設出3個不一樣的成績,制造認識沖突,引發(fā)學生想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并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給學生比較直觀的表象,強化學生的認知。最后再給出一組不同的數據,鞏固“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想法,并追問“還可以怎么想”,逼學生想出求平均數一般方法來,即“先合并再均分”,并板書在黑板上。

完成板書后,教師適時進行點評總結,告訴學生:“這種通過‘移多補少’或‘先合并再均分’得到的同樣多的這個數,就叫做原來幾個數的平均數?!辈⑦B續(xù)幾個追問:“4”能代表王鵬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個數嗎?它究竟代表什么?最終,讓學生體會到,平均數不能代表其中的每一個數據,它只是表示一組數據的總體水平(板書)。

至此,在直觀演示、板書算式、連續(xù)追問,課前設定的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掌握求平均數的一般方法,已經基本達成。

1、三個學生完成比賽后,該老師出場了,我故意賣個關子說:

2、在學生多次猜測后,老師出示第4次投籃成績:1個,然后問:

請估計一下老師最后的平均成績是幾個?你為什么不估計為6個或1個?

3、試想一下,如果老師最后一次投5個、投9個的話,平均成績會是多少?可以動手算一算。

4、多媒體出示3個統(tǒng)計圖:問:認真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以致用”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每學一點新知識,我們都應該安排一些恰當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運用學習到的新知識去嘗試解決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目的。我設計的練習以下幾項:

4、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了平均數?它們各代表什么?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還要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我設計的這幾個問題,旨在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進而解決生活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而且我們學習的數學是生動的,有價值的。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二十

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要講一段小貓釣魚的故事。

1、在一個天氣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后他們每人數了數自己的魚,大虎釣到7條魚,二虎也釣到6條魚,只有小虎才釣到2條魚,你能用圓形代替魚,擺出他們釣魚的條數嗎?(豎排或橫排擺都可以)。

3、怎樣才能讓每個人的魚同樣多呢?用圓片擺一擺再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

方法二:大虎拿出兩條魚給小虎,二虎拿出1條魚給小虎,這樣每個人都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做移多補少。

5條是大虎釣魚的條數嗎?是二虎和三虎釣魚的`條數嗎?我們給他起個名字,5條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釣魚的平均數,我們可以說他們平均每人釣了5條魚。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來她們也去釣魚了,花花姐妹可是釣魚的高手。大虎:“你們平均每個人釣了多少條魚?”

2、這是花花姐妹釣魚的條數,你估計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約釣到多少條魚?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釣了多少條魚呢?

1、森領卡拉ok大賽就要開始了,許多小動物都趕著去觀看比賽呢!

3、你知道誰是這次比賽的冠軍嗎,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組里說說你的理由。

4、黃鸝是4位評委打出的分數,而百靈鳥是3位評委打出的分數,因為評委的人數不同,所以算總分是不公平的,這個時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現實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賽是取平均分來決定比賽成績的。

看完卡拉ok比賽,三位貓兄弟覺得天氣太熱,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飲店買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難題了?(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雪糕呢?)。

這是小熊冷飲店本周前三天賣出冰糕的情況,小熊星期四該進多少箱冰糕合適呢?

求平均數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2.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了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3.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和學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4.能正確、全面看待問題,同時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培養(yǎng)積極地數學學習情感。

學情分析:

一、情境導入教師出示課件。

師:你們喜歡運動嗎?你最喜歡哪種運動?四(1)班的孩子也很愛運動,他們將進行踢毽子比賽,請你們來當裁判。

比總數,再引導看一般水平,女生每人6個,女生的一般水平就是6個。男生每人7個,男生的一般水平就是7,男生的一般水平比女生高。女生敢不敢再賽一場,讓我們快來看看第二輪成績。各位裁判,這一場,誰贏了?你怎么想的?女生:6+9+7+6=28男生:10+4+7+5=26在黑板上列式。

這一場女生勝利了。這一組一個請病假的男同學來上學了,正好趕上了這場比賽,他也要參加,你們同意嗎?說說你們的看法。

四(1)班的女生商量了一下,同意了,看到成績后,就得意地笑了。女生為什么會得意地笑了?女生總共28個,男生總共30個呀?生:因為人數不相等,比總數不公平,比的是一般水平。

6、9、7、6個,平均每人踢幾個?怎么變得每人一樣多呢?

男生。

10、4、7、5、4,平均每人踢幾個?怎么變得每人一樣多呢?和同桌討論。匯報。

師小結:平均數常用來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情況和平均水平,是指在一組數據中所有數據之和再除以這組數據的個數。

二、鞏固新知談談對平均數的理解生活中你有聽過哪些平均數?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平均數的信息,咱們來看看。例子1:903路公交車,乘客平均等候時間是10分鐘。例子2:長沙黃花國際機場2020年日均起降700架次飛機。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討論:水塘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130厘米,下河游泳會不會有危險。北京自然博物館門票信息,估平均數,求平均數。談建議。

三、拓展。

如果男生再加一人參加比賽,這名隊員踢幾個就能和女生打平手?思考并匯報。

四、課堂。

總結。

談談收獲。

作業(yè):書93頁第1、2、3題。板書:

移多補少。

同樣多。

一般水平。

求和平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0016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