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教案應該具備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有條理地組織教學內容和步驟。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風格,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想北平教案篇一
教案。
課型新授課班級三年八班時間.12.6。
教
學
目
標1、知識與能力:品味鑒賞北平的動人之處,體會其中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讀本文的語言特點。
2、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鑒賞、小組討論完成情感解讀與語言分析。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對北平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感覺。
研究。
課題品味鑒賞北平的動人之處,理解作者情感。
重點北平動人之處和作者情感的解讀。
難點語言特點的分析。
教學。
方法品讀、鑒賞、小組合作探究法、課堂寫作練習。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主導調控。
主體活動時間。
一、課前演講。
二、導語:。
提到北京,你的頭腦中首先閃現(xiàn)的是什么畫面?(找2--3名同學敘述,教師總結。)這些都是北京作為一個現(xiàn)代化的國際大都市給我們留下的印象。而在解放前,當北京還被稱作“北平”時,就有一位叫林語堂的作家,用這樣一個詞語來形容這個城市:動人。設想一下,當時的北平是什么樣子的,會是動人的呢?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對這篇文章的解讀,來感受這個城市的獨特魅力。
三、品讀鑒賞。
通過預習,我們知道這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者對北平的動人之處做了許多細致入微的描寫。下面請大家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品讀鑒賞,并分析其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鑒賞舉例:
1、第七段中“北平是一個飲食專家的樂園……曾受了傳統(tǒng)的.特別訓練”一段文字,著眼于飲食內容,落筆于飯館的歷史、招牌、堂倌等細節(jié)。北平飯館那種特有的親切、熱情的感覺躍然紙上,作者對它的贊賞之情溢于言表。
2、第八段中有“清晨在花園中拔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的語句,寫出了居民生活環(huán)境的清雅、閑適,體現(xiàn)了作者優(yōu)雅的情懷,讓人想起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
3、第十三段細說了北平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為中心,寫了城壕、墻垣、亭臺、中軸路、鼓樓等,內容具體而繁多,如數(shù)家珍,似有不嫌嗦之意,其實是作者自豪、贊美之情的真實表露。
答案不拘一格,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四、語言特點分析。
語言是情感的直接表達,本文通過怎樣的語言體現(xiàn)出作者對北平的熱愛之情呢?探討本文的語言特點。
本文的語言特點是:樸實、自由,具有抒情性,句式靈活。
五、課堂練筆。
學習本文的語言和抒情特點,選取校園一角的景色或校園生活的片斷,以“的校園”為題,寫一篇百字以內的小短文。
六、課堂總結。
七、布置作業(yè)。
引起學生聯(lián)想,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先選讀品味,然后鑒賞。
引導學生鑒賞,充分體會其中的情感。
組織學生討論。
學生寫作,之后賞讀交流3分。
3分。
15分。
10分。
12分。
1分。
1分。
板書。
設計。
北平情感語言。
老成寬容。
包舊融新喜愛。
景色優(yōu)美贊賞。
生活閑適。
想北平教案篇二
想北平(節(jié)選)。
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倫敦的情形,巴黎與羅馬只是到過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沒有去過。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地感到寂苦。巴黎,據(jù)我看,還太熱鬧。雖然那里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面向著積水潭,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與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雖說巴黎的布置比倫敦羅馬勻調得多,可是比起北平來還差點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連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qū)不遠。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氣;不在有許多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圍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每一個城樓,每一個牌樓,都可以從老遠就看見。況且在街上還可以看見北山與西山呢!
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但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ú菔欠N費錢的玩藝,可是北平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省錢省事而且會招來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shù)是直接由城外擔來送到家門口的。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果子有不少是從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
是的,北平是個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產生的花、菜、水果,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從它里面說,沒有像倫敦的那些成天冒煙的工廠;從外面說,它緊連著園林、菜圃與農村。采菊東籬下,在這里,確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像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許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點清福吧。
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1.作者筆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點,請寫出其中三個主要特點:(1);(2);(3)。(每處不超過10個字。)(3分)。
2.作者對北平的許多特產作了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以“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筆,好在哪里?(2分)。
答案:
1.寫出其中三點即拿滿分。(1)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2)動中有靜使人快樂安適;(3)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或:處處有空兒可自由喘氣);(4)緊連園林、菜圃與農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
2.(1)一個地方的特產往往就是這個地方的自然條件決定,所以寫了特產就寫出了地主特色;(2)特產同時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性與喜好,與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人們很容易通過它們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愛。文中說因為有這么多特產,所以“貧寒”的“我”也能享點“清?!保劶按?,不禁再次感嘆“真想念北平呀!”。(第一點1分,第二點兩分。此題書本第70頁“積累與應用”部分有要求。)。
3.點明題意;照應開頭“落淚才足以把內心表達出來”,使文章結構更為嚴謹;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尋味。(寫出兩點即可。)。
想北平教案篇三
江蘇省盱眙中學方遠。
學習目標: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之情。
重點難點:對比手法。
學習方法:文本研習法。
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學習老舍的散文《想北平》。請同學簡介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中國現(xiàn)代作家。作品有《駱駝祥子》、《茶館》等。
有人問老舍的兒子舒乙,能不能用幾句簡短的話把老舍先生的特質說出來,把老舍和魯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師們區(qū)分開來。舒乙想出了五句話,他說,這五句話就是老舍dd他是北京人,他是滿族人,他是窮人,他有在國外生活,他生于18去世于1966年。
2、解題:
課題“想”為什么不換成“寫”?
明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想”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寫”可能只是客觀的描寫?!跋搿北砻髯髡卟粌H要告訴讀者北平是什么樣,而且還要人們分享他對北平的愛。
3、作者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
朗讀1-3段。
明確:“我真愛北平。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
4、這“說不出”三個字在2、3兩段中出現(xiàn)了4次,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反復強調,作者解釋是因為他“不是詩人”,不會“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鵑似的啼出北平的俊偉”,實際上,并不是作者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照著通常的方法去寫,因為即使用盡了“一切好聽好看的字”也難以道盡自己對北京的愛。
5、既是說不出,作者用了怎樣的類比來形容這種“愛”的?
明確:把對北平的愛比作母親的愛。老舍特別愛自己的母親,是文壇佳話,他將北平喻為自己的母親,這其中的分量,要超出常人幾分。
6、1-3段中還有哪些語句寫對北平的愛的?
“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后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細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p>
“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個古城所賜給的?!?/p>
7、作者說,“我真愛北平”,請同學朗讀4-7段,同學們思考:北平有哪些特點?
為了表現(xiàn)北平的特點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北平和“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四大“歷史的都城”相比較,從整體結構、建筑格局、環(huán)境氣氛、生活情趣等方面,歷數(shù)北平的好處。
第4段,巴黎太寂苦,太熱鬧,太曠,北平既復雜而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安適,動中有靜,溫和。(動中有靜)。
第5段,巴黎的布置還差點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氣;不在有許多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圍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布局合理)。
第6、7段,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使更接近了自然,沒有像倫敦的那些成天冒煙的工廠。(貼近自然)。
小結:這樣的北平,這樣的故鄉(xiāng)能不讓人眷戀、想念嗎?難怪作者在最后一段“要落淚”,禁不住深情地呼喚:“真想念北平呀!”
明確:最后一段雖然只有一句話,但包括的情感很復雜。這篇散文寫于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平。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適應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作為一個熱愛北平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思念家鄉(xiāng)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撼人心。
明確: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xiàn)北平,老舍覺得很為難:“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他又不愿只“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平的種種好處。如果只是機械地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平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味道了。老舍決定寫出“我的北平”,通過他與故鄉(xiāng)親如母子的關系,寫出他對北平的無限眷戀,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表明北平與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的關系。
9、最后我們自由誦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認真品味好在什么地方。
品味語言:分析寫法。
抓關鍵詞。
朗讀吟誦。
聯(lián)系背景。
比如我們一起品味最后一段,“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這句話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達對北平的想念與熱愛。想念、摯愛得怎樣?哪幾個詞特別關鍵呢?“落淚”、“真”?!奥錅I”表明這種想念是含淚動情的想念;“真”,表明這種想念程度之深;“呀”,這一感嘆詞,增強了抒情意味。那我們以該如何讀呢?“真想念北平呀”讀得慢些,“落淚”、“真”要重讀。齊讀。
提醒同學在需要評析的地方作記號,寫一寫,要誦讀,然后請同學交流。
預設:
1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多少風景名勝,從雨后什剎海的蜻蜓一直到我夢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積湊到一塊,每一細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只有說不出而已。
(粘合、每一、說不出)。
2、但我不是詩人,我將永遠道不出我的愛,一種像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
3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地感到寂苦。
4面向著積水灘,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
本教案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
想北平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反復研讀,與文本、編者對話,深刻體會作者對北平刻骨銘心的眷戀思鄉(xiāng)之情;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北平的妙處。
教學方法:反復閱讀,用原句解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3、在對話欄中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課上進行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結束了第三專題的第一板塊“古典的鄉(xiāng)愁”后,我們進入了第二板塊的學習。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們已經結識過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相關內容,請你談談你了解的老舍。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xié)日常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癬”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優(yōu)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二、解題:
1、“想”。(標題的“想”為什么不換成“寫”?)。
明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想”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皩憽笨赡苤皇强陀^的描寫,“想”表明作者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什么樣,而且還要人們分享他對北平的愛。文章開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說:“我真愛北平?!钡R上又說:“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薄罢f不出”三個字,在兩段文字中四次出現(xiàn),表明老舍難以用有限的文字道盡自己對北平的愛。
2、“北平”。(學生研讀1—3節(jié)思考,作者筆下的北平是怎樣的北平?他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從1—3節(jié)中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是“我的北平”(第一節(jié));“我愛我的母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钡龋ǖ诙?jié));“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保ǖ谌?jié))。
三、研讀課文4—6節(jié),回答問題。
1、“寫什么”
寫什么(作者筆下北平的特點)動中有靜。
(4—6節(jié))布局合理。
貼近自然。
2、“怎樣寫”
(1)襯托手法: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2)語言特點:幽默詼諧,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鮮明生動。如“差點事兒”,“擠得慌”,“帶霜的玉李兒”,“還不愧殺”等蘊含極其深刻思想的話語經老舍說出,卻是極平常普通,通俗易懂,顯示了語言大師舉重若輕的功力。
3、“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xiàn)北平,老舍覺得很難:“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他又不愿“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京的種種好處。如果只是機械的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京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有味道了,因此,老舍決定寫出“我的北平”,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他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樸的言辭,用最能引人共鳴的表達方式,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表明北平與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的關系,表達“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賞析。
《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xiàn)北平,老舍覺得很難:“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他又不愿“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京的'種種好處。如果只是機械的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京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有味道了,因此,老舍決定寫出“我的北平”,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他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樸的言辭,用最能引人共鳴的表達方式,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表明北平與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的關系,表達“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作者愛北平的理由:整體感覺:動中有靜,復雜而有邊際。
布置:在人為之中顯自然。
物質上:花多菜多果子多。
環(huán)境:使人更接近自然。
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這篇散文寫于1936年,作者當時不在北京。那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喪權辱國的“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適應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成立,都說明華北危急,北京危急。作者作為一個熱愛北京的愛國知識分子憂心如焚,思念家鄉(xiāng)之情,較平日更為強烈,這一聲呼喚,充滿了民族憂患意識,震人心弦。
教學反思。
《想北平》屬于“月是故鄉(xiāng)明”專題中“恒久的烙印”板塊,在此篇之前學過了“古典的鄉(xiāng)愁”“漂泊的旅人”等板塊,本文要著眼于讓學生領會故鄉(xiāng)施予每個人的深刻的烙印。但是要想用有限的篇幅生動地刻畫出一個城市的面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北平這樣的大城市,就更為不易了。老舍寫“我的北平”,采用對比手法,集中地表現(xiàn)了北平最主要特點,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時,老舍在文中表現(xiàn)出了對故土的無限眷戀之情,其情繾綣,足以深深打動讀者,但是對于生活閱歷比較貧乏的學生,對于這種情感的理解是有一定難度的。那么只能指導學生在品讀文章的過程中去慢慢地理解、體會。在教法上著重文本研習,不妨充分利用對話欄,讓學生課前預習中進行評點,選擇合適的問題,全班研習。
想北平教案篇五
《動人的北平》是高中語文選修《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中,散文部分第一單元第一篇。本單元在內容上,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觀集于篇中,把珍貴的歷史和現(xiàn)實情景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文章富有認識價值,審美價值和教育意義,教人學會思考、學會體驗心靈。
二、內容分析。
本文之所以被選作精讀課文,是因為林語堂被稱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朽的藝術大師。他用博大,真切,幽默,閑適相融合的文風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獨特格調的小品散文,《動人的北平》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的作品總是歡悅的,用抒情的筆調寫世上的人和事,表達著對人生的熱愛。他把北平的景象,以一幅幅小畫面呈現(xiàn)出來,具有良好的審美效果。本單元學習重點是品味散文濃重的感情,體會含不盡之意于言外的雋永,把握散文形散與神聚的藝術特性,從而使學生學會閱讀散文。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體會散文抒情寫意的獨特性,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系。在這冊課本散文單元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鑒賞了現(xiàn)代詩歌,對文章中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已經比較敏感,并能夠用較精確的語言表達出對內容的獨特感受。再加上本課作為散文單元的第一篇,延續(xù)了詩歌的細膩含蓄的語言風格,所以,確立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體會作者抒情寫意語言的閑適優(yōu)雅的獨特風格,探究散文內容中形與神的有機融合。
四、教學設想:
1、教學時數(shù):本課是精讀文章,安排兩課時。
2、教材處理:
(1)根據(jù)文本感情先行易于把握的特點,通過“美讀”賞析完成對全文感情的體會,對語言整體風格的了解。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播放視頻,帶領學生走進北京,激起對老北京的好奇心,借助圖片,走進北平。在賞析過程中提高學生基本語文素養(yǎng)。
(2)寫景部分每一段即一個畫面,且中心詞比較明顯,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好材料。采用教師示范法,學生遷移模仿,提高學生誦讀――領悟――分析――歸納能力,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發(fā)展為主線三主原則。
(3)畫面概括出來之后,為分析散文的“形散而神聚”張本。
(4)用美術中的散點透視方式直觀理解形散神聚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初步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藝術特性;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篩選信息和語言運用的能力.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北平動人之處,體會散文形神相依的規(guī)律。體會作者優(yōu)雅情懷的內涵。
教學重點通過整體感知,篩選信息,把握北平的動人之處。
教學難點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系。
教學方法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學法設計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一、(開講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是第一次信息反饋。使用情境教學法,引領學生走入文章。)。
導入:播放《北京歡迎你》的mtv,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和絢麗的畫面中,走進北京。,北京成了奧運的符號,而福娃,鳥巢,水立方,又成了北京的符號。而當北京還被稱為北平的時候,什么是它的符號呢?“動人”就是對她最好的詮釋。伴隨畫面,走進老北京。
說起北平的往事啊,真是綿長而悠遠,那你知道“北平”這一稱呼的由來以及變遷么?
(引導學生說一說)。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北平”往事。
(教師補充,激發(fā)興趣)。
二、簡單了解北京、北平名字的由來。
資料介紹(幻燈片展示)。
1、1369年6月,常遇春蕩平了元大都附近的殘余軍隊。戰(zhàn)報送達朝庭,朱元璋便以“薊北悉平”為名,將元大都改為“北平府”,這也就是北京也稱北平的來歷。
2、13,燕王朱棣在北平發(fā)動“靖難之變”,歷經近三年的征戰(zhàn),攻占了南京,從其侄子手中搶得了皇帝的寶座。并在14(即永樂元年)將北平府改為了“北京”,后又遷都北京。北京這個稱謂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了。
3、1928年6月4日,張作霖由北京退回沈陽,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衛(wèi)戍總司令,6月20日宣布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改北京為北平。
4、1937年7月29日,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領,日偽政府于1937年10月12日,將北平又改為北京。1945年日寇投降后,又改為北平。
5、北平和平解放后,1949年9月21日,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9月27日,政協(xié)會議全體決議定都北平。自即日起改北平為北京,并確定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
雖然北平有過辛酸的往事,但是北平更代表著著輝煌,代表著大氣、代表著權勢,代表著古老的中華文明,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性格,它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又像一株古木老樹,他是老舍魂牽夢繞的《想北平》他是郁達夫流連傷感的《故都的秋》,他是林語堂如數(shù)家珍的《動人的北平》,今天就讓們走進故都,走進北平。
三、美讀全文,初步賞析,感受迎面撲來的古都北平的動人氣息。
你認為北平的動人之處在哪里。請有感情地朗讀你選出的段落或語句,并說出你的感受。要求:口頭表達,條理清晰,用詞準確,有文采。
(目的: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和文學品位,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從內容上歸納北平的動人之處:(由教師示范總結第五段內容,其余各段由學生用類似方法自己總結。提高閱讀文章時提煉重點詞,分析概括的能力)。
四、作者介紹。
好,同學們,剛才我們從內容上分析了北平的動人之處,由此可見林語堂先生的文學功力,那么,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林語堂先生.
資料介紹。
1924年后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
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
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
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雜文:《剪拂集》《大荒集》《我的話》等.
他是一個傳統(tǒng)文化故土和西方文化新壤混合培養(yǎng)出來的知識分子.
提倡幽默、閑適、性靈。
主張“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筆調”,采取與政治保持距離的自由主義立場。
五、課堂小結。
形象化的語言,創(chuàng)造一種濃厚的詩意?!吧⑽恼Z言中的詩意”:像詩語一樣的美,像詩語一樣的節(jié)奏感;像詩語一樣的富有抒情性。
本文語言很有特色,請同學們課下認真閱讀,品味語言,劃出喜歡的句子。
分類作業(yè)a類:閱讀課文,品味語言。
b類:回憶《故都的秋》,試與本文比較。
六、預習布置在文中畫出能體現(xiàn)本文語言特點的句子。
七、板書設計。
一是自然風光動人;。
二是城市景象動人;(珠玉之城)。
三是尋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風光動人;。
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們的生活景象動人;。
五是整個北平的文化氣息(包括新舊共融的文化氣息)動人。
八、課后反思本文是散文之部的第一篇文章,出自文學大家林語堂之手,在全書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這篇散文的精講,讓學生明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以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與《故都的秋》進行比較閱讀,深刻體會散文抒情寫意的獨特性。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尊重歷史,熱愛本國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與《故都的秋》進行比較閱讀,體會散文抒情寫意的獨特性與深刻性。
教學難點:探究散文形與神的關系。
教學方法:自讀品味法、討論交流法學法設計研究討論――分析歸納。
想北平教案篇六
讀了《想北平》,感到了寫作的另一種境界,這篇文章是我明白了,寫作,有時并不需要風花雪月華麗的文字,這些誰都會寫。也不能寫的毫無內容,使文章太空虛,所以只要有真情實感就夠了。在《望北平》中,我并沒有看到什么太華麗的修辭,也沒什么優(yōu)美的語句,只是樸實的通俗的文字,但是,樸實不代表著空虛,里面有內容,包含了老舍老爺爺對北平的喜愛,他竟在文章里直接說:“可是,我真愛北平?!边@就直接的表達了對北平的喜愛。
老舍老爺爺還在文中提到。歐洲四大歷史都城算什么?比起北平,還太“熱鬧”,而空曠的地方又太空曠,不像北平既復雜又有個邊界,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讓他如此喜歡,他甚至可以快樂地背對城墻坐在石上看一天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無所求,無可怕,仿佛回歸童年安適快樂的時光那該是怎樣一種愜意!
――題記。
幻化成千言萬語堵在喉頭,然而在這千言萬語中,卻沒有一個字可以形容他洶涌澎湃的情感。
他恨自己不能像李白那樣――瀟灑拂袖,便勾勒出半個盛唐;他只能借自己對母親的愛類比對北平的愛,他只能用平凡的筆,描繪出自己心中熟悉的北平――卻不知,當他的文字在許多人面前鋪展開來,已經震撼了不知多少心靈。
歐洲四大歷史都城算什么?比起北平,還太“熱鬧”,而空曠的地方又太空曠,不像北平既復雜又有個邊界,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讓他如此喜歡,他甚至可以快樂地背對城墻坐在石上看一天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無所求,無可怕,仿佛回歸童年安適快樂的時光――那該是怎樣一種愜意!
從美國運來的橘子算什么?還不是嬌嫩地包著紙,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華貴?可笑――這些“貴婦人”遇到北平帶著霜兒的玉李,就會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與自然!
然而思念是會呼吸的痛,當老舍慢慢拉回思緒,發(fā)現(xiàn)他呼吸的每一口氣息,已不再屬于他眷戀的家鄉(xiāng);他踏上的每一方土地,已不再觸動內心的柔軟;他所深愛著的北平,正處于危機之中!
可是,面對著一切,他卻并不能做些什么來改變現(xiàn)狀,于是,他落淚了――這不是懦弱的表現(xiàn),這是一個愛國者在牽掛自己遙遠的家鄉(xiāng),這是一個巨大悲魂的戰(zhàn)栗,這是老舍,在用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生命思念北平……想已不再是想,是纏綿,是牽絆,是撕心裂肺的痛!
想北平教案篇七
林語堂(1895~1976年),幼名和樂,又名玉堂,福建漳州人。他博學多才,以“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為己任,辛勤筆耕,在文學、歷史、語言學和中外文化交流等眾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是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
林語堂的祖籍地漳州市薌城區(qū)天寶鎮(zhèn)五里沙(今珠里村)。父親林至誠在五里沙度過了青少年時代,曾做過小販,24歲時入教會神學院,后來成為牧師,被派去平和縣坂仔鄉(xiāng)傳教。1895年10月10日,林語堂就誕生在平和坂仔,在兄弟中排行第五。
林至誠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觀派”,“敏銳而熱心,富于想像,幽默詼諧”,給林語堂兄弟以十分深遠的影響。
林語堂6歲時進坂仔鄉(xiāng)教會辦的銘新小學讀書。10歲時,到廈門鼓浪嶼養(yǎng)元小學讀書,13歲小學畢業(yè)后進尋源書院讀書。1912年,17歲的林語堂以第二名的成績考進上海圣約翰大學。在圣約翰大學讀書時,愛上大家閨秀陳錦瑞,因陳家嫌其家貧而未能成眷屬。后來,林語堂與鼓浪嶼商人的女兒廖翠鳳結婚。
林語堂于1916年在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yè),往北京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起先后留學于美國哈佛大學、德國萊比錫大學,研究文學、語言學,獲博士學位。1923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師范大學講師。1924年11月,《語絲》創(chuàng)刊,他是長期撰稿人之一。1926年1月后任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兼英文系主任,這個時期出版散文集《翦拂集》。同年8月,去廈門大學任教授兼文科主任。次年,到武漢任外交部秘書,不久即去上海致力于寫作。1930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約研究員,1932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2年創(chuàng)辦《論語》,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又辦《宇宙風》,提倡“幽默”、“閑適”的小品文,被譽為“幽默大師”,這時期的主要作品有雜文集《大荒集》、《我的話》等。1934年夏,應賽珍珠之約,用英語寫成《吾國與吾民》,在美國一版再版,成為紅極一時的暢銷書。林語堂也因此在國外一舉成名。
林語堂1936年8月去美國從事寫作活動,1940年5月至8月曾回國??谷諔?zhàn)爭期間,林語堂在國外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寫文章宣傳抗日。發(fā)表《日本征服不了中國》、《日本必敗論》等許多著名文章,對中國人民抗日斗爭起了激勵作用。他與旅美華僑一起,以各種方式支援祖國人民的正義斗爭。支持妻子廖翠鳳參加救亡工作,為她出謀劃策,還曾捐款4000多法郎撫養(yǎng)六個中國孤兒。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小說《京華煙云》主人公就是抗戰(zhàn)前線的人民、勇士。小說結尾處一段歌詞“不到山河重光,誓不回家鄉(xiāng)”,正是林語堂當時的心聲。
1947年,曾出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藝文組主任,1952年,在美國創(chuàng)辦《天風》月刊。他曾刻苦鉆研,發(fā)明中文打字機,但未投入批量生產。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學校長。在美國期間,用英文寫了《京華煙云》、《朱門》、《生活的藝術》、《蘇東坡傳》、《武則天傳》等,介紹中國人的性情、哲學。
1966年6月,林語堂回臺灣定居。20世紀60年代后期,用中文撰寫發(fā)表了三百多篇文章,其間的作品大多收入《無所不談》。曾先后出席國際大學校長協(xié)會、國際筆會大會等重要會議,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并因《京華煙云》一書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1972年,林語堂主編的《當代漢英詞典》出版。1976年3月26日病逝于香港,終年81歲。
林語堂才華橫溢,著作等身,一生寫了60多本書,上千篇文章?!毒┤A煙云》和《風聲鶴唳》于20世紀末、21世紀初分別在海峽兩岸被改編成電視連續(xù)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世界上出版的各種不同版本的林語堂著作約800種,其中中文版400多種,外文版300多種。僅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大陸出版的不同版本的林語堂著作就超過200種。林語堂的作品被翻譯成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21種文字,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主要語種,其讀者遍布全球各地,影響極為廣泛,在國際上享有文化使者的美譽。他為人類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是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
林語堂熱愛家鄉(xiāng),在他的自傳和許多著作中一再提到家鄉(xiāng),滿懷深情地描繪家鄉(xiāng)的山光水色和風俗人文。他在76歲時寫的《我的家鄉(xiāng)---漳州》中說:“我經常思念起自己兒時常去的河道,聽河水流蕩的聲音,仰望高山,看山頂云彩的變幻?!彼谠S多文章里一再認為“山的力量巨大得不可抵抗”,說自己的“天真、率直、自然”的人品來自于大山,并自稱是“山鄉(xiāng)的孩子”。他還經常提到家鄉(xiāng)的院子旁種著龍眼樹、荔枝樹、柿子樹,提到家鄉(xiāng)的蘭花、夜百合、含笑以及家鄉(xiāng)的朱砂印泥、金箔等等,還說:“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漳州的‘虎渡橋’”。
林語堂先生曾任北京大學教授、廈門大學文學院長、南洋大學校長、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從這些經歷來看,林先生是位教育家。然而作為林語堂先生的同鄉(xiāng),我覺得最讓人欽佩的是他那種對文學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取得的豐碩的文學成就,以及他那種對人生的哲思與幽默態(tài)度。
在文學方面,林語堂先生真是個非?;钴S的文學活動家。在1924年起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天風》雜志。一生中能夠參與或自己創(chuàng)辦這么多刊物,要是在今日的文學界,怕是很難做到的了。
從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套《林語堂文集》來看,林語堂先生著述豐富,文學成就確是一流的。他說“我的雄心是要我寫的小說都可以傳世”,他自己對《蘇東坡傳》、《莊子》、《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都比較滿意,這些書也確實都是常為世人所稱道的。日前,他的經典名著《京華煙云》又再次被改編為40集電視劇。新版《京華煙云》以北京城中三大家族的興衰史和三代人的悲歡離合為線索,抒寫了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zhàn)爭這一段社會歷史的變遷。趙薇、陳寶國、潘虹、寇振海、王剛、潘粵明等明星都在劇中出演重要角色。
林語堂先生在農村的家庭出生,在廈門和上海的教會學校讀書,很早就接觸西方文明,后又到美國和德國留學,但是他卻不是全盤西化。他用英語寫小說,但是回到國內又努力補充古典文學知識。他的著作里有《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武則天傳》,這些都是關于中國文化和歷史的書。他喜歡把中西文化做比較,曾有自題對聯(lián):“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他說,“自我反觀,我相信我的頭腦是西洋的產品,而我的心卻是中國心”。其實,想起來他那時代產生的很多學者、大師,也都是如他那樣,學貫中西,留洋學成歸來,在自己國家服務。
林語堂先生走的是棄時代潮流的以個人為中心的路線,堅持獨立的人格。在北大時期,他就時?!靶趴谂u時政”。而離開廈門大學后他曾經到武漢的做外交部秘書,但很快就辭職了,在自傳里他“不能不把這一章紀事刪去”,我想他是恥于談及自己的這段經歷吧。他那種性格的人,自然是不適合在政府里做事。他創(chuàng)辦的《宇宙風》,就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
林語堂先生對人對事是很坦誠的。他和魯迅的關系是“兩即兩離”,但是他始終尊敬魯迅。自稱“吾始終敬魯迅;魯迅顧我,我喜其相知,魯迅棄我,我亦無悔?!痹凇读终Z堂自傳》里,他寫他的婚姻,寫他戀愛的故事,還有一本自傳體小說《賴柏英》,寫在農村老家終究無緣結婚的戀人。他能把自己的故事都老實自然地講出來,他說,“新婚的前夜,我要我母親和我同睡。我和母親極為親密。那是我能與母親同睡的最后一夜。我有一個習慣玩母親的奶,一直玩到十歲。就因為有那種無法言明的愿望,我才愿睡在她身邊。那時我還是個處男”。這些話出自林語堂《八十自敘》,我想能夠這樣毫不忌諱地說出自己私人故事的作家,恐怕也只有林語堂吧。
在《林語堂自傳》里,林語堂先生談到他的讀書習慣,說他“不喜歡第二流的作家”。要么讀孔子、老子、莊子、柏拉圖這些高尚一流的,要么就讀民間歌謠和蘇州船戶的歌曲。認為那些才是文學思想和生命的源泉。這種見地是有一定道理的。作家余華也曾經提到要閱讀經典,這跟林語堂的閱讀提倡可以說是一致的。作家張煒說有必要重讀四書五經,同樣也是對經典價值的再確認。而經典著作,當然多數(shù)出自一流作家之手。林語堂先生還談到他讀書很少,但是讀一本書就讀透它,務必吸取書中自己認為相同或可以接受的有益的思想或觀念。因此他相信自己“讀一本書得益比別人讀十本的為多”。這樣一種讀書方法也是很值得借鑒的。
二、整體感知。
本文寫的是作者眼中的北平,既描寫了當時北平種種自然的、文化的和生活的各種景象,又寫出了北平的獨特“性格”和它的“動人”之處,表達了作者對北平的深厚感情。
開篇一段很重要,總體上寫北平的特點,作者以“品格”名之:“老成”“豪爽”“寬大”“包容”。與這些“品格”相配的是它的“魁梧”的形象。如果說本文在結構上采用總-分的形式,那么這一段就是全文的一個總起。
第二段以下的幾段寫就集中表達這兩種特點:新與舊、雅與俗相雜共容,體現(xiàn)“包容”;“一株古木老樹”之喻,體現(xiàn)“老成”。也就是說這幾段恰當?shù)乇憩F(xiàn)北平“老成”和“包容”的特點。
從“北平是一個‘珠玉之城’”開始,文章從多個方面展現(xiàn)北平古都的形象和性格。描寫的方面有:宮殿亭園樓榭湖水、街市、院落住家、雜色人等、建城布局、紫禁城、道路、市民生活、休閑方式等。
作者雖然說“一個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一個人怎敢說他了解北平呢”,仿佛北平是難以整體全面地觀照和描寫的,但是他仍然試圖寫出北平的立體全景,其中不光有物化的、靜態(tài)的景象,更有活動的、流動的市民生活景象,還有深遠的歷史景象。一般來說整體全面地寫一個地方,難免流于抽象概括,而本文則處處是具體可感的畫面,盡管這些畫面都“浮光掠影”而過,但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具體生動描寫和抽象概括正是文學和非文學的差異所在。
當然,本文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描寫了身居北平所見景象,還在于寫出了一種情懷、情調、情韻。作者作為一個傳統(tǒng)文化故土與西方文化新壤培養(yǎng)出來的知識分子,具有多方面的優(yōu)雅情懷,表現(xiàn)在文章中即有對本國歷史的崇敬、對故都文化的熱愛、對故都包容新舊事物的喜悅、對故都平民百姓的親和。可見他既不是一個全然保守的仕人,又不是一個全然革新的新人,而是一個保持中和的、包容的態(tài)度傾向的文化人。不過從他細數(shù)故都風物時那么沉醉的情態(tài)看,他的故國故都故土的情感更加凝重、深沉。
最可稱道的是作者的平民意識、平民傾向。他的眼里不只有高聳的北京飯店、原先皇家宮殿花園、百尺寬的大道藝術博物館、大學專校等,還有平民院落、城外村莊麥田;也不只有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還有著木屐的東北老嫗、踢毽子的老人、裸體的兒童。文章行將結束時寫道:“但是北平最迷人的,是住在那里的常人,他們不是圣賢和教授,而是人力車夫?!弊髡唠m是文化人,可是心底對勞苦大眾非常尊重、非常親近。
在過去那個年代,不少作家寫了故都北平的散文,郁達夫寫了《故都的秋》,老舍寫了《想北平》,他們在文中也同樣表達了平民意識、平民傾向。所不同的是,郁達夫、老舍眼里只有平民形象和平民生活,而林語堂眼光更加全面一些,看到的是北平的整體形象、整體生活,各色人等的生活。
三、問題探究。
一、作者眼中的北平“動人”之處何在?
在作者看來,古老而時新的北平無處不動人。一是自然風光動人,你看:“……面前就是西山,景色迷人,可以數(shù)月忘返?!笨梢娮髡邩O其沉醉這于故都的自然風光。二是城市景象動人,這里有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無數(shù)充滿文化藝術的建筑物,整體城市就像一座“珠玉之城”。三是尋常百姓的街巷院落風光動人。四是平民百姓形象和他們的生活景象動人。五是整個北平的文化氣息(包括新舊共融的文化氣息)動人。
為什么在當時千萬人眼里再也尋常不過的北平城市和百姓生活,進入《動人的北平》后會變得如此美麗動人?一方面當時當?shù)氐纳鐣_有美麗動人之所在,另一方面作者帶有審美的眼光,他看見最平常的人、最平常的物、最平常的事都覺得是審美的對象。說到底,作者寫的不只是客觀外物,而是寫自己的內在感受,寫一種審美的心境,寫一種心靈的鏡像。
作者意在寫盡故都北平的全貌,各種景象、各色人等盡收眼底,可見文章采取一種全景式的描寫角度。不過文章又避免了粗線條的抽象勾勒,而是采取類似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散點透視,即把一個個具體而微的小景小物盡情地描繪出來。從一個個局部看,是微觀的,但合在一起就是整體描繪。所以全文的描寫所取角度是總與分的結合、大與小的結合、粗與精的結合。
三、文章看似“散”,它是怎樣統(tǒng)整起來的呢?
初讀本文確實會產生散而無序的感覺,好像面面俱到,什么都說到了,可是又什么沒有說充分。其實深思細察,會發(fā)現(xiàn)文章的一些內在肌理,即組織成文的特殊方式。首先,它采用總-分的結構方式,以第一段為全文總起,提綱挈領,統(tǒng)領全篇,余下各段是第一段的展開分述;其次,文章圍繞北平的“性格”--老成、豪爽、包容、守舊融新等來寫,盡管撒得開,但在精神上聚得攏,這正好體現(xiàn)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
四、當代人閱讀本文具有怎樣的意義?
本文似有述往事、懷舊情的感覺,那么把它選為課文是何道理?今天全新的北京城去往昔破敗北平遠矣,為什么還要感受對舊北平的贊美?首先,林語堂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的一大家,對五四以來白話散文的創(chuàng)作理論、創(chuàng)作實踐,對白話散文的文體開發(fā)與建設,對白話散文的風格追求和倡導,都有過一定的貢獻,他的作品進入中學語文課本是理所當然之事;其次,閱讀本文可以感受那個年代經受新舊兩種文化熏染陶冶的知識分子的優(yōu)雅情懷、高尚品格,從文章中可以讀出作者對故都的自然地理、人文風物的熱愛,讀出對平民生活的熱愛,讀出作者的一種“泛美主義”的傾向(以審美的眼光和態(tài)度看待生活中的一切,無處不有美的內蘊、美的靈光);再有,閱讀本文可以感受中華文化、故都文化的強大的生命力,這種文化從來就守舊融新,不斷發(fā)展,如今故都已經蛻去舊衣,換上新裝,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當我們體認新北京的雄姿與活力的時候,也從過去的作品中尋察她的舊影,會感到過去的一幕幕歷史景象非常珍貴,也為今天國家的發(fā)展和首都北京的進步而高興。
四、語言品味。
林語堂是現(xiàn)代散文大家,從本文看他的語言運用,極其嫻熟而自由,情味、神韻流動其間,甚至感覺不到“語言”本身的存在,眼前閃現(xiàn)故都北平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幕幕景象。
全文都是形象化的語言,創(chuàng)造了一種濃厚的詩意。試看開篇一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币匀宋飳懙胤?,以品格寫城市特點,是非常文學化的表述,充滿詩意。再如下面一些話:“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樹,根脈深入地中,藉之得暢茂。在它的樹蔭下與枝軀上寄生的,有數(shù)百萬的昆蟲。這些昆蟲如何能知道樹的大小,如何生長根,在地下有多深,還有在別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蟲?”還有這樣的話:“并且北平有藍天潔月,雨夏涼秋,與高爽的冬日氣候?!彪m是散文語句,卻像詩的語句一樣有韻味。
全文都是抒情的語句,前面提到的語句“北平好像一個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種老成的品格”,既是敘述,又是抒情;更富有詩意的是“清晨在花園中拔出白菜的時候,抬頭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這樣的話,看似不經意的輕描淡寫一句,表達了一種優(yōu)雅的審美情懷,令人想起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另外,文中多處以“你”稱呼讀者,仿佛引領讀者進入文章的意境之中,拉近了作者與讀者、讀者與本文之間的距離。
全文有多種變化的句式,如開篇是幾個短句,接下來是一些一氣呵成的長句;還有一些對稱句(開篇幾句即是);有排比句,連在一起增強了表達的氣勢;有設問句,加重表達的語氣,提示讀者的注意。
想北平教案篇八
想北平(節(jié)選)。
倫敦、巴黎、羅馬與堪司坦丁堡,曾被稱為歐洲的四大“歷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倫敦的情形,巴黎與羅馬只是到過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沒有去過。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地感到寂苦。巴黎,據(jù)我看,還太熱鬧。雖然那里也有空曠靜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曠,不像北平那樣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使我能摸著——那長著紅酸棗的老城墻!面向著積水潭,背后是城墻,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葦葉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樂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是的,北平也有熱鬧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極拳相似,動中有靜。巴黎有許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與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溫和的香片茶就夠了。
雖說巴黎的布置比倫敦羅馬勻調得多,可是比起北平來還差點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連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qū)不遠。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得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氣;不在有許多美麗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圍都有空閑的地方,使它們成為美景。每一個城樓,每一個牌樓,都可以從老遠就看見。況且在街上還可以看見北山與西山呢!
好學的、愛古物的人們自然喜歡北平,因為這里書多古物多。我不好學,也沒錢買古物,但我卻喜愛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ú菔欠N費錢的玩藝,可是北平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省錢省事而且會招來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黃瓜、菠菜等等,大多數(shù)是直接由城外擔來送到家門口的。雨后,韭菜葉上還往往帶著雨時濺起的泥點。青菜攤子上的紅紅綠綠幾乎有詩一般的美麗。果子有不少是從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
是的,北平是個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產生的花、菜、水果,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從它里面說,沒有像倫敦的那些成天冒煙的工廠;從外面說,它緊連著園林、菜圃與農村。采菊東籬下,在這里,確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像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許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點清福吧。
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
19.作者筆下的北平具有多方面的特點,請寫出其中三個主要特點:(1);(2);(3)。(每處不超過10個字。)(3分)。
20.作者對北平的許多特產作了生動細致的描寫,這有什么作用?(3分)。
21.文章以“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筆,好在哪里?(2分)。
答案:
19.寫出其中三點即拿滿分。(1)既復雜而又有個邊際;(2)動中有靜使人快樂安適;(3)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或:處處有空兒可自由喘氣);(4)緊連園林、菜圃與農村(或:花多菜多果子多)。
20.(1)一個地方的特產往往就是這個地方的自然條件決定,所以寫了特產就寫出了地主特色;(2)特產同時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習性與喜好,與他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人們很容易通過它們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愛。文中說因為有這么多特產,所以“貧寒”的“我”也能享點“清福”,談及此,不禁再次感嘆“真想念北平呀!”。(第一點1分,第二點兩分。此題書本第70頁“積累與應用”部分有要求。)。
21.點明題意;照應開頭“落淚才足以把內心表達出來”,使文章結構更為嚴謹;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尋味。(寫出兩點即可。)。
想北平教案篇九
初讀此文,訝然,一代大家老舍何以有這種不知所云的文章。什么想寫又不敢寫云耳,心中惘然,便耐著性子品讀。
文章著筆切入之處皆是些微小之物,較之于北平,實在是難以突出其特點,且最后那“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北平啊”似乎結束得太突然,倉促以及不夠富于哲理或有文采。
這篇簡陋的作品能登上課本,當時,實在出乎我的意料。
此文宜細讀,慢讀,唯有如此,才能體會其中濃濃的情,深深的眷戀。它的語句沒有刻意,沒有做作,更沒有虛偽。
樸實的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想”。一幕一幕的場景的回憶,一點一點景物的銜接,把一個幾年都說不完,道不盡的北平從另一個角度說得淋漓盡致。
作者沒有去刻畫北平的什么名勝古跡,也沒有重述北平的沉重歷史和如煙往事――這些北平的標志,而是從每個城市都有的平凡中娓娓道來,感悟出它的不凡。這個北平,似離我們很近,似我們無比熟悉,但卻又有種說不出的特別。
有人說,寫文章不在于長,在于沒有廢話,修改文章,就應把文章中的廢話刪去,最后達到文內沒有一句能夠舍去的。這點我是深深的認同。
記得一次作文,想起老師說的要用排比句來寫事例,便寫了三行不知所云的事例排比句,但最后此句卻被人劃起,認為精彩,真令人哭笑不得啊。
聽老師說,《想北平》已被老舍多次修改,才達到如此這般的真切自然的效果,實在是佩服。
文中有許多看似無用的句子,其實它們中是別有蘊含,是更口語,更自然而來抒發(fā)一位北平人對北平的愛。此文真的宜慢讀,如此之后,方能體會最后一句的情深,連我這樣一個對北平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些鼻子發(fā)酸。
老舍先生的《想北平》我前前后后已讀了不下二十遍吧。感謝老舍先生用平實質樸的語言描敘著他的北平,袒露著他對北平“與我的心靈向黏合”的濃濃深情。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我本能的思索文中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我當如何學習。
任何一篇閱讀文本其實都是一篇富有分析和借鑒價值的學習媒介。
想北平教案篇十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的寫法。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北平的妙處。
學習作者從生活平凡小事中抒發(fā)真情的寫法。
對話式閱讀。
合作探究。
教學課件。
個案補充。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1、了解老舍。
2、積累字音字形知識。
4、交流課文點評。
課中探究:
1、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2、老舍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去描寫、刻畫自己心中的北平的“模樣”,結合課文內容作具體分析。
3、老舍選取平凡細小事物,用主觀性的語言向我們敞開了一個平民知識分子閑雅、安然而熱烈的情懷,因為普通,所以眾口皆宜;因為入情,所以感人至深。請結合課文內容,從素材選取和語言運用兩個方面對此作出分析。
4、質疑問難:有疑問才能真正有所得,請在文中所有有疑問處標上問號,或寫出你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與同位、同組、全班討論:
布置作業(yè)。
教后札記。
漢唐書香。
想北平教案篇十一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北平的妙處。
反復閱讀,用原句解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3、在對話欄中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課上進行交流。
一、導入:同學們,結束了第三專題的第一板塊“古典的鄉(xiāng)愁”后,我們進入了第二板塊的學習。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們已經結識過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相關內容,請你談談你了解的老舍。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xié)日常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癬”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優(yōu)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二、解題:
1、“想”。(標題的“想”為什么不換成“寫”?)。
明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想”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皩憽笨赡苤皇强陀^的描寫,“想”表明作者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什么樣,而且還要人們分享他對北平的愛。文章開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說:“我真愛北平?!钡R上又說:“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薄罢f不出”三個字,在兩段文字中四次出現(xiàn),表明老舍難以用有限的文字道盡自己對北平的愛。
2、“北平”。(學生研讀1—3節(jié)思考,作者筆下的北平是怎樣的北平?他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從1—3節(jié)中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是“我的北平”(第一節(jié));“我愛我的.母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钡龋ǖ诙?jié));“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第三節(jié))。
三、研讀課文4—6節(jié),回答問題。
1、“寫什么”
寫什么(作者筆下北平的特點)動中有靜。
(4—6節(jié))布局合理。
貼近自然。
2、“怎樣寫”
(1)襯托手法: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2)語言特點:幽默詼諧,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鮮明生動。如“差點事兒”,“擠得慌”,“帶霜的玉李兒”,“還不愧殺”等蘊含極其深刻思想的話語經老舍說出,卻是極平常普通,通俗易懂,顯示了語言大師舉重若輕的功力。
3、“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xiàn)北平,老舍覺得很難:“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他又不愿“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京的種種好處。如果只是機械的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京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有味道了,因此,老舍決定寫出“我的北平”,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他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樸的言辭,用最能引人共鳴的表達方式,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表明北平與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的關系,表達“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想北平教案篇十二
2、了解散文襯托手法,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入手,抒寫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感情。
1、作者字里行間的表達中透出的強烈的主觀性,體驗作者的感情。
2、如何用襯托手法表現(xiàn)北平的妙處。
反復閱讀,用原句解讀,加強文本與自己的對話體驗,增進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
3、在對話欄中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課上進行交流。
一、導入:同學們,結束了第三專題的第一板塊“古典的鄉(xiāng)愁”后,我們進入了第二板塊的學習。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想北平》。在初中我們已經結識過老舍先生,因此,在上課之前,請同學們回顧一下以前所學的相關內容,請你談談你了解的老舍。
老舍(1899~1966),一位京味很濃的現(xiàn)、當代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出生于一個貧民家庭。1918年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后任小學校長和中學教員。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漢語講師,閱讀了大量英文作品,并從事小說創(chuàng)作,1926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30年回國后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南下赴漢口和重慶。1938年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成立,他被選為理事兼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xié)日常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曾因創(chuàng)作優(yōu)秀話劇《龍須溝》而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癬”初期因被迫害而棄世。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的作品。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于世。優(yōu)秀長篇小說《駱駝樣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余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
二、解題:
1、“想”。(標題的“想”為什么不換成“寫”?)。
明確:“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想”帶有濃烈的主觀情感。“寫”可能只是客觀的描寫,“想”表明作者不僅要告訴讀者北平是什么樣,而且還要人們分享他對北平的愛。文章開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說:“我真愛北平?!钡R上又說:“這個愛幾乎是要說而說不出的?!薄罢f不出”三個字,在兩段文字中四次出現(xiàn),表明老舍難以用有限的文字道盡自己對北平的愛。
2、“北平”。(學生研讀1—3節(jié)思考,作者筆下的北平是怎樣的北平?他對北平有著怎樣的“愛”?從1—3節(jié)中找出相關語句)。
明確:是“我的北平”(第一節(jié));“我愛我的母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我所愛的北平不是枝枝節(jié)節(jié)的一些什么,而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粘合的一段歷史,一大塊地方。”等(第二節(jié));“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保ǖ谌?jié))。
三、研讀課文4—6節(jié),回答問題。
1、“寫什么”
寫什么(作者筆下北平的特點)動中有靜。
(4—6節(jié))布局合理。
貼近自然。
2、“怎樣寫”
(1)襯托手法:
巴黎熱鬧——北平安靜。
巴黎的布局“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
美國的橘子——北京的玉李。
(2)語言特點:幽默詼諧,京腔十足,通俗明白,鮮明生動。如“差點事兒”,“擠得慌”,“帶霜的玉李兒”,“還不愧殺”等蘊含極其深刻思想的話語經老舍說出,卻是極平常普通,通俗易懂,顯示了語言大師舉重若輕的功力。
3、“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想北平》是一篇散文,在一篇短短的散文作品中如何表現(xiàn)北平,老舍覺得很難:“北平那么大,事情那么多”,都寫什么?他又不愿“撿著我知道的寫,而躲開我所不知道的”,更怕掛一漏萬,埋沒了北京的種種好處。如果只是機械的羅列平鋪直敘寫成一篇北京地方風光的指南就更沒有味道了,因此,老舍決定寫出“我的北平”,把對北平的感情上升到愛母親的地位,他拋開一切美好的詞語,用最通俗質樸的言辭,用最能引人共鳴的表達方式,通過與巴黎等城市的比較突出北平的特點,表明北平與老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為一體的關系,表達“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
體會最后一句話的深層含義。
想北平教案篇十三
1、本專題針對的閱讀問題:
一部分中學生,面對有滋味的經典散文,知道好知道是美文,卻說不出好在哪里美在哪里。入寶山而空回。寂寞的經典之作,“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2、試圖提供的有效閱讀方法:文本研習——具體語句、題目、標點符號等的品讀。
3、要達到的學習目標:得其味。
4、所選文本:
“看似平常最奇崛”的《想北平》——“我的文章寫得那樣白,那樣俗,好象毫不費力,實際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
普通:語言平實如話,內容簡單明了。
有滋味:深切的故園情思,對比寫景物特點的手法。
5、學習者:有上述閱讀問題的高一學生。
二、我分析之后的設計。
1、教學難點:得其滋味。
2、教學重點:品讀具體語句,進入文本情感世界。
3、教學方式:
品讀具體語句:我真愛北平、我愛北平也近乎這個、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
誦讀重點段落:4~7段。
三個關鍵詞:母親、愛、幾乎。
4、教學時數(shù):2課時。
5、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冷送衣服的多是母親——母親總是和溫暖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以自己和母親十幾年的相伴,給自己的母親一個概括性的定語。
體貼的母親。
溫暖的母親。
給我安全感的母親。。。。。。
——引出第一個關鍵詞:母親。
(二)進入文本:
問:老舍把北平看作母親,說他愛北平母親,那么,文中的母親可不可以用這些詞語形容?可以的請從原文找出依據(jù)。不可以的話,請告訴我們,文中的母親老舍用了什么詞語來形容?也要從原文中找出依據(jù)。
——目的:明確內容要點,概括景物特點,為情感的品讀打基礎。
動中有靜的“母親”
在人為中顯出自然的“母親”
花多菜多果子多的“母親”
——點:對比的寫法,突出景物特點,比直接寫更有表現(xiàn)力。
所以要誦讀,感受一個鮮明的“我”之景物。
品讀:讓景物特點活起來。
小結:
“我”愛這樣的'北平母親,給“我”閑適、安全、妥帖生活的“母親”。
“這個愛幾乎是想說而說不出的”
“幾乎”:找不到恰當?shù)恼Z言來負載。
復雜的感情集合體,無法一下子全講出來。
輕聲讀全文,尋找“愛”里包含的豐富情感。
有自豪。
有依戀。
有欣賞。
有贊美。
有喜愛。
景物的描寫里浸潤著對故鄉(xiāng)、家園如此豐富復雜的情感,卻都濃縮在一個“愛”字里。
所以要誦讀,讓豐富深切的情感之花綻放美麗。
誦讀。讓情感綻放開來。
(三)總結方法:
越經典越沒有匠氣,大雅若俗,越容易一讀而過,要做閱讀有心人,學會細嚼慢咽;
從具體語句深入,學會用自己的經歷、感受、思考泡出文字的滋味,必將體驗到滿口余香的閱讀樂趣。
回答千古一問:
有心之人品其文。
用心之人得其味。
(四)作業(yè):
閱讀同樣運用了對比手法寫景物的散文《故都的秋》。
(1)品味北京另一種美,體悟愛的別般滋味。
(2)完成文后題目。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78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