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二十篇(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4 06:35:35
2023年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二十篇(精選)
時間:2023-04-04 06:35:35     小編:zdfb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一

師:在中國的詩歌寶庫中,有很多詩詞是寫釣魚的。這節(jié)課,我們?nèi)バ蕾p唐代詞人張志和的詞,感受他的釣魚世界。

師:咱們先來讀讀“漁歌子”。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古人用漢字表示音樂的節(jié)拍、旋律,這就是詞牌。比如:念奴嬌、清平樂、憶江南,還有漁歌子。有些詞牌還能表示詞的內(nèi)容,比如,漁歌子,你會想到什么?

二、初讀,讀得有點“詞”味

師:讀這首詞,每人最少讀三次,第一次,要讀得一字不錯,字正腔圓。第二次,要讀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味道來,那你很了不起。

(指名朗讀)(讀音:白鷺,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桃花流水要讀得像畫。)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師: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了這么多遍了,你眼中呈現(xiàn)什么畫面了?(閉目,聽老師配樂朗誦)

師:你的腦海中有些畫面了嗎?試著讀一讀,腦中最清晰的那個畫面要得讓別人也能感受到。

生:(朗讀)

師:讀得有點兒畫面的味道了,這樣吧,動筆劃劃,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交流)

師:不僅是這些景物啊,還有很豐富的色彩呢,你看到哪些色彩了?

生:我看到西塞山是郁郁蔥蔥的,雖然詞中沒有寫到山的顏色。

師:好,透過詞看顏色。

生:粉紅的桃花一大片。還有白鷺和藍天的顏色。

生:流水是綠的,因為岸邊的樹倒映在水中,水也綠了。

生:還有青箬笠,綠蓑衣。

師:這樣說著,我似乎覺得這畫面中還有一些聲音、還能讓人聞到一些氣息。來,靜靜地,讓我們走進這畫面中,聽——再聞聞——

(課件:流水聲、鳥鳴聲、蛙鳴……)

師:(音樂)遠處,連綿起伏的山云霧繚繞,一群潔白的鷺鷥撲騰著翅膀,飛向青天,近處,桃花盛開了,斜風細雨中,花瓣帶著點點晶瑩的露珠飄落水中……從你陶醉的眼神中,我看到你心中的畫面了,拿起筆,用心寫下那畫面。

生:(寫話)

生1:我看到……

師:等等,你站在哪兒看的?

生1;站在西塞山腳下,我看到一群白鷺悠閑得飛著,發(fā)出歡樂的叫聲。桃花聲了,粉紅的一大片,倒映在水中,仿佛水也變紅了。鳥兒在枝頭歡快地跳躍著、唱著歌兒,一位老漁翁穿著綠蓑衣,戴著青箬笠,在溪上釣魚。

生2:走在小橋上,只看見白鷺在蒼翠的西塞山前慢悠悠地飛著,發(fā)出悅耳的歌聲。溪水唱著歌兒,嘩嘩地流向遠方。吸一口氣,還能聞到桃花淡淡的清香。桂魚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著。蒙蒙的細雨飄在身上,涼涼的,真舒服。老漁翁就這樣靜靜地垂釣。

師:這桃花,這流水,不就是——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嗎?來,咱們對讀,你讀畫面,我讀詩句。

生: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

師:桃花流水鱖魚肥。

(男女生對讀。)

師:這斜風,不就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嗎?!??

生:吹面不寒楊柳風,風里帶著些泥土的氣息?;熘嗖菸秲?、花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

師:這正是“斜風細雨不須歸”啊!

(男生讀畫面,女聲讀詩句)。

師:這細雨,也正是——

生:雨絲細細的,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大地全籠著一層輕紗。

師:此景此情,情不自禁想吟一曲《漁歌子》。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

師:我們似乎忘了什么?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

生:我看到他的神情是那么悠閑的,

生:是自在的,從容的。

生;他是快樂的。

師:啊,青箬笠,綠蓑衣里藏著是一份悠閑和自在。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橋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誦——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

師:我們剛才通過詞去想象畫面,把短短的27個字想象成那么豐富的畫面。這是讀詩詞的好方法。

三、拓展,品出“釣”中情:

師:讀出詞中畫,還讀出詞中人,詩詞就有這樣無限的想象空間。讀詩歌,想象還不夠,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了解張志和嗎?

師: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哥哥這首詞寫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師:這樣吧,我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咱們來一次作詩和詩吧。

師: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若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哪!

生:不須歸呀!

師:弟弟啊,為何不歸?

生:哥哥,因為這里景色太美了。

生:哥哥,我不想去做官了,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場上的人爭斗了。

生:哥哥啊,看到那些官場上的人那么明爭暗斗,我實在不想跟他們一起,在這里,我天天在釣魚,多舒服啊。

師:兄弟啊,聽說你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么哪?

生:我釣的是自己悠閑的生活。

生:我釣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師:明白了,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鏡子,每天透過這面鏡子,想著想著,仿佛自己就是跟一些神仙高人在談話。后來寫成《玄真子》。

師: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四、延伸,研究“釣”之蘊:

師:垂釣,正是有這樣豐富的內(nèi)涵,所以,古詩就有很多寫垂釣、漁翁的詩歌。

(課件出示)

絕句?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配情景圖)

(齊讀)你的腦中一定有了很多問號,請說說。聯(lián)系他的生平,也許你會有所了解。

師:柳宗元的這一釣,也許有更多的含義,這并不是我們童年純真的心靈用三言兩語便能讀透的,就讓它做為一個問號保留在我們的心靈中,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和你們對詩歌的那份執(zhí)著和熱情,你會讀得越來越多的含義。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釣罷歸來不系船, 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 只在蘆花淺水邊。

魚翁? 柳宗元

魚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消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釣魚詩?? 唐? 李賀

秋水釣紅渠,仙人待素書。

菱絲縈獨繭,菰米蟄雙魚。

斜竹垂清沼,長綸貫碧虛。

餌懸春蜥蜴,鉤墜小蟾蜍。

詹子情無限,龍陽恨有余。

為看煙浦上,楚女淚沾裾。

像張志和一樣,他們的生命經(jīng)歷不同,對“垂釣”也有不同的體驗,所有就有了這些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的詩歌。要讀懂這些詩歌,我們得聯(lián)系詩人的生活經(jīng)歷。

評議:

張旭花: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殷?。航處熗ㄟ^引導學生讀、議、賞、用等方式激發(fā)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詞”,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

花云香: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學,理解詩意.

2,想象詩的意境,化詩為畫.

3,吟詩成誦.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音樂)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江南風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鐘愛,許多詩詞佳作流傳至今.還記得嗎 白居易曾在《憶江南》中寫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那朝陽映照下的江景令詩人如此魂牽夢繞,那么煙雨蒙蒙的江南水鄉(xiāng)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 聽————(歌曲).

你發(fā)現(xiàn)了嗎 對了,許多詩詞當時就是被譜上曲子傳唱開來的.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詞:張志和的《漁歌子》.

二, 整體把握古詩:

首先請聽周老師把這首詩讀一遍.

我讀得怎么樣 指名上臺劃節(jié)奏.

下面,請大家把這首詩試讀幾遍.

誰愿意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報名讀

齊讀.讀完整首詩,你認為他主要寫了什么

你從這首詞中,感受到了一種什么情緒

三,細細品味古詩.

下面,讓我們細細地品味這首詩.

首先,請女孩子齊讀前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你知道這兩句中哪些字詞的意思

誰能連起來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讀了這兩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或者聽到了什么

多美啊,誰來美美地讀一讀 報名讀,齊讀.

如此美景,無人問津啟不可惜 后兩句又寫了什么呢 男孩子來齊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讀了這兩句,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情景

"斜風細雨不須歸",讀到這兒,你心中沒有疑惑嗎

漁人為什么不肯歸去

1,釣魚

2,觀景("可謂漁翁之意不在魚,在乎山水之樂也!")

張志和有個別稱叫"煙波釣叟",晚唐時期,朝廷昏庸,社會動蕩,做官的張志和被小人誣陷,遭到削職貶官,從此他歸隱山林自得其樂,詞中的漁人可能指誰

如果說詞中的漁人就是張志和自己,那我們細細品味一下,這首詞表達了他一種什么樣的情懷

(板:熱愛自然,向往自由)

多么開朗,豁達的個性!讓我們盡情地讀一讀.同樣是江邊垂釣,同樣遭遇陷害,貶官,老師這兒帶來了另一首詩《江雪》,誰來讀一讀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聰明的孩子們,這首詩表達的還是高興的心情嗎

處事"寒江獨釣圖",詩人將冰冷的心融入了這一片冰冷蒼茫的天地間,多凄涼啊!

下面我們來玩?zhèn)€變魔術的游戲好嗎 怎樣使這副圖搖身一變,變成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呢 大家出出注意吧!

小結: 多奇妙啊!同樣的江邊垂釣,同樣的遭遇,但由于詩人的性格不同,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不同,所表達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了!你們看,煙雨迷蒙間,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彩明麗卻不失柔和,看似寧靜卻又充滿活力.這是一首清麗婉轉(zhuǎn)的詞,更是一幅意境淡遠的山水畫!

如果我們今天不美美地來吟誦一番,啟不辜負了它的詩情畫意 誰來試試 可以.....

齊誦.

四,作業(yè)

根據(jù)詞作一幅畫或?qū)懸黄⑽?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

2.朗讀《漁歌子》,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3.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師收集作者哥哥:《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圍繞人的名字聊天:什么意義?誰取的名?(老師名——學生名——詩人的名字)

一、了解作者,揭示課題

1、板書:張志和 猜猜誰給他取得?是當時的皇帝——唐肅宗賜名的,是志在平和的意思。簡單介紹張志和

2、出示詩題:讀題;認識它既是詞牌名,又是詞名;正音,子讀第三聲

二、誦讀詞文,初感詞義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到字正腔圓”

2、指名誦讀:能讀得字正腔圓的請舉手,自信的小手舉起來;

讀后點評(清清楚楚,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發(fā)現(xiàn)詩與詞的區(qū)別了嗎?(長短句)

三、詞中賞畫

張志和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位畫家,他的詞就是一幅畫,這幅畫中有什么?

(一)讀出詞中的景物

1、默讀,把你看到的景物圈出來

2、交流: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共九種)

學生一一說出來;一起讀一遍

把這九種景物填寫在這張畫(指黑板)上,讓它看起來像一幅畫。

指導填寫:該怎么寫呢,比如這“鱖魚”、“蓑衣”該填寫在哪兒?學生說師填,(目的:把詞填在合適的地方,使得板書像一幅畫)

請兩位學生合作,把這些景物工工整整地填寫到黑板上,其余同學寫在白紙上。

反饋,表揚(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就該得到肯定)

看畫面,多種形式讀

(二)讀出詞中的聲色

春天是萬紫千紅,桃紅柳綠,張志和的詞不僅描寫了美麗的景色,它還是有聲有色的,你看見了嗎?聽到了嗎?聞到了嗎?走進這幅畫,細細品讀。

學生自由讀,說

學生舉了很多,如:看到了叮叮咚咚的流水,還看到了蹦蹦亂跳的鱖魚,還看到一些毛毛細雨,還看到一群白鷺在天上飛;還聽見流水的聲音是嘩啦嘩啦的,聽到鱖魚蹦蹦跳跳的聲音是撲通撲通的,聽到下雨的聲音是沙、沙、沙的。還有一位白胡子老爺爺在釣鱖魚。

老師趁勢說,是啊,春來江水綠如藍,春風有綠江南岸哪!把你看到的、聽到的通過朗誦表現(xiàn)出來

………

現(xiàn)在這幅畫有聲有色,大家一定能誦的更好了。

(學生讀得不夠味)老師說到:你們的朗讀是早春,草色遙看近卻無,該怎么讀

老師示范配樂朗讀。

把自己當成張志和,把心貼近春天,讓白鷺飛得更歡,桃花開得更艷。

學生再讀,讀得很好

師評:你把我們帶進了這個春天。

四、走近山水,貼近山水。

1、引讀《漁歌子》后,張志和他留戀青山和綠水,他稱自己是江波釣徒。他的哥哥為詞

給他寫了一首詞《和答弟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師生合作,采取三環(huán)疊唱的方式對讀兄弟倆的詞,

第一環(huán),師引讀“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鄙鷮ψx“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師引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生對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p>

第二環(huán),師引讀“狂風浪起且須還?!鄙鷮ψx“斜風細雨不須歸?!?/p>

第三環(huán),師引讀“且須還”,生對讀“不須歸?!?/p>

對答完畢,師問“賢弟啊,你為何不歸?你喜釣魚卻每每不放釣餌”你釣著了什么?(美景、美好的生活……)很自然地引出張志和向往淡泊、與世無爭的心境。

2、 再次引誦《漁歌子》后,他的二哥還因此特地為他在水邊蓋茅屋一間,從此每天一開窗就能欣賞到---生接讀前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從此過上了這樣的生活---生接讀后兩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五、結語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漁歌子》,自學生字詞。

2.通過賞畫、吟誦、想象與寫話,理解詞意,并能投入詞中感受意境。

3、借助拓展延伸進一步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思路本設計力圖以賞畫的形式,吟誦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而豐實的語文實踐,還原張志和這位詩詞書畫大家作品中的“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意境,豐滿對詞人張志和的認識,體會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詞的吟誦,根據(jù)詞所描繪的畫面,想象意境。

教學難點讀出詞的韻味,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課時1課時

一、了解作者,揭示課題

1、介紹張志和。

2、揭題,讀準詞牌“漁歌子”。

3、看到“漁歌子”這個詞牌,想到什么?

二、誦讀詞文,初感詞義。

1、生自由讀詞,要求把詞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

2、有層次地指名誦讀,點評,齊讀。隨機滲透詞和詩的區(qū)別。

三、想像意境,讀出詞中畫,。

(一)說說對詞的初步印象。為什么覺得美?

(二)預設a:讀出詞中的景物

1、邊圈出詞中景物,邊借助課文注解理解。

2、學生交流景物,并隨機理解。

3、邊想像邊美美讀9種景物

預設b:詞中有畫,透過詞看色彩。

1、你看到了詞中哪些絢麗的色彩?

2、帶上繽紛的色彩再讀詞。

(三)走進西塞山,走進讓張志和流連忘返的白鷺谷。(課件播放西塞山風景)

1、說說現(xiàn)在的感受。2、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匯成了《漁歌子》中這樣的詞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3、自由練讀,讀出美。指名讀。男女生對讀。

(四)靜靜地走進詞中這幅迷人的畫卷。你一定看到了、聽到了、聞到了什么。用幾句話寫寫此時腦海中最清晰最動人的一處畫面。(配樂)

1、交流。

2、小結:漁歌子是一幅有聲有色的立體畫卷。有感情地齊讀整首詞。

四、貼近詞人,品位“釣”之意。

1、師配樂范讀《漁歌子》,生想像詞人的神情。

(1)用快樂、愜意等神情指名讀“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p>

(2)感受情景,齊讀整首詞。

2、補充《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1)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2)師生互動對讀《漁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3、討論:張志和為何不歸?感受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1)順勢引讀“斜風細雨不須歸”。

(2)拓展延伸:補充張志和棄官歸隱資料。進一步理解詞人“不須歸”的深意。

(3)有層次地引導生齊讀全詞。

4、張志和魚鉤上不放魚餌,不為釣魚。他釣到了什么?感受張志和清閑飄逸的心境。(板書:心志平和)

5、結語:讀出了詞中的畫,還讀出了詞中的人。古代的詞相當于現(xiàn)在的歌詞,還可以演唱。播放歌曲《漁歌子》。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學目的: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

2、通過詞中的關鍵字了解“詞”義。

3、通過這首詞了解江南水鄉(xiāng)打魚人悠閑自在的生活。

重難點、關鍵:了解詞的意境。

教具準備:小黑板、圖片。??

課時準備: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曾經(jīng)學過一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大家還記得嗎?(憶江南),現(xiàn)在我要請同學們一起來背誦,有哪一組愿意的嗎?(嗯,同學們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張志和”寫的一首詞《漁歌子》?!稘O歌子》是詞牌名,所謂的詞牌名就像我們唱歌時用的“普”一樣,我們用同一個普可以唱出很多的歌曲,那我們我們接觸的詞牌名也是一樣,用同一個詞牌名可以寫出很多的詞,唯一不同的是:有些詞牌名可以反應詞的內(nèi)容。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詞的作者,張志和很有才,在他16歲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才華橫溢,那是他就給皇上寫了一封折子,是有關治國良方的,皇上看了,特別高興,表揚了他:“汝乃奇才也,天下諸生皆有汝之才,乃我大唐之宏福也”,就給他賜名為“志和”就是用他的志向維護天下之和平??珊镁安婚L,作為大文豪的他,寫文章得罪了當時的權貴,從而激怒了皇上,就被貶官了。他覺得很委屈,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一氣之下就墮入了空門,成為了一個和尚,方丈賜名為“玄真子”,他也很喜歡釣魚,因此人們又叫他“煙波釣徒”,在他做和尚的某一天,不小心又激怒了方丈,受到了方丈的無理批評,他很生氣,當時天正是“斜風細雨”,他戴著箬笠,身披蓑衣,拿著漁具就去釣魚了,當他釣到美味可口的“鱖魚”時,心情特別好,心情越好,煩惱就沒有了,他馬上趕回寺院,拿出筆墨,寫下了這首詞“漁歌子”,就是要告誡后人,當我們心不平,氣不順的時候,就去釣魚,釣魚可以讓你悠閑自在,可以讓你心平氣和,可以讓你忘記煩惱,此乃一箭三雕,何樂而不為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詞。

板書課題:漁歌子

二、新課教學

1、開展各種形式的朗讀,吃透這首詞

出示小黑板:

1)教師范讀、領讀。并認識課文的生字。

(教師范讀后,提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自讀這首詞,不認識的字可以在小組內(nèi)討論解決,可以舉手詢問老師。剛才大家讀得很好,我發(fā)現(xiàn)大家對一下字有些難度,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學習,出示小黑板認識難字。)

2)學生齊讀,小組分讀。

2、圖文并茂,感悟詞義。

1)出示圖片,引導學生看“箬笠、蓑衣”等圖片,

(同學們:你們知道“鱖魚、箬笠、所以”嗎?從而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2)知道看課文插圖,從上而下,依次找出: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箬笠、蓑衣。

3、師生共解詞義,采用方法為提問法。(西塞山前成群的白鷺在自由自在地飛翔,在桃花盛開、河水漲滿的時候,鱖魚又美又肥。打魚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打魚也不必回家。)

三、熟讀成背,升華詞的意境

大家知道嗎?為什么畫面是朦朦朧朧的?。浚銈冋f的都有可能,但我想是斜風細雨所造成的,大家回憶一下:在下著毛毛細雨,微風輕輕的吹著,放眼望去,一切都在朦朦朧朧之中,此時到處一片清麗、優(yōu)美和寧靜。有人曾說過:朦朧是一種美,叫做朦朦朧朧的美。這首詩描寫了釣魚人悠閑自、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在的生活情趣。)所謂的“悠閑自在”就是自由自在,我們做人就要悠閑自在、自由自在、與世無爭,這樣我們才有更多的時間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美,這同時也是延年益壽、長命百歲之道。現(xiàn)在我們帶著這悠閑自在之情再讀古詩。

人人都想有悠閑自、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但這樣的生活不是上天給我們的,是要靠我們的雙手去奮斗、努力。我們只有大腦充滿智慧,我們才有可能去享受更大的自由、無拘無束的生活,我們現(xiàn)在的任務就是要努力的學習個方面的知識,為我們以后充滿自由的生活而努力吧!

四、作業(yè)布置

(同學們:要是你是這節(jié)課的老師,你會給你的學生布置什么作業(yè)呢?學生自由談。下面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幾個題目,你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做,最少一個,我希望大家能全選,要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

1、抄寫詞

2、背誦詞

3、默寫詞

4、收集張志和其它的詩詞

五、板書設計

漁????? 歌??? 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 白鷺 桃花 流水 鱖魚 箬笠蓑衣

悠閑自在 自由自在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六

【設計理念】

1、把握詞眼“不須歸”,以不同層次的讀貫穿課堂,努力營造一個詩意的課堂。

2、通過品味詞的語言,還原、豐富詞的畫面,理解古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寫作特色。

3、理解詩詞與擴大閱讀量相合,采用一篇帶多篇的做法,提高課堂實效。如:通過對比誦讀張松齡、蘇軾的詞,加深體會這首詞的寫作特色和詞人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詞。

2、拓展相關詩詞進行對比教學,激發(fā)學生自主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能力,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并描述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體會“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所表現(xiàn)出來的詞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誦讀這首詞,查閱有關詞人的資料,復習有關詞的知識。? 2、制作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欣賞唐朝詞人張志和最著名的一首詞——漁歌子,教師板書。這里,“子”讀第三聲?!皾O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大家齊讀。漁歌子既是這首詞的題目,也表現(xiàn)了詞的內(nèi)容。大家看看這題目,猜測一下這首詞寫的是什么。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就是垂釣者、打魚人唱的歌。

二、初讀,讀通順。??? 詞人張志和是怎樣向我們描繪他的垂釣生活的呢?

出示:漁歌子

(1)自由讀,注意讀準生字,做到字正腔圓。

(2)指名讀,師小結指導生字:“塞”、 “蓑”、 “箬的讀音

(3)再指名讀,注意節(jié)奏。

(4)教師引讀,全班齊讀。

三、品味詞中畫。

1、教師設問:“不須歸”是什么意思?指名說

2、都下雨了,為什么還不愿回家呢?(指名說)

3、是的,張志和不僅是著名的詞人,也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曾經(jīng)這樣夸他,說他寫的詞:(課件出示:詞中有畫,畫中有詞。)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里面藏著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那么,通過剛才的朗讀,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景物?(指名說)

4、那么,詞人又分別采用了哪些色彩來描繪這些景物呢?

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畫“西塞山”,再請兩位同學合作在黑板上作畫。其他同學自己的本子上畫一畫 。

6、評價板畫。??

7、短短的27個字,就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景物,這么豐富的色彩,真是一首絕美的詞:《漁歌子》齊讀

8、同學們,這僅僅是一幅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靜止不動的畫嗎?

播放音頻,讓我們靜靜地走進這幅迷人的畫卷,去聽一聽,看一看,再聞一聞……???

9、學生交流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

此情此景,讓我們情不自禁想誦一曲《漁歌子》,讀?。?/p>

10、同學們,置身于這么美的景色之中,你們想回去嗎?我們都陶醉了。張志和呢,你看他,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此刻,我們可以想像到他的神情是怎樣的?

13、是啊,青箬笠,綠蓑衣里藏著的是一份悠閑,一份自在。所以,雖然湖面上吹著乍暖還寒的風,下著毛毛的細雨,他依然寫道:(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學生齊讀此句。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1、猜測一下,張志和能釣到魚嗎?為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那么,你覺得他釣著些什么了?

2、補充資料。

張志和本名張龜齡,他從小便才華過人,16歲的時候,他中了舉人,還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列了許多治國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但后來他因事而被貶官。之后,他干脆辭官歸隱。隱居在太湖一帶,整日扁舟垂釣,過著悠閑自在的漁家生活。

3、可是,他的哥哥張松齡,卻很擔心他在外流連忘返,惹出麻煩。他不但出錢給他蓋了一間草堂,還寫了一首詞,同樣是采用漁歌子這個詞牌來寫的,就是這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課件出示: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4、師生對接后兩句

是啊,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釣來清閑,飄逸。也只有這樣清閑飄逸的心,才會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五、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1.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閑!這首《漁歌子》流傳至今一千多年,是唐詞的宗祖,歷代文人墨客對它推崇至極,爭先填寫唱和。請看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前白鷺飛,

揚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

相隨到處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2、試著讀一讀,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是啊,蘇軾太喜歡這首詞了,直接就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詞中,讓這不須歸的美景在他的筆下百年千載地悠悠回蕩。讀

4、齊讀《漁歌子》,回歸主題,升華詩情。

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看哪座山?(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

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讓它在我們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 “漁歌子”齊讀。

六、布置作業(yè):

搜集有關垂釣的詩,了解作者的生平,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意境。

板書設計:

漁歌子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學目標:

1、朗讀《漁歌子》,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像。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像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像,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圍繞人的名字聊天:誰取的名?什么意義?

(老師名——學生名——《漁歌子》作者的名)

二、了解作者,揭示課題。

1、板書:張志和,猜猜誰給他取的名?有何意義?

2、簡單介紹張志和。

3、出示詞題:讀題,認識詩和詞的區(qū)別。

三、解讀詞文,初感詞義。

1、學生自由讀:要求“讀到字正腔圓”。

2、指名誦讀。

3、在讀中感悟詞的意思。

四、詞中賞畫。

1、張志和不僅是詩人,還是一位畫家,他的詞就是一幅畫,默讀,把你看到的景物圈出來。有哪些呢?

2、誰能把這些景物填寫在畫面上,寫出名字,畫出畫。

3、多種形式讀,讀出詞中的聲色。說出看到什么?聽到什么?

(指名讀——聽錄音——自由讀——師生賽讀——男女賽讀)

4、下魚了,漁翁應回去了,如果你是這位漁翁,你想回去嗎?

五、總結升華。

1、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誰能背一背這首詞。

3、誰能背一背關于春天的詩。

六、板書設計:

西賽山???????????? 白鷺

桃花????? 流水???? 魚厥魚

箬笠?????????????? 衰衣

斜風?????????????? 細雨

人:漁翁——————————垂釣

抒情:—————愛大自然、愛自由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箬、笠、蓑”,會寫“塞、鷺、笠”,正確讀寫“箬笠、蓑衣”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詞。

3、理解《漁歌子》的詞意,會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體會作者蘊涵在詞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感知形象,釋題入情。

1. 屏幕出示多幅圖片,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用幾句話來描寫一下看到的景象。

2. 這些畫面跟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首詞很有關系,出示《漁歌子》。

3. 自由讀詞,指名讀,教師范讀(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鑒?)。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節(jié)奏。(字音方面重點指導“箬”;書寫方面重點指導“箬”和“蓑”的寫法;節(jié)奏方面重點指導“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停頓。)

4. 釋題。你對 “漁歌子”是怎么理解的?(詞牌名,這首詞內(nèi)容剛好與詞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題目。)

5. 簡介作者張志和。

二、探究詩意,以知促情。

1. 根據(jù)你的直覺,你覺得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 再讀這首詞, 能不能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 釋疑。(重點指導“箬笠”、“蓑衣”、“肥”、“歸”的意思)。交流讀懂了多少。

4.你們讀懂的是不是就是這樣一幅畫面?出示“垂釣圖”。用自己的話描寫這幅畫并結合自己的想象,說給同桌聽一聽,教師巡視指導,指名說。

(初春,遠山蒙上了一層綠色,白鷺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花盛開了,粉紅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顯得十分肥美。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釣著魚。他被美麗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5. 小結:同學們都說得很好,理解詩詞的意思,我們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語言,還要加上自己的聯(lián)想。讓我們再回到詞中,出示《漁歌子》,在這幅“垂釣圖”中,如果仔細地去品讀,還會發(fā)現(xiàn)里面的色彩非常豐富,輕輕地讀讀這首詞,找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顯性的:白、青、綠;隱性的:西塞山青綠色、桃花粉紅……)

三、品詞賞句,感悟詩情。

1. 品賞意象。師: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xiàn)出迷迷蒙蒙的意境,自然別有一番韻味。再讀這首詞,想想詩人選取了哪些景象來寫的?

2.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可能會說到:白鷺高飛、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鱖魚正肥……),你覺得春天還會有哪些美妙的景色呢?根據(jù)回答板書。

3.誰能把這些景送進詞里面去,讓我們也來填一首詞,朗讀:

西塞山前白鷺飛,?????????? 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4. 感悟“不須歸”的原因。(師:學到這兒,你覺得什么原因使詩人“不須歸”?)

5. 概括板書:愛春光

師:老師也來說一句:西塞山前春光美,詩人忘情不須歸。

6. 除了詩人留戀春光,你覺得還有其他原因嗎?

7. 學生交流??赡軙f到:因為有斗笠有蓑衣;因為愛釣魚;因為魚鮮美……

于是引導學生讀下面的詞。

8.①補充閱讀《漁歌子》另一首:

漁父歌

霅溪灣里釣漁翁,舴艋為家西復東。江上雪,浦邊風,笑著荷衣不嘆窮。

②漁歌子(元)趙孟?br />渺渺煙波一葉舟,西風木落五湖秋。盟鷗鷺,傲王侯,管甚鱸魚不上鉤。

(秋曰垂釣,煙波萬頃,以鷗鷺為友,以釣偷閑,寫出了士大夫那種清高孤傲。)

9.設問:為什么“笑著荷衣也不覺得窮?甚至敢于看不起那些王侯將相呢?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們?什么比這些更重要呢?(悠閑自在的生活,悠然脫俗的意趣,寄情山水,熱愛自然的感情)

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教師隨機板書。(悠然自得? 無憂無慮? 自由自在、逍遙自在,與世無爭……)

概括板書:愛自由

10.朗讀《漁歌子》。(感悟到了這些后,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一首詞。)

背誦這首詞。

四、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1.感受詞的影響。 教師談話:這首詞出現(xiàn)后,不僅一時唱和者甚眾,而且還流播海外,這首詞傳到日本后,日本人爭相仿作,連日本天皇和他的女兒都仿作了。要不要欣賞一下十七歲的女兒內(nèi)親王智子的《漁歌子》?出示:

春水洋洋滄浪清,漁翁從此獨濯纓。何鄉(xiāng)里?何姓名?潭里閑歌送太平。

(濯纓zhuó yīng: 比喻隱居而超脫世事。)

2.詞是用來唱的,讓我們在歌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播放歌曲)

3.布置作業(yè):學唱這首歌,有興趣的同學可仿寫一首《漁歌子》。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九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會寫3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詩詞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詩,走進詞的美 

我們隨著詩人那優(yōu)美而凝練的詩句一路從“接天連夜無窮碧”的夏,“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秋,走進了銀裝素裹的冬,細雨霏霏的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流連于江南美麗的春景,在張志和的《漁歌子》中觀景、悟情。

二、讀詞,讀出詞的韻 

1、板書:張志和。張志和是唐代著名的詞人,16歲就因才華出眾而深得皇帝的賞識,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2、今天我們就將學習他寫的一首詞。板書:漁歌子。指名讀。漁歌子和如夢令一樣,都是詞牌名,是古人用來表示音樂的節(jié)拍和旋律,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韻腳。所以這里的“子”不能讀輕聲。再讀“漁歌子”。

3、同學們,請你拿好的書本,認認真真地讀讀這首詞。老師要求每個同學最少讀三遍,第一遍,要讀得一字不錯,第二遍,要讀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韻味來,那你很了不起。

4、檢查初讀效果。 (指名讀詞,齊讀。)

a“鱖”注意讀法和寫法。

b箬笠、蓑衣見過嗎?你知道箬笠是用什么編的?(竹子)所以,是(竹字頭)?!八蛞隆笔怯貌菥幍?,所以是(草字頭),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圖片)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1、張志和不僅詞寫的美,畫也畫得好。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就這樣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請你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這詞中畫。

2、交流畫面。你聽出來了嗎?這首詞中還藏了一幅美麗的畫呢。你在這畫里看到了什么?

(西塞山、白鷺,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桃花流水)

白鷺飛:快讀,帶勁地飛,慢讀,悠閑地飛,快活地飛??旎畹陌槼扇旱仄痫w了,咱們一起讀……青山、白鷺,一動一靜,這是一幅多么明麗、和諧的畫面。

鱖魚肥:一個“肥”字道出了正是垂釣好時光。桃花紅、溪水藍,鱖魚跳,這是一幅多么艷麗、生動的畫面!

斜風細雨:江南的春色,必定少不了“斜風細雨”,它帶給你怎樣的感覺?一個“斜”字,寫出了春風的柔,春雨的細,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連忘返。

如果說,這就是張志和筆下的那一幅畫卷,我們應該怎樣把這些景物添在這幅畫卷中呢?

3、描繪畫面。

這山、這水、還有這雨中桃花,箬笠蓑衣,構成了一幅蒙蒙煙雨中的山水畫。同學們,當我們揮舞畫筆,你準備給這些畫面圖上怎樣的色彩?

綠: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青箬笠,綠蓑衣:我們生活中所見的箬笠、蓑衣都是棕色的,為什么在張志和的筆下卻是青色的、綠色的?難道是他錯了嗎?

這青山、綠水,這一篇綠意盎然,讓我們想起了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4、想象寫話。

張志和的《漁歌子》給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這幅畫面中,不僅有景物,還有聲音,你聽——(流水、鳥鳴)

甚至我們還能聞到春天的氣息,你能聞到嗎?(春天泥土的氣息,雨絲拂過臉頰的氣息。)

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漁歌子》里的春天,到詞中去聞一聞,用心去讀一讀吧——配樂

5、拓展積累。

(1)這桃花,這流水,不就是——細雨桃花水,輕鷗逆浪飛嗎?來,咱們對讀,你讀畫面,我讀詩句。(師生、男女對讀)

(2)這斜風,不就是 “吹面不寒楊柳風嗎”?出示句子,學生齊讀。這不正是“斜風細雨不須歸”嘛!

(3)這細雨,也正是——出示句子,學生齊讀。

(4)此景此情,讓我們情不自禁地吟起——一曲《漁歌子》,學生讀詞。

6、走進獨釣者。

這情、這景,讓我們沉醉其中。我們似乎還忘了什么呢?是畫中的人。青箬笠,綠蓑衣,只留給我們一個背影,此時,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樣的?(悠閑、從容、自在、快樂)

是啊,青箬笠,綠蓑衣,藏著是一份悠閑和自在。來,讓我們靜靜地站在岸邊,任清風撫面,任細雨飄灑,任空氣的芬芳撲鼻而來,吟起這一首《漁歌子》——

四、拓展,品出“釣”中情。

1、走進詞人。

就是這樣一首《漁歌子》,詞中有畫,詞中含情。張志和自稱是“煙波釣徒”。流連于青山綠水之間,所以,他才能深情地寫下《漁歌子》,讀——

可是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流連忘返,隱居不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其中有兩句是這樣的,你知道哥哥在勸弟弟什么?(這是在勸弟弟早日回家?。?/p>

2、和詞悟情。

現(xiàn)在,老師來當哥哥,你們就是張志和。我用哥哥的詞來勸,你們就用弟弟的詞來答。

一和: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二和:狂風浪起且須還。

三和:且須還哪。

一問:賢弟啊,你為何不歸?

二問:據(jù)說張志和在垂釣時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你釣到了什么哪?(美麗的風景,自在的生活。)

你真是一個富有詩意的人??!這就是張志和一生的追求。(板書:心志平和)

一讀:明白了,世人哪得識深意,此翁取適非取魚!張志和就這樣直鉤垂釣,天天在溪流邊,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鏡子。他多么希望自己能遠離世俗的爭斗,在這樣和諧秀麗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讀

二讀:他是多么希望人們都能以自己的勤勞,換得這樣一份安寧的生活——讀

三讀: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的垂釣,釣來清閑,出世。也只有這樣清閑出世的心,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

五、延伸,研究“釣”之蘊。

垂釣,正因為具有這樣豐富的內(nèi)涵,所以,歷代古詩就有很多是寫垂釣、漁翁的生活。

出示幾首古詩,學生齊讀。

讓我們記住這位千古詞人——張志和。記住這首千古絕句——《漁歌子》。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

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嗎?來說兩句。(姜太公釣魚的鉤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他的鉤離水面三尺,這能釣到魚嗎?他是在釣個人——周文王。后來周文王果然來了。姜太公是釣來周文王對他的重用,果然幫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詞人張志和釣魚與姜太公釣魚有幾他相似之處,也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詞——《漁歌子》感受他的釣魚世界。(讀課題)

二、初讀感知,讀出“詞”味

1、讀這首詞,每人最少讀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個字讀準。第二次,要讀出節(jié)奏,讀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味道來,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讀。

3、結合進行生字教學。

三、精讀感悟,悟出“詞”畫

1、什么叫“不須歸”?為什么“不須歸”?

2、找出景物:

(1)導言:張志和這個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夸他的“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里邊藏著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讀一讀書,看看他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梢阅x,也可以小聲地讀。

(2)生標畫,師巡堂。

(3)、交流:現(xiàn)在請同學來匯報一下發(fā)現(xiàn)了哪些景物?

3、想象色彩:如果你們把這些景物畫出來,你們會用上那些色彩呢?為什么?

假如這黑板就是一張畫紙,老師想讓同學們把這些景物用彩色粉筆畫下來,使這幅畫看起來更美。怎么畫呢?(生板演)

4、想象畫面:

(1)短短的27個字,就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景物,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你能用什么詞來形容它?

(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腳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5、體會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樣???當你置身在這樣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說的?(讀全詞)

四、拓展延伸,品出“釣”情:

1、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歸去嗎?張志和呢?你們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綠蓑衣”留給我們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樣的神情呢?

2、作詩和詩: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卻很擔心他。擔心他長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煩來,于是出錢給他蓋了一所草房,還寫了一首詞送給張志和,就是這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皹肥秋L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眮碜杂傻刈x一讀。

哥哥這首詞寫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你們就是張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來回答我。

3、讀出詞中畫,還讀出詞中人,詩詞就有這樣無限的想象空間。讀詩歌,想象還不夠,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了解張志和嗎?

(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

4、姜太公釣魚釣的是周文王,那么張志和釣到了什么哪?(悠閑的生活、清閑飄逸的心,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讀——(讀全詞)。

五、回歸主題,升華“詞”情。

1、假如你來到浙江你一定會看哪座山?(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2、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

3、欣賞唱詞《漁歌子》

六、作業(yè):收集有關釣魚的詩詞。

板書: 漁歌子

簡筆畫(悠閑自在)

詞中景物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一

[教學內(nèi)容]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23課《古詩詞三首——漁歌子》。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能誦讀。

2、通過想象、描述詞的畫面,理解詞意,體會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山水的感情。

[教學理念]張志和作為一名詩詞書畫大家,他的作品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本設計以畫詞的形式,想象理解詞的意境,同時鏈接相關資料,豐滿對詞人張志和的認識,達到對《漁歌子》的理解更加飽滿的目的。

[教學重點]想象詞中描繪的情景,讀出詞的韻味。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寄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生自我介紹姓名及姓名來歷,導入

2、介紹張志和。

剛才我們聊了一個和名字有關的話題,現(xiàn)在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名字,你對這個名字了解嗎?(板書:張志和)

咱們來做個有趣的游戲,猜猜“張志和”這個名字是誰起的?

師介紹。3、揭示課題。

張志和是唐代著名的詞人,今天我們要學習他的一首詞叫《漁歌子》。(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詞,以前接觸過嗎?

誰知道什么是詞?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首張志和寫的《漁歌子》。

二.誦讀詞文,初步感知。

1、生自由讀詞,把生字讀準,把詞念通順,注意停頓。

2、指名讀詩,教師評價后全班齊讀。

3、同學們,讀了之后,發(fā)現(xiàn)詞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4、張志和這個詞人是非常了不起的,他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位大畫家,他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大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說:張志和寫的詞是“詞中有畫,畫中有詞”。默讀《漁歌子》,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張志和在這首詞中畫了什么?把它圈出來。

5、學生圈畫,交流。

你找到了幾種景物?(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共九種)

(相機理解“箬笠、蓑衣”)學詩詞的時候,咱們千萬別忘了書上的注釋,它可是咱們學習古詩文的好幫手。

6、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框,如果這就是一張畫紙,老師要把這九種景物工整地寫到這個框里,使它看上去像一幅畫。比如說:鱖魚,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寫在畫面的最下方。

(師板書“鱖魚、蓑衣、箬笠”,邊寫邊提示生字“笠”的寫法)

7、生仿照教師板書完成九種景物的填寫,師巡視指導。

8、指名上臺板演,師生評價(相機指導“鷺、塞”的寫法)。

三.詞中賞畫,品味意境。

1、同學們,來, 一起看黑板上的九種景物, 看著看著 ,這九種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畫,就成了一首漁歌子,我們一起看這九種景物誦讀這首詞。(生齊讀后試誦)

2、同學們,你們發(fā)現(xiàn)詞中描繪的是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呢?(春季)

3、張志和僅僅用了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老師不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還聽到了悅耳的聲音,感受到了春的氣息了,你們感受到了嗎?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讀這首詞,然后告訴我,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師配樂范讀)

4、師生交流。

詞人向遠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樣的西塞山?怎樣的白鷺?

詞人坐在船上,他的視線回到溪邊,他看到了什么?怎樣的桃花?怎樣的流水和鱖魚?

詞人張志和他頭戴青竹笠,身披綠蓑衣,迎著斜風,冒著霏霏細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畫卷里,如此美景,怎不令人陶醉,他情不自禁地吟誦起《漁歌子》來——

5、讀詩的時候,在頭腦中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就能進入詩的意境。

四.走近山水,貼近詞人。

1、這么美的景色,你們想回去嗎?(不想)

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啊??墒菑堉竞偷母绺纭獜埶升g怕弟弟流連山水不回家,就也用《漁歌子》的詞牌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

出示詞: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2、師生勸答,再品詞意,再識詞人。

哥哥在叫弟弟干嗎?你怎么知道的?現(xiàn)在,我就是哥哥張松齡,你們就是弟弟張志和,請你們用詞來回答。

3、討論:為何不歸?

出示作者資料。

從資料中你讀到了什么?

再讀詞,你明白什么了?

學詩詞的時候,了解作者的身世際遇,我們就不難與詩人的心相通。就讓我們帶著對張志和的了解,再一遍讀《漁歌子》。(生齊讀)

五、補充拓展,總結升華

1、張志和厭倦了朝廷的爭斗,流連于山水之間,據(jù)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張志和卻說,他釣著了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呢?

(生說話練習)

2、引誦《漁歌子》。

3、這就是張志和一生的追求。(板書:心志平和)

4、齊誦全詩。

5、詞是可以配樂演唱的,咱們也來唱一唱吧。

[板書設計]

漁歌子

(唐)張志和

心志平和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二

一、教材分析:這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學習的一首詞,小學階段的兒童初步接觸詞,而且詞的思想感情對于孩子們來說比較費解。要求孩子們借助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畫面,體會詞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應放在詞的理解、體會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師切不可逐字逐句講解。

二、學生實際分析:小學中高段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生字新詞的學習完全可以放在課前完成,孩子們還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查閱并收集與課堂有關的學習資料。孩子們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個別到一般。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組織、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方法:通過學生“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想一想”幾個環(huán)節(jié),讀出詞的韻味、找出詞中景物、用簡筆畫畫出詞中的景物、孩子們看著直觀形象的景物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詞所描繪的景象,通過孩子們自己查閱的資料和老師的介紹理解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了解作者“不須歸”的原因。

四、教學目標:

1、認識詞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詞。

3、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五、教學重點: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悠閑自在的情感。

六、教學設計:

(一)課前預習:1、自學生字。2、查閱并收集與詞相關的資料。

(二)、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知道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嗎?來說兩句。(姜太公釣魚的鉤子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他的鉤離水面三尺,這能釣到魚嗎?他是在釣個人——周文王。后來周文王果然來了。姜太公是釣來周文王對他的重用,果然幫助周文王推翻了暴政,建立周王朝。)

2、唐代詞人張志和釣魚與姜太公釣魚有幾他相似之處,也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詞——《漁歌子》感受他的釣魚世界。(讀課題)

(三)、初讀感知,讀出“詞”味

1、讀這首詞,每人最少讀三次,第一次,注意生字,把每個字讀準。第二次,要讀出節(jié)奏,讀得有板有眼,第三次,如果能讀出點兒詞的味道來,那你很了不起。

2、指名朗讀。

3、結合進行生字教學。

(四)、精讀感悟,悟出“詞”畫

1、什么叫“不須歸”?為什么“不須歸”?

2、找出景物:

(1)導言:張志和這個人啊,非常了不起。他不僅是著名的詞人,還是有名的大畫家。他常常把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當中,他的好朋友大書法家顏真卿是這樣夸他的“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意思就是說,他寫的詞就像一幅畫。里邊藏著很多的景物和很多的色彩。讀一讀書,看看他為我們描畫了哪些景物?拿上筆,做上記號??梢阅x,也可以小聲地讀。

(2)生標畫,師巡堂。

(3)、交流:現(xiàn)在請同學來匯報一下發(fā)現(xiàn)了哪些景物?

3、想象色彩:如果你們把這些景物畫出來,你們會用上那些色彩呢?為什么?

假如這黑板就是一張畫紙,老師想讓同學們把這些景物用彩色粉筆畫下來,使這幅畫看起來更美。怎么畫呢?(生板演畫簡筆畫)

4、想象畫面:

(1)短短的27個字,就讓我們讀出了這么多景物,這么多的色彩,想一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你能用什么詞來形容它?

(2)想像,此刻的你,正漫步在西塞山腳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

5、體會心情:你的心情怎么樣?。慨斈阒蒙碓谶@樣的美景中,你有什么想說的?(讀全詞)

(五)、拓展延伸,品出“釣”情:

1、這么美的景象,你愿意歸去嗎?張志和呢?你們怎么知道的?“青箬笠,綠蓑衣”留給我們的只是背影而已,你猜他是怎樣的神情呢?

2、作詩和詩:他不愿意回去,他的哥哥卻很擔心他。擔心他長期在外,怕他惹出麻煩來,于是出錢給他蓋了一所草房,還寫了一首詞送給張志和,就是這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皹肥秋L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眮碜杂傻刈x一讀。

哥哥這首詞寫什么?(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你怎么知道的?

你們就是張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們能不能用詞來回答我。

3、讀出詞中畫,還讀出詞中人,詩詞就有這樣無限的想象空間。讀詩歌,想象還不夠,如果我們了解詞人的生平,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了解張志和嗎?

(張志和不僅詩人,畫家,還精通音律。16歲,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官,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

4、姜太公釣魚釣的是周文王,那么張志和釣到了什么哪?(悠閑的生活、清閑飄逸的心,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

5、我們像張志和那樣,獨坐著,任清風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撲鼻而來,一起讀——(讀全詞)。

(六)、回歸主題,升華“詞”情。

1、假如你來到浙江你一定會看哪座山?(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2、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

3、欣賞唱詞《漁歌子》

(七)、作業(yè):收集有關釣魚的詩詞。

七、教學反思:1、以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引入課題,姜太公用直鉤釣到周文王,為后面的張志和用直鉤釣到悠閑自在的生活作鋪墊。故事引入激發(fā)了孩子們的興趣。2、利用簡筆畫啟發(fā)學生感悟詩情,學生通過畫一畫,既培養(yǎng)了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詞的意境的理解。3、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先讓學生在詞中找出所描繪的景物(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等),孩子們很容易找出來,找出來的景物的顏色和形態(tài)是怎樣的呢?結合詞義和孩子們的想象說出是什么樣的西塞山?什么樣的鷺?什么樣的流水?孩子們先進行擴詞訓練組成句。最后用這些句子連成一段通順的話。既把詞的意境用一段通順的話描繪并表達出來了。學生很輕松地就完成了學習任務。4、通過學生查閱資料和老師的講解,讓孩子們了解作者不想回家的原因,孩子們就能更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三

一、教材簡析

《漁歌子》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主題是田園生活,伴隨著詩一般的語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園風景展現(xiàn)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張志和更是以凝練的語言再現(xiàn)古老的鄉(xiāng)村,田園的意趣。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全詩不僅畫面美,而且情意濃。張志和十六歲,舉明經(jīng),曾獻策肅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貶官,不再復仕,在湖州隱居五年,后來到會稽隱居,十載后再回湖州,寫下千古絕唱——《漁歌子》,傾吐了他對悠閑生活濃濃的眷戀之情。

二、設計理念

1、以讀為本——讀出詞的意韻美。

2、激發(fā)想象——體會詞的畫面美。

3、品味賞析——感受詞的內(nèi)涵美。

4、舉一反三——形成豐厚的積淀。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四個生字:塞、若、笠、蓑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句,并能熟讀成誦。

3、體會詞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yǎng)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yǎng)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五、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課前十分鐘:

1、自我介紹

2、小游戲:比賽說詞語(表示顏色的一、二、三、四字詞語)

比賽誦春天的古詩

七、教學過程預設

(一)創(chuàng)境,走進《漁歌子》

1、師:同學們,你知道嗎?中國古代有許多詩人喜歡以釣魚為內(nèi)容寫詩,我這兒就有幾幅釣魚的圖畫,你能讀出相應的古詩嗎?(指名誦讀《小兒垂釣》)(評價:這個釣魚的小孩兒真投入)這幅圖所描繪的又是哪首釣魚詩中的情景呢?(出示《江雪》畫面)(評價:這個釣魚的人好孤獨呀)

2、師: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詩人張志和寫的和釣魚有關的詞——《漁歌子》。(師板書課題)

3、師:誰來讀讀?(指名讀)這是一首詞,“漁歌子”是這首詞的詞牌名。詞大家一定不陌生了,還記得白居易的《憶江南》嗎?來,我們一起誦讀(師生齊讀)你看,“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是一幅色彩多么鮮明的圖畫呀,今天我們要學的這首《漁歌子》也很美,來,讓我們走進這首詞。(出示全詞)

(二)初讀,讀順《漁歌子》

1、師:打開書110面,自由地讀讀這首詞,注意把詞中每個字的字音讀準,遇到不認識的字你還可以做做記號,多讀幾遍,對于詞中不懂的詞語,你還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釋,你們平時是這樣學習詩詞的嗎?你看這方法多好。(生自由讀)

2、師:來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成果吧?

3、師:(課件示詞語)哪一組開火車來讀讀這些詞?(師相機指導“塞”、“蓑”等字讀音。指導說說對 “白鷺”、你還在哪首詩里見過“白鷺”?“鱖魚”的認識。)

4、師:讓我們把這些詞語送回這首詞中,把整首詞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再指名讀,全班齊讀)

(三)想象,品出詞中畫

1、師:同學們,在這首27個字的詞中,只有3個字不是寫景的,你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的,(指名答)“不須歸”:這個詞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是什么意思?是啊,誰不須歸呢?他為什么不須歸?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詞吧。

2、學生自由練讀,引導學生和同桌互讀。

3、師:誰來說說,這首詞中,是誰不想回家呀?他為什么不回家?

4、是啊,西塞山前白鷺飛——(生接讀)(出示詞句)

誰來讀讀這句詞?(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見了連綿起伏的西塞山,你呢?你一定能把眼中的西塞山讀出來的。你呢?讀讀,讓我們也感受到。同學們,來,讓我們看著這??? 的西塞山一起讀讀這句詞。)

讀著這句詞,我還想到了一句寫山的詩:相看兩不厭——,現(xiàn)在我覺得相看兩不厭的,還有西塞山。

還有誰來讀讀這句詞?聽了他的朗讀,你還看見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吧。(引導學生把各種景物的顏色、姿態(tài)、聲音、氣息充分說出來,相機延伸相關詩句:一行白鷺上青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攜連宵雨,桃花次第開。如果學生說到“自由”,引導說出西塞山是自由的,白鷺是自由的,桃花是自由的,流水是自由的,鱖魚是自由的,小草是自由的,等,如果你置身于這景致之中,你也是——,張志和也是——,來,讓我們抬頭看山,低頭看水,讀出這美麗的景致吧。)

5、師:讀得真有韻味,這真是一個美麗的世界?。ò鍟猴L景優(yōu)美)這還是一個??? 的世界!?? 的世界!

6、師:(配樂)看,(指圖)西塞山前,白鷺高飛,桃花艷艷,鱖魚嬉戲,面對此情此景,我們(指一組)情不自禁地吟誦——張志和(指一組)情不自禁地吟誦——

在這世界里,多么自由,多么快樂,多么悠然自得,我們不禁輕輕地吟誦——張志和不禁輕輕地吟誦——

7、師:(配樂描述)現(xiàn)在,讓我們輕輕地閉上眼睛,讓西塞山的自然萬物在腦海中再次清晰地浮現(xiàn)出來,你,就是張志和,正頭戴箬笠,身披蓑衣,垂釣于西塞山前。不知什么時候,輕輕地,悄悄地,風吹來了,雨飄來了,這微微的斜風把這綿綿的春雨吹得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吹得如煙,如霧,如塵。

請大家睜開眼睛,你有什么感覺?

8、是啊,置身于這連綿不斷、滿目青翠的西塞山,看見那清澈的小溪、紅艷艷的桃花,張志和怎么舍得回家呢?讓我們讀讀這句詩——生讀第二句。

看見那自由飛翔、悠閑自在的白鷺、活蹦亂跳的鱖魚,張志和實在舍不得回家。讀——

聽見淙淙的流水聲,聽見山間鳥兒歡快的歌唱,張志和真不想回家呀,讀——

任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拂面,任沾衣欲濕的杏花雨飄落,張志和也不想回家呀——

9、師:讓我們和張志和一起,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吧,來,我們一起吟誦《漁歌子》。(全班齊讀)

(四)拓展,悟出釣中情

1、師:張志和僅僅是被這美麗的景色陶醉了,舍不得回家嗎?如果我們對詩人有更多的了解,就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想了解寫下這首詞的詩人——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嗎?

2、師口頭介紹張志和資料。

3、師:老師還要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人們釣魚,通常會用彎鉤,上好魚餌,可你知道嗎,張志和釣魚,用的可是直鉤,他也不上魚餌,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說他什么也沒釣到,張志和卻說他釣到了很多,他釣到了什么呢?(板書:悠然自得)大家還知道和張志和一樣,醉翁之意不在酒,釣魚之趣不在魚的人嗎?(簡介姜太公、柳宗元)

4、師:張志和寫下《漁歌子》后,他的哥哥張松齡很擔心他在外面流連忘返惹出麻煩,于是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漁父歌》,(課件出示)誰來讀讀?(指名讀)

4、師:你讀懂這首詞了嗎?哥哥叫弟弟做什么呢?你從哪里知道的?

5、師:哦,哥哥要弟弟快些回來呀!那現(xiàn)在我們來扮演扮演這兩兄弟,老師是哥哥,你們是張志和,我來勸你們回家好嗎?

6、師生合作和答:

師:弟弟,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哥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弟弟,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哥哥,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師:須還。

生:不歸。

7、師:我們還是尊重張志和的選擇吧,和他一起寄情于這美麗的大自然中,在淡泊中明志,在寧靜中致遠吧。讓我們把這首《漁歌子》深情地吟誦出來吧!(生配樂齊讀)背誦。

9、師:張志和終究在這悠然自得中悟出了更多的人生哲理,這首《漁歌子》和另外四首《漁歌子》傳唱千年,并流傳到日本,深受人們的喜愛,一本《玄真子》也成了他的傳世經(jīng)典。就讓這首千古絕唱,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最后,讓我們用歌聲來回味,再次感受中華詩詞悠遠的意境吧。

八、板書設計:??????????????????? 漁歌子

景美如畫

悠閑自在

樂而不歸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四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自主而豐實的語文實踐,還原張志和這位詩詞書畫的大家“詞中有畫,畫中有詞”的意境。豐滿對此人張志和的認識,體會作者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詞,有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背誦《漁歌子》。?

2、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3、根據(jù)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1、煙雨江南,碧水藍天,詩情畫意,春意盎然(出示江南美景圖片)唐代大詩人張志和就是在這里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漁歌子》(板書,齊讀課題)

2、教師簡介詞的內(nèi)容

師:從這個題目中,你能聯(lián)想到什么?

師:是的,“漁歌子” 又叫“漁父”, 最早出自民間的漁歌是一種詞牌名。 “我們先前還學到過哪些詞牌?”不同的詞牌每句話的字數(shù)不一樣,節(jié)奏和情境不同,所以又稱長短句。

二、讀中渲染,理解詞意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同學們,學古詩詞,首先得把古詩詞讀通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來。自己讀兩三遍,開始吧!

師:讀得非常好,請坐。同學們,古詩詞光讀通順還不夠,它是有節(jié)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間也有停頓,同學們看(大屏幕呈現(xiàn)整首詞),你能夠把這首詞句子和句子之間的停頓讀出來嗎?哪位同學試一試?

(一生讀整首詞)

讀通句子(生朗讀整首詞)指生讀

師:有點味道了!我們連起來讀,我讀后三字,你們讀詞,注意那個節(jié)奏,那個味道。(師生交換)

2、師:同學們,學古詩詞,讀通了,讀出節(jié)奏感了,那是遠遠不夠的,咱們還得讀懂它的意思。

師:請同學輕輕地再讀讀這首詞,借助注釋,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大概意思。開始——

(學生借助注釋,自由說)

師:哪位同學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教師輕輕提示:可以借助注釋)來,你說說看——

師:同學們,這古詩詞,懂得了它的意思,我們再來讀,就會越讀越有味。不相信我們就來試試看。

3、師生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張志和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位大畫家,顏真卿說張志和寫的詞是畫中有詞,詞中有畫,那么我們看一看,張志和的詞中,給我們畫的什么,用筆圈出來。

師:請你說,他的詞中畫了什么?(9種景物)

師:9種景物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西塞山……

4、畫景

師: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框,誰能把這9種景物工整地寫到框里,使人看上去像一幅畫。比如說:鱖魚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寫在畫面的最下方,如果在這個位置畫蓑衣、箬笠該怎么畫?(師指圖的右下方)

師:“笠”是生字,該怎么寫?(請生上臺寫)

請兩位同學合作把它補充完整,其他同學把它寫在自己的本子上。

師:但是這個“鷺”字,也是一個生字?“鷺”字怎么寫,才能寫得漂亮?這個字有個訣竅,上面的“路”字要寫得小一些,寬一些,下面的“鳥”字要寫得窄一些,長一些。

師:同學們,一起看黑板的這幅圖,看著看著,就成了一幅畫,就成了一首詞——《漁歌子》,我們一起看著板書朗誦一下。

把你看到的這幅畫讀出來。

三、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他的朗讀只讓老師看到一副黑白畫,是這樣嗎?同學們,如果你就是能詩擅畫的張志和,你用什么色彩來描繪這幅畫? 到詩中尋找答案吧!

詩人僅用了27個字,就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聲有色的畫面,請同學們看著自己的畫,靜靜地看,此時,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播放音樂,給學生半分鐘思考——指名交流)

讀出詞中畫,學生談感受???

我們仿佛聽到了——(你說)

多么動人的畫面啊,你們能把這種體會讀出來嗎?(指名朗讀)

2、師范讀

聽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也情不自禁地躍躍欲試,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象,會有一個怎樣美妙的世界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呢?

(音樂起,教師深情范讀,音樂漸止……)

師:同學們感覺到了嗎?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把你看到的通過讀表達出來,讓白鷺飛得更高,讓鱖魚跳得更歡騰。

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

3、師:好一個不須歸的老人哪!你再來讀讀。

重點指導“斜風細雨不——須——歸”。(聲音小聲點,突出細雨)

4、介紹作者背景,加深理解

詩人張志和僅僅是貪戀美景而樂而忘返嗎?讀出詞中畫還要讀出詞中人。

張志和16歲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寫折子給皇帝,寫的是治國良方,皇帝很喜歡,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被貶,從此再也不作官,隱居在太湖一帶,扁舟垂釣,自稱“煙波釣徒”。他的哥哥張松齡怕弟弟隱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詞:課件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樂是風波釣是閑,草堂松徑已勝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誰來讀一讀?

5、師生作詩和詩,讓學生理解作者“不須歸”的理由。

那我來當哥哥,你們來當?shù)艿軓堉竞停纯茨懿荒苡迷~來回答我的問題?

師:賢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齊答: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狂風浪起且須還?????????????????????? 生:斜風細雨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師:且須還???????????????????????????????? 生:不須歸。

“弟弟呀,你為什么不歸?”?????????????????? 我喜歡……

顏真卿說他是是直鉤垂釣,不放魚餌,能釣到魚嗎?(生)鱖魚會上鉤嗎?(生:)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了很多很多,他釣到了什么?

學生寫寫,張志和釣到了什么,他就擁有了一種______生活。

師小結:我們恍然大悟,張志和垂釣,釣來清閑,飄逸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絕唱。讓我們再來誦讀。(配樂)

四、課外拓展,升華詩情:

1.瀟瀟春雨灑江天,漁人垂釣好悠閑!這首詞流傳至今一千多年,很多文人墨客爭先填寫傳唱《漁歌子》或《漁父詞》,出示

浣溪沙??? 宋 蘇軾

西塞山前白鷺飛,揚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學生試讀,找不同。

是啊,蘇軾太喜歡這首詞了,于是直接把它引入到自己的詞中。

2、齊讀《漁歌子》,回歸主題,升華詩情。

百年千載,這不須歸的美景在蘇軾筆下悠悠回蕩,讀

百年千載,這不須歸的美景在我們耳畔悠悠回蕩,讀

假如你來到浙江湖州你一定會看哪座山?(西塞山)

來到西塞山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張志和)

想到張志和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地想吟誦一首詞(漁歌子)

來,讓我們深情地吟誦這首千古絕唱——漁歌子,就讓它在我們心中定格成一幅清麗自然、醇香久遠的永恒畫卷吧!一起來——“漁歌子”生讀。

〖板書設計〗

漁歌子張志和(唐)

漁翁不歸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五

設計理念:

《漁歌子》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的一首詞。本詞意象豐富、情真意切,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激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本詞的設計力求在朗讀詩詞的基礎上,由詞中畫、詞中人進而通過了解詞人生平,將讀、思、悟、說有機結合,使學生深入理解如何學好古詩詞,在漁歌子的音樂中,體會詞人深刻的情感,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自然。

教學目標:

1.會讀、寫四個生詞。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在朗讀中初步把握本詞的意象,在品析意象中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3.在音樂中回味詞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的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點: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有感情地朗讀本詞,深刻體會詞人的志向,體悟其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講讀法、以畫促悟法、交流法

教學準備:ppt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掌握四個生詞以及九種景物。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本詞;在朗讀中初步把握本詞的意象,在品析意象中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nèi)容及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要問大家一個問題:知道張志和是誰取的嗎?(適當點評)張志和16歲時考取進士,努力學習,給皇帝上了一份折子,里面提到很多治理國家的好辦法。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賜名張志和。

【設計意圖:這首詞的教學重點是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詞人做官直至后來棄官的過程是為了更好的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從而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p>

二、初讀課文,字詞學習

(一)初讀本詞(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注意詞中需停頓的地方。淺層次的了解本詞)

(二)詞語學習。

學習步驟:

1.識字與注意停頓

①記住鷺、鱖、箬與蓑四字的讀音和寫法

②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需注意停頓

2. 了解詩與詞的區(qū)別和全班齊讀本詞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獨立識字能力,因此我在處理字詞的音、形、停頓三方面時,通過圖片、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上下文、情感體驗對字詞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詞義,另一方面通過講解詩詞的區(qū)別更好的使學生理解學習古詩詞的方法?!?/p>

三、抓住重點,以圖入境

(一)請一位小朋友回答出詞中的九種景物

(二)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框,請兩位小朋友合作,把九種景物畫入框中。其余同學劃一劃、讀一讀,感受一下這九種景物。這可是一個很好的讀書習慣。

【設計意圖:為使學生深入體會詞義,我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本詞的九種景物—以圖入境,加深體會?!?/p>

四、身臨其境,集體交流

(一)同學閉上眼睛,教師把這首詞的詞義有感情的朗讀,讓同學們充分發(fā)揮想象,自己想到了什么

(二)集體討論?

(三)站立起來,再一次全班齊讀本詞

【設計意圖:討論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想象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想象,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p>

1.提問:為什么作者遲遲不歸,真的是因為留戀西塞山的美景嗎?

2.預設:

第一處:

張志和的哥哥張松齡在《和答 弟志和 漁夫歌》中,希望弟弟早日歸來,為什么弟弟還是不歸?

第二處:

(1)了解作者生平

(2)指導本詞。

第三處:

音樂結尾

【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以及文本特點,我進行了充分預設,分為三塊進行引導。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以學生的讀、思、悟、說為主,通過有層次地引讀、學生的想象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帶進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境地,充分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p>

3.? 音樂結尾

【設計意圖:更深刻體會詞義】

3.小結:同學們,本詞所作之處就在湖州,希望同學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自然,自由的追求夢想。

五、總結,深情結課

以歌結尾

六、作業(yè)布置

1.有感情朗讀本詞,并且背誦本詞

2.查找相關資料,更深刻的了解作者,找找有沒有與張志和思想感情相同的詞或詩歌,課后同學之間交流

【適當?shù)木毩暡拍莒柟虒W到的知識,詞語的掌握需要書寫,課文的深入理解需要朗讀,更需要結合自己的反思。而且,學以致用。因此,我設計了讀寫反思的作業(yè)?!?/p>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六

一、說教材

《漁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組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本組教材以“熱愛田園生活”為主題展開,《漁歌子》這首詞是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代表作。整首詞描繪了初春時節(jié)西塞山的美麗景色。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yōu)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xiàn)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那么,四年級學生對這首詞是一個怎樣的認知情況?這首詞對他們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是什么呢?他們想以怎樣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呢?

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我在課前對學生做了這樣的調(diào)查:

1.你會正確流利朗讀這首詞么?

2.你認為學習這首詞的時候需要進行單獨的識字學習嗎?

3.你會背這首詞么?

4.你能大概說出這首詞的意思嗎?

5.你能從詞中體會到詩人的情感嗎?

調(diào)查中我發(fā)現(xiàn):80%的學生能正確流利朗讀這首詞,95%的學生認為不需要進行單獨的識字學習,70%的學生會背這首詞,能大概說出這首詞的意思的占30%,能從詞中體會到詩人情感的只有極少數(shù)。

根據(jù)學生實際的調(diào)查結果,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jù)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這首詞。

2.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

3.感悟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fā)展的影響。

并以此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到詩中畫面的美麗,并從這美麗景色中體悟到作者自由、閑適的情感”,這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三、說教法和學法

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我準備用誦讀法、想象法、品味法展開教學,讓學生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悟情悟境,在誦讀中欣賞抒情。從而達到在多種朗讀形式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讀成誦。

四、說教學過程

我將從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一)由歌曲入手,走入《漁歌子》。

課前我就播放漁歌子的歌曲錄像,讓學生看和聽。我這樣導課:同學們剛才聽了一首很優(yōu)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時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畫面,在畫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剛才的歌中隱藏著一首千古流傳的詞,你知道是那幾句么?在此基礎上板書課題《漁歌子》。

這樣,讓教學在師生對話中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diào)。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tài)。

(二)品讀,讀出詞的味道

詩詞的美妙在于誦讀。在指導學生誦讀的過程中,我分這樣三個層次進行:

1.讀正確。首先,我讓學生初讀整首詞,重點認讀:鱖魚、蓑衣、箬笠,并在讀中指導“鱖、蓑、箬”的寫法。

2.讀出節(jié)奏。

初讀后,我告訴學生詞句本身就含有很強的音樂感,這就要求我們讀的時候要注意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3.讀出內(nèi)涵。在學生讀出節(jié)奏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詩詞言情,詩詞言志,詩詞很多時候是一幅畫,我想知道,你從這首詞中讀出了什么?

(1)讀出詞中所蘊含的畫面。

學生可能會說:我讀出了讀出詞中所蘊含的畫面。我仿佛看到了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等,接著我引導學生想象景物的顏色和姿態(tài),學生可能會說:

西塞山桃花箬笠和蓑衣,

流水鱖魚白鷺

斜風細雨(課件)

如此,學生從單個詞語入手,經(jīng)過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使景物變的具體生動起來,進一步感受到顏色不一,姿態(tài)各異的西塞山風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連詞成句,說出整首詞的意思,體現(xiàn)了學習的梯級,降低了難度。

但是,此時整首詞在學生心中的印象依然是模糊的,怎樣才能讓畫面在學生頭腦中逐漸清晰,變得觸手可及?接著我讓學生找一個詞來概括江南的景色,學生可能會說“美麗的江南”。我認為少了點特色,美麗這個詞有點空洞,我引導學生抓住景色的特點來說。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可能會說:綠色(青綠)的江南,粉紅(鮮花滿地)的江南,流水潺潺(滿地小溪)的江南,富饒的江南,悠閑的江南,細雨如絲的(濕漉漉)江南等等。至此,學生對整首詞就有了一個全新的、清晰地認識。這美麗如畫的風景就躍然于學生眼前了。(板書:美麗如畫景)

(2)讀出詩人愉快的心情

為完成目標中體會作者情感這一目標,我追問,你能讀出詩人什么心情?學生都能感受到作者輕松愉快的心情。(板書:輕松愉快心)但是詞中沒有一個寫心情的詞語啊,你怎么就體會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呢?從哪知道的呢?學生可能說不出來。這時出示《秋思》,讓學生體會一下詩人馬致遠是什么心情?從那些詞語感受到的?通過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景物描寫最能反映作者的心情。在一個人的眼中景色的美麗一定和心情有關。是哪些景物泄露了他心中的愉快?此時,我適時適度的引導學生高興地誦讀這首詞。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從而解決教學重點。

(三)探作者,體會詞中的別樣深情。

這對孩子們而言是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很好的導向,是從一個層次到另一個層次的深入,讓學生不僅讀出詞中畫還要讀出詞中人。因此我故作神秘的對學生說:我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張志和喜歡垂釣,但是,他釣魚卻與眾不同——魚鉤上從來不設誘餌!說到這里,你有什么疑問么?學生對張志和紛紛猜測。此時我出示張志和的介紹:張志和,初名龜齡,唐代著名詞人和詩人,十六歲時“游大學”,以“明經(jīng)”耀第(考取了當時最好的大學,讀明經(jīng)科。就像今天,考入北大,讀文科,全族人都跟著光榮),向唐肅宗獻策,深受賞識和重用,又賜名“志和”。后來因事貶官。但他并沒有去上任,而是托詞親喪回到了老家,并且從此以后不再作官,長期過著隱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帶的山水之間。因常以扁舟垂釣,超然不在塵世中,唐肅宗曾派人尋找與他,但是都沒有找到。

了解了這些情況以后,引導學生再讀這首詩,并追問: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個“歸”字還僅僅是回家么?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個愿做神仙不做官的人。(悠閑自在人)也正是有了這樣寧靜的心態(tài),閑適的心境,眼中才有了這美麗的風景。此時,讓學生帶著這種感受齊誦《漁歌子》。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漁歌子》的喜愛,我告訴學生,這首詞甚至流傳到日本,當時日本天皇、皇親國戚、學者名流紛紛仿效漁歌子,從此日本一些喜愛中國詩歌的人也開始學著填詞。引導學生再一次齊誦《漁歌子》。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學生圍繞文章題眼“歸”進行品詞析句,談閱讀感悟,在學生閱讀感悟的基礎上,教師順著學生的學路、文章的文路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得到升華,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四)深思,探究詞作的別樣美妙

學習古詩詞,就要讓學生欣賞古詩詞,從而愛上古詩詞,所以我引導學生欣賞這首詞的語言,找出成為千古絕唱的句子。在欣賞“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和“斜風細雨不須歸”時我又引申到斜風細雨可以代指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讓學生感悟到詩句實在是精妙至極。

至此,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重點突出、錯落有致中全部結束。教學中,我努力尋找人文精神與語言訓練的契合點。通過形式多樣的閱讀實踐,用語感連接學生的感官、感受和情感,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去感悟,去體驗。誘導其主動探究,把“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落實到實處。

五、說板書設計

最后,我說一下板書。我的板書簡潔明快,由看景到閱心再到懂人,絲絲入扣。

漁歌子

美麗如畫景

輕松愉快心

悠閑自在人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七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3、根據(jù)詞中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體會詩中的情境。

教學重、難點:理解詞的意思,根據(jù)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的意境及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付娜的古箏曲《漁光曲》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9 詞兩首

2、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9課,請同學們拿出筆和本子,一起來寫寫這首要學的詞《漁歌子》。

【設計意圖:課的開始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初步熟悉詞的過程,也是教師進行寫字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正好也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提高寫字的能力?!?/p>

3、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二、讀中明意,讀中悟情

(一)、學生自讀,讀通、讀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把詞讀準、讀通、讀順,注意“塞”“鱖”“箬”“笠”“蓑”的讀音。

2、鞏固字音,記憶字形,重點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讀音。

(三)、檢查、指導:

1、指名讀生字,并組詞。

2、指名讀詞,師生正音。

3、指導朗誦,讀準節(jié)奏,讀出韻味。

4、男生齊讀,女生齊讀,最后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利用多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自讀自悟,由淺入深地激發(fā)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詩詞之美。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讀出自己的感覺,這正是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走入文本的橋梁。】

(四)、讀中想象,理解詞意。

1、過渡語:詞的作者是張志和,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興起,或擊鼓,或吹笛,舞筆飛墨。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讀了這么多遍了,你能讀懂詞的每一句的意思嗎?能不能它讀成一幅畫呢?

2、示范:讀著“西塞山前白鷺飛”,你讀懂了什么呢?

如果就讓你來畫這西塞山,你的山會是什么樣的?你會為它涂上什么顏色呢?并試著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交流:

生a:我會涂上綠色,因為山上有蒼翠挺拔的樹木,是綠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綠色,因為我從“桃花”一詞可以知道這首詞寫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發(fā)芽了,但長得還不是那么茂盛。

生c:我的山是五顏六色的,因為山上不只有嫩綠的小草,郁郁蔥蔥的樹,還有各色各樣的野花。

生d:我的山前還會有白鷺在飛翔,我想把這些白鷺畫成不同形狀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伴,還有的正要飛翔,這些小精靈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為自己所作的畫涂顏色,這就是為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這要比那個生硬的問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要更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意識,更能激起他們表達的欲望?!?/p>

3、播放輕音樂《漁光曲》,學生輕聲朗讀全詞,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邊讀邊想象自己心中出現(xiàn)的畫面。

【設計意圖】古箏曲的導入,可以感染到課堂里的每一個人,讓學生盡情暢游在詩詞所描繪的美妙畫面中。

交流:自己心中的畫面,嘗試用口頭描述或朗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設計意圖:借利用多種形式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這樣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通過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詩詞背后蘊涵的感情?!?/p>

4、精讀,結合注釋理解詞意。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詩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匯報交流情況:a、學生自由反饋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說出詞意。

(3)、并將自己理解詞的意思寫下來。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目的是為鞏固學習效果,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詩詞的認識,鍛煉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寫下整首詞意的過程是學生將對詞 “碎片”的理解整合的過程,是對詞整體認識的回歸?!?/p>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八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并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學習詞的內(nèi)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一課時

課前準備: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理解課題

1、同學們,你們都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而且有一定的含義,能告訴老師你的名字是誰給你取得?今天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位大詩人,他的名字叫張志和。你們猜猜他的名字是誰取的? 我告訴大家,這個名字是皇帝給他取的,因為他16歲的時候,中了舉人,給皇帝寫了一份折子,他列了許多治國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賜名張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做張龜齡,猜猜他爸爸為什么給他取張龜齡?是希望他能象烏龜一樣長生不老。多好的一個名字。

2、通過預習,你能說說張志和是哪個朝代的人嗎 ?(唐代著名的詞人)今天,我們要學的他的一首詞——(教師板書課題:漁歌子)

3、什么叫詞?以前我們學過哪首詞?(《憶江南》)一起來背誦。

其實古代的詞和我們現(xiàn)在的歌詞差不多,是古代懂音律的人寫的曲子,文人填入詞,是最早的詞的形成。為了記住每一首詞,給這些固定的曲子起了固定的名字,叫詞牌。當我讀漁歌子的時候不能讀輕聲,因為它是詞牌,其讀文題。

二、理解詞意,感悟意境

1、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請大家自由大聲朗讀《漁歌子》,一直讀到你認為字正腔圓為止。

2、讀到現(xiàn)在,你發(fā)現(xiàn)詩和現(xiàn)在學的詞有什么不同了嗎?詩每句都是比較工整,字數(shù)基本是相同的,而詞呢,句子有長有短,所以詞也叫叫長短句

3、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張志和這個詞人非常了不起,他不僅詞寫得好,還是一位大畫家,畫畫的技巧融入到寫詞中,大書法家顏真卿是他的朋友,顏真卿說張志和寫的詞是畫中有詞,詞中有畫,那么我們看一看,張志和的詞中,給我們畫的是什么,打上圓圈,他畫的什么景物啊,用筆圈出來。

一共有九種,你們都找到了嗎?把9種景物,按照順序來數(shù)一數(shù),西塞山、白鷺、桃花、流水、鱖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4、老師在黑板上畫了框,如果這是一幅畫時,請你把這九種景物工整地寫在這個框里,盡量使它看上去想一幅畫。師畫出版畫。

5、看著你們讀景物,你能猜得到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

6、張志和的漁歌子描繪的是春天的景物,他不僅有景物,還有聲音,我甚至于聞到春的氣息,你們能聞到嗎?到詞中去聞一聞,你都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聞到了什么?自己讀一讀。

7、這么美的景色,你們想回去嗎?(不想)

你們真是張志和的知音,張志和自封為煙波釣徒,他最喜歡這樣垂釣的生活。于是他非常有盛情地寫下了漁歌子??墒?,他的哥哥叫張松齡,很擔心他在外留連忘返,惹出麻煩。于是寫了一首《和答弟志和于賦歌》(課件出示),這首詞也是采用漁歌子的詞牌寫的。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你怎么知道?

8、好一個留連忘返,張志和厭倦朝廷的爭斗,留連于山水之間,據(jù)他的好朋友顏真卿記載:張志和的魚鉤是沒有魚餌的,有魚餌,魚才會上鉤,沒有魚餌,會釣到魚嗎?可是張志和卻說他釣到很多很多,他釣著了什么?這就是張志和畢生的追求(出示:心志平和)

三、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漁歌子》教學反思

《漁歌子》這首詞,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桃花,青笠綠蓑,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為了帶領學生走進詞的意境,走進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在教學中,我注重了讓學生多讀,引導學生抓住此中所描寫的九種景物,去體會、感悟,啟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詞意,讓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去感受詞中的意趣,體會詞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樂趣。

1、關注和挖掘詞中蘊涵的美好感情。

此詞在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厭倦官場上的明爭暗斗,喜愛自由、熱愛自然的情懷。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父,而是江鄉(xiāng)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蒙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他張志和,是畫家,是詩人,是詞人是哲學家,他的作品詞中有畫,畫中有詞。我從張志和的“心志平和”這個名字的來歷引入,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讓學生品味出詩人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2、運用版畫,發(fā)揮想象

通過此中所描述的九種景物,我把它們以簡筆畫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然后讓學生說說它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孩子們各個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提取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津津有味地描述,讓我感受到了他們學習的快樂。

3、以讀為主,讀有層次

誦讀是古詩詞教學的生命,在誦讀中整體感知,在誦讀中悟情悟境,在誦讀中欣賞抒情。誦讀是詩詞教學的手段,也是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能引導學生在多種朗讀中品賞佳句,體味情感,進入情境。初讀時讓學生字正腔圓地讀;找出詞中蘊涵的景物后,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出示《和答弟志和漁父歌》師生對讀。學生入情入境,熟讀成誦。

4、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自己的評價語言還不夠豐富,今后我將注重積累,以使自己能將評價語言運用得恰到好處。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十九

設計意圖

在學習《漁歌子》(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23課)以前,通過《憶江南》(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第八冊1課)的教學,學生已對詞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增加拓展性內(nèi)容,以填詞和唱詞的形式,讓學生對詞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漁歌子》。

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根據(jù)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

3、通過對詞的理解,能夠初步填詞。

情意目標:

1、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感受詞的音樂美,培養(yǎng)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詞的意思,根據(jù)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及《漁歌子》創(chuàng)作情況。

2、課文插圖。

3、《漁歌子》教學課件。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憶江南》(齊背、單獨背)

2、根據(jù)詞中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用自己的話描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景色。

二、學習《漁歌子》

1、解題:

①教師簡介:“漁歌子”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張志和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是專門用來寫漁父的。

②課件鏈接古詩詞比較,讓學生聽一聽,想一想:詞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③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做過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漁歌子》就是借表現(xiàn)漁夫生活來再現(xiàn)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④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課件準備:一剪梅、虞美人、水調(diào)歌頭、滿江紅、念奴嬌 ?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自主探究,了解詞的意思:

①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②鞏固字音,記憶字形,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③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④課件展示:《漁歌子》朗誦flash;《漁歌子》畫面flash;

⑤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⑥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⑦帶著課件中的3個問題讀文、全班交流:

a、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景物,各是什么顏色?

b、“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不須歸”?

c、用自己的話說說“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4、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①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②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③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④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⑤同桌互讀,相互欣賞,能夠背誦。

三、拓展性練習

1、填詞

①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漁歌子》就是寫漁父的,《憶江南》就是寫對江南的回憶。但是后人所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其內(nèi)容就和漁父、憶江南無關了。后來,有人把各種詞牌的句式、平仄、韻律標出來,編成詞譜,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詞牌既和內(nèi)容無關,有的作家就在詞牌之外另注明詞題,如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課件出示蘇東坡《江城子(密州出獵)、《采桑子(重陽)》)

②課件出示《漁歌子》、《憶江南》詞牌和字數(shù)要求。

③教師填詞《漁歌子(教學)》、《憶江南(家鄉(xiāng)美)》。

④學生討論,練習填詞。

⑤師點評,小結。

2、唱詞

①“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播放鄧麗君的《一剪梅》,引唱詞。

②詞是唱出來的,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詞牌名,我們知道詞牌與音樂曲譜有關,也就是曲譜的調(diào)子。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現(xiàn)代人是怎樣唱詞的。

③課件出示:鄧麗君《虞美人》音樂、歌詞。(課件準備:一剪梅、虞美人、水調(diào)歌頭、滿江紅、念奴嬌 ?赤壁懷古、辛棄疾mp3)

④讓學生以《讓我們蕩起雙漿》的曲調(diào)和唱《漁歌子》。

⑤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歌曲為《憶江南》配樂。

四、小結:今天我們學了《漁歌子》,通過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了詞的意思;填詞《憶江南》,對填詞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唱了《一剪梅》,感受了詞的音樂美;今后我們要多讀多背優(yōu)美的古詩詞,感受古文化的美。

漁歌子教案 漁歌子教案及反思篇二十

【學習目標】

知識教學點

1、學習“塞”、“箬”、“笠”、‘蓑”等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漁歌子》。

能力訓練點

l、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詞的意思。

2、通過描繪詞中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像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德育滲透點

1、通過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通過詞的品讀,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溫故引題:5

1、聯(lián)系舊知

a、同學們,還記得白居易的《憶江南》嗎?一起來回憶一下。

(學生齊背。)

b、誰來說說白居易《憶江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相機引導。

2、出示《漁歌子》

是的,同學們,白居易帶給我們的是“江花紅勝火”的江南,是“江水綠如藍”的江南,是“風和日麗”下的江南。這江南不止是讓白居易忘不了,讓我們也忘不了。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詞人給我們帶來了“和風細雨”中的江南。所謂“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這“斜風細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風味。

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3、走近作者:

同學們知道張志和嗎?

以師生談話的形式簡介作者。

(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4、詩、詞的區(qū)別:

同學們,《漁歌子》它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詞。你知道詩和詞的區(qū)別嗎?

(出示一詩二詞,讓學生比較發(fā)現(xiàn)。先讓學生自由說,教師作適當補充)

5、解題。

漁歌子,詞牌名。

出示兩首《漁歌子》讓學生觀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詞牌。

二、初讀感知3

1、初讀新“詞”:

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讀出停頓節(jié)奏。讀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釋。

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2、反饋交流:

重點:“鱖、箬、笠、蓑”

3、指導朗讀:

同學們,讀準字音還不夠,還要讀出詞節(jié)奏、停頓。

三、細讀品詞:22

1、讀詞找景,想像畫面。3

a、同學們朗讀得非常好。在前面,我們提到過張志和不僅是個詞人,還是個書畫家。所以他寫的詞就似一幅面。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請你重新讀這首詞,劃出詞中藏著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

b、交流發(fā)現(xiàn)。

c、同學們,這詞中有這么多的景物,這么豐富的色彩,儼然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畫。請你再次讀詞,讀到你看到些什么,聽到些什么或聞到些什么的時候,再停下來。

(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2、討論交流,描述畫面。7

a、誰來說說,你讀著讀著,看到了什么?

抓住“山、白鷺、桃花、鱖魚、流水、斜風、細雨”等景物進行交流。

(教師要引導學生想像畫面,并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

b、你們看到的畫面真美。讓我們帶著這“美”再把這首詞朗讀一次。

3、抓住詩眼,體會詩旨。4

張志和說“斜風細雨不須歸”。

同學們,這自稱煙波釣徒的張志和為什么“不須歸”呢?

全班交流,教師引導。

交流總結:詞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無限的詩情畫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風細雨不須歸”。

4、借助課件,升華情感。2

a、播放課件,教師配樂講讀。

(張志和戴著青色的斗笠,披著綠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遙!怎么舍得回去呢?。?/p>

b、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漁歌子》。

四、詩詞鏈接5

其實描寫江南的又豈止白居易、張志和,許多古代文人墨客寫下了各種各樣的江南,寫下了千古流傳的詩篇。讓我們一起走近它們吧。

出示多個詩句

讀一讀,選擇其中一個,說說你讀出了什么?

五、揮筆習作10

1、學生習作

因為有白居易對江南的懷念,所以有了《憶江南》,因為有張志和對江南的喜愛,所以有了《漁歌子》。同學們你們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又隨著詩人詞人游賞過江南。請你把心中最美的江南也化成文字吧!

2、交流習作

全班交流,教師評價指導。

六、拓展延伸

必做題:

背熟《漁歌子》,并默寫一次。

選做題:

1 、收集有關“江南美景”的詩。

2 、請你為這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

(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p>

附錄:

1、(春天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江邊盛開的鮮花上,紅紅的花朵顯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顯得綠波粼粼,江花、江水兩相輝映,紅的更紅(紅勝火),綠的更綠(綠如藍)。)

2、討論交流,描述畫面。誰來說說,你讀著讀著,看到了什么?橫看成嶺側成鋒(讀好讓你看到畫面的那句詩)用杜甫的話說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 (讀)?西塞山前春意濃,千朵萬朵壓枝低。(讀)?水中悶得很,它們要出來透透氣。(讀)?這細雨如絲如線,輕輕的,柔柔的。(讀)?真有意思,真悠閑。(讀)??你們看到的畫面真美。讓我們帶著這“美”把這首詞朗讀一次a我看到綠綠的西塞山。???b我看到一群白鷺從空中飛過,還邊飛邊叫呢。??c我看到桃花盛開。在山前綻放笑臉。柳條在風中舞蹈。d我看到一條條肥肥的鱖魚不時的從水中躍起。??e我看到空中飄下了毛毛細雨。??f我看見一個頭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綠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釣魚。?3、抓住詩眼,體會詩旨。你對“”這句話是怎么理解的。?是啊,吹面不寒楊柳風。?僅僅是因為風小雨小,不用回去嗎?a這么一點風一點雨,不用回去。b、這點毛毛細雨根本沒什么關系。還穿著綠蓑衣呢。c這里的景色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4、借助課件,升華情感。是的,你們看。蒼翠的山,清澈的水,粉紅的桃花,雪白的鷗鷺,肥嫩的鱖魚,有山,有水,有花,有魚,有柔柔的風,有細細的雨,怎一個“美”字了得?這里沒塵世的煩惱,沒有世俗的喧囂。只有安靜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張志和戴著青色的斗笠,披著綠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遙!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他情不自禁的吟出:《漁歌子》?????????學生齊讀《漁歌子》。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2452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