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教案(模板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21:30:07
地球的教案(模板14篇)
時間:2023-11-29 21:30:07     小編:靈魂曲

教案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有助于促進師生互動和學習效果的提高。編寫教案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學生的學情和學習特點,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調(diào)整教學設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編寫教案。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地球的教案篇一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過對地球形態(tài)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地球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談話法和講授法。

【引入新課】人類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經(jīng)過計算得出,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少21米,如果縮小到地球儀那么大小時這個差別幾乎就看不出來了。因為差別很小,通常人們?nèi)詫⒌厍蚩闯蓤A球體。

【板書】。

1、地球是一個十分接近圓球體的不規(guī)則球體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并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為4萬千米。

2、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提問討論】。

(1)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地球儀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4)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并回答問題:

(1)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球面上繪著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jīng)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

(4)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三、地軸和兩極。

【教師演示】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并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四、經(jīng)線和緯線。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為什么線?(經(jīng)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稱為什么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jīng)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3)所有經(jīng)線長度是否相等?所有緯線長度是否相等?

(4)緯線自成緯線圈,那么,經(jīng)線如何組成一個經(jīng)線圈?

(5)經(jīng)線和緯線各指示什么方向?

學生小組討論以后,代表發(fā)言,全班總結。

五、經(jīng)度和緯度。

繼續(xù)觀察地球儀,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經(jīng)線?學生說有無數(shù)條。為了區(qū)別出每一條經(jīng)線,人們給經(jīng)線規(guī)定了不同的度數(shù),即經(jīng)度。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找到0度和180度經(jīng)線,由0度經(jīng)線向東西各劃分出180度。分別稱為東經(jīng)度和西經(jīng)度。觀察0度和180度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同西經(jīng)20度和東經(jīng)160度經(jīng)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哪一個經(jīng)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大?哪一個小?(西經(jīng)20度和東經(jīng)160度線組成的經(jīng)線圈穿過的陸地面積?。?。

【教師講解】國際上習慣用西經(jīng)20度和東經(jīng)160度組成的經(jīng)線圈,將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

地球的教案篇二

(可能有的學生能考慮到經(jīng)緯網(wǎng)的知識了,讓其舉例說明一下,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

展示掛圖:教材圖j(經(jīng)緯網(wǎng)),在圖上選出經(jīng)緯網(wǎng)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點的經(jīng)緯度數(shù)。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認為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

(啟發(fā)學生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一下,不難發(fā)現(xiàn)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樣。)。

(學生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jīng)緯線度數(shù)。

(學生小組互相討論找,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fā)生地。

a.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s、150°w。

b.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jīng)移至280°n、125.3°e。

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jīng)緯度數(shù)判斷東西半球判斷南北半球。

30°e、20°n東半球北半球。

120°w、30°s西半球北半球。

10°w、87°n東半球北半球。

160°e、45°s東西半球交界南半球。

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jīng)緯線度數(shù)。

(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全課:概括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

布置作業(yè):教材第10頁“復習題”3。

三、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地球上某點位置。

地球的教案篇三

1、使學生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2、學會利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過對地球形態(tài)認識過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類對事情的認識是一個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狀、大小及經(jīng)緯度的劃分。

談話法和講授法。

【引入新課】。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讀一讀”,思考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證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學生活動。

【教師指導】。

運用課本的“地球的半徑和赤道周長”圖,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半徑、極半徑,并計算地球的平均半徑,運用地球的赤道半徑,計算赤道的周長,它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極半徑、平均半徑、赤道周長我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再來觀察地球儀,地球儀是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按照一定比例縮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提問討論】。

(1)地球儀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2)地球儀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儀上找到南北極點。

(4)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學生活動并回答問題:

(1)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旋轉軸和球面共同組成。

(2)球面上繪著地圖,地圖上標有南北極和經(jīng)緯度,顏色、符號、文字、表示陸地、山脈、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軸穿過地心,與地球表面相交于兩點。

(4)指向北極星附近(即北方)的一點為北極;與北極相反一點為南極。

三、地軸和兩極。

【教師演示】。

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指導學生轉動自己的小型地球儀,讓學生領會“一軸兩點”并領會地球上東西方向的確定。

四、經(jīng)線和緯線。

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提問:

(1)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的線稱為什么線?(經(jīng)線)在地球儀上沿著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稱為什么線?(緯線)。

(2)觀察地球儀,經(jīng)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圓?

地球的教案篇四

1、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經(jīng)線、緯線的特征以及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方法。

2、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jīng)線、緯線位置,了解經(jīng)緯網(wǎng)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4、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情感和探究地球的欲望,培養(yǎng)認真學習的科學態(tài)度。

學習經(jīng)線、緯線的有關知識,并能夠運用經(jīng)緯網(wǎng)確定位置。

在地球儀上識別經(jīng)線和緯線,學習按照經(jīng)緯線在地球儀上準確尋找位置。

教師:

地球儀、多媒體課件學生:小型地球儀。

1、同學們,通過《蔚藍色的地球》一課的學習,你對地球有什么了解?

2、地球媽媽以其博大的胸懷孕育了所有的生命,還給我們奉獻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地球村,共同感受她的迷人風光。(播放配樂地球美景的風光片)。

3、看著這些美麗的景色,你想說些什么?(學生抒發(fā)對地球的熱愛之情)。

4、正像同學們所說,地球是美麗的,地球是神奇的,地球的每一處美景都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所以我們要熱愛地球、了解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人們站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都無法看清她的全貌,于是,科學家們仿照地球的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縮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縮小的地球開始,研究地球儀上的一點知識。(課件:地球儀)。

1、我們在四年級的時候學習過圖上辨別方向的方法,誰還記得?

2、地球儀上也是采用這種方法辨別方向的,(課件:方向標)跟著老師一起指一指地球儀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地軸北端與地球表面的交點,叫北極,那什么叫南極?(課件:指示北極和南極)。

4、能在地球儀上又快又準地找到這些方向對我們后面的學習可有好處了!讓我們請出我們的新朋友——地球儀。請同學們學著老師的樣子輕輕地按照從西向東的方向慢慢地轉動地球儀,仔細觀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依據(jù)觀察匯報)。

5、科學家們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在地球儀上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江河湖泊、國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和名稱。

1、剛才同學們發(fā)現(xiàn)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錯的線,是什么呢?讓我們先研究縱線(課件:經(jīng)線圖)這些經(jīng)線連接地球的哪兩個地方?(南極和北極)對,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的線叫經(jīng)線(課件:經(jīng)線)。

2、既然連接南北兩極,那么經(jīng)線指示什么方向?

3、為了研究方便,科學家們經(jīng)過反復推敲,在地球儀上將經(jīng)線分成兩個180度,從哪條經(jīng)線算起呢,同學們找找。

4、對,0度經(jīng)線又叫什么?

5、科學家們規(guī)定以本初子午線為界限,以西的經(jīng)線稱為西經(jīng),共180度,用w表示;以東的經(jīng)線成為東經(jīng),也是180度,用e表示。(課件:經(jīng)線緯線的范圍)。

6、同學們仔細觀察,在地球儀上找出老師說的經(jīng)線,比一比哪組最快最準?

7、看看這些經(jīng)線在形狀上、長度上有什么特點?

1、剛才我們共同研究了地球儀上的縱線,也就是經(jīng)線,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研究地球儀上的橫線。那么怎么研究呢,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一點參考。(課件:(1)、在地球儀上,順著----方向,圍繞地球一周的線叫緯線,緯線指示-------方向。(2)、緯線的形狀是------,長度------,最長的0度緯線叫------。(3)、以赤道為界,赤道以北叫------,赤道以南叫------。(4)、以赤道為界,將地球分成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南叫-------,赤道以北叫------。)。

2、研究之前請聽清要求,(1)每位同學都要認真閱讀教材99頁的內(nèi)容,仔細觀察地球儀,各抒己見;(2)各組記錄員做好討論記錄;(3)選一名寫字最棒的同學代表小組補充板書;(4)選一名聲音最洪亮的同學代表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聽清了嗎?好,各組按照研究經(jīng)線的方法用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研究經(jīng)線,開始。

3、各組代表匯報,教師適當點撥。(課件:緯線的指示方向、赤道、南緯北緯的范圍、南北半球的劃分)。

1、這節(jié)課同學們的表現(xiàn)老師非常滿意,還想不想繼續(xù)展示你們的聰明才智?可沒那么容易的,要想繼續(xù)表現(xiàn)必須闖過兩道關卡,闖嗎?好,闖過之后還有獎勵啦!

2、第一道關卡(課件:0度經(jīng)線叫------,以本初子午線為界限,以東的經(jīng)線叫做------,以西的經(jīng)線叫做------,科學家們以西經(jīng)------度和東經(jīng)------度為界限,將地球分為------和------。)。

3、他順利闖關成功,給點掌聲。老師也將給你一份獎勵。(課件:本初子午線的地面標志、子午宮及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音樂短片)。

4、看了以后有什么疑問?(課件:介紹子午線地面標志的地點、來歷)。

5、第二道關卡(課件:0度緯線叫做-------,以赤道為界限,以北的緯線------,以南的緯線叫做------,科學家們以------為界限,將地球分為------和------。)。

6、他順利闖關,掌聲響起來。也將得到老師的一份獎勵。(課件:赤道紀念碑及其來歷)。

7、同學們,地球表面并沒有這些經(jīng)線和緯線,那么科學家們?yōu)槭裁匆O計這些呢?用什么用呢?讓我們先來做個游戲你就會領悟到的。

10、經(jīng)緯線可以準確地確定地球上的某一點的具體位置,在航空、航海、軍事等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11、請同學們在地球儀上找一找我國首都的經(jīng)緯線,烏魯木齊呢?香港呢?

1、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地球儀上不只是經(jīng)線緯線,還有七大洲、四大洋,各地的景色非常優(yōu)美,課下請同學們收集世界美景的圖片,下節(jié)課我們深入美麗的地球村,進一步了解她的風采。

地球的教案篇五

選自(浙江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七年級第二冊。

教材是學生在小學和七年級第一冊對靜態(tài)地球的認識及九大行星繞日運動初步了解的基礎上,繼續(xù)通過探究讓學生體會地球自西向東的自轉,以及由此體驗太陽的東升西落和晝夜交替的規(guī)律,同時,也為后面學習地球的公轉做好準備。是學生對地球原有認識的沿伸(從原來認識的靜態(tài)的地球——到動態(tài)的地球)。

我校地處衢江區(qū)的山區(qū),學生對天文、地理方面知識了解的比較少;初一學生對空間想象能力也較弱。但學生對天文方面知識有濃厚的興趣。

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及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突出科學探究體現(xiàn)科學本質(zhì),注重學生發(fā)展。)

本課的設計以皮亞杰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認識來源于動作(活動),來源于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將個體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分為同化、順應、平衡和自我調(diào)節(jié)等環(huán)節(jié)。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包含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故本人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對當前知識有效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努力體現(xiàn)如下特征:

1、強調(diào)創(chuàng)設情境并使學生進入情景。

2、強調(diào)組織學生進行協(xié)作學習活動。

3、強調(diào)為學生提供多種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和進行問題研究。

4、強調(diào)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合作模擬形式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喜悅與樂趣。

5、強調(diào)學生進行意義建構。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地球自西向東繞地軸旋轉特征。

2、通過模擬實驗觀察和討論。了解晝夜現(xiàn)象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知道晨昏線的含義及晝夜交替周期。

3、通過模擬地球自轉及其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樂于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地球儀、十字方向標、礦燭、火柴、白色的乒乓球十四組,地球自轉及晝夜現(xiàn)象課件。

(一)激發(fā)引入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的家園,你們對我們的家園——地球了解有多少呢?

生:-------------------------。(學生依靠以前所學所接受的知識進行回答,內(nèi)容很豐富。)

(常見的先入錯誤概念與科學的正確概念發(fā)生沖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生:不對,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師:地球究竟是如何自轉的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來探究《地球的自轉》。

(二)探究(1)地球的自轉

師:請同學們轉動地球儀,看看地球儀有幾種轉動方向?

生:(通過轉動地球儀)有自西向東和自東向西兩種。

提出問題:

師:地球究竟是繞地軸自西向東還是自東向西旋轉呢?

建立假設:

學生假設:1、地球自西向東旋轉。2、地球自東向西旋轉。

設計實驗檢驗假設:

師:如何來設計實驗檢驗我們的假設呢?

(根據(jù)以上的猜測假定太陽不動,用點燃的礦燭代表太陽,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儀,在“地球儀”上某點貼上十字方向標以判定方位,在十字方向標中間插上一火柴代表觀察者。)

師:怎樣檢驗我們的假設是否正確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以觀察者看到太陽是否是東升西落為標準。)

方案一:猜測地球自西向東旋轉。

方案二:猜測地球自東向西旋轉。

(學生進行探究,教師巡視,幫助學生解決在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師:請各組派一代表匯報探究的結果,進行組間交流。

得出結論:

1、地球是繞地軸自西向東旋轉。

2、太陽東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

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從北極上方觀察地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從南極上空觀察按順時針方向旋轉。

師:我們的結論是否正確呢?讓我們坐上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到太空中看看吧!

播放地球自轉的課件。(通過學生相互間合作與探究得出了符合科學的正確的結論,學生有了成就感。)

(三)、探究(2)晝夜交替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

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完善其中一方案:(1、用點燃的礦燭代表太陽,白色的乒乓球代表地球儀,讓“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觀察“地球”那部分被“太陽光”照到哪部分沒有被照到。各代表一天中的什么時候?2、轉動“地球”使它自西向東旋轉(即自左向右)轉動,觀察同一地點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小組中學生代表發(fā)言:“太陽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晝);“太陽光”沒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轉動“地球”使它自西向東旋轉(即自左向右)轉動,觀察同一地點會出現(xiàn)白天與黑夜交替現(xiàn)象。

師:造成晝夜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回答:----------------。

師小結: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也不透明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這一半就是白晝,而被著太陽的另一半則太陽照不到,是黑夜,這就產(chǎn)生了晝夜現(xiàn)象。地球不停地自轉,晝夜也就不斷更替,地球每轉一周,晝夜就更替一次,這就產(chǎn)生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

師:晝夜更替一次的時間是多少?

生:約24小時。

演示:地球上被照亮與沒被照亮(即晝與夜)之間有一條分界線——晨昏線(圈)。

師:晨昏線(圈)有幾條?

生(討論):有無數(shù)條。

播放晝夜現(xiàn)象及晝夜交替現(xiàn)象課件。(使較抽象較難理解的現(xiàn)象直觀化、具體化、可接受化。)

師: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對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發(fā)展有沒有好處?為什么?請大家課后思考。

師: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大家的探討、研究,你們對地球有那些新的認識?

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問題!

生:小結(通過學生小結使新的知識與原有知識進行意義的建構,與原有知識進行順應。同時產(chǎn)生新的問題激發(fā)新的探究動機和目標。)

激發(fā)學生探究動機及興趣是有效進行探究式教學和這種教學是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本設計抓住學生的先入錯誤概念與科學的正確概念的沖突引入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探究動機及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也較抽象,但通過模擬實驗的形式把它形象化、可視化、易懂化使學生可操作化,效果較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切實以一個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把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按照探究活動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使學生能真正的動起來、活起來,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在新課程標準下我們教師確實要改變教育觀念,不能做好好先生把學生捧在手心怕他碎了,含在嘴里怕他化了,應相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只要我們能為他們創(chuàng)設起較好情境、合適的氛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完全可以在“開放、自主”的探究活動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地球的教案篇六

1.通過活動了解環(huán)境污染,并逐漸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

3.能積極地參與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地球的頭飾一個,掛圖兩張(干凈的地球和被污染的地球),風光圖四張。

(一)導入:

出示掛圖直接導入:“小朋友們,前些天我們認識了地球,今天我想請你們看一看這些圖,想一想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美的?”

(二)討論。

“你們?nèi)ミ^哪些地方也是很美的?”

請幼兒講述自己見到美的東西。

(三)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請幼兒來說說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出示頭飾,

講述“我是一個生病的地球爺爺,最近幾年,我身上的病越來越多了,我的空氣中有許多的細菌,使空氣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變了顏色,不再是藍藍的大海,清潔的河流,我的森林變得光禿禿了,有的樹葉也長不出來了,鳥兒沒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難過呀!”

(四)尋找為地球爺爺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掛圖)。

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地球爺爺?shù)牟『闷饋恚?/p>

幼兒分兩組進行比賽。

“每個人想一種,最好和前面的小朋友說得不一樣,你們每說一種,老師就拿掉一塊被污染的地球,看哪一組的小朋友為地球爺爺治好的病多?!?/p>

(五)總結,自然結束。

1.總結。

2.自然結束。

地球的教案篇七

1、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等基本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激起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

2、學會課文生字6個,理解并積累詞語;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確地確定部首。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1、教學重點:了解地球的模樣,知道不同的地表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地方;學會使用頓號。

2、教學難點:了解北極和南極。

2課時。

1、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的最基本的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

2、學會本課生字“渾、牧、泊、漠、茫、礦”,理解“渾身、牧場、白茫?!钡仍~語的意思。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出示地球儀(或地圖),提問:看了地球儀,你對地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和疑問嗎?(注:也可播放有關的.課件演示。)。

是啊!地球儀正是根據(jù)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狀況而制作的模型,你們的這些發(fā)現(xiàn)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帶著你們產(chǎn)生的疑問(如:地球上的各種顏色表示什么)來讀讀課文吧。

1、口頭提出或投影出示自學提示:

(1)讀準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

(2)簡要說說地球什么樣。

2、學生自學。

3、檢查反饋。

(1)分組分節(jié)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說說地球什么樣?(點出地球是個“大圓球”,“穿著花衣裳”即可。)。

(3)隨機理解“渾身”這個詞語。

(4)引導體會地球的形狀和顏色特點,指導朗讀第2節(jié)。

1、自由讀課文3-7節(jié),邊讀邊劃,地球的花衣裳有哪幾種顏色?它們各是什么地方?

讀后完成填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指名學生選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反饋交流,并說明喜歡的理由。

(3)質(zhì)疑:你對所填的詞有哪些不理解?

(北極:地軸的北端,北半球的頂點。南極: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南極、北極是地球最冷的地方,常年覆蓋著積雪。)。

2、拓展想象,句式訓練。

(1)想象一下,地球上的顏色除了剛才所填的事物,還可以填什么事物?

那綠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提問:你所填的事物有什么根據(jù)?(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事物的本來面貌進行描寫。)。

(3)選取學生所填的一個句子,與文中相應的.詩句進行比較。

那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那綠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場。

讀讀上面的句子。

體會:課文中為什么不寫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根據(jù)學生回答小結:遠遠地看地球,看不清細小的物體,只能看到大面積的概貌。

3、學習頓號與“和”的用法。

(1)出示課后第4題的句子,同桌互讀句子,說說頓號與“和”的用法。

(2)指名反饋。

(3)師小結:頓號前后的詞具有共同特點,并且可以換序,“和”一般用在最后一個詞前。

(4)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1、朗讀課文,感受地球之美。

2、課后識記有關地球的知識。

1、學習課文1、8小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有責任保護和利用地球,抒發(fā)心中激動之情。

3、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并在老師指導下正確選擇義項。

4、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地球多美啊!然而,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從來沒有真切地看過穿著一身如此漂亮花衣裳的地球母親,你有什么好辦法嗎?(生自由述說)。

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呀!也很好!今天,我們暫且就乘上科學家們已經(jīng)制造的飛船去太空看一看吧。

齊讀第1小節(jié)。

課件演示:飛船緩緩飛離地球進入太空,在飛船里觀看地球的情景。(準備一些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

看得出來,同學們非常的興奮和激動,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讀第1-7小節(jié)。

討論:結束了這一次虛擬的旅行,你最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你想說的寫下來,想做的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展示學生寫的話和畫的畫,師生共同評議、討論。

過渡:小朋友們這么愛護地球,而且都有學好本領,長大了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的遠大理想,我相信當我們真正登上太空去看地球的那一天,地球準會更漂亮。

你認為地球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提出我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永遠美麗下去,讓這顆藍色的星球永遠在宇宙中璀璨下去。)。

1、回顧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驟,寫出序號)。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帶點字的意思。

牧場草原白茫茫渾身。

3、反饋交流。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2、以“保護地球”為主題,收集資料,開一個主題班會。

地球的教案篇八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嘗試自主性填唱。

2、結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

3、激發(fā)幼兒熱愛地球的情感。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能熟練的演唱歌曲并嘗試自主性填唱。

結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

水彩筆、白紙若干,熟悉歌詞內(nèi)容,教學碟片一張,鋼琴一架。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教師談話,調(diào)動幼兒學習經(jīng)驗,復習兒歌《畫地球》。

3、發(fā)聲練習。

1=c-d4/4。

123215。

地球的教案篇九

1.通過收集資料、課堂交流等活動,了解一些月球的基本知識和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

2.能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有關信息,并按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整理。

3.從人類探索月球的艱辛歷程中體會到科學的進步和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激發(fā)學生對宇宙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準備:

1.了解教參上介紹的有關月球的知識;

2.整理準備提供給學生的月球資料(遠古時期、伽利略時期、近現(xiàn)代時期);(附后)。

3.錄像資料(備課系統(tǒng):人類在不同時期對月球的探索);

4.月球卡范例(參考教材上的范例)。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2.請幾個同學講故事或者背詩歌。

(預設:《靜夜思》《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嫦娥奔月》)。

(預設:認識:月有陰晴圓缺;疑問:明月幾時有;想象:月球像地球一樣生活著生物)。

月球到底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梳理板書:肉眼觀月地面天文望遠鏡觀月探測器探測與登月考察)。

2.提供老師準備的3份資料,學生閱讀并把最感興趣的部分圈劃出來。

3.你對人類認識月球的過程有什么想法?

(預設:人類探月的技術與工具越來越先進;人類對月球的數(shù)據(jù)勘測越來越精確;人類對月球奧妙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對月球的疑惑也越來越多。)。

1.課前讓大家收集了有關月球的信息,你們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學生展示自己的信息但不作具體介紹)。

2.討論:啟發(fā)學生以“月球卡”的形式交流月球信息。

3.小組合作制作“月球卡”。教師巡視指導。

4.“月球卡”交流會。

(適時穿插阿波羅號宇航員奧爾德林的故事:在別人問及他是否為沒成為第一個下月球的人感到遺憾時,他風趣地說道:“別忘了,我是第一個從月球下地球的人”。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宇航員熱心科學事業(yè)而不看重個人榮譽的`灑脫。)(注:如果學生沒有收集到資料,可以把閱讀老師的資料與制作“月球卡”活動合并起來)。

1.課后進一步收集有關月球的資料。

2.在班級中展出“月球卡”。

農(nóng)村兼職科學教師坦言:現(xiàn)在的科學教材,書上有的,學生知道,老師也知道;書上沒有的,學生不知道,老師也不知道。從教學內(nèi)容來看,《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是一節(jié)典型的運用已有資料理解科學的教學。面對這樣的非動手實驗的科學課,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資料)是很有限的,教師該怎么備課?本教學設計提供了范例:

1.通讀教材——補充教材的“空白點”。備課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去收集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給自己“充電”。比如本課,教材上僅僅介紹了各個時期人類探索月球的觀測工具及一些基本數(shù)據(jù),而各個時期人類的發(fā)現(xiàn),還有“人類留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的背景資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點”。教師只有在課前從教參、網(wǎng)絡、書籍上廣泛閱讀有關月球的資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導學生整理資料、認識月球,甚至在信息產(chǎn)生沖突時及時判斷信息的正誤并進行引導。

2.解讀學生——找準教學的“起始點”。月球在學生來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們的教學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在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活動中建構起“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斷改進,對月球的認識不斷深入、豐富,同時還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們進一步探索”的觀念。因此,本課的重點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識,而是讓學生體驗到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這也是新教材與老的常識教材《月球》一課的根本區(qū)別。學生的知識儲備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們的教學起點。

3.精簡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課教學很容易出現(xiàn)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要在40分鐘內(nèi)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教學重點統(tǒng)籌布局活動的內(nèi)容、方式與時間。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理清線索,預設好學生的活動、想法,教師的教學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地球的教案篇十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嘗試自主性填唱。

2、結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

能熟練的演唱歌曲并嘗試自主性填唱。

結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

水彩筆、白紙若干,熟悉歌詞內(nèi)容,教學碟片一張,鋼琴一架。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教師談話,調(diào)動幼兒學習經(jīng)驗,復習兒歌《畫地球》。

3、發(fā)聲練習。

1=c—d4/4。

123215︱123215︱5353153︱454322||。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配合旋律自主學習填唱。

(1)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歌曲旋律。

(2)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欣賞旋律,嘗試自主性填唱。

教師:我們再來聽聽這首好聽的歌曲,小朋友們可以試試把兒歌和音樂配在一起,看能不能合起來唱。

(3)教師與幼兒共同討論自主填唱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進行重點練習。

(4)教師與幼兒跟隨音樂共同演唱歌曲2—3遍。

2、結合已有經(jīng)驗,引導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創(chuàng)編歌詞,并進行演唱。

3、集體交流創(chuàng)編經(jīng)驗,教師提煉部分創(chuàng)編內(nèi)容進行集體演唱。

4、反復練習唱歌,指導幼兒唱準節(jié)奏。

三、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對幼兒進行思品教育,教育幼兒要愛護我們的家園,保護地球。

2、下課休息。

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結合音樂本身的要素,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音樂形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才能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兒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實踐過程中,培養(yǎng)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通過成功的音樂活動,會提升孩子們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較為弱的孩子對音樂活動的自信心。

地球的教案篇十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詩歌內(nèi)容。

2、體會詩歌熱愛和平、熱愛自然、保護地球的主旨。

理解地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通過重點句段的品讀,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珍愛、保護意識。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一顆擁有生命的星球!它是那樣美麗、晶瑩:蔚藍的大海,遼闊的草原,起伏的群山,莽莽的森林……到處都留下了人們生產(chǎn)、生活的足跡。地球,是人類的母親,是生命的搖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板書課題)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地球存在了億萬年、地球是大家的、地球把一切都給了人類、地球被人類破壞、人人都該珍惜地球上的一切生物、資源。

文中有這樣兩句話――請看課件:

提示:陽光、月光、海洋、陸地、森林、草原、戈壁、沙漠。

:誰能讀出文中的詩句?請同學們想一想,人類做了哪些令自己慚愧的事情?出示課件:

語 段 賞 析

用刀槍去撕裂土地,

讓馬蹄去踐踏豐收,

硝煙窒息兒童的歌聲,

鮮血染紅清澈的河流;

把動物擺上貪吃者的餐桌,

殘忍地捕殺人類的朋友;

無節(jié)制地侵占植物王國的領地,

坐視一個個物種絕后,

還有,還有,還有……

(2)看前四句,說說你們知道人類做了什么事情?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3)師:“窒息”是什么意思?誰能夠根據(jù)詩句的情境,嘗試來解釋這個詞語?

(4)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根據(jù)自己對戰(zhàn)爭的了解,談一談戰(zhàn)爭對人類的危害?看圖片,指導朗讀(懷著沉痛語氣)

:戰(zhàn)爭給人們的心靈留下了濃重的陰影,除此之外,人們還做了什么呢?教師逐句讀詩句,學生概括。(砍伐森林,捕殺動物,侵占土地)

思考:砍伐森林,給地球帶來什么危害呢?捕殺動物,侵占土地呢?

(6):同學們,通過對這些詩句的學習,你們的心情怎樣?想說些什么嗎?我們應該用什么語氣來閱讀這段文字呢?(指名讀)

:如果人人都能這樣珍惜我們身邊的一切,那么我們的眼前將會出現(xiàn)多么美麗的畫面啊?。磮D片,讀詩句,體味作者情感,指導朗讀)

“所有的草原和牧場,飄蕩著歡快的歌聲,徜徉著羊群、駿馬和奶牛。”

誰能用這個詞說個句子?

(3)“所有灑過汗水的田野,莊稼結出豐碩的谷物,葡萄滴下甘醇的美酒……”

這一句又該怎樣讀?

(4)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仿照課文的形式,試著吟誦我們自己的詩句,補充省略號后的內(nèi)容。(課件)

所有的高山,都蒼翠、(),雄鷹(),令人()。

所有的森林,都郁郁蔥蔥,成為()的樂園

所有的魚兒,都()。

所有的湖泊,都()

眼前的畫卷太美了,但是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還很遙遠,需要我們行動起來,不斷努力,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還給大地原有的生機、活力。現(xiàn)在就讓我們行動起來,用自己的方式為保護地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吧。

4、教師總結:為了地球母親不再哭泣,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永遠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為保護地球的環(huán)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吧!讓我們都爭做一名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段,讓我們再一次傾聽作者的心聲,也是所有珍愛生命,珍愛地球的人們的共同的呼聲。

5、布置作業(yè):學習了這首詩,大家也對現(xiàn)代詩有了一定了解,嘗試描繪你心中那個美好的未來生活。

地球的教案篇十二

【生】4人一組討論。

【師】(1)抽生回答。

(2)邊播放“地球的自轉”第三部分晝夜交替邊講解晝夜產(chǎn)生的原因。

(3)提問:太陽上有晝夜之分嗎?

【生】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師】

(4)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5)小結:地球是一個不透光的球形固體,陽光只從一側照射。

2、晝夜交替的原因和規(guī)律

【師】

(1)邊播放“地球的自轉”第三部分“從北極上空看晝夜交替現(xiàn)象”邊講解晝夜交替的原因——地球的自轉。

(2)提問:晝夜交替有規(guī)律嗎?

【生】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師】

(3)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地球自轉一周,晝夜交替一次)

1、晨昏線(圈)

【師】

(1)邊播放“地球的自轉”第四部分邊指出晨線、昏線和晨昏圈。

(2)提問:晨線和昏線在地球的位置是否固定不變?

【生】同桌討論,舉手回答。

【師】

(3)抽生回答。引出晨線、昏線和晨昏圈的含義。

(4)晨線和昏線的定義。

晨線:隨著地球的自轉,地球表面由黑夜變?yōu)榘讜兊慕缇€即為晨線。

昏線:隨著地球的自轉,地球表面由白晝變?yōu)楹谝沟慕缇€即為晨線。

【師】(1)提問:地球的自轉有何規(guī)律?

【師】(2)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師】(4)抽生回答,其他學生補充

1、書面作業(yè):

作業(yè)本練習1—8小題。

2、活動作業(yè):

在晚上,利用自制地球儀,用手電當作太陽,體驗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和晨線、昏線和晨昏圈的含義。

地球的教案篇十三

1.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2.研討本文的說明方法。

3.搜集有關地球及其能源的開發(fā)利用的資料,以便了解科學的飛速發(fā)展,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激勵學生對未來的探索。

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自讀課。

提示簡評法。

電腦、電視。

閱讀討論法。

氣圈看看水圈我們石圈:位置的。

性質(zhì)地形成球探索開發(fā)。

時間階段目標。

1.補充、擴大知識面,激發(fā)學生讀課文的欲望。

2.了解課文內(nèi)容。

3.明確本文的說明對象。

4.研討本文結構,了解本文說明的條理。

5.進一步把握課文內(nèi)容。

6.理解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理。

1.導入:

(1)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但對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關知識,就清仔細閱讀地質(zhì)學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們的地球》一文。

2.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并思考:從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關地球的知識?

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組成?課文主要介紹的是哪部分?明確:地球有氣圈、水圈、石圈組成。主要介紹了主體石圈。

4.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了有關石圈的知識?

明確:課文從石圈的位置、性質(zhì)、形成以及人類對石圈的探索及開發(fā)利用等方面介紹了有關石圈的知識。文章先由地球的氣圈、水圈引出課文的說明對象——石圈,接著介紹石圈的位置、性質(zhì)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們從古到今對石圈的最上層的開發(fā)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決石圈最上層可利用的各種礦物質(zhì)資源日益減少的問題;由解決的辦法又引出對地熱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的結構和它們存在的狀況;由此又引出要揭開有關地球起源之謎,最后,展望開發(fā)利用其他天體的美好前景。

明確:作者認為要解決石圈上可利用的礦物資源日漸減少的問題有兩種辦法:

(1)靠現(xiàn)代地球物理探礦、地球化學探礦和各種新技術部門的合作者們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繼續(xù)找尋和利用新的物質(zhì)和動力來源,熱就是便于利用的動力根源。

作者認為了解清楚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的結構和它們存在的狀況的辦法是:

(1)通過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對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進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發(fā)射火箭到其他天體和通過遠距離自動控制儀器的記錄等,得到有關那個天體內(nèi)部結構的資料來進行比較研究,間接地了解地球內(nèi)部物質(zhì)結構和它們存在的狀況。

6.提問:課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各舉一例說明其作用。

明確:

(2)列數(shù)字:“大約每往下降33米,溫度就升高1℃?!蓖ㄟ^數(shù)字準確地說明了越往地球深處,溫度越加增高。

(3)作比較:“可是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的眼睛所能鉆進石圈的深度,頂多也不過十幾公里。而地球的直徑卻有著12,000多公里呢!”通過列數(shù)字、作比較說明當時我們對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7.總結:

8.交流現(xiàn)代人們對地球的開發(fā)資料。

教師活動。

1.說導語。

2.(1)聽讀評讀(2)評價答案的優(yōu)劣。

3.提示思考角度。

4.(1)提出思考的問題(2)歸納總結。

5.提問,巡視。

學生活動。

1.介紹知道的地球知識。

2.(1)個別分段讀課文,并思考問題。(2)回答問題。

3.思考回答。

4.閱讀討論概括回答。

5.閱讀課文篩選答案。

6.理解閱讀,討論回答。圈點答案。

地球的教案篇十四

發(fā)現(xiàn)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種小塑料玩具,糖紙,羽毛,紙偶,球,沙包)。

2老師作掛圖兩張。

3氫氣球,普通氣球各一個。

1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

(1)游戲:幼兒運用操作材料,自由拋耍。老師同幼兒個別交流。

老師問:“扔到空中的物體最后會怎么樣?(掉下來)。

教師問:“你們能讓扔到空中的物體不掉下來嗎?(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

2初步理解為什么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

打開書第31頁,教師講述科學家牛頓爺爺?shù)墓适隆?/p>

3進一步探索不同的物體或同樣的物體其形狀不同,下落的情況也不同。

(1)讓幼兒自己選擇兩種物體做實驗,發(fā)現(xiàn)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讓幼兒想一想,為什么?

(2)教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紙片。

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老師一松手,這兩張紙片誰先落地?誰后落地?(同時落地)。

教師與幼兒共同實驗,將其中一張揉成團。(教師:我們現(xiàn)在來看一看,比一比,誰先落地?誰后落地?為什么?)。

(3)教師出示兩張掛圖,并設計“空氣娃娃”進行講解。

教師:我們周圍,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是什么?(空氣)。

教師出示兩個外表接近的氣球(一個是氫氣球,一個是普通氣球)。

1教師演示,并提問:

(1)這里有兩個氣球,你們想想看,如果教師一松手,這兩個氣球會怎樣?(落下來)。

(2)為什么一個氣球落了下來,而另一個氣球卻上了天呢?

(3)你們想一想,當我們坐著飛機去旅行,飛機會不會掉下來呢?為什么?

小結:我們生活的地球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體無論扔多高,無論我們。

怎么吹,怎么煽,總會掉下來。只是重的物體落得快,輕的物體落得慢。

大班幼兒還對科普知識不太了解,大部分幼兒都是似懂非懂的樣子,接受率不高。

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普及科普知識,在活動區(qū)域增設科普讀物,一些科普玩具。

幫助幼兒學習這門潛移默化的課程。另外,家長也要配合,經(jīng)常帶孩子去一些科技館去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52498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