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丟失按幾倍價格賠償(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1-11 16:41:01
快遞丟失按幾倍價格賠償(五篇)
時間:2023-01-11 16:41:01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快遞丟失按幾倍價格賠償篇一

昨日,福州一女子價值千元的快件被快遞公司弄丟,多次索賠未果,甚至得到了“一分錢也不賠”的答復。據(jù)了解,該女子在寄快遞時僅填寫收件人姓名、地址、聯(lián)系方式,沒填物品信息,也未選擇保價,最終快遞公司僅賠24元,也就是3倍郵資。那么未保價的快遞丟失該怎么賠償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帶您來了解相關問題。

一、未保價快遞丟失賠償金額不受3倍郵資的限制

過去我們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幾千甚至幾萬元的快遞物品因為消費者未購買保價,丟失后只能得到幾百塊或者幾十塊錢賠償荒唐局面。這是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四十七條的規(guī)定“未保價的給據(jù)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

然而該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郵政普遍服務業(yè)務范圍以外的郵件的損失賠償,適用有關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郵政法》第五十九條的規(guī)定,快件的損失賠償,適用有關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即《合同法》和《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

因此,消費者應當注意,不超過3倍郵資的限制只適用于郵政普遍服務業(yè)務范圍內的郵件損失賠償,不適用于快遞賠償,也就是說,快遞未購買保價的賠償金額不受3倍郵資的限制。

二、未保價快遞丟失可按合同法原價賠償

2013年新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規(guī)定,在快遞服務過程中快件丟失的,寄件人和快遞公司有約定賠償金額的應按約定賠償,沒有約定的但購買保價的快件按照保價金額賠償。對于未購買保價的快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賠償。因此,未購買保價的快遞丟失可以按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賠償。

根據(jù)《合同法》規(guī)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付或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因此,如果消費者有證據(jù)能夠證明所投寄的貨物價值,即使沒購買保價也應獲原價賠償。

三、小編提醒

為保護寄件安全和自身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在寄快遞時首先應當選擇信譽較好的快遞企業(yè)。其次在寄快遞時應仔細閱讀快遞運單背書條款的有關規(guī)定,了解有關賠償規(guī)定,并且根據(jù)運單填好物品相關信息,如果快遞物品屬于一些較為貴重的物品最好選擇購買保價。

最后,應當保存好運單等相關證據(jù),當發(fā)生類似快遞丟失情況時,應先與快遞公司協(xié)商,在協(xié)商不成功的情況下,盡快以保留相關憑證向您所在的消費者保護協(xié)會投訴或者委托律師向法院起訴,以更好地保護您的權益。

快遞丟失按幾倍價格賠償篇二

快遞物品丟失未報價只能賠償快遞費三倍嗎?

案例1:近日,江蘇省蘇州市吳江法院審結了一起因未保價快件丟失引起的損害賠償案件,判決被告快遞公司以承運貨物的成交價賠償原告損失6487元。

河南來吳江盛澤打工的小劉開了一家淘寶網(wǎng)店,主要經(jīng)營真絲面料,因業(yè)務量較大,固定委托了本地一家快遞公司托運貨物。今年3月,小劉將一筆成交價6487元的貨物交給快遞公司承運,收貨人卻遲遲未能收到貨物,經(jīng)查貨物是在快遞公司的運輸途中丟失,至今未能找回。小劉被迫同買家取消了定單,并退還了買家全部貨款。但在隨后與快遞公司的協(xié)商中,雙方就賠償金額產(chǎn)生了重大分歧。無奈之下,小劉將快遞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快遞公司全額賠償貨物損失6487元。

法庭上,快遞公司老板辯稱,快遞公司業(yè)務員到小劉處攬收快件時,已明確告知貨物較為貴重,提醒小劉應保價,但小劉說不保價?,F(xiàn)在貨物丟失,按規(guī)定保價按保價全額賠償,不保價只能賠償運費3倍,所以只同意賠償郵費80元的3倍,即240元。

法院經(jīng)審理后認為,小劉與快遞公司間的貨運合同關系合法有效,小劉交運貨物并支付運費,快遞公司作為承運人應當及時、安全地將貨物運送至指定地點。快遞公司在運輸過程中造成貨物丟失,又不存在因不可抗力丟失、貨物本身的自然性質或者合理損耗以及托運人、收貨人的過錯等情形,快遞公司依法應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jù)《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快件發(fā)生延誤、丟失、損壞和內件不符的,經(jīng)營快遞業(yè)務的企業(yè),應當按照與用戶的約定予以賠償。企業(yè)與用戶之間未對賠償事項進行約定的,對于購買保價的快件,應當按照保價金額賠償。對于未購買保價的快件,按照《郵政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賠償?!倍多]政法》第五十九條明確規(guī)定,其中快遞賠償?shù)牟糠?,只能適用《郵政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不能適用《郵政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guī)定。其中《郵政法》第四十七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未保價的給據(jù)郵件丟失、毀損或者內件短少,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掛號郵件丟失、毀損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予以賠償?!薄多]政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郵政普遍服務業(yè)務范圍外的郵件的損失賠償,適用有關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倍鶕?jù)《民法通則》確定的賠償?shù)囊话阍瓌t是: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責任,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二條規(guī)定:“貨物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或者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币虼耍r與否并非認定賠償標準的依據(jù)。保價與非保價的差別,僅體現(xiàn)在計算方式和舉證責任上。保

價快遞丟失、毀損的,只需按照保價金額賠付;不保價快件丟失、毀損的,賠償?shù)囊罁?jù)是相關民事法律規(guī)定,托運一方對寄遞物品的實際價值負有舉證責任。本案中,雙方并未對賠償額作出具體約定,快遞公司應按快件實際損失進行賠償。因快件丟失造成小劉與客戶間的交易終止,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小劉的實際損失不僅包括貨物的成本價值,也包括直接的可得利益,應以淘寶商品的成交價6487元作為賠償?shù)囊罁?jù)。據(jù)此,法院最終判決快遞公司賠償小劉貨物損失6487元。

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訴,目前判決已經(jīng)生效。

案例2:成都合同糾紛律師吳錦熤提醒:消費者在選擇快遞公司或者貨運公司時應當關注托運貨物的保價條款及具體內容,否則,一旦貨物遺失,可能面臨較大損失。

甲公司通過申通公司向乙公司快遞貨物,申通公司提供的《申通快遞詳情單》左下方印有“收件人簽名”一欄,其右下方印有“填寫本單前,務請閱讀背面快遞服務合同!您的簽名意味著您理解并接受合同內容”的提示文字,該詳情單背面印有《快遞服務合同》,其第四條內容為:“保價條款:托運人(寄件人)可根據(jù)交寄快件物品的重要性、易損性等,自主選擇保價或不保價快遞服務品種。如托運人(寄件人)對交寄快件物品選擇不進行保價,則雙方確認交寄快件物品實際價值不超過其支付的快遞費用5倍。選擇不保價服務品種的,如交寄快件物品毀損滅失,按照雙方在快遞詳情單上的約定進行賠償,如雙方?jīng)]有約定,按照最高賠償標準不超過托運人(寄件人)已支付快遞費用的5倍賠償?!奔坠驹诒敬慰爝f物品中未選擇保價。后甲公司快遞的貨物在運輸過程中丟失。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于快遞合同中保價條款的效力判定應當適用合同法還是郵政法存在分歧。

成都合同糾紛律師吳錦熤分析認為應適用合同法。

郵政法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郵政普遍服務業(yè)務范圍以外的郵件的損失賠償,適用有關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可見,郵政法僅適用郵政特殊行業(yè),而快遞屬于郵政普遍服務外的業(yè)務,因快遞服務發(fā)生糾紛的案件應當適用合同法,快遞公司應承擔違約責任。

在此法律適用的前提下,雙方約定的“快遞公司對所承運快件丟失或破損其責任限于郵費的5倍”的保價條款效力如何認定則是本案審理的難點。筆者認為,保價條款是物流公司單方提供的格式合同條款,不能因為其被貼上“格式化”的標簽,對其效力就當然予以否定,而應分三種情況區(qū)別予以對待:

一、快遞服務合同本就未設置保價條款,即快遞公司不提供保價這項服務??爝f公司若盡到告知托運人的義務,托運人仍然選擇該快遞公司并簽訂快遞服務合同,那么發(fā)生快遞貨物損毀丟失等,快遞公司即不再因過錯承擔托運人實際損失的責任,而應按照合同雙方簽訂的條款劃定賠償責任。若快遞公司未盡到告知義務,因其過錯至快件毀損丟失,其仍應賠償快遞托運所受的實際損失。

二、快遞公司設置保價條款,但未告知托運人或告知不足。本案即屬于此種情況,盡管申通公司提供的《申通快遞詳情單》左下方與右下方有提示文字,但字體顏色大小等與詳情單中的其他字體差異不夠明顯,且快遞公司亦無法證明其對快遞托運人就合同第四條之條款進行了口頭告知。在此情況下,保價所涉條款因格式條款制定人未對合同相對方進行明確告知而無效。

三、快遞公司能證明對快遞托運人就保價條款進行了明確告知,快遞托運人仍未選擇保價,則保價條款中關于免除或減輕快遞公司責任的條款應當有效。

案例3:關于賠償損失問題

對于郵寄物品如何賠償損失,一直存在分歧,主張適用《郵政法》的人士認為,《郵政法》是特別法,《民法通則》屬于普通法。按照“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的原則,此類糾紛對于乘客及郵政用戶來說,應當在上述兩法規(guī)定的范圍內進行賠償。而主張不適用《郵政法》的人士認為,《郵政法》系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的產(chǎn)物,實際上是部門法,而不是民法部門中的特別法,適用部門法明顯對郵政用戶不公平,故應當適用《民法通則》。類似《郵政法》這樣以法律形式維護部門利益的條款,在鐵路、電信等壟斷部門普遍存在,歸根到底是一種制度的現(xiàn)象,既是計劃經(jīng)濟體制遺留下來的問題,也是壟斷部門政企不分的結果。筆者認為應適用《民法通則》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理由為:

1、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它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第111條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另一方有權要求履行或者采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對于民事責任的承擔方式,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賠償損失、支付違約金”等等。所謂“賠償損失”,也就是損失多少賠多少。對此,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均有明確規(guī)定。郵政部門與用戶屬于服務合同的關系,完全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并不能因為一方當事人是郵政部門就否定雙方的平等主體關系,因此事實上不存在適用《郵政法》的問題。

2、《郵政法》不是民事特別法。相對于《民法通則》而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合同法》

是它的“特別法”?!多]政法》是國家郵政行政管理部門管理、規(guī)范、調整管理部門與相對的郵政部門之間關系的法律,當屬行政法范疇,應當是“公法”,而《民法通則》則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屬“私法”范疇,兩法是完全不同的法律體系,故說《郵政法》是特別法的理由是不成立的。

3、郵政法的限額賠償原則與民法的合理賠償原則相悖?!多]政法》對郵政企業(yè)在郵政普遍服務范圍內的給據(jù)郵件損失賠償限額做了規(guī)定,“未保價的給據(jù)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予以賠償?!薄秶鴥忍乜鞂_f郵件處理規(guī)則》也規(guī)定,未保價的郵件丟失、損毀、短少時,應按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金額不得超過所付郵費的2倍。由此可見,郵政法實行的是限額賠償,與《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民事法律規(guī)定的合理賠償原則相悖,以《郵政法》規(guī)定的限額賠償原則裁判,也不符合裁判的價值取向。

三、關于精神損害賠償問題

畢業(yè)證書是持有人大學學習經(jīng)歷的記載和證明,對持有人而言,畢業(yè)證書包含了特定的精神利益內容,具有紀念意義,屬于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物品。在過去的年代,大學生全部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憑學校開具的“高校畢業(yè)生派遣證”報到,檔案也由學校寄給工作單位,工作單位并不需要驗看畢業(yè)證書,因此,畢業(yè)證書顯得并不太重要。但現(xiàn)在不同了,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實行雙向選擇,畢業(yè)生求職不可能一求就準,需要反復多次地參加面試洽談,奔走于多個用人單位之間,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就是求職時的“身份證”和“通行證”,每次都必須出示。即使就業(yè),也可能不會永遠在一個單位了其一生,更換職業(yè)相當普通。所以,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就顯得極為重要。根據(jù)教育部的規(guī)定,畢業(yè)證書丟失后,只能補辦畢業(yè)證明書,而不能補辦畢業(yè)證書,雖然畢業(yè)證明書與畢業(yè)證書具有同等效力,但二者畢竟在內容上有所差異,屬不同種類的證書,現(xiàn)實中,有些單位并不認可畢業(yè)證明書,因此,很可能給持有人今后在求職、參加各類考試等社會活動中增加很多困難,帶來不便和影響,是不可彌補的損失。因此,從精神利益層面而言,畢業(yè)證書的永久性滅失給持有人造成精神上的損害是毋庸置疑的,對畢業(yè)證書丟失給持有人造成的精神損失,理應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予以賠償。

案例4:快遞不是普通郵政業(yè)務

此案的承辦法官說,本案的爭議焦點主要是,在快遞公司已經(jīng)對未保價快件損毀、短少作出規(guī)定的情況下,寄件人是否有權要求快遞公司原價賠償損失?

該法官說,關于損毀快件按資費三倍進行賠償?shù)臈l款,是快遞公司預先擬定的格式條款,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郵政企業(yè)對給據(jù)郵件的損失依照下列規(guī)定賠償:未保價的給據(jù)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三倍。但由于本案被告快遞并不屬于郵政普通服務業(yè)務,因此,對快遞過程中造成物品的毀損賠償,不適用法定的賠償郵資三倍的標準,而應當適用有關民事法律的規(guī)定。

本案中,周通快件損毀的損失為2600元,按照資費三倍即180元的標準進行賠償,不足賠償周通損失的10%,對周通不公平、不合理,依合同法的規(guī)定,該約定應認定無效。在此情況下,應參照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二條有關規(guī)定,按照交付或者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貨物毀損、滅失的賠償額。因此,法院判令快遞公司按損毀快件的原價賠償。

快遞丟失按幾倍價格賠償篇三

一、快遞公司丟失、損壞、調包托運物品的事件時有發(fā)生,當消費者索賠時,通常會被告知,要按快遞單據(jù)中填寫的保價金額或未保價的相關規(guī)定進行賠償。對于在快遞中沒有保價的物品,快遞公司統(tǒng)一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目前快遞行業(yè)普遍采用兩種賠償方式:對托運前保價過的快件,按照約定的保價作出賠償;對托運前未保價的快件,一般按運費的3倍作出賠償??爝f公司的這種賠償標準是依據(jù)2009年10月1日實施的《郵政法》規(guī)定:郵政企業(yè)對給據(jù)郵件的損失依照下列規(guī)定賠償:保價的給據(jù)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未保價的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3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3倍予以賠償。

二、發(fā)生快遞丟失之后,快遞公司往往會搬出《郵政法》來對付消費者,該法中對快遞公司最有效的一條就是“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3倍”。這是不是說,快遞公司都可以用此條款來拒絕賠償?

《郵政法》是國家郵政部頒布的,適用于郵政部下轄的郵政業(yè)務,郵政部門是社會服務的一部分,郵政部門不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的。而快遞公司所有的業(yè)務是以營利為目的收發(fā)快遞件,不承擔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服務,快遞物流企業(yè)經(jīng)營的快遞業(yè)務,并不是郵政普遍業(yè)務。法律之所以對普遍郵政服務中的郵件丟失規(guī)定了限額賠償,源于該服務帶有公共服務的性質,其對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的收費標準是確定的、低廉的。不難看出,限額賠償制是建立在用戶低付費獲得服務基礎之上的,而公共服務所需成本多由政府承擔。對于不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快遞服務,因為服務協(xié)議的訂立和履行是依據(jù)市場規(guī)律進行的,因此,這類糾紛應當按照《民法》《合同法》的規(guī)定處理,而不適用限額賠償制?!多]政法》中對“郵政企業(yè)”的概念有明確的內涵和外延,一些快遞公司只能屬于“郵政業(yè)企業(yè)”,并納入國家主管監(jiān)督管理,但并不屬于《郵政法》調整的郵政企業(yè),而這些快遞公司一旦丟失了郵件,就得按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進行賠償。

我國《郵政法》第84條規(guī)定:“郵政企業(yè),是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及其提供郵政服務的全資企業(yè)、控股企業(yè)。”快遞公司不屬于《郵政法》所講的郵政企業(yè),其在承運過程中造成貨物滅失的,應當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承擔相應賠償責任。例如案例3中,工商部門認定,小唐與快遞公司是郵政服務合同關系,應該適用《合同法》而不是《郵政法》,快遞公司構成違約,應承擔賠償責任。

三、服務協(xié)議是印在物流清單背面的,許多人在簽字時沒有注意到,快遞員也沒有告知,那么快遞運單上印的“5倍運費”賠償限額條款是否有效呢?

“5倍運費”這個條款屬于格式條款,系快遞行業(yè)對賠償限額自行提高到5倍至10倍不等的行業(yè)自律性規(guī)定。快遞公司作為提供格式合同的一方,要對限制或免除己方責任的條款作出明確說明。但在訂立合同時,一般并沒有對這些進行詳細的解釋說明。背面沒有簽字欄,這種形式的告知是不明確的。因為沒明確告知這些條款,導致用戶對賠償、保價等事宜存在誤解,所以,賠償限額的條款對用戶一般沒有約束力。在實踐中只要用戶能夠證明用戶和快遞公司之間的貨運合同關系是合法有效的,用戶交運貨物并支付運費,快遞公司作為承運人應當及時、安全地將貨物運送至原告指定的地點。快遞公司在運送貨物過程中將貨物遺失,構成違約,應賠償由此造成的損失。

快遞公司將消費者的郵件寄丟后本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如果再以格式條款為由減輕自己的責任,對消費者是不公平的。而且,快遞公司使用的保價條款是快遞公司為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的,在訂立合同時,如果未就該條款與消費者進行協(xié)商或者加以明示,那么從法律上來說,應屬無效的格式條款。

四、消費者應如何選擇快遞公司?

消費者選擇快遞企業(yè)時盡量選擇規(guī)模大、網(wǎng)點完善、管理規(guī)范、有國家郵政局頒發(fā)的快遞經(jīng)營資質的公司,而且填寫運單時,品名、價值、保價金額,填寫時要由快遞公司核對確認。必要時(貴重物品)拍下整個包裝過程、運單詳情的視頻,確保物品丟失時能證明是“貴重物品”。如果價值超過10萬元的物品不要使用快遞,如不能親自送貨,一定要選擇具有資質的專業(yè)押運公司。

建議消費者盡量使用郵政部門專營的快遞公司,這樣如果發(fā)生郵件丟失現(xiàn)象,郵政部門專營的快遞公司有正規(guī)的賠償渠道,也有一定的賠償能力。

原來快遞公司對丟失快件的賠償主要依據(jù)《郵政法》47條和59條,一般賠償消費者資費的3-5倍。但快件不是郵件,并不應該適用《郵政法》,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適用的法律本身就出現(xiàn)了錯誤。而新《辦法》實際上卻明確了賠償額度不受“資費三倍”的限制,而是適用《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民事法律關于損失賠償?shù)囊?guī)定。未保價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辦,沒有約定的但有保價的按照保價辦,沒有約定也沒有保價的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辦?!逗贤ā芬?guī)定:運輸人也就是快遞企業(yè)對運輸?shù)目旒斜9茇熑危绻\輸過程中貨物有損毀,快遞公司要與消費者按照約定給予賠償,如果沒有約定的話要給予市價賠償,即按照交付或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在這個過程中,快遞丟失物品的價值是多少,將由消費者舉證,證明它們實際價值。

快遞丟失按幾倍價格賠償篇四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胡震波訴葉潤忠返還財物(郵票)糾紛應如何處理問題的函復

〔1992〕民他字第12號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贛高法民〔1992〕1號《關于胡震波訴葉潤忠返還財物(郵票)糾紛案的請示》收悉。經(jīng)研究并征求有關部門的意見后認為:葉潤忠不返還珍貴郵票,是侵害財產(chǎn)權的行為。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和一百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應令葉潤忠將所借珍貴郵票限期返還胡震波。如果逾期不還,可按略高于市場的價格折價予以賠償。以上意見,供參考。

附: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胡震波訴葉潤忠返還財物(郵票)糾紛案的請示

最高人民法院:

我院接新余市中級人民法院關于胡震波訴葉潤忠返還財物(郵票)糾紛一案的案情報告,對進入流通領域作為特殊商品的珍貴郵票,如何定價,是否作價賠償,存在不同意見,特請示貴院。

原告:胡震波,男,25歲,漢族,新余市人,高中文化,系江西省新余鋼鐵總廠中板廠職

工,住新余市城南商業(yè)局宿舍。

委托代理人:胡少波,男,40歲,新鋼汽車隊工作,住新鋼糧店。

委托代理人:胡凌云,男,江西省新余鋼鐵總廠司法處干部,住苗圃區(qū)314棟1樓1號。被告:葉潤忠,男,25歲,漢族,湖南省醴陵市人,高中文化,系江西省新余鋼鐵總廠第一運輸部職工,住該廠單身宿舍。

委托代理人:劉桐雅,男,新余市律師事務所律師。

案由:原告胡震波與被告葉潤忠均是集郵者。胡震波要求葉潤忠返還一枚特15首都名勝第3枚天安門“天空光芒四射”(也稱“放光芒”)珍貴郵票。此郵票是由胡震波的父親傳給胡震波的。1988年3月間,被告葉潤忠到胡震波家中,要求欣賞胡震波珍藏的這枚特15“放光芒”郵票,葉潤忠看后,主動要求將這枚郵票借出,交由其教師鐘國強鑒定真?zhèn)危鸩ū硎就狻R恍瞧诤?,原告的父親發(fā)現(xiàn)郵冊中的“放光芒”郵票不見了,詢問情由,要求胡震波盡快追回。第二天,胡震波即找葉潤忠要回這枚“放光芒”郵票,葉潤忠告知胡震波郵票已丟失,請求寬限一段時間,讓其好好找一找,但葉潤忠一直未找到,胡震波三番五次催促葉潤忠,要葉盡快返還,葉也曾保證在1988年7月前找到,均沒有結果。原告胡震波遂于1988年12月向新余市滄水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被告葉潤忠返還特15“天空光芒四射”珍貴郵票。在訴訟中,原告胡震波堅持要被告葉潤忠返還原物,如確實不能返還原物,要求按市場價25000-30000元賠償,并要保留其追索權,被告葉潤忠認為返還原物已不可能,要求按1988年市場調節(jié)價進行賠償。

新中國郵票志號特15“首都名勝”郵票全套五枚,于1956年6月15日發(fā)行,其中第三枚為“天空光芒四射”郵票,面值8分,是由我國著名郵票設計家邵伯齡先生設計的,由于歷史的原因,印制后認為不妥,故發(fā)行前郵電部下令將該枚郵票收繳銷毀,并于1957年2月20日另發(fā)行一枚補齊全套。但有些城市因郵局管理混亂,早已于發(fā)行前發(fā)售了此郵票,所以有極少數(shù)(知情人反映只有24枚)該枚郵票流入社會,由于是錯版未發(fā)行郵票,故極為珍貴,據(jù)省集郵協(xié)會反映其珍貴程度,在我國建國后發(fā)行郵票中名列第二位。

在一審法院審理期間,新余市郵票公司出具證明:“特15首都名勝第四枚(應為第三枚)未正式發(fā)行‘天空光芒四射’郵票,據(jù)南昌八一公園郵票市場于(1991)6月23-24日成交一枚(南昌日戳1956年)天空光芒四射郵票成交額貳萬伍千至叁萬元左右,主要看品相好

壞來決定,轟動了南昌市集郵界。據(jù)了解,該枚郵票就是我市這枚郵票,蓋日戳和地點、時間基本相符。“

江西省集郵協(xié)會也出具證明:“目前此枚票(指天空光芒四射郵票)在集郵界,舊上品交換價值在貳萬伍千元左右?!?/p>

另外,承辦人走訪江西省集郵協(xié)會時,座談中接待我們的常務理事彭裕生同志說:“如果你有這枚票,二萬元,我馬上可以找到買主?!绷硪晃怀绽硎律蛑叵壬f:“這枚票,要四萬元?。 彼麄儽硎荆赫匠鼍咦C明,不便把價格寫得太高。

新余市渝水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葉潤忠借原告胡震波的珍貴郵票,應該妥善保管,因保管不善給原告造成的損失能夠返還原物的,應該返還原物,不能返還則應該賠償損失。該枚郵票因是錯版未發(fā)行郵票,且有極少幾枚已在市場上流通而增加其收藏價值,其市場買賣價格與國家郵票價格手冊所定價相差很大,被告應按市場價格賠償給原告,但因該枚郵票是全國首次在南昌市場上交換,可以比照1991年6月在南昌八一公園的市場價進行賠償,被告應賠償原告人民幣25000元,由于從未處理過此類案件,沒有這方面的處理經(jīng)驗,且郵票有國家定價和市場議價,二者相關很大,故請示新余中級人民法院。新余市中級法院處理此類案件沒有把握,又請示本院。

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認為:郵票被認為“國家名片”,在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種藝術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郵票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其價格主要由以下諸因素決定:

一、印量,存世量,數(shù)量越少,價格越高。

二、收藏人數(shù),數(shù)量越多即集郵者越多,價格越高。

三、發(fā)行時間越久,價格越高。

四、設計、印刷,越精美越受歡迎。

五、差錯、變體,往往價格奇高。

六、系列郵票的第一種。特15首都名勝第三枚天安門“天空光芒四射”郵票,除最后一項外,其他因素均具備?!胺殴饷ⅰ编]票,由于歷史原因未發(fā)行,但卻有極少數(shù)流入社會,作為錯版郵票,其價值是與日俱增的。據(jù)省集郵協(xié)會的同志介紹,此枚郵票大概僅有南昌發(fā)售了,全國極為罕見,在目前列我國建國后出版郵票市場價的第二位,在我省列為首位。被告葉潤忠借用原告胡震波的珍貴郵票,理應妥善保管,按期返還,因保管不善致使借用物滅失、毀損或減低使用價值,不能返還原物的,借用人應征得被借用人同意,以等價的貨幣或其他實物抵償?!疤炜展饷⑺纳洹编]票是珍貴郵票,作為特定物,不能返還原物,應當賠償損失。同時對于堅持要求返還原物的原告來說,應保留其追索權。保留原告追索權,既是對財產(chǎn)--珍貴郵票合法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又可防止不法侵害人有機可乘,鉆法律的空子。被告人葉潤忠作為一名集郵者,對“放光芒”珍貴郵票是看得很重的,其遺失的可能性不大,完全有可能還在被告手中,因此,一致認為,保留原告胡震波對“放光芒”郵票的追索權是十分必要的。

在賠償數(shù)額方面,討論認為,鑒于郵票是否真正遺失有兩種可能性,如果郵票遺失了,那么判決被告賠償25000元,似乎讓被告吃啞巴虧;如果郵票沒有遺失,判決賠償25000元,而被告以35000元甚至更高價出售,那么被告凈賺10000元甚至更多,顯然被告占了便宜。因此,在賠償數(shù)額上,有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由于“天空光芒四射”珍貴郵票是錯版未發(fā)行郵票,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是沒有定價的,因為從理論上講沒有發(fā)行,當然也就沒有定價了,但由于某種特殊原因,又確實流入到社會上,在集郵市場上流通,量少收藏價值大,價格是會不斷上升的。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二十六條“借用實物的,出借人要求歸還原物或者同等數(shù)量、質量的實物應當予以支持;如果確實無法歸還實物的,可以按照或者適當高于歸還時市場零售價格折價給付”之規(guī)定,又有我省集郵協(xié)會的“舊上品交換價值在貳萬伍千元左右”的證明,因此,被告葉潤忠賠償數(shù)額可以按30000元給付。

第二種意見認為:主張不判具體賠償多少,只保留原告的追索權。

審判委員會傾向第一種意見。以上意見當否,請批復。

快遞丟失按幾倍價格賠償篇五

快遞弄丟客戶物品未保價也需賠償:證據(jù)充分即可

2013年01月13日 14:23法制日報

本報記者 潘從武 本報通訊員 郭曉云

物流公司不慎將客戶托運的價值5萬元的裘皮大衣丟失,但就因沒有保價,物流公司僅愿意賠償400元錢。沒保價就可以不按照貨物損失賠償嗎?對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qū)人民法院判決指出,客戶有證據(jù)能夠證明貨物價值,即使沒保價也應獲原價賠償。

2012年9月29日,杜某將批發(fā)價格為5萬元的高檔裘皮大衣交付給恒通新運物流有限公司,支付了40元運費后,該物流公司出具了托運單。然而多日后,收貨人告知杜某裘皮大衣一直未收到。杜某詢問物流公司后得知,裘皮大衣在托運過程中丟失了。由于雙方對賠償價款無法達成共識,杜某將物流公司告上了法庭。物流公司認為,杜某對貨物未保價,所以物流公司只能按照約定運費的10倍,即400元進行賠付。

庭審中,杜某提交了載明托運貨物名稱為服裝、數(shù)量1件,運費40元的貨物托運單,標價為5萬元的銀聯(lián)簽購單,發(fā)貨詳單等證據(jù),并找來了證人,以此證實托運貨物價值為5萬元。

近日,法院對此案審理后,判令物流公司賠償杜某貨物損失5萬元。法官說法

法官庭后表示,本案中物流公司與杜某之間建立了運輸合同關系,物流公司作為承運人應當履行將貨物安全運輸至目的地的義務,造成丟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杜某雖然對貨物未進行保價,但她提交了充分證據(jù),證明托運的裘皮大衣實際價值為5萬元,所以物流公司理應按照杜某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承運人對運輸過程中貨物的毀損、滅失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貨物的毀損、滅失的賠償額,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其約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付或應當交付時貨物到達地的市場價格計算。據(jù)此,法院作出如上判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0864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