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應(yīng)不斷進行反思和修改,以適應(yīng)不同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需求的變化。教案的評價和反饋能夠幫助教師及時調(diào)整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效果和效率。以下是一些教學設(shè)計實例,希望能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些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
木蘭詩教案篇一
1、積累文言知識,包括一些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3、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盎ノ摹⑴疟?、頂真、復沓、對偶等修辭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勇敢的性格,學習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1、背誦這首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詳略得當、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并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xiàn)。
1、誦讀法。古詩教學應(yīng)著重體現(xiàn)朗讀,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節(jié)拍,力求聲情并茂,體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在反復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復述法。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nèi)容,便于背誦。
3、鑒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鑒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注意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現(xiàn)實的可能性,鑒賞詩歌有時要虛化,太實際的態(tài)度不利于鑒賞。
4、討論探究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查閱資料、網(wǎng)絡(luò)搜索、調(diào)查訪問、集體探究等渠道。
5、競賽法。針對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花木蘭畫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歌帶、錄音機。
1課時。
一、導語設(shè)計。
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同學思考,回答:穆桂英、劉胡蘭……)教師演示多媒體課件,呈現(xiàn)巾幗英雄圖片:花木蘭、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感受她的英雄豪氣,女兒柔情。
二、作品及背景介紹。
教師分發(fā)文字資料,了解北朝民歌。
教師可安排學生欣賞京劇、豫劇、評彈、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斷,簡介背景,激發(fā)興趣。
文字資料,內(nèi)容如下:
關(guān)于樂府詩。
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叫做“樂府”,它曾大放異彩,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見政治得失。我國的采詩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
北朝于戰(zhàn)亂間隙所奉行的采詩制度,與兩漢一脈相承。保存在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的北朝樂府民歌,有的是用漢語創(chuàng)作,有的則為譯文,雖然只有六七十首,卻內(nèi)容深刻,題材廣泛,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富有與南方大相異趣的粗獷豪放的氣概,呈現(xiàn)出另外一種風情民俗的畫卷。
三、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聲韻美。
1、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斷,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初步感知詩意。
教師抽查學生預(yù)習情況,多媒體顯示:
(1)辨析字音。
(2)掌握下列多音字。
(3)通假字。
(4)辨析字形。
學生自由發(fā)言,其余同學補充或更正。
明確:
(1)“帖”通“貼”“火”同“伙”
(2)金柝、分析、拆開、折斷、戎馬、戍守、戊戌。
2、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注意體會朗讀的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等,尤其應(yīng)注意朗讀節(jié)拍的把握。
教師提示:
(1)。
唧唧/復/唧唧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萬里/赴/戎機。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2)。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3)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4)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同樣是五字句。
(1)組為“二一二”節(jié)拍。
(2)組為“二三”節(jié)拍。
(3)組為“二二一”節(jié)拍。
所以劃分節(jié)拍不能單看句式,要聯(lián)系意義表達,應(yīng)遵循“句不離詞,詞不離意”的原則。
3、學生練讀詩歌,力求體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
四、默讀詩歌,結(jié)合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文句,理解詩意。
1、學生自讀詩歌,借助注釋、工具書,試譯全詩。
2、把全班分為6個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生互動合作,討論交流,理解詞句,講解詩意。如有小組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可以提出來,全班共同商討解決。
3、一、二、三小組為a組,四、五、六小組為b組,展開課堂文言知識競賽,每道測試的單號題為a組必答題,雙號題為b組必答題。底分均為100分,錯一小題扣5分。分值納入小組計分,最后決出優(yōu)勝組。仲裁權(quán)、解釋權(quán)歸教師。
木蘭詩教案篇二
1、明確改寫要求,能通過想象,改寫《木蘭詩》。
2、通過改寫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寫作能力。
1、學完《木蘭詩》,同學們心目當中有一個怎樣的木蘭呢?讓我們先來七嘴八舌話木蘭。
(1)木蘭紡織:木蘭長什么樣?誰在問木蘭何所思?
(2)木蘭從軍:木蘭出征時穿的是什么?她辭別父母了嗎?
(3)木蘭征戰(zhàn):木蘭在戰(zhàn)場上是怎樣打勝仗的?
(4)木蘭還鄉(xiāng):木蘭的舊時裳是什么顏色?對著什么鏡子帖的怎樣的花呢?
2、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家喻戶曉,善良、純樸、機智、勇敢的木蘭也深受人們的喜愛,而《木蘭詩》語言雖生動,但是有很多地方都寫得很簡略,今天請同學們來改寫《木蘭詩》,使木蘭的故事更加精彩,使木蘭的形象更加豐滿。
1、明確改寫:
既然要改寫《木蘭詩》,請問“改寫”是怎么回事?改寫和翻譯是不是等同的?出示幻燈片,請學生談理解。
明確:改寫不是翻譯。.改寫是對原文從形式到內(nèi)容進行某種改動的一種寫法。從形式上看,有文體的改變、敘述順序的改變、敘述人稱的改變、語言形式的改變。從內(nèi)容上看,可以對原文的中心從一個方面加以強調(diào),可以對人物、情節(jié)進行必要的增刪。
2、《木蘭詩》中有許多情節(jié)都寫得簡略,今天我們拋磚引玉,請同學們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情節(jié)進行片段改寫。要求做到:
(1)符合原作:要認真研讀原作,掌握基本內(nèi)容、中心思想和基本情節(jié)。
(2)想象發(fā)揮:由于詩歌的精練性和感情跳躍很大,需要發(fā)揮想象,生動描述,切不可直接翻譯。
(3)描寫具體:注意運用人物的描寫方法,比如外貌、語言、動作、心理。
描寫等,將人物具體化。
(4)語言生動:注意描寫語言的生動形象,可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使語言更生動。
(5)補充背景材料。在改寫一些時,還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和自己的理解適當?shù)匮a充季節(jié)特征、天氣狀況、地理環(huán)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這樣一來,就能進一步使改寫的內(nèi)容更加具體,生動形象。
3、生進行片段改寫,師巡視指導。
1、把改寫情節(jié)相同的學生分成小組進行交流和討論。
(1)小組內(nèi)互評,采用正確的修改符號修改基本錯誤如:錯字別字、不通順的語句或不準確的標點符號等。圈畫出至少三處寫得好的字詞或句子。
(2)小組內(nèi)推選出一篇佳作,小組討論寫出推薦理由。
2、交流展示:
(1)佳句欣賞:請同學大聲的朗讀自己的佳句。
(2)佳作賞析:小組佳作代表展示,多鼓勵多表揚。
3、小結(jié):古有木蘭美名傳千古,今有妙言連珠響課堂。希望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將《木蘭詩》進行完整的改寫,改寫時注意詳略的安排,老師希望看到同學們更精彩的文章。
木蘭詩教案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識不寫,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花木蘭尊老愛幼、自信自強、熱愛祖國的優(yōu)秀品質(zhì)。
小黑板掛圖
1、出示花木蘭圖片(穿戰(zhàn)袍),指名說你看到了什么?板書:英勇善戰(zhàn)
2、出示花木蘭圖片(穿女裝),你又覺得她如何?板書:文靜俊美
3、兩個不同的花木蘭,你喜歡哪一種?
4、課文中哪兒寫了她英勇善戰(zhàn),哪兒寫了她文靜美?自己先在課文中找一找,(指名說)
5、指導學習方法:你喜歡哪種花木蘭,就去學習相應(yīng)的部分,準備怎么學呢?(圈出重點字詞、邊讀邊想、和同桌討論)
(1)你喜歡哪種花木蘭?能介紹介紹嗎?(指名讀第3節(jié),投影出示第3節(jié)一句文字)
是呀,多么不容易呀,再來讀讀這句話。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木蘭取得發(fā)赫赫戰(zhàn)功,她到底取得了哪些戰(zhàn)功呢?哪位同學向我們介紹一下。
所以說,木蘭出示:“在多年征戰(zhàn)中,她為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
齊讀這一節(jié)。
(1)還有的同學喜歡文靜俊美的花木蘭,通過第四節(ji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說)
(2)想象:面對女裝的木蘭,將士們會怎么想的呢?
指名讀“木蘭勝利回鄉(xiāng)后……姑娘”
齊讀。
木蘭為什么會女扮男裝呢?
你從哪知道的?(第二節(jié))
那還有什么原因呢?(板書:為國為家)
指名讀這一節(jié)。
齊讀這一節(jié)。
這么勇敢的姑娘是怎樣說服家人替父從軍的呢?
指名說。(木蘭對父親說:
木蘭對弟弟說:
木蘭對媽媽說:
此時此刻,我們一定也有話想對木蘭說:
(小黑板出示)我想說:花木蘭,你!
木蘭從軍
為國為家
英勇善戰(zhàn) 文靜俊美
木蘭詩教案篇四
教學重點:
(1)復述故事。
(2)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攸c。
預(yù)習指導?。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2.?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三、朗讀指導。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2.老師范讀,做到標準正確。
3.優(yōu)生范讀。
4.自讀體會。
5.抽查朗讀。
四、疏通大意。
1.學生自己疏通字詞含義,有不明白的問老師,準備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jié)。
2.抽查三個學生復述。
3.老師評價糾正。
五、幾個問題(討論解決)。
2.提問: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安排?
11.提問: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六、小結(jié)。
七、作業(yè)?。
a.1.課后練習一至四題。2.預(yù)習《賣油翁》翻譯在作業(yè)?本上。
b.默寫。
[說課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讀基本成誦的基礎(chǔ)上理解寫作方法和思想內(nèi)容.
木蘭詩教案篇五
在《木蘭辭》和與花木蘭相關(guān)的民間傳說中,花木蘭是一個浪漫傳奇的英雄形象。
一.文藝作品中的花木蘭。
在中國古代的文藝作品和民間傳說里,花木蘭是一個英雄,她的一生是個傳奇。其事跡被多種文藝作品所表現(xiàn),先后出現(xiàn)過多種以花木蘭為題材的戲劇、歌舞劇、電影、電視劇和動畫片。
文學作品《木蘭辭》以浪漫抒情的華章,講述了一個女子代父從軍的傳奇,塑造了一個忠孝智勇的英雄形象,成就了一個不朽的文學經(jīng)典。
《木蘭辭》所描寫的花木蘭,是一個大忠大孝的奇女子。因為擔心父親年邁力衰,不再適合遠戍邊關(guān),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從軍之后,花木蘭出生入死、英勇作戰(zhàn),“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立下赫赫戰(zhàn)功,為維護國家的安定和邊疆的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表現(xiàn)出對國家、對君王的赤膽忠心,并得到了君王的嘉獎――“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至此,花木蘭可謂成全了大倫大禮大節(jié),做到了忠孝兩全,其形象高大完美。
更為難得的是,功成名就之后,花木蘭并沒有貪戀君王所賜予的榮華富貴,而是惦記著家中年邁的父母,希望君王讓她回去盡孝?!翱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這種視富貴如浮云,奉孝義重千金的行為,不僅表現(xiàn)出她大孝的善良本性,更表現(xiàn)了她淡薄功名利祿的高風亮節(jié),從而使她的形象在高大輝煌之上,更多了一層飄逸灑脫的浪漫氣質(zhì)。
當然,歷來最為人們所贊嘆的還不只是花木蘭的大忠大孝,更有她的聰明智慧?;咎m從軍多年,同行的戰(zhàn)友們居然沒有發(fā)現(xiàn)她女扮男裝的秘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長期與一大幫男同志共同征戰(zhàn)、共同生活,只要言行舉止稍有破綻,就有可能泄露身份秘密,而花木蘭卻做到了滴水不漏。以至于當花木蘭脫下男裝換女裝,“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惶”。這不只是靠細心謹慎就能夠做到的,更加需要高超的智慧,才有可能從容應(yīng)對、全身而退。
正是大忠、大孝的品格,大智、大勇的氣概,以及充滿傳奇色彩的經(jīng)歷,成就了花木蘭的英雄傳奇。
二.民間傳說中的花木蘭。
不但在各種文藝作品中她是一個浪漫的傳奇,在各地不同版本的民間傳說里,她也是一個傳奇英雄。
河北當?shù)貍髡f花木蘭曾戍邊燕山。所以,在燕山南麓的河北省完縣,自古以來都有祭奠木蘭的廟宇。那里至今尚存一塊元代碑刻,碑文為元朝人達世安的《漢孝烈將軍記》:“神姓魏,字木蘭,亳州人。漢文帝時,單于侵境,大括天下民以御,神父當行戍。父極痛無男子可代己者。哀嘆好久,竟行。神閨中,憫其父老,即洗鉛粉,脫梳珥,一變?nèi)址?,貫甲胄,趨赴軍中。搴旗斬將,攻城略地,所向克捷,莫有當其鋒者。在軍凡十二年,屢立殊勛,論功上首,辭弗受賞,愿歸故里,事奉父母。文帝嘉焉,特從其志?!?/p>
此碑立于1332年,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記載木蘭事跡的最早的碑刻,常被人們用以作為花木蘭真實身份的佐證。
《河南通志》載:隋木蘭,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時發(fā)兵御戍,木蘭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還鄉(xiāng)人為之立廟。
侯有造《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載:將軍魏氏,本處子,名木蘭……歷年以紀,交鋒十有八戰(zhàn),策勛十二轉(zhuǎn)。朝覲,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書。隆寵不赴,懇奏省視。擁兵還譙,造父室,釋戎服,復閨裝,舉皆驚駭。咸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未見也。
另據(jù)《黃陂縣志》載:木蘭山北雙龍鎮(zhèn)朱異(字壽甫)之女木蘭,十八歲女扮男裝,替父參軍,英勇征戰(zhàn)十二年,掃滅羌胡,功懸日月,晉封為將軍。她不受朝祿,卸戎裝歸鄉(xiāng),侍奉雙親,成老閣九十壽終,葬于木蘭山北,墓前豎碑曰“木蘭將軍之墓”。
各種傳說,言之鑿鑿,似乎花木蘭確有其人。然而,郭茂倩編《樂府詩集》在《木蘭詩》的注解中卻稱“不知起于何代”。《古今樂錄》則稱:“《木蘭詩》本唐朔方節(jié)度使韋元甫始得于民間”。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其實,花木蘭究竟只是一個文藝形象,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她到底是從現(xiàn)實走進文學的,還是由文學走進現(xiàn)實的?她到底是哪里人?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花木蘭作為一個傳奇英雄,已經(jīng)為人們所廣泛接受,成為了我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給予我們的生活以豐厚的營養(yǎng)。正如《中國文學發(fā)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河南虞城有一座木蘭祠,祠堂有一副楹聯(lián):奇孝皆奇忠奇女直等奇男子;大倫全大禮大節(jié)堪當大丈夫。這是千百年來普通百姓對花木蘭傳奇人生的高度概括和評價,也是長期以來民間對花木蘭形象的解讀。
三、真實歷史空間里的花木蘭。
也許木蘭從軍的事件確實在某個歷史時刻發(fā)生過,但卻不一定像《木蘭辭》所描繪的那樣浪漫,也不一定像民間傳說所描繪的那樣成功。
長期以來,人們無論是對《木蘭辭》中作為文藝形象的花木蘭,還是對各地民間傳說中的“真實”的花木蘭都存在嚴重的誤讀。當我們穿越文學作品充滿了詩意的迷霧,用歷史現(xiàn)實主義的態(tài)度來重新審視《木蘭辭》和民間的花木蘭傳說,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一個命運迥異的花木蘭――在真實的歷史空間里,花木蘭不是一個浪漫的傳奇英雄,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角色。
首先,木蘭從軍是被迫的。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下,女子是應(yīng)該謹守婦道,足不出戶,一心相夫教子的。評價女子的標準是女工、才藝和婦道。像《孔雀東南飛》里的劉蘭芝那樣“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才稱得上賢淑女子。所以女子不愛紅妝愛武裝,放棄才藝不學而去從軍打仗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花木蘭也不能例外。從《木蘭辭》的字里行間看以看出,花木蘭之從軍入伍,完全是為勢所迫?!白蛞挂娷娞?,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她該怎么辦?她能怎么辦?“可汗大點兵”,無非就是攤派兵役抽壯丁――每家一個,誰家都不能少!
與傳說中的花木蘭生活的時代比較接近的真實歷史事件是淝水之戰(zhàn)。據(jù)史書記載,淝水之戰(zhàn)前秦軍閥苻堅的大軍就是抽丁拉夫組織起來的。戰(zhàn)前苻堅下令:“悉發(fā)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边@一段史料對于我們理解花木蘭為什么要放棄溫軟舒適的香閨生活而選擇代父從軍極有借鑒意義。
《木蘭辭》說花木蘭“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但她真的很愿意卸下紅妝去從軍打仗嗎?細心的讀者可以從詩文的開頭“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看出,對于代父從軍,花木蘭的'內(nèi)心其實很矛盾:讓年邁的父親去還是自己去?自己一個女子怎么去?去了之后會怎么樣?……她真的十分無奈,十分掙扎!
其次,花木蘭的軍旅生活是艱難痛苦的。
《木蘭辭》對花木蘭十年的軍旅生活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頗具浪漫色彩。但要知道,對于一個柔弱女子來說,從溫暖舒適的閨閣走上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去和兇頑的敵人搏命沙場,是件多么艱難的事情。且不說刀劍無情隨時有生命危險,單是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和惡劣的生活條件就足夠令人難以忍受:長期曝露在漠北的烈日、寒風和雨雪嚴寒中;風餐露宿,遷徙不定;長期與一幫男人混跡在一起,生活十分不方便,還要時刻擔心暴露了自己的女子身份……這一切對于花木蘭來說,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上都是痛苦的煎熬。
其三,花木蘭的后半生注定是凄涼孤獨的。
《木蘭辭》對花木蘭退役后的生活只字未提?;咎m的后半生到底生活得怎么樣?我們只能憑空去想象。十年的漠北征戰(zhàn),花木蘭的形象一定有了很大的改變:長期的戰(zhàn)場廝殺格斗,使她的嗓門變得高亢了,腰身變得粗壯了,性格變得暴烈了;漠北的烈日、寒風和沙塵使她的面容變得黝黑了,皮膚變得粗糙了,她不復擁有當年的花樣年華,不再擁有當年的花容月貌和曼妙身姿,甚至在心理上她都可能發(fā)生了性別認同的錯位,很難再把自己當做一個女子。
在古代中國,女子十五歲即被認為已經(jīng)成年――稱為“及笄”?!凹绑恰本鸵馕吨搅嘶榧薜哪挲g?!抖Y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薄秲x禮士婚禮》:“女子許嫁,笄而禮之,稱字。”大量的歷史資料顯示,中國古代女子結(jié)婚的平均年齡也就十六七歲左右。與花木蘭大略同時代劉蘭芝(《孔雀東南飛》中的女主角)就是“十七為君婦”的。而花木蘭退役之后應(yīng)該多大呢?保守估計她代父從軍時大略十五歲,如果采信“壯士十年歸”的說法,她服役時間是十年,那么她退役時至少二十五歲;如果采信“同行十二年”的說法,她服役的時間是十二年,那她退役時至少二十七歲。如果采信《黃陂縣志》“十八歲女扮男裝,替父參軍,英勇征戰(zhàn)十二年”的說法,那花木蘭退役時就已經(jīng)三十歲了。
不難想象,二十六七歲甚至三十歲大齡的花木蘭,因為長年征戰(zhàn)而不再漂亮的花木蘭,在那個戰(zhàn)亂動蕩男女比例本來就不平衡的年代,是很難找到合適的結(jié)婚對象的。所以,《黃陂縣志》載“(花木蘭)成老閣,九十壽終”――即花木蘭退役后終身未嫁,成了老閨女,直到九十歲壽終正寢――是很可信的。
花木蘭的傳奇是如此浪漫,然而,真實歷史空間里的花木蘭卻是如此悲催!
四、《木蘭辭》折射了一個悲情的時代。
花木蘭的悲情人生,折射出的是一個悲情的時代。
花木蘭所在的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別是五胡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戰(zhàn)亂以歷史現(xiàn)實主義的眼光來審視,《木蘭辭》之于南北朝時代興起,既是文學對現(xiàn)實狀況的藝術(shù)反映,也是文學對現(xiàn)實需要的及時表達:面對連年戰(zhàn)亂,男丁大幅減員的現(xiàn)實,民間希望女兒能像男兒一樣服兵役,承擔起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而面對兵源嚴重不足的現(xiàn)實,各路軍閥政權(quán)也樂得鼓勵女子從軍,以擴充兵源?;咎m作為一個時代英模,正好符合了大家的期待,可作為先進典型來宣傳,以制造“花木蘭效應(yīng)”――以大忠大孝的美譽,以“賞賜百千強”的誘惑,以保衛(wèi)國家的名義,鼓動更多女子來為軍閥政權(quán)賣命……于是,《木蘭辭》應(yīng)運而生。
真是“國家不幸詩家幸”!《木蘭辭》是如此華美,然而,它所折射出的那個時代卻是如此悲情!
木蘭詩教案篇六
1.積累文言知識,包括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2.了解古詩修辭用語的特點。
3.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結(jié)合語境理解詩中意象,體會詩中心理描寫對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ā?/p>
感受木蘭這一形象的審美趣味,理解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北方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追求和平勞動生活的美好愿望與高尚情操。
1.朗讀背誦。
2.積累文言知識,包括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3.賞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辭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內(nèi)容的繁簡詳略,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花木蘭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千百年來一直廣為流傳。時至今日,現(xiàn)代人以它為題材打造了各種版本的文學或影視作品,有少兒版的動畫片,有成人版的電視劇,塑造出風格各異的花木蘭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南北朝時期的樂府民歌《木蘭詩》去見識見識原版的花木蘭形象。
二、資料助讀。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度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赌咎m詩》與《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民歌中的“雙壁”。
三、學生通讀全文,槪括各段的內(nèi)容。
討論交流后明確:
1.第一、二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2.第三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和奔赴戰(zhàn)場。
3.笫四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zhàn)生活。
4.笫五段:寫木蘭勝利后還朝辭官。
5.笫六段:寫木蘭還鄉(xiāng)與親人閉聚。
四、復述故亊情節(jié)。
要求學生比較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檢査學生是否從整體上把握了詩歌的內(nèi)容。
討論:一千多年來,花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喜愛.原因是什么?提示:緊密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從故亊情節(jié)中體察木蘭的思想、性格與感情。
首先,詩中木蘭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zhì)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w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咎m是古今作品中難得_見的完美的婦女形象。
其次,與故亊情節(jié)也密不可分。一個弱女子,女扮男裝,代父從軍,且建功立業(yè),卻又要辭官還鄉(xiāng)。情節(jié)離奇曲折,扣人心弦。
六、合作探究。
1.這首詩歌中所寫的故亊時間跨度大,內(nèi)容豐富而復雜,作者是如何作出詳略安排的?
詳寫的內(nèi)容有:木蘭當戶織時的心亊繭繭.木蘭準備行裝時的活動,木蘭奔赴戰(zhàn)場時的心態(tài),木蘭回家后家人的歡樂,木蘭繭著“女兒裝”時的欣喜等。略寫的內(nèi)容,主要是戰(zhàn)斗的過程。十年征戰(zhàn).寥寥幾句就交代完了。
2.從這一內(nèi)容的安排來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現(xiàn)一個什么樣的主題?
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的。這首詩所要突出的正是對木蘭完美心靈的頌揚,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這一詳一略之間,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七、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學習本文,我們了解了傳頌千古的花木蘭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遠的藝術(shù)魅力。其實,在現(xiàn)實當中.在我們的身邊,也有許多像花木蘭一樣的優(yōu)秀婦女。請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花木蘭”,州自己的文筆去歌頌這現(xiàn)實中的“花木蘭”吧!
木蘭詩教案篇七
皎潔的月光照在院子里,映到木蘭的身上,好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她獨自在院子里織著衣服,也不知是為什么,她口中傳出一聲比一聲沉重的嘆息,甚至蓋住了織布機的聲音。
原來是因為皇上令每家派出一個男子參軍,可是木蘭家沒有成年的兒子,木蘭的父親已經(jīng)年老了,這可怎么辦呢?木蘭一邊織布,一邊思索,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鄰居王大娘今天起來的早,正想去東邊集市買幾條新鮮的魚吃,因為他兒子要參軍啦,提前給兒子補一補。木蘭坐在院子里,若有所思,一動不動。
王大娘走上前問問木蘭發(fā)什么愣,木蘭抬起疲憊又憂愁的雙眼淡淡地回答道:“沒什么。”王大娘嘆了一口氣,說到:“我知道,你一定是因為征兵的事兒發(fā)愁呢!你要是個男兒就好了!”對呀!木蘭心想,我可以女扮男裝替父從軍?。?/p>
木蘭趕緊向王大娘道謝,馬上回到屋里,剪下了她的長發(fā),洗去了臉上的妝,穿上弟弟的衣服,站在銅鏡前一端詳,還真像個血性男兒。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已定,一不做二不休,立即去集市上買了打仗用的馬匹和馬具,與父母揮淚告別后,便踏上了為父從軍的道路。
兵戈鐵馬,刀劍相碰,木蘭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以一敵百,毫不畏懼,她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凱旋,回家!
長久的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了,皇上在大堂當中召見了木蘭和眾將士?;噬献⒁獾絼P旋歸來的木蘭雖然一臉英氣,卻有幾分女孩子的模樣,心中不免疑惑。木蘭泰然自諾,拒絕了天子的高官厚祿,只要了一匹千里馬,快馬加鞭回到故鄉(xiāng),想見見朝思暮想的親人好友。
木蘭詩教案篇八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木蘭”是詩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英雄。木蘭在歷史中不一定確有其人,但女扮男裝卻實有其事。木蘭只不過是這些女子的代表而已。
(二)謀篇立意。
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gòu)思木蘭的傳奇故事。本詩以時間為序,采用比興的手法,
敘述了農(nóng)家女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保衛(wèi)國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聰明勇敢、堅毅質(zhì)樸、不貪功名、熱愛家鄉(xiāng)的巾幗英雄形象。
(三)層次劃分。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敘述木蘭代父從軍,踏上征途。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概寫木蘭十年來的征戰(zhàn)生活。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敘述木蘭還朝辭官,回鄉(xiāng)與親人團聚。
(四)寫作特點及借鑒。
寫作特點1.詳略得當。這首敘事詩,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詳略得當。詩歌對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還鄉(xiāng)、家人團聚的內(nèi)容寫得詳細。對出征前的準備及十年的征戰(zhàn)內(nèi)容則寫得簡略。這樣處理詳略,不只為了求得行文的變化,使結(jié)構(gòu)疏密有致,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
2.以細膩的心理刻畫來塑造人物形象。木蘭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女子,也是一位金戈鐵馬的英雄。詩歌對木蘭的刻畫形象生動,如第二段中對木蘭心理刻畫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边@段描寫展示了木蘭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表現(xiàn)木蘭那少年纏綿的情懷。對一個初出遠門的女子來說,既感到新鮮,又思念家鄉(xiāng),思念之情與愛國之情交織在一起,刻畫出木蘭毅然離家保國,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剛強的性格。
3.用詞精當。如木蘭辭官還鄉(xiāng),同親人合家歡聚一節(jié),文中用一系列動詞:“開”、“坐”、“脫”、“著”、“理”、“鐵”,含蓄地展示了木蘭此時的心理——急于恢復女兒裝,表現(xiàn)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歸來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畫出了木蘭天真活潑、淳樸可愛的`性格。
借鑒:《木蘭詩》作為古代民歌,在表現(xiàn)人物、敘述情節(jié)方面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如“不聞機抒聲,惟聞女嘆息”和“東市……西市……南市……北市……”的渲染,“不聞但聞”的反復,“萬里赴戎機”六句的高度概括,“火伴皆驚忙”的側(cè)面襯托,“雄兔雌兔”的比喻等等,都給讀者一種清新、質(zhì)樸之感。正因為多種表現(xiàn)手法的綜合運用,讀者才看到了一個英雄的木蘭勇敢而可愛的形象,才使木蘭像史詩一樣載入了中國文學的史冊。
(一)重點難點句子導學。
1.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導學:這一句寫木蘭停機嘆息,設(shè)置了懸念,使讀者產(chǎn)生疑問,自然引出下文?!安宦劇薄拔┞劇眱删鋵ε肌?/p>
2.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導學:反復寫“無所思”、“無所憶”,反映了木蘭從軍前復雜的心理活動及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女亦”兩句是復沓句。復沓與疊句的區(qū)別是,復沓可以更換少數(shù)詞語,而疊句的詞語完全相同?!芭唷眱删洌约啊暗┺o爺娘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兩節(jié)八句,也是復沓。
3.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導學:一方面寫征途的遙遠、行軍的神速和軍情的緊急,大刀闊斧地表現(xiàn)出出征健兒的豪邁氣概;一方面以宿營地的空寂荒涼的夜景烘托木蘭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細針密線地刻畫年輕女子的細膩情懷,從而揭示出生活的驟然變化在木蘭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這兩句寫出了兒女情深和英雄氣概。
4.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
導學:這句話緊承第三自然段,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zhàn)場。也把行文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上來,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5.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導學:此六句寫了家人的不同舉動,符合每個人的身份、性格、年齡特點,描寫出家中的歡樂氣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
(二)重點段落導學。
對最后一自然段的詮釋。
導學:最后一自然段是個生動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在戰(zhàn)場廝殺時要分出男女就困難了。同時,這個比喻還解釋了伙伴的驚訝,也對讀者產(chǎn)生的疑問作出了一個合情合理的解答;也可將這幾句看成是木蘭對伙伴的回答,從而表現(xiàn)木蘭機智聰慧,又充滿豪情的神態(tài)表情;也可看作是吟唱者對木蘭的贊頌之詞。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語言運用的特點。
(三)疑難解惑。
1.如何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
導學:木蘭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個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以后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理責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淳樸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作者為什么對《木蘭詩》進行這樣的繁簡處理?
導學:作者不惜筆墨描繪的往往都是他所要著力突出。這首詩所要突出的不是木蘭孝敬父母、勇于擔當重任的性格,所以對殘酷的戰(zhàn)爭一筆帶過,而對能夠反映美好心靈的內(nèi)容則不惜筆墨。另外,這種繁簡安排似乎還隱含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對戰(zhàn)爭的冷淡和遠離。
一個女孩兒在戰(zhàn)場上拼殺了十年之久,立下赫赫戰(zhàn)功,其勇武強悍可想而知。但作者和廣大讀者喜愛的并不是一個沒有女性特點的女強人,所以,戰(zhàn)場上的廝殺略寫,而以“木蘭是女郎”為構(gòu)思核心著力寫木蘭作為女孩兒對父母的牽掛,寫她入閨房、巧梳妝,寫她打扮得娉娉裊裊光彩照人的風姿神韻。這既有女兒的嬌美又有男子剛健的女性,在中國文學史上是屈指可數(shù)的。這樣的繁簡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現(xiàn)作者傾向的作用。
木蘭詩教案篇九
課時:2課時。
教學進展:
1.文學常識:
2.字詞注音:
3.全班朗讀全文。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事跡。
4.口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5.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段詩歌內(nèi)容,力求文字簡潔、工整,符合文意。
參考答案:
2.替父從軍。
3.整裝出征。
4.十年征戰(zhàn)。
5.榮歸故里。
6.還身女兒。
7.難辨雌雄。
或
1.嘆息。
2.從軍。
3.出征。
4.征戰(zhàn)。
5.榮歸。
6.還身。
8.難辨。
或
1.嘆。
2.替。
3.征。
4.戰(zhàn)。
5.賞。
6.還。
7.辨。
6.木蘭替父從軍這篇詩歌,它所描寫刻畫的重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參考答案:
7.從詩歌如此的詳略安排上,概括出詩歌的主旨。
參考答案:
8.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
鋪排手法: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反復手法: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夸張手法: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互文手法: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頂針手法: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
9.作業(yè)?:
教師小結(jié):
作者郵箱:?。
木蘭詩教案篇十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免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作品簡介]。
一、北朝民歌的分類和產(chǎn)生的時代:
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橫吹曲辭》的《梁鼓角橫吹曲》中,此外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也有一小部分。今存70首左右。大多是北魏、北齊、北周時期的作品,多是少數(shù)民族的創(chuàng)作,傳入南朝,被南朝保存了下來。
二、北朝民歌的內(nèi)容:
北朝民歌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是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廣泛領(lǐng)域:
1.反映北方民族的游牧生活,以及風俗習慣、風光景色。如《敕勒歌》等。
2.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粗獷豪邁的個性。如《折楊柳歌辭》(健兒須快馬)、《瑯琊王歌辭》(新買五尺刀)等。
3.反映戰(zhàn)爭、徭役及生活的苦難。如《木蘭詩》、《隴上歌》(隴上壯士有陳安)、《企喻歌辭》(男兒可憐蟲)、《幽州馬客吟歌辭》(快馬??嗍荩┑?。
4.反映婚姻愛情生活。如《折楊柳歌辭》(腹中愁不樂)、《捉搦歌》(誰家女子能行步)、《地驅(qū)樂歌》(驅(qū)羊入谷)等。
三、北朝民歌的藝術(shù)特點:
1.北朝民歌風格粗獷豪放,質(zhì)樸剛健。北朝民歌多收入《鼓角橫吹曲》中,《樂府詩集》說橫吹“其始亦謂之鼓吹,馬上奏之,蓋軍中之樂也”。這種“軍中之樂”從音樂上就有別于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多反映北方少數(shù)民族大漠、草原上的游牧、征戰(zhàn)生活。這種生活造就了民族的粗豪性格,情感體驗沒有南朝民歌的細膩深婉,而是率直裸露,反映在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上就形成了粗獷豪放,質(zhì)樸剛健的特征。
2.北朝民歌的藝術(shù)雖然沒有南朝民歌細膩委婉、優(yōu)美精致的特點,但是在粗疏質(zhì)樸中也別開另一種藝術(shù)境界。首先,簡單質(zhì)樸的語言造就了凌厲的氣勢。如“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跋黃塵下,然后別雌雄”(《折楊柳歌辭》)語言雖然粗疏,但是很有氣勢,也揭示了馬背民族強悍尚武的精神氣質(zhì)。其次,語言雖然樸素,但是卻能創(chuàng)造出渾樸的意境。最典型的就是《敕勒歌》,只是隨口唱來,短短幾語,那蒼茫的景象和雄渾的境界便應(yīng)聲而出,成就了千古絕唱。另外,樸素的語言卻也有鮮明生動的形象。如“驅(qū)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蹋地喚天”(《地驅(qū)樂歌》),短短的十六字既描寫了景物,又把老女的形象表現(xiàn)得鮮明而生動。簡單疏朗、質(zhì)樸無華,毫無造作矯飾是其藝術(shù)的基本特點。
3.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還有四言、七言、雜言等,不似南朝民歌形式比較單調(diào)。
全詩分為六自然段:第一段寫木蘭經(jīng)過焦慮和思考決定代父從軍。第二段寫木蘭準備出征到奔赴前線。第三段寫木蘭十年征戰(zhàn)的過程。第四段寫木蘭歸來不受封賞。第五段寫木蘭還朝辭官與家人團聚的情景。第六段以妙趣橫生的比喻結(jié)尾?!赌咎m詩》最早見于南朝陳僧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后郭茂倩《樂府詩集》收入。此詩大約產(chǎn)生于北魏后期,在流傳中可能有文人的加工潤色,但基本上保持著民歌的情調(diào)。此詩是根據(jù)民間的傳說寫成,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
本詩的藝術(shù)成就:
詩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光彩照人的傳奇式的女英雄形象。詩中木蘭是一個美麗純真的少女,又是一個揮動金戈、躍馬疆場的英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自愿女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憑自己高超的武藝和非凡的智慧,立下汗馬功勞。在勝利歸來后,又不貪圖高官厚祿,甘心重返家園過平和的生活。在她身上集中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普通勞動者的勤勞善良、深明大義、勇敢頑強的人格精神,以及替父解憂、為國盡忠的愛國愛家精神。
敘事完整,剪裁得體。全文以時間為序,按照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結(jié)局的進程進行編排,線索清晰,敘事完整。作者所反映的背景相當廣闊,從時間上說長達十年,從空間上說從家庭到戰(zhàn)場,到朝廷,再到家庭。面對豐富的材料,作者并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對事件的整個過程進行了精心的剪裁,當詳則詳,當略則略。本詩對木蘭從軍的緣起、準備出征和思念親人、辭賞還家等情節(jié)的描寫比較細膩,而對木蘭十年的征戰(zhàn)生活,則一筆帶過。作者如此剪裁意在突出表現(xiàn)木蘭的豐富細膩的情感世界,使木蘭的形象具有相當濃郁的`人情味和生活氣息,使人感到木蘭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
敘事描寫的手段也十分豐富。有對話描寫,如木蘭織布嘆息后,實際上是以父女的對話而展開的;有特意的鋪排渲染,如“東市”以下四句,接著“不聞”、“但聞”句又于敘事中兼及抒情,融情于事。有精煉概括的描寫,如十年的征戰(zhàn)生活;有細膩的場景行為描繪,如家人對木蘭的歡迎和木蘭歸家后的情景,描寫得淋漓盡致,字字含情,意味深濃。同時,詩歌使用了排比、對偶、比喻、夸張、疊字等多種修辭手法,也增強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和生動性。另外,詩歌以五言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幾句一換韻,節(jié)奏明快而流暢,富有音樂的美感。
[注釋]。
木蘭當戶織:當,對著。
惟聞女嘆息:惟,只。
愿為市鞍馬:市,買。
軍書十二卷:十二,表示多數(shù),非確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轉(zhuǎn)”“十二年”,情形相同。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戎機,軍機、軍事。度,過。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朔,北方。金柝,古時軍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出郭相扶將:郭,外城。
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策勛,記功。轉(zhuǎn),次的意思。強,有余。
愿馳千里足:千里足,指千里馬。運用了借代的手法。(一作:愿借明駝千里足)。
著我舊時裳:著,穿。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撲朔,爬搔。迷離,瞇著眼。傍地,貼著地面。走,跑。
[譯詩]。
嘆息聲一聲連著一聲,木蘭姑娘當門在織布??棛C停下來機杼不再作響,只聽見姑娘在嘆息。問問姑娘你這樣嘆息是在思念什么呢?(木蘭回答道)姑娘我并沒有思念什么。昨夜我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王在大量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書,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長大成人的兒子,我木蘭沒有兄長,我愿意去買來馬鞍和馬匹,從現(xiàn)在起替代父親去應(yīng)征。
在東市上買來駿馬,西市上買來馬鞍和鞍下的墊子,南市上買來馬嚼子和韁繩,北市上買來長馬鞭。早上辭別父母上路,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洶涌奔流的嘩嘩聲。早上辭別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zhàn)馬啾啾的鳴叫聲。
行軍萬里奔赴戰(zhàn)場作戰(zhàn),翻越關(guān)隘和山嶺就象飛過去那樣迅速。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們的鐵甲戰(zhàn)袍。將士們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出生入死的戰(zhàn)斗,十年之后才得勝而歸。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論功行賞)。記功授爵木蘭是最高一等,得到的賞賜千百金以上。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不愿做尚書郎這樣的官,希望騎上一匹馬,借助它的腳力送我回故鄉(xiāng)。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打開我閨房東面的門,坐在我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我打仗時穿的戰(zhàn)袍,穿上我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整理象烏云一樣柔美的鬢發(fā),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出門去見同去出征的伙伴,伙伴們都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十二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這首《古辭》是經(jīng)過后代文人潤飾的,比如“萬里赴戎機”六句,對仗精工、詞語遒麗,純屬律調(diào),當是文人的手筆。又如“策勛十二轉(zhuǎn)”是唐代制度。《樂府詩集》和《詩紀》還引到陳朝和尚智匠《古今樂錄》的話,說“木蘭不知名,浙江西道觀察使兼御史中丞韋元甫續(xù)附入?!表f元甫是唐朝人,死于大歷六年,《古今樂錄》不可能提到他,所引顯然是唐朝人竄入的文字。我們不能根據(jù)這些話就斷定《古辭》產(chǎn)生于唐朝。
這首膾炙人口的《木蘭詩》應(yīng)該是北朝民歌。余冠英先生認為這詩的時代不會產(chǎn)生于“五胡亂華”以前,也不會產(chǎn)生在陳以后,“因為陳代人智匠所編的《古今樂錄》已經(jīng)提到這詩的題目了。最可能的情形是事和詩都產(chǎn)生在后魏,因為后魏與‘蠕蠕’(即柔然)的戰(zhàn)爭和詩中的地名相合?!保ㄒ姟稑酚嬙娺x》)。
詩先從木蘭嘆息寫起,是為引出發(fā)問,再由木蘭作答,帶起木蘭代父從軍本事。這個開頭,有北朝民歌套語的痕跡。
如《折楊柳枝歌》說:“敕敕何力力,女子臨窗織。不聞機杼聲,只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阿婆許嫁女,今年無消息。”《木蘭詩》“唧唧復唧唧”一作“唧唧何力力”,這首則作“敕敕何力力”。余冠英先生認為“敕敕”、“唧唧”、“力力”都是嘆息聲?!爱攽艨棥比挚闯瞿咎m勞動婦女的本色。但“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彼C不織,在那里嘆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兩首詩的開頭都一樣,而且都提到“所思”、“所憶”。如果“所思”、“所憶”泛指所想的事情,那木蘭明明想著“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為什么她又說“女亦無所思”呢?可見“所思”、“所憶”當有特殊的含決。對照《折楊柳枝歌》,“所思”、“所憶”應(yīng)該指女子所思念的情人。這種用法在漢樂府就有了,《古鐃歌》十八曲中《有所思》一篇,“所思”就指詩中女主人所思念的人,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泰山”,所思也指情人。至于“問女何所思”,究竟是誰在問?我們說,不一定有什么人問,當然,也可看做是歌者的口氣,因為它是口頭傳唱的民歌嘛!這種設(shè)為發(fā)問,目的是引出木蘭的自述,她是為父親被征而發(fā)愁?!鞍敓o大兒,木蘭無長兄”,終于她下了決心,希望家里為她“市鞍馬”,她要替父出征。
置辦鞍馬,寫到東、西、南、北四市,似乎每市買一件東西,其實這是不可能的。然而這樣寫,卻使人看到出征前繁忙準備、精心挑選,為木蘭烘托行色。然后寫出征。通過“旦辭”、“暮宿”、“黃河”、“黑山”,見其迤邐行軍、艱苦轉(zhuǎn)戰(zhàn);又透過“不聞”、“但聞”的重復詞語,可以想見木蘭的離鄉(xiāng)思親之情。這又是把敘事和抒情融合得恰到好處的典型例子。
從“萬里赴戎機”至“壯士十年歸”,這六句雖然是文人的增飾,卻極概括精練。前二句總括行軍,中二句月夜宿營,末二句寫戰(zhàn)爭結(jié)束?!鞍賾?zhàn)死”三字,內(nèi)涵極豐,它概括了多少次的戰(zhàn)斗!而“壯士十年歸”不但對得工穩(wěn),還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只一句就轉(zhuǎn)到木蘭凱旋還朝。真是要言不煩,何等筆力!
從“歸來見天子”至“送兒還故鄉(xiāng)”,這里說木蘭還朝,天子論功行賞,策勛至于十二轉(zhuǎn),賞賜比百千還要超過,極言木蘭功大。大概天子還要給她尚書郎做,她拒絕了,所以有“木蘭不用尚書郎”的話。她不想做官,表現(xiàn)木蘭普通勞動者的本色。這里附帶要說明的是“送兒還故鄉(xiāng)”一句“兒”字的含意??傆^全篇,木蘭自稱多用“女”,或直稱“木蘭”,對其姊,自稱“妹”,對其弟,自稱“姊”,這里卻自稱“兒”。因為她這時仍是未卸戎裝的“男性戰(zhàn)士”。這個稱謂也體現(xiàn)了民歌的特點。老百姓見皇帝,往往自稱“草民”,不象官員那樣稱“臣”。
從“爺娘聞女來”至“安能辯我是雄雌?”寫木蘭得勝還鄉(xiāng),全家人都高興地迎接。爺娘相扶出郭、阿姊理妝、阿弟殺豬宰羊,準備為阿姊洗塵,都是寫迎接,而又合乎各自的身分和特點,充滿了節(jié)日般的歡樂。然后掉轉(zhuǎn)筆頭寫木蘭。她回到自己闊別了十二年的小屋,梳妝打扮,重新開始了女孩兒的生活,這對她是那樣新鮮而又那樣親切。這樣寫,也是為下文“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作鋪墊?!伴_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這是民歌的復沓句法,“東閣”、“西閣”是為有變化,象《詩經(jīng)》里重童疊句的換字一樣。我們不可拘泥字面,機械理解。下面“出門看火伴”幾句,木蘭恢復了舊時妝束,但在伙伴眼里,她卻是以新面目出現(xiàn)。這一戲劇性的場面,有很深的內(nèi)涵:“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一語道破天機,人們不覺聯(lián)想到這位女英雄十二年中隱瞞性別代父從軍的艱苦經(jīng)歷,而為之嗟嘆不已?!靶勖饽_撲朔,雌兔眼迷離”,有人認為這兩句是互文。就是說,雄兔、雌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的,二者沒有區(qū)別。但末二句又說“兩兔傍地走”時,“安能辯我是雄雌”。看來“腳撲朔”、“眼迷離”確是雄兔、雌兔的區(qū)別,所以才有末二句。據(jù)生物學家的解釋,將雄兔懸空提起時,它確是“腳撲朔”,躁動不安的,而雌兔則迷離雙眼,顯出膽怯的樣子。這個解釋,我覺得比較合理。這結(jié)尾四句的比喻,既質(zhì)樸,又風趣,它來源于勞動生活,文人是寫不出來的,而且它帶有木蘭對伙伴的調(diào)侃意味,籠罩全篇,回翔照映,余韻不盡。
這是一首敘事詩,寫的是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然而其著眼點并不在于設(shè)計出什么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而是在于通過樸素的敘述突出木蘭這個英雄人物。她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是一個平凡而又崇高的形象。說她平凡,因為她是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說她崇高,因為她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她身上集中了勞動人民勤勞、樸素、機智、勇敢的好品質(zhì),這從她代父從軍和辭官還鄉(xiāng)兩方面都表現(xiàn)得很充分。
這個故事產(chǎn)生在北朝,有它現(xiàn)實的基礎(chǔ)。北朝戰(zhàn)爭的頻繁,人民多習武,所以好勇尚武的精神非常突出。北朝婦女也有習武的,如《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那么木蘭的形象就有一定的生活基礎(chǔ),并非向壁虛構(gòu)的了??偟恼f,這個形象之所以感人,首先是由于故事內(nèi)容的質(zhì)樸、崇高,同時,它又寄托了人民的理想,因此木蘭形象又帶有傳奇色彩。木蘭作為女子,轉(zhuǎn)戰(zhàn)十二年,得以生還,已屬不易,何況還立了戰(zhàn)功,而且還“策勛十二轉(zhuǎn)”?這顯然是浪漫夸張的手法,有傳奇色彩。
木蘭的形象是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逐步展示給我們的。先寫木蘭的憂慮和她代父從軍的決心,這就揭示了主題,然后圍繞主題,層層鋪敘:她如何準備,如何出征,如何立功,如何還鄉(xiāng),脈絡(luò)清晰,有條不紊。這又涉及到選材的繁簡和詳略,本詩只想突出木蘭從軍的準備、出征沿途所見及還家后的情景,因此這些方面的描寫極繁極詳,而對她如何殺敵立功卻從略,只在還朝策勛時以虛筆帶過。在寫法上,凡重點詳寫的部分,多用鋪排。而這些鋪排,很少對木蘭形象的正面描寫,更多的是從旁瀉染陪襯,以烘托出木蘭的形象,如開頭借木蘭的敘述,襯出愁懷,以后則借市鞍馬烘托木蘭行色;借正途環(huán)境氣氛烘托木蘭心理;借爺娘姊弟迎接的熱烈氣氛烘托木蘭勝利歸來;最后又借伙伴陪襯木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尤為點睛之筆,與篇首遙相呼應(yīng)。這種寫法,比起作者單調(diào)的平鋪直敘來,其藝術(shù)感染力不知要高出多少倍。劉熙載《藝概》說:“長篇宜橫鋪,不然則力單?!敝x榛《四溟詩話》又說:“孔雀東南飛,一句興起,馀皆賦也。其古樸無文,使不用妝奩服飾等物,但直敘到底,殊非樂府本色……此皆似不緊要,有則方見古人作手,所謂沒緊要處便是緊要處也?!边@正是就從旁渲染鋪敘而言。而鋪敘時又多用排句、疊句,回旋復唱,搖曳多姿,彌足玩味。
《木蘭詩》不愧是與《孔雀東南飛》前后媲美的佳什名篇。
木蘭詩教案篇十一
她是為了替代父親而離開家鄉(xiāng)參軍的。她明知此去極有可能“壯士一去不復返,”但為了父親,她必須這么做。她毅然選擇了自己去替父從軍,沒有遲疑。
她望著手中的弓箭,自言自語道:“為什么會有戰(zhàn)爭!為什么會有戰(zhàn)爭!”
戰(zhàn)爭終于開始了,雙方進行了一場血戰(zhàn)。入侵者依靠強大的騎兵,連連奪得幾座城池,只剩下了最后一座重鎮(zhèn)。背后,是無垠的良田,善良的百姓。將軍下令,死戰(zhàn),絕不后退!但入侵者浩浩蕩蕩的騎兵部隊不禁讓人心驚膽寒。于是,軍營連夜召開會議,商討對敵方法。
深夜,軍營里?!拔艺J為應(yīng)該清除障礙物,開闊射界。用弓箭御敵?!薄拔艺J為應(yīng)當增加障礙物,讓騎兵不能行動。然后再發(fā)動巷戰(zhàn)?!眱擅姽贍幷摬恍?,大帥若有所思。
半夜,城門緩緩打開,小將飛身上馬,帶著一隊騎兵,消失在無邊的黑暗里。
第二天,入侵者大敗而逃去。大帥乘勝追擊,不僅收復了所有城池,還將敵人打到漠北。而敵方上將的首級也被斬獲?;噬舷铝畎鄮熁爻?,正在封賞之時,那出謀劃策、并斬獲對方上將首級的小將卻神秘的`失蹤了。
正在舉國找尋功臣時,在一個農(nóng)戶家。卻正在辦著迎接女兒歸來酒宴……。
木蘭詩教案篇十二
1.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2.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難點: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體會木蘭替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情境教學法、誦讀法、討論點撥法、
美國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資將中國的花木蘭搬上了卡通銀幕,轟動了世界,讓全世界人民知道了這個英勇而美麗的奇女子?;咎m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女英雄,可她到底憑借什么魅力,打動了不同種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風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在花木蘭故事的最早來源《木蘭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課題)。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樂府詩”是繼《詩經(jīng)》《楚辭》之后,在漢魏六朝文學史上出現(xiàn)一種能夠配樂歌唱的新詩體?!赌咎m詩》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樂府雙璧”。
“樂府”本是官署的名稱,負責制譜作曲,訓練樂工,采輯詩歌民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時演唱,并可以觀察風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1.范讀課文(示范朗讀帶),學生在聽中指出應(yīng)注意的字音。
2.檢查預(yù)習效果,給加點的字詞注音。
唧唧()機杼()軍帖()可汗()鞍韉()轡頭()濺濺()胡騎()啾啾()朔氣()金柝()十二轉(zhuǎn)()百千強()扶將()阿姊()霍霍()舊時裳()理云鬢()。
3小組疏通文意,說說情節(jié)要求學生以“木蘭__”句式概括每節(jié)內(nèi)容,橫線上限填四個字。
(木蘭停機嘆息、替父從軍、奔赴戰(zhàn)場、征戰(zhàn)沙場、辭官還鄉(xiāng)、會見親人、謳歌英雄)。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要求以“我從課文_____讀到木蘭是一個_____的人”句式來表述。
(時間為10分鐘左右),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舉手發(fā)言,明確自己眼中木蘭的形象:
可能的回答有:學生1:我從課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讀到木蘭是一個勤勞的人,因為“復”字表明木蘭紡線不是短時間的,而是長年累月都在做!
學生2:我從課文“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薄败姇?,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弊x到木蘭是一個勇敢,堅毅,忠孝兩全的人,因為木蘭的嘆息聲是在為父親擔心,可見木蘭的孝順;“愿為市鞍馬”的一個“愿”字充分表明木蘭是一個勇敢,堅毅,勇于擔當重任,熱愛國家的人!
學生3:我從課文“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讀到木蘭是一個英勇善戰(zhàn)的人,因為戰(zhàn)爭這么激烈,“十年”說明打仗時間很長,又死了很多人,而木蘭還能活著回來,足夠證明她的英勇善戰(zhàn)!還有,我從課文“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讀到木蘭是一個不慕高官厚祿、情系故鄉(xiāng)、眷戀家園、熱愛和平生活的人,因為木蘭立了赫赫戰(zhàn)功,因功受賞,可是她依然作出“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的決定,在她看來,打仗好像并不是為了建功立業(yè),也不是為了高官厚祿,純粹是為了保衛(wèi)國家,使百姓能過上安定的生活,這種精神難能可貴。
學生4:我從課文“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讀到木蘭是一個熱愛生活、善于打扮、美麗可愛的女人,因為喜歡打扮自己是女人的天性,能打扮自己,說明對生活是充滿希望的、熱愛的;這些人也是可愛的、美麗的!
學生5:我從課文“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讀到木蘭是一個機智,小心謹慎的人,因為木蘭是一個女人,在軍隊里和戰(zhàn)友們一起生活了這么多年,竟然沒有被發(fā)現(xiàn),很難做到,可木蘭做到了!
教師在其中要適時做出贊賞性和鼓勵性的評價,如:你分析的非常好!全班為你鼓掌!
教師可板書: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
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
教師小結(jié):木蘭之所以能流芳百世,因為她是既有女兒情懷,更具英雄氣慨的古代杰出巾幗英雄形象,在替父從軍的行為中我們看到了她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請學生舉例古今中外的其他巾幗英雄(如穆桂英、梁紅玉、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假如你是木蘭的父母、伙伴、當朝天子和《木蘭詩》的讀者,說出此時你最想說的話,在隨筆本上寫200字的片段作文。
木蘭是一位“奇女子”。她替父從軍是一種孝,保家衛(wèi)國是一種忠。那么我們現(xiàn)在作為中學生在現(xiàn)實和平的生活中,又應(yīng)該怎么樣來孝順父母,報效祖國呢?請你談?wù)勛约旱南敕ā?/p>
1、背誦全文,品味凝練語言2、完成課后習題二3、200字的片段作文“木蘭,我想對你說”寫在隨筆本上4、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習題見《課時檢測》和《完全解讀》)。
木勤勞、善良、淳樸、謹慎(女兒情)。
“奇”
蘭巾幗英雄孝父愛國、渴望和平。
詩
“英雄也嫵媚,女子亦剛強”機智、勇敢、剛毅、忠孝兩全(英雄氣)。
木蘭詩教案篇十三
備課時間:()周星期()。
教出時間:()周星期()。
上期總第()課時。
計劃課時。
第課時。
[教學目標及重點]。
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nèi)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shù)臄⑹路椒?,領(lǐng)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教學資源]。
1.錄音機:伴奏帶。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guān)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guān)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解決生字詞。
2.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chǎn)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chǎn)生后魏,這詩產(chǎn)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jīng)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diào)雄頸、熱烈、質(zhì)樸。
三、共同、研習課文。
1.二百年來,木蘭這個形象為什么深受人們的喜愛?請根據(jù)課文進行探究分析。
明確:(學生的發(fā)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結(jié)合課件適當引導并指導學生誦讀)。
木蘭詩教案篇十四
1.熟悉并理解這篇短文的內(nèi)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學習敘述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
3.積累文言詞語。
1.借助故事闡述認識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尋找石獅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結(jié)果。
3.對講學家和老河兵的認識、評價。
整體感悟。
紀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學識淵博,自幼聰慧過人,24歲便中進士,31歲已成為翰林院大學士。其淵博的學識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賞識,成為《四庫全書》的總纂官。官至禮部尚書。其作品與其淵博的學識一樣,涉獵廣泛,內(nèi)容雜博,包括了文學、歷史、哲學、政治、經(jīng)濟、地理等各個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紀昀記錄了許多他的親身經(jīng)歷,詳述了一切他認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對所敘的一切常常加以譏諷和評論。
《河中石獸》對于我們的思維和認識具有較大的啟發(fā)和指導意義。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閱歷和經(jīng)驗不同,其思維方式必然也會迥乎不同,對于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也難免受種種條件的局限,但我們?nèi)祟惖恼J識畢竟在一步步接近真理。只是在認識真理的過程中,經(jīng)常因為某些這樣那樣的原因而造成謬誤,有時甚至是集體的長期把謬誤當作真理頂禮膜拜,尤其是由于某些當事人的特殊身份或地位使這些謬誤神圣化后,人們想要再推翻它就更要承受更大的壓力。傳統(tǒng)的認識豐富了人們的思想,但它同時也束縛了對事物的認識更新和發(fā)展。面對紛繁復雜的世界萬象,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一次次的打破舊的思維或認識模式,仔細審察并研究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
《河中石獸》敘事簡約,與他一貫的寫作風格相同。全文圍繞石獸的搜尋工作展開,在戲劇性的情節(jié)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寺僧和普通人一樣,因為對外界事物的認識有限,按照常規(guī)思維是劃著幾只小船,順著河流去尋找石獸,當然是找不到;可是講學家按照自己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進行推理就一定正確嗎?石頭的特性是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是松散而輕浮,石獅沉到泥沙上,就會越陷越深。
他的一套套理論也許能讓眾人暫時信服,但是事實還是事實,按照講學家的理論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不更加荒唐可笑嗎?老河兵因為自己常年與河流打交道,對有關(guān)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的習性有更細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石頭的特性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輕浮,流水不能沖走石頭,它的反擊的力量,一定會在石頭下面迎水的地方?jīng)_走泥沙而形成陷坑。越?jīng)_,泥坑越深,到了石頭的一半,石頭必然倒陷在泥坑里。像這樣再沖刷,石頭就再倒轉(zhuǎn),轉(zhuǎn)呀轉(zhuǎn)呀轉(zhuǎn)個不停,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逆流而上了。
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尋找,果然找到了石獸。這則短文重點在寓理于事,作者在最后一段很清楚地表明了寫作的意圖:“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既是對講學家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的人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又指明了認識事物的方法和途徑: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yīng)當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
當在讀懂文章大意的基礎(chǔ)上,同學們應(yīng)廣泛聯(lián)系實際,加深對課文主旨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得到更多的人生啟迪。
木蘭詩教案篇十五
2、賞析詩中的木蘭形象。
選擇詩的片段,與同伴進行課本劇表演。
1導入:播放電影《花木蘭》片斷觀看。
2組織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評價;全班齊讀。個別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評價;齊讀。
3看頁下注釋,理解大意,準備質(zhì)疑。閱讀、思考、討論。
4組織交流、評價(強調(diào)古今有差異的詞語)交流、互評。
閱讀思考。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評。
3電影中拍了很多戰(zhàn)爭的場面,而詩中只是精練的三句。你覺得在這首詩中戰(zhàn)爭的場面應(yīng)該詳寫還是略寫,為什么?(提示分析這首詩中花木蘭的形象)。
小組合作討論。
4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評。
1小組合作,選取《木蘭詩》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組的順序,分別到講臺前表演。
2組織交流、評價交流、互評。
同伴競賽:看誰背誦《木蘭詩》又準確又迅速。
木蘭詩教案篇十六
1、積累文言知識,包括一些重要的詞語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點和常用的修辭手法。
3、感受花木蘭的女兒情、英雄氣,了解她的智慧、膽略和才能。
4、背誦全詩。
能力目標。
1、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準確、完整地復述課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學習本文敘事詳略得當?shù)膶懽鞣椒盎ノ?、排比、頂真、復沓、對偶等修辭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標。
感受木蘭勤勞樸實、剛毅勇敢的性格,學習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背誦這首古詩。
2、研讀刻畫木蘭這一人物形象的重點段落,理解詳略得當、繁簡相宜的寫作妙處。
教學難點。
了解本詩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辭手法,并提醒學生在翻譯時要注意體現(xiàn)。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古詩教學應(yīng)著重體現(xiàn)朗讀,注意語氣、語速、語調(diào)、節(jié)拍,力求聲情并茂,體現(xiàn)詩歌的聲韻美。在反復的誦讀中,深入體會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理解主人公的美好情操。
2、復述法。教師提示學生復述時不僅要掌握詩中敘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而且要注意抓住重點,做到詳略得當。引導學生清晰、流暢、有條理地表達。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內(nèi)容,便于背誦。
3、鑒賞法。在教師的引導下,集中鑒賞本文繁簡相宜、形象豐滿的寫作特色。注意發(fā)揮聯(lián)想想象,不要刻意追求現(xiàn)實的可能性,鑒賞詩歌有時要虛化,太實際的態(tài)度不利于鑒賞。
4、討論探究法。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查閱資料、網(wǎng)絡(luò)搜索、調(diào)查訪問、集體探究等渠道。
5、競賽法。針對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開展競賽法,容易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教具準備。
多媒體、花木蘭畫像、已打印好的文字資料、歌帶、錄音機。
木蘭詩教案篇十七
花木蘭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這首詩通過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展現(xiàn)了木蘭的英雄形象,這節(jié)課的學習重在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1.知識與能力。
分析故事情節(jié),了解木蘭的形象,提高同學們閱讀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注重朗讀,在讀中感知人物形象。
(2)采用提問引導式教學,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
(3)加入情景劇表演,幫助同學們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主義精神。
分析故事情節(jié),感受木蘭形象。
認識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一、導入語:
在中國文字中以“女子”為好,我們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詞語來形容女性,相信今天這個女子也會給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為她為我們樹立了巾幗不讓須眉的榜樣。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走進《木蘭詩》,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
二、重點研讀:(教師先帶領(lǐng)學生齊讀課文,之后以提問式展開課堂教學。)。
[提問]:本文由木蘭戶織引出故事情節(jié),由“當戶織”可見木蘭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明確]:是一個勤勞的女子。
[提問]:首段寫木蘭停機嘆息有何作用?
[明確]:設(shè)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提問]:文中哪句話交待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
[明確]:“昨夜見軍貼,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p>
[明確]:深明大義,忠孝皆備,勇敢果斷。
[提問]:在出征前木蘭做了哪些準備?
[明確]:“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p>
師:這里作者把東西南北市都寫到了,渲染了一種緊鑼密鼓的氣氛,突出了戰(zhàn)事的緊迫。一切準備就緒之后,木蘭踏上了征途。
[提問]:是如何展現(xiàn)木蘭奔赴戰(zhàn)場的情景的?
[明確]:“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提問]:這幾句展現(xiàn)了木蘭從軍征途的哪些特點?同時又展現(xiàn)了木蘭怎樣的情思?
[明確]:征途遙遠,行軍神速,木蘭既心情急切的奔赴戰(zhàn)場,又很深切的思念親人。
師:這里既寫出了木蘭的兒女深情,又展現(xiàn)了她的英雄氣概。
接下來,作者為我們展現(xiàn)了木蘭的征戰(zhàn)生活。
[提問]:“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眱删渑c上文有何聯(lián)系?
[明確]:是對上文“旦辭……”八句內(nèi)容的概括。
[提問]:詩中是如何展現(xiàn)木蘭的軍營生活的?
[明確]:“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p>
[提問]:這兩句展現(xiàn)了木蘭軍營生活的`什么特點?
[明確]:極其艱苦。
[提問]:“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闭宫F(xiàn)了木蘭經(jīng)歷了一場怎樣的戰(zhàn)爭?
[明確]:經(jīng)歷了一場曠日持久,激烈悲壯的戰(zhàn)爭。
[提問]:木蘭能夠勝利歸來,展現(xiàn)了她怎樣的英雄形象?
[明確]:英勇善戰(zhàn)。
[提問]:文中是如何展現(xiàn)木蘭立功之大的?
[明確]:“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p>
[提問]:“木蘭不用尚書郎”反映了她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明確]:不慕名利。
[提問]:思鄉(xiāng)心切的木蘭,急盼與親人團聚,文中是如何展現(xiàn)木蘭與親人團聚的情景的?
[明確]:“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p>
師:這里通過爺娘姊弟的不同舉動,渲染了一種全家團聚的喜慶氣氛。
[提問]:回到家中木蘭有何表現(xiàn)?
[明確]:“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p>
[提問]:這反映了她當時怎樣的心情?
[明確]:回家后的喜悅心情,恢復女裝的激動心情。
師:這表現(xiàn)了木蘭對和平生活的熱愛,對正常生活的向往。
[提問]:最后作者安排了怎樣一個戲劇性的場面結(jié)束了故事?
[明確]:“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p>
師:木蘭與親人團聚的情景,使故事更具有喜劇色彩,增強了的生動性。
(讓學生自由組合,分別扮演文中人物,表演情景劇。教師把握好尺度。)。
[提問]:最后用兔子作比喻有何作用?
(學生分組討論)。
[討論明確]:以兔為喻,歌頌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十幾年,未被發(fā)現(xiàn)的謹慎、機敏。
師:從木蘭身上我們看到,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他們的智慧、膽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
三、歸納木蘭的形象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選派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歸納。
[歸納]:這首詩塑造了木蘭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熱愛和平生活。她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四、學生再次齊讀課文。
五、課堂討論:
--引導學生深入認識木蘭形象,抓住兩個方面:一是人物的傳奇性,二是人物性格的豐富性。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并背誦這首詩。
(2)選擇詩中一段故事情節(jié),改寫成現(xiàn)代文,要合理運用一些刻畫人物的方法。
七、板書設(shè)計:(略)。
木蘭詩教案篇十八
北朝民歌《木蘭詩》,講述的是千百年前閨門女子花木蘭的故事。故事對我來說并不生疏,小時候聽父母講述過,后來上學時也學過??晌颐看巫x起《木蘭詩》的`時候,都深受感動,今天再次讀它仍感觸頗深。
木蘭乃一名普通“當戶織”的勞動婦女。因為天子征兵,父親在被征之列。父親已年老,家中又無長男,木蘭于是決定舍棄女兒身,替父從軍。木蘭騎上戰(zhàn)馬,渡過黃河,越過燕山,經(jīng)過了重重困難才到達軍營。在夜晚,“凜冽的朔風傳送著刁斗的打更聲,寒光映照著身上冰冷的鎧甲?!睂⑹總兪暾鲬?zhàn),歷經(jīng)一次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有的歸來。而英勇善戰(zhàn)的木蘭,則是有幸生存、勝利歸來。凱旋歸朝,木蘭放棄功名利祿,愿回家過耕織的生活。當她一身女兒妝出來和昔日戰(zhàn)友相見時,人們都十分吃驚。有這樣的女兒,多么幸運啊。
木蘭詩教案篇十九
這堂課不在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索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是孤立于課程之外,而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課程的主體,他們共同參與課程的開發(fā)。強調(diào)互動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和學生的信息交流屬于互動性和互惠性,通過信息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愿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特別是對木蘭勤勞、愛國、孝順等傳統(tǒng)美德的宏揚,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信息技術(shù)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百度”搜尋譯文時關(guān)鍵字的指導。并且在學生學習方式上改變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調(diào)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對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贊賞學生獨特和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
孫老師這堂網(wǎng)絡(luò)課的導入非常自然,說是帶來一款網(wǎng)絡(luò)游戲《木蘭詩》,然后、請學生輸入網(wǎng)址,這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大部分都是網(wǎng)絡(luò)游戲高手,沒想到今天語文課也能在玩中學課文。五個板塊的設(shè)計是圍繞主人公木蘭設(shè)置的,而且循序漸進,層層深入,體現(xiàn)了一個學生認知的梯度規(guī)律?!白x木蘭”是初讀課文,“譯木蘭”是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評木蘭”是深入理解課文基礎(chǔ)上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蘭”是思考質(zhì)疑階段,“寫木蘭”則是課文的拓展延伸。對于課文的重點,詩詞表達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師采用觀看flash、找相關(guān)語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碼的設(shè)置,也別巨匠心,體現(xiàn)了課堂的主題:我愛花木蘭。而每次進入的一把金鑰匙也增加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孫老師始終對學生進行賞識教學,鼓勵教學,而且教態(tài)親切自然,遇到教師電腦出狀況也能靈活處理。
不足之處。
1、語文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沒有很好兼顧。
這堂課對人文性比較重視,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學重點中“詩詞的藝術(shù)特點”、“字詞的錘煉”、“背誦課文”基本沒有提及,雖然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覺就像一堂歷史課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課,尤其是“譯木蘭”這個環(huán)節(jié),只是選取了三句重點句子讓學生翻譯,而“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句互文沒有強調(diào)。查找譯文也沒有花時間讓學生瀏覽或齊讀,學生在對課文內(nèi)容還比較生疏的情況下就進行“評木蘭了”。
2、倡導對話,但有些遠離根本。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有幾個環(huán)節(jié)與文本似乎關(guān)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談。
3、學生提問時應(yīng)該進行引導,學生的提問價值不大。
改進措施。
1、“讀木蘭”這個環(huán)節(jié)要加強,加強朗讀。
2、“譯木蘭”要加強學生對重點句子的理解。
3、學生寫感想時出現(xiàn)中英文夾雜的現(xiàn)象,應(yīng)予以指導,保持漢語純潔性。
木蘭詩教案篇二十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3、培養(yǎng)探究能力。
誦讀中討論和探究問題,養(yǎng)成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段,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nèi)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后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一個好的活動內(nèi)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guī)的活動內(nèi)容之后,還想繼續(xù)進行。
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也為背誦打下基礎(chǔ)。
進一步感知課文,也為下面的探究服務(wù)。
主要指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否圍繞著學習目標或在探索活動中提出的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包括老師提出的啟發(fā)性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1、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2、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3、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4、中國古代幾次的女扮男裝出征的巾幗英雄。
5、我對木蘭的看法。
6、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7、木蘭為什么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8、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為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9、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塑造的差異。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guī)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fā)言,主動自覺的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wù)。
指通過探究活動,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對共同關(guān)心的某些問題達成共識,可以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也可以通過動腦、動手解決某些問題或?qū)ふ业浇鉀Q問題的有效辦法、途徑。
建議:以《木蘭詩》為例,第八周的這堂課是否可以上成學生合作探究活動課(第六個教學過程),或探究結(jié)果匯報課(第七個教學過程)。
木蘭詩教案篇二十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點和修辭特點。
2、學會誦讀和背誦這首古詩。
3、培養(yǎng)探究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誦讀中討論和探究問題,養(yǎng)成利用各種渠道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感受木蘭代父從軍、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問題的樂趣。
問:中國(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
參考備案:穆桂英、劉胡蘭、秋瑾、鄧穎超、撒切爾夫人、
欣賞京劇、豫劇、動畫片、郵票等簡單片段,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可以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動力。觀察學生對學習是否感興趣可以先看學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學習的活動內(nèi)容中,再看學生對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式是否感到興奮、愉悅,然后看學生是否具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一個好的活動內(nèi)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學生在完成了正規(guī)的活動內(nèi)容之后,還想繼續(xù)進行。
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也為背誦打下基礎(chǔ)。
進一步感知課文,也為下面的探究服務(wù)。
主要指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否圍繞著學習目標或在探索活動中提出的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包括老師提出的啟發(fā)性問題)展開討論,討論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
探究點參考備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辭運用(或特點)。
2、從《木蘭詩》中看中國古代女子的服飾。
3、從《木蘭詩》中“爺”的稱呼看中國古代的稱呼與地位。
4、中國古代幾次的女扮男裝出征的巾幗英雄。
5、我對木蘭的看法。
6、詩歌的凝練的語言分析。
7、木蘭為什么不當官?(古代女子的三從四德)。
8、中國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從正道上講,須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標準。班昭、孟光是為以立德聞名;花木蘭、梁紅玉是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貞是以立字聞世。)。
9、中外影視作品對木蘭形象塑造的差異。
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活動規(guī)則,會傾聽、理解別人的發(fā)言,主動自覺的與別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wù)。
指通過探究活動,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對共同關(guān)心的某些問題達成共識,可以對某些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也可以通過動腦、動手解決某些問題或?qū)ふ业浇鉀Q問題的有效辦法、途徑。
建議:以《木蘭詩》為例,第八周的這堂課是否可以上成學生合作探究活動課(第六個教學過程),或探究結(jié)果匯報課(第七個教學過程)。
木蘭詩教案篇二十二
1、導語: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誰說女子不如男》。
問:同學們,有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誰說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說得很對,誰說女子不如男啊?中國不是有句古話叫什么“巾幗不讓須眉”嗎?其實,古今中外,出現(xiàn)過許許多多的女中豪杰,你們知道哪些呢?數(shù)一數(shù)吧?(穆桂英、劉胡蘭、江姐、薩切爾夫人、木蘭……)。
導入:看來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還真不少!剛才有人說到一個人——木蘭,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guān)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
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jié)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guān)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1、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chǎn)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chǎn)生后魏,這詩產(chǎn)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jīng)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diào)雄頸、熱烈、質(zhì)樸。
2、聽錄音范讀課文,要求:
a認真聽讀,不出聲。
b注意生字新詞的正確讀音。
c揣摩讀樂府詩的語氣,注意句中的停頓處理。
3、聽完了一遍課文,同學們,你們有哪些話想要說呢?
4、指名談?wù)勛约郝牶蟮母惺堋?/p>
1、導入:好,剛才同學們聽得很認真,也說得很好,那現(xiàn)在,老師把時間交給大家,用自己喜歡的任何方式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掃除字詞障礙。
學生自讀課文。
2、檢查學習情況。
a字詞。
注音:機杼軍帖可汗鞍馬鞍韉轡頭鳴濺濺。
鳴啾啾戎機金柝阿姊著我舊時裳。
b指名分段朗讀,正音,學生集體評價。
3、導入:剛才,老師檢查了大家的自學情況,非常不錯,下面,就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給大家分好的組,結(jié)合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試著把這篇文言翻譯成白話文吧。
第一組:一二段;第二組:三四段,第三組:五七段,第四組:六七段。
4、指句串講。適時補充指導。
5、指名復述故事。
第二課時。
一、賞析詩歌。
導入:《木蘭詩》寫得很好,同學們都背過了嗎?(背過了)那讓我們一起背誦《木蘭詩》。
師生一起背誦。
指名說。學生有可能會說:我最喜歡“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這兩句詩,從這兩句中可以看出木蘭是一個孝順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從軍的決心,“從此替爺征”。
我喜歡“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幾句寫出了木蘭從軍前緊張的準備工作,而且讀起來也很順口。
我最喜歡“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边@幾句能讓人聯(lián)想到木蘭到底在想什么。
指名說。適當指導,學生評價。
我喜歡“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這幾句描寫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蘭十年的從軍生活。
“軍中生活”一段確實寫得很好,老師也很喜歡這一段?!八窔鈧鹘痂?,寒光照鐵衣”,北方寒冷的夜晚,點點星光照在木蘭的鎧甲上,的確是傳神之筆。在這里,有一個問題需要同學們思考:十幾年的軍中生活為什么只用了這短短的六句詩來描寫呢?(學生思考,討論。)。
指名說。
二、啟發(fā)想象。
導入:詳略的安排是這首詩的一個主要特點。正因為是略寫,也就給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想象的空間。下面請同學們發(fā)揮自己豐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蘭的軍中生活。可以從木蘭的女扮男裝,從天氣呀,地勢呀,交戰(zhàn)雙方呀,多個方面展開想象。
(學生靜思默想。)。
然后問:哪位同學愿意把想象出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指名說,老師作適當指導,學生評價。
三、交流討論。
出示問題:一千多年來,木蘭的形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原因是什么呢?請大家分組討論。
小組討論。
指名說,學生評價,老師指導。
四、結(jié)束新課。
同學們,學了花木蘭的故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指名說。
木蘭詩教案篇二十三
1.這首《新木蘭辭》記敘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請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
4.表現(xiàn)木蘭工作勤奮、辛苦,成績突出的詩句有哪些?
5.木蘭的成功經(jīng)歷證明了什么?(請用戲曲《花木蘭》中那句著名的唱詞來回答)在當今就業(yè)艱難的'情況下,木蘭不僅成功就業(yè),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績,這給你以什么啟示?(請用成語或警句、俗語來回答)。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047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