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種子讀后感(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3 15:34:18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模板13篇)
時間:2023-11-23 15:34:18     小編:雨中梧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自己的思考、感受和體會的總結和概括,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內(nèi)容,也可以促使我們反思自己的成長和變化。我想,讀完一本書后寫一篇讀后感是很有必要的吧。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書中的主題和思想,也可以將自己的感受與他人分享。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用自己的言語表達對書中情節(jié)和人物的理解和思考。這些讀后感范文或許能激發(fā)我們對于閱讀的熱情和欲望,讓我們愛上閱讀的魅力。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一

當前,深度轉型期的中國社會,在精神層面似乎存在著一種隱憂,即“兜里錢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虛,財富積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構中的一個現(xiàn)實課題。

“信仰失落”問題,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歷史方向感的喪失?!吨泄仓醒腙P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一些黨員、干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jié),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

采用“大背景、小細節(jié)”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講述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感人故事,深刻闡述了共產(chǎn)黨人的核心價值觀。

按照學院黨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認真觀看了這三集歷史文獻紀錄片,高度認同“央視制造”的創(chuàng)作水平和“震撼心靈”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確兼具電視政論片、文獻片、紀錄片之長,將展現(xiàn)歷史,刻畫人物,闡述理論融為一體,以人帶史,以事論理,主題鮮明突出,細節(jié)真實感人,表現(xiàn)手法新穎,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藝術性,觀賞性很強的經(jīng)典電視片,是對我們廣大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點教育片。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二

種子的信仰(例文)。

若能讓我相信你有一粒種子,我就期待奇跡的展現(xiàn)。

林火過后,自然就會長了新苗,這并不足為奇,要是過去植株太小,長勢也不好,如果林子繼續(xù)存在的話,它們實在難以存活下去,但,一旦林火爆發(fā),它的根系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所以反而長得倒是更好了。此外,林火清理過地面之后,種子,更容易扎根了。

像種子一樣活著,懷抱信念,孕育希望,適時破土,迎接新天地。

像種子一樣思考,用陽光的'熱度和土壤的深度去丈量自己的根系,讓它延伸,延伸到生活的最中央,成為最強大的支柱。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三

信仰是一個人最高的操守,是一個人在面對艱難險阻時永不言棄的精神支柱。有了信仰,再大的難事也有堅持到底的理由;有了信仰,再大的苦也有坦然面對的勇氣;有了信仰,能耐得住寂寞,能守得住寧靜,能扛得起責任,能沖破一切思想的藩蘺。

種子,是靜待破土而出的希望,它朝氣蓬勃,有朝一日終會長成參天大樹。源自《信仰的種子》一文,是的,參天大樹之所以成材,究其根源發(fā)于種子,發(fā)芽、生長、茂盛、成材這是它的成長經(jīng)歷,而它的動力來源正是種子。

俗話說:播什么種,結什么果,做為莘莘學子,我們?nèi)粝氤蔀閲椅磥淼臈澚褐?,必有堅定的信仰,遠大的目標,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的好兒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勃勃生機,源于種子。若少年心懷信仰的種子,則中國將開遍信念之花。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四

《種子課》這本書幾年前就買來看過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讓我越來越感覺到每一單元的起始都很重要,所以本學期又拿起這本書看起來。

聽過俞正強老師的很多視頻課,給人的感覺是他教學語言詼諧、風趣,寓教于樂,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雖然他的風格,我是學不來,但我認為他的一些理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書主要分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給我們的是關于課,下篇分享給我們的是關于人(學生和教師)。

種子課,生長的課堂,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tǒng)作為一棵樹,那么這棵樹的生產(chǎn)過程表現(xiàn)為若干節(jié)課,那么一定有一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一定有一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蒔也若子”的課通常處于起點和節(jié)點,謂之“種子課”?!爸靡踩魲墶钡恼n通常處于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

種子的力量在于生長,在小學數(shù)學中,每一塊知識都可以描述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如果將這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不可斷絕視為生命過程,那么種子課的提出和實踐就不是不可理解,而是可以改善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

以《克和千克》為例,課前先讓孩子們稱一稱身邊的一些物體,再掂一掂,積累一些生活經(jīng)驗,課中又讓他們感悟1克和1千克的重量,課后又讓他們到生活中尋找克和千克,估一估。在此過程中不是單純的記憶知識,否則久而久之會覺得數(shù)學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學生的學習便會缺乏生命的活力。為使學生有旺盛的生長力,我們教師應上好每一節(jié)“種子課”從一個系統(tǒng)的角度來思考,整體把握一個知識塊的前生今世及后延。這個過程一定有其發(fā)生的基點(知識與經(jīng)驗活動相連的關鍵點)、發(fā)展的節(jié)點(知識與知識相連的關鍵點)這些基點與節(jié)點可能就是我們的種子課。

教師教的是人,教師所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并不是流水線上生產(chǎn)出來的各種零件似的各種產(chǎn)品,教師的“產(chǎn)品”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有生命,像一顆種子一樣,能自己發(fā)芽、生長,只是他們的發(fā)芽生長需要我們教師為其保駕護航,為其提供充足的養(yǎng)料和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

為什么我們成人如此理直氣壯?因為我們認為學生是一張白紙,是等著我們?nèi)ッ枥L,可以任意涂鴉。事實上,現(xiàn)在的學生不再是“一張白紙”,在課外學習中往往不經(jīng)意間接觸了某一知識。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接觸的信息量也不同,于是加劇了學生間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一步做學情分析,在教學中嘗試縮小學生的個體差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如何持續(xù)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激發(fā)一下是不難的,難的是持續(xù)激發(fā)。在教學中,不僅要在教學起始階段,采取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采取對策,應用各種手段,不斷給學生以刺激,增強學生由于過程消耗逐漸降低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我經(jīng)常會跟他們分享一些數(shù)學繪本、數(shù)學游戲。如這個超長的寒假,我給學生們推薦了一些有趣的數(shù)學游戲——翻拍游戲,學生興趣很高。教學設計如何精心選材,選擇的材料應是蘊含著序的,是一個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起點而后向上生長的。文中俞老師認為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序應該是這樣的:一在情境中感受數(shù)的不確定性,并且是有范圍的二、接受數(shù)學規(guī)定——用字母可以表示不確定的、有范圍的數(shù)三、理解相同的物體不同的數(shù)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四、不同字母間存在某種比較關系五、不同字母間的相差或者倍數(shù)的關系可以用其中一個字母式表示另一個字母。六、體會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式表示的區(qū)別。立足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設問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這是一個動態(tài)生長的過程。選材若沒有“立序”,沒有學生經(jīng)歷自主生長的動態(tài)過程,那也就失去了其實際教學意義,無法實現(xiàn)其教學目標。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通過案例分析我們課堂教學究竟怎樣做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在選材方面,教師需不斷的加強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的訓練。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樂于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失去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那數(shù)學則變成了學生最痛苦最害怕的事,我們教師應當盡可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fā)生。努力做到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得成就感,興趣漸漸提高,這對今后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生即種子,給以水分、陽光、雨露,才會有生長的力量,才會有花開的聲音,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修煉好自己,才能給學生清澈的水源,溫暖的陽光,甜甜的雨露。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課堂,對學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認識和啟發(fā),使我意識到對于教師我們首先需要找到“種子課”,對于這種課還需精雕細琢,不怕浪費時間。種子課上好了,后面的課便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就有了生長的`力量。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五

故事從秋天開始,風把種子吹了起來,開始了風中的飛行。

在飛行的過程中,好多種子死掉了:一顆種子被太陽燒掉了;一顆種子落在雪山上,凍得不能發(fā)芽;一顆種子掉進海洋淹死了;一顆種子掉在沙漠里,又干又熱,不能發(fā)芽;大風停息,一顆種子被鳥吃掉了;冬天到了,種子們靜靜地躺在泥土里,可是一顆種子被饑餓的老鼠吃了;終于春天來了,種子們發(fā)芽了。

可是一棵小苗被野草搶走了陽光和雨水死了;小種子還沒發(fā)芽,這時才終于發(fā)芽了。孩子們出來玩,一棵小苗被踩斷了;小種子長出了三片葉子,旁邊的一棵小苗長了七片葉子了,還開了花,可是一只手伸過來折斷了那枝花,一個男孩摘了花送給了女孩。

夏天到了,小種子長成的樹苗不停地生長,長得“比人高了,他長得比大樹高了,他長得比房子高了”,終于,他開了一朵巨人花,人們,蜜蜂,蝴蝶都來看花。

終于又到了秋天,花瓣從巨人花上掉了,風越吹越大,巨人花的果莢打開了,“好多小種子彈出來,乘著秋風飛向遙遠的地方?!?/p>

繪本最后還有一篇上誼編輯部的導讀文章《從一朵小花看世界》,介紹繪本的文、圖以及孩子會有的感受,很值得父母們品讀。

整本書在我看來就是一篇華麗的生命之歌,雖然剛開始講的都是種子的悲劇故事,但并不讓人覺得沉重,而是對幸存種子的幸運感恩,等風停歇,仍然有很多危險,甚至等發(fā)芽,一棵野草,一只腳丫,一只手都足以毀壞一棵小苗。

而幸運的小種子,終于渡過了所有的危險關頭,漸漸長大,綻放出巨人般的花朵,在秋天彈出成熟的種子,開始新的一輪生命之旅。

和孩子讀書的時候,在風中掉隊的種子,似乎沒有多少惋惜和惆悵,但等到發(fā)芽,那樣的疼惜就會多一點,等到花開被摘,痛心就更多,孩子讀到摘花的時候都要打一下那只手,而等到小苗長大,開花,似乎也隨著花兒的綻放而滿心喜悅,等到再次的秋風吹起,伴隨的不是蒼涼感而是完整的滿足感,因為有那么多飽滿的種子隨風飄散。

孩子在讀到一顆小種子在冬天被小老鼠吃掉的時候問我:“那顆種子不安靜嗎?”我告訴她每顆種子都很安靜,只是那顆種子不幸被老鼠發(fā)現(xiàn)了。

每個人,每個生命,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更多的是因為幸運,因為被特別的眷顧;有些事情我們可以努力,還有很多的事情我們只能接受。孩子后來在一次畫畫的時候,特意畫了五棵小苗,但是劃掉了其中四棵,告訴我五棵中只有一棵活下來了。

也許也正因為這樣的幸運,生命才如此寶貴,更應該在生命中盡情地恣意生長和綻放,這樣到了秋天,在肆虐的風中,飄散的才不是悲涼而是完滿。

我們有一句俗話叫“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边@本繪本正是對這句話的'詮釋,但是兩者的意境還是有很大差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包含了太多對無常和人生短暫的嘆息,而《小種子》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感恩和禮贊。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六

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一種精神。

精神只能自己塑造,外來的東西終究是空架子,只是條件。

如文章所述,中國人缺少信仰,缺少文化核心競爭力,這給中國長遠可持續(xù)發(fā)展留下了極大的隱患。沒有精神支柱的人,最終會垮掉的,因為物質(zhì)對一個人內(nèi)心動力極其有限,虛浮的經(jīng)濟泡沫帶不動滾滾前涌的歷史洪流!

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民族精神的融合,也許是自救之路?

但是,如果當代中國選擇一種宗教信仰,又會怎樣呢?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七

暑假里,我讀了《小種子》的故事,被這粒細小的種子深深感動了。

一粒小小的種子躲過了熾熱的太陽,飛過了冰山、大海、沙漠;逃過了饞嘴的小鳥和老鼠……這粒小種子很頑強,不管經(jīng)歷了多少磨難,都沒有放棄,終于落在在大自然媽媽的懷抱中。

幾個月過去了,冬雪化了,春天來了!

小鳥飛來了,太陽出來了,春雨落下來了。種子們開始長大了,我們的小種子長成的小植物飛快地生長著,但它的鄰居長得更快,有的還開出了美麗的花了。小種子長成的植物沒有心急,還是這樣孤獨地、努力地生長著,它長啊,長啊,一刻不停。陽光照耀著它,雨水滋潤著它。它有很多葉子了,它越長越高。比人高了!比樹高了!比房子都高了!

現(xiàn)在,它也長出了一朵花。附近的人們,甚至遠處的人們都來看這朵花。這是他們看到過的最高的花,整個夏天,小鳥,蜜蜂,蝴蝶們不停地來拜訪,它們也從沒有看到過那么巨大,那么好看的花!

又是一個秋天到了,巨大的花失去了它的花瓣。它在風中搖晃著,一陣風吹來,果莢打開了,無數(shù)小種子從里面飛出來,隨風飄去。大風吹來,把花種子們高高地揚起來,帶到遠方。有一粒特別細小的小種子,又要到哪里去呢?是不是又會有一個小種子的故事發(fā)生呢?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媽媽說我就是一粒小種子,要展開翅膀迎著太陽,不怕風雨勇敢的飛翔,像那粒特別細小的種子一樣克服自然界的各種困難,找到春天的沃土,發(fā)芽、開花、健康快樂成長!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八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種子課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時我會苦惱,為什么總有學生在課上不認真聽講,甚至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于是,我只能把不好好聽課的`學生模式化地訓一遍,但是訓多了,非但沒有效果,學生的意見也會很大。那該怎么辦呢,我就想通過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看看他是怎么處理的。原來要避免學生上課“搞怪”,一要做到讓學生喜歡自己,二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那怎么才能做到又要學生喜歡自己,還能喜歡上自己的課呢?那就是老師要多聽聽學生的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當與學生在思考問題上發(fā)生了分歧,不要太快去否定他,而是讓學生通過別的方面彌補他所不知道的缺陷。數(shù)學這門課程,知識點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小學數(shù)學階段這種關聯(lián)性,往往表現(xiàn)為生長的特質(zhì)。這種生長,又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關聯(lián),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所以,要實現(xiàn)教學生動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來組織教學。

那同樣在一個班上課,同樣的環(huán)境,同樣的老師,為什么總有個別學生練習會出錯一大片,為什么有些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困難?這些困難是怎么發(fā)生的呢?于是,我會把一兩個同學叫到辦公室,讓他當著我的面做數(shù)學題,比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是多少這一類的題目,我比4多3,學生便能算出來,知道用加法,但反過來,4比我多3,顯然用加法是不對的,但學生會習慣性的看題目上的多這個字。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得出,顯然他沒有理解透徹,還沒理解題目,就直接提筆作答,這種情況在許多數(shù)學學困生中常見。通過讀了俞老師的書,我理解到需要變化思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開始,利用身邊的文具,以及借助拍手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直觀感受數(shù)目的比較,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思維習慣。

葉圣陶老師說過:“受過教育的人的確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fā)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合適的條件,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因此我們作為護花的園丁,要給予他們愛與關懷,讓孩子們在主動中發(fā)展、在成長中完善!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九

這學期我拜讀了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寒假里我斷斷續(xù)續(xù)將書本讀完??赐曛?,感觸很深。在這本書里面,記錄了一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全書主要分兩塊內(nèi)容:一是種子課,生長的課堂。詳細講解了什么是種子課?如何上好種子課?二是種子課,為了每一個人的生長。強調(diào)了感悟?qū)W生發(fā)展,反思教師成長。而全書中,讓我感悟最深的卻是“破繭而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五個階段”章節(jié)中所提到的幾點內(nèi)容。下面我就針對這些內(nèi)容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覺得是非常對的。學生們從小開始接受老師的教育,老師不僅傳遞知識,而且教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老師就像學生的父母,像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毋庸置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將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教師成為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體,就要求教師本人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確立發(fā)展目標,才能找出目標與自身現(xiàn)有條件之間的距離,思考縮短這一距離的途徑方法,并不折不扣地實施于行動。認識自己,影響著教師在自己專業(yè)發(fā)展進程中的行動方式,從而影響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水平。因此,能否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是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問題。

教師的改變要立足于中國教育的改變,為孩子而改變,但首先是為自己改變。教師改變著眼點就是學生,所以一切的改變都是學生的改變,改變學生什么,改變學生生命的狀態(tài),生命的欲求。改變的中心,或者說靈魂是什么?以美點亮學生的內(nèi)心,就是要激勵學生欲求美好事物。改變自己的目的是去接受學生,意味著教師必須去了解(研究)學生,必須順著學生所表現(xiàn)的種種可能性來改變自己原先準備的預案,從而去影響學生,而不是慣性的要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走。因而,教師在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之前、之中或之后,應隨時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改變自己,從而使自己的影響吻合于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實與潛在的發(fā)展可能性。這樣,就避免了在教學中一味要求學生適應教師,在學生適應不了的時候步入教學沖突的疾痼。

有這么一段話:“一個教師,教大學有大學的學識,教中學有中學的學識,教小學就只有小學的學識”。這句話說的正是由于老師長期從事教學,他的知識層面隨著時間的變化越來越局限,最后只停留在其日常教學層次上?!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會“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

“教而不思則罔”,教師成功的教學離不開反思,在日常教學中你有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改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我們“不能改變的”,那么我們就要盡力去改變很少能的“我能改變的”那部分,嘗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改變自己的設計思路,在改變中尋找突破,在改變中尋找創(chuàng)新。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碧稍谠械闹R上,光有奉獻精神的老師,未必就能成為一個好老師。所以我們要多學習,多反思,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別人課堂教學中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教學設計,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且加以改正,我想只要能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教師這條路上,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種子課》這本書后,讓我覺得我對數(shù)學教學、對學生教學學習有了更多的啟發(fā),值得我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書上的點點滴滴,讓我不斷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充實自己、反思自己,讓我慢下步伐,精心設計教學、悉心呵護種子、靜待開華結果。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十

由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原副總經(jīng)理劉江波寫作、《苦難輝煌》的作者金一南作序的《信仰的追問》一書,近期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全文4萬多字,其資料真實,語言流暢,文字優(yōu)美,被認為是一本具有可讀性、感染力,傳遞正能量的好書。在12月13日人民出版社組織召開的《信仰的追問》作品研討會上,該書得到中國權威出版部門、民航業(yè)界代表以及媒體的一致好評。

作者劉江波在經(jīng)過超多艱苦的考證后,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發(fā)生在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時期的幾個真實的小故事,再現(xiàn)了上一代共產(chǎn)黨人對于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仰的執(zhí)著追求,并以追問的形式引發(fā)當代人的思考。書中涉及的人物,既有賀龍、賀敏學、郭化若、唐凱等紅軍軍事將領,也有普普通通的紅軍士兵和老百姓。該書出版后,不僅僅在老年讀者中引起共鳴,更是在青年讀者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十一

當翻開第一頁,看到俞正強老師用“蒔也若子”、“置也若棄”來形容種子課時。我有點迷茫,于是我?guī)е闷嫘睦^續(xù)往下閱讀。當讀到“種子課:用生長代替重復”時,我似有所悟。書中提到,在課時與課時之間,知識是可以遷移的,比如學習了厘米進行度量后在學習用米來度量就更簡單了,因為彼此之間有類似的結構。而小學生的這種遷移能力,正是我們教師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

有時我會苦惱,為什么總有學生在課上不認真聽講,甚至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于是,我只能把不好好聽課的學生模式化地訓一遍,但是訓多了,非但沒有效果,學生的意見也會很大。那該怎么辦呢,我就想通過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看看他是怎么處理的。原來要避免學生上課“搞怪”,一要做到讓學生喜歡自己,二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那怎么才能做到又要學生喜歡自己,還能喜歡上自己的課呢?那就是老師要多聽聽學生的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當與學生在思考問題上發(fā)生了分歧,不要太快去否定他,而是讓學生通過別的方面彌補他所不知道的缺陷。數(shù)學這門課程,知識點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小學數(shù)學階段這種關聯(lián)性,往往表現(xiàn)為生長的特質(zhì)。這種生長,又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關聯(lián),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所以,要實現(xiàn)教學生動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來組織教學。

那同樣在一個班上課,同樣的環(huán)境,同樣的老師,為什么總有個別學生練習會出錯一大片,為什么有些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困難?這些困難是怎么發(fā)生的呢?于是,我會把一兩個同學叫到辦公室,讓他當著我的面做數(shù)學題,比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是多少這一類的題目,我比4多3,學生便能算出來,知道用加法,但反過來,4比我多3,顯然用加法是不對的,但學生會習慣性的看題目上的多這個字。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得出,顯然他沒有理解透徹,還沒理解題目,就直接提筆作答,這種情況在許多數(shù)學學困生中常見。通過讀了俞老師的書,我理解到需要變化思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開始,利用身邊的文具,以及借助拍手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直觀感受數(shù)目的比較,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思維習慣。

葉圣陶老師說過:“受過教育的人的確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fā)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合適的條件,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因此我們作為護花的園丁,要給予他們愛與關懷,讓孩子們在主動中發(fā)展、在成長中完善!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十二

初看到書的名字,以為講述的是有關起始課的教法,深入的讀下去,才感覺自己的理解是那么片面和局限。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活力,種子給人一種生命力和萌動的感覺,有著生長的希望。

學生就像一顆種子,她帶有太陽的能量,帶有生長收藏的密碼,帶有春夏秋冬的記憶。因為是顆種子,所以她隨時都在生長,隨時都準備生長。但是,種子也會發(fā)不出芽,發(fā)了芽也可能夭折。

教師也像一粒種子,是一粒很飽滿的種子,也有很強的發(fā)展能量。從襁褓中模仿著走上教學之路,慢慢地能獨立上課,慢慢地能分清知識點、落實知識點,慢慢地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規(guī)律,慢慢地知道承載知識學習的是哪些相關的經(jīng)驗與思想,慢慢地知道有些課該怎么上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聽過俞正強老師的兩次課,每次都給我很大的沖擊和震撼感,讓我有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原來有的課還可以這樣上,真讓我大開眼界。在這本書里俞老師通過課堂實例或者課堂片段、知識點之間的架構,讓我理解了什么樣的才叫種子課,對比自己原來上的課,感覺自己對教材的把握不夠,甚至是不對的?!队米帜副硎菊n》我上了好幾遍,每一次都感覺有進步,看了俞老師講解的課,我忽然感覺到我原來上的這一課,僅僅局限在用字母可以表示變化的數(shù),可以表示數(shù)量關系或者公式。但是為什么數(shù)學家發(fā)明用字母表示數(shù)卻說不清楚。我上的課僅僅算是照本宣科,學生具有了解題技巧,但缺乏對數(shù)學上字母的理解。如果學生跟俞老師上了這么一節(jié)課,我相信學生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會很輕松。

種子課,意味著生長課,“種子”們需要教師給的溫度和雨露。我們老師怎樣才能給予學生生長的力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了解學生已有的活動經(jīng)驗是一種學習準備,例題的設計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不僅能讓學生潛移默化的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還能讓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雖然有些教學是建立在生活原型中,學生還是不解其意,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起作用的是生活經(jīng)驗,而非生活原型。我們要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讓教師從成人的思維回歸到孩童時期的思維是件難事。這需要老師在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下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上一些準備課,或者讓學生進行先期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如何持續(xù)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激發(fā)一下是不難的,難的是持續(xù)激發(fā)。在教學中,不僅要在教學起始階段,采取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采取對策,應用各種手段,不斷給學生以刺激,增強學生由于過程消耗逐漸降低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學法的指導要看每個教師的功力和經(jīng)驗,是一個需要教師積累的過程,而不是復制和模仿出來的。這就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尋求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對自己定位、尋求方法、不斷的努力、思考與反思,只有自身的功力達到了,教學才能游刃有余,名師才能出高徒,課堂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學生即種子,課程即種子,給以水分、陽光和雨露,才會有生長的力量,才能有花開的聲音,作為一個教師,要修煉好自身,才能給學生清澈的水源,溫暖的陽光和甜甜的雨露,才能看到遍野的綠色和叢中的花朵。

信仰的種子讀后感篇十三

種子的傳播是通過多種途徑實現(xiàn)的,如風、動物等都是種子傳播的媒介。確實是這樣的,沒有種子,植物就不可能發(fā)芽,為了不斷探索,確保觀點的正確性,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發(fā)現(xiàn)的過程非常簡單,然而每一個細節(jié)的變化需要耐心觀察,這是多么的不容易。十多年面對相同的事,做著同樣的事,是如此的枯燥乏味。

他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心里這是如此的讓他感興趣,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真相已漸漸接近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熱愛科學的人會擁有更加堅定的信心來完成這個實驗。

知識的傳播也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使我們了解和掌握的。即使過程是艱辛的,但只要有任何的希望,種子就會向遠處傳播,不斷擴展它的領土。當然在不同的環(huán)境會呈現(xiàn)不同的特征,但這些都只是達到目的而采取的不同措施而已。它也許結了果就綻放種子,它也許結了果卻多年未綻放種子,這些都是一種表面特征。關鍵在于選擇合適的時機傳播種子。

人亦如此,不能一味的隨波逐流,要有自己的主見,即使所有人都反對,我們也始綜堅持自己的觀點。當然,這種選擇也得有度否則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4259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