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和改變。若要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可以借助一些寫作技巧,如用比喻、引用等手法提升表達的效果。如果你正在寫總結,不妨參考以下這些范文,或許會有所幫助和引導。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一
一、教學內容:反比例。(教材第47頁例2)。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
2.讓學生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二、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出成反比例的量的特點,進而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關系式。利用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三、教學準備:投影儀。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讓學生說說什么是正比例,然后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題。下面各題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為什么?(1)每公頃產量一定,總產量和公頃數。
(2)一袋大米的重量一定,吃了的和剩下的。(3)修房屋時,粉刷的面積和所需涂料的數量。
2.說出每小時加工零件數、加工零件總數和加工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兩種量成正比例?教師:如果加工零件總數一定,每小時加工數和加工時間會成什么變化?關系怎樣?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目標解讀:
1、學生認真度學習目標。
2、理解目標。
(三)自主預習:
理解:哪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什么是反比例關系?請舉例說明。
(四)檢查預習。
(五)合作探究活動一:
1、學習例2: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高度會怎樣變化?出示教材第47頁例2的情境圖和表格。
3、高度和底面積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的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顒佣?/p>
1、歸納反比例的意義。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2、.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的式子怎么表示?學生探討后得出結果。x×y=k(一定)。
3、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學生舉例說明。如:
(1)大米的質量一定,每袋質量和袋數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積一定,每塊地磚的面積和塊數成反比例。(3)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顒尤?/p>
1、.組織學生將例1與例2進行比較,小組內討論: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學生交流、匯報后,引導學生歸納:
相同點:都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且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不同點:正比例關系中比值一定,反比例關系中乘積一定。
2、你還有什么疑問。
如果學生提出表示反比例關系的圖像有什么特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48頁“你知道嗎”中的圖像。
1.教材第48頁的“做一做”。2.教材第51頁第9、10題。課堂小結。
說一說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變化特征。(六)當堂檢測: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2.教材51~52頁第8、14題。
(七)總結歸納:
反比例。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變化。
xy=k(一定)。
積一定。
學習例2:把相同體積的水倒入底面積不同的杯子,高度會怎樣變化?出示教材第47頁例2的情境圖和表格。
請學生認真觀察表中數據的變化情況,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1)水的高度和底面積變化有關系嗎?(2)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變化的?(3)水的高度和底面積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發(fā)現規(guī)律:(底面積越大,水的高度越低;底面積越小,水的高度越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積的乘積(水的體積)一定。)教師板書配合說明這一規(guī)律:30×10=20×15=15×20=??=300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說明:高度和底面積有這樣的變化關系,我們就說高度和底面積成反比例的關系,高度和底面積叫做成反比例的量。2.歸納反比例的意義。
組織學生小組內討論:反比例的意義是什么?學生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
教師總結: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的式子怎么表示?學生探討后得出結果。x×y=k(一定)。
4.師:生活中還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舉例說明。如:
(1)大米的質量一定,每袋質量和袋數成反比例。
(2)教室地板面積一定,每塊地磚的面積和塊數成反比例。(3)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長和寬成反比例。
5.組織學生將例1與例2進行比較,小組內討論:正比例與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哪些?學生交流、匯報后,引導學生歸納:
如果學生提出表示反比例關系的圖像有什么特征,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教材第48頁“你知道嗎”中的圖像。
1.教材第48頁的“做一做”。2.教材第51頁第9、10題。課堂小結。
說一說成反比例關系的量的變化特征。課后作業(yè)。
1.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2.教材51~52頁第8、14題。
反比例教學反思(六年級)今天用《反比例的意義》作為校內的研究課,這節(jié)課是上周六臨時決定的,本來是要用復習單元《量的計量》來上的,但是擔心畢業(yè)班后面的時間會很緊,所以臨時決定提前。不過,我想不管什么的課,只要教師的素質高,一樣能上出精彩,不能因為內容好上而選來作為公開課,相反,越是難上的課就越要拿出來研究研究,因為研究課就是供大家來討論研究的,這樣,以后上到同樣的內容時就不會不知所措了,再者,越是難上才越能體現功底,并且這樣的課上過之后,其他內容的課就會顯得不是很難了,因為在信心上占有了優(yōu)勢。
周六決定了這節(jié)課后,我便整理了一份草案請師傅過目,在和師傅及其他幾位老師研究過后,大家的意見是: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要上好不容易,以往上到這個內容時是最麻煩的,因為這個內容十分抽象,所以,這節(jié)課的容量不宜太大。我雖然沒有教過六年級,但是看過教材之后,也覺得這部分內容容量比較大,其實也不能說是容量大,就是比較抽象,如果學生學不好、說不出來其中的道理,就比較麻煩,就會影響到這節(jié)課能否上完。所以,在修改教案時,我十分注意容量問題,能精簡的精簡,盡量不在碎小的地方拌足。下面是我設計的思路。
首先簡單回顧正比例的概念知識,然后給出單價、總價、數量,問:怎樣組合才能符合正比例的要求?接著小結:“既然有正比例,那就有…”(學生說:反比例)引出課題《反比例》,引出課題后,我讓學生先根據正比例的意義猜一猜什么是反比例,或者說,你認為什么是反比例。通過猜想,先初步的感知反比例,不管學生猜的對與錯,最起碼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質疑心理,為后面的學習先奠定一定的基礎。因為,后面我們要通過學習來驗證猜想的對不對,通過驗證后,之前猜對的學生在情感體驗上就會得到滿足,同時也培養(yǎng)了估計的能力,這也符合《課程標準》培養(yǎng)估計能力和推理的要求。在初步的猜想之后,用了一段小動畫來直觀的經歷、感受反比例的建構過程(這個動畫我做錯了,后來經大家的提醒,我把這個動畫作了修改),這個動畫是這樣的:有一堆黃沙,先用載重量大一些的貨車運,然后換成載重量小一些的貨車運,接著再換一輛載重量還要小的貨車運,并提問:從動畫中能想到什么?讓學生知道,每次運的越少,運的次數就越多,每次運的越多,運的次數就越少,初步經歷、感受反比例的建構過程。有了這樣的一個基礎,接下來出示例4和例5并按要求回答,然后把例4和例5放在一起比較,尋找這兩道例題的共同點: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兩種量里對應數值的乘積一定。找出共同點之后,分步出示反比例的意義,然后用反比例的意義在回去解釋例4,接著要求學生用這一知識解釋例5,然后學會用字母x、y和k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接著實際運用,做練一練第1題和練習八的第4題,到這里我都是教要用一句話來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接下來出示例6,跟學生說明,我們也可以列數量關系式來判斷,如果要列數量關系式判斷的話,它們的乘積就要一定。至此,課的內容已經基本上完,后面就做了兩組相關的練習,一組是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其中有一題不成比例,有一題成正比例,有兩題成反比例,另外一組題目是先把數量關系式填寫完整,然后根據數量關系式回答問題。最后總結本課內容,總結時,學生提到了和正比例的區(qū)別的聯(lián)系,這是我備課時所沒有想到的,而正好時間又多(因為擔心不能上完,所以一直趕著上的),我就順著學生的思路,要大家比較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由于前面學的比較好,學生很清楚地找出了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其中有個學生說到了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時是這樣說的:它們相同點都是一種量隨著另一種量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如果要講具體怎么變化的就有區(qū)別了。為學生的精彩回答而感到高興,看來他們今天學的比較好。同時,我也暗自為自己慶幸,不是慶幸上的好,而是慶幸課的內容按預計的上完了,也改掉了一直伴隨我的老毛病——課堂上羅羅嗦嗦。下午教研活動時大家發(fā)表了意見,其中那個動畫大家講的最多,我也知道動畫做錯了,所以已經做了修改,另外大家提的比較多的是后面的總結,大家認為這節(jié)課沒有必要進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較,這節(jié)課的內容就是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但是我卻不這樣想,首先這部分內容不是我的預設生成,而是非預設生成,學生能想到為什么不趁熱打鐵比較一下呢?雖然這部分內容是下節(jié)課要專門講的,在這里為什么不可提一提?學生能掌握不是更好嗎?所以,在修改教案時,我決定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添上去。另外大家還認為這節(jié)課光練習說了,沒有什么寫的練習,光會說,那作業(yè)怎么寫?沒有經歷寫的練習,學生會嗎?我想,這的確是有必要的,所以,在修改教案時也增添了進去。這樣一來,這節(jié)課的內容滿滿當當,不多不少了。
下面是我整理之后的教案和課件,大家看看,提些建議啊!
原文地址:http://內容來源: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http:///。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二
讓個別學生說出運算順序并計算題目的得數。
教師巡回指點,搜集存在問題。
教師黑板出示問題,學生上臺改正,并說明理由。
(2)小組間討論帶有中括號的計算題,并正確計算。然后全班校對。
三、當堂測評。
練習九第1、2、3題:
注:第2題求樓的樓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導學生意識6。
樓樓板到地面的高度實際上只有5層樓的高度。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點評,解決疑難。
學生相互得分,評選優(yōu)勝小組。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說一說。
還有什么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內解決。
設計意圖。
1、在課初始,我便從復習整數及小數的'運算順序入手,
重點讓學生回憶、熟悉運算順序,然后再以例題為載體,讓學生發(fā)。
現分數的運算順序同整數、小數的運算順序相同,繼而配合課后練。
習加強計算的訓練。
2、當堂測評題將學生置于提高之處,聯(lián)系實際生活解決問。
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廣泛性和嚴謹性。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三
教科書第62—63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第66頁練習十三的第1—3題。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發(fā)現規(guī)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
理解相關聯(lián)的兩個量及正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1.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已經學習了比和比例的有關知識,會解決按比例分配的簡單數學問題。
2.有一些樸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學生在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這方面的經驗,比如坐車時間越長,行走的距離就越遠等。
1、談話引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可先讓同桌相互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行駛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著擴大;行駛的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3、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表中的數據,找一找這兩種量的變化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從“變化”中去尋找“不變”。
學生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規(guī)律。
教師可根據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確認這一規(guī)律,并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guī)律。
如果學生發(fā)現不了上述規(guī)律,可引導學生寫出幾組相對應的路程與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5、教師對兩種量之間的關系作具體說明: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二、教學“試一試”
1、要求學生根據表中的已知條件先把表格填寫完整。
2、根據表中的數據,依次討論表格下面的四個問題,并仿照例1作適當的板書。
3、讓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么關系。
三、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1、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
四、鞏固練習。
1、完成第63頁的“練一練”。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作出判斷,再要求說明判斷理由。
2、做練習十三第1~3題。
第1題讓學生按題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再指名說判斷的理由。
第3題要先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我們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讓學生在圖上畫一畫。
填好表格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四
1、大家好,我是西街小學的劉老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成反比例關系的兩種量滿足的條件:兩種量成相關聯(lián)的量,意思就是說這兩種量有關系2它們乘積一定,這決定了兩種量的變化趨勢是相反的,一種量隨著另外一種量增大而減小。這兩個條件,我們可以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代替:xy=k(一定),滿足這個式子就可以證明出他們是反比例關系。接下來我們觀察這個等式的特征。等號右邊是一個定值,等號左邊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相乘。抓住反比例關系的數學表達式的特征,對于判斷兩種量是否成反比例關系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結合練習題進行講解。
二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1)全班人數一定,按各組人數相等的要求分組,組數與每組人數根據常識我們知道,組數和每組人數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組數乘以每組人數等于全班人數,根據條件可知全班人數一定。所以組數和每組人數成反比例關系。
(2)生產手機的總量一定,工作時間和效率。
同樣工作時間和效率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工作時間乘以效率等于工作總量,有條件可知,手機的總量是一定的,所以生產時間和效率成反比例關系。(3)在一塊菜地上種的黃瓜與生菜的面積。
黃瓜和生菜的面積是相關聯(lián)的量,但是黃瓜的面積+生菜的面積=菜地的面積,不符合乘積一定的條件,所以不是反比例關系。通過上面的題目我們不難發(fā)現判斷兩種量是否相關比較容易,重點在于判斷乘積是否一定。
二、填一填。
(1)平行四邊形的()一定,()和()成反比例關系。平行四邊形中哪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我們首先能夠想到它的面積公式,底乘以高等于面積,我們讓面積一定,就剛好符合反比例關系的表達式,這道題就迎刃而解了。
(2)三角形的()一定,()和()成反比例關系。同樣我們會想到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底乘以高除以二等于三角形的面積。這個等式與我們的反比例的數學表達式有所不同,等號的左邊多個2怎們辦?我們可以通過等式的性質對這個式子變形,兩邊同時乘以二就可以得到底乘以高等于三角形的面積乘以2。我們讓三角的面積一定,兩個三角形的面積也是一定的。這樣就符合我們的關系式。所以三角形的面積一定,底和高也成反比例關系。對于第二題,我們主要是對相關的公式進行變形然后判斷。
三、有x,y,z三個相關聯(lián)的量,并有xy=z.(1)當z一定時,x和y成()比例關系;(2)當x一定時,z和y成()比例關系;(3)y一定時,z和x成()比例關系。
我們看第一題,x和y直接滿足了題目中的條件xy=z,所以很容易判定是反比例的關系;第二題,當x一定時,我們就把x放在等式的右邊,x等于z除以y,滿足了正比例的數學表達式,所以x和y成正比例關系;我們就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判定第三題,y一定時,我們就把y放在等式的右邊,y等于z除以x,滿足了正比例的數學表達式,x和z成正比例關系。這種題型就是考察對代數式的轉化能力。一般可以通過對代數式進行變形,把兩種相關量寫在等號的左邊,不變的數寫在右邊。在看他們是乘還是除,繼而判斷是什么比例。以上就是我們學習的全部內容,謝謝。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五
1.能靈活列反比例函數表達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能綜合利用幾何、方程、反比例函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1.經歷分析實際問題中變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反比例函數模型,進而解決問題。
2.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提高運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反比例函數是有效地描述現實世界的重要手段,認識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掌握從實際問題中建構反比例函數模型。
從實際問題中尋找變量之間的關系。關鍵是充分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情況,建立函數模型,教學時注意分析過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引導、合作探究。
教學媒體。
課件。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生]是為了應用。
[師]很好。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究竟反比例函數能解決一些什么問題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一學。
問題:某??萍夹〗M進行野外考察,途中遇到一片十幾米寬的爛泥濕地,為了安全、迅速通過這片濕地,他們沿著前進路線鋪墊了若干塊木板,構筑成一條臨時通道,從而順利完成了任務的情境。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目的:
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弄清它們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能正確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判斷下面兩種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為什么?
(1)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
(2)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
(3)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4)工作時間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總量。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學習例7。
(1)認識:“千米/時”的讀法意義。
(2)出示書中的問題要求學生逐一回答。
(3)提問:誰能說一說路程、速度和時間這三個量可以寫成什么樣的關系式?
(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別表示兩個表的內容。
當()一定時,()和()成()比例關系。
還有什么樣的依存關系?
(5)教師作評講并小結。
(6)用圖表示例7中的兩種量的關系。
指導學生描點、連線。
在這條直線上,當時間的值擴大時,路程的對應值是怎樣變化的?時間的值縮小呢?
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右表。
3、總結正、反比例的特點(異同點)。
由學生比、說。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第1、2題。
2、p49第1題。
四、課堂小結:
正、反比例關系各有什么特點?怎樣判斷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關鍵是什么?
五、作業(yè)。
p49第2題(1)(4)(5)(6)(9)。
六、課后作業(yè)。
1、p49第2題(2)(3)(7)(8)(10)。
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關系的量并分析。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七
知識與技能:
1.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觀察、思考、歸納等學習活動中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正確計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實際生活中的各種用途。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情感與態(tài)度:
1、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2、在實際應用中感受數學、親近數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比例尺》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識的延伸和應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義上的尺子,卻是一個日常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工具。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對比例尺的學習具有很現實的意義。比例尺知識比較枯燥,也比較抽象,盡管教材對比例尺這一部分的知識進行了改動,但不易讓學生直觀的理解,與實際生活較遠,所以在教學時可以將這部分知識進行稍許改動。
學生分析:學生對于常見的平面圖和地圖并不陌生,對化簡比、比例的知識也已經掌握了,但對“比例尺”這個概念可能會有些生疏和抽象,課堂上將緊密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經歷“比例尺”知識的形成過程。
: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多角度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在教學中,我采用動態(tài)的、多元的評價方式,并以多媒體演示為輔助教學手段,達到了生動、直觀、 形象的教學效果。
一、 設疑激趣
生:爬的是地圖.
師:對了,同學們見過地圖嗎?
生:見過
師:為什么我們國家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土地卻可以畫在一張小小的地圖之上?
生:是按照一定比例縮小的。
師:為什么同樣是中國地圖,卻有大小不一呢?
生:縮小的倍數不一樣
【設計意圖】猜謎語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妙趣橫生的學習活動,課伊始讓學生猜謎,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接著在認識中國地圖的過程中,喚醒了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經驗,調動原有的知識儲備。讓原有基礎知識(縮小的倍數不一樣,所以地圖有大有小)與現實問題建立聯(lián)系,也自然的引出數學問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和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思考,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調動原有經驗,初步感知新知
生自由畫圖。
匯報。
生:我把它縮小了比例,畫成長是9厘米寬6厘米的圖形。
生:實際距離
師:同學們,現在你能用一個比來表示剛才你畫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嗎?
生:1:100
2、揭示比例尺的意義
師:你們能理解下1:100是什么意思嗎?在小組內,和你的伙伴說一說。
生: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或者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00分之一,圖上距離是1厘米,實際距離是100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當圖上距離是1厘米,實際距離就是100厘米,我們也可以理解為當圖上距離為1份的時候,實際距離為100份,我們還可以說圖上距離是實際距離的100分之一,我們也可以說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倍。
生:可以用1:300來表示。
師:像剛才同學們的1:100,1:300都表示的是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在數學上,我們把像這樣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如果用文字來表示的話就是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強化比例尺的概念
這個比例尺的尺是我們剛才畫圖的尺子嗎?不是。對,尺子是用來量長度的,而咱們這里的比例尺是一個比。全班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層次性是安排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原則。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調動學生原有經驗,通過讓學生設計教室的平面設計圖,使學生意識到將教室實際的長和寬畫出來已經不切實際,不能滿足問題的解決,從而自主探求,引出新知(設計一定的比例尺);讓學生在畫圖、思考中不知不覺地學習,接著讓學生們說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的意義,不僅充分體現了交流的價值,而且還在合作交流中進一步加深了比例尺意義的理解。最后教師揭示比例尺不是一把尺子,而是一個比,使學生對比例尺的理解達到了升華??v觀這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從舊有的生活經驗轉為主動探索新知。預計教學效果好,同時學生思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4、生活中的比例尺
師:其實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例尺的例子,我們一起去看看。
請生上來讀一讀:
房屋設計圖1:50
世界地圖:1:33002萬
地球儀:1:40000000
師:其實生活中除了老師給你們看的模型外,還有很多很多關于比例尺。像剛剛同學們寫在黑板上的,表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現在跟你的同桌說一說,黑板上這三個比例尺的意思。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們不僅選材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教學也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展示大量生活中的比例尺的例子,使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比例尺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應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三、鞏固練習
1、我們學校的.校門寬8米,畫在圖紙上寬2米,你知道學校平面圖的比例尺嗎?
師:提醒學生,在求比例尺的時候,如果有單位不統(tǒng)一的時候,咱們要先統(tǒng)一單位,最后,寫出比以后還要進行化簡。
2、笑笑給我們制作了她家的平面圖。
師:請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數學信息?
生:比例尺是1:100
3、在父母臥室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上標出來.
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數學課堂上練習題是非常重要的。我秉承“一題一得”的原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共安排了三題。第一題主要讓學生鞏固對于比例尺意義的理解,能正確計算比例尺。第二題讓學生在思考中,能通過比例尺和圖上距離,求出實際距離。最后一題即會求出圖上距離。三個習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的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多渠道地將新知理解透徹,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發(fā)展。
四、全課總結
【設計意圖】必要的課堂小結讓學生學會自我總結,自我評價,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好習慣。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八
1、使學生透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好處,能決定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實例,并進行交流。
2、引導學生透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潛力、推理潛力、歸納潛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潛力。
教師準備視頻展示臺,多媒體課件;學生在布店里自己選取一種布,調查買1米布要多少錢,買2米布要多少錢…,將調查結果記錄好。
一、復習準備。
1、什么是比例?
2、下面是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用這個表中的數能寫成多少個有好處的比?哪些比能組成比例?把能組成的比例都寫出來。
時間(時)27。
路程(千米)180630。
二、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面的表中,有哪兩種數量?(時間和路程)我們還要遇到許多數量,如單價等。
三、進行新課。
用多媒體課件在剛才準備題的表格中增加列和數據,變成例1。
時間(時)。
路程(千米)。
教師:先獨立思考后再討論、交流、回答以下問題。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3)還能夠從表中發(fā)現哪些規(guī)律?
教師:同學們發(fā)現表中有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并且時間在擴大,路程也在擴大,路程總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就說時間和路程這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
板書:相關聯(lián)。
教師:你們還發(fā)現哪些規(guī)律呢?
引導學生歸納出:
(1)時間和路程是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路程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時間擴大,路程隨著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著縮小;
(3)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90;時間和路程的比值都是1/90。
路程和時間的比值是什么?(速度)。
在這個表里,作為比值的速度即每小時所走的路程都是一個固定的數,我們就說比值必須。也就是:(板書)路程/時間=速度(必須)。
數量(米)1234567…。
總價(元)8.216.424.632.841.049.257.4…。
先觀察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再觀察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是否必須。
學生分析后引導學生歸納:
(1)表中買布的數量和買布的總價是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總價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
(2)數量擴大,總價隨著擴大;數量縮小,總價也隨著縮小;
(3)總價和數量的比值是必須的,每米布的單價都是8.2元,它們之間的關系能夠寫成總價/數量=單價(必須)。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這兩個問題中都有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必須。凡是貼合以上規(guī)律的兩種量,我們就把它叫做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系就是正比例關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能夠用式子表示為x/y=k(必須)。
教師:請同學們相互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指導學生完成第56頁“做一做”。
四、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第1~3題。
五、課堂小結。
教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學生小結后教師對全課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
創(chuàng)意作業(yè)。
小組四人分別出題,正比例的例子,一人回答,3人決定對錯不會的可請教老師。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九
教學目: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系,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發(fā)現規(guī)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fā)現成正比例量的規(guī)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臺,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fā)現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fā)現規(guī)律的能力。
一、復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系。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系,每組數量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存在著相依關系。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guī)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guī)律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說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板書:相關聯(lián)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并確認這一規(guī)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后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guī)律。
根據發(fā)現的規(guī)律啟發(fā)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規(guī)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后觀察表中數據,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發(fā)言,作適當的板書。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說說。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fā)現一種量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fā)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說一說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說說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么關系。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guī)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說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說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說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厘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并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明判斷的理由。
說一說,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
1、使學生學會解比例的方法,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體現解比例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情度、價值觀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使學生自主探索出解比例的方法,并能輕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項的解。
教學難點。
用比例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過程。
【問題導學】。
暢所欲言:關于比例,你已經知道了什么?趕緊把你的收獲和同桌交流一下吧!
1、交流匯報。
2、運用收獲的知識解決問題:將2:8080:25:200200:5放在天平的兩端,使它保持平衡,并說出理由。
3、將比例式子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成等積式。
0、5:5=0、2:20、5×2=()×()。
2/5:1/2=3/5:3/42/5×3/4=()×()。
8:25=40:x()×()=()×()。
觀察上面的三個式子,有什么不同?
引導學生解第三個方程,追問方程是怎樣來的?
揭題,導入新知。
【自主探究】。
1、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數就叫做什么?(解方程)。
那么在這個比例式中,我們知道了任意三項,要求出其中一項的過程又叫做什么?(解比例)。
依據是什么呢?
同學們真聰明,不用老師講,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就解決了今天的難題,繼續(xù)開動你聰明的大腦前行吧!
2、試做:1、25:0、25=x:1、61、5/2、5=x/6。
與大屏幕比較,提出質疑。
怎樣知道解是否正確呢?檢驗。
3、即時練習:32頁做一做。
4、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示范廣泛,你看,老師給大家?guī)砹苏l?
學生解決,如果用比例知識來解,怎樣解呢?
教師點撥:用比例解的關鍵是找到關系式。身高:腳長=7:1,將腳長的條件換到這個關系中,就可以列出比例。
規(guī)范寫法。
【鞏固提升】。
1、出示書35頁例2、自己解決,小組交換檢查。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容?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什么是相關聯(lián)的量。
3學會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板書:關聯(lián)):知道關聯(lián)是什么意思嗎?
生:指事物之間有聯(lián)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間相互影響。
師:對,關聯(lián)就是指事物之間發(fā)生牽連和影響。
師:能舉一些生活中相互關聯(lián)的例子嗎?
生:天氣熱了,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氣冷了,穿的衣服就會多一些,氣溫與我們穿的衣服是相關聯(lián)的。
生:我的考試分數多了,爸爸媽媽就很高興;如果少了,他們的臉上就會陰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試分數與家長的臉色也是相關聯(lián)的。(其他學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時,姚明的動作與防守他的對方隊員的動作也是相關聯(lián)的,即姚明怎么動,對方總有一個相應的對策,不可能永遠不變。
這時,一名學生干脆帶著他的同桌走到講臺上,兩個人當著全班學生的面,做起了學生經常玩的推手游戲,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閃開。然后這位學生說:“我們剛才的動作也是相關聯(lián)的?!?/p>
生:上星期,我們班舉行智力競賽,每個小組每答對一題就得到10分,答對兩題得到20分……答對的題目越多,分數也就越高。因此,我認為答對的題目與最后的成績也是相關聯(lián)的。
二、新授。
師:好一個答對的題目與最后的成績相關聯(lián)!我們把它們的情況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嗎?
師:從這個表格中。你還知道什么?
生:答對一題得10分,答對兩題得20分,答對三題得30分……。
師:表中有哪兩個量?它們的關系怎樣?
生:答對的題目與最后的成績,它們是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
師:你們能夠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生:從左向右看,答對的題目越多,分數就越高;從右向左看,答對的題目越少,成績就越低。
師:還能發(fā)現什么呢?
生:答對的次數擴大多少倍,得分也隨著擴大多少倍;反之,答對的次數縮小多少倍,得分也隨著縮小多少倍。
師(小結):也就是說,成績隨著答對的次數變化而變化,像這樣的兩個量也叫做相關聯(lián)的量。
(隨著學生的回答,師板書:10/1=10、20/2=10、30/3=10、40/4=10……)。
師:剛才這位同學在算出比值的時候,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生:不管怎樣,它們的比值不變。
師:這個比值實際上就是什么呀?(板書:每題的分數)。
師:你能用一個關系式表示嗎?
板書關系式:成績/答對的題目=每題的分數(一定)。
師:我們再來看一道題目。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將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單分給每一位同學。同學們可以根據上面的四個問題進行分析,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如果你們遇到了什么問題,可以舉手,老師非常樂意幫助你們。(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和()兩種量。
2路程是怎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3任意寫出三個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并算出它們的比值。
4比值實際上表示(),請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
(學生交流匯報,師板書關系式)。
(結合學生的發(fā)言,教師逐一板書,最后由學生通過看書,歸納出正比例的意義,由此完成概念教學)。
反思:
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并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課,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基礎,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chuàng)設了生動活潑的情境,課堂氣氛活躍。
以往教學此內容時,學生理解相關聯(lián)的量僅僅局限于“比值一定”,與后面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教學未能形成有效的聯(lián)系,因而教學收效不大。此次教學,首先從教學目標上進行修改,增加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即“理解什么是相關聯(lián)的量”。教學設計大膽開放,真正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教材的重點并不一定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給抽象的數學知識賦予了濃厚的現實背景,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強調接受、機械訓練的學習方式。最后,由學生獨立得出結論,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似在新授之前浪費了不少時間,實則高效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使學生有了更多自主、個性探究的機會,值得借鑒與提倡。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況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效果預測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介紹。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p39正比例的意義。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和比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著重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正比例關系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系,學生理解并掌握這種數量關系,可以加深對比例的理解,并能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正比例的教學進一步滲透函數思想,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3、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是理解正比例的意義,難點是能準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關鍵是發(fā)現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具體內容,新課標有關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三個方面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認識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關系,并能正確判斷成正比例的量。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通過察、比較、分析、歸納等數學活動,發(fā)現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嘗試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義。
情感態(tài)度: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
六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數學能力。在學習正比例之前已經學習過比和比例,以及常見的數量關系。本節(jié)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變化規(guī)律。學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數據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較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通過游戲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歸納正比例的特征。
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并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于說,善于說。
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用游戲的方法將學生帶入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后面教學做好了鋪墊,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觀察,啟發(fā)思考。
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計算游戲得分,并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得出:得分隨著贏的次數的變化而變化,他們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初步滲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景,觀察實驗。
用多媒體呈現數據的獲取過程,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水的體積和高度是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以及二者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第四環(huán)節(jié):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學生在反復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的過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體驗使學生感受到獲得新知的樂趣。
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第六環(huán)節(jié):全課小結。
在教學的始終,我一直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正比例的意義,加上課件的輔助教學和課堂練習,學生在理解掌握并且運用新知上,一定會輕松自如。所以,我預測本節(jié)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進,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和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可能還存在不足的地方,懇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三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個概念的含義;更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進一步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出本課復習題。
基本概念的復習。
什么叫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下面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還需成反比例?
什么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關系?什么樣的兩種量成反比例關系?
成正比例關系的量與成反比例關系的量有什么異同點?
應用練習。
完成教材97頁的“做一做”。
第3題在完成時可先把題中的等式變一變形,像y=8x變成y/x=8;把y=8/y變成xy=8,這樣判斷起來就方便了。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99頁第6~7題。
全課總結(略)。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區(qū)別有關易混概念,進上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能力,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過程:
講述本課復習課題并板書。
基本概念的復習。
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
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lián)系?
說說比的基本性質的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的基本性質與比例的基本性質各有什么用處?
看教材95頁的歸納整理,并把基本性質欄中的空填上,說說根據什么填寫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結合第3題讓學生說說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據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簡比。
獨立完成教材96頁上的題目。
說說求比值與化簡比的區(qū)別?
(求比值是根據比的意義。用前項除以后項,得到結果是一個數;化簡比是根據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得到的結果是一個最簡整數比)。
看書中的表,總結方法。
完成教材96頁的“做一做”
比例尺。
問題:1)什么叫做比例尺?說說“圖距”、“實距”、“比例尺”三者之間的關系。
2)一幢教學大樓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0,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寫成數字化形式處,還可怎樣表示?
完成教材97頁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實質上是一個比,此比的前項與后項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鞏固。
完成教材十九頁第1~4題。
全課總結(略)。
解比例教學設計篇十四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口答(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例1.(課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2.出示下表,并根據上述內容填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380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