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課文教案(專業(y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4 06:26:34
觀刈麥課文教案(專業(yè)15篇)
時間:2023-11-24 06:26:34     小編:雨中梧

教案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制定的一種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設計,它是教學的基礎和保證。教案的編寫可以幫助教師提前思考教學目標和教學步驟,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和資源,提高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互聯(lián)網(wǎng)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豐富教學資源和手段。這些教案來自于優(yōu)秀教師的實際授課經(jīng)驗,經(jīng)過實踐驗證,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一

2、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3、根據(jù)理解找出相關詩句。

4、了解敘事諷喻詩的特點。

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多媒體。

啟發(fā)式教學,合作探討。

在學習新課之前,我想先給大家背一首你們在小學時候就耳熟能詳?shù)脑姼?,“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提問: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憫農(nóng)》。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反映古代農(nóng)民生活的詩,白居易的《觀刈麥》。

先自讀3分鐘,再請一位同學讀,讀完后,其他同學指出讀音方面的問題,教師正音。

全班齊讀,讀準字音。

(一)默讀詩歌,對照課下注釋,疏通詩歌大意,

有不懂的字詞,舉手提問,討論解決。

(二)將詩歌分兩部分,請兩個學生串講詩歌大意。

(三)在理解的'基礎上齊讀詩歌,注意朗讀節(jié)奏。

(一)在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上,請學生談一談詩歌中畫面內(nèi)容。

提問:剛才兩個同學講的詩歌意思中,分別包含了2幅畫,這首詩中就應有四幅畫,如果讓你給這首詩歌配上四幅畫,應該是怎樣的四幅畫?請你用語言描繪出來。

(引導學生講出詩中畫面內(nèi)容:環(huán)境、人物、活動,深入詩歌的意境。)。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重點分析刈麥人的矛盾心理)。

請學生讀,讀出刈麥人的矛盾心理及辛苦(以《小巷深處》或《賣炭翁》為例引導,這兩句中哪兩句表明了矛盾心情?二選一),點讀,分析后再齊讀。

(三)刈小麥人是這樣苦,那詩中的貧婦人呢?她說了些什么?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這句話是“聽其相顧言”時聽到的,相顧言的意思是相互訴說,肯定不只貧婦人一個人在說,還有誰——刈麥的勞動者。也肯定不只說了一句,請同學們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展開想象,設想一下貧婦人和勞動者都說了些什么。

請兩位同學,一位扮演貧婦人、一位扮演勞動者,兩人展開一段對話。

點出刈麥人、拾麥人今昔命運的聯(lián)系,進一步體會賦稅的沉重、勞動人民的辛酸。

介紹寫作背景,復習文學常識。引導學生說出白居易詩歌內(nèi)容大多關心民生疾苦。

(五)看到這些勞動人民這么辛苦,又聽到他們這么辛酸的對話,作者想了些什么?

找讀: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用一個字來概括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愧。

(六)敘事諷喻詩的特點。

我們看到,連當官的人自己都感到慚愧,這個社會是真的很不公平。

那如何才能公平呢?——統(tǒng)治者減免賦稅。

勸統(tǒng)治者減免賦稅,這也是作者的寫作目的。

委婉地勸告統(tǒng)治者也要像自己一樣同情百姓,不要搞重稅了。這類詩,我們稱其為諷喻詩,諷喻,就是委婉地勸說使別人明白的意思。

作者是怎樣做到委婉的呢?

通過敘事,敘述自己看到的勞動者勞動場景。

(一)今昔對比。

其實不只是白居易寫過這樣的諷喻詩,古往今來,很多關心民生、有社會責任感的詩人、先賢哲人都寫過這樣的詩句。

古:苛政猛如虎——孔子。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罴潯稇戅r(nóng)》。

今:為了提高農(nóng)民的生活水平,黨中央決定實行“三農(nóng)”政策,并且免除了千年來不變的皇糧國稅----農(nóng)業(yè)稅。對種糧農(nóng)民實行直補。

(二)充滿感情地朗誦詩歌。

請大家?guī)е鴮裉煨腋I畹母卸骷皩糯鷦趧尤嗣竦耐?,齊讀這首詩歌。

1.背誦課文.

2.把文章改寫成現(xiàn)代文.

新課程標準對詩歌學習提出了“讀讀背背,了解大意”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落實讀的效果。要讓學生真正體會詩歌的情感并讀出詩歌的情感,教師除了要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上多下工夫,還要在教學中傾注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有所感悟,才能有感染力去感染學生。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二

觀刈麥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

教學目標:

1、詩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

2、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敘事與抒情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diào)內(nèi)容與形式統(tǒng)一,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二、整體感知。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這首詩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把割麥者和拾麥者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萬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內(nèi)心感受,描繪得真切生動,歷歷如畫。

三、引導探究:

1、思考:(1)這首詩主要寫了哪兩個場景?各有各的側(cè)重——農(nóng)人揮汗如雨割麥,揭示農(nóng)民的勞苦。

貧婦抱子挎籃拾麥,揭示賦稅的繁重。

(2)詩中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

景物描寫:夜來……黃。

場面描寫:足蒸……光。

語言描寫:家田……腸。

心理描寫:力盡……長。

(3)從文中找出敘事與抒情的部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討論書后練習一。

(5)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慚愧、譴責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三

1、通過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品味詩中的藝術魅力。

2、通過流暢的誦讀,理解詩詞的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

3、了解封建社會租稅剝削的慘重和農(nóng)民生活的困苦,珍惜現(xiàn)實生活。

1、導入: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該如何透過精煉含蓄的語言來正確把握詩歌的蘊涵呢?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詩歌優(yōu)雅的意境,來品位我國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今天我們一塊來學習白居易的《觀刈麥》。

2、全班朗讀;點評朗讀:

(1)、讀完全詩,大家想到了什么?你會用什么詞來概括你讀后的感受?

(這些農(nóng)民很辛勞,很可憐,讀完有些傷感。)。

(2)、詩中哪些內(nèi)容讓你感到傷感?(寫貧婦人那四句詩讓人很傷感。)。

3、這是一首敘事詩。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這首詩作于元和二年(807),當時詩人是任盩厔(今陜西省周至線)縣尉,在今兩年的任期中,詩人親眼看到糖朝統(tǒng)治集團和地方官吏們對農(nóng)民的橫征暴斂,進一步了解到下層人民的許多疾苦。這首詩就作于此。

4、品讀詩句:

(1)這是一首敘事詩。詩由哪些內(nèi)容構成?

明確:“婦姑荷簞食……拾此充饑腸”在敘事,在此之前的四句是寫景,在此之后的為抒情。

(2)前四句為寫景,你們讀到什么景象了呢?

明確:麥子熟了。農(nóng)民們將要開始忙收割了。這些景象從“少”、“倍”、“覆隴黃”這些字詞可以讀出。

(3)而緊接著詩人在敘什么事呢?

明確:首先是農(nóng)民頂著烈日在趕收小麥?!白阏羰顨狻娜臻L”這四句寫了刈麥的場景,并對刈麥者的心理加以刻畫,為了活命,再累再熱,也只得忍著,挺著,這揭示農(nóng)民為了收割麥子而甘愿吃苦耐勞的美德以及人同情的艱難處境。

明確:詩人詩中字里行間布滿了勞動者的同情。此情此景,讓詩人想到了自己的“不事農(nóng)?!眳s“吏祿三百石”,后六句是作者的抒情。官吏的舒適富裕與農(nóng)民向辛勞貧困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段抒情文字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因而成為全詩的精華所在。

5、全班自由朗讀。

6、請同學朗讀,全班齊讀。

7、自由朗讀,爭取背下來。

10、師小結: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大師,他的敘事詩能曲盡物態(tài)之情,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總是有對心靈的揭示,總是蘊涵著一定的感情。《觀刈麥》這首詩也不例外。希望大家在課后再去體會詩句,并把它背下來。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四

1.反復呤誦,理解詩歌。2.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讀說結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賞析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比較了解勞動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

(一)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把握本文的主旨。2.賞析“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ppt。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先在ppt上放映一首古詩《憫農(nóng)》(配圖)“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讓學生齊讀一遍,再讓學生說出“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究其根源就是因為苛捐雜稅的苛酷。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因賦稅而讓百姓飽受痛苦的詩歌《觀刈麥》。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三)題目解說。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尉時寫的,當時縣尉的官職不高,需要到民間查訪,在查訪過程中,作者親眼看到了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和悲慘生活,大有感觸,從而寫出了反映當時農(nóng)民生活實況的好詩篇。

大家看題目中“刈”字。左邊是“乂”,意為右手;右邊是“刂”旁,聯(lián)合起來表示什么呢?“刈”特指以鐮刀收割莊稼。所以刈麥就是什么?觀刈麥就是什么?觀刈麥:指觀看割麥子。

(四)聽讀古詩,檢測字詞。

1.下面我們來試著深情地朗讀這首詩。首先由我來讀,你們聽我是如何處理停頓和重音的,然后自己學著讀。(同時讓學生聽不認識的字的讀音)。

2.師范讀,生自由地、放聲朗讀全詩,要求:進一步弄清詩句意思,讀完后老師將請幾個同學讀。

3.指名讀:全詩共26句,前12句從開頭至“但惜夏日長”,請一位同學讀;13到26句請一位同學讀。

4.全班學生一起齊讀。(讀完后指導朗讀技巧及情感–悲傷)。

(五)分析詩歌1.先看題目中的“麥”,詩的開頭哪些句子寫到了麥?麥子什么顏色?什么情態(tài)?明確:“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黃色。覆蓋著田壟。2.作者為什么要提到南風呢?明確:刮風會下雨。

4.在這兩句詩中有兩個字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的是那兩個字?(少、倍)。

5.詩中的人物有誰?請同學們快速閱讀并找出來,并用詩中的原詞作答。

(答:婦姑、童稚、丁壯、貧婦人、“我”)。

明確:丁壯;南岡。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不能,小孩力氣小,只能提,大人則能擔。給田里勞動的丁壯送飯去)8.這首敘事詩描繪了哪兩個場景?(答:兩個場景:一是烈日割麥;一是抱子拾穗。)。

(六)探究:如果你是詩中的丁壯和貧婦你想說什么?

(七)課后作業(yè)1.背誦本詩。

2.以“你看”描寫圖中兩幅畫的情景。

第二課時。

(一)前期回顧。

(請學生回答:詩中人有婦姑、童稚、丁壯、貧婦人、“我”。詩中景:一是烈日割麥;一是抱子拾穗。)請一位同學試著背誦本首古詩。

(“蒸”說明天氣非常熱,“灼”之太陽曬得皮膚有刺痛感)。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一個字概括是“稅”)。

3.你能結合本詩,說說造成以上這些詩中人物悲苦的社會根源嗎?

(家田輸稅盡,一個“稅”字道出了勞動人民的勞作卻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

4.作者面對此情景是怎么想的?體現(xiàn)了什么情感?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有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5.為此詩中寫到“念此羞自愧”,你們知道作者因何而愧了嗎?

明確:官吏不事農(nóng)桑卻過著舒適富裕的生活;農(nóng)民辛勤勞動卻生活貧困。形成鮮明的對比。

6.作者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表達了作者譴責自己;對統(tǒng)治者的批判;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s。

(三)小結。

詩人觸景生情,由農(nóng)民們痛苦的生活聯(lián)想到自己的舒適與安逸,因此感到無比的愧疚與傷懷。詩歌也從上面的敘事轉(zhuǎn)為抒寫內(nèi)心同情的情緒,是全詩的精華所在。

農(nóng)忙季節(jié)——-送水送糧——-南岡刈麥——–貧婦訴苦———慚愧不已。

1.背誦課文。

2.把文章改寫成現(xiàn)代文(600字左右)。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五

1、通過抓關鍵詞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

2、通過品悟作者親農(nóng)憫農(nóng)的詩心,增強社會責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通過抓關鍵詞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

教學難點:通過品悟作者親農(nóng)憫農(nóng)的詩心,增強社會責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二、初讀課文。

三、糾結只因這一字。

那苦凝聚在重似千金的惜字上,那苦翻卷在暑氣炎光里。

2、同學們,能用自己的朗讀傳達出刈麥人的心靈之聲嗎?

3、請同學們評價一下。(讀的.好請介紹經(jīng)驗)。

4、教師指導: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刈麥者的詩句。

四、心碎只為這一句。

1、刈麥人是苦的,那么詩中其他農(nóng)民的生活又如何呢?請結合文章說說你的看法。

2、你覺得誰更苦?為什么?

3、詩中的農(nóng)民如此,此詩外的農(nóng)民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其他古詩中的農(nóng)民眾生相。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短胀痢?。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稇戅r(nóng)》。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蠶婦》。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顿u炭翁》。

你能結合《觀刈麥》一詩說說造成以上這些詩中人物悲苦的社會根源嗎?

五、怎一個愧字了得。

前后同伴合作,分別扮演貧婦和詩人:

1、以詩中字詞為依據(jù),揣摩貧婦心理,向站在田埂邊觀刈麥的詩人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2、依據(jù)文本,說說你聽了貧婦訴說之后的心理。

3、揣摩愧字包含的深意。

4、透過本文說說你認識的白居易。

六、遙寄樂天。

材料1:3月23日,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糧食直補。

材料2:1月1日,我國全面取消農(nóng)業(yè)稅,7.3億農(nóng)民徹底告別皇糧。

材料3:現(xiàn)在農(nóng)村實行醫(yī)療保險制度,60歲以上農(nóng)村老人每月有生活補貼,義務教育范圍的學生免除課本費。

白居易帶著一顆憫農(nóng)之心早已離我們遠去,真想將農(nóng)村這些年來的變化輕輕告訴他:根據(jù)上文提供的信息請你續(xù)寫下面的詩行。

田家有閑月,五月人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粒粒飽滿穗,隆隆機聲響,

詩人夢已圓,安息在天堂。

遙寄喜告慰,只為您詩行。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六

1、通過抓關鍵詞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

2、通過品悟作者親農(nóng)憫農(nóng)的“詩心”,增強社會責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通過抓關鍵詞句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社會根源。

通過品悟作者親農(nóng)憫農(nóng)的“詩心”,增強社會責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一、猜謎導入。

二、初讀課文。

三、糾結只因這一字。

那苦凝聚在重似千金的“惜”字上,

那苦翻卷在暑氣炎光里。

2、同學們,能用自己的朗讀傳達出刈麥人的心靈之聲嗎?

3、請同學們評價一下。(讀的好請介紹經(jīng)驗)。

4、教師指導: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刈麥者的詩句。

四、心碎只為這一句。

1、刈麥人是苦的,那么詩中其他農(nóng)民的生活又如何呢?請結合文章說說你的看法。

2、你覺得誰更苦?為什么?

3、詩中的農(nóng)民如此,此詩外的農(nóng)民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其他古詩中的農(nóng)民眾生相。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薄缎Q婦》。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薄顿u炭翁》。

你能結合《觀刈麥》一詩說說造成以上這些詩中人物悲苦的社會根源嗎?

五、怎一個愧字了得。

前后同伴合作,分別扮演貧婦和詩人:

1、以詩中字詞為依據(jù),揣摩貧婦心理,向站在田埂邊觀刈麥的'詩人說說自己的心里話。

2、依據(jù)文本,說說你聽了貧婦訴說之后的心理。

3、揣摩“愧”字包含的深意。

4、透過本文說說你認識的白居易。

六、遙寄樂天:

材料1:20xx年3月23日,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行糧食直補。

材料2:20xx年1月1日,我國全面取消農(nóng)業(yè)稅,7.3億農(nóng)民徹底告別皇糧。

材料3:現(xiàn)在農(nóng)村實行醫(yī)療保險制度,60歲以上農(nóng)村老人每月有生活補貼,義務教育范圍的學生免除課本費。

白居易帶著一顆憫農(nóng)之心早已離我們遠去,真想將農(nóng)村這些年來的變化輕輕告訴他:根據(jù)上文提供的信息請你續(xù)寫下面的詩行。

田家有閑月,五月人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粒粒飽滿穗,隆隆機聲響,

詩人夢已圓,安息在天堂。

遙寄喜告慰,只為您詩行。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七

《觀刈麥》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古代詩詞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單元主題是“詩詞拔萃”。詩歌是文學殿堂里璀璨的明珠,優(yōu)秀的詩歌可以飛越時間的長河和不同的國度,撥動人們的心弦?!队^刈麥》通過描寫農(nóng)民冒著酷暑辛勤割麥的情景,并借一位貧苦農(nóng)婦之口,訴說當時租稅剝削的沉重和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本詩所描繪的割麥者、拾麥者的生活場景,有利于學生感受勞動人民勞作的辛苦,培養(yǎng)學生對父母、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從而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認真學習。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作品主題鮮明、通俗易懂。作品內(nèi)容廣泛反映了中唐社會生活各方面的重大問題,著重描寫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而且本詩的主要特點是敘事與心理揭示融為一體。所以結合本課的特點,確定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1)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意蘊,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敘事和心理揭示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3)感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激發(fā)學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點:幫助學生理解當時時代背景基礎上,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敘事與心理揭示相結合的寫法。

3、課時:一課時。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根據(jù)素質(zhì)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我將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俗話說三分詩七分讀,詩歌教學應著重體現(xiàn)朗讀,通過朗讀指導,在確定本詩的感情基調(diào)的基礎上,注重語氣、語調(diào)、掌握節(jié)拍速度,輔以教師示范。力求學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讀中,深刻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愛民之心。

其次利用品味鑒賞: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jù)詩情,想象畫面,引導學生進入詩境,反復涵詠,品味文章關鍵的字詞句,從而領悟作者的情感。

并通過探究討論:引導學生合作探究,更加有效地解決問題。

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把學生的思考引向縱深,拓展思路,高質(zhì)量地達到教學目標。

葉老說:“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尤為重要。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發(fā)展智力,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感悟積淀的四重境界。具體的學法如下:

1、利用誦讀涵泳,讀出詩味,感知詩意、感悟詩情。

2、通過學生間的合作探究達到合作研討,鞏固提高的效果。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薄稇戅r(nóng)》。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蠶婦》。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賣炭翁》。

(設計意圖:通過屏幕展示如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怨天寒?!薄顿u炭翁》等詩句,及農(nóng)民在田間地頭揮汗如雨、辛勤勞作的畫面,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開啟今天的學習。在帶著這樣的認識進入課文學習,將會事半功倍。)。

感知詩意時設計了三個小問題:

1、找出詩中人物,并用詩中原詞作答。明確“詩中人”是婦姑、童稚、丁壯、貧婦人和“我”。

2、季節(jié)是什么時候?人們從事的農(nóng)事活動是什么?

(設計意圖:啟發(fā)學生結合文句,通過想象的思維活動,進入詩的意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根據(jù)文句所想象的畫面。師生共同總結得出三幅畫面:餉田圖、刈麥圖、拾麥圖。這個問題的設置既幫助學生把握詩意,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感受到作者平易淺近的語言風格。)。

對于文章主旨的把握,我主要設計了兩個大問題:

1、用一個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學生應該會用“苦”字概括,引導學生找出百姓生活“苦”的具體表現(xiàn),設計了以下4個小問題:

(1)作者怎樣描繪割麥人勞動的情景?為什么他們“不知熱”,并且還“惜夏日長”?

(2)“貧婦人”生活的困苦,從文中哪些描寫可以看出?

(3)有麥可收的“丁壯”與無麥可收而撿拾“遺穗”的“貧婦人”相比,他更幸運些嗎?學生暢所欲言,但最終要使學生意識到,看似不同的兩種場面,其實是同一命運。

教師明確:今日的拾麥人即昨日的割麥人,今日的割麥人也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人。

(4)思考造成詩中人物悲苦命運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原來是家田輸稅盡繁重的賦稅已經(jīng)使這個貧婦人失掉了田地。

一個“稅”字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在繁重的賦稅徭役之下,農(nóng)民只有這樣一種悲慘的命運!強烈的諷刺意味不言自明。

2、面對此情此景,用一個字概括作者的心理,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此時教師課件出示寫作背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背景:《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唐代縣尉是九品官,一年的俸祿除了三百石糧食外,另有職分田兩頃五十畝,錢一千九百五十七文。

找出文中關于作者心理描寫的句子,這些心理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不事農(nóng)桑”,“歲有余糧”,“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自愧同情(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在合作、探究、討論中解讀詩歌,關注農(nóng)民的悲慘生活,結合寫作背景,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白居易諷喻詩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了解其作諷喻詩的目的。)。

1、通過本文的教學,師生共同總結學習詩歌的方法。歸納出三點。

[!--]。

誦讀詩歌,感知詩意。

品讀詩歌,讀出詩韻。

解讀詩歌,感悟詩情。

2、然后教師配樂背誦全詩,并組織小組競賽,當堂成誦。

(設計意圖:總結方法,“授人與漁”,教師背誦,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師生賽誦,有助于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就感)。

同學們,白居易寫的這首《觀刈麥》,真實地再現(xiàn)了中唐時期勞動人民在苛捐雜稅的盤剝下悲慘的生活狀況。(出示幻燈片免稅補貼畫面)時代變了,我們生活在一個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不僅免除了農(nóng)民的各種賦稅,還實行了農(nóng)民種地補貼的多種優(yōu)惠政策。農(nóng)民的地位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我們這些農(nóng)家的孩子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好好學習。最后賦對聯(lián)一副,結束本課的學習。

憶往昔,詩人觀刈自責,當朝賦稅苛重民生苦;。

看今朝,人民贊政歡歌,國家惠農(nóng)補貼百姓樂。

(設計意圖:教師背誦,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師生賽誦,有助于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成就感;總結方法,“授人與漁”,結語設計,新舊社會對比,激發(fā)學生的時代自豪感。)。

把詩歌改寫成散文,進一步理解百姓的“苦”和詩人的“愧”

(設計意圖:改寫是對所改文章的再創(chuàng)造,但原文的主題思想不能變。有助于我們對詩歌意境的理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又能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八

《觀刈麥》是義務教育九年制教課書,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上)第七單元中《詩詞五首》中的第一首,本單元是文言文單元,本篇課文是白居易的一首詩。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及寫作背景。

(2反復呤誦,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能力和想象能力。

2、教學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質(zhì)疑及相互討論,理解詩歌內(nèi)容情感。

1、重點。

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詩歌情感。

2、難點。

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學過很多白居易的詩歌,那同學們知道白居易的哪些相關知識?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由此導入白居易的'《觀刈麥》。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題目解說。

2、老師范讀。

3、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

講解學生不理解的字詞句。

4,學生有感情朗讀。

5,全班齊讀。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講詩中的人與事。

2、由一個問題引入到詩歌內(nèi)容及情感的把握。

3、根據(jù)對詩的把握為詩分層。

4、感受詩人的要表達的情感。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布置。

背誦并默寫全詩。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九

教學時間:-9-4。

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流暢生動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大意,體會詩中感情。

3.寫作訓練,片斷練習。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感情。

教學媒體:錄音機。

教與學的方法:誦讀品味,點撥指導。

教學過程:

一、新知導入,明確目標。

今天我們學習《觀刈麥》,“刈”是“割”的意思。白居易看敢麥子都看到了什么呢?又想到了什么呢?(板書課題,作者)。

簡介作者:白居易--字樂天……(見板書)。

明確目標。(見課前教學目標)。

二、學生自學,初步感知。

1.請二至三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注意正音。

刈荷簞童稚餉田灼秉穗吏祿。

2.出示思考題,學生讀書。

拾麥者為什么去拾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請用一個字概括。

作者面對此情此景是怎樣想的?體現(xiàn)了什么情感。

三、學什探究,教師講解。

1.教師明確:炎炎的烈日下,辛勤勞動和農(nóng)民卻不知熱,他們珍惜這勞動的時光。作者真實的寫出了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的變態(tài)心理。

2.教師明確:一個“稅”道出了勞動人民的辛苦勞作卻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今日的拾麥人即昨日的割麥人,今日的割麥人也有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人。強烈的諷刺意味盡在不言之中。

教師明確:作者在深深的自責,暗自慚愧。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想到自己、想到高官的舒適生活。強烈的諷刺意味盡在不言之中。

四、學生再讀課文,當堂訓練。

以“你看:”描述割麥者或拾麥者勞動的場景。(一百字以內(nèi))。

五、總結擴展。

這首詩中,白居易以自己的深切感受,把農(nóng)民的生活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做了對比,就是希望朝廷有所感悟,手法巧妙委婉,可謂用心良苦。想想我們伸張在新中國,紅旗下,黨中央國務院,在三減輕農(nóng)們的負擔,我們這些農(nóng)家的孩子沒有理由不去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時光,好好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全文。

作者郵箱: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十

情境一:

白居易,中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經(jīng)常描寫老百姓生活,關心百姓疾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觀刈麥》(板書),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并試著概括詩歌內(nèi)容。

生:了解作者。

師:突出強調(diào)。

白居易、敘事諷喻詩。

生:自讀。

師:指出需認讀、掌握字詞。

輸稅農(nóng)桑曾荷晏。

生:齊讀、概括內(nèi)容。

師:整理、歸納。

讀準詩韻,理解詩歌內(nèi)容。

情境二:

生:自由誦讀。

師:例:幻燈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句寫得好,為了早日將糧食搶收進倉,勞動人民為顧炎陽灼曬,為顧自己筋疲力盡,爭分奪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生:賞讀、探究、交流、發(fā)言。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寫出了當時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少”、“倍”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

“吏祿三百石,風晏有余糧”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輸稅盡”點出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卻一無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寫出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出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田間勞作的艱辛。

師:小結。

品析詩歌,學會賞析方法。

問題:

引出文章主旨。

1、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2、面對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樣,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生:發(fā)言。

師:整理、板書。

勞作辛苦。

苦---------------輸稅盡。

生活困苦。

愧--------同情--------關心百姓疾苦。

把握詩歌主旨,體會作者感情情境三: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情境、情感,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合課文插圖去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師:指導,提供詞語幻燈2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想象:

1、動作(如刈麥、拾穗、訴苦等)。

2、心情(如勞動不肯休息、聽農(nóng)婦訴苦后的心情等)。

詞語:

一望無際此起彼伏汗流浹背筋疲力盡腰酸背疼。

聲淚俱下忍氣吞聲衣衫襤褸面無菜色悲痛欲絕。

家徒四壁仰天長嘆面紅耳赤。

生:讀、想象、描述、交流。

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

總結課文。

師:總結學法。

讀詩韻,賞妙點,悟情感,創(chuàng)意境,現(xiàn)主旨。

生:背誦全詩。

觸旁通類。

形成能力。

情境四:

課外遷移,讀以下二則材料,并在課后動手去搜集更多的相關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師:出示材料幻燈3。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十一

知識與技能。

1、反復呤誦,理解詩歌。

2、培養(yǎng)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讀說結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賞析。

情感與態(tài)度。

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學媒體。

幻燈。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一:

白居易,中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經(jīng)常描寫老百姓生活,關心百姓疾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觀刈麥》(板書),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并試著概括詩歌內(nèi)容。

生:了解作者。

師:突出強調(diào)。

白居易、敘事諷喻詩。

生:自讀。

師:指出需認讀、掌握字詞。

輸稅農(nóng)桑曾荷晏。

生:齊讀、概括內(nèi)容。

師:整理、歸納。

讀準詩韻,理解詩歌內(nèi)容。

情境二:

生:自由誦讀。

師:例:幻燈1。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句寫得好,為了早日將糧食搶收進倉,勞動人民為顧炎陽灼曬,為顧自己筋疲力盡,爭分奪秒,拼命干活。其中“惜”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生:賞讀、探究、交流、發(fā)言。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寫出了當時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少”、“倍”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

“吏祿三百石,風晏有余糧”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輸稅盡”點出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卻一無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寫出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出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田間勞作的艱辛。

師:小結。

品析詩歌,學會賞析方法。

問題:

引出文章主旨。

1、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2、面對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樣,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生:發(fā)言。

師:整理、板書。

勞作辛苦。

苦---------------輸稅盡。

生活困苦。

愧--------同情--------關心百姓疾苦。

把握詩歌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情境三: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情境、情感,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合課文插圖去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師:指導,提供詞語幻燈2。

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想象:

1、動作(如刈麥、拾穗、訴苦等)。

2、心情(如勞動不肯休息、聽農(nóng)婦訴苦后的心情等)。

詞語:

一望無際此起彼伏汗流浹背筋疲力盡腰酸背疼。

聲淚俱下忍氣吞聲衣衫襤褸面無菜色悲痛欲絕。

家徒四壁仰天長嘆面紅耳赤。

生:讀、想象、描述、交流。

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

總結課文。

師:總結學法。

讀詩韻,賞妙點,悟情感,創(chuàng)意境,現(xiàn)主旨。

生:背誦全詩。

觸旁通類。

形成能力。

情境四:

課外遷移,讀以下二則材料,并在課后動手去搜集更多的相關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師:出示材料幻燈3。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二、“中國26省市免征農(nóng)業(yè)稅,7。3億農(nóng)民特告別皇糧國稅”--------20xx年2月27日〈〈人民日報〉〉。

升華認識,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討者”。為了使學生閱讀興趣更強烈、更持久,做到自主學習,有所發(fā)現(xiàn),我讓學生反復讀,在讀后抓字詞自由賞析,在賞析的基礎上想象自己進入了情境。由于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特別活躍,積極性也補調(diào)動了,真正讓學生“樂學”、“會學”?!皩W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會將這一教學中永遠的真理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堂中的。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十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反復呤誦,理解詩歌。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學媒體。

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一:

白居易,中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經(jīng)常描寫老百姓生活,關心百姓疾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觀刈麥》(板書),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并試著概括詩歌內(nèi)容。

生:了解作者。

師:突出強調(diào)。

白居易、敘事諷喻詩。

生:自讀。

師:指出需認讀、掌握字詞。

輸稅。

農(nóng)桑。

生:齊讀、概括內(nèi)容。

師:整理、歸納。

讀準詩韻,理解詩歌內(nèi)容。

情境二:

生:自由誦讀。

師:例:

幻燈1。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句寫得好,為了早日將糧食搶收進倉,勞動人民為顧炎陽灼曬,為顧自己筋疲力盡,爭分奪秒,拼命干活。

其中惜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生:賞讀、探究、交流、發(fā)言。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寫出了當時。

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少、倍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

吏祿三百石,風晏有余糧寫出當時官員(統(tǒng)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輸稅盡點出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卻一無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寫出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出了農(nóng)民在烈日下田間勞作的艱辛。

師:小結品析詩歌,學會賞析方法。

問題:

引出文章主旨。

1、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

2、面對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樣,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tài)度。

生:發(fā)言。

師:整理、板書。

勞作辛苦苦---------------。

輸稅盡。

生活困苦。

愧--------。

同情--------。

關心百姓疾苦。

把握詩歌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情境三: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情境、情感,并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結合課文插圖去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師:指導,提供詞語。

幻燈2。

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想象:

1、動作(如刈麥、拾穗、訴苦等)。

2、心情(如勞動不肯休息、聽農(nóng)婦訴苦后的心情等)。

詞語:

一望無際。

此起彼伏。

汗流浹背。

筋疲力盡。

腰酸背疼。

聲淚俱下。

忍氣吞聲。

衣衫襤褸。

面無菜色。

悲痛欲絕。

家徒四壁。

仰天長嘆。

面紅耳赤。

生:讀、想象、描述、交流。

激發(fā)想象,再現(xiàn)詩歌意境。

總結課文。

師:總結學法。

讀詩韻,賞妙點,悟情感,創(chuàng)意境,現(xiàn)主旨。

生:背誦全詩。

觸旁通類。

形成能力。

情境四:

課外遷移,讀以下二則材料,并在課后動手去搜集更多的'相關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師:出示材料。

幻燈3。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憫農(nóng)》。

升華認識,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nèi)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討者。為了使學生閱讀興趣更強烈、更持久,做到自主學習,有所發(fā)現(xiàn),我讓學生反復讀,在讀后抓字詞自由賞析,在賞析的基礎上想象自己進入了情境。由于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特別活躍,積極性也補調(diào)動了,真正讓學生樂學、會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會將這一教學中永遠的真理體現(xiàn)在每一節(jié)課堂中的。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反復呤誦,理解詩歌。

2、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由《鋤禾》導入,今天我們共同來探究一篇描寫農(nóng)民勞作的詩歌《觀刈麥》。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做官正直,深受好評。晚年隱居洛陽香山寺,因此號香山居士。作品集有《新樂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詩中大膽地批評時政,表現(xiàn)人民的疾苦。生前將眾多詩文自編為《白氏長慶集》。其詩語言通俗,相傳八旬老嫗都能聽懂。

3、寫作背景:《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揭露了統(tǒng)治者對農(nóng)民的橫征暴斂。對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同情。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807),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縣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

二、整體感知:.(一)、標題理解:刈:割;觀刈麥:觀看割麥子。

(二)學生用幾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詩歌,并思考一下問題:

1,解決詩歌中不認識的字詞。

餉灼。

晏2,根據(jù)注釋讀懂詩歌的意思。

3,找出詩歌中所寫到的人物,并注意他們在干什么。

明確:人物。

做什么。

婦姑。

荷簞食。

童稚。

攜壺漿。

丁壯。

刈麥。

貧婦人。

拾麥穗。

詩人。

觀刈麥。

4、用一個字概括詩歌中農(nóng)民的生活,說說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

5、這首詩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舉例說明。

(三)詩文賞析,老師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充分感受詩歌是意境。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huán)境氣氛。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全家出動。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割麥者的忙碌辛苦。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忙碌辛苦。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心理活動。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xiàn)這“人倍忙”的割麥情景。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拾麥者。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拾麥者的苦困生活。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賦稅沉重。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zhuǎn)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chǎn),現(xiàn)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不勞而獲。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觸景生情。

官員生活舒適全詩精華)。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xiàn)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

(四)作者將農(nóng)民與自己進行對比,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明確:全詩通過官吏不勞而獲的舒適生活與農(nóng)民的辛勞貧困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總結:.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xiàn)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chǎn)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表現(xiàn)了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四、作業(yè)布置:背誦全文。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十四

整體理解詩歌思想含義,感知詩歌中的藝術形象。

一、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唐代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領導人之一。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時而作的口號,主張詩歌必須為政治服務。強調(diào)內(nèi)容與形式統(tǒng)一,形式為內(nèi)容服務,建立了現(xiàn)實主義的詩歌理論。他的諷喻詩反映了中唐社會廣泛的矛盾和突出的弊政,實踐了他自己的理論主張。感傷詩中的《長恨歌》《琵琶行》是兩首杰出的長篇敘事詩,代表了白居易詩歌藝術的最高成就。

二、整體感知。

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于是用筆歌其事,表達自己對農(nóng)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當政者的注意。

這首詩雖然著墨不多,但卻把割麥者和拾麥者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萬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內(nèi)心感受,描繪得真切生動,歷歷如畫。

三、主題。

詩歌描寫了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場景和一位貧婦人的悲慘遭遇,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和賦稅的繁重,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寫作手法。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工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之事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涵著感情。本詩充滿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憐憫。

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詩中運用對比,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

3.竊讀記優(yōu)秀教學設計。

6.中職優(yōu)秀教學設計案例。

10.《長城》優(yōu)秀教學設計及反思。

觀刈麥課文教案篇十五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

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

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

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

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

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

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

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

左臂懸弊筐。

聽其相顧言,

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

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

歲宴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

盡日不能忘。

白居易詩鑒賞。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早期諷諭詩中的佳作,為后來新樂府、泰中吟等諷諭詩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詩人在這首詩里通過看割麥這個簡單情節(jié),表現(xiàn)出當時農(nóng)民勞動的艱辛、生活的困苦,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原因——苛捐雜稅的繁重,把抨擊柔頭直接指向橫征暴斂、搜括民財、兼并土地使農(nóng)民破產(chǎn)的封建剝削制度,同時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這樣一個深刻的主題思想是借助于巧妙的構思、富有表現(xiàn)力的寫作手法和通俗淺近的語言表現(xiàn)出來的。正因為這首詩既有進步的思想內(nèi)容,又有很高的藝術造詣,二者和諧統(tǒng)一,所以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

主題思想鮮明,是《觀刈麥》的特色之一。這首詩是白居易元和二年(807)任盩屋(今陜西周至)縣尉時所作的??h尉是個主管緝拿盜賊和按察奸宄的小官兒,要時常到鄉(xiāng)間查訪。因此,與農(nóng)民接觸的機會很多,從而為他創(chuàng)作出反映民生疾苦的詩歌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基礎?!队^刈麥》是一首描述農(nóng)民割麥勞動的詩,全詩二十六句,但卻寫得集中、凝煉、深刻。

詩的一開頭就寫在五月麥收農(nóng)忙時節(jié),男女老少,全力以赴,搶收“覆隴黃”的小麥,連婦女和兒童也來到田間給男勞力送飯送水,而壯年男勞力正在烈日的灼烤下?lián)]鐮搶收,盡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而他們卻“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平平淡淡的幾句話揭示出農(nóng)民勞作的辛苦,同時把他們抓緊時間急于趁白天把麥子早收完的心情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接著進一步集中筆墨具體描寫一個拾麥的貧婦人。她抱著孩子,挎著破竹筐揀遺漏在地的零星麥穗,為了“充饑腸”。為什么“拾遺穗”,因為她家的土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納官府的賦稅而賣光了,沒有土地可耕耘,自然“盎中無斗米儲”(漢樂府《東門行》)了??梢姡胞溔说纳畋仁整溔烁F苦。今天的拾麥者,原本也是昨天的收麥者,只因為“家田輸稅盡”而淪為拾麥人。這就暗示了今天的割麥者,可能會成為明天的拾麥者,辛苦勞作還是一場空。這里深刻地揭露了賦稅的繁重,正是“苛政猛于虎”的.真實寫照。割麥人生活原本不寬裕,漏掉的麥子,自己也還是要拾的,但他竟允許貧婦人隨鐮拾麥,可見割麥人對拾麥人的同情,反映出勞動人民之間相互幫助的可貴品質(zhì),與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不擇手段地殘酷剝削,恰成了鮮明的對照。詩的結尾寫詩人從農(nóng)民的痛苦生活聯(lián)想到自己不勞而獲的舒適生活,感到非常內(nèi)疚和不安。作為一個封建文人,能夠理解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痛苦并對自己自責,而且能更進一步地抨擊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不合理現(xiàn)象,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

在這首詩中,詩人精心挑選了農(nóng)民在田野收麥這樣一個場景。我們知道,冬天是一年中農(nóng)民最難熬的時候,因為此時去年收獲的糧食吃光了,新的糧食還沒有成熟。而夏秋季正是收獲季節(jié),莊稼人本當最豐衣足食的時刻。《觀刈麥》寫的恰恰是在這個收獲季節(jié)里(而且還是比較豐收的年景)農(nóng)民沒有飯吃。拾麥婦人的土地上收的糧食,都繳納了賦稅,沒有了口糧,只好抱著孩子在烈日下拾遺穗來“充饑腸”。一般作品寫收獲,往往表現(xiàn)農(nóng)民喜悅的心情;而白居易相反,卻寫農(nóng)民的“悲傷”。收獲時尚且食不裹腹,其他時節(jié)生活的貧困和艱辛,自然更加苦不堪言。這種精妙地構思對表現(xiàn)主題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深化作用。

相比,是白居易諷諭詩中經(jīng)常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

在《觀刈麥》中詩人也成功地運用了兩個比較。其一是割麥人和拾麥人對比。割麥人家里還能有婦女小孩送來稀飯,而拾麥人家卻只能靠拾了別人的遺穗回去碾米充饑。這樣一比,不僅更突出了一部分農(nóng)戶的悲慘遭遇,而且也暗示了正在割麥的人將要面臨的悲慘遭遇。第二是詩人自己和農(nóng)民比較。他想到自己一無“功德”,二“不事農(nóng)?!保瑓s年俸“三百石”,而農(nóng)民一年到頭“少閑月”,卻食不裹腹,深感慚愧。這一比較發(fā)人深省,不僅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而且對揭露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狀況及其不合理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從而更加強了這首詩的思想深度。

這首詩層次清晰,語言通俗淺近。詩的開頭先交待背景(時令、氣候),接著寫割麥人一家,再寫拾麥的貧婦人,最后寫詩人自己的聯(lián)想,層層遞進,起到了步步深化主題的作用。

在遣詞用字上,這首詩也很見功力。詩的開頭兩句,用“閑月”和“倍忙”相對,既暗示農(nóng)民一年到頭沒閑月,又突出強調(diào)五月是一年中最忙的。又用“覆隴黃”三個字簡括出田野里一片豐收景象。用一個“蒸”和一個“灼”,把天氣炎熱的程度和農(nóng)民勞動的辛苦表現(xiàn)得十分真切。接著“不知”、“但惜”四字把農(nóng)民顧不上炎熱和疲勞,忙于收割的迫切心情表達得很充分。“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寥寥幾筆就把貧婦人的痛苦生活勾勒出來。用貧婦人的一句笑話“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既指出拾遺麥的原因,同時又是對沉重賦稅的血淚控訴;而“輸稅盡”三個字,又把統(tǒng)治階級用沉重的賦稅壓榨百姓揭露得淋漓盡致。全詩語言通俗易懂,韻律整齊,讀起來朗朗上口,從而也使得這首詩廣泛長久流傳。

讀完全詩,掩卷凝思,不僅被詩的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和精湛的藝術手法所吸引,更為詩人在封建時代就能如此深刻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對勞動人民能如此深切的同情,而表示由衷的欽佩和贊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51816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