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汪曾祺讀后感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0 13:10:08
專業(yè)汪曾祺讀后感范文(20篇)
時間:2023-10-30 13:10:08     小編:雁落霞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對所感所思的記錄和表達。寫讀后感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回顧整個故事情節(jié),梳理出主要的情節(jié)線索和人物形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讀后感是一種心靈的碰撞,每個人的感悟都是獨一無二的。讀后感是文字的呼吸,讓我們與自己的內(nèi)心對話,與他人的思想交流。讀后感是思考的真實寫照,不僅展示了我們的閱讀習慣和思維方式,也反映了我們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讀后感是一種沉淀,讓我們從泛泛的閱讀中獲取思想的營養(yǎng),讓我們的內(nèi)心得到滋養(yǎng)和富足。讀后感是對書籍的致敬,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們與偉大的思想家和作家相遇,與他們心靈相通,與他們的智慧共鳴。

汪曾祺讀后感篇一

這篇文章整體來說是一片彌漫著鄉(xiāng)土氣息的文章。作者汪曾祺分了三個部分來描述他故鄉(xiāng)。這次,我分析的是第一部分——“打魚的”

鄉(xiāng)村中的人們是淳樸的。盡管漁船的船主是小財主,但他們也隨船下湖,駕船拉網(wǎng),而且他們的勇敢麻利之處不必雇來的水性極好的伙計差到哪里。這就應是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的人們的淳樸。不像是城市中的有錢人,只會雇傭一些人,然而自己卻既什么也不會,也從不。體貼手下的人。而像鄉(xiāng)村的財主卻不會。他們會跟著自己手下的人一齊下湖,這也是他們能和睦相處的一個原因吧。

鄉(xiāng)村中的人們又是悲傷的。

一對夫婦在一條小學校葦 塘后的臭水河里打魚。看得出來,他們就應是生活很窘困的。他們沒資格也沒條件去像船主一樣,在大湖中捕魚,他們只能在臭水河中,打點小魚,也就想填飽肚子吧。再看看作者描述他們夫妻二人的神態(tài):他們的臉上及看不出高興,也看不出失望憂愁,總是那樣平平淡淡的,平淡的幾乎木然。這就應是典型的貧苦人民的神情。生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包袱,壓得他們喘但是來氣,想必,他們就應剛開始是很悲哀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麻木了,沒有了情感。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魯迅筆下的閏土。應對日漸窘困的生活,他反抗過,他努力過,但最終,還是屈服在了生活面前,麻木的生活,仿佛他沒有了情感般,如同行尸走肉地活著。

然而,無聲無息的,女好因為在水中的時間太長,得傷寒死去了。然而這也映出了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十五六歲的女兒,代替了她,跟著父親一齊捕魚了。最令人看著心寒的,就是對女兒外貌的描述。那臃腫的大衣,那不合身的皮罩衣,那不貼合她年齡的捕魚的動作,看出了日子的凄涼。她按著梯形竹架,—戳一戳的戳著,那動作,仿佛是戳在了我們讀者的心上。

而最后一段,更是顯得凄涼。那一—身濕了的皮罩衣,那已經(jīng)變涼的秋天的河水,壓在了女兒身上,也仿佛是壓在了讀者心上。明明還是就應無憂無慮的與同齡人一齊上學玩耍的時候,明明這么沉重地生活還不是她該承受的,但只因為社會的壓迫,擔子全都壓在了她和她父親身上。本身就沉默寡言的父親,因為生活和情感的雙重壓迫,也變得更加沉默了。對于他來說,可能生活早已不是為了自己,只是期望能養(yǎng)活自己的女兒就行了吧,而對于自己,卻早已失去了活下去的期望。

農(nóng)村人民的生活是快樂與悲慘交織在一齊的。 因為遠離城市,身上生活的擔子也變的更重了。但悲慘的生活卻壓不倒某些人對生活的渴望與期望。我想作者在后文就是提到了那些對生活充滿期望和善良的人民。

汪曾祺讀后感篇二

摘要:汪曾祺是二十世紀中國文壇獨具特色的作家。他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著有《受戒》、《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等多篇小說。他的小說取材于民間,主要著眼于小人物的刻畫,通過對故鄉(xiāng)的小人物的描寫,來展現(xiàn)故鄉(xiāng)民俗風情的融洽和美麗的。他在小人物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與愿望,反映出一種自然健康的人情美、人性美。但是也有很多小人物的命運是很悲哀的,充滿了悲劇色彩。汪曾祺借小人物的悲慘遭遇,表現(xiàn)人生的悲涼,展示了一個人道主義者的悲憫情懷。

關鍵字:汪曾祺小說 小人物 倫理悲劇

引言: 汪曾祺筆下的小人物都是善良、謹慎、與世無爭、自足自樂的,雖然也有悲哀,但是這些悲哀和悲傷是讀者所感受到的,而那些小人物卻是很平靜坦然的接受了。在這些小人物的一生中我們沒有看到轟轟烈烈的奮斗,也沒有看到悲壯的反抗和斗爭,有的只是沉默、平凡和與世無爭。這些并沒有給讀者的心靈上以強烈的情感震動和深刻的思考,只是讓人讀后感到傷感。汪曾祺作為一名有強烈責任感的作家,通過描寫發(fā)生在小人物身上的倫理悲劇,來批判那些反人性的甚至毀滅人性的,造成心靈創(chuàng)傷和精神悲劇的倫理道德觀念。

雖然經(jīng)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啟蒙運動,舊的倫理道德秩序正在一步步的走向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歷經(jīng)千年的倫理道德觀念依然深深的地扎根于民眾的內(nèi)心深處。汪曾祺筆下的小人物也追求愛情,因為對愛情的渴望是人類不倦的追求,愛情能給人類的最大的精神慰藉。然而在苦難中生存的人,由于他們處于社會的底層,愛情對于他們總是缺失的,慢慢地脫離了正常的倫理軌道,最后只落得失敗和幻滅的命運。

一、悲劇形象

《辜家豆腐店的女兒》中,辜家女兒因為家貧而被迫賣身,忍受著大德生米廠王老板和他的傻兒子大呆鵝的蹂躪,但自己鐘情的卻是王老板的小兒子,沒想到她的愛意卻遭到了拒絕,就連她求性的欲望也破滅了。她沒有固守中國社會一向講究的“發(fā)乎情,止乎禮”的文化思維模式,大膽地追求愛情,向陰暗死寂的生活表示質(zhì)疑和抗議。但是,在這個滿目瘡痍的社會中,辜家女兒豈會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她在這千瘡百孔的愛情中苦苦掙扎,到最后卻被現(xiàn)實打擊得粉碎,留下更為悲慘的生活。

《晚飯花.珠子燈》中,孫小姐身為大家閨秀,從小飽受封建文化的熏染。在未婚夫的影響下,她也自覺地接受了一些新文化觀念。不幸的是新婚不久丈夫病逝,盡管丈夫留下了不要守節(jié)的遺言,但改嫁的念頭一刻也沒有在孫小姐的腦海中出現(xiàn)過,孫小姐默默地在獨自等待中死去。“珠子燈”本是多子多福的象征,在這里卻成了孫小姐靈魂的枷鎖,那種巨大的反諷刺意味讓人感到深深的悲哀。

《憂郁癥》中的龔家媳婦裴云錦,因為過度的操勞家室導致一直懷不上孩子,卻認為自己對不起婆家,意思整天地不說話,只是坐在家門前木然地看著日影或雨滴,最終選擇了上吊自殺。這種精神上的壓迫比單純的物質(zhì)壓迫更加可怕,那是一種滲透到骨髓里的殘忍,讓人感到更加的悲哀。

在汪曾祺的小說中,還有一類小人物近乎亂倫性質(zhì)的悲劇。這類小人物的形象更為尖銳、更為深刻,更具人性的深度,從而也更具悲劇的意義。這主要通過一種畸形的性愛表現(xiàn)出來,其中包含的不再是作者的悲憫和同情,更是質(zhì)疑和批判?!夺烎~巷》中少爺和嫂子、女傭之間的性關系;《窺浴》中女老師和男學生的性關系,這些都是違背道德、不正當?shù)?,作者寫出來是為了引起我們的反思。其中最具深度的是《小娘娘》,講述了一個性與道德的主題,展示了靈與肉的沖突。明知道姑侄通奸是亂倫,是作孽,是一條不歸路,但是耐不住舉目無親,世事冷漠帶來的巨大寂寞、空虛與荒涼,姑侄倆為了得到片刻的溫暖與慰藉鋌而走險,最終帶給他們的是更大的沉淪。

二、悲劇成因

1、作者的經(jīng)歷

汪曾祺出生于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江蘇高郵。從小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19歲后,汪曾祺開始踏入了殘酷的社會。他19歲離開家鄉(xiāng)去昆明考大學,開始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在西南聯(lián)大雖然受到名師的諄諄教誨,學到豐富的知識,但物質(zhì)上的貧困和戰(zhàn)爭年代的兵荒馬亂使他逐漸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不是詩意與美好的交織,而是充滿了荊棘和崎嶇。大學畢業(yè)后,他在昆明郊區(qū)的一所中學任教兩年,這使他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社會與認識,體味出人生的寂寞和悲涼。1946年秋,他離開昆明去了上海,找工作遇到了很多挫折,碰了幾個釘子之后依然沒有著落,這導致他的情緒很壞,甚至想到了自殺。這些感同身受的坎坷的生活經(jīng)歷使他在憧憬生活詩意的間隙,滋生出一種對人生,對世界的憂患意識,對問題的思考也因此變得深刻起來。1958年,他被打為右派,下放到農(nóng)村勞動。這是因為這次經(jīng)歷,使他對社會下層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真切感受到了社會下層小人物艱苦的生活和人生的無奈痛苦。因此汪曾祺在小說中淡淡的敘述,冷靜地表達著自己對于平凡苦難生活的體味和對平凡善良人們的悲憫。深刻的悲哀之感表明了他對這些小人物的深切的悲憫與同情。汪曾祺在小說中,以普通的日常生活為基點,把真摯的目光投向生活的的各個陰暗角落,開掘人性的虛偽、丑陋與鄙陋,使作品流溢出冷峻的色彩。面對一個個被扭曲的心靈,汪曾祺以清醒的頭腦關注人性,把筆觸伸向人性的深處,從中折射出人類的生存現(xiàn)狀,引起讀者對生活的審視和反思。

2、社會背景

造成這些小人物的真正元兇是中華傳統(tǒng)的封建思想。雖然經(jīng)歷了轟轟烈烈的五四啟蒙運動,舊有的中國倫理道德秩序在一部部走向滅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經(jīng)歷了千年的倫理道德觀念依然深深地扎根在民眾的內(nèi)心深處。封建道德和傳統(tǒng)觀念是極具影響力和破壞力的,它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造成人生的悲劇。而在女性的生存中表現(xiàn)的更加明顯。

在汪曾祺描寫小人物倫理的悲劇上,他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男女性愛上。也許因為中國文化中性意識特別強,給人造成的壓抑感也特別強,汪曾祺自然而然地就用性愛題材表達他反抗戒律與禁忌的愿望。他的興趣不在于一般意義上的性愛--比如合禮儀合規(guī)矩的性愛,而在于那些越軌破戒的性愛。那些小說人物之所以破戒求愛,是寄寓著對于美好人生的向往。在《大淖記事》中,一群婦女將老光棍的褲子扒下來掛到樹上,有一回她們當著老光棍的面脫光衣服下水洗澡。姑娘生下私生子、少婦搞婚外戀,在這里都是平常事,只要她們愿意,愛怎樣就敢于怎樣。巧云的母親就是跟戲班子的一個小生私奔遠去的。私奔乃是她們陰暗的一生中最為光明的一次追求,是對日常生活的有限性和無聊感的逃避與反抗?!陡Q浴》是女老師“性”上了她的男學生。《小孃孃》是小姑姑“性”上了自己的侄子。《辜家豆腐店的女兒》中,辜家女兒同時“性”上了王家父子倆,而她真正喜歡的卻是王家的另一兄弟。在《受戒》中,眾所周知,小姑娘偏偏愛上了一個小和尚。這些破格的性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真正敢于蔑視戒律率性而為的,全是女性。這些人物都是極為安守本分的人,即使給生活壓得奄奄一息也無所抱怨。但是在性愛上割不斷那絲向往與遐想,一旦有機可乘,就無可遏止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追求與騷動。向更深層探索,可以發(fā)現(xiàn),她們是以性反抗的方式,表達著對陰暗死寂的生活的質(zhì)疑與抗議。

結(jié)語: 在這些小人物的一生中我們沒有看到轟轟烈烈的奮斗,也沒有看到悲壯的反抗和斗爭,有的只是沉默、平凡和與世無爭。這些小人物的遭遇,并沒有給讀者的心靈強烈的情感震動和深刻的思考,其悲慘的遭遇只是讓人感到很悲哀和傷感。汪曾祺的小說中很多小人物并沒有過著幸福美滿,和諧融洽的田園生活,而是處在一個到處充滿了欺壓、鄙視的生存環(huán)境,活得很凄苦和悲涼。但小人物對生存的要求其實是很低的,但是他們往往卻處于矛盾的最前沿,深受著生存環(huán)境加給他們的種種限制和催迫,甚至是凌辱。汪曾祺筆下的這些小人物的愿望就是能夠好好的活下去,他們奮斗的目標就是生活,因此他們身上有價值的東西就只是一種生命的本能。但當他們的生存道路受到黑暗勢力阻礙時,他們并沒有站起來與黑暗勢力進行抗爭,而是默默的忍受著黑暗勢力給他們的壓迫和阻礙,放棄他們的理想和愿望,這是讓讀者感到最可悲,最無奈的。

參考文獻:

[1]汪曾祺.汪曾祺自選集·自序.昆明:漓江出版社,1987.[2]汪曾祺.汪曾祺自選集·自序.漓江出版社,1987.[3]施文青.從《陳小手》看微型小說的敘述負重.維普資訊.[4]郭紅欣.論傳統(tǒng)文化對汪曾祺小說的影響.洛陽大學學報,2007(3)

[5]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朱棟霖 丁帆 朱曉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楊劍龍.戀鄉(xiāng)的歌者——沈從文和汪曾祺小說之比較.小說評論,1996(2).[8]孟慶澍.仁愛與抒情——汪曾祺氣質(zhì)論,小說評論.1998(5).[9]徐海燕.汪曾祺小說中的自然人性觀.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3).

汪曾祺讀后感篇三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間草木》第一篇就是《花園》。讀了幾遍,每次都是一邊讀一邊笑,一邊讀一邊嘆,一邊讀一邊搖頭——唉,天籟之作啊,我怎么就寫不出這樣的文字呢。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里呢?掩卷思考,說不清楚好在哪里,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著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溫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閱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于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于看似不經(jīng)心、不刻意之中設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并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里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里當然是“無窮高”),神堂屋里掛著的鳥籠和“永遠瞇著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里的草,并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游戲”,寫被草磨得發(fā)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花廳里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灶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yǎng)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并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

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凈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里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家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作窠的。看它從洞里把個有絨毛的小腦袋鉆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著,一會兒,它拖著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鉆進去,看看,不對,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著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或者,干脆看它進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著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的神情,酣態(tài)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xiàn)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敘事”?!痘▓@》讓我感受到的藝術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敘述和刻畫中。

文章開頭并沒有講花園,而是講老宅,灰青色、褐色與黑色的老宅,充滿了影子的老宅。試想,在這種背景下開放的報春花,深紅、純白、碧藍、紫紅、淺黃等色的報春花,“它不至于被曬得那么多粉”,更何況,還有花園,色彩斑斕,鳥語花香,能不美嗎?這是對比的美。講桂花,是這樣寫的:“父親一醒來,一股香氣透進帳子,知道桂花開了,他常是坐起來,抽支煙,看著花,很深遠的想著甚么”,這是意境的美。寫臘梅,“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誰也還沒有起來,我常去園里摘一些冰心臘梅的朵子,再摻著鮮紅的天竺果,用花絲穿成幾柄,清水養(yǎng)在白磁碟子里放在媽(我的第一個繼母)和二伯母妝臺上,再去上學。我穿花時,服伺我的女傭人小蓮子,常拿著撣帚在旁邊看,她頭上也常戴著我的花”,明黃色的臘梅、鮮紅的天竺果和白磁碟子以及穿花時立在身邊頭上戴著花的小女孩,就是一幅美麗的寫意畫,這也是色彩的美。最使我感動的是這段十分唯美的描寫:

想起繡球花,必連帶想起一雙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這是一個小姑姑房中東西。

我真不知道,作者是帶著怎樣的感情來寫的,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有什么聯(lián)系——那是一個舊時女孩閨房的東西啊,這個女孩是作者的小姑姑又是好朋友。愛素雅的白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拖鞋的女孩,該是多么圣潔啊。

當讀到“那些繡球花,我差不多看見它們一點一點的開,在我看書作事時,它會無聲的落兩片在花梨木桌上”、“姑姑已經(jīng)嫁了,聽說日子極不如意。繡球快開花了,昆明漸漸暖起來”時,我的眼淚突然涌上來,真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啊。

這樣的小場景,在《花園》中比比皆拾:

夜宴,點一個紗燈送客,燈光照在花上樹上;槐樹上看到的佛院,關著的那兩扇門,關在門外的一片田園,悠徐單調(diào)的鐘鼓聲,抱柴草打水的小尼姑來抱一捆草,水東東的滴回井里;半夜在園子里抽煙的父親和我……一幕幕的小場景溫馨又有點傷感,這種美,就像清麗澄明的溪水沁入了我的心。

“絢爛之極歸于平淡”。《花園》通篇的筆調(diào)是清淡委婉、渾樸自然的。讀這些文字,就像在聽一個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即興偶感,娓娓道來,平淡質(zhì)樸,如話家常般的自然。每每讀到會心處,不覺一笑,好像說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這種不事雕琢的風格,恐怕緣于作者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而就是這種看似不經(jīng)意、看似閑適恬淡中包孕著一種文化、一份厚重。

另外,我在想,《花園》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思想?恐怕不僅僅是美好童年的回憶,對家鄉(xiāng)親人的熱愛,對自然的熱愛,還有更深刻的東西,我說不清楚,但我感受得到,感覺就像《尋找家園》、《融入野地》這樣的作品一樣,在引領我們尋找一種精神上的東西,是真善美?精神家園?或許因為我們就是從泥土里走出來的,向往的就是泥土和自然?當然,和那些作品不同的是,汪曾祺的文字是寧靜、閑適、恬淡的。

我想,《花園》帶給我的,是流淌在字里行間的雅趣,讓我體味到含蓄、空靈、淡遠的藝術風格、深厚的文化意蘊和永恒的美學價值?!痘▓@》創(chuàng)造的真境界、傳達的真感情,引領著我步入精神世界的凈土。從這個角度來看,《花園》就是我們不斷尋找的精神家園。

汪曾祺讀后感篇四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蓖粼飨壬褪沁@樣一位智者,他擅于將生活中的瑣碎雜亂串聯(lián)成一幅幅生動別致的畫卷。汪老的筆調(diào)平淡質(zhì)樸,貼近生活細節(jié),不追求華麗辭藻的刻意堆砌,不注重觀念思想的有意灌輸,在他的文章中,一切的一切都顯得那樣自然純樸,卻又意味深長。古云文如其人,汪老一生處事淡泊、不計名利,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人格魅力令人景仰。在被打為右派下放張家口勞作的日子里,他奉命畫出了一套馬鈴薯圖譜。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于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蓖粝壬钠沸行木硾Q定了他散文創(chuàng)作的獨特風格,讀汪老的散文,猶如在和一位性情和藹、見識廣博的老者拉家常,雖然話語平實,但饒有風趣,令人回味無窮。

(一)汪老散文之貼近生活

拜讀過汪先生的諸多散文之后會發(fā)現(xiàn),他所寫散文的主題大都是生活中的凡人小事,都是我們平常生活中遇見卻未細心留意的人或物。如《夏天》中對夏天景色的細微描寫,《泡茶館》對茶館里的閑人趣事的生動刻畫。汪老從細小的視角嵌入,寫凡人小事,記鄉(xiāng)情民俗,談花鳥蟲魚,考辭章典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平凡之美,并于平凡事物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趣味。

現(xiàn)代社會下的都市人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存壓力劇增,他們沉浸于工作和學習中,閑情逸致都拋之腦后,對于身邊平凡的人或物他們無暇顧及。除了工作學習,他們無法體會到生活的其他樂趣,他們的世界被物欲所包圍著,周圍一切平凡美好的事物都與他們劃清界線,他們將自己局限在自我的小世界里,然而社會生活的喧囂與緊張唯有透過心靈的恬淡與靈靜才能得到調(diào)劑與釋放。許多讀者喜愛汪老也正是被他對凡人小事的審視與關注所吸引,在汪老的散文中可以感受到心靈的愉悅和凈化,進而對周圍環(huán)境有了重新的注目。

(二)汪老散文之平淡質(zhì)樸

汪曾祺先生曾說過:“我覺得傷感主義是散文的大敵。挺大的人,說些姑娘似的話…… 我是希望把散文寫得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闭缤衾纤裕纳⑽闹兄潦贾两K彌漫著平實主義風味,散文語言簡單易懂,曾有評論家評價汪老的語言十分特別,拆開來看,每一句都很平淡,但放在一起,就別有一番味道。個人比較喜歡汪先生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文章筆調(diào)樸實,如拉家常,但卻字里行間中折射出父子之間無需言語表達的親情。

(三)汪老散文之以小見大

汪先生的散文并不是一味描寫生活瑣事,他對事物往往有其獨到的見解感悟和奇妙的審美發(fā)現(xiàn),擅于以小見大,透過事物的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如汪老在其散文《吃食和文學》中談到苦瓜到底是不是瓜時,最后從苦瓜想到文學創(chuàng)作,他說作家應該口味雜一點,不能對自己沒有看慣的作品輕易地否定、排斥。汪先生這種生活中的敏思與睿智,是值得我們所提倡與奉行的?!拔宜脊饰以凇保粩嗟乃伎疾拍鼙虐l(fā)生命的靈感。

(四)汪老散文之樂觀豁達

先生的散文格調(diào)向我們展示的永遠是樂觀向上的精神與內(nèi)涵,這與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恬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有關?,F(xiàn)在的很多藝術過于浮躁,無病呻吟,汪曾祺先生則是要從內(nèi)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種原汁原味的“本色藝術”或“綠色藝術”,創(chuàng)造真境界,傳達真感情,引領人們到達精神世界的凈土。從汪老散文中散發(fā)出來的豁達精神對于我們的人生是一種鼓舞,不管經(jīng)歷多大挫折與磨難,堅信曙光的到來,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享受人間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當我們真正以樂觀胸懷視之,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任何的困難都只是成功道路上的基石。

汪曾祺讀后感篇五

整篇文章讀完后,好像幸福地自我釋放了一次。簡單的布景,簡單的情節(jié),簡單的心情——人性就是很簡單的,順其自然,從心所欲,可是對比我們不簡單的現(xiàn)實生活,這份溫暖顯得有些無力。

小說的主人公小明子,從小就注定要出家,出家成為他們故鄉(xiāng)人謀生的手段,而并不是出于對人生的感悟等等?!案锟膫€頭,就跟舅舅走了”;學名直接變成法名,一切看起來都很隨性。出家受戒,忽然有了種輕松自然的感覺,之后便開始了在“荸薺庵”的生活。看起來主要描寫了兩點——小明子和英子的交往與寺廟中的生活。作者筆下的和尚令人瞠目結(jié)舌——每天只念三聲南無阿彌陀佛,幾個大師父根本沒有吃齋的規(guī)矩,甚至帶著家眷一起管理荸薺庵,打牌、抽煙、唱酸溜溜的歌,無所謂什么清規(guī),他們只是在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悠閑自在,更談何壓力、郁悶?這些和尚的生活看似會不恥于人世,可是他們活著只是為了那種寧靜,又管世人怎么想呢?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師父殺豬的場景,眼前出現(xiàn)猩紅的血濺在和尚袍袖上的場景,好是詭異,卻也隱約有一種快意。念著“往生咒”殺豬,帶著家眷出家,這些可愛的和尚讓人眼前一亮。

嘴角不自覺地泛起笑意,我的心情在慢慢沉淀著。小英子聰明靈巧,活潑善良,似乎她的世界永遠不會有悲傷。當她為小明子參謀畫什么花,當她好奇受戒是什么樣子,當她留下那一串美麗的小腳印,我看到了人性的純潔——哦,是圣潔。那一串腳印,既描繪出小女孩的純潔爛漫,又預示著小明子和小英子感情的發(fā)展。當他們兩人在一起時,鏡頭總是如此唯美,他們簡單得有些幼稚。小英子看流星雨時忘了在褲帶上打一個結(jié),她會許什么愿呢?作者又用省略號引出無盡的遐想。有了他們兩個,布景都活了起來,就像是兩個天使,我不禁莞爾。

其實初讀這篇文章,很難體會到最深層的東西。參閱一些資料,才對主旨有了大概的把握,有兩個字不斷的出現(xiàn)——人性。我不禁思考,什么是人性。如果說是和尚們對自己的心靈、欲望的坦誠,恐怕我還不敢茍同。這當然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用真善美來形容人性(當然這很俗),那么還缺少最重要的美。于是來到文章的高潮部分,兩個人都直面自己的內(nèi)心,把握住最單純的幸福,這才是人性最巔峰的部分,它是這樣的幸福和惟美,一瞬間我像是變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這自然成了作者的升華。小明子英俊多才,小英子溫柔可愛,他們互相傾慕,也知道對方的心思。人性指引著他們勇敢地說出來,勇敢地尋求愛。于是他們便這樣做了,于是他們得到了人性中最美的東西。

離開這篇文章,我還是想問,什么是人性?荸薺庵當然不可能存在,那種生活也只是個夢想。而我們的生活呢?是在疲勞時看一看窗外的風景,還是在壓力下釋放呢?我們有天性,可這種現(xiàn)實的生活,早已忽略了它。無奈的、遺憾的,我不想呼吁誰重拾天性,因為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只是希望我記住我自己還有天性,有對它的向往。所以,能像明海等人一樣干著自己享受的事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幸福。

謝謝這篇文章,讓我在這段時間內(nèi)找到天性。

汪曾祺讀后感篇六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lián)干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鉆研。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還寫了他的父親,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鴨蛋》和《胡同文化》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金岳霖

整體把握:金岳霖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作者對老師充滿敬愛的感情,本文即是這種感情真誠流露的見證。但是作者寫作本文,采取了一種輕松活潑、幽默滑稽的筆法,讓世人看到一個極其富于個性的活生生的金岳霖。

作者筆下的金岳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文章行將結(jié)束時有這樣一句話:“誰也不會知道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笨梢砸曌鰧夏杲鹪懒氐奶攸c的概括,也可以視做對他的一生特點的概括。

在本文中,關于金岳霖的行事大約有:

1、奇特的外貌。講課時戴帽,帽檐壓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鏡;穿一件其他教員很少穿的夾克。

2、奇特的行為舉止?;佳奂玻⒀鲋^;走起路來深一腳淺一腳;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養(yǎng)一只大斗雞,同一桌吃飯;搜羅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3、獨特的

教學

風格。有時一上課就宣布穿紅毛衣的女生回答問題,致使女生們緊張而興奮;面對學生們提的各種問題,他都回答;開選修課,師生平等對話,上課時與王浩探討問題,旁若無人。

4、對專業(yè)理論的獨特理解。學生覺得邏輯枯燥,但他覺得“很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說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結(jié)論說二者沒有關系,可見他對專業(yè)理解的嚴格,又缺乏變通,不給學術沙龍東道主的面子。

5、對友情獨特的珍惜。對學生很愛護,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上表現(xiàn)出悲哀;林徽因死后,別人都忘記她了,可他還記得林的生日。

6、對生活獨特的熱愛。喜歡與孩子相處,做孩子的游戲;老年時,坐在平板三輪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觸社會,觀察生活。

總的說來,金岳霖具有特殊的性格、特殊的外貌、特殊的言行,他的性格較為復雜,在學術上聰明過人,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諳世故,頭腦單純;他待人真誠、坦蕩,但學生覺得他很可笑。他一心只想學問之事,以致對社會人事的感受理解與眾不同,于是從內(nèi)心到外表都特立獨行,沒有想到要從眾從俗,也正是這種孤獨精神和單純心理,才使他靜心做學問,成就了他的學問品格。

另外,本文語言也很有特色。汪曾祺是當代著名作家,其散文別具一格,經(jīng)歷了一輩子的寫作訓練,培養(yǎng)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平實而有韻味。這種韻味有點像巴金的《小狗包弟》,自然而然,少造作。本文的語句都很短,描敘性和議論性的語言都很精粹,辭達而已,不事夸張,但都很好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本來面目,表達了作者的本意。這樣的語言粗看不見精彩,須細味才見功力,如描寫金岳霖對學生講《紅樓夢》里的哲學時有一插曲:“他把右手伸進后脖領,捉出了一個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為得意?!笔录?、情境本身就很有趣味性,作者只是照直說來,并沒有過多的精雕細琢,但留有閱讀品味的余地。又如描寫金岳霖與朋友的交往:“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閑話片刻而已?!边@些語句中間沒有可有可無的文字,也許老作家行文至此,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而具有感染力的簡潔而暢達的文風已經(jīng)凝聚在字里行間了。

問題探究 1 作者為了使文章生動活潑,寫人時用了什么筆法?

作者對金岳霖的描寫是漫畫式的。漫畫筆法,可以是諷刺的,也可以是親切熱情的。本文表現(xiàn)為后一種,我們看到的似乎是一幅夸張了的人物漫畫,其實并不是作者想有意地或人為地夸張,而是人物本身就具有夸張性的特點,作者只要照直寫來就自然生動活潑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似乎只寫直觀印象,并不像平時見到的寫名人的文章那樣鄭重其事,非寫出人物的深刻性、崇高性不可;作者寫的是活生生的人物,印象、感性、趣味的特點非常突出。

2 文章在剪裁布局方面有什么特點?

為了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為了使表達生動活潑,本文在剪裁布局上似乎有一番認真思考。作者先寫金岳霖的外貌,后寫其行為;同時又先寫課堂上的金岳霖,后寫生活中的金岳霖。作者把最深的印象寫在前面,把一般的印象寫在后面;把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次重要的材料放在后面。文章還隱約按時間安排材料,由遠及近地描寫人物,先寫西南聯(lián)大時的金岳霖,后寫解放后的金岳霖,體現(xiàn)一種歷史的縱深與跨度。

3 從文章中可以看到當時西南聯(lián)大怎樣的校風、學風?

(1)寬容個性。教師們充分地保留了各自的個性,金岳霖只是“很多有趣的教授”當中的一個,他外貌、言行奇特,無人干預。

(2)思想自由。聞一多可以在公開場合大罵蔣介石。

(3)學術氣氛很濃。當時正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盡管戰(zhàn)事頻仍,紛擾不斷,但西南聯(lián)大教學秩序井然,師生們致力于學問、學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后來許多聯(lián)大畢業(yè)生學有成就,都應歸功于聯(lián)大的辦學方針和校園學習風氣。

4 如何看待文中出現(xiàn)的“閑筆”?

文章在描寫金岳霖的穿著之后,展開聯(lián)想,寫到了聞一多和朱自清的穿著,以及聞一多大罵蔣介石的情景;再往后,寫金岳霖的得意門生王浩,展開聯(lián)想,寫到王浩“現(xiàn)在成了洋人”,與作者仍有來往。這兩處描寫,都是由“本事”言及“他事”,與金岳霖不甚相關,但又成為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按梁實秋的散文創(chuàng)作法則來說,這種“閑筆”是犯忌的,但汪曾祺寫散文常有這種“閑筆”,并無人提出批評,倒是顯示寫作的個性,表現(xiàn)了老作家特有的文風。

5 本文的當代閱讀價值何在?

金岳霖是中國著名哲學家之一,學術界不少人都寫文章稱贊他的學術思想,肯定他在學術史上的地位,而汪曾祺則把生活形象、師表形象留給廣大讀者,留給歷史,這本身就很有意義;再有,金岳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物,憑借老作家汪曾祺的寫作才華,寫出來自成一篇有特色有趣味的散文佳作,供后人長久閱讀,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另外,文章涉及西南聯(lián)大的一些人和一些事,也有史料價值。

有關資料

一、關于金岳霖(周禮全)

汪曾祺讀后感篇七

汪老的

散文

沒有結(jié)構(gòu)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zhì)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汪曾祺散文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在讀《汪曾祺散文》之前,汪曾祺這個名字,我是知道的,但僅知道他是個作家。估計是在《讀者》《小說選刊》等雜志上讀到過他的文章,至于寫了些什么,不是很有印象了。

20xx年寒假,我讀完了《汪曾祺》散文,通過他的文字,對汪老有了一個較全面、較細致的了解。

汪老出生于江蘇高郵城鎮(zhèn)一個舊式地主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傳統(tǒng)教育和藝術的熏陶,在藝術上給予汪老啟蒙和熏陶的,是他的“絕頂聰明”的父親:是畫家,會擺弄、改良各種樂器,會養(yǎng)蟋蟀、金鈴子,養(yǎng)花,會給孩子們制作各種精巧美觀的玩具;在學業(yè)和為人處事上給予汪老深遠影響的,也是他的兄弟般的父親:關心學業(yè)但不強求,培養(yǎng)愛好但不強迫,汪老小時候的繪畫、書法、

作文

,均受到父親的影響和啟發(fā)。

作家汪曾祺

汪老的散文沒有結(jié)構(gòu)的苦心經(jīng)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zhì)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寫風俗,談文化,憶舊聞,述掌故,寄鄉(xiāng)情,花鳥魚蟲,瓜果食物,無所不涉。他幫助人們發(fā)現(xiàn)了就在自己身邊的“凡人小事”之美。品讀汪老的散文,好像聆聽一位性情和藹、淡泊名利的老者談話,雖然話語平常,但饒有趣味,就是對于自己當年被劃為“右派”的經(jīng)歷,他也是如談別人的事一般,娓娓道來。讀著讀著,你會一廂情愿地認為:汪老是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我喜歡他的作品,當然也喜歡他的人了。讀著讀著,你會看到一個博學多識,情趣廣泛的老人,正把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一一細數(shù)。喜歡他的一組寫人的文章,推薦大家走近汪老筆下的金岳霖、老舍、趙樹理,《地質(zhì)系同學》《吳大和尚和七拳板半》等也很值得一讀。喜歡聽他講在云南求學時的經(jīng)歷:《泡茶館》《跑警報》。喜歡他回憶故鄉(xiāng)人事的文章:《花園》《多年父子成兄弟》《自報家門》。喜歡讀他的北京生活、工作:《國子監(jiān)》《胡同文化》《午門回憶》。

(通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汪老不僅僅是散文家、更是小說家、劇作家,著名的京劇《沙家浜》的劇本,他就是主要編者之一。他的小說作品中赫然有《異稟》,隱約記得這是我多年前讀過的印象比較深的一篇小說。)

戲劇家汪曾祺

汪老年幼時對唱戲就很感興趣,在云南大學經(jīng)常參加晚翠園曲會,和昆曲愛好者們做“同期”。這對他后來在北京京劇院的編輯工作是很有幫助的。他對北京京劇院的“五大頭牌”——馬譚張裘趙的四位京劇表演藝術家各自的藝術特色,進行了中肯到位且獨特的評價,不是一個熱愛京劇、觀察入微的人,是寫不出如此傳神的文字的。讀到這樣的文字,對于年幼時曾經(jīng)搬著小板凳趕村上的草臺班,看錫劇、越劇的我來說,真是過癮啊!于是我固執(zhí)地認為,在唱戲方面,汪老絕對是有一把好嗓子的。

旅行家汪曾祺

汪老出生于江南水鄉(xiāng),大學就讀于云南,后又居于北京。由于工作需要,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新疆的南山塔松、天池雪水、天山、伊利河、果子溝、葡萄溝,湖南的桃花源、岳陽樓,山東泰山的云霧、石刻、擔山人,云南的各種花木……一一入文,讀來如神游祖國山河,領略各地風俗人情。尤其推薦閱讀《草木春秋》、《昆明的雨》、《湘行二記》。

美食家汪曾祺

誰說汪老這樣的文人雅士就應該粗茶淡飯,甚至不食人間煙火?民以食為天,汪老一路走,一路游,一路吃,一路寫,有名的、無名的,酸甜苦辣咸,甚至臭,皆入口、入文。讀來讓我這個吃貨垂涎欲滴。推薦閱讀《肉食者不鄙》《魚我所欲也》《昆明菜》《四方食事》。汪老不僅僅是愛吃、能吃、會吃,自己也會烹飪美食,閑來喜歡自己買菜做菜,和家人一起品嘗,也喜歡親自下廚做小菜一二,招待貴賓或老友。汪老對吃的研究,不僅僅停留在品味、寫文,他是把吃當作文化來研究的,有《宋朝人的吃喝》《吃食和文學》等為證。在《故鄉(xiāng)的食物》《故鄉(xiāng)的野菜》中,汪老介紹了家鄉(xiāng)的食物:炒米、高郵咸蛋、咸菜茨菰湯、螺螄、蜆子、昂嗤魚、鵪鶉、枸杞頭、蔞蒿、薺菜、馬蘭頭……這些也都是我熟悉的江南特有的食物。

關于書畫家汪曾祺,就不一一贅述了,網(wǎng)上有很多他的書畫作品。只談一點,他喜歡楊凝式的《韭花帖》,撰文暢談這本名帖的來歷,喜愛之情溢于言表。

喜歡汪老和他的文字,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因為汪老曾就讀于江陰南菁中學。在他的散文中,寫到了江陰的河豚魚,寫到了他念念不忘的、終身難忘的江陰壽山(中山)公園正對面的一家水果店。在我兒時的記憶里,好像是有這么一家。難道歷史如此悠久,在汪老的高中時代就存在了?此文不長,名《水果店》,特摘錄下來:

江陰有幾家水果店,最大的是正街正對壽山公園的一家,水果多,個大,飽滿,新鮮。一進門,撲鼻而來的是濃濃的水果香。最突出的是香蕉的甜美。這香味不是時有時無,時濃時淡,一陣一陣的,而是從早到晚都是這么香,一種長在的、永恒的香。香透肺腑,令人欲醉。

我后來到過很多地方,走進過很多水果店,都沒有這家水果店的濃厚的果香。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遠不忘。

那年我正在戀愛,初戀。

汪老的文字真是樸實無華而回味無窮!這就是借物抒情?更確切地說,是借香抒情?讓我仔細回憶自己什么時候吃過的什么食物,什么時候看過的什么風景,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回味的,也來試著寫一寫這樣的小短文。

讀完了汪老的散文,接下來,我要讀讀他的小說了。

“把感情放在一粒塵埃上。”我想,用這句話來形容我合上書的心情,實在是再好不過的了。潔白的封面略是一點粗糙,點點紅粉染綴其中一角,幾根粗細不一的黑色水墨枝條穿插其間,輕輕撫摸,仿佛梅香已然。

我們說,散文,有松散的形式汪曾祺散文讀后感汪曾祺散文讀后感。那我想,汪先生的散文可謂是真的“直而不野,婉轉(zhuǎn)附物”,文字質(zhì)樸平淡,仿佛只是在娓娓道來,道家常,講故事。從書畫到文學,從文學再到戲曲,更有從美食到花木果蔬,還有家鄉(xiāng)與那所南菁中學。生活的一切,其實不過為這些微小細膩的事物而構(gòu)造的。“夜深聞私語,月落如金盆。”就像張愛玲的一篇《私語》一般——你聽我說,我把我的故事,一一道來。

在《葡萄月令》里,有一句話特別迷人:“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p>

我未曾見過梨花,也不曾看過蘋果花的風采,但讀了這一句,我卻猶如嗅到花香,看到了花,她們或許開在低矮的枝頭,展開潔白的花瓣?!昂鋈缫灰勾猴L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贬瘏⒌倪@句詩早被我們吟誦了千百遍,而將梨花的瓣子比作是月亮,一點點彎細玲瓏,固然妙意只增不減。那種美感在不經(jīng)意間就悄悄墜入我目簾,而汪先生又并未寫下太多艷麗的辭藻都大說一通,這種微妙的感覺實在是讓我困惑。

花,是一滴墨,當你蘸上清淡的水,當?shù)娜蝗诤希楦袨R落宣紙上,才能慢慢渲染彌漫開來。

而在《夏天》中,又好似是花園中百花起舞,各種花朵都不過輕寫一個短句:“夏天的花里最為幽靜的是珠蘭?!薄盃颗;ǘ堂T绯空绰恫砰_,午時即已萎謝?!薄扒锟裁 0甑S,白心,心外有紫暈。風吹薄瓣,楚楚可憐?!焙孟裨谖淖种?,花兒們都換上裙裝化為豆蔻女子,各自有自己的性格與宿命,卻又各不相爭,演繹自然和諧之樂。每一朵花兒,每一顆露珠都被賦予了生命,在平白輕述的文字跳躍。是那樣的細微,卻又那樣的纏人。不是豪放,也不是艷麗而是情感的繾綣將美麗壓成一張張紙。撫摸書頁,仿佛仍有余香。

生活賦予我們什么?一頓食物,一場天氣,一次旅行?我們總說,要用心體驗生活,要細細觀察,多多思考。從不凡歸屬平淡,從浩蕩終歸細節(jié)?;蛟S生活不過是一片花瓣一個枕頭,一支筆,一張紙,寫下我們的故事,寫下我們微弱的感觸。

我愿執(zhí)筆輕描,從細節(jié)看生活。

周六,我在朋友圈發(fā)了一條在家傻待,誰約我”結(jié)果本來在和同學約會的女兒放棄約會,給我回了條我約你”就和女兒來到東方廣場。來到東方書城一個新開的書吧。買了杯飲料開始了我們的周末約會。當時女兒拿起一本汪曾祺散文《隨遇而安》說:“我喜歡看汪曾祺的散文”,“為甚”?女兒說:“他有幾本是全是寫吃的”——汗,又暴露了我的女兒是個吃貨。順著女兒的推介我就拿汪曾祺散文《隨遇而安》看起來。

看了幾頁就吸引了我, 他的文字里透著濃濃的“中國味”不乏味,且蘊含著民主心靈和性靈的美質(zhì)。 卻又淡淡的,時而把帶進了北京的四合院大街小巷;時而把我?guī)Щ亓送暝鹿庀聥寢屧诖髽涞紫陆o我們講述那些年她做過的“牛鬼蛇神”;時而又把我?guī)нM了舌尖上的中國那大川南北的中國民間美食景象汪曾祺散文讀后感高三作文??此麜钅闵碓跓﹪痰聂[市卻猶如穿越到另一個世界。 —— 其實我也挺喜歡這樣寫作風格。我自己一直也有像他這樣寫寫自己的生活,寫寫自己的感想以及看到一些事的所見所聞。但當我看到同事們在博客上寫的都是專業(yè)的,高水平的大作,總覺得自己的文章不適合登大雅之堂。所以一直不敢在這大雅之堂丟人,但為了 ——你懂的。

表面上看這書其實是一本茶余飯后的消遣書籍,但慢慢品味卻也從中得到人生的感悟。書中我感受到了 他從容,他淡然,他身處逆境卻不以為苦,他達觀瀟灑,隨遇而安! 其中我最喜歡他的這一段:

“ 丁玲同志曾說她從被劃為右派到北大荒勞動,是”逆來順受“。我覺得這太苦澀了,”隨遇而安“,更輕松一些?!庇觥埃斎皇遣豁樀木秤?,”安“,也是不得已。不”安“,又怎么著呢?既已如此,何不想開些。如北京人所說:”哄自己玩兒“。當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隨遇而安不是一種好的心態(tài),這對民族的親和力和凝聚力是會產(chǎn)生消極作用的。這種心態(tài)的產(chǎn)生,有歷史的原因(如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本人氣質(zhì)的原因(我就不是具有抗爭性格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客觀,是”遇“,是環(huán)境的,生活的,尤其是政治環(huán)境的原因。中國的知識分子是善良的。曾被打成右派的那一代人,除了已經(jīng)死掉的,大多數(shù)都還在努力地工作。他們的工作的動力,一是要實證自己的價值。人活著,總得做一點事。二是對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國未免有情。但是,要恢復對在上者的信任,甚至輕信,恢復年輕時的天真的熱情,恐怕是很難了。他們對世事看淡了,看透了,對現(xiàn)實多多少少是疏離的。受過傷的心總是有璺的。人的心,是脆的 ”

所以說 做人一門學問, 做事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那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 看了這本書似乎令我有所感悟。

放下書,天已黑了,找吃的,謝謝女兒給了我一個充實的周末!

汪曾祺讀后感篇八

也許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許有很多人認為中國現(xiàn)代難見散文大家。這是一種誤讀,更是一種謬論。

《汪曾祺散文》是我01年時偶在市集中買到的,記得還是盜版書。當時對汪先生所知甚少(應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應該算得上是一個著名作家。

閑暇之余,開始是以一種慵懶的心情看《汪曾祺散文》的。哪知,一讀之下竟不能放下。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一位經(jīng)歷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述說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到了曾經(jīng)的西南聯(lián)大教授們的風采。我們讀到了當時人們對于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nèi)缤x一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到了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吹搅酥袊鴮W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對思想與學術的孜孜追求……。

汪老以一種充滿人文色彩的筆調(diào),向我們講述著曾經(jīng)的往事,向我們傳來種種可供學習的精神與思想。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讀歷史,更如同在向眾多先賢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學習為人處世!

讀了汪老的書,相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實中國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們只是缺乏學習和認知的機會。讀了此書再說中國無散文大家,也許會是一種笑話!

汪曾祺之書,不讀后悔,讀了不遺憾!

汪曾祺讀后感篇九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暗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是陸放翁的詩,與他廣為人知的表達報國雪恥之志的詩歌不同,這首詩給我們看到一個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情趣,閑適的心情有一種不被塵世所染的脫俗,就如汪曾祺先生的散文。

汪老是喜愛這首詩的,不如說是他喜愛這種心情,這種心情是具有生活氣息的,他想展現(xiàn)給我們的就是他的帶著心情的生活。

他對生活的感覺,似乎略有逃學孩子的清閑,世界也就這么大:嘴里叼著的微甜的草根、為捉“都溜”沾惹一身的臭芝麻、苗族女孩子嬌嗔柔和的“賣楊梅——”聲、在窗臺上悄悄“吸著水”的繡球花,這就是生活,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藝術,他真實地、切身地享受這種藝術。

他是個別樣的作家,他與當今坐在家里或辦公室里眼珠牢牢盯住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飛舞、神經(jīng)幾近被絡繹不絕的電話摧毀的作家不一樣。他的'文章、他的書像是被他本人撫摩過千萬遍的,字里行間散發(fā)出的是木頭鉛筆的味道,而不是機器的硬冷,我能看到一個健朗的老人用他骨骼突出的手握住鉛筆,面帶淡定從容的微笑,他細膩動情的筆觸時不時地給自己和我們一個小小的驚喜、小小的感動,為一小盤帶著雨珠的潔白的緬桂花,抑或是為一條從湖心突然一躍而起的大魚,還是堂倌頗具京腔的一聲“收茶錢——”,它們以滋潤人心的方式詮釋“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的東方古訓。平平淡淡才是真,平淡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一種境界、一種認識,大多數(shù)人為擺脫平庸而奮斗,但是那些成功的人在經(jīng)歷暴風雨也見過彩虹后,往往不再好高騖遠,而是理解平淡、用這種平淡的心境熱愛著平淡甚至“平庸”的日常生活。

其實從他的文章里得以體現(xiàn)的閑適之美正是他經(jīng)歷人事浮沉后所潛心追求的,大美之美固然可畏,但是他給我們看到的是那種能令人會心一笑的小美,美在身邊,美在本分。可惜現(xiàn)在人們大多沒有精力和心情去關注這些看似瑣碎的美,他們大多腳步匆匆,厚重的鏡片竟把人們的心與社會、與自然隔離,太多的金屬制品竟把人們的心層層包裹,作者在極力讓我們感受美的同時,我分明聽到一個慈祥的聲音在對忙著趕路的世人們說:“孩子們,慢點走,你們看這朵海棠的顏色,像是哪個大家閨秀的胭脂水不小心從指尖滑落,浸進花瓣里。真美。真美。”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

收到學校的贈書是在九月,匆匆忙忙里,三個月的日子也就這么流淌而去。如果這時候驚心時光的飛逝,想起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那我的便是“觸目驚心”了吧!閱讀于漪老師的《歲月如歌》斷斷續(xù)續(xù)地延綿了三個月,在燈下打這篇讀后感時,回想書中的情景,依舊熱血沸騰,世間竟有如此至真至純之人,活得那么自我,那么純粹,用一片熱愛澆灌三尺講臺,以一片赤誠教書育人,于漪,真不愧“經(jīng)過英雄”也!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日寇鐵騎踏中華,家中父老多病痛,這便是于漪老師的童年生活環(huán)境。大環(huán)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貧窮,都沒有擊倒作為長女的于漪老師,她說,“奮斗才能生存”,于是她告別母親去蘇州求學。戰(zhàn)亂紛飛的年代,都德《最后一課》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動了年幼的于漪,炮火擊毀了美好的童年,卻留下了“一切為民族”的心靈震撼,這不僅是于漪老師進入鎮(zhèn)江中學時所學到的校訓,更是鑄造師魂的基因,她說:“這五個大字擲地有聲,鐫刻我心?!笔前。还苌畹呐诨鹩卸嗝?,對教書育人的熱愛與執(zhí)著,于漪老師的赤誠如滔滔江水,哪管你“東西南北風”,我自笑傲“千磨萬擊還堅勁”!

春風十里,不如有你

于漪老師在書中說:“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之于于漪老師,不僅僅是學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師。不論是奮力救火的班長小鄭,還是鄭重地說出“我當老師,就一直想到要愛學生”的小肖,于老師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閃光點,她說:“我也是學生”,孩子們的身上折射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zhì)、求知欲都讓于漪老師感動并從中汲取力量進行學習。我想,這也是我們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吧,學會與孩子們相處,不僅僅看到他們的“美麗”,還要學習這份珍貴,“春風十里,不如有你”,亦師亦友,我們共進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于漪老師在書的封面上這樣寫道:“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活到老學到老,這樣的教育情懷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敬佩與學習的,成為一個“不知足”的教師吧,我的腦海里回蕩著這樣的呢喃,如歌的歲月早已走向來時的路,那么,讓我們向前走吧,活得純粹,活得真誠,向前走啊,向前走!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一

孔老夫子有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食色性也”。這說明,吃東西和喜歡漂亮的事物是人的本性。因此,吃,也就成了人類永恒的主題之一。

古往今來,關于描寫吃的文章多矣,然吾獨喜汪曾祺先生的風格。究其根本,在于其文字中充滿了對這世界的贊美與感激,對生活的熱愛與真誠。

在《故鄉(xiāng)的食物》里,作者重點寫了一樣平常不過的食品―炒米。文章一開頭,作者引用了《板橋家書》中的一段話:“天寒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此句一出,頓時讓人覺得很親切!處于社會最下層的人民,用一碗炒米,溫暖著彼此的身體與心靈!

在《野鴨、鵪鶉、斑鳩、z》里面,作者描繪了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的場景:“忽然,砰,――槍聲一響,斑鳩應聲而落。獵人走過去,拾起斑鳩,看了看,裝在獵袋里。他的眼睛很黑,很冷”。短短數(shù)十字,充滿了對弱者的悲憫,對鮮活生命消逝的憤懣與無奈,只有心中有大愛,才能流露出如此懇切的情懷!

《豆汁兒》描寫的則是北京城底層人民鮮活的生活畫面:“豆汁兒是制造綠豆粉絲的下腳料。很便宜。有了豆汁兒,這天吃窩頭就可以不用熬稀粥了。這是貧民食物。豆汁兒攤上的咸菜是不算錢的”。最有趣的一段在結(jié)尾處:有保定老鄉(xiāng)坐下,掏出兩個饅頭,問“豆汁兒多少錢一碗”,賣豆汁兒的告訴他5分錢?!跋滩四?”“咸菜不要錢。”“那給我來一碟咸菜。”寥寥數(shù)語,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氣息,頓時讓人感到這世界是如此的真實,如此的可愛,如此的讓人留戀!

在《端午的鴨蛋》里,則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懷念與驕傲,甚至帶一點狡黠的童趣:“我的家鄉(xiāng)是水鄉(xiāng),鴨多,鴨蛋也多。高郵人也善于腌鴨蛋。上海的賣腌臘的店鋪里也賣咸鴨蛋,必用紙條特別標明:高郵咸蛋。高郵的咸鴨蛋,確實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xiāng)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他鄉(xiāng)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弊掷镄虚g,若有若無地透著一點淡淡的鄉(xiāng)愁,宛如茉莉清茶的芬芳,淡淡地彌漫在空氣里。

在《虎頭鯊、昂嗤魚、硨螯、螺螄、蜆子》以及《栗子》里,除了談吃,還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憂國憂民的情懷:“剝蜆子的人家附近堆了好多蜆子殼。有一年修運河堤,按工程規(guī)定,有一段堤面應鋪碎石,包工的貪污了款子,在堤面鋪了一層蜆子殼。前來檢收的委員,坐在汽車里,向外一看,白花花的一片,還抽著雪茄煙,連說:很好!很好!”還有這一段:“河北的山區(qū)缺糧食,山里多栗樹,鄉(xiāng)民以栗子代糧。栗子當零食吃是很好吃的,但當糧食吃恐怕胃里不大好受?!边@兩段文字,疏放中透出凝重,為國憂思之情,為民慨嘆之感,躍然紙上,將一個“中國式的抒情人道主義者(作者自稱)”的心靈,抒發(fā)的淋漓盡致!

相對于西式快餐的標準化、流程化和工業(yè)化,中餐更加像一門藝術。而凡屬藝術,都大抵逃不掉絕響的宿命。在《肉食者不鄙》中,作者就抒發(fā)了對逝去的時光無比懷念的情懷。其中,作者提到了昆明的鍋貼烏魚時,便大發(fā)追慕之情:“護國路原來有一家本地館子,叫東月樓,有一道名菜鍋貼烏魚,乃以烏魚片兩片,中夾火腿一片,在平底鐺上烙熟,味道之鮮美,難以形容。前年我到昆明去,向本地人問起東月樓,說是早就沒有了,鍋貼烏魚遂成《廣陵散》?!逼渲?,對于往昔歲月的懷念,對美好事物的追思之情溢于言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真正的美食家,絕對不會暴殄天物。羅馬暴君尼祿,經(jīng)常在會見群臣時,手里拿著一個碩大的火雞腿。我認為,這不是貪吃,而是放肆!西太后慈禧,每餐必有一百道菜,這也不是在吃,而是在擺排場!在《手把肉》里,作者一段話,道出了個中情懷:“蒙古人用刀子割肉真有功夫。一塊肉吃完了,骨頭上連一根肉絲都不剩。有小孩子割剔得不凈,媽媽就會說:吃干凈了,別像那干部似的!干部吃肉,不像牧民細心,也可能不大會使刀子。牧民對奶、對肉都有一種近似宗教情緒似的敬重,正如漢族的農(nóng)民對糧食一樣,糟踏了,是罪過?!闭嬲龕鄢缘娜?,一定是熱愛生活,體恤民生的!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二

好一位汪曾祺,泱泱中華大地,如此多的各路美食,竟能隨手拈來,侃侃而談,讓晚輩不得不佩服!酸甜苦辣咸,東西南北中,老人憑其深厚的人生閱歷,將各種的各地的美食統(tǒng)統(tǒng)擺在了我們面前,令我垂涎欲滴。

美食家無法將美食用如此行云流水地用文字寫出;作家無法用其文字信手拈來地將美食展示出。唯有汪曾祺。五味,沒有什么山珍海味、饕餮大餐,大江南北的各色小吃、各地名菜足矣。同樣,汪曾祺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張揚的文風,有的只是清新、樸實、親切、真情。如此平易近人的文字,讓我感到了老人的和藹。

平平淡淡卻又不乏趣味的文字是有平平淡淡卻又不乏趣味的生活造就的。老人的生活即是如此。江浙的高郵,江南的水鄉(xiāng)。水鄉(xiāng)的生活總是那么無憂無慮,散發(fā)著清新的田園氣息。當然,僅僅有現(xiàn)實是不夠的,生活也有“五味”。老人歷經(jīng)抗戰(zhàn)、溫格,拼盡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咸”,老人的文字更加純樸,更帶有人生的趣味。我向老人不至于不知道美國最臭的叫“cheese”,把它譯為“氣死”,堪稱經(jīng)典。還有“打倒大白菜主義”,也讓人忍俊不禁。隨和的文字令我感到它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在于人聊天、調(diào)侃。

老人已經(jīng)走了多年了。這么多年間,老人沒有被忘卻。敬重汪老不需要理由。若真得找尋一個,那就是老人“五味”的人生。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三

這篇文章整體來說是一片彌漫著鄉(xiāng)土氣息的文章。作者汪曾祺分了三個部分來描述他故鄉(xiāng)。這次,我分析的是第一部分——“打魚的”

鄉(xiāng)村中的人們是淳樸的。盡管漁船的船主是小財主,但他們也隨船下湖,駕船拉網(wǎng),而且他們的勇敢麻利之處不必雇來的水性極好的伙計差到哪里。這就應是從側(cè)面體現(xiàn)了鄉(xiāng)村的人們的淳樸。不像是城市中的有錢人,只會雇傭一些人,然而自己卻既什么也不會,也從不。體貼手下的人。而像鄉(xiāng)村的財主卻不會。他們會跟著自己手下的人一齊下湖,這也是他們能和睦相處的一個原因吧。

鄉(xiāng)村中的人們又是悲傷的。

一對夫婦在一條小學校葦塘后的臭水河里打魚??吹贸鰜?,他們就應是生活很窘困的。他們沒資格也沒條件去像船主一樣,在大湖中捕魚,他們只能在臭水河中,打點小魚,也就想填飽肚子吧。再看看作者描述他們夫妻二人的神態(tài):他們的臉上及看不出高興,也看不出失望憂愁,總是那樣平平淡淡的,平淡的幾乎木然。這就應是典型的貧苦人民的神情。生活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包袱,壓得他們喘但是來氣,想必,他們就應剛開始是很悲哀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麻木了,沒有了情感。這讓我不禁想起了魯迅筆下的閏土。應對日漸窘困的生活,他反抗過,他努力過,但最終,還是屈服在了生活面前,麻木的生活,仿佛他沒有了情感般,如同行尸走肉地活著。

然而,無聲無息的,女好因為在水中的時間太長,得傷寒死去了。然而這也映出了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她十五六歲的女兒,代替了她,跟著父親一齊捕魚了。最令人看著心寒的,就是對女兒外貌的描述。那臃腫的大衣,那不合身的皮罩衣,那不貼合她年齡的捕魚的動作,看出了日子的凄涼。她按著梯形竹架,—戳一戳的戳著,那動作,仿佛是戳在了我們讀者的心上。

而最后一段,更是顯得凄涼。那一—身濕了的皮罩衣,那已經(jīng)變涼的秋天的河水,壓在了女兒身上,也仿佛是壓在了讀者心上。明明還是就應無憂無慮的與同齡人一齊上學玩耍的時候,明明這么沉重地生活還不是她該承受的,但只因為社會的壓迫,擔子全都壓在了她和她父親身上。本身就沉默寡言的父親,因為生活和情感的雙重壓迫,也變得更加沉默了。對于他來說,可能生活早已不是為了自己,只是期望能養(yǎng)活自己的女兒就行了吧,而對于自己,卻早已失去了活下去的期望。

農(nóng)村人民的生活是快樂與悲慘交織在一齊的。因為遠離城市,身上生活的擔子也變的更重了。但悲慘的生活卻壓不倒某些人對生活的渴望與期望。我想作者在后文就是提到了那些對生活充滿期望和善良的人民。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四

也許很多人不知汪曾祺,也許侑很多人認為中國現(xiàn)代難見散文大家。這是一種誤讀,更是一種謬論。

《汪曾祺散文》是我01年時偶在市集中買的,記得還是盜版書。當時對汪先生所知甚少(應式教育的后果),只知汪先生就應算得尙是一茖著名作家。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是聽一位經(jīng)歷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的歷史老人在向我們娓娓動聽地述說生活小事,而在傾聽之中,這種生活小事似乎更是一種無形中的人文和歷史教育。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看了以前的西南聯(lián)大教授們的風采,我們讀了當時人們對于政治、文化的評判,我們?nèi)缤x一位歷史老人的故事。

在《汪曾祺散文》中,我們讀了中國文人不屈的傲骨,看了中國學者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對思想與學術的孜孜追求。

讀《汪曾祺散文》,如同在讀歷史,更如同在向眾多先賢和在世的思想老人學習為人處世!

讀了汪老的書,堅信大家都能明白,其實中國不缺乏文化大家和散文大家,我們只是缺乏學習和認知的機會。讀了此書再說中國無散文大家,也許會是一種笑話!

汪曾祺之書,不讀后悔,讀了不遺憾!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五

汪曾祺的書,用文學少女的話說,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女兒節(jié)的茶巾壽司,上等多汁的蘑菇,香噴噴的白芝麻,栗子。加入這么多配料的醋飯,用稍帶甜味的薄薄蛋餅仔細的包裹著。雖然不是最近的作品,卻非常親切、可愛、緊緊揪住胸口,可是讀著讀著,醋的味道也不斷變濃,直到最后變成深切的無常觀充塞胸中。

我覺得汪曾祺的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地方民俗特色很濃。尤其是飲食文化,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散文,倒像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了。不能不讓人想起《射雕英雄傳》中黃蓉燒菜給洪七公吃的那一段。包括他的語言,都是半摻著文言的,讀起來反而讓人有一種順化流暢的感覺。羽毛般又輕又薄的甜甜煎蛋慢慢四散在口中,心臟撲通撲通地跳著期待包在里頭的松軟康吉鰻、碎栗子的出現(xiàn)。就像是這樣的感覺!

古往今來,上至九龍?zhí)熳?,下至平民百姓,無不向往著羽化登仙的生活,若是做不到,便梅妻鶴子,隱逸孤山做個隱士。然而,他們卻忽略了塵世帶給人的快樂生活。舒婷在她的《神女峰》中寫道:“金光菊和女貞子的洪流正煽動新的背叛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長生不老,淡泊名利固然值得欣喜或欽佩,然而對酒當歌,尋山問水,觥籌交錯卻有著那些所謂的神仙隱士們體會不到的一番樂趣與風情。

汪曾祺的書,告訴我們的就是這一個道理。他寫那些人都是些市井中最最常見的小人物,他寫的食也是路邊小攤上的并不怎么高級的地方小吃,他寫的事也是一些常見的雞毛蒜皮??扇藗兛蓮乃强此破降瓱o味的語言中品出人與人之間的美麗情感。命運在最大的不公平中有時會偶爾留下一絲溫暖慰藉的余溫,讓人對這塵世難舍難棄,又好像一些另有深意的安排,一人一事都不是隨便出現(xiàn)的,全看你心智夠不夠來領悟天意。

兒子與父親間深切的交流等等,每一樣都值得品味。

用力咬下椎茸瞬間流出的美妙湯汁!

融化在嘴里的康吉鰻!

成塊的醋飯和栗子的甜味成了絕妙的搭配!

就連纏著蛋皮的葫蘆乾也是充滿彈性非常好吃吶!

這或許就是這本書的美妙之處。想到書中人事那些美麗的誤會與牽絆,哪怕再僵硬的嘴角,也終會露出一抹微笑。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六

汪曾祺是個很特殊的作家,他的文章很淺顯,乍一看他的意思會容易明白,但是他文章的深層次的意境需要讀者一品再品。

汪曾祺的故鄉(xiāng)在江蘇的.高郵,高郵以它的咸鴨蛋著名,按汪曾祺自己的說法他的老家實在徽州。他的家境很是殷實。

《我的高郵》是汪曾祺回憶性的散文,書中為我們展現(xiàn)了高郵的風土人情,平實易懂的文字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面,同時畫面中所帶有的情感也是最真摯最動人。

書中的散文最讓我感動的是《我的母親》,汪曾祺描寫了三位母親。一位是她的生母,一位是他第一任的繼母,還有一位是他第二任繼母。文中集中筆墨刻畫了第一任繼母的形象,因為她陪伴汪曾祺成長,不是生母更似生母。汪曾祺的母親在他三歲那年便不幸得了肺病過世了,因為年紀小的緣故他對生母并沒有多少的映像,只是通過母親的畫像和母親養(yǎng)病時所住的“小房”里面母親所留下的遺物來回憶過世的母親。汪曾祺是幸運的,他和他第一任繼母很投緣,繼母很喜歡他,對他如視己出,每次歸寧回家都會抱著他和他同乘一輛黃包車回家;當汪曾祺忍不住大便,弄在了褲子里,繼母幫他洗褲子連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這份感情恐怕連很多親媽都是望塵莫及的。文章中汪曾祺并沒有多提自己對于繼母的感情,他只說“我可憐她,也愛她。”這是需要多少的付出才會讓一個孩子心里明白自己的愛。很不幸,他的繼母也死于肺病。第二任繼母嫁給汪父的時候,汪曾祺已經(jīng)十七歲了,所以感情并沒有之前的一位來得深厚。但是他依舊很敬重她,因為在汪父最困苦的時候陪伴在他身邊的就是她。我想他們之間的親情過多是一種客氣。

汪曾祺是個細膩的人,他善于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他把自己對于故鄉(xiāng)高郵的愛幻化為筆下的文字,用質(zhì)樸的語言為讀者描繪了他記憶中的高郵,他所熱愛的高郵。他記得高郵的過去同時也喜歡高郵的現(xiàn)在。

也許正是因為高郵質(zhì)樸的民風影響了汪曾祺的筆風,讓他的作品“接地氣”,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而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吧。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七

微光,紗簾,素箋。

一米陽光探進窗扉,似輕紗自空中柔緩飄舞,閃爍著橙黃的,櫻紅的,溫暖的光。一縷微風挾裹著草木的清新拂進窗內(nèi),襯著陽光下浮動的微塵,撩開扉頁,送來蔓草自然的清香。

他,自書香門第走來,淡雅絕俗的言語是他的生活方式;生動鮮明的描寫是他的至理名言;雙瞳剪水,是他對崢嶸歲月的淡淡回憶;酒入豪腸,是他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滄桑矍鑠的面容于眼前漸漸浮現(xiàn),溫厚哲理的話語于耳畔輕輕回響——"口味單調(diào)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更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走過戰(zhàn)火紛飛的抗戰(zhàn)時期,在兵荒馬亂的繁塵俗世中,他依然保留著一顆寧靜淡泊之心,用心體味,用筆記錄下戰(zhàn)亂年代一點一滴的小幸福。在文《跑警報》中,汪老如是言:"跑警報是談戀愛的時候……跑警報可算同生死,共患難".在動蕩不安的時局中,人人自危,又能有幾人會注意到這細微的現(xiàn)象和人們忙而不慌的心理感受呢?唯有汪老,以一雙擅于觀察的睿智之眼,一顆素雅如蘭的淡泊之心,以溫暖的筆觸,靜靜地勾勒出一幅繁忙卻不失幸福的生活畫卷,亦鮮活地描摹出自己內(nèi)心深處感性而細膩的伊甸園。身處亂世思桃源,素心如蘭淡雅香。汪老靜靜地教導我,善于捕捉細節(jié)的慧眼與知性細膩的善思之心最為可貴。

跨入堅韌沉穩(wěn)的中老年時代,汪老將年輕時一顆焦躁不安的心輕輕安撫,把青蔥歲月中的點滴回憶慢慢沉淀,于歲月長河、廣闊文壇中交織、升華,終釀成一壇醇香濃郁的玉液瓊漿。三分嘯成文采,七分釀成情愫,繡口一吐便是絕世風采。正如文《豆腐》中所記:"砂鍋豆腐須有好湯,骨頭湯,小火燉……湯清而味濃……".汪老的一生正如這鍋好湯,以聰慧才智為底,以人生閱歷為料,以生活中的挫折和歷練為文火,慢慢燉,靜靜熬,待湯內(nèi)翻白,濃香四溢,方揭蓋起鍋。哇!一鍋好湯,乳白中透著奶黃,這不正是汪老樂觀詩意人生的縮影嗎?袖舞斜陽四暮合,濃情詩意青蓮馥。汪老輕輕的告訴我,懷著一顆淡泊樸素之心,帶著一份熱愛生活之情,并將之匯聚于文海中,融合于生命長河中,才是永恒的真諦。我想,這也正是汪老在茫茫文海中沉沉浮浮,雖歷經(jīng)歲月滄桑,卻依然能歷久彌香,于世間芳華處綻放的原因吧!

人間草木已紛菲,心間芳華始綻放。我相信,銘刻在我們心中的,不僅只是汪老的音容笑貌和散文隨筆,他那在沉浮世俗中依然寧靜豁達、淡泊致遠的高貴品質(zhì),他那在滾滾紅塵中依然能獨守初心、執(zhí)著前行的堅定信念,他那在崢嶸歲月中甘于默默沉淀、厚積薄發(fā)、始綻芳華的質(zhì)樸而偉大的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八

非典期間,按照老師的課程安排,最近我自學了《義犬復仇》這篇課文,感受很深。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前夕,在邊防哨所有一位優(yōu)秀的軍犬引導員—斯達羅。他引導了一條名叫文爾內(nèi)的狗。有一次,斯達羅被敵人的槍彈擊中,文爾內(nèi)氣急了,咬掉了那名德軍兩根開槍的手指頭。同時,文爾內(nèi)也受傷了。傷痊愈后,文爾內(nèi)不愿意服從新主人的命令。不久,衛(wèi)國戰(zhàn)爭爆發(fā)了。文爾內(nèi)喪失了聽覺,不能在邊境服役了,被作者收養(yǎng)了。

有一次,作者帶文爾內(nèi)回家時,發(fā)現(xiàn)他的表現(xiàn)十分異常。突然,他撒腿奔去……兩小時后,值班軍官打來電話:“在市中心的街上,出現(xiàn)一條狼狗,直徑向一個德國人猛撲上去。這個人掏出手-槍,邊躲閃邊開槍,雖然射盡了子彈,可還是被狗咬斷了喉管……”作者急忙趕到現(xiàn)場,看見文爾內(nèi)受了致命的槍傷。

原來,文爾內(nèi)一直記著這個人的氣味,居然在他頭腦里保存了八年之久,而且他竟然能從柏油路上嗅出敵人的氣味。八年來他一直對敵人懷著刻骨的仇恨,并等到了報仇的這一天!

這篇課文的一些段落十分精彩,如:發(fā)瘋似的撲到兇手身上,用自己尖銳的牙齒咬住了那只開槍的手;走路很不安,情緒顯得激動,全身像發(fā)寒噤一般顫抖著,連我的命令也失去了效力;他的目光又死死的盯著被它咬死的人,目光里含著一種深仇大恨……這些精彩的描述活靈活現(xiàn),猶如身臨其境,使這篇讀起來更有味兒了。

這篇課文很感人,文爾內(nèi)對主人是多么的忠心呀,它具有人的情感、意識。寧愿自己死也要為主人報仇雪恨。這刻骨的仇恨它一天也沒有忘記過。一般的狗對自己主人只是依戀和忠心,然而軍犬卻不同,他甚至可以為主人舍去生命。

文爾內(nèi)是一條特殊的狗。學完這篇課文,使我對它肅然起敬。

汪曾祺讀后感篇十九

好一位汪曾祺,泱泱中華大地,如此多的各路美食,竟能隨手拈來,侃侃而談,讓晚輩不得不佩服!酸甜苦辣咸,東西南北中,老人憑其深厚的人生閱歷,將各種的各地的美食統(tǒng)統(tǒng)擺在了我們面前,令我垂涎欲滴。

美食家無法將美食用如此行云流水地用文字寫出;作家無法用其文字信手拈來地將美食展示出。唯有汪曾祺。五味,沒有什么山珍海味、饕餮大餐,大江南北的各色小吃、各地名菜足矣。同樣,汪曾祺的文字,沒有華麗的詞藻、張揚的文風,有的只是清新、樸實、親切、真情。如此平易近人的文字,讓我感到了老人的和藹。

平平淡淡卻又不乏趣味的文字是有平平淡淡卻又不乏趣味的生活造就的。老人的生活即是如此。江浙的高郵,江南的水鄉(xiāng)。水鄉(xiāng)的生活總是那么無憂無慮,散發(fā)著清新的田園氣息。當然,僅僅有現(xiàn)實是不夠的,生活也有“五味”。老人歷經(jīng)抗戰(zhàn)、溫格,拼盡人生中的“酸甜苦辣咸”,老人的文字更加純樸,更帶有人生的趣味。我向老人不至于不知道美國最臭的叫“cheese”,把它譯為“氣死”,堪稱經(jīng)典。還有“打倒大白菜主義”,也讓人忍俊不禁。隨和的文字令我感到它不是在寫文章,而是在于人聊天、調(diào)侃。

老人已經(jīng)走了十年了。十年間,老人沒有被忘卻。敬重汪老不需要理由。若真得找尋一個,那就是老人“五味”的人生。

汪曾祺讀后感篇二十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諝夂軟鏊萆线€掛著露水,寫大字一張,讀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p>

“然后,請葡萄上架。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來,得費一點勁。大的,得四五個人一起來。“起!――起!”哎,它起來了。把它放在葡萄架上,把枝條向三面伸開,像五個指頭一樣的伸開,扇面似的伸開。然后,用馬筋在小棍上固定住。葡萄藤舒舒展展、涼涼快快地在上面呆著。

讀到這里,我不由得笑了,繪聲繪色的描述讓我似乎看到了葡萄藤老爺般呆在架子上。

這便是汪曾祺的散文所帶來的感覺享受。讀汪曾祺的散文處處可見這樣的文筆,行文中透著淡泊寧靜,即使人生的酸甜苦辣也能被他寫出不同的韻味。

如自1938年9月,日軍飛機瀕臨昆明進行空襲,狂轟亂炸,西南聯(lián)大教職員宿舍亦有被炸毀的,造成人員傷亡。汪曾祺正在西南聯(lián)大學習,當時師從沈從文,后來寫得小說受其影響,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西南聯(lián)大當時集中了北大、清華、南開三所大學的著名教授和專家學者,如對魏晉南北朝史和隋唐史頗有研究的陳寅恪,對中國哲學史研究卓有貢獻的馮友蘭,新文學運動的重要人物朱子清,以及各有專長的聞一多、錢鐘書、沈從文、柳無忌、葉公超、吳晗、錢穆、錢端升、張奚若、費孝通、羅隆基、潘光旦、賀麟、陳岱孫、王力、吳宓、聞家駟等。在很多名人的回憶錄中,這段時間是慘淡動蕩的。然而在汪曾祺關于這段時間回憶的散文中,卻透著生活的情趣。如《跑警報》:跑警報大都沒有準地點,漫山遍野。

在極度動蕩恐慌中,居然能感受到松脂氣味、陽光、藍得要滴下來的天空。這讓我感嘆汪的心境何其淡定。

汪曾祺經(jīng)歷過人生的大波大浪。文革中,汪曾祺在被打成右派下放勞動的日子里,他認為在馬鈴薯研究站畫圖譜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就再無用處,我于是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質(zhì)樸,不事雕琢,緣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對人情世物的達觀與超脫,即使身處逆境,也心境釋然。正因為有這份超然,他的所作所為便不難理解了。他是唯一敢于在江青面前翹著二郎腿、抽煙的人。其中膾炙人口的“人一走,茶便涼?!北愠鲎酝粼髦帧M粼鳒Y博多識,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p>

我對于汪曾祺的了解,始于讀他的一篇文章《多年父子成兄弟》,其中:“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xiàn)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該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边@話讓我深受觸動,父子之間能做到這樣少見。這讓我對汪曾祺的文章有了興趣,于是到書店去搜尋,遺憾而歸。只好在網(wǎng)上斷斷續(xù)續(xù)的看。學校讀書協(xié)會買了一批書,其中便有《汪曾祺散文集》,書拿到手中,如獲珍寶,細讀之后,忍不住想寫感想。沒有想到,動手寫時,卻頓頓卡卡總是詞不達意,意猶未盡。看到極美的風景時,我們總是會感嘆詞匯的缺乏,似乎任何詞語也表達不出此時的美。讀到一本好書,也是這樣的感受:任何評價都是多余的,任何詞語都不能精確表達自己讀后的感受。

微塵見世界,我只能這樣說。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2864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