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社會權力運行和決策制定的過程,對人們的生活有著重要影響。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如定期練習、反思和修改,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養(yǎng)生經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一
完成想想做做3。
讓學生說一說思考過程,以及“合計”什么意思?
養(yǎng)牛場里有黃牛25頭,奶牛和黃牛一共有多少頭?
先獨立思考,再進行交流。
教學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問題,有自身的問題也有對教材把握的問題,特別是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的分析與表達還有不足。首先沒有對學生進行線段圖的正確指導,沒有進行題意與線段圖的緊密結合。沒有讓學生完整的表達題意,特別是對問題的重視沒有進行充分訓練,以及問題在線段圖的正確表達、表達方式的正確指導,因此出現(xiàn)了較多的畫圖問題這將影響學生以后對應用題線段圖正確率。
交流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學語言的正規(guī)性與正確性是我的最大毛病。
課堂作業(yè)處理不當,沒有對教材進行深入地研究與思考,在教學過程中實際問題的兩步計算是各有不同,沒有對這種不同點進行充分的說明與比較,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二
1.使學生能從開放的情境中合理提取數(shù)學信息,能夠從條件或問題想起確定解題思路,能正確地分步列式解答相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初步的分析、綜合和推理能力。
3.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與同伴進行交流,體會成功的快樂。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自主探究解決方法。
1.課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說:我們一共摘了42個桃。
提問: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安排自己的食物?
學生可能提出兩種方案:(1)每天吃的個數(shù)同樣多。(2)每天吃的個數(shù)不同,如: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
提問: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估計學生會提出:吃了多少個桃?還剩下多少個桃?
談話:我們先來解決其中一個問題:還剩下多少個桃?你能獨立解決嗎?
[設計意圖:變靜態(tài)展示問題為動態(tài)生成問題,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探究解決方法。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再進行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想法:(1)從條件想起。根據(jù)每天吃9個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長尾猴吃了多少個桃,再用一共摘了42個桃減去吃的桃,得到還剩多少個桃。(2)從問題想起。要求還剩多少個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個桃和吃了多少個桃,已知摘了多少個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個桃。
談話:你能根據(jù)上面的討論,自己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列式,教師板書:
(1)吃了多少個桃?93=27(個)。
3.引導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為什么要先算已經吃了多少個桃?
4.遷移解題思路。
出示試一試。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計算方法。
教師巡視,并及時發(fā)現(xiàn)下面兩種解法,指名板演:
組織交流時,重點引導學生表述第一種方法的思考過程,并提問:這樣解答與例題的解答方法有什么相同點?(都是要先求已經吃了多少個)。
交流第二種方法。提問:這種解法先求什么?與第一種解法有什么不同?
二、分層練習,逐步鞏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敘述題意后,提問:要先求什么?為什么?
學生獨立解題,并組織反饋。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自主解決,并匯報解決問題的過程。
讓不同解法的`學生分別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每一種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與同伴交流(每一種解法的思考過程)。
4.做想想做做第4題。
學生獨立解答后,組織全班交流。
5.拓展練習。
毛毛猴摘了3天桃,一共摘了31個;長尾猴也摘了3天桃,每天摘9個。
(1)毛毛猴與長尾猴一共摘了多少個桃?
(2)毛毛猴比長尾猴多摘了多少個桃?
學生獨立解答后,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整理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我們可以怎樣思考呢?舉例說一說。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43—44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jù)所給的信息,畫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聯(lián)系。
2、使學生能借助線段圖分析、推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要求:第一行畫兩個圓,第二行畫第一行的3倍。
(學生動手畫圓)。
提問:第二行有多少個?兩行一共有多少個?
2、根據(jù)問題說出所需要的條件。
(1)香皂和肥皂一共有多少塊?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觀察:(課件出示課本第43頁的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出了哪些信息?(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一條褲子的價錢是28元,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提問:(1)這樣的題目,你能解答嗎?為什么不能解答?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以下兩個問題。
問題一: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問題二: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
三、探索交流,學畫線段圖。
提問:你能畫線段圖來反映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嗎?你想怎樣畫呢?(學生討論、交流)。
引導:大家想出了許多畫線段圖的辦法,那么就請同學們試著畫一畫,好嗎?
(學生試著在課本第43頁上畫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教師巡視指導。)。
全班交流:(1)如果用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褲子的價錢,“28元”怎么標在圖上?
(3)在圖上怎樣表示要求的問題?
28元。
一套衣服要?元。
褲子。
上衣。
是褲子的3倍。
師生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線段圖:
2.借助直觀線段圖,組織學生圍繞下面的問題討論,理清解題。
(1)要求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
(2)這兩個條件中,哪個條件不知道?
(3)解答這個實際問題,需要幾步計算呢?
(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結:要求一套衣服的價錢,要先求出一件衣服的價錢,再算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3.讓學生把這道題獨立解答出來,教師巡視指導,可能會有兩種不同的解法。
解法一:先算買一件上衣多少元,再算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28×3=84(元)。
28+84=112(元)。
解法二:先算一套衣服的價錢是幾個28元,再算一套衣服的價錢。
1+3=4。
28×4=112(元)。
讓多個學生說明兩種解法不同的解題思路。
討論:(1)你怎樣根據(jù)題目的變化來改動這個線段圖呢?(學生改畫線段圖)。
28元。
比褲子貴?元元。
褲子。
上衣。
(2)獨立列式解答,再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讓多個學生說)。
5.引導:上面的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逐步引導學生概括出相同點:
(1)題目提供的條件和線段圖所表示的數(shù)量關系相同;(2)都是用兩步計算解答的實際問題,第一步都應求買一件上衣多少元或先算出所示問題有幾份。
不同點:(1)兩題所求的問題不同,表現(xiàn)在線段圖上也不同;(2)第一題要求買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褲子價錢的和,用加法計算。第二題要求買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就是求上衣和褲子價錢的差,用減法計算。
1.教學“想想做做“第1~6題。
2.看線段圖先說出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計算。
紅布。
花布。
多?米。
8米。
(1)。
26米。
12米。
一共修路?米。
第一天。
第二天。
(2)。
3、先畫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計算。
(1)王奶奶養(yǎng)鴨有18只,養(yǎng)雞的只數(shù)是鴨的4倍,王奶奶養(yǎng)雞比鴨多多少只?
(2)李明每分鐘走45米,比陳紅多走8米。兩人一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
說明。
只有兩個條件的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本課設計力求從下面三個方面來突破這個難點。
第一,重視知識鋪墊。課始復習中,通過動手畫圓的練習,提示了基本的倍數(shù)關系,為下一步學習畫線段圖作好準備;同時還安排了問題說出所需要的條件的練習,又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途徑。
第二,探索解答方法。讓學生借助直觀的線段圖,理清數(shù)量關系,是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的重要策略。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把握相關信息,主動提出問題,組合成用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然后嘗試畫出線段圖來表示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注意指導學生學習線段圖的畫法,體會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的合理性,重視借助線段圖理清解題思路;接著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倡導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最后對改變后的問題與原問題進行比較與反思,從整體上把握這兩個問題數(shù)量關系的特點以及解題方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從而逐步學會合理地選擇問題的方法。
第三,強化應用練習。有層次地安排一些針對性的練習,不僅鞏固了例題中學習的基本解題方法和策略,而且通過讓學生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積累實際問題的經驗,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會分析數(shù)量關系,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2讓學生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借助直觀的線段圖,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
教學難點:讓學生說清題意,結合線段圖,以此為中介說明題意。
教學過程:
今天,同學們發(fā)現(xiàn)老師穿在身上的上衣是多少元,褲子是多少元嗎?(教師帶上標簽,要求是直觀與清楚)。
學生回答:上衣48元,褲子28元。
教師評價:大家的眼力真不錯。教師就在黑板上畫一畫。
上衣:|-----------48元--------------|。
褲子:|-------28元---------|。
教師評述:大家肯定奇怪畫得是什么呀!教師用手勢一邊指著線段圖,一邊說“我用這段線段表示一件上衣的價48元,我用這條線段的長度來表示一條褲子28元。那同學們你們能從上面兩個已知的信息,提出那些問題嗎?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把題目說完整。
學生回答:1.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一共多少元?
2.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少多少元?……。
教師回復:大家提得問題真多,我們就先來解決這兩個問題,讓學生來解決問題。教師用手勢一邊指著線段圖一邊畫出括號,寫上問號,讓學生進行列式解答。
44+32=76(元)。
教師問:76元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行動表示。
教師問:20元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行為指示。
進行過程中讓學生贊同的舉手,積極參與。
你們覺得這種線段表達的意思怎么樣?
讓學生積極參與討論。
把褲子的價錢看成一份數(shù)(一倍數(shù)),形成一倍數(shù)與三倍數(shù)的關系。
現(xiàn)在能畫出來了嗎?
讓學生打開書本,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讓學生上黑板上來演示。
讓學生講一講,你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
a.大家看一看這里提了一個什么問題?(學生齊讀)。
讓學生解釋一下“一套衣服”什么意思?
教師:畫出}?(元)讓學生談談你們準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讓學生自己進行解決問題的練習。
3*28=84(元)84+28=112(元)。
讓學生進行說明,式子的意思表示什么?讓學生說說題意。
你們還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嗎?
若有讓學生提一提有沒有不同算法?28*4=112(元)。
讓學生說一說,4是哪里來的?1+3什么意思?
一個28元,3個28,總共4個28。
b.擦掉}?你們從圖中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褲子比上衣少多少元?
大家準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求出什么?
讓學生獨立思考,以及不同算法進行同桌之間的交流。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43——44頁。
教學目的。
1、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一些相應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解答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的不同解法。
教學準備: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根據(jù)條件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并列式解答。
2、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學習兩步計算的應用題。(揭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題。
弄清題意,畫出線段圖。
教師出示掛圖。學生說說從圖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師:(請一生說)(齊讀一下條件)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四人小組交流一下。
師:你想知道什么?
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教師用一條線段表示褲子的價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圖————)。
師:褲子的價錢是多少?(28元)我們在線段上畫一個大括號標上28元。
師:誰來說說這條線段代表什么意思?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自己先思考,同座位討論一下。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畫。
師:誰來說說這幅線段圖的意思,(指名說)(褲子28元,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師:這不是一條完整的題目,它還少什么?(問題)。
1、“一件上衣多少錢?”
師:這個問題的問號在圖上該怎樣標?標在哪兒?
(請人說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完成線段圖)。
師:這樣列式呢?
指名回答并板書:28×3。
師:28是什么?(褲子的價錢)。
3是什么?(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28×3求的是什么?(上衣的價錢)。
師:我們根據(jù)題目中的條件知道:用褲子的價錢乘以3得到上衣的價錢.
師:還有沒有其他途徑了?(從圖上觀察)。
師:我們還可以從圖上來觀察:褲子的價錢是1小段代表28元,上衣的價錢是3小段,所以用28乘以3,算出3個28是多少。)。
師:28乘以3等于多少?
師:指名說,根據(jù)匯報板書28×3=84(元)。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師:“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褲子加上衣)。
師: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知道那些條件?(指名說)。
師:哪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需要我們先求出來?(上衣的價錢)。
師:所以這一題要幾步計算(兩步)。
師:自己試著列式計算(教師巡視,請兩位同學板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1)。
師:方法一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
方法二中3+1求的是什么,(上衣和褲子一共是幾個28元)。
師:小組討論一下這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
師:指名說(一種是先算上衣的價錢,另一種是先算一套衣服的價錢是幾個28元)。
師:你覺得這個問題用畫線段圖來的方法有什么好處?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師:現(xiàn)在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嗎?(請一位同學上臺指)。
師:比較一下兩副圖,你發(fā)現(xiàn)什么?(我們看到條件都沒有變,只是問題變了,所以我們就改變了寫問號的地方)。
師:根據(jù)線段圖中所表示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自己試著列式計算。(指名兩人板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shù)。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褲子多2個28元。
28×2=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shù)。
綜合算式是:28×(3-1)。
師:誰來說說第一種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第二種方法呢?
5、歸納小結。
利用線段圖解決問題也是我們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一種策略,在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可以借助線段圖理清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再確定先求什么,最后求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43頁第一題。
先讓學生從圖中了解相關信息,再分小組討論問題怎樣解決,然后算出結果。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不同的解題方法。
2、完成教科書第43頁第一題。
提問:要求大汽車和小汽車一共有多少輛,必須要知道哪兩個條件?哪個條件還不知道?要先求什么?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兩人板演。
集體計正時,說說是怎樣想的,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肯定和鼓勵。
3、完成教科書第43頁第一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提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4、完成教科書第43頁第一題。
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解答。指名學生板演。
提問:這兩個問題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步計算應用題,在做題時要仔細分析,可以從問題開始進行思考,找出要求問題所需的條件,再算出結果。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六
教學內容:
課本p32例5及做一做,練習六1;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解決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過程,初步了解這類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用加減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地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3.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把下面各題補充完整,再解答。
1).一本書80頁,看完了20頁,?
2).商店運來200箱橘子,賣出100箱,?
3).一段布長10米,,還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個水瓶,,還剩多少個?
二、合作探究。
2、組成完整的應用題,讀一讀:
美術興趣小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3、小組交流討論:1)應該怎樣求“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交流。
3)集體交流。
4、記錄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男生人數(shù)美術小組總人數(shù)。
14-5=9人14+9=23人。
5、觀察兩個算式的聯(lián)系,明確要解決第二個問題就必須先解決第一個問題。
6、你能用一個算式直接求出美術小組的人數(shù)嗎?14-5+14=23人。
7、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先說說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再列式計算。
2、練習六1,學生獨立完成。
3、補充應用題。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七
本節(jié)課教者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激起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shù)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特別是教者幫助學生根據(jù)已知信息畫出線段,用線段圖去分析問題、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具體表現(xiàn)在:
1、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俗話說“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素質的基礎,在教學中,教者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的能力,切實改變教學中只教“學答”,不教“學問”的現(xiàn)象。
2、教會了學生畫線段圖。
本節(jié)課中的線段圖是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xiàn),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者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shù)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shù)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這個聯(lián)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3、教會了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學生在解決了一套衣服的價錢后,教者一句“還有什么方法嗎?”又激起了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欲望,通過自主探索,教者適時點撥,根據(jù)線段圖的直觀性,很快地就用有關倍數(shù)和的知識解決了。
4、重視了學生的說理訓練。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列式解答,還讓學生說出解題的依據(jù),使學生在解題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八
教師在設計引入部分以表格形式出現(xiàn),讓學生來尋找“原有、賣出、剩下”這三者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運用這些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再以一步計算的問題來引出兩步運算,但在此過程中,老師出示的兩道題目“故事書每本8元,采購5本,求一共”和“工程隊第一天修300米,第二天修350米,求一共”,求的問題都是一共,但是一道題目用乘法,一道題目用加法,進行比較,強調乘法和加法的不同,只有相同的幾個數(shù)相加才能用乘法,強調了乘法的意義,為教學新課打好基礎。
在教學新課的時候,老師也沒有急于把例題展示,而是通過一步計算的問題,讓學生看出有兩個條件來解決問題時,我們只需要一步。那么再增加一個條件,來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用到兩步。
最后老師給學生一道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補充條件來讓題目變成一道兩步運算的題目,讓學生自主探究,并讓學生討論是否能這么加條件,為什么這么加,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題目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九
本課是上學期學習的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逆解題,可以用兩種方法解決,即可以用連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兩步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和相關信息的選擇、組合等方面有明顯的特點,但基本思考方法是一致的,重點讓學生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進一步拓寬思路,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也存在部分學生不理解題意,說不出算式的含義,如張子文、徐宏鵬,需個別輔導,還有個別學生計算結果直接口算,正確率不高,需強化要求。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
(設計這道題,目的是使學生經歷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五)全課小結。
最后師生共同回顧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
提問:今天,你們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請?zhí)岢鰜怼?/p>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一
本節(jié)課時學習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其實在二年級已經接觸過這樣的問題,學生基本能掌握方法,但本節(jié)課還多了項畫線段圖解決問題的內容。上課前我和同年級數(shù)學老師交流了下,這里的線段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求學生重點掌握這種方法嗎?還有另外一種方法也有求會嗎?結果我們就陷入誤區(qū),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線段圖的畫法,結果導致學生對于自己本來能夠理解的方法都暈了,更別說另一種方法的出來。教學內容也沒完成。
后來我看了教師用書,上面寫道允許學生按自己的方式畫線段圖,對畫法不要作統(tǒng)一的規(guī)定,不要提出一題多解的要求,這才知道我要求過高了,不適合孩子的認知發(fā)展水平。
另外對于本節(jié)課我和同年級老師還專門去請教了我們的師傅該如何上,下一篇會寫上。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二
1、課件演示小猴摘桃的情境。
毛毛猴說:“我們一共摘了42個桃?!?/p>
提問:如果你是小猴,你準備怎樣安排自己的食物?
學生可能提出兩種方案:(1)每天吃的個數(shù)同樣多。(2)每天吃的個數(shù)不同,如: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
提問: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估計學生會提出:吃了多少個桃?還剩下多少個桃?……。
談話:我們先來解決其中一個問題:還剩下多少個桃?你能獨立解決嗎?
[設計意圖:變靜態(tài)展示問題為動態(tài)生成問題,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探究解決方法。
要求學生先獨立思考解決,再進行小組交流。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想法:(1)從條件想起。根據(jù)每天吃9個桃,吃了3天可以求出長尾猴吃了多少個桃,再用一共摘了42個桃減去吃的桃,得到還剩多少個桃。(2)從問題想起。要求還剩多少個桃,需要知道摘了多少個桃和吃了多少個桃,已知摘了多少個桃,所以要先求出吃了多少個桃。
談話:你能根據(jù)上面的討論,自己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列式,教師板書:
(1)吃了多少個桃?9×3=27(個)。
(2)還剩多少個桃?42—27=15(個)。
提問:9×3求得的是什么?42—27為什么會得到剩下的呢?
3.引導反思,形成思路。
提問:為什么要先算已經吃了多少個桃?
4.遷移解題思路。
出示“試一試”。
毛毛猴說:“我一共摘了42個桃。”長尾猴說:“第一天吃(9)個,第二天吃(12)個(用學生課始時提出的數(shù)據(jù))?!贝罂ㄌ岢鰡栴}:“還剩下多少個?”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求什么?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并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與計算方法。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三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 數(shù)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的不同解法。
教學準備: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師生討論“畫數(shù)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線段可長可短,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畫。上衣的價錢不知道,鼓勵學生嘗試畫。通過討論要明確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那么長的線段。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褲子————。
上衣————————————。
1、“一件上衣多少錢?”
提問: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怎樣標?你會解決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28×3=84(元)。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提問:誰來講講“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學生嘗試畫線段圖,標出表示問題的部分,并獨立解答。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84-28=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shù)。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褲子多2個28元。
28×2=56(元)……上衣比褲子多的錢數(shù)。
綜合算式是:28×(3-1)。
4、比較:第2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嗎?
三、組織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
分別出示帶子圖,要求:先說說帶子圖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問題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獨立解答,最后在小組里交流。匯報時要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還有哪些信息我們不知道?你會解決嗎?(學生獨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對)。
提問:看著這張表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你會解決嗎?(四人小組合作,互相提問并解答)。
3、獨立作業(yè):“想想做做”第4題和第6題。
四、質疑問難,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是怎樣獲得的?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是本人進行《低年級小學生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課題研究后,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有兩個。其一,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目的是想激起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shù)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二,以畫“數(shù)學畫”為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在同伴之間的交流、啟發(fā)下,探索并學會用線段圖分析問題、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教學實踐,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認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樣設計和處理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學生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俗話說“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素質的基礎,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有問題意識,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的能力,切實改變教學中只教“學答”,不教“學問”的現(xiàn)象。
2、有利于學生學習線段圖。這是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xiàn),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shù)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shù)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這個聯(lián)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3、有利于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題技巧。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和在對線段圖畫法的討論中,得不斷的聯(lián)系已知信息,去體會、分析信息中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數(shù)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所以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很輕松,講起解法頭頭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去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個優(yōu)點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敘了。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四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82~83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現(xiàn)實情境中搜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從已知條件或問題開始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策略,學會分步列式解決用乘法和加(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綜合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激發(fā)興趣。
談話:要把大象裝冰箱,總共分幾步?(總共分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放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關上。)花果山動物開運動會,請問什么動物沒有來?(大象,大象唄。大象被裝冰箱里頭了。)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不單要知道問題的答案,還要聯(lián)系已有的經驗,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設計解題的步驟和方法,才能得到問題的答案。
二、情境收集,提出問題。
談話:你們想去花果山看一看嗎?
課件出示兩只猴采桃的情境。大猴子說:“我采了3筐,每筐12個?!毙『镒诱f:“我采了6個。”
提問:從對話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大猴采了多少個?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等等。)。
教師相機板書學生提出的問題。
說明:以對話形式呈現(xiàn)生活原型,學生憑借已有經驗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不僅培養(yǎng)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充分體會到實際問題的條件與問題之間的對應關系,為進一步探索解題的步驟與方法作了必要的準備。
三、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1.教學例題。
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那么,怎樣解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這個問題呢?請大家認真地想一想,并在四人小組中,輪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下面兩種想法:
(1)從條件想起的:根據(jù)大猴采了3筐,每筐12個,可以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再聯(lián)系小猴采了6個,就能算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追問:怎樣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呢?(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隨機用下加線畫出大猴采了3筐,每筐12個)。
(2)從問題想起的:要求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就要知道大猴和小猴分別采了多少個;由于小猴采了6個已經知道,所以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
引導:為什么要先算大猴采了多少個?(大猴采的個數(shù)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小猴采的個數(shù)已經知道。因此,先算大猴采了多少個,才能算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
談話:通過剛才的交流,你會列式解答這個問題嗎?
學生嘗試列式,反饋后板書:
(1)大猴采了多少個。12×3=36(個)。
(2)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36+6=42(個)。
提問:“12×3”求出來的是什么?“36+6”求出來的是什么?
指出:解決問題后,就可以完整地回答問題了。(板書答語)以后在解決問題時都要注意寫出完整的答語。
2.教學“試一試”。
談話: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求出“兩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個”,那么,怎樣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獨自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和計算方法與同桌交流。
學生獨立解答并匯報,師板書:
(1)大猴采了多少個。12×3=36(個)。
(2)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36-6=30(個)。
3.比較。
談話:比較例題和“試一試”,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在解答過程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組討論后在班內交流。
明確:相同的是都要用兩步計算,都要先算出大猴采了多少個,第一步都用乘法算。不同的是例題求大猴和小猴一共采了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加法算;“試一試”中的題求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個,所以第二步用減法算。
說明:沈重予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不單要算出問題的答案,還要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初步形成研究問題的思路,具有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不應是教師展示預設的思路和算法,不應是學生單純地模仿與記憶,而是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師生共同參與、平等對話、動態(tài)生成、反思體驗的過程。為此,教師依據(jù)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反思、體驗,這樣,就在學生內部萌發(fā)解答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
四、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談話:解決了猴子采桃的問題,我們該買票進花果山了。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課件出示買票情境。提問: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問題是什么?你打算怎樣解答?著重引導學生交流分幾步解答的,先算什么,是利用哪兩個條件算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件出示澆樹情境。學生獨立解答后,同桌交流是怎樣想的。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根據(jù)這些條件能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討論后發(fā)現(xiàn),缺少小白兔每籃里拔了多少個蘿卜)你認為每筐蘿卜有多少個呢?學生補充條件并解答,教師提醒學生把答語寫完整。
4.談話:猴大王看到小朋友學習這么認真,還為我們提供豐富的水果套餐。
課件同步出示:蘋果2盤,每盤6個;桔子1提籃24個;一把香蕉12個;3盤桃子,每盤16個。
學生編題后,組織交流,并有選擇性地呈現(xiàn)實際問題,學生一起解答。
說明:再次以表格、圖畫、對話等形式拓寬生活原型呈現(xiàn)問題,讓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地收集、整理和利用信息,解決問題,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從客觀環(huán)境中提取數(shù)學結構的能力。
五、全課總結,積淀經驗。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五
本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所以大大體現(xiàn)了預習的必要性。以前學過列表整理的方法,所以學生對這種方法并不陌生。所以今天重點還是放在線段圖的指導上,如何畫得規(guī)范?其實這節(jié)課上解決問題并不困難,難就難在這種策略的應用上,實際還是操作能力薄弱。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還是耐心的教會他們這種解題的'方法,為以后學習更加復雜的問題做好知識和技能的雙重準備。不能只重結果而輕過程!
今天這節(jié)課我針對學生預習作業(yè)上的問題重點進行畫圖指導。學生對于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并不是十分感興趣。課上我提了個問題:你們喜歡用列表法還是喜歡用畫圖法來解決問題呢?祝瑜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喜歡用列表法,因為列表法條件列得很清楚,便于比較。畫圖法比較煩。王新洛不甘示弱說:我喜歡用畫圖法,因為畫圖法把條件和問題表示得很清楚,畫好圖就知道怎么做了。季文協(xié)說:最好直接解答,既不畫圖,又不列表那該多好呀!確實有的題很簡單對于優(yōu)生來說完全能直接列式解答。一些行程類問題用畫圖法來解決數(shù)量關系很清晰。可惜學生似乎較難接受這個新事物。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六
《課標》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生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要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谶@一理念,朱老師在本節(jié)課中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學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組討論中,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學會去聆聽別人的意見并作出適當?shù)脑u價和補充。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啟發(fā),在不同觀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火花的相互碰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通過教學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學會了畫“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線段圖,并且知道了畫線段圖來幫助解題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學生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
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xiàn),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shù)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shù)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這個聯(lián)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2、有利于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題技巧。
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和在對線段圖畫法的討論中,得不斷的聯(lián)系已知信息,去體會、分析信息中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數(shù)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所以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很輕松,講起解法頭頭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去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3、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這個優(yōu)點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敘了。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七
學習內容: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43~44頁/例題及想想做做1~4題。學習目標:1.經歷從現(xiàn)實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并初步學會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探尋解題策略,提高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識、習慣。教學準備:投影,作業(yè)紙,掛圖學習過程:學習活動目標學習活動教師提供的幫助與指導活動設計意圖反思再設計激趣喚起舊知活動一:課前游戲拍手游戲要求學生拍的下數(shù)是老師的2倍、3倍……(讓人清楚地聽出)復習“倍”的概念,為新課學習探究作鋪墊。開門見山,尋找條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活動二:情境導入1、學生反饋:褲子28元,上衣是褲子的3倍(隨機貼出條件)2、一件上衣多少元?(師:會做嗎?怎么列式?這是一步計算題)一套衣服一共多少錢?(板書貼出)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板書貼出)1、師:上周日,徐老師去逛商場,走到了這家店(掛圖出示)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師:那你可以知道什么呢?3、這兩個問題需要幾步?(2步)今天我們繼續(xù)來探討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貼出)——揭題用例圖的情景把學生帶如學習場景,開門見山。經歷從現(xiàn)實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并初步學會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探尋解題策略,提高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顒尤鹤灾魈剿鲗W生自己列式解,師巡視發(fā)現(xiàn):1、28×3=84(元)2、28×3=84(元)84+28=112(元)3、28×4=112(元)4、1+3=428×4=112(元)學生各抒己見:1厘米,2厘米,1.5厘米……學生自己探索畫線段圖中幾倍數(shù)的畫法,師巡視發(fā)現(xiàn)資源。學生評作業(yè)紙得出初步的畫圖方法。(上衣的價格是褲子的3倍)表示求一套衣服多少錢?(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合起來多少錢)不能,交代4是從哪里來的?1+3=4先求上衣的價錢加上褲子的價錢條件沒有變,問題變了。只要改問題就好了。生來指,老師改圖。28×3=84(元)84-28=56(元)3-1=228×2=56(元)1、“一套衣服多少錢?”師:你會做嗎?(自備本完成)2、請同學們認真看一看,你想發(fā)表什么想法?(把認為錯的排除掉)3、請你們認為對的三位同學介紹自己的想法?追問:哪里有4個28?條件告訴我們沒有?(沒有)4、引入“線段圖”(1)為了讓們更清楚地理解題目,請小助手:線段圖來幫忙,用一條線段表示褲子28元。那這條線段畫多長呢?追問:1厘米好還是1.5厘米好?為什么?(2)我們一般取整厘米數(shù)比較簡單,這里取1厘米表示褲子28元。那上衣怎么畫呢?完成在作業(yè)紙。(3)展示學生作品,你覺得他們畫得怎么樣?(可能端點不對齊,端點對齊,在每段上面標28……)(4)師示范畫法。追問:為什么上衣要畫這樣的三份?(5)圖中清楚地表達了這兩個條件,問題求什么?注意看好老師如何表示。手指“大括號”表示什么意思?(6)請學生對照老師的線段圖對自己的稍作調整。5、看線段圖理解解題方法師:28×4你能看懂了嗎?能找到4個28了嗎(同桌互相指一指)追問:能不能直接寫28×4?再看28×3=84(元)84+28=112(元)先求什么?你能找到圖上是哪段嗎?(指一指)求一共還要?5、試一試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1)師:這題我們還是借助圖來做,和上一題比較,條件變沒?圖要不要變?為什么?不同在哪里?(2)師:問題變了,在圖上也只要改問題,怎么標呢?誰來指一指?(3)師:會做嗎?你會幾種呢?(4)交流怎么想?6、歸納解題方法同學們真厲害,學得真快,以后遇到這樣的應用題,可以先審題,再畫圖,再分析,然后解答,最后檢查。(板書)以學生的學習經驗為藍本,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感受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增強其應用意識。抓住學生的資源,以資源帶動今天的學習,讓學生在線段圖的學習中體驗其重要性,自發(fā)形成畫圖解決的內在需求。鞏固中練習,水到渠成活動四:鞏固練習藍帶子長5米,紅帶子的長度是藍帶子的大倍,求一共多少米?(1)周末我還買了些彩帶準備裝飾教室,看書第43頁,你了解了什么?(2)你會求嗎?有幾種?(3)交流解題方法分層進一步體會這類問題的特征?;顒游澹嚎偨Y課堂你收獲了什么?板書設計:(貼紙形式)教學反思:《數(shù)學課程標準》倡導:要“選取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素材應當來源于學生的現(xiàn)實”,這里的現(xiàn)實應該是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因此學生素材應盡量來源于生活,在其中又應當具有一定的數(shù)學價值。對于三年級同學來說,學生的“現(xiàn)實”或許更多地意味著他們直接相關的、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可以直接接觸到的事與物,那樣學生學習興趣更濃。所以我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目的是想激起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shù)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課難點借助線段圖,使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在同伴之間的交流、啟發(fā)下,探索并學會用線段圖分析問題、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這是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xiàn),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shù)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shù)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這個聯(lián)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本課的學習要讓學生建立一種結構意識,為今后的學習做鋪墊,審題、畫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而我在處理這些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整節(jié)課的結果意識是有的,可每個環(huán)節(jié)處理都很倉促,指導都不到位,導致一半學生還是云里霧里的。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自我分析反思一下,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隨機應變,及時捕捉,巧妙處理,合理引入上存在欠缺,這一方面是經驗積累少,還有是理論知識的缺失。要多學習理論書籍,多向其他老師學習課堂經驗,多積累。
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教學設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經過探索與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畫線圖表示和分析數(shù)量問題,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的變式題。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一、談話。
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班上誰平時最講究衛(wèi)生,衣著最整潔嗎?(不提漂亮,避免學生盲目攀比),確實,衣著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那么,××同學你知道嗎,你的衣服是誰給你買的呢?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個有關衣服的問題。(板書:實際問題)。
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引出數(shù)學問題,既自然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題。
(1)課件出示媽媽帶芳芳買衣服的情景。
衣服標價28元,營業(yè)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
請一名學生板演,其余在書上畫。要求一套衣服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錢一共是多少元,那么該怎樣表示這個問題呢?可以這樣表示(師生邊說邊板演)。
(3)現(xiàn)在線段圖畫完了,你能指著線段圖說說每一部分的意思嗎?
(1)學生根據(jù)教學情境,說說了解到的有關信息,加深對題意的理解。
(2)學生根據(jù)題意,同桌進行討論,弄清上衣和一套衣服的價錢該怎么表示,并將線段圖補充完整。
(3)結合線段圖說說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2、教學試一試。
3、比較。
(4)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解決?你會解答嗎?寫在自己的隨堂本上。(若有困難,可以與同桌討論后再做。)。
(5)誰來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有不同的算法嗎?若有,則讓學生結合線段圖說說”1+3“和”28×4“表示的意思,若沒有則不教學第二種解法。
(2)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呢?你能說出要改的是哪部分嗎,師畫線段圖。
(3)在隨堂本上獨立解答。
(4)交流:你是怎么做的呢?怎么想的?(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5)有不同的解法嗎?(沒有別的解法則不講另外的解法)。
上面這兩道題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師補充出完整課題。
(4)學生獨立解答或討論后解答,全班交流。
(5)學生交流自己的解答過程,并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學生交流不同的解法。
(1)思考怎樣解答芳芳的問題。
(2)用線段圖表示題意。
(3)獨立解答。
(4)有序地說說自己的想法和解答的過程。
(5)交流不同的解法。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三、應用拓展。
四、小結全課布置作業(yè)。
1、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圖,說說要求的問題,獨立解答后再交流。
根據(jù)已知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問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說圖意后,獨立解答。
交流時,說說怎么想的(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3、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從中你得到哪些信息?要求我們做什么?你打算怎么辦?獨自填表,全班集體訂正。
4、補合適的條件。
湖中黑天鵝有24只,,
白天鵝和黑天鵝共有多少只?
5、根據(jù)情境圖,編一道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素材:雅典奧運會上,羅馬尼亞獲得金牌8枚,中國獲得金牌32枚)。
(1)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2)作業(yè)想想做做第4題。
1、先說出要求的問題,再獨立解答、交流。
2、說圖意后,獨立解答交流。
3、交流題中的信息,填表后,集體訂正。
4、同桌一人補合適的條件,另一人再說出算式。
學生交流感受,
完成課堂作業(yè)。
教學設計說明。
1、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用線段圖對信息進行再加工,幫助分析、理解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題方法。
2、強調與他人合作交流,重視思維與表達的有序性。
3、鼓勵解題方法多樣化,但不強求一題多解。
4、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增強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83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