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綱讀書心得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5 00:41:15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大全(18篇)
時間:2023-11-05 00:41:15     小編:文軒

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方向。怎樣使總結內(nèi)容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這些范文雖然僅供參考,但是它們展示了一個良好總結的形式和內(nèi)容,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一

讀完柏楊老先生的《中國人史綱》,才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有溫度的歷史,一部有人情味的歷史,與以往記錄時間與故事的史書不同,此書中更多的是對人,或者說對中國人創(chuàng)造歷史的思考。隨著柏老先生的史筆,我嘗試著從王朝更新罔替的波瀾壯闊中找尋規(guī)律,從帝王將相的興衰沉浮中讀懂落寞。

當我放下此書,想寫上幾行文字記錄心情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歷史,或者說中國歷史這個話題是在太大,也只能從多維的歷史中攫取一個維度,那么就談一談我對中國人信仰的理解。

先說結論,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神而不信神的民族。

相比于被整合后系統(tǒng)化的希伯來神話,北歐神話和古希臘神話,中國神話磅礴而嘈雜,我們可以從《詩經(jīng)》《楚辭》《山海經(jīng)》《左傳》《國語》《莊子》《墨子》《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歷史典籍中看到主體相似,細節(jié)卻可能大相徑庭的神話故事。如果類比古希臘神話有神話時代和英雄時代,其實中國上古神話也可以以帝堯為分界線,之前可以稱之為神話時代,主線故事是創(chuàng)世,造人,三皇五帝的三次神戰(zhàn)、妖神鬼怪及其紛爭;帝堯之后的英雄時代,主線故事是羿和禹等人的英雄事跡及部落紛爭。正如其他文明一樣,宗教對中國神話的影響也是巨大的,道教作為中國本土宗教,創(chuàng)造性的將神話故事進行了整合統(tǒng)一,提出了掌管天界的天庭、玉帝、王母娘娘體系,這與在奧利匹斯山上俯瞰人間的神王宙斯又有了幾分神似。而作為舶來品的佛教,通過與中國文化的融合,也創(chuàng)造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學神華。

然而以上諸神之于中國人,各像是故事而非信仰,中國人的信神拜神,更多的是出于絕望邊緣上的痛苦掙扎,而非如西方或阿拉伯世界信仰的虔誠與純凈。'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或許才是中國人最普遍的神話觀。

中華文明的神學不興,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國長期處于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皇權壓抑神權的原因;也有農(nóng)耕民族生產(chǎn)力相對較高,人民生活較為富足,宗教難以發(fā)展的因素,但我更感興趣的,是從中華文化傳承的角度進行分析。

談起中國人為什么會有祖先崇拜,我要先講一個故事。假使我穿越到明代的某個田間地頭,偶遇一位正在勞作的年輕人,我想我們的對話一定是這樣的。

'哥們,你們明代的生活怎么樣?'。

'我爹傳給我的唄。'。

'田呢?'。

'我爹傳給我的唄。'。

'那種田的方法呢。'。

'我爹教給我的唄。'。

這雖是我杜撰的故事,卻在中國的歷朝歷代,大江南北普遍發(fā)生著。中國長期處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人們局限在相對狹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為單位共同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促使家庭成員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不僅具有天然的血親聯(lián)系,更成為生存的相互依靠對象。

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是以父子關系為主軸的單系親族組織,上連于所有死去的祖先而下及于尚未出生的子孫,若失去祖先這一環(huán),這個結構原則就被切斷而無法存在。所以中國人藉祭祖與孝德來維系此一制度,誠如當代大儒馮友蘭在其中國思想史一書中論到孝的理論時提到『傳統(tǒng)中國社會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的,而孝則是使家族扣緊在一起的德行』。在這樣一個允滿家族意識的社會中,人生價值的表現(xiàn)不在忠便在孝,我們可以說: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能,而中國人是要倫理,稱中國文化為孝的文化亦不為過。再加上民間死后世界觀的影響,祖先崇拜與倫理孝道有了更深的連系,甚至視祭祖為盡孝的表現(xiàn),因不祭祖,祖先在陰間就無法享受長生福祿,而淪為餓鬼孤魂,實為大不孝,祖先也會因此降災于家族。怪不得韋政通教授說:上古的祖先崇拜演變出儒家的孝道,而儒家的孝道又維系了這古老的宗教。所以中國人必循例重俗,祭祖祀宗,藉此抒發(fā)緬懷先人,表達孝思的心境,進而祈求祖先佑護賜福。

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表現(xiàn)在定時掃墓、祭拜、建立祠堂,在逝者下葬時,隨同準備許多日常生活應用物品紙樣,一同燒毀,如同送先人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一樣;并定時燒紙(送錢),甚至在不同季節(jié)送不同衣物的紙樣燒毀;官宦或富貴之家要為建立祠堂,供奉祖先排位。

中國人的歷史崇拜可以看做是祖先崇拜的2.0升級版,如果說祖先崇拜的對象是父親、祖父、祖父的父親、祖父的祖父,那么歷史崇拜則是崇拜中國歷史上的先賢、圣君、名將。

唐太宗李世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的名言流傳千古,除了彰顯了他出色的政治智慧,更說明了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對借鑒歷史的推崇。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這里'替'是關鍵,為什么不是'興衰'?就是一個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個朝代給'替換',這才是最重要的。所謂一個朝代實際上是一家一姓的朝代,然后被另一家奪走代替。從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是為了本家的基業(yè)能千秋萬代,不被別家奪走。所以歷朝歷代、各位皇帝大臣最想的便是從歷史中找尋治國的方法,避免被替換朝代的弊端,維持自己的通知。

這是這種自上而下對歷史的推崇,是中國人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始終保持著對歷史人物甚至是寫歷史的人物的崇拜。

史海浩瀚,吾之所知不至史之萬一。只有學好歷史,把歷史當老師,用歷史做工具,才能在歷史中找尋到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工具。感謝著柏老的《中國人史綱》,感動于局團委的每月一書活動。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二

這個假期,我讀了臺灣作家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這本書。這本書是近代以來中國作家著史的最杰出代表作,講述和評論了從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時代到二十世紀第一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的整部中國歷史。它以中國人的特定活動為對象,讓歷史成為一部電影,人民成為這部電影的主角,而中國大地則是這部電影的演出場地。

柏楊的史觀以“人”為中心,自稱是平民著史、獄中著史,“不為帝王唱贊歌,只為蒼生說人話”,所以取名《中國人史綱》,重點在“人”。柏楊一生經(jīng)歷坎坷,因有大苦難,所以有大憤懣與大悲憫,這種情懷始終激蕩在文字里,才使得柏楊作品的魅力不因時間的流逝而稍有減衰。本書完成于監(jiān)獄之中,以世紀為經(jīng),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寫到20世紀初;以事件為緯,內(nèi)容涵括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篇幅浩大,文字流暢生動,結構精練緊湊。

歷史是酷的,我卻是淺薄的。歷史并非全是鮮衣怒馬繁華似錦,它事實上如此殘酷,戰(zhàn)爭和暴政將它涂抹得血跡斑斑。這斑斑血跡又迷惘了眾生的眼睛,在穿越歷史重重迷霧之后卻對猙獰的__流露出頂禮膜拜的眼神。原來顛倒眾生的,并非只有傾國傾城的美女。唯物史觀無疑是科學的,但不能否認的是在長河迂回蜿蜒的轉(zhuǎn)彎處,歷史是富有戲劇性的。某一個個體可以影響歷史的走向,使它選擇了其中的一個方向,而將其余諸般可能性留給了后人遐想與感嘆的空間。歷史上最熱鬧的地方,往往是占少數(shù)的權貴們明爭暗奪,而最冷清的地方,卻充斥著占絕大多數(shù)的老百姓。李唐趙宋復朱明,歷史的姓氏不斷更迭,歷史中人聲鼎沸,卻不知有一雙冷眼在歷史的邊緣靜靜旁觀,它叫做權利。歷史只有一個,但面孔卻有多種。某個角度上它是一個慈眉善目的老者,換個角度,即是一個窮兇極惡的屠夫。

本書的內(nèi)容精彩絕倫,并且很有特點。灑脫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述。作者常常開門見山又一針見血地進入歷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最關鍵的人物,分析勾勒,寥寥數(shù)筆,便使歷史中那些老朽的事件和人物神采頓生,也使隱藏在歷史積塵下的規(guī)則與真相昭然若揭。每章最后的“東西方世界”一節(jié),別具匠心和視野。宋明之后,尤其是十六世紀開始,西方政治文明突破性地發(fā)展起來,科技之光興起,中西方的發(fā)展遂于此分道揚鑣,并終于導致十九世紀以后中國社會的不堪收拾。今天的人在扼腕嘆息之余,更應該明白到,不僅僅從中國來看中國歷史,和不僅僅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是多么必要和意義非凡。

本書特有的以世紀分章和以問題分節(jié),不以帝王年號而以普遍的公歷算法來紀年,和將一個世紀分成十個年代來分別表示,等等做法,都使得全書脈絡清晰,重點主題一目了然,大大地方便了閱讀。

富于文采的白話文字,這可從《史綱》里面不多的幾處古詩翻譯就可以看出,其用詞之妙與精準,絕對可讓作者躋身于一流白話文大師之列。

大量地以表格來代替冗長敘事的方式,既簡潔明了,也大大地增加了閱讀的愉悅感。例如,作者提到,我們的國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我們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不以當一個王朝人為榮。當中國強大如漢王朝、唐王朝、清王朝時,我們固以當一個中國人為榮。當中國衰弱如南北朝、五代、宋王朝、明王朝以及清王朝末年時,我們?nèi)砸援斠粋€中國人為榮。中國——我們的母親,是我們的惟一的立足點。所有的王朝只是中國的王朝,所有的國,都是中國的另一種稱謂。

看完了這本書,不僅僅是受到了震撼,更多的是對歷史的感悟與思考。歷史,要認清事實。是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一種潮流。社會在進步,舊的制度被淘汰。歷史,其意義最主要的是文化精神的象征與傳承,歷史學科就是如此。我們的民族漢族在歷史上曾飽受欺辱,這自然有外在的原因,可更重要的原因在我們自己身上: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百姓不能夠居安思危??墒钱斀裼行┧^的“愛國者”仍舊不肯正視歷史,卻熱衷于依靠對歷史的意淫來尋求快感,活在古代中國天朝上國的迷夢中而回不到現(xiàn)實。我覺得,這才是我們民族真正的恥辱。我們需要做的,是承認歷史,以史為鑒,同時反思我們民族在歷史上走過的路,摒棄錯誤的歷史觀,消除偏見,才能為日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好思想基礎。對過去的事情的掌握和理性分析,使得我們可以跳出事情圈外,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全面的分析,有高屋建瓴之意味。等我們對歷史有一定的認識和積累,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shù)煩惱和憂慮都是如此的渺小。從自身修為角度來講,可以讓我們能夠超然世外遠離目光短淺的痛苦。從處理事情來看,能讓我們更好的把握全局,可以站比一般人更高的角度來解決問題。我一直說,學歷史,不能指導你具體發(fā)財致富,但是可以更好地指導你的人生。這個多元的世界,賺錢容易,修身難。沒有好的修為,終生痛苦。內(nèi)心的苦痛是物質(zhì)不能彌補的。這就是學習歷史對自己的最大的幫助。

為后來人,正在續(xù)寫著歷史,必須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跑好屬于自己的一程,做好歷史的傳承者、創(chuàng)造者。

讀完《中國人史綱》真是感悟頗深,希望這本優(yōu)秀的著作能被更多人發(fā)現(xiàn)并且閱讀。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三

談起中國人為什么會有祖先崇拜,我要先講一個故事。假使我穿越到明代的某個田間地頭,偶遇一位正在勞作的年輕人,我想我們的對話一定是這樣的。

"哥們,你們明代的生活怎么樣?"。

"我雖是一介草民,可也有房有田,有老婆有孩子。日子還算可以。"。

"那你的房子哪里來的?"。

"我爹傳給我的唄。"。

"田呢?"。

"我爹傳給我的唄。"。

"那種田的方法呢。"。

"我爹教給我的唄。"。

這雖是我杜撰的故事,卻在中國的歷朝歷代,大江南北普遍發(fā)生著。中國長期處于小農(nóng)經(jīng)濟社會,人們局限在相對狹小固定的地域,以家庭為單位共同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活動,促使家庭成員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不僅具有天然的血親聯(lián)系,更成為生存的相互依靠對象。

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結構是以父子關系為主軸的單系親族組織,上連于所有死去的祖先而下及于尚未出生的子孫,若失去祖先這一環(huán),這個結構原則就被切斷而無法存在。所以中國人藉祭祖與孝德來維系此一制度,誠如當代大儒馮友蘭在其中國思想史一書中論到孝的理論時提到『傳統(tǒng)中國社會是建立在家族制度上的,而孝則是使家族扣緊在一起的德行』。在這樣一個允滿家族意識的社會中,人生價值的表現(xiàn)不在忠便在孝,我們可以說:猶太人是要神跡,希利尼人是求智能,而中國人是要倫理,稱中國文化為孝的文化亦不為過。再加上民間死后世界觀的影響,祖先崇拜與倫理孝道有了更深的連系,甚至視祭祖為盡孝的表現(xiàn),因不祭祖,祖先在陰間就無法享受長生福祿,而淪為餓鬼孤魂,實為大不孝,祖先也會因此降災于家族。怪不得韋政通教授說:上古的祖先崇拜演變出儒家的孝道,而儒家的孝道又維系了這古老的宗教。所以中國人必循例重俗,祭祖祀宗,藉此抒發(fā)緬懷先人,表達孝思的心境,進而祈求祖先佑護賜福。

在中國儒家的觀念中,"忠"、"孝"是最重要的美德,即使對已經(jīng)去世的先人,也要像他們依然活著時一樣的尊敬,在節(jié)日中要供奉、祭祀,在中國,對祖先的崇拜是日常要遵守的行為準則,康熙皇帝和教皇特使之間的爭執(zhí),就集中在是否允許祖先崇拜上,康熙當時的名言就是"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

中國人對祖先的崇拜表現(xiàn)在定時掃墓、祭拜、建立祠堂,在逝者下葬時,隨同準備許多日常生活應用物品紙樣,一同燒毀,如同送先人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一樣;并定時燒紙(送錢),甚至在不同季節(jié)送不同衣物的紙樣燒毀;官宦或富貴之家要為建立祠堂,供奉祖先排位。

史海浩瀚,吾之所知不至史之萬一。只有學好歷史,把歷史當老師,用歷史做工具,才能在歷史中找尋到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工具。感謝著柏老的《中國人史綱》,感動于局團委的每月一書活動。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四

內(nèi)容簡介:

張蔭麟(1905―1942),號素癡,亦常作筆名。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寫有《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說質(zhì)疑》,針對史學家梁啟超對老子事跡考證提出異議,使清華師生大為震動,并梁啟超的激賞。后又發(fā)表論文《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分析了明清兩代傳入的西方學術的差異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張蔭麟與夏鼐、吳晗和錢鐘書并稱“清華文學院四才子”;被吳宓稱為“梁任公第二”;梁啟超首次與他相見,也贊嘆為“天才”。

張蔭麟,除了一本未完成的教科書,張蔭麟似乎再沒留下什么。這本不到16萬字的小冊子便是《中國史綱》。但這本薄薄的作品不幸成為作者終生的絕唱?!氨R溝橋事變”后,張蔭麟不得不擱筆,當時剛寫到東漢建立。直至他5年后病逝于貴州遵義浙江大學,《中國史綱》也只是更新了序言部分。

《中國史綱》一書包涵序文、十一章和最后的附錄三部分。作為文章主體的十一章,作者著重講述了自中國史的黎明商朝起,到西漢王莽改制失敗與西漢末年的農(nóng)民起義這一段的歷史事件。附錄主講了東漢前期的一些歷史事件、北宋從建立到宋神宗這一時期的一些歷史。

在主體的十一章中,作者將大量筆墨(前6章)用于寫前秦以前的歷史,又將其中的四章用于描寫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外交各個方面。

讀后感:

張蔭麟先生一直不滿當時的歷史教育,說教材無窮無盡地排列著名字和史料,讓青年人“被迫重溫再溫可厭倦的一套雜湊的機械的史實”。因此這本名為《中國史綱》的課本既不重考證,也不引原文,而是用“講故事”的筆法來“畫”歷史。這本教科書,除文筆優(yōu)美之外,“運思情深意遠”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范給予的另一評價。這位通史學者認為,只有錢穆的《國史大綱》可以與之媲美。

這本書第一章: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中突破了以往中國史書喜歡從遠古時期的炎帝、皇帝說起的做法,而是有理有據(jù)的從有文字記載的商代開始記述,商以前的.歷史僅略述。全書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大量嚴肅的語言,不注重考證,也沒有大量的引用原文,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語言描述歷史事件。雖然僅僅是簡略介紹了商至漢的歷史,但是卻為我們描繪這一時期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簡潔明了,可讀性強。

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到張蔭麟先生的歷史觀點:第一,從價值的角度來看,價值就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歷史的效益問題,涉及到制約史學社會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讀者。不能傷害歷史的科學性。張蔭麟說:“一個健全的文化就是能使一切最后的價值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都并育而不相害的文化?!币虼?,一個健全的歷史學,不但要求真,亦要求美。史學要想得到廣大讀者的接受,就必須具有藝術功能。第二,張蔭麟認為,客觀歷史本身是史學藝術功能的自然基礎。第三,張氏談到了歷史的隱喻問題,即藝術性的修辭手法在史學中的地位問題。他說:以史事為直比或隱喻即狹義之所謂用典。此種修辭之技術若用之而洽切清新,明易不詭,則實足以溝通幻想或現(xiàn)實之美與史界之美,而予一意義以深遠而豐富之背景。近人以典故為文病,相戒為用,此實一新式“塔布”,其由來則矯枉過正而昧于歷史之美學價值也。

對于這本書,出版后,好評如潮。如:熊十力說:“蔭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懷沖曠,與人無城府,而一相見以心。使天假之年,縱其所至,則其融哲史兩方面,而特辟一境地,恢前業(yè)而開方來,非蔭麟其誰屬乎?”王蕓生稱“張蔭麟是中國學界的一個國寶?!闹袊膶W受教于王靜庵先生(國維),西洋文學受教于吳雨生先生(宓),……為梁任公先生所賞識。他不僅文史淹博,哲學的素養(yǎng)尤深?!?/p>

可惜天忌英才,1942年10月24日凌晨3時,張蔭麟在貴州遵義病世,享年37歲。他死后,錢鍾書《傷張蔭麟》詩中說:“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云正譎詭。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p>

陳寅恪寫有《挽張蔭麟二首》,曰“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共談學術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p>

朱自清《挽張素癡》一詩慨嘆:“妙歲露頭角,真堪張一軍。書城成寢饋,筆陣挾夙云。勤拾考工緒,精研復性文。淋漓修國史,巨眼幾揮斤?!?/p>

張蔭麟一生溫文爾雅,注重理性對學術嚴肅批評,受人尊重,不失為我們的榜樣。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五

封建社會從周開始,終結于秦政,楚漢爭霸之時出現(xiàn)過短暫的分封,最后歸于豪族社會。封建社會終結的原因是鐵器、耕牛、竹簡的出現(xiàn),鐵器、耕牛帶來了新經(jīng)濟,使君王可以脫離貴族得到更多的資源,而竹簡則帶來了新人力資源,使君王可以脫離貴族得到人才治理國家。

商周之變,封建初成。

歷史上著名的武王伐紂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周王聯(lián)合眾多國家趁著商朝大軍滯留東南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朝歌守軍,一舉攻陷商都,占領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了商政權。當時的歷史觀念是天命歸于族,意思就是上天選擇這個族做為正統(tǒng),既這個族是正統(tǒng),其他族是牲口,正因為此每次商對外征戰(zhàn)得到的戰(zhàn)俘都是直接用來祭天的。當時商族是大族,所以用這樣的方式能夠維持他的統(tǒng)治。而周國能夠打敗商國是眾多國家一起合力的結果,而且周國本身并不算強大,那么再用天命歸于族的方式,顯然就是自尋死路了。周人將天命歸于族改成了天命歸于周王,然后將輔助周王登上大位的重臣、親戚通過分封的方式進行拉攏。這個制度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只要對周王有足夠的貢獻就能夠得到分封,世代繼承,這樣就把所有的人都拉攏到了周王的陣營,大家一個共主。封建社會也就此產(chǎn)生,其分封制下,天下被納入一種擬親緣共同體的結構當中,核心是宗法制,相應的形成了嫡庶之制、祭禮、服制等。而中國也從此時開始了正統(tǒng)性延續(xù),直到清朝覆滅。

封建的巔峰。

封建社會的發(fā)展,天子受制于各個分封的諸侯國,同時也受制于國內(nèi)的貴族集團,諸侯國則也有同樣的問題,所以大家在一個穩(wěn)態(tài)的均衡當中。當時的霸權是通過會盟的方式來確認的,而不是戰(zhàn)國時期的滅國。楚國原來并不屬于中原,在當時的中原人民眼中,楚國就是蠻夷。春秋之際,楚莊王伐陸渾之戎,兵鋒抵于洛陽。周天子派遣王筍滿勞軍,楚王竟問到天子之鼎的輕重。王孫滿對曰: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遂罷兵,這說明楚王也接受了周朝的這套邏輯,重禮,并參與到這個體系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原來蠻夷的.地方也接受了周天子的節(jié)制,這也為封建王朝的崩潰埋下了伏筆。

封建社會的奔潰。

封建制度需要不斷進行分封,所以中央的權力會隨著一次次的分封開始日益衰敗。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耕牛和鐵器的出現(xiàn),讓一地一年一耕成為可能。以前的生產(chǎn)方式是一個人占很大的地,今年用著這塊,明年用那塊,采用輪耕的方式,因為以前的土地恢復肥力需要幾年的時間。而鐵器、耕牛的出現(xiàn),讓土地恢復肥力變的更加快,可以每年一耕,這樣就養(yǎng)活更多的人,同時君王也通過這些土地得到了更多稅收。竹簡的出現(xiàn),意味文字從頂層貴族、皇室手中開始轉(zhuǎn)為一般貴族子弟和運氣好的普通人都能學習。同時人口膨脹,無土地的貴族開始變成游士,各國爭相招攬。最終這些無土地的游士開始在各國進行變法,最終秦國憑借商鞅變法打下政治和經(jīng)濟基礎,統(tǒng)一中國,封建制度到此終結。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六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而又線索明晰的史書,從我國的神話時代說起,直至20世紀結束,柏楊歷經(jīng)了十年監(jiān)獄的艱辛,作者以自己深刻的人生經(jīng)歷來寫作此書,于是此書有:“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贊譽。自有深刻和獨到之處。

《中國人史綱》之所以定格為“中國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場是人民的,他是從人民的立場來梳理華夏幾千年的歷史的,在中國的三個“黃金時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于是作者對此稱贊不已,而對歷史上的動亂年代和大黑暗時代,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作者則對人民處境深表同情,這個時候,作者的文字,是對中國那些腐敗的統(tǒng)治階級的控訴……總之,作者以人民的觀點來深刻的闡述了歷史,以人民的處境來判斷每一個歷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歷史觀點是一種人性史觀點。他是以一個民主派別的史學家的形象在敘述歷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來考察每一個朝代的歷史形態(tài),作者對醬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這使得我們對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的糟粕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醬缸文化,我們要排除那些歷史上的糟粕。

作者的眼光不僅是深邃的,同時也是開闊的,作者在每一個“世紀單元”的最后,都寫了“東西方世界”,這使讀者在深入國史知識的同時,可以將之與世界的同步狀態(tài)進行一個對比,于是,我們?yōu)槠鸪踔袊冗M于世界而歡呼,對后期中國落后于世界而悲憤。

生動和明晰是我給本書下的兩個關鍵詞,也是本書的的定義。在生動這個方面,作者的文學功底之深厚,敘述歷史的時候文筆樸實自然,而又字字傳神,恣意汪洋,對歷史上的人和事都娓娓道來。明晰指的是我們終于找到了一本歷史線索清晰明了的書,作者寫作歷史是粗線條,卻又詳略得當,作者以現(xiàn)代的世紀為單元,更加便于讀者把握歷史的時間順序,也不會再被朝代的頻繁更迭而困擾。事件的先后也是一一闡明,十分清晰。另一方面,作者以現(xiàn)代的名詞代替了歷史上不斷變換的官銜,如用國防部長來寫一個職位,在之后又注明當時的官職,這種變換使得我們對歷史上的人和事的把握更加真實,最后作者還親自繪制了眾多的地圖,地名亦多以現(xiàn)代地名標注,有利于對歷史的把握,同時也學到不少的地理知識。

作者在講述歷史的同時,也是在創(chuàng)新的,如作者劃分的三個黃金時代(即春秋末期——漢、唐、清)是首次見到的,又如醬缸文化的生動比喻,也是十分充分到位的,又如作者所引入的“瓶頸危機”觀念,也是十分深刻的,即開國四、五十年后國家就處在一個瓶頸上,國家能夠安全度過則國家將穩(wěn)定持續(xù)的發(fā)展,而倘國家沒有度過則,又進入動亂之中,這些對中國當代史都有一個觀照的作用,也引發(fā)一些思考。

柏楊先生已經(jīng)逝世了(于20xx年4月29日逝世),但柏楊的思想永存。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七

之前一直很好奇為什么書名叫做《中國人史綱》,不知是被斷句為《中國人史綱》好還是《中國人史綱》??戳藘烧潞笥X得還是理解為《中國人史綱》的好,因為發(fā)現(xiàn)柏老先生的史筆和別人不同,他注重的是強調(diào)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其實是人的歷史。

從來都覺得書寫歷史和做新聞對事實的態(tài)度是一樣的,要客觀的記錄事實,輕易不能表露自己的態(tài)度,而柏老先生對歷史事件和人物都持有鮮明的態(tài)度,對前朝的史學家和儒家鴻儒們的錯誤不留情面的一一批判。

書的開篇題目為“歷史的舞臺”,介紹了中國的版圖和山脈河流。不要以為這篇只是單純的介紹自然環(huán)境,他介紹的是中華文明興起、繁盛所發(fā)生的地點以及環(huán)境與文化的關系。自然環(huán)境影響文化,每個民族都是如此。

柏老說,在中華文明體系中,建筑文明是最貧乏的一環(huán)。除了萬里長城純軍事工程外,古中國缺少雄偉的城市,雄偉的宮殿,更缺少雄偉的民間房舍。原因有二,一是絕對君權思想的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絕不允許別人的房舍建造的比他的好,哪怕接近也不行。二是中國歷史上的新興政權對與焚燒就政權的建筑物懷有濃烈的興趣。比如項羽火燒阿房宮,所以至今我們也無緣再見“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的阿房宮是如何的壯觀,也無緣站在呂后運籌謀殺韓信的未央宮中嗅那滿是陰謀味道的空氣。

柏老講了開天辟地的故事。這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在中國是盤古創(chuàng)造了世界,但主宰世界的卻是一個叫玉皇大帝的神祉;在猶太人那里,人們認為是耶和華創(chuàng)造了世界,那主宰世界的也是耶和華。以前我曾經(jīng)寫文章論述過中華民族并不是真正信奉神祉的民族,信神只不過是處于絕望環(huán)境中的一種無望掙扎。我們信奉神祉的心理遠沒有西方世界信奉神明那樣單純。說到底,是為了一己私欲去信奉。只有當我們覺得需要神明保佑的時候才去拜祭神明,而不是把拜祭神明當作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華民族從來是個很實際的民族,順我者興,逆我者亡。

書里最值得稱道的是每章節(jié)后都有一個東西方對比,可以看到當我們處于一個時期的時候別的民族在做什么。我們的興盛,我們的衰亡,一覽無遺。大世界自有公道。

《中國人史綱》之所以定格為“中國人”就在于作者的立場是人民的,他是從人民的立場來梳理華夏幾千年的歷史的,在中國的三個“黃金時代”,人民得以安居樂業(yè),于是作者對此稱贊不已,而對歷史上的動亂年代和大黑暗時代,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作者則對人民處境深表同情,這個時候,作者的文字是對中國那些腐敗的統(tǒng)治階級的控訴。

總之,作者以人民的觀點來深刻地闡述了歷史,以人民的處境來判斷每一個歷史年代和事件,作者的歷史觀點是一種人性史觀點,他是以一個民主派別的史學家的形象在敘述歷史的,他用人民的眼光來考察每一個朝代的歷史形態(tài),作者對醬缸文化的批判是深刻的,這使得我們對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中的糟粕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醬缸文化,我們要棄除那些歷史上的糟粕。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八

張蔭麟先生一直不滿當時的歷史教育,說教材無窮無盡地排列著名字和史料,讓青年人“被迫重溫再溫可厭倦的一套雜湊的機械的史實”。因此這本名為《中國史綱》的課本既不重考證,也不引原文,而是用“講故事”的筆法來“畫”歷史。這本教科書,除文筆優(yōu)美之外,“運思情深意遠”是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家范給予的另一評價。這位通史學者認為,只有錢穆的《國史大綱》可以與之媲美。

這本書第一章: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中突破了以往中國史書喜歡從遠古時期的炎帝、皇帝說起的做法,而是有理有據(jù)的從有文字記載的商代開始記述,商以前的歷史僅略述。全書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大量嚴肅的語言,不注重考證,也沒有大量的引用原文,而是以作者自己的語言描述歷史事件。雖然僅僅是簡略介紹了商至漢的歷史,但是卻為我們描繪這一時期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簡潔明了,可讀性強。

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到張蔭麟先生的歷史觀點:第一,從價值的角度來看,價值就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歷史的效益問題,涉及到制約史學社會價值實現(xiàn)的重要因素:讀者。不能傷害歷史的科學性。張蔭麟說:“一個健全的文化就是能使一切最后的價值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都并育而不相害的'文化。”因此,一個健全的歷史學,不但要求真,亦要求美。史學要想得到廣大讀者的接受,就必須具有藝術功能。第二,張蔭麟認為,客觀歷史本身是史學藝術功能的自然基礎。第三,張氏談到了歷史的隱喻問題,即藝術性的修辭手法在史學中的地位問題。他說:以史事為直比或隱喻即狹義之所謂用典。此種修辭之技術若用之而洽切清新,明易不詭,則實足以溝通幻想或現(xiàn)實之美與史界之美,而予一意義以深遠而豐富之背景。近人以典故為文病,相戒為用,此實一新式“塔布”,其由來則矯枉過正而昧于歷史之美學價值也。

對于這本書,出版后,好評如潮。如:熊十力說:“蔭麟方在盛年,神解卓特,胸懷沖曠,與人無城府,而一相見以心。使天假之年,縱其所至,則其融哲史兩方面,而特辟一境地,恢前業(yè)而開方來,非蔭麟其誰屬乎?”王蕓生稱“張蔭麟是中國學界的一個國寶?!闹袊膶W受教于靜庵先生(國維),西洋文學受教于吳雨生先生(宓),……為梁任公先生所賞識。他不僅文史淹博,哲學的素養(yǎng)尤深?!?/p>

可惜天忌英才,1942年10月24日凌晨3時,張蔭麟在貴州遵義病世,享年37歲。他死后,錢鍾書《傷張蔭麟》詩中說:“清晨起讀報,失聲驚子死。天翻大地覆,波云正譎詭。絕知無佳訊,未忍置不視。赫然阿堵中,子占一角紙?!?/p>

陳寅恪寫有《挽張蔭麟二首》,曰“流輩論才未或先,著書何止牘三千。共談學術驚河漢,與敘交情忘歲年?!?/p>

朱自清《挽張素癡》一詩慨嘆:“妙歲露頭角,真堪張一軍。書城成寢饋,筆陣挾夙云。勤拾考工緒,精研復性文。淋漓修國史,巨眼幾揮斤?!?/p>

張蔭麟一生溫文爾雅,注重理性對學術嚴肅批評,受人尊重,不失為我們的榜樣。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九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最權威的歷史綱目,其編寫歷經(jīng)四十年,由著名史學家張蔭麟先生親自主持。中國史綱涵蓋了自古至今的歷史事件,是一部對于中國歷史有著深入準確闡述的巨著。本文主要介紹作者通過閱讀《中國史綱》的理解和心得體會。

第二段:關于作者對于《中國史綱》的看法。

讀完《中國史綱》,作者深感中國歷史悠久廣袤。《中國史綱》中所涵蓋的歷史事件和文化遺產(chǎn),令人嘆為觀止。作者認為,這部巨著不僅僅是一部學術研究,更是一部承載了中國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寶庫。

第三段:對于《中國史綱》所展示的中國文化精髓的理解。

《中國史綱》中所展示的中國文化精髓,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于中華民族諸多杰出代表人物的肯定和贊頌;二是對于中國文化中獨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詳實闡述。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源遠流長,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百年的近代史洗禮,但卻從未失去其獨特性和魅力。

第四段:《中國史綱》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的貢獻。

《中國史綱》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它不僅僅是一部歷史綱目,更重要的是引領新時代的中國文化,同時它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政治保障。這種影響力和深遠的歷史淵源,令人不得不佩服中國史學家張蔭麟先生的無私貢獻和辛勤工作。

第五段:結語。

《中國史綱》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不僅是一部學術典籍,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標志性巨著。如今,我們已經(jīng)走過了歷史的長廊,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新時代,但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價值觀念從未改變,所以,我們應該銘記歷史,不忘民族精神,珍視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

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可以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界。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歷史,是中國的近代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中國的現(xiàn)代史。

通過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學習,我認識了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發(fā)展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及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性,還了解了國史、國情,深刻的領會到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chǎn)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一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教科書,每個學過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而張蔭麟是這本書中的作者之一,他的心得體會對于理解這本教科書非常重要。下面我將結合自己的學習體驗,以五段式的形式,來談談我對“中國史綱張蔭麟心得體會”的見解。

一、中國史綱的背景和意義。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份著名的歷史教材,它是以較為系統(tǒng)的方式概括了中國歷史的發(fā)展脈絡,成為了后來的歷史學界和教育界的重要參考書。作為學生,可以通過它來了解各個歷史時期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社會制度的演變以及各種文化流派的興衰變遷等等,這對于我們理解中國歷史、文化、政治和社會現(xiàn)象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張蔭麟在中國史綱中的貢獻。

張蔭麟是中國史綱的主要作者之一,他在這本書中負責編撰了明、清兩個朝代的歷史內(nèi)容,特別的是他深入研究了中國古代的緣起、轉(zhuǎn)變和發(fā)展歷程,尤其是以地理環(huán)境、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作為指導,注重了流域文明和民間文化的探討,并著重強調(diào)農(nóng)業(yè)在中國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重要性,他對于中國史綱中這些細節(jié)的呈現(xiàn),為中國歷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資料。

三、中國史綱對于中國文化認識的影響。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著豐富的文化積淀,其思想體系和文化內(nèi)涵成為了構筑中國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基礎。中國史綱,是具體而細致地呈現(xiàn)了中國歷史、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演變與發(fā)展,讓我們對于中國的文化認識更加深刻、全面。他們多角度的闡述,促進了對于歷史事件的理性看待,增加對于自己文化的自信與認知。

中國史綱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教材之一,他在展現(xiàn)中國歷史時期脈絡上,貫穿著精妙的結構,需要我們通過認真學習和深度探討。我們需要找到學習歷史的靈感,學習歷史不是簡單的記述事件或年代,我們需要思考那時代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背景,考慮當時的政策、制度和人物等,這樣才能領略中國歷史的精妙和擁有融入進中國歷史的體驗。

五、結語。

中國史綱張蔭麟心得體會,這部作品是一個深度挖掘中國歷史的重要經(jīng)典。它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文化,并揭示了它們的種種優(yōu)勢,也是人們初步掌握精神知識的有效渠道。作為中國人,我們需要理解中國歷史,而掌握這部杰作,可以加深我們對于祖國文化的體驗和領悟,也可增加我們對于歷史的領略和理解,讓我們更好地以理性的態(tài)度面對我們的歷史、文化和未來,譜寫新時代的歷史篇章。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二

這是一本以中國“鴉片戰(zhàn)爭”為起點到以“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為末端的中國近代發(fā)展歷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統(tǒng)治,“鴉片戰(zhàn)爭”讓中國進入了“雙半”社會。由于“小農(nóng)”的階級性并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的“農(nóng)民運動”,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洋務派的本階級利益,維新派的自身弱點與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國。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的舊民主主義也隨之結束。以“新文化運動”作為鋪墊,“五四”運動成為了開啟新民主主義的一把金鑰匙,讓“雙半”的社會看到了一絲光明,“反帝反封”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撒了革命的種子。第一二次國共合作的成功與失敗、十年內(nèi)戰(zhàn),是由于國民黨的貪婪與野心作祟、浪費國家人力、物力、財力而發(fā)生的不必要的戰(zhàn)爭。

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搖擺不定讓我們看到了要以共產(chǎn)黨為領導,工農(nóng)聯(lián)盟為基礎來奪取國家的領土與主權的獨立自主。“八七會議”糾正了“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興起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動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土地革命的序幕,開展“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等著名論斷,鼓舞了氣勢。由于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傾”錯誤,采取“直面攻擊”“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解決了在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并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展了“萬里紅軍長征”,挽救了黨的實力。

接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時期讓我折服,抗日戰(zhàn)爭全過程、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無時無刻讓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審時度勢、先見性與戰(zhàn)略性。他能夠在危機關頭作出決定性的正確判斷,能夠在讓士氣低落的戰(zhàn)士看到勝利的曙光,能夠顧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情愿走進蔣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與魚兼得”、看清國民黨本質(zhì)、制定周密計劃,他可以看清國際國內(nèi)環(huán)境、看出世界發(fā)展主流、抓住機遇。建國后,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對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改造,工業(yè)化和社會主義同時并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大躍進”“十年”,毛澤東盡管有錯誤,但是“人無完人”,“熟能無過”?年紀的上升也會使決定產(chǎn)生錯誤思想。每個人都有思想,作為領導更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他是為國家而急、為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而急、為社會進步而急、為深陷貧困的廣大人民群眾而急。他有被中國人民稱頌的資格與權利!

鄧小平的第二代的領導提出了發(fā)展經(jīng)濟的重要戰(zhàn)略意義-改革開放與“一國兩制”制度,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為第三代的領導提出了“三個代表”,以胡錦濤為第四代的領導提出了“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這樣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三

看完此書,不禁想起柏楊先生的《中國人史綱》,書中詳細介紹了中國從傳說時代到晚清時代的歷史,是中國人共同的家族史?!栋胄r漫畫中國史》讓歷史人物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與讀者見面,在此,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歷史素養(yǎng),與天馬行空的想象。用一個班級來引申一個時代,讓“中國最亂的一個時代”變得有條不紊,有理有據(jù),我想看過的讀者應該都會對這段歷史豁然開朗。

從春秋五霸到戰(zhàn)國七雄,從秦大一統(tǒng)到漢朝崛起,此書簡述的這一階段令人深思。我曾和朋友開玩笑說,古人都懂臥薪嘗膽,能屈能伸的道理,你進化了兩千多年,怎么還不懂呢?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但更多的是對古人的敬佩,成功者都是有共同的特點,雖歷經(jīng)千年,尤有余溫。自古英雄多磨難,齊桓公、管仲、伍子胥、樂毅、孫臏、信陵君、蘇秦、張儀、商鞅、屈原……太多太多,哪一個不是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才取得成功。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四

1、詳讀教材。

自學考試最大的特點是統(tǒng)一性和規(guī)范性。其命題和判卷標準的擬定嚴格依據(jù)指定教材(大綱的具體化)內(nèi)容??荚囶}的應答應該是“再現(xiàn)教材”?;诖颂攸c,要求同學必須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學大綱。

2、以題為干。

自學考試是應考性極強的考試形式。教材編寫注意的是全面的分析介紹,設計內(nèi)容廣泛。但如果不突出重點和難點,就會眉毛胡子一把抓,大投入?yún)s所得不多。

因此,同學要注意在每一章節(jié),甚至節(jié)下小目的學習中,抓出問題點,即以問題(比如,設定為簡答和論述題)作綱,做到提綱攜領,回歸問題。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第一章第一節(jié)第二目中“西方列強殖民擴張”部分,教材敘述較多,比較繁密,同學自己不妨可變成“西方列強殖民擴張的特點是什么?”這樣一個問題,就會發(fā)現(xiàn)原始積累時期和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后的不同,就易于掌握了。

3、邏輯記憶。

本門課程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但歷史課特點明顯,涉及諸多事件、人物、年代等,因此較多的記背是必須的。但死記硬背不行,那就必須用邏輯記憶法,即尋找有關聯(lián)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記背。

比如,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涉及中國共產(chǎn)黨的會議教材寫了很多。那就找特點記,比如教材評價為轉(zhuǎn)折性的會議有哪些?共三次,“八七會議”、“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

又如,中華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兩面性,在1949年以前和以后具體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同學們需要跨章進行聯(lián)系記憶,這樣效果才好。

4、多動手筆。

俗語講“不動筆墨不成書”。勤動筆(廣義上也包括打字),是協(xié)助理解和記憶的好方法。很多同學的經(jīng)驗是平時對聽過或讀過的課程按問題做一些歸納,并寫在本子上。平日寫得多了,腦子中就有了較好的記憶和思緒,考試的時候,下筆就比較輕快和容易。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五

天,我讀了《中華魂》這本書,讀后使我受益匪淺。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tǒng)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仁人志士層出不窮,中華美德熠熠生輝,民族精神世代傳承。

掀開摞摞發(fā)黃的歷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看到一個個舉著明晃晃鋼刀的劊子手,一只只滿口鮮血的吸血蝙蝠,一頭嚙著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著頭顱的鷹犬和一淌淌鮮艷刺目的血!

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和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國歷史開創(chuàng)了新的紀元。當國歌奏響時,站在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的每個中華兒女,無不熱血沸騰、壯志激昂。恥辱和不幸已經(jīng)成為過去,中華民族迎來了新的輝煌。

xx年前,中國還只是戰(zhàn)后的貧困國家,經(jīng)濟落后,百廢待興,國際地位也受到了威脅。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不堪忍受祖國如此落后的局面,團結一致,勇往直前,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一次次的發(fā)展浪潮中,憑著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發(fā)展的美好愿景,中華民族用血汗譜寫出一篇篇華美的文章,涌現(xiàn)出一批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鐵人王進喜,人民好公仆焦裕祿——他們前赴后繼,用自己的身軀為祖國鋪墊出一條通向光明,通向崛起的康莊大道,用自己的生命為祖國創(chuàng)造出美麗的神話。

正當中華民族在黑暗中不斷摸索發(fā)展前進方向的時候,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人鄧小平為中國指明了道路。第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也吹進了每一個中國人民的心中。在“改革開放”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人民群情激昂,紛紛出謀劃策尋求最適合中國的發(fā)展道路,并互相借鑒,共同進步,全國上下一心,勇往直前,于是,中國這片廣闊的土地上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樓宇大廈拔地而起,代替了柴棚草屋,柏油馬路代替了羊腸小道;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向小康水平邁進:xx年的滄桑巨變,xx年的光輝歷程,讓所有中華兒女看到了未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曙光!改革的春風不僅給中華大地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與活力,更為中華兒女重塑了民族的信心!在中華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這個讓所有人都驚嘆的奇跡,正在穩(wěn)步的走向世界。

回顧共和國走過的xx年,光輝歷程這樣記錄著:振興中華的奮進精神,使“兩彈一星”上了天,“神舟飛船”遨游太空,“嫦娥一號”探月成功;敢想敢干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三峽工程蓄水發(fā)電;堅韌頑強的拼搏精神,使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冠軍。

站在時代的今天,我們回望一個民族要獨立,要發(fā)展,不僅需要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還需要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需要一種更為博大深沉的民族精神。黃河在我們的血脈中流淌,長城讓我們永遠剛強,“神舟”載人飛船使我們的大地無限寬廣?!皥F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傳承了xx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們?nèi)グl(fā)揚光大,使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為了祖國的繁榮,民主的興旺,我們會用激情點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澆灌成功之花。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國度,她幅員遼闊、山川秀美、氣勢磅礴,像一個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她用自己博大的胸懷孕育出一個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高遠志向和宏大報復的民族,是一個創(chuàng)造出五千年文明和燦爛文化的民族。而我們能做些什么呢?我們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為祖國出一份力。未來屬于我們,讓我們頑強拼搏,時刻準備著為中華民族的偉大騰飛而努力奮斗吧!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六

讀到朱元璋大殺功臣了,早就聽說書里把明朝說的一無是處,黑暗中的黑暗,專制中的專制。其實秦漢以來那一個朝代都差不多,明朝只不過做的更成熟一點了,“集大成者”??偟膩碚f這本書是屬于暢銷書、通俗讀物類型的,不是學院派的力作,不能做為大學教材。

歷史是一個人所讀到的歷史,作者也是歷史的閱讀者,并把自己的所知所學所想寫了出來,夾雜著自己很多的感情,暢銷書大概都是這類的,好不好關鍵在于組織的好壞、文筆的流暢與否、個人批判素質(zhì)如何如果是學術型或教材就不可能這樣了,需要一本正經(jīng),客觀描述,有限評議了僅此本書作者不能稱之為歷史學家。

本書的評議應該是嚴謹學術研究中有爭議的幾種結論中的一種,,至于為什么舍去其它幾種,作為暢銷書沒有必要再說明了。書中并沒有啟發(fā)讀者自己去思考,因為作者已經(jīng)把其中一種的思考結論直接當作事實來描述了。書中并沒有給出歷史換代的基本規(guī)律,書中極少描述每個朝代的經(jīng)濟、社會、政治制度及人文環(huán)境、社會階層,對這些作為基礎的這些東西的研究才能產(chǎn)生出歷史演進的基本思路。

書中只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關鍵人物進行了述說和評議,其實只不過是把二十五史用現(xiàn)代文翻譯了一遍而己,其中夾雜了一些近代歷史學研究的結論而己。書中按世紀來敘述并沒有什么新意,反而用的太復雜,人為割開一些歷史“模塊”,沒用足夠多的模塊進行縱向比較,因為沒有詳細分析社會經(jīng)濟政治基礎,這種比較也是不可能的。書中反而比較了一些相似的歷史事件,但基本無意義。不能孤立地看歷史事件,不能拋開社會的基本條件。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七

臺海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通史》,作者是張蔭麟、呂思勉和蔣廷黻三人。張蔭麟是著名學者、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史綱》。呂思勉是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之一,著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先秦學術概論》。蔣廷黻是中國著名史學家、外交家,著有《中國近代史》。從作者陣容看,對于喜歡歷史的讀者而言,就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本將三位史學大師的代表作編輯整理后,集合在一起的《中國通史》,即使不能將五千年發(fā)生的種種敘述得十分詳細,但該有的內(nèi)容絲毫不少,就算不盡詳細,卻也算得上全面。所以,對于讀者而言,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刻而愉快的體驗。

《中國的通史》的上部,從“文明之初”講述到了“楚漢之戰(zhàn)”,在這本書中,不得不說,作為一名史書的讀者,還是需要有些文學功底的。因為這部分引用的史料非常多,“前四史”的《漢書》、《史記》、《后漢書》、《三國志》一本都不少,還有古代各種詩歌集等,包括《詩經(jīng)》、《楚辭》等等。所以看著看著,就會有一種不僅僅只是在看史書,還有看文言文文學的感覺?;蛟S會覺得理解文言文會有點困難,但面對作者們?nèi)绱诵攀帜閬淼馁Y料,而且運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你會感嘆他們絕對不僅僅只是史學家而已!光是這種感覺的產(chǎn)生,就會讓你帶著更多的感動和震撼繼續(xù)閱讀下去。一提起中國的歷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我泱泱大中華,上下五千年??墒沁@五千年是怎么來的,卻并不了解。

這本書開始之初,就給出了答案:我國歷史,確實的紀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國紀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據(jù)《漢書?律歷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堯、舜兩代,據(jù)《史記?五帝本紀》,堯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堯元年,在民國紀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當在五千年左右。

如此詳盡,想必解決了很多人關于這“五千年”由來的困惑。

當書一頁一頁翻過去,歷史也漸漸朝著我們熟悉的方向前行?!吨袊ㄊ贰返南虏?,已經(jīng)從明清講到了中國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教育和學術的發(fā)展。

面對著這條歷史的長河,在河水的流逝中,我們真的會不禁感嘆自己的渺小。但那些或熟悉的或陌生的歷史事件,再次因為這本書印入我們腦海的時候;當那些熟悉的久違的名字再次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時候,真心讓人覺得,讀這么一本史書,真好!那些有關歷史的答案,你終究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蛟S沒有那么深入,卻也可以給你指引方向。

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了解自己國家的發(fā)展歷史,還是很有必要的。雖然有些知識在生活中不一定會用得著,但這些卻會融入你的血液,讓你變得有所不同。正如英國作家弗郎西斯?培根在他的《論讀書》一書中寫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shù)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我今天看了《中國通史》一書,描寫的是我們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歡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為周朝開國皇帝周文王是個人才,而且還有一幫忠誠輔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還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朽,所以我不喜歡周朝后期,還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國家治理的繁榮富強??墒堑搅颂瞥砥?,皇帝只知道貪圖享樂,大興土木,搜刮人民的錢財。所以我也不喜歡唐朝后期。

我們中國每個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朽,就說紂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數(shù)萬銀兩。殺了幾百人。而且荒唐無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滅了。

最強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開國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統(tǒng)治了蒙古,然后競把我們的中原占領了。占領了中原后,又把俄羅斯的首都占領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蒙古帝國。

我最不喜歡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雖然建了萬里長城。而且還統(tǒng)一了錢幣。但是他把古時候記載的書全燒了,而且還殺了一些讀書人,這叫"焚書坑儒"。到了秦二世的時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壞的一面他繼承,好的一面他沒繼承,而且還派了一些人為秦始皇殉葬。是他的作風使秦朝走向滅亡。

我感受到了古時候皇帝英明的時候,國家就發(fā)達,皇帝無能的時候國家就腐朽。

翻開《中國通史》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說:“一個人如果能身處在歷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jīng)驗是最為豐富的一座智慧之庫?!泵鎸︼L云變幻、迅速發(fā)展的當今世界,只有了解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現(xiàn)在,充實人生,創(chuàng)造未來;只有借鑒歷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充實人生;只有學會反思歷史,才能更好地認清未來。隨之翻到目錄,這本書寫的是從有人類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間的事。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強大的凝聚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中華民族歷劫不衰,必將復興的堅實基礎,并造就了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氣質(zhì)和生命底蘊。歷史蘊含著一個民族世代的興衰更替,以及透過事件表象所飽藏著的成敗之道與內(nèi)在規(guī)律,以歷史作為審視現(xiàn)實的一個視角,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營養(yǎng),是每一個中國人所必須正視的課題,學習歷史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

懂得中國的歷史,才能使我們無愧為中國人,才能對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有信心,才能是我們擁有中國人應有的優(yōu)越感,但是正如先前所說,中國的歷史書籍多如牛毛,又多以古文為主,對我們這些對古文向來不怎么“感冒”的人來無疑是一味難咽的苦藥。《中國通史》以白話文的形式對中國歷史進行闡述,對我們來說無疑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滋潤我們那早已干涸的歷史細胞。歷史蘊含著經(jīng)驗與真知,它記錄了人類社會的成功與失敗、興盛與衰退、輝煌與悲愴、交替與更新,也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我們不是搞歷史的,不許對中國的歷史有細致入微的理解與獨到的見解,然而我們卻不能容忍對我國歷史的無知,《中國通史》對中國歷史進行一簡要描述,對于增加我們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還是很有幫助的,就我個人認為非常值得看。

從傳說中的“人文始祖”——黃帝、堯、舜、禹的傳說到最后的帝國,經(jīng)歷了何等漫長的年代!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學過的那首朝代歌:“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tǒng)一,南朝北朝是對頭。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沒錯!這件簡單單的四十二個字就說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經(jīng)歷的源遠流長的歷史年代。

由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寫過史書,有多少人用筆墨來贊美歷史!歷史的每一瞬間都那么的激動人心,讓人震撼!歷史將會讓我們明白許多。

來吧!大家一起來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喝彩吧!炎黃子孫們!華夏兒女們!

我本次讀的書是《中國通史》。這本書把中國有記錄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地直到新中國成立,全部記載在內(nèi)??赐赀@本書,我頗有感受。

必須說的一點,是我收獲了很多很多知識。它講述了中國千年來的發(fā)展,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狀況,描繪了中國古代各國家的興起,發(fā)展與衰落,記載了各種軍事謀略,贊頌了古代各國的英雄好漢,詠唱了自古至今的那些非凡詩人用自己的靈魂所書寫的詩歌,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或喜或悲的故事…這本書,無愧為"人類歷史必讀經(jīng)典"。它把中華上下五千年,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讀完這本書后,我不僅是對中國歷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我還發(fā)現(xiàn)了,了解中國的歷史,對于語文來說,是多么重要的。先來說平時應用最廣泛的成語吧。中國文學里基本上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來自于古代發(fā)生的一些事情。沒有這些事情,也就沒有現(xiàn)代豐富多彩的中文詞匯。我們要想充分了解一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就必須知道它背后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去哪里找呢不用看別處,就在這本書里。

之后,再來談談對于背書的作用。

看完了這本書,了解了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先后順序,就能夠把那些平時背起來能煩死人的"作家作品"像糖葫蘆一樣串起來。其實背作家作品,從某一方面來說,就像吃糖葫蘆一樣。零零散散的詩歌作品,就像裹著糖的山楂。而歷史事件發(fā)生的順序,就像中間的那根棍。單獨吃糖裹山楂,的確挺好,但用棍子串起來,吃著就更方便了。

看完這本書,把糖葫蘆串起來后,了解了作者寫詩寫文章的背景,就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他的感情,以及詩歌想表達的思想。有些詩歌,寫的是在那個時代能體會到,而現(xiàn)在我們無法體會到的一些感情,比如說對官場斗爭的痛恨,戰(zhàn)爭中士兵報國的忠心,和家人與外出者相互的思念。不知道為什么寫詩,詩理解起來就會困難許多。

最后,我想把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尤其是老師,因為它實在太經(jīng)典,太值得讀了??赐炅撕螅瑹o論是誰,都一定會有收獲的。

中國史綱讀書心得篇十八

中國史綱是一份全面綜合了中國歷史的文獻資源,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把握中國的歷史軌跡。張蔭麟先生作為中國史學家的代表人物,對中國史綱有著深刻的研究和探討。在我的學習中,我也通過學習張蔭麟先生的著作,有了很多體會和收獲。

第一段:理論研究。

張蔭麟提出了“我國歷史分期四大基本原則”,這種分類法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國歷史,使得歷史的研究更加系統(tǒng)化和全面化。通過基本原則的設定,我們可以清晰地認識到我國歷史的發(fā)展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歷史的影響。

第二段:文化深度。

張蔭麟對中國文化的深刻思考也非常值得借鑒。在對中國文化與外部世界文化的比較研究中,張蔭麟強調(diào)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脆弱性,同時呼喚人們珍視和保護好我們的文化。張蔭麟的一系列思考都為我們營造了一種強烈的文化自覺和國家意識。

第三段:細節(jié)刻畫。

在中國史綱的編寫中,張蔭麟對歷史細節(jié)的關注也非常到位。例如他關于元朝在統(tǒng)治時期,對于信仰佛教的勸返和討伐,都做了詳盡的記述。這些歷史的細節(jié)雖然不及時的反映歷史變化,卻能夠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加細膩的歷史場景,從而有利于加深對歷史的理解。

第四段:深刻總結。

除了對史綱的細節(jié)刻畫,張蔭麟還進行了很多深入的總結和分析,多維度地解析最具代表性的歷史事件,這些總結既有其歷史背景,又帶有其歷史進程的啟示。通過他的反思和探索,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歷史變遷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從而更全面地把握歷史的發(fā)展趨勢。

第五段:啟示。

我們可以借鑒張蔭麟的這些思考和創(chuàng)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從史學角度切入,從政治、文化、思想、地理、民族等多方面了解歷史真相,加深對歷史的認識和思考。在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研究中,也應該對自己的歷史學習進行深思熟慮的反思和完善,使史學的研究不斷深入發(fā)展。

總之,張蔭麟先生以其高超的學術素養(yǎng)和深厚的學術功底為我們打下了深刻的歷史基礎。我們在學習中國史綱的同時,也應該學習他的歷史研究理論和方法,最終實現(xiàn)跨學科、全方位、深層次地理解和掌握中國歷史,以此為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更廣闊的視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6111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