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牧場讀后感(實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20:46:03
心靈牧場讀后感(實用19篇)
時間:2023-11-28 20:46:03     小編:ZS文王

讀后感是對作者所寫主題和情感的理解和反思。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惑,尋求更深入的解讀。如果你對如何寫一篇好的讀后感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范文,或許能夠給你一些啟示。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一

合上《冬牧場》的最后一頁,我感慨萬千,心中似是有什么東西被觸動。

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知里,新疆是炎熱干燥的代名詞,是盛產(chǎn)瓜果之地。但是李娟的《冬牧場》,讓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新疆。在烏倫古河南面,地勢平坦開闊,生長著大量牧草,多數(shù)牧民都會在此定居,搭建冬窩子,開始與牛羊為伴的長期生活。

李娟筆下的冬牧場是雪白的,是廣闊無垠的。

當我看到書后附錄的幾張照片,不得不再次感嘆起來,站在牧場中央環(huán)顧四周,人類和牲畜是那么的渺小,猶如在浩瀚的夜空中幾點發(fā)亮的星星。雪季來臨,牧草上覆蓋了厚厚的一層積雪,而遠處的山峰也顯得異常美麗。大概沒有人會想到在沙漠深處是這樣一番天差地別的景象。

李娟筆下的冬牧場也是有人情味的。

冬日的牧場是美麗的,是寂靜的,是神秘的。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土地貧瘠的不斷加劇,牧人被禁止放牧,那安在冬窩子里的家終會被風(fēng)吹雪埋所破壞,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成為人們古老而珍貴的回憶……不論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冬牧場里的溫情在我的心中永遠不會磨滅。

愿,這個即將來臨的冬日,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牧場,既能放養(yǎng)靈魂,又能溫暖天地。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二

王安憶這樣說: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抖翀觥肪褪沁@樣的文字,寫的是作者李娟跟隨一家熟識的哈薩克牧民深入新疆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沙漠,度過的三個月的游牧生活。

不同于以往的游記,《冬牧場》中的作者扎扎實實地和牧民一起生活,從趕著駱駝進入沙漠的三天行程,到一起為定居搭建冬窩子,砌羊糞墻、收拾家務(wù),再到定居后每日的放羊、采雪背雪、找馬找駱駝、繡花,作者用白描的方式將這些平實的小事一一記述,并將個性飽滿的男人、女人、小孩、男孩、女孩一一描繪,用羊、馬、駱駝、貓、狗等動物裝點,形成了一幅大漠荒野背景下的牧民生活畫卷。雖然是記錄著游牧生活中瑣碎、平實的生活細節(jié),但許多對自然、生命的思考如涓涓細流般浸潤著讀者的心田。

一是對自然的敬畏?!抖翀觥诽幪幙梢姷膶ψ匀痪爸碌拿鑼?,“大地是淺色的,無邊無際。而天空是深色的,像金屬一樣沉重、光潔、堅硬?!逼渲袑π且辜娉痰拿枋隽钗矣∠箢H深:“同樣在滿天星斗的濃濃夜色中,我們朝著深入地平線一半的獵戶星座啟程。與此同時,月亮彎彎地掛在東方,同樣還是在行走中伴隨著太陽緩慢而威嚴地出升。太陽未出時,全世界都像一個夢,唯有月亮是真實的;太陽出來后,全世界都真實了,唯有月亮像一個夢?!蹦堑降啄膫€是真實的,哪個是夢,讓我久久回味。在那樣的自然中,人們樂觀而安然地咀嚼著自然給予的饋贈,荒漠、積雪、枯草、羊糞等等,氣候環(huán)境的嚴酷、物資的匱乏逼迫人們貼地生活,“大地是最大的一塊磁石…生命的世界只有薄薄的一層,像皮膚緊緊貼附在大地上,一步也不敢擅離”,渺小了人的個體,卻更加反映了生命的實相,為了生存而生活,幸福反而更加真實。

二是對生命的歌頌。在描寫“冬宰”這一幕時,她雖然對親眼看到生命的結(jié)束表示難以接受,卻還是鼓起了勇氣去直視它。從宰殺前的準備工作,到宰殺時牧人的'禱告,到“一匹清晨還在曠野中自在奔跑的馬兒,中午見散成堆骨肉”,“這是馬兒留給我們最后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長冬的力量”。讓生命以力量的形式傳導(dǎo),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此外,《冬牧場》描寫的牧民也都異??蓯郏仪趧谕瑫r愛耍酒瘋的男主人居麻,一刻不閑做活麻利卻毛手毛腳的女主人,愛幻想愛打扮渴望嫁到遠方的女孩加瑪,恰巧一起扎寨的牧民家庭成為鄰居并一起勞動吃飯共享生活物資,素未謀面的過客成為了座上賓,一個假戒指的禮物都因為顏色鮮艷而變成珍寶,一粒糖的分享都顯得格外甜蜜。

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于是便有了拓寬生命寬度的人,不同的人用彼此不同的篇章,來豐富生命的歷程,于是便有了這些故事,感謝每一個講故事的人,感謝李娟,也感謝每一個聽我講故事的你。(作者:章靜,武漢市漢陽區(qū)人民檢察院偵查監(jiān)督部干警)。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三

樸實的文字,如同一個友人拉家常般講述著和哈薩克牧民在冬牧場的生活。

文章的開頭講述媽媽在村里人面前炫耀自己是個作家,村里人看著不修邊幅的自己難以相信。瞬間就被作者的幽默和直爽所吸引,有種雖是初見,但是脾性相投,特別能聊得來的默契。

我出生南方平原,從沒有去過草原,所以多半帶著獵奇之心讀著這些故事。因為自己也有過忍受著惡劣天氣的折磨干過農(nóng)活的經(jīng)歷,所以很多時候也會有代入感。

在如今濫娛樂至上重口味的快消時代,我作為被動接受訊息的人,平時接觸的也都是些媒體推送的心靈雞湯和流量雷文。所以在要開啟一段沒有wifi的長途旅途,愁著不知如何打發(fā)時間的時候,邂逅了這本書。所以,真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久久沒有遇到這樣能讓我靜下心來,沉迷之中的書了。

看了作者的故事,突然覺得自己也可以去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qū)懸粚?。可能作者樸實而生動的文字,就如同自己和好友同事分享自己的故事一樣到來,便有點自不量力了。

書寫記錄整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本來就是件快樂的事情。我也時常愛分享自己的一些感悟,自己也覺得自己有點話嘮了。寫一寫也是件不錯的事情。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四

讀《冬牧場》這本書時,我隨著作者的視角,仿佛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旅行。我似乎走進了蒼茫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依稀望見那無邊的牧場,踩著硌腳的沙地,細細體會牧場的極度嚴寒,感受牧民們淳樸的生活,從而獲得內(nèi)心最大的寧靜。

這本書是作者隨同熟識的一家牧民深入冬牧場后寫成的。他們一起去了阿勒泰南部的沙漠,度過了一段艱辛的荒野生活。作者回到家后,用飽含深情的筆觸譜寫了這本文集。她在這本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動人的小故事,語言平實卻不失靈動,讓人置身其中,充滿向往。

這片沙漠是牧民們天然的家,他們在這里世世代代地生活著,不辭勞苦地放羊、趕馬,吃一些類似奶疙瘩、羊肉之類的既簡單又單調(diào)的食物。在無事可做時,只是靜靜地坐著消磨時光。這一切都是游牧民族生活的全部寫照。

我一開始就驚嘆于這本書細膩、樸實的筆觸,待我靜靜閱讀時,總覺得像有人在給我講述一個個小故事,總能讓我空虛的內(nèi)心獲得一種極大的滿足與寧靜的撫慰。一個個故事看似支離破碎,作者卻能把農(nóng)民轉(zhuǎn)場時的情景表達得那么淋漓盡致,把牧民生活的畫面表現(xiàn)得一覽無遺。這一切都源于作者的真實體驗和她如水般寧靜的心靈,就如同這一段描寫:

“隔壁家的天窗開在地窩子西南側(cè),下午的陽光在床榻上投出一小方的明亮,幾乎整個一二月間的下午時光里,我都坐在這方熱乎乎的明亮之中,安靜地行走針腳,長時間一點點擴散著氈片上的色塊與線條。那團陽光移動一點,我也挪動一點,一直挪到床榻邊再無處可挪時,便收工告辭。”

像我們這樣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就很難體會到陽光的挪移。但作者懷著寧靜的心情,感受著時光的流逝和迅速消失的一切,作者是那樣的從容,這種“最大的平靜”,便是作者所詮釋的:

“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不是歲月的靜,而是人的心靈的寧靜啊。人終究是孤獨又無法泯滅希望的……”

這本書向我們傳達的不僅是平實的生活與溫暖的感動,更有一種淡淡的悲哀。作者一路跟隨牧民的艱苦生活恐怕再不會出現(xiàn)了,因為隨著時光的流逝,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曾順天應(yīng)地、自律而慎微的游牧生活方式會慢慢消失,不久的將來,這塊古老貧瘠又廣闊的牧場也終將被放棄。

王安憶曾說過: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我想,讀《冬牧場》這樣的文字,不僅僅是難以忘懷,更是對心靈的一種凈化,對人生的一種思索。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五

不是一本令人潸然淚下的書,而是一本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書。如果可以給六星或者更多,其實,我很想這么做。很奇怪這么好的書上卻沒有任何的評論。

牧場中圈養(yǎng)著一群曾經(jīng)遭受虐待的馬,幫助的是一些有著心靈創(chuàng)傷的孩子;而愛的源泉,則是來自9歲時父母雙亡的女孩,是的,正是她的父親殺害了母親,然后自殺。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不同尋常的經(jīng)歷,kim更加能夠感受到身邊一點一滴的愛,并為之感動。

三四周前,我在一個無法入睡的午后發(fā)現(xiàn)了她,名字很吸引眼球。然而,曾經(jīng)是個運動員的作者,能寫出什么好書呢?而結(jié)果卻是,這樣一本薄薄的小冊子,我卻是慢慢地品讀著每一個字,不是因為言辭的深奧抑或辭藻的華美,只為那字里行間所滲透出的愛與感動。

是她,可以讓讀者的心靈感受到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一顆善良的心,正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愛,之于人,也之于馬。而那些可愛的馬反哺給kim和孩子們的心靈慰藉,也因為其純粹而令人感動。愛與被愛,在kim、馬、孩子們之間相互滲透,傳遞著心與心的溫暖。

即便是因為世事的沖蝕而拋卻了純真的心,淡忘了因為愛與被愛而感動,拾起這樣的書,至少,可以試著去感受kim那顆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好、也樂于被生活所感動的心。

柔和的橘黃色的光芒洗禮著大地,附近的一條小溪心滿意足地潺潺流淌著,聲音漸漸升高,輕輕地匯入到夜鶯們的合唱中來,所有的生命似乎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天而慶祝?!?p>

“tomorrowisanotherday”,不是因為今天不美好,而是因為新的一天,還有太多的細節(jié),期待著我們?nèi)ジ袆印?/p>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六

《在心靈牧場上放逐》是中國女作家柳迦柔著述的`一部心靈勵志書籍?!斑b望幸福,不如感想幸福。生活的快活與否,完整取決于個人的心靈感觸?!弊髌窂漠斦嫫纷x生活開始,以流水般明澈的文字教誨眾人學(xué)會開釋、有效減負,學(xué)會做快樂的主人、珍愛生活,學(xué)會在拾起和放下之間,享受已經(jīng)占有的所有。

《在心靈牧場上放逐》一書的作者柳迦柔是中國文字著作協(xié)會、中國艱深文藝研討會會員,曾從事教導(dǎo)治理、翻譯及文史工作,已發(fā)表多篇散文和長篇小說,代表作有《財政局長》、《女刑警隊長》、《原味的幸?!贰ⅰ镀沛丁返?。

《在心靈牧場上流放》是一部心靈成長類文學(xué)作品,于2016年11月出版。作品以諄諄細語訴說著生涯中的幸與可憐,讓讀者先給本人定位,接收自己,而后計劃好生活,堅持樂觀的心態(tài),讓自己領(lǐng)有一份漠然的心緒。作者以為,享受孤單是一種幸福,假如想讓幸福像花兒一樣綻開,需愛護生活,學(xué)會滿意。

中國當代散文家、桂冠詩人譚延桐說:“靈學(xué),即生命學(xué),至少它是生命學(xué)的主要組成局部。當性命或心靈壓上一塊又一塊隱形的巨石的時候,也唯有柳迦柔《在心靈牧場上放逐》這樣的精力巨輪才干夠?qū)⑵湟稽c一點地運走,并載來月白風(fēng)清,以及燕語鶯聲?!?/p>

美好的生活來自美妙的心境。從當初開端,就讓咱們在心靈牧場上隨便地流放自己吧!讓我們跟旭陽一起微笑,和小溪一起漂流,和鳥兒一起歡歌,放下懊惱,享受幸福。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七

盼望了已久的假期來到了,與兒子去新華書店買書時信手拿起《在心靈牧場上放逐》這本書。本是書皮的色彩吸引了我,但是漫不經(jīng)心的讀了一會兒,就被書的內(nèi)容和內(nèi)涵吸引,開始細細品讀以致買下這本書。

詩意地生活,雖然聽上去浪漫,其實,就存在于現(xiàn)實之中。不只美酒如詩,生活才是最精彩的詩篇。因為生活氛圍的濃厚與否,直接決定著人們生活的幸福指數(shù)。幸福指數(shù)的高低,又與人們的生活情趣和生存狀態(tài)密切相關(guān),其中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足以讓人們驚嘆:這個世界的美好,原來是由那些奇妙的生活構(gòu)成的。一個人一輩子有很多要做的事,并不是每件事都能讓他感到開心,有些人做事是為了幫助別人,有些是為了愉悅自己,有些是為了彌補遺憾,也有些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我們能換位思考,將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放到一起,然后以快樂的心境去回味自己做過的每一件事,或許,人生就會從此而改變。

遙望幸福,不如感受幸福。生活得快樂與否,完全取決于個人的心靈感受。面對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人生的境遇不盡相同。生活中的精彩,讓人們的內(nèi)心變得充盈;生活中的不幸,又讓人們的內(nèi)心變得凄涼。充盈了,如同牧場浸潤了甘露,滋生而茁壯;凄涼了,好似敗絮又遇夜雨,千瘡百孔。無論快樂和憂傷,都在心靈的牧場里扎根、生長、開花、結(jié)果。拾起,將快樂裝進衣兜:放下,漫步人生更從容!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八

《冬牧場》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李娟在20xx年到20xx年的冬天跟隨一個叫做局麻的牧民一家子進入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南部的沙漠中為期三個月的游牧生活,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這種生活中去,與牧民一家子愉快地度過了三個月的游牧生活。

書中很詳細地向讀者們講述了他們?nèi)绾未罱ǘC子、如何放羊、殺馬、嫂子如何泡茶等等生活的細節(jié),這是我覺得整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它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草原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之處,同時也知道了草原生活的艱苦以及牧民們的艱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熱愛冬天牧場的生活。

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作者筆下栩栩如生、描寫極為細致的大自然。作者在書中曾經(jīng)數(shù)次提到自己有個照相機,并且寫自己會不停地拍照。在書的最后還附上了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大部分拍的都是雪地的景色以及局麻一家和自己搭建的冬窩子。體現(xiàn)了作者對冬天的牧場、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

在描寫冬宰之后,李娟對羊的一生做了一個很經(jīng)典的注解:“你不因有罪而死,我們不因挨餓而生。"雖然她說自己不忍心看冬宰的場面,但還是想看并且鼓起勇氣去看。從宰殺前的準備工作,到宰殺時牧人的禱告,到“一匹清晨還在曠野中自在奔跑的馬兒,中午見散成堆骨肉”,“這是馬兒留給我們最后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長冬的力量”。這種筆觸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尊敬和贊頌。

在《冬牧場》一書中,作者用詼諧而平實的語言將我們帶進了一個新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向讀者們表達了自己對游牧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生命的贊頌。

這個世界沒有變動,人們?nèi)匀煌硕嗟牡胤綌D,沒有幾個人走在曠野里,除非自己甘愿。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九

《冬牧場》記錄了李娟跟隨哈薩克族牧民局麻一家進入冬牧場的幾個月中的所見所聞。說到冬牧場,其實還有夏牧場,以及春秋牧場。隨著季節(jié)的推移,人們趕著或是牛羊,或是駱駝在這幾個牧場之間遷徙,這叫做轉(zhuǎn)場。

“冬牧場”又叫做“冬窩子”,位于荒涼的戈壁灘上。這里一般降雪量適中,羊群能夠用蹄子扒開淺淺的積雪吃草,這些雪其實就是牧民的生活用水了——當然是要在化開之后,而且可想而知,十分不干凈。

這種條件下洗澡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洗衣服也是不大可能的——極低的溫度能讓一盆熱水迅速凍為堅冰。書中提到:局麻的女兒加瑪只有要提前返回定居點前才會洗一次頭。雖然沒有切身體驗,但放牧這件事情——和不會說話只會低頭吃草的人共處一天,想來也會讓人發(fā)瘋。這種生活可以被歸納為:單調(diào)、艱苦。

但在李娟的筆下,我多少感到這里也是有趣的、溫暖的。

在我的刻板印象里,仿佛在艱苦條件下生活的人們臉上總是掛著一絲愁容。李娟的筆觸下,從人物到動物——荒野的主人,竟全是有趣可愛的。

局麻很善于學(xué)習(xí)。原先他所掌握的用來罵人的漢語只有“三字經(jīng)”。自從某次和我媽吵了一架,我媽罵他“不是人”之后,他總算又學(xué)到了一句。見了不聽話的牛就罵“不是人!”見了搗蛋的駱駝也罵:“不是人的很!”

因局麻總是編排國家領(lǐng)導(dǎo)人。老是說“當初一起放羊時怎樣怎樣”的話,我就笑他:“你這個反革命!”他大樂,從此又學(xué)會了一句。每天趕羊入圈時,總是邊趕邊大喊不休:“你,反革命!你,也是個反革命!”

局麻一家還有寵物,名叫“梅花貓”和“熊貓狗”。

梅花貓還小,尚捉不得老鼠。作為閑貓,處于家中最受氣的地位…于是,貓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平時夾著尾巴做貓,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打了罵了,下次還得諂媚地往跟前蹭。平時一有空就練習(xí)捉老鼠、磨爪子,為早日成為一只有用的貓而努力準備著。

即便是駱駝竟也有幾分人的姿態(tài):駱駝們則是逍遙派的,無組織,無紀律。要不怎么這一整個冬天里,路過我們地窩子進來喝茶的客人們,十個有九個都是出來找駱駝的,從沒聽誰說出來找牛找馬。并且所有牲畜里,只有駱駝的身上會醒目地寫有主人的電話、姓名和村落等聯(lián)系方式,可見它們不但能瞎跑,還會跑很遠。

《哲學(xué)的故事》中有這樣一句話:“目之所及,才是我們的圣經(jīng),諸神和祭壇。”若是說一個人的所見就是其內(nèi)心的反映,那我有理由認為:李娟也一定是一個可愛的人,內(nèi)心富足的人。若是換作我,見到同樣的場景恐怕是會無動于衷吧。

這也是個溫暖的地方。每家每戶所指定的冬牧場,通常會有幾平方公里的大小。偶爾或許會有訪客來——或許是前來拜訪的鄰居,或許是前來治病稍信的獸醫(yī),也或許只是個丟了駱駝的牧人。

但每位訪客都一定會受到主人家熱情的款待——這既是排解單調(diào)生活的絕佳時機,也同時是在將心比心:畢竟天有不測風(fēng)云,不一定什么時候就需要別人的幫助。建立良好的信用總能在危難關(guān)頭起作用。

除此之外,書中的各種美食也讓人心動。

問題:什么樣的食物最美味?

答案:安定寧靜的生活中的食物最美味!

在安定寧靜的生活里,連一小把炒熟的碎麥子都能香得直灌天庭。把這樣的碎麥子泡進奶茶,再拌上黃油——全身心都為之投降!……那是怎樣的美味啊,每細細咀嚼一下,幸福感的浪潮就席卷一遍身體的沙灘,將沙灘上所有瑣碎腳印抹得一干二凈。

這本書描繪的冬牧場像是另一個世界,時間過得很慢,像平靜的湖面一般,讓過慣了快節(jié)奏生活的人產(chǎn)生了“不適”,但有時也會“吹皺一池春水”。游牧民族的生產(chǎn)方式持續(xù)了千年,他們關(guān)于放牧的知識一代傳給另一代,過去人們會在放牧?xí)r引吭高歌,現(xiàn)在也能帶上能收到信號的手機,邊放牧邊放自己喜歡的歌曲了。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

2010年冬,女作家李娟一路跟隨哈薩克族牧民居麻一家親身體驗游牧民族的冬牧轉(zhuǎn)場、冬季放牧生活,并以35篇散文真實地紀錄下了3個多月在轉(zhuǎn)場和荒漠深處牧場上生活的點點滴滴,結(jié)集而成《冬牧場》。本書沒有嚴格的行文構(gòu)思,沒有新奇入勝的故事,也沒有風(fēng)起云涌的歷史畫卷,作者本真地描寫牧民原汁原味的日常生活,甚至顯得瑣碎繁冗,但透視性地展現(xiàn)了牧民的生存境遇。

作家對這些易被忘卻,易被忽視的凍土、冷點和微弱群體投射了人文關(guān)懷和飽滿熱情,將這些大地最隱秘微小的褶皺,這每一處最狹小脆弱的棲身之地中沉默無聲的青春、愛情、生命和希望呈現(xiàn)給了大眾,讓我們看到各異的社會、生活,領(lǐng)略到多彩的生態(tài)和頑強的生命力量,是值得贊許和夸耀的,這可能也源自“非虛構(gòu)寫作計劃”的初衷。頭戴鋼盔走天涯,四海為家的物探人與牧民何其的相似,看到書友們中講述的工地“小搬家”故事,五味雜陳,同路人之感尤盛,希望能有更多像李娟一樣的作家,去深入,去挖掘,去展現(xiàn)物探行業(yè)有骨有肉、有笑有淚、有血有汗的生活,為物探人而寫、而歌、而呼,或許我們都有去作“李娟”的潛在機會,更需要有“李娟”的責任感和情懷。

千百年來,游牧民族靠放牧為生,逐水草而居的社會形態(tài)逐步造就了草原文明,放牧轉(zhuǎn)場也成為草原文明的文化遺產(chǎn)。如果沒有轉(zhuǎn)場,草原文明不會像今天一樣形態(tài)化,地球上養(yǎng)育人類的草原等不到農(nóng)耕和城市文明的來臨。游牧民族依賴于自然,受制于自然,想存活于天地之間,就必須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停更換牧場,寒暑更替,南遷北返。轉(zhuǎn)場是牧人生存的必然,也是游牧民族繁盛的必須。

沒有一塊土地永遠地鮮花長開、水草常豐。萬千生靈,莫不存于自然,囿于自然。北雁南飛、鮭魚回巡莫不是為生命存續(xù),不得不轉(zhuǎn)戰(zhàn)、遷徙。循此理,人生轉(zhuǎn)場也不可避免,常言說,樹挪死,人挪活,無不是這個道理。面對人生轉(zhuǎn)場,有驚慌,存恐懼,是無奈被動,還是主動豪邁?人之常情,均可理解。

轉(zhuǎn)場是尋求一種嶄新鮮綠的出路,牛羊已為我們做出了榜樣。只要我們明白:人生轉(zhuǎn)場不是等死或瞎折騰,而是為了存活、更好生活的本質(zhì)。我們將會坦然、淡然。因而,需要轉(zhuǎn)場的時候,萬萬不能自以為是,自我圈禁,自我封閉,一條路走到天黑,這時的守始如終并不值得擊節(jié)贊嘆,實為不可取的愚鈍、固執(zhí)。態(tài)度決定結(jié)果,如視轉(zhuǎn)場為機遇,主動出擊,理性思考,則轉(zhuǎn)場是生命之積極,是超越,是充滿自信,是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否則,怕轉(zhuǎn)場,充滿恐懼,就會喪失創(chuàng)造新生的勇氣,只能是無所作為,坐等衰亡。究其本質(zhì),轉(zhuǎn)場與堅守并不相悖。相反,轉(zhuǎn)場就是在堅守一種生命的規(guī)律,進取的規(guī)律。在轉(zhuǎn)場中,獲取生命更多的希冀和新的支撐力量。

當然,放牧轉(zhuǎn)場對牧民來說是艱辛的、痛苦的經(jīng)歷,特別是冬季轉(zhuǎn)場,寒冷令人痛苦不堪,甚至是生命極限的挑戰(zhàn)。但寒冷卻理所應(yīng)當,因為,寒冬孕育春暖。在人生轉(zhuǎn)場中,我們要有應(yīng)變而生的勇氣,逐光而行的堅持,也要有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萬千得失,不過一段燭光消逝的淡然,我們終會熬過寒冬,面朝大海,迎來春暖花開,我們也將因?qū)さ昧松钕M硎苄腋:涂鞓贰?/p>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一

《冬牧場》是李娟第一部長篇紀實散文,2010年她跟隨熟識的牧民居麻一家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場,度過了近四個月的荒野生活。在書的后記里她提到本書的起因是因為參與了《人民文學(xué)》的非虛構(gòu)寫作計劃,也提到隨著牧民定居工程的推進,曾經(jīng)順應(yīng)天時、自律謹慎的游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亡?;蛟S不久的將來,這塊古老、貧瘠而又廣闊的牧場也將會被拋棄。

阿勒泰應(yīng)該記得李娟,冬窩子也記得她。她把風(fēng)雪捏在手里攥成了故事,但在觀察這一切時又坦誠得想個孩子。她的字句像是風(fēng)吹過的沙地,有種干凈粗糙而又真實的質(zhì)地。她寫新疆牧民就是誠實地與牧民一同生活、放羊、受凍,就是被戈壁灘上的風(fēng)吹黑皮膚,誠實得讓人感動。

阿勒泰之于李娟就像史鐵生之于地壇。不同的是李娟在《冬牧場》里找到了一種生活和文學(xué)更加融為一體的方式,因為長時間身處阿勒泰的冬季牧場,在嚴苛的生活環(huán)境中她主觀上已經(jīng)把文學(xué)和生活的邊界模糊化,書中所述就是生活的全部,我們所見就是荒野上風(fēng)雪的聲音、牛羊歸圈的聲音、煮奶茶的聲音,就是這各種聲音雜糅后的回響。這種回響帶著生命沉重的呼吸、不應(yīng)被任何華麗過分修飾的辭藻遮蓋。

書中對牧民艱苦生活的描寫讓人印象深刻,牧民早上趕著羊群出發(fā),在沙漠里不吃不喝,直到天快黑透才趕回來。最冷的時候離家還有百十米時像是走不動了一樣,下了馬就地躺倒,再慢慢坐起來,抬起腿碰一碰麻木的雙腳。羊糞塊壘成的地窩子也是后來才有的,以前的哈薩克牧民的冬天就住氈房,那里四面八方都是冬天。貧困的小孩沒有衣褲,裹一張羊皮過冬。上了年紀的牧民因為關(guān)節(jié)炎不能安眠,夜里不時起來吃阿司匹林、卷莫合煙,即使在睡夢中也會因為病痛無意識地呻吟。

路過的牧民曾對李娟說:“你覺得我們哈薩克受的罪還不夠嗎?”雖然如此艱辛,人民依然堅忍又快樂地生活,或者說唯有這樣堅忍又快樂地生活才能抵御這樣的艱辛,才能度過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寒冬?,F(xiàn)代生活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古老的游牧民族,戈壁的地窩子里有了太陽能電視,年輕人抱著手機不放,孩子們想著繼續(xù)學(xué)習(xí)以后去城里生活,到房子里干活。

自然是否能夠補充人類取得的進展?是否完成了人類半途而廢或苦苦堅持的工作?當看到牧民隨著季節(jié)流轉(zhuǎn)、作家隨著時代流轉(zhuǎn),在塵土里成為卑微而偉大的存在,自然應(yīng)該是得意的。李娟孤獨地在戈壁上尋找寫作答案,讀者孤獨地在她的敘述里尋找人生答案,尋找一個寄托來分享情感,實現(xiàn)完成自我認知的夢想。

“像往常一樣”這是多么幸福的事,希望這片牧場上的一切在今后的時日里能夠一直“像往常一樣”,流動不息。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二

作者跟著哈薩克族居麻一家深入西北戈壁的冬季牧場,在“冬窩子”度過了一整個冬天。

那是和現(xiàn)代生活截然不同的一種生活,但是也并非全無現(xiàn)代生活的影子。

哈薩克族牧民的孩子們也都用著粉底液手機存儲卡,他們向往著城里的生活,渴望著跳脫出父輩游牧生活的循環(huán)。隨著“退牧還草”的政策,牧民們可以從政府那里獲得幾十萬的賠款(tmd比我還富裕),也許游牧的生活很快就要永久地結(jié)束了。對于定居牧民們無一不是向往的,然而作者覺得可惜,因為游牧的種種傳統(tǒng)、冬窩子里的寧靜時光、牧民之間長時間形成的禮節(jié)、荒漠之中陌生人之間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也許統(tǒng)統(tǒng)要消失在歷史長河里了。但這種也許是文青們才有的情緒我看來有那么一點殘忍,被浮躁喧囂困住的時候有些人會渴望回歸到大地和星空里去,但畢竟大多數(shù)人渴望的不過是富足安穩(wěn)的生活罷了。

冬窩子里的時間是寧靜的,是這個時代已經(jīng)稀少的寧靜。然而他們的生活并非是無所事事的,牧民以及牧民的妻子總是很忙碌的。但是放羊的時候也許算是無所事事的,就像“看燈塔”一樣,好像也沒有什么要做的事情,但是也沒有什么能做的事情。其實也許沒有什么無法忍受的生活。無聊和寂寞是能夠忍受的,忙碌和束縛到窒息到頭來也是能夠忍受的。

另外居麻真的好搞笑。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三

第一次接觸《冬牧場》這本書是我高三時在學(xué)校的閱覽室翻看《課堂內(nèi)外》時發(fā)現(xiàn)的,那雜志節(jié)選了幾段此書的內(nèi)容。其中一段我印象很是深刻,《冬牧場》的作者把三遍洗衣服的混濁程度比喻成家常調(diào)料,她說衣服洗的第一遍是大醬色,第二遍是老抽色,第三遍是醬油色。我當時看到這一段就覺得這比喻得也太巧妙了吧,忍不住為之叫好。于是我毫不猶豫的下單了這本書。

這本書有兩版,第一版的封面為冷色調(diào)茫茫大雪中伴有生靈的漫畫景,而第二版則為暖色調(diào)雪景的實景。李娟的書,正如她名字一般,給人以一種涓涓細流,細水長流之感,書的內(nèi)容會慢慢的就流進了你的心里。

李娟為了向我們呈現(xiàn)哈薩克民族放牧轉(zhuǎn)場時最真實的景象,她跟隨一家哈薩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牧場,沙漠,度過了一段艱辛迥異的荒野生活。他們一起趕著牛,羊,馬群和駱駝在沙漠中走了四五天,在草原上住由經(jīng)驗豐富的牧民挖出來的冬窩子,吃的是奶疙瘩,喝的是大自然的雪水。李娟前幾天的吃穿住行很是艱難啊,雖然后面也沒好到那里去。但是李娟沒有抱怨,她用她溫柔細膩的文筆記錄下了這一切。她把奶疙瘩的硬說成是陳年奶酪,硬的不近人情,轉(zhuǎn)悲為歡。

這本書里的每個人,每只動物的形象都活靈活現(xiàn),居麻大哥的破口大罵和責任心,嫂子的勤勞善良,加瑪?shù)那纹勖?,還有鄰居家牙牙學(xué)語的小嬰兒和一只聽話的小狗,在荒無人煙的冬牧場只有這兩家人挨在一起,大家相互串門,誰家做美食都會相邀共享,逗逗小嬰兒,看看因太陽能電量不足所以只能看一會的電視。

荒蕪的原野,屈指可數(shù)的娛樂活動讓雪地里的生活很是乏味。但這樣的情況下,一點點小快樂都會被無限的放大,比如采到一袋干凈沒有泥沙的雪啦,再比如夜晚起夜抬頭一望,滿眼星河。冬窩子有人來拜訪時,那快樂簡直直接加倍,每個人都會開心的像過年一樣,因為大多數(shù)時候的冬窩子是平靜而有序的。

我最敬佩李娟的一點就是她能從很小很細微的事情中發(fā)掘出很多有趣有智慧的東西,好比如她在書里所這樣形容哈薩克婦人飾品“她們枯老而扭曲的雙手上戴滿碩大耀眼的寶石戒指,這些夸張的飾物令她們黯淡的生命充滿尊嚴,閃耀著他們樸素的一生里全部的榮耀與傲慢”這段話給了我一種茫茫大漠中出現(xiàn)一點綠的生機感和一種對生活的儀式感、一種對生命的敬畏感。

合上這本書時,感覺整個人都剛從書里描寫的場景抽離出來,仿佛剛把羊群趕回羊圈,仿佛剛吃完酥油茶,仿佛剛撿完最重要的燃料――羊糞。實不相瞞,當時看完這本書,我真想直接就買票沖進阿勒泰沖進冬牧場去看看這個靜謐而美好的地方。

讀李娟的書是一種無上的享受,本為消磨時光而來,卻無意間真正消磨了時光。李娟把散文寫出了詩,卻又不像詩那樣一本正經(jīng)。愿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冬牧場,可娛樂,可休憩,可抬頭一望,滿眼星河。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四

慢慢悠悠,夏牧場一直看到了冬牧場,這一本終于還是看到了李娟表現(xiàn)出對自己作為外人的無能為力和無所適從,正因此讀下來才覺得孤寂。

這一次李娟沒有繼續(xù)和扎克拜媽媽一家,原因使人啼笑皆非,李娟和斯馬胡里是一對的謠言不脛而走,自然是要避嫌的了。李娟跟居麻一家進入冬窩子,沒有料到的是居麻和嫂子居然是能夠?qū)郾磉_出來的人,那么溫馨浪漫,老夫老妻竟也會抱著彼此,吧唧親一口,這么外放的愛,我好向往。

李娟每天似乎沒有在夏牧場那么忙碌了,只是更加古老地放羊喝茶做家務(wù),時不時看電視學(xué)哈語。但這時嚴酷的環(huán)境本就令人難受,也就難做更多事情了。在遙遠的冬牧場,孤獨的牧羊人放羊面對一片白茫茫遼闊的大地,羊簌簌吃草,人只能聽著手機播放的音樂抑或是唱幾首歌消遣。似乎有點開始理解為什么山歌存在了,當人面臨無垠無限時,為了證明甚至確認自己的存在,驅(qū)趕內(nèi)心的恐懼,一支高昂激蕩人心的山歌響徹空氣中,緊緊攥住一絲慰藉。

最好笑的一章是大家喜歡聚集在居麻家一起看電視,電視信號奇差無比,雪花和模糊也阻擋不了大家的熱情,牧民們看到不用心的導(dǎo)演安排馬兒腿受傷,另一匹來救主角的情節(jié)時用了同一匹馬,牧民們竟然都認出來了,太好笑了,我都想說一句豁切。我其實看到這一本我才驚覺,其實這生活也不過是十年前,十年前我小學(xué)六年級,當時家里用的也是厚厚的電視,手機播放長視頻也得連上電腦下載下來,我才意識到這十年科技發(fā)展太快了,回憶起以前用的電子產(chǎn)品居然會有隔了一世紀的時間錯覺。我現(xiàn)在好想知道牧民是否依舊轉(zhuǎn)場,科技的發(fā)展是否給他們帶去些許便利。我事實上和李娟有些惋惜這樣古老的生活方式消散,但這生活太艱苦了,哪能這么自私呢。

我老莫名覺得李娟的樂觀堅強下埋著很深的憂郁,正因為如此她疼惜所有生命,折騰著把小熊貓狗帶回家,她說在冬天經(jīng)歷的苦難要加倍補償它。但對牧民呢,好似還有許許多多個這樣的寂寞的日子,好似電視的雪花滋滋地逐漸占據(jù)一生。在這樣苦難的日子磨耗下,牧民的樣貌都普遍顯老,也都因為營養(yǎng)問題多病多痛。五十歲左右的居麻居然會感嘆自己和嫂子六七年后是否還活著,苦難下誰覺得自己能長命百歲,或許是誰又愿意長命百歲長久受難呢?又扯遠了,其實我是想說李娟少有的在大年三十顯示出來的些許愁緒。

她意識到自己在走馬觀花,那幾個月她參與了冬牧場的轉(zhuǎn)場,但只是參與了,生活又不是比賽,參與了一小個生活刻度又算什么呢。我身為讀者我想為她辯解。借助她的作品更多人了解牧民的`轉(zhuǎn)場生活,不必借實體的茍延殘喘,而是借助文字的記載,這樣的生活方式會更為人所知;并且牧民的生活現(xiàn)狀會受到關(guān)注,也會對他們的生活有所改善。

大年三十,居麻不斷切歌為了找首漢語歌播放,算是給李娟恭賀新年。我有點悲觀地認為,這些哈薩克人其實沒有把李娟看作他們中的一份子,他們或多或少有些疏離,李娟好孤單。一個漢族人跌跌撞撞一樣闖進哈薩克牧民里,大家都知道裁縫女兒,都知道李娟家開小賣部,但僅此而已沒有深入了解。而李娟則不止于此,她希望走入哈薩克牧民里,她想要了解他們依存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并且紀錄保存下來。她明白,孩子們接受義務(wù)教育后了解世界并不止草原不止牛羊,孩子知道轉(zhuǎn)場生活的艱苦,隨著青年普遍接受教育走出草原,這樣的生活總會消失。她有種無力感。

但那些虔誠那些信仰都會作為一種力量存在于哈薩克民族精神里,那些堅強不屈都會在歲月長河里延展。了解到這一點,那些轉(zhuǎn)場的生活方式的消亡并不代表民族精神的消散,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對這個古老生活方式的消失確實沒什么可感到難過的。

綿長的冬牧場經(jīng)歷隨著顛簸的車途的結(jié)束拋諸腦后,恍惚間自家的黃房子赫然在面前,一切都匆忙草率地結(jié)束了??吹胶笥浳乙灿行┞淠?,牧場轉(zhuǎn)場生活對我來說也算結(jié)束了。還能從哪了解他們的生活現(xiàn)狀呢?沒有了,我和這些人都斷了聯(lián)系,那么迅速那么令我愕然。那就五顆星來祝書里的所有生命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度過余生吧。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五

向來,認為自己才疏學(xué)淺,沒讀過幾本書。兒時,受父親影響,家里的哥哥們總能就某本書天南海北地神侃,我則呆坐一旁,努力跟上節(jié)奏,時不時假裝領(lǐng)會他們所言,極不合節(jié)拍地頻頻點頭。過后心里頗不舒服,心里很是沒底啊!如此種種“受虐”,我終下定決心“窮追猛打”,惡補名著,專挑名氣大的經(jīng)典名作讀,如《簡愛》、《茶花女》、《漂亮朋友》等等。如此,稍稍心安......偶與別人談及名著,心里竟然有些自豪,自認可與書中故人同呼吸,共悲喜。

偶然間,看到丁立梅叢書,先是被書的封面吸引,清新,淡雅;翻開書,僅讀幾頁,便不忍放下。自此,便喜歡上當代文學(xué)作品,溫暖,舒適。又一個偶然,辦公室語文老師推薦李娟寫的《冬牧場》。光是聽她的描述及分外享受的表情,便癡癡地愛上這本書。回家,才發(fā)現(xiàn),書,赫然立在書架。緣分吶!

《冬牧場》講的是李娟隨哈薩克牧民居麻一家遷移至冬牧場,在冬窩子過冬時的所見所感。文字質(zhì)樸,接地氣,自認為越簡單樸素的文字就越是能夠觸碰人心。書中講述了許許多多動人的小故事,語言平實,卻不失靈動,讓人置身其中,不禁神往。

其中,最觸動我的是他們所生活的地方---“是一塊突兀的黑色沙窩子,有舊年的羊糞墻羊圈和三個低矮破舊的地窩子。我們將在這兒展開整整一個冬天?!彼麄儎偟綍r,居所破敗不堪,地窩子被兩側(cè)流下來的沙子堵得嚴嚴實實,連羊糞墻都塌了一半......可兩天過后,經(jīng)主人修整,裝飾,變得溫馨而溫暖。很難想象,住在用羊糞堆砌的居所里是什么感覺,味道,衛(wèi)生狀況堪憂,但它卻神奇地吸引著我,僅李娟因寒冷而在被窩里的那緊緊一裹,便讓我身同感受,也極想去試上一試,就著羊糞味兒睡它個昏天黑地。

此外,文中一句“哪個生命不強烈”直擊心房。雖生活乏味,清苦,然那里的人們依然熱情四溢,裝著對美好的期盼,按著自己的方式倔強卻堅強地快樂著。由此想到主人公居麻一家。男主人居麻,率性,幽默,時不時耍賴,撒嬌,胡鬧;但他真正的善良與熱情,在客人來訪時卻潑墨般濺滿冬窩子的四壁。居麻的妻子,寡言,勤勞,表情嚴肅,但內(nèi)心溫暖,對丈夫及子女毫無底線地寵溺。加瑪,居麻之女,美麗,善良。身處荒無人煙的冬牧場,卻也有著少女對美好生活的熱切的向往,對羊糞堆砌而成的冬窩子也竭盡全力地裝點,使其溫暖而美好;每每出門,必精心打扮,對尊嚴的苛求及少女最質(zhì)樸的情懷不得不讓人對這個女孩子充滿憐惜與喜愛......書中眾生,在李娟筆下,靈動,可愛,尋味無數(shù),久久不能相忘。

李娟寫的故事是在游牧生活快要消失的年代??此埔粋€個支離破碎的故事,李娟卻能把牧民轉(zhuǎn)場時的情形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把牧民生活的畫面表現(xiàn)得一覽無余。這一切源于作者的真實體驗和她如水般安靜的心靈。靜靜地體味,靜靜地書寫。李娟寫故事時,游牧生活快要消失。因此,同時,她也在靜靜地懷念,懷念即將消逝的冬牧場,懷念即將回歸平靜但清冷的冬牧場,多年后,依然幾座孤墳,依然黃沙漫天,依然默默守候。由于牧民定居點的慢慢完善,這種追著雪線放牧的生活方式將在這個古老的游牧民族中消失,所以,我想,《冬牧場》帶給我們寒冬里的溫暖,卻也有細細品味后感到的絲絲悲涼。如此看來,《冬牧場》也算是對冬牧場的祭奠吧。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六

語言幽默風(fēng)趣自然,常常讓人忍不住大笑起來,冬窩子里的居麻,嫂子,加瑪可愛又幽默,冬窩子里的生活艱難又貧乏,但是人們一間的情感卻溫暖又細膩。

一幅幅的冬窩子生活場景圖鮮活生動的跳躍在我腦海里,

酒鬼的居麻,打擊李娟的居麻,抱著嫂子一頓親的居麻,擦皮鞋的居麻,放羊的居麻,認真修牛圈的居麻,吃去痛片的居麻。

在爐火旁的嫂子,粘氈片的嫂子,背雪的嫂子,腰疼的嫂子,說豁切的嫂子,繡花的嫂子,

愛美的加瑪,獨自放羊的加瑪,學(xué)習(xí)漢語的加瑪,抱著爸爸居麻撒嬌的加瑪,喜歡聽音樂的加瑪,想去學(xué)校學(xué)習(xí)的加瑪,想穿漂亮衣裳的加瑪,可憐的加瑪,寂寞的加瑪。

生活總是一邊失望著一邊期待著!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七

作家李娟,一個弱女子,經(jīng)過三個多月的冬牧場生活的真實體驗,以細膩而真誠的筆觸記錄了哈薩克牧民的艱辛動蕩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在孤寂中忍耐而又不泯滅希望的游牧生活。作家用她的眼睛比鏡頭更清晰更豐滿地留住這最后的游牧景觀、這最深處最沉默的生活。

“奶水像河一樣流淌,云雀在綿羊身上筑巢”這樣美好的景象只會出現(xiàn)在詩歌中,現(xiàn)實卻是荒涼與貧瘠,寂寞與無助。

凡是營生皆辛苦。在“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天山北部冬牧場,冬季的寒風(fēng)被當?shù)厝怂追Q為“酸風(fēng)射眸子”,迎風(fēng)眺望遠方,不出幾秒鐘就會眼睛酸痛,天冷得連口哨都吹不響,牧人們就在這樣的嚴寒中日復(fù)一日地放羊放牛營生。在“青山隱隱水迢迢”的江南,放牧也絕非田園牧歌生活那樣閑適。汪曾祺小說中羊倌秦老九說道:“夏天放羊最苦,最難熬的是苦熱、苦渴、風(fēng)雨和冰雹?!按虿褚蝗?,放羊一晌”,羊只能吃太陽曬過的沒有露水的蔫筋草,天天被大太陽曬著,嘴唇和上腭都是爛的?!庇纱丝梢姡瑹o論在塞北還是在江南謀生,各有各的艱苦。

最是寂寞放牧人。在雪原戈壁,一個人牽著駝隊,孤獨、微弱地走在沙漠中,天似穹廬,前后無人,四顧茫茫,說不出的悵然與沉靜。汪曾祺小說放鴨人倪二亦嘆道:“跟牛羊豬說話,有時牛羊還聽得懂,可跟鴨子談心很困難,這種東西只知道呱呱叫,不停地用扁嘴呷喋呷喋地吃?!澳寥说募拍蹇?,非親歷者難以感知。世上哪有墻上畫馬、紙上畫餅?zāi)敲慈菀椎臓I生呢!

冬牧場的生活如此艱辛,超載過牧的狀況令脆弱的環(huán)境正在惡化,作者提醒人們不要貪婪和狂妄,勸誡人們不要在餐桌上吃半份羊肉剩半份羊肉。讀過此書的人,自然能謹記這一勸誡。

因此可見,讀《冬牧場》,可以起到一種治愈作用。那些平日里矯情挑剔的人、對物質(zhì)享受要求過高的人、無病呻吟的人、“為賦新辭強說愁”的人,對比冬牧場的生活都會感到些許滿足。如果想治愈效果更佳,就像李娟一樣深入冬牧場生活上一年半載。那些平日里見到羊糞便要做掩鼻狀的小資們,如果被送到冬牧場,餓得兩眼冒金星的時候,能吃上羊糞熏烤的馕,也會嘖嘖稱贊其香。

“痛苦是生命的必經(jīng)之途。寒冷正在過去?!斑@是我讀《冬牧場》記憶最深的兩句話。想想當下的熱詞:抗疫、焦慮、產(chǎn)業(yè)鏈、碳峰值……,“寒冷正在過去”這句話既令人期待又耐人尋味。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八

這是一部描寫阿勒泰游牧民族在冬牧場生活的非虛構(gòu)小說。作者把自己與哈薩克牧民一起轉(zhuǎn)場、安營扎寨、共同在冬牧場生活勞作的場景,以作家的心境、當事人的感觸、用質(zhì)樸無華的文字細膩入微的,一樁樁一件件娓娓道來。讓我恍惚如臨其境,不由深深的為之動容…這對于出生并生活在新疆,時而會和哈薩克族人打交道的我來說,感覺很親切又感嘆那鑿鑿差異的深刻!

在寒冷冬季到來之前,哈薩克牧民局麻一家?guī)е欢纳钏?,騎著馬趕著牛羊駱駝,緩緩的前往冬牧場,開啟了又一年艱辛而又傳統(tǒng)的游牧生活。在那荒野貧瘠的土地上,生命遠比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結(jié)實,更頑強。人也罷、動物也罷無不竭盡所能。生存條件的惡劣,“美食”就可以慰籍,吃飽穿暖就是幸福的時刻。比之更無奈的是荒野里的靜寂無聲,青春啊、財富啊、愛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無聲,無聊至極。(這讓我多少理解了哈薩克的嗜酒者)這個等孩子們放假回家了也就可以慰籍。他們的回歸趕走了靜寂與辛勞,帶來愛和溫暖,也帶來了對以后生活方式轉(zhuǎn)變的思慮。

心靈牧場讀后感篇十九

《冬牧場》用平實的語言講述了李娟在2010年到2011年的冬天跟隨一個叫做局麻的牧民一家子進入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南部的沙漠中為期三個月的游牧生活,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這種生活中去,與牧民一家子愉快地度過了三個月的游牧生活。

書中很詳細地向讀者們講述了他們?nèi)绾未罱ǘC子、如何放羊、殺馬、嫂子如何泡茶等等生活的細節(jié),這是我覺得整本書最有趣的地方。它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草原生活和城市生活的不同之處,同時也知道了草原生活的艱苦以及牧民們的艱辛可以看出作者非常熱愛冬天牧場的生活。

但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作者筆下栩栩如生、描寫極為細致的大自然。作者在書中曾經(jīng)數(shù)次提到自己有個照相機,并且寫自己會不停地拍照。在書的最后還附上了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大部分拍的都是雪地的景色以及局麻一家和自己搭建的冬窩子。體現(xiàn)了作者對冬天的牧場、對大自然的熱愛與敬畏。

在描寫冬宰之后,李娟對羊的一生做了一個很經(jīng)典的注解:“你不因有罪而死,我們不因挨餓而生。"雖然她說自己不忍心看冬宰的場面,但還是想看并且鼓起勇氣去看。從宰殺前的準備工作,到宰殺時牧人的禱告,到“一匹清晨還在曠野中自在奔跑的馬兒,中午見散成堆骨肉”,“這是馬兒留給我們最后的力量,幫助我們度過長冬的力量”。這種筆觸體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的尊敬和贊頌。

在《冬牧場》一書中,作者用詼諧而平實的語言將我們帶進了一個新的世界,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并向讀者們表達了自己對游牧生活的喜愛、對大自然的敬畏以及對生命的贊頌。

這個世界沒有變動,人們?nèi)匀煌硕嗟牡胤綌D,沒有幾個人走在曠野里,除非自己甘愿。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16490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