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4 06:35:28
2023年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模板(20篇)
時間:2023-04-04 06:35:28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一

1.學習13個認讀生字,8個書寫生字。

2.通過上下文了解“議論”“果然”“反駁”等詞語,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在閱讀中理解動腦筋是一種良好品質(zhì),可以幫助人們解決遇到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運用實驗情境導入。

1.今天,你們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東西?(教師出示秤)好,請幾位同學幫我稱一稱這些東西的重量。(教師拿出準備好的水果、鹽、奶粉,請同學們稱一稱)

〔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使他們了解到物體的重量需要用秤稱?!?/p>

2.這些日常我們拿得動、提得起來的東西可以用秤來稱。但是,如果這個東西很大很重,怎么來稱呢?古時候,有人送給曹操一頭大象,大象怎么來稱呢?(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1.請學生嘗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圈出來。運用以前學過的,自己喜歡的方法獨立識字。(師巡視中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不認識的字有:駁、割、艘、舷、線等。)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nèi)容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出示字詞)

你們來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記字的?

生1:我運用偏旁記憶,知道了“艘”和“舷”都和船有關,“割”有立刀旁,所以與刀有關,“線”有絞絲旁,所以與絲線有關。

生2:一個記者想要去采訪,前面有一面土墻,就把他“堵”住了。這樣就記住“堵”了。

生3:我查字典知道了“桿”是一個多音字,在課文中讀稱桿(gǎn),在“旗桿”中讀(gān)。

生4:我覺得“議論”兩個字都有言字旁,所以與說話有關系。

師:你覺得“議論”可以用什么詞來替代。

生4:可以用“討論”來替代。

師:你能用“議論”說個句子嗎?

生4:在小組合作中,同學們都議論紛紛。

生5:“駁”在書中的詞語是“反駁”,我覺得這個“駁”就可以這樣記,一個人,他姓馬,做題總是不認真,這不,他又錯了兩道題。

師:你覺得“反駁”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反對,不同意別人的說法的意思。

3.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學習時遇到的困難,請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4.請學生從課文中找一些喜歡的詞語、句子讀一讀,并說個句子。

生1:我喜歡這一句“這頭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墻,腿像四根柱子?!蔽以斓木渥邮恰斑@只小狗又矮又小,身子像面包,腿像四根火腿腸?!?/p>

生2:我喜歡“反駁”這個詞。我造的句子是“媽媽說星期天帶我去公園玩,爸爸立刻反駁:‘星期天,你得去學鋼琴,不能去公園?!?/p>

生3:我喜歡“果然”這個詞,我想用果然說句話,“天氣預報今天有雨,果然,天不亮就下起了雨?!薄矊W生可以結合生活經(jīng)驗學習,積累詞語?!?/p>

5.同桌之間互相抽讀生字,考一考,給抽讀好的同學加分。

6.做組詞游戲:教師抽出一個生字,請小組同學至少組兩個詞,組員可以補充,以合作最好的組為優(yōu)秀組。〔豐富學生的詞匯,促進學生的小組競爭意識。〕

三、品讀課文,自讀自悟。

1.學生自讀課文,想一想你讀到了什么?讀懂了什么?

生1:這篇課文主要講曹沖稱象的故事,講他是用什么方法稱的大象。

師: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生1:他先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下沉多少,然后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生2:老師,我畫了一幅圖,可以說明曹沖稱象的辦法。(教師實物投影)

生3:課文中還講了兩種稱象的方法,但都不可行,一種方法是用一棵大樹做稱桿,但是,沒人能提動稱桿;另一種方法是把大象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但是這得先殺了大象。

生4:我覺得曹沖很聰明,那么多大人都沒有辦法,他卻想出了這么好的辦法。

師:你認為曹沖為什么能想出這樣的好辦法?

生4:因為曹沖他肯動腦筋。

生5:因為曹沖他注意觀察。

生6:因為曹沖他愿意聽取別人的想法。

2.小小的曹沖善于動腦筋,稱出了大象的重量,讓我們也來動動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曹沖稱象的過程。

學生先自己想一想,互相說一說。(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敘述,敘述有條理,語言明確,可以提示他們運用“先”,“再”,“然后”,“其次”,“最后”等表示順序的詞語)

四、聯(lián)系生活實際,延伸課堂內(nèi)容。

你曾經(jīng)動腦筋解決過什么問題?怎樣解決的?請說一說。

生1:有一次,媽媽讓我給手電筒裝電池,我裝上以后,怎么推按扭,手電筒都不亮,我想手電筒前些天還亮的,不可能壞,是什么原因呢?后來,我想可能是我把電池裝反了,于是換了電池的方向,果然,手電筒亮了。

生2:一次,我想去游泳,爸爸在給我吹救生圈,看著他吹得很累的樣子,我一下想到了打自行車輪胎用的打氣筒,于是我就用打氣筒將救生圈吹起來了。

〖教學后記〗

《稱象》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有以下幾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鄙?字教學中,學生可以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并且能夠?qū)W習運用;2?痹誑撾牡難?習中,我創(chuàng)設的開放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學習課文,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3?痹謖馓每沃校?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通過動腦筋,解決了許多問題,這充分反映了學生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二

【課前透視】

《稱象》是一個民間方為流傳的歷史故事。課文通過對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的介紹以及與大臣們方法的對比,表現(xiàn)了曹沖愛動腦筋,善于觀察,富于聯(lián)想的品質(zhì)。故事情節(jié)曲折生動,引人入勝,語言通俗易懂。教學時,要避免分析,而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啟發(fā)思考,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

低年級的小學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動手實踐,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教學目標】

1、認識“稱、象”等13個生字,會寫“再、象”等6個字。能用“一邊……一邊……”說話。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對話表達的意思。

3、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的想辦法的小朋友,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4、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愿意主動給家人講《稱象》的故事。

【教學重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句子所表達的意思。

【課前準備】字詞卡片,演示曹沖稱象過程的投影片或?qū)嶒灢牧稀?/p>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啟發(fā)談話: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那你們見過稱大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象的故事。(板書:稱象)適時認識生字“稱、象”

2、板題質(zhì)疑:

板書課題,讀課題,認識生字“稱、象”圍繞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誰稱象?為什么稱象?怎么稱的?)

思路:由課題的出示,引發(fā)學生思考質(zhì)疑。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對話平臺〗

一、初讀(自由讀文,畫出生字,了解內(nèi)容。) 

1、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畫出生字,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掉字。

2、指名讀課文。強調(diào)重點字的讀音:如“稱、造、秤、得、倒”等字的讀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間互相指認生字,適當用生字練習組詞或說話,共同識記。

4、小組同學合作,幫助認字有差距的同學學會生字。

思路:引導學生充分自學,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促進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習慣。

二、討論(交流讀書體會,整體感知課文。)

1、思考:通過自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

2、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思路: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師生、生生交流互動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應善于在這種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

三、朗讀(在理解中感悟讀文,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1、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段指讀課文,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相互促進,教師適時范讀指導。

2、抓住“一邊……一邊……”的句子,認真體會,練習說話。

3、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組內(nèi)的同學聽。

四、寫字(針對學生實際,激發(fā)寫字興趣。)

1、出示“我會寫”中的“再、象、像、做”四個字,組織學生認讀觀察,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字,先描紅,再書寫。

2、針對學生實際,對典型字進行重點指導。如“象”等。

3、學生自由練寫,組織展示評價。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一、導入(復述故事,引入新課。)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誰能把這個故事簡單地給大家講一講。

思路:實現(xiàn)新舊過渡,促進學生表達。

二、討論(讀書討論,比較稱象方法,加深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1、引導學生讀1-3自然段。思考:曹操聽了大臣們稱象的方法為什么“直搖頭”?

2、小組討論,交流意見,陳述理由。

3、分角色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加上適當?shù)膭幼骱捅砬?,體會當時的情景。

思路:圍繞核心問題,讀書討論,避免了繁瑣的分析理解,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語文思維,促進學生合作及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三、演示(演示稱象過程,體會曹沖的聰慧。)

1、引導學生讀4、5自然段,體會曹沖稱象的過程。

2、師生或生生合作,邊敘述邊利用投影片進行演示,曹沖稱象的全過程,進而體會曹沖的聰慧??梢远嘟M進行,進行比賽。從語言表達,操作等方面進行評價。

3、指導朗讀課文,抓住表示稱象順序的詞語體會用詞的準確。

思路:充分利用學生愛動手、愛觀察、愛表現(xiàn)的特點,將演示與讀文結合,培養(yǎng)合作能力,實踐操作,語言表達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鞏固學生的認識,從中受到啟發(fā),激起對曹沖的喜愛。

四、擴展(引發(fā)思考,拓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1、引導學生思考課后問題: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稱象呢?

(可以啟發(fā)他們從當時的情況和現(xiàn)代社會兩個方面進行思考。)

2、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表各自見解,進行互相評價。

思路:這樣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積極參與,大膽想像,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五、寫字(加強寫字指導,培養(yǎng)寫字習慣。)

1、出示“我會寫”中的“點、照”,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字的特點。

2、指導書寫,強調(diào)“四點底”書寫時的注意事項。

3、自由練寫,展示評價。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三

教學目標

1.通過拼讀音節(jié)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95%的學生能夠認識讀準本課“稱、象”等13個字,90%的學生會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再、象”等6個字。多數(shù)學生能用“一邊……一邊……”說話。

2.通過自讀、同桌互讀、小組賽讀等朗讀方式,90%的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多數(shù)學生能體會到課文的意思。能讀好對話表達的意思。

3.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的想辦法的小朋友,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4、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愿意主動給家人講《稱象》的故事。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句子所表達的意思。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認識:曹沖(字倉舒)生年:196卒年:208

曹沖(196-208),字倉舒,曹操最小的兒子。曹沖稱象的事情流傳千古,曹沖在稱象時不過六歲。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zhàn)的這一年,曹沖夭亡,年僅十三歲。曹操為其哭泣時,曹丕來安慰曹操,曹操說道:“倉舒之死,對我來說是不幸,可對你們來說卻是大幸!”曹丕稱帝后,追封曹沖為鄧哀侯。

第一課時

學時目標:

1.通過拼讀音節(jié)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95%的學生能夠認識讀準本課“稱、象”等13個字,90%的學生會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再、象”等6個字。

2.通過自讀、同桌互讀、小組賽讀等朗讀方式,90%的學生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熟讀的基礎上,多數(shù)學生能體會到課文的意思。

一、談話導入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用什么稱?相機出示:稱,秤,識字。那你們見過稱大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象的故事。(板書:稱象)適時認識生字“稱、象”

2、誰能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板書學生的辦法,肯定學生的回答)

3、談話:這是一件發(fā)生在古時候的事。那時候,既沒有……也沒有……小朋友說的辦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們用什么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呢?你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你想從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這個故事好聽嗎?小朋友自己讀讀故事吧。

初讀。自讀要求:輕聲自讀課文,要求畫出生字,讀準字音,不丟字,不掉字。

2、指名讀課文。強調(diào)重點字的讀音:如“稱、造、秤、得、倒”等字的讀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間互相指認生字,適當用生字練習組詞或說話,共同識記。

4、課件出示生詞,檢查生字讀音。

a.指名教讀。稱???? 象??? 官??? 腿 柱???? 議??? 桿??? 秤?????

倒???? 艘??? 沉??? 止? 微

b.自由認讀。

c.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齊讀,打亂順序分組讀。

d.去掉拼音,隨機抽讀。

5.記憶生字。

你記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記住的?(學生交流記字方法)

還沒記住的字,可以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繼續(xù)識記。

6、讀一讀:

(1)稱象? 柱子? 議論????? 秤桿? 一艘? 官員們 下沉? 微笑? 船舷(xián) 得 (děi)造一桿(ɡǎn)大秤

(2)指導讀多音字,得,桿

(3)像——象干——桿稱 —秤

到——倒管——官住——柱

三、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

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那么課文肯定能讀的更通順流利了。再讀課文。

1、在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分段指讀課文,組織學生評價朗讀,相互促進,教師適時范讀指導,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2、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組內(nèi)的同學聽。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我會寫”中的“再、象、像、做、點、照”四個字,組織學生認讀觀察,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字,先描紅,再書寫。

2、這些字是什么結構的字?

怎樣記清字形?

3、哪些字比較難寫?我們來觀察一下,怎樣寫好這個字。根據(jù)學生觀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筆順;“再”的筆順;四點底的寫法。

4、巡視、指導,表揚寫得好、姿勢正確的學生。

第二課時

學時目標:

1、在反復的朗讀中,多數(shù)學生能能讀好對話表達的意思,用“一邊……一邊……”說話。

2.喜愛曹沖這位愛動腦筋的想辦法的小朋友,能從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表達能力,愿意主動給家人講《稱象》的故事。

一、復習:游戲鞏固

1、用轉轉盤的方法復習生字。

2、糾錯游戲分清字音。

3、上節(jié)課我們還有什么收獲?

二、研讀課文,探究感悟

(一)、學習第1-3自然段,感悟官員稱象辦法的不可行。

(1)看圖說說你看到的這頭大象。找找文中寫大象的句子。理解“大象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p>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 ,鼻子像??????? ,尾巴像???????????? 。

(2)看到這么一頭大象,大家心里會想什么?

(3)語句訓練:一邊一邊。

讀句子,思考理解:官員們同時做了哪兩件事?從什么詞語可以看出是同時做的?

想想我們可以一邊唱歌一邊還可以做什么?

想想誰還可以同時做什么事?說說句子。

(二)、(1)、官員們想了什么辦法?用橫線勾出官員說的話,讀一讀。

(2)、出示玩具桿秤: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官員們的辦法?

(3)、你覺得這些辦法好嗎?曹操的態(tài)度怎樣?理解“直搖頭”。

比一比: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4)朗讀指導

(三)、學習第4、5自然段,感受曹沖的聰慧。

(1)學生自讀4、5自然段,思考,你讀懂了什么?

(2)、曹沖的辦法是什么?用波浪線勾出來,再讀一讀。

(3)、曹沖這個辦法可行嗎?從哪個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態(tài)度怎樣?他會說什么?

(4)小組合作:說說曹沖是怎么來稱象的呢?

(5)交流討論結果。課件演示稱象方法:學生說一句,演示一步。

重點理解稱象的步驟,練習說話,排序。

(四)、深入思考,還有什么辦法

比較每組中的兩句話意思有什么不同。

1、曹沖的辦法怎樣?想夸一夸他嗎????

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

補充句子:曹沖稱象的過程是: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 )一條線。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里(? )石頭。等船(?? )到畫線的地方,(???? )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多重。

2、我們把曹沖的辦法和官員們的辦法比一比,說說它好在哪里。

3、曹沖怎么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還有沒有更合適的辦法?

5、給想出了妙法的孩子發(fā)“聰明這星”標志。

三、講故事:愿講、能講

1、愿意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嗎?愿意講給誰聽?

2、故事先講什么、再講什么可別弄錯了。

3、誰能講清醒官員們的辦法?誰能講清曹沖辦法?

4、同桌講故事。

5、回家后想講給爸爸媽媽聽嗎?爸爸媽媽聽到你講的故事,會怎樣說?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稱、象”等 13 個生字,會寫“再、象”等 6 個字,能用“一邊……一邊……”說話。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良好品質(zhì)。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及想出稱象辦法的原因。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及其原因。

[課時安排]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教師:古時候有個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別人送他一頭大象,他很高興,就帶著自己的兒子曹沖和官員們一起去看大象。他們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也去看看吧! (多媒體展示大象圖片。)

2.請同學們描述大象的樣子。(注意培養(yǎng)學生觀察的順序和方法)

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薄跋筮@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課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引導學生針對題目提出問題,老師注意疏理、歸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同學們讀過課文,現(xiàn)在我請一個同學把課文讀給大家聽聽,希望讀準字音,不加字,不丟字。(指名讀,其他同學給他正音)

2.讀后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細讀深究,突破難點

教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古時候,那時科技不發(fā)達,只有一種秤,(多媒體展示古時候秤的圖片)這樣的秤怎樣稱象呢?

1.曹操提出這一問題后,官員們是怎么議論的?(指板書上的“議論”,指導讀官員們說的話)

2.找出有關官員提出的稱象方法的句子。(多媒體顯示內(nèi)容)小組討論:官員們的辦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匯報交流。

3.曹操聽了是什么態(tài)度呢?(顯示:曹操聽了直搖頭。品讀這句話,并練習用“直”說話。)

四、演示稱象過程,體會曹沖的聰慧

1.教師過渡:官員們提的兩個辦法都不好,曹操不同意,曹沖聽了官員們的議論后他怎樣說的呢?(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2.曹沖的這個辦法是用幾句話說清楚的?(讀書、畫序號、討論)

師生合作,邊敘述邊利用投影片進行演示曹沖稱象全過程。

(1)這四句話里的第一句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讀第一句,老師板書:上船、畫線)在哪畫線?(用課件演示。讓一個學生指幻燈片上的船舷)

(2)在船舷的什么地方畫線?再仔細讀這一句。

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線。(學生一邊說,一邊用手指在幻燈片的船舷上畫線)

(3)接著,老師用“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線后接著干什么”“在什么情況下停止裝石頭”“最后怎么知道大象有多重”等問題,引導學生讀懂曹沖說的四句話中的第二、三、四句,并分別板書“上岸”“裝石頭”“沉到線位”“稱石頭”“石頭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3.在此基礎上,老師用一組模擬物讓學生演示曹沖說的辦法。

學生各自準備后讓四名學生演示。大家讀一句,該學生演示這一句的內(nèi)容。

4.小結:教師總結曹沖稱象的方法。

五、課外活動

同學們,課文里說“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眲偛盼覀兊难菔緵]有稱給你們看。如果你們有興趣的話,在課外活動或者在家里,把剛才的演示再做一做,然后把石頭稱一稱,把“大象”稱一稱,看石頭和“大象”是不是同樣重,好嗎?

六、拓展延伸

1.請你寫幾句話夸夸曹沖。

2.用在課文中學到的辦法做一做實驗,并想一想我們現(xiàn)在還可以用什么辦法稱出大象的體重。

3.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小朋友們聽。

七、板書設計

21? 稱??? 象

官員????? 曹沖

議論????? 上船?? 畫線?? 上岸?? 裝石頭?? 沉到線位?? 稱石頭

石頭重量相加=大象的重量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訓練說話

上一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曹沖提出的稱象辦法是用四句話說清楚的,這四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又一句接一句說,連起來說明了一件事,現(xiàn)在我們來學習用這種方法說話。請你們分別用“關”“灑”“掃”說幾句話,這幾句話連起來說明一件事。

二、識記生字

1.請同學們根據(jù)本課生字的特點想辦法記字形。

2.出示小黑板,上面寫著:

義──議(議論)???? 管──官(官員)???? 槽──曹(姓曹)

你──稱(稱象)???? 平──秤(大秤)

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生字。

三、學寫生字

1.出示生字,組織學生進行觀看,說出自己認為難寫的、易錯的地方進行匯報。

2.重點指導:

“點、照”二字的四點底;“象、像”二字指導下面的彎鉤,要寫正;“再”字要下橫長,后三筆是:豎、橫、橫,并注意“在”與“再”二字的不同。

3.學生自己練寫,教師檢查,并單獨指導。

四、板書設計

21? 稱??? 象

點? 照? 象? 像? 再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五

【教材簡析】

本文講的是一個七歲的孩子,想出稱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實在難能可貴。曹沖稱象的故事,因此廣為流傳;曹沖愛動腦子,善于觀察,富于聯(lián)想的品質(zhì),值得我們認真借鑒。本課重點介紹了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教學設計思路】

學習本課無需分析課文。要通過朗讀,讓學生感悟曹沖是個遇事愛動腦子,能找出解決問題辦法的聰明孩子。利用課文的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設拓展思路的氛圍,可以讓學生留下時間和空間,進行討論。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并會寫六個生字。

2、能用“一邊……一邊……”說句子。

3、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能從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講給他人聽。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從中受到啟發(fā),鼓勵學生做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的人。

2、學習生字、新詞,能用“一邊……一邊……”說句子。

【教學方法】游戲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看錄像,激趣導入

1、觀看動畫片《曹沖稱象》,思考:這是一個什么故事?

2、板書課題,簡介曹沖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己輕聲朗讀課文,標畫出自然段的序號。

2、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用簡單的話概括出課文的大意。

3、認讀生字:

⑴ 出示“我會認”生字卡片。

⑵ 出示“我會寫”生字卡片。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中稱象的方法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課文中介紹了稱象的幾種方法?哪種方法是最好的?

2、學生匯報。

3、前兩種方法為什么行不通呢?請讀課文,畫出有關的語句。

4、用“因為……所以”的句式,練習說話。

5、觀看錄相(兩種方法)的錄相,增強學生的理解。

四、巧用實驗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1、請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思考:曹沖答象的具體辦法是什么呢?把有關的語句畫在書上。

2、反復朗讀找到的句子。設問: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些簡易的器材,誰愿意為大家演示稱象的過程呢?

3、播放錄相《稱象》中的片斷,了解稱象的過程。

4、再讀書中文字,思考:要稱出大象的重量應該分幾個步驟呢?學生討論。

5、匯報。

6、與官員提出的方法作比較,曹沖的辦法好在哪里?

7、按上述步驟,作這個實驗。思考:從這個辦法中,你有什么體會?

8、此時此刻,你能用稱贊的口氣,對曹沖說句話嗎?

9、教師小結:曹沖稱象的方法很有創(chuàng)造性,造不出稱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殺了,就用石頭替代。他想出了一個別人想不出的辦法。其實,他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10、用稱贊的口氣再讀課文,練習背誦。

11、指導背誦。

投影出示背誦提示語:

首先……然后……接著……最后……

五、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1、曹沖的辦法在當時來講是很好的,符合當時的情況。請你動腦筋想一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2、學生發(fā)言,評議。

3、請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聽。

六、課堂練習

1、我會組詞:

稱()?。ǎ┫瘢ǎ┰伲ǎ?/p>

秤()柱()象()在()

止()照()點()辦()

正()找()熱()力()

2、選詞填空:

再 在

⑴ 小明把作業(yè)放()李老師的辦事桌上。

⑵ 這個話題,沒有()說的必要了。

⑶ 李玲()次見到了音樂大師。

⑷ 我()路上摔倒了。

七、總結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內(nèi)容

1、練習朗讀,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曹沖稱象的過程嗎?

2、練習背誦課文。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掌握識字規(guī)律

1、學習本課中“我會認”的生字,找到識字規(guī)律,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⑴ 出示寫有“我會認”的生字卡片,引導學生認讀。糾正讀音。

⑵ 請你仔細觀察本課會認的生字,小組討論識字方法。

⑶ 學生匯報表演:

① 加偏旁方法記憶。

② 重點指導:艘 微

⑷ 反復認讀,開展識字游戲:

① “抓錯游戲”教師故意讀錯字,請同學們指出,并加以改正。

② “轉字盤游戲“用硬紙制作字盤,分成十三格,分別寫上本課的十三個生字,中間安個軸,讓紙板轉動,在黑板一處做個記號,把轉字盤放在指定位置,轉動后停下,說出漢字的字音。

3、學習本課中“我會寫”的生字,引導學生書寫:

⑴ 出示寫有“我會寫”的生字卡片,找準結構規(guī)律,指導學生書寫。

⑵ 這些字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獨體字:再、象

左右結構:像、做

上下結構:點、照

⑶ 分別指導學生書寫。

⑷ 在指導中及時點評。

三、課堂作業(yè)

1、我會填:

一( )大官一(?。┐蟪右唬ǎ┚€

一( )大船一(?。┐髽湟唬ā。┐笙?/p>

四、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課的生字、新詞。

2、練習講故事《稱象》。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再、象、像”等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喜歡曹沖這位愛動腦筋,想辦法的小朋友,感受曹沖的聰慧。

4、能用“一邊? 一邊”說話。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3 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一、導入揭題。

1、板書課題,讀課題,學習生字“稱、象”

2、讀課題后質(zhì)疑,師梳疑:誰稱象?這是頭怎樣的象?

為什么要稱象?怎么稱象的?結果如何?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標一標自然段、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 出示生字,抽讀,齊讀。鼓勵學生用自己熟悉和巧妙的方法記住生字。

3、小組交流,介紹自己記住生字的訣竅。

注意“稱、秤、和沉”的區(qū)別。 艘是平舌音。株、址是翹舌音。?????

4、識字的鞏固。認讀生字卡片。

三、自瀆感悟。

1、生自由讀課文,看還有不認識的字嗎?

2、教師示范朗讀。

3、自瀆感悟:課文里介紹稱象有幾種方法?哪種辦法好呢?在小組里書說你對這些辦法的看法。

4、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教師可用多媒體或模型演示“大象”如何上船,是船身壓低位置,再演示裝“石塊。,使船身壓瑟與大象等高,從而稱出石塊重量而知道大象的過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通過演示,再讀課文,感悟文字。

5、老師小結,啟發(fā)創(chuàng)新。

曹沖稱象的辦法比其他兩種辦法都好,這種辦法,即不需要造稱象的大秤,也不必把大象宰了,他很有創(chuàng)造性。曹沖的辦法實際利用了水的浮力原理。

想一想:你還有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

6、讀后表達。讀第四自然段,說一說曹沖稱象的四個步驟。

四、生字。

要求一看,二描,三寫。

注意指導關鍵筆畫?!包c、照”二字指導四點底。

“象、像”二字指導象字:下面的彎鉤寫正,起筆和收筆都在豎中線上。

“再”字要把下橫寫長,注意第四筆是“x”。

六、實踐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鞏固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

3、喜歡曹沖這位愛動腦筋,想辦法的小朋友,感受曹沖的聰慧。

4、能用“一邊? 一邊”說話。

一、我會認

生字檢測鞏固。同桌互相檢測。

二、我會說。

小組聯(lián)系用“一邊-----一邊------”說話。在指名說。

三、我會讀

同桌互相讀課文,互相評議。

四、我會講。

講一講自己課外收集的動腦筋故事,評最佳故事員。

五、我會講。

選擇你愿意寫的一 個字寫一寫,說說為什么選這幾個字,評一評誰寫得好,誰寫字進步大。

七、我會填。

在?? 再

我(? )家里看電視。

放學了,我們和老師說“(?? )見“。

田方(? )跑步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

我回家先看書,(? )寫字。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七

教學思路:

1.聯(lián)系舊知,先讓學生自己說說對大象和秤的認識,引出象大秤小這一對矛盾。

2.讀課文,讓學生自己從文中找到解決矛盾的方法。a..把秤變大。b.把象變小。

c.船的浮力把象的重量變成一塊塊石頭的重量。

3.在比較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曹沖稱象的方法好,而官員的方法不好。通過討論

得出曹沖稱象方法的好處與官員稱象方法的壞處。

4.通過實驗演示,反復朗讀,讓學生了解曹沖稱象的步驟。

5.讓學生討論尋求更多更好的稱象方法。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生詞,會認3個字。

2.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學習曹沖遇事開動腦筋。

3.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及他能想出辦法的原因。

教學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實驗用具:透明水槽一個、“船”一個(先鋪上一層細沙)、“象”一個。這些

用品要能很好的解決實驗中的重心難以把握的缺點。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解題。

1.板書課題:稱象。齊讀課題。

2.問:你見過秤嗎?你知道秤可以稱那些物品?你覺得用秤可以稱象嗎?

3.再讀課題。問:讀了課題后,你最想從課文中知道些什么?

二、聽課文朗讀錄音。邊聽邊想,注意生字的讀音和句中的停頓。

三、自瀆課文,注意把字詞讀準確,把語句讀通順。

四、出示生字詞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

五、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課文中知道了那些內(nèi)容,用五角星(☆)做上記號。

六、檢查課文朗讀情況,了解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

1.語句是否讀通順。字詞是否準確。

2.課文主要說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 請學生說說自己從課文中讀懂了些什么。

a..大象是別人送給曹操的。曹操很喜歡大象。b.課文主要講曹沖是怎樣稱象的。c.

課文還講了官員們稱象的方法。d.……

(對于學生的不同回答,老師應及時予以肯定,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加深理解。著重引導學生歸納出各自解決矛盾的方法。在比較中認識到曹沖稱象的方法好。為什么?)

2. 應弄明白的問題。

a.當學生說到曹沖稱象的方法時,拿出準備好的實驗用具,邊讀課文邊演示稱象的步驟。

板書:? 曹沖??????? 先

然后???????? 稱石頭

“石頭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p>

(在演示稱象步驟時,要一塊一塊地加石頭。邊加邊問學生:“夠了嗎?”使學生知道船下沉的多少與石頭的重量有關,石頭和大象使船下沉的位置一樣時,石頭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齊讀、個別讀第四自然段。熟讀成頌。

b.當學生說到官員們說的稱象方法時 ,

板書:

秤???????????????????? 象??

△???????????????????? ▽

變大?????????????????? 變小

3.比較官員們說的稱象方法和曹沖稱象的方法,誰的方法好,為什么?

4.小結。

官員們a.把稱變大,當時提不動。b.把象宰了,象就沒了,曹操不答應,也不愛護動物。

曹沖稱象的方法好。他通過船把大象的重量換成了一塊塊石頭的重量,既解決了提不動的困難,也不傷害大象非常易于稱量、計算。

5.想一想:曹沖為什么能想出這個稱象的好方法?

(善于觀察、遇事能開動腦筋想辦法、能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知道船的下沉與重量的關系 ……)

6.再讀課文。

二、擴展。

問:在現(xiàn)代條件下,讓你稱象,你會用什么辦法?

二、本課小結。

附:板書設計

稱象

秤??????? 象

?

△??????????????????????????? ▽

官員???????????????? 曹沖?????? 先????

變大???? 變小????????

然后??????? 稱石頭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八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良好品質(zhì)。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驟。

教學難點曹沖想出辦法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出示蹺蹺板:提問:你玩過嗎?蹺蹺板為什么會上下蹺呢?課件出示圖片分別對人物的經(jīng)重進行判斷。

2、看來,我們小朋友不僅會蹺蹺板,也知道其中的道理。

二、回顧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跟著曹操一起看到了一頭大象,這頭大象可真是——(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師:大家對重量非常感興趣,一邊看一邊還在議論——(生: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哪些小朋友最聰明,還能記得官員們都想出了哪幾種辦法?那曹操非常不滿意睥心情讀出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官員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站在人群的曹沖認真地聽著他們說的每一句話,你知道哪個是曹沖?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句子: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了,才七歲是什么意思?那么,一個七歲的孩子會想出什么辦法呢?

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曹沖是用什么稱象的?

①那么這個辦法到底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數(shù)一數(shù)曹沖的辦法有幾句話,每句話在說什么?學生自由讀。

②誰來讀第一句,對這是第一句,也是這個辦法的第一步。那么他們在說什么呢,我們來動手做。

③誰來讀第二句,分別指名讀第三、四句。

④現(xiàn)在我們看到曹沖的辦法可以分四步,而且說的非常清楚,我們再一起說一次。

2、完整地讀一遍第四自然段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1、剛才我們聽了曹沖介紹的方法,但這不只是嘴巴上說說,到底怎么樣呢?我們一起讀最后一自然段。

2、你知道了什么?從哪里讀出曹操很滿意?(微笑著點點頭)辦法成功了嗎?從哪里知道的?(果然)。

3、曹沖這么小就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你覺得他聰明不聰明呢?你想對曹沖說什么呢?

4、曹沖看到大家這么愛學習,在課文的最后想把他成功的經(jīng)驗告訴大家,想知道嗎?

5、改進曹沖的方法。

極書設計:

稱 象

官員???????? 曹沖

造秤象??????? 用船稱(四步)

曹操:?????? 直搖頭??????????????? 點點頭

遇事多動腦,勤思考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九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陬。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平時要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四段。

【教學過程】

一、利用生活現(xiàn)象,巧妙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 人們用秤稱一些東西,想知道那件東西的什么?(對,那東西有多重。)可是,你見過別人稱大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

1、請同學們聽一遍課文錄音,邊聽邊想,為什么要稱大象?都有誰在想辦法稱大象?

2、討論為什么要稱大象。(略)

3、討論都有誰在想辦法稱象?(官員們和曹沖)

官員們和曹沖的辦法誰的更好,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

三、詳讀第三段,為學習下一段打好基礎

1、官員們想出了什么辦法來稱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第三段。

2、先分組討論,再指名回答:

官員們想出了兩種辦法,第一種是造一個特大的秤,第二種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來稱。

這兩種辦法行的通嗎?在同學們討論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備課系統(tǒng)”中的動畫設計來演示,生動地展示這兩種方法的弊端。

曹操對這兩種辦法滿意嗎?從哪可看出來?

比較: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指名讀這兩句話。提問:這兩句話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直:一個勁兒地,連續(xù)不斷。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樣了,語氣和語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滿意。

3、分角色讀第三段,再次體會。

四、精讀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難點

1、可見這辦法不行,那曹沖的辦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2、曹沖的辦法是用幾句話說清楚的? 我請四名同學來分別來讀這四句。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在這個辦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膽地提出來。

3、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問題,下面,我們就按照這四句話的順序,一個一個來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學們提出“把大象趕上岸后,為什么要‘沿著水面’畫一條線呢?”什么是“沿著水面”呀?“沿著”就是靠著水面、挨著水面、貼著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畫一條線,這就叫“沿著水面”畫一條線。

那為什么要畫這條線呢?很明顯是為第二步船上裝石頭做準備的。這條線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這么重。

在看第二句,為什么往船上裝石頭要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钡囊馑?。為什么船沉到線就停了,不能再裝石頭了呢?再裝會怎么樣?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討論。

出示字片比較:

船上裝石頭,船身超過那條線。這時,石頭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樣了?(說明石頭比大象重了)

船上裝石頭,船身沒有下沉到那條線,這時,石頭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樣?(說明石頭比大象輕了)

因此,只有當船上裝石頭,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條線,這時石頭的重量才會與大象相等。

第三句,稱石頭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頭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沖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很有條理地說出了稱象的過程,同學們再把這段讀一遍,試著總結一下每一句的重點內(nèi)容:

趕象上船 沿水畫線

趕象下船 裝石到線

稱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學習第五段

略。

六、總結全文

1、曹沖才7歲,為什么能想出這種辦法?

因為他很聰明,善于動腦筋,善于注意觀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積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從錯誤意見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實際,因為沒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這不切實際中卻包含著一個“切實際”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個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決問題;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誕無幾,誰能把活生生的一頭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個完整的大象分開呢,怎么能把它“化整為零”?曹沖正是吸取了這兩位大臣錯誤意見中的合理因素,先設法找到了一個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船”(船相當于秤盤,水相當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線相當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塊代替大象,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化整為零”,從而準確地計算出大象的重量。

2、曹沖稱象的辦法好是好,可就是士兵們搬著石頭跑上跑下,累得滿頭大汗,才得出了大象的重量。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辦法?

提示:什么辦法最不費勁,只發(fā)布命令就能完成?

可以用“人”來代替“石頭”:讓士兵們一個一個地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再讓士兵下船,然后稱稱每士兵的重量,最后把他們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這是多么與眾不同的又切實可行的辦法!

七、課后作業(yè)

同學們,你們愿意把曹沖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嗎?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對曹沖的“喜愛”寫在日記本上。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

【教材分析】

《稱象》是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動腦筋想辦法,這篇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七歲的孩子,竟然解決了連官員們都無從下手的難題,學了本文就是想讓學生明白遇事要善于觀察,要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分析】

學生經(jīng)過一個多學期的校園生活,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而且樂于接受課程標準的將學生作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并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學目標】

1、認識“稱、象”等13個生字,會寫“再、象”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好人物對話所表達的意思。會用“一邊……一邊……”說話。

3、能從曹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4、愿意主動講《稱象》的故事。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多讀,明確曹沖稱象的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轉字盤、錄音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小朋友,你們一定都見過大象吧!象很大,也非常重。現(xiàn)在我們要知道大象的重量是很容易的,但在古時候卻十分困難。可是就有一個聰明的小朋友想出了絕妙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你想知道這個小朋友是誰嗎?他想出的是什么好辦法嗎?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動畫欣賞、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制作的動畫,并伴有課文內(nèi)容的錄音。

2、提問: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和板書課題)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他們誰想的辦法最好呢?請小朋友們把書打開,自由讀一讀吧!

三、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讀正確,并圈出文中的生字。

2、交流識字:

同桌間互相學習生字,互相介紹記生字的好方法。(如,給熟字加偏旁,形近字區(qū)別記憶等)

四、鞏固識字

1、轉學盤認字,用硬紙板制作字盤,上面畫上十三個格,分別寫上本課的十三個生字。在黑板的某一處作上記號,轉動字盤停下后,學生快速說出停在記號處的是什么字。(相機對學生進行擴詞、說話訓練)。

2、課件出示帶生字的句子:

例如:議、議論 官員們一邊看一邊議論。(用一邊……一邊說話)

⑴ 指名讀。

⑵ 同桌讀。

⑶ 挑戰(zhàn)讀。

五、朗讀感悟、深入學習

1、剛才同學們讀句子讀得非常好,老師相信大家認識了文中的生字,你們一定能把文章讀得更好。在認真讀的基礎上,大家找找課文介紹了稱象的哪幾種辦法?你認為哪種最好,為什么?

學生反饋閱讀情況。

2、看來,我們的看法是一致的,那么曹沖稱象的具體辦法是什么呢?讓我們邊聽邊看吧!

⑴ 課件演示稱象過程,伴有相關內(nèi)容錄音。

⑵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第四自然段:

討論:曹沖稱象分了幾步?每步是怎樣做的?

教師參與討論,全班交流。

⑶ 選代表模擬試演曹沖稱象的過程。

六、拓展延伸、引發(fā)深思

師:通過我們剛才的看、議、演,已經(jīng)感覺到曹沖稱象的辦法很有創(chuàng)造性。造不出稱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頭,想出了一個別人想不出的辦法。曹沖的辦法在當時是很好的,你還有沒有比曹沖更好的稱象方法呢?下節(jié)課老師就請你用自己的辦法來稱象!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就約定好了每個同學都要講講自己準備怎樣稱象,同時老師還建立了“曹沖獎”,獎給想法既獨特又合理的同學,你們有信心拿獎嗎?

二、講故事比賽

規(guī)則:分小組,先在組內(nèi)說,然后選出本組想法好的同學參加全班比賽,最后全班交流,評出“曹沖獎”!

三、寫字指導

每位同學都開動腦筋想出了自己的好辦法,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接下來我們要寫字啦,你能不能再次讓老師和其他同學佩服你呢?

1、課件演示字的筆順、位置:

例:“再”,出示“再”的間架結構,用紅色按學的筆順填充空心部分,方便學生觀察,對于易錯的地方多閃爍幾次?!霸佟弊肿詈笕P“豎、橫、橫,可多次閃爍出現(xiàn)。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擴詞練習。

其他字按此方法一一進行。

2、學生描紅范寫。

3、學生脫離范字練習書寫。

四、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稱象》這篇課文,你從曹沖身上學到了什么?

學生反饋自己的見解。

五、作業(yè)設計

講故事:回家后主動向家人講《稱象》的故事。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其中“桿”和“量”為多音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結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2、認識冒號和引號,體會它們的用法。

3、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4、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知道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教學重點: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知道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教學難點:了解曹沖說的稱象辦法,知道這個辦法好在哪兒。

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重點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識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把握文章內(nèi)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默讀課文,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4、認識冒號和引號,體會用法。

5、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知道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教學重點:

學習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知道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教學難點:了解曹沖說的稱象辦法,知道這個辦法好在哪兒。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你日常生活中都知道有哪些秤呢?(結合實際說一說)(困)

問:你們知道這么多啊,那要是想秤大象應該用什么秤呢?我們一起看看古代的曹沖是怎么做的?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讀后標上自然段的序號,并同桌互查生字。檢查讀詞,了解大意。(生字帶音節(jié))

曹操、曹沖(你對他們有哪些了解)[曹操,即魏武帝,字孟德,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沖是曹操的兒子,自幼聰明好學,深得曹操寵愛]

秤桿(指一指,“桿”是多音字,讀準音)、船舷(讀準“舷”的音)、像堵墻(有些夸張)

2、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是否正確,并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精讀課文:

1、大家提出了幾種稱象的辦法?(3種。官員們的辦法有2種:造大秤、宰大象。曹沖的辦法是:(課文第4自然段))

指名讀讀曹沖的辦法,并進行課件演示。

2、你認為誰的辦法好,為什么?(曹沖的辦法好,既能稱出大象的重量,又能保全大象。)

3、比較:?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結合課文說一說。)

4、果然是什么意思?(按照曹沖的辦法真的秤出了大象的重量。)

5、曹沖怎么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的?

四、拓展延伸:如果你也生活在那個時代,你還有比曹沖更好的辦法嗎?

五、課堂小結:科技發(fā)展到今天,稱量一頭大象的重量已經(jīng)不是什么難事,可我們從曹沖稱象這件事中應該的到什么啟示呢?

板書:??????????????? 5、稱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員——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沖——象上船? 劃線? 象下船 裝石頭到劃線處

(七歲) 稱石頭

反思: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1個生字(其中“桿”和“量”為多音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

2、結合句子理解“直”和“才”的意思。

3、認識冒號和引號,體會它們的用法。

4、培養(yǎng)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11個生字及新詞,完成課后習題。

教學難點:能夠把字寫好。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指名朗讀課文,大家評議。(復習課文,檢查朗讀課文情況。)

二、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讀準字音,識記字形。(帶音節(jié))

曹?? 操?? 官?? 堵?? 重?? 桿

秤?? 砍?? 割?? 沿?? 舷(注意舷的讀音。)

2、說說你怎樣記生字。

①左右結構:操?? 堵?? 桿

②秤?? 砍?? 割?? 沿?? 舷等字可以按部件記,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的方法識記。

③曹?? 官?? 重,要注意筆畫。如重,要先寫千。

3、給每個生字組詞,辨析“割”“砍”,可做做動作。

4、寫生字:

要求:先整體觀察每個字,記好每一筆的位置,然后一氣呵成。(困)

(先觀察,再比較,然后把字寫規(guī)范。)

三、完成課后習題:

1、比較句子:

(1)曹操聽了搖頭。????????? (2)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

指導:朗讀句子,比較異同。

a、第一組的“直”,是“一個勁的”的意思,說明曹操對他們的提出的辦法很不滿意。

b、第二組加上“才”,強調(diào)了曹沖的年齡很小,卻能想出這么好的稱象的辦法,可見他是多么的聰明,多么愛動腦筋。

2、認識冒號和引號,體會用法。

(1)冒號和引號我們早就接觸過了,讀讀句子(p16),說說用法。

(2)以后在寫話的時候要注意正確應用。

(冒號用在誰誰說的后面誰說的話用引號引起來)

四、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學習了生字,體會了詞語的意思,認識了冒號和引號的用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正確應用。

五、作業(yè):抄寫生字。朗讀課文。

六、板書

5、稱 象

曹操——大象(多重?)

官員——1、造大秤

2、宰大象

曹沖——象上船? 劃線? 象下船 裝石頭到劃線處

(七歲) 稱石頭

七、反思:學生通過老師幫助進行語文課的預習方法的訓練,通過課題和思考題進行思考,學生問題意識較強,學生基本掌握了預習方法。預習之后,學生很容易理解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二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會用“一邊┅┅一邊┅┅”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人物對話,理解課文內(nèi)容。

3、通過親自動手作實驗,弄懂曹沖稱象的辦法,從曹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4、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通過親自動手作實驗,弄懂曹沖稱象的辦法,從曹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

啟發(fā)。

教學難點:了解曹沖和官員們稱象的辦法,想想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

教學方法:讀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㈠、揭示課題

1、用夸張的手法畫一頭又大又重的象,占滿黑板??吹竭@頭大象,同學們會議論些什么?在象身上板書“大”、“重”等關鍵字。

2、誰能把大象的重量稱出來?(板書學生的辦法,肯定學生的回答)

板書:稱象

3、談話:這是一件發(fā)生在古時候的事。那時候,既沒有……也沒有……小朋友說的辦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們用什么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呢?你們想聽聽這個故事嗎?你想從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㈡、范讀課文

聽老師讀課文中的故事,聽完后要能知道課文講的是誰稱象,用什么辦法稱,稱出來沒有?

㈢、讀書天地:自讀、小組讀;認識生字

1、這個故事好聽嗎?小朋友自己讀讀故事吧。要求讀通句子。

2、小組讀:

⑴、交流認字情況。

⑵、有幾個字特別難認,你怎么記?

⑶、讀通課文。

㈣、檢查自讀情況,鞏固識字

1、用猜字的游戲檢查認字情況。

2、男女同學比賽,看誰組的詞語多。

3、自愿讀課文。

4、在投影儀上(或小黑板事先寫好)出示讀得不夠好的長句練讀。

5、讀了課文,你了解了什么?提示:

⑴、官員們想了什么辦法?用橫線勾出官員說的話,讀一讀。

⑵、出示玩具桿秤:誰來用自己的話說說官員們的辦法?

⑶、你覺得這些辦法好嗎?曹操的態(tài)度怎樣?理解“直搖頭”。

⑷、曹沖的辦法是什么?用波浪線勾出來,再讀一讀。

⑸、這個辦法可行嗎?從哪個句子知道的?曹操的態(tài)度怎樣?他會說什么?

㈤、有疑就問

1、把不懂的地方做上符號,小組討論,還不懂的,留著全班討論。

2、梳理學生的問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有些問題留待第二節(jié)課解決。

㈥、讀書評價:在自己讀、小組讀、老師檢查的過程中,感到讀書的收獲怎樣?

㈦、教學效果評測

1、讀句子,思考理解:官員們同時做了哪兩件事?從什么詞語可以看出是同時做的?

想想我們可以一邊唱歌一邊還可以做什么?

想想誰還可以同時做什么事?說說句子。

2、讀一讀句子,做做動作,看看有什么不一樣,想想曹操的心里在想什么。

3、自己輕聲讀課文,做到不添字、漏字,讀得正確流利。

㈧、拓展性學習

看圖片、插圖捏出一頭大象,以便下節(jié)課做實驗用。

第二課時

㈠、復習:游戲鞏固

1、用轉轉盤的方法復習生字。

2、糾錯游戲分清字音。

3、上節(jié)課我們還有什么收獲?

㈡、學習重點段

我們都來當一當曹沖,像他那樣稱稱象,好嗎?

1、拿出你們捏好的大象,看看書上是怎么寫大象的?請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你們捏的大象的樣子,可以用上書中的詞語和句子。

2、曹沖相出了怎樣的辦法來稱象?

⑴、小黑板上出示寫曹沖稱象的句子。標出句子序號。

⑵、擺出實驗的用具,說說你帶了哪些東西?想想這些東西是用來代替什么的?

3、四人小組做實驗。

⑴、要求:兩人讀句子,兩人做實驗,然后再交換??茨囊唤M配合得最好。

⑵、一邊做實驗,一邊有什么想法或收獲?

4、課件演示稱象方法:學生說一 句,演示一步。(如無課件,就由學生用自己的話“指揮”老師做實驗。)

㈢、深入思考,還有什么辦法

1、曹沖的辦法怎樣?想夸一夸他嗎?

2、我們把曹沖的辦法和官員們的辦法比一比,說說它好在哪里。

3、曹沖怎么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呢?

4、小朋友再想想看,還有沒有更合適的辦法?

5、給想出了妙法的孩子發(fā)“聰明這星”標志。

㈣、朗讀課文:用喜歡的方式、讀給喜歡的人聽

1、你覺得這個故事怎么樣?想怎樣讀?可以自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

2、你想讀給誰聽?

3、展示臺:你把哪些地方讀得特別好,讀給大家聽。

4、誰想讀給老師聽?

㈤、講故事:愿講、能講

1、愿意把這個故事講出來嗎?愿意講給誰聽?

2、故事先講什么、再講什么可別弄錯了。

3、誰能講清醒官員們的辦法?誰能講清曹沖辦法?

4、同桌講故事。

5、回家后想講給爸爸媽媽聽嗎?爸爸媽媽聽到你講的故事,會怎樣說?

㈥、寫字

1、讀要寫的字,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誰能用“象”、“像”組詞或說句子?

2、這些字是什么結構的字?

怎樣記清字形?

3、哪些字比較難寫?我們來觀察一下,怎樣寫好這個字。根據(jù)學生觀察和回答示范:“象”的筆順;“再”的筆順;四點底的寫法。

4、巡視、指導,表揚寫得好、姿勢正確的學生。

㈦、教學效果測評

1、自由讀題,了解題意。小聲拼讀音節(jié),想想連起來是什么詞,再寫下來。2、讀讀備選的字,比較一下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再讀句子,想想該選哪個字;再填一填。

3、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問問他們還有沒有稱象的好辦法。

㈧、拓展性學習

1、曹沖聽到官員們議論些什么?他的心里怎樣想。

2、我們學的這幾篇課文,都充滿著智慧,你喜歡嗎?還想讀這一類故事臺嗎?

七、作業(yè)設計

回家和爸爸媽媽說說,看還有哪些辦法可以稱象。

八、板書設計

造稱

官員們

宰象

曹沖

石頭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三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和步陬。教育學生學習曹沖,平時要多觀察,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第四段。

【教學過程】

一、利用生活現(xiàn)象,巧妙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 人們用秤稱一些東西,想知道那件東西的什么?(對,那東西有多重。)可是,你見過別人稱大象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

1、請同學們聽一遍課文錄音,邊聽邊想,為什么要稱大象?都有誰在想辦法稱大象?

2、討論為什么要稱大象。(略)

3、討論都有誰在想辦法稱象?(官員們和曹沖)

官員們和曹沖的辦法誰的更好,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

三、詳讀第三段,為學習下一段打好基礎

1、官員們想出了什么辦法來稱大象?是在哪一段找到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第三段。

2、先分組討論,再指名回答:

官員們想出了兩種辦法,第一種是造一個特大的秤,第二種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來稱。

這兩種辦法行的通嗎?在同學們討論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備課系統(tǒng)”中的動畫設計來演示,生動地展示這兩種方法的弊端。

曹操對這兩種辦法滿意嗎?從哪可看出來?

比較: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指名讀這兩句話。提問:這兩句話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直:一個勁兒地,連續(xù)不斷。句中加上“直”以后,表示的程度就不一樣了,語氣和語意更重了。表示曹操非常不滿意。

3、分角色讀第三段,再次體會。

四、精讀第四段,突破全文的重難點

1、可見這辦法不行,那曹沖的辦法又是什么呢?在哪一段找到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2、曹沖的辦法是用幾句話說清楚的? 我請四名同學來分別來讀這四句。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在這個辦法中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大膽地提出來。

3、同學們剛才提出了好多不懂的問題,下面,我們就按照這四句話的順序,一個一個來分析。

在第一句中,有同學們提出“把大象趕上岸后,為什么要‘沿著水面’畫一條線呢?”什么是“沿著水面”呀?“沿著”就是靠著水面、挨著水面、貼著水面,既不高也不低,畫一條線,這就叫“沿著水面”畫一條線。

那為什么要畫這條線呢?很明顯是為第二步船上裝石頭做準備的。這條線就像秤上的刻度、秤星,表示大象就有這么重。

在看第二句,為什么往船上裝石頭要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為止呢?“止”是什么意思?止是指“停”的意思。為什么船沉到線就停了,不能再裝石頭了呢?再裝會怎么樣?同學們四人一組討論討論。

出示字片比較:

船上裝石頭,船身超過那條線。這時,石頭重量和大象相比,怎么樣了?(說明石頭比大象重了)

船上裝石頭,船身沒有下沉到那條線,這時,石頭重量和大象相比,又怎么樣?(說明石頭比大象輕了)

因此,只有當船上裝石頭,船身下沉到正好到那條線,這時石頭的重量才會與大象相等。

第三句,稱石頭的重量。

第四句,把石頭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

4、曹沖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很有條理地說出了稱象的過程,同學們再把這段讀一遍,試著總結一下每一句的重點內(nèi)容:

趕象上船 沿水畫線

趕象下船 裝石到線

稱出石重

加出石重 就是象重

五、學習第五段

略。

六、總結全文

1、曹沖才7歲,為什么能想出這種辦法?

因為他很聰明,善于動腦筋,善于注意觀察事物,注重生活的積累。但最重要的是他能從錯誤意見中吸取合理的因素。第一位大臣出的主意很不切實際,因為沒有人能提起如此重的大秤,但是這不切實際中卻包含著一個“切實際”的因素,就是需要有一個能承受的住大象重量的“秤”才能解決問題;第二位大臣的主意更是荒誕無幾,誰能把活生生的一頭大象拉去宰了?但是它也有不荒謬的地方,就是怎么能把一個完整的大象分開呢,怎么能把它“化整為零”?曹沖正是吸取了這兩位大臣錯誤意見中的合理因素,先設法找到了一個既能承受大象重量,又不用人手去提的大秤 ──“船”(船相當于秤盤,水相當于“大力士”,船舷上的線相當于秤星、刻度);然后他又想到利用石塊代替大象,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化整為零”,從而準確地計算出大象的重量。

2、曹沖稱象的辦法好是好,可就是士兵們搬著石頭跑上跑下,累得滿頭大汗,才得出了大象的重量。還有沒有更好的稱象辦法?

提示:什么辦法最不費勁,只發(fā)布命令就能完成?

可以用“人”來代替“石頭”:讓士兵們一個一個地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再讓士兵下船,然后稱稱每士兵的重量,最后把他們的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這是多么與眾不同的又切實可行的辦法!

七、課后作業(yè)

同學們,你們愿意把曹沖的故事講給家長聽嗎?也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對曹沖的“喜愛”寫在日記本上。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中有幾種稱象的方法,體會曹沖的聰明。

2、培養(yǎng)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展開合理想像,理解“直”“才”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整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師:同學們,知道曹沖么?你對他有哪些了解呀?

二、師:你們看他了解的可真多,你是從哪知道的這些知識呀?(書中)俗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老師希望你們都能養(yǎng)成閱讀課外書的好習慣。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講的就是曹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請大家一起讀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師:打開書,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標好自然段。

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5個)課文中的詞語你們都認識了么?快看他們來了。

出示:稱象秤桿

師:秤和稱有什么不同?今天老師也帶來一桿秤,你們見過么,在哪見過?你真是個認真觀察的孩子。那你還知道那些秤?。浚ǔ鍪緢D片)看看這幅圖,你知道那里是秤桿嗎?當秤桿保持水平時,這個秤砣的重量加上秤桿上的標度就是你稱東西的重量了。

出示:又高又大又又

師:誰來讀讀?這個詞語有什么特點呀?你能再說幾個這樣的詞語么?(又大又圓,又黑又亮,又細又長)

評:你們積累的詞語可真多。

師:我如果說“又胖又瘦”行么?意思是不能矛盾的。

出示:一墻一秤四柱子一大象一船

師:很好,課文中的細節(jié)你們都注意到了,老師想告訴你們括號里的詞語叫量詞,以前我們學過很多,比如,一雙鞋,一張桌子。希望你們能用心記住他們。誰再來讀讀這些詞語?要把括號里的詞語讀清楚。

三、細讀課文:

質(zhì)疑

師:看來,字詞你們已經(jīng)掌握的很熟練了,那么,請你再讀讀課題,有什么問題要問么?(用的什么辦法?為什么稱象?)

師:你們問的問題很好,老師相信,只要你認真聽講,問題一定會解決的。

(一)什么樣、哪來的:師:誰來說說?

(二)這頭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墻,腿像四根柱子。

師:能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么?你能看著書上的圖說說么?

你能把大象又高又大的樣子讀出來么?

自己練習一下。(指名讀)

師:這么大的一頭象到底是哪來的呀?課文中有介紹么?誰來讀讀?

過度:看來,一千多年前,要想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我們一起看看課文中講述了怎樣的稱象方法,快看看課文,找找哪些人提出了稱象的辦法?

(官員們、曹沖)

(二)官員的辦法:

師:官員們提出了怎樣的辦法呢?快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師:好了,我們來交流一下。誰來說說?

師:官員們有的這樣說,有的那樣說,那他們在干什么呢,你能用書上的一個詞語說說么?(議論)

師:那你們用幾個字概括一下官員們提出來的辦法么?(造大秤、宰大象)

師:這兩種辦法好么?為什么?

(造大秤根本就不現(xiàn)實,因為大象那么大,根本就沒有人能把大秤提起來;宰大象就更不現(xiàn)實了,大象都死了,知道重量也沒有用了。)

師:我聽出來了,你們不同意官員們想出的辦法,那曹操同意么?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師:那我想把這句話改改,誰來讀讀,哪句話寫的好呀?為什么?

(直搖頭表示曹操很不同意,如果改了意思就沒有這么深了)

師: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呀?你能加上動作么?(自己練習一下)

師:誰來讀讀?

(三)曹沖的辦法:

師:看來,官員們沒能想出好辦法來,那曹沖想出了怎樣的辦法呀?自己讀讀課文,把曹沖稱象的辦法畫下來。

師: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

師:曹沖稱象的辦法你讀懂了么?結合課文中的圖看看,想想他的辦法可以分成幾步,在書上標出序號。

師:你能用第一步是、第二步是---這樣的句式說說么?小組之間先說說。

師:誰來說一說。

師:你們看明白了么?你們看,這個孩子只有七歲,卻把話說得這么有條理,你能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先、再、然后、最后”這樣的詞語說一說么?

師:曹沖用稱石頭的方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那么,你們知道石頭的重量為什么等于大象的重量么?(討論一下)

師:是的,大象是個龐然大物,我們無法稱出它的重量,但是我們?nèi)绻汛笙髶Q成一塊一塊的石頭,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你看,曹沖多聰明呀?那么,你們知道曹沖是怎么想出這么好的辦法來的么?(討論一下)

師:他受到官員的哪些啟發(fā)了?船當大秤,水當人,一塊塊的石頭就是一塊塊的大象)

師:看來,他認真思考了。那你覺得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呀?(聰明、愛動腦筋)

師:你們說的很對,那他的年齡呢?(很?。?/p>

師: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讀讀。

師:我想把這句話改改,你們看好么,為什么?

(才七歲說明他的年齡特別的小,但很聰明。)

師:那么,這句話應該怎么讀呀?

(四)結果

師:用曹沖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了么?從哪看出來的?(5段)我們一起讀讀。

三、拓展

師:曹沖受官員們的啟發(fā)想出了稱象的辦法,那你們?nèi)绻退钤谕粋€時代,你受曹沖稱象的啟發(fā)又能想出怎樣的辦法呢?你的辦法好在哪呀?

(可以不費人力,計算起來更方便。)

評:看來你們也很聰明。

師:科技發(fā)展到今天,要想稱出大象的重量已經(jīng)不是什么難事了,那現(xiàn)在我們想想曹沖稱象這件事,你又有什么啟發(fā)呢?

師:老師希望你們也能像曹沖一樣做個愛動腦筋的孩子。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從《曹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2.能夠正確人生生字,書寫生字。

3.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把課文所講的故事講給他人聽。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從中受到啟發(fā),鼓勵學生做個愛動腦筋、善于觀察的人。

2.正確讀寫生字、詞。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引入,板書課題:

出示動畫片《曹沖稱象》,學生仔細觀察、思考:這是一個什么故事?

師: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曹沖稱象的故事,板書課題21. 《稱象》。

比一比哪個同學學得最好!好不好?

二、學習、理解課文:

1.出示課件,聽課文朗讀,學生邊聽邊標出自然段序號。

2.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a.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b.想一想為什么要稱象呢?

同桌討論、交流、匯報

c.教師小結:官員們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

3.學習第3、4自然段:

a、 自由朗讀第3自然段,思考:課文共介紹了幾種稱象的方法?這些方法都是誰想出來的?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教師小結:

第一種方法:造一桿打稱,稱出大象的重量——— 有的人說

第二種方法: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塊一塊的,再來稱——也有的說

第三種方法:把大象趕上船,來稱大象的重量——曹沖說

b、 集體討論:誰的辦法好,誰的辦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朗讀課文,體會曹操聽了他們稱象的辦法后,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曹操聽了直搖頭。

曹操邊聽邊點頭微笑。

c、 學習曹沖的辦法:

1)指名朗讀第四自然段,獨立完成課堂練p.60.第5、6題;指名反饋。

2)歸納步驟:

趕象上船──→船身畫線──→趕象上岸──→裝石上船──→搬石稱重

3)實驗演示;

4)朗讀體驗;

5)嘗試復述:指名復述――評議――同桌復述

4、學習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讀,了解稱象的結果;

2、體會“曹沖才7歲?!毕氤龇Q象的辦法比官員強,比官員妙,這實在難能可貴。

三.指導背誦:

1.出示背誦提示

為什么稱象——討論稱象辦法——稱象過程——稱象結果

2.學生熟讀成誦。

教學設想:

1.學習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能從《曹沖稱象》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

2.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夠把課文所講的故事講給他人聽。

四:讀字、寫字:

1.出示課件,開火車認讀生字、詞。

2.教師范寫生字,學生臨摹,獨自填寫田字格。

3能夠正確認讀生字,能夠正確書寫生字。

五、拓展延伸:

根據(jù)當時的條件與環(huán)境,你覺得還可以采用什么更妥當?shù)姆椒▉矸Q象?

七.板書設計:

21.稱象

趕大象上船 畫線

裝石頭 齊畫線

稱船上石頭 得大象重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六

課文特點: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了七歲的曹沖想出稱象的好辦法,稱出大象重量的事,從中可以看出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

教學目標?:

1、?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2、繼續(xù)學習預習課文,邊讀邊電教,并練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曹沖想出的稱象辦法及官員們想出的稱象辦法和曹沖的辦法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問題的,可在古時候,這卻是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稱象,讓我們看看曹沖想出一個什么好辦法稱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讀課文?

思考:圍繞著稱象,課文卻寫了什么??

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試著提出來。?

三、出示目標?

通過學生的質(zhì)疑導入??目標。?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稱象這件事的時間:?古時候。?

b:?大象的來歷:?人家送給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沖,官員們。?

2、當時曹操什么心情?誰能試著讀出這種語氣??

過渡:曹操看到的那頭象是什么樣子呢??

五、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這頭大象是什么樣子的?(用……畫出來)?

默讀畫……句,這句話是個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說明什么??

2、課文寫的是稱象的事,可為什么介紹這頭大象的樣子呢??

3、誰能試著讀出大象的高大??

4、官員們看著這頭象,發(fā)出了議論,議論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員們議論什么問題??

6、誰能把議論的語氣讀出來??

過渡:?大家都在認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議論,曹操卻提出了問題,官員們是怎樣回答的呢??

六、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員們想出哪?幾種稱象方法?用(……)畫出來。?

2、曹操聽了他們的話怎么樣子,為什么會這樣??

3、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體會直的意思)?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4、誰能試著讀讀這段,看誰體會得最好??

指名讀——評議——分角色讀?

過渡: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話都不滿意,這時七歲的曹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曹沖的稱象的辦法是怎樣的呢??

七、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說一說:曹沖所說的辦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還干什么??

2、做實驗突破難點?

讓學生一邊說稱象的步驟,老師一邊演示。?

然后對學生提出的不懂問題展開討論。?

(1)、大象上船后,船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為什么沿著水面在,船舷恥面一條線。?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裝石頭,為什么要裝到畫線的地方。?

(4)、再讀這一段,說說曹沖想出的辦法比官員們提辦法好在哪兒?(通過比較,體會曹沖正是從官員人的辦法中得到啟發(fā))。?

3、指名朗讀課文,其他民學看插圖。?

過渡:曹沖這樣做對嗎?他到底稱出大象的重量沒有??

八、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齊讀第五自然段?

思考: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從哪兒可以看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

你還從哪個詞當中得知他的辦法好?誰能讀出來??

2、稱象這件事發(fā)生在曹沖幾歲時?試比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

九、總結全文?

1、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什么??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十、板書:

稱 ?象?

↙ ?↘

官員們 曹沖?

造大秤 象上船?畫線?象上岸?

宰大象 ? ? 裝石頭?齊線?稱石頭?

↓ ? ?↓?

直搖頭? ← ?曹操 ?→ ?點頭微笑?

十一、作業(yè)?

(一)、看拼音寫詞語。?

guan ?yuan ?yi? lun ?chuan ?xian?

( ?) ?( ?) ?( ?)?

cheng ?gan ? ?zai ?ge ?yi ?du ?qiang?

( ? ?) ?( ? ) ?( ?)?

(二)、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或意思,在括號里畫√。?

1、有的說,得造一桿大枰。?

(1) ?de?( ?) ?(2)?de?( ?) ?(3)?dei?( ?)?

2、曹操聽了直搖頭。?

(1)?不彎由?( ?) ? ?(2)?把彎由的伸開( ?)?

(3)?爽快( ?) ?(4)?一個勁兒地( ?)?

3、曹操聽了兒子曹沖才七歲。?

(1)?能力.( ?) ?(2)?一個勁兒地.( ?)?

(三)、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脑~。?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兩( ?)樹 ?一( ?)線?

(四)、組詞語。

官(? ) ?沿( ?) ?柱( ?)?

宮( ?) ?船( ?) ?住( ?)?◆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七

《稱象》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歷史故事,很多學生都對這個故事略有耳聞。我在教授這篇課文時,結合“新基礎、新課程”的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踐,去思考。以下總結了幾點教學心得:

1.我能把“新課程”的新理念在課堂上得以體現(xiàn),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例如:在學生讀課文時,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2.教師在教學中是引導者、合作者、組織者。讓學生自由地說,發(fā)現(xiàn)問題時讓其他的同學幫忙,或者是師生一起解決。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3.課堂上我盡可能的把更多的時間歸還給學生,把我提出的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xié)助學生歸納總結。比如我設計說話練習“曹沖把大象趕上船是因為(??? )。沿水面在船舷上畫線是因為(??? )?!?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在備課時沒有想到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實驗這是一個欠缺,通過實驗學生可以又動手又動腦,在感性上的認識更加深刻。

通過反思我要揚長避短,以幫助自己更好開展教學活動。

《稱象》教學反思

《稱象》的重點在于稱象的過程.我做了這樣一個實驗,我把燒杯當船,放在河里(透明的塑料盒),把大象(8只大砝碼粘在大象圖的后面)趕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舷上畫一條紅色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一只只法碼),石頭一直裝到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再把船上的石頭拿下來稱一稱.把石頭重量加來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在一堂課上抓住文中的重點:稱象過程,通過實驗演示情境的方法,吸引學生,在觀察稱象的過程中,找到?jīng)_稱象的合量性和科學性.學生觀看實驗演示時的一邊串問號,都在演示成功后一一化解。

《稱象》教學反思

一、? 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今天的語文課上的是《稱象》。課前我已經(jīng)布置學生預習,自己反復鉆研教材,了解教學要求,并認真設計教案,思索如何通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完成這一課的學習。

上課一開始,我就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啟發(fā):"孩子們,你們都見過大象嗎?大象的模樣是什么樣的?"同學們樂開了花,紛紛舉手,有的說在動物園看過,大象的鼻子噴的水可高了,有的說,從電視《動物世界》看過,大象還可以替它的主人復仇。孟柳站起來說:"原來我讀過《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這樣描寫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墻,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兩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繩子。'"我乘機導入:"你說得很好。大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時候有個叫曹沖的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時他才七歲,想知道他用什么辦法嗎?"他們大聲說:"想。"

正當我提筆板書課題時,班長李安然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她平時問題就挺多的,我叫她站了起來,她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認為曹沖的辦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這個問題在學完課文之后,我會提出來讓大家討論的,這時候說,不就完全打亂了我的教學安排嗎?但隨即又想:還是讓他說出來吧,要不然他這一節(jié)課都不安穩(wěn)。于是,我接著說:"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紹介紹嗎?"她舒了一口氣說:"你看他稱石頭多麻煩呀,要是把稱石頭換成稱人的話,那指揮不就方便多了嗎?"楊程浩話音未落,幾個活躍分子也跟著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稱石頭也可以,不過要用起重機吊石頭;有的說把稱石頭換成稱豬、羊等動物;還有的說用稱車子的秤來稱大象。我在一旁微笑著,等待這些孩子暢所欲言。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當同學們說完了他們的想法后,我問:"當時,大官員們想出了哪幾種稱象的方法?能通過讀書談談自己的看法嗎?"大家根據(jù)我的問題開始了讀書。到交流意見的時候,一只只舉起的小手像冒尖的春筍,我真不知道點誰說好。劉雪峰著急了,自己站了起來:"老師,第一個官員的方法不好,造一桿大秤,除了提不動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桿秤就要砍樹,砍樹是破壞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沒有了大樹,發(fā)洪水的時候怎么辦呢?"我笑著說:"有道理,不過,合理地采伐木材還是可以的。"馬上有人反駁:"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為了稱一頭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樹,不行。"哎!看來平時我跟他們講了太多綠化的重要性,他們真正跟花草樹木建立了感情。劉梓涵接著說:"老師,第二個官員的方法更不好。因為別人送曹操一頭大象,他本來就很高興,帶著官員們和兒子一起來觀看,他怎么舍得宰殺大象呢?再說,大象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不能隨便殺害的。"不知誰大聲總結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員這么不注意環(huán)保,環(huán)保意識也太差了。環(huán)保意識"這個詞還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接觸的,沒想到他們記憶這么深刻。聽了孩子們的意見,我在內(nèi)心暗暗地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樣了。我微笑著點頭,并投以贊許的目光。就這樣,我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把課堂時間"放手"給了孩子們。

三、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

第二節(jié)課開始,很多孩子都詫異了,因為我給每個小組發(fā)了一個裝了水的水槽和一個方便盒,要求學生自備了一個玩具和許多小石子。我說:"老師有幾點建議。首先,在小組內(nèi)讀課文,畫出曹沖稱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多讀幾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擬曹沖稱象;第三點,小組合作分工,邊演示邊敘述。"說完,同學們就開始嘰哩呱啦地讀課文,畫的畫,讀的讀,教室里挺熱鬧的。然后,他們就開始操作了。我邊巡視邊指導,觀看每個小組的演示,傾聽他們的敘述。還真不錯,能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連最膽小的唐詩,在小組活動中也敢動手動口了。孩子們興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時候,各個小組都派出了精兵強將上場,毫不示弱。有的失敗了,主動要求重來一次,有的兩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敘述。臺下的學生歡聲一片,掌聲不斷。課堂活動在活躍而有序的環(huán)境下順利地進行。整節(jié)課沒有了傳統(tǒng)教學中過多的講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有興趣去合作完成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

四、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意識

課后,我布置了幾項作業(yè),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稱象的方法講給別人聽;(2)能否跳出課本,通過查閱課外書、咨詢大人、上網(wǎng)找到另一種稱象的好方法。(3)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

第二天早上,我一進教室,就被孩子們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細查閱每個學生的方法,我以為不會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結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們想法可多了。有人寫道:把大象趕到盛滿水的一個池子里,池子里的水會溢出來,再通過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這是初中的物理知識。我說:"你懂嗎?我媽媽給我講了,我現(xiàn)在懂了,我以后要學好水的浮力的知識。"我高興地說:"很好,你很有志向。"有人寫著:用巨型機器人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問:"現(xiàn)在有這種機器人嗎?"這孩子靦腆地笑著說:"將來我來發(fā)明。"多么自信呀!我真為他們高興。講故事的時候,楊程浩、張澤海等同學繪聲繪色地表演,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學生靈感的火花,有時是老師難以預料的。拓展性的課外作業(yè),既緊扣教學要求,又激發(fā)了學生課外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稱象》這一課,《教參》建議兩課時,我卻花了四課時。在課的開始,如果我們阻止學生的發(fā)言,按著傳統(tǒng)的方法,牽著學生的手走,也許兩個課時就可以完成。然而我沒有那樣做,我"放手"了。學習中,我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動手動口,完成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雖然花的時間長,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最初的探究意識,真正體現(xiàn)了課改發(fā)展學生個性的精神。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牽手",必須"放手"。如果還是牽著學生的手,那又回到了老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又何談什么課改呢?

萬事開頭難。在開始"放手"的時候,學生也曾感到茫然,課堂一片混亂,但經(jīng)過教師慢慢地牽引、培養(yǎng),后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知道去查資料、去討論,去找同伴幫忙。一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然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必須花時間去訓練,沒有花時間的探索,就沒有探索意識的培養(yǎng)。我想這也是語文教學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必然要求,對學生學習方法與過程的指導不容忽視。

《稱象》教學反思

在老教材中《稱象》編排在三年級的語文教材上,不過新人教版把這一課放在了一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中。在學習這節(jié)課時學生遇到了一些難點:課文較長,讀起來比較困難;課文中的生字較多,如“稱”和“秤”這兩個字讀音相近,字形也相近,學生學起來有些分不清。

根據(jù)我們班后進生較多,學生學起來難度較大的特點,在教學中適當放低難度:

1、在初讀課文時,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讀好,達到正確、流利的標準,我讓學生分自然段來讀,讀好一個自然段再讀下一個自然段。

2、學習生字和分自然段讀聯(lián)系起來,每讀一個自然段先學習這一自然段中的生字,如“秤”和“稱”分開識記降低難度。

3、在理解課文時學生對曹沖想到的方法不太理解,我就讓學生親自觀察試驗幫助理解課文內(nèi)容。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八

【課文特點】這篇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記敘了七歲的曹沖想出稱象的好辦法,稱出大象重量的事,從中可以看出曹沖是個聰明。愛動腦筋的孩子。

【教學目標】

1、 通過曹沖稱象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曹沖是個怎樣的孩子,懂得遇到問題要善于動腦筋。

2、繼續(xù)學習預習課文,邊讀邊電教,并練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曹沖想出的稱象辦法及官員們想出的稱象辦法和曹沖的辦法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xiàn)在,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要稱一頭活著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問題的,可在古時候,這卻是件很難的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稱象,讓我們看看曹沖想出一個什么好辦法稱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讀課文:

思考:圍繞著稱象,課文卻寫了什么?

你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試著提出來。

三、出示目標:

通過學生的質(zhì)疑導入目標。

四、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 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⑴ 稱象這件事的時間: 古時候。

⑵ 大象的來歷: 人家送給曹操的。

⑶ 人物: 曹操 ,曹沖,官員們。

2、當時曹操什么心情?誰能試著讀出這種語氣?

過渡:曹操看到的那頭象是什么樣子呢?

五、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思考:這頭大象是什么樣子的?(用……畫出來)

默讀畫……句,這句話是個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說明什么?

2、課文寫的是稱象的事,可為什么介紹這頭大象的樣子呢?

3、誰能試著讀出大象的高大?

4、官員們看著這頭象,發(fā)出了議論,議論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員們議論什么問題?

6、誰能把議論的語氣讀出來?

過渡: 大家都在認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議論,曹操卻提出了問題,官員們是怎樣回答的呢?

六、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員們想出哪 幾種稱象方法?用(……)畫出來。

2、曹操聽了他們的話怎么樣子,為什么會這樣?

3、比較下面兩個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體會直的意思)

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4、誰能試著讀讀這段,看誰體會得最好?

指名讀──評議──分角色讀

過渡: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話都不滿意,這時七歲的曹沖站出來說“我有個辦法”?曹沖的稱象的辦法是怎樣的呢?

七、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

說一說:曹沖所說的辦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還干什么?

2、做實驗突破難點

讓學生一邊說稱象的步驟,老師一邊演示。

然后對學生提出的不懂問題展開討論。

⑴ 大象上船后,船為什么下沉?

⑵ 象上船后,為什么沿著水面在,船舷恥面一條線。

⑶ 象上岸后,往船上裝石頭,為什么要裝到畫線的地方。

⑷ 再讀這一段,說說曹沖想出的辦法比官員們提辦法好在哪兒?(通過比較,體會曹沖正是從官員人的辦法中得到啟發(fā))。

3、指名朗讀課文,其他民學看插圖。

過渡:曹沖這樣做對嗎?他到底稱出大象的重量沒有?

八、學習課文第五自然段

1、齊讀第五自然段

思考:從這一自然段中,你從哪兒可以看出曹沖稱象的辦法好?

你還從哪個詞當中得知他的辦法好?誰能讀出來?

2、稱象這件事發(fā)生在曹沖幾歲時?試比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

九、總結全文

1、我們應該向曹沖學習什么?

2、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十、板書:

稱象

↙ ↘

官員們 曹沖

造大秤 象上船 畫線 象上岸

宰大象 裝石頭 齊線 稱石頭

↓ ↓

直搖頭 ←曹操→ 點頭微笑

【作業(yè)】

一、看拼音寫詞語:

guān  yuán  yì lùn chuán xiàn

(  ) ( ) (  )

chèng gǎn zǎigē  yì dǔ qiáng

(   ) (   ) (  )

二、選擇帶點字的正確讀音或意思,在括號里畫√:

1、有的說,得造一桿大枰。

⑴ dé (  ) ⑵ dē ( )  ⑶ děi ()

2、曹操聽了直搖頭。

⑴ 不彎由 ( )   ⑵ 把彎由的伸開(  )

⑶ 爽快(  ) ⑷ 一個勁兒地(  ) 

三、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脑~。

一(  )象  一(  )秤  一( )船

四(  )柱子 兩(  )樹  一( )線

四、組詞語。

官(  )  沿(  )  柱(  )

宮(  )  船(  )  住(  )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十九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當?shù)丶由弦恍┰~語,可以把話說得更加具體、形象。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說出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教育學生學習曹沖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會用自己的話講這個故事。

裝上水的玻璃器皿、小木船、玩具泥象、小卵石、秤,或相應的替代物品。

兩課時。

一、揭示課題

(一)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稱東西嗎?

ch5ng

板書“稱”,學生齊讀“稱”。

(二)你們見過大象有多大?這么重的大象古時候怎么稱呢?板書“象”,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個古時候稱象的故事。學生齊讀課題。

[評:解題著眼于對課文整體內(nèi)容的了解,相機引導學生理解生字“稱”的字義。]

二、初讀課文

(一)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輕聲讀課文。

再指名讀課文。注意給生字正音,出示生字詞卡片,指名讀、齊讀。

(二)學生再自由讀課文,找出文中的人物,想一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學生回答時,教師相機板書:曹操官員曹沖。

[評:初讀課文要求明確:

①識字教學注意字的音、形、義的結合,初讀眼見字形,口讀字音,感知字義,但把重點放在掌握字音上;

②初讀時了解課文主要寫的是一件什么事。這樣,既讓學生有較多讀的機會,又突出了讀的層次性。]

三、講讀課文

(一)指讀第一自然段,教師簡介曹操,理解“官員”一詞。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

這頭象長得怎么樣?為了稱出這頭大象的重量,官員們想出了哪些辦法?

學生回答大象長得樣子時,結合理解“一堵墻”的意思。

學生回答官員們的稱象方法時,相機板書:“議論”“宰”,并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查字典,說一說“宰”有幾種解釋,結合句子說說在課文里的意思。

比較句子:“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按以下步驟教學:

第一步:引導學生弄清這兩句話的異同點,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到底”一詞的意思。

第二步:從說話語氣角度體會“到底”一詞的含義。先引導標出句子重音和聲調(diào)變化:“大象到底有多重呢?再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象重量大,急于知道大象有多重。

[評:詞句訓練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宰”的教學突出了培養(yǎng)學生借助字典,聯(lián)系具體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的能力。句子的訓練,體現(xiàn)了在比較中理解,在朗讀中理解,滲透了理解方法,重視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

2.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議論態(tài)度怎么樣?

比較句子:“曹操聽了搖頭。”

“曹操聽了直搖頭。”

按下列步驟教學:

第一步:找出句子異同點,初步了解“直”的意思。

第二步: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直搖頭”,進一步體會曹操不同意官員們稱象的笨拙辦法這層意思。

[用比較和動作直觀的方法,讓學生理解詞語“直搖頭”的意思。對于不同的詞句,采取了不同的理解方法。]

3.討論:

曹操聽了官員們稱象的方法,為什么直搖頭?

4.朗讀指導

(三)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曹沖想出了一個什么辦法稱象?結果怎樣?

2.學生一句句地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每句話的意思,這個辦法每一步都是什么。

師生逐句共同理解。

第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總的寫曹沖有稱象的辦法。)

比較句子:“曹操的兒子曹沖七歲。”

“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p>

運用前面比較句子的方法,體會“才”強調(diào)了曹沖年紀小,但很聰明這層意思。

第二至四句寫的是什么?(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這個方法的第一步怎么做?第二、三步怎么做?

第五句:怎么知道大象的重量?議答:“石頭總重量=大象重量”

學生先一步一步地說,再完整地說一說曹沖稱象的方法。

[評:第四自然段是重點段。先讓學生整體了解本段寫的是曹沖想出的稱象辦法,再到部分,逐句理解曹沖稱象的具體方法,然后回到整體,真正理解了曹沖稱象的科學方法。在逐句理解每句話時,滲透了句與句間的聯(lián)系。]

3.實驗演示。兩名學生到講桌前,一人講方法,一人操作。然后再找其余數(shù)名同學演示。

[評:通過直觀實驗,使學生明白裝上石頭船下沉的深淺和大象上船時一樣,大象和石頭的總重量相同。這樣,以船代秤解決了提不動的難題,用石頭代替象,解決了宰象的笨想法。]

4.為什么曹操聽了點頭微笑?從哪個詞看出曹沖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理解“果然”的意思。)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5.朗讀指導。

四、課堂作業(yè)?:

課后第三題,抄寫句子。

[評:通過抄寫,加深了對曹沖稱象辦法的印象。課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課后作業(yè)?,既體現(xiàn)了強化教學重點,又減輕了學生課外作業(yè)?負擔。]

一、比較曹沖與官員們的稱象方法。

然后再引導思考:年僅七歲的曹沖為什么會想出稱象的好辦法?(稱象的方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受官員們的啟發(fā):以船代秤,以石代象,化整為零,聚零為整。這是曹沖善于觀察事物,善于動腦思考問題的結果。平時多觀察,多思考,人就會變得聰明起來。)

[評:通過曹沖與官員們稱象方法的比較,概括了全文,深化了認識,又回到了整體。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二、朗讀課文

三、練習復述。

以前后桌四人為一組把這個故事互相講給同學聽。

四、寫字指導。

(一)啟發(fā)學生想辦法記生字的字形。

1.部首相同。秤議

稱論

2.分析結構。

左右結構:砍石—欠

塊土—夬

沉氵—冗

線纟—戔

上中下結構:量曰—一—里

3.指導筆順。曹止然

(二)抄寫生字詞

[評:字形識記是生字教學的難點。在掌握了生字的音、義基礎上,針對本課生字特點運用歸類識字中學到的方法進行識記,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果,使生字的音、形、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五、作業(yè)?。

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

稱象板書設計 稱象課件篇二十

教學目標:

1、知道曹沖稱象的方法以及其中蘊含的道理,感受他的聰明才智,知道只有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才能想出好辦法。

2、學會13個生字,區(qū)別形近字“象、像”“稱、秤”,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果然”等詞語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語句中的作用。

3、會用“又……又……”和“誰帶著什么人去干什么”寫句子。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復述曹沖稱象方法的具體步驟。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生字新詞,聯(lián)系上下文說說“討論、果然”的意思。理解3、4自然段。

教學難點:理解曹沖稱象的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學習字詞,讀通課文,對課文初步產(chǎn)生自己的感悟和認識;學習課文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課題,激發(fā)對人物的認識興趣。

同學們,你們見過別人稱東西嗎??(板書:稱)

人們稱一件東西是想知道什么?(想知道那件東西有多重)

對,想知道那件東西的重量。

(板書:重量)

師:你們看見別人或知道有人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古時候稱大象的故事。(板書:稱象)

講的就是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之子—曹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師簡述曹沖:名倉舒,生于公元196年,死于公元208年,只活了13歲。當時他只有7歲,卻想出了個好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你覺得曹沖怎么樣?想進一步認識曹沖嗎?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實現(xiàn)對人物的初步感知。

1、初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劃出新詞,特別是帶有生字的詞語。

2、小小組交流檢查。

3、集體交流:出示帶生字的新詞及文中的新詞。齊讀—指名讀。

在出現(xiàn)的生字新詞中,你覺得哪些字學起來有些困難,提出來與大家交流,請同學幫助你?重點落實:“宰”、“微”、“搬”、“稱”和“秤”的區(qū)別。

4、指讀課文,哪個地方你認為讀得較為滿意了,就請你來展示一下。

5、讀了課文,你對曹沖又有什么感受?

三、學習第1、2自然段,解決“為什么稱象”的問題。

師述:曹沖是個聰明的孩子,想出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為什么要稱象呢?我們一起來讀1、2自然段。

1、學生齊讀1、2自然段。讀后回答。

2、了解這是一頭怎樣的大象。

出示句子,比較:這頭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墻,腿像四根柱子。

這頭象身子高大,腿很粗。

這兩句話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讀好這句話。

四、小結。

這么高大的象要把它稱出來,對于當時的條件來講,確實不易,可是小小年紀的曹沖卻稱出來了,實在是聰明,那他聰明具體表現(xiàn)在哪里,從中又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呢?我們等下節(jié)課再討論。

五、作業(yè)。

讀熟課文。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了解稱象的方法,能正確評價方法的優(yōu)劣,重點理解曹沖想的方法,說清步驟,明白道理。

準備器具:大玻璃缸(代表“河”)、飯盒(代表“船”)、墨水盒(代表“象”)、小石子、天平秤等,演示“稱象”實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生字新詞。

2、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稱象的原因,是因為大臣們看著這么大的象都想知道它有多重。大臣們想出了好幾種稱象的方法,但都行不通,最后是聰明的曹沖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曹沖聰明在哪里。

二、學習課文,研究怎樣稱象。

1、自讀課文,劃出你認為曹沖聰明的句子,想想為什么。

2、交流討論:

(1)????這頭大象如此高大,曹沖居然想出了稱象的辦法。

(通過大象的樣子,曹沖的年齡來領會)

(2)曹沖當時才7歲,,就能想出稱象的辦法,確實很聰明。

出示句子:曹操的兒子曹沖才7歲。

句子中的“才”能去掉嗎?為什么?

(3)官員們都想不出讓曹操滿意的方法,曹沖卻想出來了。

出示句子:曹操聽了直搖頭。

“直搖頭”表示什么?

官員們提出的稱象方法有什么不足,讓曹操直搖頭。

(不足:大秤提不起;割象,象死了。)

表演兩個官員的爭論。

在兩個官員爭論的時候,你認為曹沖在想些什么呢?

小結:是呀!官員們的議論,給了曹沖很大的啟示:砍大樹造大秤這方法中沒有人能提得起這桿大秤的不足使曹沖想到了用船來代替大秤,用水來抬船。宰大象的方法則提示了曹沖想到了用石頭來代替一塊一塊宰割了的大象。曹沖能善于總結別人方法中的不足,另想方法這才是智慧的閃光點。

3、知道曹沖稱象的方法。

(1)稱象的方法,你認為可以分成幾步,清你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2)學生交流,教師隨機讓學生把概括結果板書在黑板上:趕大象上船、船身上畫線、趕大象上岸、搬石頭上岸、稱石頭重量。

(3)開展模擬實驗,體會稱象過程。

請小朋友們用手頭的實驗材料,操作整個“稱象”的過程,要求一邊操作一邊說清每個步驟。想一想實驗過程中,哪個步驟很重要,它關系到整個實驗的成與否。(體會課文中“沿著水面、等船下沉到劃線的地方”等詞語用得十分準確)

(4)根據(jù)剛才的實驗,黑板上的板書復述“稱象”步驟。

4、拓展思路,引導走進生活。

假如你在場,你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搬石頭費力,不如改成裝豬、羊等動物;讓人上船,比趕動物更方便……)

5、小練筆。

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可以是自己的收獲,也可以是對曹沖的意見、贊揚等)

三、總結課文。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自己的研究學習,對曹沖這個人物有了自己個性化的認識。我們語文學習就應該結合自己的獨特體驗和生活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四、作業(yè)。完成課堂作業(yè)。?

課后反思

對本節(jié)課比較滿意的地方:(教學設計、重難點、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手段)

簡單的設計與不簡單的收獲

——〈稱象〉教后感

《稱象》一課,主要寫曹沖小時候運用巧妙的方法稱出一頭大象重量的故事。曹沖稱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曹沖想的辦法是什么樣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是我在教學《曹沖稱象》一課時提出的問題。經(jīng)過一次次反復的練說以后,曹沖那聰明機靈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教學中,我在指導學生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曹沖能想出這樣巧妙的方法,是因為他注意觀察,善于動腦。小朋友們能不能也像曹沖一樣,開動腦筋,想出比曹沖更好的方法呢?”我想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蓻]想到這一問題一提出,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說:“沒了!”連平時好逞強的孩子都是直搖頭。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看來曹沖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個普通的人。而是成了無法超越的神了!這可不行!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新精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呢?我靈機一動,說:“老師在書上,看到有個學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比曹沖的還要好呢!不知我們班有沒有同學能想出來?”激將法起作用了,馬上有人舉手了。我接著說:“請大家把課文再認真讀一讀,把插圖再仔細看一看,討論討論!”學生的情緒又高漲起來,有的讀課文,有的看插圖,有的熱烈地討論。

不久,一名學生興奮地站起來,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塊石頭一般有幾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沖用石頭稱象,結果的誤差是比較大的。而且石頭需要士兵們一塊一塊地抬到船上,再一塊一塊地稱,真辛苦!我用士兵來代替石頭稱象。一名士兵的體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頭稱,誤差要小得多。士兵們跑到船上去,不費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個士兵稱出自己的體重,全部加起來,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這樣稱不是更快更容易嗎? 嘿!說得真不錯!教室里頓時響起一陣掌聲。我毫不吝嗇地封給這個學生一個“雅號”——“賽曹沖”。?“還可以用糧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較沉,又容易計算重量的東西都可以?!边@是我們班一個挺不顯眼的學生說出的答案?!皩?,你很有概括性?!薄袄蠋?,我能不能用彈簧代替水?放幾個彈簧然后再在上面放一張結實的板子。這樣就可以代替水的浮力了。”“你想得很好,別人都是想辦法替換重物,你想到了換一種承重工具。非常獨特,只是稍微有點不安全?!边@時,有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曾經(jīng)見過一種地秤,連汽車的重量都能稱出來。我們也可以把大象趕上去?!焙⒆拥拇鸢甘菍Φ?,只是他沒有考慮當時還沒有地秤這種東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對的,他沒有一味地從別人已經(jīng)想好的思維角度出發(fā),而是想另辟蹊徑。他的這種考慮問題的方法應該得到老師的鼓勵,這不正是學生發(fā)散思維之后得到的成果嗎?“對!你現(xiàn)在是現(xiàn)代版的小曹沖了!”“嗨!要是能這么想的話,直接用計算機對準大象一掃描,再運用一下專門的計算機軟件不就解決問題了嗎!”同學們聽了她的答案都笑了,我也笑了:“我也沒有限定這個曹沖的出生年月呀?你能這么想很好?,F(xiàn)代技術很發(fā)達,這種問題已經(jīng)難不倒我們了。但是在三國時期,能解決這個問題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們才說曹沖是聰明的呀!”就這樣這節(jié)課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

我想,要是當時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恐怕學生不會對曹沖是怎樣稱出大象重量的這個問題掌握得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過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去探究更多的稱重的方法,使學生局限在一點上的思維得到了發(fā)散。使他們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的答案,學生答案的豐富超出了我的想像。盡管學生的創(chuàng)新求異有時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過正確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去積極的運用大腦思考問題,從這里我也知道了學生其實是有很大潛能的。這些潛能就一定能在教學中被釋放出來。我們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給予學生掌聲與喝彩,少責難與批評,使學生成為勇于嘗試,敢于探索,在失敗和挫折面前不氣餒,并且有積極健康心理的開拓型人才。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chuàng)新內(nèi)涵。創(chuàng)新是人的素質(zhì)的重要方面。?“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教育?!痹谡Z文教學中,我們必須結合聽、說、讀、寫的訓練,給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的機會,鼓勵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索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素質(zhì)。是否具有發(fā)散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標志。我在自己的教學中,把培養(yǎng)學生的這一能力作為自己教學工作的重點,也一直注重利用各種機會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對于可能有多個答案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開動腦筋、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合作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鍛煉了學生探究問題本質(zhì)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能力。這種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不僅對學生大有用處,也使我這個語文教師從中感受到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思考問題的角度開闊了,思考問題的方式豐富了。在很多時候,教學中一個簡單的設計就能使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2451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