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它給予我們力量與勇氣。在總結中,我們可以通過對過去的反思和解析,找出問題所在,以便更好地改進。以下是教育專家對于培養(yǎng)下一代的建議和經驗分享,對教育工作者有啟發(fā)。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一
本單元一共安排了三道例題和一個練習。先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接著認識正比例的圖象,再認識反比例的意義,最后安排了一些鞏固練習和綜合練習。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正、反比例的知識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yè)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還是今后進一步學習中學數(shù)學、物理、化學等知識的重要基礎,因而學好這部分知識非常重要。通過學習這部分知識,還可以幫助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shù)量關系的認識,使學生初步會從變量的角度來認識兩個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初步體會函數(shù)的思想。
1、使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認識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能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反比例。
2、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圖象是一條直線,能利用給出的具有正比例關系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相應的直線,能根據(jù)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shù)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shù)值。
3、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shù)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shù)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shù)學模型,進一步提升思維水平。
4、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探索數(shù)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養(yǎng)成積極主動哦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認識正、反比例的意義。
根據(jù)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教學內容。
教材第62—63頁的例1和試一試,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1—3題。
課型。
新授。
本單元教時數(shù):4本教時為第1教時備課日期月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shù)量之間的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shù)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shù)學模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xiàn)象中探索數(shù)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光盤課件。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
2、這兩種量的數(shù)據(jù)是怎樣變化的?
時間在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時間在縮小,路程也在縮小。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餓量,時間在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3、但是,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就要求學生寫出幾組路程與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這個比值是什么呢?
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例1中的變化與不變。
4、介紹成正比例的量。
指名說說,表中有哪兩種量。
引導學生觀察,
指名說一說。
啟發(fā)學生從“變化”中尋找“不變”。
學生試著回答,教師幫助完成。
學生完整的說說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教材試一試。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
學試著完成,并交流回答四個問題。
三、概括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例1和試一試,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概括正比例的意義,揭示課題(板書)。
3、用字母怎樣表示成正比例關系的兩種量呢?
y:x=k(一定)。
觀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學生完整的說一說例1和試一試成正比例關系。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
2、練習十三第1題。
重點讓學生說出判斷的理由。
3、做練習十三第2題。
4、做練習十三第3題。
引導學生根據(jù)計算的結果來判斷。完成書上的問題。
重點讓學生理解:只有當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的量。
獨立判斷,交流時說出判斷的理由。
學生先各自算一算,交流,說出思考過程。
指名判斷,交流時說出思考過程,其它同學進行補充或糾正。
學生理解題意,然后在書上畫一畫,算一算,填在書上。
五、全課總結。
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說一說。
板書。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k(一定)y和x就成正比例的量。
課后感受。
教學內容。
教材第63頁例2,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十三的第4、5題。
課型。
新授。
本單元教時數(shù):4本教時為第2教時備課日期月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的圖象,并借助直觀的圖象加深對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
2、使學生能利用給出的具有正比例關系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相應的直線,能根據(jù)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shù)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shù)值。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正比例的圖象,并借助直觀的圖象加深對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
教學難點。
使學生能利用給出的具有正比例關系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相應的直線,能根據(jù)具有正比例關系的一個量的數(shù)值看圖估計另一個量的數(shù)值。
教學準備。
光盤課件。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1、先出示例1的表格。
談話:同學們,像例1中成正比例的量的數(shù)據(jù),有時也可以用圖象的形式來表示。
引導學生觀察這些點的排布規(guī)律,并用直線連起來。
提問:(1)圖中的a點表示1小時行80千米,b點表示5小時行400千米,你知道其它各點分別表示什么嗎?(任意指幾個點讓學生回答)。
(2)圖中所描的點在一條直線上嗎?
學生描點。
學生按要求操作完成。
指名回答。
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可以啟發(fā)先在橫軸上找到表示2.5小時的點,并從這點起作縱軸的平行線,從而得到與已知圖象的交點;再從交點起作橫軸的平行線,從而得到與縱軸的交點;最后依據(jù)與縱軸的交點進行估計。
二、鞏固練習。
1、練一練。
學生做好后展示學生畫的圖象,共同評議。
問:你們畫出的表示打字時間和打字個數(shù)關系的圖象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第(3)個問題。
2、練習十三第4題。
既可以根據(jù)圖象的特點說明,也可以從圖象上選取幾個點,求出比值來作判斷。
第二題要求估計,答案出入是允許的。
3、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組織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方法,加深認識。
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回答第(2)個問題。
學生相互間說一說。
學生回答,要說明理由。
討論第(4)小題后,引導學生在提出一些類似的問題并進行解答。
三、全課總結。
說說,議論議論。
板書。
例2(圖像)。
課后感受。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二
1、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根據(jù)反比例的意義,正確的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探究,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
3、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關的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積一定,進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關系式。
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1、下面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為什么?
購買練習本的價錢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
1、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中的另一種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學p42例3。
(1)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shù)據(jù),然后回答下面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lián)嗎?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的?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式。
(2)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與復習題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學生討論交流。
b、引導學生回答:
(3)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因為水的體積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隨著底面積的變化面變化。底面積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積減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一定,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個什么樣的式子表示?板書:x×y=k(一定)。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應具備什么條件?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時間。
(3)平行四邊形面積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數(shù)學題,已做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5)小明拿一些錢買鉛筆,單價和購買的數(shù)量。
(6)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樣的兩個量是成反比例的兩個量,也學會了怎樣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p45~46練習七第6~11題。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的:
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能正確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判斷下面兩種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1)單價一定,數(shù)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工作時間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學習例7。
(1)認識:“千米/時”的讀法意義。
(2)出示書中的問題要求學生逐一回答。
(3)提問:誰能說一說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可以寫成什么樣的關系式?
(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別表示兩個表的內容。
當()一定時,()和()成()比例關系。
還有什么樣的依存關系?
(5)教師作評講并小結。
(6)用圖表示例7中的兩種量的關系。
指導學生描點、連線。
在這條直線上,當時間的值擴大時,路程的對應值是怎樣變化的?時間的值縮小呢?
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右表。
3、總結正、反比例的特點(異同點)。
由學生比、說。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2題。
2、p49第1題。
四、課堂小結:
正、反比例關系各有什么特點?怎樣判斷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關鍵是什么?
五、作業(yè)。
p49第2題(1)(4)(5)(6)(9)。
六、課后作業(yè)。
1、p49第2題(2)(3)(7)(8)(10)。
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關系的量并分析。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四
課的個人看法:
老師從生活中的例子“買了一些蘋果,已經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么?”入手,引出數(shù)學的關聯(lián)的量上,然后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相關聯(lián)的量,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和生活密切相關。從“人的體重與門的高度”還有“我們班的總人數(shù),滿意的人數(shù)和不滿意的人數(shù)是否成正比例?為什么?”,無不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運用與生活的特點,課堂設計靈活開放,鍛煉了學生的分散思維。
這節(jié)課上,趙老師從開始到結束,臉上都洋溢著迷人的微笑。微笑讓學生感到溫暖,身心放松,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教學課堂。我想在課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難的是微笑一節(jié)課,不管是引導學生發(fā)言,講授新知識,還是針對練習我想趙老師是達到了教學思想的很高境界。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邊長,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用具體的數(shù)字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嗎?”“請同學們挑選其中的一個表格認真觀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果把5個表格進行分類,你該怎么辦?”每到關鍵的部分,老師并不著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問題引著學生積極思考,最后由學生自己一點一點總結出來,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點,從而達到突破重難點的目的。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五
教科書第62—63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第66頁練習十三的第1—3題。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shù)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shù)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shù)學模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xiàn)象中探索數(shù)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
理解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及正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1.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會解決按比例分配的簡單數(shù)學問題。
2.有一些樸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學生在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比如坐車時間越長,行走的距離就越遠等。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shù)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可先讓同桌相互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行駛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行駛的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3、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找一找這兩種量的變化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從“變化”中去尋找“不變”。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規(guī)律。
教師可根據(jù)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確認這一規(guī)律,并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guī)律。
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不了上述規(guī)律,可引導學生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5、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系作具體說明: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二、教學“試一試”
1、要求學生根據(jù)表中的已知條件先把表格填寫完整。
2、根據(jù)表中的數(shù)據(jù),依次討論表格下面的四個問題,并仿照例1作適當?shù)陌鍟?/p>
3、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完整地說一說鉛筆的總價和數(shù)量成什么關系。
三、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63頁的“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作出判斷,再要求說明判斷理由。
2、做練習十三第1~3題。
第1題讓學生按題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再指名說判斷的理由。
第3題要先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
填好表格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六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使學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征,并能根據(jù)圖像解決有關簡單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計算的過程中,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的關系。
一、揭示課題。
在教師的此導下,學生會舉出一些簡單的例子,如:
1、班級人數(shù)多了,課桌椅的數(shù)量也變多了;人數(shù)少了,課桌椅也少了。
2、送來的牛奶包數(shù)多了,牛奶的總質量也多了;包數(shù)少了,總質量也少了。
3、上學時,去的速度快了,時間用少了;速度慢了,時間用多了。
4、排隊時,每行人數(shù)少了,行數(shù)就多了;每行人數(shù)多了。行數(shù)就少了。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小黑板。問:你看到了什么?
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體積也不同,高度越高體積越大;高度越低,體積越小。
(2)、出示表格。
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杯子的底面積不變,是25立方厘米。
板書:50100150200?......?252468。
教師:體積與高度的比值一定。
(3)、說明正比例的意義。
在這一基礎上,教師明確說明正比例的意義。
因為杯子的底面積一定,所以水的體積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水的高度增加,體積也相應增加,水的高度降低,體積也相應減少,而且水的體積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書出示: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子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一定,這兩種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學生讀一讀,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正比例關系的。
要求學生把握三個要素:
第一、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第二、其中一個量增加,另一個量也增加;一個量減少,另一個量也減少。
第三、兩個量的比值一定。
(1)、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比例關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y?k(一定)x。
(2)、想一想: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舉例說明。如:
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質量一定,牛奶袋數(shù)和總質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單價一不定期,購買衣服的數(shù)量和應付錢數(shù)成正比例。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比例尺,能根據(jù)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認識比例尺,能根據(jù)三個量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運用比例尺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呈現(xiàn)情境圖。
思考、討論。
我家的房屋平面圖。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圖上距離。
2、比例尺=--------------。
實際距離。
3、獨立完成p30頁第2、3題。
4、p30頁第4題,怎樣求窗戶的圖上距離?注意比成相成的單位后再計算。
5、指導完成p30頁第5題。
注意求比例尺時,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要統(tǒng)一。
p31頁第1題,說明清楚兩地距離一般假設是直線距離,計算時,注意單位換算。
p31頁第2題,自己嘗試獨立完成。
放手讓學生自己研究。
教師對困難的學生加以指導。
試一試。
練一練。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八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上的比例尺,會把數(shù)值比例尺與線段比例尺進行轉化。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培養(yǎng)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看懂線段比例尺,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會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本課設計結合具體的情境,出示不同地圖,引發(fā)學生思考。再通過比的有關知識介紹比例尺的意義,利用具體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建構比例尺這一概念,為強化對比例尺的認識,設計中,通過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較,以及系列學生自主活動,進一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比較引入演示:出示出示一組大小不同的中國地圖。
師: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師:想知道地圖是怎樣繪制出來的嗎?今天我們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學生回答。(可能出現(xiàn):形狀沒變、大小變了。)。
認識新知。
1、出示例6。
師:題中要我們寫幾個比?這兩個比分別是哪兩個數(shù)量的比?
什么是圖上距離?
什么是實際距離?
2、認識探索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比的方法。
師: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不同,怎樣寫出它們的比?
(學生獨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寫出的比,強調要把寫出的比化簡。)。
3、比例尺的意義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師:像剛才寫出的兩個比,都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我們把圖書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題中草坪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師: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4、進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指出:為了計算簡便,通常把比例尺寫成前項是1的最簡單整數(shù)比。像1:1000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數(shù)值比例尺。
5、認識線段比例尺。
比例尺1:1000還可以用下面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0102030米。
師介紹線段比例尺。
問:圖上1厘米表示實際多少米?3厘米呢?
指出像這樣的比例尺通常叫做線段比例尺。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嘗試寫出兩個數(shù)量的比。
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單位統(tǒng)一成相同單位,寫出比后再化簡。
學生總結: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
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再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1:1000的意思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0厘米的距離,也表示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1000,還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
學生:圖上1厘米的距離表示實際距離10米。
鞏固提高1、做“練一練”第1題。
2、做“練一練”第2題。
獨立相互說,指名說。先說說每幅圖中比例尺的實際意義。
學生各自測量、計算,再交流思考過程。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九
一、教學內容:反比例。(教材第47頁例2)。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2.讓學生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二、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的特點,進而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關系式。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三、教學準備: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讓學生說說什么是正比例,然后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題。下面各題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為什么?(1)每公頃產量一定,總產量和公頃數(shù)。
(2)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3)修房屋時,粉刷的面積和所需涂料的數(shù)量。
2.說出每小時加工零件數(shù)、加工零件總數(shù)和加工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教師:如果加工零件總數(shù)一定,每小時加工數(shù)和加工時間會成什么變化?關系怎樣?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目標解讀:
1、學生認真度學習目標。
2、理解目標。
(三)自主預習:
理解:哪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什么是反比例關系?請舉例說明。
(四)檢查預習。
(五)合作探究活動一:
1、學習例2: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高度會怎樣變化?出示教材第47頁例2的情境圖和表格。
3、高度和底面積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的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活動二:
1、歸納反比例的意義。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2、.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的式子怎么表示?學生探討后得出結果。x×y=k(一定)。
3、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學生舉例說明。如:
(1)大米的質量一定,每袋質量和袋數(shù)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積一定,每塊地磚的面積和塊數(shù)成反比例。(3)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顒尤?/p>
1、.組織學生將例1與例2進行比較,小組內討論: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學生交流、匯報后,引導學生歸納:
相同點:都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且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不同點:正比例關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關系中乘積一定。
2、你還有什么疑問。
如果學生提出表示反比例關系的圖像有什么特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48頁“你知道嗎”中的圖像。
1.教材第48頁的“做一做”。2.教材第51頁第9、10題。課堂小結。
說一說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變化特征。(六)當堂檢測: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2.教材51~52頁第8、14題。
(七)總結歸納:
反比例。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變化。
xy=k(一定)。
積一定。
學習例2: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高度會怎樣變化?出示教材第47頁例2的情境圖和表格。
請學生認真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的變化情況,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1)水的高度和底面積變化有關系嗎?(2)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變化的?(3)水的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底面積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積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水的體積)一定。)教師板書配合說明這一規(guī)律:30×10=20×15=15×20=??=300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說明:高度和底面積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的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2.歸納反比例的意義。
組織學生小組內討論:反比例的意義是什么?學生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
教師總結: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的式子怎么表示?學生探討后得出結果。x×y=k(一定)。
4.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舉例說明。如:
(1)大米的質量一定,每袋質量和袋數(shù)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積一定,每塊地磚的面積和塊數(shù)成反比例。(3)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
5.組織學生將例1與例2進行比較,小組內討論: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學生交流、匯報后,引導學生歸納:
如果學生提出表示反比例關系的圖像有什么特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48頁“你知道嗎”中的圖像。
1.教材第48頁的“做一做”。2.教材第51頁第9、10題。課堂小結。
說一說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變化特征。課后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2.教材51~52頁第8、14題。
反比例教學反思(六年級)今天用《反比例的意義》作為校內的研究課,這節(jié)課是上周六臨時決定的,本來是要用復習單元《量的計量》來上的,但是擔心畢業(yè)班后面的時間會很緊,所以臨時決定提前。不過,我想不管什么的課,只要教師的素質高,一樣能上出精彩,不能因為內容好上而選來作為公開課,相反,越是難上的課就越要拿出來研究研究,因為研究課就是供大家來討論研究的,這樣,以后上到同樣的內容時就不會不知所措了,再者,越是難上才越能體現(xiàn)功底,并且這樣的課上過之后,其他內容的課就會顯得不是很難了,因為在信心上占有了優(yōu)勢。
周六決定了這節(jié)課后,我便整理了一份草案請師傅過目,在和師傅及其他幾位老師研究過后,大家的意見是: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要上好不容易,以往上到這個內容時是最麻煩的,因為這個內容十分抽象,所以,這節(jié)課的容量不宜太大。我雖然沒有教過六年級,但是看過教材之后,也覺得這部分內容容量比較大,其實也不能說是容量大,就是比較抽象,如果學生學不好、說不出來其中的道理,就比較麻煩,就會影響到這節(jié)課能否上完。所以,在修改教案時,我十分注意容量問題,能精簡的精簡,盡量不在碎小的地方拌足。下面是我設計的思路。
首先簡單回顧正比例的概念知識,然后給出單價、總價、數(shù)量,問:怎樣組合才能符合正比例的要求?接著小結:“既然有正比例,那就有…”(學生說:反比例)引出課題《反比例》,引出課題后,我讓學生先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猜一猜什么是反比例,或者說,你認為什么是反比例。通過猜想,先初步的感知反比例,不管學生猜的對與錯,最起碼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質疑心理,為后面的學習先奠定一定的基礎。因為,后面我們要通過學習來驗證猜想的對不對,通過驗證后,之前猜對的學生在情感體驗上就會得到滿足,同時也培養(yǎng)了估計的能力,這也符合《課程標準》培養(yǎng)估計能力和推理的要求。在初步的猜想之后,用了一段小動畫來直觀的經歷、感受反比例的建構過程(這個動畫我做錯了,后來經大家的提醒,我把這個動畫作了修改),這個動畫是這樣的:有一堆黃沙,先用載重量大一些的貨車運,然后換成載重量小一些的貨車運,接著再換一輛載重量還要小的貨車運,并提問:從動畫中能想到什么?讓學生知道,每次運的越少,運的次數(shù)就越多,每次運的越多,運的次數(shù)就越少,初步經歷、感受反比例的建構過程。有了這樣的一個基礎,接下來出示例4和例5并按要求回答,然后把例4和例5放在一起比較,尋找這兩道例題的共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兩種量里對應數(shù)值的乘積一定。找出共同點之后,分步出示反比例的意義,然后用反比例的意義在回去解釋例4,接著要求學生用這一知識解釋例5,然后學會用字母x、y和k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接著實際運用,做練一練第1題和練習八的第4題,到這里我都是教要用一句話來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接下來出示例6,跟學生說明,我們也可以列數(shù)量關系式來判斷,如果要列數(shù)量關系式判斷的話,它們的乘積就要一定。至此,課的內容已經基本上完,后面就做了兩組相關的練習,一組是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其中有一題不成比例,有一題成正比例,有兩題成反比例,另外一組題目是先把數(shù)量關系式填寫完整,然后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式回答問題。最后總結本課內容,總結時,學生提到了和正比例的區(qū)別的聯(lián)系,這是我備課時所沒有想到的,而正好時間又多(因為擔心不能上完,所以一直趕著上的),我就順著學生的思路,要大家比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由于前面學的比較好,學生很清楚地找出了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其中有個學生說到了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時是這樣說的:它們相同點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如果要講具體怎么變化的就有區(qū)別了。為學生的精彩回答而感到高興,看來他們今天學的比較好。同時,我也暗自為自己慶幸,不是慶幸上的好,而是慶幸課的內容按預計的上完了,也改掉了一直伴隨我的老毛病——課堂上羅羅嗦嗦。下午教研活動時大家發(fā)表了意見,其中那個動畫大家講的最多,我也知道動畫做錯了,所以已經做了修改,另外大家提的比較多的是后面的總結,大家認為這節(jié)課沒有必要進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這節(jié)課的內容就是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但是我卻不這樣想,首先這部分內容不是我的預設生成,而是非預設生成,學生能想到為什么不趁熱打鐵比較一下呢?雖然這部分內容是下節(jié)課要專門講的,在這里為什么不可提一提?學生能掌握不是更好嗎?所以,在修改教案時,我決定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添上去。另外大家還認為這節(jié)課光練習說了,沒有什么寫的練習,光會說,那作業(yè)怎么寫?沒有經歷寫的練習,學生會嗎?我想,這的確是有必要的,所以,在修改教案時也增添了進去。這樣一來,這節(jié)課的內容滿滿當當,不多不少了。
下面是我整理之后的教案和課件,大家看看,提些建議啊!
原文地址:http://內容來源: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http:///。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
1.能靈活列反比例函數(shù)表達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能綜合利用幾何、方程、反比例函數(shù)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進而解決問題。
2.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shù)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反比例函數(shù)是有效地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shù)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掌握從實際問題中建構反比例函數(shù)模型。
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系。關鍵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情況,建立函數(shù)模型,教學時注意分析過程,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
課件。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生]是為了應用。
[師]很好。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究竟反比例函數(shù)能解決一些什么問題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一學。
問題:某??萍夹〗M進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幾米寬的爛泥濕地,為了安全、迅速通過這片濕地,他們沿著前進路線鋪墊了若干塊木板,構筑成一條臨時通道,從而順利完成了任務的情境。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一
讓個別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并計算題目的得數(shù)。
教師巡回指點,搜集存在問題。
教師黑板出示問題,學生上臺改正,并說明理由。
(2)小組間討論帶有中括號的計算題,并正確計算。然后全班校對。
三、當堂測評。
練習九第1、2、3題:
注:第2題求樓的樓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導學生意識6。
樓樓板到地面的高度實際上只有5層樓的高度。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解決疑難。
學生相互得分,評選優(yōu)勝小組。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內解決。
設計意圖。
1、在課初始,我便從復習整數(shù)及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入手,
重點讓學生回憶、熟悉運算順序,然后再以例題為載體,讓學生發(fā)。
現(xiàn)分數(shù)的運算順序同整數(shù)、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相同,繼而配合課后練。
習加強計算的訓練。
2、當堂測評題將學生置于提高之處,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問。
題,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的廣泛性和嚴謹性。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二
(1)下面是居委會張阿姨負責的小區(qū)水費收繳情況,用這個表中的數(shù)能寫成多少個有意義的比?哪些比能組成比例?把能組成的比例都寫出來。
住戶張家趙家。
水費(元)1520。
用水量(噸)68。
(2)揭示課題。
教師:這些數(shù)量之間藏著不少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數(shù)量間的一些規(guī)律和特征。
1.教學例1。
用小黑板在剛才準備題的表格中增加幾列數(shù)據(jù),變成下表。
住戶張家趙家李家周家劉家吳家。
水費(元)1520352517.5。
用水量(噸)6814109。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張表,先獨立思考后再討論、交流: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并根據(jù)這種規(guī)律幫助張阿姨把表格填寫完整。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書。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表格中的水費隨著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斷增加,像這樣水費隨著用水量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說水費和用水量是相互關聯(lián)的。
板書:相關聯(lián)。
教師:你們還發(fā)現(xiàn)哪些規(guī)律?
學生在這里主要體會水費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噸水單價始終是不變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出來,便于其他學生觀察:
水費用水量=156=208=3514=……=2.5。
教師:水費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單價相等也可以說是水費與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
板書:水費用水量=每噸水單價(一定)。
2.教學“試一試”
教師:我們再來研究一個問題。
小黑板出示第52頁下面的“試一試”。
學生先獨立完成。
教師:你能用剛才我們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這個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嗎?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歸納如下:
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是相關聯(lián)的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時間擴大若干倍,路程也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時間縮小若干倍,路程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
路程與時間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時80m,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寫成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教師:我們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兩個問題,誰能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這兩個問題中都有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shù),所以它們的比值始終是一定的。
教師:像上面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成正比例關系。
4.教學課堂活動。
教師:請大家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1)完成練習十二的第1題。
教師:請同學們用所學知識判斷一下,下面表中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嗎?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先小組內交流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材第42頁例2、例3。
2、會根據(jù)比例的性質或比例的意義正確地解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和計算的習慣。
1、經歷解比例的過程,體驗知識之間的內容在聯(lián)系和廣泛應用,情感與價值觀。
2、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體驗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培養(yǎng)靈活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熱情。
教學重點:
解比例。
教學難點:
突破方法:
引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據(jù)。
教法與學法:
教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發(fā)現(xiàn)。
學法:獨立思考,自主探究。
ppt課件。
一、復習準備。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比例的一些知識,誰來說一說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比例的知識?(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
3、利用比例的一些知識,還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出示比例:3:9=():15。
師:這個比例中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分別是多少?
(外項是3和15,一個內項是9,另一個內項未知的。)。
師:你能利用比例的知識求出這個未知的內項嗎?
可以根據(jù)比例的意義: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因為3:9=1/3,想():15=1/3(5比15等于1/3);還可以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內項之積等于兩個外項之積”,求未知項。
師:像這樣,求比例中未知的項,叫做解比例。(課件出示)。
今天這節(jié)課就利用比例的有關知識解比例。(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埃菲爾鐵塔情境圖。這是法國巴黎有名的塔叫埃菲爾鐵塔,高320米。我國的旅游景點北京公園里有這座塔的一具模型,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園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們能幫幫他們嗎?那我們先來看看這道題。
2、出示例題,教學例2。學生讀題。
師:1:10是誰與誰的比?
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埃菲爾鐵塔的高度=1:
10。
師:題中還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條件?(埃菲爾鐵塔的高度是320米。)師:這樣在這組比例的四個項中,我們知道其中的幾個項?還有幾個項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個項,還有一個項不知道。)。
師:不知道這個項,我們把它叫做未知項。(在板書下面加上“未知項”三個字)。
板書:解:設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師: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把這個比例改寫成一個什么樣的等式呢?
為什么可以寫成這樣的等式呢?引導學生討論后回答:這是應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上面的比例寫成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的等式。
師:對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寫成下面這樣一個等式,就是應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不但把比例改寫成了等式,這個等式還是一個什么樣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師:我們知道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學們會解方程嗎?把這個方程解出來。(在全班學生獨立解答的同時,抽一個學生在黑板上解答。)。
師:這樣我們就知道這個未知項是多少呀?(32)對了,這座埃菲爾鐵塔模型的高度是32米。
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shù)就叫做什么?(解方程)那么在這個比例式中,我們。
知道了任意三項,要求出其中一項的過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義。我們解答得對不對呢?可以怎樣檢驗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用比例的意義(把結果代入題目中看看對應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或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檢驗。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我們處處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這樣的問題怎么來解決呢?我們先來總結總結:(在這道題里,我們先根據(jù)問題設x——再依據(jù)比例的意義列出比例式——然后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為方程——最后解方程)。
3、鞏固例2練習。
(1)出示練習題p44第8題。
(2)學生獨立完成,二名學生板演講解分析。
(3)小結: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比例。(解比例可以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轉化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求出未知數(shù)x)。
4、這個比例你能解答嗎?出示例3:1、5/2、5=6/x。
(1)談話引導學生理解例3,這個比例形式上與例2有什么不同?(這個比例是分數(shù)形式)。
(3)學生獨立練習,求出未知項。
(4)同學間互相交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5、指導學生梳理教材的知識點,完成p42“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基本練習和提高練習,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四、本課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p44第8題、第9題、第10題。
解比例。
例2模型高度:原塔高度=1:10。
未知項(x)320米。
解:設這座模型高x米。
x:320=1:10。
10x=320x1。
x=320÷10。
x=32。
答:這座模型高32米。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四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抓住解題關鍵進行熟練準確的判斷,從而找準題中的等量關系。
通過與算術方法解答相比較,加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生進一步理解能用比例知識解答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師:誰能夠說說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的關鍵是什么?
判斷下題中各量成什么比例?并說明理由?
指導學習題例。
讓學生獨立解答例7。
在弄清題意后,把例5未完成的部分寫完整然后比較這兩種解答方法的異同點。
相同點:都是抓住商一定來建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或比例式解答的。
不同點:第一種解法是直接設所求問題為x。
第二種解法是間接設,即解出x后,還要用x減3才是所求問題。
師:除了這兩種方法解答外,還能用其它方法嗎?請用算術方法解答例7。
學習例6。
師:請同學們在教材上完成例6后,再用算術方法解答。說說用比例解例6的關鍵。
比較例5例6有什么不同?分別是根據(jù)什么關系來解答的?
(強調用比例知識解應用題,關鍵是判斷題中的數(shù)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據(jù)題中比例關系找準等量關系,把其中未知數(shù)量用x代替,列出方程解答)。
算術解法和比例解法的比較和聯(lián)系。
觀察算式(例5)。
筆答題:教材117頁1~3題。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五
教學內容:
“解比例”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數(shù)學課程,位于第十二冊課本第二單元第二課時第35—37頁的內容,是一節(jié)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新授課。在新課程改革中規(guī)定授課時間為45分鐘(一個課時)。
一、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
《解比例》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與簡易方程之間起到橋梁作用這一點展開,較好的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與教學過程、展示才華的機會,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學情分析:
學生先前在五年級上冊時學習過簡易方程以及本節(jié)課第一課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學習本節(jié)課也是為后面比例的應用創(chuàng)造條件。五年級學生要注重引導他們從直觀到抽象的思維方式,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認知: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3、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解比例的意義。
難點: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四、教學方法。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我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嘗試自己解決問題,并在學生交流時進行自學輔導。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趣味游戲、復習導入順口溜:
比例組成有條件,兩相等不能變內外乘()要相等,性質應用最廣泛。
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用來干什么呢?(出示課題:解比例)生齊讀。
【設計意圖】:不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引入新課,引起學生的共鳴;同時又滲透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對知識進行了復習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
(二)出示學習目標。
2、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設計意圖】: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下面跟著老師的自學提示開始今天的探索之旅吧。
(三)出示自學導航。
1、什么叫解比例?
2、自學例。
2、你明白為什么列式是x:320=1:10嗎?指出這個比例中的內項和外項。
3、10x=320×1是依據(jù)什么得來的?這個方程你會解嗎?
4、你能總結出解比例的方法嗎?
(四)學生自學,師巡視。
1、學生自己先看書,找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在小組討論時解決。
2、師巡視碰到小組解決不了的給予指導。
(五)交流匯報。
1、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2、根據(jù)比的對應性列出比例。
3、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比例變成方程,然后在解方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通過自己的自學以及交流,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全班同學交流可以讓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的樂趣。
(六)隨機檢測。
1、來試試吧!解比例。
8︰12=x︰15。
0.8:4=x:8。
2、我變身了,還認識我嗎?挑戰(zhàn)一下﹗。
解比例。
(七)課堂檢測。
1、求比例中的()叫做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據(jù)是()。
2、在一個比例中,兩個內項互為倒數(shù),其中一個外項是4,另一個外項是()。
3、4x=7y,那么y:x=():()火眼金睛判對錯。
1、含有未知項的比例也是方程()。
2、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與兩個內項的積的差是0()求未知數(shù)。
20:3=50:x。
8x=2.4×6。
偵探柯南之神秘腳印。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家珠寶店失竊了。第二天早上,小偵探柯南經過仔細勘察,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了一枚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腳印,柯南很快判斷出了嫌疑人的身高,你們知道他是怎么判斷的嗎?科學研究表明:人的身高與腳長的比大約是7:1,柯南在案發(fā)現(xiàn)場測得嫌疑人腳印長25厘米,你能算出這個嫌疑人的身高嗎?(用比例的方法寫)。
題型培優(yōu)島。
一種藥水是把藥和水按1:40的比配制成的,現(xiàn)有藥240克,能配制藥水多少克?(用比例的方法寫)。
【設計意圖】課堂練習是為了讓學生及時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水平的差異,我設計了具有梯度的層次性練習,通過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
(八)作業(yè)布置。
1、出示書35頁例2.自己解決,小組交換檢查。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來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表象。數(shù)學課程的內容不僅要包括數(shù)學的一些現(xiàn)成結果,還要使學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為此給同學們布置作業(yè),不僅是檢驗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能力。
(九)談談你的收獲!(進行課堂小結)。
解比例。
例2模型的高度:原塔的高度=1:10。
模型的高度:320=1:10未知項。
解:設這座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10x=320×1x=320×1/10x=32。
答:這座模型高32米。
七、說課后反思。
本堂課本著“化教為學,以練研講”的教學模式講課,走先學后教“導學案”的教學模式。
雖然本課教學中緊緊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與簡易方程之間起到橋梁作用這一點展開,較好的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與教學過程、展示才華的機會,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自身的語言沒有激情因而課堂氣氛還有不夠活躍,以后我會在這個方面努力。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六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體現(xiàn)解比例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情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使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輕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項的解。
教學難點。
用比例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問題導學】。
暢所欲言:關于比例,你已經知道了什么?趕緊把你的收獲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1、交流匯報。
2、運用收獲的知識解決問題:將2:8080:25:200200:5放在天平的兩端,使它保持平衡,并說出理由。
3、將比例式子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成等積式。
0、5:5=0、2:20、5×2=()×()。
2/5:1/2=3/5:3/42/5×3/4=()×()。
8:25=40:x()×()=()×()。
觀察上面的三個式子,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解第三個方程,追問方程是怎樣來的?
揭題,導入新知。
【自主探究】。
1、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shù)就叫做什么?(解方程)。
那么在這個比例式中,我們知道了任意三項,要求出其中一項的過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依據(jù)是什么呢?
同學們真聰明,不用老師講,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就解決了今天的難題,繼續(xù)開動你聰明的大腦前行吧!
2、試做:1、25:0、25=x:1、61、5/2、5=x/6。
與大屏幕比較,提出質疑。
怎樣知道解是否正確呢?檢驗。
3、即時練習:32頁做一做。
4、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示范廣泛,你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苏l?
學生解決,如果用比例知識來解,怎樣解呢?
教師點撥:用比例解的關鍵是找到關系式。身高:腳長=7:1,將腳長的條件換到這個關系中,就可以列出比例。
規(guī)范寫法。
【鞏固提升】。
1、出示書35頁例2、自己解決,小組交換檢查。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七
教學目: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shù)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shù)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shù)學模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xiàn)象中探索數(shù)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成正比例量的規(guī)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能力。
一、復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說出下列每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shù)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shù)量關系,每組數(shù)量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guī)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guī)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說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shù)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板書:相關聯(lián)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
根據(jù)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并確認這一規(guī)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guī)律。
根據(jù)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規(guī)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后觀察表中數(shù)據(jù),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討論發(fā)言,作適當?shù)陌鍟?/p>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說說。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一種量擴大(縮?。┑皆瓉淼膸妆叮硪环N量也隨著擴大(縮?。┑皆瓉淼膸妆?。也可能發(fā)現(xiàn)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jù)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說說鉛筆的總價和數(shù)量成什么關系。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guī)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shù)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說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說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明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八
2.能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口答(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shù)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例1.(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2.出示下表,并根據(jù)上述內容填表.。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九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掌握成正比例變化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3、能根據(jù)正比例的好處,決定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認識正比例的好處和怎樣決定兩個變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決定兩個變化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課件。
一、導入新課:
出示:路程、單價、正方形的邊長……。
根據(jù)上面的某個量,你能想到些量?為什么?
在我們的生活中象這樣的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天我們就繼續(xù)來研究這些相互依靠的變量間的關系。
二、新課探究:
(一)、活動一:初步感受正比例關系。
1、課件出示正方形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狀況:
(1)請把表格填寫完整。
(2)觀察表格,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群眾填表后,獨立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2、組織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比較兩個規(guī)律的異同點。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雖然都是隨著邊長的增加而增加,但這兩個規(guī)律又有一個不同點,在變化的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是不變的,都是4,而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向在變化的。
所以兩個相互依靠的變量之間的關系是不一樣的。
(二)、活動二:結合實例體會正比例的好處:
1、課件出示:
(1)將表格填完整。
(2)從表格中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以小組為單位,選取一個情境進行研究。)。
2、交流匯報:
(三)、活動三:揭示正比例的好處。
1、這2規(guī)律有什么共同點?
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都是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并且這兩個變量所對應的數(shù)的比值持續(xù)不變。
2、教師揭示正比例的含義。
像這樣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兩個量的比值不變,這兩個量就成正比例。(教師隨著板書完整。)。
3、結合實例說明:
表一中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并且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不變的,所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學生說一說表二的兩個量。
4、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關系。
(四)、活動四:決定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
1、出示活動一中的表格:
學生自主決定后交流。
2、看來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務必具備幾個條件?
強調:只有具備兩個條件,我們才能說這兩個量成正比例。
三、課堂練習:
1、根據(jù)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決定表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cm2。
6
12。
18。
24。
30。
平行四邊形的高/cm。
1
2
3
4
5
買郵票的枚數(shù)/枚。
1
2
3
4
5
所付的錢數(shù)/元。
0.8。
1.6。
2.4。
3.2。
4.0。
2、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狀況如下:
小明的年齡/歲。
6
7
8
9
10。
11。
爸爸的年齡/歲。
32。
33。
(1)把表格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決定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質量必須,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shù)。
(2)一個人的身高和年齡。
(3)寬不變,長方形的周長和長。
(4)圓的周長和直徑。
(5)圓的面積和半徑。
四、課堂總結:
透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本領?其實啊,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成正比例的兩個量,課后請大家用心去發(fā)現(xiàn),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正比例。
一個量隨著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
兩個量的比值是不變。
x=ky(k必須)。
教學反思:
1.課堂流程的設計,延展了探究空間。
本節(jié)課為學生設計了四大板塊,第一板塊“初步感受”板塊,在這一板塊利用學生熟悉的數(shù)學情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關系”讓學生明白同樣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變化過程中卻存在著不同的關系。讓學生對正比例有個初步的感受。第二板塊是選取材料、主體解讀的“體會好處”板塊。在這一板塊中,借助兩則具體材料的依托,讓學生經歷自主選取、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和評價等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充分積累了與正比例知識密切相關的原始信息和感性認識。第三板塊是交流思維、構成認識的“概念生成”板塊。在這一板塊中,學生立足小組間的觀點交流和思維共享,借助教師適時適度的點撥,自然生成了正比例的概念,并透過回饋具體材料的概念解釋促進了理解的深入。第四板塊是“應用”板塊,在學生認識了正比例后,讓學生自主決定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這兩先以表格出現(xiàn),再以文字敘述的方式呈現(xiàn),使學生從直觀認識向抽象思維發(fā)展。這樣的設計,使探究空間卻更為寬廣。
2.數(shù)學材料的呈現(xiàn),豐富了體驗途徑。
為了給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帶給更為充足的材料,將第二三個情境作為可供學生自主選取的兩則數(shù)學材料進行整體呈現(xiàn)。這樣教學的結果是:對于自己選定的數(shù)學材料,學生能夠憑借個體獨立解讀、小組交流互評的漸進過程,充分深入地自主探究,在親歷和體驗中達成學習目標。而對于另一個未選的數(shù)學材料,學生則能夠借助全班交流這一互動環(huán)節(jié)分享其他小組的學習成果,在傾聽和欣賞中達成學習目標。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得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不再是面面俱到和點到為止,而是重點突破且走向深入的。
3.學習方式的選取,促進了深度感悟。
教師讓學生采取選取材料、自主探究、合作共享的學習方式,并注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適度的點撥,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深度感悟。由于學習材料是自己選取的,因而學習過程便更多地體現(xiàn)自覺、自主、自我的主體意味。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初步積累了豐富真切的原始體驗。在與同伴交流時,學生在表達中鞏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同時又在傾聽中分享了別人的學習收獲、體會。能夠說,雖然每個學生只重點研究了一則材料蘊含的規(guī)律,但卻全面收獲了三則材料所彰顯的數(shù)學事實,這正是數(shù)學交流的魅力所在。在此基礎上,借助教師恰當及時的教學點撥,自然實現(xiàn)了“數(shù)學事實”向“數(shù)學概念”的提升。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二十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效果預測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介紹。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39正比例的意義。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系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shù)量關系,學生理解并掌握這種數(shù)量關系,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正比例的教學進一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難點是能準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關鍵是發(fā)現(xiàn)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學目標:
根據(jù)本課的具體內容,新課標有關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認識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關系,并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通過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發(fā)現(xiàn)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情感態(tài)度: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xiàn)象中探索數(shù)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
六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數(shù)學能力。在學習正比例之前已經學習過比和比例,以及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本節(jié)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學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數(shù)據(jù)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較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shù)據(jù),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通過游戲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歸納正比例的特征。
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xiàn)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并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于說,善于說。
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用游戲的方法將學生帶入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后面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觀察,啟發(fā)思考。
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計算游戲得分,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得出:得分隨著贏的次數(shù)的變化而變化,他們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初步滲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觀察實驗。
用多媒體呈現(xiàn)數(shù)據(jù)的獲取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水的體積和高度是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以及二者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第四環(huán)節(jié):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在反復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體驗使學生感受到獲得新知的樂趣。
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第六環(huán)節(jié):全課小結。
在教學的始終,我一直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正比例的意義,加上課件的輔助教學和課堂練習,學生在理解掌握并且運用新知上,一定會輕松自如。所以,我預測本節(jié)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和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可能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懇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二十一
1、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教學(課本35頁,例題2、例題3、及做一做。)。
2、教材分析。
《解比例》教學設計緊緊抓住“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與簡易方程之間起到橋梁作用這一點展開,較好的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與教學過程、展示才華的機會,從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目標:
根據(jù)大綱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分三個圍度:
(1)、認知:使學生認識解比例的意義,學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2)、能力: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比和比例的意義,進一步認識比例的基本性質。
(3)、情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根據(jù)教材的安排特點,和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1、認識解比例的意義。2、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5、說教法:
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6、說學情、學法:學生是在學習了比、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后學習解比例的',對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已經認識,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主要采用了以練習法、講解法和自學輔導法等。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诖耍以O計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想不想去旅游?(想)現(xiàn)在跟老師一起去北京世界公園去看一看,好不好!(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并讓學生說圖片的認識,適當教育)(這樣設計主要是引起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注意。)。
(1)同學們請用這四個數(shù)寫一個比例,(請學生展示作品)。
(2)比例同學們已經寫出來了,那么誰來說說什么叫比例?(表揚學生)。
(3)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學生齊說)。
2.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把上面的比例改寫成積相等的式子。(板書)。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2。
(1)、提問:這道例題和剛才的復習題有什么不同?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求出未知項x嗎?(自己先想一想,再動筆寫一寫。)。
(2)、學生匯報解答過程。
(3)、揭示課題例題2就是求比例中的未知項。(板書:求比例里的未知項)從例題2可以看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這個比例里另外一個未知項.這種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就叫做解比例。(板書課題)。
同學們你會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比例了嗎?(能)。
出示練習題8︰12=x︰45。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出示例3:(略)。
請同學們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解這個比例,求出未知項x,自己先想一想,有沒有辦法做。再試著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怎樣想的,第一步的根據(jù)是什么,并向學生說明解比例的書寫格式。
然后教師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積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數(shù)x。
3.出示練習題(略)。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小結方法。提問:你認為根據(jù)比例的基本性質要怎樣解比例?
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這堂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是怎樣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比例?
說板書設計: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容易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我設計以下板書。(略)。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二十二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個概念的含義;更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進一步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出本課復習題。
基本概念的復習。
什么叫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下面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還需成反比例?
什么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什么樣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
成正比例關系的量與成反比例關系的量有什么異同點?
應用練習。
完成教材97頁的“做一做”。
第3題在完成時可先把題中的等式變一變形,像y=8x變成y/x=8;把y=8/y變成xy=8,這樣判斷起來就方便了。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99頁第6~7題。
全課總結(略)。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區(qū)別有關易混概念,進上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過程:
講述本課復習課題并板書。
基本概念的復習。
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比和分數(shù)、除法有什么聯(lián)系?
說說比的基本性質的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的基本性質與比例的基本性質各有什么用處?
看教材95頁的歸納整理,并把基本性質欄中的空填上,說說根據(jù)什么填寫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結合第3題讓學生說說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據(jù)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簡比。
獨立完成教材96頁上的題目。
說說求比值與化簡比的區(qū)別?
(求比值是根據(jù)比的意義。用前項除以后項,得到結果是一個數(shù);化簡比是根據(jù)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得到的結果是一個最簡整數(shù)比)。
看書中的表,總結方法。
完成教材96頁的“做一做”
比例尺。
問題:1)什么叫做比例尺?說說“圖距”、“實距”、“比例尺”三者之間的關系。
2)一幢教學大樓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0,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寫成數(shù)字化形式處,還可怎樣表示?
完成教材97頁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實質上是一個比,此比的前項與后項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鞏固。
完成教材十九頁第1~4題。
全課總結(略)。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二十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什么是相關聯(lián)的量。
3學會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板書:關聯(lián)):知道關聯(lián)是什么意思嗎?
生:指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間相互影響。
師:對,關聯(lián)就是指事物之間發(fā)生牽連和影響。
師:能舉一些生活中相互關聯(lián)的例子嗎?
生:天氣熱了,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氣冷了,穿的衣服就會多一些,氣溫與我們穿的衣服是相關聯(lián)的。
生:我的考試分數(shù)多了,爸爸媽媽就很高興;如果少了,他們的臉上就會陰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試分數(shù)與家長的臉色也是相關聯(lián)的。(其他學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時,姚明的動作與防守他的對方隊員的動作也是相關聯(lián)的,即姚明怎么動,對方總有一個相應的對策,不可能永遠不變。
這時,一名學生干脆帶著他的同桌走到講臺上,兩個人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做起了學生經常玩的推手游戲,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閃開。然后這位學生說:“我們剛才的動作也是相關聯(lián)的?!?/p>
生:上星期,我們班舉行智力競賽,每個小組每答對一題就得到10分,答對兩題得到20分……答對的題目越多,分數(shù)也就越高。因此,我認為答對的題目與最后的成績也是相關聯(lián)的。
二、新授。
師:好一個答對的題目與最后的成績相關聯(lián)!我們把它們的情況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嗎?
師:從這個表格中。你還知道什么?
生:答對一題得10分,答對兩題得20分,答對三題得30分……。
師:表中有哪兩個量?它們的關系怎樣?
生:答對的題目與最后的成績,它們是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
師:你們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生:從左向右看,答對的題目越多,分數(shù)就越高;從右向左看,答對的題目越少,成績就越低。
師: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
生:答對的次數(shù)擴大多少倍,得分也隨著擴大多少倍;反之,答對的次數(shù)縮小多少倍,得分也隨著縮小多少倍。
師(小結):也就是說,成績隨著答對的次數(shù)變化而變化,像這樣的兩個量也叫做相關聯(lián)的量。
(隨著學生的回答,師板書:10/1=10、20/2=10、30/3=10、40/4=10……)。
師:剛才這位同學在算出比值的時候,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不管怎樣,它們的比值不變。
師:這個比值實際上就是什么呀?(板書:每題的分數(shù))。
師:你能用一個關系式表示嗎?
板書關系式:成績/答對的題目=每題的分數(shù)(一定)。
師:我們再來看一道題目。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將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單分給每一位同學。同學們可以根據(jù)上面的四個問題進行分析,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如果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可以舉手,老師非常樂意幫助你們。(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和()兩種量。
2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3任意寫出三個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并算出它們的比值。
4比值實際上表示(),請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
(學生交流匯報,師板書關系式)。
(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逐一板書,最后由學生通過看書,歸納出正比例的意義,由此完成概念教學)。
反思:
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并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課,使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xiàn)實基礎,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創(chuàng)設了生動活潑的情境,課堂氣氛活躍。
以往教學此內容時,學生理解相關聯(lián)的量僅僅局限于“比值一定”,與后面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教學未能形成有效的聯(lián)系,因而教學收效不大。此次教學,首先從教學目標上進行修改,增加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即“理解什么是相關聯(lián)的量”。教學設計大膽開放,真正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教材的重點并不一定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給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賦予了濃厚的現(xiàn)實背景,體現(xiàn)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強調接受、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最后,由學生獨立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似在新授之前浪費了不少時間,實則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學生有了更多自主、個性探究的機會,值得借鑒與提倡。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二十四
1、使學生透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好處,能決定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透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數(shù)學活動,感受數(shù)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潛力、推理潛力、歸納潛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潛力。
教師準備視頻展示臺,多媒體課件;學生在布店里自己選取一種布,調查買1米布要多少錢,買2米布要多少錢…,將調查結果記錄好。
一、復習準備。
1、什么是比例?
2、下面是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用這個表中的數(shù)能寫成多少個有好處的比?哪些比能組成比例?把能組成的比例都寫出來。
時間(時)27。
路程(千米)180630。
二、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面的表中,有哪兩種數(shù)量?(時間和路程)我們還要遇到許多數(shù)量,如單價等。
三、進行新課。
用多媒體課件在剛才準備題的表格中增加列和數(shù)據(jù),變成例1。
時間(時)。
路程(千米)。
教師:先獨立思考后再討論、交流、回答以下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3)還能夠從表中發(fā)現(xiàn)哪些規(guī)律?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表中有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并且時間在擴大,路程也在擴大,路程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
板書:相關聯(lián)。
教師:你們還發(fā)現(xiàn)哪些規(guī)律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
(1)時間和路程是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3)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90;時間和路程的比值都是1/90。
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什么?(速度)。
在這個表里,作為比值的速度即每小時所走的路程都是一個固定的數(shù),我們就說比值必須。也就是:(板書)路程/時間=速度(必須)。
數(shù)量(米)1234567…。
總價(元)8.216.424.632.841.049.257.4…。
先觀察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再觀察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是否必須。
學生分析后引導學生歸納:
(1)表中買布的數(shù)量和買布的總價是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總價隨著數(shù)量的變化而變化;
(2)數(shù)量擴大,總價隨著擴大;數(shù)量縮小,總價也隨著縮?。?/p>
(3)總價和數(shù)量的比值是必須的,每米布的單價都是8.2元,它們之間的關系能夠寫成總價/數(shù)量=單價(必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兩個問題中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必須。凡是貼合以上規(guī)律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叫做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正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能夠用式子表示為x/y=k(必須)。
教師:請同學們相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指導學生完成第56頁“做一做”。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小結后教師對全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
創(chuàng)意作業(yè)。
小組四人分別出題,正比例的例子,一人回答,3人決定對錯不會的可請教老師。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48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