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有助于提前預設教學結果和評價標準,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jù)。那么我們如何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問題;其次,要合理組織教學內容,設置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還要注意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以下范文中,可以看到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案實例,適用于不同的教學場景。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一
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翻譯。
我回憶兒童時,可以張開眼睛看著太陽,能看清最細微的東西。我看見細小的東西,一定會去仔細地觀察它的紋理,因此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天蚊子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響,我暗自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心里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變成仙鶴了;我抬著頭看它們,脖頸都為此僵硬了。我又將幾只蚊子留在素帳中,用煙慢慢地噴它們,讓它們沖著煙霧邊飛邊叫,我把它當做一幅青云白鶴的景觀,果然像仙鶴在青云中鳴叫,我為這景象高興地拍手叫好。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自己和花臺相平,聚精會神地觀察,把草叢當做樹林,把蟲子、螞蟻當做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做山丘,凹陷的.部分當做山谷,我在其中游玩,覺得非常安閑舒適。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蹲下來觀察它們,興趣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的家伙,掀翻山壓倒樹而來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舌頭一吐,兩只蟲子全被它吃掉了。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情安定下來,捉住癩蛤蟆,鞭打了幾十下,把它驅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二
教材分析:
本文兩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寫了方仲永從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作者詳寫第一個階段,力陳方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后簡略地寫后兩個階段,點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眾人矣”。第二部分是議論,作者借事說理,強調后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應該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強調的“后天受教育重要”的觀點,不要把“主觀努力”與之混同。
學情分析:
鐵二中屬于重點中學,學生的素質相對較好,預習作業(yè)會完成的比較順暢,他們能夠查閱大量資料解決一些相關問題,能夠對照注釋翻譯課文,能夠配合老師積極發(fā)言,但發(fā)言的內容有不定性。
教育目標:
2、過程和方法:指導學生準確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讀懂故事,并能復述故事,感悟故事。通過充分的活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問題,積累知識。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準確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天資和后天學習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不作特別設計,隨意一些,但要讓學生感覺自然貼切。
二.作者介紹。
展示學生預習查資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體的要求。
三.朗讀課文。
給予必要的指導,如字音、停頓、節(jié)奏、感情等。
四.積累實詞。
常用的總結規(guī)律,生僻的辨析清楚。
五.復述分析。
評析復述的過程,即分析教材的過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過程。
六.深化理解。
就方仲永的悲劇,談自己的想法。見仁見智不束縛學生,巧妙引導,不著痕跡。
七.小結本課。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題則可。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三
師:在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了《世說新語》兩篇,同學們一定對那個聰明機智的陳元方留有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請幾個同學再來說說幾個類似的故事,請發(fā)揮你的聰明才智,將珍藏在你腦中的故事說出來與同學們分享。
生(主動上臺,老師帶頭鼓掌):大家好,今天我給大家講《曹沖稱象》的故事……(故事略)。
生:老師同學們好,我給大家講一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故事略)。
生:大家好,我給大家說一個郭沫若智對對子的故事……(故事略)。
生:很危險。(大家笑)。
師笑著問:為什么???
生:因為他小時候很聰明,大家對他的期望就會很高,但他如果長大后不認真學習,就會不學無術,大家就會看他的笑話,那當然就很危險了。(同學鼓掌表示認同)。
師: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學習是不是照樣能取得成就?
生齊答:不會。
師:誰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來證明你們的觀點?
生:所謂天才就是一分的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師:誰說的?
生:愛因斯坦。
師: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生:世界上是沒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須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師:回答得很好。但是這個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明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纯赐醢彩P下的方仲永是怎樣從天才變成常人的。
二、介紹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安石,對于王安石我們同學都有哪些了解?
生: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生:我們學過他寫的《京口瓜洲》。
師:你能背嗎?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我還能背他寫的《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靜無苔……。
師:是小學時學過的嗎?
生:不是,是我自己背的。
生:好象有個王安石變法什么的?
師:你能講講嗎?
生:王安石當了宰相,就去變法了,好象還和司馬光有仇(大家笑)。
師笑著問:有什么仇呢?
生搖頭,其它同學搖頭表示不知道。
師: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同學們課后可以自己去查找書本,也可以去請教歷史老師。下節(jié)課再來告訴我吧。
師補充: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收集在《臨川先生文集》和《王荊公詩箋注》。本文采用隨筆的形式而寫,借一件事來抒發(fā)作者的感情或闡明某種觀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三、誦讀練習。
師: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文言文更應注重朗讀。哪個同學自告奮勇把課文讀一篇。
生朗讀。
師:你能給自己評評讀得怎么樣嗎?
生(笑):讀得不錯。
師:具體點。
生:聲音比較大。
師:還有嗎?
生:能讀出感情。
師:同學們來評評?
生:我認為她讀得很好。聲音響亮,感情真摯。
生:我感覺她讀最后一段感情把握不夠準確。
師:哦?詳細點。
生:我認為最后一段應該讀得慢一點,才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惋惜的感情,但是她讀得很大聲,而且很快,好象作者有點高興的樣子。
師:你分析得很好,如果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應該是……。
生:幸災樂禍。
師:對。你們說作者對方仲永應該是什么情感?
生齊答:惋惜。
師:那就應該讀得委婉一點。還有嗎?
生:我認為她讀得很好,但是有一個字讀錯了:即書讀四句的即應讀“及”音,她讀成了“記”;還有一個地方她也讀錯了,“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應該是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她讀成了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師:很好,你聽得很認真。讀文章除了要咬字準確外,還應注意情感的把握,同時還要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下面請同學們齊讀一篇。
生齊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注解自讀課文,字詞理解有困難的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請同學們幫忙。
四、字詞積累。
師:你們在自讀過程中有遇到困難嗎?或者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提出來大家交流。
生:我們小組不知道“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為什么要譯成“當賓客對待”。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有誰能給他們幫忙嗎?
生:因為“賓客”是名詞,“當賓客”是動詞。這和“不恥下問”的“恥”的翻譯是一樣的。
師(帶頭鼓掌):很好,我們讀書就是要學會舉一反三,要學會積累,要學會用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知識,按孔子的話來講叫做……(學生齊答)“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把知識化成自己的能力。這篇課文還有很多類似的用法,看哪個組的同學找得又多又準。
學生討論,查找。
生:我們認為還有“父異焉”的“異”;“邑人奇之”的“奇”;“父利其然也”的“利”都是屬于這一種用法。
生:我們對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之”理解得不是很準確,想聽聽老師的看法。
生:(尷尬地搖頭)。
師:有誰能幫助他們嗎?
生:一種是代詞;一種是助詞,翻譯成“的”;還有一種是動詞,譯成“到,往”;如果都不是上面三種的,就不翻譯。
生:老師,我懂了?!昂鎏淝笾钡摹爸笔谴~,代替書寫工具……。
生搖頭示意。
五、復述故事,分析課文。
師:那好。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給復述一篇。誰?
生上臺復述(內容略)。
師:你們說他復述得怎么樣?
生:很流利,聲音也比較大。
生: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比如講方仲永寫詩很快,他用了“唰唰唰”,很形象生動。
生:還很有表情,講少年方仲永寫詩快的時候,他的臉上還露出一種得意的樣子,看了很想笑。
生:條理很清楚,把方仲永才能發(fā)展經歷的幾個階段都講得很清楚。
師:復述的同學復述得很好,同學們的點評也很到位。你剛才講到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歷了幾個階段,那到底經歷了幾個階段呢?你能概括嗎?其他同學也都認真想想。
生:我認為方仲永的才能發(fā)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寫他小時候寫詩的天才?
師:你用了“天才”一詞?為什么?
生:因為他從來不知道什么是書寫工具,就能寫詩。
師:如果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他的才能,你認為應該用哪一個呢?
生:“書”
其他同學反對:應該是“即”
師:為什么?
生:“即”說明他寫得很快,連想都不要想。
師:文中還有類似的表達,找出來。
生:“指物作詩立就”的“立”。
師:對。從這兩個字,我們確實可以看出小時候的仲永是一個天才。接下去。
生:第二個階段是寫他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師: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一句話?
生:“不能稱前時之聞”
師:好。那第三個階段呢?
生:第三個階段是他二十歲時,已經和平常的人沒有什么兩樣了。
師:證據(jù)?
生:“泯然眾人矣”
師:“泯”是什么意思?
生:消失。
師:這里指什么消失?
生:才能消失。天才消失。
生齊答:“不使學”
師:為什么“不使學”
生:“父利其然也”
師:這說明方仲永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是一個很愚昧的人。
師: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師:對。讀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會替他感到……。
生:惋惜。
生:哀傷。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也要勤奮刻苦地學習,否則就會像仲永一樣最后才能消失,成了一個平常人的。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沒有天才,也不會五歲就寫詩。(大家笑)更應該認真學習,將來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才能有所作為。
生:從方仲永的悲劇我想到了天下的父親千萬不能像方仲永的父親一樣“不使學”。(大家笑)因為假如仲永的父親有讓他學習的話,說不定仲永就能成為一個大詩人,跟李白、杜甫一樣。
師:同學們都談得非常好。課后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加以整理補充,寫到練筆本上。
六、結束語:
今天的語文課就要結束了。老師和大家一起學了《傷仲永》這篇文章,同學們的發(fā)言非常積極,而且很有創(chuàng)意,讓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啟發(fā)。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一定要吸取方仲永的教訓,珍惜大好時光,只要懂得了“天才出于勤奮“的道理,相信每位同學都能有一份屬于自己的收獲。
教后記:
上完了這節(jié)課,我和學生們一樣,感覺意猶未盡,似乎仍沉浸在課上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回想這節(jié)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是師生的互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順暢如流水。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近兩個月不懈地訓練及反復的強調,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yǎng)成,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基本能口譯課文,這樣就節(jié)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為課堂上進行多種能力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
具體授課過程中,又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融入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對一些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如“王安石變法”,與教學內容無關,但又不能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則留給學生自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課后查找資料的習慣。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
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體,尊重學生,平等對話,探究氣氛濃郁,學生個性獲得發(fā)展,潛能得到開發(fā)。教師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這一大方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縱橫馳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除了強調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贊賞,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并能做到舉一反三。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各種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2003年10月30日。
執(zhí)教者簡介:
作者郵箱:?。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四
【教學目標】。
(1)熟讀、朗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匯。
(2)理清文章脈絡,了解借事說理、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3)感悟文意,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重點:
1.積累文言知識。
2.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難點:
體會文章詳略得當?shù)膶懛ā?/p>
【教具準備】準備歌曲《愛拼才會贏》,指導學生準備課堂辯論。
【教學方法】合作探究、誦讀品味、談話啟發(f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引導學生讀句“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后天教育及自身學習有關”讓學生討論:天資與后天教育對成才哪個重要?,而后發(fā)表看法。(根據(jù)學生意見把學生分成兩組)。
今天我們學習王安石的《傷仲永》讓我們在品學中感悟真知、品析事理,體味怎樣才能成才的人生真諦吧!
簡介作者:請1~2名學生根據(jù)積累的知識介紹王安石,教師適時補充。
二、多元感知,品悟分析。
1.投影出示課文原文,找一生讀文,其他學生糾錯、正音。
2.學生自讀全文,指出疑難,投影出示重點詞句,師生釋疑。(生問生答、師生對話)。
3.學生分小組合作再讀文章,探究文意,要求用自己的話講述方仲永的故事。(學生合作研析、全班交流)。
5.請大家再細讀課文,思考仲永的變化可以分為幾個階段,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這些變化?(學生小組分析,教師明確:
(1)階段:“仲永生五年……可觀者?!睂懛街儆捞熨Y過人、才能出眾;
(2)階段:“……不能稱前時之聞”寫仲永才能衰退;
(3)階段“又七年……泯然眾人矣?!睂懼儆雷兂梢粋€平庸之人。)。
6.再讀分析仲永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仲永的事例,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7.文中哪些文句能體現(xiàn)這個道理?(引導分析最后一段)。
8.通過我們上述分析,你認為作者對方仲永的態(tài)度和情感如何?(明確:“傷”。寫可傷之事,說何以可傷之理,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矣”的惋惜之情,對“受于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傷之情,態(tài)度鮮明。)。
三、鞏固訓練,交流感悟。
1.朗讀全文,深入感悟。
2.學生交流自己讀文所感。
四、小結。
先天與后天有什么關系?一句話總結本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p>
【板書設計】。
方仲永王安石。
一、作者介紹:王安石。
二、解題:“傷”悲傷,文中是“為……感到惋惜”的意思。
三、本文重點字詞翻譯。
【作業(yè)設計】日記:以“由仲永所想到的”寫一篇日記。
【教學反思】。
重點字詞翻譯,基本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先翻譯,效果較好。但,缺少總結梳理。
馬婷婷。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五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yè)。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xiāng),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p>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六
生:大家好,我給大家說一個郭沫若智對對子的故事……(故事略)。
生:很危險。(大家笑)。
師笑著問:為什么???
師:但他如果是天才呢?不學習是不是照樣能取得成就?
生齊答:不會。
師:誰能否用一句句人句言來證明你們的觀點?
生:所謂天才就是一分的靈感加上九十九分的汗水。
師:誰說的?
生:愛因斯坦。
師: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生:世界上是沒有天才的,任何人的成功都必須付出自己的辛勤汗水。
二、介紹作者。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王安石,對于王安石我們同學都有哪些了解?
生: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生:我們學過他寫的《京口瓜洲》。
師:你能背嗎?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生:我還能背他寫的《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靜無苔……。
師:是小學時學過的嗎?
生:不是,是我自己背的。
生:好象有個王安石變法什么的?
師:你能講講嗎?
生:王安石當了宰相,就去變法了,好象還和司馬光有仇(大家笑)。
師笑著問:有什么仇呢?
生搖頭,其它同學搖頭表示不知道。
三、誦讀練習。
生朗讀。
師:你能給自己評評讀得怎么樣嗎?
生(笑):讀得不錯。
師:具體點。
生:聲音比較大。
師:還有嗎?
生:能讀出感情。
師:同學們來評評?
生:我認為她讀得很好。聲音響亮,感情真摯。
生:我感覺她讀最后一段感情把握不夠準確。
師:哦?詳細點。
師:你分析得很好,如果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應該是……。
生:幸災樂禍。
師:對。你們說作者對方仲永應該是什么情感?
生齊答:惋惜。
師:那就應該讀得委婉一點。還有嗎?
生齊讀。
四、字詞積累。
師:你們在自讀過程中有遇到困難嗎?或者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提出來大家交流。
生:我們小組不知道“稍稍賓客其父”的“賓客”為什么要譯成“當賓客對待”。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有誰能給他們幫忙嗎?
學生討論,查找。
生:我們對文中出現(xiàn)的幾個“之”理解得不是很準確,想聽聽老師的看法。
生:(尷尬地搖頭)。
師:有誰能幫助他們嗎?
生:老師,我懂了?!昂鎏淝笾钡摹爸笔谴~,代替書寫工具……。
生搖頭示意。
五、復述故事,分析課文。
師:那好。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把這篇文章給復述一篇。誰?
生上臺復述(內容略)。
師:你們說他復述得怎么樣?
生:很流利,聲音也比較大。
生: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比如講方仲永寫詩很快,他用了“唰唰唰”,很形象生動。
生:條理很清楚,把方仲永才能發(fā)展經歷的幾個階段都講得很清楚。
師:你用了“天才”一詞?為什么?
生:因為他從來不知道什么是書寫工具,就能寫詩。
師:如果用文中的一個字來概括他的才能,你認為應該用哪一個呢?
生:“書”
其他同學反對:應該是“即”
師:為什么?
生:“即”說明他寫得很快,連想都不要想。
師:文中還有類似的表達,找出來。
生:“指物作詩立就”的“立”。
師:對。從這兩個字,我們確實可以看出小時候的仲永是一個天才。接下去。
生:第二個階段是寫他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師:最能體現(xiàn)這一點的一句話?
生:“不能稱前時之聞”
師:好。那第三個階段呢?
生:第三個階段是他二十歲時,已經和平常的人沒有什么兩樣了。
師:證據(jù)?
生:“泯然眾人矣”
師:“泯”是什么意思?
生:消失。
師:這里指什么消失?
生:才能消失。天才消失。
生齊答:“不使學”
師:為什么“不使學”
生:“父利其然也”
師:這說明方仲永的父親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是一個很愚昧的人。
師: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師:對。讀了方仲永的故事后,大家都會替他感到……。
生:惋惜。
生:哀傷。
六、結束語:
教后記: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系。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2003年10月30日。
執(zhí)教者簡介:
作者郵箱:?。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七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2、理解詩歌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理解詩歌贊頌黃河、贊頌民族偉大精神的內涵。
課型:朗讀體驗課(本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情感)。
課時:1課時。
教學設計。
導入:(播放關于黃河的圖片,教師激情導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我們的母親河,是我們的民族之魂,是中華兒女的驕傲和自豪。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贊美過她,有多少仁人志士為她拋頭顱,灑熱血。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創(chuàng)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黃河大河唱》曾感動了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而不懈奮斗。今天,讓我們吟誦著《黃河頌》,走進它的詞作者著名詩人光未然——那充滿強烈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感的心靈世界。
一、朗讀詩歌,體會情感。
自由朗讀,體會情感:學生自由朗讀詩歌后,談感受。(把握詩歌對黃河的豪邁贊頌之情)。
朗讀朗誦詞,指導朗讀。
點名朗讀后聽錄音,眾生評論。
(朗誦詞概括的寫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和偉大而堅強的精神。教師及時板書:英雄的氣魄和偉大堅強)。
朗讀歌詞,指導朗讀。
點名朗讀,眾生評論。
以歌詞第一節(jié)為例指導朗讀時應注意情感、語氣、節(jié)奏。
從需要重讀的詞語(動詞)“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詞)“高山、滾滾、萬丈”可以體會出黃河的一往無前、銳不可當?shù)挠⑿蹥馄?。所以,讀的時候一定要讀出磅礴之勢、豪邁之情。當然也要讀出變化“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huán)”沒有磅礴之勢,此時的黃河已進入一個相對平緩的地勢,所以讀的時候要舒緩一些。
教師范讀。
師生共同總結:朗讀要把握好節(jié)奏、重音(需重的詞一般有動詞、修飾名詞的詞)、語速(快慢)、感情抒發(fā)要恰當。
(此節(jié)主要體現(xiàn)了黃河的英雄的氣魄)。
師生再次共同朗誦這一節(jié)。
學生自由朗誦“頌”的部分,并體會感情的變化。
第一個“啊,黃河”一節(jié)由于在贊頌黃河作為母親對中華民族的養(yǎng)育,所以要讀的舒緩。
第二個“啊,黃河”一節(jié)由于在贊頌黃河作為屏障對中華民族的保護作用,顯示她的偉大和堅強,所以讀的要高亢、激昂些。
三個“啊”要讀的深沉,聲音稍長,“黃河”要讀的高昂,表明在贊頌。
教師適當師范朗讀。
在讀的過程中總結出黃河對中華民族所作出的貢獻:養(yǎng)育、保護及激勵作用,并板書。
學生分角色朗讀(配樂)。
二、朗讀詩歌,提出疑難。
預測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邊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以及“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三、朗讀詩歌,領會創(chuàng)作目的。
四、拓展遷移。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你想對黃河說些什么?”寫在筆記本上。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八
大家好!我們是第十一組,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課的內容是《傷仲永》,不知道大家對《傷仲永》這篇課文是否還有印象。首先就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這篇課文。它可以說是一個悲劇,全文通過作者王安石所見所聞寫了方仲永從一個天才到和一般人無異的悲劇。作者通過敘述和議論讓大家知道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現(xiàn)在大家都應該回憶起這篇課文了吧,那我們進入今天的說課吧!
今天我的說課主要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板書設計五部分,而教學將會貫徹我整個說課過程。我想要上好一節(jié)課首先對教材要有所了解,《傷仲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階段七年級下學期語文第一單元的第五篇文章?!秱儆馈肥且黄f理文言文,它的特點是借事說理,借仲永的故事來闡明作者的觀點。說理的同時還蘊含了作者深厚的情感。然后讓我們來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學習這篇課文目的是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掌握仲永這個故事材料跟作者觀點之間的關系,.結合自身經歷體會作者的情感及寫作意圖。而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掌握仲永這個故事材料跟作者觀點之間的關系,.結合自身經歷體會作者的情感及寫作意圖。
教法應該可以說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所在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教法。新課標----“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倍覍W生們都有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文言文的經驗,所以,我會在整個課堂中都以“引導”為主,指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教學是一個雙向的活動,能否上好一節(jié)課首要的就是要了解對象也就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學情分析----同學們雖然有了一個學期的學習文言文的經驗,但對文言文的認識還是不深。他們就像一群剛學會走路的小孩,是還不能接受過快的學習節(jié)奏的。所以,應當留給他們足夠的思考時間。因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所以體驗學習、探究學習是重點。朗讀法、討論法、問答法是重要的學習方法,配合使用圈點勾畫法、默讀法等等多種方法。這篇課文總共用兩課時來講授,另外輔助多媒體教學。
接下來就正式進入我們這節(jié)課。首先就是導入,好的導入無疑是能否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而我們這節(jié)課是第二課時,所以我采用的是直接導入法,把學生引入課堂。在字詞的學習中我會先讓學生進行預習,找出不懂的字詞和句式,然后在課堂上讓同學提出來,通過學生討論,最后由我根據(jù)學生的情況解決這些問題。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討論法、問答法、圈點勾畫法等教學方法。而在全文感知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同樣的方法,掃清閱讀障礙。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注意句子的停頓,熟悉文本,理解文意。在這些前期準備結束后我們將進入更深層次的學習,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置了一下幾個問題,通過分組討論,層層深入,師學生體會全文思想感情。最后發(fā)出感嘆,引人深思。然后就是要實現(xiàn)情感目標的教學,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同樣采用討論法學習完這篇帶有“悲劇色彩”的課文之后,同學們肯定有多話想說。下面請同學們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為題,結合自身經歷,談談你們的認識吧!同學們暢所欲言,談他們的感受,從而讓他們結合自身經歷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思想。當然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能有一些偏離主題的回答,所以老師要隨機應變的給予引導。
本次說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說板書設計。這就是我在這節(jié)課的板書:
從板書上體現(xiàn)了全文的主線:作者結合自己的見聞敘述了方仲永從神童到然眾人的事例,敘事和議論相結合,層層深入得出全文思想,強調了后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作用。
這就是我們《傷仲永》的說課內容,謝謝大家!!!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九
預習課目標:1.學習并掌握常見文言詞的意思。2.能夠順暢朗讀課文,提高準確翻譯課文的能力。3.認識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重難點:1、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翻譯課文。2、認識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小組合作、一幫一、獨立完成提綱:
1、掌握下列字的讀音及意思:
隸、扳、謁、邑、稱、泯、矣、焉、耶。
2、朗讀課文,畫出文中不清楚停頓的句子。
仲永/生五年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自是/指物做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
余聞之也/久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
3、作者作品簡介。
提問:這是王安石的作品。哪位同學了解王安石以及他的作品,來給大家談談?
學生自讀課文。利用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參考老師補充注釋(可四人小組探討),掌握大意。
4、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4、“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5、理解幾個詞語。
1、“養(yǎng)父母”養(yǎng):贍養(yǎng)。2、“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一鄉(xiāng):全鄉(xiāng)。3、“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4、邑人:同縣的人5、“從先人還家”從:跟從。6、“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7、“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8、“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9、“且為眾人”且:尚且。10、“固眾人”固:本來。
6、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2、“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從揚州回家。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于)天”:從上天那里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7、翻譯課文。要求一人一句,注意詞義正確展示課。
一、預習反饋;了解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或提問了解預習情況。
二、明確目標:1、翻譯內容;2、理解課文內容,深入解讀寫作手法及作者的思想觀點。
三、分組合作:
(一)理解課文內容及思想觀點。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xiàn)在哪里?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4、最后一段作者講了什么道理?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十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本首歌詞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蘊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xiàn)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贊頌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黃河的文化內涵。
教學設計:
《黃河頌》是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同時也可當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題的現(xiàn)代詩來讀。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接受詩歌教育、領略新詩藝術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動學生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鍵。學生對本詩產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設法激發(fā)并強化這種感情。我設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的心靈,并且在適當?shù)囊魳繁尘跋?,通過配樂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jié)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偟膩碚f,我設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huán),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國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zhàn)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會它的內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wèi)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衛(wèi)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2、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該注意停頓,以示區(qū)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币痪淇傤I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xiàn)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zhàn)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fā)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設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shù)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jié)、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chuàng)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組合,予以鼓勵。
注:環(huán)節(jié)的設置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領略歌詞美感,將學生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三、內容研討。
(一)、解題。本課題目是《黃河頌》,哪個詞是關鍵?(抓住“頌”字。)。
了解黃河精神:偉大堅強,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頌歌。
對黃河進行了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展開,由“望”字總領,表現(xiàn)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
(四)、品嘗“頌黃河”部分。
1、歌頌黃河的部分能分為幾個層次?分別是從那些方面進行贊頌的?
以“啊!黃河!”為標志分為三層,分別從黃河的歷史貢獻,地理特征,自然特點這三方面歌頌了黃河。
2、歌詞中反復出現(xiàn)的“啊!黃河!”起了什么樣的作用?
“啊!黃河!”反復出現(xiàn),把歌詞主體部分從“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到“將要在你的哺育下/發(fā)揚滋長”分為三個層次,依次是:黃河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wèi)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較易理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fā)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yǎng)了世代炎黃子孫。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側重從黃河對中華民族的保衛(wèi)作用而言。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這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制勝法寶。
作者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fā)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中國。
是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充滿了戰(zhàn)斗的決心,反復起強調作用,表達了對民族精神的贊頌,也表達了必勝的信心。
(六)、
1、品賞詩歌的語言特點和風格。
明確:本詩屬于直白抒情、風格豪邁類,因為詩歌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奔騰不息、氣勢宏偉的形象,并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接抒發(fā)了熱愛黃河的感情,充滿雄渾豪邁之美。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2、、小結。(大屏幕顯示下列板書)。
序曲:描繪雄姿和氣勢。
主體:歌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英雄的業(yè)績、偉大堅強團結一致的精神。
尾聲:表達強烈的愿望和堅定的信念。
黃河——(象征)——中華民族。
課文中值得學習借鑒的表現(xiàn)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復(3)比喻擬人。
三、學生自由暢談,說一說在讀詩時,你從詩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結合一句詩來想像,也可結合幾句詩來談,還可結合全文來說。
四、拓展延伸,參與實踐。
2、課后向老人詢問抗日救亡時的小故事。
五、教學反思。
關于要不要在公開課的時候講《黃河頌》我糾結了很久,因為這節(jié)課沒有太多的情節(jié),主要的就是朗讀,后來問過x老師之后,x老師說這節(jié)課可以講成一節(jié)朗讀為主的公開課。
在備課的過程中,觀摩幾節(jié)公開課之后,心里有了講課的一個大概思路:以“讀”來貫穿整節(jié)課,聽朗誦,自己讀,展示讀,分析讀,齊讀……這篇課文中的.這種氣勢磅礴和英勇豪邁也要通過讀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一想到要讀,要講課的班也就定了下來,一班有幾位同學聲音很洪亮,比較適合朗讀,他們可以帶動起班級氣氛,所以定下來要在一班講這一節(jié)課。在具體的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會有很多問題:首先,課前的時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黃河頌》?或者是放《保衛(wèi)黃河》更合適一些?其次,“讀”的順序如何確定下來,是先齊讀還是先范讀?學生展示的時候應該讓他們小組合作著展示還是個人展示?然后還有應該在哪個過程中融入對與文章的分析等問題都撲面而來……實在想不通這些問題的時候,又請教了x老師,x老師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把我不確定的地方一點一點的幫我落實下來,在講課之前我的心里也有了底氣。
要知道這首《將進酒》他們還沒有學過,他們卻已經可以自發(fā)的背誦了,我被我的學生們的表現(xiàn)感動了。
在評課的時候,還是張老師對我們進行的點評:我與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進步,抓住了詩歌教學的重點就是要讀,在不斷的讀的過程中學生也能夠體會到本文應有的情感,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非常緊密,學生在課上也受到了觸動。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對于學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沒有及時的給予解答,“對不對”口頭語太多等等。
通過這次的聽課,我的成長和收獲很大,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還會繼續(xù)努力,爭取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優(yōu)秀。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十一
啊,朋友!
黃河以它英雄的氣魄,
出現(xiàn)在亞洲的原野;。
它表現(xiàn)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偉大而又堅強!
這里,
我們向著黃河,
唱出我們的贊歌。
(歌詞)。
我站在高山之巔,
望黃河滾滾,
奔向東南。
驚濤澎湃,
掀起萬丈狂瀾;。
濁流宛轉,
結成九曲連環(huán);。
從昆侖山下。
奔向黃海之邊;。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兩面.。
啊!黃河!
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五千年的古國文化,
從你這兒發(fā)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邊扮演!
啊!黃河!
你是偉大堅強,
像一個巨人。
出現(xiàn)在亞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體魄。
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
啊!黃河!
你一瀉萬丈,
浩浩蕩蕩,
向南北兩岸。
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
將要在你的哺育下。
發(fā)揚滋長!
我們祖國的英雄兒女,
將要學習你的榜樣,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整體感知課文的思想感情。
2、領略黃河的英雄氣魄,學習詩歌的豪邁風格。
3、培養(yǎng)學生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是通過對詩歌的朗讀和音樂的欣賞,體會黃河雄渾的氣魄。
2、難點是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詩歌的語言感悟內在的氣勢。
一、導入。
請一兩個同學簡要談談黃河在中華民族歷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賞《黃河船夫曲》,并且用簡潔的語言告訴大家:你聽到了什么內容?
(烏云滿天,驚濤拍岸,黃河的船夫,在暴風雨中搏戰(zhàn),經過千辛萬苦達到了彼岸。這象征我們偉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驚濤駭浪般的重重困難,終于取得輝煌的勝利。)。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黃河頌》那激昂的旋律……。
二、文學常識。
1、曲作家。
冼星海(1905-1945)中國近現(xiàn)代的音樂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1935年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chuàng)作了《救國軍歌》、《游擊軍歌》、《茫茫的西伯利亞》、《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課。教學之余,創(chuàng)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對發(fā)展我國革命音樂所作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2、詞作家。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化縣,1927年參加革命,1935年創(chuàng)作”五月的'鮮花“歌詞,1939年在延安創(chuàng)作歌頌中華民族精神的組詩“黃河大合唱”。詩中雄奇的想象與現(xiàn)實圖景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幅廣闊的歷史畫卷,刻畫了黃河母親的偉大形象,反映中華兒女抗戰(zhàn)的真實場面。
3、創(chuàng)作過程。
1938年11月武漢淪陷后,我國現(xiàn)代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三隊,從陜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jù)地。途中親臨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斗的情景,聆聽了悠長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號子。次年1月抵達延安后,一直醞釀著《黃河》詞作,并在當年除夕聯(lián)歡會上朗誦了這部詩篇。冼星海聽后異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chuàng)作《黃河大合唱》并完成了這部大型聲樂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陜北公學大禮堂首演(由鄔析零指揮),引起巨大反響,很快傳遍整個中國。
4、作品構成。
作品共有八個樂章,每章開首均有配樂朗誦:《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水謠》《河邊對口曲》《黃河怨》《保衛(wèi)黃河》《怒吼吧,黃河》《黃河大合唱》為我國現(xiàn)代大型聲樂創(chuàng)作提供了光輝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編為鋼琴協(xié)奏曲。
三、生字教學。
磅礴()()。
澎湃()()。
氣魄()高山之巔()。
狂瀾()哺育()。
濁流()屏障()。
四、朗讀。
1、聽讀,注意字音停頓。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請一兩個學生選取感興趣的部分讀給全班同學聽后學生自己交流如何讀出感情。
4、全班齊讀。
五、整體感知。
1、題目《黃河頌》中,哪個是關鍵詞?頌。
2、讀過《黃河頌》你感受到了怎樣的氣魄?一往無前勢不可擋。
3、作者從哪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歷史貢獻。
4、《黃河頌》從音樂結構上分可以分幾個部分?請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個部分:序曲、主體、尾聲。
5、序曲部分和尾聲部分的主要內容各是什么?
總寫偉大堅強學習黃河精神。
6、主體部分可以分成哪兩個層次?望黃河頌黃河。
養(yǎng)育炎黃子孫,保衛(wèi)了神圣國土,激勵著中華民族由實到虛。
8、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這首詩歌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借歌頌黃河來歌頌中華民族,以激發(fā)中華兒女的愛國豪情,號召中華兒女學習黃河偉大堅強的精神,保衛(wèi)黃河,保衛(wèi)中國。
六、問題探究。
1、“望黃河”這個層次中,詩人望黃河的視角有哪些?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遠鏡頭——近鏡頭——俯瞰——縱向——橫向。
遠近結合,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幅雄渾開闊、氣勢磅礴、一往無前、勢不可擋、堅不可摧的黃河立體畫卷。
2、歌詞中反復出現(xiàn)的“啊!黃河!”起了什么作用?
(1)使得歌詞主體部分層次分明,結構清晰:即“頌黃河”部分可清楚地劃分為“黃河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黃河保衛(wèi)了中華民族”,“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三個層次。由實到虛,逐步深入。
(2)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當?shù)乇磉_對黃河的禮贊之情。
3、如何理解黃河是“搖籃”,是“屏障”?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中華文化在黃河流域產生、發(fā)展、壯大,黃河哺育滋養(yǎng)了世代炎黃子孫,所以把黃河比喻為“中華民族的搖籃”。把黃河比喻為“民族的屏障”,黃河天險在地理上可作為軍事屏障,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更足以成為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
4、如何理解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
(1)這是個比喻句,,詩人將黃河比喻成一個巨人,黃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軀干,黃河流域的無數(shù)條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萬條“鐵的臂膀”。
(2)聯(lián)系全詩來看,如此比喻,形象地體現(xiàn)了黃河氣勢磅礴、銳不可當?shù)臍馄牵梢愿玫丶ぐl(fā)民族精神和民族信念。
5、《黃河頌》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這首歌詞語言明快雄健,節(jié)奏鮮明,音節(jié)洪亮。歌詞長短句結合,自由奔放并且錯落整齊,韻律自然和諧。
七、遷移積累。
(1)這首詩直白抒情,風格豪邁。
(2)因為本詩以明朗的語言塑造了黃河的形象,并且多處以“啊,黃河------這樣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滿了豪邁之情.
(3)如:《念奴嬌·赤壁懷古》、《滿江紅》、《沁園春·雪》等都是屬于這一類。
2、收集幾條有關黃河的詩句。
a、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將進酒》。
b、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李白《贈裴十四》。
c、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涼州詞》。
d、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王之渙《登鸛雀樓》。
e、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李白《行路難》。
九、結束語。
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華民族還沒有強大到無人敢欺負.所以我們要以黃河為榜樣,學習它的偉大和堅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為使我們的民族世界強國之林而奉獻自己的力量!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并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二、借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們對于音樂的體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饵S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xiàn)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籠罩在師生所創(chuàng)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十二
一、教學目標:
1復述文章重點資料。
2從斑羚飛渡中得到啟示,探究動物身上折射的可貴品質。
3觀照人性亮點的失落,探究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和諧共處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探究人與動物的關系,喚醒人性的良知。
三、課時安排:兩課時。
四、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五、教學資料與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男女生分別朗讀,圈點重點詞語,正音正字,熟悉課文資料。
(二)整體感悟:
全班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按照文章所示的斑羚飛渡的四個過程dd身陷絕境、峰回路轉、斑羚飛渡、走向深淵,復述文章資料。(學生合作探究,一人主述,其他人補充)(同時展示多媒體直觀畫面的課件,加強形象感知)(指導:復述時要記住主要資料,把握重點,抓住主要動詞來復述)。
(三)問題研究:(學生思考討論發(fā)言,教師總結)。
彩虹是虛幻、秀麗的。虛幻而秀麗的東西,能夠給人帶來幻想、期望,讓人陶醉其中,產生精神上的迷戀、依靠。秀麗的彩虹和殘酷的現(xiàn)實成為鮮明的比較,鐮刀頭羊“走向那道絢麗的彩虹”,也是向往投身于完美的理想世界吧。
2、山澗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橋,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橋墩架設起來的橋。(為什么說那座橋是“用死亡做橋墩”)。
因為每一只獲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的斑羚身體為跳板完成飛渡的。是這些必死的斑羚組成了新生的橋,所以說是“用死亡做橋墩”。
3.它(鐮刀頭羊)走了上去,不見在一片燦爛中。(在這句話里,“燦爛”只是指那一道彎彎的彩虹嗎)。
不只是指那道彩虹,更是象征鐮刀頭羊行為和精神的閃光。
4、鐮刀頭羊是這場飛渡的組織者,文中重點寫了它的哪些表現(xiàn)談談你對鐮刀頭羊的印象。
(設計本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握主要情節(jié),從細節(jié)描述入手分析斑羚形象特點。)。
文中重點寫了鐮刀頭羊的三次叫聲:第一次,當發(fā)現(xiàn)斑羚們陷入絕境時,鐮刀頭羊悲哀地咩了數(shù)聲,這是無能為力的表示;第二次,在一頭母斑羚恍惚走進彩虹的斑斕光帶時,鐮刀頭羊發(fā)出“咩”的吼叫,招回母斑羚,同時告訴斑羚群,它已想出自救辦法,并指揮迅速實施;第三次,在老年斑羚與年輕斑羚兩隊數(shù)量懸殊時,鐮刀頭羊悲愴地輕咩一聲,這表示為了讓更年輕的生命獲救,只能犧牲正當盛年的包括自己在內的同類了。這叫聲既是一聲憂傷的嘆息,也是召喚補充注定死亡隊伍的命令。
鐮刀頭羊的形象:富于智慧,有決斷力,遇事鎮(zhèn)定,臨難從容。勇于自我犧牲,視死如歸。
(四)布置作業(yè):
1、從這場動人心魄的斑羚飛渡過程中,你獲得了哪些啟示?
2、課外到圖書館或上網查找資料,再找出一些有關自然界的類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論、文章等。
3、動物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種種可貴品質在我們人類身上是否也有所體現(xiàn),試舉例說明。
4、思考在地球上人類和動物將如何和諧相處?人類將怎樣去做才能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秀麗和諧?能夠上網查找有關資料。
第二課時。
1.我十分注意盯著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許有個別滑頭的老斑羚會從注定死亡的那撥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撥去,但讓我震驚的是,從頭至尾沒有一只老斑羚調換位置。(幻燈片展示)(課本206頁3-6行)。
(“從頭至尾沒有一只老斑羚調換位置”一事為什么讓“我”感到震驚)。
“我”是個獵人,參照人類在此種情景下常有臨陣脫逃的表現(xiàn),所以震驚。
2、從這場動人心魄的斑羚飛渡過程中,你有何感悟?(幻燈片展示圖片)。
(提示:能夠多角度思考,言之有據(jù)就行)。
學生小組討論,派代表發(fā)言,教師明確總結:
3、是否能再找出一些有關自然界的類似的感人事例或言論、文章等?請講述給同學們聽。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歸納:(幻燈片展示)。
a、弱小的螞蟻能夠在火球面前滾抱成團,死里逃生。
b、青藏高原藏羚羊面臨毀滅和絕種的危險……。
c、《動物世界》的拍攝者金沃爾哈特曾說過:“所有的動物都有它們的尊嚴,如果我們能得到動物的理解和喜愛,那將是我們人類的榮譽?!?/p>
4、動物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種種可貴品質在我們人類身上是否也有所體現(xiàn),試舉例說明。
學生小組討論,發(fā)言,教師總結歸納(幻燈片展示)。
a人類在自然災害面前敢于自救和善于自救。(洪水、地震、干旱……)。
b人類在社會災害面前敢于反抗不怕犧牲。(反抗暴政的起義;革命先烈為大多數(shù)人民的利益和幸福不惜犧牲生命……)。
c在意外事故面前勇于自我犧牲……。
5、人類和動物身上共同擁有許多可貴的精神和品質,然而為什么會發(fā)生斑羚飛渡的杯具?在這篇文章中,人充當?shù)氖窃鯓拥闹鹘牵ɑ脽羝故荆?/p>
(學生小組討論,發(fā)言。教師總結歸納:)。
人與動物矛盾沖突的根源就在于人的欲望。在原始部落時代,人們追殺獵物是為了生存,而時代發(fā)展到這天,人們再肆意捕殺獵物那只能是為了金錢,為了欲望。動物的兇殘,只是為了繁衍生存,這正是人與動物之間最大的差異。在這篇文章中,人類充當?shù)氖且粋€不光彩的主角,是自然的侵害者和掠奪者。這篇文章恰恰給了我們一個反思人類所作所為、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機會。
6、人類和動物之間究竟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地球上人類和動物將如何和諧相處?人類將怎樣去做才能使我們共同的家園更加秀麗和諧?(幻燈片展示)。
(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思考和所找的資料,自由發(fā)言,其他同學評議。)。
(教師展示網上搜索的相關資料:資料來源dd“黑龍江綠色食品網”首頁“綠色英雄”新聞的資料。)。
(解題要點:1、本文把動物的行為提到了一個相當?shù)母叨葋碚J識,這是十分新穎和動人的。引導學生重點理解作品的主旨,作為人類的一員,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2、培養(yǎng)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觀念)。
8、(如果沒有學生質疑,教師向學生質疑:----。
課文描述“斑羚飛渡”的成功,近乎奇跡,是以斑羚們時間先后選取的精確、跳躍幅度控制的高超、跳躍技巧掌握的嫻熟、對接時機銜接的吻合為前提的,從文章的交代來看,斑羚們此前并沒有經過這樣的排練,那么,課文描述的“斑羚飛渡”是真實發(fā)生的嗎還是主要出自作者的想像(學生討論,發(fā)言解答,教師指導)。
首先,在動物界,確實有犧牲部分成員的生命以取得種群中大多數(shù)的生存機會的事實;其次,依我們自身的經驗能夠明白,人類在困難時往往會激發(fā)出以前從未展現(xiàn)的潛力,做出平時無論如何也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我們不能否認,當斑羚群陷入種群滅絕的危機時,強烈的求生欲望會導致奇跡的發(fā)生。但是我們并不能就此推論本文中敘述的事情就必須是百分之百真實的。但是,真實與否又有什么要緊呢任何出此刻作品中的素材,都是作家進行藝術剪裁和合理加工的結果,藝術真實不等同于生活真實,我們沒有必要追究事情是否貼合生活的真實。我們能夠把它當作一篇動物小說來讀,拋開表層的墜飾(藝術虛構),體會文章震撼人心的力量來源,閱讀的樂趣將充盈讀者的心間。
(三)布置作業(yè):
七年級傷仲永教案及原文篇十三
計劃課時。
第課時。
課題:黃河頌。
教學內容:
《黃河頌》,旋律激昂,氣勢磅礴,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能激發(fā)學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動學生的心靈。
教學語言詩意化,環(huán)節(jié)緊湊,學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暢通無阻,以讀啟悟,品讀詩歌。
學習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
3、體會詩歌蘊含的濃烈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愛國情懷。
重難點及策略:
調動學生情感,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設計:
了解時代背景,激發(fā)愛國熱情,打動學生心靈。
抓住詩歌的節(jié)奏與感情反復朗讀,并背誦詩歌。
以詩歌第二節(jié)的關鍵詞分析來深入理解詩歌。
教學資源與教具: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營造氛圍。
(1)、師:生生不息的中華民族啊!長城是靜脈,黃河是動脈。黃河,偉大的母親河!
(2)、學生欣賞。黃河奔騰不息的畫面。
師(配畫音):這就是的黃河!這就是勇往直前的黃河!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的黃河!
(3)、師:1938年,日本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領土,黃河危在旦夕,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當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華夏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еS河的英雄氣魄,投入了抗日戰(zhàn)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板書:黃河頌。
1、師:黃河頌,是黃河的頌歌,是時代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的頌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堅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頌歌。讓我們來欣賞一曲黃河的深情頌歌。(聽錄音磁帶。)。
明確:激昂、雄健、悲壯!
3、教師配樂詩朗誦。
4、生齊讀,吟詠成誦。
學生齊讀課文。
三、朗讀、品味。
1、品味語言,感悟詩情。
師:我們已被黃河所感染、所鼓舞,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篇,去聆聽黃河的聲音,去感悟中華民族的靈魂吧!
(1)、《黃河頌》由序曲、主體、尾聲三部分組成,序曲展示了黃河的偉大堅強,主體歌頌了黃河的偉大精神,尾聲號召我們學習黃河的精神。
板書:序曲、主體、尾聲。
(2)、讓我們聚焦于黃河的主體部分吧!主體部分是由繪黃河、頌黃河兩部分組成,繪黃河,繪出了黃河的磅礴氣勢,繪出了黃河的英雄氣魄。
師:男同學來讀繪黃河部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讀出氣勢。
板書:搖籃、屏障、臂膀。
分小組討論,試讀。
抽讀后明確:第一節(jié),舒緩深沉;第二節(jié),堅強有力;第三節(jié),高亢激昂。
(5)、分成三個小組來讀這三個小節(jié)。
師:黃河是搖籃,養(yǎng)育了炎黃子孫;黃河是屏障,護衛(wèi)了神圣國土;黃河是臂膀,激勵著中華民族!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象征著我們中華的民族魂!
板書:民族魂。
2、角色朗讀、體味詩情。
(1)、教師小結:《黃河頌》,以它充滿斗爭性的激昂旋律與黃河般桀驁不馴的血性激勵中華兒女與日寇英勇搏擊,今天它仍然以其氣勢磅礴的史詩般的英雄氣概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
(2)、師朗讀朗誦詞,女生、男生分讀繪黃河、頌黃河部分,全班齊讀尾聲。
四、拓展延申。
請同學們下課后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來保護我們的黃河,我們的母親河!
作業(yè):
背誦這篇課文。
板書:
黃河頌。
序曲、
主體、搖籃、屏障、臂膀民族魂。
尾聲。
詩歌貴形象思維,且講究含蓄。當詩人描繪事物時,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說這事物怎樣,而在于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寫景則是借景抒情,詠物則是借物言志。而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無不依賴于詩歌語言的表述。因此,在進行詩歌教學時切不可從“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表情與動作的感染;教師板畫的直觀;錄音配樂、cai課件的'使用……化“抽象”為“形象”。詩歌教學中的一切審美活動都是以學生對審美對象的直接感知開始的,并在這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讀。
所謂“美讀”就是指“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葉圣陶語)。詩歌,主要通過有節(jié)奏、有感情的朗讀來體會語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二、借助音樂。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比藗儗τ谝魳返捏w驗,是一種心靈的感受,而對于一般的文學作品,卻未必能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黃河頌》音樂壯闊、熱情、深切,表現(xiàn)了險峽急流、怒濤旋渦、礁石瀑布,歌頌了黃河氣勢宏偉,歷史源遠流長。學生聽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飛騰,在其中濡染陶冶。
總之,我們不僅要探尋提供有豐富審美價值的審美對象,更要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畫面、借助音樂、借助美讀、借助移情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審美感知,使學生對詩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深刻的領悟和啟迪,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染上作者的情緒色調。所以我們進行詩歌教學時,要充分挖掘詩歌本身的美感,讓學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夠接受。方能使整個詩歌教學過程籠罩在師生所創(chuàng)造的特定的氣氛和情調中,使學生在和諧、熱情、活潑、充滿美感的課堂氛圍中感知美、欣賞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01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