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目標。那么,編寫一份高質量的教案是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教案的編寫需要教師理清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關系,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確保教學全面有效。教案還需要具備條理清晰、思路清楚、語言簡練等特點,以便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準確理解和有效運用。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注重不斷的反思與改進。請大家閱讀以下教案范文,了解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案例。
地球的教案篇一
(可能有的學生能考慮到經緯網的知識了,讓其舉例說明一下,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
展示掛圖:教材圖j(經緯網),在圖上選出經緯網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點的經緯度數。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認為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
(啟發(fā)學生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一下,不難發(fā)現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樣。)。
(學生運用經緯網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緯線度數。
(學生小組互相討論找,達到互幫互學的目的。)。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fā)生地。
a.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s、150°w。
b.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移至280°n、125.3°e。
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判斷東西半球判斷南北半球。
30°e、20°n東半球北半球。
120°w、30°s西半球北半球。
10°w、87°n東半球北半球。
160°e、45°s東西半球交界南半球。
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緯線度數。
(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全課:概括本節(jié)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yè):教材第10頁“復習題”3。
三、運用經緯網確定地球上某點位置。
地球的教案篇二
1.通過活動了解環(huán)境污染,并逐漸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
3.能積極地參與活動。
4.培養(yǎng)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地球的頭飾一個,掛圖兩張(干凈的地球和被污染的地球),風光圖四張。
(一)導入:
出示掛圖直接導入:“小朋友們,前些天我們認識了地球,今天我想請你們看一看這些圖,想一想地球上哪些地方是美的?”
(二)討論。
“你們去過哪些地方也是很美的?”
請幼兒講述自己見到美的東西。
(三)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請幼兒來說說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出示頭飾,
講述“我是一個生病的地球爺爺,最近幾年,我身上的病越來越多了,我的空氣中有許多的細菌,使空氣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變了顏色,不再是藍藍的大海,清潔的河流,我的森林變得光禿禿了,有的樹葉也長不出來了,鳥兒沒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難過呀!”
(四)尋找為地球爺爺治病的方法(出示生病的地球掛圖)。
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地球爺爺的病好起來?
幼兒分兩組進行比賽。
“每個人想一種,最好和前面的小朋友說得不一樣,你們每說一種,老師就拿掉一塊被污染的地球,看哪一組的小朋友為地球爺爺治好的病多。”
(五)總結,自然結束。
1.總結。
2.自然結束。
地球的教案篇三
1、按自己的意愿自由合作繪畫,表現出地球的山川、河流、房屋、動植物等特征。
2、能把畫面內容填入熟悉的曲調中并演唱出來。
3、熱愛地球,熱愛可愛家園,體驗創(chuàng)作的快樂。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1、小組合作具有創(chuàng)新的繪畫。
2、把畫面內容填入熟悉的曲調中并演唱出來。
1、話有地球形狀的畫紙每組一張,黑色記號筆若干。
2、歌碟、影碟機。
一、看看說說。
出示地球畫紙,讓幼兒說說地球上有些什么。引導幼兒用“有……有……還有……”句式回答。
二、想想畫畫。
師:那么想不想請小畫筆幫忙來打扮打扮大地球呢?
1、交代要求:每組合作完成一幅畫,盡量和別人畫得不一樣。
2、幼兒合作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三、說說唱唱。
展示幼兒的作品。
1、說一說。
師:那么在地球上話了些什么呢?
割據幼兒的.回答在畫上貼上標記,并整理成兒歌和幼兒一起念。
2、唱一唱:
師:這么美的地球故事想不想把它變成歌曲唱出來呢?
跟著伴奏音樂看畫面集體練唱歌曲。
3、變一變:
根據幼兒的意愿變換順序再練唱。
4、分組練唱:每組幼兒在自己的作品前看圖畫練唱。
四、環(huán)保教育。
師:我們生活在美麗的地球上,可是地球媽媽遭到了環(huán)境污染等破壞,我們可要好好保護它,從小愛護環(huán)境,不讓它受到傷害。
地球的教案篇四
經線和緯線的特征。
[引入]我們都知道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樣子、有多大?可能沒有幾個人能夠準確地說出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師引導]閱讀課本“讀一讀”,了解人類認識地球的階段,并舉出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地球的形狀。(學生看書、思考、回答)。
[教師講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不斷深入。通過地球衛(wèi)星的精確計算,發(fā)現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請觀察地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圖,計算極半徑比赤道半徑差值、赤道長度(學生計算、回答)。
[承轉]地球很大,怎樣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們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為什么做成正圓呢?(學生回答)。
[板書]二、地球儀---地球的模型。
[提問]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儀如何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回答)。
[承轉]想一想為什么要在地球儀上畫許多的線呢?(學生回答)是為了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和方向。所以下面我們重點研究這些線------經線和緯線。同學4人一組,觀察地球儀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什么樣的線是經線?什么樣的線是緯線?
經線和緯線,哪個是半圓,哪個是整圓?
所有的經線和所有的緯線是否相等?
經線和緯線各指示什么方向?
在地球儀上你能畫出幾條經線和緯線?
(學生代表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帶領學生填表對比二者的區(qū)別,加深印象)。
[板書]三、經線和緯線。
經線。
緯線。
概念。
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
地球儀上順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圓弧狀況。
半圓,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以組成一個圓圈。
圓,每條緯線可以自成一圈。
長度。
每一條經線長度相等。
赤道最長,向兩側遞減,到極點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數量。
無數條。
[鞏固練習]。
【板書設計】。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三、經線和緯線。
經線。
緯線。
概念。
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
地球儀上順東西方向環(huán)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
圓弧狀況。
半圓,兩條正相對的經線可以組成一個圓圈。
圓,每條緯線可以自成一圈。
長度。
每一條經線長度相等。
赤道最長,向兩側遞減,到極點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東西方向。
地球的教案篇五
一、認識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過渡:那么,你們知道這些特殊的“裝置”是什么嗎?它們該如何正確使用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見識見識吧。
學生:活動,討論等(略)。
學生:發(fā)言、說明自己看到和討論的結論等等。
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和同學們的介紹,我們可以確定在地球儀上的這些最明顯的點和線:北極點、南極點、地軸、經線和緯線等,如教材p5頁圖1.4“地球儀上的點和線”所示。學生:分組觀察地球儀,查找、記錄地球儀上特殊的點、線,討論它們是如何被確定的等等。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提示學生觀察中要注意的問題,鼓勵學生介紹自己的觀察結論等。
學生:發(fā)言、回答提問等。
設問:實際上,地球里并不是真有一根軸,地球表面也沒有畫出經線和緯線,那么,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是如何確定上去的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活動來看看這個問題。
活動:繼續(xù)以小組為單位,觀察地球儀表面點和線,討論、思考下面問題:
1.什么是地軸、北極和南極?
2.什么是經線和緯線?
3.這些點和線之間的相互關系如何?
學生:分小組活動、討論、分析等。
學生發(fā)言:結合自己的活動和小組討論的結果,學生發(fā)言(略)。
小結:地球儀上,地球的自轉軸叫做地軸。地軸與地球表面的兩個交點叫兩極,位于地軸北面的是北極,位于南面的是南極。與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是緯線,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是經線。
二、認識緯線。
承轉:在這些點和線中,最容易混淆的就是經緯線了,老師這里有個有小竅門,可以幫助大家區(qū)分一下。
學生:聽講、思考,分組繼續(xù)觀察、討論問題。
師生互動:教師巡視,提示學生觀察、找出經緯線和南北極點的關系,總結自己的結論等等。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領悟“經”對應的是豎的直線?!熬暋睂氖菣M的直線(在平面簡圖中適用)。
講述:剛才的小竅門僅適用于我們在平面簡圖中繪制成直線的經線和緯線,實際的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又有什么特點?該如何區(qū)分呢?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認識一下。
活動:要求學生: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每組分發(fā)一根繩子,繩子的長短稍長于地球儀周長,自己準備直尺,量算比較長度。
3.老師要求觀察地球儀時才能動,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多媒體展示問題:
1.緯線的定義,用自己的話提煉出要點。
2.緯線的形狀?
3.緯線長度及變化?
4.地球儀上有多少條緯線?緯線指示的方向?
講述:請大家停止討論,就這幾個問題來分享討論結果。
提煉要點:一邊聽同學們的回答,一邊完善附表(板書。)。
定義。
形狀。
長度及變化。
指示方向。
緯線。
垂地軸,環(huán)地球。
圓
由赤道向兩極逐漸變短。
東西。
赤道上移動,沒有向上(北方),也沒有向下(南方),所以,移動的方向只是在東西方向上變化,說明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過渡:同樣的學習方法,我們來看看經線的有關特點。
學生:聽講,思考。
學生:猜測地球儀和繩子的用途。利用手中的地球儀和教材p6,思考討論提出的問題:
教師:提示學生這里緯線長度的比較需要用到老師提供的繩子和自己的直尺。
師生互動:老師可巡視,指導學生如何用繩子和直尺對比量算緯線長度。
學生回答:
1.緯線定義(看書得出的結論):和地軸垂直,并且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大圓。
2.緯線是圓的。
3.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變短。
4.地球儀上有無數條緯線。
學生:(體會感悟)沿著赤道移動,在往東或者往西走,所以緯線應該指示東西方向。
三、認識緯度。
學生:回答,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教師:實際上,地球儀上的緯線是數不清的,有無數條,那么,我們怎么來區(qū)分這些不同的緯線呢?下面,我們還是通過活動來認識這個問題。
活動:觀察地球儀,認識緯度在地球上的'劃分。
1.每四個人為一個活動小組,每組派一位女生領一個地球儀并負責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寫在地球儀的包裝盒上。
2.按老師要求共同觀察地球儀,其余時間地球儀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
3.仔細閱讀地球儀上不同緯線上標注的緯度度數,看看緯度的劃分有什么規(guī)律(提醒學生在地球儀正確位置去查看到緯度的標注)。
學生:活動、討論等。
學生:發(fā)言等。
學生:發(fā)言等。
歸納總結:0°緯線位于地球儀的中部,就是我們熟悉的赤道線,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它是地球儀上最長的緯線。由于這一特殊的屬性,赤道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一些有赤道穿過的國家和地區(qū),常常建一些所謂的“赤道紀念碑”來一起人們的關注,如,教材p6頁圖1.7“基多赤道紀念碑”。
活動:確定了赤道是0°緯線,那么,其它的緯線度數又是如何標定的?緯度是如何變化的?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在什么地方?等等,讓我們繼續(xù)觀察地球儀,找出這些規(guī)律吧。
學生:活動、討論、發(fā)言等等。
歸納總結:從地球儀上我們可以得出有關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1.緯線的度數范圍是0?-90?,赤道為0°,南北極點是90°;2.緯度從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增,最大的緯度分別位于北極和南極點。
學生:活動、討論、發(fā)言等等。
歸納總結:赤道以南稱為南緯,赤道以北稱為北緯,人們還利用英文“南”“北”的單詞首字母“n”和“s”作為代號,分別表示北緯(度)和南緯(度)。
練習:例如,北京大概是北緯40度,用數字和字母該如何表示呢?(40°n或n40°均可以)。
拓展:在黑板上畫出最長的緯線——赤道,大家觀察地球儀上緯線的分布規(guī)律,然后補充幾條緯線:南北緯23.5?,南北緯66.5?,標出南北極點的度數90?。
學生:聽講,記錄等。
課堂小結:依據板書,總結、構建本課時的知識結構,提及下一課時的相關內容。
地球的教案篇六
教師活動】撥動地球儀中的地球使其轉動。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別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軸及一個小地球組成;。
(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轉動的。
師生共同總結】其實生活中,我們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動的,它就像我們的地球儀一樣是會轉動的。
教師活動】可是它究竟是怎樣進行轉動的呢請兩位同學上臺分別旋轉這個地球儀,觀看兩位同學是否出現錯誤。
學生活動】實驗,自主思考,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地球儀上的地球是圍繞固定軸進行旋轉的,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同樣也有一根地軸,地球也無時無刻不在繞著地軸進行旋轉運動,旋轉時分為兩個方向,而正確方向則是自西向東不斷旋轉。
展示活動道具】手電筒及地球儀。
實驗活動】請兩個同學上臺,一個同學手持手電筒,打開手電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關閉后再次打開,另一個同學旋轉地球儀中的小地球。
問題】小地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回答。當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時,小地球儀被照射的一面變亮而另一面則為暗。
教師總結】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陽光。同時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正是因為它不能被陽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時刻太陽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白晝,未被太陽照亮的半球為黑夜。而區(qū)分白晝和黑夜的那一個圓圈所在的界限則是晨昏線。
(1)地球是不斷旋轉的,地球自轉一周需要多長時間?
(2)地球的自轉會對白晝和黑夜有什么影響?
(4)兩個極點(北極點、南極點)是否產生“運動”?
學生活動】自主思考,小組討論,總結歸納,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1)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為24小時,也就是一天。
(2)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東旋轉因此太陽東升西落。
(3)地球上不同經線所經歷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現了不同地區(qū)時間差異。
(4)兩個極點進行旋轉運動。
(5)由于地球的自轉導致我們每天坐在這里學習的同時也“日行萬里”。
地球的教案篇七
1、在熟悉歌詞的基礎上學唱歌曲,嘗試自主性填唱。
2、結合生活經驗創(chuàng)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3、激發(fā)幼兒熱愛地球的情感。
4、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新歌。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力。
能熟練的演唱歌曲并嘗試自主性填唱。
結合生活經驗創(chuàng)編歌詞“畫xx”,并用繪畫的形式表現。
水彩筆、白紙若干,熟悉歌詞內容,教學碟片一張,鋼琴一架。
一、開始部分。
1、組織幼兒做端,準備上課。
2、教師談話,調動幼兒學習經驗,復習兒歌《畫地球》。
3、發(fā)聲練習。
1=c-d4/4。
123215。
地球的教案篇八
1、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等基本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激起對地球的熱愛之情,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我們有責任保護地球。
2、學會課文生字6個,理解并積累詞語;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能正確地確定部首。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1、教學重點:了解地球的模樣,知道不同的地表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地方;學會使用頓號。
2、教學難點:了解北極和南極。
2課時。
1、能有感情地朗讀全詩,了解地球的形狀,知道地表顏色的最基本的知識,感受地球的美麗。
2、學會本課生字“渾、牧、泊、漠、茫、礦”,理解“渾身、牧場、白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3、正確掌握頓號與“和”的用法,會仿照例句寫句子。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的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樣的嗎?
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出示地球儀(或地圖),提問:看了地球儀,你對地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和疑問嗎?(注:也可播放有關的.課件演示。)。
是??!地球儀正是根據地球和地球表面的地理狀況而制作的模型,你們的這些發(fā)現真了不起,讓我們一起帶著你們產生的疑問(如:地球上的各種顏色表示什么)來讀讀課文吧。
1、口頭提出或投影出示自學提示:
(1)讀準生字的讀音,讀通課文。
(2)簡要說說地球什么樣。
2、學生自學。
3、檢查反饋。
(1)分組分節(jié)朗讀課文。
(2)指名學生說說地球什么樣?(點出地球是個“大圓球”,“穿著花衣裳”即可。)。
(3)隨機理解“渾身”這個詞語。
(4)引導體會地球的形狀和顏色特點,指導朗讀第2節(jié)。
1、自由讀課文3-7節(jié),邊讀邊劃,地球的花衣裳有哪幾種顏色?它們各是什么地方?
讀后完成填空:______________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2)指名學生選自己喜歡的顏色來反饋交流,并說明喜歡的理由。
(3)質疑:你對所填的詞有哪些不理解?
(北極:地軸的北端,北半球的頂點。南極:地軸的南端,南半球的頂點。南極、北極是地球最冷的地方,常年覆蓋著積雪。)。
2、拓展想象,句式訓練。
(1)想象一下,地球上的顏色除了剛才所填的事物,還可以填什么事物?
那綠色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提問:你所填的事物有什么根據?(指導學生抓住事物的特征,按事物的本來面貌進行描寫。)。
(3)選取學生所填的一個句子,與文中相應的.詩句進行比較。
那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那綠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場。
讀讀上面的句子。
體會:課文中為什么不寫綠色的地方,是公園、草地和花壇?
根據學生回答小結:遠遠地看地球,看不清細小的物體,只能看到大面積的概貌。
3、學習頓號與“和”的用法。
(1)出示課后第4題的句子,同桌互讀句子,說說頓號與“和”的用法。
(2)指名反饋。
(3)師小結:頓號前后的詞具有共同特點,并且可以換序,“和”一般用在最后一個詞前。
(4)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1、朗讀課文,感受地球之美。
2、課后識記有關地球的知識。
1、學習課文1、8小節(jié),激發(fā)學生對地球的熱愛,明白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有責任保護和利用地球,抒發(fā)心中激動之情。
3、進一步熟悉部首查字法,并在老師指導下正確選擇義項。
4、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全詩。
地球多美??!然而,每天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卻從來沒有真切地看過穿著一身如此漂亮花衣裳的地球母親,你有什么好辦法嗎?(生自由述說)。
你們的辦法可真多呀!也很好!今天,我們暫且就乘上科學家們已經制造的飛船去太空看一看吧。
齊讀第1小節(jié)。
課件演示:飛船緩緩飛離地球進入太空,在飛船里觀看地球的情景。(準備一些祖國大好河山的圖片)。
看得出來,同學們非常的興奮和激動,讓我們懷著這樣的心情讀第1-7小節(jié)。
討論:結束了這一次虛擬的旅行,你最想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你想說的寫下來,想做的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
展示學生寫的話和畫的畫,師生共同評議、討論。
過渡:小朋友們這么愛護地球,而且都有學好本領,長大了把地球打扮得更加漂亮的遠大理想,我相信當我們真正登上太空去看地球的那一天,地球準會更漂亮。
你認為地球將會發(fā)生哪些變化?(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也可提出我們要注意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的地球媽媽永遠美麗下去,讓這顆藍色的星球永遠在宇宙中璀璨下去。)。
1、回顧部首查字法。(投影部首查字法的使用步驟,寫出序號)。
2、用部首查字法查帶點字的意思。
牧場草原白茫茫渾身。
3、反饋交流。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2、以“保護地球”為主題,收集資料,開一個主題班會。
地球的教案篇九
發(fā)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初步感受地球吸引力的存在。
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1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各種小塑料玩具,糖紙,羽毛,紙偶,球,沙包)。
2老師作掛圖兩張。
3氫氣球,普通氣球各一個。
1引導幼兒發(fā)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
(1)游戲:幼兒運用操作材料,自由拋耍。老師同幼兒個別交流。
老師問:“扔到空中的物體最后會怎么樣?(掉下來)。
教師問:“你們能讓扔到空中的物體不掉下來嗎?(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方法)。
2初步理解為什么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
打開書第31頁,教師講述科學家牛頓爺爺的故事。
3進一步探索不同的物體或同樣的物體其形狀不同,下落的情況也不同。
(1)讓幼兒自己選擇兩種物體做實驗,發(fā)現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如羽毛和沙包,并讓幼兒想一想,為什么?
(2)教師出示兩張同樣大小的紙片。
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老師一松手,這兩張紙片誰先落地?誰后落地?(同時落地)。
教師與幼兒共同實驗,將其中一張揉成團。(教師:我們現在來看一看,比一比,誰先落地?誰后落地?為什么?)。
(3)教師出示兩張掛圖,并設計“空氣娃娃”進行講解。
教師:我們周圍,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是什么?(空氣)。
教師出示兩個外表接近的氣球(一個是氫氣球,一個是普通氣球)。
1教師演示,并提問:
(1)這里有兩個氣球,你們想想看,如果教師一松手,這兩個氣球會怎樣?(落下來)。
(2)為什么一個氣球落了下來,而另一個氣球卻上了天呢?
(3)你們想一想,當我們坐著飛機去旅行,飛機會不會掉下來呢?為什么?
小結:我們生活的地球有一個很大的本領,就是它具有吸引力,物體無論扔多高,無論我們。
怎么吹,怎么煽,總會掉下來。只是重的物體落得快,輕的物體落得慢。
大班幼兒還對科普知識不太了解,大部分幼兒都是似懂非懂的樣子,接受率不高。
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普及科普知識,在活動區(qū)域增設科普讀物,一些科普玩具。
幫助幼兒學習這門潛移默化的課程。另外,家長也要配合,經常帶孩子去一些科技館去激發(fā)孩子的興趣。
地球的教案篇十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認識地球,學習地球的有關知識,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
能力目標:初步培養(yǎng)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教育學生要保護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
教學重點:理解地球的可愛與易碎。
教學難點:理解題目“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從而明白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地球。
教具準備:課件
1、談話:同學們,第二單元我們學習了《荔枝》這篇課文,深深體會到母親對兒孫濃濃的愛,感受到母親這個稱呼是多么的親切,多么令作者魂牽夢縈。我們除了這個有血有肉的母親,還可以把什么也稱作母親?(老師、祖國、大地、黃河、地球……)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見一見地球媽媽。板書“地球”。
2、播放課件,認識地球的美麗可愛。
1、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畫出宇航員感嘆的句子。
2、生匯報交流。出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生對此句質疑。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用“――”劃出描寫地球“可愛”的句子,用“~~~”劃出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1、了解地球的“可愛”
(1)出示:據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游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透亮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a從哪里體會到地球的可愛。
b朗讀、品讀、齊讀,體會地球的可愛。
(2)出示: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a為什么說地球是人類的母親,生命的搖籃?
b生結合收集的資料談。
c指名讀、齊讀。師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了解地球的無私。生交流資料,地球向人類提供了哪些資源?
2、了解地球的“易碎”
(1)自讀課文3、4自然段,哪個詞最扎你的心?結合收集到資料談談。
(2)生態(tài)災難有哪些?生交流。師出示相關的課件。
(3)展開想象:此時生態(tài)災難還僅僅是四個字嗎?它仿佛變成什么?
(5)小結:看到傷痕累累的地球媽媽,我們禁不住傷心,禁不住慚愧,禁不住想起了宇航員說的那句話:
出示課件,生齊讀“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3、了解“無法移居”
(1)地球是那樣可愛,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但人類還不以為然,總認為(引讀出示:“宇宙空間不是大得很嗎?……我們不能移居到別的星球上去嗎?”)
(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
(3)小結:宇宙之大,如果人類再不斷地破壞地球,人類將無立足之地。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如果地球上的各種資源都枯竭了,我們很難從別的地方得到補充。所以我們要(引讀出示:“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吧!”)
1、同學們,今天我們終于真正認識了另一位媽媽――地球,我相信,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地球媽媽和她的兒女們說說,請你們打開心聲,把自己最深感受寫下來。
2、生交流感受。
聽了同學們的表白,老師很感動,有我們這些有志的女兒,相信有一天,我們的媽媽會變得更美麗、可愛,保護環(huán)境,珍愛生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讓我們時刻提醒自己:只有一個地球。讓我們警示人類;只有一個地球。
1、進一步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說明方法,寫一篇讀后感。
2、創(chuàng)作一條宣傳環(huán)保的公益廣告,在班上交流。
3、調查家鄉(xiāng)環(huán)境遭破壞的情況,和同學們商討保護的辦法。
地球的教案篇十一
1.通過收集資料、課堂交流等活動,了解一些月球的基本知識和人類探索月球的歷程。
2.能利用多種途徑收集有關信息,并按科學探究的要求進行信息交流、整理。
3.從人類探索月球的艱辛歷程中體會到科學的進步和永無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激發(fā)學生對宇宙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準備:
1.了解教參上介紹的有關月球的知識;
2.整理準備提供給學生的月球資料(遠古時期、伽利略時期、近現代時期);(附后)。
3.錄像資料(備課系統(tǒng):人類在不同時期對月球的探索);
4.月球卡范例(參考教材上的范例)。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月球的信息。
2.請幾個同學講故事或者背詩歌。
(預設:《靜夜思》《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嫦娥奔月》)。
(預設:認識:月有陰晴圓缺;疑問:明月幾時有;想象:月球像地球一樣生活著生物)。
月球到底有哪些奧秘,人們又是怎樣去探索認識月球的呢,就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梳理板書:肉眼觀月地面天文望遠鏡觀月探測器探測與登月考察)。
2.提供老師準備的3份資料,學生閱讀并把最感興趣的部分圈劃出來。
3.你對人類認識月球的過程有什么想法?
(預設:人類探月的技術與工具越來越先進;人類對月球的數據勘測越來越精確;人類對月球奧妙的了解越來越多;人類對月球的疑惑也越來越多。)。
1.課前讓大家收集了有關月球的信息,你們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學生展示自己的信息但不作具體介紹)。
2.討論:啟發(fā)學生以“月球卡”的形式交流月球信息。
3.小組合作制作“月球卡”。教師巡視指導。
4.“月球卡”交流會。
(適時穿插阿波羅號宇航員奧爾德林的故事:在別人問及他是否為沒成為第一個下月球的人感到遺憾時,他風趣地說道:“別忘了,我是第一個從月球下地球的人”。充分體現了一個宇航員熱心科學事業(yè)而不看重個人榮譽的`灑脫。)(注:如果學生沒有收集到資料,可以把閱讀老師的資料與制作“月球卡”活動合并起來)。
1.課后進一步收集有關月球的資料。
2.在班級中展出“月球卡”。
農村兼職科學教師坦言:現在的科學教材,書上有的,學生知道,老師也知道;書上沒有的,學生不知道,老師也不知道。從教學內容來看,《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是一節(jié)典型的運用已有資料理解科學的教學。面對這樣的非動手實驗的科學課,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資料)是很有限的,教師該怎么備課?本教學設計提供了范例:
1.通讀教材——補充教材的“空白點”。備課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去收集相關的專業(yè)知識給自己“充電”。比如本課,教材上僅僅介紹了各個時期人類探索月球的觀測工具及一些基本數據,而各個時期人類的發(fā)現,還有“人類留在月球上的第一個足跡”的背景資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點”。教師只有在課前從教參、網絡、書籍上廣泛閱讀有關月球的資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導學生整理資料、認識月球,甚至在信息產生沖突時及時判斷信息的正誤并進行引導。
2.解讀學生——找準教學的“起始點”。月球在學生來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們的教學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編排意圖是引導學生在了解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活動中建構起“人類觀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斷改進,對月球的認識不斷深入、豐富,同時還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們進一步探索”的觀念。因此,本課的重點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識,而是讓學生體驗到人類對月球的探索歷程。這也是新教材與老的常識教材《月球》一課的根本區(qū)別。學生的知識儲備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們的教學起點。
3.精簡活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課教學很容易出現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的問題,要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備課時要圍繞教學重點統(tǒng)籌布局活動的內容、方式與時間。明確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理清線索,預設好學生的活動、想法,教師的教學就能做到游刃有余了。
地球的教案篇十二
1、初步了解人與環(huán)境的依存關系,逐漸形成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能用連貫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見解,愿意與同伴和老師進行積極的交流。
3、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1、圖片若干。
2、錄像帶(錄有美麗大自然的風景)。
4、被污染和美麗的地球。
(一)觀賞美麗的家園。
1、師:前些天,我們小朋友已經一起討論過關于地球和人的關系,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關于地球上美麗風景的電視片。
2、你們剛才看了電視:感受到地球上那些地方是很美的?
3、你們去過那些地方,也感受到地球的是很美的?
(二)了解地球正在遭受的種種危害。
1、請個別幼兒說說地球上的哪些地方生病了?
2、幼兒向客人老師介紹并分散貼圖片,自由交流。
3、聽錄音:我是一個生病的地球,最近幾年,我身上的病越來越多了,我的空氣中有許多細菌,使空氣受到污染,我的海水、湖水、都變了顏色,不再是藍藍的大海,清潔的河流,我的森林變得光禿禿了,有的樹葉也長不出來了,鳥兒沒有了自己的家,唉,我真難過呀!
幼兒分兩組競賽,說出一個方法,教師拿掉一塊被污染的地球,露出美麗的地球。
在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問題上,很多小朋友都能想出很多的方法,有的甚至超越現實說要發(fā)明一些東西來保護地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42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