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15篇(實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19:39:33
最新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15篇(實用)
時間:2023-04-03 19:39:33     小編:zdfb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一

1、借助拼音,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 通過朗讀、討論、填空等方法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知道要互相幫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愿意做個好孩子嗎?你們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算一個好孩子呢? (引出課題《好孩子》)。

2、讓我們來看看,這篇課文里講了哪幾個好孩子?他們好在哪里?二、初讀課文。

(一)自主學習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給段落標上序號。

3、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檢查

1、出示(帶拼音):著急 淋濕 蹦著跳著 急忙 心疼 嘩嘩嘩 嘭嘭嘭 蹬蹬蹬

2、出示象聲詞連線題。

3、檢查課文段落。

三、學習課文(第1段)

1、齊讀第一段,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天下大雨、奶奶很著急)

2、出示:京京帶著傘,不要緊。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了。(指導讀出奶奶奶奶著急的心情。)出示:

小玲 ——淋濕? 京京——不會淋濕?

四、學習課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測對不對呢?讓我們自由讀一讀。(第2——4段)

2、讀了這幾段,你知道了什么?(小玲沒有淋濕)奶奶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小玲 ——淋濕?——沒淋濕

4、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奶奶的奇怪的語氣。

5、 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時,我們就要走進故事里面去,他們著急,我們也著急,他們開心,我們也笑瞇瞇的,這樣讀課文多有趣呀!

6、 口頭填空:小玲沒帶傘,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個好孩子。 板書:小梅

五、學習課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時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景呢?自由讀(5——7段)。

2、填空:帶了傘的京京,把傘借給了,自己卻,奶奶夸是個好孩子。板書:京京

3、句式練習:

出示:小玲沒帶傘,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個好孩子。

帶了傘的京京,把傘借給了,自己卻,奶奶夸是個好孩子。

(齊讀兩句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

3、奶奶為什么夸京京是個好孩子?

4、分角色朗讀。要讀出相應的語氣。

5、出示第7段,及彩圖,理解“一邊…….一邊…..”, 請兩位學生表演,感悟兩個動作同時做,練習說話。

六、小結(jié):這篇課文講的是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贊揚了他們樂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個好孩子嗎?

我?guī)蛬寢專?)

我?guī)桶职郑?)

我?guī)?(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shù)學。

教學難點: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課前準備: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fā)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yōu)勝小組和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jié)構(gòu),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第3筆是捺。

她: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三

一、 教材分析:

《好孩子》是小學語文第二冊的課文。本課是兒童生活故事。講的是下雨天,奶奶心里很著急,她以為京京帶著傘,不要緊;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了。結(jié)果出乎奶奶的意料,小玲沒有淋濕,是因為小梅送她回來;京京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全身淋濕了。奶奶贊揚關心別人的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二、 教學對象分析:

經(jīng)過大半學期的學習,本班學生已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朗讀能力。雖然本課內(nèi)容比較簡明易懂,但人物對話較多,要指導學生讀出恰如其分的語氣,的確很難。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是以讀為主,讀中體會,讀中感悟。

三、 教學目標:

教養(yǎng)方面:

1、 學會本課"外、她、京、拉、跳、服、送、真"8個生字和6個詞語;并認識"傘、緊、忘、敲、奇、怪、疼、擦"8個字。

2、 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3、 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互相幫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育方面:教育學生要互相幫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發(fā)展方面: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好孩子。

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理解奶奶、小玲、京京的對話,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愛的道理。

2、指導識字、學詞;

難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教學方法:講讀結(jié)合法、討論學習法、情景教學法。

六、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錄音機、投影機

七、 教學時間:兩課時。

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明白奶奶為什么心里很著急。

3、 學習本課生字的 音、形、義,并完成課后練習3。

4、 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 學習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明白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 孩子。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互相幫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質(zhì)疑導入:

1、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 了下雨天,京京帶著傘上學,小玲忘了帶傘上學。

2、 質(zhì)疑:現(xiàn)在你最想知道什么 ?

過渡:小玲忘了帶傘,她有沒有被淋濕呢?

二、 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1、 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小玲有沒有被淋濕呢?為什么?

2、 學生匯報,隨后出示投影片,指導看圖。

3、 自由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

4、 指導讀奶奶的話,讀出奇怪的語氣。(比賽讀)

5、 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指名夸夸小梅: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她、

6、 分角色朗讀。

7、 小結(jié):

小玲沒有帶傘,是小梅送她回家的,小梅能夠幫助別人,真是個好孩子。

過渡:小玲沒有帶傘,她沒淋濕,京京帶著傘,他肯定沒淋濕了。(板書:沒淋 濕) 對嗎?誰來反駁我呢?

三、 自學五、六、七自然段。

1、 帶著以上的問題,自由讀5、6、7自然段。

2、 匯報。

(1) 匯報時相機出示句(一),比較句子。

水珠直往下滴。

頭發(fā)上的水珠直往下滴。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頭發(fā)上的",句子就寫得具體、清楚。)

(2) 出示投影片,說說奶奶怎樣做,又是怎樣說?

指導朗讀奶奶的話。(讀出心疼的語氣)

過渡:現(xiàn)在,你們還沒有說服老師,你們還有什么理由反駁我?

(3) 匯報時相機出示句(二),比較句子。

我把傘借給同學了。

我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了。

3、 老師終于被你們說服了,其實京京把雨傘借給了路遠的同學,所以他淋濕了。(改板書:"沒淋濕"改為"全濕了")

過渡:京京把雨傘借給了路遠的同學,難怪奶奶也稱贊他說、

4、 出示句子"京京也是好孩子。"

同位互相說說:為什么說京京是個好孩子?

5、 分角色朗讀。

四、 總結(jié)全文。

1、 合并句(1)、句(2),總結(jié)全文。

(1) 小梅是個好孩子。

小梅和京京都是好孩子。

(2)京京也是好孩子。

思考:小梅和京京為什么都是好孩子?

總結(jié):小梅和京京都關心別人,助人為樂,所以他們都是好孩子。

我們每個人都應當關心他人,助人為樂。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 擴展:

1、 指名表演課本劇。

2、 說說怎樣做才是個好孩子。

板書設計: 19、好孩子

沒帶傘 帶著傘

小玲 (好孩子) 小梅送 京京 (好孩子)借給同學

沒淋濕 全濕了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四

《好孩子》一文是第二冊第四單元14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了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從而贊揚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教學本文,要以描寫小玲和小寶回到家里時的不同情景以及奶奶的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為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的具體性、生動性的訓練,使學生感受到祖國文字的豐富表現(xiàn)力。在教學中,可選擇下列幾個句子作為訓練點。

1.奶奶急忙拉開門,小玲跳著蹦著進來了。

訓練設計:

①自讀這句話,思考:奶奶是怎樣拉開門的?(急忙)小玲是怎樣走進家門的?(跳著蹦著)她的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說明小玲沒有被雨淋著,心里很高興。)

②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小玲和奶奶,表演出這兩句話的內(nèi)容,同學們加以評論。引導同學們理解“急忙”的意思,體會跳著蹦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③指導朗讀。重讀“急忙”,讀出奶奶急著開門時的心情?!疤闹币x得慢一點,節(jié)奏強一點,童味濃一點,讀出小玲沒有被雨淋著的那種高高興興的心情。

④比較體會。刪去“急忙”“跳著蹦著”兩個詞,再讓學生讀這句話,進一步體會原句的具體性、生動性。

2.奶奶摸著小玲的衣服,奇怪地問:“小玲,你怎么沒淋濕呢?”

訓練設計:

(1)自讀這句話,聯(lián)系第一段的內(nèi)容考慮:奶奶為什么會奇怪地問?

討論這一問題時要注意:①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強化說的訓練。②相機引導學生總結(ji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的方法。

(2)指導朗讀。要讀出奶奶問話的奇怪的語氣??砂聪铝泄?jié)奏和重音去讀:

奶奶/摸著小玲的衣服,奇怪地問:“小玲,你/怎么沒淋濕呢?”

3.奶奶笑著說:“她真是個好孩子?!?/p>

訓練設計:

①試讀這句話,考慮:她指的是誰?(小梅)為什么說她是個好孩子?(助人為樂)奶奶是怎樣說這句話的?(笑著)

②朗讀指導。要讀奶奶贊揚的語調(diào),可按下面的節(jié)奏和重音去讀:

奶奶/笑著說:“她/真是個好孩子。”

4.他的衣服全濕了,頭上的水珠直往下掉。

5.奶奶心疼地問:“你帶了傘,怎么還淋成這樣子?”

6.奶奶一邊給小寶擦頭發(fā)上的雨水,一邊說:“你也是個好孩子?!?/p>

以上三句的訓練和上面三句的訓練,大同小異。要注意抓住重點詞語“全”“直”“心疼”“也”讓學生反復體會句子的意思,強化說的訓練,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語感。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五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訶語,認保佑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重點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shù)學。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fā)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yōu)勝小組和最佳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jié)構(gòu),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第3筆是捺。

她: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六

南京 葉金祥 葉萍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訶語,認保佑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shù)學。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課前準備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fā)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yōu)勝小組和最佳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jié)構(gòu),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第3筆是捺。

她: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七

張向富

《好孩子》一文是第二冊第四單元14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了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從而贊揚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教學本文,要以描寫小玲和小寶回到家里時的不同情景以及奶奶的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為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的具體性、生動性的訓練,使學生感受到祖國文字的豐富表現(xiàn)力。在教學中,可選擇下列幾個句子作為訓練點。

1.奶奶急忙拉開門,小玲跳著蹦著進來了。

訓練設計:

①自讀這句話,思考:奶奶是怎樣拉開門的?(急忙)小玲是怎樣走進家門的?(跳著蹦著)她的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說明小玲沒有被雨淋著,心里很高興。)

②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小玲和奶奶,表演出這兩句話的內(nèi)容,同學們加以評論。引導同學們理解“急忙”的意思,體會跳著蹦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③指導朗讀。重讀“急忙”,讀出奶奶急著開門時的心情?!疤闹币x得慢一點,節(jié)奏強一點,童味濃一點,讀出小玲沒有被雨淋著的那種高高興興的心情。

④比較體會。刪去“急忙”“跳著蹦著”兩個詞,再讓學生讀這句話,進一步體會原句的具體性、生動性。

2.奶奶摸著小玲的衣服,奇怪地問:“小玲,你怎么沒淋濕呢?”

訓練設計:

(1)自讀這句話,聯(lián)系第一段的內(nèi)容考慮:奶奶為什么會奇怪地問?

討論這一問題時要注意:①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強化說的訓練。②相機引導學生總結(ji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的方法。

(2)指導朗讀。要讀出奶奶問話的奇怪的語氣??砂聪铝泄?jié)奏和重音去讀:

奶奶/摸著小玲的衣服,奇怪地問:“小玲,你/怎么沒淋濕呢?”

3.奶奶笑著說:“她真是個好孩子?!?/p>

訓練設計:

①試讀這句話,考慮:她指的是誰?(小梅)為什么說她是個好孩子?(助人為樂)奶奶是怎樣說這句話的?(笑著)

②朗讀指導。要讀奶奶贊揚的語調(diào),可按下面的節(jié)奏和重音去讀:

奶奶/笑著說:“她/真是個好孩子?!?/p>

4.他的衣服全濕了,頭上的水珠直往下掉。

5.奶奶心疼地問:“你帶了傘,怎么還淋成這樣子?”

6.奶奶一邊給小寶擦頭發(fā)上的雨水,一邊說:“你也是個好孩子。”

以上三句的訓練和上面三句的訓練,大同小異。要注意抓住重點詞語“全”“直”“心疼”“也”讓學生反復體會句子的意思,強化說的訓練,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語感。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能正確、通順地朗讀課文,并有一定的感情。

2、 通過朗讀、討論、填空等方法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3、通過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知道要互相幫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愿意做個好孩子嗎?你們知道什么樣的孩子才算一個好孩子呢? (引出課題《好孩子》)。

2、讓我們來看看,這篇課文里講了哪幾個好孩子?他們好在哪里?二、初讀課文。

(一)自主學習

1、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給段落標上序號。

3、想一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檢查

1、出示(帶拼音):著急 淋濕 蹦著跳著 急忙 心疼 嘩嘩嘩 嘭嘭嘭 蹬蹬蹬

2、出示象聲詞連線題。

3、檢查課文段落。

三、學習課文(第1段)

1、齊讀第一段,通過朗讀,你知道了什么?(天下大雨、奶奶很著急)

2、出示:京京帶著傘,不要緊。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了。(指導讀出奶奶奶奶著急的心情。)出示:

小玲 ——淋濕? 京京——不會淋濕?

四、學習課文(第2——4段)

1、奶奶的猜測對不對呢?讓我們自由讀一讀。(第2——4段)

2、讀了這幾段,你知道了什么?(小玲沒有淋濕)奶奶為什么感到很奇怪?

3、出示:小玲 ——淋濕?——沒淋濕

4、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奶奶的奇怪的語氣。

5、 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時,我們就要走進故事里面去,他們著急,我們也著急,他們開心,我們也笑瞇瞇的,這樣讀課文多有趣呀!

6、 口頭填空:小玲沒帶傘,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個好孩子。 板書:小梅

五、學習課文(5——7段)

1、那么京京回家時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景呢?自由讀(5——7段)。

2、填空:帶了傘的京京,把傘借給了,自己卻,奶奶夸是個好孩子。板書:京京

3、句式練習:

出示:小玲沒帶傘,把她送回了家,奶奶夸是個好孩子。

帶了傘的京京,把傘借給了,自己卻,奶奶夸是個好孩子。

(齊讀兩句話,用因為……所以…..說一說)

3、奶奶為什么夸京京是個好孩子?

4、分角色朗讀。要讀出相應的語氣。

5、出示第7段,及彩圖,理解“一邊…….一邊…..”, 請兩位學生表演,感悟兩個動作同時做,練習說話。

六、小結(jié):這篇課文講的是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贊揚了他們樂于助人的精神。

在生活中,你是個好孩子嗎?

我?guī)蛬寢? )

我?guī)桶职? )

我?guī)?( )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九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訶語,認保佑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重點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shù)學。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2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fā)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yōu)勝小組和最佳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jié)構(gòu),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第3筆是捺。

她: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十

南京 葉金祥 葉萍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訶語,認保佑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shù)學。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課前準備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fā)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yōu)勝小組和最佳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jié)構(gòu),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第3筆是捺。

她: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張向富

《好孩子》一文是第二冊第四單元14課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講了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從而贊揚了他們助人為樂的精神。教學本文,要以描寫小玲和小寶回到家里時的不同情景以及奶奶的神態(tài)語言的詞句為訓練點,進行語言文字的具體性、生動性的訓練,使學生感受到祖國文字的豐富表現(xiàn)力。在教學中,可選擇下列幾個句子作為訓練點。

1.奶奶急忙拉開門,小玲跳著蹦著進來了。

訓練設計:

①自讀這句話,思考:奶奶是怎樣拉開門的?(急忙)小玲是怎樣走進家門的?(跳著蹦著)她的表現(xiàn)說明了什么?(說明小玲沒有被雨淋著,心里很高興。)

②請兩位同學分別扮演小玲和奶奶,表演出這兩句話的內(nèi)容,同學們加以評論。引導同學們理解“急忙”的意思,體會跳著蹦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③指導朗讀。重讀“急忙”,讀出奶奶急著開門時的心情?!疤闹币x得慢一點,節(jié)奏強一點,童味濃一點,讀出小玲沒有被雨淋著的那種高高興興的心情。

④比較體會。刪去“急忙”“跳著蹦著”兩個詞,再讓學生讀這句話,進一步體會原句的具體性、生動性。

2.奶奶摸著小玲的衣服,奇怪地問:“小玲,你怎么沒淋濕呢?”

訓練設計:

(1)自讀這句話,聯(lián)系第一段的內(nèi)容考慮:奶奶為什么會奇怪地問?

討論這一問題時要注意:①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強化說的訓練。②相機引導學生總結(jié)“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的方法。

(2)指導朗讀。要讀出奶奶問話的奇怪的語氣。可按下列節(jié)奏和重音去讀:

奶奶/摸著小玲的衣服,奇怪地問:“小玲,你/怎么沒淋濕呢?”

3.奶奶笑著說:“她真是個好孩子?!?/p>

訓練設計:

①試讀這句話,考慮:她指的是誰?(小梅)為什么說她是個好孩子?(助人為樂)奶奶是怎樣說這句話的?(笑著)

②朗讀指導。要讀奶奶贊揚的語調(diào),可按下面的節(jié)奏和重音去讀:

奶奶/笑著說:“她/真是個好孩子?!?/p>

4.他的衣服全濕了,頭上的水珠直往下掉。

5.奶奶心疼地問:“你帶了傘,怎么還淋成這樣子?”

6.奶奶一邊給小寶擦頭發(fā)上的雨水,一邊說:“你也是個好孩子。”

以上三句的訓練和上面三句的訓練,大同小異。要注意抓住重點詞語“全”“直”“心疼”“也”讓學生反復體會句子的意思,強化說的訓練,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語感。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訶語,認保佑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shù)學。

難點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課前準備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fā)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yōu)勝小組和最佳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jié)構(gòu),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第3筆是捺。

她: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一、談話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個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想認識他們嗎?(出示圖片)看看他們都在做什么?(學生回答)你想對這些小朋友說些什么呢?(你們真是個好孩子,我要向你們學習)

,你們做過這些事嗎?那你們也是好孩子。板書(好孩子)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問題呢?

一、?????想讀讀好孩子的故事嗎?你想怎么讀?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邊讀邊完成自己做的事。學生讀課文,畫生字,標自然段,想問題)

二、?????1有幾個自然段?(7)

2讀生字,(要想課文讀得好-------生字寶寶離不了)美麗的眼睛-------向前看!

3指名分段讀課文。

4剛才你們想知道的問題,你們讀懂了嗎?真了不起,讀了一遍課文,就知道了這么多,你們一定是用心讀了??墒抢蠋熯€想讓你們更用心的來讀,用你的體會,讀出感情來,行嗎?做到做不到------一看就知道!

三、?????理解課文

1誰來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你這次又能聽懂些什么?奶奶為什么這樣著急呢?他的感情用的好嗎?(好)你是個會讀書的好孩子,他是個會聽講的好孩子,我們都來向他們學習,一起來讀這一段。

2奶奶還在擔心著,你看誰回來了?(出示圖片)誰回來了?小玲有沒有被雨淋濕呢?你看奶奶的表情是什么樣的?想想,奶奶為什么會覺得奇怪呢?誰來讀第二自然段。注意讀出奶奶奇怪的語氣。是啊倒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們聽聽小玲的回答吧!誰來讀?奶奶聽了以后是怎么說的呢?她是個好孩子,是指誰?為什么說小梅是個好孩子,奶奶是在夸小梅啊,那怎么來讀奶奶贊揚的語氣呢?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梅,齊讀__

3小玲沒有傘也能安全回家,那京京有傘當然就沒事啦!我們來接著往下讀。這么多同學想讀,那就站起來一起讀吧!(出示圖片)看看京京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要是你被雨淋成這樣,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會怎么樣,怎么說呢?京京的奶奶是怎么說的?(他把傘借給路遠的朋友了)自已有傘不用,瞧把他淋成這樣!真傻!他是怎么想的呢?要是你,你能嗎?都是和我們一樣大的兩個小朋友,小京京他寧可自己被雨淋,把傘讓給了同樣需要雨傘的人。小梅為了不讓同學淋雨生病,主動護送同學回家,也許不只送小玲一個,也許會把每個沒帶傘的同學,風雨中的小梅這時可能身上早已被雨打濕了。此時,你最想對他們說的是什么?你們真是-------(好孩子)

四、?????同學們你們說說除了你京京和小梅這樣幫助人,關心人是好孩子嗎?還有怎么做,也是好孩子呢?比如上課時,和爸爸去公園,中午吃完飯,和同學們發(fā)生爭吵時,是啊,好孩子,就在我們身邊,快快城夸夸我們班里的好孩子。其實好孩子就是你,好孩子就是我,只要我們都有一份愛心,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我們都是好孩子!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8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育學生要相幫互助,做一個關心別人的好孩子。

教學重點:

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對話,讓學生懂得同學之間要團結(jié)友學的道理;進行字詞數(shù)學。

教學難點: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間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課前準備: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21好孩子。

提問:什么樣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已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錯誤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了生字(包括要求認識的字)

2.邊讀邊想,并標出自然段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提醒學生注意“拉”的聲母是邊音,“京”的韻彈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

3.指名簡要地回答問題。

(1)課文中誰是好孩子?

(2)為什么說他們是好孩子?

四、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輕聲自由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奶奶看見小玲的衣服沒有淋濕,為什么很奇怪?(奶奶認為小玲忘了帶傘,一定要淋濕。但是小玲回來后,一摸她的衣服,發(fā)現(xiàn)小玲沒有淋濕,所以奶奶覺得很奇怪。)

指導學生讀奶奶的話,要讀出奇怪的語氣。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真是個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傘,怕她淋濕了,主動送小玲回家,)

指導學生用高興的語氣朗讀小玲說的話,用贊熱揚的語氣讀奶奶說的話。

3.輕聲自由讀第五——七自然段。

提問:奶奶為什么說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見路遠的同學沒有帶傘,就把傘借給他們,自已淋著回家,他能主動關心、幫助同學,所以奶奶說他也是好孩子。)

4.啟發(fā)學生說說,怎么讀好奶奶說的話。(奶奶看見京京全身淋濕了時說的話,要用奇怪、心疼的語氣來讀。她夸獎京京時說的話要用贊掃揚的語氣來讀。)

5.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小組練讀,再指名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問:奶奶為什么說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課本劇

每小組先出五人,四人分別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說課文敘述部分。表演后評選優(yōu)勝小組和小演員。

三、認記字形,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學會的生字,指名讀一讀,說說是怎樣的記字形的。

2.重點分析以下幾個字。

外:左右結(jié)構(gòu),第3筆是點。熟字“處”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第3筆是捺。

她:聯(lián)系課文和生活實際,告訴學生、奶奶、小玲、小梅、媽媽、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爺爺、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邊相同。

服:左邊是月字旁。

怪:左邊是豎心旁,右上邊是“又”,右下邊是“土”和“輕”的右邊不同。

3.指導寫課后練習第2題中的字,先讀生字。用筆描1個,臨寫1個,對照范字再寫1個。

本課生字中有4個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外”左短右長,“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寬。

“奇”上面的“大”第三筆是點。

四、課堂練習

1.課后練習第3題。學生自己拼讀,指名在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書上寫。寫后訂正。

2.課后練習第4題。通過讀例句,使學生體會到每組的兩句話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的意思更具體。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好孩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一、知識背景

《好孩子》敘寫兩個孩子在雨天幫助同學的故事,贊揚他們樂于助人的品質(zhì)。本文主要特點為:

1、設置懸念。本文共有7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奶奶擔心沒帶傘的小玲會被雨淋濕;第2~4自然段寫沒帶傘的小玲被小梅送回家,衣服沒淋濕,奶奶夸小梅是好孩子;第5~7自然段寫帶傘的京京衣服全濕回到家,原來他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自己卻冒雨回家,奶奶也夸他是好孩子。事情的發(fā)展和結(jié)果恰好與奶奶的料想相反,曲折有致,由此贊美同學間的友情。

2、避實就虛。本文并未正面敘述和描寫小梅和京京如何幫助同學,而是通過小玲和京京回到家中截然不同的情形以及奶奶的神態(tài)和語言加以表現(xiàn),置留空間,耐人尋味,以此凸現(xiàn)同學間的關愛。

3、結(jié)構(gòu)規(guī)整。本文第2~4自然段和第5~7自然段行文相同,均為:小玲(京京)進門——奶奶奇怪——小玲(京京)說明原因——奶奶稱贊。相同的段式結(jié)構(gòu),學生易讀易懂。

4、語言精到。本文中的奶奶是一線索人物,其心理、神態(tài)和語言,無不為學生指明行為導向,尤其是“著急”、“奇怪”、“摸”、“笑”、“心疼”等詞,用語精到,奶奶的慈祥和藹可圈可點。

二、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樸實,事例平常,貼近學生生活,仿佛是身邊之事和熟悉之人,富有親近感和感染力。低年級學生雖為獨生子女,備受父母寵愛,但對互相關愛、樂于助人已有初步認識,思想情感上有一定基礎,價值取向不難判定。加之本文篇幅短小,內(nèi)容淺顯,讀懂學好亦無難度。教學中,應充滿情感色彩,避免簡單說教,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參與過程,在品讀語言文字同時,探求做人道理。

三、教學理念

1、重視熏陶感染作用?!墩n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教材改革中,應充分利用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優(yōu)勢,使教材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本課設計不作簡單說教,而是讓學生在感悟語句、拓展想像、練讀對話、聯(lián)系實際過程中,自然受到熏陶感染,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2、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課標》強調(diào)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從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出發(fā),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本課通過“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等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的自我體驗為契機,引發(fā)學生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共鳴。

3、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墩n標》提出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應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符號堆砌,而是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媒體。本課擇要讓學生憑借語境展開想象,既是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豐富,又是對文本的發(fā)展和超越,有利于開拓學生思維,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

4、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墩n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閱讀教學中,可先由教師指導學習,再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悟出學法。學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更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本文結(jié)構(gòu)規(guī)整,教學中以一例帶一例,重視過程,觸類旁通,有肋于學習遷移,有助于實際應用。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有感情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含義。通過品析人物、交流討論和反復誦讀,明白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并感受助人之樂。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體驗和感受,從內(nèi)心喜歡課文中的人物,從思想感情上產(chǎn)生共鳴,明曉同學間應互相關愛、樂于助人,并融入個體言行之中。

五、片段設計

本文是一篇選讀課文,此類課文不作統(tǒng)一要求,可根據(jù)需要結(jié)合講讀課文進行教學。處理方式可靈活多樣,體現(xiàn)彈性:

(一)理解拓展

1、自主學習,初步探究

(1)初讀課文,了解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的原因。

(2)再讀課文,了解奶奶這一線索人物的性格特征。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研讀詞句,發(fā)現(xiàn)小梅和京京身上的閃光點,體味同學間的友情和關愛;感受奶奶身上的美德,獲取正確的價值取向。

2、小組合作,豐富內(nèi)涵

“小梅怎樣冒雨送小玲回家?”

“京京把傘借給路遠的同學后,自己在回家途中會遇到哪些不便?”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于啟發(fā)學生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并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作合理想像,填補課文空白,既使人物形象更趨飽滿,加深體驗,同時又使學生想像能力得以發(fā)展。

3、聯(lián)系實際,指導行為

“在你的身邊發(fā)生過哪些樂于助人的事?該怎么稱贊他(她)?”

“如果你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怎么做呢?”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是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簡要敘述事情經(jīng)過,借鑒課文表達方式進行稱贊,同時又將課文內(nèi)容與學生個人實際相聯(lián)系,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要求自然滲透于教學過程之中。

(二)填補空白

師生和教材的關系,即讀者和文本的關系,文本的意義是由讀者創(chuàng)造的。作為選讀課文,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原有結(jié)構(gòu),可靈活處理,變教材為學材,變教本為學本。根據(jù)本文避實就虛這一特點,可讓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展開想像:

想像之一:小梅幫助小玲時所想所說所做,小玲到家后所說和小梅所說。

想像之二:京京在幫助同學時所想所說所做,那個同學所想所說所做。

想像之三:奶奶看見帶了傘的京京全身淋濕回到家時所想。

想像之四:京京受奶奶稱贊后所想所說。

學生可選擇其一,根據(jù)自己獨有的經(jīng)驗、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參與解讀文本,填補文本留下的“不確定空白”,使閱讀活動更為豐富多彩。

(三)朗讀練習

本文以對話為主,富含情趣,適合進行朗讀練習。朗讀時,應尊重學生獨特體驗,讓學生入情入境,把握人物不同特點。朗讀時可注重以下幾點:

1、注意人物語氣的變化

奶奶因擔心小玲被淋濕而著急,因結(jié)果出乎所料而驚奇,因明白就里而欣喜,因京京衣服全濕而心疼,又因知曉原因而高興。

2、把握人物語氣的基調(diào)

小玲為有小梅這樣的同學而高興、自豪,京京為能解人所難而快樂、自豪。

(四)遷移運用

語文教學應注意選擇切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的教學方法,并使學生逐漸掌握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以一例帶出多例,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悟出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根據(jù)本文結(jié)構(gòu)規(guī)整這一特點,可以第2~4自然段為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習第5~7自然段。

1、指導學習第2~4自然段

“哪幾個自然段寫第一幅插圖的內(nèi)容?小玲沒帶傘衣服為什么沒淋濕?該怎樣讀奶奶和小玲的對話?”之后從“找、悟、讀”等方面進行小結(jié)。

2、自主學習第5~7自然段

“你能用剛才的方法學習第5~7自然段嗎?如果有困難,可以請教同學或老師?!?/p>

六、拓展資料

一位盲人的感謝信

感謝你們,校長和老師,

你們教育的孩子真好。

我說不出她的名字,

只知道她在你們學校。

一天,我頂著風雪回家,

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

她趕緊跑來把我扶起,

還替我找回甩遠的書包。

從此,我們認識了,

她每天都來做我的向?qū)А?/p>

一見面,甜甜地叫我阿姨,

清脆的嗓音總是帶著笑。

早晨,她準時把我送過大街,

傍晚,準時把我接過小橋。

下雪天,她緊緊把我攙扶,

下雨了,為我把雨傘使勁舉高。

我說不出她的名字,

可我知道:

鮮艷的紅領巾準在她胸前飄,

雷鋒精神在她身上閃耀。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1084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