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是戰(zhàn)勝困難的法寶,它讓我們看到希望??偨Y寫作要注重提煉和歸納,做到簡練明了,突出主題和要點。下面是一些總結的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感和啟示。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一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經常提供一些讓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主動探知。下面寫下自己在教學中運用師生互動、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的淺顯體會,與大家進行交流:
首先,在教學中,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第一、培養(yǎng)學生勇于交流的習慣。由于不少學生存在著害怕出錯的心理,在合作交流時往往只是個別學生在唱主角,針對這一現象,我就盡量鼓勵學生勇于交流,積極參與,讓學生樂于學習,并且給后進生多一點機會。
第二、培養(yǎng)學生樂于傾聽的習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互相尊重、樂于傾聽,有序地參與合作交流,避免出現你爭我搶的局面。這一點對小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他們的想法簡單,只知道自己的是對的、是最好的,不明白有時候其他同學的意見更好。
第三、培養(yǎng)學生樂于贊賞的習慣。在合作交流中往往是各抒己見,我就經常鼓勵學生要愿意贊賞、欣賞他人的見解,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而且這也是樂于傾聽的表現。
例如,在教學用簡便方法計算125×88時,問學生有什么辦法時,讓學生討論,學生邊討論邊動手,得出了好幾種解法,比如125×(8+80),125×8×11等等。但有些差的學生連一種方法也想不出,我就讓想出辦法的同學說說是怎樣想的,讓這些差生仔細聽,這樣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
再者,雖然說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但運用合作交流也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1)當學生獨立完成比較困難時,我會讓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在教學中,往往會遇到學生不能獨立解答的問題,這時組織學生交流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產生學習的動力。例如在教學認圖形時,要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還要用不同的方法。對于一般的學生學生來講,這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就讓學生動手合作交流,很順利的用不同的方法拼出了一個平行四邊形。
(2)在教學難點和重點時,我會組織學生合作交流。這樣不僅能很好的突破重點和難點,還能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在教學中組織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合作交流,互相說想法,能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二
一般認為,網絡對人的發(fā)展影響最為重大的方面無疑是人的社會關系方面。網絡為人們之間的交往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和平臺,其便捷性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種社會交往形式。
(一)網絡對人的社會關系發(fā)展的積極影響。
與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帶來了人們之間的地理距離的拉近、擴大了人們的交往和活動范圍相似,網絡的出現最大程度的拉近了人們之間的交往距離,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即時交流,也擴大了人們的交往范圍。在熟人社會,網絡對人的社會關系的促進作用,在于拉近了人們之間的交往距離,使得熟人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也能夠通過網絡實現聯(lián)絡和交流;而這種交流不僅突破了空間的阻礙,還最大程度的縮短了交往時間,實現了即時交流。網絡對人的社會關系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最重要的體現,是網絡實現了陌生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擴大了人的社會關系的交往范圍。此外,網絡對人的社會關系發(fā)展的促進作用還體現在,網絡避免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往的顧慮,使交往雙方更容易實現交往的深入。總之,網絡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夠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和即時性。
(二)網絡對人的社會關系發(fā)展的消極影響。
當前,對于網絡交往最強烈的詬病在于,認為網絡交往導致現實社會關系與虛擬社會關系發(fā)展的不平衡,即人們過分沉溺于虛擬社會關系而忽視了現實社會關系。人們將大量時間和精力用于網絡交流,而忽視了現實的面對面的溝通。這種聲音的出現有一定的合理性,個別極端沉溺于網絡社會的事例體現出部分網民對現實社會關系的忽視,但從整體上看,這種情況并非主流。一方面,一部分虛擬社會關系往往以現實社會關系為基礎,如親緣關系、朋友同學關系等,網絡交往無非是這些現實社會關系在網絡上的延伸。另一方面,純粹的虛擬社會關系作為新時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的一種,不能被排除在社會關系之外,即我們應該認識到,隨著網絡的日益普及,虛擬社會關系已經成為人的社會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這種虛擬社會關系同樣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甚至可能生發(fā)出現實的社會關系。另外,認為網絡交往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和人際交往的表層化的觀點也有失偏頗。人與人之間信任危機產生的原因十分復雜,取決于社會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法律法規(guī)的健全程度和社會成員的普遍道德水平等。而網絡交往作為一種交往的形式和手段,并不是造成人與人之間信任危機的根源。因為只要社會之中存在導致信任危機出現的因素,那么這種危機則無論在現實社會還是虛擬社會都會有所體現。對于認為網絡交往造成了人際交往的表層化的看法,則更值得商榷。人際交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表層到深層的過程,即無論是現實社會的交往還是虛擬社會的交往,都需要由淺入深,這也決定了當面對不同的交往對象時,無論是現實社會的交往還是虛擬社會的交往都有淺有深。網絡交往無疑擴大了人們的交往范圍,使人們擁有了更多的交往對象可供選擇,容易出現網絡人際交往多而不深的情況,但隨著網絡交往的深入,交往程度也將逐漸深入,而不只停留于人際交往的表層。
人的個性與主體性相一致,全面發(fā)展人的個性就是要全面發(fā)展人的主體性。學界普遍認為,人的主體性主要包括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網絡對人的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的影響,在這些方面均有體現。
網絡的便捷性和開放性使得人們在網絡社會中更加自主的選擇自己的身份標簽,在虛擬生活中實現自主發(fā)展?,F實社會中,由于家庭、工作、環(huán)境的局限,人們的自主發(fā)展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桎梏。但在網絡社會中,一方面人們可以自主的向以現實生活為基礎的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人們還可以選擇完全不同于現實生活的身份標簽,實現自主發(fā)展。網絡激發(fā)了人的能動性。網絡帶來的超大信息量和最自由的選擇權共同激發(fā)了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欲望。網絡創(chuàng)造出大量的相關產業(yè)、企業(yè)和崗位,越來越多的傳統(tǒng)行業(yè)正在借助網絡的力量發(fā)展自身。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方式正是人們能動的改造世界的體現。網絡更使人的創(chuàng)造性得以彰顯。創(chuàng)造性是人的主體性的最顯著體現,使人的主體性得到最高程度的實現,反過來又強化了人的主體身份,使人成為真正的主體。人的創(chuàng)造性體現在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維模式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為固有的習慣所左右,標新立異地去思考和行動,能夠舉一反三,對信息保持必要的批判力。創(chuàng)造不僅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不竭的動力,也是人自身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在傳統(tǒng)社會,人們苦于得不到信息而焦慮,而在網絡社會,人們通過網絡能夠接觸到的信息和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人的創(chuàng)造性也得以最大程度的彰顯。
有觀點認為,正是網絡中充斥著大量未經篩選過濾、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信息,使得網絡對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均產生了消極的阻礙作用。由于網絡之中人們可以任意選擇自己的身份標簽,從而認為網絡容易導致自我認同的混亂、喪失發(fā)展的自主性,是對網絡對人的自主性的影響的歪曲。不同的身份標簽并不必然導致自我認同的混亂,而只是人們在網絡社會中對于不同于現實生活的身份的體驗和感受,因而極端沉溺于網絡身份而喪失了自我的案例并不具有典型性。還有觀點認為,面對網絡之中海量的各種信息,人們往往被網絡裹挾、無力招架,從而喪失了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這種觀點的錯誤在于夸大了信息對人們的壓力和影響,低估了人們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可否認,面對遠遠超過現實社會的信息量,人們確實容易被這樣那樣的觀點所影響,但這與現實社會中人們被他人的觀點所影響別無二致;面對海量的信息,人們在滿足于精神快餐的感性享受時,同樣追求想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而不會因信息量的擴大而喪失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網絡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從整體上來看,無疑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網絡促進了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fā)展和人的個性的全面發(fā)展。不可否認,網絡出現和發(fā)展的每個階段都伴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就像每一個新生事物都為人類社會帶來機遇和挑戰(zhàn)一樣,網絡作為一種溝通、交往的手段,其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更多地取決于人們對其利用的方式和對風險的規(guī)避,因而不能將網絡時代人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都歸咎于網絡本身。綜上,網絡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無疑利大于弊、具有正面和積極的意義。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三
今天我們正處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和融合的時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引發(fā)了整個世界的變化。網絡改變了傳統(tǒng)的人際交往模式,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網絡技術手段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時,網絡也在影響人們的人際關系的形式,拓寬了人們的交往范圍和渠道。
二、網絡傳播與人際交往。
(1)人際交往與人際關系。常指人與人交往關系的總稱,也被稱為“人際交往”,包括親屬關系、朋友關系、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戰(zhàn)友關系、同事關系及領導與被領導關系等。
(2)網絡傳播與人際交往密切相關。我們每個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和他人的交往,人際交往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際交往可分為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和以媒體為中介的間接交流。
三、網絡傳播中人際關系的發(fā)展變化。
(1)傳統(tǒng)傳播環(huán)境與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下的人際關系?,F實社會中,人們的人際關系建立往往是通過直接的、面對面的語言和身體交流的方式,這種傳統(tǒng)的傳播環(huán)境存在著諸多限制,人的相貌、穿著、儀態(tài)就會影響人們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的建立。在這種環(huán)境下,大學生建立人際關系,往往要考慮這個人的性格、年級、日常生活習慣等,人際關系的圈子就會限于周圍的人。
(2)網絡傳播中建立人際關系的形式。網絡中人際關系的建立主要是通過兩種人際交往的形式:e-mail和網上聊天。e-mail是一種類似傳統(tǒng)通信手段的人際傳播方式,是互聯(lián)網應用最廣的服務,它有著自己最鮮明的特點。第一,電子郵件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像、聲音等多種形式。第二,e-mail的傳播速度不同于傳統(tǒng)的通信傳播速度,比傳統(tǒng)通信快得多。第三,e-mail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只需輕輕點擊鼠標,即使相距萬里的人,也能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實現交流。
(3)網絡傳播中人際關系的特點。
1)網絡傳播中的人際關系是虛擬化的。人們在網絡中的身份可能只是一個代號,其中形成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虛擬的情境中的,這種虛擬的空間,使人們可以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尤其是合當代大學生張揚個性、崇尚自由的本性,符合大學生對人際關系的需求。
2)自由、平等、開放是網絡傳播中的人際關系的鮮明特色?,F實社會中人們建立人際關系往往要基于自己的身份、地位或者是背景,這種人際交往存在很多的顧慮,使人們不能自由平等的選擇朋友。
3)網絡人際關系是現實社會中人際關系的發(fā)展,是現實人際交往的延伸。社會的現實性,使得人際交往不能盡如人意,網絡給人們提供了更多更便利的人際交往途徑。
(1)網絡傳播給人際關系發(fā)展帶來的積極影響。
1)有利于擴大交往范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我們也往往對自己喜愛的人開口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但只能將我們的感情融入生活之中。網絡傳播環(huán)境,改變了這一現狀,給我們提供了表達情感的渠道。
2)有利于宣泄不良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由于傳統(tǒng)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很多人在遇到各種煩惱和心理問題時,沒有勇氣向別人傾訴,長時間不良情緒的積累,很容易讓人的心理變畸形。網絡的鮮明特性,尤其是匿名性,讓人們不必再擔心自己的某些心理問題被別人窺探。
3)有利于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網絡社會中每個人的身份都可以得到隱藏,網絡世界讓他們的追求得以實現,每個人際關系的建立都是基于平等的關系,不存在身份、地位的差距。你有什么苦惱,都可以向你的網友表露,可以開心做真實的自己。
(2)網絡傳播給人際關系發(fā)展帶來的弊端。
1)沉迷網絡不可自拔,阻礙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由于網絡的優(yōu)勢,很多人沉迷于網絡世界中不可自拔。網絡世界中存在很多暴力情節(jié)或是其他不良行為,這種不良行為會逐漸影響一個人的身心,最終阻礙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2)人際關系變得更加冷漠。面對面的直接交流是社會交往的基本特性。隨著網絡的發(fā)展,遠程教育、在家辦公、電子商務等的出現,使人們面對面的機會大大減少,導致人際關系疏遠、道德冷漠、親情隱退。
3)弱化了人際關系中的倫理道德意識。在網絡中,人際關系的建立是比較隨意的,沒有現實社會中那么多的顧慮。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中,信息是比較冗雜的,在帶給人們有價值的信息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垃圾信息,這些垃圾信息中,存在著黃色、暴力信息。
五、完善網絡人際關系的對策。
(1)樹立正確的網絡觀,重視網絡心理教育。對待網絡,要有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網絡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交流工具,不是我們生活的主體。每個人都應當樹立正確的網絡觀,科學合理地認識和使用網絡。
(2)加強交流,提高人際溝通能力。網絡世界畢竟只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無論網絡世界多么的完美,都無法和真正的現實世界相比擬。通過冷冰冰的網絡建立的人際關系,存在諸多的問題,很容易使人際關系更加的冷漠。要不斷加強與別人的交流,來緩解人際關系冷漠。
(3)提高對信息的辨別能力。網絡世界是信息的海洋,在給人們傳遞有價值的信息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虛假信息、黃色信息等。面對網絡中如此多的信息的時候,無形之中就會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影響人際關系。要重點培養(yǎng)大學生辨別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
六、結論。
快速發(fā)展的網絡,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雖然網絡傳播環(huán)境下的人際關系與傳統(tǒng)的人際關系有著明顯的差別,也存在著諸多弊端,但網絡改變了人們的交往范圍和交往方式,網絡傳播以其鮮明的特色,加速了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拓寬了人際交往的范圍,給人們提供了更多人際交往的選擇,總體上是利大于弊的。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四
為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兒童畫的表現技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分享了兒童畫的教學課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課程開發(fā)背景。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以提高課程的選擇性與適應性。學校認識到要發(fā)展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必須努力探索符合校情的具有特色的學校文化和育人途徑。我們學校確立的培養(yǎng)目標是以藝術為抓手,弘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給學生有足夠的時空去選擇和創(chuàng)新,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在學校領導經過認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學校一致決定根據“學生有特長、學校有特色”的原則開發(fā)兒童畫課程,把它作為學校開發(fā)的校本課程的重要內容,原因有以下兩點:
1、學生好動、愛玩,特別喜歡動手。學生喜歡用自己的作品反映童年的生活,用自己的作品反映對客觀世界、自身生活的認識,用自己的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兒童畫正好利用了這一特點滿足了學生的需要。
2、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要立足學校特色,要能促進學校文化的形成。從起,學校利用美術教師的資源,開設了學生美術興趣小組。學生興趣濃厚,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學生繪畫作品先后在各級各類的比賽中獲獎,具有一定的基礎,內部條件十分成熟。
二、教學活動目標。
本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使學生通過學習,不斷獲得多元的藝術知識技能;發(fā)展學生欣賞與評述、表現與創(chuàng)造、設計與應用,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生活情趣,形成樂學、求美、創(chuàng)新、等品質;讓學生充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基于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學校改革的目標,“兒童畫”課程總的設計理念為:以“人的發(fā)展”為核心,發(fā)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實踐、創(chuàng)新等綜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課程目標設置如下:
1.使學生掌握兒童畫繪畫的相關知識。
2.掌握兒童畫繪畫的基本技法。
3.通過一系列活動了解、認識兒童畫,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提升審美、觀察等綜合能力。
三、教學活動內容:
根據我們的總目標,兒童畫校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
1、繪畫的基本技法的訓練。
2、對色彩的認識,以及色感的培養(yǎng)。
3、圍繞以兒童畫創(chuàng)作為形式開展一系列活動:
(1)、收集有關兒童畫的資料,了解兒童畫的繪畫方法、技巧。
(2)、參觀各種展覽,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兒童畫的藝術欣賞、評價。
(3)、讓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生活、自然,用自己的雙手繪制出各式各樣的作品,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4)、學生繪畫作品進行展覽。
四、教學活動重點:
1、兒童畫繪畫的相關知識的掌握。
2、兒童畫繪畫的基本技法的掌握。
五、教學活動難點:
1、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2、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張揚。
六、教學活動時數:每周兩課時。
七、教學活動過程:
學校在抓好美術課堂教學主陣地的同時,把兒童畫教學向課處延伸,學校每星期二、星期四下午放學后為在這方面有愛好和能力的同學創(chuàng)造更多的時機,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發(fā)展。
1、學科滲透。每門學科根據兒童畫課程的內容,結合自身學科特點,增加有繪畫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中。
2、圍繞兒童內容,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綜合性學習。
4、開展繪畫興趣小組活動。
(1)、面向全體學生。在各年級開展兒童畫教學。
(2)、校級興趣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愿報名參加,利用課余時間深入學習兒童畫,選拔優(yōu)秀苗子,進一步訓練提高。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分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激發(fā)學生興趣,了解兒童畫的基本知識,并進行簡筆畫的訓練。
第二階段:陶冶學生性情,教給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一色彩知識。
第三階段:了解各大流派,掌握各種兒童畫的繪畫方式、方法,讓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生活、體驗自然,激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火花,大膽創(chuàng)新。
八、課程評價:(評價分兩部分)。
(一)、作品展覽點評。開展多種形式的班級作品展及校內作品展覽,加強宣傳和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同學間互評。
(二)、建立個人的成長記錄袋。
1.采用等級制記錄學生兒童畫學習情況(興趣、技能、態(tài)度等方面)。教師、同學、家長參與評價。
2.作品集:每個階段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獲獎作品,榮譽證書等。
3.小評論:針對某一作品進行的同學、老師及自己的評價。
4.期末評語:記錄“家長說”、“老師說”、“同學說”、“自己說”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五
隨著電腦網絡的迅速擴張和強力滲透,上網就像看電視、打手機一樣成為普通人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內容之一。電腦網絡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傳播和人際交往工具,正在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就目前情況來看,電腦網絡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涉及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情感宣泄、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提高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某些由電腦網絡引發(fā)的心理障礙、情感沖突和安全焦慮等方面。
一、電腦網絡對人際交往人群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一)擴大了人際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家普遍認為,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相關實證研究也表明,人際關系與個體心理健康有著密切關系,有助于個體心理健康。沙力文認為精神病包括人際關系中不適宜的整個領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童年人際關系被破壞,從而產生嚴重的焦慮感,導致精神的分裂。在人本主義心理學者那里,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二者的關系問題更是被看作心理健康和治療研究的中心問題。他們認為,自我實現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夠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認知心理學傾向的學者們則主要從人際問題解決方面對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人際關系冷漠是現代社會生活中日趨嚴重的一種社會病。人們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獨地出沒,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際方式。網絡社會的人們卻可以跨越千山萬水,突破地域空間的限制,讓整個地球變成一個小小的村落,真正實現“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它可以讓人足不出戶在數秒之間找到多年摯友般的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試探、戒備和情感道義責任。例如學生在家中利用網絡學習、交往、聊天談心;一位行動不便者可能囿于一隅無法讓自己走入他人的生活圈子;邊防哨卡的士兵可能因為交通不便和職責原因,無法與外界溝通……,電腦網絡為這些特殊的人們提供了人際交往的全新天地。
(二)為個體不良情緒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徑。
現代心理治療理論非常重視宣泄在心理健康維護和治療中的作用。心理咨詢和治療者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受到壓抑的心理癥結提供宣泄和釋放的渠道。但是,由于傳統(tǒng)觀念和行為習慣的影響,很多國人在遇到各種煩惱和心理問題時,往往沒有勇氣或不習慣找心理醫(yī)生,也不愿意向身邊熟悉的人傾訴。這種忌“心病”現象和“家丑不外揚”的普遍心態(tài)顯然不利于個體心理問題的及時解決,也不利于個體心理健康。電腦網絡的匿名性特點為普通人群不良情緒的及時釋放和網民之間的情感幫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
提高網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提高個體心理健康水平。
個體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異。低層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沒有心理疾病癥狀,高層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或“自我實現”。因此,即使是正常人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意味著個體各種心理素質和諧發(fā)展。網絡生活有助于提高網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提升網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由電腦網絡所引發(fā)的人際關系障礙主要表現為網絡孤獨癥、人際信任危機和各種交際沖突。網絡孤獨癥與網絡成癮癥非常類似,只是前者更多表現出生理和認識方面的障礙,后者側重于人際交往方面的障礙。網絡成癮癥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人際關系障礙,網絡孤獨癥患者則不一定表現出明顯的`生理障礙。網絡孤獨癥多發(fā)生在性格內向者身上,其典型癥狀是:沉溺于網絡,脫離現實,寡言少語,情緒抑郁,社交面狹窄,人際關系冷漠。由于個體將注意力和個人興趣專注于網絡,不僅不利于自己的心理,而且導致身體素質的下降,影響人的健康。
我覺得,網絡在生活中,正如一株美麗而邪惡的“罌栗花”,他可以治病,但也可喪失一個人的勞動力,使人沉溺于其中而不能自拔,這正表現處事物的兩面性。其實關于網絡與人際關系,這二者到底是促進關系還是阻礙關系,關鍵是看你如何看待網絡這一問題。
首先,我們不能把網絡當作逃避現實的一個途徑,而是把他當作為現實服務的一個工具,網絡就會充分發(fā)揮出對人際關系的有利作用。網絡不但能在更廣范圍內,幫我們找到思想相同志趣相投的朋友,還能大大幫我們提高人際交往的質量;網絡還能幫不善人際交往的人重塑信心。
其次,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把握虛擬網絡在現實生活中的比例;要學會正確把握上網的度;要學會敢于面對生活,因為網上交際不能代替現實生活的社交活動,所以必須保持與周圍人員的正常交往。
最后,將網絡作為一種工具,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便捷來擴從我們的知識面,而不是僅僅將其作為我們于樂的工具。甚至沉浸在虛擬的空間里不能自拔!在太多的選擇與誘惑面前,只有有了適當的鑒別力,你才有可能占有她,否則你永遠是他的奴隸!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為人們帶來便捷、高質量的社會生活,也會造成巨大的負面效應。
網絡是一種新型媒體,它的飛速發(fā)展讓我們始料不及,但我們仍不能否認他帶給我們的眾多方便與快捷的生活,他讓我們的生活更暢通無阻。
正是因為有了網絡,我們可以節(jié)省下更多的時間去和朋友聊聊天,和親人敘敘舊。
有了網絡,我們可以和久不見面的朋友網上視頻、聊天、聯(lián)絡聯(lián)絡感情。
綜上所述,網絡既可以促進促進人際關系交往,又可以阻礙人際關系的交往,關鍵是看你如何看待網絡在這其中的作用,如何用它來構造自己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高麗華《虛擬世界的道德》、《計算機世界》。
2.孫軍《高校應為首善之區(qū)——訪全國人大代表管華詩》、《中國教育報》。
3.李家清.開發(fā)利用網絡信息資源的對策研究.圖書情報知識,(1)。
4.王建侖.網絡科研信息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圖書情報工作,2000(2)。
5.嚴耕,陸俊.網絡悖論[m].長沙:國防科技出版社,.
6.胡泳,范海燕.網絡為王[m].??冢汉D铣霭嫔纾?
7.[美]理察德.a.斯皮內洛.世紀道德:信息技術的倫理方面[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六
我將初一數學應用題教學分為兩條線索來抓:。
一條是縱線,從初一貫穿到初三年級。初一學生解應用題時,困難在于抓不住相等關系列方程。列出正確的方程,是解應用題的中心。而找出等量關系才是列出正確方程的關鍵所在。所以,抓住突出等量關系布列方程這一關鍵,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提高解應用題的根本途經。
另一條是橫線,即在每一單元、每一例題的教學中,抓好四個環(huán)節(jié)即“概念一等量一思路一列式”,要特別抓好前三個環(huán)節(jié),它是重點。通過這四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逐漸形成一套科學的解題方法。上述兩條線不是孤立地進行,而是交織成網,緊密聯(lián)系,交叉進行。
自九一年運行,初步體會到:。
1.學校必須有明確的要求。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制定《應用題教學的初步實施方案》,對每個年級在知識能力上提出了明確的訓練要求,做到目的清楚,要求明確。
2.激發(fā)興趣。根據初一年級年齡和心理特征及認識規(guī)律,借助于圖示和直觀教具,起到形象直觀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分析思考,發(fā)展智力。運用類比法,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同一類型題,可用幾種形式提出要求和進行一題多解。
理解概念。了解和掌握概念,是解應用題的基礎和前提。每個應用題都由許多概念構成,如果概念不清,判斷推理就無法進行。因此,在教學中應把一些關鍵詞語的意義講清講準,使學生通過具體問題,既能準確地把文字表達的數量關系,用代數式表達出來;又能把數量關系的代數式,準確地用語言敘述出來。從而剖析應用問題的.本質,尋求等量關系布列方程的基本途經。
等量關系是核心。等量關系,就是由一些含有未知數或不含未知數的代數式,根據題中的等量關系組成。從初一年級開始就要注意給學生建立等量關系的觀念。通過應用題教學,讓學生能夠熟練地靈活地掌握常見的基本等量關系。逐步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等量關系式。平時要養(yǎng)成學生認真讀題的好習慣,了解和掌握應用題的事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還可進行補充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的練習等等。加深對等量關系的理解,很有益處。
思路是關鍵。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掌握解題方法,就是說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思路門道。從初一年級解應用題開始,訓練學生能正確思考問題的方法細心審清,理解題意。分析每一道應用題,屬于哪種類型,數量之間有什么基本關系式。還要培養(yǎng)學生能找出隱含的等量關系式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有目的的用分析法和綜合法來講解應用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分析和掌握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利用題意中主要的相等量,來找出等量關系而轉化為方程。
為了減少錯誤,必須及時提醒學生,正確的方程一般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等式兩邊的意義相同;。
2.等式兩邊的單位一致;。
3.等式兩邊的數量相等。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七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是一位思想者”,突然間產生了同感。自從我參加工作以來,“教學反思”讓我收獲不少。寫教學后記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一個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應該包括課前準備和設計、課堂講授、以及課后總結和反思。而且,這該是開放的,課后的反思和總結既是上一個教學過程的結束,又是下一個教學過程的開始。事實上一節(jié)課結束后,教師平心靜氣地來審視自己原來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和評價,必然會有新的感受,將之記錄下來,為更好地進行下一次教學準備條件,是非常必要的。這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要的功課,如同人要吃飯一樣是不可缺少的。做個有心人,對自我工作及時反省、檢查、自我完善,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水平,達到優(yōu)化課堂教學。那么,教學后記應記些什么呢?本人就自己的一些經驗談一些粗淺的認識,愿與同行共勉。
教學后記的內容是相當廣泛的,凡是有利于教學都可寫入教學后記,大致包括兩個方面:
一、教師的授課情況。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成功的教學,體現在教師以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思維,不同角度和深度的把握教材內容,以適當的方法和表現力去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堂課下來,總有成功之處,如典型的案例、逼真的演示、巧妙的實驗,幽默的講解、傳神的體態(tài)、奇妙的方法、有益的啟示、以及精彩的教學設計等等。如在《勻速圓周運動》這一節(jié)時,可以采取制造懸念,先是提問:“大家都知道,水往低處流,但我現在要讓這一杯水倒立,水不會流下來,你們信不?”學生一下子興趣被提了起來,在學生迫不及待的情況下做了一個“水流星”的實驗,將學生引入到課堂教學上來,學生積極性一下子高漲起來。課后我認真及時地記錄了這一過程,有利于在以后的教學中少走彎路,不斷地加強和完善教學策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即使最成功的教學過程,也難免有失誤之處,如處理欠當、方法陳舊、演示失敗、指導不力、知識性的錯誤、以及教案與實際的脫節(jié)等,將這些“失誤”記錄下來,認真反思、仔細查找根源,尋求對策,以免重蹈覆轍。如在“浮力”教學中,筆者曾經舉了用水桶提水,在水桶未離開水面時,手感到很輕的例子,然后就講這是由于水桶受到水對它向上托起的力的緣故,這個向上托起的力就叫做浮力。在備課時我想這個例子很淺顯,學生一定會一聽就懂,結果是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一片茫然。課后向學生了解其中的原因,學生說:我們沒有用水桶打過水。思考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發(fā)現我的認識起點與學生的認識起點差距很大,學生家里用的是自來水,很少用水桶提水,即使提水也往往是家長的事,因而學生沒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導致對問題的認識產生了困難,從此,我在引用事例時盡可能從學生司空見慣后和親身體會過的經歷中引出。在講授知識時,充分分析學生的學習起點,盡量做到“低起點,小步走”,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到物理既有趣味又能學好。面對教學中的失誤之處,不僅要及時地將問題記下來,并且要積極從主觀上找原因,使之成為以后教學工作的前車之鑒。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這些靈感往往在特定環(huán)境下產生而并非備課時想到,它具有瞬時性。例如:在上“液體壓強”這一節(jié)時,我用了一個大家都在用的儀器,證明液體對側壁的壓強,突然,有學生站起來問:“老師,這些儀器都是實驗室來的,這是廠家設計好了的,又怎么能證明呢?”頓時,我無言以驪,學生說得并不是完全沒道理,在那種窘迫中,看到學生在喝礦泉水,順手拿來瓶子,用小刀鉆了三個高度不同的孔,再讓學生上來一起做實驗,會發(fā)現從三個不同的孔中射出的水有遠有近,這下子學生心服口服,而且對這個結論了解得比其他各班都不要深入,下課后,我立即記下來,并提醒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地采用生活中的器具,這樣既能變廢為寶,又能將物理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在教學中,不可能時時刻刻都上得非常順利,偶爾會碰到質疑也在所難免,偶爾教材中的編寫失誤,有時概念不是很清晰,有時自身的知識面不夠全面對一些問題難以理解,這往往會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困難,這種情況一定得記下。如書本中的光源定義,實在讓人難以分析,能發(fā)光的物體,代表的是能力。那么各種金屬,我們平常不認為是光源,如果將金屬高溫后,也能夠發(fā)光,那它算不算光源呢?又如在《萬有引力》這一章中,用到地球的質量,但書本中出現了兩次不同的地球的質量,這又是為什么?將這些記下來與同行探討,以免在課堂教學中產生科學性失真,知識性失真。
二、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和學的雙向交流的過程,學生學習情況如何,也是教師時刻要了解和掌握的。
1.記錄學生對所授知識的接受狀況。
包括對所授知識的接受程度,重點難點是否已經理解,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普遍存在的問題,練習和作業(yè)的完成情況等等。
2.記錄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的獨到見解。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傾聽學生想法,善于采納學生的建義,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提高教學質量。青年學生思想活躍,敢于創(chuàng)新,在有些問題上,學生比老師有時更高明,更具有想象力。有時學生的一個見解也會使我們有茅塞頓開之感,常??梢酝貙捊虒W思路,應及時記錄在案,以便于教學相長。
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在上完一堂課后,及時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對于改進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應該記錄下來。
三、總結。
從反思的角來說,教學反思是每一位教師的自覺行為,如今許多學校的備課本上都設有“教后記”這一內容,然而許多教師要么熟視無睹,要么“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地敷衍塞責,這種對待教學反思的態(tài)度決定了課堂教學效果的停滯不前,“教后記”是教學反思的一種外在的形式,它是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及師生交流結果的反思,而這種反思應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醞釀,思考,琢磨的結晶,絕不能只是膚淺地籠統(tǒng)地隨意待之,對課堂教學的反思,既要在理論上進行探討,又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實驗,因此只有認真,端正,執(zhí)著地對待教學反思,才能早日撥開遮在課堂上的迷霧,踏上一個新的臺階。
總之,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本著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重視寫教學后記,做到有感后記、有感必記、有記必思,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和升華,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迅速走向成熟和成功,讓辛勤耕耘的每次小得,積水成河,成為教學的寶貴財富。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八
馬克思曾將人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在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由于受到生產力水平的限制,人們普遍依附于血緣共同體和地域共同體,是人的依賴性占主導地位的階段;而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后,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進入以物質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人的發(fā)展的第三階段——共產主義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空前發(fā)達,人的自由個性將真正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我國雖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已成為國家和人民的共同目標。馬克思所講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可以概括為人的勞動能力、人的社會關系以及人的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因而要分析網絡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需從上述三個方面開展。網絡與其他新生事物一樣,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有利有弊,但以往的研究對于網絡對于人的發(fā)展的利弊分析中不乏偽命題,特別是對于網絡對于人的發(fā)展的負面影響過于夸大、有失偏頗。隨著互聯(lián)網的不斷發(fā)展,我們應對網絡對人的發(fā)展有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認識。?當前,網絡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人們的個人生活還是社會生活無不受到網絡的深刻影響,這使得網絡對人的發(fā)展的影響的討論從未間斷。
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即人的智力、體力實現充分、統(tǒng)一的發(fā)展,在勞動過程中實現智力和體力的充分運用和完整結合。
(一)網絡對人的勞動能力發(fā)展的積極影響。
網絡的便捷性與即時性大大縮短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時間、降低了溝通成本,減少了勞動者體力和智力的消耗,促進了勞動效率的提高,從而實現了人的體力和智力的運用更加充分和高效。目前,大量互聯(lián)網企業(yè)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量大、資訊更新快、網絡溝通迅速及時、網絡平臺受眾廣的特點,通過搭建和拓展網絡平臺,采用網上采購、網上銷售等運營模式,大大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從而直接促進了人的勞動能力的發(fā)展。而網絡超強的信息傳播能力,不僅能夠幫助勞動者學習全國乃至全球領先的勞動技能,還能隨時幫助勞動者通過網絡搜索和網絡求助解決勞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同時,勞動者還可以通過網絡辦公、網絡會議等形式,實現網絡管理,從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間接促進人的勞動能力的發(fā)展。
(二)網絡對人的勞動能力發(fā)展的消極影響。
以往的研究認為,網絡社會中人的發(fā)展受制、受控于網絡社會而不能自由和自覺的發(fā)展,使得網絡對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構成了阻礙。網絡社會中人的`發(fā)展的不自覺性,即在網絡中陷入不自覺狀態(tài),如網絡沉迷、網絡謠言等現象的出現,影響甚至阻礙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主要應歸咎于個人自控能力和對于信息的甄別判斷能力的缺失。網絡社會與現實社會一樣紛繁復雜,只不過由于網絡將各種社會現象更加集中的展現于人們眼前,因而對人們對于信息的甄別能力和面對各種誘惑的自控能力要求更高。歸根到底,并非網絡操控和阻礙了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不能將由于自控能力差、缺乏甄別判斷能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完全歸咎于網絡本身。此外,黑入網絡、網絡詐騙等行為也由于目前無法可依、技術有限等原因而大量存在,這些現象不僅擾亂了社會秩序,更是違法犯罪的行為,從而阻礙了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然而,上述情形的出現只是少數不法分子借助網絡這一平臺開展了違法犯罪活動,早已偏離了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fā)展的方向,其產生原因同樣不能歸咎于網絡本身,加強監(jiān)管、違法必究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九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導致了許多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他們把寫作當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其實同閱讀方式一樣,在信息技術的沖擊之下,寫作方式也發(fā)生了重大變革,當代信息技術豐富了人們的理解及表達方式。各種字處理系統(tǒng)軟件的出現和日益完善,不僅提高了人們的寫作效率,而且也豐富了寫作內容和方式。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使學生掌握了文字處理軟件的基本使用。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打草稿、寫文章,還是插入圖片,都能較為方便地在計算機上進行。
同時,在使用電子媒體工具的寫作中,讓學生能夠使用符號、圖像、聲音等各種形式創(chuàng)作出豐富多彩的寫作內容。多媒體作文無疑成了提高學生作文興趣和寫作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關于課堂教學:《乘著想象的翅膀》是我利用網絡環(huán)境,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協(xié)作探究,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的一節(jié)想象作文課。其教學過程包括如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進行創(chuàng)新訓練。學生通過聆聽網上音樂,網上拼圖游戲,談自己的想象,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作自己喜歡的想象作文的欲望。
2、網上學習,協(xié)作探究,進行寫前準備?!白魑乃夭木W”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知識和作文素材,學生通過網上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了解新方法,學習新經驗,啟迪新思維,開闊新思路。
3、網上再學,群組交流,擬定作文構思。學生在自主上“作文素材網”內容的基礎上,小組交流,互相幫助,確定各自的作文內容。
4、運用所得,展開想象,進行片段創(chuàng)作。學生在網上展開想象的翅膀,借助多媒體工具,運用所學作文知識,將想象中的人、事、物、景寫成一個作文片斷。
5、資源共享,集體評議,進行反饋修改。學生利用網絡功能把自己的作文傳送給大家共同欣賞。同學們同位合作,自由點擊自己喜歡的作文,鼓勵學生向全班同學推薦自己的作文,并及時評析,反饋建議,進行修改。這是一堂典型的師生通過網絡互動的作文課,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借助電腦,創(chuàng)作出一篇篇內容具體、形式新穎、圖文并茂的多媒體作文,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提高了學生寫作的興趣。
計算機集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本節(jié)課利用多媒體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和豐富多采的知識,促使學生腦、眼、耳、口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活動,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學生的寫作興趣被真正的調動了起來。
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知識的能力。
多媒體技術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強的處理能力、豐富多采的對象以及生動形象的人機交互吸引著學生,在這節(jié)作文課中,我巧妙運用網絡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采的教學資源,為他們營造了一個色彩繽紛、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學生通過網絡互動,自己搜集、探究、綜合信息,一切都顯得那么輕松而富有活力,學到的知識更豐富,思維的訓練更深刻,學習的收獲更廣泛,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各種實踐能力,點燃了學生心中創(chuàng)造的火花,而且學生在課堂上自主發(fā)現、共同探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意識在這里悄然形成。關于教學“資源庫”:教會學生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最有利的信息環(huán)境和“資源庫”,是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必要條件。
基于這樣的考慮,這節(jié)作文課,我創(chuàng)建了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合作、探究知識的多媒體資源庫。這節(jié)課的資源庫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與學習專題相關、擴展性的學習素材資源,這里既有優(yōu)美的詞句,又有優(yōu)秀的范文,還有寫作文必不可少的`寫作方法……這些內容的設計為學生積極探索、自主學習、寫好作文提供了極大地幫助。關于評價:在本節(jié)作文課中,我還重點關注了對學生的評價?!缎抡n程標準》的評價建議提出:評價要“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為此,在課堂上,我更多的關注了學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綜合信息的能力,關注了學生在協(xié)作過程中的合作精神,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教學中我還注意了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評價三者的結合,引導學生借助于網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提高了學生自我控制調節(jié)和多角度考慮問題、發(fā)現問題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反思和改進。
這節(jié)作文課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人機互動,合作、探究的環(huán)境,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探究學習,體會到了自主建構知識的快樂;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合作交流,體會到了合作學習的快樂;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作作文,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去展示成果,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長此以往,學生的寫作能力必將得到大的提高。應該承認的是在這節(jié)作文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我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摸索,不斷完善,并積極探索信息技術和其它學科教學的整合,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推動教育改革,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
培養(yǎng)孩子具有一定的特長,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著這個要求,本學期我校開展了特色活動。利用特色活動時間我班進行的是兒童畫教學,回顧這個學期的特色教學工作,可以說是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F將工作總結如下:
1.開課之前,我及時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活動計劃,確定了符合學生現狀的活動目標。
2.每周四的兩節(jié)特色活動課,對學生來講是非常有趣,也是非常重要的兩節(jié)課,可是對于我這個教者來講卻是比較難上的兩節(jié)課,因為這不是我的專長,繪畫的基礎不深厚,相關的知識掌握得也不多。因此認真?zhèn)溥@兩節(jié)課,寫好教案,成了我最重要的任務。我常常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3.為使學生掌握兒童畫繪畫的相關知識,掌握兒童畫繪畫的基本技法,在教學中我既注意有的放矢,同時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每節(jié)課學生都有一定的收獲。
4.教學中注意適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注意循序漸進和趣昧性。第一階段:激發(fā)學生興趣,了解兒童畫的基本知識,并進行簡筆畫的訓練。第二階段:陶冶學生性情,教給方法,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技巧以及色彩知識。第三階段:讓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生活、體驗自然,激起學生創(chuàng)作的火花,大膽創(chuàng)新。
5、教學中貫徹啟發(fā)式原則,采取多種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chuàng)造。
6、教學中加強示范,充分利用展示圖片、美術作品及電腦等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7教學中也努力處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審美教育、能力培養(yǎng)和雙基訓練的關系。在傳授雙基、培養(yǎng)能力過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充分發(fā)揮了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培養(yǎng)了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8、圍繞以兒童畫創(chuàng)作為形式開展一系列活動:
(1)、收集有關兒童畫的資料,了解兒童畫的繪畫方法、技巧。
(2)、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兒童畫的藝術欣賞、評價。
(3)、讓學生走出課堂,去體驗生活、自然,用自己的雙手繪制出各式各樣的作品,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4)、學生繪畫作品進行展覽。
總之,通過特色活動,使學生掌握一些兒童畫繪畫的相關知識,和一些繪畫的基本技法,同時通過一系列活動了解、認識了兒童畫,培養(yǎng)了他們的興趣,使他們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提升審美、觀察等綜合能力。
大班古詩特色教育計劃總結。
本學期我們班選擇繼續(xù)古詩作為特色教育的內容,這將意味著古詩教學越來越需要改進方法手段,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獲得更豐碩的成果。記得剛開始進行古詩教學時,碰到很多的困難。教材內容的選擇,對古詩含義的理解等等,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那一刻,又碰到了幼兒對古詩的興趣、欣賞古詩等難題。古詩對于幼兒來說是很深奧的,但也有其理解之處,那就是讀起來朗誦上口,句子簡短,語言精練之處無一不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為此,我們以每兩星期教一首古詩,由簡單的到復雜,通過對古詩的含義理解,讓古詩變得通俗易懂,結合圖片、文字、音樂等許多措施進行教學。
古詩教學方法的選擇。
第一,把古詩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有表情地講給幼兒聽,然后再教幼兒朗誦古詩。這樣幼兒會主動的理解古詩,發(fā)揮幼兒的想象。
第二,是利用繪畫的形式讓幼兒理解古詩。即把所教的古詩內容以繪畫的形式向幼兒展示,讓幼兒在看畫,聽畫、講畫、自己畫詩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古詩意境的美好。這樣讓幼兒在看、聽、講、畫等活動中自然的學習了一首首古詩。
第三,讓幼兒表演古詩的內容,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老師適當的語言引導,幼兒就能創(chuàng)造性的用動作表情等方法來表現古詩的內容,加深對古詩的理解,既可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又可極大的調動幼兒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第四,還可以讓幼兒相互之間學習古詩。幼兒在家學會了一首古詩,讓他到幼兒園來朗誦給同伴們聽,讓這位幼兒當一回小老師,把自己會念的古詩教給其他的小朋友,這樣做法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總之,古詩教學還有多種方法,但千方萬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只有堅持以培養(yǎng)幼兒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為宗旨,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目的。
大班古詩特色活動總結。
這學期,我們班選擇繼續(xù)古詩作為特色教育的內容,這將意味著古詩教學越來越需要改進方法手段,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獲得更豐碩的成果。記得剛開始進行古詩教學時,碰到很多的困難。教材內容的選擇,對古詩含義的理解等等,花了不少的時間和精力,在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那一刻,又碰到了幼兒對古詩的興趣、欣賞古詩等難題。古詩對于幼兒來說是很深奧的,但也有其理解之處,那就是讀起來朗誦上口,句子簡短,語言精練之處無一不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為此,我們以每兩星期教一首古詩,由簡單的到復雜,通過對古詩的含義理解,讓古詩變得通俗易懂(花了不少時間),結合圖片、文字、音樂等許多措施進行教學。特別是利用多媒體教育手段,用vcd進行教學,聲形并茂,這樣幼兒更能理解掌握,相對以前感興趣多了,效果也比以前好。
經過幾個學期的方法相對改良,手段相對較多的基礎上,這一學期下來,幼兒在朗誦古詩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每位幼兒都能背出2—3首古詩,并且知道古詩的大概含義,大部分幼兒能夠知道五言、七言的含義,特別是比較簡單易懂的古詩如《游子吟》、《塞下曲》的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也能感覺到《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牧童》那種優(yōu)美的景色。
總之,開展古詩教學以來不斷取得了成績,但我們不會自滿,會繼續(xù)豐富內容、形式,讓幼兒去了解歷史上語言藝術方面的輝煌成就,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更好的發(fā)展下去。
古詩詞誦讀活動總結。
一、歸類誦讀法。
在指導學生誦讀古詩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習慣對古詩進行歸類??梢园凑粘?、詩人或詩意等幾個方面。比如:按朝代的先后來誦讀,可以在積累背誦的同時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進程以及在不同的時代的詩歌的特點;按詩人分類,可以了解不同的詩人的寫作風格,如讀李白的詩,使我們感受到李白豪放、灑脫的不凡氣勢;讀杜甫的詩歌,他那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令人頓生欽佩之情;而讀起王維、孟浩然的的田園山水詩歌,我們會被詩中所散發(fā)出的那恬淡悠閑的生活情趣所深深陶醉。
二、比較誦讀法。
將不同詩人所寫的同一題材的詩進行比較誦讀,如同樣是寫春,詩人的手法各不相同,唐代大詩人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中把春天描寫的惟妙惟肖:“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彼未娙颂K軾在《惠崇春江曉景》中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眱晌辉娙嗣罟P為我們描繪出了鮮花盛開,蝴蝶翩翩,燕子翻飛,嬌鶯啼鳴的春天美景。而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詠柳》把早春的柳比作碧玉,把柳條比作絲絳,把春風比作剪刀,生動地寫出了春天柳樹嫩綠飄搖的風采以及春風哺育萬物的美好。南宋詩人朱熹在《春日》中寫道: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逼渲忻枥L了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大好春色,對春光作了形象的概括。南宋詩人葉紹翁在《游園不值》中寫得更是妙趣橫生:“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痹娙送ㄟ^“一枝紅杏”,透出滿園春色,讓人們感到春天旺盛的生命力。宋代詩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中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其中的一個“綠”字,就恰切地點燃了春之盎然生機。欣賞這些詩人的妙筆,不僅有美的享受,而且能從感受到詩人獨特的洞察力。
同樣是寫雨,唐朝詩人韓愈《早春》中的兩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本桶汛夯卮蟮兀河耆缢?,春草初生的早春特有的風光描繪得讓人如癡如醉。而蘇軾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是所寫“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币陨衿娴拿罟P寫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表現出了大自然的變化之迅速。
這樣把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學習,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并在對比誦讀中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
三、想像入境法。
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像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梢赃\用詩配畫、配樂誦讀等方法。如學習《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弊寣W生為這首詩配上一幅畫,這樣把春天欣欣向榮歡歌笑語的景致,刻畫得淋漓盡致。學生育讀古詩的同時,進入詩人寫詩的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與詩人產生了共鳴。配樂誦讀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在學習《泊船瓜洲》時,我先在黑板上簡筆勾畫出一幅詩人站在船頭望月呤詩的圖畫,再配上曲調優(yōu)雅的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并配上優(yōu)美的樂曲解說,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完全置身于詩人當時的意境中,青山、綠水、田野、江岸,明月當空、詩人歸心似箭,學生完全沉浸在古詩的優(yōu)美意境之中。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一
因為自己是師范畢業(yè)的,也在中學實習過,總認為自己應付小孩應該是綽綽有余的。但是真正上了課之后,才發(fā)現小孩也并不是那么好應付的。以下,我就近5個月的兒童畫教學,談談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現在,兒童畫教學越來越受家長的重視,社會的重視。這是為什么呢?個人認為,是因為兒童畫能夠充分展現小朋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老師的指導只是拋磚引玉,最重要的是小朋友根據老師的指導,憑借自己大膽、奇妙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不受拘束,盡情、自由地揮灑自己。
在兒童畫教導中,我深深的體會到,一定要尊重孩子們的想法,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畫面,大膽、鮮艷、狂放的顏色是孩子們的特色和天性,不要去約束他們,讓他們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來表現自己。
在我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性比較強,都會問“老師,我可以這樣畫嗎”,這時你就會發(fā)現,小朋友的想法是多么的神奇。我不會去遏制他們的想法,反而會引導他們,比如“你為什么想要這樣畫呢”,“如果你這樣畫了,是不是要換一種顏色,或者把背景改一下呢”,慢慢地將他們的想法完整化。每一次創(chuàng)作,小朋友都是非常興奮的,因為老師肯定了他們,讓他們有了發(fā)揮的空間,畫面也因融入了自己的想法顯得更加有趣。
小孩子的思維,有時大人是跟不上的,所以在上課時,老師的教學機智,也就是應變能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課上,一旦老師的范畫比較新奇,或者是你老師的講解沒有達到他們所理解的程度,這時問題就出來了:“老師這個不是這樣的',跟我看到的不一樣”,“老師,春姑娘的頭發(fā)為什么是樹葉呢”,“老師,這個我沒有看到過”??????這時,就要看你老師的應變能力了,千萬不能被難住了??梢越忉屨f,這是老師心目中的春姑娘,是她迎來了春天,她是春天的象征,所以老師就覺得她的身上都是綠葉和鮮花,這樣才能體現春天的特征。你所講解的必須能夠被理解,不僅要簡單,更要符合小朋友的邏輯。
在教學方式上,針對4-8歲的小朋友,我用的比較多的還是傳統(tǒng)教學法,再加上范畫。畢竟孩子還小,過多的運用現代教育技巧,小朋友不一定能夠消化。但是老師也不能一味地自顧自的講解,適當地跟小朋友互動一下,調動一下上課的氣氛,讓孩子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學習。
近幾個月的上課經驗,使我認識到孩子們感情豐富,思維活躍,他們對事物的看法,想法,表現手段有別于成人,畫什么,怎么畫?由孩子自由選擇,自由發(fā)揮,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神奇的想象力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兒童畫創(chuàng)作也是兒童豐富想象力的再現,他們頭腦里有各種奇異的形象并通過手上的畫筆把這一切表現出來,那些令人驚詫不已和不可思議的畫面,正是兒童內心的一種期盼,一種心思的滿足。如果孩子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借助于美術這支神奇的彩筆,能描繪出生活中最美最好的一切,自由自在地宣泄自己對生活的熱愛,那么這一張張純真稚嫩的畫面,就是一張張成功的兒童創(chuàng)作畫。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二
論文摘要:互聯(lián)網的出現給人類的教育活動、特別是面向成人的繼續(xù)教育活動帶來了全新的改變。分析了網絡出現給繼續(xù)教育帶來的發(fā)展機遇,并指出了網絡背景下繼續(xù)教育發(fā)展面臨的挑戰(zhàn)。
人類社會發(fā)展的腳步已經邁入了以互聯(lián)網為特征的信息時代?;ヂ?lián)網正在改變著世界,正在變革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們的生存方式?;ヂ?lián)網在給人類生存方式帶來巨大變化的同時,也給人類的教育活動,特別是面向成人的繼續(xù)教育活動帶來了全新的改變。
一、網絡對繼續(xù)教育的促進作用。
1.改變了繼續(xù)教育的時間觀。網絡技術在繼續(xù)教育中的運用,沖破了傳統(tǒng)教育中的時間藩籬,使隨時學習成為現實。靈活的時間安排是在職成人參加繼續(xù)教育的一個必要條件,也是成人學員對繼續(xù)教育技術進步的理想與期盼,但是傳統(tǒng)的繼續(xù)教育難以滿足這樣的條件。網絡的出現打破了這樣的局面,全球網絡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時間觀念,把時間的限制縮減到無窮小。網絡的數字化不僅拓展了信息傳播的渠道,使網絡日益成為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而且縮小了信息儲存的空間,使信息的儲存變得簡單、方便、易行,特別是隨著各類u盤的使用,大量信息已經達到了隨身可帶的地步。通過網絡借助計算機多媒體,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空閑時間隨時安排自己的學習。隨時學習再也不是夢想,已經成為活生生的現實。
2.改變了繼續(xù)教育的空間觀。網絡技術在繼續(xù)教育中的運用,沖破了傳統(tǒng)教育中的空間限制,使隨地學習成為現實。全球網絡化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地域觀念,把距離的限制縮減到無窮小。在傳統(tǒng)教育下,教室是最基本的空間單位,要學習、要求知必須到教室中來,不管這個教室處于什么方位,離你有多遠。網絡的發(fā)展則突破了物理空間的限制,極大地延展了教育空間。不管你身處何地,只要身邊有一臺電腦,一根電話線(或安裝了無限網卡),就可以通過網絡選擇自己喜歡或應該學習的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足不出戶向千里之外的老師請教,向自己的同學尋求幫助。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將使教育超越空間的限制和文化的隔膜,走進一個相對獨立的發(fā)展空間,成為沒有國界的全人類的教育。
3.緩解了繼續(xù)教育師資緊張的矛盾。由于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客觀上需要大量的主講教師,而高校在辦學指導思想上又往往把繼續(xù)教育定位于利用校內富裕資源層面,導致繼續(xù)教育的師資隊伍長期處于一種緊張與不穩(wěn)定狀態(tài)。網絡技術在教育上的運用,則有效地解決了繼續(xù)教育師資緊張的矛盾。一個課件制作完成后投放到網上,可供數百乃至數千名學生同時使用,這不僅規(guī)范了講課標準,提高了講課效率,而且在客觀上節(jié)約了大量的師資。而隨著所需聘用主講教師人數的大量減少,在繼續(xù)教育教學中對教師的選擇就可以做到優(yōu)中選優(yōu)。讓最優(yōu)秀的教師來做主講教師,讓最優(yōu)秀的主講教師按照繼續(xù)教育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制作出適合成人學習的課件,從而保證了繼續(xù)教育的授課質量和學員的學習效果。
4.解決了繼續(xù)教育中的“工學矛盾”。工作和學習的矛盾是在職成人學習中由來已久的矛盾,從繼續(xù)教育這種教育形式誕生的那天起,工學矛盾就出現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職工的學習一般由單位根據工作需要統(tǒng)一作出安排,由此帶來的工學矛盾雖有但不突出。然而,在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職工學習已不再由單位安排,而是由職工個人根據自己的發(fā)展需要自行安排,由此產生的工學矛盾十分突出。在傳統(tǒng)的繼續(xù)教育模式下,不少學員常常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法按時參加面授階段的學習,且一旦缺課很難再向老師請教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極個別學員因為多次缺課而最終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學業(yè)。在網絡教育模式下,學員既可以通過網絡視頻點播系統(tǒng)學習,又可以用電子郵件向老師請教,還可以通過論壇或聊天室向同學請求幫助,從而使工學矛盾帶來的學習障礙化解于無形之中,工學矛盾名存而實亡。
二、網絡給繼續(xù)教育帶來的挑戰(zhàn)。
1.要求變革傳統(tǒng)的繼續(xù)教育思想觀念。長期以來,我們秉持并加以運用的教育思想與觀念,包括據此所形成的教育理論,無一不以工業(yè)文明為背景,無一不是工業(yè)時代的產物。在培養(yǎng)目標上,總是局限于“知識主義”舊觀念,不能培養(yǎng)出適應知識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在教學內容上,以書本知識為中心,不能反映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和體現網絡時代精神,在教學方法上,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會講授”為重點,忽視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獨立性;在教學形式上,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強調傳授知識標準化,忽視因材施教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一般采用教科書、粉筆、黑板、圖表、模型等靜態(tài)設備進行,滯后于時代的發(fā)展的要求。計算機多媒體及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將徹底沖擊現代教育的理論基石,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在工業(yè)文明背景下形成的教育理論,重新考察工業(yè)革命以來的教育觀念與實踐,對教師的概念和職能進行反思,并對教師和學生的關系進行重新定位。
2.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繼續(xù)教育形態(tài)。教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在其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始終受到科學技術的影響和制約。在人類的教育歷史進程中,圍繞著傳播媒體和技術工具的變革,教育形態(tài)曾發(fā)生過兩次重大的改變:其一,文字的出現改變了原始的口耳相傳的教育形態(tài),不僅使“眼看”、自學成為了現實,而且極大地拓展了受教育對象的范圍,加速了人才的培養(yǎng);其二,印刷術的產生改變了教學內容的載體,不僅提高了印刷書籍的速度和質量,加速了文化和知識的傳播,而且為近代班級授課制的誕生奠定了教材基礎。如今,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媒體的網絡的出現,對現代教育的影響將是巨大而深遠的。因此,繼續(xù)教育應作如下方面的轉變:一是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轉化;二是從課堂教育向網絡教育轉化;三是從學校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四是從學歷層次教育向淡化學歷層次轉化。
3.要求變革傳統(tǒng)的繼續(xù)教育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與普通高教一樣,長期以來繼續(xù)教育實行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即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或者灌輸給學生。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即灌輸對象,媒體是輔助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這種建立在主客二分、主體控制客體哲學基礎上的教學方式,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對學生一方來說,是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可以想象,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如果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肯定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yǎng)出創(chuàng)造型人才,這就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伴隨著網絡技術的出現,學生獲取信息手段的豐富,教師已不再是知識的唯一占有者、先知者、權威者,原先那種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靜”式教學模式將被徹底打破,代之以重體驗、感悟、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主動式教學模式。
4.要求革新傳統(tǒng)的繼續(xù)教育內容。傳統(tǒng)教育以傳授知識和記憶知識為主要內容,特別重視陳述性知識的教學,卻忽視了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的教學,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低下。在網絡技術背景下,人類科技知識的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根據有關專家統(tǒng)計和預測,20世紀70年代知識積累速度為二十年增長1倍,20世紀90年代減為十年,21世紀初降到三至五年,今天互聯(lián)網上的數字化信息每一年就會翻一番,未來三十年人類科技知識總量將在現有基礎上增加100倍。而與此相反,知識的半衰期卻在日益縮短,工程知識的半衰期由原來的五年縮短為二年,社會科學由十年縮短為五年,而計算機信息的半衰期僅有半年。知識總量的迅猛增加和知識半衰期的疾速下降,給更新教育內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诰W絡的繼續(xù)教育,要走出傳統(tǒng)教育中以傳授陳述性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模式,要更加重視程序性知識,特別是策略性知識在教育中的傳授與運用,不僅要教給學生必備的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技能,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技能的方法。
5.對繼續(xù)教育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弊怨乓詠?,教師就是知識的化身,就是文化的代表。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是教學雙邊活動中的主導者,是知識的唯一擁有者、傳授者和解釋者,而網絡背景下,教師已不再是知識和文化的權威擁有者和為學生提供信息的唯一來源,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由教學雙邊活動的控制者成為教育和學習的參與者。網絡背景下,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教師要完成角色的轉變:從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獲取體系的建構者轉變,從知識的領路人向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者轉變,從教材教學的執(zhí)行者向教學資源的設計者轉變。第二,教師應該了解和熟悉計算機基本理論知識,并具備對計算機進行實際操作的能力。第三,教師應該熟悉與網絡相關的知識,切實掌握在網絡上進行教學的方法,并能夠利用網絡進行教學、通訊與查詢。第四,教師應該具備與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相關的知識,并能夠運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課件制作與開發(fā)。第五,教師還應該具有教學設計的知識和技能。教師要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征,采用有效的教學模式,選擇適當的教學媒體和方法,實施既定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
參考文獻:
[1]譚萍.論網絡對終身教育的影響[d].南寧:廣西大學,.
[3]馬松庭.論網絡技術引起的教育形態(tài)進化[j].中國成人教育,,(5).
[4]孫建明.略論信息化社會的教育選擇[j].浙江社會科學,2001,(6).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三
摘要:體育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目前,中職體育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素質教育理念深入推廣的背景下,互動體驗教學受到眾多教師的青睞?;诖耍恼聦芋w驗教學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互動體驗教學;中職體育;綜合素質。
互動體驗教學指的是,將教師的教學同學生的學習相融合[1]。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不斷更新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已成為各科教師重點研究的內容[2]。中職院校生源參差不齊,必須結合學生的情況對教學理念、教育方式等進行更新。采取交互體驗式教學的目的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雙方的溝通互動,達到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一、樹立良好的互動意識。
首先,中職院校應充分重視體育教學科目,結合學校資源、生源給予體育教學充足的資金支持、師資支持,比如建設體育教學的場地,適當擴大體育活動場地,完善教學設備,為互動體驗教學的實施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其次,教師方面需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職業(yè)素養(yǎng),樹立良好的互動意識。教師應積極地學習,并善于同其他教師交流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摒棄教師權威等落后的思想,同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在教學中能夠主動、認真地傾聽學生的想法和教師的建議,并結合實際情況作進一步的改進。最后,學生方面應由原先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犹釂枴⒅鲃游眨谡n堂上遇到問題時主動向教師提問,并積極地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同時,學生之間也要打破溝通壁壘,課堂互動環(huán)節(jié)、課余時間均可以相互協(xié)作、相互交流,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親歷互動體驗。
體育教學屬于實踐型學科,更注重實踐教學和學生的參與[3]。因此,在實施互動體驗教學時還需注重親歷互動體驗,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教學活動中。首先,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體育課程的重要性,使其能夠以端正的態(tài)度進行學習。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比如在一些動作要領示范教學中,應適當放慢速度,并且應站在稍高的位置,以便所有學生均能看到教師的示范。若是學生不理解教師所演示的內容時,則應及時地詢問,由教師再反復示范并作更詳細地講解,若是少部分學生不理解則可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最后,指導學生養(yǎng)成及時反思的習慣,即學生需及時地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反思,如自己的動作是否到位,與教師和其他學生的動作是否存在不同,總結問題并分析原因,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此外,學生還應主動參與訓練,親身參與各項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各項動作要領。教師方面也要及時回顧課堂互動并進行反思,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過程中的反思,即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地反思自身的講解示范是否存在不足,觀察學生的理解和參與情況,并分析原因,思考改進的方法。二是課堂結束后的反思,即在該節(jié)課堂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對該節(jié)課堂的教學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包括好的方面和存在的不足,前者可繼續(xù)沿用并不斷優(yōu)化,后者則分析原因并研究解決的方法。
三、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分享。
互動體驗教學實際上也是一種情感互動的教學模式[4]。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己的一些有趣、對學生有益的教學經歷分享給學生,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情況、困惑、建議和教師進行交流,學生之間可以可以分享體育運動方面的技巧、參與活動的心得等。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主要分享的是運動經歷、運動技巧等方面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打消顧慮,主動地和他人分享,教師可以通過分享自身的經歷、心得來帶動班級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同時,在學生分享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情緒進行引導。對存在消極情緒的學生,教師則需及時地進行開導,幫助學生分析原因,找到源頭后對癥下藥。在體育教學中,還經常會組織一些帶有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如接力賽、籃球賽等,在熱鬧的比賽過后,學生之間可以就比賽的感受進行分享交流,將興奮、喜悅的情感傳遞給教師、同學,這樣和諧、歡快的氛圍不僅能夠增進雙方的情感,還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四、結語。
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應用互動體驗教學具有理想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合理應用并充分發(fā)揮互動體驗教學的優(yōu)勢,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及時反思并改進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3]徐兵.互動體驗教學在職業(y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5(8):291.
[4]梁文翠.探討互動體驗教學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體育時空,2015(6):87.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對于音樂游戲的應用并非盲目進行的,而是應該首先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確保音樂游戲能夠為教學目標服務,能夠達到相應的教學效果,避免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具體來講,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2.1情景表演游戲:這種游戲是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非常常見的一種游戲類型,主要是教師從課本的內容出發(fā),創(chuàng)設相應的游戲場景,引導學生一邊表演一邊唱歌,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加深記憶。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對《數鴨子》這首兒歌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分組,然后每一個小組挑出一個人扮演數鴨子的人,其余的扮演小鴨子,分組進行情景表演,使得學生能夠邊演邊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學生能夠更加充分的理解歌曲中所蘊含的內容和意義,也可以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更能夠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因此,情景表演游戲是小學音樂游戲教學中一種極好的游戲類型,在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2音準訓練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階、音準等的訓練是一大難點,其本身的理論性較強,小學生受自身形象思維的限制,往往會感到難以理解,從而產生畏懼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利用音準訓練游戲對教學進行輔助,幫助學生對各種理論性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和掌握[2]。小學音樂教師應該理清教學思維,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音準訓練游戲,將音準訓練與游戲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化繁為簡,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鞏固。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生活中一些比較常見的事物或者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對音階進行形象化,如可以將音階比喻為小狗跑樓梯,將小跳音程比喻為袋鼠的跳躍等,迎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向學生展現出相關知識概念的內涵意義,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可以看到或者可以想象的事物,去理解相關音樂知識,在一個輕松愉悅的情感體驗中,去感悟音樂理論,構建相應的知識理論體系,進而促進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2.3綜合音樂游戲:綜合音樂游戲相比于前兩種游戲,應用范圍更廣,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也同樣發(fā)揮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通過對綜合音樂游戲的合理應用,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相比較而言,綜合音樂游戲是指依照音樂課堂中歌曲的特點,結合教學需要,將多種不同的游戲方式結合起來,如聽音、識譜、表演、節(jié)奏等,使得學生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更加深入地體驗音樂,學習音樂,進而愛上音樂。綜合音樂游戲是一種非常獨特、非常新穎,同時也非常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改變了單一的游戲方式,使得教學變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也更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例如,在對《外婆的澎湖灣》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故事的方式,講述外婆家的故事,然后應用情景表演教學,引導學生將相應的情景表現出來,方便其進行理解。之后,可以通過孩子與外婆的笑聲,引導學生進行節(jié)奏方面的練習。在這里,孩子們的笑聲是清脆的,高亢的,外婆的笑聲則是祥和的,溫柔的,通過對笑聲的分辨,可以合理處理唱歌的節(jié)奏。在情景表演完成后,還可以進行識譜視唱游戲,使得學生能夠在層出不窮、新鮮有趣的音樂游戲中,對音樂理論和歌曲進行學習,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3]。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通過對音樂游戲的合理應用,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提升其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五
互動教學是新課標一直很提倡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音樂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的活躍性,應該注重課堂中學生的互動交流引導,可以通過問題討論、舞蹈創(chuàng)編以及游戲體驗等科學有效的互動教學,來幫助學生實現在活躍氛圍中的快樂學習,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發(fā)展,提高學習的高效性。
一、開展問題討論,營造活躍氛圍。
互動教學的開展中,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討論活動開展,要針對課堂中所學的音樂作品,展開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在問題的討論中,營造活躍的氛圍,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促進高效教學的順利進行。問題的互動討論是學生實施作品探究的有效途徑,學生在相互的言語交流中,表達自己的思想,聆聽別人的意見,實現音樂教學的高效進行。例如在進行歌曲《我愛我的家鄉(xiāng)》的學習時,教師在課堂中就針對歌曲進行了一系列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問題展開討論,營造課堂中活躍的氛圍。如首先教師在課堂的導入部分進行了問題的激烈交流,學生們針對這些問題展開互動的交流。在之后的歌曲學習中,教師再次進行問題的互動討論,讓學生在互動中,實現內心情感的不斷升華,讓教學在無比活躍中高效進行,教師提問:“愛家鄉(xiāng)的.行為是怎樣的?你作為一名小學生應該怎樣表現愛家鄉(xiāng)?你對建設家鄉(xiāng)有什么好的建議和意見?”教師在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設置,引導學生在互動的研討之中完成歌曲的高效學習。教師在歌曲的學習中開展問題的討論,幫助學生提升情感的理解能力,引導學生在互動討論中順利完成歌曲的學習任務,達到活躍氛圍的最佳效果。
二、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激活創(chuàng)造潛能。
教師為了更好地開展互動教學,在歌曲的學習中進行舞蹈創(chuàng)編體驗,引導學生自由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實現創(chuàng)造潛能的有效挖掘,達到高效互動的目的。舞蹈是學生喜歡的教學內容,小學生的年齡階段活潑好動,他們在舞蹈的活動中能更好的釋放天性,對快樂教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為此教師結合舞蹈創(chuàng)編活動來實現趣味的互動教學,以促進學生能力的有效開發(fā)。例如在進行歌曲《七色光之歌》的學習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展了舞蹈的創(chuàng)編互動活動,引導學生結成小組,進行舞蹈動作的創(chuàng)編交流,幫助學生快樂的載歌載舞,打造活力無限的音樂課堂。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分組進行歌曲舞蹈的創(chuàng)編,激發(fā)學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懷。分組的時候,教師要體現科學性,要在每個小組中安排至少一名擅長舞蹈創(chuàng)編的學生,讓他能帶動整個小組創(chuàng)編活動順利高效的進行。學生們在相互的交流之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實現了創(chuàng)編的最佳效果,幫助他們有了更大的進步。教師為了更好地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歌曲的學習中開展互動的舞蹈創(chuàng)編活動,引導學生全面的交流、自由的創(chuàng)造,在互動的溝通中實現自我能力的充分挖掘,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三、體驗游戲互動,實現快樂教學。
互動教學最受歡迎的莫過于課堂中游戲的互動了,小學生在游戲的相互溝通中,體驗輕松、釋放天性,達到了快樂教學的最終目的?;拥挠螒蛑?,教師要進行科學引導,要讓學生既體驗游戲的輕松快樂又實現課堂的生動高效,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展,提供有效的幫助,讓游戲互動服務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愉悅的學習。例如在進行歌曲《豐收歌》的學習時,教師在課堂中進行了互動的游戲活動,幫助學生在游戲的快樂體驗中,學習技能、提高能力,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為了讓學生盡快的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教師采用節(jié)奏游戲活動,帶領學生認知節(jié)奏,提高學習歌曲的效率。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進行了節(jié)奏模仿的游戲活動,將歌曲當中的樂句節(jié)奏單獨拿出來,進行分樂句的互動模仿,讓學生跟隨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一問一答的游戲互動,幫助學生在互動模仿中輕松掌握歌曲的節(jié)奏。隨后教師再帶領學生展開節(jié)奏創(chuàng)編的游戲體驗,讓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展開自己的創(chuàng)造想象,創(chuàng)編出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型,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豐富他們的節(jié)奏積累。學生們在豐富多彩的節(jié)奏游戲中,實現了歌曲節(jié)奏的高效學習。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游戲的互動學習,幫助學生在輕松的游戲中實現快樂的認知,讓歌曲學習更加的高效。游戲的互動帶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更加主動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傊谛W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互動教學在課堂中的有效開展,幫助學生體驗互動交流的快樂,讓他們在愉悅的課堂中高效完成音樂課堂的教學任務。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六
語文本身就是一門工具性的學科,讓學生掌握語法結構,學會語言表達,進一步領悟到語言的情感內涵,是小學語文教師的職責。小學生學習的語文課文雖然篇幅短,內容簡單,但是其形式多樣,包羅萬象。通過師生互動的方式來將課文中的具體內容和一些基本的情感傳授給學生們,不但能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還能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自主學習。小學教學,最核心的人際關系就是師生關系,小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占了小學階段的大部分時間,良好的師生互動,是對小學生人際關系的肯定,培養(yǎng)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同時也影響了學生未來的學習方法和行為處事方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良好的師生互動式非常有必要的。
事物均有雙面性,互動教學也是如此,雖然在小學階段,教師幾乎負上了互動教學的全部責任,但互動教學對教師的積極影響也是不可小覷。教師在摒棄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時,就是自身的“小革命”,在這場“小革命”中,教師的教學方法得到了更新,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教學過程,教師的專業(yè)教學水平也會得到提高,教師本身的溝通能力也會附帶得到提升,更是一舉多得。
4小結。
綜上文所述,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互動上主要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對應方是教師,小學生的學習大部分是接受學習,小學生還并不具備自主探究發(fā)現學習的成熟能力,因此,教師就要擔起更重的擔子,通過修正自身的思想觀念,改正錯誤的教學方式,探索適當的互動教學時機,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最終目的。將互動教學的教學觀念普及,互動教學方式應用,持之以恒,必將取得卓越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丁名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互動教學的策略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10(4):198.
[2]劉健民.小學語文互動教學嘗試[j].考試周刊,,(7):53.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七
高中生想要更好的將物理知識融會貫通,在物理學習上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就需要和物理實驗相結合。但是物理實驗真正發(fā)揮效用還需要好好做好物理教學的工作,對于物理實驗教學的現狀需要很好的認識分析,才可以看到物理實驗教學中所存在的弊端,從而找到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1.忽視物理實驗的重要性。
高校普遍存在一種現象,就是老師及學校的管理者都認為,只要基礎知識夠扎實,高考照樣可以拿到高分,這和物理實驗并沒有多大的關系,隨著這種錯誤觀念的延生,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越來越被輕視。在一些硬件條件不足的學校,實驗教學的設備得不到保障,實驗教學當然無法實現。而一些條件較好的的學校,教學實驗設備齊全,但是卻存在教育者的敷衍了事,認為實驗教學也不過地得到結果的手段中的一種。這些都讓高中物理的實驗教學難以好好的發(fā)現下去。
2.實驗教學得不到預想的結果。
在物理實驗的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只是被動的參與,實驗的最終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有多數的老師,他們在做物理實驗的時候,自己在講臺前面做實驗,學生只能在一旁看著老師做實驗進行抽象的學習和思考。有些老師也是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親自進行實驗操作,但是他們已經把實驗的步驟過程及結果告訴學生,并讓他們按照自己所給的步驟來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就只能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師的規(guī)矩來進行實驗。這樣一來,學生雖然完成了實驗,但是實驗所帶來的樂趣及知識便不復存在,而且學生的好奇心及想象力得不到很好的培養(yǎng)。
3.物理實驗的評級體系不夠健全。
高中物理實驗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物理實驗教學的評價體系還存在一定的漏洞。現在,高中生的在進行高考時考試的內容主要還是書本上的的知識。對于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并沒有一定的評價體系。雖然目前教育界已經對于高中物理實驗有了一定的關注,但是依然沒有產生特別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在高考中設立物理實驗的考試科目是比較困難的。對于近幾年的高考物理試題的研究發(fā)現,實驗題大都都是教材中的老題目,那些具有新意的實驗題目寥寥無幾,這個問題在全國卷中尤為突出。出現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實驗評分的體系還不夠完善,操作起來存在比較大的難度。然而這樣也導致了實驗中的創(chuàng)新意識評分的缺陷。值得慶幸的是近幾年來,高考中的一些實驗試題出現了一些創(chuàng)新。會考制度的產生使得物理實驗得以進行評分,但是也是徒有形式,所操作的實驗均是書本上最基礎的實驗,創(chuàng)新性質的實驗還是沒有出現,這樣就無法考察學生對于物理實驗的能力。
二、問題的提升對策。
將物理實驗教學的地位提高,讓老師充分意識到物理是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要很好的學習物理知識需要結合觀察和實驗。不可以僅僅把實驗教學當做一個任務,或者知識為物理教學的服務的一個平臺,要知道物理實驗室物理學習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雙方相鋪相成。要將物理學好兩者缺一不可。
2.知識與技能的重視。
現今,大部分的教師對于知識與技能已經有了足夠的重視,但是對于教學中過程及方法也并不是知識與技能的附屬品,這是兩個個體的單獨存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也是同等的道理,他們都有獨立存在的意義,然而將這三個個體整合在一起便很好的'體現出了新課程的意義所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中的不斷探索和學習,便使得自我思維的突破和提升,最后在不斷的學習提升過程中漸漸形成了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3.傳統(tǒng)物理實驗的突破。
問很多學生,你做這個實驗的目的以及意義何在?學生的回答是,老師讓做的,我們按照老師所演示的,結合課本上的步驟作出這個物理實驗。這樣才可以得到和老師及書本上的標準答案。這樣看來,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是老師的復刻機,他們做物理實驗的最終目的也只是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作業(yè)。所以在新課改革的背景下,物理實驗也必須進行教學模式的整體改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的完成物理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積極地開動腦筋,發(fā)散思維,對所有的實驗問題要進行探究學習。
在物理實驗課中需要改掉教師手把手教學的的這種現象,教師應該多讓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知識的引導者,教師在課堂物理實驗中不應該占用太多的時間來演示,而應該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并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李貴安,劉嬋玉,王較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云”模式的構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06)。
談談互動教學的論文篇十八
互動是當前課程改革中的常用語詞?!皫熒?,共同發(fā)展”是新課程對課堂教學的定位,也是教師課堂教學新的價值取向。心理學認為:教學是師生傳意互動的過程。不同的傳意互動方式,其效果不同。單向傳意,效果最差;雙向傳意,效果較好;多向傳意,效果最佳。
教學過程的傳意互動,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chuàng)新?;诱n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是否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解決一個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即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我們所追求的是在學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時候,通過全過程參與習得新知。
具體地說:其一,參與教學目標的確立,通過“我們應當學會什么”“我想學會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這一過程是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課前,在熟透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一開始,師生交流,確立學習目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嫞覀円黄饋砜纯?,畫了什么?你看了以后還想說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過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畫展現在同學面前),一下子,課堂就非常熱鬧,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無拘無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同學交流,教師在學生間走動,聽到了許多驚訝的談話。這樣,學生對學習本課有了明確的目標,產生了濃厚地學習興趣。
其二,參與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的確立,通過對重難點的討論和對不同意見的分析,學生主動向教師進行即時反饋,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實現多向互動。這一過程是由“我要學”向“我會學”的轉化。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在出示四幅圖后,讓學生自主觀察,想象的基礎上,根據圖意,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個季節(jié)最美?為什么?2、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在同學自由討論的基礎上,自主選擇。有的說,春天花兒開了,是最美的季節(jié)。有的說,夏天我們可以到小溪里洗澡,還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魚,我喜歡夏天。也有的說,秋天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黃黃的桔子掛在枝頭上多漂亮。還有的說,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們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滾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歡冬天。通過學生的討論,解決了教學的重難點,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其三,教師要在學完一課之后帶領學生參與回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我會學”向“我學會”轉化,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后,師生共同反思:師: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生:暢所欲言。但是,互動教學課堂不應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的課堂,所以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雙主”和諧、充分參與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互動教學中師生、生生交互作用發(fā)展過程分三階段:啟動階段(發(fā)動—萌動);聯(lián)動階段(調動—主動);能動階段(助動—自動)。學生在教學互動中行為狀態(tài)分為七個環(huán)節(jié):引發(fā)、投入、耦聯(lián)、加速、深入、強化、拓展。互動發(fā)展分為七個過程:準備互動——開始互動——初步互動——充分互動——深化互動——內聯(lián)互動——發(fā)展互動。各階段、各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含義和特點及其與認識過程的對應關系如下:
準備互動——引發(fā):學生開課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發(fā)互動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習目標,產生求知興趣,進入學習角色,感興趣,開始引起內在興奮復習舊知。
開始互動——投入:學生已將互動學習的欲望推入準運轉狀態(tài)架設橋梁,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喚起學習愿望,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上產生問題,引發(fā)解決問題的學習動機,從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感受新知。
主動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識,情緒高漲,外在興奮達到最高點——消化知識。
深化互動——深入:形式上暫時降低互動頻率,以鞏固、內化獲得,為更具創(chuàng)造性互動作準備。以反復訓練為手段,進行評價反饋,把新知識綜合為完整的體系,加深理解,加強練習,矯正錯誤,把知識內化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鞏固知識,從外在興奮再轉化為強烈的內在興奮——鞏固知識。
內聯(lián)互動——強化:學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礎上作內在能動式的學習,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再現、聯(lián)想,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有深度的交流。根據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比較異同,找出規(guī)律,舉一反三,出現多向交互活動的沖動,情緒強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識。
發(fā)展互動——拓展:在一定量和質的互動學習基礎上,學生向更廣泛的外部環(huán)境互動學習、發(fā)展,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著重思維品質的改善,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把所學的知識與方法用于學習和實踐生活以及新的學習中,并形成習慣。全體保持興奮狀態(tài)對運用創(chuàng)新產生欲望——運用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設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廣告語說:“讓城市互動起來”。那么,在教學上我們也應:“讓師生、生生互動起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921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