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規(guī)劃教學過程,確保教學的有序進行。編寫教案時需要注重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和教學資源。接下來是一些教案設計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浪淘沙教案篇一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課前收集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浪淘風簸直上銀河。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浪淘沙教案篇二
《飲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寫景抒情的經典詩文,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一篇傳世佳作。這首詩抓住了夏季時晴時雨的特征,描繪了西湖在不同天氣下呈現(xiàn)的別樣風姿,表達了詩人對西湖美景的熱愛與贊美。
我從詩題入手,通過指導學生的朗讀來進一步理解題意。使學生在情感輪廓上有個大致的方向。隨后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指導后于學生交流讀懂詩意的好方法,引導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滲透使用。在突破詩歌的教學難點,理解“瀲滟”“空蒙”一詞描繪的西湖畫面時,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閃閃的畫面,讓學生在朗讀和理解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美的詞,并能用自己的詞匯來描繪圖片中的畫面,在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華。
隨后,引導學生在蘇軾的筆下感受西湖朦朧細雨之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先出示畫面,讓學生看畫面想詩句,通過一系列的鋪墊,學生漸漸進入了詩歌的情境,西湖時晴時雨的美麗畫面浮現(xiàn)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這對詩歌后兩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理解,對詩人情感的領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讀唱延伸余韻裊裊我先吟唱詩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播放歌曲,反復練習。然后在伴奏音樂下集體匯報演唱。
最后我通過蘇軾的另一首《望湖樓醉書》來比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寫小雨的輕柔,一首是描寫大雨的狂亂,學生在朗讀比較中體會雨的不同韻味,感受詩的魅力。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在于:
1、學生讀詩的韻味不夠濃,我鋪墊的語言如果再豐富些,而且讓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感受意境之后,再讓學生在想象中讀,學生讀詩的韻味會更濃。
2、教學設計過于面面俱到,容量過大,再加上沒有掌握好時間,整堂課張弛無度,有些遺憾。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不過我相信通過這次大膽的嘗試,對以后的詩詞教學一定會有更多的借鑒和幫助。每一次嘗試,每一次收獲,每一次新的挑戰(zhàn)。
浪淘沙教案篇三
生:母親河。
師:板書“母親河”。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她無私地哺育了我們,但是我們同樣知道,我們還有另外一條河??(來不及說完,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說出了——黃河)。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黃河的古詩。板書課題——涼州詞、王之渙。
師:你們知道有關這首詩的背景資料嗎?
生:交流預習時收集的關于“涼州詞”“王之渙”“邊塞詩”的知識。
師補充并板書:曲調名、邊塞詩。
二、以讀為主,探究學習。
師:我們學過很多古詩,大家說說怎樣學習古詩?出示方法:
1、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美;
2、想象畫面,了解意境,讀好每一句;
3、走近詩人,體會情感,讀出情感美。生:自由讀詩,用鉛筆劃節(jié)奏。
生甲讀,評價。生乙讀,再評價,老師點評。播放朗讀,以作示范全班齊讀。過渡語: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黃河遠上白云間。
1、讀一讀: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第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如果讓你來讀,你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
誰來讀一下?(指多個學生讀)。
誰能讀得氣勢更大一點。
(師:讀得不夠,我們仿佛覺得黃河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師:讀得不錯,黃河有上百里了;師:哦,有千里之勢了?。?。
師:誰能讀出黃河洶涌咆哮,奔騰萬里的氣勢來!
好!讓我們像這位同學那樣讀!
2、看一看:想看看黃河嗎?
播放黃河課件。
3、你有什么感受?
4、你知道其他描寫黃河的詩句嗎?
5、讀一讀: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該句)師:讀讀這句,你覺得本句中哪個字讓你感受最深?為什么?交流:“孤”、“仞”、“一片”教師補充玉門關的資料誰來有感情地朗讀這句?小結過渡:那奔騰的河水似乎從天際云空直瀉而下,氣勢雄偉,意境開闊。在蒼茫遼闊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嶺之中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齊讀這兩句。
(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兩句詩理解較難。首先我們解決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哪些字詞較難理解?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點撥: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憶起與親人朋友的話別,無限愁思猶如大海波濤,洶涌而來。俗話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滿腔的愁緒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傷感的《折楊柳》曲子?!x(教師指后兩句詩)。
師: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凄切的羌笛,無窮的痛苦。面對這樣的生存環(huán)境,詩人發(fā)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8、整體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拓展閱讀。
師:板書“母親河”。前面兩篇文章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她無私地哺育了我們,但是我們同樣知道,我們還有另外一條河??(來不及說完,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說出了——黃河)。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描寫黃河的古詩。板書課題——涼州詞、王之渙。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浪淘沙教案篇四
1.通過品讀、體會,鑒賞《浪淘沙》,提高誦讀理解、鑒賞詞的能力。。
2.能寫出對詞作的審美體驗和感悟,提高欣賞評價詞的能力。。
3.通過自主合作交流學習,培養(yǎng)集體協(xié)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標知識目標。
1.了解詩人的生平以及創(chuàng)作背景。
2.通過李煜詞的鑒賞,初步了解南唐詞的藝術特色。
3.誦讀本詩,體味詞人悲涼的家國興亡感。背誦全詞。
素質(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濃厚興趣。
2.體會詞人亡國后的凄涼心境。懂得珍惜美好時光,追求真善美。
教學重點與難點1.誦讀品味詩歌的內蘊。
2.詩歌中的白描手法。
教學方法朗誦法——品鑒聯(lián)想法——陶冶法——探究法。
能力訓練任務1.朗誦詩歌,熟讀成誦。
2.學生介紹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
3.根據詩歌內容演繹詩意。
4.概括詩歌藝術特色。
教學參考資料1.《中國古代詩歌選》。
2.《李煜后期詞的藝術魅力探微》。
第一階段:導入。
第二階段:學生介紹作者及背景。
1、請同學談談你印象中的李煜……(要關注其生活的兩個階段)。
2、請閱讀【題解】。
3、補充介紹。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種種驕奢糜華,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華,發(fā)出了“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擁佳人,疏于治國。然而“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宋朝的鐵騎終踏破了他的美夢。歸為臣虜,朝夕以淚洗面。曾經俊雅飄逸,風流倜儻的南唐后主,進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時光。從一代帝王淪為臣虜。
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非凡。李煜聰穎過人,多才多藝,工書畫,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雜說百篇。在各項成就中,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現(xiàn)存約32首,大體上以南唐亡國為分界線,分為前后兩期。內容主要可分作兩類:第一類為降宋之前所寫的,主要為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題材較窄;【前期詞多寫宮廷宴樂生活、寫艷情、寫閑愁,皆風情綺麗,婉轉纏綿?!康诙悶榻邓魏螅铎弦蛲鰢纳钔?,對往事的追憶,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時期的作品成就遠遠超過前期?!竞笃谟捎趪萍彝?,內容盡是傷往事,懷故國,風格沉郁凄愴?!慨斨械慕茏靼ā队菝廊恕贰ⅰ独颂陨场贰ⅰ稙跻固洹芳础断嘁姎g》皆成于此時。此時期的詞作大都哀婉凄絕,主要抒寫了自己憑欄遠望、夢里重歸的情景,表達了對“故國”、“往事”的無限留戀。李煜在中國詞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后世影響亦大。他繼承了晚唐以來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但又通過具體可感的個性形象,反映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一般意義的某種意境,尤是將詞的創(chuàng)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域。李煜文、詞及書、畫創(chuàng)作均豐。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
李煜詞不但語言自然精煉,概括性強,且擴大了詞的題材范圍,使詞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可以說,從至尊的帝王到階下囚,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那首《虞美人》(之二)是后主被宋太祖毒害的導火線。宋太祖為了詞中有“小樓昨夜又東風”?!扒∷埔唤核驏|流”二句疑心他暗中圖謀報復,準備異動。已經存心要殺他了,到了這年的七月七正是后主的生日,開了一個紀念會,大作其樂,聲震云霄。太宗覺得他太放肆了,立刻令楚王元佐用牽機藥將他毒死?!口w匡胤封他為“違命侯”,還說:“李詞雖寫得好,只能算個翰林學士,哪能當一國之主?他若能以寫詞的功夫治理國家怎會成為我的俘虜啊!”
4、《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創(chuàng)作背景。
《浪淘沙》這首詞是李煜降宋后被擄到汴京軟禁時所作的,表達了對故國、家園和往日美好生活的無限追思,反映出詞人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之囚的凄涼心境。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毕旅嫖覀兙腿ヱ雎犨@位詞中帝充滿哀怨的淺唱低吟,去感受這位亡國君聲聲血淚所寫成的作品。
第三階段:朗讀詩詞,體會情感。
1、聽錄音,注意節(jié)奏、語氣。
2、學生反復誦讀作品(教師作朗讀指導),理解字句,體會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
第四階段:賞析(思想內容)。
此詞為亡國后的傷感、沉痛之作。(表達了亡國之君難遣的悲哀和寂寞。)分上下兩片。
交流、明確:
——“往事只堪哀”,是說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說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總是難忘故國的“往事”。《虞美人》詞說“往事知多少”;《菩薩蠻》詞說“往事已成空”,可見他的“往事”是指過去歡樂“往事”。如今觸目皆悲,所以想起歡樂的往事,更倍增傷感。開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來表現(xiàn)的是沉重的孤獨感。庭院長滿了苔蘚,可見環(huán)境的極度荒涼冷清。室內也是死氣沉沉。珠簾不卷,既是無人卷,也是無心卷簾。戶外荒涼,觸目腸斷,不如呆在室內消磨時光??砷L期龜縮幽閉一室,內心的孤獨還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來,期盼著與人交流、傾訴,可等待“終日”,不見人來,也無人敢來。據宋人王铚《默記》記載,后主在汴京開封的住處,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門”,并“有旨不得與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實質是被軟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沒有人愿意來看望,也沒有人敢來看望,卻偏偏說“終日”有“誰來”。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絕望。這就是李后主的心態(tài)。
第五階段:總結藝術特色。
(1)直抒胸臆,不加雕飾。起句辟空而來,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情。作者在詞中直瀉胸臆,各有側重。有哀愁:“往事堪哀,對景難排?!庇邪г梗骸敖K日誰來;”有哀嘆:“金鎖沈埋,壯氣蒿萊?!比~感情深沉,哀緒不斷。
(2)具有較高的概括性。生動如畫,形象鮮明。
(3)白描手法,語言自然、精煉而又富有表現(xiàn)力。而遣詞準確、洗練。
“秋風庭院蘚侵階”“秋涼天凈月華開”
【景中有寄寓:“庭院蘚侵階;珠簾閑不卷”比喻生活凄涼寂寞?!疤靸粼氯A開”,“玉欞瑤殿影,空照秦淮”。表示懷愁脈脈難斷。
第六階段:誦讀;背誦。
第七階段:作業(yè)。
1、這首詞表現(xiàn)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其應怎樣評價?
2、詞的最后一句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浪淘沙教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默寫古詩。
2.體會詩人在廬山時,觀察的地點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樣。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點。
1.借助以前學過的讀詩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
2.引導學生把握好朗讀的節(jié)奏,掌握抑揚頓挫。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思想,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1.橡皮泥。
2.學生收集有關蘇軾的資料。
oint。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吟誦):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師:你們都知道老師吟誦的是哪首古詩吧?(題西林壁)今天,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到廬山去領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風光。請全班打開課本第22面,齊讀古詩《題西林壁》。
(生讀古詩,師板書課題)。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多誦讀,悟詩情。
二、學習課文。
(一)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結合課文的注釋,理解一下本詩題目的意思。(書寫在西林寺墻壁上的詩)。
2.師:誰知道蘇軾的生平?(生交流蘇軾的資料。)。
(蘇軾,字子瞻,好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一生坎坷,屢遭貶謫。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途中經過廬山時寫下的五首游記詩之一。)。
(二)抓字眼,明詩意。
1.(師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你們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
2.師: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你們從這句詩中讀懂了什么?
3.師:誰來說說你從這首詩中讀懂了什么?(作者)。
橫看成嶺側成峰:橫著看,廬山是一條山嶺,連綿不斷;側著看卻仿佛變成了一座山峰。
4.師:你們能用橡皮泥捏出蘇軾描繪的這座山嗎?
遠近高低各(重讀)不同:向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看到的廬山景色都不相同。
5.師:從這兩句詩中,你知道為什么廬山在蘇軾的眼中,會有怎么多種變化嗎?
(蘇軾站在不同的地方,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廬山)。
7.師:這一句里有一個字很難寫,誰知道呢?(“緣”字)讓我們一起來疏通一下筆畫。
(三)多誦讀,悟詩情。
多誦讀:
1.師: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描寫廬山?(作者喜愛廬山)作者從多個角度,細致地觀察了廬山,簡潔而生動地描繪了廬山的奇特景象,可見他對廬山的奇麗景色流連忘返。你們說,你們能不能把作者那贊美之情用優(yōu)美的嗓子朗讀出來?好,現(xiàn)在讓我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朗讀這首古詩。誰還記得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齊誦、輪誦、唱誦、表演讀、疊誦……)好,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這首古詩。
浪淘沙教案篇六
教學目的:
1、借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yǎng)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通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重難點: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yǎng)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課時: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引入新課。
師: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說說看。
生說風景(目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思想)。
要來學習這首古詩(板書詩題)。
二、講解。
2、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讀古詩,并把不認識的字勾出來。
3、齊讀古詩,糾正讀音。
師:我知道班上的同學朗誦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為老師朗誦一次。
生讀古詩,對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糾正。(重點:卷舌音、平舌音)。
4、范讀古詩,講讀法。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每句詩的停頓處用“/”作上標記。
師:請同學們再來朗誦一遍,注意停頓。
生齊讀古詩。
5、明確學習任務,組織自學。
然后將這些解釋聯(lián)系起來。同時你還必須聯(lián)系整首詩的內容來解釋,舉例說明。)。
6、組織學生交流學習成果。
師:你們的任務完成了嗎?
生匯報。
師:那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對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糾正。)。
生提問,師組織互助解疑。
7、鞏固。
師:我們再來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我希望同學們邊看就邊想我們學的這首詩的內容,峰、嶺。
浪淘沙教案篇七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稕鲋菰~》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并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孤獨蜿蜒曲折。
荒涼流程長。
同情激奮。
浪淘沙教案篇八
1.認知目標:學生自學課文,理解古詩內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壯闊,西湖的美麗。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能力目標:理解重點詞句,感悟古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通過寫景揭示深刻的道理,表達自己豁達的胸襟。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擴大閱讀量。
3.情感目標:通過對古詩的反復吟誦,品味古詩的語言美和情感美,與作者共鳴,產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本課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兩篇古詩。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詩中語言奔放,頗有氣勢,生動地再現(xiàn)了波濤洶涌、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觀后產生的聯(lián)想。第二首是蘇軾的作品,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寧靜素雅、美輪美奐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教學重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體會詩句的美感,理解詩意。產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由景展開聯(lián)想,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習慣,滲透學習作者用描寫景物或事物表達自己要說明的道理這種寫作手法。
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自主合作。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初讀時,放手讓學生聯(lián)系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反復誦讀。教師借助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分別適時播放有關大海和西湖的風光片,利用壯闊優(yōu)美的水,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輔助理解古詩內容。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展開小組討論,相互交流。教師可以挖掘學生學習古詩的經驗,幫助學生歸納整理學詩的方法,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2.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理解所學古詩的意思,體會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祖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誦讀、涵詠、理解古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一段關于大海的錄象、西湖風景片;學生搜集有關寫水的古詩。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了解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宋朝詩人蘇軾的生平,收集、背誦學過的他們寫的詩。
一、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1.談話:假期中,我們班的×××同學在家人的帶領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請他來當導游帶我們一起去游覽一番。(學生邊介紹邊出示課件,帶領學生領略西湖的美麗風光)。
西湖美嗎?從你們專注的眼神,驚異的表情,老師已經感受到了。面對西湖的山光水色,我們只感到語言的貧乏,可古時候的詩人們,卻能用寥寥數語勾勒出西湖的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嗎?(交流蘇軾的資料)。
(出示多媒體課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
3.理解題目: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功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
你現(xiàn)在能明白題目的意思了嗎?(指名解題,注意調整詞序:“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可調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4.過渡:900多年來,此詩婦孺皆能成誦,成為詠西湖詩中的名篇,為什么人們最喜歡這首詩呢?讓我們先來讀一讀吧。
二、質疑解疑,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及不恰當的停頓。
3.學生自讀、質疑,將不懂的詞、句標出。
4.學生自讀感悟。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結合西湖美景圖片了解詩文大意。
5.小組交流學習體會: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6.集體交流不理解之處。(注意“瀲滟”、“空濛”、“西子”、“總相宜”的意思)。
三、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1.(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指名讀,談感受。
2.從這兩句詩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領略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美。)。
3.體會作者看到這般美景的心情。指導學生朗讀,建議放慢語速去讀。
4.學生練習,指名讀,范讀,齊讀。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麗,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個美女西施,發(fā)出如此感慨。
6.(課件出示古詩后兩句)指名讀。為什么作者拿西施來比西湖呢?(學生首先會想到兩者都有個“西”字,更要引導學生理解兩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無論是化淡妝穿素衣,還是涂濃妝穿錦衣,總是美麗迷人。西湖無論是晴天的波光蕩漾,還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時期的越國人。那時越國的地域與后來及現(xiàn)在所稱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當。杭州及西湖正處在西施的故鄉(xiāng)一帶。蘇軾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來與西湖相比。)。
7.因為這巧妙的比喻,使這兩句詩成為傳世名句;也因為這傳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感受這美妙的詩句。
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句。
8.小結:寥寥數語卻能勾畫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來,人們每每來到西湖都要吟誦這優(yōu)美的詩句。讓我們也來回味一下,配樂(如《平湖秋月》)朗誦古詩,并配以西湖優(yōu)美畫面。
四、總結學法。
(課件出示:質疑解疑,理解詩意;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大海景象的古詩《浪淘沙》,
五、學習《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是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常常狀物抒情,表達深刻含義,讓我們看看作者借這首詩來告訴我們什么。
2.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學生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遇到困難在學習小組中共同交流、啟發(fā),對于“淘不住”“遂令”等詞語,教師要給予講解。
教師巡視,關注后進學生,參與小組交流之中,查找問題,適時點撥。
3.集體交流學習情況:指名讀一讀詩,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品味“遂令東海變桑田”蘊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六、比較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七、作業(yè):(第二課時完成)。
1.搜集與“水”有關的古詩。
2.喜歡《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學可以繼續(xù)搜集有關西湖的風光圖片、文字資料;喜歡《浪淘沙》同學,可以找到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讀一讀。
浪淘沙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能借助注釋,結合圖畫、展開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黃河磅礴的氣勢和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在多形式的誦讀中,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挖掘積累:
小朋友們誰會背誦古詩?由朗朗背書聲,營造學詩氛圍,自然過渡,板書課題。
2、觀察描繪:
二、初讀(借助拼音,自讀詩句,達到正確流利,培養(yǎng)識讀能力。)。
1、出示詩句,讓會讀的學生領讀,教師相機指導。
2、抓住生字和難點音,強調讀準。
3、自由練讀,把句子讀通,讀熟。
三、細讀。
1、引導學生自讀質疑,讀懂了什么還有哪兒沒讀懂?
古詩誦讀。
浪淘沙。
氣勢磅礴直沖云霄。
浪淘沙教案篇十
本課是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教材根據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兩首古詩。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作為實際主義詩人,他既用恢宏的筆觸形象再現(xiàn)了海面的壯美廣博,又用寥寥數語描寫了海上的變化,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他用細膩的筆調,描寫了寧靜素雅、美侖美奐的西湖景致。此詩寫于公元1073年,描寫了西湖剛晴又雨時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閃閃,旖旎可愛,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樣嫵媚動人。她宛如那美麗的西施,不論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動人。詩人的想象新奇,寫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韻味。
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區(qū)小學,學生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古詩,加之上學期我們開展的“古詩文誦讀競賽”,提高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很多學生能夠通過誦讀、借助工具書對古詩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極大的差別。作為在海邊長大的小朋友,對大海十分熟悉,但對西湖卻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學本課時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制作課件。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能做到正確書寫、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兩首詩的不同風格,積累與水有關的古詩。
4.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教具準備。
自制課件(西湖美麗的風景圖片并為朗誦配音)。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了解唐朝詩人白居易和宋朝詩人蘇軾的生平,收集、背誦學過的他們寫的詩。
一、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1.談話:假期中,我們班的×××同學在家人的帶領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請他來當導游帶我們一起去游覽一番。(學生邊介紹邊出示課件,帶領學生領略西湖的美麗風光)。
西湖美嗎?從你們專注的眼神,驚異的表情,老師已經感受到了。面對西湖的山光水色,我們只感到語言的貧乏,可古時候的詩人們,卻能用寥寥數語勾勒出西湖的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嗎?(交流蘇軾的資料)。
(出示多媒體課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績,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
3.理解題目: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功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
你現(xiàn)在能明白題目的意思了嗎?(指名解題,注意調整詞序:“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可調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局部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4.過渡:900多年來,此詩婦孺皆能成誦,成為詠西湖詩中的名篇,為什么人們最喜歡這首詩呢?讓我們先來讀一讀吧。
二、質疑解疑,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和不恰當的停頓。
3.學生自讀、質疑,將不懂的詞、句標出。
4.學生自讀感悟。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結合西湖美景圖片了解詩文大意。
5.小組交流學習體會: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6.集體交流不理解之處。(注意“瀲滟”、“空濛”、“西子”、“總相宜”的意思)。
三、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1.(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指名讀,談感受。
2.從這兩句詩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樣的?用自身的語言描述。(領略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美。)。
3.體會作者看到這般美景的心情。指導學生朗讀,建議放慢語速去讀。
4.學生練習,指名讀,范讀,齊讀。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麗,不由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個美女西施,發(fā)出如此感慨。
6.(課件出示古詩后兩句)指名讀。為什么作者拿西施來比西湖呢?(學生首先會想到兩者都有個“西”字,更要引導學生理解兩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無論是化淡妝穿素衣,還是涂濃妝穿錦衣,總是美麗迷人。西湖無論是晴天的波光蕩漾,還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時期的越國人。那時越國的地域與后來和現(xiàn)在所稱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當。杭州和西湖正處在西施的故鄉(xiāng)一帶。蘇軾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來與西湖相比。)。
7.因為這巧妙的比喻,使這兩句詩成為傳世名句;也因為這傳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感受這美妙的詩句。
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句。
8.小結:寥寥數語卻能勾畫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來,人們每每來到西湖都要吟誦這優(yōu)美的詩句。讓我們也來回味一下,配樂(如《平湖秋月》)朗誦古詩,并配以西湖優(yōu)美畫面。
四、總結學法。
(課件出示:質疑解疑,理解詩意;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大海景象的古詩《浪淘沙》,
五、學習《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是一位偉大的實際主義詩人,詩經常狀物抒情,表達深刻含義,讓我們看看作者借這首詩來告訴我們什么。
2.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學生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遇到困難在學習小組中一起交流、啟發(fā),對于“淘不住”“遂令”等詞語,教師要給予講解。
教師巡視,關注后進學生,參與小組交流之中,查找問題,適時點撥。
3.集體交流學習情況:指名讀一讀詩,學生用自身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品味“遂令東海變桑田”蘊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六、比較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說說自身喜歡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七、作業(yè):(第二課時完成)。
1.搜集與“水”有關的古詩。
浪淘沙教案篇十一
(一)閱讀下面一首詞,完成6-8題。(7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6.詞中寫到的“遺篇”是指(人名)的組詩《》。(2分)。
7.結合具體詞句,簡析詞的“時空美”。(3分)。
8.這首詞上闕寫景寄情,下闕懷古撫今,請說說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情感?(2分)。
答案:
(一)(7分)。
6.曹操觀滄海(2分)。
7.上闕“白浪滔天”從下到上,“秦皇島外”由近及遠;詞人視通萬里,寫出了闊達遼遠的境界。
下闕“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詞人思接千載,寄托了鑒古頌今之豪情。全詞拓展了空間,拉長了歷史,時空交錯,富有張力,盡顯詞的時空美。(3分。意思對即可)。
8.詞人鑒古頌今,抒發(fā)堅定樂觀、奮發(fā)進取、改天換地的自豪欣慰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
浪淘沙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并能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兩首詩中所描寫的不同意境。
3、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即用描寫景物或事物,來表達自身想要說明的道理。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故事,背誦古詩,理解兩首詩所表達的不同的意境。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用描寫景物或實物來表達自身想要說明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學習古詩。
同學們朗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抽學生朗讀古詩,學生相互評議,讀準字音。
再次的朗讀古詩,體會詩句的意思,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
交流詩句的意思,教師適時進行引導點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古詩所描寫的意境。
師:首句“白浪茫茫與海連”,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入了一個浩大雄渾的意境當中:一望無際的大海上,驚濤駭浪,白色的浪花一朵連著一朵,翻滾著澎湃著,舉目望去,海的近處是天,天的近處是海,海天連成一片,令人心境開闊。僅僅七個字就刻畫出如此廣博壯美的畫面。
生反復朗讀體會,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意境。
“平沙浩浩四無邊”這句詩是說水中間的田地十分遼闊,也是看不到盡頭。此句與首句呼應,令人心中更覺寬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海水每天從朝霞升起至夜幕降落都不停的推涌著大地,就致使浩瀚無際的東海變成令人贊嘆的桑田。
學生自由學習古詩,朗讀古詩,在學習小組中交流自身的學習體會,也可以把這首詩和以前學過的有關水的古詩相比較,看看有什么不同,從而讓學生感受《浪淘沙》所表達的驚濤駭浪、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致。
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讓學生感受到詩句文字的美感,詩文的前兩句意境雄渾,對仗工整,讀起來氣勢澎湃,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會意境。
小結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生動地再現(xiàn)了驚濤駭浪、遼闊壯觀的大海景致,同時我們也要學習作者用描寫景物或事物,來表達自身要說明的道理的這種寫作方法。
作業(yè)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浪淘沙教案篇十三
《浪淘沙》是劉禹錫的一首詩,各位老師字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下面是,為大家提供參考。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課前收集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浪淘風簸直上銀河。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浪淘沙教案篇十四
1知識與技能: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容。背誦全詞,把握詞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朗讀、合作交流、教師指導。
3情感價值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品讀詞,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預習展示目標1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容。
2展示重點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導學提綱導學提綱內容教法學法。
1作者及背景。
2積累生字詞,朗讀背誦。
3理解詞意。
4整體感知:
詞的上下闋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問題探究:
(1)體會詞中“落”“白”的妙處?
(2)讀下闋你會聯(lián)想的曹操的哪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3)賞析文章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6拓展:比較兩首詞的異同。
預習。
反饋碣石蕭瑟幽燕。
展示內容見預習提綱。
第一展示任務:1、2。
第二展示任務:3。
第三展示任務:5。
第四展示任務:4、6。
展示總結展示中學生善于思考,敢于向文章的難點進行挑戰(zhàn)。
反饋檢測背誦課文。
課后反思。
浪淘沙教案篇十五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雄偉自然的贊美之情。。
4、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劉禹錫的詩,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與當地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讀通讀順。
浪淘沙教案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容。背誦全詞,把握詞的寫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朗讀、合作交流、教師指導。
3、情感價值觀:教育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1、品讀詞,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1、積累生字詞,理解寫作背景,整體把握詞的內容。
2、展示重點難點問題,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1、作者及背景。
2、積累生字詞,朗讀背誦。
3、理解詞意。
4、整體感知:
詞的上下闋寫了什么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5、問題探究:
(1)體會詞中“落”“白”的妙處?
(2)讀下闋你會聯(lián)想的曹操的哪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3)賞析文章寫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6、拓展:比較兩首詞的異同。
反饋碣石蕭瑟幽燕。
第一展示任務:1、2。
第二展示任務:3。
第三展示任務:5。
第四展示任務:4、6。
展示中學生善于思考,敢于向文章的難點進行挑戰(zhàn)。
背誦課文。
浪淘沙教案篇十七
《浪淘沙》是劉禹錫的一首詩,各位老師字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下面是劉禹錫《浪淘沙》教案,為大家提供參考。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課前收集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浪淘沙教案篇十八
1、通過自學,大體理解詩意;。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雄偉自然的贊美之情。。
4、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劉禹錫的詩,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與當地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讀通讀順。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理解詞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狀、狀態(tài)。)借助簡筆畫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偉壯觀,作者的夸張方法。)引導學生聯(lián)想進行理解。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借用圖片理解。
3、品讀,深化理解。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生?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內心的豁達與豪邁。。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上”字。
1、詩的每個字都要經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作者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去、……)。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啊!一個“上”字,引發(fā)了我們學生多少聯(lián)想。
(二)嘗試推敲。
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客船。(來、去、到、見、……)。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yè)。(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xiàn)代小詩等等)。
浪淘沙教案篇十九
本課是第六單元的第二5261課。教材根據單元主題“水”選編了《浪淘沙》和《飲湖上初晴后雨》1653兩首古詩。第一首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作為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既用恢宏的筆觸形象再現(xiàn)了海面的壯美博大,又用寥寥數語描寫了海上的變遷,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第二首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蘇軾,他用細膩的筆調,描寫了寧靜素雅、美侖美奐的西湖景致。此詩寫于公元1073年,描寫了西湖剛晴又雨時富于魅力的美景。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閃閃,旖旎可愛,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樣嫵媚動人。她宛如那美麗的西施,不論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動人。詩人的想象新奇,寫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韻味。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區(qū)小學,學生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古詩,加之上學期我們開展的“古詩文誦讀比賽”,提高了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很多學生能夠通過誦讀、借助工具書對古詩有初步的感悟,但也存在極大的差異。作為在海邊長大的孩子,對大海十分熟悉,但對西湖卻缺少形象的感受,教學本課時需要教師有針對性的'制作課件。
1、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能做到正確書寫、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兩首古詩。
3、感受兩首詩的不同風格,積累與水有關的古詩。
4、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
自制課件(西湖美麗的風景圖片并為朗誦配音)。
1、談話:假期中,我們班的×××同學在家人的帶領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們就請他來當導游帶我們一起去游覽一番。(學生邊介紹邊出示課件,帶領學生領略西湖的美麗風光)。
西湖美嗎?從你們專注的眼神,驚異的表情,老師已經感受到了。面對西湖的山光水色,我們只感到語言的貧乏,可古時候的詩人們,卻能用寥寥數語勾勒出西湖的美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了解他嗎?(交流蘇軾的資料)。
(出示多媒體課件)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大文學家、大藝術家,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深。他的詩詞,揮灑自如,明快豪放,善于運用新鮮的比喻描寫山水景物。
3、理解題目: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不大功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于是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飲湖上初晴后雨》。
你現(xiàn)在能明白題目的意思了嗎?(指名解題,注意調整詞序:“飲湖上”應為“湖上飲”,題目可調整為“雨后初晴湖上飲”,把省略的部分補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
4、過渡:900多年來,此詩婦孺皆能成誦,成為詠西湖詩中的名篇,為什么人們最喜歡這首詩呢?讓我們先來讀一讀吧。
1、學生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及不恰當的停頓。
3、學生自讀、質疑,將不懂的詞、句標出。
4、學生自讀感悟。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結合西湖美景圖片了解詩文大意。
5、小組交流學習體會: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6、集體交流不理解之處。(注意“瀲滟”、“空蒙”、“西子”、“總相宜”的意思)。
1、(課件出示古詩的前兩句)指名讀,談感受。
2、從這兩句詩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樣的?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領略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美。)。
3、體會作者看到這般美景的心情。指導學生朗讀,建議放慢語速去讀。
4、學生練習,指名讀,范讀,齊讀。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麗,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個美女西施,發(fā)出如此感慨。
6、(課件出示古詩后兩句)指名讀。為什么作者拿西施來比西湖呢?(學生首先會想到兩者都有個“西”字,更要引導學生理解兩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無論是化淡妝穿素衣,還是涂濃妝穿錦衣,總是美麗迷人。西湖無論是晴天的波光蕩漾,還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讓人流連忘返。還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時期的越國人。那時越國的地域與后來及現(xiàn)在所稱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當。杭州及西湖正處在西施的故鄉(xiāng)一帶。蘇軾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來與西湖相比。)。
7、因為這巧妙的比喻,使這兩句詩成為傳世名句;也因為這傳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別稱。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感受這美妙的詩句。
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兩句。
8、小結:寥寥數語卻能勾畫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來,人們每每來到西湖都要吟誦這優(yōu)美的詩句。讓我們也來回味一下,配樂(如《平湖秋月》)朗誦古詩,并配以西湖優(yōu)美畫面。
(課件出示:質疑解疑,理解詩意;吟誦品讀,深入感悟)。
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第二首描寫大海景象的古詩《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是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詩常常狀物抒情,表達深刻含義,讓我們看看作者借這首詩來告訴我們什么。
2、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學生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遇到困難在學習小組中共同交流、啟發(fā),對于“淘不住”“遂令”等詞語,教師要給予講解。
教師巡視,關注后進學生,參與小組交流之中,查找問題,適時點撥。
3、集體交流學習情況:指名讀一讀詩,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品味“遂令東海變桑田”蘊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誦古詩。
說說自己喜歡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讀一讀,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1、搜集與“水”有關的古詩。
2、喜歡《飲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學可以繼續(xù)搜集有關西湖的風光圖片、文字資料;喜歡《浪淘沙》同學,可以找到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讀一讀。
浪淘沙教案篇二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
3、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作者對雄偉自然的贊美之情。
4、感受詩句的優(yōu)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詩人,解詩題。
2、理解詩題,學生結合課前預習自由說說。
(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2)浪淘:波浪淘洗。
3、了解詩人。
學生交流有關劉禹錫的資料,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背背積累的劉禹錫的詩,并適時提示學生注意作者與當地的關系,了解當時的創(chuàng)作背景。
劉禹錫,唐代詩人,字夢得,洛陽(今河南洛陽)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稱劉柳,因參加永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邁,決不向惡勢力低頭。他的詩也寫得很有豪氣,白居易因而稱他“詩豪”。他的七律和七絕都有許多名篇,而用民歌體裁來寫七絕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讀通讀順。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初讀,理解詞義。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創(chuàng)自劉禹錫、白居易,其形式為七言絕句。后又用為詞牌名。
九曲:自古相傳黃河有九道彎。形容彎彎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牽??椗恒y河系的兩個星座名。自古相傳,織女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間,和牛郎結為夫婦。后西王母召回織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罰他們隔河相望,只準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會一次。
2、再讀,理解詩意。
想一想,為什么這么讀?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
(1)——理解第一、二句。(事物的形狀、狀態(tài)。)借助簡筆畫理解。
(2)——理解第三、四句。
(景物的`雄偉壯觀,作者的夸張方法。)引導學生聯(lián)想進行理解。
(3)——學生連起來說說詩意。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F(xiàn)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借用圖片理解。
3、品讀,深化理解。
名句賞析——“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1)讀讀詩句,想想意思,是否有新的疑問產生?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2)引導學生釋疑,在此過程中體會詩人內心的豁達與豪邁。
三、想意境,熟讀成誦。
四、品用詞,練語感。
(一)品評“上”字。
1、詩的每個字都要經過仔細推敲,你知道詩中哪個字作者反復推敲才決定用它的嗎?
2、猜猜他曾用過哪些字?(到、過、去、……)。
把這些字填進去讀讀,與“上”字比一比,“上”字好在什么地方?
小結:是啊!一個“上”字,引發(fā)了我們學生多少聯(lián)想。
(二)嘗試推敲。
現(xiàn)在,老師讓你們也來當一回小詩人,推敲推敲,琢磨琢磨,該用哪個字合適?并說說為什么。
1、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客船。(來、去、到、見、……)。
2、風乍起,吹一池春水。(動、皺、翻、起)。
五、自主小結,自主作業(yè)。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引導學生從多方面進行總結)。
2、你認為這堂課應做什么作業(yè)。(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特長進行鞏固或延伸,如配樂詩朗誦,畫畫情境圖,改寫散文或現(xiàn)代小詩等等)。
教學反思。
這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寫的描寫黃河的一首詩,這首詩借助夸張和想家描寫了黃河雄偉的拭氣勢,以豪邁的筆觸展現(xiàn)了黃河的壯觀景象。
這節(jié)古詩教學,我改變了以往“解詩題,知作者,曉詩意,悟詩情”的教學思路。上課尹始,我先給學生播放了有關黃河的錄像片,讓學生感受黃河的雄偉氣勢,為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在接下來的古詩教學中,我采用了“以讀促悟”的教學方法。首先是初讀古詩,讓學生把古詩讀流利,通順。接著是就熟讀,開展“挑戰(zhàn)對手”活動,引導讀出韻律,讀出感情。然后是分角色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設計了這一樣的問題“如果男女生分角色讀,那么角色應該怎樣分配呢?”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結果幾乎一致:“男生讀前兩句,因為前兩句描寫的了黃河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女生讀后兩句,因為后兩句是美麗的神話傳說?!蓖ㄟ^學生對角色的分配,可知學生已經整體的把握了古詩。我又追問男生“這段黃河有什么特點呢?”又問女生“這是一個什么傳說?”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就促使學生細節(jié)處把握了古詩。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背誦古詩。
本節(jié)課的教學時間分配:初讀和熟讀大約運用了25分鐘,而分析古詩(分角色讀)和背誦只用了15分鐘。從教學的有效性上分析,這樣的分配時間還是比較合理的。
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多讀多誦,從而悟詩境,曉詩意。古詩教學上,我還是第一次這樣的嘗試,在這樣課上學習的學習積極主動,興趣濃厚,品悟到位,可以得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成功的。
浪淘沙教案篇二十一
教學目標:
1朗讀詩歌,感受詩人博大豪放的情懷。
2品讀意象,理解詞中壯闊雄渾的意境。
3探究詞句,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朗讀詩歌,感受詩人博大豪放的情懷。
2品讀意象,理解詞中壯闊雄渾的意境。
教學難點:探究詞句,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教學方法:1誦讀法2導讀法3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播放“北戴河風光”,介紹毛主席游此并留詞經過,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復習提問:
1、什么是詞?詞牌?詞題?
2、你所知道的詞牌有哪些?
3、詞有哪兩大流派?代表人分別是?
三、鑒賞詩歌:
采用四步曲,引導學生按四個步驟鑒賞詩歌:
(一)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由學生交流,補充作者情況,
教師明確,并補充背景資料。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時任大將軍的曹操為清除邊患,鞏固后方,率大軍北征烏桓。八月大破烏桓于柳城(今遼寧朝陽市南)后凱旋回師,途經渤??诟浇赖聥屖剑伺d登臨,以一首千古傳頌的《觀滄?!吩?,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大海圖景,抒發(fā)了詩人削平割據、統(tǒng)一中國的宏愿和自強不息、叱吒風云的豪情。
1954年,毛澤東在北戴河,一日時逢海濱風雨大作,浪濤翻涌,他頓起擊水之興,不顧身邊警衛(wèi)人員的勸阻,下海游泳,于風浪搏斗。上岸后意猶未盡,有縱筆揮毫,寫下了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前無古人的雄偉氣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懷,具有比《觀滄?!犯r明的時代感、更深邃的歷史感、更遼闊的宇宙感和更豐富的美學容量。
(二)朗讀詩歌初知大意。
1、朗讀要求:
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讀出感情。
2、字詞質疑:
(1)標拼音:幽燕碣石蕭瑟。
(2)釋詞義:
幽燕碣石。
魏武都不見。
蕭瑟秋風人間。
(3)感知詞的大意。
(三)賞析詩句領悟意境。
探究思考:
1、通過誦讀,你感知這首詞寫了什么景?抒發(fā)了詩人怎樣情感?上、下闋有什么不同?
明確:這首詞一開始就給人們展現(xiàn)出雄渾壯闊的自然景觀?!按笥曷溆难唷币痪渑趴斩鴣?,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云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并茂氣象磅礴,這情景較之曹詩中“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見更令人驚心動魄。上闋寫景,望中所見,說的是空間;下闋抒懷,心中所想,詠的是時間。
2、上闋寫景,都描寫了哪些景物(意象),整幅畫面有什么特點?
明確:“大雨”、“幽燕”、“白浪”“打漁船”。整幅畫面雄渾壯闊,很有氣勢。
3、在寫景上詩人運用了哪些寫景的.方法?
明確:借景抒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4、你認為哪些詞用得好?說明理由。
明確:學生可自由回答,見仁見智,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認為“落”和“滔”用得好。“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來,給人以雨聲如鼓勢如箭的感覺;繼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氣勢,寫出浪聲如雷形如山的洶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飛落,一騰起,相觸相激,更兼風聲如吼,翻云掃雨,推波助瀾,真是聲形并茂氣象磅礴。
5、下闋先寫了什么?詞人這樣寫的目的是?
明確:詞的下片先發(fā)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轉時空,展現(xiàn)歷史的畫面。
毛主席這時面對大海,想到了這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往事,想到了曹操——又一個“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而主席的眼前除大海之外,有大雨、有涼風、有濤聲,還有幻覺中曹操的雄姿,古戰(zhàn)場、古將士及古代的詩篇……而這一切全凝結在:“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這二行之中。
6、你是怎樣理解“換了人間”?
明確:今天又逢蕭瑟秋風,那吹送了上千年的代代秋風,但一切都變了呀,一種新的美已經出現(xiàn)。新中國已誕生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浪淘沙教案篇二十二
《浪淘沙》是劉禹錫的一首詩,各位老師字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呢?下面是劉禹錫《浪淘沙》教案,為大家提供參考。
一、教學要求:
1、學習生字:淘、簸、涯。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把對句子的理解和想象結合起來,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教學準備:
1、課前收集有關作者及其作品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文。
2.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去感受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黃河的風采神韻吧!
3.板書課題:浪淘沙。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交流資料。
1.通過預習,你有什么收獲?
2.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這首詩?個別讀、集體讀同桌對讀。
3.檢查自學生字情況。
三、精讀古詩,理解詩句。
1.學習第1、2句。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2)指名讀、全班齊讀詩句。
(3)分小組學習、交流。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4)學習匯報。教師隨機答疑。(板書:浪淘風簸)。
(5)咱們可以用什么詞概括黃河給你留下的印象?(板書:氣勢雄偉)。
(6)同學們,下面就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黃河的這種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力量美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2.學習第3、4句。(出示3、4句詩)。
(1)全班齊讀。
(2)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板書:直上銀河)。
(3)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之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男、女生讀詩句。(板書:想象寫實)。
3.指導朗讀。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5.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四、拓展延伸,保護黃河。
1.詩人向我們展示雄偉壯麗、氣勢磅礴的黃河。黃河歷經千年,如今怎樣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黃河被污染的素材。
2.你看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3.請同學們開動腦筋,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為保護我們的母親河獻計獻策。
板書:
浪淘風簸直上銀河。
(寫實)(想象)。
氣勢雄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870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