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師在備課階段根據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所編寫的一種教學設計材料。在教案編寫過程中,需要將教學步驟進行有機組織,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一
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大大體現(xiàn)了預習的必要性。以前學過列表整理的方法,所以學生對這種方法并不陌生。所以今天重點還是放在線段圖的指導上,如何畫得規(guī)范?其實這節(jié)課上解決問題并不困難,難就難在這種策略的應用上,實際還是操作能力薄弱。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還是耐心的教會他們這種解題的'方法,為以后學習更加復雜的問題做好知識和技能的雙重準備。不能只重結果而輕過程!
今天這節(jié)課我針對學生預習作業(yè)上的問題重點進行畫圖指導。學生對于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并不是十分感興趣。課上我提了個問題:你們喜歡用列表法還是喜歡用畫圖法來解決問題呢?祝瑜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喜歡用列表法,因為列表法條件列得很清楚,便于比較。畫圖法比較煩。王新洛不甘示弱說:我喜歡用畫圖法,因為畫圖法把條件和問題表示得很清楚,畫好圖就知道怎么做了。季文協(xié)說:最好直接解答,既不畫圖,又不列表那該多好呀!確實有的題很簡單對于優(yōu)生來說完全能直接列式解答。一些行程類問題用畫圖法來解決數量關系很清晰。可惜學生似乎較難接受這個新事物。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二
數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解答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
教學準備: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師生討論“畫數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線段可長可短,根據實際情況來畫。上衣的價錢不知道,鼓勵學生嘗試畫。通過討論要明確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那么長的線段。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褲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錢?”
提問: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怎樣標?你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28×3=84(元)。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提問:誰來講講“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學生嘗試畫線段圖,標出表示問題的部分,并獨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三
今天龔老師為我們示范了一節(jié)《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這節(jié)課有以下特色:
其一,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數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激起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二,以畫“數學畫”為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在同伴之間的交流、啟發(fā)下,探索并學會用線段圖分析問題、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四
(一)使學生學會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的第一種解答方法。即求兩次剩余。
(二)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維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分析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學會第一種方法。
難點:正確分析數量關系,理解每一步算式意義。
教具和學具。
寫有復習準備的翻轉小黑板。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口算下面應用題(要求先說出數量關系,再列出算式)。
1.一個星期上5天課,4個星期一共上多少天課?
2.4個同學一共畫24張畫,平均每個同學畫幾張畫?
3.一本故事書有96頁,已經看18頁,還剩多少頁?
4.學校有30張彩色紙,做紙花用去11張,還剩多少張?
學生解答后,教師把第4題添上一個條件“做小旗用去9張”。這道題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
(二)學習新課。
2.設疑引入。
例題出示后,讓學生默讀題,理解題意,接著教師設疑:“這道題和前面學習的應用題,數量關系有所不同,該怎樣解答呢?”教師設疑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試著分析解答,根據學生分析,教師同時用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并邊畫線段圖邊分析。
(1)做完紙花還有多少張?(30-11=19(張))。
(2)還剩多少張?(19-9=10(張))。
接著教師追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同時將每個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分別寫在算式上面。并請同學在圖上親自指一指“30-11=19”是從哪一段里去掉哪一段,剩下的是哪一段。“19-9=10”是從哪一段去掉哪一段,剩下的又是哪一段??啥嘧屚瑢W們說說思路。
3.試一試,做一做。
教師出示一個與例題同類題,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先根據圖示畫出解題思路,再列式解答。
幼兒園買來30個蘋果,給小班12個,給中班9個,還有多少個?
先畫出解題思路:
再列式計算:
30-12=18(個)。
18-9=9(個)。
答:還有9個。
再請同學們說一說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每一步算式的意義。
4.做一做,想一想。
教師出示下面兩個題,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想一想今天學習的數學題,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1)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下午賣出11筐,還剩多少筐?
(2)河邊有24只鴨,先游走7只,又游走9只,還剩多少只?
5.歸納解題思路。
在以上四個題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歸納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先讓同學們討論一下,這四道題都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學生結合具體題回答)再讓同學們討論一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可讓學生結合具體題目用綜合法思路試著分析。如“做一做,想一想”的第(1)小題,就可以讓學生這樣分析思路:商店運來35筐蘋果,上午賣出10筐,這兩個條件可以算出上午賣出后剩下的筐數,再用剩下的筐數減去下午賣出11筐這兩個條件,就可以算出還剩多少筐。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結合具體題講講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就會使學生悟出這類題的解題思路學會解題方法。
(三)鞏固反饋。
(1)畫出借給小蘭10本后剩下的部分。
(2)畫出又借給小紅5本后剩下的部分。
2.第二組題:列式計算,要求全班學生動筆完成。
(1)學校有64盒粉筆,六年級用去8盒,五年級用去10盒,還剩下多少盒?
(2)商店里原有玩具85個,第一天賣26個,第二天賣18個,還剩多少個?
3.第三組題:算一算,比一比,要求學生回答。
(1)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游上岸8只,池塘里還剩幾只鴨?
(2)池塘里有45只鴨游玩,先游上岸8只,又游上岸14只,池塘里還有多少只鴨?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教材主要是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的應用題,教給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樣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初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這部分教材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教學第一種解法,即從一個數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
采取以舊引新、設疑引入、嘗試討論、總結思路、鞏固反饋等教學層次,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每個活動中逐步悟出思路,學會解題方法。教學過程中還注意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這樣既分散難點(使學生根據直觀圖,很快找出中間問題),又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能力。
板書設計。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五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下面想以人教版第四冊“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做法和體會。
課堂教學片斷描述。
片段一:游戲激趣。
1、游戲:猜鉛筆支數。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玩猜謎游戲好不好?
生:好!
(教師出示一只裝有鉛筆的袋,從中拿出6支紅鉛筆)。
師:你能猜到袋中原來有多少支鉛筆嗎?為什么?
生:不能,因為現(xiàn)在袋中有幾支筆還沒告訴我們,所以不能知道袋中原來有多少支鉛筆。
師:假如我告訴你,袋中現(xiàn)在有4支鉛筆,那你知道了嗎?
生:知道,原來有10支鉛筆。
師:現(xiàn)在我把5支鉛筆送給災區(qū)小朋友,還剩多少支鉛筆?
生:還剩5支鉛筆。
師:同學們真聰明!
2、游戲練習:拼一拼,算一算。
師:同學們今天都學得很認真!我們再玩?zhèn)€游戲好嗎?
生:好!
師:游戲名字叫做“拼一拼,算一算”。每四人小組都有一份資料,里面有多個條件和問題,看誰能拼出多道應用題,而且拼得又對又快。
生1:學校里有40盒粉筆,又買來30盒,現(xiàn)在有多少盒粉筆?
生2:學校里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又買來30盒,現(xiàn)在有多少盒粉筆?
生3:學校里有40盒粉筆,用去26盒,現(xiàn)在有多少盒粉筆?
師:同學們真是越學越聰明了!
片段二:生活情景數學化。
1、看圖編應用題。
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一起到商店里購物好不好?
生:好!(興致卓躍)。
(電腦顯示情景)。
師:商店里有各種各樣的文具。這是什么?
生:皮球。
(學生編,教師整理板書)。
生:商店里有24個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2、看圖編題:
(電腦顯示情景,學生編,教師整理板書)。
生:商店里有6個紅皮球和18個花皮球。賣出20個,還剩多少個?
師:同學們越編越精彩。
3、對應練習:
師:商店里除了皮球外還有許多文具供大家購買,看看我們還可以買些什么。
(電腦顯示題目)。
生:我們還可以賣書包。
商店里有藍書包40個,綠書包30個。賣出37個,還剩多少個?
片段三:數學問題生活化。
乘車問題:
師:今天我們買了很多東西,一起坐車回家好不好?
生:好!
(電腦顯示坐車、上車、下車的情景)。
師:車上原有多少人?到站后多少人下車?又上來了多少人?
生:車上原有36人,到站后下去8人,又上來12人。
師:那么,這時車上有多少人?你們會算這道題嗎?
生1:會。36-8=28(人)28+12=40(人)答:這時車上有40人。
師:36-8=28(人)表示什么意思?
生1:36-8=28(人)表示下車后還剩多少人。28+12=40(人)表示剩下的和到站又上來的加在一起就是這時車上的人數。
師:還有其他計算方法嗎?
生2:有,36+12=48(人)48-8=40(人)。
生3:還有,12-8=4(人)36+4=40(人)。
師:說得真精彩!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六
學生已經學習了乘除法的初步認識,用一步計算解決問題已不成問題。但在用乘除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先確定算哪一步(即找中間問題)會有一些困難。
“主題圖”它是以一群學生在公園先劃船,再坐碰碰車為背景,情境圖由上、下兩幅圖構成,上圖隱含的問題是下圖的條件,上圖是用圖意呈示信息,需要自己觀察讀懂,下圖中呈示的人數是不完全的,需要聯(lián)系上圖來獲得信息。
這種上、下圖之間的關系需從兩幅圖中間的`一個圖標(箭頭)來發(fā)現(xiàn),解題思路分析采用的是分析法。而在這之前,解決問題例題中的情境圖都只有一幅,圖中的信息也是通過對話框+圖畫來表達與呈現(xiàn),解題思路分析是從條件到問題聯(lián)系起來想的。
當兩幅圖一起呈現(xiàn)后,學生看到了很多數學的、非數學的信息,由于腦海中還沒有問題意識,所以找信息沒有了方向性,提問題也就漫無邊際,只要是他們能想到的,就一股腦兒全提出來了。顯然,學生對連續(xù)的兩幅圖的意思不夠清楚,出現(xiàn)了負遷移,致使提問題的方向發(fā)生了偏差。只有幾個靈巧的學生意會到了人數的不確定,大部分學生還是處在一片茫然之中。
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我以通俗的話來幫助學生理解,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我哪個地方還不知道,我還不會算,然后再提示他們這個問題你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嗎,其實就是讓學生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讓學生思考之后真正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加強理解。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七
1.使學生初步認識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分步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
3.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使學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和感受數學,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培養(yǎng)學生合理選擇信息,用不同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和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已有條件找準題目中的中間問題。
教學關鍵。
分析題中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一)篇頭動畫。
1.師:小朋友們,你們愛看動畫片嗎?
2.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精彩的動畫片。想看嗎?會唱的一起唱。(引言:播放主題歌)。
3.剛才我們看的是什么動畫片?(藍貓?zhí)詺馊枺?/p>
4.今天藍貓也來到了我們教室,和我們一起學習。請看屏幕:(播放專賣店錄像)。
(二)書包信息。
5.師:從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6.生:黃書包有6個、藍書包有6個、紅書包有6個、
7.師:除了顏色,還有什么不同?仔細數一數,大書包有幾個?小書包呢?
8.生:大書包8個、小書包10個。
9.師:大家了解的信息真多,根據這些信息,我們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生提問)。
10.小朋友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問題,要解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梢栽鯓佑嬎??8+10=18(個)、6+6+6=18(個)、63=18(個)。
11.問63的'小朋友,你是怎么想的?(抽象出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
12.小朋友,想象一下,一周以后這里的書包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生:(賣出了一些書包)。
13.師:正如小朋友想象的那樣,一周后,專賣店賣出了15個書包。
師:現(xiàn)在又可以提出什么新的數學問題了?(還剩多少個書包?)(非常好)。
二、講授新課,主動探究。
(一)研究例題。
1.師:你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自己試著列出算式做一做,做完后可以在小組內交流。(哪個小朋友先來交流,你是怎樣列式的?)。
3.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5.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如果有,作出肯定:你能和別人想的不一樣,真棒?。?/p>
6.師:用第一種方法的小朋友舉手,第二種呢?有沒有想出兩種方法的?
8.生(1)藍貓專賣店進了3種顏色的書包,每種有6個,賣出了15個,還剩多少個書包?(如果出現(xiàn)兩問的編題,師作出肯定:很好,還可以怎么說?)。
10.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
11.問第二種:你們又是選擇了哪些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也來敘述成一道應用題?
13.選擇這些信息解決問題的同學,他們又是分幾步來解答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人自己說一說。(誰來交流一下)。
14.出現(xiàn)全部信息:
15.生答:(1)都是先求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再求還剩多少個書包?(說的真好)。
師:為什么要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生: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quot;還剩多少個書包?
16.手指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師:一共有多少個書包?這個問題雖然在題目中沒有出現(xiàn),但它其實就藏在題目的中間。需要我們小朋友自己去發(fā)現(xiàn)。
17.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要要分幾步來解答?(兩步)(板書課題)兩步計算應用題。
(二)繼續(xù)研究。
經理和我們小朋友想的一樣,又進了兩箱書包。
1.出現(xiàn)兩箱書包,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誰有本事求出來?
2.生:不知道每箱有多少個書包?
3.師:那怎樣才能知道呢?
4.生:打開數一數、查看包裝上的數量。
5.師:真是個好辦法,(每箱有30個)?,F(xiàn)在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了嗎?
6.生:302=60(個)60=3=63(個)。
7.師問:302求的是什么?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8.師:為什么要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9.生:先求出兩箱一共有多少個書包?就能求出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個書包?。
三.鞏固練習,內化新知。
1.師:下面我們運用剛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問題。
(動動小腦筋):想一想:先求出什么?
2.師:輕聲讀一讀每道題目,再想一想,解決這些問題要先求什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八
《課標》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生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谶@一理念,朱老師在本節(jié)課中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組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的評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在不同觀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教學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大多數學生已經學會了畫“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線段圖,并且知道了畫線段圖來幫助解題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xiàn),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這個聯(lián)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2、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技巧。
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和在對線段圖畫法的討論中,得不斷的聯(lián)系已知信息,去體會、分析信息中數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數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所以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很輕松,講起解法頭頭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去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3、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這個優(yōu)點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敘了。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準備: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師生討論“畫數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十
本節(jié)課時學習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其實在二年級已經接觸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節(jié)課還多了項畫線段圖解決問題的內容。上課前我和同年級數學老師交流了下,這里的線段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學生重點掌握這種方法嗎?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也有求會嗎?結果我們就陷入誤區(qū),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線段圖的畫法,結果導致學生對于自己本來能夠理解的方法都暈了,更別說另一種方法的出來。教學內容也沒完成。
后來我看了教師用書,上面寫道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方式畫線段圖,對畫法不要作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不要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這才知道我要求過高了,不適合孩子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另外對于本節(jié)課我和同年級老師還專門去請教了我們的師傅該如何上,下一篇會寫上。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十一
學生已經學習了乘除法的初步認識,用一步計算解決問題已不成問題。但在用乘除法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時,先確定算哪一步(即找中間問題)會有一些困難。
“主題圖”它是以一群學生在公園先劃船,再坐碰碰車為背景,情境圖由上、下兩幅圖構成,上圖隱含的問題是下圖的.條件,上圖是用圖意呈示信息,需要自己觀察讀懂,下圖中呈示的人數是不完全的,需要聯(lián)系上圖來獲得信息。
這種上、下圖之間的關系需從兩幅圖中間的一個圖標(箭頭)來發(fā)現(xiàn),解題思路分析采用的是分析法。而在這之前,解決問題例題中的情境圖都只有一幅,圖中的信息也是通過對話框+圖畫來表達與呈現(xiàn),解題思路分析是從條件到問題聯(lián)系起來想的。
當兩幅圖一起呈現(xiàn)后,學生看到了很多數學的、非數學的信息,由于腦海中還沒有問題意識,所以找信息沒有了方向性,提問題也就漫無邊際,只要是他們能想到的,就一股腦兒全提出來了。顯然,學生對連續(xù)的兩幅圖的意思不夠清楚,出現(xiàn)了負遷移,致使提問題的方向發(fā)生了偏差。只有幾個靈巧的學生意會到了人數的不確定,大部分學生還是處在一片茫然之中。
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我以通俗的話來幫助學生理解,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老師我哪個地方還不知道,我還不會算,然后再提示他們這個問題你能自己想辦法解決嗎,其實就是讓學生提出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一個什么問題,讓學生思考之后真正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加強理解。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十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數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準備: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師生討論“畫數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線段可長可短,根據實際情況來畫。上衣的價錢不知道,鼓勵學生嘗試畫。通過討論要明確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那么長的線段。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褲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錢?”
提問: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怎樣標?你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28×3=84(元)。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提問:誰來講講“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學生嘗試畫線段圖,標出表示問題的部分,并獨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褲子多2個28元。
28×2=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
綜合算式是:28×(3-1)。
4、比較:第2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嗎?
三、組織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
分別出示帶子圖,要求:先說說帶子圖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問題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獨立解答,最后在小組里交流。匯報時要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還有哪些信息我們不知道?你會解決嗎?
提問:看著這張表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會解決嗎?(四人小組合作,互相提問并解答)3、獨立作業(yè):“想想做做”第4題和第6題。
四、質疑問難,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是怎樣獲得的?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十三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以“求和”為基本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能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數量關系,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教學步驟:
一、準備引新。
2、學生補充條件,并列式計算。
梨樹有1000棵1420+1000=2420(棵)。
3、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應用題?誰能補一個條件,使它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學生口答補充:
(1)梨樹比蘋果樹少420棵。
(2)梨樹比蘋果樹多420棵。
(3)蘋果樹比梨樹少420棵。
(4)蘋果樹比梨樹多420棵。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3。
(1)讀題,找條件和問題,師畫出線段圖。
(2)根據小黑板上的思考提示,同桌互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3)學生在本子上試做這道題,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學可以列出綜合算式。
(5)綜合算式怎么寫?誰還有不同的寫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如果補充的是“梨樹比蘋果樹多420棵”,你怎樣想?怎樣算呢?根據思考提示自己思考后在本子上列式計算。
指名板演,并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跟以前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在條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兩個條件的時候,其中一個條件需要用到幾次,這兩題中的哪個條件用了兩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跟以前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有一點還是相同的,那就是關鍵都是先求出中間問題。
三、鞏固深化。
1、p52練一練1,請學生寫在書上,集體校對。
2、p52練一練2,看線段圖列式計算。
3、p52練一練3判斷:誰的解法對?
小剛: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華: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組討論,選出正確的答案,錯的答案要說說錯在哪里?
4、p53練一練5。
5、p53練一練4。
四、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十四
本節(jié)課教者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數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激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教者幫助學生根據已知信息畫出線段,用線段圖去分析問題、了解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具體表現(xiàn)在:
1、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俗話說“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素質的基礎,在教學中,教者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的能力,切實改變教學中只教“學答”,不教“學問”的現(xiàn)象。
2、教會了學生畫線段圖。
本節(jié)課中的線段圖是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xiàn),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者讓學生根據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這個聯(lián)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3、教會了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在解決了一套衣服的價錢后,教者一句“還有什么方法嗎?”又激起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欲望,通過自主探索,教者適時點撥,根據線段圖的直觀性,很快地就用有關倍數和的知識解決了。
4、重視了學生的說理訓練。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列式解答,還讓學生說出解題的依據,使學生在解題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十五
(設計這道題,目的是使學生經歷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五)全課小結。
最后師生共同回顧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提問: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請?zhí)岢鰜怼?/p>
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數學教案篇十六
本節(jié)課主要是應用學過已掌握的表內乘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我按照教材的編排路徑,充分依托情境和生活經驗,以一群學生在公園先劃船再坐碰碰車為背景,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并解決游玩中的數學問題。
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了有序的思路:先求出這群小朋友的人數(6×4=24),再求所需碰碰車的輛數(24÷3=8)。在學生會用分步列式計算解決以上問題以后,引導學生列出綜合算式(6×4÷3)進行解答,運算時,讓孩子自己去研究,讓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會按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運算。
不足之處是: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還不夠,合作探索的機會也不多。同時,自身的課堂駕馭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85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