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精選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22:07:23
最新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精選13篇)
時間:2023-04-03 22:07:23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

黑龍江特級教師 白金聲

一、講書。(約10分鐘)

首先,用啟發(fā)式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qū)W生介紹時代背景:“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接近平息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苯又?,給學生簡述詩中出現(xiàn)的六個地名: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之后我說:“詩人在區(qū)區(qū)的56字小詩中,連用六個地名,絲毫不覺堆砌,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弊詈螅c學生講“妻子”,明確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與現(xiàn)的“妻子’的含義完全不同?!肮旁娡蛔旨匆涣x,不要把詩中的單音詞當作復合雙音詞,這是我們讀古詩要特別注意的地方?!?/p>

〔崔學古說:“與少年講書,最忌誦述講章?!保ā短磧簠矔浺ど賹W》)

二、讀書。(約10分鐘)

要求學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圓地將這首詩讀五遍,在讀的過程中,仔細體味“忽傳”、“初聞”、‘都看”、“漫卷”、“即從”、“便下”的涵義,使其千載如見詩人于倉促間欲哭之狀。

〔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保ā蛾懴笊秸Z錄)〕

三、抄書。(約10分鐘)

在熟讀深思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工工整整地抄寫此詩,邊抄邊思,潛心琢磨,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明快的語言、激越的旋律。同時,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陳光地說:“見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保ā度艽寮贰?/p>

四、背書。(約10分鐘)

學生當堂“聲高而緩”背誦杜詩,背會為止。這樣訓練,一方面能加強學生語感體驗,另一方面有脫落訛誤之處,能了然于耳。

[唐彪說:“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薄陡笌熒普T法》]

〔這節(jié)課我是老老實實上的,我的主導思想是務實強本,返建歸真。何評“實”?何謂“本”?何謂“璞”?何謂“真”?‘有真意,去粉飾”,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按教學規(guī)律辦事之謂也。語文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文的教學和訓練。語文課如果離開“講、讀、抄、背”,搞一些嘩眾取寵的形式主義東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門。我們講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認為,一是繼承,二是借鑒,三是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有些經(jīng)驗是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我們的任務是將其吸取過來并加以革故鼎新,這是前進而不是倒退。我想,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大概就在于此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二

------------------------------------------------------------

張廣祥主頁、中國語文名網(wǎng)“中學語文在線”?

一、講書。(約10分鐘)

首先,用啟發(fā)式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qū)W生介紹時代背景:“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接近平息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苯又?,給學生簡述詩中出現(xiàn)的六個地名: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之后我說:“詩人在區(qū)區(qū)的56字小詩中,連用六個地名,絲毫不覺堆砌,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最后,與學生講“妻子”,明確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與現(xiàn)的“妻子’的含義完全不同?!肮旁娡蛔旨匆涣x,不要把詩中的單音詞當作復合雙音詞,這是我們讀古詩要特別注意的地方?!?/p>

〔崔學古說:“與少年講書,最忌誦述講章?!保ā短磧簠矔浺ど賹W》)

二、讀書。(約10分鐘)

要求學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圓地將這首詩讀五遍,在讀的過程中,仔細體味“忽傳”、“初聞”、‘都看”、“漫卷”、“即從”、“便下”的涵義,使其千載如見詩人于倉促間欲哭之狀。

〔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象山語錄)〕

三、抄書。(約10分鐘)

在熟讀深思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工工整整地抄寫此詩,邊抄邊思,潛心琢磨,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明快的語言、激越的旋律。同時,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陳光地說:“見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保ā度艽寮贰?/p>

四、背書。(約10分鐘)

學生當堂“聲高而緩”背誦杜詩,背會為止。這樣訓練,一方面能加強學生語感體驗,另一方面有脫落訛誤之處,能了然于耳。

[唐彪說:“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薄陡笌熒普T法》]

〔這節(jié)課我是老老實實上的,我的主導思想是務實強本,返建歸真。何評“實”?何謂“本”?何謂“璞”?何謂“真”?‘有真意,去粉飾”,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按教學規(guī)律辦事之謂也。語文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文的教學和訓練。語文課如果離開“講、讀、抄、背”,搞一些嘩眾取寵的形式主義東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門。我們講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認為,一是繼承,二是借鑒,三是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有些經(jīng)驗是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我們的任務是將其吸取過來并加以革故鼎新,這是前進而不是倒退。我想,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大概就在于此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三

黑龍江特級教師白金聲

一、講書。(約10分鐘)

首先,用啟發(fā)式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向?qū)W生介紹時代背景:“杜甫作為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jīng)憂患的詩人,聽到‘安史之亂’接近平息的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沖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苯又o學生簡述詩中出現(xiàn)的六個地名:劍外、薊北、巴峽、巫峽、襄陽、洛陽。之后我說:“詩人在區(qū)區(qū)的56字小詩中,連用六個地名,絲毫不覺堆砌,這是杜甫的高明之處。”最后,與學生講“妻子”,明確古代的“妻子”是指“老婆孩子”,與現(xiàn)的“妻子’的含義完全不同。“古詩往往一字即一義,不要把詩中的單音詞當作復合雙音詞,這是我們讀古詩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崔學古說:“與少年講書,最忌誦述講章?!保ā短磧簠矔浺ど賹W》)

二、讀書。(約10分鐘)

要求學生正身端坐,音正腔圓地將這首詩讀五遍,在讀的過程中,仔細體味“忽傳”、“初聞”、‘都看”、“漫卷”、“即從”、“便下”的涵義,使其千載如見詩人于倉促間欲哭之狀。

〔陸九淵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保ā蛾懴笊秸Z錄)〕

三、抄書。(約10分鐘)

在熟讀深思的基礎上,讓學生動手工工整整地抄寫此詩,邊抄邊思,潛心琢磨,進一步體會這首詩明快的語言、激越的旋律。同時,加深印象,幫助記憶。

陳光地說:“見書目過口過,總不如手過。”(《溶村集》〕

四、背書。(約10分鐘)

學生當堂“聲高而緩”背誦杜詩,背會為止。這樣訓練,一方面能加強學生語感體驗,另一方面有脫落訛誤之處,能了然于耳。

[唐彪說:“凡學生背書,必使其聲高而緩。”《父師善誘法》]

〔這節(jié)課我是老老實實上的,我的主導思想是務實強本,返建歸真。何評“實”?何謂“本”?何謂“璞”?何謂“真”?‘有真意,去粉飾”,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按教學規(guī)律辦事之謂也。語文應該姓語,語文課一定要重視語文的教學和訓練。語文課如果離開“講、讀、抄、背”,搞一些嘩眾取寵的形式主義東西,那只能是占道旁門。我們講改革,什么是改革?我認為,一是繼承,二是借鑒,三是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有些經(jīng)驗是符合語文學習規(guī)律的,我們的任務是將其吸取過來并加以革故鼎新,這是前進而不是倒退。我想,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意義大概就在于此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四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在理解每個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詩句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標:背誦并默寫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重點:弄懂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體會這首詩明白如畫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難點:通過對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

教具學具準備:cai課件。

教時:一課時。

教程:

一、引言揭題,知背景。

1、師語:

在我國唐朝,有一位被稱為“詩圣”的偉大詩人,他是誰?大家對他了解多少?(生簡介)誰能背誦一下他的詩?

2、知背景,釋題。

讓我們來看一下杜甫晚年的遭遇吧!(師簡介)板書課題,讀題,釋題。

二、初讀詩,讀通順。

1、課件范讀全詩。

2、生自由讀詩。

3、點生讀,并進行評價,糾正字音:妻子(qízǐ)不讀(qīzi),漫卷(mànjuǎn)

三、細讀詩,明詩意。

1、小組自學:弄懂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2、全班交流。

3、出示課件,讀一讀,演一演。

四、品讀,悟詩情。

1、詩中有一個詞最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大家能找到嗎?(喜欲狂)

a、詩人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祖國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免受戰(zhàn)亂之苦。)

b、明明是喜訊,為什么詩人還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以悲襯喜)

擴展一: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2、理解“漫卷詩書”。(以亂襯喜)

詩人視書如命,此時卻一改初衷,漫卷詩書,為何?

3、詩人“喜欲狂“還表現(xiàn)按在哪兒?(放歌、縱酒)

4、“巴峽、巫峽、襄陽、洛陽”是四個地名,涉及四川、湖北、河南三省,相隔路途遙遠,詩人卻只用四個詞語連接起來,再加上“即、便”二字,讓人感覺如何?(歸心似箭)

擴展二: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5、小結: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多年戰(zhàn)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強烈的愛國熱情。

五、實踐活動: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情感。

六、快樂作業(yè):

1、給古詩配畫。

2、想象此詩情境,敘說故事。

板書設計: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喜:

忽傳 卻看 放歌

初聞 漫卷 縱酒

即從……穿……

便下……向……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五

一、教學要求

1.了解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古詩《示兒》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nèi)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讀jì )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tǒng)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tǒng)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凹壹馈保腊炎孀冢霸?,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內(nèi)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板書設計

元知

臨終所議 但悲?。ㄉ?/p>

示兒渴望統(tǒng)一 九泉所盼北定

告翁(死)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他的詩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重大事件,被稱為詩史,他也被稱作侍圣。這首詩寫的是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的叛軍頭目史朝義兵敗自殺,河南河北相繼收復,詩人聽到這廣消息后寫了這首詩。

(板書課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詩歌講了哪些內(nèi)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這是我們要學習了解的。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糾正字音,教師重點強調(diào)以下字音:涕:讀tì ,不讀dì ,還:讀huán,不讀hái。)

2、提出讀不懂的語句。

三、理解詩句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劍門關以外,指四川?!八E北”,河北北部,安、史叛軍的巢穴。“初聞”,剛剛聽到?!疤闇I”,指因特別高興而流淚。這句詩講了什么?(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從劍外傳來,剛剛聽到這個消息,涕淚就流滿了衣裳。)

2、“卻看妻子愁何在,慢卷詩書喜欲狂?!薄皡s看”,再看?!奥怼?,胡亂卷起。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都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書籍,就要卷起。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再看看妻子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粑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胺鸥琛保怕暩璩?;“縱酒”縱情飲酒;“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話講了什么?(白天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xiāng)。)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就。這句詩講了什么?(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峰。順流而下把襄陽一過;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四、了解內(nèi)容

1.這首詩寫了什么內(nèi)容?(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主要寫作者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收拾行裝立即還鄉(xiāng)。)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多年戰(zhàn)亂,祖國重歸統(tǒng)一的歡快心情)作者的這種心情是通過哪些詞句表達出來的?(“忽傳…‘初聞…‘卻看”“漫卷,,表達了作者聽到勝利喜訊后的感情的變化,從樂極流淚到歡快欲狂。這些都是出自作者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和同情。從中表達了作者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3、這首詩同《示兒》一詩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都表達了深厚的愛國之情。)

五、朗讀課文(要求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學習生字

“洛”,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左邊是三點水旁。

七、同桌互相背誦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

預習“基礎訓練1”。

板書設計:

涕淚滿衣裳

漫卷喜欲狂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放歌須縱酒極度的喜悅心情

即從……

便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六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五

佚名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兩首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本課生字:祭、乃、涕、洛。

3.理解這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每首詩的意思。

(二)能力訓練點

1.朗讀、背誦這兩首詩,默寫《示兒》。

2.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產(chǎn)生共鳴,受到熏陶和感染。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二)難點:理順詩句。教師指導學生在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把倒裝句按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習慣調(diào)換詞語順序。

(三)疑點:學生可能提出首句“死去無知萬事空”與尾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否前后矛盾的問題。

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辯議:深刻地體會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憂國憂民之情。

三、課時安排 兩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口答課后問題。

(二)試讀古詩、反復吟詩、熟讀成誦。

(三)理解并說出每首詩的意思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默寫古詩《示兒》。

(五)擴寫古詩,練習表達。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學生預習情況,質(zhì)疑問難。

2.介紹《示兒》的作者及背景。

3.理解《示兒》中的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

(二)檢查預習,質(zhì)疑問難

1.指名讀《示兒》,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祭(j@):祭祀。

乃(n3i):你,你的。乃翁:你的父親。

元:同“原”。

九州:指代中國。

王師:指南宋軍隊。

2.學生質(zhì)疑。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1.看到詩題《示兒》你是怎樣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笆緝骸笨梢哉f告訴兒子,也可以說給兒子們看的詩。)

2.簡介作者。

我們以前學過李白、王安石、賀知章等詩人寫的詩,今天我們學習另一位大詩人陸游寫的詩《示兒》。陸游是南宋時期一位愛國詩人(1125—1210年)。在陸游年僅三歲的時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領了,他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長大后他曾經(jīng)親自上戰(zhàn)場,參加過抗金的戰(zhàn)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堅信抗金必定勝利?!妒緝骸愤@首詩就是他八十六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候?qū)懡o他的兒子的臨終囑咐。

(四)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之后集體交流。

(五)默讀《示兒》

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得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補允,可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死去元知萬事空”,“元知”本來就知道,“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理順這句話時需增補詩句中原來省掉的“我”,還需按我們今天的語言習慣調(diào)換詩句中詞語的順序。這句詩是說: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

“但悲不見九州同”,“但”只?!熬胖萃敝溉珖y(tǒng)一。理順這句話時需調(diào)換詩句中“悲”的詞序。這句的意思是: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王師北定中原日”,“王師”指南宋軍隊?!岸ā逼蕉?,收復。“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無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盁o”同“勿”,不要。“乃翁”你們的父親。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時侯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六)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注意句子與句子之間有的地方還要增加一些詞語,使句子的聯(lián)系更緊密。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本來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沒有關系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的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到了宋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日子,你們祭祀祖先時,千萬不要忘記把這個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七)自由讀古詩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集體交流)你能從哪些詩句中體會到這種思想感情的?

這首詩寫出了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愛國熱情。從詩句“死去元知萬事空”和“家祭無忘告乃翁”可體會到作者的愛國之情。盡管他清楚地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可他還是囑咐兒孫們在他死后,不要忘記把收復中原的消息告訴他。這種矛盾說法,說明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了也不甘心的愛國熱情,表達了詩人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死不瞑目的思想感情。

(八)反復吟誦,讀出感情,背會后試著默寫

請同學們帶著作者看不到祖國的統(tǒng)一無限牽掛之情朗誦古詩,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愛國熱情。

停頓和重音提示: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會背的同學可在本上練習默寫,也可指名到黑板前默寫。

(九)擴寫練習

根據(jù)“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毕胂笞髡咴趶浟糁H,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們怎樣應允,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把所言之事寫具體。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首詩,理解重點詞及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完成“思考·練習”2、3的題。

(二)試讀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結合正音檢查學生對字詞的自學情況

涕(t@):眼淚。

洛(lu^):洛陽,地名。

聞:聽說。

收:收復。

官軍:唐王朝的軍隊。

(三)解題: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讓學生說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題的意思。

作者杜甫(712-770年),唐代大詩人。字子美,鞏縣(今屬河南省)人。他的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篇,當時社會發(fā)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筆下都有真實地反映,被評為一代“詩史”。他的詩藝術成就很高,對后世影響很大?!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肥嵌鸥ι降谝皇卓煸娨簿褪亲钆d奮的時候?qū)懴碌?。此詩寫于公?63年,叛軍首領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被官軍收復,“安史之亂”從而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興奮的心情難以平靜,于是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激情的七言律詩。

(四)自由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想想作者那么興奮的原因是什么,之后全班交流。

(五)參照課文注釋,不懂的可查字典,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

讀懂哪句就說哪句,教師適時點撥。

“劍外忽傳收薊北”:“劍外”劍門關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昂鰝鳌焙鋈婚g傳揚。“收”收復。“薊北”指現(xiàn)在河北省北部,是安史之亂的巢穴。這句的意思是: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

“初聞涕淚滿衣裳”:“初聞”剛剛聽到?!疤闇I”指因喜極而淚下。這句的意思是: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卻看”再看?!捌拮印狈蛉撕秃⒆印!俺睢睉n愁,憂傷。“何在”哪里還有?這句的意思: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詩書喜欲狂”:“漫卷”胡亂卷起?!坝睂⒁?。這句的意思是:我隨手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這句的意思是: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即”就?!鞍蛵{”四川境內(nèi)的一段山峽?!拔讔{”三峽之一。這句的意思是: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便下襄陽向洛陽”:“襄陽”在現(xiàn)在的湖北省。“洛陽”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這句的意思是: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六)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指一、二名同學說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一聽到這激動人心的消息,淚水濕透了衣裳。再回過頭來看看妻子、孩子,他們心中的憂愁也不知哪去了。我隨手把詩稿和書本胡亂地卷起來,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了。在大白天里,也要高聲唱歌,開懷暢飲,春天的美景將伴隨著我回家鄉(xiāng)。馬上就要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直奔襄陽,再從陸路回到洛陽。

(七)抓住詞句,體會作者感情

“喜欲狂”是什么意思?你從《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的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杜甫“喜欲狂”的心情?

(“喜欲狂”是高興得幾乎要發(fā)狂了的意思。先寫詩人“初聞”時“涕淚滿衣裳”的反常情態(tài),接著寫詩人狂喜的情態(tài):“卻看妻子”、“漫卷詩書”、“放歌”、“縱酒”寫出了狂喜的場面,然后寫此后的美好打算,是對“喜欲狂”的進一步描繪。)

(八)感情朗讀,深化理解,熟讀成誦

停頓和重音提示: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九)齊讀兩首古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lián)系詩的內(nèi)容說說你的體會。

(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但《示兒》是通過“悲”(“但悲不見九州同”)盼望祖國統(tǒng)一表達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喜欲狂”表達的。)

六、布置作業(yè)?

1.填空并解釋所填詞語的意思,再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死去元知萬事空,( )不見九州同。

王師( )中原日,家祭( )告乃翁。

2.背誦兩首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七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之三

佚名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談話法,朗讀法。

(二)學生學法

自學討論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

2.體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歡快的原因。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理順詩句,教師在指導學生理順句子時要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適當調(diào)換詞語的順序。

3.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從題目入手,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交代時代背景,便于學生的理解。

2.啟發(fā)學生交流自學成果,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

3.有重點討論學生提出的問題,相機點撥學生理解詩的意境。

(二)學生活動設計

1.按預習提示初讀這兩首詩。

2.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自學古詩,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通過小組討論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不能解決的全班討論解決。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同學們,看到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笆緝骸笨梢哉f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宋代大詩人陸游寫的。陸游一生創(chuàng)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fā)政治抱負,表現(xiàn)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妒緝骸愤@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

(二)自由讀這首詩

想一想,陸游逝世以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事?

(三)學習這首古詩

1.結合課后的注釋,試試自己能讀懂什么,讀懂哪句就說哪句。說的不確切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糾正,教師適時點撥。

2.師生交流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霸笔潜緛砭椭赖囊馑?。

“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國?!巴苯y(tǒng)一。“九州同”是指全國統(tǒng)一。

②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統(tǒng)一而感到悲傷。

③“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師”這里指南宋軍隊。

“北定”“定”是平定,這里是收復的意思。“北定”指收復北方。

“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祖先。

“無”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

④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的時候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思想感情。)

3.現(xiàn)在你了解陸游逝世前最牽掛的是什么了嗎?

(祖國何時能夠統(tǒng)一這一件大事)

其實這也是陸游畢生的心事和希望。

4.指名把這首詩的意思說一說。

(四)總結全詩

1.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背誦默寫這首詩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

(二)教師簡介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詩,也就是在他最高興的時候?qū)懴碌?。此詩寫?63年,安史之亂的頭目史朝義(史思明)的兒子兵敗自殺,他的部下紛紛投降;河南河北相繼收復,“安史之亂”從此結束。杜甫在四川聽到這一消息后寫下了這首充滿歡樂之情的七言律詩。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聞:聽說。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意思是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河南河北。

(三)檢查朗讀詩句的情況

(四)理解詩意

方法:先看看自己懂了哪些詞語,再看看還有哪些詞語不懂,最后集中時間討論。

1.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劍外:通常作為四川的簡稱。

忽傳:忽然間到處傳揚。

收薊北:收復薊北。

意思是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在劍外到處傳揚。

初聞:剛剛聽到。

涕淚:因喜極而淚下。

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再看。

妻子:夫人和孩子。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胡亂卷起。

欲:將要,簡直要。

狂:放懷,無拘無束,熱情不加節(jié)制。

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

3.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放歌:放聲歌唱。

須:須要。

縱:放任,這里盡情的意思。

在大晴天里放聲歌唱,暢飲美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鄉(xiāng)。

把這兩句話的意思說一說。

4.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即:就。

放舟從巴峽東下,穿過那巫峽的疊蟑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洛陽。

(五)讀全詩,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找?guī)酌瑢W說一說。

(六)總結全詩

1.說一說杜甫興奮的原因是什么?

(杜甫興奮的原因決不僅僅是因為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tǒng)一,人民可以免受戰(zhàn)亂之苦。)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因多年戰(zhàn)亂被平息,祖國重新統(tǒng)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

(七)背誦這首詩

(八)齊讀這兩首詩

思考:《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聯(lián)系詩的內(nèi)容談談自己的體會。

這兩首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愛國之情,這一點是相同的。

但《示兒》是通過“悲”來表達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通過“喜”(聽到祖國重歸統(tǒng)一,“喜欲狂”)表達的。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第12冊第四單元的一首古詩。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得知黃河南北一帶被官軍收復的消息后,激情迸發(fā),在最高興時寫下的一首詩。被譽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這節(jié)課在北海中心校校本研修現(xiàn)場會上得到與會教師和學生的認可。

教學片段一:

師:這首詩共8句,哪幾句是想像?哪幾句是寫實的?

生:忽聞劍外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是寫實的。后面是詩人的想像。

師:默讀,想想詩中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通過哪些字詞句體現(xiàn)出來?邊讀邊想邊畫。

生默讀詩,邊讀邊動筆。

師:比一比,誰是最棒的賞析家?

(學生到黑板上,一邊在板書上圈點,一邊講解。)

生1:漫卷詩書。我體會到詩人非常高興。

師:你能高興地讀讀這一句嗎?

生:能。有感情地朗讀這句。

師評:真不錯。

生2:我勾了“漫卷詩書喜欲狂”。這里不僅是高興,還有更好的愛國情感。“忽聞劍外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钡谝痪涫諒土耸У睾?,高興得要發(fā)狂?!鞍兹辗鸥桧毧v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钡诙浯笄缣爝叧柽呁达嬅谰茟c祝一番。他聽到收復失地的消息后想把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告訴父老鄉(xiāng)親,讓他們也高興高興。

師:那你能不能帶著你的體會朗讀這兩句?

生:能。有感情地朗讀。

師評:很好。

生3:我品的是滿。說明詩人聽到這個消息后太激動了。

師:滿是深情。“滿衣裳”滿這個字讀得多么地重,這喜極而泣是因為高興。“滿”讀得低點,這叫重音輕吐。

生4:我品的是“初聞涕淚滿衣裳”。通常我們傷心難過的時候會哭,但這里高興的事詩人為什么要哭呢?人們常說:喜極而泣。詩人太高興了,高興得哭了。

師評:好樣的。

生5:我品的是“卻”。從這里可以看出,詩人當時非常高興,光顧著自己高興,忘了別人?!皡s看”的意思是回頭看看,回頭看看妻子和兒子,大家一樣高興,從這里可以知道詩人的一家都非常高興。

生6:我品的是“即、穿、更下、向”。這幾個詞都表現(xiàn)快的意思,表明作者很想快一點回家。

師再次充滿激情地范讀。(把詩人這種喜悅之情充分地表達出來)

學生給予掌聲。他們的情緒馬上激動起來。

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引導學生從重點詞句入手,深入品析詩歌蘊含的情感。讓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為有感情的朗讀作鋪墊;讓學生上講臺品析,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另一方面引起其他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他們學習的欲望。其效果甚至超過了我的預設。

由此可見,教師在閱讀課上,不但要幫助學生借讀文本,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還要有機調(diào)控課堂,時時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以及求知欲。這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片段二:

師:默想畫面。想像你就是詩人杜甫,聽到這個消息后,除了“漫卷詩書”你還會怎樣?可以做動作。

生1(高喊):回家了,回家了。

生2:跑到鄰居家說:“失地收復了,咱們可以回家了!”

生3:激動得淚流滿面,濕透衣裳。

生4:又哭又笑,手舞足蹈。

生5:詩人可能會活蹦亂跳。(聽課的眾人笑)

師:活蹦亂跳是小孩子的表現(xiàn),你認為詩人這樣做,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

生5:詩人太高興了,已經(jīng)全然不顧自己是個大詩人。也顧不得是在妻子和孩子跟前…..

學生6:(大聲地)詩人已經(jīng)失態(tài)了……??? ……

學生個個情緒激昂,兩眼放光,完全沉浸在情境中。

師:請大家站起來,齊讀。加上你們的動作。表現(xiàn)詩人喜悅的心情及急切回鄉(xiāng)的心情。

生個個充滿激情,有人伸胳膊,有人卷書,讀得非常棒。

師:坐下齊背。

師:男女生比賽。加上動作,加入情感,看誰把杜甫演得最好?

男女生激情背誦。

教學反思:

在教學這一個片斷時,我抓住“喜欲狂”這幾個詞。啟發(fā)學生:“除了漫卷詩書之外,詩人可能還有那些表現(xiàn)?”拋磚引玉,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引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利用想象,學生深入挖掘了文本,補充了字面上所沒有的東西。做到了從無字句處讀書。在這樣的基礎上,再回到文本,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走了從文本到感悟再到文本這樣一個過程。閱讀扎實而有效。

在這樣一個閱讀思考過程之中,學生讀思結合,讀寫結合,讀說結合,讀聽結合,讀演結合。聽說讀寫能力獲得了鍛煉和提高。同時學生在這樣一個學習過程中,放飛了心靈,愉悅了心情,享受著自己的學習過程。因而學習積極而主動。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挖掘教學資源,營造快樂課堂,詩意課堂,綠色課堂。心中只有學生,只有文本,課堂效果會出奇地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九

師:說到唐朝詩人,不得不提的是誰?

生:杜甫李白

師:是啊,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今天我們不說李白就說杜甫

師:你對杜甫有什么了解?

生: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愛國詩人

師:是的,他曾寫下一千四百多首膾炙人口的好詩,記錄了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過程。素有詩史的稱號。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則有著“生平第一塊詩”的美稱。誰來讀課題。

師:聞是什么意思?(聽)聽到了什么消息?

師:并非我們現(xiàn)在的河南河北。而是黃河以南黃河以北。安史之亂造成了近三萬人的死傷。而當聽到收復了河南河北,這是一個怎樣的消息

生:激動振奮。

生:齊讀課題

師:拿起你手中的詩,讀讀,注意把字音讀準

生:讀資料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誰來?

生:讀

生:糾正傳錯了

生:糾正衣裳(chang )漫卷

師:卷是什么

師:有五十六個字,只錯了三個又是第一個讀了不起

生:(讀)

師:讀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樣。衣裳是什么意思

師:上衣是衣,下衣是裳

師:青春是年輕,而在這里呢?

生:是春天的意思。

師:還有古今意思不一樣的嗎?

生:妻子,這個詞

師:是什么意思

生:在古代,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孩子

師:剛才同學讀得不錯。還有誰讀

生:有感情地讀

師:應該把掌聲送給你。不但要讀通順,還要有節(jié)奏。后三字要稍緩些,聽教師讀

生:掌聲

師:會讀嗎?能讀出節(jié)奏嗎?

生:自由讀

師:看詩題??墒嵌鸥ε瓮税四瓴排蝸淼慕Y果。此時詩人的心情如何。你可以自己讀讀獨立思考。也可以小聲討論

生:讀,思考

師:可以小聲討論,會有更多的想法

師:同學們有一點收獲吧

你知道了什么?

生:杜甫聽到消息很激動。眼淚和鼻涕搞滿了衣服和褲子

師:老師有個小質(zhì)疑,涕是鼻涕嗎?

生:不是,還是眼淚

師:讓我們再讀讀,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我還知道杜甫想回家鄉(xiāng)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他設計回家的路線

生:說地非常好。讓人刮目相看

師: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還知道,妻子和孩子憂愁都沒有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卻聞妻子愁何在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師:還知道了什么

生:是在春天知道了消息

師:從哪里知道

生: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師:他此時的心情用一個詞形容。是什么呢?

師:書中有個詞你找到了嗎

生:狂

師:板書:喜

師:喜欲狂,說明什么

生:開心到發(fā)狂

師:驚喜,甚至到了發(fā)狂的地步

師:再讀,看還有哪里讓我們感受到他的驚喜欲狂。邊讀,還可以把我們的想法在旁邊寫一寫

師:有的同學很會學習。他把自己的感受寫在了詩句的旁邊

師:可以簡單寫幾個字。自己的想法,一個字一個詞也都可以傳達

師:你從哪句詩可以體會到

生:白日放歌詩人借酒釋放心中興奮的情緒

師:此時是白天,詩人也要把酒暢飲;可是,你們知道杜甫寫詩時多大嗎?52歲,一位五十二歲的老者體態(tài)虛弱飲酒多而傷及其身,可你們看現(xiàn)在的他還像個老者嗎?

生:不像。他都已經(jīng)瘋狂

師:像什么?

生:年輕人

生:有一種年輕人的狂放

師:自己念一念

師:還有誰想讀

師:剛才,有同學說他很豪邁,我們也來豪邁的讀一讀。

師:在這美好的春天里,有自己的孩子妻子作伴怎能不豪情至狂的地步?再讀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

生:從忽看出。突然給他知道了消息。有了驚喜就會很開心。突然知道了收復了河南河北的消息怎么不欣喜若狂?

生:從淚滿衣裳,我知道他已經(jīng)激動的流淚了。

師:換成一個成語

生:以淚洗面

師:不光是洗面了

生:淚如雨下

師:好的

師:男兒有淚不輕彈,而杜甫又何止這一次流淚呢

師:誰給我們讀一讀這首詩

生:讀《春望》

師:安史之亂讓原本安定的國家民不聊生。杜甫也開始了他八年的逃難生活思鄉(xiāng)的情緒一點點凝重。感時花濺淚。杜甫在春天對著花鳥情不自禁流下淚。你們說這淚包含著什么?

生:傷心,感嘆

生:我覺得這淚不僅包含對國家的感慨,還有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師:那今天的淚又是怎樣的?

生:激動

生:喜極而泣的淚

生:開心的眼淚

師:準確說是大悲后的大喜。喜從何來,為何而喜。寫在你們材料的背面。

只字片語把你們的想法記錄

師:誰來說一說,杜甫只是因為自己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重返故鄉(xiāng)而喜嗎?

生:他為戰(zhàn)爭結束了,官軍收復了河南河北而喜。

生:他為老百姓終于可以過上安定的生活而喜。

生:為漢軍而喜,為國家統(tǒng)一而喜。為不再逃難而喜……

師:太棒了一連說了五個喜

生:自己又可以回家而喜

師:他為戰(zhàn)亂平息,祖國重歸統(tǒng)一而喜;他為老百姓不再流離失所,終于可以安居樂業(yè)而喜。在這“喜欲狂”里,包含著他濃濃的愛國之情。為了這一天,他等了八年。此時的他怎能不淚滿衣裳啊。讓我們一起讀讀。感受他欲哭的樣子

師:這種喜詩中字字流露,你還能找到

生: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仿佛覺得,他已經(jīng)很快地乘船從巴峽出發(fā),穿越巫峽,馬上便到了襄陽,旋即又奔向洛陽。

師:同學們,看地圖八峽巫峽,襄陽洛陽。這是杜甫為自己的設計的回鄉(xiāng)路線。穿越了四個省。從地圖看,這是

生:漫長的

師:而作者筆下

生:有一種,千里江陵一日還

師:與李白的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師:為什么

生:他很想回鄉(xiāng)。

師:請你讀讀

師:語速還要更快點。誰能做到?

師:有感覺了。向洛陽。調(diào)子要上去,讓人感覺到急切地回鄉(xiāng)之向往

師:有人說憂愁,煩悶的情感容易些。而快樂雀躍的情感卻很難描述。除去這首,就再也沒有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吧

生:(齊讀)

師:能背嗎

師:有人說安史之亂的杜甫詩醉里。。。。即使是醉了也凝結著對國家的愁,

而收復了河南的他卻又淚滿衣裳。

師:他是個怎么樣的詩人

生:是個為國為民,憂國憂民的詩人

生:浪漫主義的詩人,表情變化快,情感有變則文風就變,

師:我明白,你在此首詩中感受到詩人狂放的一面

師:憂國憂民的情感。我還找了一些具有愛國情感的詩句。大家一起來欣賞巴

師:可以自己輕聲讀一讀

師:時間關系。我把他們寫在黑板上,有興趣,大家可以摘抄在摘抄本上。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十

教材說明: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六年制小語教材第十二冊第十五課《古詩兩首》中杜甫所寫的一首詩。此詩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盡情抒發(fā)了失地被收復后作者的喜悅心情,表達了作者對國對民深沉熾熱的愛。

教學目的要求:

1、理解詩句含義,體會古今部分詞義的不同。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全詩。

3、分工合作,自學自悟。

4、進入情境,體會情感。

教學重難點:

時代久遠,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教具準備:

幻燈、錄音、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同學們,一千兩百年以前,一位偉大詩人,因為高興到了極點而流下了眼淚,他叫杜甫,認識嗎?

2、請生介紹查找的有關杜甫的資料。

3、師:同學們,查找資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希望大家能常用。今天,老師將給大家?guī)硪粋€驚喜,想知道是什么驚喜嗎?

今天,我把杜甫給請來了!

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用最隆重的方式有請他的到來!(生鼓掌?。?/p>

4、出示杜甫肖像

①師:目光深邃幽遠,胡須濃密有致,飽受生活的艱辛和磨難。忽然,傳來喜迅,朝廷的軍隊收復了薊北,如春雷炸響,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詩人郁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②板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③指生讀

④師:同學們,讓我們把勝利的消息告訴前來聽課的所有的老師吧?。▽W大聲齊讀)

二、分工合作,自學古詩

1、導語: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詩中!

2、出示小黑板(詩全文),請一生讀。

3、詢問學生學習古詩有什么好的方法。

4、分組自學古詩,每組安排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

5、學生匯報。

6、師幫助重點理解以下詞:

涕淚妻子青春放歌縱酒漫卷

并體會加橫線詞,古今含義的不同。

7、知識講解:

巴峽、巫峽在四川,襄陽在湖南、洛陽在河南,跨越了三個省,詩人卻覺得非常輕松地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可以看出?(引生說杜甫心情很高興。)李白的一句詩和此有異曲同工之妙,哪一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8、生讀詩,并把意思連貫說一說。

9、用一個詞表示杜甫當時的心情。教師送詞并板書:喜極而泣。

三、悟境讀書

1、導語:杜甫不是愛哭的人,但在寫這首詩之前,他也曾流過淚,你看!

2、出示掛圖(戰(zhàn)馬、鐵蹄、國破山河),播放音樂加以配合入境。師:看到了什么?

哪些人倒在了敵人的鐵蹄之下?

3、導語:此時此刻,深入正在抒發(fā)著自己關心國家國心民生的壯闊胸懷!

4、幻燈出示杜甫《春望》,請生配樂朗讀。

5、師渲染氣氛:本是百花盛開的春天,杜甫卻對著花兒流淚,聽到鳥的鳴叫也感到揪心,你們說,他流的是什么樣的淚?(悲傷、憤怒)

6、師:現(xiàn)在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了,你們開心嗎?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自己喜悅的心情呢?(喝酒、放歌、流淚、寫詩……)

7、請生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再請生評價。

8、全班配樂讀詩(一人一句);教師參與其中示范朗讀;生齊讀。

9、杜甫的家鄉(xiāng)在哪?(洛陽)

師介紹洛陽并幻燈出示司馬光《洛陽看花》,讓學生感受洛陽之美。

10、導語:洛陽美嗎?想不想到洛陽走一趟?請生讀最后一句,請小組讀最后一句(評:到了巫峽),請大組讀最后一句(評:到了襄陽),請全班讀最后一句(評:洛陽到了?。?/p>

11、導語:同學們,洛陽真美,你們看見了嗎?

12、讓學生做動作(踮起腳看),并發(fā)出嘖嘖的贊嘆聲。

13、請一生上講臺說看見了什么,并作指導。

14、請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把看到的洛陽美景用兩三句話寫下來。

15、學生讀自己描寫洛陽美景的句子。

16、導語:杜甫曾寫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再不美也是自己的家鄉(xiāng)??!更何況,洛陽如此之美,也難怪杜甫聽到勝利的消息會高興的流下淚來。

17、再次齊讀全詩。

四、延伸發(fā)散

1、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讓人高興得流淚的事?(提示:奧運健兒領獎時,臺灣同胞大陸同胞團圓時)

2、引導說出共同點。

3、導語: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當五星紅旗在奧運賽場冉冉升起的時候,運動員所有的辛勞都得到了肯定,他流淚了。

臺灣同胞和大陸的兄弟姐妹分散了幾十年,日日盼,夜夜盼,終于歡聚一堂,所有的期盼都化作了幸福的淚水。

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在圓滿之前,都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或者是煎熬。想一想,這里,杜甫也高興得流淚了,在朝廷軍隊收復失地之前,杜甫過著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

4、生:討論回答。

5、導語:同學們,現(xiàn)在杜甫再也不要過這種滇沛流離的生活了,他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了,他能不高興嗎?他能不流淚嗎?

6、讓學生帶著充分的情感背誦這首詩。

7、再看一眼杜甫,想對他說些什么?

8、生說話訓練。

9、小結:

對于每個愛好文學的人來說,對于每一個愛好歷史的人來說,對于每一個愛國的人來說,杜甫應該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偶像!

讓我們再次用最隆重的方式表達我們對杜甫最崇高的敬意?。ㄉ恼疲?/p>

下課!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十一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例改進

曙光 楊樹海

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因此這就要靠語文教師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好的語文課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好的古詩教學同樣給人帶來藝術的享受,令學生回味無窮、余音繞梁。例如,教學中師生依靠詩意情境作畫,教師的深情范讀,相配的古典名畫,師生誦讀時配以古樂激情,欣賞現(xiàn)代作曲家演繹的古詩詞等等,都能讓學生體會到詩文中的詩情畫意,激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敬仰之情。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手段、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捕捉到古人那悠遠、空靈的氣息,陶冶情操。古詩詞講究格律,字斟句酌,值得推敲,通過品評、誦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作品質(zhì)。如有表現(xiàn)詩人才情的“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那種一氣呵成,暢快淋漓的美感,這和杜甫立志“語不驚人死不休”和“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分不開的。也有體現(xiàn)詩人字字推敲、鍥而不舍的千古佳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教師引導學生賞析,品味的過程,也同時是向詩人學習習作的過程,這些隱性學習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品評、鑒賞的能力,將使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受益匪淺。

改進后的教案:

教學目標:了解兩首古詩的時代背景,體味詩中抒發(fā)的強烈的愛國感。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了解內(nèi)容。背誦兩首詩并默寫《示兒》

教學重點與難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那樣歡快的原因。領會這兩首詩明白如話而感染力極強的特點。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學生自主學習,初步領會古詩意思。

1、解題簡介作者

“聞”:聽說“收”:收復。

(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來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指名讀古詩,注意注音。

3、讓學生對照注釋理解詩意,讀懂了哪一句就說哪一句?

二.教師點撥:

劍外:劍門關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忽傳:忽然間傳揚;收:收復

詩意:那收復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

“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聞:剛剛聽到;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

詩意: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卻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愁:憂愁、憂傷。

詩意:再看看夫人和孩子哪還有一絲的憂愁。

“漫卷詩書喜欲狂”

漫卷:胡亂卷起;欲:將要

詩意:我隨手胡亂的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fā)狂了。

“白日放歌需縱酒”

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喝酒。

詩意:在大晴天里放聲高歌,暢飲美酒。

“青春做伴好還鄉(xiāng)”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詩意: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故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即:就。

詩意: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那巫峽的疊嶂。

“便襄陽向洛陽”

詩意:順流而下,一過襄陽,便一直奔向了洛陽。

4、師:杜甫一生憂國憂民,所寫詩作大都抒發(fā)抑郁悲憤之情。而本詩卻譽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詩”。你覺得從哪些地方看出杜甫的喜悅?

5、讀詩,體會杜甫的喜悅,體會其歸心似箭,天涯作咫尺。

三、感情朗讀,背誦。

四、比較、體會:

1、這兩首詩中,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相同嗎?說說自己的體會。

2、總結:悲之切是因為國家未統(tǒng)一,失地未收復;“喜若狂”是因為國家收復了失地。一悲一喜,讓我們鮮明地感受到了兩位詩人的拳拳愛國心。他們的確是著名的愛國詩人,留下了許多愛國詩篇,請同學們課外搜集讀一讀,一定收獲更大。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十二

作者:佚名????轉(zhuǎn)貼自:轉(zhuǎn)載????點擊數(shù):577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閱讀欣賞課堂教學實錄

沂水縣第二實驗小學 黃玲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

本站(第一范文)

一、聯(lián)系已知,談話導入

師:老師知道,大家都喜歡誦讀古詩,誰愿意展示自己,選一首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生:背《長恨歌》。

師:你背得真好,請坐。

生:背《江畔獨步尋花》

師:真美呀!

生:……

師:大家積累的古詩真不少,老師這里也有兩首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想讀嗎?

生:想讀

師:請看屏幕。

師:這兩首詩是《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春望》。

二、感知詩意,質(zhì)疑探究

師:請大家大聲地讀讀這兩首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生讀這兩首詩。)

師: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可以選擇一首來讀。

生:我想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生:我讀《春望》。

生:我讀《春望》。

生:我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師:剛才她讀時有一個字,就是“卷”應該怎樣讀呢?

生:讀“juǎn”。

師:對,這是個多音字。在這兒要讀“漫卷(juǎn)詩書喜欲狂”。

師:短短的時間我們就把詩讀得這么流利,真棒!詩的意思有沒有信心弄懂呢?

生:有。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兩首詩,并借助下面的注釋想想這兩首詩大體的意思,同桌之間可以互相探討,如果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用“?”標出來,等會兒我們一起來討論解決,開始吧!

(生讀詩討論。)

師:大家學得很投入,討論得也很熱烈,誰愿意說說詩的大體意思,想說哪首都行,能說多少就說多少。

生:我知道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寫的是杜甫聽到官軍收復失地時心情很高興。

師:你能讀出作者的心情,真會讀書。

生:我知道《春望》寫的是作者看到國家破碎,心情非常悲傷。

生:我知道《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的是高興的心情,《春望》表達的是悲傷的心情,。

師:你能把這兩首詩進行比較閱讀,真會讀書。

……

師: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生:我不知道“渾欲不勝簪”的意思。

師:誰來幫幫他?

生:我知道,就是頭發(fā)很少,連簪子都別不住了。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從詩句下面的注釋知道的。

師:你讀書真認真。

……

師:我們通過互相幫助又解決了這么多問題,你們真會學習呀!

三、對比學習、體會詩情

師:請大家快速默讀這兩首詩,想一想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這兩首詩相同的地方是作者都是杜甫。

生:這兩首詩都與戰(zhàn)爭有關系。

生:這兩首詩不同的地方是一首表達的是高興的心情,一首表達的是悲傷的心情。

生:這兩首詩不同的地方,《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每一句是七個字,《春望》每一句是五個字。

師:你們真聰明。剛才大家說到這兩首詩都與一場戰(zhàn)爭有關系,知道是哪場戰(zhàn)爭嗎?

生:我知道是安史之亂。

師:你的知識真豐富。那可是是改寫唐朝命運的一場戰(zhàn)亂,老師這有一段錄象,請看。

師:看了這段資料,你想說什么?

生:戰(zhàn)爭太殘酷了。

生:戰(zhàn)爭太可怕了。

……

師:在這樣一場堪稱浩劫的戰(zhàn)爭中,人民生活會怎樣?

生:人民生活會很貧困。

生:有很多人會死在戰(zhàn)場上。

生:人民會背井離鄉(xiāng)去逃難。

……

師:詩人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生:詩人的生活會很貧困。

生:詩人會很傷心。

生:詩人可能會和人民一樣出去逃難。

……

師:是呀,在連續(xù)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亂中,詩人飽經(jīng)流離和凌辱之苦,所以當他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勝利消息時,他的心情會怎樣?

生:詩人會很高興。

生:詩人會很愉快。

生:詩人會很興奮。

……

師:大家的發(fā)言圍繞一個字,“喜”。(板書:喜)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并想一下哪些詩句表達了詩人的喜悅?

(生讀詩思考。)

師:誰愿意說?

生:我從“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知道了詩人非常高興,因為他聽到收薊北的消息時,眼淚把衣裳都沾濕了。

師:你能再讀讀這一句嗎?

生: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師:你感受到了詩人的喜悅。

生:我從“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知道了詩人非常高興,因為他聽在大聲唱歌,開懷暢飲。

師:是呀,大聲唱歌,開懷暢飲,慶祝勝利,那是一幅怎樣的場景?

生:那是一幅喜慶、熱鬧的場景,不光是詩人,人們都在慶祝勝利。

師:此時此刻只有一個心思忙著什么?

生:想要趕快回到家鄉(xiāng)去。

師:對,“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誰愿意讀這句?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師:我們一起讀,好嗎?

(生齊讀這一句。)

生:我從“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知道了詩人非常高興,因為他家里人臉上的憂愁都沒有了。

師:你能想象當家人聽到失地被收復的消息時的情景嗎?

生:家里人臉上的憂愁一掃而光,非常高興,激動的東西都來不及慢慢收拾,胡亂的收拾書籍還有其他東西。

師:是呀,愁消哀散,狂喜不已。“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師:誰還愿意讀這一句?

生: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

生:我從“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知道了詩人的心情非常急,他想快點回家去。

師:真是歸心似箭,身在巴峽,心已回到了家鄉(xiāng)洛陽,“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誰愿意讀這一句?

生: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

師:我們一起體會了詩人的喜悅之情,讓我們再來讀全詩,再次感受詩人的喜悅,好嗎?

(指名讀,齊讀。)

師:我也感受到了你們的喜悅。是呀,戰(zhàn)亂初定,家人團聚,國家即將迎來和平,詩人狂喜流淚,當戰(zhàn)火連綿時,詩人的心情又怎樣呢?讓我們一起來讀《春望》。這首詩寫于《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前,當時,安祿山的叛軍攻陷了洛陽,杜甫聽說唐玄宗逃往西蜀,素宗在靈武即位,便把家人安置在四川,只身北上投奔靈武,不幸被叛軍截獲,送往長安,他身陷賊中半年之久。春天來了,看著昔日繁華,如今滿目凄涼的京城,他不由觸景傷懷,寫下了《春望》。

師: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首詩,想一想,在這暮春時節(jié),詩人望到了什么?

(生讀詩思考。)

師:誰愿意說?

生:詩人望到了城春草木深。

生:詩人看到了城里的草木很茂盛。

師:為什么草木深?人呢?

生:人們都上戰(zhàn)場打仗了。

生:很多人都在戰(zhàn)爭中死去了。

……

師: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生:非常荒涼。

生:荒無人煙。

生:滿目荒涼。

師:山河依舊,國已破碎,昔日繁華的長安城,如今滿城草木叢生,人煙荒蕪,看到這些,詩人心情如何?

生:詩人心情悲痛。

生:詩人心情難過。

生:詩人心里很傷心。

……

師:剛才大家的發(fā)言圍繞一個字“悲”。(板書:悲)

師:哪一句最能表達詩人的心情?

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師:為什么會這樣?

生:春天來了,花兒都開了,鳥兒在快樂地歌唱,可是詩人看到、聽到這些,反而感到更加傷心。

生:春天來了,百花盛開,鳥語花香,可是詩人想到國家破碎,自己妻離子散,傷心的眼淚都滴落到花上。

師:是呀,動蕩的時局讓人憂慮,所以詩人見花開而落淚,又想到妻離子散,所以聽鳥語而心痛,此刻,詩人心情怎一個悲字了得,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師:誰愿意讀這一句?

生: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

師:詩人還望到什么?

生:詩人還盼望家書。

師: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為什么抵萬金?

生:戰(zhàn)爭已經(jīng)打了三個月了,詩人和家人分離,盼望著家人的書信,在詩人的眼中,一封家書比萬兩黃金還貴重。

生:戰(zhàn)爭已經(jīng)打了三個月了,書信都沒有辦法傳遞了,詩人收不到家人的書信,心里很著急,所以覺得家書比萬兩黃金還貴重。

師:戰(zhàn)爭阻斷了家信的傳遞,一封普通的家書讓身陷囹圄的詩人望眼欲穿,而音訊全無。于是,這國傷家恨讓40歲的詩人“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師:誰來讀這一句?

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師:詩人什么樣了?

生:不但頭發(fā)都白了,而且都快掉光了,連簪子都別不住了。師:誰還愿意來讀這句?

生: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師:國家已處在危難之中,人民飽受流離之苦,身處亂世的詩人不禁心痛流淚,讓我們再來讀全詩。

(教師引讀、指名讀、齊讀)

四、深化體驗,升華情感。

師:此刻,兩相對比,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詩人的“喜”與“悲”,讓我們再借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吧!你想讀哪首就讀哪首。

(出示屏幕,指名讀。)

師:讀得真好,你們的心與詩人相通了,已經(jīng)與詩人同歡喜,共悲傷,請你們想一想,詩人的“喜”與“悲”,僅僅是因為自己的離別和團聚嗎?

生:因為國家破碎而悲,因為失地收復而喜。

生:因為京城被叛軍占領而悲,因為官軍收復失地而喜。

師:杜甫僅僅是一位滿腹經(jīng)倫的詩人嗎?

生:他還是一位愛國的大詩人。

生:他還是一位熱愛人民的大詩人。

師:是呀,杜甫不僅是一位滿腹經(jīng)倫的詩人,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圣。他的血脈感情總是隨著國家的命運跳動,他的詩中有很多都滲透著強烈執(zhí)著的愛國之情。請大家課后多讀讀杜甫的詩篇,進一步去感受杜甫、理解杜甫,好嗎?

您正在瀏覽第一范文提供的文章。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課文題目的關鍵字!

本站(第一范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課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精彩導入篇十三

師:[板書“杜甫”]請問杜甫是誰?

生:杜甫是古代詩人。

生:杜甫是唐朝的大詩人。

師:你對大詩人杜甫了解多少?

生:人們把杜甫稱作詩圣。

生:成都有座杜甫草堂。

生:我們學過他的《絕句》。

師:大家一起背背。

生: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還知道些什么?

生:杜甫字子美,人稱杜工部。

生: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生:他是河南鞏縣人。

生:杜甫曾經(jīng)為蓬溪縣客館寫了一篇《唐興縣客館記》。

師:我還是第一次聽說。你是從什么地方知道的?

生:我是從《川中名勝赤城山》這本書中看到的。

師:我得學習學習。這本書能借我嗎?

生:行。下午我就帶來。

師: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與李白齊名,二人并稱“李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課題]“聞”是什么意思?

生:“聞”的意思是聽。

師:誰聽?

生:詩人杜甫聽。

師:他聽到什么?

生:他聽到“官軍收河南河北”的消息。

師:官軍指什么?

生:“官軍”指國家的軍隊。

師:“國家”準確嗎?

生:“官軍”指朝廷的軍隊。

師:[在“河南河北”下畫線]什么意思?

生:指河南省和河北省。

師:是嗎?[生沉默]這里的“河”特指黃河——

生:“河南”指黃河的南邊,“河北”指黃河的北邊。

師:[在“收”字下畫三角符號]怎么理解?

生: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南北兩岸的地方。

師:題目的意思應該是——

生: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消息。

師:把消息換個詞語。

生: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喜訊。

師:對。唐朝曾經(jīng)爆發(fā)過“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叛亂,占領了黃河兩岸的廣大地區(qū),詩人杜甫的故鄉(xiāng)也淪陷了。國家四分五裂,詩人有家不能歸。當他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之后,興奮不已,寫下了這首詩。學古詩,首先要讀準字音[板書“讀準字音”]同桌的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聽聽對方把哪些字讀錯了。

生:[互相檢查]

師:現(xiàn)在,請聽老師讀。比較一下,看看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哪些讀錯的字音?

生:我把“即”讀成了“ji”。

生:我把“還”讀成了“hai ”。

師:為什么要讀“huan ”?

生:詩中的“還鄉(xiāng)”是回到家鄉(xiāng)的意思,所以要讀“huan ”。

師:你的理解完全正確。還有嗎?

生:我把“妻子”的“子”讀成了輕聲。

生:老師,為什么要讀“zi ”?

師: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生:讀輕聲時,專門指丈夫的老婆。

師:讀三聲呢?

生:“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讀,注意,一定要讀準字音。[生齊讀全詩]顯然,同學們剛才的朗讀還不夠味,什么原因呢?因為我們還不完全理解詩句意思。學習古詩,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還得理解詩句[板書“理解詩句”]這是重要的步驟。詩中有六個地名,找出來,說說他們所在的省份。[生默讀思考]

生:劍外是四川省的代稱。

師:[隨學生的回答借助幻燈片(杜甫計劃中的返鄉(xiāng)示意圖)揭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

生:薊北指河北省的北部。

生:襄陽在河北,洛陽在河南。

生:巫峽是長江三峽之一,在重慶市。

生:巴峽是長江上的一段山峽,在四川省境內(nèi)。

師:這些地名有什么聯(lián)系呢?杜甫將從哪里出發(fā),經(jīng)哪些地方,最終目的地在哪里?我們來看看詩中有沒有答案。

生:杜甫當時正在梓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四川省三臺縣。我估計他從這里出發(fā),[教師在幻燈片中借助箭頭符號演示杜甫返鄉(xiāng)的路線圖]可能到重慶乘船,穿過巴峽和巫峽,到了襄陽后,北上回到洛陽。

師:請大家看著大屏幕,一起背背詩的后兩句。

生: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師:還存在哪些問題?

生:老師,請問“漫卷”是什么意思?

師:問得好。想想看,詩人在卷什么?

生:卷詩書。

師:唐代一般沒有裝訂成冊的書籍,文字大多寫在紙卷上,所以收拾的時候要卷起?!奥怼笨赡苁窃鯓泳??

生:慢慢地卷。

生:這里的“漫”不是快慢的慢。

生:我覺得應該是漫不經(jīng)心地卷。

師:理由呢?

生: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故鄉(xiāng)的喜訊,非常高興,收拾書籍的時候就可能漫不經(jīng)心。

生:我不贊成這種說法。我覺得詩人決不會漫不經(jīng)心,應該是胡亂地收拾書籍。

師:為什么?

生:喜訊傳來,詩人太高興了,巴不得馬上就出發(fā),所以收拾書籍時一定顧不了那么多,很隨便。

生:杜甫是大詩人,他一定很愛惜書籍,不會胡亂地收拾。

生:雖然他很愛惜書籍,但是從詩中可以看出,他已經(jīng)到了“喜欲狂”的程度,所以才會胡亂地收拾書籍。

師:有道理。再沒有不懂的字詞嗎?那好,大家分組說說詩句的意思。

生:[小組交流后抽生說]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失地!當我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喜訊后,高興得眼淚灑滿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們,他們也沒有一絲憂傷,趕緊胡亂地卷起詩書,我高興得簡直快發(fā)狂了!在這晴朗的好天氣里,放聲歌唱,暢飲美酒,讓美好的春光伴我回到故鄉(xiāng)去。我乘上船兒,過巴峽,穿巫峽,襄陽一過,就一直奔向洛陽。

師:看來,你們基本上理解了詩的意思。讓我們再來讀讀全詩吧。[生齊讀后]這次的朗讀比上次有進步,但還不夠味,有點生硬的感覺,因為你們還沒有完全讀懂詩人的感情。讀古詩,一定要體會和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感情。[板書“體會情感”]你認為詩人寫這首詩時是一種什么心情?(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關鍵字:聞官軍)本文轉(zhuǎn)載

生:詩人一定心情舒暢。

生:詩人十分興奮。[板書“興奮”]

師:哪個詞語直接點明了這種心情?

生:喜欲狂。

師:[板書“喜欲狂”]怎么理解?

生:杜甫高興得簡直快要發(fā)狂了。

生:詩人高興得像個孩子似的,又唱又跳。

師:你還從哪些詞語體會到了詩人無比喜悅的心情?

生:我從“漫卷詩書”也體會到了詩人的喜悅。

師:對。我們剛才也研究了這一點。

生:從“白日放歌須縱酒”可以看出,詩人以縱情歌唱、暢飲美酒的方式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激動。

生:我從最后兩句體會到了詩人的心情。

師:這兩句中的哪些詞語用得好?

生:“即”、“穿”、“便”、“下”用得特別好。因為這幾個詞語在詩中都含有速度快的意思,可以看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師:我們學過的詩中也有這樣的詩句,比如——

生: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師:背背。

生: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的確,此時此刻,詩人高興得流淚,高興得發(fā)狂,高興得手舞足蹈。他之所以這么高興,是因為——

生:朝廷的軍隊收復了被叛軍占領的地方。

師:哪一句詩直接點明了高興的原因?

生:劍外忽傳收薊北。

師:[板書“收薊北”]“收薊北”的消息是什么時候知道的?

生:剛剛知道。

師:怎么看出來的?

生:“忽”字說明消息來得很突然。

師:忽然間得知故鄉(xiāng)已經(jīng)收復了,為什么就這么高興?

生:流亡的日子終于結束了,能不高興嗎?

生:詩人為終于可以回家而高興。

生:因為國家統(tǒng)一而高興。

師:你們理解得很深刻。由此可見,詩人不僅僅是寫自己的歡快心情,他還想表達——

生:表達了詩人的愛國之情。

師:[板書“愛國思鄉(xiāng)”]如果帶著和詩人一樣的心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效果肯定大不一樣。想讀嗎?

生:想![齊讀]

師:你們讀得真棒!不過,我擔心有人濫竽充數(shù),所以想聽聽你們單獨讀。[抽二人讀] 因為讀準了字音,讀懂了詩句,讀懂了詩人的感情,所以和前兩次朗讀相比,又上了一層樓。讀了杜甫的這首詩,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香港和澳門的歷史。

生:我想到了中國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

師: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時候,你們還小,老師的感受很深。在香港回歸之前,我特意寫下了一首詩《心聲》。想聽嗎?[生鼓掌]那好,我就讀給大家聽聽。也許它能幫助你進一步理解杜甫的這首詩。[師朗誦《心聲》]杜甫的詩寫的是1200多年前的事情,可是我們今天依然有這種情感。為什么?因為我們同是炎黃子孫,愛國的主題是永恒的,也是神圣的。讓我們再次齊聲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生齊背]

(2002年4月整理)

個人主頁網(wǎng)址:

作者簡介:黃繼森,男,大學文化,小學高級教師,全國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中心會員、中國寫作學會小學作文教學研究會會員,《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特約研究員,《教育導報》特約記者,《少年百科知識報》特約通訊員,人民教育出版社《做人-作文》教材編委及主要編著者,編寫的《新概念學語文》、《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教育》、《預防艾滋病教育》、《我做合格小公民》等已由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2055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