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漢語教學相關論文(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2-12-14 09:18:42
對外漢語教學相關論文(4篇)
時間:2022-12-14 09:18:42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外漢語教學相關論文篇一

本文研究工作從選題到完成,無不傾注了導師于孫琳誨人不倦的關懷、指導和教誨。在讀雙學位期間,導師淵博的學識、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敏銳的科學洞察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實事求是的學術作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范給了我巨大的啟迪、鼓舞和鞭策,并將成為我人生道路上的楷模。值此論文完成之際,謹向導師表示我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并誠摯地祝愿導師工作順利,身體安康,闔家幸福!

同時,尤其感謝多年來一直給予我鼎力支持和無私奉獻的父母以及默默支持和照顧我學業(yè)和生活的同學。沒有他們的付出,我的課題研究就談不上順利完成,再次真心地感謝和祝福他們!

最后,謹向所有在讀雙學位期間曾經關心和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關于致謝詞的感謝順序:

首先,【感謝家人】

其次,【感謝導師】

最后,【感謝院系各位老師和領導】

還有,【感謝一起學習的同學最后,再一次對所有關心、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和朋友們表示最真誠的謝意!】

對外漢語教學相關論文篇二

談對外漢語專業(yè)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建設

一、“現(xiàn)代漢語”在學科中的定位

“對外漢語專業(yè)”是專門為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學者、科研人才而設置的一個全新的專業(yè)。

第一個專業(yè)點于1981年在北京語言學院設立,在設立之初屬于國家控制專業(yè)。

到2000年,由于對外漢語教學師資需求的急劇增加,國家放寬了對此專業(yè)的限制。

據統(tǒng)計,至2004年全國已有63所院校設置了這一專業(yè),而且,數(shù)量還在逐年增加——不論是在大陸,還是在港澳臺地區(qū)。

在對外漢語專業(yè)設置之初,“現(xiàn)代漢語”就被明確地定位為該專業(yè)的必修、基礎、應用課,但長期以來卻沒有專門的教師、教材,一直依賴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事實上,就現(xiàn)代漢語的課程任務和目標而言,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和對外漢語專業(yè)對它的要求卻有實質性的差別。

請看教學大綱對此所作的規(guī)定:(下劃線為筆者所加)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系統(tǒng)講授現(xiàn)代漢語的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和現(xiàn)代漢語的研究工作打好基礎?!?/p>

對外漢語專業(yè):“掌握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從事語言或文化研究的基本能力……培養(yǎng)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基礎……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中外文化交流相關工作的實踐型語言學高級人才?!?/p>

由上面的比較可以看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對現(xiàn)代漢語的要求是讓學生打好基礎,同時加強三種能力(理解、分析和運用)的培養(yǎng);而對外漢語專業(yè)的現(xiàn)代漢語卻更加突出了實踐性,同時提出了對學生語言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

由教學大綱的對比可看出,對外漢語專業(yè)對現(xiàn)代漢語課程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現(xiàn)代漢語”教材建設的緊迫性

(一)從教材使用情況談起

在全國的上千所高校中,除少數(shù)的單科院校外,絕大多數(shù)高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都開設現(xiàn)代漢語課程,而且這一科目在全國也有很多較為典范的教材可供使用。

如邵敬敏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教程》,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張斌主編的《新編現(xiàn)代漢語》,北大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編寫的《現(xiàn)代漢語》及分科教材……相比之下,對外漢語專業(yè)盡管至2004年在全國已設立60多個專業(yè)點,但學科及教材建設卻不能盡如人意。

拿現(xiàn)代漢語來說,除北京語言大學等少數(shù)高校采用自編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外,絕大多數(shù)院校的對外漢語專業(yè)根本沒有自己的教材,還依然依附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用漢語言的教師、采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材為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講授現(xiàn)代漢語課程。

造成今天這種局面的原因很多,如專業(yè)設置時間較短、師資力量薄弱、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但歸結起來只有一點——學科意識淡薄。

在這里,學科意識淡薄突出表現(xiàn)為:缺乏對學科的認同意識、缺乏對學科的鉆研意識、缺乏傳授具有本學科特色知識的意識以及缺乏培養(yǎng)特殊學科人才的意識等。

其中學科認同意識的缺乏是最根本的癥結,認同問題解決不了,學科的其它建設問題也就都無從談起了。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學科認同意識的缺乏有其產生、存在的特殊社會背景。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受到“是個中國人就能教漢語”“會說普通話的就能教漢語”“能教中小學語文的就能教外國人漢語”等論調的影響,加之近些年來大量出現(xiàn)的隨意拉幾個不相干的人辦起的外國人短期漢語學習班(據統(tǒng)計,這樣的學習班僅浙江義烏一個地區(qū)就多達幾十所)等不負責任的做法給人們造成了一種假相:

會說普通話的中國人=對外漢語教學教師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或中小學語文教師=對外漢語教學教師

持此觀點且依此行事的不僅僅只有社會上的一些蒙昧無知者,在學界乃至對外漢語專業(yè)內部也不乏其人。

但是,我們一定要清醒地認識到: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科意識淡薄、學科認同感較低,存在社會的負面影響,這只是外因;學界及學科內部的貶低或自我貶低才是內部因素,是主要原因,專業(yè)教材的缺乏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二)目前所采用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無法實現(xiàn)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

1.現(xiàn)行的“現(xiàn)代漢語”主要是為培養(yǎng)從事語文教學及漢語研究的人才而編寫的,這樣的教材盡管版本多,卻沒有一套是專門為對外漢語專業(yè)“量身定做”的,缺乏針對性。

在此,我們必須清楚地將對外漢語教學和國內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區(qū)分開來。

盡管同樣是語言類教學,但它們的性質截然不同:對外漢語教學所面對的是對漢語及漢文化一無所知的外國留學生,而他們對于語言學習的要求是學一種工具、一種技能,而不是一套知識;

相比之下,國內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則是在學生已經或基本掌握了漢語這一工具的前提下進行的漢語學習,因此,對于他們語言學習的要求就不再僅僅是學一種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套知識。

學科性質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學內容的差異性。

現(xiàn)行的“現(xiàn)代漢語”一般是以語言現(xiàn)象、語言事實的描寫為主要目標,缺少對現(xiàn)象成因、現(xiàn)實的使用情況及新的語言現(xiàn)象的動態(tài)關注。

雖然現(xiàn)代漢語幾經修訂,也推出許多新的版本,但仍然以知識性傳授為主,忽略能力的培養(yǎng);側重靜態(tài)形式描寫,忽視動態(tài)、意義、功能的把握。

這樣的教材有利于培養(yǎng)中小學的語文師資,但卻不能滿足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學師資的要求。

如上所言,對外漢語與中小學語文教學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學,因此,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絕不能和漢語言方向的學生等同看待;相反,應該對對外漢語方向的學生要求更高,他們掌握的語言知識應該更全面,解決語言問題的方法應該更多,運用語言及研究語言的能力應該更強。

對外漢語教學相關論文篇三

對外漢語課堂管理論文

內容摘要:對外漢語近些年來變得越來越炙手可熱,漢語地位逐年提高,來華留學的人數(shù)也在不斷的增加,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越來越多,這些問題亟待解決。為了更好的幫助留學生學習漢語,有必要對對外漢語課堂的教學管理進行分析和總結,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讓教師的教和留學生都能夠后達到和諧高效的雙贏目的。

關鍵詞:留學生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 教學管理

一.對外漢語教學背景

中國隨著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經濟總量不斷攀升,聚焦了全世界的焦點。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和他們學習漢語的重要性,因為他們希望在經濟上能夠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所合作,也希望通過對漢語的學習了解中國文化,所以為了更好的達到這個目的,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來中國學習漢語,他們認為在這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中更有助于他們學習。這也讓對外漢語教育事業(yè)近些年來有著異軍突起之勢,在其本身不斷發(fā)展的同時,越來越多有關對外漢語教育課堂管理方面的的問題也日漸顯現(xiàn)出來。而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管理遠不只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課堂紀律,它有著更寬泛的內容(包括課堂物理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課堂秩序的建立和維持、學生問題行為的處理等),是教師協(xié)調課堂教學中各種因素及其關系的一個動態(tài)的、復雜的過程。[1]

二.對外漢語教學現(xiàn)狀所引發(fā)的因素

1.文化背景及教學環(huán)境對課堂影響因素

對于以上所列出的問題只是一小部分,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其引發(fā)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不能都歸咎于是學生本身的問題,還有不同國家之間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問題。不同國家在文化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差異,中國自古以來多受孔孟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影響,尊師重道,上課方式多為傳授式,以教師講為主。課堂上專心聽講,很少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即使有問題也是在課下提出,課堂氣氛較為安靜。而西方則不同,大多數(shù)為討論型課堂,師生互動較為頻繁,盡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在課上學生發(fā)言較為隨意。在桌椅擺放的方式上,中國的教室大多數(shù)都是桌椅統(tǒng)一面向黑板和講臺,排列有序,這樣不僅便于學生認真聽講,而且便于作為課堂中心的教師監(jiān)管學生們的動態(tài);西方教室桌椅的擺放與中國也有所不同,為了顯得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和為了讓教師能夠更好的融入到學生中去、為了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問題分析和解答的能力,西方課堂更多的是讓學生自由擺放桌椅或形成圓形或幾個人聚在一起形成一個討論小組的形式。

2.教師對課堂影響因素

在對外漢語教育課堂中,課堂教學管理的好壞與教師也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比如教師課前備課不充分,教授過程中不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實際知識點,教師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夠緊湊,語法點講解過程中不能貼近學生實際水平進行講解,也會使課堂教學管理效果收獲甚微;還有就是教師的關注度不同,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學生配合程度的高低會影響教師講課的效果。學生配合程度越高越能夠激發(fā)教師的激情,課堂效果也越有效,但往往這種師生相互互動的情況會讓教師會過分關注與他互動良好的學生,從而忽略了其他不與之互動或互動少的同學。因為來華留學生國籍較多,教師對跨文化交際知識儲備不足,對他們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風俗習慣等不能一一了解,教師也很難照顧到所有的學生,所以像這樣照顧不到的情況也難免發(fā)生,但學生會覺得教師不喜歡我,影響學生的上課情緒。

3.學生自身對課堂影響因素

對外漢語教育課堂中,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留學生本身,而作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主體他們自己也是影響正常課堂教學秩序的主要原因。對于剛到中國的留學生來說,可能會遇到各種方面的問題,例如心理、環(huán)境方面等等,任何一方面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留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狀態(tài)。還有就是他們可能在還沒有來到中國之前,對中國的校園環(huán)境,課程設置、難易程度等等都充滿了幻想,但是來到中國后發(fā)現(xiàn)自己見到的和想到的有所不同,心理多少會有一些變化,甚至會出現(xiàn)排斥的情緒;還有就是留學生隨著對漢語學習的不斷加深,難度也越來越大,逐漸失去了對漢語學習的熱情和渴望,這些情況的發(fā)生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在課堂上做出一些與正常課堂教學不符的行為。

三.對外漢語教學管理策略分析

1.文化背景差異對課堂影響策略分析

教師與學生都應該提高自己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是否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會影響到教學的有效性。因此,《國際漢語教師標準》要求漢語教師“應了解中外文化的主要異同,理解漢學和跨文化交際的主要概念,以及文化、跨文化對語言教與學的影響,并能夠將上述理論、知識應用于教學實踐”。[2]留學生在來到中國前,就應該自主的查詢一些有關中國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等相關知識,避免來華后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尷尬和問題,從而影響正常的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對于來華后的留學生,任課教師應主動提供一些有關中外跨文化問題的資料,幫助他們盡早適應現(xiàn)階段的生活狀態(tài)和學習環(huán)境。對于招生教師來說,在招生時教師就應該告知留學生在到中國學習之前應該對中國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要有所了解,并印發(fā)一些有關中外跨文化問題的宣傳冊發(fā)給學生,使留學生在來之前有所準備,不要貿然前行到中國。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能夠更好的在中國學習生活,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來華留學生出現(xiàn)文化休克的幾率,同時有利于教師進行正常高效的課堂教學管理。

2.教師對課堂影響策略分析

對外漢語課堂大多實行小班教學,教師應該有能力和有時間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之前或之中,要提醒學生上課禁止玩手機等電子設備。如果有必要可以每次課前都有所提醒,雖然這種方法看似麻煩,但如果形成習慣后,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收到的效果還是不可估量的`。在每一科學習的過程中,出錯是都不可避免的,當有留學生發(fā)音或對句子理解不當時引發(fā)錯誤的時候,如果班級同學多次發(fā)出了嘲笑似的笑聲時,這時教師應該對這種行為給予嚴厲的制止和批評,這樣做不但有效的保證了正常的課堂教學管理秩序,而且也及時的保護了回答問題學生的自尊心,避免其以后受到更大的傷害,以至于不敢再在課堂上發(fā)言甚至對學習漢語失去信心。 ? ?教師為了更好的完成課堂教學管理。首先,應該備好課。只有課程準備的充分了,才能使整節(jié)課的感覺看起是游刃有余、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而且也可能提前發(fā)現(xiàn)一些同學們不容易理解或者是易混的知識點,以便在授課中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備課中還能夠通過分析和設計教學內容,將要講解知識點的難易程度設計成更貼近他們實際的水平。其次,教師在課堂互動中,有的同學會與教師互動的很好,有的同學則較少互動或沒有互動。這時教師更多的不應是將這兩類學生進行比較,而是啟發(fā)和引導他們,提高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對課堂影響策略分析

留學生來到異國他鄉(xiāng)求學,因環(huán)境改變心理上多少也會有些波動,這也要求留學生本身應該積極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多交中國朋友。遇到問題或者對見到的事情心中存有疑惑時,應主動找教師談心、交流,讓自己盡早的找到自己于中國新環(huán)境的切合點。留學生也應該心情愉悅的加入到日常課堂學習中去。因為隨著漢語學習的不斷深入,勢必要投入更多的經歷,課上或課下有不理解的知識點也要及時的找教師解決,以免問題越積累越多影響學習的進度,最后產生厭學的情緒。在同一個對外漢語課堂中,留學生不一定都是來自同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因為彼此的差異也許會引起一些沖突和矛盾。當出現(xiàn)問題是,也不應該是一味的去查找別人的錯誤,而是應多考慮一下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問題,看到自己的價值觀念或行為方式給他人帶來的不便,使他們在碰撞中領悟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促使他們在這種差異中尋求與漢語教師、外國同學之間的和諧點,讓自己在沖突中得到成長。[3]

四.總結

對外漢語教育課堂管理要想取得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各方面的情況后而制定出有效的方案;也需要教師和留學生在長時間不斷磨合、適應后形成的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理想狀態(tài)下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是在探索與總結中建立的良好的課堂教學秩序,并且能達到雙贏目的的一種課堂狀態(tài),只要我們不斷進取、善于思索,我相信在未來的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管理事業(yè)上必將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彭麗.對外漢語課堂問題行為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5

[2]黃曉穎.對外漢語有效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12

[3]熊陽浩.對外漢語課堂沖突探研[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4

對外漢語教學相關論文篇四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語課教學

詞匯教學包括展示詞匯,詞匯解釋及詞匯練習幾部分。

展示詞匯就是把所要教的詞通過板書、領讀、聽寫等方法介紹給學生,并讓他們跟讀、認讀、從而使他們對所學詞的形、音、義有初步了解,其目的是讓他們掌握詞語的用法。

聽寫是常用的、基本的展示詞匯的手段。

它的實質是學生回憶預習過的生詞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的手段之一。

詞匯教學的第二階段就是解詞。

解詞就是將所要講授的詞的意義及用法解釋給學生。

語言教學中解釋詞義的技巧很多。

1.實物和圖片展示。

這種技巧簡單明了,可以加快建立語音和概念的直接聯(lián)系。

因此,凡是能夠用實物或圖片解釋的,應盡量用實物或圖片。

2.同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及近義詞的比較。

用一個已學會的反義詞解釋詞義,這對學生理解詞義,記憶生詞都有好處,如表揚與批評、厚與薄、失敗與成功。

近義詞的比較也是詞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同時它也是學生的難點,如“還是”和“或者”,前者可用于疑問句,后者則不能。

“資助”和“救助”,前者指用錢有困難的人,后者除了用錢以外,也指用行動幫助幫助有困難的人,如救助病人。

3.語素的解釋。

這種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但只適用于組成詞以后語素義未改變的情況。

如學了“讀”、“作”、“者”之后就會懂得“讀者”和“作者”的意思。

學過了“聾”和“啞”之后就會懂得“聾啞人”的意思。

4.以舊釋新。

如“爺爺”是爸爸的爸爸,“外公”是媽媽的爸爸,這種技巧不但可以幫助學生擺脫外文翻譯的局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漢語表達能力,而且對復習、鞏固所學過的詞語是非常有效的。

5.類比。

如學了“汽車”、“汽車站”和“火車”,就可以用“汽車站”類比“火車站”;而“數(shù)學家”和“化學”則可類比“化學家”。

6.例句釋義。

教師直接給學生幾個例句,讓學生體會句意。

如“辜負”:“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辜負老師的期望?!薄昂螞r”:“平時這里就很熱鬧,更何況是星期天?!?/p>

詞匯講解只是課堂教學的一部分,學生想要真正掌握該詞,還應在此基礎上做有關的大量練習。

詞匯練習可分為:感知性練習:對詞的感知,包括語音識別、詞形識別,聽錄音、認讀、注音等。

理解性練習:主要是理解詞義,如寫出反義詞、同義詞進行替換等。

模仿練習:包括語音模仿、漢字書寫模仿。

記憶性練習: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記憶詞的意義和發(fā)音,如直接問答、利用圖片、實物、體態(tài)動作、動詞賓語等。

應用性練習:目的是把指定的詞運用到句子中,如選詞填空、組詞選句等。

三、語法教學

胡明揚認為,語法教學只是語言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我們不是為傳授語法知識而進行語法教學,而是為了解決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問題。

可以說,語法教學,主要是用“法”教“學”。

學習語法是為了更好地掌握一種語言。

當然,學習語言也許還有別的方法,并不限于這么一種方法,不過中外的語言教學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我們現(xiàn)在普遍采用的方法。

但需要強調的是不應大講語法,更不能為了講語法而講語法,而應讓學生多接觸語言事實。

換言之,與其講語法,不如讓學生接觸有關的語言材料,這也許是掌握語法的最好途徑。

李曉琪認為,對外漢語語法教學必須與詞匯教學密切結合。

她提出:(1)建立以虛詞為核心的詞匯——語法教學模式;(2)篩選,突出實詞難點,加強詞語搭配的學習;(3)著眼語篇,在語法與語篇之間建立起有機的聯(lián)系。

她認為這是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一個方向。

進行語法教學時,不宜過多地使用語法術語;對所教內容要作淺化和簡化處理,使之感性化、條理化、公式化、圖 文化;進行語法練習時, 語言運用練習應該多于知識練習與變換組成練習。

講連動句時,告訴學生句子中是一個主語進行兩個動作,如:“我來中國學習漢語?!薄八w機去上海?!?/p>

另外,講練習時要把語法 應用到交際中,如講到“了”,就要讓學生反復用帶“了”的句子談話。

而且應該讓他們在交談中糾正錯誤之處,以達到深刻記憶的目的。

總而言之,漢語課的特點主要在于基礎性和綜合性,它不僅是各種技能的綜合,語言知識的綜合,而且是教師知識水平的綜合。

參考文獻:

[1]李揚.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研究[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

[2]王鐘華.初級階段課程規(guī)范[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3]陳田順.對外漢語教學中高級階段課程 規(guī)范[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4]張慧君.對外漢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技巧[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哲學 社會科學版),2002,(5).

[5]胡明揚.對外漢語教學中語匯教學的若干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7,(1).

[6]林燾.語音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1996,(3).

[7]關鍵.聲調教學改革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4).

[8]李泉.語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關問題[j].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探索(首屆國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9]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語法與語法教學[j].語言文字應用,2002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461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