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優(yōu)質2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7:09:07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優(yōu)質22篇)
時間:2023-12-07 17:09:07     小編:紙韻

總結是對過去經驗的提煉,對行動的指導。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首先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對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一

數學史是關于數學的發(fā)展過程的歷史,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的產生和發(fā)展是數學史研究的主要內容。數學史是人們認識數學本身的歷史,數學史是展現人們的生活、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與數學之間聯系的歷史,數學史闡述了數學方法和思維的具體發(fā)展過程,數學史記錄了數學家們對數學卓越貢獻的歷史,數學史是我們學習數學概念、知識、思想與方法及其發(fā)展歷史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每個學科都有其歷史,數學也一樣。與其他學科相比,數學具有很強的累積性,它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把原有的理論推翻了重新建立,數學的理論是一脈相承,不同時期的數學家都是在原有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和拓展。數學史向我們展現了數學發(fā)展的大致歷程,記錄了數學家們研究數學的過程,其中包含著數學家們的艱辛與喜悅,是數學家們集體智慧的完美展現。

二、數學史的教育現狀。

18世紀,孔德就指出歷史順序在孩子教育中的必要性。20世紀70年代,第二屆國際數學教育會議召開,會議中有個數學工作小組提議把數學史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許多年過去了,雖然數學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有所涉及,但是調查發(fā)現小學教育工作者對數學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視程度和融入程度是比較低的,很多小學教師并沒有將數學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教育作用發(fā)揮的很好,只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將數學史輕描淡寫,一筆帶過。近年來,各地紛紛推行教育改革,國際上對數學史的研究和學習越來越重視,國內各種有關數學史的研討會也相繼召開,許多數學家和教育工作者也越來越關注數學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國際國內掀起了一股數學史研究和學習的狂熱潮流。

(一)學習數學史有利于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融入數學史的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科學精神,還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和應用,從而樹立學生正確的人文價值觀。數學教材理論知識占大部分,這就導致數學學起來比較的枯燥乏味,沒有一點的趣味性,對于剛剛接觸數學知識的小學生來說很難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數學史在小學課堂教學中的融入,使得小學數學概念等理論知識學起來更加的生動形象。將數學史資料等一些比較感性的材料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學習數學史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中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游戲、有趣的問題等在小學數學教材和教學過程中的設置,有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這些數學史中的故事、游戲等有著令人好奇的歷史背景,可以豐富小學教學的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出小學生對小學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推進。下面我們做一些有趣例子的介紹,這些例子對于活躍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氣氛有很大的作用。有趣的數學游戲:擺火柴、七巧板拼圖;有趣的數學故事:高斯的故事、一個手指的故事(十進制);有趣的數學問題:四色問題、歌德巴赫猜想。小學數學教師應注意對有趣的數學資料的收集,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融入這些有趣的數學材料,逐漸的培養(yǎng)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數學教育的進行。

(三)學習數學史有利于拓展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面《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使得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新課改后,人們更加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性越來越重要了。數學史為學習數學的學生提供了數學的發(fā)展進程、數學學習的思維方法等知識,學生學習數學史,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增加對數學知識的深刻性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為學好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促進學生在數學上的進一步發(fā)展。

(四)學習數學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數學史的學習不僅有利于小學生掌握數學的理論知識,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數學史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思維方法,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學生可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正確高效的解決所遇到的難題,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動手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會先主動思考、探究,而不是一味的問老師答案,學習數學史,更進一步的促進了學生構建完整的數學學科的知識體系,為學生數學的進一步學習提供良好的保障和提供堅實的基礎。將數學史融入小學課堂具有激發(fā)學生興趣、塑造優(yōu)良品格、培養(yǎng)愛國情操的意義,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的新課導入、問題探究和課堂小結中融入數學史。在這過程中,教師應遵循科學性、目的性、趣味性原則,密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對數學史的學習,教師可以提高小學數學學習的課堂效率,促進數學教學任務的高效完成。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二

1.運用多媒體教學,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突出重點,降低知識難度。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想象;重視做題能力的訓練,忽視創(chuàng)造思維的培養(yǎng)。利用多媒體手段教學時:首先,可以將教材中的重要的難懂的知識制成圖文并茂的課件,幫助學生由感性向理性認識轉化;例如:立體幾何的三視圖及線與線、線與面、面與面之間的關系,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運用flash動畫,可以在大屏幕上給學生演示操作過程,學生比較容易建立起空間感,進而降低知識難度。其次,對知識不易講清的地方,進行模擬仿真,幫助老師輕松完成教學任務。

2.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課堂容量,有效交流反饋信息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師的一些板書省略掉,這樣就可以騰出時間讓學生交流互動,有存分的時間讓學生加入課堂教學,真正的讓學生在課堂上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另外,對練習課復習課,把知識點可以通過幻燈片和大家一起回顧,并設計成選擇、判斷、填空等形式用幻燈片投影出來,擴大練習復習容量,有效交流反饋信息。

3.運用多媒體教學,有聲有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好多同學都覺得數學枯燥無味非常難學,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給我們數學課增加一些趣味,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能否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他們的思緒帶進這節(jié)課的主題,是這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比如:高一的第一節(jié)課集合,我們在引進集合概念的時候,先讓同學們說出在生活中聽到過集合一詞的場景,然后老師把錄像里學生上體育課、上早操以及部隊集合的場景播放出來,這樣就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下來就可以很快向同學們提問,用一個班級與班級里的同學引出集合的概念,元素及其特征等內容,這樣比單一的語言教學效果要好的多,學生會把課堂上的短時記憶轉化成長時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中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能力是數學教育的根本任務,其實數學教育是來源于實際,從實際問題中發(fā)現并抽象出數學問題,并最后又回歸于實際,那就是試圖用已有的數學模型(如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tǒng)計量等)來解決實際問題。那么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把現實生活、生產中的一些數學模型用圖片、動畫、錄像等形式播放出來,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原來數學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數學在生活中有如此大的用途。通過真實的圖片顯示,讓學生把數學和生活緊密相連,提高了數學的應用意識。

第一:過分地夸大多媒體的作用,忽略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一些老師覺得有了多媒體以后非常方便,不用再去下工夫備課了,只要講課的時候一播放幻燈片,下一步該講什么就有提示了。甚至有的老師為了第二天上課急用,第一天急匆匆地從網上下載個課件,大致地看上幾眼第二天上課拿來就用。這樣,我們就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忽略了,夸大了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容易造成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脫節(jié),不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所以,我們不能盲目地運用多媒體。要讓多媒體真正地發(fā)揮其作用,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制作課件的時候下很大的功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以及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過程。在進行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之間的關系,要有適當的課堂講解、板書、師生互動和交流反饋過程。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來,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第二:太過追求多媒體課件的.形式,設置太多的圖片與聲音運用多媒體教學關鍵是課件的制作,課件制作的成功與否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首要因素。有的老師為了讓自己的課件具有特色,在課件中設置了好多華麗的圖片與聲音,忽略了課件的內容。但過多華麗的外表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反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堂上可能是熱熱鬧鬧,但效果卻是平平淡淡。所以一個好的課件并不是靠華麗取勝,課件的設計要注重反饋性,科學的課件設計要重視教師怎樣教,更重視學生如何學。把形式和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達到傳授知識、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的目的。

綜上所述,是我對多媒體教學的一點認識,總之,毋庸置疑多媒體帶給我們的好處是大于帶給我們的問題的。我們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不斷反思總結,遇到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關系,隨時用新課改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三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主要依靠粉筆、黑板和教具結合自己的語言講解來實施教學,對于一些較為復雜和抽象的數學問題來說,不是十分奏效,而且無法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學習氣氛低迷,教學效率不高。而在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得到了革新,教師可借助網絡上現成的課件、教案、圖像視頻等資源來豐富數學課堂,通過交互式白板來吸引學生的探知興趣,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過程。

(二)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有了互聯網,學生可以通過搜集引擎自主查詢到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學習具有了很強的自主性,尤其是在前置預習的階段,可按照教師出示的學習目標或導學案,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預習,即“獨學”。而在正式學習階段,又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成員間的“獨學”所得,針對一些共性問題進行探究討論,即“群學”。不管是“獨學”還是“群學”,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這與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單一模式是全然不同的。每個學生在完成了各自的學習任務后與小組成員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途徑,體驗到了自學的成就感,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心,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有效的發(fā)揮,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基于網絡的多媒體設備,教師的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學生的學習也變得更加靈活有效,因而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權威和主導,而搖身一變以一個指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進行知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流,不光要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和情感發(fā)展。在“班班通”的環(huán)境下,學生成為了知識建構者,正式成為了教學的主體,不僅拓寬了視野,也培養(yǎng)了能力。

二“、班班通”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的優(yōu)點。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的強大搜索功能和多媒體設備的完美整合使得我們的課件兼具智能化和互動性,顯示屏上的幻燈片、flash動畫、音頻等將陌生的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極大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熱情。而在回答課堂問題時,學生也能從顯示屏上的畫面得到啟示,使回答的準確率得到提高,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所以更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了起來,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提升教師教學熱情。

“班班通”的數字化教學模式把教師從粉筆加黑板的單調教學形式下解放了出來,“班班通”不僅能幫助教師設置教學情境、立體呈現知識,還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討論提供依據,這使得教師獲得了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提升課堂效益的前提下實現了雙贏。而從另一個層面上而言,“班班通”的教學環(huán)境改變了教師才能幫學生獲得對知識內容的高水平理解的狀況,如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機會增多了,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綜合素質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所以學生的這種提高無疑也感染了教師的教學熱情,讓教師更加積極地備課,以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數學是基礎學科,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舉足輕重。我們數學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還要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能力,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在新的教學形勢之下,數學教師要善于利用“班班通”的諸多優(yōu)勢,為學生們營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中的很多概念和公式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十分抽象和復雜的,學起來難免有些枯燥,因而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但是“興趣是引導孩子學習的第一動力”,教師不得放棄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而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數學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可以通過聲音、圖形、動畫等的插入,突破教材和空間的限制,直接形象地再現客觀事物,吸引學生的目光,使他們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引入圖形的周長時,教師使用課件再現了運動會上田徑運動員跑完800米的過程,用閃光的紅線把整條賽道圍住,讓學生不得不注意到運動場的“周長”,從而開始琢磨教師這樣做的用意,不知不覺就把心思轉移到了對“周長”的探知上來。又如,在《統(tǒng)計與概率》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同樣可在導入階段設計一個轉盤抽獎活動,來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顯示屏上出現一個電子轉盤,被平均分成了五份,每一份的顏色各不相同,轉盤不斷沿著順時針在轉動,學生隨機喊“停”。當轉盤完全靜止時,若指針停留在紅色的區(qū)域內,學生就可得到一顆糖果,否則沒有獎勵。在玩了幾輪之后,教師向學生提問:“同學們想不想多得糖果?“”想!”“那么我們把這個轉盤改一下,該怎么改呢?”有學生提議將整個轉盤都涂成紅色,并得到了一致的贊成。教師再問起這樣做的原因,學生只說指針可一直停留在紅色區(qū)域,卻說不到其本質,直到預習過的學生說“概率變大了”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教師順勢便可成功引入“概率”的概念,在學生情趣高漲之時學習新知識,使事半功倍。

(二)充實內容,啟迪學生數學思維。

“班班通”通過聲情并茂的圖片、聲音、動畫等手段賦予了課堂教學內容無限的活力和表現力,讓學生享受到了數學審美的樂趣。同時“班班通”還具有擴展教材知識外延、擴充課堂容量的作用,來幫助學生獲得數學思維的啟迪。例如,在認識三角形的時候,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分析判斷,學生已經能夠按角度的大小把三角形分成三類了,而為了讓他們更加牢固地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教師接下來可利用“班班通”中的希沃軟件開展“猜猜看”的課堂活動。具體過程如下:首先出示一個直角三角形,但只露出直角,把其他兩個角都遮住,讓學生判斷出是什么三角形。接著又如法炮制,只露出鈍角三角形的鈍角,學生也能很快就準確地分辨出是鈍角三角形。但是輪到銳角三角形時,仍然還是用屏幕遮住兩個角,只露出一個銳角,學生的說法就開始不一樣了,有的一口篤定是銳角三角形,有的則不敢確定。這時候教師就要出言引導:“如果要確定這個三角形是不是銳角三角形,我們還需要知道什么?”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還得再知道一個角的角度是多少!“”為什么呢?“”也許藏起了一個直角,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許藏起了一個鈍角,是鈍角三角形”……這時學生們的精神非常振奮,思維也在互相激發(fā)中得到了啟迪,“要弄清一個三角形是不是銳角三角形,至少要知道它的兩個角是否都是銳角”,并把“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這一性質牢牢記在了腦海中。

(三)靈活轉化,有效突破重點難點。

就算一個專業(yè)知識過硬又善于表達的數學教師,在面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時,也難以輕松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這些抽象的知識又往往是一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需要學生務必理解掌握。而“班班通”的優(yōu)質資源整合功能,能夠輕松實現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轉化、平面到立體的轉化,幫助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例如,在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關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問題,教師可先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猜測,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探究,然后把自己的想法提出來。如果學生中有想到正確推導方式的,教師就可通過“班班通”把學生的描述再現一次,如果學生中沒有人想到哪怕一種推導方法的,教師就把事先準備好的割補視頻播放一遍: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一個三角形,把這個三角形平移到平行四邊形的右邊,使其拼成一個長方形,此時用紅線突出長方形的長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寬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高,自然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為=底x高?!鞍喟嗤ā本褪沁@樣利用了“轉化”的思想方法成功突破重難點的,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加固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巧設練習,逐層提高學有所用。

小學生的心理穩(wěn)定性差,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所以教師只有不斷改變課堂練習的形式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保證做題效率?!鞍喟嗤ā钡囊霝楦咝Ь毩暣罱肆己闷脚_,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容量大、花樣多的課堂練習,在增強練習趣味性的同時及時做到反饋和矯正。仍然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在學生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后,可采用“闖關”的形式進行鞏固練習(只有完成了上一關卡才能進入下一關卡),循序漸進、逐層提高。第一關:口算題。讓學生利用公式準確地計算出所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考察學生對公式的熟練程度和口算水平。第二關:變式題。已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72平方厘米,底和高都為整數,求底和高分別是多少。主要是考查學生的逆向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計算能力。第三關:判斷題。判斷圖中所示的幾個同底不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哪一個的面積最大,并說一說為什么。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度。同樣都是練習,但由于信息技術的介入使練習更多了一層趣味性,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同時也縮短了“學生練習—教師批改—學生訂正”的周期時間,使得反饋更及時。這樣的課堂練習不僅是對新知識的鞏固,也是對新知的深化和提升,提高了課堂練習的時效性。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與時俱進,在“班班通”的環(huán)境下教師必須要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思想和心態(tài),有效利用新興教學技術使數學知識變得易懂易學,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豐富高效的數學課堂。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四

小學生一般都是7—13歲之間的孩子,喜歡游戲、玩耍、娛樂,習慣于形象化、直觀化的思維模式.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要用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和方法把單調、抽象的數學知識“呈現”給學生,讓他們能夠樂于接受,趣在其中,美在其中,樂在其中.教師如何把知識“呈現”給學生,其中大有學問,需要不斷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小學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比較單調和枯燥,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更加勤奮,深入鉆研,用多種多樣藝術化的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識教育”真正變?yōu)椤皢⒅墙逃?

一、問題設計的趣味化。

孔子曰:“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數學是從問題開始的,是以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為目的的.有趣的提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的思維,成為學生積極思考的橋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特別感興趣,總想探個究竟,弄懂其中的`奧妙所在.尤其是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有趣的提問能夠勾住學生的魂,讓學生如饑似渴地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比如,我在上《比例尺》一節(jié)時,首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誰知道自己的家鄉(xiāng)距離首都北京有多遠?學生紛紛推斷和猜測,但都很不準確.這時我亮出了中國地圖,并且說:那就讓我們來量一量吧.學生聽說在地圖上可以量出從家鄉(xiāng)到首都北京的距離,都表現得大為驚奇,興趣盎然.這時我們順利地進入新課講解,就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把老師講的每一句話都視為金科玉律,并且牢牢地記在心里,印入腦海.

二、情境設計的生活化。

有用才是真理,有用才是真知.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興趣,就必須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有用,能夠切實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疑難問題.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反過來應用于實踐.為此,數學教師在講授數學知識的時候,要遵循“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唯物辯證法原理,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公式、公理建立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之上.比如,我在講授《圓的周長》一節(jié)時,首先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六一兒童節(jié)即將來臨,我們學校要開田徑運動會.你們可知道:如何才能夠精確地測量出我們學校操場跑道的長度呢?學生相互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用米尺實測是最好的辦法.接著我又說:操場跑道將分為內外6圈,怎樣才能夠又快又精確地測量出各圈跑道的精確長度呢?這下子大家都傻眼了,面面相覷,不知所云.他們其中有人不得不發(fā)出這樣的感嘆:4個邊的直線距離容易丈量,而4個圓角處的跑道長度就很難快速丈量出來.這時我就告訴同學們說:我這里有一種最便捷、最快速的丈量和計算方法,大家愿不愿意學呢?這時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回答:愿意!這樣學生的興趣就被充分地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學效果必然是最理想的.

三、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長期的、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實踐,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拼圖法、實踐操作法、游戲活動法、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法,等等.其實,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對不同教學內容的最佳“呈現”方式,是能夠最大限度地體現教育效果的方式方法.數學教師要靈活應用各種教學法,把不同類型的數學知識最有效地傳授給學生,以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觀察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比如,在教學《2、3、5的倍數的特征》時,我采用了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在教學《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我采用的是拼圖法和實踐操作法;在教學《三角形的分類》時,我采用的是多媒體演示法.教師所擁有的知識的多少與教學能力是不相同的,教師專業(yè)成長需要實踐性的量的積累,是一個厚積薄發(fā)的過程.什么樣的知識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要課前精心預設,而且要觀察效果;不僅要進行廣泛的實踐交流,而且要進行深刻的教學反思,以便總結經驗,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性知識.數學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數學課堂應該是張弛有度的,既要讓學生學到知識,又能夠讓學生輕松愉快、心情舒暢.

四、施教對象的分層化。

由于每一名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同,智力方面存在著差異,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必然會表現出優(yōu)劣來.對于相同的問題和作業(yè),優(yōu)等生早已算出了答案,還有空閑時間,中等學生還在求解之中,而學困生卻顯得抓耳撓腮,無可奈何.針對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就要采取差別化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分層施教.在授課方面,在對教材內容的學習和領會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有不同的要求,不能千篇一律,整齊劃一.對于優(yōu)等生,要以放為主,鼓勵他們獨立學習,多元求解,積極進行高難度的拓展練習.對于中等生,應該半扶半放,在教師點撥、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提高性練習.對于學困生,要以扶為主,在師生討論、小組交流的基礎上進行鞏固練習.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情緒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實施分層教學的過程中,評價標準也要有區(qū)別,尤其是對學困生,要讓他們感到有收獲,有成就感,以提高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參與度.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五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上,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倡學生樂于探究和主動參與以及勤于動手,不但要對小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還要對小學生獲取知識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從小學生接受的心理和數學學科特性出發(fā),重視小學數學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1]。

一、靈活地運用數學教材。

師與生和生與生以及學生與他人之的互動,就是教學,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育上,讓數學教材不但要為我所用,又不能讓數學教材限制和約束自己,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小學數學的內容進行調整和增刪,使小學生感到生活的到處都有數學,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地激發(fā)起來。例如,學習《小數的性質》時,剛上課,教師故意在黑板上寫上4.40.400,小學生看到教師不動聲色地寫上幾個數字,就會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師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圖?教師再比較神秘地問學生:“我會提出怎樣的問題呢?同學們猜猜看,”學生們好奇心一下被調動起來,思維開放了,有的小學生說,末尾添上0數字大小有什么變化?還有的說,這幾個數字之間有什么樣的變化?教師這時再問學生,“同學們,誰能讓這幾個數字變得相等?”這時就會將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小學生們開始交流和議論。小學生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單位。教師這時可以說:不加單位,也能將這三個數相等,知道老師會有什么方法呢?這也是這堂課老師要講的主要問題,將這種情境形成一個懸念,致使小學生探究知識的習慣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養(yǎng)[1]。因此,小學數學在教學中,應該靈活地運用教材,讓教學教材服務于數學教學,既要對數學教材進行尊重,又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

二、新的數學課堂組織形式的探索。

大課堂的數學教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師作為主體的講解比較有利,但是,對于新課程改革后的學生作為主體的自主學習,卻很不利。因此,應該將小組教學模式積極地進行開展。有效地運用小組教學,能夠將集體教學的不足進行有效的彌補,將師與生和生與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觸的機會進行提供,對于小學生的合作學習非常有利,無論對于促進個體社會化,還是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都是有效的途徑。對于班級和小組以及個人多種學習方式互相結合的組織形式,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探索,對于小組研究和討論的學習方式重點地加強,將數學大課堂的講解學習方式盡量削弱。劃分小組,通常8個人為一個小組,學生興趣愛好和性別的相互搭配,都應該照顧到,小組組建起來后,應該相對穩(wěn)定,過一段時間后,可以適當地調整一下,以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既能夠增進小學生之間的友誼,又使學生的興趣愛好得以培養(yǎng),從而使教學育人的目的得以實現[3]。

小學生學習的內容,越接近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小學生就越喜歡主動且自覺地去接受知識,這是心理學研究曾經證明的。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上,應該有效運用恰當的導語和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fā)起來,情景創(chuàng)設需要選用小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實例,然后導入新的數學課中,在課堂數學教學中,如果恰當地將導語運用,就能夠更好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從而使小學數學教學目的得以實現。例如,學習2-20這十個數字,教師可以將校園作為生活的實例,引導和幫助學生觀察圖片,互相交流,使內容數據產生出來,學生對于抽象數就會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對于2字,引導小學生發(fā)現美麗校園的樹上有2只小鳥,由此,學生又會發(fā)現周圍2字的東西……在數學課上,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結合情境,自己來編和列式解題。如此這樣,就能夠將數學教材中所缺少的生活題,變?yōu)樯钪械臄祵W問題,同時,小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進行探究。

四、小學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學習。

合作探究這個關鍵的數學課堂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共同來創(chuàng)造,是將小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yǎng),致使師生和生生以及師生與文本對話的有效方式得以實現[4]。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合作交流情境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對小學生進行鼓勵,讓小學生將自己的見解發(fā)表出來。同時,還要與小學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將小學生的責任增強,在共同的合作中,讓小學生學會去傾聽別人、尊重別人和評價別人,以及怎樣才能夠將自己的觀點更好地進行表述;競爭是為了讓小學生學會求同存異和取長補短以及統(tǒng)一意見,能夠更好地合作。合作交流需要將成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將激勵合作交流機制建立起來,讓小學生大膽地進行質疑和交流。能夠達到師導生和生教生以及生強生的效果。

五、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數學教學中,應該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引導和幫助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致使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和自主探索地去對數學進行認識。

【參考文獻】。

[4]王秀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6(04):45.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六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筆者深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應對其加以正視并解決。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一言堂、滿堂灌課堂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對于目前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來說,大多數教師仍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禁錮,課堂教學主要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走入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客體的教學誤區(qū)。這將嚴重影響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影響整體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一言堂、滿堂灌的課堂教學主要來自于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他們教書多年,當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時,他們能夠憑借經驗進行有效的處理,然而,缺少對學生思維邏輯的引導和培養(yǎng),即使巧取捷徑解決問題,卻不能真正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新教學理念與實踐未能有效結合。

教學理念的滯后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首要因素,因此,更新教學理念成為施行新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雖然,新課程理念提出多年,教師工作者也都進行了相關的學習和培訓,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新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未能真正利用。在農村學校中,新課程理念、素質教育仍然停在口號上,課堂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氛圍枯燥、無味,未能將情景教學應用于課堂中,這一系列問題也將制約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三)以教材為中心的錯誤教學方針。

教材作為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指導,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標尺。然而,大部分教師卻以教材為中心,認為只要認真完成教材中知識點的講授就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教學目標。這種教材即法典圣經的錯誤教學方針既制約著教師教學能力的發(fā)揮,也影響著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更與新課程理念不相符合。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材的重要作用的基礎上,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成為擺在教師面前的嚴峻問題。

(一)更新教學理念實踐教學模式。

作為教學工作者,首先,要學習全新的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教師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工作中更上一層樓。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其次,在學習教學理念之后,要應用于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體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樣才能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最后,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紐帶,將新課程理念應用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友愛的課堂氛圍,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二)建立以教材為基礎延伸教學視野的教學指導方針。

新課程中指出:教材是教師為實現一定教學目標,在教學活動中使用的、供學生選擇和處理的、負載著知識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它既可以包括以教科書為主體的圖書教材,又包括各種視聽教材、電子教材以及來源于生活的現實教材等。因此,教師必須準確解讀教材,并對教材內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領悟編者意圖,并豐富教學視野,最終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只有教師準確的理解教材,有效地整合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的延伸教材,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讓教材不僅是進行教學的工具,還應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法寶。

(三)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

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活潑愛動,加上農村學校的孩子生活體驗少,對于許多外界的新鮮事物不了解,基于這一點,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出發(fā),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理解知識有重要作用。所謂的創(chuàng)新教學情境,就是構建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的聯系,將學生角色引入教學過程中,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動機。例如,游戲情境教學,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與“3”有關的游戲,也就是從一開始數,凡是3的倍數或者含有3的數字都要以拍手代替,游戲在誰那停止了那名學生就要給大家唱首歌。這樣,在游戲中既得到了快樂,也學習了知識,培養(yǎng)了大家靈敏的思維能力,形成了和諧歡快的課堂氛圍,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盧梭認為: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給兒童各種知識和灌輸種種觀念,而在于引導兒童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同時必須十分謹慎地對兒童接觸的事物加以選擇,從而使他們獲得有用的知識與合理的教益。因此,對于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更加生活化,讓知識與實踐更切合,把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片自由、和諧的學習條件??傊谵r村小學數學教學中,與城市相比,許多條件不足,但是,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農村學生的生活優(yōu)勢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教學理念有效地應用于教學過程中,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知識與實踐的轉化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孫鳳華工作單位:山東冠縣東古城鎮(zhèn)民生小學。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七

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制定強調從以獲取知識為數學教育首要目標轉變?yōu)槭紫汝P注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適應現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梢哉f,促進學生的終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學校數學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所以,課堂教學中運用什么樣的策略指導并開展課堂教學,對教學價值的體現,學生成長的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采取哪些手段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呢?首先,巧設導入語激趣。上課伊始,教師應根據該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材重難點,設計一段能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導人語引入新課,以激活學生學習動力,點燃學生思維火花。其次,設計擂臺賽出情趣。小學生表現欲強,愛爭強好勝,喜歡受人夸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小學生這一年齡特點,有意識地設計競賽題和競賽形式,學生會興致盎然,熱情高漲,學習空前活躍。如把基礎數學知識或口答題設計成搶答競賽形式,把中等難度題設計成限時必答競賽形式,把難度較大的題設計成小數奧賽形式,讓學生以賽激趣,以賽促學,以賽提效??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選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激趣方法,會使數學課趣味盎然,高潮迭起;會使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教材是落實教學大綱、實現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善于運用教材是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第一、領會編者意圖,提高駕馭能力。是否領會編者的意圖是衡量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從小學數學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和與之配套的教學參考書,全面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編寫意圖,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個小學數學教材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第二、結合教學實際,適當調整內容。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到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同時也要注意改革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對教材內容有所選擇、補充或調整,進行教學再加工,從而真正達到優(yōu)化教學之目的。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中獲得知識呢?我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游戲、故事……如:在上"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讓孩子帶來了許多物體和圖形,先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介紹自己帶來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數一數,看看每種物體、圖形各有幾個。這樣不僅使學生認識了數,還為以后的分類課打好了基礎,更培養(yǎng)了孩子的合作學習習慣。

大家都知道本冊數學教材的練習題中,有很多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勤思考。剛開始,當我問道:"誰還有不同的方法?"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這時,只要有學生能通過思考來回答問題,不管他答對與否,我都給與相應的鼓勵,表揚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我講《跳繩》這一課時,大多數學生都列算式為:2+6(2個搖繩的,6個跳繩的),這時,有個小女孩卻膽怯怯的舉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我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說:"有4個小男孩,4個小女孩,共有8個小朋友在玩跳繩。"我當時特別高興,就借機說:"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棒極了!"并獎給她一個"智慧果"。然后,我對其他孩子說:"其實通過這幅圖還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誰還能做一個愛動腦筋的孩子?"經過這一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據衣服、襪子的不同顏色來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學生列出了連加算式。從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題,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去尋找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梢姡灰覀兡苓m時抓住機會,并加以正確引導,相信孩子們是有潛能可挖的。

許多孩子在入學以前就會做100以內的加減法,但是如果把它們拿到具體的生活實際中來就不是那么盡如人意了。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系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如:上完《分類》課以后,布置學生到書店、超市等地方進行調查,看看它們是按什么規(guī)律把物品進行歸類的,之后又讓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東西,叫學生扮演。"商場小經理"把各種物品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歸類。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把數學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多讓孩子動手。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把不好操作的轉為好操作的,這樣更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老師可和孩子一起做數學游戲,通過有目的的游戲促進孩子在數學認知、空間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發(fā)展。例題:有兩堆石子,如果從第一堆中取5粒石子放到第二堆中,則兩堆的石子數相等,由這個條件你能得出關于這兩堆石子的什么判斷?這道題顯然是開放性的題目,可以讓同學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qū)分,由于不同級的思維發(fā)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qū)別對待。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qū)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

反饋,是為了使學生課堂學習的正確認知過程和結論得到及時的強化,使不正確的認知和結論得到及時的矯正。只有恰當時刻和恰當強度的反饋信息才能保證最佳反饋效果,信息反饋過遲,對于糾正大多數學生頭腦中的錯誤來說,基本上是無效的。所以信息反饋的時機選擇非常重要。把傳統(tǒng)的"教師背著學生改作業(yè)"變成課上改,把教師替學生改變成學生自已改,把重點改正本子上的錯誤變成重點改正學生頭腦里知識系統(tǒng)中的錯誤。教師課堂組織的信息及時反饋,可使教師根據學生的聽課反應,及時調節(jié)教學方法。學生課內練習的信息及時反饋,可使教師及時調節(jié)課外練習的數量和難度,避免機械重復。形成性測試的信息及時反饋,可使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缺陷,及時調整教學要求,制訂補救方案和措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使教與學兩方面的素質都得到充分地發(fā)展和提高。

總之,我們要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特點,采取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形式,努力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數學素質在和諧、民主、快樂、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得到全面、有效的發(fā)展。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八

數學教師應當樹立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掌握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日常生活中的點滴收集到課堂中,讓數學課堂擺脫傳統(tǒng)數學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不求甚解、囫圇吞棗、人云亦云的教學模式,讓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聯系數學課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豐富了原本枯燥的教學內容,使數學教學能夠真正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和知識,更強調了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增強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意識,使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上的提高,也獲得了情感和操作技能和應用技能上的進步。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目標的整合與平衡,是充分發(fā)揮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作用的重要手段。

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數學知識融入數學教學之中,真正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完美地融入了素質教育。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素質教育在我國的普遍推廣,生活化方式的學習和教學方法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并在實際課堂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學以致用是教育的目標,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通過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學生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不是僅僅學會了解答考試題。

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享受用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是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的不一樣的感受。要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體現生活化,首先應當設置生活化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日常做題訓練和考試中,設置解決實際問題時不能簡單的抄襲或引用題庫或其它解決實際問題,而應當根據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實際設置相應的解決實際問題,要想充分發(fā)揮解決實際問題在生活化進程上的功效,教師應當充分觀察實際生活、觀察學生生活中的點滴,設計符合學生生活現實的解決實際問題。

從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解決實際問題的題干和答案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生活中的內容。在小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許多題型通常涉及一些學生生活中沒有的或不符合生活現實的問題,阻礙了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情感上的認知和認同。例如一次小學數學考試試卷中的解決實際問題小明坐公交車從甲地到丙地,他先從甲地到乙地,坐了五站公交車,后從乙地到丙地坐了六站公交車,問小明從甲地到丙地一共坐了幾站公交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意在應用加法的解決實際問題,在城市生活的學生很容易得出答案,但是在農村生活的學生對公交車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對公交車的站也不是很理解,因此,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和有效的理解。通過這樣的題實現生活化的目標也無從談起。

小學數學教學是引導學生從最簡單、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學習的階段,教師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形式將生活中的實際融入數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是生活化的目標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體現。為了增強數學課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為了誘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增強課堂的參與程度,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理論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技巧,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到枯燥乏味的數學理論之中,使純理論的數學知識和數學過程變得生動、具體和直觀,使同學們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利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總之,所謂解決實際問題,就是要充分體現應用的特征,應當將實際生活或生活化的內容在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充分體現,因此,在小學數學的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如何充分發(fā)揮解決實際問題的特征和教學特點,將生活化的內容融入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之中是當前教學改革推進過程中的要點。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九

當前,在小學教學課程中,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結合了思維理解和邏輯推算等方面的學習能力,時常會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十分困惑,難以理解數學內容。同時,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如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難點教學上的優(yōu)勢是各大學校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下面主要介紹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應用,希望以此增強人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優(yōu)勢給予一定的關注。

一、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有趣及生動的講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水平,教學內容的正確導入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枯燥單調的數字游戲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結合一定的信息技術設備開展合理有效的教學課程。對于數學中難點教學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展示,為學生提供一個形象、具體的教學效果。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的認識與了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數字相加、相減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良好功能,采用卡通人物的個數來表示數字,相加即運用動畫效果加入卡通人物,相減即卡通人物消失。在教學內容上引入卡通人物,即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二、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現代的教學實踐中,自主探究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學習方法,對于教學的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內容,還應擴展課外知識的學習,加深對教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而課外自主思考與動手實踐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但是在實際探究過程中,學生時常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從而阻礙了教學實踐的開展,此時結合多媒體設備即可以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可以對實踐資源進行完善的整合,使學生對內容有著清晰的認識,如利用word、excel、ppt等信息技術可以對知識進行合理的分類,再通過在多媒體上進行思路展現,從而更加利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實驗。

三、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推動學生的合作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數學難點的有效掌握,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學生合作活動,可以推動實踐學習的有效開展,此時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內容的收集和開展合作活動的平臺等方面上。例如,學生在開展合作活動時,針對特定的主題,可以在互聯網設備上查找到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另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多媒體技術設備可以將合作的主題、任務的分配等內容進行一定的展示,使學生明確教學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在合作中開展良好的分工與交流。同時,對于學習任務的重點及難點內容,教師也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進行一定的陳列,通過分類展示,可以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

四、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實施學生的自我檢測。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時代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不同方面都有著廣泛的運用,其中的一個普遍運用即是多媒體設備可以開展有趣的課堂練習。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大都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單一的講解,而學生則是坐在位置上聆聽課堂內容。傳統(tǒng)式的教學課堂缺乏一定的學習氛圍,而且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改變傳統(tǒng)式的教學模式,認識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設置有趣的課堂練習,其中讓學生上講臺當一次“小老師”就是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具備充分的認識,同時也要提升學生對多媒體技術運用的掌握程度,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了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難點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結合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實現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使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

當前,在小學教學課程中,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結合了思維理解和邏輯推算等方面的學習能力,時常會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十分困惑,難以理解數學內容。同時,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設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如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難點教學上的優(yōu)勢是各大學校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下面主要介紹了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應用,希望以此增強人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優(yōu)勢給予一定的關注。

一、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有趣及生動的講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水平,教學內容的正確導入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枯燥單調的數字游戲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結合一定的信息技術設備開展合理有效的教學課程。對于數學中難點教學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展示,為學生提供一個形象、具體的教學效果。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的認識與了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數字相加、相減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規(guī)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良好功能,采用卡通人物的個數來表示數字,相加即運用動畫效果加入卡通人物,相減即卡通人物消失。在教學內容上引入卡通人物,即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二、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現代的教學實踐中,自主探究是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學習方法,對于教學的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內容,還應擴展課外知識的學習,加深對教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而課外自主思考與動手實踐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但是在實際探究過程中,學生時常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從而阻礙了教學實踐的開展,此時結合多媒體設備即可以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可以對實踐資源進行完善的整合,使學生對內容有著清晰的認識,如利用word、excel、ppt等信息技術可以對知識進行合理的分類,再通過在多媒體上進行思路展現,從而更加利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實驗。

三、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推動學生的合作學習。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數學難點的有效掌握,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對于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學生合作活動,可以推動實踐學習的有效開展,此時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內容的收集和開展合作活動的平臺等方面上。例如,學生在開展合作活動時,針對特定的主題,可以在互聯網設備上查找到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另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多媒體技術設備可以將合作的主題、任務的分配等內容進行一定的展示,使學生明確教學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在合作中開展良好的分工與交流。同時,對于學習任務的重點及難點內容,教師也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進行一定的陳列,通過分類展示,可以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

四、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實施學生的自我檢測。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的時代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不同方面都有著廣泛的運用,其中的一個普遍運用即是多媒體設備可以開展有趣的課堂練習。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大都是教師在講臺上進行單一的講解,而學生則是坐在位置上聆聽課堂內容。傳統(tǒng)式的教學課堂缺乏一定的學習氛圍,而且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優(yōu)勢,改變傳統(tǒng)式的教學模式,認識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設置有趣的課堂練習,其中讓學生上講臺當一次“小老師”就是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具備充分的認識,同時也要提升學生對多媒體技術運用的掌握程度,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了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難點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并結合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實現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環(huán)境,使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一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fā)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內在動力及個性興趣和求知欲擺在首位。”而構建小學生態(tài)課堂,就要求教師在大力實施趣味性教學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開放型”課堂教學氛圍,進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一、創(chuàng)設無拘無束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生活潑好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無拘無束的學習環(huán)境,因為只有當學生身心放松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被激發(fā)出來,而課堂也真正實現了生態(tài)形式。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節(jié)課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講解了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知識點,在學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點后,我請學生量一量自己身邊事物的面積,學生聽后非常高興地拿起手中的尺子,測量自己身邊的事物,學生一邊測量,一邊討論,“玩”得不亦樂乎。在測量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本節(jié)知識的重點內容,知道如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而且體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快樂。又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觀察物體》這一節(jié)課時,我請學生觀察一下教室里的物體,并描述一下自己觀察到的這個物體的特征,學生盡情的表述著,有時講的內容雖與本節(jié)課內容無關,但是學生卻能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無拘無束的教學環(huán)境的同時,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動態(tài)性,及時給予學生肯定,以滿足學生的自尊心理。積極尋求充滿生動形象的課堂情景,這樣會促使學生在民主自由的學習氛圍中,體驗到數學課堂的無限樂趣,進而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實施趣味教學,激活學生思維。

眾所周知,由于受學科限制,數學教學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大多是單調乏味的,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善于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不在教學過程中動點小心思,那樣就會使課堂進展的平平淡淡,從而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造成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自己的措辭和語氣,給予學生強化式的贊揚鼓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實施趣味性教學,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不斷激活思維。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升與毫升》這一節(jié)課時,為了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上課的時候,我為學生找來量筒,讓學生根據要求,往量筒里注水,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相互合作中完成操作,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習興趣大增。于是,我請學生猜一猜一升水有多少?這時就有學生拿起水杯往量筒到里倒,由于量筒的容量較小,水溢了出來,這位學生的舉動,引來了其他學生的思考,學生們紛紛開動腦筋,思考著一升水到底有多少。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將毫升與升之間的關系講給學生,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在學生學習完本節(jié)知識后,我請學生仔細觀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哪些東西可以用升、毫升表示,這些東西都有著怎樣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常我也會將學生喜聞樂見的例子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從實際生活出發(fā),不僅可以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這樣的教學形式,將無聲的教材轉化為有聲的語言,讓課堂達到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三、合作教學,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數學的學習不僅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提出問題,而合作教學,能夠融洽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開創(chuàng)良好的教學氛圍,進而促使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交流,在無形中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主動探究數學問題。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統(tǒng)計與概率”相關知識時,在上課前,我將紅、黃兩種顏色的小球裝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在上課的時候,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摸球游戲。在摸球前,我并不會告訴他們袋子中不同顏色球的數量,而只是告訴他們,袋子中只有紅、黃兩種顏色的球,在開始摸球的時候,只要求學生去摸球,摸出球,記下顏色后,再放入袋子中,繼續(xù)摸球,不斷重復此動作,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摸來摸去后,總會產生一定的感覺。然后,讓學生就自己這種摸球的感覺,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球?紅色和黃色的球又各占多少個?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會樂于參加此活動,在談感受的時候,不斷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會變得非常活躍。此時學生也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此問題,在交流中,得出不同顏色球的數量,大致猜出它們所占的比例,這樣的教學形式,既活潑生動,又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行為。開展合作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密切配合,根據教材內容共同探究,共同體驗成功。同時,教師也要抓住關鍵之處,有意識地追問學生,讓學生在心中產生疑惑,進而不斷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和發(fā)現。當學生表達出自己的所感所想后,教師要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偠灾?,構建小學數學生態(tài)課堂,要讓數學與生活融為一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體驗到積極情感,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種高幸福指數的課堂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身能力。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二

數學概念有抽象性和具體性雙重特點,由于反映了數學對象的本質屬性,所以是抽象的,數學概念往往用特定的數學符號表示,這在簡明的同時又增大了抽象程度,同時數學概念又有具體性的一面。比如,點、線、面的教學應先讓學生從具體事物中對概念有所體會,筆尖在紙上點一下得到的痕跡是點的形象、拉緊的繩子得到直線的形象、平靜的湖面得到平面的形象,這屬于基礎,必須掌握,然后再把數學概念與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加以區(qū)別。再比如,在方程的教學中可以先給出實際問題,讓學生找出其中的等量關系,得出方程,再明確該類方程的.定義,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達到理解的目的,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概念。

二、牢記數學符號并正確使用數學符號。

充分揭示一個概念的內涵,就是指揭示基本內涵的重要的、常用的等價形式,這是學生內化知識的一種方法。比如,對于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除了定義以外,“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這些等價形式,都揭示了平行四邊形的本質屬性。再比如,對于一次函數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強調y=kx+b只是定義的一種表現形式,當采用不同字母時,也是一次函數,若不能理解這一點,就不能算真正理解了一次函數的概念。

三、滲透邏輯知識,促進概念的內化。

中學數學教師應該將邏輯知識滲透到概念教學之中。例如,各種特殊四邊形概念的建立就需要滲透邏輯知識,在四邊形概念的基礎上定義平行四邊形時,應該讓學生懂得平行四邊形是四邊形的特例,它具有一般四邊形的一切性質,此外還具有特有的性質———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再用韋恩圖表示出這兩個概念之間的關系,那么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概念,防止僅形式地記住定義,而且容易用同樣的方法建立起各種特殊四邊形的概念,這就促進了新概念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化。當各種特殊四邊形的概念都建立起來以后,還可以把它們綜合在一起,用韋恩圖表示出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概念間的邏輯關系,從而使學生對這些概念的理解更深入更系統(tǒng)。

四、重視概念的形成,注意設計多種教學方案。

概念形成的過程是從大量具體例子出發(fā),根據實際經驗,分化出各種屬性,類化出共同屬性,以歸納的方法抽象出本質屬性,再概括到一類事物中,從而形成概念。概念形成的學習形式接近于人類自發(fā)形成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概念不必經歷概念形成的較長過程,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例如,在學習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時,可以讓學生觀察實例,回顧把幾根桿子立直的生活經驗,觀察鐵軌等,讓學生嘗試描述其本質屬性。如果學生回答不正確,教師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應在討論中引導學生逐步向本質屬性靠攏,最后得出準確定義;如果學生較早地回答出正確結果,教師也可暫時不加以肯定,而是讓學生來判斷,并可有意提出錯誤答案讓大家辨別,當學生能說出其錯誤所在之后,教師才給出結論,由于這種教學容易受到突發(fā)狀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課前需要進行多種考慮,設計出多種可能的教學方案。這種概念教學的形式雖然比較費時,但可以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揭示定義的合理性,加強對概念的理解。

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揭示定義的合理性。例如三角函數概念的引入,這相對于學生以往接觸的函數,有其特別之處,除了自變量是角以外,學生常容易困惑的是,如何在角的終邊上任取一點p?解決這個教學難點的關鍵就在于揭示定義的合理性,即這四個比值都不隨角的終邊上p點選取的不同而變化,達到這個理解層面,就可以攻破難點了。對于由概念的推廣引入的新概念,都存在揭示定義合理性的問題。一個數學概念在數學發(fā)展的一定階段,其內涵與外延都是確定的,但是在不同的階段它的內涵與外延又是發(fā)展的。例如指數概念的教學,從正整數指數,擴充到零指數和負整數指數,整數指數進一步發(fā)展,擴充到分數指數,發(fā)展到有理數指數,每一步推廣都存在合理性問題,即新概念完全包含了舊概念作為它的特殊情況并使冪的運算法則仍適用,所以隨著概念教學的深化,層次的明確有利于學生掌握并熟練使用。以上只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積累的幾點經驗,中學數學概念教學還在嘗試探索階段,需要進一步提高,很多方面還有待于尋找更好的方法,作為數學教師,我會繼續(xù)探索如何更好地進行概念教學。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三

隨著應試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向素質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的轉軌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隨著當今社會知識信息激增和“減負提素”工作的深入開展,尤其是體現“現代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一輪基礎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課程改革的開展,使傳統(tǒng)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先進的教學思想和落后的教學手段的矛盾更加突出。為此,身為數學老師也不得不苦思冥想,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與愿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數學改革帶來了一片生機,它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顯示出了獨特的內在魅力,它能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教學的順利實施提供形象的表達工具?!稊祵W課程標準》中指出:“要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睂嵺`證明,多媒體技術的出現為我們教學手段改進提供了新的機會,產生不可估量的教學效果。

一、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激發(fā)學生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積極認識教學內容和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動力?!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倍嗝襟w教學集光、形、聲、色于一體,直觀形象、新穎生動,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徹底改變了“教師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

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我運用計算機cai課件的鮮艷色彩,優(yōu)美的圖案,直觀形象的再現客觀事物,給學生以如見其物的感受,所以在以觀察實物中的角讓學生感知角的形狀時,用多媒體cai課件設計出三副圖案,先是出示一面色彩鮮艷的紅領巾,讓學生找出紅領巾中的角,緊接著又出示一副逼真的'鐘表實物圖案,還有一把漂亮的實物折扇圖,讓學生觀察這些實物圖形中的角。圖像顯示模擬逼真,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有助于提高和鞏固學習興趣,激發(fā)求知欲,調動學習積極性。

又如:“有趣的圖形”,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述:今天,我們班級來了一些圖形朋友,他們還帶來了見面禮??“變魔術”,你們喜歡嗎?請看“變”、“變”、“變”(由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這四種圖形變成機器人、汽車和房子),通過學習氛圍的營造,學生學習積極,情緒高漲。

二、表達手段豐富,增強信息強度。

《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題材宜多樣化,顯現方式應豐富多彩。”現代教育(-上網第一站xfhttp教育網)技術是信息傳播的載體,在傳播的過程中具有放大信息,增強信息強度的功能,教師可以依據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采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色彩變化等手段表達教學內容,這樣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如:在教“角的認識”一課中,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紅領巾。

[1][2][3]。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四

數學概念是學生接觸與學習每一個新知識點必先學習的東西,它對于學生的整個數學科目的學習來說是基石一般的存在,因此學生從小學數學概念起必須打好學習的基礎,讓學生在清晰的了解各種概念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學習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數學學習的路越走越平整、越走越寬敞。

1、從數學概念的涵義與構成方面來看。首先是涵義方面,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數學概念指的是在客觀現實中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二者的本質屬性在人們腦中所形成的反應,其表現為數學用語中的一些專用名詞、符號或術語等,比方說是“周長”、“體積”。其次是概念的構成方面,一般來說數學概念是可以分成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內涵,另一個是外延。概念的內涵其實指的就是這個概念所反映出來的所有對象的一個共同本質屬性總和。比方說是三角形的概念,它的內涵所指的就是其本質屬性中“三條線段”與“圍成”的總和。而概念的外延指的就相對會比較廣泛,它指的是此概念所囊括的一切對象總和。以四邊形的概念為例,它就包括了正方形、長方形、梯形等所有很多對象。

2、小數學概念的特點。小學時期數學概念的特點其他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歸納:第一個就是其呈現形式上的特點。由于小學數學是一個引導學生入門的時期,因此它的概念在呈現方式上也會顯得更為多樣化,像是最初采用圖畫的方式,再到后來的描述方式,最后還有定義式等等。第二個特點就是直觀性較強。一般來說數學概念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其抽象性與概括性,但我們在進行小學階段數學教學時,就會發(fā)現小學數學概念通常都會定義得比較直觀,比較形象具體,基本都是以小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為起點來進行設計的。第三個特點是教學階段性較強。小學時期的教學會受到很多客觀原因的局限,從而導致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所講解的數學知識也會存在極強的階段性。比方說在低年級時,孩子們的理解能力與認識能力還尚未發(fā)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對于很多抽象性的知識很難理解,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就只能通過分階段逐步滲透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開展概念教學可以從多種形式與內容入手,既要梳理各種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又要形成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概念體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采用不同呈現形式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概念教學的形式眾多,可以從圖畫式教學入手,教師在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的去發(fā)掘圖畫中所蘊含的真正涵義,從而達到揭示概念本質的效果,從而讓學生對概念有個更清晰的認識。以梯形概念教學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應該要就所展示出來的圖畫適時的引導學生去探索并揭示出梯形的本質特征,并且最終實現將表象圖畫轉換成抽象數學語言的目的。其次是描述式,其實采用這種呈現形式的概念一般都是“字”與“形”相結合的,比方說是小數的概念、直線的概念,在概念描述中直接就把其本身的圖形或默示所標示出來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需要把“形”所表達的意思與孩子們傳達清楚再結合“字”就能使他們快速掌握這個知識點。還有就是定義式,這種方法一般適于一些高年級的學生,相對而言它的概括性以及抽象性都會強很多,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時的采用一些直觀的教學工具或舉例講解等辦法,將抽象的知識轉化成具體形象的事物,讓學生們快速理解與掌握。

2、從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入手,讓學生形成數學概念系統(tǒng)。首先是同一概念在教學時的聯系與區(qū)別。因為小學數學在很多時候,雖然是同一個概念,但是在不同的時期所要求的教學程度是大不相同的,因此對于概念的講解程度也會有所區(qū)別。以分數的教學為例,在三年級時我們的教學要求只是停留在讓孩子們認識分數的程度,而在五年級時,我們就必須向他們解釋分數的真實意義與性質。再比方說是方程這一概念,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們只要求學生有一個基礎的了解與滲透,而到高年級后就會要求他們對方程給與一個明確的定義。其次是不同概念之間也存在著聯系。雖然有些概念它們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在某些程度上也是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為數學的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應該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去探索與明確這些數學概念之間所存在的聯系,為他們更好的構建概念系統(tǒng)打下結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時必須以學生實際情況為根據,采用最為合適的方法進行概念教學,因為只有從小打好基礎,才能實現數學概念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五

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開展著,信息技術正在逐步走進學校、走進課堂,它把聲音、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網絡等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有機的結合起來。信息技術應用在數學教學中,以其鮮明的教學特點,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課堂教學密度,建構起新型的教學模式,充分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效應。教學不等同于發(fā)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與興趣的教學,能夠帶給學生指揮而富于挑戰(zhàn)的教學,能夠切入并豐富學生經驗系統(tǒng)的教學,能夠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機會的教學,能夠促進學生“以參與求體驗,以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的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應,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依據以上的理論,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數學學科、中學生、信息技術的特點,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優(yōu)勢,優(yōu)化整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稁缀萎嫲濉肪褪瞧渲幸豢畈僮骱唵?、方便易用的教學輔助軟件,它不僅具有強大的作圖、計算及動畫功能,而且具有即時性與交互性。教師通過它可以創(chuàng)造出的一個個動態(tài)的、可視的教學情景,把抽象的數學問題形象化、直觀化,它不僅在突破難點、掌握知識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數形結合思想方法就是通過數與形(用數解形,以形助數)處理數學問題,這是由客觀世界和數學本身決定,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貫穿于整個初中數學之中,集中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對直觀圖形賦予代數意義.要求學生能根據直觀圖形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字問題;二是對抽象的數學問題賦予直觀意義,以形助數。利用《幾何畫板》,可以繪制出一幅幅有形有色會運動的“活”圖,真正實現數形結合。圖形無論怎樣的微小變化導致相關的數量發(fā)生變化,《幾何畫板》都可以隨時精確地顯示出來;它的這種把數和形潛在關系及其變化動態(tài)地顯現出來的功能,最能幫助學生突破那些難以理解的問題。幾何畫板為實現函數圖象、圖形的動態(tài)變化,為全方位揭示問題的實質提供了可能。

在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里,函數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部分內容理論性強,又比較抽象,難度較大。例如:學習一次函數:y=kx+b,要了解函數圖像隨著k,b的值的變化而變化的情況,是有一定難度的。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要取不同的k、b的值,然后列表在黑板上畫出多個不同的一次函數圖像,再進行觀察比較。整個過程十分繁瑣,教師和學生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重復的計算和作圖上,而不是通過觀察、比較、討論而得出結論上,整個過程顯得不夠直觀,重點不突出,效率和效果很不理想,如k和b的變化對函數的影響,函數值隨著自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沒法直觀演示,學生往往一知半解,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更不用說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與之相比,利用《幾何畫板》這個動態(tài)幾何軟件,可以很方便地畫出一次函數y=kx+b的圖像,并且可以把k和b設置為動態(tài)參數,k和b在這里實際上分別是點k和點b的縱坐標,只要拖動點k和點b就能改變k和b的值,y=kx+b的圖像同時隨之發(fā)生改變,通過觀察函數圖像的動態(tài)變化,學生很容易得出參數k和b對函數圖像的影響,整個過程直觀形象,容易理解,印象深刻。同樣,只要拖動點p,點p的坐標通過幾何畫板的度量功能自動顯示出來,學生容易接受函數值y隨著自變量x的變化而增大或減小。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學會用運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這一點對數學的學習,特別是對函數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

在數學教學中,概念教學是重要的,也是困難的。經驗表明,讓學生理解某一數學概念,有時要比他們學會一個具體的解題技巧不知困難多少倍。數學概念離不開抽象思維及嚴謹的數學語言表述,而抽象與嚴謹正是學生疏遠數學的原因。利用“幾何畫板”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卻可以縮短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例如在講授“中心對稱”這一概念時,可以先用“幾何畫板”制作一個會轉的風車的風輪,當它一出現時,立刻就能吸引同學的注意。同學們根據風車風輪的葉片在旋轉中不斷重合的現象很快就理解了“中心對稱”的定義,并受此現象的啟發(fā)還能舉出不少中心對稱的其他實例。這時再在屏幕上顯示出成中心對稱的兩個三角形,并利用“幾何畫板”的動畫和隱藏功能,時而讓兩個對稱的三角形動起來,使之出現不同情況的對稱圖形(例如圖形在對稱中心兩側、兩圖形交叉或是有一對對稱點在對稱中心上等);時而隱去或顯示一些線段及延長線。在這種形象化的情境教學中,學生們一點不覺得枯燥,相反在老師的指導和啟發(fā)下他們始終興趣盎然地在認真觀察、主動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對稱點與對稱中心之間、對稱點連線與對稱中心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學生們很自然地就發(fā)現了中心對稱的兩個基本性質并理解了相應的定理,從而實現了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幾何畫板》作圖準確,效果直觀,不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概念,還可以驗證結論,甚至發(fā)現結論。出問題、分析問題,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從而來解決問題。

如數學中,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如何讓學生感受這些變化呢?那么用《幾何畫板》課件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讓學生感受到這些變化。如點動成線,只要追蹤點a到點b的運動痕跡即可;線動成面,只要追蹤線段cd的運動痕跡即可;面動成體只要追蹤矩形繞其一邊旋轉的運動痕跡即可。在教學中還可以進一步利用畫板制作運動軌跡,如:曲線、曲面和其它幾何體,讓學生能形象的感受到圖形的變化,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在進行軸對稱圖形教學時,我們可以利用幾何畫板動態(tài)地演示“蜻蜓、蝴蝶、樹葉、風箏的軸對稱”,利用其的生動、直觀性就把“軸對稱”這一抽象理性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內容,很適合學生從直觀的形象思維過渡的思維特點,積極調動學生耳,眼,腦等器官投入學習。

例如,在講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時,先用幾何畫板畫一個三角形,用測量工具測出每個內角,記錄下內角數據,然后任意拖動三角形的某頂點,繼續(xù)測量內角數據,這樣多次拖動記錄數據,然后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組數據的特點,啟發(fā)同學們得出無論三角形變化,三角形內角和總等于180°。

學生用《幾何畫板》來驗證、探索問題,經過自己親身的實踐活動,總結出數學規(guī)律,發(fā)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能力,使他們找到了學習樂趣,看到了成功,找回了自信。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化教學,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對數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傳統(tǒng)教學方法無法取得的效果。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對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但選用媒體的首要原則就是媒體要服從于教學目標,并選擇適當的介入時機,只有適時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獲得最佳效果。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雖有眾多優(yōu)勢,但不能完全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手段,因此教學中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的主導作用仍然不能忽視。教師的語言、表情、姿態(tài)、板書始終是連接教學媒體最活躍的因素。教學中教師應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適時輔助,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境,發(fā)揮最佳效應,從而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六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使多媒體網絡迅速介入教育過程,正在給教育帶來深刻變化。特別是多媒體融圖、文、聲于一體的認知工具,改善了認知環(huán)境,更新了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現代化教學手段、個性化教育、智能化學習等等,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正走向每一間教室,這無疑是現代化教育的開端和走向,其優(yōu)越性無可辯駁,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如何在先進理論的指導下,充分認識到中學數學教學的需要,使其真正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促進數學教學改革,已成為我們教學改革必須認真面對的一個新課題。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我在教學中也經常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聽過很多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不可否認一些多媒體輔助教學是很成功的,但是,當前出現了一種值得注意的傾向,即課件不是為教學活動服務,而是師生圍著課件轉。有人認為課要上的精彩,就要靠課件來活躍氣氛,認為沒有課件的課是一堂乏味的課。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師生遷就課件,受其約束的現象時有發(fā)生。甚至有的課堂教學中,課件成為第一講授者,教師變成媒體的播放員或課件的重復者。這樣做,使課件游離于教學之外,擠占了師生的教學活動空間,因而不能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中的作用,引起人們對課件作用的誤解。成功的多媒體運用,課件應與整體的教學系統(tǒng)相一致,而不應將課件從整體的教學系統(tǒng)中剝離出來。本文就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做粗淺的探討。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

現在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設計多以“教”為主,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少。再者,忽視課件的“交互性”,即使有“交互性”的課件,也是在教師設計的范圍內的“交互性”。我曾經聽過一個用課件輔助教學的優(yōu)質課,教師對一道題設想了很多種解法,但學生想到的解法不按設計的順序,還有一種解法不在他的設計之內,這個教師急得滿頭大汗,手腳忙亂。現代教學的模式與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從這里來看,雖然教學設備現代化了,而教學思想卻是陳舊的?!敖逃嫦颥F代化”首先應該是教學理念的現代化。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成功的主要標志應該是: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有利于課堂交流的高效實現,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實質。

二、不能把是否使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評比的條件之一。

很多優(yōu)質課、教學能力、學科帶頭人的“好課”評比中,都把是否使用課件作為評比標準之一,使得教師不顧是否需要也用課件。例如在一次優(yōu)質課評比中,講授內容是《分式的基本性質》,多數教師把課件制成了幻燈片。一堂課的好壞應看它是否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揮,是否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教學效果如何,而不是是否使用了多媒體課件。

三、為了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忽視師生之間的交流,忽視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應用。

很多數學課件都是從上課“歡迎使用”到下課“謝謝,再見?!苯處熢谡n堂上動動鼠標,敲敲鍵盤代替了教學,教師成了放映員兼解說員,學生45分鐘面對著屏幕,把原先的“人灌”,變成了“機灌”,使現代化教學手段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根據我的教學經驗,在中學數學中,還沒有需要把多媒體課件,從上課使用到下課的教學內容。有些數學內容用其他手段并不比用課件差。例如,講橢圓定義時用小黑板演示橢圓的形成,而無需用課件。

記得在一次課件展評中,有一個課件是初中幾何導入課,很多拼圖游戲用課件來展示,這不僅不需要,更限制了學生的參與程度,適得其反。還有的教師用課件,沒有了板書和解題演算,整個過程黑板上一個字也沒有,這種完全依賴于課件的做法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把由各種感覺器官參與的教學過程只限制在耳朵和眼睛上。再者,這種做法忽視了師生的情感交流,教學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教師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提高教學效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多媒體輔助的教學中,無需“從一而終”,而應根據需要才用,教學能用黑板、嘴巴等講清楚的,能讓學生動手參與解決的就不必使用課件。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不能追求形式,忽視利用它的最終目的。

有一些課件追求外表的漂亮、華麗,卻看不出它解決了數學教學中什么不用多媒體課件就不能解決的問題,看不出課件輔助教學“輔”在何處,甚至有的老師認為《幾何畫板》很好,但用《幾何畫板》制作的課件不易得獎,不如《authorware》制作的課件漂亮,不如《flsh》制作的課件動畫效果好。這種思想指導下制作的課件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干擾學生的觀察,不利于看清問題的本質。作為輔助教學的數學教學課件,應把解決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放在首位,追求它的內在作用。

多媒體課件的特點是使靜態(tài)變動態(tài),抽象變形象,但過多的使用,一味追求抽象問題形象化,不利于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數學的再學習。傳統(tǒng)數學偏重邏輯能力培養(yǎng)的認知構建有一定局限性,多媒體技術開發(fā)學生形象思維的心理優(yōu)勢和學習潛力可以彌補這一缺憾,一定注意把兩者恰到好處結合在一起,使之相輔相成、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正處于探索階段,肯定存在很多問題,我們應在正確地設計、制作、使用多媒體課件,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它成為數學教學的好幫手,提高教學效率,這不僅是教師自身之幸,更是學生之幸。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七

在小學如何確定或選擇應教的數學概念,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根據我們的經驗,在選定數學概念時既要考慮到需要,又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

(一)選擇數學概念時應適應各方面的需要。

1.社會的需要:主要是指選擇日常生活、生產和工作中有廣泛應用的數學概念。絕大部分的數、量和形的概念是具有廣泛應用的。但是社會的需要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常常變化的。因此小學的數學概念也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適當有所變化。例如,1991年我國采用法定計量單位后,原來采用的市制計量單位就不再教學了。

2.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有些數學概念在實際中并不是廣泛應用的,但是對于進一步學習是重要的。例如質數、合數、分解質因數、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等,不僅是學習分數的必要基礎,而且是學習代數的重要基礎,必須使學生掌握,并把它們作為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

3.發(fā)展的需要:這里主要是指有利于發(fā)展兒童的身心的需要。例如,引入簡易方程及其解法,不僅有助于學生靈活的解題能力,減少解題的困難程度,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在我國的小學數學中,教學方程產生了很好的效果。小學生不僅能用方程解兩三步的問題,而且能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解答方法。這里舉一個例子。

要求五年級的一個實驗班的38名學生(年齡10.5―11.5歲)解下面兩道題:

學生能用兩種方法解: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用每種方法解題的正確率都是91.7%。下面是兩個學生的解法。

一個中等生的解法:

一個下等生的解法:

多少米?

這道題是比較難的,學生沒有遇到過。結果很有趣。58.3%的學生用方程解,41.7%的學生用算術方法解。而用方程解的正確率比用算術方法解的高22%。

下面是兩個學生的解法。

一個優(yōu)等生用算術方法解:

一個中等生用方程解:

解:設買來藍布x米。

(二)選擇數學概念時還應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一般地說,數學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在確定教學某一概念的必要性的前提下還應考慮其抽象水平是否適合學生的思維水平。為此,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采取以下幾種不同的措施:

1.學生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可以采取定義的方式出現。例如,在四五年級教學四則運算的概念時,可以教給四則運算的定義,使學生深刻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間的關系。而且使學生能區(qū)分在分數范圍內運算的意義是否比在整數范圍內有了擴展,以便他們能在實際計算中正確地加以應用。此外,通過概念的定義的教學還可以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發(fā)展,并為中學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

2.當有些概念以定義的方式出現時,學生不好理解,可以采取描述它們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出現。例如,在高年級講圓的認識時,采取揭示圓的基本特征的方式比較好:(1)它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2)它有一個中心,從中心到圓上的所有各點的距離都相等。這樣學生既獲得了概念的直觀的表象,又獲得了其基本特征,從而為中學進一步提高概念的抽象水平做較好的準備。

3.當有些概念不易描述其基本特征時,可以采取舉例說明其含義或基本特征的方法。例如,在教學“量”這概念時,可以說明長度、重量、時間、面積等都是量。對“平面”這個概念可以通過某些物體的平展的表面給以直觀的說明。

數學概念的編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各年級對數學概念的選擇和出現順序。數學概念的合理編排不僅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掌握,而且便于學生掌握運算、解答應用題以及其他內容。根據教學論和我們的實踐經驗,數學概念的編排應當符合下述原則:既適當考慮數學概念的邏輯系統(tǒng)性又適當考慮學生認知的年齡特點。為了貫徹這一原則,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一)采取圓周排列:這一點不僅反映人類的認知過程,而且。

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如眾所周知的,自然數的認識范圍要逐漸地擴大,“分數”概念的意義也要逐步的予以完善。

(二)注意概念之間的關系:例如,小數的初步認識宜于放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之后,以便于學生理解小數可以看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的特殊形式。把比的認識放在分數除法之后教學,會有助于學生理解比和分數的聯系。

(三)概念的抽象水平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低年級教學減法的含義,是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理解從一個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而在高年級教學時,宜于通過實際例子給出減法的定義。在低年級教學平行四邊形時,只要說明其邊和角的特征而不教平行線的認識。但在高年級就宜于先介紹平行線,再給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四)注意數學概念與其他學科的配合:數學作為一個工具與其他學科有較多的聯系。有些數學概念,如計量單位、比例尺等在學習語文和常識中常用到,在學生能夠接受的情況下可以提早教學。

小學生的數學概念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特別是一些較難的數學概念,教學時需要一個深入細致的工作的長過程。根據數學的特點和兒童的認知特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所學概念的本質特征。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乘法”這個概念時,可以引導學生擺幾組圓形,每組的圓形同樣多,并讓學生先用加法再用乘法計算圓形的總數。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總結出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算法。教學長方形時,先引導學生測量它的邊和角,然后抽象、概括出長方形的特征。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形成所學的概念并發(fā)展他們的邏輯思維。

(二)注意正確地理解所學的概念。教學經驗表明,學生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常常顯示出不同的水平,盡管他們都參加同樣的活動如操作、比較、抽象和概括等。有些學生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理解概念的本質特征。這就需要檢查所有的學生是否理解所學的概念。檢查的方法是多樣的,其中之一是把概念具體化。例如,給出一個乘法算式,如3×4,讓學生擺出圓形來說明它表示每組有幾個圓形,有幾組。另一種方法是給出所學概念的幾個變式,讓學生來識別。例如,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擺放的方向不同,讓學生把長方形挑選出來。

此外,還可以讓學生舉實例說明某一概念的意義,如舉例說明分數、正比例的意義。

(三)掌握概念間的聯系和區(qū)別。比較所學的概念并弄清它們的區(qū)別,可以使學生深刻地理解這些概念,并消除彼此間的混淆。例如,應使學生能夠區(qū)分質數與互質數,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在教過有聯系的概念之后,可以讓學生把它們系統(tǒng)地加以整理,以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例如,四邊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可以通過下圖加以系統(tǒng)整理,以說明它們的關系。

通過概念的系統(tǒng)整理使學生在頭腦中對這些概念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四)重視概念的應用。學習概念的應用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加。

深理解所學的概念,把數學知識同實際聯系起來,并且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例如,學過長方體以后,可以讓學生找出周圍環(huán)境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學過質數概念以后可以讓學生找出能整除60的質數。

我們的實驗表明,由于采取了上述的措施,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的正確率有較明顯的提高。下面是19xx年進行的一次測驗中有關學生掌握數學概念的測試結果。

注:1.兩個實驗班都是五年級,年齡是11―12歲。一個對照班是五年制五年級,另一個是六年制六年級。

2.1991年用同一測驗測試全國約200個實驗班,也得到較好的結果。

上面的測試結果表明,實驗班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成績,在認數、幾何圖形,特別是在學習倒數、比例和扇形方面都優(yōu)于對照班的學生。最后一項測試結果還表明,實驗班學生在發(fā)展空間觀念和作圖能力方面優(yōu)于對照班學生。

四結論。

在小學加強數學概念的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概念的認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小學如何確定教學的`數學概念是一個重要的復雜的問題。在選定概念時,既要很好地考慮需要,又要很好地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合理地安排數學概念對于學生掌握他們有很大幫助。在編排概念時,既要充分考慮所教概念的邏輯系統(tǒng)性,又要照顧到不同年齡的學生的認知特點。

教學的策略對于形成學生的數學概念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概念時教師應當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和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原則,并且注意使學生正確理解概念的義,掌握概念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并在實際中應用所學的概念。

(本文是1992年向第七屆國際數學教育會議提交的論文,曾在大會第一研討組上宣讀。)。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八

從目前的教學形式來看,雖然新課改正在向各地推行,但是國內很多小學教育仍然存在“學生學習累,老師教學苦”的現象。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以及師資力量影響,大部分老師在教學中仍然使用“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的教學模式,而學習過程則主要表現為“接受、理解、鞏固、答題”的固定模式。在這過程中,雖然也有少數老師使用了合作性的探究學習方法,但是始終不能真正放手讓學生主動探尋。在這種教學形式下,學生智力始終處于開放到一半的狀態(tài),學生也就不能將生活與教學有機的聯系起來,有益于不能深入學習過程,從而對學生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意識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另外,受基層教育單位以及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影響,很多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表現得急功近利,為了追求更好的考試成績,用題海戰(zhàn)術,將教學主題放在習題練習中,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復習負擔,同時也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這種無止境的習題練習,不僅不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處在煩惱中,進而出現厭學心理。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讓學生智力與思維處于停滯狀態(tài),進而隱藏數學教學價值。同時,這種權威式、封閉式的教學也不可能適應社會發(fā)展,更不能培養(yǎng)出滿足社會要求的實踐性人才與創(chuàng)新人才。而進行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進行自主學習,還能激發(fā)學生潛能,給教學課堂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將讓我學變成我愿意學,進而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成果與效率。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習能力。興趣作為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直接影響學習興趣和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必須根據學生心理與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愿意學。例如:在一年級數學“找生活中的數”,可以讓學生將“1”看成各種豐富多彩的事物,讓學生主動感受數字的神奇力量,從而主動探尋用算式或者符號表示實際問題,提升學習興趣。在這過程中,要求數學老師明確教材內容,并且制造對應的情境,通過尋找問題關鍵點,給學生積極思維創(chuàng)造空間,讓學生深層次、主動、自覺的參與到教學教學活動中。小學生作為養(yǎng)成習慣、形成能力的最佳時期。在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引導學生主動傾聽意見或者建議,在敢于發(fā)問、獨立思考、樂于表達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品質。在小學數學新課改中,課程要求培養(yǎng)學生觀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營造出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在調動學生主動性與積極性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學效率,保障教學質量。因此,在這過程中,老師應該創(chuàng)設尊重、民主、理解、平等、賞識、關注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身心愉悅的環(huán)境下,讓課堂教學輕松、自然的進行。

(二)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將教學活動和生活融合。在小學教學中,好動活潑是每個學生的天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利用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將數學教學游戲化,通過數學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手、動腦的學習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潛能,讓學生高效省時的完成教學任務。在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師設計的數學游戲必須生動有趣,在發(fā)散學生思維的同時,滿足學生好動的心理特征。為了將教學活動與生活結合起來,可以根據學生喜歡折紙、畫畫等特點,引導學生在做做、畫畫、玩玩中進行數學知識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數學材料,如果將周邊事物轉化成教學資源,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各種知識。因此,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根據學生與老師之間關系,優(yōu)化教學方法,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

三、結束語。

數學作為一門科學性學科,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老師必須以快樂作為教學根本,讓學生成為教學重心,從而讓學生在學習中快樂成長。

作者:孫福杰工作單位:吉林省梨樹縣郭家店鎮(zhèn)鎮(zhèn)郊中心小學校。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十九

當今社會,傳統(tǒng)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一種新型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媒體技術給傳統(tǒng)教育帶來了巨大影響.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文本、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進行綜合處理,能充分創(chuàng)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

作者:李麗娜作者單位:河北省蠡縣育才初級中學,071400刊名:現代農村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nongcunkeji年,卷(期):“”(6)分類號:g43關鍵詞: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二十

概念是對感性材料的綜合,是對事物內在本質的反映??v觀數學的發(fā)展過程,一切數學公式、法則、規(guī)律的得出都離不開概念。在小學里,數學概念包括: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數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計量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應用題的概念、統(tǒng)計。的概念等,共約500多個。這些概念支撐了十二冊教科書中所涉及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應用等四個領域的龐大的數學體系,不僅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數學能力的基礎。但是,當前的概念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重計算,輕內涵;重結論,輕過程;重課本,輕實踐等,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通過聽課、訪談、填寫調查問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認為產生的本質原因是缺失了對數學作為一門科學的學術關照。因此,讓數學概念學習棲居在學術的土壤里是一個值得重視和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想法:

一、從日常數學與學術數學的連接點切入。

闊的背景,有著不得不產生的理由,并且附著著人類進步和數學發(fā)展過程中積淀的最閃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產生的背景,并且分析學術數學與日常數學的區(qū)別,從而從本質上理解概念的內涵。

二、概念解讀能深入也能淺出。

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概念一般依據感知——表象——概念——運用的程序,也就是說概念的有意義學習建立在豐富直觀的感知基礎上。為此,不管教師對概念的解讀有多深入,多學術化,在課堂上,我們還是必須通過演示、操作等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體驗。

三、從舊知的錨樁處起航。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數學概念相互間的聯系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學習就是概念的同化過程,尤其是運算概念。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法則甚至運算定律都類同于整數四則運算,對這類概念的教學,就要從舊知與新知的連接點入手。

我讀了張奠宙、鄭毓信等數學教育專家的新著,指出了數學教育應防止去數學化,而應努力營建以數學為核心的教育。張奠宙先生說:數學教育,自然是以‘數學’內容為核心。數學課堂教學的優(yōu)劣,自然應該以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為依據;數學教育啊,可否更多地關注‘數學’的特性!

受個人專業(yè)成長經歷的影響,這些年,我對數學課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于數學文化與數學思維上,總想著我的教育能使孩子們的數學素養(yǎng)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來一路思,而今先生精辟、深遂的論斷讓我眼前更亮。是呀,數學教育一定是數學與教育學雙重價值視野關照的,如果缺失了對數學本質的關照,那么即便是再漂亮的課也只能略遜風騷。以上,我以概念學習為例,談了我對數學課堂基于數學學術視野的實踐與渴望,其實需要數學學術視野關照的又豈止是概念學習,因此,本文也只當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二十一

隨著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飛速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迅速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各個層面。在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廣泛應用使課堂結構由“平面化”走向“立體化”,教學模式由“單一”變得“豐富”,教學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在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語文教學時,怎樣避免課件使用泛濫,課件牽著教師走,資源不加整合,不切學生實際,重演示,輕知識傳授和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等問題呢?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四個把握”:

一、把握好資源選擇的目標性和價值性。

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等多種傳播媒介于一體,通過師生合理的選擇和應用,很好地發(fā)揮了輔助教學的作用。它們之間是互相協(xié)作的關系,絕不能相互替代。即一堂課中學生永遠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課件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運用課件進行教學時,我們不能把教學每一環(huán)節(jié)都依賴于課件,把課堂變成教育office、遠教ip以及網絡下載資源等眾多資源的展覽。而是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出發(fā),立足于學生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教師自身特長的發(fā)揮這一目標,認真思考課件能不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能不能誘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思考與交流?能不能通過展示來深入淺出地解決疑難問題?……在目標指引下,還要權衡課件運用與學生能力發(fā)展是否相輔相成,充分體現其價值性。特別要摒棄單純?yōu)榱私虒W演示而放棄學生能力培養(yǎng)和教師特長發(fā)揮的做法。即使課件內容很美,也要毫不吝惜的取締。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這一課時,課件所提供的課本劇是一段情景劇,該片斷以電影手法創(chuàng)作而成,畫面很美,但有部分內容與課文不相吻合,且播放時間長,影響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因此,教師可刪除大多部分,剪取一兩個畫面來使用。這樣做就實現了課件目標性和價值性的統(tǒng)一。

二、把握好學生活動的優(yōu)先性和互動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只有教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起來,才能真正達到交流、深化、創(chuàng)新的目的。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才能得到相應發(fā)展。因此,在設計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教師要優(yōu)先考慮學生,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徹底改變“教師當導演,學生當觀眾”的局面,讓學生也能親自上臺操作,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體味學習樂趣。例如教師設計“轉輪盤”“摘蘋果”“找朋友”“智慧闖關”等有趣、易行的“學游”活動,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通過實踐操作,使課件應用成為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課本與學生交流,師生能力展示的紐帶,讓課件演示成為課堂流程的助推器,師生靈感的“催生婆”。

三、把握好內容處理的藝術性和流暢性。

優(yōu)美的畫面,動聽的音樂不但能給人以美的感受,使之身心愉悅,而且還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尤其是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易分散,這就要求教師所使用的課件必須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在課件使用過程中,如果課件色彩搭配不和諧,字體太小或太大,聲音嘈雜,動畫變換頻繁,不但分散了學生注意力,而且可能使學生滋生厭煩心理。對于這樣的課件教師必須要進行藝術性的加工。同時,還要提高課件運用的流暢性,盡量避免同時運行多個程序,在多種程序中切來換去,致使教師手足無措,浪費課堂時間。因此,教師要加強計算機專業(yè)知識學習,對不同類型的課件進行整合。如將flash影片、dat視頻文件同時導入到powerpoint當中,在一個程序中運行,方便教師操作,畫面流暢,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把握好實際運用的熟練性和靈活性。

課前,教師不僅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學方法,而且要研究課件。如考慮用哪些課件?何時出示課件?出示課件后學生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教師又該如何運用課件進行解決問題等,這些問題教師都必須了然于胸,熟練在手。這樣教師才不會在“意外”面前手忙腳亂。教師對課件不僅要運用熟練,而且要根據學習目標和學生認知水平,靈活應用課件,不能不加選擇地把課件一點不漏地逐一展現,把課堂教學變成程序性的機械過程,教師成了課件“放映員”,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

總之,在多媒體課件使用過程中,教師要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正確認識課件的功能,既要用得上,又要用得巧,避免華而不實,做到“四個把握”,真正把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提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淺談數學多媒體教學論文篇二十二

數學概念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探討概念教學,其實就是在探討數學教學的本質,也就是在研究如何抓住數學教學的牛鼻子。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概念多而分散,死記硬背顯然是不可取的。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聯系生活,探究概念的形成過程。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為數學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經歷觀察、猜測、交流、驗證、反思等活動感知概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概念是對生活現象的提煉,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概念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也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講“圓”時,對于圓的概念,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出圓的實例,如車輪、奧運五環(huán)等,并提出問題:為什么車輪要制作成圓形?這樣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在探究中,學生可以發(fā)現:圓,“一中同長”,把車輪制作成圓形可以保證車軸與地面的距離始終相等,從而確保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保持平衡。在此基礎上,學生使用圓規(guī)畫出一個圓,可以得出: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作圓。同時,引導學生對于定義的形成過程進行別樣的表述。如,從集合的角度考慮: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叫作圓;也可以用軌跡來定義:平面上一動點以一定點為中心、一定長為距離運動一周的軌跡稱為圓。這樣,使圓的定義深入到學生心中。生活是認識概念、探究概念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重要場所。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幫助學生建構數學概念,能夠起到形象直觀的作用,也讓學生從情感上更加樂于探究,從而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揭示本質,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

數學概念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把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只有這樣,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質和關鍵,促使學生掌握概念。概念的內涵其實就是概念的“質”,也就是概念的根本,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所有對象的和。明確了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就等于把握住了概念的全部。內涵和外延是概念教學不可分割的兩部分。只要揭示概念的內涵,就會涉及概念的外延。將兩者相統(tǒng)一,才能使概念教學更加完美。例如,在講“一次函數”時,學生對于函數是陌生的,而函數又是整個中學階段的重要內容,函數思想貫穿于中學數學的始終。函數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它是由學生已經熟悉的研究靜止現象到研究運動變化現象的提升,實現了由常量到變量的轉變,讓學生的認知觀念實現了質的飛躍。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確兩個變量一一對應的關系,也就是對于自變量(x)的每一個確定的值,y都有唯一確定值與其對應。在這里,學生就會從中找到關鍵詞,即“每一個”、“唯一確定”,也就把握了函數的本質“對應”。在把握了內涵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用解析式或圖象的形式給出不同的函數,讓學生了解概念的外延,從而使概念教學顯得豐滿和有條理。在概念教學中,抓住概念的本質是教學的關鍵。只有讓學生把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才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數學素養(yǎng)。

三、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實際應用是概念教學的根本目的。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才能讓學生樂于參與學習活動。在概念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其實就是要讓學生有意識地用所學的概念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樣教學,既是對概念的鞏固,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實際應用,促進了課堂教學的情境設置,也使學生理解了數學概念。例如,在講“銳角三角函數”時,對于三角函數的概念,教師可以用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探究,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如,測量旗桿的高度,學生除了想到用學過的三角形相似之外,還可以用剛學的銳角三角函數來解決。如仰角60°時,量得自己離旗桿底端12m,則可以得出旗桿大約高多少米?再次移動位置,量出與旗桿的距離和仰角的度數,用計算器計算后檢查求得的結果是否相同,從而加深學生對正切概念的掌握。實際應用,使概念教學的實用性得到體現,學生在“學會”的基礎上“會用”,激發(fā)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傊?,概念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積累經驗和掌握方法。教師要讓數學概念深入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中深入地把握數學的本質。概念教學,既要突出量的積累,又要注重質的提升,在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生活情境的前提下,讓學生探究發(fā)現概念的本質,并將知識應用于生活中。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9523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