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覺醒讀后感(匯總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5:12:06
2023年覺醒讀后感(匯總23篇)
時間:2023-11-28 15:12:06     小編:ZS文王

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批判思維能力。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提出自己對書中事件發(fā)展的看法和疑問。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讀者分享的讀后感,或許能夠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書籍和拓寬思維。

覺醒讀后感篇一

曾經(jīng)借助了一切可以借助的資源想讓面臨中考,成績一向還算優(yōu)秀的女兒學習盡快走上正軌,親子關系趨于和諧,也開始瘋狂的上網(wǎng)找尋一本又一本如《非暴力溝通》、《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中國家長怎么辦》等有關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書籍,想從書中盡快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有時甚至迫不及待的一天就會讀完一本書,把書中的一些方法貼在門上,時刻提醒自己。可越是這樣,就像人陷入泥潭中,越掙扎陷得越深,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xù)到高一開學...

直到一次和同學媽媽的聊天中,得知了段老師、衛(wèi)老師及其致慧讀書會,出于對這位智慧媽媽的信任,抱著有病亂求醫(yī)的心態(tài)來到了這里。在衛(wèi)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精讀。在讀的過程中學會了反省、內(nèi)觀自我;在讀書會媽媽們的分享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自我的分享時,從衛(wèi)老師和讀書會媽媽們的神態(tài)、表情、含蓄委婉的語言中明白了自己做得好的、不好的方面......感謝段老師創(chuàng)辦讀書會,感謝衛(wèi)老師的引領,感謝各位書友媽媽的分享,也感謝這本書,這些都使我走在了做一個覺醒父母的路上,在讀書會近一年來的浸泡中,也獲得了些許感悟。

這本書告訴我們——養(yǎng)育孩子是為了培養(yǎng)一個有獨立健全生命的人,是為了讓孩子發(fā)現(xiàn)本真的自我,過上真實、覺醒、愉悅的生活,而不是為了父母的自負心,培養(yǎng)一個聽話、無思想、少時受父母控制,長大受制于他人的毫無自我價值感的無趣靈魂。

養(yǎng)育孩子是父母從一個主角變?yōu)榕浣堑倪^程,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父母更是不得不放棄一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期望,做到放手而不放棄。要對自己逐漸長大的孩子給予充分的信任和信心,當然更要對自己的教養(yǎng)方式有足夠的信心。一個從容淡定的母親,即使給不了孩子什么建議,即使不能夠解決孩子的學習、生活的困擾,也比一個嘮嘮叨叨、指指點點的媽媽可能更會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養(yǎng)分,更能使其茁壯成長,成為孩子想成為的樣子,成為父母可以引以為傲的孩子。

一個人能夠控制情緒是最高的情商、最大的能力,在生活中擊垮我們的往往是失控的性情。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作為父母要做孩子情緒的引領者,而不是隨孩子陷入情緒的糾纏。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由于孩子身處情緒的漩渦中,也開始了體驗與其年齡不相符的身體和心理極限,這時孩子會比以前更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無條件的愛,需要我們的徹底接納。

由覺醒的父母撫養(yǎng)長大的孩子,不僅能與自己和諧相處,也能獲得發(fā)自內(nèi)心的愉悅;還能發(fā)現(xiàn)宇宙的豐富多彩,知道如何找尋源源不斷的活水。這樣的孩子會將生活視為自己的一個伙伴,懷著好奇、興奮與敬畏之心去面對挑戰(zhàn)。由于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寧靜的內(nèi)省與內(nèi)在的快樂,所以當他們成為父母后,也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如何生活的快樂滿足。

覺醒讀后感篇二

很長時間里我都是一個害怕孩子的人,我知道小寶寶、小孩子有可愛的地方,看到長得可愛的小家伙也想去抱抱摸摸,但是說自己生孩子、養(yǎng)孩子那是想都不敢想的。自己總結,這種恐懼來自幾個方面。

首先,我是被“管”大的那種孩子,爸媽都比較嚴厲,其他小伙伴都在玩耍的時候我在看書背書,成績更是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考試結果直接決定課余時間的自由度。我覺得當孩子一點兒都不快樂,甚至很早就覺得活著就是受罪。由此也就衍生出害怕孩子的第二個原因,我覺得他們生下來就是吃苦受罪,為了別人定下的目標拼死拼活,毫無意義。

后來朋友推薦了《父母的覺醒》這本書。這是我第一次鼓足勇氣認真學習的親子關系的書。其實說親子關系也不太對,更準確地說,這是一種教父母以及準父母調(diào)整自己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的書。此處的“覺醒”跟大部分身心靈書籍中提到的“覺醒”是相同的,是讀者自身修養(yǎng)的提升。利用教養(yǎng)兒女過程中所獲得的精神和情感收益,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最終使我們成為更有效率、更有能力的父母。在這個啟發(fā)智慧的過程中,讓自己敞開懷抱,容納自身的不完美,相信不完美恰恰是產(chǎn)生改善的利器。

書中總結的“覺醒”,大概分三個方面。

傳統(tǒng)的父母之道是直線型的、分等級的,父母居高臨下地掌控孩子的一切。這樣的家長會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到孩子身上,或者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強行灌輸給孩子,要求孩子一定按照他們的模式“復制”生活。

作者指出,事實上,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張、期望、權威與控制,孩子的世界里,充滿了“這是……”、“我能……”,而不是“這不是……”、“我不能……”。他們具有的是充滿潛能的內(nèi)心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規(guī)劃圖,他們早早就開始接觸本質(zhì)的自己,體會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身為家長,應該去幫助他們實現(xiàn)這個藍圖,而不是替他們制定藍圖。

很多沒有覺醒的家長會被強大的控制欲操縱,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到孩子身上。他們不懂得,培養(yǎng)孩子不是培養(yǎng)一個“迷你版”的家長,而是在塑造一個具有獨立特征的靈魂。只有做父母的覺醒了,才能把自己同孩子區(qū)分開來,不把孩子當成一件所有物。當家長們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滿足的時候,就會同孩子建立起一種親密的關系,也就能夠幫助孩子塑造起同他們本質(zhì)相協(xié)調(diào)、相適應的人格。

父母生孩子,養(yǎng)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產(chǎn)生一種自負感。在孩子這種“弱小”的生物面前,父母不自覺地會將這種自負感表露出來,滲透到對孩子的管教中去。而事實上,并沒有任何事實可以證明,父母的經(jīng)驗都是對的。很多父母堅信自己是正確的,不需要反思。如此一來就形成僵化的思維模式,在沒有審視自己的世界觀之前,就期望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生活。這恰恰是對孩子的一種桎梏。

還有一種全知全能型家長,總是表現(xiàn)得無所不能,卻在無形中給孩子造成恐慌或壓迫感。如果孩子眼中的爸爸媽媽是一個難以企及的高大形象,他們會覺得自己格外渺小,他會覺得自己永遠趕不上家長,這就對他們認識自己的能力構成了阻礙。

所以,作者建議那些沉迷在自負感中的家長早日覺醒?!霸噯栕约海涸诮甜B(yǎng)孩子的時候,我有沒有特意傾聽過他們的心聲?如果我使用的方法效果不佳,那我愿不愿意做出改變?”“覺醒”的教養(yǎng)方法使父母放下那種自負感,讓長幼關系成為伙伴關系,與孩子自然地實現(xiàn)平等。

因為父母會把孩子視為自己的一部分,所以會直接把孩子的“乖”與“不乖”跟自身的情緒連接起來。孩子“乖”,父母就高興;反之就生氣??墒牵恳粋€孩子都會犯錯,有些行為會給父母招來麻煩:在幼兒園做了錯事,被老師找家長,選擇了家長不喜歡的愛好,從事了與家長夢想不同的職業(yè),或者長成了同性戀……有些家長就會暴跳如雷,管不住自己的情緒。

這些父母沒有認真反思的是,這些所謂的“錯誤”,并不一定都是錯誤,孩子更不應該因為這些而不被重視或者不受尊重。很多父母會陷入誤區(qū)——將自己的尊嚴同孩子的行為混為一談。當孩子的行為違背常規(guī)的時候,父母就覺得要承擔責任,甚至因為自己“丟面子”而責罰孩子。這就會導致處理失當。

誰都想做一個優(yōu)秀的家長——尤其是在人前。一旦我們感覺不夠完美、達不到期望值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感到自己在別人眼里“掉價”了。接著,就會表現(xiàn)得非常情緒化??蛇@對孩子是特別不公平的。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實際進展不像計劃那么如意時,我們就會產(chǎn)生抗拒的心理,會鬧情緒,因為我們感受到了威脅。當我們心中“應該怎樣”的完美夢想破裂時,我們的負面情緒就爆發(fā)了。我們希望自己所愛的人和自己的生活都像受控的機器人一樣有條不紊、毫厘不差。一旦達不到這個理想,我們看待人和事的態(tài)度就開始偏激過火。我們往往意識不到,恰恰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許會損害到親人的幸福。

這里,父母的“覺醒”,就是需要粉碎那個“完美”的夢境,接納不完美的自自己,也接納不完美的孩子,調(diào)整身心,在每一個當下與他們和諧相伴。

讀完《父母的覺醒》,我對孩子的恐懼消除了大半,對自己以后當媽媽的信心也增強了大半。沒有必要想太多要如何塑造孩子,只需要平等對待那個獨立的小生命就好。他有權享受他能夠得到的最大自由。

對照我自己的父母,我當然肯定并感激他們養(yǎng)育我的恩情,也開始體諒他們的“不覺醒”??吹胶芏嗳嗽诒г埂案改附缘満Α?,其實也是針對父母們的不覺醒。那么,當我們這一代遭受了“不覺醒”的“禍害”,以后做父母的時候,就應該注意放手,給孩子們應有的自己空間。身為父母,不能錯誤地認為自己有權決定孩子是什么樣的人。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后,就有權表達自己的心聲、感情,展示自己的精神世界。父母首先應當努力做到的是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命運軌跡下生活。

覺醒讀后感篇三

讀完《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xiàn)的感覺出現(xiàn)在我面前,書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場便讓我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誰是主角。書中的革命人物有故事,有啟蒙,有思想,有現(xiàn)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他們的愛國情懷深深的觸動了我:我個人覺得《覺醒年代》這本書的革命人物——蔡元培,堪稱一代國土的靈魂人物,北大之校長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北大,就是那些先哲的革命老師們的存在:如文學巨匠——魯迅,扛起”科學民主“的大旗;一呼百應的《新青年》創(chuàng)始人——陳獨秀;還有敢為人民發(fā)聲,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偉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釗;一直到后來聚集了胡適、劉半農(nóng)、辜鴻銘、劉師培、徐悲鴻等這些學術權威性人才。

通過《覺醒年代》的閱讀,讓我認知了歷史,懂得了革命者們在那種危機重重、坎坷不平的的歷史環(huán)境中,還依然拼接著自己的革命信仰、愛國熱情、學問和思想,為了新中國一路沖鋒,不怕犧牲。如今生活在新時代的中國里,沒有了流血、沒有了壓迫、我們要時刻勞記這些先輩們給我們換來的好生活,更加的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覺醒讀后感篇四

“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過自我覺醒之光,劃破時代的黑夜,讓短暫的生命迸發(fā)明亮的光輝?!?/p>

梁曉聲老師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第十屆矛盾文學獎得主,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他的最新長篇小說《覺醒》寫的是兩個美國公民眼中的中國社會。整體氛圍適宜用魔幻來形容,但是也現(xiàn)實到讓人無可分辨。梁曉聲老師用了一種幽默又戲謔的口吻調(diào)侃現(xiàn)實,寫出了中國社會很多獨特到可以說是奇特的現(xiàn)象。下面筆者通過分析三個主要方面來簡要說明《覺醒》這本小說的精彩之處。

如果說文化大革命本身是錯誤的,那么當時被批斗的家庭分子為了自保而犯下的錯誤可以被當成錯誤來清算嗎?梁曉聲老師在書中寫到:“三十年前的舊賬你今天從頭倒扯它干嗎?要論罪過不罪過,那首先是文革的罪過!文革是該忘記的事!”

陶姮不會忘記自己做過的錯事,因為她毀掉了自己陶老師的前程和家庭,所以她就算知道那是印刻在那段歷史中的一道傷痕,就算知道自己并不是故意的,也要回來和老師道一聲對不起。但是陶老師卻告訴陶姮這是她自己臆想出來的錯誤,實際上根本沒有發(fā)生過這件事。

在現(xiàn)實中,誰又能真正忘記那段痛徹心扉的歷史呢?先不論經(jīng)歷過文革時期的老年人和中年人,就連筆者這個90年出生的和文革絲毫沒有瓜葛的人似乎也受到了那段歷史的影響。我的爸媽天天在我耳邊不自覺地說著毛主席語錄和文革當年的口號,就連給我的女兒唱兒歌,唱的都是當年的紅歌。不管我們愿意還是不愿意承認,這段歷史給予這代人的影響力是深入骨髓的,就算刻意回避,也會在無意識中流露出當年經(jīng)歷過這一切的記憶。

歷史無法被回避,歷史也不應該被回避。先不論是非黑白,正視文革當年的真實情況才是當今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

王福至是《覺醒》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角色,他是一個比較聰明會來事的中國普通農(nóng)民。在《覺醒》中,王福至辦事的方式就是請領導吃飯喝酒。這樣的辦事方法在中國社會中可以說是常見的不能再常見了,雖然在外國人眼中這種方式很奇特,但是對于一個講究排場、關系和面子的國家來說,沒有什么事情是吃飯喝酒不能解決的。

為了不讓人看輕,王福至在幫陶姮夫婦第二件事的時候特意弄了一輛“奔馳”來開,還給奔馳裝了一個假的車標。這讓我想起中國特別是中國小鎮(zhèn)上各種各樣奇特的山寨品:有對大城市中家喻戶曉店鋪的山寨,有對各種大牌奢侈品的仿制山寨,還有對外國著名文化符號的奇特山寨……這樣的“山寨文化”可以算是中國社會中奇特的一景了。

在《覺醒》這本書中,沒有一個特定的衡量人物好壞的道德標準。領導們可以對下屬頤氣指使,也可以對蠻橫的農(nóng)民循循善誘。麗麗可以在酒桌上逢場作戲當一個色誘女,也可以在現(xiàn)實中做一個負責任的警花。王福至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對陶姮夫婦威逼利誘,也可以在聽到陶姮得了晚期胃癌之后轉(zhuǎn)而變成一個極度善良的好人。

整個座談會給我印象最深刻的發(fā)言是:這些老外認為在國外價值觀是確定的,不容人們有爭辯的余地,但是生活在中國,他們發(fā)現(xiàn)人的價值觀在不斷地變化,社會充滿著不確定性和挑戰(zhàn)性。這讓他們大開眼界,仿佛看到了一個和自己原本的世界完全不一樣的新世界。

在中國,不管我們承認不承認,種種價值觀都是不確定的,一直在變化,一直在演變。人們可以前一秒化身成為魔鬼,后一秒又化身成為天使。這大概就是如今魔幻現(xiàn)實的真相了。如果要突破這種現(xiàn)實,我們所必須的就是建立一個穩(wěn)定,牢靠,人人信服的價值觀體系,這樣才能避免我們的社會繼續(xù)變成一個魔幻現(xiàn)實的舞臺。

讀完《覺醒》之后,我們仿佛經(jīng)歷了一場奇特的旅程,但是仔細琢磨起來,又覺得和自己熟知的現(xiàn)實出入不大。梁曉聲老師的這部作品反應了時代的特點,既深刻,又含蓄。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都應該讀一讀這部作品,然后思考我們的社會到底應該做些什么樣的改變,我們自身的信仰又應該何去何從。

覺醒讀后感篇五

梁曉聲老師的新書《覺醒》一出版,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看了。果然,這本書沒讓我失望。

梁曉聲,中國著名作家。他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曾經(jīng)是黑龍江生產(chǎn)建設兵團的一名兵團戰(zhàn)士,畢業(yè)于復旦大學。大學畢業(yè)后,他曾在北京電影制片廠工作,知青生活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無數(shù)素材和靈感?!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雨》、《父親》等等作品,都是頗負盛名的佳作。

故事起源于文革時期。按作者的話說,這是一本知青小說。1975年,十三歲的陶姮與被打入“另冊”的父母回到母親的家鄉(xiāng)勞改。她的外祖父是末代舉人,曾是村里首富,為了給村里建學校,將大部分家產(chǎn)捐了出來。時代使然,這樣的善人成了批斗中的“假善人”。陶姮一家三口不但被批斗,連外祖父的墳也被挖了,骨頭被敲碎,扔進糞堆。批斗中,向他們發(fā)問的陶老師說,以前不動這墳,因為早料到了他們會被遣送回來,就是為了當眾掘給他們看的。這樣惡毒的話,讓陶姮記住了仇人臉上的紫痣。

后來,長期處于巨大壓力中的陶姮記錯了交學費的事,誤以為已經(jīng)交過自己和同學們的學費,又有同學為她作證,導致陶老師被扣上了“貪污犯”的罪名。這件事成了她心里的一個結。即使后來她去了美國,在美國當了大學教授,過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也沒有忘記這件事。直到三十五年后,她得知自己得了胃癌,想到的,是一定要回老家,對陶老師一家人懺悔。

陶姮和洋丈夫回到她的家鄉(xiāng),經(jīng)歷了一系列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事件。從洋丈夫遭遇仙人跳,到路上遇到拿不到工錢、只能砍樹賣錢抵工資的漢子們,再到耍官威和漢子們打起來、獵槍打中漢子的副縣長……這些都是生活中并不罕見的事情,但是每一件都反映著我國的現(xiàn)實,帶有我國的文化特色。

雖然陶姮以前曾在國內(nèi)生活多年,但是世事變遷,同時,她的思維也受到了美國文化的影響,對于變化后的家鄉(xiāng)的一切,她都有些格格不入。她的洋丈夫更像是一個來看熱鬧的局外人,作為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他的簡單與這里的世故復雜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受托人王福至的帶領下,陶姮和洋丈夫一起去陶老師女兒陶娟家道歉。不料,陶娟叫來所有沾親帶故的人,甚至包括陶娟的二舅爺(村里的黨支委),把他們圍堵在家里,又是撒潑又是打架,要訛他們五十八萬七千美元。這個舉動著實大膽,但是很現(xiàn)實。若不是受托人王福至在進門前得知陶姮身患絕癥,他很可能在這場鬧劇中,成為一個兩頭吃的人物。但是,好在他還有良心,在混亂中給派出所通風報信。要不是派出所的一幫人馬及時趕到,這場鬧劇真是不知該怎么收場。

在派出所所長的口中,陶姮夫婦這趟了結私人恩怨的行程,驚動了縣里、市里乃至省里的各級領導,這件事變成了一件任務。副所長的一番指責,看似是指責陶姮夫婦好心辦壞事、考慮欠妥,又何嘗不是在指責國人缺乏懺悔心呢?本來陶姮一家在文革中沒少受到這些老一輩村民的折磨,但是這些村民可以把罪責推給文革,沒有一絲懺悔的意思,還理直氣壯地搞訛詐。即使他們被王福至說破這一點,也只是灰溜溜地離開,對陶姮沒有表達任何歉意。陶姮想當然地以為中國農(nóng)民是最善良的,也想當面對她表達歉意,到頭來,也只是她一廂情愿的幻想而已,副所長毫不留情地揭穿了這一點。而副所長提到能讓這些農(nóng)民懺悔的是錢,懺悔要用錢來換。因為他們窮了幾輩子,窮得沒了多少志氣。這真是一針見血!作者對我國的現(xiàn)實,尤其是農(nóng)村的現(xiàn)實,實在是看得透徹!

我不禁想起巴金先生曾提出建立文革博物館,并且寫了無數(shù)文章來懺悔。讀了這本書,我更覺得巴金先生的想法是考慮到了國人的根性,很有意義。

我認為這本書最精彩的部分,在于陶姮和丈夫去精神病院看望陶老師。陶老師的變化非常大,看起來像是一個全新的人,臉上的紫痣幾乎看不見了,連陶姮都懷疑眼前的人是不是陶老師。這片紫痣,像是一個關于舊我的象征。陶老師內(nèi)心的變化,也顯現(xiàn)在紫痣的消失上。

他的“偽記憶”理論和“那不是真的”,在陶姮看起來,很像是否認事實的精神病人。同時,陶老師的話聽起來很高深,又往往很有邏輯,像是一個看透一切的高人,但是他的超脫,又不像是正常人,讓陶姮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有精神病。

陶老師雖然否認了陶姮誣陷他一事,卻記掛著當年他對她的一家人造成的傷害,對她誠懇道歉。陶老師出于好心,想減輕她的內(nèi)疚,才否認五十塊錢的事,卻讓陶姮以為是他精神不正常。這是何等荒謬可笑??!

整個故事像是一本素描,每一頁都是我國現(xiàn)實生活的縮影。農(nóng)村生活與城市生活很不一樣,但是,這種不同中也有相似。作者對農(nóng)村的青年一代做了一個簡略的描寫和評述。和我們印象中吃苦耐勞的農(nóng)民形象不同,農(nóng)村的青年也主要是獨生子女,在嬌生慣養(yǎng)方面,和城市青年如出一轍。而這樣的農(nóng)村青年會給農(nóng)村帶來怎樣的變化,作者通過陶老師的話,也給出了解答:他們對土地沒有感情,向往城市,會將家和土地賣掉,在城市的邊角生活。直到他們手里的錢花光,也成不了城里人,他們的后代也很難成為城里人。在大力推行城鎮(zhèn)化的今天,這無疑是一個并不樂觀卻很客觀的判斷。

整個故事里,只有一個常年生活在美國的女人陶姮,和身在精神病院的陶老師,是覺醒的懺悔者。其他人的麻木,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問題。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國的舊思想早就不適用了,但是摸索了近百年,新的思想文化規(guī)范還是沒有立起來,這就導致本書中的故事一再上演。但愿隨著物質(zhì)文明的提升,國人的精神文明也能有所長進。

覺醒讀后感篇六

一直以來都想在如何與孩子相處這個問題上尋找突破口,但越是注意,往往每次都事與愿違。11月17日,園里組織了讀書會——《父母的覺醒》,僅僅是剛開始的兩章就震撼了我的心靈!讓我原本浮躁的心變得沉靜,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書!什么是“自負感”?我要在這本書中尋求答案。

“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就好比走鋼絲,一步走錯就會傷害一個小小的心靈;同樣,一個適當?shù)墓膭罹涂梢宰屗麄冊诳罩邪菏组煵健?。在與女兒的相處中我發(fā)現(xiàn)了這句話的真諦。在我眼里,一件小小的事情是要給予一定的鼓勵女兒就會又快又好的完成,但是如果當時的我是帶著情緒的,不耐煩的,那么她就會被我所影響。有一天,晚飯過后陪著女兒做作業(yè),10以內(nèi)的加減法,可以看圖計算,她很不認真,做錯了兩道題,我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鼓勵著她仔細看題,認真計算,很快自己就發(fā)現(xiàn)了兩道算錯的題,可以看出我的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都給了她莫大的信心!

“孩子只會忠于他的自我角色,全然不關心我們這些家長所揪心的事情?!碑斘乙笏J真完成作業(yè)、認真練習舞蹈、認真完成鋼琴老師布置的每次任務時,何曾想過我的女兒是不是喜歡著這各種各樣的角色呢?但是往往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她期待著我的反饋,期待著我的肯定。

育兒路上有太多的荊棘,撥開荊棘的時候也許會遍體鱗傷,但是荊棘過后何嘗不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覺醒讀后感篇七

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少女無心犯下過錯,釀成了別人的悲劇和自己的苦果,塵封多年的悔愧使她走上了救贖之路。這漫漫的救贖之路見證了中國故事,這些故事包含了對時代的反思,對農(nóng)民生活形態(tài)與意識形態(tài)的思考,也蘊含了人性的善良與慈悲、自私與狡猾、寬容與寬恕。

“天譴”兩個字刻在她心上,讓她踏上這條救贖之路。

文革時期,14歲陶姮跟隨著父母進行勞改,在一次交學費時,保管著九名同學學費的她誤以為自己已經(jīng)上交,認為陶老師在存心刁難。當陶姮發(fā)現(xiàn)家中的學費時,她想找到既可以保護自己的品行不受懷疑,又不至于昧著良心使陶老師背上黑鍋的方法,然而她之前看到了太多父母遭受的欺辱,也經(jīng)歷了很多不公平的對待,她退縮了,選擇了保全自己。于是,那筆50多元的學費成了一筆去向不明的錢,也讓陶老師從一個老師變成一個貪污犯。這段湮沒于歲月深處的童年往事,一直撕扯著她,她將女兒的夭折、美國的醫(yī)生斷言的最多半年的壽命都歸因于“天譴”這兩個字,于是48歲的陶姮在丈夫沃克的陪同下,踏上了回國的贖罪之路。有些錯誤,一經(jīng)犯下便再難彌補,而一個有良知的人會因這樣錯誤耿耿于懷,是因為那些傷痛同樣刻在她的心上,越是時間久遠越是深刻。

為補償而來,救贖路上卻一波三折。

為了償還這三十多年前欠下的那一份虧欠,陶姮和美國大學教授的丈夫沃克一起回國了,贖罪之行真的可謂是一波三折。剛到達小鎮(zhèn),誤入圈套的沃克就因“流氓行為”被鎮(zhèn)派出所拘押兩個多小時,后來坐車回村莊的夫妻兩人還沒有就“交錢私了”這一解決方法是否合理爭辯出個結果,就遭遇了大堵車,目睹了酒后傷人的事件。夫妻兩人住到了同車的王福至家中,這個八面玲瓏、圓滑世故、又有幾分古道熱腸的農(nóng)民,不但通過鎮(zhèn)派出所要回了罰款,也成了他們和陶老師女兒的中間人,然而補償?shù)膮f(xié)商場面火藥味十足,在派出所的協(xié)調(diào)下,這一場千辛萬苦的救贖以對小學的捐助和對陶老師女兒的經(jīng)濟補償而告終。這期間夫妻兩人遭遇的糾葛,經(jīng)歷的事件,看到的故事,為我們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社會的狀態(tài),也令我們多一些對現(xiàn)實的思考。

最后的會面,是真正的救贖。

老師的言語很清楚,思維也不覺混亂,只是強調(diào)陶姮記錯了當年的事,或許在當年痛苦的時候,他也是用這樣的辦法來逃避身上的不幸吧。最感動的是陶姮與老師最后的擁抱,兩個人都對對方說出了“對不起”,這三個字,壓在他們的心底已經(jīng)是那樣的久,久得已成了他們的心病,陶老師的道歉是為了當年對陶姮的不公正的對待,而陶姮的道歉則是為了學費風波的懺悔,這么多年,他們都煎熬著,任由著良心鞭撻,如今,他們終于可以當面說出這句話,那一刻,是懺悔,也是寬恕,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柔與光亮。

這個故事讓我們體味到生命幽微處的情義與感動,覺醒的光亮,劃破時代的黑夜,讓生命迸發(fā)明亮的光輝。

覺醒讀后感篇八

我從這篇文章中了解到《父母的覺醒》這本書是針對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父母,全書都在講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做,是在喚醒父母建立一個觀念即:家庭教育不是針對孩子的教育,而是針對父母的教育。一提家庭教育,許多父母的誤區(qū)是:家長如何采取種種措施來教育孩子,使孩子成才。的確,家庭教育中孩子需要教育,但是,父母們要覺醒——家庭教育中更需要教育的是父母!古語說:“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

我們的祖先早就明白,孩子的教育不是父母對孩子的說教,而是指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無形的影響。換言之,就是父母要活成孩子的榜樣,時時處處做好自己,想到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產(chǎn)生的影響。有專家講:“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梢姲駱拥牧α渴菬o窮的。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把自己修煉成什么樣的人,孩子不聽你怎么說,而看你怎么做。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父母需要覺醒,不僅要活成孩子的榜樣,還要時時處處學會放手。讓孩子活成自己希望成為的樣子,而不是父母希望成為的樣子。

很多父母心疼孩子,愛孩子,對孩子的一切都包辦代替,不讓孩子做任何事情,造成了“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冷”,使孩子失去了自我,變成沒有手腳,沒有嘴巴,沒有自信,沒有能力,更沒有思想的活植物人。變得麻木不仁,甚至沒有人性。這時,父母反過來抱怨孩子,這個不會,那個不行,甚至口不擇言亂給孩子貼標簽,什么“笨蛋、廢物……”之類傷害孩子自尊的詞語一股腦往孩子身上貼,有的孩子默默承受著父母對他們的指責,抱怨;有的孩子就顯露出各種問題,變成問題孩子,令老師頭疼,家長痛苦。所以父母要覺醒,要學會放手,尤其在家庭里,要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一員,讓孩子學會承擔家務,在承擔家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責任心。給孩子機會,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把孩子推到前邊,父母在后邊跟著,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及時鼓勵幫助孩子,而不是包辦代替。

父母需要覺醒,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需要父母的呵護和尊重,作為父母要明白,孩子的自尊心培養(yǎng)出來,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因為有自尊心的孩子才有羞恥心,有了羞恥心才會有敬畏心,人有了敬畏心害怕他做壞事嗎?害怕他將來不能成為大人、君子嗎?因此,父母對孩子的言行,一定要建立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而不是想打就打,想罵就罵,不顧孩子自身的感受,這樣的父母怎么可能培養(yǎng)出有良知的孩子?所以父母需要覺醒,不斷地學習修煉自己,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用自己的改變來帶動孩子的改變,用自己的心來喚醒孩子的心,用自己的靈魂來喚醒孩子的靈魂。

父母需要覺醒,學會無條件的接納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每個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這樣和那樣的問題。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優(yōu)秀就是我的孩子,就很愛孩子,孩子有問題了,他就不是我的孩子了,父母就討厭他,嫌棄他。父母要明白,孩子選擇我們做他們的父母,在某些方面是來喚醒我們的。父母們要明白,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只有父母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并改正過來,孩子才會改變?!拔沂且磺械母?,愛是所有的結局”孩子的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愛來化解。如果孩子的問題沒能解決,說明父母沒有了解孩子,不是這個孩子所需要的,孩子沒有接受到父母的愛,缺愛的孩子就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世界上沒有標配的父母,也沒有標配的孩子,因此,父母要有一雙善于觀察和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有一個智慧的大腦,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給到孩子所需要的,而不是父母自己想給的。

以上的一切都需要父母的覺醒,身為父母我們沒有受過任何培訓,也沒有合格證,但是,我們要覺醒,我們需要不斷地學習如何做一名優(yōu)秀的父母,在孩子人生道路上,不但給孩子創(chuàng)造豐富的的物質(zhì)條件,更要通過不斷的修煉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做孩子的精神領袖,做孩子一生的。榜樣,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覺醒讀后感篇九

拿到這本書,我認認真真的看了一遍“專業(yè)媒體權威推薦”,其中有一句“別奢望做完美無缺的父母”深深地映入了我的腦海里。是啊,在孩子面前,我們都認為自己是完美無瑕,無可挑剔的父母,“我們對孩子的主張、期望、權威與控制”,無非是在培養(yǎng)一個“迷你版”的自己,即使我們最有善意的動機,想要鼓勵孩子做最真實的自己,但很多時候仍舊會落入俗套,在不經(jīng)意間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在孩子身上。

我需要覺醒,我需要改變,我需要好好學習這本書的精髓。

在第一章節(jié)中,“自負感”一詞貫穿全文。開始,我把“自負感”當成“自負”的詞意理解,讀完整篇章節(jié),我才弄明白作者所提出的“自負感”是一種人為制造出來的自我感覺,它主要是基于他人的意見而形成的,它是一種膨脹的自我感覺,近乎于虛榮。

回想這幾年在瀟然的教育上,我有沒有這種“自負感”?答案是肯定的。幼兒園時期,我盼著他能獨立,能自己穿衣,吃飯,上廁所。然而對于動手能力稍差的瀟然來說,媽媽的“期盼”是巨大的壓力,我常常因為他不會穿衣,不會用筷子或是尿褲子而耽誤上學時間去責怪他;學前班時,他在學習20以內(nèi)加減法中稀里糊涂,完成不了作業(yè),因此我批評他上課不專心聽講;一年級第一學期,我又常常因為他字跡不工整、不好看而責備他。

現(xiàn)在回想這一切,我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我“將自己的主張和期望”投射在瀟然的身上,我將自己的計劃強加在孩子身上,而我卻沒有意識到,把我的思維強加給瀟然,對他的精神其實是一種桎梏。作為父母的我們,“首先應當努力做到的是讓孩子享有身為自己的權利,讓他們在自己的命運軌跡下生活,這才是他們?nèi)烁窬竦恼鎸嵎从?!?/p>

《父母的覺醒》給了我新的力量和方向,讓我在如何為人父母的道路上繼續(xù)前行和修行。

覺醒讀后感篇十

無論是“活在當下”、“尋找真實的自己”還是“你在一段親密關系中受的傷害常常會轉(zhuǎn)移到另一段親密關系中”……事實上,《父母的覺醒》中的很多主要觀點在今天看來都早已不算什么新鮮的話題了,更不用說“尊重孩子”和“言傳大于身教”等街頭大媽都耳熟能詳?shù)睦仙U?。然而,如果即將成為父母或者已?jīng)成為父母的你就此便認為《父母的覺醒》一書毫無用處,匆匆一瞥便打入冷宮,那么我不得不認為這是你和你孩子共同的損失。因為無論是覺醒還是尊重都不是一項簡單的、學了立刻就會的技能,而是一段需要長期持續(xù)學習、實踐的過程,你必須在這段過程中時常學習、反省、思考、反復調(diào)整心態(tài)才能真的將這些理念真正變成自己的自然而然。

《父母的覺醒》中最重要的道理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即如果不經(jīng)覺醒,那么你童年時在父母那里受到的傷害會進入你的潛意識,讓你失去真實的自己,而后,當你有了孩子,這些傷害又會在你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再現(xiàn)。因為一旦孩子的某些行為不幸觸到了你的痛點,你就會不自主地用失控的情緒去傷害孩子,而實際上讓你受傷的并非孩子本身,而是你自身潛藏的傷痛。舉個例子,如果孩子的拖延癥會讓你大發(fā)雷霆,那么你最好審視一下你自己是不是拖延癥患者,如果是,那你要意識到你真正受不了的不是孩子,而是那個你不敢面對的自己,如此,你就應該知道,孩子的拖延癥是需要糾正的,但你中立公正地去糾正即可,而不用對著孩子發(fā)怒————當然,你還要去糾正自己的拖延癥。你發(fā)怒只會讓孩子受傷,如果孩子成年后也未覺醒,那么這些傷痛就只好一代代蔓延下去。

實際上,潛意識里的傷害不僅會傷害孩子,在此之前,它往往已先行傷害了我們的情侶、配偶,然而,因為孩子的幼小和無助,他們往往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擺布,也更容易受傷。但換個思路想,如果對覺醒認識地夠及時,我們其實可以在孩子來臨之前,在與情侶、配偶的親密關系中就開始自己療傷,因為我們與伴侶來自不同的家庭,如果我們的傷痛點恰好不相同,能通過溝通互補療愈對方的傷口,那是再好不過的。然而有時情況并非如此,也許寶貝在你覺醒前已降臨人世,也許你和對方的傷痛點幾乎一致,也許你的配偶已經(jīng)幫你治愈了一部分心結,然而更深的部分還隱藏在你的心中,直至孩子出世。這時我們就需要借助孩子來為我們療傷,因為剛剛出世的孩子是一張白紙,他們最原初,也最本真,借著這面最純真的鏡子,通過努力覺醒,我們也可以找到最真實的自己。

通過孩子找到真實自己的具體做法有些類似于我們常說的“尊重孩子”,但實際并不一樣,“尊重孩子”是我們拿捏著家長的權威,有意識地去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孩子自行發(fā)展;而書中“覺醒”是指在精神層面上完全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家長只觀察和陪伴,卻不以權威去指導孩子什么。請不要誤解,這里說的自由發(fā)展指的是精神層面,如果孩子的具體行為有偏差,那么父母必須及時糾正,比如你的孩子欺負別的孩子,比如偷東西,不按時睡覺等,那你必須立刻馬上拿出家長的權威,當即制止。而在面對愛好、專業(yè)、信仰及伴侶的選擇時,你應當相信孩子的本真,相信他們會選擇最好的,不要讓他們丟失真實的自己,并通過觀察他們找回自己的真實,從而形成父母與子女之間覺醒、良性互動的長幼關系。

實際上,在我看來,對于專業(yè)、信仰及伴侶的選擇是可以通過從小潛移默化的熏陶來慢慢引導的。你可以在孩子初中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每個專業(yè)大致是學什么的,對學習者有哪些要求,以后可以做什么,發(fā)展前途在哪兒,如果轉(zhuǎn)方向大致又可以轉(zhuǎn)向哪里,等等。而對于伴侶的選擇,他青春期的時候你們就可以多少觀察下周圍的親戚朋友,看他們的夫妻關系究竟是什么樣的,然后告訴孩子為什么他們有些人是非常幸福的,有些人卻只能以分道揚鑣收場,有些人又是貌合神離,這樣孩子到了婚齡至少不會受騙。至于宗教,你當然也可以告訴他它們好的地方與不好的地方,然后讓他自己做選擇。當然,這些對父母的要求其實蠻高的,作為80后的一代,就我觀察,即便是在文化程度相對較好的帝都,絕大部分50后的父母也往往是沒有這樣的知識層面的。

讀《父母的覺醒》的時候,我正處于早孕最難受的時刻,準確地說是無助。先兆流產(chǎn)限制了我所有的行動自由,孕期突然升高的血糖又讓我的飲食完全不知如何是好。在最無助的時刻,因為工作原因,老公不能?;丶遥抑荒苡赡赣H照顧,而母親的各種忽視又讓我把當時的無助和潛意識中童年的無助疊加了,心情灰暗到極點。于是,《父母的覺醒》我讀得很慢,一方面是因為作者在書的前半部分過多地強調(diào)了“讓孩子依照本真自行發(fā)展”,卻從未提及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讓我在讀前半本時產(chǎn)生了不小的疑惑;另一方面,它讓我邊讀邊分析梳理了心中的傷痛,雖然我的愛人在我們長達7年的戀愛、5年的婚姻中已經(jīng)治愈了我很多,但我仍有不少記憶藏在更深層的地方,讀書的過程中,它們紛紛浮出水面,讓我得以正視,就這樣,我的心情也慢慢好了起來。可以說,《父母的覺醒》拯救了我孕期最沮喪的時刻。

其實,80后的一代蠻苦逼的,不僅因為大家常說的房子、工作,也因為我們50后的父母因為時代的緣故留下了很多純黑色的記憶,可以說,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的價值觀是完全扭曲的,而且根本無法改變。于是,我們既要吞下他們已經(jīng)給我們的各種傷痛,并繼續(xù)承擔他們至今仍在給我們的傷害,又要面對在新的世紀出生的、對我們要求非常高的孩子,于是,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是必須要調(diào)整的。于是,《父母的覺醒》一書在出版一年多來被很多朋友大力推崇。在此,我也鄭重推薦本書,而且推薦讀完保存好,隔一段時間再讀一次,這樣也許你又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覺醒讀后感篇十一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帶傷的人,無論什么時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陶姮大學畢業(yè)后去了美國,當了教授,嫁了個美國丈夫,生活過得平靜而有條不紊??梢粡垯z查報告留給她的時間只有半年,她決定回國,她要找到一個人,跟他道歉。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陶姮因為自己的一個錯誤,事后不敢承認,讓她的老師蒙受不白之冤,這件事讓她深受自責,不能釋懷。陶姮和丈夫沃克幾經(jīng)輾轉(zhuǎn)才來到了當年居住的地方,路上還發(fā)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讓事情變得復雜。

他們夫妻倆在車上認識了八面玲瓏的能人王福至,這個人深諳中國人為人處世之道的哲學,他的家就是小鎮(zhèn)的圓桌派。從鎮(zhèn)長到派出所長以及小鎮(zhèn)上的能人都跟王福至熟悉,遇事總給幾分薄面。

陶姮讓王福至幫助自己找到當年的老師,可陶老師的女兒卻獅子大開口,要狠宰她一回,可陶姮也只是普通的中產(chǎn)階級,沒有那么多錢。

在后來發(fā)生的一系列事情里,陶姮夫妻二人的熱心和仗義得到了村民們的認可,他們也都紛紛幫忙。最后陶姮幫助陶老師的女兒修繕了祖屋,給學校捐助了一筆錢,也跟陶老師面對面交流了一番。沒想到,這個住在精神病院里的陶老師卻對陶姮說,自己早就不記得當年的事情了,他說那是陶姮的“偽記憶”現(xiàn)象。

他教會陶姮一個方法,那就是跟自己連續(xù)說:那不是真的!那不是真的!最后就都不是真的。陶老師說自己不是精神病,之所以不去敬老院而住在精神病院,是為了一份安靜,他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始終依賴他。

02、臨別時,陶老師卻說:我想擁抱你一下,從前的事對不起。三十年了,老師做夢都盼著這一天,想跟你說一聲對不起!

因為當年,外公的墳墓被刨了,陶姮的爸爸媽媽被大會批斗時,有個男人說:“因為早料到了你們總有一天會被遣送回來,就是要當眾掘給你們這些孝子賢孫看的!”

那個人就是陶老師,陶姮說她要永遠記住這個臉上有紅色胎記的男人。也是因為這件事,才有了后來因為陶姮老師被冤枉的事情。那一刻,陶姮也淚如泉涌,跟老師說:對不起!在那個人人尋求自保的年代,所有人的心中都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活下去。

為了生存,一個人本能的求生意志會使人們放棄很多,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對真相的渴求,放棄對他人悲慘遭遇的同情。然而即便如此,只要是善良的人,內(nèi)心世界依然還是糾結,如同一根刺,想起來就會扎一下,當黑暗褪去,當光明重新照亮人間,人類的良知就開始逐漸覺醒。

陶姮不愿意讓自己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她要跟老師說一聲對不起,雖然相隔了三十幾年??墒撬齾s沒想到,陶老師和她一樣地內(nèi)疚了這么多年,她才知道這么多年,陶老師的“偽記憶”也只是在為自己當年的行為做心理建設。

陶老師又何嘗不是這樣!在捐贈大會上,地區(qū)領導都來參加了,陶老師的女兒代替父親發(fā)言,還給陶姮夫妻倆頒發(fā)了“榮譽村民”證書。陶姮和丈夫在回美國途中,接到一個電話,是醫(yī)院打來的,告訴她檢查報告是另一個跟她同名字的人,她很健康。沃克說這樣的低級錯誤不會發(fā)生在美國,可陶姮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生了,而且醫(yī)院會給他們賠償。

這一趟中國之行,陶姮夫妻捐出了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積蓄,有人給他們買單了。

03、《覺醒》的作者梁曉聲,當代知名作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他的作品包括散文、小說、雜論、紀實文學等在內(nèi)逾千萬字。代表作有《今夜有暴風雪》《年輪》《知青》《重生》。2019年,憑借作品《人世間》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覺醒》是梁曉聲2020年最新力作,講述了一個跨越的30多年的故事,從那個特殊年代遺留下來的心病,直到內(nèi)心覺醒的歷程。通過對人物心理活動細膩的描寫,把人性的復雜,以及在黑暗時期人們內(nèi)心的恐慌,再到良知的覺醒與救贖,刻畫的淋漓盡致?!队X醒》是一本魔幻主義的現(xiàn)實題材小說,讀起來會覺得挺擰巴,完全不同階層不同社會背景的人能坐在一起,從陌生到熟悉,談笑風生。

小鎮(zhèn)的人一邊拿著《弟子規(guī)》大談仁義道德,一邊索要捐贈,最后還因為這件事,有的人升遷,有的換了理想的工作。陶姮一次回國,可謂皆大歡喜,自己和陶老師得到了救贖,小鎮(zhèn)官員拿到了政績,捐贈的款項也讓很多受益了。這是一本讀起來又諷刺又有意義的書,值得去研讀,書里的人物有善良也有狡猾,有寬容也有寬恕,用梁曉聲的原話說:

覺醒讀后感篇十二

因為喜歡周國平的文章而選擇了這本書,原因是簡單的文字敘述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好讀,能讀得懂,視角又很獨特,很有高度。這本書是周國平整理的集子,有人生感悟,還有應邀做序、讀書感悟,非常豐富。我很佩服:讀那么多的書,哪來的時間?我總感覺自己讀書的時間很少,不知道到哪里去擠時間。

“覺醒是一種巨大的內(nèi)在力量,擁有這個力量,一切外來的負面力量都不能真正把你打敗。面對天災人禍、世風不正等等,人們?nèi)匀粫X得痛苦,但是你一定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因為知道沒有什么能奪走你內(nèi)在的珍寶,使你的人生失去方向和意義?!蔽蚁胱鲆粋€內(nèi)心強大的人,總是用“無欲則剛”來開導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上不碰紅線、下不觸底線,不做別人眼中的自己,不委曲求全,不扭曲自己的人格,不向權勢低頭。正是“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但見到不公、不評,心中仍有波瀾,目標是修煉到波瀾不驚,真正保持內(nèi)心的平靜,看來,還有差距。

周國平認為覺醒有三個重要標志:“一是堅定的價值觀:知道人生中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不被社會的潮流和習俗左右;二是清楚的自我認識:知道自己的稟賦和志業(yè)之所在,不被偶然的風尚和機遇左右;三是強大的精神性自我:知道靈魂的高貴和自由,不被外部的事件和遭遇左右?!薄叭松腥齻€基本的覺醒:生命的覺醒,自我的覺醒,靈魂的覺醒?!币陨线M行自我對照,真的是條條都知道,但都做不到。自己還是一俗人,經(jīng)常被各種事情追逐著而放棄自我,因而還沒有覺醒,還需要突破。

“你得到了愛,你要感恩。你給出的愛被接受了,你也要感恩。在愛中,給出本身就是得到,接受本身就是回贈?!闭f得多經(jīng)典!聊聊數(shù)語,道出本質(zhì)。以前我只之前者,得到要感恩,沒想到給出被接受同樣要感恩,接受是回贈。生活中的確是這樣,俗語講席好擺、客難請,就是這個道理。發(fā)起好朋友聚聚的倡議,得到響應時心里的踏實就是得到回贈的愛。

“人要記住,不能永遠為了這些東西而活,應該保持清醒。生命本身的需要很單純,卻往往會是一些平凡、永恒的需要,比如和自然的交流等等,但我們卻忽略了?!边@作為我以后的追求,使自己變得再簡單些,去追求生命中最本真的東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過一種單純的生活。

覺醒讀后感篇十三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只是一味地按照我固有的模式來說教孩子,控制孩子。捧著自認為正確的“真理”不斷地教育孩子,例如:別在浪費時間,應該寫作業(yè)了,寫不完怎么辦,看某某人就比你強,比你有效利用時間,比你學習好等等。當讀完這本書之后,才能感覺自己教育上的欠缺,從沒有真正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納自己的孩子。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已逐步了解到一對關鍵詞“控制”和“接納”的真正含義,雖然不由自主的還會常常游離于兩個詞之間,如: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我們往往只是認可孩子的行為,而不是認可他們本人,贊美和認同孩子本人的意義是:允許他們生活在最真實的自我當中,而不必陷入我們期望的陷阱中,讓我們嘗試純粹贊美,愛我們的孩子本身。接納孩子最本真的狀態(tài),這就需要我們放棄那種應該怎樣的想法。我們也許不會支持孩子每一個具體的行為,但我們必須全心全意的支持孩子最核心的權利,接納絕對不是被動行為,而是主動熱情充滿活力的過程,尊重他們的本真,接受來自他們的教誨。

這本書中多次談到“自負”,這個詞,說實話,在我們大人的世界里,總認為我們一路走來,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和問題,也走過不少彎路,因此積累了不少的解決方法,這樣我們在孩子面前就有了更強的自負感,期許他們少走我們走過的彎路,期望他們能有完美無瑕的結局。殊不知就是一個非常愚蠢的想法,放棄這種執(zhí)念不在堅持做一個完美的家長。當我們坦誠自己的缺點時,實事求是的看待問題,如果我們談笑面對錯誤,也許等于送給孩子一個極為珍貴的經(jīng)驗,我們應當坦然面對現(xiàn)實,包括我們錯誤的行為。

本書還有關鍵詞既是活在當下,這是要求父母放棄以往所有的計劃,放棄替孩子書寫未來的欲望,僅僅對眼前最真實的孩子做出反應。當下即是,記得衛(wèi)老師曾經(jīng)告訴我們做大眼睛小嘴巴的父母,用心看,而少去評判。而真正處于活在當下的狀態(tài)。同時我們家長也不能過多干預孩子,多站到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傊?,想和孩子達到心與心交流,就必須拋棄自我的優(yōu)越感,孩子不需要父母的主張,期望,權威,控制。我們需要做的是快樂如常,在每一個當下能和孩子和諧相伴。

覺醒讀后感篇十四

今天讀完了田中一光先生的這本文集。

書中的文章都不長,路上床前順手翻開一頁就能開始讀?;叵肫鹪?jīng)在北京的地鐵里和荷蘭的火車上,本來是浮躁的環(huán)境,讓人很難隨意就扎進書里,卻能多次片刻間被文中寥寥數(shù)語“秒殺”,特別受感動。要是能這么入了夢鄉(xiāng),延長這感動的時間,那真是件美事兒!我有一邊看書一邊劃的習慣。這本恐怕是被我劃的最花的一本了。即便如此,合上末頁,覺得只領會了表層,意猶未盡。真想馬上再重溫一遍!

大多數(shù)介紹設計作品的書或文字,都采取直線式的'介紹方式。某位設計師,a,b,c,d一步步走下來,然后有了最后的設計作品。但凡寫過簡短的作品介紹的人都清楚,這種介紹方式,看似是條理清晰,符合邏輯的,當然這也是由于各種(潛在)甲方的限制,卻不一定能反映出設計過程中所受到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以及過程中的隨機性。不過,我以前所接觸的各種書、雜志,大多是這樣了。(恐怕是主題需要集中的緣故,而文集的主題可以相應的散開來。)也曾感嘆過,其實它們并沒有展示出,或教給我真實的思考和設計過程。因為我只看到那只結成的蘋果,以及其所在的那枝枝干,以及部分根莖等。但是看不清整棵供給養(yǎng)分的大樹,更不知土壤、大氣等環(huán)境。

之前對田中先生的作品,也只是膚淺的知道那些特征鮮明的幾何形。但這本書為我展示了其后的大樹。正所謂“未知的已知”。先生回想著他從小觀看歌舞伎的日子,借品茶、品嘗料理、介紹他認為是“日本設計之源”的琳派繪畫等娓娓道來令他醉心的日本美學和其與西方美學的異同。(這讓我非常希望能去京都做一次深度游?。┪闹卸啻翁接懳鲗W東漸對日本戰(zhàn)后社會發(fā)展的諸多影響,以及國際化背景下日本設計何以體現(xiàn)獨特的日本文化。這對國內(nèi)當前的設計行業(yè)發(fā)展狀況也很有借鑒價值。其中很多問題和想法,也常浮現(xiàn)在自己頭腦里。讀時覺得自己很被理解,時而又豁然開朗。先生生活體驗與設計思考的高度融合令人佩服和羨慕?!霸O計師工作的原點是觀察?!边@也是為什么有時候讀完一段一抬頭,覺得眼睛似乎變亮了,耳朵也更靈了,感官放大,頭腦也自由起來,好像事物若隱若現(xiàn)的關聯(lián)馬上就可以一一呈現(xiàn)在面前。而一處意外的關聯(lián)往往會成就一個設計靈感。只是,這感覺轉(zhuǎn)眼即逝了。

田中先生文筆樸實細膩,字里行間透著令人陶醉的淡淡香氣。(朱鍔也功不可沒阿!)我想他肯定是個“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肯定也是個從不停止思考的可愛工作狂老頭子。仿佛我能看到他每天站在街頭的人流中,沖著某處街景出神的樣子。

總之這是本很叫人享受的書。

覺醒讀后感篇十五

因為是隨筆,所以隨意寫下了這樣的題目,然而隨之而來的是細思極恐,因為貌似隨意的蹦出,卻是深藏不露的真實存在。理想中的母子狀態(tài)是母慈子孝,現(xiàn)實中的真實是不時的雞飛狗跳;嬰幼兒時期相處模式的母慈子孝,到孩子開始上學,中年老母開始對理想、對成績、對習慣等等有了諸多期待時,相處模式開始萌芽雞飛狗跳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前一秒的母慈子孝,一個話不投機,畫風立轉(zhuǎn)雞飛狗跳……。這樣的一幕幕,可能在我們的周圍熟悉地存在著,在所有中年老母的吐槽大會上頻頻“傳頌”著。

一直以來,我們可能也都承受著一些情緒的困擾,比如發(fā)過脾氣之后讓事情解決起來變得更糟,比如生氣之后的內(nèi)傷療愈還要自我舔,比如發(fā)脾氣之后讓原本美好的母子關系釘上一顆釘子,我們需要設法拔出卻更擔心如何填平釘眼留下的印記。于是,我們學著成長,學著喂自己一些雞湯。然而更多的時候,是懊惱之后的反復,是一丁點小事情的一觸即發(fā),是外在壓力下一點不如意的瞬間打回原形。直到讀到《父母的覺醒》這本書后,腦海中始終縈繞的一個詞——“自負感”的出現(xiàn),仿佛讓我找到了癥結所在,如同黑暗中看到一絲光的興奮感,我理解的自負感就是我們理想中的想當然,我們理想中的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的形象,有理想,有抱負,勤于思考,嚴于自律,具有自凈能力,可以高瞻遠矚地在還未實踐時就清楚地知道自己該選擇怎樣的處世方式,該選擇怎樣正確的道路。寫下這樣的話時,我自己也笑了。于是再次提醒自己,孩子是獨立于我們之外的真實存在的個體,有她自己的想法,有她自己的情感需求,有她自己探索世界探索生命的步伐和堅定。

盡管還是經(jīng)常忘了這一點,于是想到了另外的話——“無條件的接納與尊重”,對這一點感觸最深的是讀書會引領人衛(wèi)老師的眼睛。讀書會上,我常常盯著老師的眼睛和表情出神,甚至有時候是忽視了老師對書友問題的解讀的,因為特別特別喜歡那溫和的笑容中傳遞的肯定與尊重,如同溫潤的感覺慢慢流淌著,縈繞著。所以,讀書會上沒有絲毫壓力的聽著,說著,看著;品味著衛(wèi)老師與她女兒小魚兒的對話,也由此更加感受到了,語言和表情都是有魔力的。也幻想著,自己可以創(chuàng)造一個如此溫馨的情感交流,努力著,努力著。

寫著寫著,想起了我的小寵物,一只可愛的小泰迪,愈發(fā)喜歡他的原因竟是,由于共同的熱愛,球球讓我和睿智熱情的麗欣結識,并由此走入了讀書會的群體,在這里經(jīng)常從書友身上看到真實的自己,那么的熟悉,也驚喜于有的媽媽可以那么的睿智,獨特的視角,與兒子宛若朋友知己的親子關系,瞬間想起那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學習著,祝福著。

仿佛有太多的話,行走在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過程中,我們攜手努力著,只愿爬上眼角的`皺紋可以閃爍智慧的光芒,絲絲變白的發(fā)絲可以長些成熟的印記。下班回家的路上,一白天的晴空烈日突然黃沙漫天,覺得怎么那么像我們的情緒呢,讓孩子享受母慈子孝的時候,突然來個雞飛狗跳,心底升起了一絲厭惡,趕緊躲進樓道,無風無沙的安靜樓道瞬間有了家的味道,于是想起,孩子需要的港灣是我們,是這樣的——包容,理解,陪伴,溫暖,和風微醺,舒適自然!共勉!

補記:讀書會上書友們給予的肯定和贊揚讓我覺得汗顏,始終惴惴的是,文字之外的真實中我做得不好,真的是“說的比做的好多了”,于是內(nèi)心有了不安,但一想起,也許我的讀書隨想在給自己提醒的時候,能給友友們也帶來一絲一毫的友情相助,我愿意真誠地與大家攜手在成長的路上,于是釋然了。最想說的是,讀書會上流淌的真誠和真實讓我們流連,想起書友的話,讀書會后回家的腳步都是輕快的,感恩遇見,結伴前行!

把讀書隨筆拿給女兒看,她說,媽媽寫得很好,雖稍稍有些亂,但很真誠。對的,我就喜歡這份真誠,感謝看到。

覺醒讀后感篇十六

周嶺老師說有人讀書是在和作者交流,這句話提醒了我。非常榮幸的是我在春節(jié)假期間通過再次閱讀《認知覺醒》,和周老師又進行了一次交流。

書中給我觸動的點非常多,我以后需要時不時的將它拿出來翻一下,它會是我的老朋友。

抬頭仰望并沒有低頭踏實的做自己該做的事。直到我看到書中寫著缺乏耐心是人的天性,不要責備自己,而是要用理智的大腦去和情緒腦、原始腦和解。于是我從大腦的生理上開始了解自己,也因此接納了自己,不再責備自己。理智腦就是年輕的經(jīng)理,它只有幾歲,而情緒腦、原始腦就是公司多年的元老他們年當力強,這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將我代入,要用智慧去引導著兩位長者。

接納自我的天性,并不是屈服于他們,而是有商量的領導著他們。當我在看書時剛開始非常著急,我內(nèi)心的聲音在說趕緊刷完,我就會停下來跟自己對話,急什么嗎?我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認知并不是把它掃完就結束了,不要急,慢下來。

書看一半的時候,就不想再看了,轉(zhuǎn)向了別的方向,當我意識到之后,我就繼續(xù)跟自己對話,我們讀書就是和作者在聊天,不能聊一半就站起來走哈,繼續(xù)和作者聊天。

當我的工作發(fā)生變動的時候,要離開自己多年的專業(yè)轉(zhuǎn)向陌生的戰(zhàn)場,心里有些失落也有些難過更有些焦慮,前方是未知,我有些害怕。我按書中的方法將它寫下來,當我寫下來的時候,清晰了,也更明了。當我賦予它另外一個意義的時候,領導既然給我換崗位是出于對我的信任和愛護,交給我一個新的領域,那對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挑戰(zhàn)?我的內(nèi)心頓時豁然開朗,我仿佛看到前方是個天大的機會。當我想到了這一點之后,我不再垂頭喪氣,而是精神煥發(fā)。

我時不時會想起十幾年前去逝的父親,感覺非常痛苦每當念起常常眼中泛淚。書中有寫道痛苦反而是我們的成長信號,說明我們改變的時機到了。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痛苦的麻木、無視,最后將痛苦變成了潛意識中,要把它挖出來,不然它會時不時的來折磨自己。

我要直面痛苦,不再逃避,于是我坐下來按書中的方法逐個來拆解它:

到底是什么讓自己這么痛苦?父親已經(jīng)不在了,這是事實,為什么過去了這么多年,我還在糾結的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讓自己痛苦?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逐個回答自己的提問,等我梳理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我一直在逃避的`是當年自己太年輕,沒有在父親生病時去承擔一個子女應該承擔的責任。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愈發(fā)覺得“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深深的遺憾和無比的痛苦。

當我用很多天去思考去面對的時候,我仿佛聽到一個聲音“爸爸他也希望我現(xiàn)在過的幸福而不是一直活在痛苦之中”!至此,我才真正的走了出來。

所以《認知覺醒》治愈了我,我的內(nèi)心至今充滿感激,非常感謝作者為我們呈現(xiàn)的這本書。是什么拯救了我,我也希望來拯救別人,如果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也被各種痛苦折磨,那你就用書中的方法去試著寫下來,我們真的可以做到自我拯救。

我也是通過本書認識到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是我們的終極能力。我們的大腦不但可以自己思考,而且還可以自我修正,也就是我們的大腦不但可以釘釘子還可以自己捶打自己。啟動元認知能力可以讓我們走的更遠,走的更好。

那么元認知能力如此重要,我們該如何獲取元認知能力?

1.通過學習古人的智慧。

通過學習他人的經(jīng)驗可以讓我們掌握更好的方法和技能,從而讓我們的頭腦保持更敏銳。

2.通過反思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

通過對自己生活的反思盤點從而提升自己的元認知,這件事我怎么就錯了,我為什么錯了,我可以總結出來什么樣的經(jīng)驗和教訓。

3.靈魂伴侶常伴左右。

在自己的身邊時刻飄著自己的靈魂伴侶,當自己做一件事的時候,有它在耳邊提醒自己,我這么做對嗎?我這么說對嗎?時刻和自己的靈魂伴侶在一起,隨時將它喚醒。

4.冥想。

通過冥想可以讓自己的心跟上自己的身體,對自己的心靈保持著覺知。

那么覺察自己就可以了嗎?還不行,還要產(chǎn)生在行動上,如何行動呢?

有天晚上當自己想看書時,這時耳邊傳來其他人直播的聲音,我就跑過去聽了,聽了一晚上之后發(fā)現(xiàn)沒什么收獲,更懊惱的是浪費了時間。

正如書中所說“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著比以前更強大?!痹肝覀兠恳淮味甲屪约郝粋€瞬間,不需要太長,只要幾秒鐘,我要的是什么?我是不是真的要做這件事?天啊,我到底在做什么???多想些此類的問題,通過這些問題我真的比以前更有自控力。

遇到一本好書就是遇到一位恩師,這也是一場緣分。周老師是我未曾謀面但已經(jīng)指點并引領我走出困境的導師。

因為他分享出來的成長心得,為我平凡的人生之路點亮了一盞燈?!吧讲辉诟哂邢蓜t名”,一本書的好與不好就在“療效”。無法形容我對周老師的感激,因為這是一本治愈我的書,當然在此之前我也讀過很多成長類的書,但是只有它將我真正拯救。

我遇到了一本好書,誠心向你推薦,它非常值得一讀再讀。

寫下此文,在此向老師表達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謝和致敬!

覺醒讀后感篇十七

人生就是一條救贖與自我救贖的荊棘之路,就像前世種因今世結果一樣,一個人所犯下的錯只有自己才能改過,心靈上的罪惡感也只有自我救贖才能重歸平和。

梁曉聲,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一直被當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過他的作品人們看到了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們的追求及幻滅,他們的執(zhí)著與無奈,他們的默默無聞所孕育的憤怒和反抗。

長篇巨制《覺醒》是梁曉聲的最新著作,它講述的是一段掩于歲月深處的童年往事,一個少女無心犯下的過錯。塵封多年的悔愧,使她走上了漫漫救贖之路,并以海外歸人的身份,見證了中國故事。在對人性的窺探和歷史的深思中,體味生命幽微處遼遠的情義與感動。

兒時的無心之舉造成了兩個人生畫卷的瑕疵,人性的丑陋與良心的譴責讓陶姮幾十年活得膽戰(zhàn)心驚,“天譴”是否如影隨行般的圍繞在她的身邊,她不知道,但她心里就是這樣認為的。她所犯下的錯連老天爺都不會原諒,“天譴”是她能想到的對她所犯下的過錯最嚴重的懲罰。

在那個視名譽如生命的年代,貪污是可以壓倒一個人的大山,陶姮的一個舉措讓陶老師成為當時最不恥的貪污犯,僅僅是因為50多元錢而已。如果結合陶姮當時的生長環(huán)境以及家庭影響,這個隱瞞性的舉動是對陶老師的懲罰,同樣也是她心理變化的一種展現(xiàn),人性在各方面誘因下會爆發(fā)其丑陋的一面,就像陶姮鬼使神差的選擇為保護自己的品行而做的欺瞞行為。

那些看熱鬧的鄉(xiāng)民讓陶姮真正的體驗了一把過街老鼠的心情,她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女性,根深蒂固的思想讓她在別人的笑聲中無處躲藏,心情壞到了極點,自我救贖刻不容緩。

傷害有多大,救贖之路就有多坎坷,回國后的一波三折讓我們看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如意,也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復雜,而最后與陶老師相見完成救贖與自我救贖也是讓人倍感心酸。陶老師的精神不正常是否由這個過錯引起?陶老師記憶中的錯亂是否來自對事件的逃避?還有那最后的擁抱,遲來的對不起將兩人多年的心結打開,曾經(jīng)的一切都隨著懺悔與寬恕慢慢消去,人性的溫暖成為救贖之路的終點。

即使再渺小的生命,也可以通過自我覺醒之光劃破時代的黑夜,讓短暫的生命迸發(fā)明亮的光輝。

覺醒讀后感篇十八

我讀完了《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作者是周嶺。

我讀這本書時,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自我改變,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無比確信讀書將是我持續(xù)一生的事情。我已經(jīng)沒有了書中提到的趨易避難、三分鐘熱度、焦慮、壓力等問題。對于未來我有了比較清晰的目標和路徑,對于人生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并能做到延時滿足。但是這本書的內(nèi)容,引起了我的共鳴,我確信這本書確實能給人帶來改變,是名副其實的“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

書中章節(jié)很多,前面的內(nèi)容,都是在嘗試向人們解釋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

人們?yōu)槭裁幢容^短視?人類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理智腦雖然高級,但是力量弱小。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趨易避難、急于求成;只選擇容易的,不選擇對的,這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例如:讀書重要,卻刷起視頻;運動重要,卻躺在床上......大多數(shù)我們以為在思考,其實只是對自身行為和欲望進行合理化。我們做出的大多數(shù)選擇,也是如此。

焦慮,焦慮來自于欲望太多,欲望大于能力。王小波:“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很多人,每天都在忙。各種事,停不下來,做完一件又一件,有的人甚至感覺很充實。也許這些事情中,可能有一些初衷是為了學習。但是事情太多,注定無法深入;想做很多事,又想急于求成,這就產(chǎn)生了焦慮和壓力。實際上,只有做的事情少,才能把這些事做好。我們要站在一生的角度考慮審視對自己重要的是什么。人們普遍傾向于一頭扎進具體的事情中,對于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可以不做,完全沒有想法。處于焦慮情緒中的人,很少會把事情想清楚,習慣于不動腦子、直接行動,用飽和的行動感動自己。想與做的`時間比差距懸殊,有的人連一丁點深入思考的時間都不愿意花。任由本能和欲望來支配自己。

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簡單。王興:“多數(shù)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壓力還會使人們過度關注眼前事物,而沒有長遠目標,難以保持耐心和專注,在面臨選擇時不自覺地偏向那個最安全、最快速見效的選擇,即趨易避難,選擇容易的而不選擇對的。人們普遍有缺乏耐心、易分心、無法專注、做不到自律、沒有自制力......等等問題,其實都可以理解為認知問題。

比如,缺乏耐心。如果我們做事時,有正確的認知和清晰的目標,并能清楚知道自己目前所處的位置和階段,我覺得絕大部分人都會更加耐心。

比如,易分心,無法專注。容易被周圍的人打斷,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這說明改變的初衷是情緒決定的,只是決定要努力,要學習。這是在用自制力來強迫自己堅持。我們應該將情緒驅(qū)動改為理智驅(qū)動,想清楚為什么要做,怎么做,以及預期會遇到的問題等等。我們把這些問題想得越清楚,做得越好。閱讀、跑步、寫作......做事情也更容易堅持。

我在剛開始看書時,都是強迫自己看書,低效且不專注,總是有一些東西在誘惑我,游戲、動漫......我主要是通過兩種方法改變的。第一:看可以看得下去的書。我看的是:解憂雜貨鋪、追風箏的人、小狗錢錢等等。第二:長時間堅持。在憑興趣開始后,慢慢就可以沉浸進去,進而擴展閱讀面。

在開始時確實難一點,只能在誘惑少的地方看,例如:地鐵中,在家中看不下去;慢慢地發(fā)現(xiàn)可以沉浸下去了,只要感興趣的書,都可以看下去。目前,最適合我的地方是咖啡館。在這里哪怕再吵鬧我也能沉浸進去。

學習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在真正發(fā)現(xiàn)讀書或者學習的樂趣后,由樂趣驅(qū)動,看書就會像打游戲、刷視頻似的,不需要花費什么自制力、自控力來要求自己。要勤反思。論語中說過“吾日三省吾身”。蘇格拉底也說過“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不值得度過”。不能只靠閱歷替代反思,這過于被動,是碰壁或者經(jīng)過社會毒打后,為了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做出的改變。要避免單一視角,盡量用多角度看待問題。

過去的我,在情緒不好時,很容易沖動,將自己的假設當成事實,在沒有確定對方想法時,直接把情緒宣泄了出去。現(xiàn)在已經(jīng)通過反思等行為,盡量注意了,希望以后能擺脫這種沖動。

閱讀,帶來思考,付出行動,發(fā)生改變,這才是真正的閱讀。只有閱讀,沒有思考,是最淺層的閱讀,并不會帶來認知的改變。萬維鋼:“考試得了高分,不叫有知識;茶余飯后能高談闊論,這也不叫有知識。這些場合下,知識雖然有用,但是這些知識都不太牽扯到具體的得失,所以只是智力游戲。只有當局勢不明朗、沒有人告訴你該怎么辦,而錯誤的判斷又會導致一些不良后果時,你要是因為有知識而敢于拿一個主意,這才算是有知識。請注意,這不是在說,實用的知識才是知識,而是再說,而是再說只有知識能夠幫助你做實際決策時,它才是你的知識”。

其實覺得書中的很多觀點其實都是交叉重復的,很多是換個角度分析。我認為如果下決心要做出改變,最開始要把目標定得小一點,盡量要由興趣驅(qū)動,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改變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過程,更是一個改變習慣的過程,哪怕學到的知識并不多,但是養(yǎng)成了好習慣,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我覺得也不用完全按照書上的來,適合自己最好。

剛開始讀完這本書時,我心很大,想通過讀后感把這本書概括清楚。我甚至做了幾千字的筆記,把每一章節(jié)觸動我的地方記了下來,但是在寫讀后感過程中,深感無處下筆,無從寫起。過了大概兩個小時,我放棄這種想法了。我再一次認識到了自己水平有限,寫不出來。所以,我只針對我曾經(jīng)主要遇到的問題,做了簡單的記錄。

強烈推薦每一個想要改變自己的人,讀一讀這本書。

我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之外)主要是三件事,投資、閱讀、運動。我喜歡懶洋洋地坐在咖啡館,遠離工作和生活中的煩惱,當一個閑人,鍛煉我的思想,不用管別人怎么看待我,也不用對別人解釋什么。

知道的越多,越覺得自己渺小,越覺得自己無知。知識的島嶼越大,無知的海岸線越長。

如果不讀書那么我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大概就只有從現(xiàn)實社會,這會非常片面。首先,你的朋友圈、工作圈是有限的,注定無法深入、無法全面地獲取知識。其次,當今社會信息太多太雜,人們往往沒有能力分辨哪些是信息,哪些是知識,甚至連信息真假都無法分辨。然后,從現(xiàn)實社會獲取的知識,是否永遠有用呢?我認為不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可能更加適應于現(xiàn)在,但世界變化很快。書中知識都是經(jīng)過錘煉與時間考驗的,大概率比生活中的大部分知識更加具有普適性。如果只是被動地從現(xiàn)實社會接受知識,那么可能就是我上文說的“未經(jīng)省察的人生”,可能只有經(jīng)歷社會毒打后才會明白!

覺醒讀后感篇十九

每一句話,每一個含義都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內(nèi)心,震撼了內(nèi)在的自己。作為新一代的父母,自認為比我們的父輩更專注于孩子的教育、更懂得親子的互動、更愿意強調(diào)尊重和平等。可是當讀完這本書,按照作者對于父母的建議去覺醒時,才發(fā)現(xiàn)作為一個普通的,出生在那個時代的我,在自身成長的過程里,從原生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和兄弟姐妹當中,在不知不覺中傳承了家庭的文化,攜帶了家庭成員的基因,也塑成了當下自己的性格(這就是本我);可是由于自身在學校、社會、工作和生活中的學習和成長,在改變性格的同時,更多的是隱藏了很多自己都不了解的本我。所以覺醒就是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潛意識的自己,讓潛意識走向前臺,勇敢的去面對和提升自己,既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成長的根本,也是我們確保孩子們能夠?qū)ふ业阶约旱谋U稀?/p>

作者薩巴瑞博士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心理學研究的經(jīng)驗,以及多年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案例,首先強調(diào)了父母應該從心理上發(fā)現(xiàn)自己,才能真正的感受孩子、尊重孩子;從父母情感上追根溯源,才能夠好建立和孩子之間的深入感情,并在尊重和平等的基礎的教養(yǎng)孩子,并且成就自己。

“一旦開始追求長幼互動當覺醒和意識,我們就會感受到,無論我們到意圖有多么的,以往我們的舊模式仍然會出現(xiàn)?!薄坝X醒”就意味著對我們和孩子之間發(fā)生及經(jīng)歷的事情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穩(wěn)定的情緒,按照現(xiàn)實的本來面目去接納和應對而不是嘗試去控制和改變。

回想自己的成長之路,再看孩子一路的成長,我們曾經(jīng)都是父母擁抱在懷里的寶貝,天真稚氣、純潔可愛、對大人依賴有加;再后來他們邁開小腿,在現(xiàn)實世界里前行探索,滿腹狐疑的不斷追尋著為什么;最終離開父母,走向?qū)W校和社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父母見證了孩子的成長和變化,曾幾何時,父母為了孩子的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而熱淚盈眶,為孩子們?nèi)松~出的第一步激動不已,為孩子收獲的第一個獎勵而興奮的夜不能寐,為孩子如愿的進入理想的中學而欣喜若狂…….

有多少次我們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用一種覺醒的態(tài)度告訴自己,我不是一個受害者“為什么生活會讓我如此不幸”,而更是一個幸存者“我怎么樣利用這些不幸獲得更好的發(fā)展”,這樣在調(diào)整決定命運的人生態(tài)度上就尋找到了自己覺醒的力量。如何放棄虛榮心、控制欲去影響和改變孩子,而是更好的接納和接受一個孩子們的本性,并且用一種積極和“覺醒”,這樣才是真正教育的開始。因為只有父母能夠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夠真正的幫助孩子去成長。

終于找到了,讓我慰籍自己的學術理由:在任何時刻學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對待和接受孩子的好與不好,而無需再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和意愿行事。

“我們的孩子只會忠于他的自己角色,那時候,他們?nèi)徊魂P心我們這些家長所揪心的事情。在他們的眼里,有沒有優(yōu)異的成績和特長,渾然不覺。孩子不會心思沉重的看待世間各種事情,只會扎進經(jīng)驗的王國里,對任何冒險都愿意放手嘗試一番”。

是啊,就是因為我們一路走來,也許遇見了非常多的困難和問題,也許走了很多的彎路和挫折,也更因此收獲了知識和財富,所以我們在孩子面前就有了更多的自負。自負的我們,期望孩子能夠達到預期中的那個他,期望孩子能夠避免自己曾經(jīng)走過的彎路,理由是因為我們的深愛,可是這種不對等的愛、充滿期許和回報的愛,恰恰讓我們和孩子之間形成了不平等的關系,也造就了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無形的溝壑,溝通的障礙就此形成。

即使我們有最善意的動機,想要鼓勵孩子做最真實的自己,可是我們越想幫助孩子,自負感超強的我們就越想控制孩子的思想、行為和做事情的方式和計劃,失衡的天平即刻會阻礙我們和孩子的良好溝通,因為我們不是在培養(yǎng)一個“迷你版”的自己,而是在塑造一個真正的靈魂,否則長幼關系每每會被封鎖,而不是激發(fā)和激活了孩子的精神。

多年前,我不太想要孩子,一方面自己沒有長大,貪玩;另一方面,感覺要了孩子感覺比較麻煩,讀書、教育持久并且繁瑣。后來要了孩子之后,讀了多本育兒的書籍,尤其是williamdamo的兒童心理學手冊,發(fā)現(xiàn)對孩子或者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塑造,原生家庭的文化和父母的影響是及其深刻和重要。讀完,才發(fā)現(xiàn)我堅持的好個性和爸爸的性格緊密相關,急躁的脾氣也在成長的`過程里,模仿和學習我的爸爸。那時才猛然發(fā)現(xiàn),與其說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倒不如陪伴孩子事實上,就是一個自己學習和完善的過程。所以那時我的msn的名字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我想這也許,就是特別認可《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中心含義吧,所以閱讀之后,內(nèi)心久久無法平靜,因為本書直擊我的內(nèi)心,再次激發(fā)了早期為人父母時的沖動。

成人的性格一旦形成,變化的速度和改進的節(jié)奏是相當?shù)木徛?,就復雜而言,從個人素養(yǎng)、工作的環(huán)境、經(jīng)濟的狀況、生活的氛圍、家庭的壓力等;但簡單的講,懶惰是人的天性,改變和成長就意味著從舒適區(qū)走到另外一個陌生,甚至需要痛苦的付出的過程,所以自己在隨后為人父母的多年經(jīng)歷里,工作、創(chuàng)業(yè)、移民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形成的無形的焦躁,讓我成為一種不愿和孩子一起成長改變的理由,感謝《覺醒》這本書,重新喚醒了沉睡和懶惰的我,重新審視,自己進化。

孩子們已經(jīng)在長大,但是我的人生之路還充滿了很多的期待和精彩,所以多一份變化和付出,就多一分收獲,更何況能夠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去成長、去變化又是多么的美妙和令人期待啊,《覺醒》給了我新的力量和方向,繼續(xù)前行和修行。

也許因為讀書和理解的功力不夠,也許是功利在作怪,總想從書中發(fā)掘一些改變和改進的方法,好像是本書中比較欠缺的地方。另外,本書雖然用詞精準,文采超越一般學術文章,可是總體感覺全書的結構和邏輯上沒有特別的清晰。

覺醒讀后感篇二十

今天下午本來想翻看一會就繼續(xù)寫作業(yè),結果又讀了兩小時,《設計的覺醒》讀后感。因為后來實在是被田中的經(jīng)歷和性格所吸引了。

田中一光的獨特經(jīng)歷自是很吸引人,從一個從小對電影戲劇抱有濃厚興趣的小孩到日本戰(zhàn)后平面設計界的領軍人物,一路走來,在他的經(jīng)歷中我也能同時看到戰(zhàn)后日本社會從貧困到豐衣足食,再到商品過剩包裝,最后反思生活方式,產(chǎn)生在商品里追求合理的設計的訴求。

與田中的經(jīng)歷相比,給我更多感觸的卻是他的`性格。

田中似乎對生活中的一切有關設計的元素都有強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謙虛地不斷從各處來源,無論是國內(nèi)國外平面設計的流派,還是從歌舞劇,日本傳統(tǒng)戲劇中汲取養(yǎng)料,獲得創(chuàng)作靈感。

對感興趣的事情,他總是富有激情地去做,比如大學時參加的戲劇社團,剛工作時迷上的美國爵士樂,步入平面設計界時常常模仿的吉野原良設計風格。難能可貴的是,在每次癡迷和效仿之后他沒有成為“吉耶原良第二”,而總能將他人的風格融匯到自己的風格中。

在田中的這種求索精神和激情里,我總能看到自己的人格的影子,雖然經(jīng)歷,環(huán)境,時代不同,但在性格上我和他同樣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渴望創(chuàng)造力的展現(xiàn)。雖然設計和我目前的專業(yè)關系不大,但看到田中憑著旺盛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在設計界從初出茅廬到屢獲獎項,嶄露頭角,再到引領日本平面設計的潮流,我的內(nèi)心總是為之所動。

我已經(jīng)把田中一光列入我心中的worldbuilderlist了。

(二)田中一光的設計所。

田中一光要求設計所的新人在工作三年之后獨立去海外游歷,回來的時候要寫清楚學到的東西,向設計所報告。田中是很看重個人獨立思考的,創(chuàng)意只能在一個人的腦中完成,而不是由很多人討論商定出來了。他認為出國游歷是構成人的重要因素。

在設計所里,田中大展廚藝,買好時令的蔬菜,不斷挑戰(zhàn)新做法。看完書中的描寫,我突然發(fā)現(xiàn)既然廚藝是可以獨創(chuàng)的,而不是我以前想象的照著菜譜加料。那大概挺有意思吧,有時間一定試試,而且要認真嘗試。

題外:我的大學生活不過只有一年多了,時間越來越寶貴,大概以后只有假期才有時間寫書評了。不過如果能抽出時間,我一定繼續(xù)寫的。因為我相信如果說讀書就是思維和想象的旅行,那么寫作即是其中提煉出來的思考。

覺醒讀后感篇二十一

與《父母的覺醒》這本書分離已經(jīng)是兩周以后了,這也是我第三次提筆企圖寫下我當下對《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讀書體會。第一次是現(xiàn)場的分享,第二次是衛(wèi)老師催交作業(yè)的時候趁興寫下了兩段文字后夭折了。事不過三吧,今天有時間坐在鍵盤前敲打敲打,說說此感。

去讀書會是蓄意已久的一種想法,看段老師每周發(fā)出的讀書會邀請,也看到段老師在追名逐利的今天能對心理教育如此的用心,衛(wèi)老師的親身經(jīng)歷又和這些附中版本的媽媽們?nèi)绱宋呛希切r間也正是自己空虛之余內(nèi)心表現(xiàn)一片慌亂。終于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的那一天緣份般地走進了讀書會,這段緣綿長情深。

初進讀書會的忐忑,沒有一個熟悉的面孔,不知道如何開始自己在這個團隊的重新呈現(xiàn),遮掩著自己內(nèi)心情緒的翻江倒海,終于很快就在第二次讀書會分享時含著焦慮和不安表露出來,情緒是不會騙人了,只有情緒才是你真實的表達。到第三次再來讀書會的時候,已然不是原來的滿懷期待,竟然在來的路上會徘徊,他們是否覺察到我的情緒,他們一定會笑話我的不成熟,我不知道該如何再次融入。正如衛(wèi)老師說的,收費本身也是一個約束,既然交了錢,也是應著自己的初衷而來,還是要面對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在以后的交流中,沒有了太多的顧慮,真誠地表達自己所想,共情于書友的分享,這一面面的鏡子在逐漸照亮我平淡的心靈,真的真的慢慢地會和這個團隊融為一體。

接下來劇透一些自己的經(jīng)歷吧,人生匆匆四十余載,經(jīng)歷于各種親情、友情、愛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理解和認知,當亭亭玉立的十八少女展現(xiàn)于面前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你不知道如何面對她,你不再了解她更多,她似乎已不再想依靠你的肩膀,甚至你畫下的路對她來說已不再寬廣。

孩子的彷徨和媽媽的無奈,甚至自責于自己曾經(jīng)有無數(shù)次不經(jīng)意中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傷害。這些日子過得確實是有些落魄,衛(wèi)老師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我努力把自己打開,找大學同學暢聊,找衛(wèi)老師解疑,更多做的是充分的思考,我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象餓極了一樣在心理學知識里尋找我想要的,也是對心理學的一種喜歡吧,曾奇峰的精神分析課程、《父母的覺醒》解讀、如何消除原生家庭的影響、楊瀾說、開講啦等有聲書籍。

我用行動告訴女兒媽媽在學習,媽媽在努力,每天裝出一副內(nèi)心充實的樣子??墒钱斆恳淮侮P系的轉(zhuǎn)機又會迎來一些新的小矛盾,就和考前突擊一樣,臨陣磨槍,看來還是會顯得不足,火候還是得慢慢的燉。當然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媽媽,能被女兒做為知己深夜談話到二點,這真的是很難得的相處機會,平常里性子急的我也需要在和女兒交流的時候大腦飛快運轉(zhuǎn),體會她的不易和難處??吹脚畠鹤罱鼱顟B(tài)越來越好,但對學習卻似乎沒有那么上心了,一次次的想試探也被老公及時的制止了,我們要的是孩子真正的快樂和來自于她自己內(nèi)心充沛的精神動力。于是我還需要不斷溫柔,耐心等待這香花開。

當孩子們都奮斗在高考前線的時候,我于上周帶女兒去了美麗的威海,劉公島上空藍藍的天,坐上纜車一覽城市與海的風景,和女兒提著鞋子來回走在海邊的浴場,現(xiàn)在想起來會激動起眼眶的淚花,這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有我,有女兒,有海,更重要的是還有無盡的言語。隨后,我?guī)畠涸跐蠀⒓恿舜髮W畢業(yè)二十周年的同學聚會,我感動于當年的宿舍、食堂和小路,甚至我們在原來的教室、原來的位置召開的一場別開心面的主體班會,還有驕人的同學們一個個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慨和祝福,女兒一直參與其中為我們拍照,聆聽和體會于我們的感受之中,相信她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所以此行無悔。

所有這些都和讀書會密不可分,兩個半月的時候足夠讓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些覺醒。女兒問我醒了沒有,我答,我會一直走在覺醒的路上。早上聽書的時候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家長迷亂,孩子如何清醒?所以我們學習,我們覺醒,我們努力,改變會慢慢的到來。很期待我們一起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的風景,攜手同行,來日方長,愿你我如愿前行。

覺醒讀后感篇二十二

看完《認知覺醒》最后一頁,我閉上眼睛思考了很多。看這本書的過程,經(jīng)常是每看一個觀點,掩卷陳思,然后在生活和工作中去盡快實踐。

毫無疑問,這是一本適合所有處于迷茫、焦慮的人、甚至是我們每一個人去閱讀以致讓人覺醒的“工具書”。

之所以用“工具書”來形容,是因為我們確實應該把這本書帶在身邊,放在包里,時常把自己的思考、行為方式與書中對比。

作者總能從不同的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本來深奧、抽象的道理,解釋的非常容易理解。這使得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自然流暢,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行云流水的`感覺。

從作者最開始提到的“大腦”“潛意識”“元認知”的相關概念,到“專注力”“學習力”“情緒力”“行動力”的關鍵概念,再到最后提及的幾大習慣——“早冥讀寫跑”,作者系統(tǒng)地闡述了非常獨到的觀點,啟發(fā)讀者各方面的“認知覺醒”。

以“作品思維”看《認知覺醒》,作者通過這本書的創(chuàng)作,使他自己成為了暢銷書作家,本書中引用了幾十本對他帶來影響的書籍,作者這也是屬于以實際的個人實踐成果,詮釋了“讀書、寫作”帶給一個人巨大改變的可能性。

覺醒讀后感篇二十三

近年來一直聽很多人在說“你賺不到你認知以外的錢”,“用你的認知,在股票幫你賺錢”。

趁著假期看完這本書,慢慢理解“認知”代表什么。我自己的理解,認知即是自己大腦底層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也就是程序中的“抽象”,越是抽象,就越能解釋很多事情,越是底層,他就能從本質(zhì)上去解決更多的問題。

很久很久之前,就記得在某個地方看到一句話,你學到的東西,就是在那么多年之后,你還記在腦海里,潛移默化影響自己的行動的,這就是學到的東西。

這本書也有一段對閱讀的理解:就是看完一本書,有感觸,有觸動的那些知識片段,沒必要追求所有的文字都理解。因此,我只記錄總結一下自己有感觸的`地方,不會是一個詳細的讀后感。

拆解任務的力量。

拆解任務的力量非常巨大,大至我們的整個人生,小至每一日的任務安排。之前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很焦慮,這個季度要做這么多任務,怎么做得來呢?然后秦粵大佬說,用甘特圖把幾個月要干的事情列出來,自己規(guī)劃一下。列完之后就發(fā)現(xiàn),原來糅在腦海里的那么多活,經(jīng)過幾個月的“排期”,一下子又變得目標可達了。一旦任務太多,人就會焦慮,就會慌,實際上我就是缺乏了拆解任務的能力。拆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比如在寫一個復雜的程序,復雜的邏輯,如果只是一句簡單的“完成這個功能”,很可能每次看到這個任務,就會退步,不知從而而做,也不知怎么搞。

這個也跟演繹思維一樣,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一步步拆解,而不是不拆解就想著開始搞。

消除模糊。

如何提升行動力,其實這個知識很多地方都有講到,比如如何提升到達目標,就是把目標最大可能的細化,最大可能的衡量,這樣達到這個目標就更快了。

平時每日給自己定的目標,每天的工作計劃,都是越詳細,消除模糊,才有可能做到。

享受當下。

我們本以為一心三用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殊不知,這樣會大大降低生活質(zhì)量。因為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腦海里想的另外一件事,實際上要么是后悔過去,要么是憂慮未來。實際上都是無謂地擔憂。還不如最大可能的享受當下,如果正在跑步,就全身心地感受身體的變化。如果是在逛街,就全身心地體會身體。如果是在學習,就高度深度地學習。

腦海里不要同時想太多事情,不要同時想干太多活,因為那樣不僅干不完,還會讓自己更加焦慮,連當下的事情都干不了。

每次我們可以試圖分出另外一個自己,告訴自己去做事情,分出第三個自己去監(jiān)督自己,告訴自己要享受當下,把自己的雜念消除掉。

心流區(qū)域。

學習一個東西,或者準備開始一個東西的時候,我們要讓自己從心流階段開始啟動,而不要一畏地設置一些高難度的事情來達成。什么是心流階段,就是在枯燥重復的區(qū)域往上走一點,在困難的區(qū)域往下走一點,就是心流區(qū)域。

精力。

每日早起,我們的精力是重新啟動的,因此可以在早起的時候做一些稍微需要精力的事情,這樣我們的精力是往上走的,他是有一個慣性,這樣就不容易往下去走。

給自己每天的時間段劃分區(qū)域,每個時間段干什么事,做什么,都分配好,最好每個時間段干的活不一樣,這樣效率會更加高。

認識大腦。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7096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