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體積教案(優(yōu)秀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1:10:10
圓柱體積教案(優(yōu)秀17篇)
時間:2023-11-27 01:10:10     小編:曼珠

編寫教案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編寫教案要注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緊密銜接,確保教學過程的連貫性。教學反思和評估是教案編寫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圓柱體積教案篇一

1.教學內容。

本節(jié)課是蘇教國標教材六年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25頁的例4教學。內容包括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最后部分,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今后學習復雜的形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是后繼學習的前提。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圓柱體積計算是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因此圓柱體積和應用是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其中,圓柱體積計算公社的推導過程比較復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考慮,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等積轉化數(shù)學思想的培養(yǎng)以及觀察比較新舊圖形的聯(lián)系,做出合請推理,從而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并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yǎng)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說教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經(jīng)過觀察、比較、猜想、思考、、驗證等方法,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

1、復習引導,揭示課題。

明確已有的圓柱的特征、體積概念的認識、平面圖形公式的研究方法等知識水平,建立新的學習和探究欲望。

2、觀察比較,建立猜想。

在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底等高時,猜想他們的體積是否都想等?猜想后強調“可能“相等,因為是猜想的'。圓柱的體積是不是等于底面積乘高,我們還沒有研究出公式來,所以這里只能是一種沒有經(jīng)過驗證的猜想,只能用“可能”相等,沒有經(jīng)過驗證的觀點,不可以用“一定“兩個字,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嚴謹性。

3、激勵思考,提出驗證的方法。

有沒有一個可以借鑒的好的研究方法,來證實等底等高的圓柱體與長方體、正方的體積有可能相等呢?或者說圓柱的體積也有可能等于底面積乘高呢?學生可以通過回憶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的推導方法,獲取一些思考。

4、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使用“切割—轉化—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方法,四人一組,來討論下面的問題:

小組討論綱要:

(1)用方法,把圓柱體轉化成了體。

(2)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變了,沒有變。

(3)通過觀察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怎么進行合情推理?

(5)怎樣用簡捷的形式表示你推導出來的公式呢?

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角色是組織和引導。

5、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所推導出來的圓柱體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和廣泛領域。

6、全課小結,提升認識水平。

在研究圓柱體積公式的時候,我們運用了哪些方法?這里的切割是指切割舊圖形,還是切割要研究的新圖形?轉化是指轉化成已學過的舊圖形,還是轉化成沒有學過的新圖形?觀察比較什么?怎樣分析推理?這里蘊藏著什么樣的數(shù)學思想?最后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發(fā)明電燈重要,還是使用電燈重要,哪個更能造福人類,造福子孫萬代?科學家、發(fā)明家就是這樣誕生的,他們善于猜想、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探究。如果我們將來想成為科學家,我們必須具備這樣的品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敢不敢大膽去嘗試、去探究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或是更廣泛的研究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三角形、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正多邊形等一些直棱柱的體積計算方法呢?在研究中,你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很美,它是思維的體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你研究的成果告訴老師一起分享。

四、說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提升,從而獲得知識。講課時,我再利用教具學具和課件雙重演示,讓學生通過眼看、腦想、討論等一系列活動后,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我的第一層次是復習。通過復習來導入新課。第二層次,推導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切拼,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找出近似長方體與原圓柱體各部分相對應部分,從而推出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知識遷移法,把舊知識發(fā)展重新構建轉化為新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形變質沒變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觀察分析的和歸納能力。第三層次,針對本節(jié)所學知識內容,安排適度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當堂掌握所學的新知識,并通過練習達到一定技能。

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較好地處理教與學,練與學的關系。寓教于樂中學會新知識,使學生愛學、會學,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然,由于經(jīng)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沒有處理好。懇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圓柱體積教案篇二

我采用多媒體的直觀教具相結合的手段,在圓柱體積公式推導過程中指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學具、教具,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jīng)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總結歸納等過程,發(fā)現(xiàn)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jīng)歷了知識產(chǎn)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shù)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這樣學生親身參與操作,有了空間感覺的體驗,也有了充分的思考空間。這樣設計我覺得能突破難點,課堂效果很好。

在課的設計上以學生為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學生動手實踐、交流討論和思考的時間上教師應合理把握。

圓柱體積教案篇三

本節(jié)課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本節(jié)重點是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側面積的計算。上課伊始,我先組織學生復習圓柱的特征、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以及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由此引出圓柱的體積一課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為后面學習圓錐體積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上我十分注重從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經(jīng)歷圓柱體積的探究過程,通過一系列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究數(shù)學知識的能力和方法,同時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反思不足:1、練習有些少。在學生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最能反映學生掌握情況。應該再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多種練習題目來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2、本節(jié)課節(jié)奏較快,沒有去檢測一下學生每個環(huán)節(jié)掌握了沒有。3、數(shù)學要應用于生活,應該多出些有關生活實際的練習題。

圓柱體積教案篇四

在教學圓柱的體積時,我采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

圓柱的體積的導入,在回憶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并強調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乘高,接著復習一下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猜想:“圓柱體是否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激發(fā)學生好奇心,獨立思考問題,探索問題的愿望。這樣聯(lián)系舊知,導入新知,思維過度自然,易接受新知。

學生在探究新知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思考空間,創(chuàng)設實踐操作的條件,營造出思考的環(huán)境氛圍。教學“圓柱的體積”時,學生親身參與操作,先用小刀把一根火腿腸切成一個圓柱體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2等份),然后把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圓柱體就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找一找:這個長方體的長相當于圓柱的什么,寬是圓柱的什么,高是圓柱的什么。圓柱的體積就是長方體的體積,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

為了直觀、形象,讓學生觀看課件:圓轉化成近似長方形的過程,使學生很容易猜想出圓柱體也可以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來得出體積公式。在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想象:“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開后拼成的物體會有什么變化?”學生雖然能說出“拼成的物體越來越接近長方體?!钡?,到底拼成的圖形怎樣更接近長方體?演示動畫后,學生不僅對這個切拼過程一目了然,同時又加深理解了圓柱體轉化成近似長方體的轉化方法。

為了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進行分層練習,拓展知識,發(fā)散思維。如:已知圓柱底面積和高,怎樣求圓柱體積;已知圓柱底面半徑和高,怎樣求圓柱體積;已知圓柱底面直徑和高,怎樣求圓柱體積;已知圓柱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圓柱體積;已知圓柱側面積和高,怎樣求圓柱體積;已知圓柱底面積和體積,怎樣求高;已知圓柱體積和高,怎樣求底面積等。

圓柱體積教案篇五

《課程標準》指出: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驗證、歸納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產(chǎn)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在這節(jié)課中,我先是復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然后順勢提出“如何計算圓柱體的體積”這一全課的核心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猜測、操作、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如有學生想用單位立方體來擺,可是因圓柱體的側面是曲面,無法量出。在學生嘗試失敗的基礎上,促使他們改變思路,去尋找新的方法。通過學生對“圓柱體上下兩面是什么形?圓面積公式是怎么得到的?”的回答,從而引出:用割拼的方法將它轉化為其他的圖形。出示教具將圓柱沿底面已經(jīng)平分割成16等份,將其插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接著再啟發(fā)提問將圓柱體沿底面平分32、64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長方體;。使學生知道“把它平分成很多很多等份,拼成的圖形將會越來越接近長方體”。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延伸想象發(fā)現(xiàn)聯(lián)系:二者之間什么變了,什么不變?最后,再從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由此至終讓學生經(jīng)歷了“做數(shù)學”的過程,并伴隨著問題的圓滿解決,又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與此同時,使學生理解與感受到了數(shù)學的魅力。

圓柱的體積一課,重點是體積公式的推導。公式導出后,如何進行計算應用。在計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單位名稱用錯,體積單位用面積單位。為了避免單位名稱的錯誤,可在課前復習中設計單位換算的填空題,辨析題等。例如:1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平方厘米=1立方分米。對于書中所給的立體圖形,認識不到位,不能正確分辨直徑、半徑以及圓柱的高,做題出錯。圓柱的高也可以叫做圓柱的長(個別學生不清楚)。在學生利用學具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時,應放手讓學動手動腦自己解決,但動手之前一定要把任務布置清楚,讓孩子們自己發(fā)現(xiàn)圓柱與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突破以往數(shù)學學習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jīng)驗,“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發(fā)展。小學階段,操作活動是數(shù)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

圓柱體積教案篇六

運用遷移規(guī)律,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方法。

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shù)學思想,體驗數(shù)學研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圓柱體積教案篇七

2、提問:“能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嗎?”

(學生互相討論后匯報,教師設疑)。

1、比較大小、探究圓柱的體積與哪些要素有關。

(1)、先出示了兩個大小不等的圓柱體讓學生判斷哪個體積大?

(2)、提問:“要比較兩個圓柱體的體積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到將圓柱體放進水中,比較哪個水面升得高。

(3)、讓學生運用這樣的方法自己比較底等高不等和高等底不等的兩組圓柱的體積,并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報告1中。(課件出示)。

(4)、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匯報結論:當?shù)椎葧r,圓柱越高體積越大;當高等時,圓柱底面越大體積越大。即圓柱的體積的大小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2、大膽猜想,感知體積公式,確定探究目標。

(1)、再次設疑:如果要準確的知道哪個圓柱的體積大,大多少,你有什么好辦法?學生想如何計算圓柱的體積。

(2)、引導學生回憶圓的面積公式和長方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3)、讓學生思考: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依據(jù)學過的知識,你可以做出怎樣的假設?

(4)、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圓柱平均分成若干小扇形體后應該也能夠轉化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圓柱的體積可能也是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5)、讓學生依據(jù)假設結論分組測量圓柱c和圓柱d的有關數(shù)據(jù),用計算器計算體積,并填入實驗報告2中。(課件出示)。

4、確定方法,探究實驗,驗證體積公式。

(1)、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實驗工具,自主商討確定研究方法。

(2)、學生通過討論交流確定了兩種驗證方案。

方案一:將圓柱c放入水中,驗證圓柱c的體積。

方案二:將學具中已分成若干分扇形塊的圓柱d拆拼成新的形體,計算新形體的體積,驗證圓柱d的體積。

(3)、學生按照自己所設想的方案動手實驗,并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填入實驗報告2中。

(5)、學生匯報:實驗的結果與猜想的結果基本相同。

(6)、教師用課件演示將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的過程,向學生明確圓柱的體積確實可以像計算長方體體積那樣,用底面積乘以高。

(7)、小結:

要想求出一個圓柱的體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8)、學生自學第8頁例4上面的一段話:用字母表示公式。

學生反饋自學情況:

v=sh。

1、課件出示例4,學生獨立完成。

指名說說這樣列式的依據(jù)是什么。

2、鞏固反饋。

3、完成第9頁的“試一試”和練一練”中的兩道題。

(“練一練”只列式,不計算)。

集體訂正,說一說圓柱體的體積還可以怎樣算?

5、拓展練習。

(1)、一個長方形的紙片長是6分米,寬4分米。用它分別圍成兩個圓柱體,a是用4分米做底高6分米,b是用6分米做底高是4分米它們的體積大小一樣嗎?請你計算說明理由。(得數(shù)保留兩位小數(shù))。

談談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內容: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十二冊)圓柱體積。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滲透數(shù)學思想,體驗數(shù)學研究的方法。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和運用圓柱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圓柱體積教案篇八

談話:前面我們認識了圓柱,學習了圓柱的底面積、側面積和表面積,今天學習“圓柱的體積”。(教師板書,學生齊讀)。

啟發(fā):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會想到什么?這堂課要解決什么問題呀?(可能學生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引導:

(1)什么是圓柱的體積?

(2)圓柱的體積和什么有關?

(3)圓柱的體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4)圓柱的體積是怎樣求出來的?

(5)學習圓柱的體積公式有什么用?

談話:對!剛才這幾位同學跟老師想的一樣。

啟發(fā):圓柱的體積就是圓柱所占空間的大小。

談話:這堂課我們主要解決三個問題:(出示探究問題)。

1、圓柱的體積和什么有關?

2、這個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3、學習了圓柱的體積能解決什么實際問題?

【設計意圖】直接揭示課題,啟發(fā)學生自己提出教學的要求,這樣既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明確這堂課的教學目標。

1、提出問題。

談話:現(xiàn)在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是怎樣計算的?

引導:我們已經(jīng)學過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逐一出示出上述圖形)。

談話: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統(tǒng)一為: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談話:長方體和正方體和今天學習的圓柱有什么顯著的區(qū)別?

引導:長方體的面都是平面圖形,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引導:它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用體積單位直接量是有困難的。

2、引發(fā)猜想。

談話:圓柱的體積和什么有關系呢?(準備三組比較圓柱體杯里飲料的多少:一組是底面積一樣,高不同;另一組高一樣,底面積不同;最后一組底面積、高都不同)。

引導:圓柱體的體積既和底面積有關,又和高有關。

3、自學課本。

談話:圓柱體的體積和底面積、高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如何求圓柱體的體積?

啟發(fā):請大家閱讀課本,在課本中尋找答案。(教師要求學生利用預先準備好的平均分成16份圓柱學具拼一拼,學生一邊看書,一邊操作。學生閱讀課本后,全班交流。)。

引導:我們用圖形轉化的方法,求圓柱的體積。

談話:這個辦法很好。那么把圓柱轉化成什么圖形呢?

引導:長方體。

談話:以前我們學習圓的面積時也是運用轉化的策略,把圓轉化成近似的長方形,“化曲為直”、“化圓為方”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

(用多媒體演示圓形的轉化過程,邊出示、邊交流)。

【設計意圖】在不能用體積單位直接量的情況下,啟發(fā)學生運用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解決問題。通過復習了舊知識,又為學習新知識作好鋪墊,能夠促進學生充分運用遷移規(guī)律把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組成一個新的知識結構。

談話:同學們觀察一下,拼成的是什么圖形?

引導:近似的長方體。

啟發(fā):說得很好,為什么說是近似的長方體,哪里不太像?

引導:長都是許多弧線組成,不是直的。

談話:這里我們把圓柱分成16等分,還能分嗎?

談話:究竟能分多少份呢?

引導:無數(shù)份,可以永遠分下去。

談話:對。這就是說,分的份數(shù)是無限的。你們可以閉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分的份數(shù)越多,長就越接近于直線段,這個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

談話:從分割、拼接的操作過程中,比較拼成的近似長方體與原來的圓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匯報:把圓柱體轉化為近似的`長方體,形狀變了,體積沒有變。

談話:要求圓柱的體積,我們只要求轉化后的長方體的體積就可以了。

匯報:

(1)轉化后的近似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的圓柱體的底面積相等。

(2)轉化后的近似長方體的高與原來的圓柱體的高相等。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教師要求學生觀察自己在課堂上拼出的圖形,一邊討論,一邊逐步寫出推導的過程。)。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交流:我們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v=sh(板書)。

引導:剛才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圓柱的體積既和底面積有關,又和高有關。

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再完整地說一遍。

談話:通過猜一猜我們知道了圓柱體積的大小與圓柱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通過分一分、拼一拼我們把圓柱轉化成了近似的長方體。

通過比一比、算一算成功地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解決了我們前兩個要探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要求每個學生動手操作,打破了過去教師演示教具學生看的框框,并滲透轉化、無限等數(shù)學思想,讓學生自己從嘗試中推導圓柱體積的公式。

圓柱體積教案篇九

圓柱的體積的導入,課本是先讓學生回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它們的底面積乘高來計算”,再接著馬上提問:“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讓學生們猜一猜。猜想計算方法固然有好處,但要讓學生馬上做實驗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我覺得這樣教學引入,學生的思維跳躍得太快,銜接性不強,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用意,課堂效果就會明顯不佳。我認為,不妨在回憶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之后,接著復習一下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有助于學生猜想,并能更好地聯(lián)系舊知,思維過度自然、流暢,便于學生的思維走向正確的方向,這時教師的引導才是行之有效的。

學生進行數(shù)學探究時,教師應給予充分的思考空間,創(chuàng)設實踐操作的條件,營造出思考的環(huán)境氛圍。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由于學校教學條件差,沒有更多的學具提供給學生,只是由教師示范演示推導過程: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6等份),然后把圓柱切開,照課本上的圖拼起來,圓柱體就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接著教師指導學生悟出這個長方體的長相當于圓柱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寬是圓柱哪一部分的長度,高是圓柱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的道理,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生沒有親身參與操作,就缺乏情感空間感覺的體驗,而且這部分又是小學階段立體圖形的教學難點,學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空間,也不利于教師營造思考的環(huán)境,不便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圖形體積和教學思想去解決這一問題。學生缺乏行為、認知的投入和積極的情感投入,所以,課堂效果差就可想而知了。

例題“練一練”中的題目都比較淺顯,學生還能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轉幾個彎的題目就束手無策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計算圓柱的體積,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多動腦,花心思。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柱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圓柱體的特征,讓學生比較深入地研究立體幾何圖形,是學生發(fā)展空間觀念的又一次飛躍。圓柱體是基本的立體幾何圖形,通過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為下一步學習“圓錐的體積”打下基礎。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性質特點和六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空間觀念還比較薄弱的特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能力:通過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和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和實踐活動,理解圓柱體積的含義。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增強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圓柱體積計算是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因此圓柱體積和應用是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其中,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比較復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推導,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這些感性經(jīng)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本節(jié)課的學習過程正是讓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上升到理性經(jīng)驗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在這一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認識事物和歸納事物特征的方法,學會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

(二)、選擇教法,實踐課題。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使學生從中獲得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感受數(shù)學的力量。同時我緊密結合自己的課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與學生數(shù)學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在數(shù)學課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實踐,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小組合作及應用數(shù)學意識。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認為運用活動教學形態(tài),多媒體演示形態(tài),采取“引導-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突破本課的難點。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認為:小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因此,按小學認知規(guī)律從“具體感知-形成表象-進行抽象”的過程,我打算主要采用觀察發(fā)現(xiàn)法、實驗法,以及分組討論、合作學習等形式,并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教師恰當點撥,適時引導等方法及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實驗得出結論,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教師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協(xié)作指導拓展延伸。

學生活動:操作感悟自主探究實踐應用。

具體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

1.直觀演示,操作發(fā)現(xiàn)。

讓學生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討論交流,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推導出圓柱體積計算的公式。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知識的由來,并通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fā)揮了直觀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和學習習慣。

2.巧設疑問,體現(xiàn)兩“主”

教師通過設疑,指明觀察方向,營造探究新知識的氛圍,在引導學生歸納推理等方面充分發(fā)揮了其主導作用,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一系列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

運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xiàn)教法。

本節(jié)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推理能概括出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2.學會利用舊知轉化成新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具體教學程序:

(2)你能想辦法計算出這些水的體積嗎?

(3)討論后匯報: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量出數(shù)據(jù)后再計算。

2、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如果要求壓路機圓柱形前輪的體積,或是求圓柱形柱子的體積,還能用剛才那樣的方法嗎?剛才的方法不是一種普遍的方法,那么在求圓柱體積的時候,有沒有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那樣的計算公式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舊知,積極思考,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制造認知沖突,形成"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二)、新課教學:

設疑揭題:同學們想一想,我們當初是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課件演示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轉化過程。我們能把一個圓采用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xiàn)在能否采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觀察、既而動手操作。沿著圓柱底面把圓柱切開,可以得到大小相等的16塊或更多塊,啟發(fā)學生說出轉化成我們熟悉的長方體。同時引導學生觀察轉化前后兩種幾何形體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圓柱的底面與長方體的底面有什么關系?圓柱的高與長方體的高又有什么關系?學生交流、進行驗證、自己推導出圓柱體體積計算的公式。教師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驗證整個的具體操作過程,最后讓學生說一說圓柱體計算公式的整個推導過程。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

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認知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求知欲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親自完成從演示——觀察——操作——比較——歸納——推理的認識過程,讓知識在觀察、操作、比較中內化,實現(xiàn)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助于突破難點,化解難點。

關于難點的突破,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引導學生自己動手通過觀察比較,明確圓柱體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有關。

(2)運用知識遷移的規(guī)律,啟發(fā)引導,層層深入促進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得新知識。

(3)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師生互動,小組合作,通過演示操作,幫助學生找出兩種幾何形體轉化前后的關系。

(4)根據(jù)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精心設計討論內容,分散難點,促進知識的形成。

3.運用。出示例1:先由學生自己嘗試練習,請一位學生板演,集體講評時提問學生,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讓學生自己來概括總結,通過學生的語言說出:(1)單位要統(tǒng)一(2)求出的是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在掌握了圓柱體積計算的方法之后,安排例1進行嘗試練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時把所學知識轉化為相應的技能。

(三)鞏固練習,檢驗目標。

1.練一練1題:計算各圓柱的體積,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鞏固圓柱的體積公式。

2.完成練習第2題。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所學知識進一步轉化為能力,在練習中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3.變式練習:已知圓柱的體積、底面積,求圓柱的高。

這道題的安排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同時深化教學內容,防止思維定式。

4.動手實踐:讓學生測量自帶的圓柱體。

這道題的設計,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同時數(shù)學知識也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shù)學是身邊的數(shù)學,是有趣的、有用的數(shù)學,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你有什么收獲?然后教師歸納,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后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于用轉化的思想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一

使學生知道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并掌握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及相關的推論。并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教學,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滲透一些關于極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及推導過程。

2、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1、有目的的運用啟發(fā)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

2、采用演示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出體積公式。

3、適當采用“嘗試——失敗——總結——再嘗試——再總結”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到推導公式的合理方法。

4、利用多變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找到公式的根本內涵。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在學法指導上,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體積公式。通過直觀實驗,吸引學生主動、認真觀察圖形的拼接過程,積極回答觀察結果,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并且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歸納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概括能力。

圓柱體割拼組合教具及事先寫好習題的小黑板。

一是通過復習舊知識,為新課作好準備;

二是引出新課。一開始先復習體積的概念及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個練習可采用提問的方式,但是這些知識已學過較長時間,所以適當?shù)臅r侯教師要加以啟發(fā)提示。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為新課做準備。然后,提問:圓柱體的特點是什么?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公式是什么?由于這些內容剛剛學過,學生很容易回答,可以提問基礎較差的學生,并加以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提高興趣,以便學習新課。

這樣就順利轉入了新課的學習。

這時教師出示圓柱體模型。首先引導學生用長方體公式的推導方法嘗試。提問:“我們學過的長方體體積是用單位體積的小正方體塊來量出的,現(xiàn)在我們也用同樣的方法來量一下,現(xiàn)在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

學生反復嘗試后回答:“無法量出?!?/p>

這時教師再問:“什么地方量不出來?為什么?”

學生回答:“圓柱體的側面是曲面,無法量出。”

在學生嘗試失敗的基礎上,促使他們改變思路,去尋找新的方法。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調動學生情緒,轉入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教學。

教師啟發(fā)提問:“圓柱體上下兩面是什么形?圓面積公式是怎么得到的?”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新思路:用割拼的方法將它轉化為其他的圖形。

得到了新的方法以后,教師進行演示實驗1:先將圓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學生觀察割拼過程。

教師提出問題:“這個圓柱體拼成了一個近似的什么立體圖形?為什么說它是近似的?它的哪一部分不是長方體的組成部分?”

學生回答后,接著再進行演示實驗2:將圓柱體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長方體。

再問:“這次是不是更象長方體了?”

這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把它平分成很多很多等份,這樣拼成的圖形將會怎樣?”

教師總結:

“將會無限趨近于長方體,并且最終會得到一個長方體?!?/p>

然后及時引導學生觀察這個長方體,并把它與圓柱體進行比較,提問:“這個長方體的哪部分與圓柱體相同?”因為模型各面的顏色不同,所以學生會很快回答出來:“底面積與高。”

“那么這個長方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相同?!?/p>

“長方體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回答:“底面積乘以高?!?/p>

“那么圓柱體是否也可以這樣算呢?”學生回答:“是的?!?/p>

這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及時板書這兩個公式。

通過以上的教學,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了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樣先通過復習做知識的鋪墊,然后由學生進行嘗試,充分運用思維的遷移規(guī)律,用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搭起了橋梁,順利地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目標。并且在推導過程中滲透了關于極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學生通過嘗試得到了成功的喜悅,思想高度興奮。教師及時利用這一時機,將公式向深處拓展。設問:“如果不知道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怎么求體積?”學生考慮,教師出示嘗試題:

1、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怎樣求體積?

2、已知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怎樣求體積?

3、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體積?

4、已知圓柱體的側面積和高,怎樣求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完畢后,每組選一名代表回答,其他同學做適當補充。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及時進行總結,并且板書有關公式的推論。

通過以上練習,避免了學生只注意了公式的表面特征,而忽略了公式的本質特征。使學生明確,不論條件怎樣變化,最終都要歸到底面積乘以高上來。從而使學生理解了本公式的內涵,為靈活運用公式做好了知識的準備。

最后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公式。由于此方法學生早已熟悉,所以可全班集體回答。

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公式后,教師及時出示習題,指導學生將公式應用于實際:

(出示準備好的小黑板)。

提問:“這兩道題是否要進行單位換算?各應選用什么公式?”學生回答完畢后,一起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救。

1、仔細審題,弄清條件的變化。

2、單位名稱要統(tǒng)一。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二

1、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夠初步地學會運用體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1、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能夠初步地學會運用體積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圓柱切割組合模具、小黑板。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什么是體積?(物體所占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2、長方體的體積該怎樣計算?歸納到底面積乘高上來。

3、圓的面積怎樣計算?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啟發(fā)學生思考。)。

2、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16等分),然后把圓柱沿高切開,可能會拼成怎樣的圖形?教師演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3、思考:

(1)圓柱切開后可以拼成一個什么形體?(長方體)。

(2)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實驗前后,什么變了?什么沒變?討論后,整理出來,再進行匯報。

(拼成的近似長方體體積大小沒變,形狀變了,拼成的近似長方體和圓柱相比,底面形狀變了,由圓變成了近似長方形,而底面的面積大小沒有發(fā)生變化。近似長方形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沒有變化。)。

小組討論: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

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長方體的體積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而在推導過程中,長方體的底面積就是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所以圓柱的體積也可以用底面積乘高來計算。

師: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用字母公式,怎樣表示?

板書:v=sh。

5、算一算:已知一根柱子的底面半徑為米,高為5米。你能算出它的體積嗎?

三、鞏固應用練習。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教材第9頁,練一練第1、3、4、題。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三

學情分析:

根據(jù)六年級的教學情況來看,班中絕大部分同學都能跟上現(xiàn)有的進度,通過本節(jié)課教學要使靈活運用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想象、操作等活動,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目標:

1.通過切割圓柱體,拼成近似的長方體,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這一教學過程,向學生滲透轉化思想。

2.通過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理解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說出解題思路。

2.提問: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3.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s和高h,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探索新知。

1、根據(jù)學過的體積概念,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

2、公式推導。(有條件的可分小組進行)。

(1)請同學指出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

(2)回顧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切拼轉化)。

3、回顧了圓的面積公式推導,你有什么啟發(fā)?

生答:把圓柱轉化成長方體計算體積。

4、動手操作。

請2位同學上臺用教具來演示,邊演示邊講解。

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開后把它拼成一個近似地長方體。

多請幾組同學上臺講解,完善語言。

提問:為什么用“近似”這個詞?

5、教師演示。

把圓柱拼成了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6、如果把圓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64份……切開后拼成的物體會有什么變化?

生答:拼成的物體越來越接近長方體。

追問:為什么?

生答: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每份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來的長方體的長就越近似于一條線段,這樣整個形體就越近似于長方體。

7、剛才我們通過動手操作,把圓柱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師:拼成的長方體和原來的圓柱有什么聯(lián)系?請與同學們進行交流?

出示討論題。

(1)、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的底面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是相等的?

(2)、拼成的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的高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是相等的?

(3)、拼成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圓柱的體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板書:

長方體體積底面積高。

8、根據(jù)上面的實驗和討論,想一想,可以怎樣求圓柱的體積?

生答:把圓柱切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拼成長方體的高等于圓柱的高,因為長方體體積=底面積×高,所以圓柱體積=底面積×高。

9、用字母如何表示。

v=sh。

10、小結。

圓柱的體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11、教學算一算。

審題。提問:你能獨立完成這題嗎?指名一同學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列式依據(jù)是什么?應注意哪些問題?最后結果用體積單位)。

12、教學“試一試”

小結:求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積,只知道半徑r,通過什么途徑求出圓柱的體積?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積再求體積。

三、鞏固練習。

課后“練一練”里的練習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轉化,把圓柱體切拼轉化成長方體,(在課題下板書:圓柱轉化長方體)得出了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sh。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四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數(shù)學第十二冊第三單元中的圓柱體的體積。因為這是首次學習含有曲面的幾何體的體積,不論是思考方法,還是對立體圖形的認識上,都更加深入了一步,難度也加大了。所以本節(jié)的重點是:對圓柱體體積公式的理解。難點是: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使學生知道圓柱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理解并掌握圓柱體的體積公式及相關的推論。并能正確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教學,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和概括能力及綜合運用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滲透一些關于極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1、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及推導過程。2、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在教學中就是要運用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將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從而由長方體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體積公式。

1、有目的的運用啟發(fā)引導的方法組織教學。

2、采用演示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找出體積公式。

3、適當采用“嘗試——失敗——總結——再嘗試——再總結”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到推導公式的合理方法。

4、利用多變的練習,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找到公式的根本內涵。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在學法指導上,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體積公式。通過直觀實驗,吸引學生主動、認真觀察圖形的拼接過程,積極回答觀察結果,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并且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歸納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概括能力。

本節(jié)課所需教具為:圓柱體割拼組合教具及事先寫好習題的小黑板。教學一開始,首先復習。目的是:一是通過復習舊知識,為新課作好準備;二是引出新課。一開始先復習體積的概念及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這個練習可采用提問的方式,但是這些知識已學過較長時間,所以適當?shù)臅r侯教師要加以啟發(fā)提示。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回憶長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及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為新課做準備。然后,提問:圓柱體的特點是什么?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公式是什么?由于這些內容剛剛學過,學生很容易回答,可以提問基礎較差的學生,并加以鼓勵,使他們樹立信心,提高興趣,以便學習新課。通過以上復習,鞏固了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鋪墊,同時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教師及時引導、設疑:圓柱體也是立體圖形,也會占有一定的空間,大家一定很想知到道怎樣求出這個空間的大小,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求它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體的體積這樣就順利轉入了新課的學習。

這時教師出示圓柱體模型。首先引導學生用長方體公式的推導方法嘗試。提問:“我們學過的長方體體積是用單位體積的小正方體塊來量出的,現(xiàn)在我們也用同樣的方法來量一下,現(xiàn)在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學生反復嘗試后回答:“無法量出?!边@時教師再問:“什么地方量不出來?為什么?”學生回答:“圓柱體的側面是曲面,無法量出。”在學生嘗試失敗的基礎上,促使他們改變思路,去尋找新的方法。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調動學生情緒,轉入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教學。教師啟發(fā)提問:“圓柱體上下兩面是什么形?圓面積公式是怎么得到的?”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出新思路:用割拼的方法將它轉化為其他的圖形。

得到了新的方法以后,教師進行演示實驗。

1、先將圓柱沿底面平分割成8等份,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學生觀察割拼過程。

2、將圓柱體沿底面平分16等份,再拼成近似的長方體。

再問:“這次是不是更象長方體了?”這時教師啟發(fā)學生想象;“把它平分成很多很多等份,這樣拼成的圖形將會怎樣?”

教師總結:“將會無限趨近于長方體,并且最終會得到一個長方體?!比缓蠹皶r引導學生觀察這個長方體,并把它與圓柱體進行比較,提問:“這個長方體的哪部分與圓柱體相同?”因為模型各面的顏色不同,所以學生會很快回答出來:“底面積與高?!薄澳敲催@個長方體體積與圓柱體體積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相同?!薄伴L方體的體積是怎樣計算的?”學生回答:“底面積乘以高?!薄澳敲磮A柱體是否也可以這樣算呢?”學生回答:“是的?!?/p>

這時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及時板書這兩個公式。通過以上的教學,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了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樣先通過復習做知識的鋪墊,然后由學生進行嘗試,充分運用思維的遷移規(guī)律,用圓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搭起了橋梁,順利地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的第一個目標。并且在推導過程中滲透了關于極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學生通過嘗試得到了成功的喜悅,思想高度興奮。教師及時利用這一時機,將公式向深處拓展。設問:“如果不知道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怎么求體積?”學生考慮,教師出示嘗試題:

1、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怎樣求體積?

2、已知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怎樣求體積?

3、已知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怎樣求體積?

4、已知圓柱體的側面積和高,怎樣求體積?

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完畢后,每組選一名代表回答,其他同學做適當補充。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及時進行總結,并且板書有關公式的推論。通過以上練習,避免了學生只注意了公式的表面特征,而忽略了公式的本質特征。使學生明確,不論條件怎樣變化,最終都要歸到底面積乘以高上來。從而使學生理解了本公式的內涵,為靈活運用公式做好了知識的準備。最后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公式。由于此方法學生早已熟悉,所以可全班集體回答。

學生理解和掌握了公式后,教師及時出示習題,指導學生將公式應用于實際:

(出示準備好的小黑板)。

提問:“這兩道題是否要進行單位換算?各應選用什么公式?”學生回答完畢后,一起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救。

最后,對本節(jié)課進行小結。提出應用公式時應注意的問題:1、仔細審題,弄清條件的變化。2、單位名稱要統(tǒng)一。

布置課后作業(yè)。本節(jié)課到此結束。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五

本節(jié)課是蘇教國標教材六年小學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25頁的例4教學。內容包括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最后部分,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今后學習復雜的形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是后繼學習的前提。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由于圓柱體積計算是圓錐體積計算的基礎,因此圓柱體積和應用是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其中,圓柱體積計算公社的推導過程比較復雜,需要用轉化的方法來考慮,推導過程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因此,等積轉化數(shù)學思想的培養(yǎng)以及觀察比較新舊圖形的聯(lián)系,做出合請推理,從而推導圓柱體積公式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4.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操作、驗證、交流和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探索并掌握圓柱的體積公式,初步學會應用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并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培養(yǎng)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經(jīng)過觀察、比較、猜想、思考、、驗證等方法,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分為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

1、復習引導,揭示課題。

明確已有的圓柱的特征、體積概念的認識、平面圖形公式的研究方法等知識水平,建立新的學習和探究欲望。

2、觀察比較,建立猜想。

在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底等高時,猜想他們的體積是否都想等?猜想后強調“可能“相等,因為是猜想的。圓柱的體積是不是等于底面積乘高,我們還沒有研究出公式來,所以這里只能是一種沒有經(jīng)過驗證的猜想,只能用“可能”相等,沒有經(jīng)過驗證的觀點,不可以用“一定“兩個字,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的嚴謹性。

3、激勵思考,提出驗證的方法。

有沒有一個可以借鑒的好的研究方法,來證實等底等高的圓柱體與長方體、正方的體積有可能相等呢?或者說圓柱的體積也有可能等于底面積乘高呢?學生可以通過回憶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公式時的推導方法,獲取一些思考。

4、自主探究,合情推理。

在學生回憶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使用“切割—轉化—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等方法,四人一組,來討論下面的問題:

小組討論綱要:

(1)用方法,把圓柱體轉化成了體。

(2)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變了,沒有變。

(3)通過觀察比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怎么進行合情推理?

(5)怎樣用簡捷的形式表示你推導出來的公式呢?

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的角色是組織和引導。

5、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應用所推導出來的圓柱體積計算公式,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和廣泛領域。

6、全課小結,提升認識水平。

在研究圓柱體積公式的時候,我們運用了哪些方法?這里的切割是指切割舊圖形,還是切割要研究的新圖形?轉化是指轉化成已學過的舊圖形,還是轉化成沒有學過的新圖形?觀察比較什么?怎樣分析推理?這里蘊藏著什么樣的數(shù)學思想?最后問大家這樣一個問題,發(fā)明電燈重要,還是使用電燈重要,哪個更能造福人類,造福子孫萬代?科學家、發(fā)明家就是這樣誕生的,他們善于猜想、善于發(fā)現(xiàn),敢于探究。如果我們將來想成為科學家,我們必須具備這樣的品質。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敢不敢大膽去嘗試、去探究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或是更廣泛的研究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三角形、上下底面都是相等的正多邊形等一些直棱柱的體積計算方法呢?在研究中,你會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很美,它是思維的體操,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把你研究的成果告訴老師一起分享。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在實踐中提升,從而獲得知識。講課時,我再利用教具學具和課件雙重演示,讓學生通過眼看、腦想、討論等一系列活動后,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我的第一層次是復習。通過復習來導入新課。第二層次,推導圓柱體的計算公式。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切拼,把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找出近似長方體與原圓柱體各部分相對應部分,從而推出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知識遷移法,把舊知識發(fā)展重新構建轉化為新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形變質沒變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動手能力,觀察分析的和歸納能力。第三層次,針對本節(jié)所學知識內容,安排適度練習,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當堂掌握所學的新知識,并通過練習達到一定技能。

這節(jié)課,在設計上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動手、動腦、參與教學全過程,較好地處理教與學,練與學的關系。寓教于樂中學會新知識,使學生愛學、會學,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

當然,由于經(jīng)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沒有處理好。懇請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六

1.經(jīng)歷認識圓柱體積,探索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及簡單應用的過程。

2.探索并掌握圓柱體積公式,能計算圓柱的體積。

3.在探索圓柱體積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體驗數(shù)學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什么是物體的體積。

2.(出示幻燈片長方體)這是什么體?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同樣的方法復習正方體。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以用一個統(tǒng)一的公式來表示是怎樣的?

[復習舊知,為后面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做鋪墊]。

二、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自己的生日嗎?你們都喜歡過生日嗎?

生:喜歡。

師:為什么?

生:有禮物,還有生日蛋糕。

師:今天是亮亮和爺爺?shù)纳眨銈冇^察一下書的圖片,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亮亮的一家在一起過生日,亮亮和爺爺都有一個生日蛋糕,而且爺爺?shù)纳盏案獯?,亮亮的生日蛋糕小?/p>

生:亮亮和爺爺?shù)纳盏案舛际菆A柱形的。

師:同學們觀察得都很仔細,那么你們說說,爺爺?shù)纳盏案猓馕吨裁???lián)系我們剛學過的.知識來說。

生:生日蛋糕大,就意味著它的體積大,生日蛋糕小,就是它的體積小。

師:你們真棒!那么想不想知道兩個生日蛋糕的具體大小嗎?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個圓柱體的體積公式。

三、推導、論證。

1.拿出兩個不易分辨體積大小的茶葉筒。

師:你們能說出哪個茶葉筒體積大嗎?怎樣比較兩個茶葉筒體積的大小呢?

讓學生思考和交流。

2.大家看圓柱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在學習圓面積計算時,我們是把圓轉化成哪種圖形來計算的?(演示課件:圓轉化成長方形)。

4.師生合作。用教具把圓柱等分成16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再把圓柱等分32份同樣拼成一個近似長方體。觀察兩次等分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相同點: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

不同點:等分的份數(shù)越多,就起接近一個長方體。

5.同學們觀察一下,拼成的長方體和圓柱體有什么關系?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6.學生匯報討論結果,同時板書。

生:近似長方體的底面就是圓柱的底面積;近似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近似長方體的體積就是圓柱的體積。

7.根據(jù)學生的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sh。

四、實際應用。

1.要求圓柱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生:底面積和高)。

2.如果已知底面積和高,你們會求圓柱的體積嗎?

3.學生讀題,特別提示統(tǒng)一單位。學生自主計算后全班交流。

4.反饋練習。p31頁練一練1。

練一練2:理解題意,使學生理解方鋼的體積與鍛造后的圓柱形體積相等,再自主解答。

五、家庭作業(yè)。

測量你身邊的圓柱的體積并向大家匯報你是怎樣測量的?比一比看誰的方法最好?

圓柱體積教案篇十七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圓柱和圓錐》中的第二課時《圓柱的體積》。本次說課包括五個內容: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學法、說教法、說教學程序。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說課。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入了小學里學習立體圖形的最后階段,這個單元知識的綜合性和對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化歸和類比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要進行總結,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圓的基礎知識都是本單元的認知基礎。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實踐研究,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先用想一想的思考,回憶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激活原先“化曲為直”的極限思想和“轉化”的思想方法記憶儲存,接著用較多的篇幅講解切拼的過程,便于學生理解和感受轉化的過程和極限思想,然后推導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并抽象到字母公式。

《圓柱和圓錐》這一單元是小學階段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最后部分,是幾何知識的綜合運用?!秷A柱的體積》一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學過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和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把圓形拼成近似的長方形的經(jīng)驗,聯(lián)想到把圓柱切拼成長方體并不難,學好這部分知識,為今后學習復雜的形體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是后繼學習的前提。

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經(jīng)歷通過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長方體的體積公式,推導出圓柱體積公式的教學活動過程,使學生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夠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柱的體積。并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具、學具,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和交流探索新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運用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zhàn)性,感受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獲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及熟練運用計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經(jīng)歷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體會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掃清學生認知上的思維障礙,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在老師的指導下,推導出圓柱體積計算的公式。從而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體會知識的由來,并通過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發(fā)揮了直觀教學在知識形成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能力和學習習慣。

課堂教學中,不是老師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在老師的指引下,讓學生自己學,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xiàn)教法。

1.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推理能概括出圓柱體積的推導過程。

2.學會利用舊知轉化成新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把知識轉化成相應的技能,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復習舊知識,為引入新知識作準備。

1.利用實驗,引出體積。

復習舊知:什么叫體積?你會計算下面那些圖形的體積?

2.質疑,揭示學習目標。

揭示學習目標: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討圓柱的體積。

通過質疑、揭示目標,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學習的主要任務和要求。使學生帶著目標,有目的、有準備地學習下一步的新知識,學生就真正能成為學習的主人,也使教學變得更加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同時也能激發(fā)起全體學生的參與達標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充分地顯示出來了。

(二)觀察、質疑、大膽猜想、培養(yǎng)想像能力。

觀察質疑:利用兩個環(huán)節(jié)。

1、等底不同高,

2、不同底等高兩個環(huán)節(jié),

比較兩個圓柱的大小,讓學生體會圓柱體積的大小與高和底面積有關。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并說明理由。學生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極力想辦法,找出推導圓柱體積的方法。

(三)演示操作,探究新知。

根據(jù)學生的猜想,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在交流中探究出圓柱的體積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四)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五)鞏固練習,檢驗目標。

(六)總結全課,深化教學目標。

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出本課所學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你有什么收獲?然后教師歸納,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新知識的得來是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解決的,以后希望同學們多動腦,勤思考,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好多問題需要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的,望同學們能學會運用,善于用轉化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47211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