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精選2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0 18:10:08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精選24篇)
時間:2023-11-20 18:10:08     小編:字海

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書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以及文化內(nèi)涵。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惑,尋求更深入的解讀。以下是一些讀者分享的讀后感,希望可以激發(fā)大家對書籍的興趣和閱讀欲望。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一

題記: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梁千帳燈。納蘭性德長相思。

讀完秋雨的文章,我并不覺得苦,相反,我倒覺得秋雨是個很會苦中作樂的人。如果硬要說一個苦字,那也許就是這個被唐朝的輕煙宋朝的風(fēng)所洗去少年英氣的文人,用他那雙成熟而苦澀的眸子凝視這個蒼茫凄清的大地后所發(fā)出的凄愴的感情與熱愛吧?對于一個即沒有李白的輕舟也沒有陸游的毛驢的文人,他在這么山重水復(fù),莽莽蒼蒼的大地上默默地行行止止;他站在古人一定戰(zhàn)國的那些防衛(wèi)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多少差異的風(fēng)聲鳥聲,為那一篇篇由人,歷史,自然交融在一起的文章做提筆前的蘊釀。

但是秋雨自己卻說,他本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筆卻比過去寫的任何文章都顯得蒼老。這是不難理解的,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fù)載,由歷史滄桑感。于是秋雨邊走邊想,邊想邊寫,在山水歷史間的跋涉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人生回憶。他悲,悲陽關(guān)的風(fēng)雪竟越見凄迷,繁星般的墳堆枯廢蕭條;他恨,恨若大的中國竟容不下莫高窟的幾本經(jīng)卷,而任由一個愚昧無知的道士把它們送給野獸般貪婪的外國人;他憐,憐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這個上升到滑稽的悲劇主人公最后在柳州羅池畔寂寞地死去;他贊,贊李冰的都江堰筑得智慧,仁慈,透明,甚至超過知識排場的長城;他思,思洞庭湖的復(fù)雜,神秘,難解和范仲淹,呂洞賓那似詩似儒,似史似仙的悲喜人生。

秋雨想的太多了,他的筆下,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蒼茫深邃,也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的清新婉約。秋雨寫得太好了,他把大漠的壯與江南的秀那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憑借山水風(fēng)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他漂泊,每一次留駐都不會否定新的出發(fā),他不知道他從哪里來,也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他沒有歸程只有征途,他的耳邊時常會想起一批大學(xué)者,大詩人的腳步:李白的輕捷瀟灑,蘇軾的豪放豁達(dá),林和靖的大徹大悟,范仲淹的憂國憂民。

秋雨的文章神形俱佳,令人讀后會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輕松,蒼老后的年輕。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秋雨正是以這種放達(dá)之情,走完了窮途無盡,思索無盡的苦悶,也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nèi)涵。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二

媽媽讓我讀《弟子規(guī)》,我心里郁悶:這么枯燥的東西,好煩人?。?/p>

一年過去了,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弟子規(guī)》奧妙無窮!

你們知道其中的《出則悌》嗎?“悌”可是我平時很少見的字,我查過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愛哥哥?!冻鰟t悌》的`主要內(nèi)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并要有禮、學(xué)禮。我平時對人很有禮貌,老師啊,家里的長輩啊,都夸獎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時候和同學(xué)相處可不太好,會耍脾氣和好朋友鬧矛盾,離“兄弟睦”的要求可太遠(yuǎn)了,讀了《出則悌》,想想自己,我覺得心里感到慚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讀到了《信》,里面第一句是“凡出言信為先”,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人說話要算數(shù),要講誠信!媽媽說,講誠信是一個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我想起來,自己有時候和同學(xué)約好的時間不夠準(zhǔn)時,拖拖拉拉,有時候向老師保證做到的沒有嚴(yán)格做到,唉,我得時時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現(xiàn)在,《弟子規(guī)》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這面鏡子,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加帥氣更加優(yōu)秀!同學(xué)們,一起來讀《弟子規(guī)吧》!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三

蘇軾的《望湖樓醉書》:“卷地風(fēng)來吹忽散,望湖樓下水如天?!边@就是那本書所給我?guī)淼母杏X。目行字里行間,如微風(fēng)輕拂心間,帶來前所未有的平靜安寧之感。

《人生何處不歡喜》這本書是著名的文學(xué)家季羨林之作。在這本書中,沒有波瀾壯闊的大起伏,只有最緩和的筆調(diào),去抒寫生活中的人和物。著名的演員家和作家林青霞曾說過:“給我最大啟發(fā)的作家是季羨林。季羨林的《老貓》,沒有很難的詞匯,也沒有很多的成語,但寫得很有感情?!笔堑模诩玖w林的這本書中我很清楚得感覺得到作者的真實情感。即使那都是些最普通的文字,沒有很多的成語和詩句,也沒有很多生詞難字??墒蔷褪窃谶@些平淡的語言中我讀出了最真實的生活,令人向往,甚至可以使人身臨其境?!吧畹亩U味讓我們浮躁的人生變得美好”——此書將這句話的含義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其實讀完這本書之后,最大的感觸還是——“真實”二字。它不需要太多優(yōu)美的字詞來裝飾。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也是提倡每一個人都做最真實的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希望被別人欺騙,去欺騙別人更是不可行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看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是每一個人在這個社會賴以生存需要做到的最基礎(chǔ),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建設(shè)社會的“核心”。而我認(rèn)為最基本的應(yīng)該是“誠信”——也就是在《人生無處不歡喜》一書中所體會到的“真實”。如果人生是一杯酒,誰都不希望它是假酒;如果人生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誰都不希望它是“海市蜃樓”;如果人生是一句祝福,誰都不希望它是虛情假意的。誠信也是人與人合作的基礎(chǔ),人的一生想要成功,是不可能單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她需要外界的幫助,它需要與人合作。所以一定要做最真實的自己,用最誠實的自己去與別人交流,因為誰都不喜歡虛偽。

可能有人會說:“你看那些小說,漫畫不都是假的嗎?不一樣也很受人喜歡?!笔堑模≌f和漫畫都是不是真實的,因為劇情需要。在這個世界,真實的東西有好的有不好的,有喜劇也有悲劇。常言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風(fēng)順”、“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怎能見彩虹”。在現(xiàn)實中風(fēng)雨的確比彩虹多,逆境也總是比順境要多。所以如果每一個作家寫的都是真實的事,那世界就會悲劇了。所以需要一些虛幻的東西來表達(dá)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大腦受到這種熏陶后就會去想把現(xiàn)實變得美好——總的來說,這種虛幻的東西就是一個基底,好比建一棟樓的基底一樣,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閱讀樂趣。

其實作者在這本書中除了表達(dá)真實性,他還表達(dá)了一種思鄉(xiāng)之情,他通過描寫每一種事物來體現(xiàn)他的鄉(xiāng)思。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所描寫的馬纓花。平凡的`馬纓花在她的描寫下富有了極致的情感。作者其實也是在無意中發(fā)現(xiàn)馬纓花,后來,便愛上了馬纓花,把它當(dāng)成自己的知心朋友。當(dāng)作者離開他的故鄉(xiāng)去到外面學(xué)習(xí)游歷的時候,他也見到過很多的馬纓花,可是令他最懷念的,最想念的就是那些馬纓花。其實最重要的不是馬纓花的外形,而是馬纓花所帶給作者的回憶。

其實我也能體會到作者的心情,因為很多時候,當(dāng)我離家久一點的時候,也會思念家鄉(xiāng),思念那里的每一草每一木。因為故鄉(xiāng)是任何一樣地方都無法替代的,它所帶給你最初的感覺已經(jīng)深深留在在你的腦海里。正如故鄉(xiāng)一般,鄉(xiāng)情,也是沒有任何一種感情可以替代,它已經(jīng)深深地印在骨子里。

其實在這個社會中,總是少不了別人的流言蜚語。因為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我們不能因為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話就去改變自己,從而去達(dá)到別人的要求。當(dāng)然,如果只是自己真的錯了,別人給了你好的意見與批評,這樣你就應(yīng)該去接納,去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我在空間上看到過一句話:如果每個人都懂你,那你就太普通了。是的,每個人在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從季羨林先生寫的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很多。喜歡他那種帶著真實性的筆調(diào)。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你花一草一世界,讓聽去聽,讓看去看熱愛生活的人都是浪漫的?!笔堑?,走進(jìn)書中,去觀賞“繁花萬千”。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四

今天無意間看到《琴心歸何處》,細(xì)細(xì)品味,我深受感動。

德國小孩呵瑞出生于一個音樂之家,三歲時就跟著外公學(xué)拉小提琴。但在那年,他的父親因一場車禍喪身,小小的他對父親的印象就停留在床頭柜一張小小的照片里。六歲那年,媽媽帶阿瑞游歷歐洲,偶然發(fā)現(xiàn)了阿瑞有即興作曲的能力,媽媽就在阿瑞八歲時在澳大利亞帶阿瑞賣藝。期間遇到了性格開朗的打擊樂手杰米,媽媽和杰米相愛了。在阿瑞九歲時,媽媽和杰米結(jié)婚了,從此一家人移居澳洲,開始新生活。

九月,阿瑞的外公,一個阿瑞最愛的人也是阿瑞的小提琴導(dǎo)師過世了。阿瑞悲慟不已,不停地拉著外公寄給他的練習(xí)曲。

在阿瑞親戚的引導(dǎo)下,阿瑞終于在媽媽生日之際登臺表演。阿瑞的音樂道路也由此翻開了新的一面。

這部小說并不是按阿瑞的成長過程的先后順序敘述的。正如開篇第一章講述了阿瑞發(fā)現(xiàn)天不怕地不怕的托馬斯居然恐高。在這個基本時間中,頻繁的穿插了阿瑞的往事,用了很多德語,使小說增添了異國風(fēng)情。

我想,做任何事都要像阿瑞練小提琴一樣,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要練到可以即興創(chuàng)作為止。但這還不夠,要身臨其境,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曲中。在學(xué)琴過程中,阿瑞對不同音樂教法的過程值得我們體會,回想當(dāng)初,媽媽帶我換了一個很好的老師,每次回課都必須把譜子背出來。在以前,這是沒有的,以前大多都是看譜彈奏。這種方法我適應(yīng)了好久。

是啊,琴心何處歸?讓我們琴童們在音樂中體會人間真情吧!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五

野夫是個講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沒有江河般的波浪翻滾,有的是脈脈的清流,帶你走回到故鄉(xiāng)的路,順著時間,逆流而上。

有人說時間是最殘忍的,它會把回憶像剝洋蔥一樣帶著血絲剝到你的面前。讀野夫的故事,會有那個時代的風(fēng)撲面而來。

他說幽人蘇家橋,總讓我聯(lián)想到竹林七賢。他們所追求的,是自己渴望的生活和自由。說阮籍猖狂,不拘禮,是他厭棄世俗的晦暗。他作《東平賦》、《亢父賦》,借風(fēng)土之污穢,言社會之黑暗。蘇家橋雖曾做得老師,學(xué)問也高,那行為方式卻極不相稱。真悲真喜,敢怒敢言,卻也有真性情。這位蘇老師好酒,酒后的行為更為任誕。不過也不及阮咸與群豬共享大盆飲酒,那情景略想一想就令人忍俊不禁。蘇家橋還有魏晉裸袒之癖好,未服用五石散,僅飲酒就燥熱不可耐。這樣一人,或許只適合生活在那個風(fēng)度時代,享受自己真正的自由。

自由其實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比如不想做官,不想當(dāng)值。

野夫的故事里還有另一個“奇人”,不,我們應(yīng)該稱他做“神人”。在這個英雄氣概幾乎蕩然無存的末世,出現(xiàn)這樣的俠骨風(fēng)氣之人是精彩之至的。他就是王琪博,兄弟眼中的“王七婆”。

聽名字,并不覺得這是個出彩的人物,卻掩蓋不了他一生的光華。酷愛帶刀,瘦削高挑,骨子里透出的狠勁兒。我想不到任何一個人能與他相比。人到中年仕途失利,轉(zhuǎn)而寫詩作畫,卻仍能弄得出名堂來。野夫說過寫詩時他是琪博,玩兒刀時他是七婆。這個奇男子雄赳赳氣昂昂的在三十年里游走于詩與刀之間,不怕失敗,不怕衰亡。他身上有烈性,烈得像俄羅斯的伏特加,又經(jīng)得起沉淀與存放。越久,越烈,越洌。少年時,他拔刀護(hù)母;上學(xué)時,成為全村唯一的大學(xué)生;年過三旬,生意場上失利,仍能從頭來過。王琪博是生來就懂得拼殺的人,他相信,世上沒有什么能攔住他的。哪怕是油盡燈枯時,也依舊身手矯健,和兄弟們重返張揚的青蔥歲月。

過著刀頭舔血,臂上刻詩生活的人,不由得讓人敬畏三分。

無論如何,都要生活下去,沒有永遠(yuǎn)都輸?shù)膽?zhàn)斗,這是王琪博能告訴我的。

“窗外是行進(jìn)著的夜,無窮的遠(yuǎn)方,無窮的人們。我在生活,我還將生活下去?!?/p>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有人愁。所謂故人,在故鄉(xiāng)。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六

這是一篇不錯的文,從客觀上講,一如作者一貫的筆風(fēng)。說實話剛看到作者名字的時候只覺得很熟悉,并未多想,只是剎那間我想起了她———隨安然,我想能刻畫出這般人物的人筆下的文一定也不會讓我失望,的確如我所料,文章充斥著淡淡的溫馨和滿滿的寵愛,我想顧澤宸對秦暖陽的種種都是每個女孩子所向往的吧!

大陽陽和小小蘇,默哲和長安,同樣讓人羨慕,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遇到了可以陪伴一生的人。擇一城終老,遇一人白首,或許愛情就是這般,不需要轟轟烈烈,平平淡淡細(xì)水長流便可,同樣的,不論早晚,不分先后,它———永遠(yuǎn)不遲。我很少寫短評,文筆也不怎么樣,只是單純的喜歡,然后有感而發(fā)。

謝謝作者大大帶給我們的故事,這個故事屬于你,屬于我,屬于大家?;蛟S歷經(jīng)種種后,會模糊,會淡忘,但,何處暖陽不傾宸,幸而終遇傾城色。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七

很久沒有讀書了,無意間看到了安意如的《美人何處》,便把玩起來!

安意如的文字,像一陣帶著清香拂面吹來的風(fēng),讓人沉醉其中,卻也保持著小小的清醒,給讀者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若即若離,時遠(yuǎn)時近;不疏遠(yuǎn),不親昵。有時,她會把她的想法明確地表達(dá)出來,讓我看到,這是一個獨立的女人。有時,她會把話刻意說的模棱兩可,讓人去猜,去琢磨。就是在這探尋、揣摩之間,讓讀一本書,好象一場旅行,一次冒險。

美人去了何處,又該如何尋找?而美人的歸宿,無非是英雄的懷抱,抑或香車豪宅之間。其實不然,不同的美人,便會有截然不同的歸宿。

正如常言所說,沒有無緣故的成功,也沒有無緣故的失敗,命運脈絡(luò)看似混亂,實則清晰,過程倒也清楚,是萌芽、成長、延續(xù)、終結(jié)的不斷循環(huán)。從某種意義上去審視,每個人都在重復(fù)著前人的路。幸而卻不是絕對的重復(fù),依然存在些許微妙變數(shù)。人與人的區(qū)別就在于,通過一條重新展開的路,達(dá)至的自我境界和目的的不同。

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形形色色的女子絕不會稀少,有太多女子,性格各異,出色出眾,如這世間百媚千紅,擁有不同的受眾。她們的美貌,她們的才智,她們的傳奇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然而,紅顏禍水卻成了她們的代名詞。容貌姣好是錯嗎?父母的給予是她們無從選擇的。因著那些貪色男子、是非爭斗讓她們的美貌成為禍水,在人們眼中的傾國傾城卻是毀了她們一生的根源。才智無雙是錯嗎?自己的能力是她們生存的理由。就是有了她們的才智,才會吸引那些亂世英雄,成就一生傳奇。

可是,她們的一生是悲慘的,有了美貌、才智卻失去了愛,這是痛苦的,我想她們寧可擁有一份完整的、真心的愛,也不要擁有這些令人追逐的美貌與才智吧,她們總是被人們當(dāng)作物品,在政治與利益中推來往去,有誰曾真正在意過她們心中的想法,有誰曾問過她們的'意愿。也許,在世人眼中,她們只是一個擁有美麗外表的花瓶罷了。

其實美人,最動人的地方不在面若桃花,櫻桃小口,不在妖嬈的身段,纖細(xì)的腰支,柔順的青絲,而在于智慧,在于情商。

卻也不得不提到機遇二字。

如若唐太宗那一年沒有廣選天下美女,武則天永遠(yuǎn)不會進(jìn)入唐宮,她后來也只是個村野農(nóng)婦而已,更不會有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倘使咸豐皇帝不是好女色,愛聽?wèi)颍m兒便不會因小曲唱得好而受他關(guān)注,也就不會有之后野心勃勃的慈禧。

然而,她們生來是弱勢的,是要等著男人來挑選。

但武則天也好,慈禧也好,那個選中她們的男人,也只不過是她們生命中的過客,是通向自己人生頂峰的墊腳石。對于武則天和慈禧這樣的女人,容貌,身材,這些評判一般女人的標(biāo)準(zhǔn),在她們身上倒已不再重要。被世人記住的,恰恰是她們的的智慧,她們的才華!她們讓自己成功“躍龍門”,躋身皇室的才華,她們操控局勢和生命中那些男人的本領(lǐng),抑或她們治國的智慧。

誠然,亦有很多先天優(yōu)勢很強的女人。

紅顏彈指老,天下若微塵。當(dāng)芳華已逝,韶光待盡,曾經(jīng)那些引以為傲的資本都成為可憐的笑話。最后,只有那智慧,會凝成胸口的朱砂痣,窗前的白月光,仍然是那樣美麗的容顏,不曾改變。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八

當(dāng)你還哼著純真的民謠。

音樂就在稚嫩的童年播下種子。

父親不知從哪兒找來一支竹笛。

青澀的笛聲就開始生長。

雀躍了一群不安分的精靈。

年輕的阿媽偶爾回頭給個微笑。

笛聲騎上牛背來到河灘。

河灘的青草更綠了。

牛兒竟忘了吃草。

吹著吹著,

就吹落了一輪夕陽。

晚風(fēng)捎來了阿媽的呼喚。

笛聲牽著晚霞悠悠歸去。

溫暖的日子。

柳葉總是平靜地來來回回。

唯有村口那條小河永不停歇地尋找出口。

竹笛奏響了一曲《在那遙遠(yuǎn)的地方》。

卻撩動了少年一場心靈的雪崩。

終于有一天。

笛聲驚醒了少年那個遠(yuǎn)行的夢。

少年搭乘了一輛吉普賽篷車。

游離在現(xiàn)實與夢幻的都市邊緣。

渾厚的鋼筋叢林阻隔了笛聲的清遠(yuǎn)。

浮躁和喧囂終究掩蓋了美麗的樂章。

笛聲悄然躲進(jìn)行囊里沉睡。

偶爾一只蛐蛐鉆進(jìn)笛孔驚擾它的殘夢。

卻沒能激起它的憤怒。

北風(fēng)追逐著流年。

少年一騎夢馬追尋著天邊的橄欖樹。

追著追著,就跨入了不惑的重門。

空漠的靈魂奏響了悲愴的旋律。

萬丈的豪情羈棲在冰冷的'圍城。

竹笛落滿了世俗的塵埃。

已奏不出歡快明亮的音符。

天涯的路上笛聲沉寂。

午夜的月圓將它喚醒。

此刻,猙獰的現(xiàn)實圍追堵截。

它想?yún)群?,嗓子卻已暗啞。

離開了河灘、青草、牛兒。

它失去所有的靈氣,變得無所適從。

它渴望掙脫厚重的枷鎖找回曾經(jīng)的悠揚。

重新飄蕩在那條鄉(xiāng)間小路上。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九

日暮里盡染了離殤,江如舊,人空瘦。

――題記。

送離、告別、感傷,這是離殤。

夜未央,燈初上,雨打得落花伶仃,曾經(jīng)的歲月,都成了泛黃的膠卷,生命輕輕的在觥籌交錯間,已成為彼此離殤的悲涼。

“不用述離殤,痛飲從來別有腸”,離殤從來都是用酒、淚、血書寫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蘇軾這么用酒祭奠與楊公的離殤。

多少年后的野夫,在村居闃寂似曠古墓園的怒夜里,他開始寫作,就著風(fēng)和雨、酒和淚寫他心目中凄涼的離殤:“她艱難的一躍轟然劃破默默的秋江,那慘烈的漣漪卻至今蕩漾在我的心頭”,這失蹤了十年的“不知暴尸在哪片月光下的母親”,一直是他最痛楚的回憶;“一個被組織徹底編織了命運的理想主義者,飲恨長眠”,在大伯已然成灰十八年之后,他依然被這一些故事壓迫得艱于呼吸;二伯服刑二十九年后,“老得忘了自己的罪名,已失去了土地,也沒有房子,放羊維持風(fēng)燭殘年直至死去……”夜為他降下了雨,點亮了一夜孤燈。

作者用心中滲透的血心力交瘁地敘下故鄉(xiāng)?故人一生一世的離殤……。

【墳燈?情殤】。

作者為他的外婆點亮了墳燈,照亮異鄉(xiāng)的漫漫長夜。他的外婆,這個缺恃無故的少女,因祖輩的童年之誼,被托付給了這個負(fù)心漢。外祖父是個士兵,擔(dān)任過蔣公的侍衛(wèi)官,一身榮譽加于己身。他在外參軍,她不離不棄;他錦衣玉食,她拾棉紡紗;他寡情薄意,她一笑而過。

十八年的堅貞相守,只盼河清海晏后的團(tuán)圓幸福。可惜啊,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最后倚門守靠留下的,只有一紙休書,但她不怨不棄。

與母親的剛烈如山相比,外婆仿佛溫婉如水。在外祖父被擊斃后,早已被休的外婆卻迎著他的棺材,一腳一步地邁進(jìn)了鄂西深山,將一切的愛恨情仇都付之流水。隱約覺得她與卓文君有幾分相似之處:她們都是無力的女人,都在期盼著早歸。她隔了一整片的蒼茫,思念跨過神州寸土記掛著他,卓文君呢?有人說她用一點一點的心意,織成一縷一縷的紅線,牽扯著他的回眸一笑。她們的夢,她們的訴說都是一般的,他們扯不斷的癡情,是一般的。

但她們不是同樣的人。

外婆選擇了隱忍,倚門守候待郎歸。為了這個紅頭紗外的人窮盡了一生,她為了他而含辛茹苦,她為了他不舍堅貞。

她們終究還不是相同的人。

在這段婚姻的圍城里,卓文君是圓滿的、幸福的,外婆是殤情的,她在終身的守候里沒有等到外公的回心轉(zhuǎn)意,她太溫婉了,不懂得也不會寫詩述衷腸。但外婆比起卓文君的心思縝密、機警聰慧,則多了一份大度與寬容,她注定能參悟生死,在一個生死的高度俯瞰眾生,在與外公的離殤中獲得內(nèi)心的豁達(dá)與平靜。

【墳燈?天命】。

古話說:“上帝為你關(guān)掉一扇門時,同時也為你開了一扇窗”,飽受情感折磨和世事滄桑的外婆,總算是在汪營雨紛紛的青石小街上,得到了她搖搖欲墜的幸福。

沒電的小鎮(zhèn)中,木樓上的小油燈搖曳著唐詩宋詞般的慰藉,作者的古典文藝---據(jù)他來說,完全來自外婆如歌如泣的早期教育。民間的戲曲話本,仿佛折射出她的悲歡離合。

我們是不請自來的異鄉(xiāng)人,但是外婆的善良讓我們很快融入了這個社會,并贏得周遭人的尊重。她的善良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品質(zhì),天生具有佛性。她是一個沒有仇恨的人,她不記恨負(fù)心的男人,也不記恨架上機槍的“造反派”。她不求人,卻從來不回絕向她尋求幫助的人。

小的時候,作者曾不止一次拉著乞丐往家里跑,當(dāng)然,作者家也不是有錢的,而外婆總能想辦法滿足他的樂善好施,呵護(hù)著他的自尊,外婆的善換來了整個家庭的美滿,無論是“我”的結(jié)核穿孔,還是對于父母的“批斗”,都隨著外婆而逐漸好轉(zhuǎn)。

只是可惜了,好人無好命,我去臨縣開會,外婆堅持著要為我送行。在反復(fù)讀到這一段時,總能隱隱預(yù)感死神突如其來的腳步,拿捏不準(zhǔn)什么時候揮起索命的鏈鎖。

外婆還是沒熬過這個關(guān)口,在十五天后的早上,她就慢慢地,慢慢地,靜靜地睡了過去。

每次看到這里,總不由得想起我與外公的最后一次見面。那次,我們從千里之外的溫州回到故鄉(xiāng)宜賓,當(dāng)時,外公家住在5樓,我和媽媽本想一起將笨重的行李抬上去的,外公卻執(zhí)意要自己一人提??粗夤嶂林氐南渥?,少說也有十五公斤吧,慢慢喘息著,一步一步往樓上挪。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被風(fēng)打殘的樹葉,寂寞中浮出一絲凄涼以及一絲不祥。

每個墓碑都有一個故事,悲傷的作者為她至親的外婆書寫了碑文,然后用很牢固的水泥修成了一所佳城。四十九天的夜近黃昏,四十九夜的殤別,作者始終按照土家族的風(fēng)俗,在外婆墳前點上一盞悠悠地小燈,然后跪在外婆的墳前燒紙鳴鞭,以此來寄托內(nèi)心的悔恨與哀思吧,對于一個來不及報答的人,最后都是用守靈的方式來圓滿的。

我的思緒又飛回去年,聽聞外公去世的消息,我們連夜趕回老家,來到外公的靈堂里,灰色的地板有些雜亂,素凈的靈牌上方,懸掛著幾個具有吊唁意義的大字。清一色的綠,清一色的紅,綠色是幽幽的,紅是淡淡的,有一種不張揚的哀思。案幾后面,顏色暗淡了,燒紙錢用的大火盆積滿了厚厚的紙灰,火苗跳動著,越發(fā)顯得猙獰??侦`的靈柩凄凄涼涼,單調(diào)的花卉,有點叫人可怕,似乎使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陰陽相隔時的悲傷,無奈,彷徨,后悔又挽留。外公那黑白色的照片被裝訂在墻上,慘白的笑容,似乎時間靜止在這一刻,寂寞在擴散,逐漸感染了每一個人。

照亮異鄉(xiāng)長夜的墳燈喲!

【畸人?桀驁】。

畸人,“畸于人而侔于天”,在人世間孤獨無匹的他們,卻與天道完美契合。

劉鎮(zhèn)西老劉,就是這樣一個畸人。圓睜著雙眼像怒目金剛,拒絕策杖旁若無人地橫行于鬧市通衢。

初見老劉時,我確實被作者放蕩不羈的文筆所震懾了。作者寫他初遇老劉時,他近乎無理地奪走了作者手中的《中國古典十大悲劇》,在與他談?wù)摗赌档ねぁ泛螅@個孤僻的人,竟緊緊握住我們的雙手,強拉著我們進(jìn)了一個歪斜的小車門,眼見老妻不在,乃取斧頭一柄,口中念念有詞:幸有嘉賓至,何妨破門入?一斧頭劈開大門,杯茶訂交,成了頭顱相許的'朋友。初次看來,不免瘋癲,談笑之間就忽而杯茶定交,劈開家門。

真是嫵媚。

每看到這里,我就不由得想起竹林七賢,他們在竹林里杯酒定交,放蕩形骸,抒寫一個又一個的傳奇。老劉實在是一個生活在古代的人,阮籍一樣用青白眼看人,青少白多的眼珠,好像是對這個社會的蔑視與不滿,在這個不同于竹林的鄂西山中,他的桀驁,屢屢在一番慷慨陳詞中將他送入桎梏,像嵇康在桀驁看世中,逝在了廣陵散的曲調(diào)中。

文中作者對他的一段描寫:約略四十多歲,皮膚黝黑,額上皺紋深刻如橫寫的川字。絕對看的出的一種悲苦。早在1958年,他因同情右派亂說“反動言論”被勞教三年。1976年打倒“四人幫”,他被叫去談這件事的看法,老劉總是一生耿介磊落,帶了一床薄被,在衙門里侃侃而談,自然獲得刑八年。

出獄后,他在搪瓷碗盆上燒字養(yǎng)活妻女。一個單位在燒過后就不會再燒,這種手工藝者自是到處流浪。老劉的箱子與眾不同,青燈夜雨的日子里,屈子的《楚辭》一直伴隨著他艱辛的自我放逐。他的生活就是這樣越走越遠(yuǎn)的,倦游,歸來,小坐,倦游。

社會分為俗人和畸人,俗人則是維護(hù)現(xiàn)實,在風(fēng)里像麥子一樣點頭哈腰,俯仰隨人,排擠異類?;藙t是不隨和于世俗,在他人奇怪甚至鄙夷的眼光下抬頭傲然活著,活出自己的色彩,存留著魏晉風(fēng)骨。在《世說新語》中:北邊的阮家很富,南邊的阮家很窮,北阮曬綢緞,南阮曬大鼻。北阮于是嘲笑南阮,北阮乃是俗人,南阮則是畸人。俗人嘲諷畸人,畸人只能隱于市井,林中縱情度日。

老劉的一生幾乎沒有擺脫過貧困,底層人民的一切苦難他都嘗盡,但他從未自怨自艾,艱難卻又艱苦地活著,始終面對一切厄運。

就像蘇東坡一樣,他用筆敘述著一生流放的經(jīng)歷那樣: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總是以為他做好了準(zhǔn)備,其實不然,他一次次站起,一次次被打得更痛更狠,他卻一直笑個不停。

真是樂觀。

而今,他每天長歌穿過鬧市,在世人眼中像個瘋子一樣自得其樂……。

【畸人?詠歌別】。

與畸人的每一次離殤,都充滿凄風(fēng)苦雨:

第一次,武大畢業(yè)作者去海南,老劉像初見一般硬拉著我去他家作別,像頭犟牛一般,為了回報我對他的恩,他拮據(jù),自己不吃為我餞行。一曲二胡,一間陋室,一首纏綿回環(huán)的長歌,我們就這樣涕泗地低泣。

真是酸澀。

第二次,作者出牢后兩手空空,老劉生意不順,被迫改行做肥豬增大劑,兩人布衣一場,還得各奔東西,恰值我要輕身遠(yuǎn)行,便帶了外婆的遺骨一同去。拾骨遷墳這些事,又找了老劉,畢竟十年歲月一場,老劉瞎著老眼,在那里一點一點刨土,輕輕背著骨殖,再次揮淚而別。

第三次,老劉的孩子分別工作成家,每月寄些錢回來,攢夠了幾千元,總算買了一個破房子,第二年就可以搬進(jìn)自己的房子了。這對苦難夫妻,總算熬到了盡頭。這就是所謂的“苦盡甘來”吧,好人在一生勞累過多,唯一的獎賞就是晚年平安無事。只是啊,命運與他們,實在太過薄幸了。

次年,老劉鼓盆而歌,送走了他失足摔逝的荊妻。而他的日子愈發(fā)不能自理了,驟臨老境的他,也無奈地搬進(jìn)了福利院。時年我在大理,其女兒在西雙版納,他就決定暮年游滇。與我在夜雨寒窗下檢點往事,二人再次淚滿青衿。

我不僅想起了劉禹錫與柳宗元的離別,二人同時被貶官,劉禹錫在好友“以播易柳”的鼎力相助下,改授連州。二人遂結(jié)伴南行,一路上遍游諸景,詩酒相依。從江陵下長江,入洞庭,逆湘江,至衡陽,二人即將分道揚鑣,故彼此依依不舍,幾度詩酒唱和。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识魅粼S歸田去,歲晚當(dāng)為鄰舍翁”柳宗元在這首《重別夢得》中深情回憶二十年來兩人的默契與親密無間,對未來攜手相伴田間充滿幾多期許。“歧路”兩字無比辛酸地寫出兩人雖然不舍卻不得不分道揚鑣,各奔東西,難以相見的事實,憧憬中夾雜著幾許凄涼。沒想到這一別竟是永別,相伴田間,互為鄰舍的期望將再也無法實現(xiàn)。

古代文人為我們演繹了一場又一場離殤,他們是高適與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豁達(dá);是孟浩然與朱大離別時“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辟浰蛯殑Φ纳钋?;還是王實甫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钡钠鄾觥@種摯友之情,在離別的襯托下,有如夜空中的明月,又如黑暗中的燭光,千百年來照亮了那些顛沛流離的文人們的一片天空。

朋友即將遠(yuǎn)別,一曲二胡,一杯酒,此情此景的凄苦枯索景象,不禁為之黯然垂淚。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野夫用崔顥的長嘆作為書的題目。崔顥郁郁不得志,終生落拓,對故鄉(xiāng)有種渴求,仿佛這就是極樂世界,任何人歸家都可以補足一些失去的東西,一些得不到的東西。

但野夫永遠(yuǎn)沒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他的世界從一出生就籠罩著離殤的悲情。他曾經(jīng)有妻有女,家庭美滿。他干過四年刑警,做過六年牢;干過擺書攤的正事,也干過泄露國家機密罪的惡事。一切燈紅酒綠散去之后,卻只有一個破碎的,辛酸的故鄉(xiāng)――父親逝世了,母親尊嚴(yán)完滿的投進(jìn)了東流的大江,故友如波,那個不拘泥與世俗的奇人,也被暴漲的洪流吞噬……故鄉(xiāng)變了,不再是那個靠山的小城,從前的日色已成過往,夕陽西下日漸黃昏,小城的寧靜被喧囂取代,銅臭濺滿了夕陽能照到的地方,畸人漸行漸遠(yuǎn),俗人坐擁江山。或許只有山上的點點古墓,還在嘮叨著昨日的風(fēng)華。這樣的故鄉(xiāng),野夫還抱著同樣的感情想要投身于懷抱嗎?真是玩笑。

我想作者取名《鄉(xiāng)關(guān)何處》,并不是真的想回到故鄉(xiāng),多半是一種祭奠,一種緬懷。記敘下故鄉(xiāng)的前世今生,用酒來祭奠剛烈者,用劍來祭奠仗義者,用詩來祭奠多情者。我很佩服李白的這一點,用酒,用劍,用詩來祭奠那失落的故鄉(xiāng)。作者用文來祭奠故鄉(xiāng),他并不想怎么去轉(zhuǎn)變那極難逆轉(zhuǎn)的事實,求個心安吧,正如蘇軾曾言“吾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睌⑼炅?,心安了,從此以后即使旅居他鄉(xiāng),也不再為故鄉(xiāng)悲傷。于是野夫成為了那個在離別的痛苦中得到滋養(yǎng)的人,在與故鄉(xiāng)?故人一次次的離殤中日漸心安,并昂首走向未來,用自己的筆在激情驅(qū)使下完成一篇又一篇震撼著人們心靈的佳作。他給自己取的筆名,出自唐代詩人劉叉的《偶書》:“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庇靡员砻髯约合Mㄟ^寫作來對抗外界的惡,也對抗自己內(nèi)心的黑暗,從而尋找到內(nèi)心的安定與滿足。

醉笑陪君三萬場,不訴離殤。

世界都存在著離殤,生老病死,遠(yuǎn)走他鄉(xiāng),悲歡離合一次次在心靈里告別,又一次次重生,讓每一個人都在輪回中昂首走向未來,這就是離殤的態(tài)度。

離殤是心痛而又灑脫的,心痛在于這是一道對于故鄉(xiāng)的故人、故事的一種告別;灑脫則是揮淚斬過去,仗劍走天涯,這就是離殤的心境。

踏盡紅塵何處是吾鄉(xiāng)?吾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

余秋雨自述:

中國歷史充斥著金戈鐵馬,但細(xì)細(xì)聽去,也回蕩著胡笳長笛。

只是,后一種聲音太柔太輕,常常被人們遺忘。

遺忘了,歷史就變得獰厲、粗糙。

十二年前,我曾向臺灣的聽眾描述過這種笛聲。

應(yīng)《聯(lián)合報》之邀,在臺北中央圖書館發(fā)表了一個有關(guān)昆曲的演講。演講之余,還與我所敬重的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作了一次有關(guān)昆曲之美的長篇對談,發(fā)表于《中國時報》。那是我第一次到臺灣,《文化苦旅》還沒有在那里出版,因此我留給臺灣的第一印象是一個昆曲研究者。

十二年間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我的主要精力投注在對人類各大文明廢墟的實地考察上。忘了是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我得到消息,昆曲被聯(lián)合國評上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這個消息,使我荒涼的心境間增添了一份滋潤。我在萬里之外,聽到了來自蘇州的笛聲。

不久又聽到另一個消息,世界遺產(chǎn)大會將在蘇州召開。蘇州有這個資格,種種理由中有一項,必與昆曲有關(guān),我想。

回國后我又幾度訪問蘇州。奇怪的是,似乎冥冥中已有安排,每次都遇到白先勇先生。他忙忙碌碌地往來于美國、臺灣和蘇州之間,只想把昆曲藝術(shù)再一次隆重地推向海內(nèi)外。他向我介紹蘇州昆劇團(tuán)的演員和劇目時,如家人捧持家珍示客,這讓我感到慚愧。我們常常與珍寶相鄰咫尺而不知相護(hù)相守。所謂文化,就在這相護(hù)相守間。

古吳軒著意重振蘇州文化的歷史榮耀,囑我談一談昆曲藝術(shù)。這個建議使我的心情重歸平靜,慢慢地翻閱以前從事這方面研究時留下的一些文字,終于把十二年前在臺灣的演講和有關(guān)篇什整理成冊,以襄盛舉。文陋心誠,藉以獻(xiàn)給美麗的蘇州,獻(xiàn)給那似遠(yuǎn)似近的悠揚笛聲。

很早就看過這本書,最初是因為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從書架上取下,翻看幾頁,才知道是余秋雨所著,而且講述的是關(guān)于有些偏門的角度——昆曲。讀書時就很喜歡余秋雨,他的文章很隨性,也有涵養(yǎng),《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霜冷長河》、《行者無疆》、《借我一生》這些書都影響了我整個讀書生涯。從這些書中,我讀出了對歷史的探尋,對文明的留戀,對自我的感悟,對世界的`審視。而這本《笛聲何處》,卻是余秋雨作為一名學(xué)者向我們展現(xiàn)他心中的昆曲世界,對昆曲的遺存的探尋中,感受到昆曲的厚重及滄桑的歷史進(jìn)程。

昆曲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中華文明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澳骋环N文化如果長時間地被一個民族所沈溺,那么這種文化一定是觸及到了這個民族的深層心里。以這種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中華民族在藝術(shù)文化充分成熟之后有幾種群體性癡迷值得注意。第一是唐詩,第二是書法,第三就是昆曲。——昆曲曾經(jīng)讓中華民族癡迷了兩個多世紀(jì)。大致來說,整個十七世紀(jì)致清代乾嘉之交,基本上屬于昆曲世紀(jì)?!?/p>

依稀還記得一首詩詞,“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稳瞬黄鸸蕡@情?!边@是出自《洛城春夜聞笛》的里的一首詩。羌笛聲中怨楊柳,自古以來,笛聲總和憂愁相思分不開家。正因那一首首泣舟悲戚的曲子,哀怨動人的詞調(diào),笛聲總是揪動著離人的心弦。很多人覺得,中國的笛聲太過輕柔,讓人忘卻了他的存在。一旦忘記了歷史中還有這樣的一部分,一切就變得冷峻而粗糙。

《笛聲何處》這本書所彌漫著的那一絲曾讓人為之沉迷數(shù)百年的氣息,一直都說中國的地理分為南北方,其實中國的文化也分為南北方,當(dāng)然笛聲也是如此。蘇州的笛可謂聞名天下。在簫笛之鄉(xiāng)萌發(fā)出的昆曲,不可謂不令人驚嘆。昆曲的笛聲凄美婉轉(zhuǎn),令人窒息。悠揚的曲調(diào)中漂浮著蘇州城中積淀千年的悲歡離合,流徜著秦淮水里舞動數(shù)載的月明黃昏。由于工作忙碌,平日的生活也比較粗淺,學(xué)習(xí)不足,很少有所高雅的機會,感受這樣的音樂。通過這本書的如詩如醉的描述,算是可以理解書中老余所賦予的深長意味,但是由于才疏學(xué)淺,見識淺薄,還是無法把心中的感受完整得地化作文字。

這本書除了對昆曲較為專業(yè)的介紹以及來龍去脈的整理,還為昆曲提供了一種成功的范型(社會歷史還會在諸多戲劇形態(tài)中進(jìn)行篩選,把那些能與當(dāng)時當(dāng)?shù)貜V大觀眾的審美心理定勢相對應(yīng)的形態(tài)穩(wěn)定下來并加以強化,這便是我們所說的范型),雖然昆曲隨著時間流逝已經(jīng)示弱,但對后世的影響遠(yuǎn)未消逝,所以說不能說昆曲消亡了,它的范型仍被其他戲劇借用。昆曲在美學(xué)、詩詞。戲劇上有十分高的造詣和藝術(shù)價值。如高度詩化的風(fēng)范、雅俗組接方式、連綴型的松散結(jié)構(gòu)、演出的儀式性和游戲性等。昆曲對于中國戲曲的影響是十分廣泛深刻的,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昆曲也成為了聯(lián)合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令人十分欣喜。希望借著這樣的東風(fēng),能夠加深加強對昆曲的地方保護(hù),畢竟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是中華文明最珍貴的東西,他是和全世界文明都不一樣的神奇瑰寶。老余的書里還分析了《牡丹亭》,提到牡丹亭是一種青春的生命的存在,我十分認(rèn)同?!赌档ねぁ房梢哉f是昆曲里最出名的戲曲較短,昆曲本身也是一種詩詞藝術(shù)和戲劇藝術(shù)的完美融合。而《桃花扇》體現(xiàn)了一種封建社會衰亡的跡象,因為整個社會已提不出新的思想,里面最精彩的一句戲詞是“你看國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么?”

《笛聲何處》向我展示了平日不曾看到的昆曲世界,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絢爛和深邃,感受到了高雅的滄桑感。讓我浮躁的心得以些許平靜,也對中國的古文化更產(chǎn)生了一絲迷戀。一直覺得讀書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實效性,對心靈的洗禮和滋潤才是最應(yīng)該最追求的。而想《笛聲何處》這樣的典籍就給我心靈的滋養(yǎng)。

似乎等待是女人的專利——如畫的江南水鄉(xiāng)里,不知到底有多少紅顏被埋葬;煙雨朦朧中,不知道有多少等待良人歸來的癡情女子在翹首盼望。她們力氣去愛,去等??墒?,總應(yīng)該有人告訴她們,有些人,有些感情,是再也等不回來的。

故事開始的很平靜。

小荷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歐陽則屬于另一個世界。原本沒有任何交叉點的兩個人,卻因為十年前一個善意的謊言而糾結(jié)在了一起。歐陽的到來,就像往荷平靜的心湖里投了一顆五彩石子,從此不再安穩(wěn)如初。

在小荷對歐陽的感情升華的時候,歐陽卻帶著遺憾離開了。

歐陽離開了,小荷卻不能再習(xí)慣沒有歐陽的日子了。她也像阿婆一樣,心中有了一個要等的人。

可是,結(jié)局真的能像電影中演的一樣嗎?

“如果你不能承諾,請不要留下任何東西在這里?――包括你的感情?!边@是我曾經(jīng)在一部電視劇里見過的一句話。歐陽走之前留下了兩件東西,一個是笛子,永遠(yuǎn)留在了博物館的玻璃展臺里;另一個就是感情,永遠(yuǎn)溶在了小荷的心里。

歐陽帶不走小荷,這良辰美景奈何天終究也鎖不住歐陽,他總歸是要走的。不是歐陽對小荷感情不夠深,而是“縱然碧絲前萬條,哪能系得游人住”。歐陽只是千萬個過往游人中的一個。

小荷真的能等到歐陽嗎?我覺得這是個注定了的悲劇。誰又能保得齊小荷不會成為另一個阿婆呢?小荷在重蹈覆轍。

既然留不下,就不要留下感情;如果等不到,就不要再等下去。

韶華去了不再來,一個人的青春年華稍縱即逝。如果把自己的感情和時光投入到抓不住的幻影中,終生不渝,也不見得就是好事。我希望每個人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享受現(xiàn)在。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一

最近,我讀了《琴心何處歸》這本書。我讀它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淚流滿面。

當(dāng)我看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萬分,愛的力量是多么的強大,有沒有愛,真的不同。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為主人公小男孩阿瑞的不幸的遭遇感到同情。阿瑞幼年喪父,他早已不記得父親的臉長的什么樣了,父親走時,唯一給他留下的,只有那張父親背影的照片。三歲那年,他跟外公學(xué)小提琴,展現(xiàn)了超人的才華。但是好景不長,外公去世了。是啊在美好的童年中,一下子是去了兩個重要的親人,阿瑞痛心不已,每天沉浸在悲傷中。讀到這里,我的心情似乎也很傷心。然而,當(dāng)我讀到后面的時候,()我的心頓時豁然開朗。阿瑞的朋友、老師知道了他的情況以后,決心好好幫助阿瑞脫離傷痛。他們想盡各種辦法,終于,阿瑞重新站了起來,世界在他面前變寬了。

是的,阿瑞從小就是去了父親。但是,他還有母親,有朋友,還有小提琴可以傾訴。他雖然失去了父愛,卻找回了友誼,第一次感受到了一直在他身邊的母愛,他的身邊充滿了愛,他身邊的空氣都是那樣的溫馨,令人感到溫暖,他從未孤單,從未被冷落,真正冷漠的人,是阿瑞他自己,是愛把阿瑞那顆受傷害的心上的積雪融化。

有沒有愛真的不同。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二

快到不惑之年,雙手空空的我唯一的愛好是在教書之余讀讀好書,這段時間讀得比較多的是回憶類的書,如《記憶小屋》、《浮生三記》、《浮生瑣憶》等。為了生活所迫,現(xiàn)代人大多選擇離開故鄉(xiāng)去城市發(fā)展,繁華喧鬧的城市給了我們豐富的物質(zhì)享受,紙醉金迷之余我們在精神極度空虛,我知道上我們的靈魂仍然夢牽魂繞著故鄉(xiāng)那片熱土,你看現(xiàn)在三十歲左右就開始懷舊的作家越來越多了。

這本不厚的`小書在手,沉甸甸的鄉(xiāng)情一下子鉤起了我的思緒。我的故鄉(xiāng)離作者江飛的故鄉(xiāng)安慶羅嶺不遠(yuǎn),也是長江邊的一個小村莊,1994年來廣東讀大學(xué)工作至今,背井離鄉(xiāng)已經(jīng)整整二十年,雖然我走得沒有江飛遠(yuǎn),可我遠(yuǎn)離故土的時間更長。我們村的名字里也有個“嶺”字,所以讀這本書我感覺特別親切。記憶建立時間,在這本書里,作者以平實的語言講述了祖母、外公、外婆、父親、母親、八爺、江龍喜老人等的故事,給我們呈現(xiàn)了舊時光里羅嶺的無奈、艱難和苦疼。當(dāng)然,在作者筆下,羅嶺是一個有根的鄉(xiāng)村,溫暖親情彌漫在那艱苦歲月中,這也是每一個人故鄉(xiāng)的根。()無論我們走多遠(yuǎn),故鄉(xiāng)的溫情和味道永遠(yuǎn)停留在我們心尖,讓我們在彷徨和失意時變得堅強。

相信每個人讀這本書都有夢回故鄉(xiāng)的感觸,在這樣的年代,我們需要這樣一本好書溫暖我們寂寞的靈魂。如果說這本書有什么小的不足,由于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間跨度較大,所以文筆上不太統(tǒng)一,建議刪改部分章節(jié)。另外,我覺得這本書的文筆可以更平實些,畢竟我們美好的故鄉(xiāng)是不需要任何華麗字藻去修飾的。

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在消逝,故園已蕪,何處還鄉(xiāng)?回得去也找不到夢牽魂繞的舊時人物,不如一枕鄉(xiāng)愁到天明。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三

最開始接觸安的作品是《人生若只如初見》。這七個字讓我想到了納蘭容若。容若,那個想起來都讓人呼吸為之一痛的大清才子,他出生世家,少年展才,弱冠之年和他心愛的表妹結(jié)尾連理。本是令人羨慕萬分的才子佳人,誰又料得到最終的結(jié)局是心愛的表妹仙逝,而他也終因思念成疾而魂歸天地。如安所說的罷“悲劇的開始往往是毫無征兆,命運伸出手來,把種子埋下,幽秘地笑著,等待花開結(jié)果的一天。”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fēng)悲畫扇”是??!若人生只如初見之時,他做他的曠世才子,她做她的名花佳人,是否,一切都會不一樣。

納蘭的詞大多悲且傷,所以,當(dāng)看到安用納蘭的詞做書名時卻是抱了玩笑的心態(tài)去看,因為我不相信有誰能駕馭住納蘭的詞。通篇書看完安的書后,才覺得自己的淺陋,安的文,細(xì)膩委婉,猶如江南小巷,總是賦予一種神秘的美感。

《美人何處》不是我看過的她最好的部作品,至于為何會選它來寫,我想大概是因為大家同是女子。安的筆下,即使是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也大抵多了點淡淡的憂愁感覺。那種憂愁的感覺更讓我想到了古代的女子。

古代的女子只能被封建禮制束縛著沒有自由,沒有自我的思想,即使有自我的思想也會被扼殺,即使有心儀的男子也會被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禮制束縛著。然而歷史就是如此地不公,連一點姓名都不愿給她們留下,就如安所說“歷史留給女人的空間總是局促,像一場騰挪不開的舞蹈,底眉斂袖。即使一瞬間的張揚,也往往因不可考的姓名,不可考的生卒,不可考的家鄉(xiāng)而零落得一片清凈?!?/p>

若說美人,也因從商周開始。安也是如此,她的開篇即是周幽王的褒似。似是她的姓,而褒,只是她的家鄉(xiāng),看,歷史是如此的不公。連給他一個名都不肯,卻要讓她背上禍國殃民的妖女名聲。美貌不是她們的錯,錯就錯在她的男人過于愛她,愛到要把山河拱手,只愿換她一笑。周幽王烽火戲諸候,亡了西周;唐玄宗一寄紅塵妃子笑,失了大唐的盛世;只是,那是她們的錯嗎?女人,向來只是男子用來爭奪權(quán)利的借口罷了。

若說紅顏禍水,還應(yīng)提到為政治犧牲的女人。政治聯(lián)姻,至古有之。歷史有名的秦晉之好不就是那政治聯(lián)姻的產(chǎn)物嗎?歷史上還巴巴地把那莊政治婚姻比喻成夫妻的和諧,和睦。盜用一句安罵人的口氣,真是“香蕉你個芭樂”人家好好的個姑娘被你們當(dāng)作政治工具,你們不有羞愧之心就罷了,還在那邊大肆鼓吹,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你們的齷鹺行為。

話說那場驚天動地的政治聯(lián)姻應(yīng)是漢代的昭君出賽。是否,出賽的馬車踏過玉門關(guān)之時,昭君曾悲傷地回望長安的宮殿,否則,一曲琵琶怎能讓那斜飛的大雁直線而墜。那是個不幸的女人,歷史,卻給了她無上的榮耀,只因為她促進(jìn)了國家安定。相對于昭君的政治聯(lián)姻,西施顯然沒她那般辛運。她本是涓流溪水旁的一個浣紗女子,姣好的面容使溪水里的魚羞得沉了下去;二八的年紀(jì)使她擁有無限的青春;善良的心態(tài)使青山都為之折腰。然而,這一切,都在那一瞬間改變。他是范吳王夫差的謀臣,是他,將她送進(jìn)皇宮,是他,悔了她的一切,相傳西施最后被人推下了溪水淹死了。一代美女,終究無好結(jié)果,只是,在看到她閉眼的一瞬間,他是否會記起初見時她燦爛如星辰的明眸???,我想太多了罷,又有誰能過如明皇般愛玉環(huán)呢!否則天下也不會說出“致使天下不重生男重生女”否則“七月七日長生殿,又是誰在那邊絲語。玉環(huán)只是沒有想到,為何盛極一時的自己會落得個馬謂坡前死。安說”玉環(huán)不知,是以長恨?!?/p>

安筆下女子的結(jié)局大多悲慘:如高陽被賜死,魚幼微被處斬,桃花夫人自溢,西施落水而死。如有結(jié)局較好的,卻也無甚有趣如昭君展轉(zhuǎn)嫁人,紅拂女平淡此生,王美人的兒子即位了,丈夫卻死了。

那些美人,將愛化成等待的姿勢。將恨化成無盡的報復(fù),將感激化成無盡的回報,她們是血肉之軀,又是這個時空盛開的花朵。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dāng)初。就且看那美人該往何處。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四

常聞老人言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栗。今夕讀罷安意如的《美人何處》,方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此言非虛。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秋瞳剪水,膚如凝玉,有傾國傾城色,則一舞一江山。

美人,自是如玉的。

和田玉是中國四大美玉之首,正如我覺得貂蟬應(yīng)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一般。

我并不是獨愛她與其它三女各有千秋的容貌,而是折服于貂蟬周轉(zhuǎn)在波譎云詭中的那份從容,驚嘆于小小女子翻云覆雨在名利場上的兇險,自豪于絕色女子的智慧與膽色。在那個清一色男性主導(dǎo)的世界中,貂蟬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加速了紛亂之爭的結(jié)束,我甚至覺得是她用她的柔荑扶起了風(fēng)雨飄搖的漢室。

一切都僅僅是傳說嗎?一切都不僅僅是傳說嗎?

如果說拜月的傳說僅是增添了貂蟬身上的傳奇色彩,那《三國演義》的珠璣字字就已將她“驚天動地的一生”繪到了極致。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意為“白璧無瑕”,既象征“仁、義、智、勇、潔”的君子品德,又如貂蟬如花的容貌和如玉的一生。

安意如在書中說:“歷史上,總有些女子的作用,被刻意放大。”

楊玉環(huán)無疑是其中最突出的典范。人們都說紅顏禍水,豈知沒有男人為之癡迷,哪會有女子傾倒眾生。

哪怕覆了天下,女子的作用也只是愛其所愛,愛那繁華如夢,一騎紅塵,錦夜夢回,羽衣蹁躚……只是不知這一切隨風(fēng)。

這一切結(jié)束在公元756年,晨光熹微,一個如露珠般的生命以幾尺白綾消逝在馬嵬坡上,離離青草,是否還夢縈那驚才絕世的霓裳羽衣曲。

隕落了啊。一切都是如此。沒有開始,便不會有結(jié)束。

岫巖玉美則美矣,卻無法離水。正如楊玉環(huán)無法舍棄那繁華。一切皆空。

時常聽聞西子于古越國溪邊浣紗,如水容顏,魚兒都為其沉入深水,不敢露面。

一直以為西施就是那個如水般溫婉柔弱、“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卻始終不知她還兼任過“臥底”,以身許國,在吳越兩國之間周旋,語笑嫣然,最終成全了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東山再起,導(dǎo)致吳國淪滅。每每看到如此歷史,總?cè)滩蛔「锌呛蔚葓砸愕呐硬拍艹善涫?,謀其人。

國仇家恨影響不了她的美,紛爭的亂世成全了她出潔的美,效顰的東施更加襯其絕麗。

傳聞“和氏璧”由獨山玉雕成,那秦國肯以15座城池交換的珍寶。西施較之獨山更勝一籌,獨山玉僅僅是傾城,而西子之貌已然傾覆了吳國。

提起王昭君,我總會想起塞上牛羊以及塞外明媚的晴空,不是前人對于“昭君怨”的桎梏,不是入宮三年不能面君的怨艾、也不是出塞后回眸故土的悲戚,而是那真實而慎重的熱情。不是懵懂,而是決然。

安意如說:“因為有動搖,所以最終的不可動搖更堅固?!?/p>

現(xiàn)在,歷史中那些眉目如畫、溫婉如玉的女子,終還是在沉浮之間隨時光湮滅了罷,空余后人欷歔眾議那些如玉的容顏,感慨美人何處。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五

近半年來沒嗅墨香,恍惚間時光悄然又逝,不覺感喟之際,猛地向樓下一瞅,不知名的小灌木開出了星星般的花朵,紅、白、黃、紫,在這秋色黯然的季節(jié),它們熱鬧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世界。

回到案前,拿出美人何處,卻不敢說品讀。曾經(jīng)總以為高深玄淡的文字才是精神世界的極品,未曾想過小女生的發(fā)情之作也是別有韻味,而且這種韻味還能讓人不自覺地細(xì)細(xì)回想,美與女人,味與女人,生活與女人。

女人如同樓下的灌木,美人就是枝上的花朵,美人有著不同的色彩,這才能把世界裝扮得五彩繽紛,這才能在昏暗世界奪目而出,而渾濁的世界能給美人的只是一團(tuán)渾濁的空氣、一汪渾濁的流水,而我們普世大眾,就是這個渾濁世界的構(gòu)成因子。

在書中品味美人,實不知歷史上的美人被刻意濫制,美人是枝頭之花朵,而不是燦爛之綠葉,美人的美美在她的氣質(zhì),她的氣質(zhì)就是與眾不同的味。

尋常巷陌,追尋美人蹤跡,到頭來,失望一場,粉裝濃抹,讓女人俗氣,粉裝輕抹,讓女人平庸,女人的外表之美在于勾魂一瞬,女人的內(nèi)在之美在于持久的休養(yǎng),而我思慕中的美人擁有兩者的完美融合。

美人的美不是美在中庸,而是美在個性,美在對他人內(nèi)心的穿透。李夫人拂被拒見武帝,卻能讓武帝獨留喟嘆:是耶?是耶?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美人的美美在讓人思與念,思他日之美,念往后之遺憾。

美人并非仙間雨露,更非人間仙骨,美人更有七情六欲,而她之所以美,美在讓人惦記到她的處處是好,美在讓人感懷她的處處不易,美在讓自己也融入美的世界。

花朵總會凋零,美人也有謝幕之期,每當(dāng)念及林妹妹葬花吟,總感覺混沌突然開裂,七色光芒普耀大地,就是這樣,美在驚魂的那一刻消亡。

平大夫思念美人,在他那里,美人卻是虛幻,屈子成天想著楚國強大,想著自己如何施展才華,卻不知楚王是個神女都不浸的主兒,更別說屈子天空云淡般的愛國情懷了。

女人之所以能占據(jù)美人,因為她們有著柔情與剛毅,而男人只能屈就粗人類語。小女子說,女人的內(nèi)心是男人,而男人的內(nèi)心是女人,這話,想想很有道理。

歷史與現(xiàn)實很是相似,昔日的人們早已把未來的人性研磨透徹,更何況是眾所視之的美人。每當(dāng)事之完畢或者海闊天空之際,冥冥之中內(nèi)心凝固的因子再度跳躍,而思之的卻是遠(yuǎn)方的美人。

前段時間與朋友在一起,聊及女子之美,一子曰:美在雙峰,一子曰:美在雙臏,一子曰:美在兩頰,一子曰:美在素體。我問之:峰為何價?臏為何價?頰是何價?素體又是何價?一子曰:峰價一百,臏價兩百,頰沽三百,素體價沽五百。聽罷,我恍然明白,難怪羅丹的作品連連高價,源由素體!

人可沽價,而美人不可沽價,正如屈子敢于沉江,那是他心中的美人已然消逝,美人也可離去,那是她們的美已然耗盡,正如徐昭佩帶著一臉冷笑鄙視蕭大才子一樣,美人無人能賞,卻又何故留人間?恍然之間,這個世道,處處美人矣!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六

很久沒有讀書了,無意間看到了安意如的《美人何處》,便把玩起來!

安意如的文字,像一陣帶著清香拂面吹來的風(fēng),讓人沉醉其中,卻也保持著小小的清醒,給讀者留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若即若離,時遠(yuǎn)時近;不疏遠(yuǎn),不親昵。有時,她會把她的想法明確地表達(dá)出來,讓我看到,這是一個獨立的女人。有時,她會把話刻意說的模棱兩可,讓人去猜,去琢磨。就是在這探尋、揣摩之間,讓讀一本書,好象一場旅行,一次冒險。

美人去了何處,又該如何尋找?而美人的歸宿,無非是英雄的懷抱,抑或香車豪宅之間。其實不然,不同的美人,便會有截然不同的歸宿。

正如常言所說,沒有無緣故的成功,也沒有無緣故的失敗,命運脈絡(luò)看似混亂,實則清晰,過程倒也清楚,是萌芽、成長、延續(xù)、終結(jié)的不斷循環(huán)。從某種意義上去審視,每個人都在重復(fù)著前人的路。幸而卻不是絕對的重復(fù),依然存在些許微妙變數(shù)。人與人的區(qū)別就在于,通過一條重新展開的路,達(dá)至的自我境界和目的的不同。

無論是在哪個時代,形形色色的女子絕不會稀少,有太多女子,性格各異,出色出眾,如這世間百媚千紅,擁有不同的受眾。她們的美貌,她們的才智,她們的傳奇一直為人們所。

然而,紅顏禍水卻成了她們的代名詞。容貌姣好是錯嗎?父母的給予是她們無從選擇的。因著那些貪色男子、是非爭斗讓她們的美貌成為禍水,在人們眼中的卻是毀了她們一生的根源。才智無雙是錯嗎?自己的能力是她們生存的理由。就是有了她們的才智,才會吸引那些,成就一生傳奇。

可是,她們的一生是悲慘的,有了美貌、才智卻失去了愛,這是痛苦的,我想她們寧可擁有一份完整的、真心的.愛,也不要擁有這些令人追逐的美貌與才智吧,她們總是被人們當(dāng)作物品,在政治與利益中推來往去,有誰曾真正在意過她們心中的想法,有誰曾問過她們的意愿。也許,在世人眼中,她們只是一個擁有美麗外表的花瓶罷了。

其實美人,最動人的地方不在面若桃花,櫻桃小口,不在妖嬈的身段,纖細(xì)的腰支,柔順的青絲,而在于智慧,在于情商。

卻也不得不提到機遇二字。

如若唐太宗那一年沒有廣選天下美女,武則天永遠(yuǎn)不會進(jìn)入唐宮,她后來也只是個村野農(nóng)婦而已,更不會有中華民族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帝;倘使咸豐皇帝不是好,愛聽?wèi)颍m兒便不會因小曲唱得好而受他關(guān)注,也就不會有之后野心勃勃的慈禧。

然而,她們生來是弱勢的,是要等著男人來挑選。

但武則天也好,慈禧也好,那個選中她們的男人,也只不過是她們生命中的過客,是通向自己人生頂峰的墊腳石。對于武則天和慈禧這樣的女人,容貌,身材,這些評判一般女人的標(biāo)準(zhǔn),在她們身上倒已不再重要。被世人記住的,恰恰是她們的的智慧,她們的才華!她們讓自己成功“躍龍門”,躋身皇室的才華,她們操控局勢和生命中那些男人的本領(lǐng),抑或她們治國的智慧。

誠然,亦有很多先天優(yōu)勢很強的女人。

紅顏彈指老,天下若微塵。當(dāng)芳華已逝,待盡,曾經(jīng)那些引以為傲的資本都成為可憐的笑話。最后,只有那智慧,會凝成胸口的,窗前的,仍然是那樣美麗的容顏,不曾改變。

然后你發(fā)現(xiàn),對一個女人的成功而言,智商固然重要,情商無疑更重要。

其實不光是女人,世人皆如此。

想起一句話:紅顏彈指老,天下若微塵……。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七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何處是歸程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題記: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guān)那畔行,夜梁千帳燈。

納蘭性德長相思。

讀完秋雨的文章,我并不覺得苦,相反,我倒覺得秋雨是個很會苦中作樂的人。如果硬要說一個苦字,那也許就是這個被唐朝的輕煙宋朝的風(fēng)所洗去少年英氣的文人,用他那雙成熟而苦澀的眸子凝視這個蒼茫凄清的大地后所發(fā)出的凄愴的感情與熱愛吧?對于一個即沒有李白的輕舟也沒有陸游的毛驢的文人,他在這么山重水復(fù),莽莽蒼蒼的大地上默默地行行止止;他站在古人一定戰(zhàn)國的那些防衛(wèi)上,用與先輩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著很少會有變化的自然景觀,靜聽著與千百年前沒有多少差異的風(fēng)聲鳥聲,為那一篇篇由人,歷史,自然交融在一起的文章做提筆前的蘊釀。

但是秋雨自己卻說,他本為追回自身的青春活力而出游,而一落筆卻比過去寫的任何文章都顯得蒼老。這是不難理解的,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fù)載,由歷史滄桑感。于是秋雨邊走邊想,邊想邊寫,在山水歷史間的跋涉中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人生回憶。他悲,悲陽關(guān)的風(fēng)雪竟越見凄迷,繁星般的墳堆枯廢蕭條;他恨,恨若大的中國竟容不下莫高窟的幾本經(jīng)卷,而任由一個愚昧無知的道士把它們送給野獸般貪婪的外國人;他憐,憐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這個上升到滑稽的悲劇主人公最后在柳州羅池畔寂寞地死去;他贊,贊李冰的都江堰筑得智慧,仁慈,透明,甚至超過知識排場的長城;他思,思洞庭湖的復(fù)雜,神秘,難解和范仲淹,呂洞賓那似詩似儒,似史似仙的悲喜人生。

秋雨想的太多了,他的筆下,有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的蒼茫深邃,也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明朝深巷賣杏花的清新婉約。秋雨寫得太好了,他把大漠的壯與江南的秀那樣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他憑借山水風(fēng)物以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秘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構(gòu)成。他漂泊,每一次留駐都不會否定新的出發(fā),他不知道他從哪里來,也不知道他要到哪里去;他沒有歸程只有征途,他的耳邊時常會想起一批大學(xué)者,大詩人的腳步:李白的輕捷瀟灑,蘇軾的豪放豁達(dá),林和靖的大徹大悟,范仲淹的憂國憂民。

秋雨的文章神形俱佳,令人讀后會有一種苦澀后的回味,焦灼后的會心,冥思后的輕松,蒼老后的年輕。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秋雨正是以這種放達(dá)之情,走完了窮途無盡,思索無盡的苦悶,也揭示了中國文化巨大的內(nèi)涵。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八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fēng)悲畫扇”是??!若人生只如初見之時,他做他的曠世才子,她做她的名花佳人,是否,一切都會不一樣。

納蘭的詞大多悲且傷,所以,當(dāng)看到安用納蘭的詞做書名時卻是抱了玩笑的心態(tài)去看,因為我不相信有誰能駕馭住納蘭的詞。通篇書看完安的書后,才覺得自己的淺陋,安的文,細(xì)膩委婉,猶如江南小巷,總是賦予一種神秘的美感。

《美人何處》不是我看過的她最好的部作品,至于為何會選它來寫,我想大概是因為大家同是女子。安的筆下,即使是一個幸福的結(jié)局,也大抵多了點淡淡的憂愁感覺。那種憂愁的感覺更讓我想到了古代的女子。

古代的女子只能被封建禮制束縛著沒有自由,沒有自我的思想,即使有自我的思想也會被扼殺,即使有心儀的男子也會被等級森嚴(yán)的封建禮制束縛著。然而歷史就是如此地不公,連一點姓名都不愿給她們留下,就如安所說“歷史留給女人的空間總是局促,像一場騰挪不開的舞蹈,底眉斂袖。即使一瞬間的張揚,也往往因不可考的姓名,不可考的生卒,不可考的家鄉(xiāng)而零落得一片清凈?!?/p>

若說美人,也因從商周開始。安也是如此,她的開篇即是周幽王的褒似。似是她的姓,而褒,只是她的家鄉(xiāng),看,歷史是如此的不公。連給他一個名都不肯,卻要讓她背上禍國殃民的妖女名聲。美貌不是她們的錯,錯就錯在她的男人過于愛她,愛到要把山河拱手,只愿換她一笑。周幽王烽火戲諸候,亡了西周;唐玄宗一寄紅塵妃子笑,失了大唐的盛世;只是,那是她們的錯嗎?女人,向來只是男子用來爭奪權(quán)利的借口罷了。

若說紅顏禍水,還應(yīng)提到為政治犧牲的女人。政治聯(lián)姻,至古有之。歷史有名的秦晉之好不就是那政治聯(lián)姻的產(chǎn)物嗎?歷史上還巴巴地把那莊政治婚姻比喻成夫妻的和諧,和睦。盜用一句安罵人的口氣,真是“香蕉你個芭樂”人家好好的個姑娘被你們當(dāng)作政治工具,你們不有羞愧之心就罷了,還在那邊大肆鼓吹,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你們的齷鹺行為。

話說那場驚天動地的政治聯(lián)姻應(yīng)是漢代的昭君出賽。是否,出賽的馬車踏過玉門關(guān)之時,昭君曾悲傷地回望長安的宮殿,否則,一曲琵琶怎能讓那斜飛的大雁直線而墜。那是個不幸的女人,歷史,卻給了她無上的榮耀,只因為她促進(jìn)了國家安定。相對于昭君的政治聯(lián)姻,西施顯然沒她那般辛運。她本是涓流溪水旁的一個浣紗女子,姣好的面容使溪水里的魚羞得沉了下去;二八的年紀(jì)使她擁有無限的青春;善良的心態(tài)使青山都為之折腰。然而,這一切,都在那一瞬間改變。他是范吳王夫差的謀臣,是他,將她送進(jìn)皇宮,是他,悔了她的一切,相傳西施最后被人推下了溪水淹死了。一代美女,終究無好結(jié)果,只是,在看到她閉眼的一瞬間,他是否會記起初見時她燦爛如星辰的明眸???,我想太多了罷,又有誰能過如明皇般愛玉環(huán)呢!否則天下也不會說出“致使天下不重生男重生女”否則“七月七日長生殿,又是誰在那邊絲語。玉環(huán)只是沒有想到,為何盛極一時的自己會落得個馬謂坡前死。安說”玉環(huán)不知,是以長恨”

安筆下女子的結(jié)局大多悲慘:如高陽被賜死,魚幼微被處斬,桃花夫人自溢,西施落水而死。如有結(jié)局較好的,卻也無甚有趣如昭君展轉(zhuǎn)嫁人,紅拂女平淡此生,王美人的兒子即位了,丈夫卻死了。

那些美人,將愛化成等待的姿勢。將恨化成無盡的報復(fù),將感激化成無盡的回報,她們是血肉之軀,又是這個時空盛開的花朵。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過去,回不了當(dāng)初。就且看那美人該往何處。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十九

很早就看過這本書,最初是因為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從書架上取下,翻看幾頁,才知道是余秋雨所著,而且講述的是關(guān)于有些偏門的角度――昆曲。讀書時就很喜歡余秋雨,他的文章很隨性,也有涵養(yǎng),《文化苦旅》、《千年一嘆》、《霜冷長河》、《行者無疆》、《借我一生》這些書都影響了我整個讀書生涯。從這些書中,我讀出了對歷史的探尋,對文明的留戀,對自我的感悟,對世界的審視。而這本《笛聲何處》,卻是余秋雨作為一名學(xué)者向我們展現(xiàn)他心中的昆曲世界,對昆曲的遺存的探尋中,感受到昆曲的厚重及滄桑的歷史進(jìn)程。

昆曲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中華文明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澳骋环N文化如果長時間地被一個民族所沈溺,那么這種文化一定是觸及到了這個民族的深層心里。以這種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中華民族在藝術(shù)文化充分成熟之后有幾種群體性癡迷值得注意。第一是唐詩,第二是書法,第三就是昆曲。――昆曲曾經(jīng)讓中華民族癡迷了兩個多世紀(jì)。大致來說,整個十七世紀(jì)致清代乾嘉之交,基本上屬于昆曲世紀(jì)?!?/p>

依稀還記得一首詩詞,“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東風(fēng)滿洛城。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边@是出自《洛城春夜聞笛》的里的一首詩。羌笛聲中怨楊柳,自古以來,笛聲總和憂愁相思分不開家。正因那一首首泣舟悲戚的曲子,哀怨動人的詞調(diào),笛聲總是揪動著離人的心弦。很多人覺得,中國的笛聲太過輕柔,讓人忘卻了他的存在。一旦忘記了歷史中還有這樣的一部分,一切就變得冷峻而粗糙。

《笛聲何處》這本書所彌漫著的那一絲曾讓人為之沉迷數(shù)百年的氣息,一直都說中國的地理分為南北方,其實中國的文化也分為南北方,當(dāng)然笛聲也是如此。蘇州的笛可謂聞名天下。在簫笛之鄉(xiāng)萌發(fā)出的昆曲,不可謂不令人驚嘆。昆曲的笛聲凄美婉轉(zhuǎn),令人窒息。悠揚的曲調(diào)中漂浮著蘇州城中積淀千年的悲歡離合,流徜著秦淮水里舞動數(shù)載的月明黃昏。由于工作忙碌,平日的生活也比較粗淺,學(xué)習(xí)不足,很少有所高雅的機會,感受這樣的音樂。通過這本書的如詩如醉的描述,算是可以理解書中老余所賦予的深長意味,但是由于才疏學(xué)淺,見識淺薄,還是無法把心中的感受完整得地化作文字。

這本書除了對昆曲較為專業(yè)的介紹以及來龍去脈的整理,還為昆曲提供了一種成功的范型(社會歷史還會在諸多戲劇形態(tài)中進(jìn)行篩選,把那些能與當(dāng)時當(dāng)?shù)貜V大觀眾的審美心理定勢相對應(yīng)的形態(tài)穩(wěn)定下來并加以強化,這便是我們所說的范型),雖然昆曲隨著時間流逝已經(jīng)示弱,但對后世的影響遠(yuǎn)未消逝,所以說不能說昆曲消亡了,它的范型仍被其他戲劇借用。昆曲在美學(xué)、詩詞。戲劇上有十分高的造詣和藝術(shù)價值。如高度詩化的風(fēng)范、雅俗組接方式、連綴型的松散結(jié)構(gòu)、演出的儀式性和游戲性等。昆曲對于中國戲曲的影響是十分廣泛深刻的,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昆曲也成為了聯(lián)合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令人十分欣喜。希望借著這樣的東風(fēng),能夠加深加強對昆曲的地方保護(hù),畢竟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是中華文明最珍貴的東西,他是和全世界文明都不一樣的神奇瑰寶。老余的書里還分析了《牡丹亭》,提到牡丹亭是一種青春的生命的存在,我十分認(rèn)同?!赌档ねぁ房梢哉f是昆曲里最出名的戲曲較短,昆曲本身也是一種詩詞藝術(shù)和戲劇藝術(shù)的完美融合。而《桃花扇》體現(xiàn)了一種封建社會衰亡的跡象,因為整個社會已提不出新的思想,里面最精彩的一句戲詞是“你看國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么?”

《笛聲何處》向我展示了平日不曾看到的昆曲世界,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文明的絢爛和深邃,感受到了高雅的滄桑感。讓我浮躁的心得以些許平靜,也對中國的古文化更產(chǎn)生了一絲迷戀。一直覺得讀書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實效性,對心靈的洗禮和滋潤才是最應(yīng)該最追求的。而想《笛聲何處》這樣的典籍就給我心靈的滋養(yǎng)。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二十

似乎等待是女人的.專利――如畫的江南水鄉(xiāng)里,不知到底有多少紅顏被埋葬;煙雨朦朧中,不知道有多少等待良人歸來的癡情女子在翹首盼望。她們力氣去愛,去等。可是,總應(yīng)該有人告訴她們,有些人,有些感情,是再也等不回來的。

故事開始的很平靜。

小荷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fēng)片,煙波畫船”;歐陽則屬于另一個世界。原本沒有任何交叉點的兩個人,卻因為十年前一個善意的謊言而糾結(jié)在了一起。歐陽的到來,就像往荷平靜的心湖里投了一顆五彩石子,從此不再安穩(wěn)如初。

在小荷對歐陽的感情升華的時候,歐陽卻帶著遺憾離開了。

歐陽離開了,小荷卻不能再習(xí)慣沒有歐陽的日子了。她也像阿婆一樣,心中有了一個要等的人。

可是,結(jié)局真的能像電影中演的一樣嗎?

“如果你不能承諾,請不要留下任何東西在這里?包括你的感情。”這是我曾經(jīng)在一部電視劇里見過的一句話。歐陽走之前留下了兩件東西,一個是笛子,永遠(yuǎn)留在了博物館的玻璃展臺里;另一個就是感情,永遠(yuǎn)溶在了小荷的心里。

歐陽帶不走小荷,這良辰美景奈何天終究也鎖不住歐陽,他總歸是要走的。不是歐陽對小荷感情不夠深,而是“縱然碧絲前萬條,哪能系得游人住”。歐陽只是千萬個過往游人中的一個。

小荷真的能等到歐陽嗎?我覺得這是個注定了的悲劇。誰又能保得齊小荷不會成為另一個阿婆呢?小荷在重蹈覆轍。

既然留不下,就不要留下感情;如果等不到,就不要再等下去。

韶華去了不再來,一個人的青春年華稍縱即逝。如果把自己的感情和時光投入到抓不住的幻影中,終生不渝,也不見得就是好事。我希望每個人把握住自己的人生,享受現(xiàn)在。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二十一

比較近,讀了一本書——《美人何處》,作者名叫安如意,她的散文、文章都很簡潔、釋然,她的所寫,與其他散文作家不同,她不怎么寫生活,卻寫古代美人的青春,但卻更讓人有所感悟。

比較喜歡的一篇——《那是你的手》,其實只是寫了一個比較火的古代愛情故事,楊過與小龍女。寫的,是,小龍女臨死,但看到楊過斷了只手臂,反而一點也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一直追問楊過:“過兒,你的手臂呢?怎么沒了?怎么沒了”……作者寫的很簡單,但卻能讓我差點流淚。有那么一段話,寫得我內(nèi)心洶涌著的感嘆:“我是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在被里醒來覺得惆悵,心里像有一泓湖水,清澈冰冷,照見的只有我一個人。于是會伸出手,輕撫身邊的眉頭,手指輕掠過他的臉,好像是寂寞的行走,只有觸摸,我才相信這短暫的擁有是真實的?!币苍S,就是這么一段純粹而又簡單的描寫,卻激起了大多數(shù)人的響應(yīng),當(dāng)然,我也算是其中的一個。

這篇文章,讓我久久的難以忘懷,亦使我深信,愛情在成熟之后,會破繭成蝶,化作情親。這世上比較穩(wěn)妥比較持久的感情,是情親,如是溫暖的,是一雙哪怕不再年輕的親人的手。也讓我這屬于青春期的“小青年”有所清醒。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無論發(fā)生什么事,那都是會發(fā)生的事;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已經(jīng)結(jié)束的,已經(jīng)結(jié)束了,讓我們以此為念,學(xué)會釋然,善待自己和他人?!边@段話是我比較喜歡的一段。安如意她讓我懂得了——釋然。

也許,正當(dāng)我們煩惱時,正當(dāng)我們不斷失敗時,正當(dāng)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釋然,必定比失落,好得多。

安如意,讓我“學(xué)會釋然”的人……。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二十二

《美人何處》的作者是安意如,一位小有名氣的當(dāng)代女作家,不過她終究不是什么大文豪,她的作品也稱不上是名家大作。之所以被這樣一本書吸引,是因為安意如那雋秀的文字和靈動的文筆叩響了我的心扉,更是因為她筆下那一群別樣的美人們讓我感觸良多。在閑暇之時或在歡愉之際,一本《美人何處》蕩滌著我的心靈,宛如沸騰之后的水花悄悄氤氳兀自飄去。

寶玉說道,男兒是泥做的骨肉,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然而,浩浩湯湯歷史中記載的卻是被人們稱為“妖孽”、禍國殃民的妲己,大臣口中“狐媚惑主,謀朝篡位”的武則天,有傾國傾城色去誤國滅朝的陳圓圓。讀完《美人何處》,才知事實并非完全如此。柔情似水的女兒也有男兒般的鐵骨錚錚,命運多舛的女兒也有男兒的執(zhí)著堅韌,只得問一句“鐵馬金戈天下,改朝換代江山。成王敗寇盡男兒。因何將禍水,長與女兒擔(dān)?”

一句偈語“成住壞空,人生長短,并無別事”落在書的封面,讓人沉思片刻,人生的“成住壞空”男兒如此,女兒亦如此。褒姒、小龍女、杜麗娘、魚玄機這些傳奇的女子都在《美人何處》里出現(xiàn)過,而我想提及的卻是讓我為之心悸的王寶釧和林徽因。都說人生禁不住等待二字,而宰相千金拋卻榮華苦守寒窯十八年,只為當(dāng)年山盟海誓,只為見心愛的人一面。一份執(zhí)著的信念,一顆堅定的心,讓一個從前的金枝玉葉不得不背負(fù)整個家庭的重負(fù)。即使年歲漸加的她不再粉面含春,即使她飄逸的青絲早已成為白發(fā),但一個有情至此的女子如何不讓人感喟。都說:“情不知所以起,一往而深”,寶釧的至深情意也算是終有所獲,平貴與她的再度重逢便是最好的見證。林徽因,那個從人間四月天里走出來的女子,才情橫溢,堪稱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奇女子。但讓人們真正記住她的不是她那動人的容貌和曲折的愛情經(jīng)歷,而是她建筑師的身份。為了保護(hù)北京及其他地方的建筑,她和她的丈夫四處奔走,為了國家利益,她堅韌獨立地去對抗頑固蒙昧的現(xiàn)實,即使四處碰壁,傷痕累累她也在所不惜,因為一盞忠貞的愛國明燈始終照亮在她的心頭指引著她前進(jìn)。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男權(quán)社會中女兒們尚如此有情有意、忠貞愛國。而今男女平等的社會中,我們必將邁步從頭越,學(xué)習(xí)和汲取她們身上優(yōu)秀的品質(zhì)和精神。我想《美人何處》里的美人若只是外貌美未免太過于膚淺單薄,她們真正的美應(yīng)該是那更為閃爍的女性的光芒,也許她們的傳奇不再,但散發(fā)的精神卻歷久彌新。

無論何時何處,情誼之深,愛國之重,男兒有,女兒亦有,天下之事,匹夫有責(zé)。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二十三

“努力了就會有可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辈粍跓o獲,當(dāng)你想要得到什么,就需要先付出些什么。

還記得曾經(jīng)為了一次次考試的高分,我們付出過的一個個夜晚,挑燈夜讀,溫習(xí)舊課,整理思路,只為得到試卷的高分,家人和老師的認(rèn)可。

還記得曾經(jīng)為了得到心生愛慕之人的側(cè)目,我們付出的一次次用心,悄悄觀察,暗自記下一切關(guān)于他的喜怒哀樂,甚至為了他的喜好輕易改變自己,心悅他的目光熱切和羞澀,熱切的恨不得在那人身上灼燒出一個洞,一旦這種熱切的目光被對方發(fā)現(xiàn),還會故意裝作若無其事。

還記得曾經(jīng)為了得到別人的夸獎和羨慕,事事做的認(rèn)真,就連普通的動作都要嚴(yán)格要求自己,讓自己不至于什么時候失態(tài)。

“欲將取之,必先予之”想要得到什么,你就要去付出的更多才行,畢竟自古就沒有空手套白狼的道理。

“努力了就有可能成功,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這是我聽到過的,最簡單明了,也道理最深刻的一句話,有時候你可能抱怨,憑什么我們付出的都是一樣的,但是別人成功了,而我卻沒有成功?太不公平了。

其實不必這么想,去否定自己,雖然努力的不一定有收獲,但有時候這樣賭一把,總要好過坐以待斃,一點都不努力,坐等失敗要好得多。

所以,當(dāng)你為了一件事而拼盡全身力氣努力,最終卻沒有得到預(yù)期的結(jié)果,也是在大可不必哭天喊地大叫不公平。

說回“欲將取之,必先予之”的話題,我腦海中的故事不禁跟著回到了本書中記載的兩個故事。

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之前,有八千子弟跟隨,可卻在一夜之間因一曲楚歌勾起思鄉(xiāng)之情,他們在那夜別了霸王,同夜,虞姬也別了霸王。

虞姬本來也不是不可活命,但她還是為了給項羽留下一個最好的念想而自刎,以鮮血為霸王踐行,她此舉,失去生命,卻換來表達(dá)出自己的情深。

而此后不久,項羽自刎于烏江,也與虞姬有異曲同工之妙,以生命給江東父老一個交代。

第二個故事,是漢武帝劉徹與李夫人。

李夫人是平民家的孩子,或許是因為一場預(yù)謀進(jìn)幸給了劉徹,而她高貴的氣質(zhì),姣好的容顏也不負(fù)眾望的迷住了劉徹。

可是好景不長,注定是李夫人重病,回天乏術(shù)。

平民出身的李夫人家中親人一朝過上了好日子,若以后沒有皇上的寵愛,必定會牽連家中好日子不長,于是這位堅定剛毅的女子從病開始便對帝王避而不見,直至身死。

她的理由是,“夫以色事人,色衰而愛馳,愛馳則恩絕”,她要給劉徹留下的,是最好的一面,讓他對她永世不忘,才能保家中一世安穩(wěn)。

但她還是做到了,用自己的堅持和心酸,換來了家人一世安穩(wěn)的生活,也算有所得!

客從何處來讀后感篇二十四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guī)》。這本書使我漸漸感悟到了該怎能樣做人,我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做人也有許多數(shù)不清地規(guī)則,因此,想受到別人的尊重,就要有規(guī)有矩。接下來,就讓我說說我的感受吧。

“入則孝”這一篇告訴了我要孝順父母、親人。因為他們的所做所為都是為我們好,還有,不管他們愛,還是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已最誠摯的心去愛他們、孝順?biāo)麄?。弟子?guī)里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本腕w現(xiàn)出來了。

接著是“出則弟”。它講的是家中兄弟的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相處的規(guī)矩。在這些規(guī)范中訓(xùn)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懂得怎能樣融入集體。“兄道友,弟道恭;兄北睦,孝在中”的意思就是當(dāng)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應(yīng)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處,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dāng)中存在孝道。

我已經(jīng)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不行,還要會做。我覺得弟子規(guī)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已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76049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