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書后對所讀內容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總結,它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我們的思辨能力和表達能力。讀后感可以是對書中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思想等方面的總結和評價。讀書是一種享受,寫讀后感是將這種享受變成文字的方式。讀后感可以記錄下我們思維的軌跡,留下對讀書過程的回憶和思考,并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體會。讀后感不僅是對所讀內容的評價,更是對自我的思考和成長的體現。讀后感是讀書的收獲,它讓我們從書本中汲取智慧的養(yǎng)分,讓我們與作者心靈交流,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和看法。下面是一些讀后感的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和參考,希望能夠對大家寫作有所啟發(fā)。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一
《歲月如歌》,多么浪漫而又有詩意的書名啊,當我懷著仰慕的心情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著內涵的分量。同時,也仿佛聆聽了一首具有歷史記載的大合唱名曲。群英匯聚,唱出了黨情,唱出了軍威,也唱出了眾多英雄兒女的崇高品德。
《歲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詩的標題,講述著一個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把軍人的那種鐵骨錚錚,堅不可摧,愛國愛民愛藝術和為藝術而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帶給了讀者,讓人讀后感到:這是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隊伍是藝術文化的珍品,也是藝術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歲月如歌》還充分反映了我黨我軍在各個歷史階段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優(yōu)秀黨員干部和各方骨干人才(特別是藝術人才)。如:《山高水長》訪沂蒙山老區(qū)的素描;《旋轉的紅舞鞋》訪著名舞蹈家、女將軍劉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訪舞蹈千手觀音編導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剛等等感人的訪記,還有訪那些著名歌星、演員以及眾多的藝術人員們。這些既平凡而又偉大的軍旅戰(zhàn)士們,都為推動我國的藝術文化的發(fā)展做出了功不可沒的巨大貢獻。而今,這些可敬的老藝術家們仍然還在不同的崗位上肩負著重任,繼續(xù)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發(fā)展傳授者知識,奉獻著自己的經驗。在此,我們稱贊這支隊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藝術楷模,他們用自己的才華譜寫了一曲最感人的軍旅之歌,人民為有這支靈魂的工程隊伍而驕傲,歷史會永遠記載著他們的。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二
聽于漪老師報告有感一位成績卓越、光環(huán)耀眼的著名特級教師,卻總是在說這樣一句話:我做了一輩子的教師,但一輩子學做教師!虛懷若谷,這是何等謙虛的胸懷。于漪老師的報告,總也聽不夠,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敬佩之情不由不再一次油然而生。
感動于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說起自己的學生,說起自己教育生涯中的點點滴滴時,居然可以如此的充滿活力,神采飛揚。于漪老師是名人,她的成就來自于數十年的勤奮不怠,潛心專研,這份執(zhí)著令人敬佩。有一段關于她的評論,特別讓我回味:“在于漪老師下的功夫中,苦讀苦練,天天明燈為伴過午夜的板凳功固然令人欽佩,但她的田野功,反思功更為可貴?!笔前?!課前孜孜不倦地鉆研教材,虛心學習和借鑒別人創(chuàng)造的.有益經驗十分重要,而及時并持之以恒地總結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教訓也至為重要。在于老師春風般的話語中,我體會到,在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中,尊重學生,是我們老師必備的道德要求,尊重學生的人格,友好的對待他們,理解和信任他們,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多和他們交流,多鼓勵和表揚他們,要尊重他們,寬容他們的過失,當學生有不足時,多給予激勵和贊美,對學生精心呵護,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寬容、理解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覺到在學校里比在家里的還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學校生活的開心和幸福。都說人是要活到老學到老的。時代在進步,孩子在成長,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所提高,所以,我們要不斷加強學習,學習一些先進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理念,用學到的理論知識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大膽創(chuàng)新,積極尋找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此文來自斐斐課件園)方法,讓自己的腳步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樣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于漪老師就是一本經典名著,最精華的那部分絕對不會因為時光的流逝而過時。也許她的精湛的專業(yè)水平、高深的教育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超越,但是她的信念、她的精神、她的品行、她的執(zhí)著、她的作風以及時時流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成為了我們廣大教師一輩子學習的榜樣。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三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個方面,可是現在即使到了初三也感覺缺少系統(tǒng)、有效的指導和講評。每次的訓練,老師批的辛苦,學生改的也辛苦,可是收效不大。為了能更好的減輕學生負擔,有效的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感受作文的快樂,能讓學生在短時間提高作文水平,我自己找尋著突破口。物理改變學生的現狀,我就在自己身上找問題,向“名師大家請教”。所以假期我選了李鎮(zhèn)西的《我的教學精華三十年》、《于漪老師教作文》,想從中受到啟發(fā)。
首先,作文教學于漪老師很重視教給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尤其對于書寫、表達的順暢都有具體的要求。
其次是,于漪老師的作文教學善于觸動學生心靈中的敏感區(qū),引發(fā)學生心中的愿望和熱情,引導學生寫真情。
第三是于漪老師的作文教學分析學生作文中的問題不但精細、周到,而且總能一語中的,指明關鍵的問題。
第四,于漪老師的作文指導多和教材相關聯(lián),充分的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寫作技巧。
這些其實我的教學中也都考慮到了,可是真的去教課的時候卻總覺得準備的不充分。為什么?我?guī)еЩ笤诜磸偷淖聊ッ總€案例中豁然開朗,我少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信心的琢磨。沒有把每次的訓練中的問題解決好,學生沒有把手。例如《讓思想長上翅膀飛翔—夏天的夜空習作講評》。于老師就讓學生以《天上的`街市》為借鑒,體會開啟想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讓學生結合習作“插上想象的翅膀”,找到想象的內容,討論是否合理。讓學生明白想象的觸發(fā)點是實景,想象要有調理注意過渡,想象要美好。這樣的指導讓學生清晰知道自己的癥結所在,修改也具有可操作性。
把作文的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從中感受、發(fā)現,找出修改的方法。這就是于漪老師的高明之處。例如《打開認識的窗戶—記一個熟悉的人》的案例中,老師讓學生聽時注意,習作中的人有沒有活氣?能不能給人留下印象?那些地方寫的精彩?為什么?哪些地方不足?原因何在?讓學生在評論中認識到要寫具體,要寫真情,要安排到特定環(huán)境中,描寫要講究方法,最后歸納要點,熟悉人物是前提,觀察要到細處才傳神,抓特征顯精神,敘述要含情,描寫要具體。
讀過后猶如醍醐灌頂,覺得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只有多看看,才能讓自己的思維更敏銳,才能在不斷的借鑒和完善中成長,雖然步履維艱,可是卻行走在路上。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四
拜讀了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一位學術造詣、教學成效、待人之道都有口皆碑的老師形象展現在我的面前。她曾是我就讀的師范的校長,比較起那個時候,這位教育前輩的形象卻在現在愈漸清晰。
我們平時在教學中,較為注意教學過程的設計,完成教學的任務。而在教學語言常是不經錘煉的,而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和語言技巧又是一個好老師所必去具備的。于漪老師在規(guī)范教學語言,提高語言質量上,追求著完美。她用“以死求活”的方法,用教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改造口頭語言。她寫下上課的每一句話,自己修改,背下來,再口語化。每天都要將上課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每堂課心中都很踏實,絲毫無漂浮感。一步一個腳印,打造自己的語言工程。我自己在教學中的這方面也時常有窘迫感,真是有些汗顏呀!
行動是最好的證明。
于漪老師最感人的是她對事業(yè)的真誠。因為,唯有真誠,才能通身潔白、光明。我們應該學習于漪老師的為人之道。于漪老師用蠟燭比擬自己,不過,她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她說,一支蠟燭,通體透亮,既照亮別人,也實現了自身的人生理想。我們每一位教師也應首先樹立崇高的信念。這樣才能夠抵抗誘惑,安貧樂道,在三尺講臺上發(fā)揮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熱。
教育之道,即教育思想。于漪老師用四個字做了概括,即“教文育人”通過“教文”達到“育人”這一根本目的。我的理解是不能為了上課而講讀課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
教育事業(yè)是真善美的事業(yè),學校應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教師應是學生的榜樣。一身正氣,為人師表,不為物質所累,保持心境的純正與安寧,抗誘惑、拒腐蝕,守護社會正義,守護社會道德,守護歷史使命,守護教育者的尊嚴,為培育學生成長、成人、成才作出無私的奉獻,才是教師人生價值的真正所在。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五
書中肖老師講述的是自己數年來關于語文教學的所感、所思、所悟,從這些美好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老師豐富的內心,充滿愛意的教育情懷。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很多,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文字優(yōu)美,感受到課堂教育的美好!
全書共分為五輯。在每一輯的前言,肖老師都用了一段段優(yōu)美精彩的語句,讓我們能讀出課堂的多姿多彩:“課堂是你閱讀狀態(tài)的生動顯示。干癟空洞的內心,滋養(yǎng)不出有意蘊而高遠的語文課堂。你讀了什么,你的課堂就呈現什么;你讀了多少,你的教學就承載多少。”讓我讀出了,我們老師的閱讀對課堂教學起著決定作用?!澳阕x散文,唇齒間留下文字的芳香;你讀詩歌,眼眸里寫有飛揚的詩韻;你讀小說,世界為你開了一扇窗;你讀哲學,人生給你另一種思考?!弊屛叶昧?,世上沒有白讀的書,讀不同體裁的書,收獲會各有千秋?!鞍阉械男那槿嗨槌晌淖郑瑨煸谖嗤渖鲜窃?,散落在草叢里是歌。我是今夜的詩人,大地是我的讀者,所有靜默不語的,都是我的聽眾?!蔽易x出了一個富有詩意的人生?!皠e讓歲月篩掉品質,別讓世俗磨去情趣,做好自己,不辜負轉瞬即逝的生命?!弊屛易x出了生命的珍貴。
讀著這些詩情畫意的美好語句,讓我感受到了教育人生的美好!教育姿態(tài)的多彩!
二、內容充實,感悟課堂實踐的美好。
老師們在平時的課堂上,會覺著有的課文有點難度,有的課文不太接近生活,就認為這節(jié)課難上,其實,凡是被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好課。在好課面前,我們所有的老師都一樣貧瘠,仔細想來,沒有什么課文是真正好上的??此迫菀兹菀缀媒痰奈恼?,名師大伽們早已經挖掘出精髓,研究出深意,聽課者也是熟門熟路,反而最難上出新意。無論怎樣的文章,都要通過閱讀、思考、由語言文字走向我們的心靈深處,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揣摩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認為只有這樣備課,上出來的課,才能真正讓學生喜歡,讓聽課老師贊同。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在講優(yōu)質課、公開課的時候,也會碰到感覺不好上的課,心里沒有思路,無從下手,其實我覺得,可能是沒有用心感悟的緣故。如果認真思考,一切會迎刃而解,一定會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沒有難上的課,只有不忘初心。沒有付出,怎會有回報?語文,要想教好它,我們別無選擇,只有用一顆冷靜的心,感悟的心,深入到文本內部,找到進行深層解讀的鑰匙,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再走出文本。只有努力去思考,去實踐,去超越,才能不辜負生命中的美好時光,去創(chuàng)造人生的輝煌!
三、實實在在教語文,體會好課標準的美好。
在語文教學中,人們評價一節(jié)好課的標準,往往是課堂上老師精彩的表演,制作精美絕倫的課件,學生巧妙無比的回答,師生配合默契的合作,掌聲陣陣、贊不絕口的高潮迭起。但是在肖老師心中,語文課堂是多姿多彩的,是美輪美奐的,是精彩紛呈的。但是,語文課,要擺脫浮躁之風,拒絕淺嘗輒止,揭去浮喧聲浪,摒棄表面繁華,語文課,首先要進行文本閱讀課,有瑯瑯的讀書聲,有我們與作者真誠的對話,有我們讀書過程中主動的揣摩,有讀文之后深刻的反思,有反思后精神的愉悅和升華。這樣獨特的語文課,過濾了冗長與瑣碎的分析,剔除了乏味與枯燥的肢解。它有預設,有生成,緊扣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課堂中呼喚真實,在學習與交流中有真實的收獲。
此時,我也認為,數學課也需要肖老師的這種精神,有純正的閱讀,學生和老師真情投入,得到真情的感動,喚醒學生的心靈,走進學生的心靈!我努力設計這樣的一種數學課堂----大氣、簡潔……清晰、深刻,有細節(jié)之實,有靈動之美,看似簡簡單單教數學,實際是絢爛極致歸于平淡無奇的境界,扎根于文本與解題,從文本與解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魅力!
四、賽課不是賽車,領悟重在實效的美好。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形式各異的賽課,都是老師精心準備的一節(jié)課,也許是老師花費幾天,甚至是十幾天打磨的一節(jié)課,老師恨不得在短短四十分鐘里,把所有的知識教給學生,課堂上,有字詞教學、有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師生表演,既要宏觀梳理,又要咀嚼細節(jié),還要拓展延伸,還要小練筆展示等等。這些賽課,猶如賽車,浮光掠影、走馬觀花的學習,多半是空虛的,猶如干癟的谷粒,外強中干。
吳非老師說:“教育上的慢,是客觀規(guī)律,必須遵守,不能繞過去。就拿上課來說,教師能一躍十步嗎?”一個好的語文老師,首先要有一顆尊重的心,尊重數學課本質,尊重教學規(guī)律,尊重文本,更要尊重學生。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有實效,真實地去教學,不是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賽課而賽車。
肖培東老師的《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這本書,不止讓一線的語文老師有啟發(fā),也讓我們一線的數學老師受到很多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及一些做人的道理,更能讓我們深思自己的語文課堂。期待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能進行更深入的探索,憧憬更美好的教育姿態(tài)!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六
我們的教育經過幾千年風雨的洗濯,革故鼎新,砥礪前行,愈發(fā)精彩,其間,流派紛呈,名家輩出,著作繽紛,精華薈萃,蔚為壯觀。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的前行離不開教師的推動,教師的推動離不開名師的引領。說到“名師”,于漪老師必居其中。江蘇俊采星馳,于漪老師桑梓在此,她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形成了自我的教學風格,是一位筆耕不輟的教育家。她執(zhí)著探索,力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她著作等身,用文字喚醒教師的熱情,促進中青年教師的成長,喚醒教育的春天。
《教育的姿態(tài)》文辭莊嚴,猶如黃鐘大呂,處處體現了于漪老師對自身的要求——“智如泉涌,行可為表儀者,人之師也”!她用文字來反觀教育的現狀,引領我們穿越喧囂,聆聽真知,告訴我們即使身處繁華鬧市,也要心中田野芬芳,多一點敬畏之心,少一點功利之舉,回歸教學本原,將教育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中,在教學中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幸福,因為每一節(jié)課都會影響學生的生命質量。她主張教育的過程中要牢記“愛”和“人”,注重生命的發(fā)展,讓生命之花綻放。
正如于漪老師說“師風可學,學風可師”,高山可仰,清芬可揖,我們可以像于老師“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無論我們在教育戰(zhàn)線上處于哪個階段,都可以從中學到寶貴的知識,在這本書中有對回歸經典的熱愛和呼吁,也有對教育現狀的批判和期待。在教學方面她否定“重技術輕藝術、重共性輕個性、重模仿輕探索”的傳統(tǒng)理念,教育的生命力在教師的成長,如果進入了“三重三輕”的誤區(qū),必然阻礙教師的進步,而停滯和自滿絕非教育的姿態(tài)。“我有兩把‘尺’,一把是量別人長處,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點,自身才有驅動力,因為,累累創(chuàng)傷是生命給你最好的東西”,《教育的姿態(tài)》讓我們再度意識到反思的重要,我們不該盲目前行,而應從忙碌的工作中跳脫出來,多一些有教育高度的思考,學會從課堂教學的諸多細枝末節(jié)著手,從教書育人的點點滴滴著眼,捕捉教育的信息,這些捕捉的信息整理成文字將會是自身教育生活的積淀。
在教書育人方面,于漪老師強調“如果把‘育’理解為只是開發(fā)智力,或者理解為只是提高解題能力,這就犯了以局部代替整體的毛病”、“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國民素質”、“教育,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祖國的未來”。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于老師在自己的教學中注重發(fā)展言語、滋養(yǎng)心靈、感受文化三方面。發(fā)展言語,是教書的基本職責;滋養(yǎng)心靈,是教育育人的追求;感受文化,是讓學生成為有中國味道的受教育者,三者同時實現,既有智育又有德育,德才兼?zhèn)?,才稱得上是素質教育。遺憾的是我們目前的教育評判體制導致素質教育依舊猶抱琵琶半遮面,不能落實到每一方教育的土地。
可見,我們的教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還面臨著許多困難,我們是否要放棄呢?在《教育的姿態(tài)》中有答案。于老師在書中反復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多年失敗的經驗是她走向成功的重要推動力??梢?,于漪老師取得今日的成就并非她天賦異稟、幸運相伴,其實她與我們一樣面臨教育中的難題,只不過,她更善于利用所經歷的考驗,反躬自問,不斷突圍,持之以恒,對工作永遠保持那么一種熱情,我想這便是我們要學習的教育的姿態(tài)。
榜樣似水,從善如流,似水人生,清越悠揚!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七
教書育人已有多年,作為教師,我們并不缺乏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修養(yǎng),但是我們很多人卻找不到這份職業(yè)的幸福感,讀了《生命與使命同行》這本書,我感受到的并不是那流轉于眼球的文字,而是浮現在腦海中的思索,讓我對教師這份職業(yè)的幸福感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既然選擇從教,就必須正視自己的位置,這不僅體現在知識傳授中,更是體現在教師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當中。
“一輩子學做教師”的于漪老師,是從教學第一線走出來的教育大家,滿身都是質樸的氣息。謙虛和真實是她的美德,于漪老師平生上過余節(jié)公開課,但她自認為沒有一堂十全十美的課,深表慚愧,她總說自己做得還不夠,年近八旬,卻依然在為教育教學而奔波忙碌著。五十年教師生涯,桃李滿天下,半個世紀孜孜不倦,心血灑講壇。這是名師于漪的真實寫照。于老師最可貴最值得敬佩的精神是她五十九年的教育生涯,五十九年的艱苦探索,不斷從經驗與感悟走向理性與科學,她一直扎根在上?;A教育的最前沿,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身體力行,始終不渝,以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精湛的育人藝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塑造了一位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無私奉獻自己的光輝的人民教師形象。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實踐、教學改革等成為“一面鮮明的旗幟”,在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于漪老師有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值得我們學習:。
1.于漪老師認為一個人只有虛心才能容納百川,人一輩子要不斷認識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師也好,我們的手中要有兩把尺子,一把尺子來量別人的長處,另一把尺子來量自己的短處。說到底,我們可以向書本學習,可以向同行學習,可以向專家學習,還可以向學生學習。正向于老師說的那樣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才是無窮的,我們要善于“博采眾家之長”。
2.于漪老師在每次課前都認真?zhèn)湔n,鉆研教學,研究學生,把上課的每句話背出來,然后再口語化。即使這樣,在每次上完課后,她總是覺得這里不行、那里不行、充滿了不足和缺陷,于是于老師寫教后記,記下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和自己教的不足。于老師認為作為教師就要嚴謹治學,這也成為她不斷前進的內驅動力。她說“我教了一輩子,一輩子在反思”。于漪老師的“三次備課”是很出名的,她上一堂課要經過三次備課過程,第一次備課不看任何參考書、教案、資料,全憑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寫出一份教案。第二次備課,則搜集各種參考資料,看名家課堂教學設計,名家教學的教材分析,同時思考三個問題: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也想到了;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想到了,我沒有想到;哪些問題參考書上沒想到,我想到了。第三次備課是在上同一個平行班之后,總結經驗,反思失敗,再備一次課。從她的“三次備課”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她一貫的勤奮和認真,更感受到了她堅持自我反思的良好習慣和超凡毅力。
3.遇到“差生”,以耐心教育為主,把學生引上正路。在于老師的教育下,很多學生得到了轉化??纯醋约旱膶W生,他們不也需要這樣的老師嗎?于老師雖然身體很不好,但是她克服重重困難,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每一位孩子,甚至超過了對自己的孩子的關心和愛護,感人之深,令人佩服。她了解學生,信任學生,尊重學生,懂得和學生交流。
要學習于老師的地方太多了,我想以后的日子還很長,要慢慢的學、慢慢的體會才有收獲。“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是于漪老師的名言。早已名滿天下的于漪老師都以這樣的話來鞭策自己,更何況我們普通教師。她以這樣的信念要求自己,其實更是對我們普通教師的鞭策和勉勵。除了教好書,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對孩子不僅要重言教,更重要的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傳。由此想到我們的教育力量,應該更側重于從教師的人格中挖掘,這是一種無聲的特殊的教育力量!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要多學習,起到一個好的榜樣作用。
通過對于漪老師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首先,教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于漪老師指出:我們辦教育就是要教育我們的學生成為素質良好、有中國心的人。做人要有基本準則,“德”要放在第一位。通過教學,不僅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借助知識這一載體,將理想和信念種在學生心中,讓學生擁有做人的原則和底線,有民族精神的根和愛國主義的魂。
其次,教師要以身作則。工作在一線的教師,都會注意到這么一種現象,哪個班的學生像哪個班的班主任,無論從言談舉止還是行為方式,甚至是穿著打扮。所以,一名孜孜不倦、堅持不懈、勤奮扎實、不斷對自己提出更高目標和要求的教師,肯定會帶出一批朝氣蓬勃、奮發(fā)向上的優(yōu)秀學生。
再次,在教學上,作為教師要從教材、學生實際出發(f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保持自己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優(yōu)點,博采眾家之長,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又要有自己的原則,不隨波逐流。經過自己不斷的整合、實踐、調整,融會貫通,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色。
要做到這些,有一個共同的基礎――熱愛學生。于老師說:“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弊鼋處煹奈覀円诺妥藨B(tài),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明白他們的渴望和需要,尊重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挖掘他們的潛能,更好的因材施教。
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更應該要奉行“教育無小事,事事皆學問”的理念,跟上新時代步伐,因為在教育中,可能一件不經意的事也有可能成為教育學生的好素材,教育學生的時機是無處不在的。如何抓住契機,如何有效教育,都隱藏著很大的學問,對教師的教育智慧也是一種考驗。要經得起考驗,凡事能隨機應變,就必須堅持終身學習,與時俱進,以廣博的知識武裝自己,積極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己。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還需要學會反觀自身,育人先育己,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同。所以今后還需要向身邊的同事多多學習,并不斷的提升自己,盡力了解學生、關注學生,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八
一直以來就很喜歡讀于漪老師的書,因為她是一個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她是心中揣著一團熱情之火對待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堂課的。我從頭至尾認真讀了她的報告,心中重新燃起了作為人師的光榮使命感,同時更堅定了不斷提升自身文化底蘊的決心。
正如她所說“每節(jié)課都將影響到孩子的生命質量”,本著對每一個學生的愛,本著對明天的國民素質的關切,于漪老師的教育思想和她的身體力行讓我們看到了身為人師的典范。她的報告回答了很多我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的疑惑。怎樣上好每一堂課?怎樣對待不同的學生?怎樣我所追求的課堂教學的境界正是于漪老師所描述并親身做到的那樣:教師要以自己的`真才實學啟發(fā)學生旺盛的求知欲。教學過程應當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得,開啟智慧,于漪老師的所說的課堂教學要多功能、立體化,課要教在學生身上、教到學生心中,成為他們良好素質的一部分。她所倡導的“活的教育學”將會成為我不斷奮斗并實踐的目標。于漪老師說的我們有不少教師正在淪為“高學歷的野蠻人”,我們要進行文化積淀,這是良好素養(yǎng)的重要基石。我們必須擠出時間來讀書學習。這也是我們從事了一段時間工作的人容易遺忘和懈怠的。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九
近期拜讀了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一書,可以說是醍醐灌頂,感觸頗多。書中詳細記載了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師數十年教育生涯的酸甜苦辣,這既是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從教經歷,同時也是一位教育家不斷成長的教育思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于漪老師的“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边@一句話。“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年輕教師,這句話真的是深深地觸動到了我,它不僅體現于老師對教育事業(yè)強烈的責任感,也傳達于老師對我們這些新老師的殷切期盼。這也是我們這些剛剛步入講臺的年輕教師所要理解、領悟并且要付諸行動的。
于老師認為:在自己的教育歷程中,留下的痕跡有濃有淡,有深有淺,有傷痕有快樂,有失落有收獲,但更多的是教育征程中自己的不足與遺憾,每想到此,總對學生心懷愧疚。自問當時確實盡了力也盡了心,可悲在就那么點認識水平,那么點業(yè)務實力,那么點文化底蘊,用不出力氣。
這段話給我的印象很深,我們常說”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滴水“,作為一名老師,如果沒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沒有寬廣的知識面,那么他一定是脆弱的,于老師在說這段話的時候應該是站在語文教學的角度上的,但我想這句話也適用于任何學科。
作為一名新的美術老師,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彷佛被人在后背上狠狠的鞭打了一下,我不禁捫心自問: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和教學基本功到底如何?美術學科不同于文化課,我們的專業(yè)劃分的特別多,從大的方面可以籠統(tǒng)的分為美術技能和美術理論。美術技能里包括了國畫、油畫、水粉、素描、速寫、剪紙、雕塑、纖維、還有各類設計等等,而美術理論當中包含了各類美術形式的發(fā)展史,藝術學的概論以及各類美術學界最新的論文理論研究成果等。這其中隨便一項都需要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去練習,想要在我們大學這匆匆?guī)啄甑臅r間里將這些繁多的美術種類一一吃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平常雖然都有接觸,但說到底更多的是個皮毛。就像我的研究生導師說的那樣,大學期間只是大范圍粗淺的學習了一下,讓我們了解整個美術學,之后需要你們花費一生的時間不斷地去練習,不斷地去精進。
我想,我們有一生的時間去修煉自己,但學生在我們的手中學習只有短短的幾年,對于我們而言,他們或許只是我們漫長從教生涯中的一兩屆,我們沒有教好,還有其他,可對于學生而言,我們就是他們的全部。
作為新老師,今年我被安排了教一年級的七個班,說實話,我一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很多人或許會覺得一年級的美術課程內容很淺顯,很容易。但我覺得不是這樣,我不斷地告訴自己,我是這350位孩子進入小學的第一位美術老師,孩子們對美術認知的起點或許就是從我開始的,多年以后,當他們想起美術這門學科的時候也許腦海里會浮現的就是我給他們上課的情景。在開學前的那幾天,我腦補了各種教學的畫面,努力地讓自己平靜,但當我真的站在講臺上的時候,第一次面對講臺下五十雙清澈明亮的眼睛時,說實話我的內心很震撼,他們安靜地看著我,目光齊刷刷地投放在我的身上,那一刻,我覺得我的職業(yè)不同于社會上的任何一種職業(yè),因為它有著無可代替的重大意義,我們承擔著育人的責任。那一刻,我理解了享譽教育界的那句經典名言”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
閱讀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斷斷續(xù)續(xù)地延綿了三個月,回想書中的情景,依舊熱血沸騰,世間竟有如此至真至純之人,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純粹,用一片熱愛澆灌三尺講臺,以一片赤誠教書育人,于漪,真不愧“經過英雄”也!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日寇鐵騎踏中華,家中父老多病痛,這便是于漪老師的童年生活環(huán)境。大環(huán)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貧窮,都沒有擊倒作為長女的于漪老師,她說,“奮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別母親去蘇州求學。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課》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動了年幼的于漪,炮火擊毀了美好的童年,卻留下了“一切為民族”的心靈震撼,這不僅是于漪老師進入鎮(zhèn)江中學時所學到的校訓,更是鑄造師魂的基因,她說:“這五個大字擲地有聲,鐫刻我心?!笔前?,不管生活的炮火有多猛,對教書育人的熱愛與執(zhí)著,于漪老師的赤誠如滔滔江水,哪管你“東西南北風”,我自笑傲“千磨萬擊還堅勁”!
春風十里,不如有你。
于漪老師在書中說:“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睂W生之于于漪老師,不僅僅是學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師。不論是奮力救火的班長小鄭,還是鄭重地說出“我當老師,就一直想到要愛學生”的小肖,于老師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閃光點,她說:“我也是學生”,孩子們的身上折射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求知欲都讓于漪老師感動并從中汲取力量進行學習。我想,這也是我們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吧,學會與孩子們相處,不僅僅看到他們的“美麗”,還要學習這份珍貴,“春風十里,不如有你”,亦師亦友,我們共進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于漪老師在書的封面上這樣寫道:“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被畹嚼蠈W到老,這樣的教育情懷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敬佩與學習的,成為一個“不知足”的教師吧,我的腦海里回蕩著這樣的呢喃,如歌的歲月早已走向來時的路,那么,讓我們向前走吧,活得純粹,活得真誠,向前走啊,向前走!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一
讀著自己敬佩的于漪老師的這本《教育的姿態(tài)》,好似有千言萬語要去訴說,然而提起筆來,卻又不知如何說起。最先冒在我的腦海中的就是“大愛無疆”。翻閱當代教育大師錢夢龍、魏書生、李鎮(zhèn)西、于漪等等的書籍,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所流露出的博大的教育情懷。他們仰望星空,勾畫美好的教育愿景,同時又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努力地為學生的成長奠基,并竭力幫助青年教師的成長。
翻閱著這些令人深思的文字,感受著八十多歲老人的博大的教育情懷,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合上書本,幾個關鍵詞語浮于我的腦海:價值觀、規(guī)律、教書育人。
一、社會價值觀與教師成長。
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關鍵都在教師,正如于漪老師所說“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師成長”。然而,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對老師的人生觀也同樣產生了影響。以前社會上更多地強調“義”,強調奉獻;然而現在的社會更多地強調“利”,強調享受。以前讀書的時候,總能見到或聽到這樣的句子:老師多么辛苦啊!晚上批改我們的作業(yè)直至深夜。然而,此時,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不愿意做班主任、不愿意在學生身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能將責任單單地歸為教師的責任心、良心,我們必須靜下心來去思索在當前的社會價值觀上,我們學校的主導價值觀是什么,我們如何更好地激發(fā)教師的教育熱情,喚醒教師的生命自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促進教師成長,正如于漪老師所說:“教師的真正成長在于教師個人內心的覺醒。只有內心的深度覺醒,教師才會真正成長?!?/p>
二、學生成長規(guī)律與教師引領。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每位學生的生命都是珍貴的,應當受到尊重與呵護是所有教師與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他們的生命,對他們發(fā)展成長的規(guī)律,應胸懷敬畏,認真研究,精準地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勢利導進行教育,才能真正托起明天的太陽。”內心深處知曉孩子的成長有自身的規(guī)律,教師才能真正地去尊重孩子的成長,而不會“拔苗助長”。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樂此不疲地“幫助”學生‘長分’呢?提高學生的分數本身并沒有錯,關鍵要看我們教師的引領方式,我們是否在提高學生的分數的同時,忽略了學生的健康?是否抹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否讓孩子對學校、對教室充滿了畏懼之心?如果是這樣,我們不但沒有幫助學生成長,而且是扼殺了孩子的成長。教師唯有掌握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對學生的生命心存敬畏,才會真正地去走近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摸清學生的問題所在,“對癥下藥”,喚醒學生的生命自覺。一個雞蛋,從外面打破,成為了破雞蛋;而從內部打破,則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摸清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喚醒學生的生命自覺是我們每個教師的義務與責任。
三、教書重要,更要育人。
教師的責任是“教書育人”,相信這一提法每個教師都會熟知。據于漪老師介紹這一觀念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提出來了,然而,幾十年過去了,“重”書“輕”人,見“書”不見“人”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課文承載著知識,同時也承載著育人的功能。然而,可能是由于知識是外在的、可測的、可評的,而人的成長是漸進的、不可馬上測的,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上,更多地關注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而忽視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由此引發(fā)地是,教師更多地注重知識地傳授與記憶,而忽視了學生的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教育。于漪老師強調:如果把“育”理解為只是開發(fā)智力,或者理解為只是提高解題能力,這就犯了以局部代替整體的毛病;以這樣的觀點指導教學實踐,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知識今天學不會,隨著家長的增強會慢慢學會;而良好的品德今天不養(yǎng)成,隨著年齡的增強只會越來越“生雜草”。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生字、詞、句、篇,訓練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教師必須有意識地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跡、高尚的思想情操熏陶、感染學生,在他們心中播撒做人的良種?!?/p>
思想是行動的向導,“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起靈魂的作用。”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應明確自己的使命與價值,真正地促進自身的發(fā)展,進而幫助更多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二
《歲月如歌》是著名的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于漪獻給2007年教師節(jié)的一份厚禮。翻開扉頁,是于老師的手跡:“拉開層層心幕,往事歷歷眼前:教海沉浮,歲月如歌,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于老師幾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體驗。
閱讀的感覺真好,捧著《歲月如歌》,一頁頁往下讀,我仿佛在傾聽一位長者的獨白,娓娓道來,時而激越,時而平緩,時而低語,感覺猶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
隨著“歲月如歌”這個生命故事長卷的逐層釋放與展開,我不斷地被觸動,被震懾。如今的教育專家、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經經歷了那樣的苦難:喪父之痛;病魔纏身,差一點奪走她的生命;“文革”期間,她又遭到了怎樣的欺辱……一樁樁、一件件都沒有壓垮這位倔強的女性。在于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堅強,怎樣叫師愛,什么是責任,她的“求知、求教、求真”之路,是追求理想之路,是探索語文教學之路,是尋求教育真諦之路。
于漪老師說:“我當了一輩子教師,教了一輩子語文,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永不滿足是必須遵循的信條?!庇阡衾蠋熒狭?000多節(jié)公開課,可自己卻認為沒有一節(jié)是十全十美的,雖然每次開課前都考慮周全,但每節(jié)都存有遺憾。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師謙虛好學、永不滿足,才會有她那每節(jié)都有遺憾的說法。作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劍”,常常是“明燈伴我過午夜”。這種付出,這種努力,一定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她,有一種謙虛好學、永不滿足的精神在鼓舞著她。從教至今,于漪老師就是這樣邊教邊學走過來的?!叭绻麑W而思,學一點,消化一點,即使時間零碎,日積月累,真才實學也必大有增進?!庇阡衾蠋熯€告訴我們:重要的理論反復學,緊扣一點深入學,拓開視野廣泛學。“人非生而知之者”,沒有誰天生就可以做教師,于漪老師都在“一輩子學做教師”。讀到這兒,敬仰之心蕩然升起。
于漪老師一生與語文結緣,終于破解“人的語文能力是從哪里來的”。“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只能從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得來,在優(yōu)秀范文的閱讀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隨著所感、所悟、所得的潛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個性的語文能力。因此,大量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潛移默化是語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規(guī)律。”
“離開了人的培養(yǎng)去講文的教學,就失去了教師工作的制高點,也就失去了教學的真正價值?!庇诶蠋熞婚_始就認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打好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底子,為此,她首先自學高中語文教學涉及的各種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知識,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經典作品,并以“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為標桿,迅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于老師積極向實踐、向同行和學生學習,用10小時、20小時準備一堂課,《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備30多個小時,反復鉆研數十篇、上百篇教材,用規(guī)范的語言寫成教案,把課上要講的每句話背下來,再脫開教案講課,課后寫教學后記;再次結合自修語文的深切體驗,關注當時語文教育思想的論爭,留意教學改革的動向,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
于老師說““聲情并茂的朗讀、講解,旁征博引的議論、評析,眼神、手勢、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我常頓然有所悟:這就是語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學,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原來特級教師是這樣“煉”成的。
無需我在此嘮叨,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書中的一些話吧:
“做人有基本準則,貪欲最為可怕,吞噬人性,如果人德都沒有,還談什么師德?
《蘇武牧羊》“這首歌不斷在我胸中激蕩,構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常為書中的故事激動不已,那種對祖國的忠誠、對革命事業(yè)的執(zhí)著、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的大無畏精神??M我腦際,有時難以入睡?!?/p>
“當時我執(zhí)著地想:在一個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國家是不可能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的。學生只有一個青春,不能耽誤,希望他們早日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薄敖逃聵I(yè)真正是遺憾的事業(yè),教師責任大如天,追求永無止境?!?/p>
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讓我讀過之后久久不能釋懷——。
“……兒子患敗血癥,天天高燒,嘴唇都發(fā)焦,頭上用冰袋冰著?!惶彀胍?,醫(yī)生找我們談話,說明病的嚴重性和藥效的甚微……我哭了,誰沒有親子之愛?懇求醫(yī)生救救孩子的命。那時,我正好教高三畢業(yè)班,復習十分緊張。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時,孩子總哭著不讓我離開……說老實話,當時思想斗爭很厲害,兒子這邊舍不得,要照顧,學生那邊是關鍵時刻,耽誤不起。咬咬牙還是去學校上課。我不是醫(yī)生,不會治病,可我是教師,關鍵時刻不能離崗。此時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它雖無血緣關系,但它寄托著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托,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個心眼愛學生,盡心盡力培養(yǎng)他們成長?!?/p>
面臨選擇,于漪老師是怎樣的一種痛苦與愧疚,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懷只有一個字——真!
歲月曾經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壯歌,升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yè)無限忠貞,成就的是她對語文教學不懈追求的情懷,唱出的是激揚飛越的歡歌。
感謝于漪老師,感謝《歲月如歌》,讀完此書,讓我一清如水,心無旁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三
從朋友處借到《歲月如歌》一書,我就愛不釋手。封面上遼闊無比的藍天白云,象征著于老師的心胸與學識;于老師神采奕奕,仰望天空,雙眸充盈著對未來的憧憬和對教育事業(yè)的追求。書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這不僅因為書中積淀著她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專家的豐厚經驗,匯集了四方人士對她為人為學的高度評價,更是因為它貯滿了于老師對教育事業(yè)、對語文教學特別是對她的無數學生深深的愛。
因為朋友是個愛書如命的人,破例借給我一本書,我自然不敢拖太久,我很快就抓緊時間讀完《歲月如歌》。把書還給她后,我沉浸在于老師的教學世界中,回味于老師以行云流水般的語言,以火一般熾熱的真情,敘述了她七十多年的艱辛與奮斗、傷痕與歡樂、追求與收獲,給了我巨大的心靈震撼。在我眼中,《歲月如歌》是一本大書,我從這本大書中讀到了很多很多。
我從這本大書中讀到了于漪老師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拼命向前的精神。她的一生,經歷了種種常人無法想象的磨難,但她都闖過來、挺過來了。于老師少年時代,國難、家難接踵而至:日寇鐵蹄長驅直入,家鄉(xiāng)危在旦夕,父親帶領一家人外出逃難;1944年夏,父親又英年早逝,家里一下子就像天塌下來一般。母親對五個子女說:“要活,就要靠自己努力,自己吃苦?!庇诶蠋煆男【投昧恕爸挥袏^斗,才能生存;只有奮斗,才能改變孤兒寡母的命運”。奮斗成了于老師姐弟五人的生命線(后來,他們姐弟五人全部成了學者、教授)。
我從這本書大中又讀到了于漪老師充盈胸懷的無私大愛――對教育事業(yè)無償的奉獻,對學生深切的關懷,對青年、對后學者無比的真誠。于老師說:“教育事業(yè)是愛的事業(yè),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蔽母锲陂g,接了一個亂班,她硬是用感情與責任把學生一個個找回來上課;有學生患肺結核病,家庭十分困難,她擠出錢(因為當時于老師家里經濟也十分拮據)買特藥雷米封,讓他服用,控制了病情;有一次下鄉(xiāng)勞動,學生小蔡半夜突發(fā)高燒,于老師不顧自己腹部剛動過手術,背著小蔡走十幾里泥路送醫(yī)院。這樣動人的故事在于老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吉有多少?。∮诶蠋熒钋榈卣f:“只有把愛播撒到學生的心中,他們心中才有你的位置?!?/p>
我從這本大書中還讀到了于漪老師一直跟隨時代奮力前進,從未放慢思考的腳步,從未停歇執(zhí)著的追求。《歲月如歌》確是一本大書。她的字字句句都是從于漪老師血管中噴涌出來的心中的歌,那么樸素、真誠,飽蘸感情,充滿哲理。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四
在馬年伊始,讀完大伯寫個孫兒雨農的回憶錄,思緒萬千。雖然說,現在從事的工作是和文字相關,但大都是公文格式,很久沒有寫敘事文章了,即便是在搜狐新浪的博客的文章也大都是轉載居多。微博倒是偶爾會發(fā)幾條,只言片語,至于說是快節(jié)奏市場經濟社會的副作用,還是懶惰、功利、沒時間?就像今年春晚那首歌《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樣無解,所以讀完了大伯的長篇,還是十分敬佩的。
翻開記憶如同大海中的島嶼,零星散落,此時也變得清晰起來。我印象中的大伯,會和支青、新疆、哈密瓜、果脯、葡萄干聯(lián)系在一起,就如同我的小外甥會把舅舅、舅媽和加州西梅畫上等號。記得那時的泗縣,這些都還是稀罕物,我總是會想大伯是怎樣從千里之外的新疆把這些新鮮的哈密瓜帶回來的,要知道那時可沒有高鐵、動車,飛機也不是像現在普及的交通工具。記得前年,大伯的兒子姜楠到合肥開會時,聽說到合肥還要轉機一次,可見當時帶這些禮物之不易,也許回家團聚的幸福感會讓路途變短行囊變的輕快吧。
中國人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至今不變,想想我從20xx年外出求學,至今十三四個年頭了,即使現在身在合肥,每年也只得回老家一二次。大伯常年在外工作,但每年還是要回老家泗縣看看父母兄弟、同學朋友的,每次與大伯父見面大多是在家庭聚會上,我父親,也就是老五,我父親是一個傳統(tǒng)的人,那一代講奉獻的中國人的典型代表,記得小時候家里的勞模證書有很多,厚厚一摞。每次都會請回家探親的哥哥姐姐到家里坐坐,一是感謝他們對弟弟妹妹們的照顧,二是為了兄弟姐妹和后輩的感情交流情深。我記得那時覺得大伯的口音很特別的,泗縣口音中帶著新疆吐魯番味,其實想想,現代社會想做到完全的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其實很難,因為身在異鄉(xiāng)還有讓當地人聽的.懂,又要鄉(xiāng)音不改挺難的,我曾經到深圳工作過,對此深有體會。
無論這選擇是主動的或是被動的,在外漂泊的游子們,既然已經選擇了遠方,那就請享受這一路上的風光。
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但求半稱心。現在,退休后的大伯在北京的小女兒家安享晚年。祝愿大伯他老人家闔家幸福、安康!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五
我還知道,于老師不僅很早就是聲名遠播的優(yōu)秀語文教師,而且在中學生德育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和很深的見解。她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習慣、情感有深入細致的把握和了解。這讓我領悟,于老師指導學生作文時,為什么常能觸及那些孩子的心靈敏感區(qū)域,引導他們寫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想法。而能夠如此了解學生,根源于她熱愛學生。我曾在報上看到于老師接受采訪時說的話:教師心中要有一團熱情的火,對學生要滿腔熱情。因此說到底,“人”和“文”是分不開的,懂得人才能教好文。換一個角度說,要教好文,要在愛學生、了解學生上下力氣。我深深感到,要教好語文,教好作文,真是不容易的,何況中學語文老師又總是很忙。
有人說,如今許多中學生甚至小學生的作文不講真話,他們照著報章上一些“八股文”的腔調寫,空話套話,連綴成篇。這真令人憂慮。孩子本來是率真的,作文不講真話,顯然是社會風氣的影響所致,更直接地與“源遠流長”的假大空的文風相關。不少孩子可能認為平常說話可以隨意,一寫作文,就須當成“經國之大業(yè)”,豪言壯語一番,或向壁虛構一番,而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懂這些話,是不是自己想要說的話。但是我們不能把原因推向社會了事,卸掉作為語文教師的責任。我們要像于老師那樣,關愛學生,養(yǎng)護他們的真性情,以引發(fā)他們對真和美的固有向往,讓他們健康成長,成為真人,成為良好社會風氣的創(chuàng)造者、傳播者。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上的這種責任感,實際上也是一種著眼于改善世風人心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
點到“穴位”源于經?!跋滤?/p>
在于老師具體的作文講評中,有一個好處還特別值得一提,那就是她分析學生作文中的問題,不但精細、周到,而且總能點到“穴位”,指明問題的關鍵。反觀現在的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狀況是不作精心批改,評語不對癥下藥,只用一般的概念寫一兩句空泛的斷語,很少進行像于老師那樣認真、細致、切中要害的綜合性講評。而于老師之所以能夠在講評中點到“穴位”,切中要害,除了她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之外,我想還是因為她自己有頗為卓越的寫作實踐。
我讀過于老師的一些散文,那是佳作,如有一篇《往事依依》,就選入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課本中。還有近年出版的《歲月如歌》一書中的一些篇章,也是優(yōu)美的文章。寫作主要是實踐性的、經驗性的、個人主體性很強的精神活動。由于自己寫作,有切身感受,能深刻體味寫作中的甘苦,因而看學生的作文,就能準確地發(fā)現問題,僅知道一套寫作方面的理論是不能真正搔到癢處的?,F在語文教學界重視這個道理了,提倡老師們寫“下水作文”,但“下水”者并不多。而且照我看,語文教師本來就應當常在“水”中,而不是為了教人游泳才偶爾“下水”。這是我這個不當忙碌的中學語文教師的人站著說話不腰疼嗎?不,有于老師的榜樣在。我堅信語文教師常寫一點的不是教案和經驗總結之類的文章比翻看許多寫作理論和聽別人的經驗介紹要有效百倍。我想于老師大概是會贊成我這個說法的。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六
《歲月如歌》寫于老師“一片愛心在玉壺”的風采。于老師的悲歡和酸甜,成敗與得失,教我們怎么立志立德,教老師怎樣為人師表,教年輕人如何忠誠敬業(yè),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大師不懈學習、深入思考、勇于實踐、誨人不倦,譜寫了與漪老師無私奉獻的頌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揚飛越的歡歌?!昂蛯W生的心弦對準音調”、“把握駕馭課堂的主宰”、“用語言‘粘’住學生”、“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書中一篇篇細膩而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難忘而感人的故事,讓我讀了獲益非淺,感受頗多:
感受一、于漪老師所說:“教師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打動學生的心,使他們胸中泛起漣漪,掀起波濤,激發(fā)他們愛憎分明的感情?!蔽以浡犨^于老師的錄象課,于老師她富有詩意的語言就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興奮源,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他們思維的效率。她說:“我們要讓學生學得扎實,只有一條路——備課越充分、越扎實越好!于老師在引導學生感悟之巧妙,讓我欽佩不已。
感受二、于老師她倡導的在教學中與學生平等對話,以情生情,以思引思,相互回應,相互創(chuàng)生,是心智的“相長”,是情感的“共鳴”——這正是我們每一做教師所追求的。
我想,任何精彩的語文課都不是完全在課前設計出來的,而是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從心與心的縫隙中,從思與思的搏動中,從情與情的觸摸中生長出來的若干細節(jié)組合而成的。
感受三、書中于老師文字洗練,富有詩意。可以想象到在于老師的課堂上,與其說學生在學習語文,不如說是在享受語文,享受語文的種種情趣、韻味和意境。
古稀之年,于漪老師對鐘情一生的語文教學又提出了更形象的比喻:能通向大海的港灣必然航運興旺,物如流,人如潮,充滿勃勃生氣;如果是閉鎖的,航道阻塞的,港灣就失去了價值和意義。教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教學內容猶如港灣,執(zhí)教者應熟悉它、研究它,把握它的基本特點與功能,認真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引導學生,使港灣通向大海。在于漪老師看來,語文學科是最開放的學科,它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生活在母語環(huán)境之中,母語的學習與運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加強課堂內外的溝通、學校內外的溝通,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們每個的老師探索之路。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七
《歲月如歌》是著名的教育家、語文特級教師于漪獻給教師節(jié)的一份厚禮。翻開扉頁,是于老師的手跡:“拉開層層心幕,往事歷歷眼前:教海沉浮,歲月如歌,被白發(fā)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是于老師幾十年教海生涯的真切體驗。
閱讀的感覺真好,捧著《歲月如歌》,一頁頁往下讀,我仿佛在傾聽一位長者的獨白,娓娓道來,時而激越,時而平緩,時而低語,感覺猶如春風化雨,滋潤心田。
隨著“歲月如歌”這個生命故事長卷的逐層釋放與展開,我不斷地被觸動,被震懾。如今的教育專家、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經經歷了那樣的苦難:喪父之痛;病魔纏身,差一點奪走她的生命;“文革”期間,她又遭到了怎樣的欺辱……一樁樁、一件件都沒有壓垮這位倔強的女性。在于老師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堅強,怎樣叫師愛,什么是責任,她的“求知、求教、求真”之路,是追求理想之路,是探索語文教學之路,是尋求教育真諦之路。
一、求知――明燈伴我過午夜。
于漪老師說:“我當了一輩子教師,教了一輩子語文,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永不滿足是必須遵循的信條?!庇阡衾蠋熒狭硕喙?jié)公開課,可自己卻認為沒有一節(jié)是十全十美的,雖然每次開課前都考慮周全,但每節(jié)都存有遺憾。我想,正是由于于漪老師謙虛好學、永不滿足,才會有她那每節(jié)都有遺憾的說法。作為“非科班出身”的于漪“三年磨一劍”,常常是“明燈伴我過午夜”。這種付出,這種努力,一定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在支撐著她,有一種謙虛好學、永不滿足的精神在鼓舞著她。從教至今,于漪老師就是這樣邊教邊學走過來的?!叭绻麑W而思,學一點,消化一點,即使時間零碎,日積月累,真才實學也必大有增進?!庇阡衾蠋熯€告訴我們:重要的理論反復學,緊扣一點深入學,拓開視野廣泛學。“人非生而知之者”,沒有誰天生就可以做教師,于漪老師都在“一輩子學做教師”。讀到這兒,敬仰之心蕩然升起。
二、求教――夢里尋它千百回。
于漪老師一生與語文結緣,終于破解“人的語文能力是從哪里來的”?!耙粋€人的語文能力只能從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得來,在優(yōu)秀范文的閱讀中感悟、品味、思考、理解,隨著所感、所悟、所得的潛移默化所生成,并具有自己的認知、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品格以及具有自己個性的語文能力。因此,大量閱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基礎,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是提高語文能力的必由之路,潛移默化是語文能力生成的基本規(guī)律?!?/p>
“離開了人的培養(yǎng)去講文的教學,就失去了教師工作的制高點,也就失去了教學的真正價值。”于老師一開始就認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打好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底子,為此,她首先自學高中語文教學涉及的各種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知識,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經典作品,并以“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為標桿,迅速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其次于老師積極向實踐、向同行和學生學習,用10小時、20小時準備一堂課,《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一備30多個小時,反復鉆研數十篇、上百篇教材,用規(guī)范的語言寫成教案,把課上要講的每句話背下來,再脫開教案講課,課后寫教學后記;再次結合自修語文的深切體驗,關注當時語文教育思想的論爭,留意教學改革的動向,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
于老師說““聲情并茂的朗讀、講解,旁征博引的議論、評析,眼神、手勢、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我常頓然有所悟:這就是語文!”如此地下功夫研究教學,如此的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蘊,原來特級教師是這樣“煉”成的。
三、求真――一輩子學做教師。
無需我在此嘮叨,讓我們一起來讀讀書中的一些話吧:
“做人有基本準則,貪欲最為可怕,吞噬人性,如果人德都沒有,還談什么師德?
《蘇武牧羊》“這首歌不斷在我胸中激蕩,構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常為書中的故事激動不已,那種對祖國的忠誠、對革命事業(yè)的執(zhí)著、置個人生死于度外的大無畏精神??M我腦際,有時難以入睡。”
“當時我執(zhí)著地想:在一個文盲和半文盲充斥的國家是不可能建設成社會主義強國的。學生只有一個青春,不能耽誤,希望他們早日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薄敖逃聵I(yè)真正是遺憾的事業(yè),教師責任大如天,追求永無止境。”
書中有這樣一個事例,讓我讀過之后久久不能釋懷――“……兒子患敗血癥,天天高燒,嘴唇都發(fā)焦,頭上用冰袋冰著。……一天半夜,醫(yī)生找我們談話,說明病的嚴重性和藥效的甚微……我哭了,誰沒有親子之愛?懇求醫(yī)生救救孩子的命。那時,我正好教高三畢業(yè)班,復習十分緊張。孩子多次病危,我陪下半夜,早晨走時,孩子總哭著不讓我離開……說老實話,當時思想斗爭很厲害,兒子這邊舍不得,要照顧,學生那邊是關鍵時刻,耽誤不起。咬咬牙還是去學校上課。我不是醫(yī)生,不會治病,可我是教師,關鍵時刻不能離崗。此時此刻,我才真正體會到師愛超越親子之愛,它雖無血緣關系,但它寄托著祖國的期望,人民的囑托,要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一個心眼愛學生,盡心盡力培養(yǎng)他們成長。”
面臨選擇,于漪老師是怎樣的一種痛苦與愧疚,舍小我而就大我,如此的情懷只有一個字――真!
歲月曾經留下的是悲歌,然而悲歌中催生了壯歌,升騰的是她對教育事業(yè)無限忠貞,成就的是她對語文教學不懈追求的情懷,唱出的是激揚飛越的歡歌。
感謝于漪老師,感謝《歲月如歌》,讀完此書,讓我一清如水,心無旁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于漪老師教讀后感篇十八
讀一本優(yōu)秀的書,我們能遇見美麗的靈魂。
把生命凝結在語言文字中,能夠遇見最好的自己。這,肖培東老師做到了。人,因思想而偉大。一個人,真正能做到“群體穿越”,抵達這個美好的世界,那得要擁有我們所不擁有的才情和孤獨。于此,生命的精彩只能交給時間,毋須追逐,一切自然而然了。肖培東老師所著的新書《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能夠呈現在讀者面前,這是語文教育界的大事情。在眾語成文的當下,語文教育教學理念和實踐,蔚為大觀。而能夠“淺淺地教語文”,堅守語文的本真,真正站在學生和語言文字的起點來靈動地教語文,讓語文美好綻放,這,恐怕,我們要一輩子的修行。
《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這本新書與1月出版的《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肖培東語文課例品讀》一道,成為肖老師語文人生的最好禮物。語文,只有對其愛得深沉,才能參悟其中的奧秘,也才能融進自己的生命里。沒有語文的走遍千山萬水,沒有一堂堂課的鋪陳,沒有苦心孤詣地反思,沒有無數個不眠之夜,怎么可能有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淺淺地教語文,教的不僅是語文,更是讓我們找尋到了不知何時何地失去的青春吟唱。原始的,純凈的,真誠的,重拾我們教育的和語文的初心。任生命一天天的流逝,那永不改變的卻是“一顆不近黃昏的心”。
3月6日下午,當我得知肖老師的專著《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能在原創(chuàng)圖書的微店購買后,時不我待,二話不說,找到網址,點擊打開,赫然在目的便是封面印有七個大字的書名——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這書名豎行排版,方方正正,簡簡單單。即使看看書名,就能讓人想象得到肖老師是一位有生命情懷的語文人。在這個功利的社會,人心浮躁,為名為利,人們走得太快,太遠,忘記了生命最本來的樣子。真的能夠靜下心來,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思考什么是語文,什么是教育,什么是人生,并能用心寫成充滿詩意和哲理的文字,讓我們所有人都為之感動,這,需要有怎樣“真實,靈動,大氣,細膩”的靈魂。教育,在肖老師的心中是美好的,也因此,要以最美好的姿態(tài)與之相遇。眼前,我仿佛感知到了春花盛開之浪漫,靜水流深之美麗。
再看網上的圖書封面,肖培東三個字與書名相比,小得讓人愛憐。于此,這是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一本書上,大字體的書名,小字體的姓名,恐怕,這,讓我們不要過于關注作者是誰,而是著眼于書的思想內容吧。我們深知“讀其書想見其為人”的道理,一個人的眼光、性格和審美趣味都在一行行的語言文字之中,正如肖老師自己所說:“透‘形’禪‘神’”。讀書,要悟其中精、氣、神。至于,這本書的作者,往往透過個人的文風,就能覺知得到的。誠然,姓名僅僅是符號而已,但是那更是有意義的符號。讀書人真的能夠做到“立言”,美好的名聲就不需要整天翹首以待了。
封面上還有點淺藍色的幾何圖案,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展開翅膀的瞬間,清風拂面,便能激蕩起一場情感和思維的風暴。
時間分分秒秒地過去,這顆等待的心,無時無刻不焦灼。肖老師的《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這本書,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怎么樣的心靈洗禮。巴望著,盡快能夠遇見你,讓這盞明燈,點亮早已干枯的心燈。
3月12日早上,我急忙奔到學校傳達室,找到了包裹,拆開塑料包裝的那一瞬,展現的便是“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能夠遇見這樣的書名,本身就是美麗。何況這些字字走心的文句,教我怎樣語文,怎樣教育,怎樣生活。追根溯源,不忘初心。正如肖老師所言:“我們已經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當初為什么而出發(fā)?!边^好每一天的日子,并能“吾日三省吾身”,在人生前進的路上,不必苛求什么,讓美好的人生姿態(tài)靜待花開。
這一周的時間,我閱讀著,思考著,感動著。帕斯卡爾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人之所以偉大,正因為能夠思想。讓思想插上翅膀,靈魂會在高處自由飛翔的。我遇見了肖老師“心鶩八極,神游萬仞”的才情,散文詩式的語言,字字珠璣。就看書中的大標題,就讓人感慨萬千?!敖虒W,是彼此都要珍惜的緣分”,“語文的表情與眼光”,“沒有難上的課,只有不忘初心”和“世界,別與我爭奪”等。這里,有對自己語文課堂的審視,也有對后生晚輩的期盼;這里,有讀書感悟,也有寫作見解;這里,有心靈的私語,也有哲理的論道。城市,鄉(xiāng)村;他鄉(xiāng),家鄉(xiāng);親人,他人;行走,凝望。憂愁,欣然;孤獨,樂群;失落,憧憬。天地人心,化為一行行直擊心靈的文字,溫暖了我們這顆冰冰冷冷的心。
有時,讀得酣暢淋漓,忘記了時間;有時,讓人冥神苦思,遇見肖老師那顆詩心。人們說:“肖老師是不是詩人的詩人”。我想,肖老師的靈動思緒反映在心靈的文字上,難道這不正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魅力嗎?詩人的異稟,“卓然思不群”的氣質、情懷,幸福了我們所有人。
不,不對,肖老師的文字又是接地氣的,如“淺淺地教語文,教字,教詞,教句,教篇章,教我們能感受到的、也應該要感受的思想。”“語文教學,要著眼于語言和語文能力。我們朝向語言的海洋,眺望精神的天空?!薄拔难晕牡慕虒W首先貴在理解——字詞的理解、文意的理解、思想的理解、情感的理解等,因此,必須給足學生時間去完成字詞與文意的理解,這是基礎?!蹦憧?,這就是語文,多么實實在在,平平常常。
還不對,肖老師不是詩人,而是哲人。你看這些思考,就讓我們擊節(jié)贊嘆:“你是你的課堂,你是你的人生。你是你的,你的是你,教學和心靈一致,沒有一種偽裝能瞞過課堂上所有的眼睛。”“生命不會有真正的黑暗,你的世界黯淡,是因為你藏起了燈。”“教育的姿態(tài)其實就是生活的姿態(tài),這個世界,所有愛的姿態(tài),都在成就我們的幸福和美好?!边@,一顆詩心,是語文的、教育的、文學的、哲學的。這本直指心靈之書,正如肖老師所言:“寫給每一位教師的生命之書?!睕]有凝視世界的眼睛,只能蒼白代替斑斕;未曾省察的人生,終會毫無意義的。我們的語文,應該、能夠遇見教育的美好姿態(tài)。
你有怎樣的生活就有怎樣的語文。語文,行走在路上,抵達我們最好的生命遇見。
從一句句哲言中,我讀到了你的深邃。你經常是在天上飛的人,俯瞰廣袤的大地,便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萬丈豪情。你也經常坐上動車,飛馳的山川成了心中的風景。你走遍千山萬水,遇見一些人,體驗了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走向不一樣的語文世界。午夜時分,一個人在外地,城市夜色溫柔,鄉(xiāng)村寧靜平和,孤獨著,思考著。
從一篇篇散文中,我讀到了你的執(zhí)著。因為愛,愛語文,愛生活,一切努力,也許與個人勤奮無關,而僅僅是習慣吧。一旦習慣,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比如愛閱讀,愛寫作,那就感覺不到累,因為那不是任務,而是心靈的需要。
從整本書中,我讀到了你的美好。想象得到,一個人在候機過程中,坐在一排椅子的邊角,靜靜地用電腦敲著文字,投入到文字世界之中是毫不理會飛機是否晚點的。這個世界是屬于你的。只有心思澄明,才能照見純凈美好的心靈。
夜深沉,一本生命之書,要融在我的心中。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4304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