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總結都是我們進步的機會,我們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己。怎樣應對工作中的壓力和困難?掌握一些范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總結的技巧。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一
2.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
4.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4.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壓強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重力面積的正確理解.。
五、教學用具:壓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碼、橡皮泥、木條、彈簧秤、
1/2。
1、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
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壓力與重力的比較。
2、活動10.2探究壓力作用的效果。
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物理上用p表示壓強,用f表示壓力,用s表示受力面積。壓強公式:p=f/s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
例:一臺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臺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5、布置作業(yè)。
2/2。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二
壓強和浮力是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重要概念,都屬于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它們之間有較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具有很強的規(guī)律性,它與生活、生產有密切的關系。本單元內容包括:固體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以及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一、單元知識結構。
二、《課程標準》與《教學大綱》中教學要求的比照。
三、教學目標解讀1.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壓強是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因此可以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探究來學習。對于“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壓力、受力面積、壓強這三個量中的兩個,能夠通過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變形計算出第三個,不要求與其他公式綜合進行計算?!爸涝龃蠛蜏p小壓強的方法”這項要求,既是為了使學生深入學習壓強的概念,更是為了使學生能把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學中要注意:(1)加強實驗。在教學中盡量安排探究性學習活動,活動要具有實驗操作方便、規(guī)律性強、結論容易獲得的特點,適宜初中學生探究。如: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讓學生通過進行自主研究,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從中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使學生獲得較多的感性認識,受到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從收集的證據(jù)中,總結和歸納規(guī)律性的知識,初步學習歸納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實驗的成功中獲得愉悅,為提高學習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礎。(2)注意教給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要注意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學好知識。允許每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點獲取或深或淺、這方面或那方面的知識,不僅不會使學生對物理產生為難情緒,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液體內部壓強規(guī)律”,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必須知道的,但關于液體內部壓強公式,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能力選擇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空間。(3)在教學中,都要從生活實際提出問題入手,使學生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認識到:物理學是有用的,知識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支柱,對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谶@種考慮,教學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實驗、小制作等活動,習題中盡量設計一些結合社會生活實際的題目,為學生提供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知識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成長。2.了解測量大氣壓強的方法。通過觀察大氣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感知大氣壓強是一種客觀存在。托里拆利實驗是物理學史上一個重要實驗,不能做實驗可通過看vcd,讓學生知道實驗的過程和事實,使學生了解大氣壓強大小的由來,并記住標準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通過實例計算和介紹大氣壓強的應用,使學生感悟大氣壓產生的壓力大小,并認識物理及其相關技術對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對于氣體的壓強跟體積關系的實驗是一個定性實驗,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利用注射器做實驗,還可以結合生理衛(wèi)生課列舉人的呼吸運動,聯(lián)系胸腔、肺氣壓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3.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浮力。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知道物體浮沉的條件。浮力知識的內容綜合性較高、能力要求也高。在教學中,要注意復習力、二力平衡、密度及液體壓強等有關知識;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展學生的認識;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推理能力。(1)浮力是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和觀察來建立浮力的概念和研究浮力的規(guī)律。通過實驗讓學生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體會和感悟實驗的方法對物理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加強了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的作用。在教學中應注意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程度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情況,積極引導學生自己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用科學的觀點和態(tài)度來研究浮力問題,認真思考,主動地學習。(2)物體的浮沉條件有兩個知識點:一是物體的浮沉條件;二是輪船、氣球、飛艇和密度計的浮沉原理。前者重在綜合所學力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后者重在使學生認識到浮沉條件在社會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及其重要意義,進一步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能夠說出在它們當中為實現(xiàn)漂浮、上浮、下沉、懸浮所采取的措施,了解它們的構造特點。除課堂內、外安排一些小制作、小實驗外,還可以安排學生查閱有關浮力知識的資料(如:古代利用浮力的故事、長江三峽、深水打撈等),學生通過收集、交流關于浮力應用的資料,了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使學生開闊視野,培養(yǎng)發(fā)展獲取信息的能力,并體會物理在科學、技術、社會中的作用。4.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對阿基米德原理不要求計算繁難的綜合題,突出用最基本的原理來分析問題。在學生熟練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推導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導式,這對學生理解、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對綜合運用前面學過的知識,對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發(fā)展思維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關于物體在氣體中也受浮力,不要在認識浮力概念的時候學習,而應放在得出液體的阿基米德原理后再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對“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有完整的學習過程,同時也保證了氣體浮力知識的完整、思路連續(xù)。5.通過實驗探究,初步了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介紹“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對于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就可以了,因為這里的要求是最低的,即“初步了解”。要重在用來解釋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應選取與日常生活和社會發(fā)展聯(lián)系密切的實際知識,以學生能夠接受的形式,展示物理學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索物理道理的興趣,使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不宜追求理論上的完備,應通過生動、鮮活的演示實驗和隨堂小實驗,增加學生的感性知識,引導分析、歸納,概括出學生能夠理解的知識要點。還可以利用計算機課,來講解“飛機升力的產生”等,或開展簡便易行的探究和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技術、社會的緊密聯(lián)系。
四、重點、難點分析1.壓強是貫穿這一單元的主干,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對初中學生學習難度比較大,原因是:壓強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液體壓強的知識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感性經驗較少;學習本單元知識又需要綜合運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識;解釋有關現(xiàn)象、解答問題需要一定的分析表達能力。由于固體、液體、氣體它們的性質不同,因而對不同物態(tài)的壓強量度和測量方法等都各不相同,那么,液體的壓強是教學的難點。在教學中注意:(1)明確引入“壓強”概念的物理意義。理解壓強的'概念,關鍵在于認識壓力產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積有關,相等的壓力能產生不同的效果,日常生活中不少實例可以說明。為了表示壓力產生的效果,需要引入“壓強”這一概念。(2)在講壓力概念時,可采用對比方法進行學習。如:將壓力和重力進行對比分析。認識到壓力和重力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力,壓力不一定是由物體的重力產生的,但將一個物體放在水平支撐面靜止時,物體對支撐面的壓力的大小與物體重力的大小相等。在講解時可以畫力的示意圖舉例說明。如:手用力往墻上按圖釘,墻壁受圖釘尖的壓力,壓力方向與墻面垂直。施力者是圖釘,受力者是墻壁,與圖釘受重力大小無關。還可用列表說明,如:以放置在斜面上的質量為m的木塊對斜面產生的壓力為例,說明這兩個力的區(qū)別。
因此,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體,對桌面產生的壓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本身重力大小的事實,僅說明壓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的重力,方向相同,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
(3)明確由于固體和液體的性質不同,因此在計算壓力和壓強時,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歸納解題思路和方法時,不但要總結一般規(guī)律,還要找出它們的特性,簡化分析和計算過程。
2.浮力這一知識牽連的概念多,需要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強。認識浮力是教學的重點,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是難點。學生有不少生活經驗干擾學習正確的知識,在教學中既要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又要注意糾正那些非科學的經驗和觀念。如容易混淆的概念:“浸在”和“浸沒”的區(qū)別;“排開液體體積”和“物體體積”的關系;“懸浮”和“漂浮”的區(qū)別。對于“浮力”的學習,要讓學生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在探究“浮力產生的原因”要運用二力平衡和液體內部壓強等知識進行分析,有一定的難度??衫醚菔緦嶒?或多媒體課件展示)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減少抽象性,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降低難度。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三
這是一堂集新課講解和實驗探究教學的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從“學習目標”出發(fā),充分利用多種學習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多點開花,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
物理是實驗學科,很多物理現(xiàn)象都要通過實驗去呈現(xiàn)、去驗證。本節(jié)課,物理實驗貫穿教學全過程,從液體中是否存在壓強到液體內部壓強的方向及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都給每位學生提供探討用的實驗。
我利用每次探究的機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步驟分明,并結合實驗,讓學生對控制變量法有所體會。堅持下去,必能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動手操作能力、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多種能力。
不足:
1、在有些環(huán)節(jié)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超過規(guī)定要求。
2、沒有板書,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fā),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松氣氛中學習,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四
1、知道液體壓強的產生。
2、理解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shù)據(jù),能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一)舊課復習。
1、什么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jié)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jù)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于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面出現(xiàn)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么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著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著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shù)據(jù)和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著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么?(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
問:出現(xiàn)這個高度差,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面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么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著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6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厘米處大,9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么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jù)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1、講述:這節(jié)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同學們很有收獲,今后還要繼續(xù)努力,發(fā)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fā)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最后由教師進行小結。
1、課后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jié)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四)說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后,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shù)據(jù),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后由學生舉手發(fā)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后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后,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五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會在實驗中記錄必要的數(shù)據(jù),能通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兩端開口的玻璃圓筒、側壁開口的玻璃圓筒、橡皮膜、壓強計、水、鹽水。
壓強計、200ml的量筒、水、鹽水。
(一)舊課復習。
1.什么叫壓強?寫出壓強大小的計算公式。
2.壓強的單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課引入。
問題的提出: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體,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對支承它的物體表面有壓強。液體也受到重力作用,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能流動,盛在容器內對容器底部、側壁和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會有哪些特點呢?(板書課題:第二節(jié)實驗:研究液體的壓強)。
(三)進行新課。
1.演示、講述。
(1)演示實驗:將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開;將水倒入上端開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圓筒內(倒水前,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筒口相平),請同學們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側壁開口處扎有橡皮膜的圓筒(倒水前,也讓學生觀察橡皮膜表面與側壁筒口相平),又請同學說一說,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講述:根據(jù)以上實驗表明,液體由于受重力作用,對容器底部有壓強;對阻礙液體散開的容器壁也有壓強。(教師板書)。
2.學生分組實驗:
(1)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有壓強,液體內部有沒有壓強?如果有壓強,這個壓強有什么規(guī)律呢?下面請同學們通過實驗,自己來研究,找出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2)用手指輕輕按一按金屬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請同學們觀察壓強計u形管中兩管液面出現(xiàn)的高度差,力稍大點,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壓強也越大。
(3)講述實驗步驟:
一面講述,一面演示。接著請同學們閱讀課文中的“實驗步驟”,弄清楚應當怎樣做實驗,通過實驗要研究什么問題。實驗時,注意金屬盒口朝著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體(水或鹽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時,觀察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認真做好記錄。
(4)學生按步驟進行實驗(一部分同學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學用鹽水做)。
實驗中,教師注意指導、檢查,著重檢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記錄數(shù)據(jù)和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錯誤的結論。
3.課堂討論(教師問,學生答)。
問:當把壓強計連著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屬盒放入水中(或鹽水)時,在u形管中觀察到什么?(學生答:u形管的兩管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
問:出現(xiàn)這個高度差,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表明液體內部有壓強)。
問: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兩管液面還有沒有高度差?又說明什么問題?(仍有高度差,表明液體內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問:將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著不同的方向,這個高度差是否相等?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這個高度差相等,表明液體內同一深度處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問: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處時,這個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說明什么問題?(學生答:6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比在3厘米處大,9厘米處這個高度差更大,表明液體內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問:用水和鹽水做實驗的u形管兩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為什么鹽水比水大?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答:因為鹽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的壓強也越大)。
4.小結:
教師根據(jù)剛才的課堂討論、師生對話,簡要進行歸納,表揚同學們認真做實驗的情況,鼓勵同學們對問題的研究精神,然后教師再把剛才討論所得的結論簡述一遍,分別把各點結論進行板書。
1.講述:這節(jié)課通過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實驗,知道了液體壓強的產生和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同學們很有收獲,今后還要繼續(xù)努力,發(fā)揚這種研究問題的精神,認真學好物理知識。
2.請同學們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課堂討論,學生舉手發(fā)言回答對演示實驗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最后由教師進行小結。
1.課后把剛才所做的兩個演示實驗(即第三節(jié)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的解釋寫在課本上題目的旁邊。有條件的同學回家可把這兩個實驗做一做。
2.把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2題和習題第8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四)說明。
1.本課重點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關鍵是要學生做好實驗。課內,老師講解實驗步驟、實驗注意事項和要研究的問題非常必要。這個實驗的操作較為困難,學生實驗時教師要多加指導。
2.實驗中量筒的內徑應大一些,否則壓強計的金屬盒不易放入,如果實驗室沒有合適的量筒,可用去頸飲料瓶代替,在飲料瓶外壁貼上帶有刻度的紙條即可。
3.按教材,是用鹽水和水比較不同液體(即密度不同)在同一深度處壓強不同的實驗,也可以用其他密度比水小的液體,如煤油或酒精(最好是在學生實驗完后,由教師演示來進行驗證),不過用鹽水是最方便的。
4.實驗中指導學生正確實驗、進行觀察,如實記錄數(shù)據(jù),對正確得出結論,非常重要,這是實驗成敗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指導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認真實驗,認真觀察,對提高實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大有好處。
5.課本第三節(jié)課后練習第1題和習題第9題,演示后由學生舉手發(fā)言進行討論,可加深學生的實感,也可以鞏固練習本課所學知識,課后再把結果寫出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課后,有條件的學生再做一做更好。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六
1.復習、總結前節(jié)實驗課的內容,使學生理解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
2.使學生掌握計算液體壓強的方法和公式。
: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器。
問:上節(jié)課,我做過什么實驗?我做的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問:為什么液體對容器底有壓強?對容器壁也有壓強?
根據(jù)學生回答,著重指出是由于受到重力和有流動性。
問:上節(jié)課,同學們從自己做的實驗看到了什么?能得出什么結論?哪位同學講講?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和補充,板書: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1.找一名學生朗讀本節(jié)課文大問號后面的一段楷體字。講:這一節(jié),我們學習液體壓強的計算。
板書:
3.讓大家先計算一道固體壓強的題“一根長方體鐵柱,底面的長和寬都是1厘米,高20厘米,立在桌子上,對桌面的壓強多大?”(板畫一根長方體鐵柱如課本圖10-14乙)。
找三、四名學生在黑板上計算,其余學生在本子上算。
4.討論怎樣計算水面下20厘米深處的壓強。因為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壓強相等,只要求出20厘米深處豎直向下的壓強就行了。
可以設想在20厘米深處有個正方形水平面,邊長是1厘米,這個面上方的水柱壓著它,正方形水平面受到的壓強就等于上方液柱對它的壓強。(邊講邊畫出課本圖10-14甲)。
怎樣計算這個水柱對這個面的壓強呢?應該先求什么……。
讓學生討論計算步驟,教師邊總結、邊板書:
(1)求水柱體積v=sh,
(2)求水柱質量=v=sh,
(3)求水柱對底面的壓力f=g=g=gsh,液體壓強的公式p=gh。
5.引導學生討論公式的物理含義:
(1)對同種液體,p與深度h成正比,h增大,p增大。
(2)對不同液體,深度一定時,p與液體密度成正比,大的p大。
(3)公式中不包含面積s,所以壓強p的大小跟所取的受力面積大小沒有關系。
討論課本中本節(jié)后面的練習題2。鞏固對液體壓強公式的理解。
6.做模擬帕斯卡桶實驗,加深印象。(用塑料小瓶代替桶,用1米長的乳膠管代替長玻璃管。用刀片在塑料小瓶壁上豎劃幾條縫,把乳膠管密接在瓶口上。把少量水倒入乳膠管,把膠管提起到一定高度,瓶壁上的縫即被水壓開,水沿縫流出。)。
7.讓學生做課本上本節(jié)的例題。
(1)做題前提醒學生注意統(tǒng)一單位。用千克/米3,h用米。
(2)根據(jù)計算結果進一步強調p與s無關,而壓力與s有關系。
8.討論節(jié)后的“想想議議”。
(1)完成本節(jié)后面的練習題1,3,4。
(2)提倡課下閱讀章后的閱讀材料:“開發(fā)海洋”。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4、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xiàn)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2、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3、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概括的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學難點:壓力與受力面積的正確理解及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具準備:
課件、氣球、針、鉛筆、小刀、橡皮泥、勾碼、彈簧測力計、細繩、長方體木條教學過程。
一、
二、新課教學。
(一)壓力的作用效果。
學生思考回答:力的作用方向都是垂直于物體表面的;都使物體發(fā)生了形變。
學生分小組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驗證猜想(運用控制變量法,學生自主實驗,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認識,教師巡回指導,及時反饋,用時十分鐘左右)。
鼓勵幾個小組上前演示(學生展現(xiàn)個人風采,增強自信),總結結論。
(二)壓強。
通過數(shù)據(jù)(比值定義法)得出壓強的表達式。
單位:帕斯卡,簡稱帕,符號pa,1牛每平方米表示1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為1牛。
例題練習ppt(學生通過練習將公式與實際聯(lián)系起來,鞏固知識點)。
(三)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老師提出問題:利用橡皮泥和小刀,在橡皮泥上切一刀,怎么才能使橡皮泥對桌面的壓強減小一半?(學生設計實驗,并到前面演示,通過這個實驗,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學生討論怎樣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用時四分鐘左右)。教師總結:
這節(jié)課,從壓力的作用效果認識了壓強這個物理量,并且利用了實驗探究的方法和比值定義法得出了壓強的定義公式和單位,學生親身驗證了一下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扣題)請同學們解釋一下課前的現(xiàn)象(學生解釋),教師說明,任何物體所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而在實際生活中,有的時候需要增大壓強,而有的時候需要減小壓強,通過展示圖片,讓學生辨別并說明都運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三、課堂小結:
1、壓力: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壓力的作用效果:
與壓力的大小有關,與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2、壓強:
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公式:
單位:帕斯卡(pa)。
3、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四、當堂練習。
設計關于壓力作用效果、壓強、及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方面的練習題,鞏固新知識點,用ppt展示。
五、
作業(yè)。
探究生活中與壓強有關的實例,舉出五個以上實例并說明運用了本節(jié)課的哪部分知識。
六、
壓力: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壓強: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公式:
單位:帕斯卡(pa)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八
1.理解壓力的概念,知道壓力的作用效果眼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壓強。
2.掌握壓強的概念,知道壓強的計算公式,國際單位制中醫(yī)強的單位及其意義,會進行壓強的簡單計算。
(二)教具。
演示用:壓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破碼2個,細砂、玻璃杯。
學生用:壓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質量為200克的破碼2個。
一、新課引入。
對以上問題,可能同學們現(xiàn)在還不能得出正確結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確,要經過事實來檢驗。同學們學習了本課的知識,就會得到滿意的回答(板書課題:第十章壓強液體的壓強第一節(jié)壓力和壓強)。
二、進行新課。
1.請同學們在草稿本上畫出下列各圖中物體對表面的壓力示意圖。
同時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三人各畫一圖(有意識地請能正確畫出的同學,以便借此講解壓力的概念)。同學們作圖時,教師可走到學生中去,來回巡視,了解學生作圖中的錯誤。
啟發(fā)學生回答出:壓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壓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師重復一遍學生的回答(板書:壓力: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4學生分組做課本圖10—3壓力小桌的實驗,并講述壓強的概念。
(1)介紹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要觀察的現(xiàn)象。
首先照圖10—3甲做,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圖做,比較與甲圖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積不同,壓力相同),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最后請同學們回答圖下面的圖注中提出的問題,并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保?/p>
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積相等嗎?觀察壓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實驗后由學生得出結論。(板書:“壓力作用的效果還跟壓力的大小有關?!保?。
(3)講述壓強的概念。
壓力作用的效果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為了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學中引人壓強的概念(板書:壓強)。
講述:要比較壓力作用的效果,應取相同受力面積上受到的壓力,物理學中把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板書這一定義)。
例:一臺機器重1000牛頓,與地的接觸面積是2米2,這臺機器對地面的壓強是多大?
請同學們說一說該怎樣計算?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壓強等于壓力除以受力面積。
(5)講述壓強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面積的單位是“米2”,壓強的單位是“牛/米‘”(板書:壓強的單位是“牛/米‘”,又叫帕斯卡人該單位讀作“牛頓每平方米”,它有一個專門名稱叫做帕斯卡,簡稱帕,帕斯卡是法國科學家,為了紀念他在物理學研究方面作出的貢獻,以他的名字作為壓強單位的名稱。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1牛頓”。
寫出“5帕”,指導學生說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5牛頓。列舉課文中一張報紙子放在桌面上對桌面的壓強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時對地面的壓強。
請同學們利用剛學的壓強公式、單位,計算下面所述例題。
5.例題:
教師一邊念題,一邊請同學們看圖,并思考,念完題后,請學生說出已知條件,教師寫在黑板上,利用公式p=進行解答。
解題過程中和解題完后進行評講,強調單位必須使用規(guī)定的單位:力用牛頓,受力面積用米?,所得到的壓強單位才是帕斯卡。
三、歸納本課的內容和課堂鞏固練習。
1.利用黑板上的板書,簡明扼要地把本課所學知識敘述一遍。
2.請學生對課本的圖10-1問題作出回答;再請一位學生說一說書包帶子寬的'比窄的好的理由。
3.討論章后習題第5題。討論后教師補充、完善。
四、布置作業(yè)。
1.對第一節(jié)教材后的練習第1、2、3、4題進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簡要地寫在題目的旁邊,下節(jié)物理課時準備課內回答。
2.把節(jié)后練習的第5、6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提示:在做練習第6題之前,思考一下:
1米2=______厘米2,1厘米2=_______米2,那么150厘米2=_____米2。計算時,要用科學記數(shù)法。
(四)說明。
1.課本中圖10一3的實驗,如果沒有恰當?shù)乃芰吓菽?,可用砂子代替,效果一樣。這一實驗,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其課堂效果好于演示實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出結論比看老師的演示實驗印象更深刻。
2.關于壓力和重力,在本課只就課本中所述的“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產生,也不一定都與重力的方向相同”進行講述。不宜在本課內進行拓寬或加深。如果有學生說“壓力就是重力”,教師必須加以糾正,不要造成概念上的錯誤。至于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可放在章未復習時進行,以免充談本課“壓強”這一重點知識。
3.關于壓強的單位“帕斯卡”,一定要讓學生懂得它的意義,在運用時才知道為什么要把受力面積“厘米‘”或“毫米‘”換算成“米‘”的道理;同時面積單位的換算,對于初二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在課前給予輔導,特別是采用科學記數(shù)法和涉及負指數(shù)的問題時,可能就更加困難,教師備課時應考慮到這一問題。
4.芭蕾舞演員足尖對舞臺的壓強和大象對地面的壓強大小的比較這一例題,安排給學生自己在課內做,可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學生做后教師進行講評,在書寫格式、解題思路、公式運用和單位換算上,給予指導,這樣對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效果更佳。
5.把空玻璃杯開口向上和開口向下分別放在細砂上的演示實驗,可以布置給學生課后回家自己做一做,并說明理由,以達到復習本課所學知識的目的。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九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
·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xiàn)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
【教學重點】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教學難點】通過探究實驗,學習下定義的科學方法。
【教法學法】對于壓強的概念的引入采用教師啟發(fā)式教學;對于壓強的影響因素和定義采用探究式教學;對于壓強的計算采用講授法及講練結合的方法;對于增大和減小壓強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
【教具準備】。
鉛筆,海綿,壓力小桌,砝碼。
1.觀察圖片并欣賞音樂《腳印》。
師:用物理的語言描述這些事例,找出這些事例中所包含的共同特征。(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相同之處,都有壓力產生,都產生了作用效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這些現(xiàn)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不同之處,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大小、受力面積等不同)。
2.動手體驗。
如圖,兩手指受壓時的形變和感覺有什么不同?用力后又有何變化?
師:誰能夠根據(jù)這些現(xiàn)象提出一個可探究的問題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提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
1.猜想: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呢?請說出你的理由。
2.設計實驗:
師:如何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變壓力、受力面積等變量?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小組展示。
5.師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我們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板書: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當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都不同時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
生:討論并回答。(教師提示:我們是如何比較物體速度的?)。
師:總結比較壓強大小時即不能夠只比較壓力,也不能夠只比較受力面積,應比較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最方便,所以我們用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表示壓強。
板書: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說明:采用啟發(fā)引導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體會下定義的研究方法。)。
例題:計算芭蕾舞演員和大象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通過問題和實例讓學生總結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或減小壓強?我們分別采用了什么方法?(小組交流討論后回答)。
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fā)現(xiàn)冰面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a.原處站立不動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
4.某工廠要建造一個煙囪,設計總重是2×108n,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是5×106pa,則煙囪的基礎面積至少是___________m2。
(1)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2)我們主要采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3)在研究問題時,采取了幾種思維程序?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十
每個教師都應該學會做好教學設計,一起來看看壓強教學設計吧!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壓力,什么是物體的受力面積。
(2)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了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知道壓強單位的物理意義和由來,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了解壓強的增大與減小的主要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觀察生活中各種跟壓強有關的現(xiàn)象,了解對比是提高物理思維的基本方法。
(2)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通過探究實驗,觀察實驗現(xiàn)象、采集的實驗數(shù)據(jù),獲得對壓強比較深入的了解,初步學習使用控制變量法。
(3)通過實際動手,實踐如何改變壓強。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對壓強、浮力基本知識理解的感悟認識,為深入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對參與物理學習活動的興趣,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學是人類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基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壓強的大小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教學工具。
釘板、砝碼、石粉、鉛筆、海棉、橡皮泥、鐵釘?shù)取?/p>
一.引入新課。
(一)壓力: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
方向:與接觸面垂直。
大?。河袝r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時)、有時不等于重力。
2.突破難點的方法:
練習:利用圖幾種情況分析壓力的作用情況來鞏固所學的壓力的知識。
利用探究實驗進行壓強的學習。
1.提出問題。
2.進行假設和猜想。
3.設計方案(實驗)。
4.進行實驗(學生探究)。
5.分析現(xiàn)象。
6.歸納總結得出規(guī)律或結論。
壓力的作用效果(壓強p)不僅跟壓力的大小有關,還跟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
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壓強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符號的意義及單位:p---壓強---帕斯卡(pa)f---壓力---牛頓(n)s---受力面積―平方米(m2)。
1pa=1n/m2。
壓強的物理意義:
以p=20pa為例,p=20pa=20n/m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積上受到的壓力是20n。
講解例題,使學生能真正理解壓強及有關計算(特別是公式的應用和單位的統(tǒng)一)。
通過列舉相關的實例(啄木鳥、圖釘、刀等),提出問題,怎樣減小或增大壓強?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感受、經驗進行討論并總結和歸納:
減小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增大受力面積。
(2)受力面積不變時,減小壓力。
(3)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的方法:
(1)壓力不變時,減小受力面積。
(2)受力面積不變時,增大壓力。
(3)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十一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將科學探究列入內容標準,旨在將學習重心從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向知識的探究過程轉化,從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向主動獲取知識轉化,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精神。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領悟科學的思想和精神?!笨梢?,探究性教學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目標的取向之一;把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價值觀、實踐操作、解決生活中與物理學相關的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探究性教學的教學設計應主要圍繞學生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這兩方面來展開、本文僅就現(xiàn)行的初中教科書《物理》(第一冊)第十一章中的“大氣的壓強”一節(jié)的教學設計,淺析探究性教學設計中學習策略和學習環(huán)境的有關問題。
觀察1將一干燥的玻璃瓶放在酒精燈上均勻加熱一段時間,用一插有長細玻璃管的橡膠塞把玻璃瓶的瓶口塞緊,并倒插入盛水的玻璃槽中,這時玻璃管中的“水往高處走”,如圖1所示。
觀察2在一玻璃杯中裝滿水,用一蓋玻片將其蓋住,手壓住蓋玻片,將玻璃杯口向下倒置,放開手后蓋玻片并不掉下,如圖2所示。
觀察3把一個內徑比手指肚稍小一點的玻璃管或飲料吸管插入水中,直到全部被水淹沒。用手指堵住管子的一端并將其從水中取出,水依然保留在管中,只有當手指松開被堵塞的管口,水才會流出來,如圖3所示。
現(xiàn)象的觀察主要是為學生正確理解“大氣具有壓強”提供感性認識,引起學生注意,也就是為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一種學習環(huán)境。同時,這一環(huán)境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良好欲望。
物理概念的學習是物理學習的基礎,只有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真正掌握物理概念??茖W概念的形成需要有一個構建已有事實的邏輯數(shù)學結構的過程,因此,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出玻璃管中水、蓋玻璃片的受力示意圖,進一步明確大氣壓的存在,這是把原始問題抽象成物理(或數(shù)學邏輯結構)模型,也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關鍵。
現(xiàn)象的觀察與分析為學生建立了“大氣壓”的概念,但是,概念的正確與否卻需要有實驗的驗證。有步驟地進行實驗,不但增強了學生的體驗機會,更重要的是為學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幫助。這時教師可以在組織學生在認真分析前面三個演示實驗的基礎上,列舉出與大氣壓強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或物理現(xiàn)象,并演示給學生看,或者說,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實驗中來。
教師也可利用物理學史中關于人類對大氣壓強的認識,幫助學生構建具有抽象意義上的“大氣的壓強”。如馬德堡半球實驗:德國物理學家奧托?格里克利用自己發(fā)明的抽氣機把兩個直徑只有26.4厘米的鐵球抽成真空。然后用8匹馬來對拉,卻怎么也拉不開兩個鐵球,可見大氣壓強有多大。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學內容的重點知識,而壓強概念又是本章知識結構的核心,也是生產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概念,也是學生以后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浮力知識的基礎。這一節(jié)內容著重學習的是固體的壓強,它是在學習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的基礎上編排的,是初中物理教學中有關力學知識的一次較大的綜合。此外,壓力、壓強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本節(jié)教材從生活場景走進物理學習,又從物理學習走進社會應用,體現(xiàn)了物理與生活、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
學情分析。
在本節(jié)學習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力學的基礎知識,并學習了兩個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這些知識都是本節(jié)學習的認知基礎;控制變量、比值定義、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涉及,這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方法基礎。另外,初中學生有一定的觀察能力,也具備了較強的獨立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對于本節(jié)內容所學習的壓力,已有了壓力大、作用效果明顯的思維定勢和壓力總等于重力的誤區(qū),這也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難點所在。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壓強的概念。
2、理解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3、知道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且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4、了解壓強的增大和減小的主要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采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信息處理和分析能力。
2、在壓強概念的學習中,學習運用比值定義法和類比法。
3、了解改變壓強的實際意義和基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自然規(guī)律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壓強的概念和壓強的公式。教學難點:影響壓強的因素。教法學法:
教法:啟發(fā)、講解與討論相結合。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生甲:腳會陷到雪里,舉步維艱。
課件動畫播放:小聰陷到雪地里。
師:怎么辦呢?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小聰在雪地里自由行走?
生乙:穿上滑雪板。
課件動畫播放:小聰?shù)呐笥汛┥匣┌逶谘┑乩镒杂尚凶摺⒒小?/p>
小實驗:讓學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輕輕夾著一端削尖的鉛筆,兩個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生甲:食指感覺有點疼,且肌肉凹得深;拇指不覺得疼,肌肉凹得淺。
師:你實驗做得很認真,觀察得很仔細。
以上現(xiàn)象都是由壓力產生的與壓力的作用效果有關。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壓力,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什么叫壓強等。
二、新課教學:1.壓力。
師:請同學們大膽說出自己的問題或想法。生甲:人走過雪地為什么會留下腳印?生乙:人在雪地上,對雪地的壓力差不多,為什么一個人陷了下去,而另一個沒陷下去?生丙: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的感覺為什么會不一樣?生乙:我認為上面的那些現(xiàn)象都是力作用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時,人對地或粉筆盒對桌面的作用力的情況。
生甲: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對地面有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板擦或粉筆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時對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應等于物體的重力。
師:當我們要將釘子釘入墻面或將一枚圖釘按在墻上(也可請一名同學演示,感覺)時,釘子對墻面的作用力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生:按圖釘或釘釘子的時候,釘對墻面有垂直于墻面的作用力。
師:同學們剛才談到的幾種力的情況,它們有共同的地方嗎?生:不論是對地面、桌面的力還是對墻面的力,它們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觸面上的。作用點在地面或墻面(接觸面)上。
師:我們把這種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課件播放:靜止在斜面上或從斜面滑下的物體。
師:請同學們分析物體對斜面的壓力。
生:物體對斜面的壓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總結:通過分析,學生應明確,有些壓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產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況下壓力和重力無關,壓力不是重力。
師: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呢?怎樣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生甲:力越大產生效果越明顯,因此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關。生乙:用筆尖和筆帽扎手時,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筆尖扎得很痛,而筆帽則沒有什么感覺,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與接觸面積有關。
生丙: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可能都有關系。生甲:壓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過比較壓力作用下物體的凹陷程度的大小。
師:研究物理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實驗。同學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大家可以通過實驗來驗證,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做實驗?同學們分組活動,教師巡視并參與學生們的活動,最后進行交流。
生甲:我們組是利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將啤酒瓶放在海綿上,受力面積一定,通過在瓶子中加水來改變瓶子對海綿的壓力,從海綿的凹陷程度的大小可以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壓力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的關系。
生乙:我們將瓶蓋蓋緊,保持瓶子對海綿的壓力不變,通過倒放和正放來改變瓶子對海綿的受力面積,從海綿的凹陷程度大小可以反映壓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得出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的關系。
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的大小都有關系。2.壓強。
師:設疑:怎樣方便地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呢?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積的大小都有關系,要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就要取相同的面積上受到的壓力來進行比較。我們可以利用“類比法”(與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速度)及“比值定義法”等得出壓強的概念。
師:物體在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生:可以說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教師歸納:(1)壓強的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2)壓強的計算公式:p=f/s教師說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n),面積的單位是平方米(m2)。由公式確定壓強的單位就是牛頓每平方米(n/m2)。人們給壓強規(guī)定了一個專門的單位叫帕斯卡,簡稱帕(pa)。
師:任何物體能夠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的限度,超過這個限度,物體就會被損壞。因此在生產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壓強,有時又需要減小壓強。如何改變壓強的大小呢?師:請同學們看教材p40的圖。討論人們是要增大壓強還是要減小壓強,用的是什么辦法?課件展示圖片。
生:常用的刀和剪都有一個很薄的刃,這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不論是釘子還是大頭針、圖釘做得很尖,這也是為了增大壓強。
生:載重的大卡車上裝有許多很大的輪子,滑雪者的滑板做得又寬又長,這些都是為了減小壓強。
師:請同學們從舉出的這些例子中,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有哪些?生:壓力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通過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改變壓強;受力面積一定時,用改變壓力的大小改變壓強。
教師歸納:可從壓強公式p=f/s分析:
f一定時,s增大,p減?。籹減小,p增大。s一定時,f增大,p增大;f減小,p減小。
三、作業(yè)課本p41。
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
2、公式:p=f/s。
3、單位:帕(pa)1牛頓/平方米=1帕斯卡。
4、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始至終讓學生利用隨手可得的材料,親自觀察和實驗,經過分析歸納出物理概念,把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無疑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實驗能力等智能因素得到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由于課堂教學時間較緊,對壓強計算花時較少,對壓力和壓強概念的類比還比較初步,這些只能在以后的教學中給予加強。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十三
理解壓強的概念;。
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掌握控制變量法;。
通過經歷探究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學生提問、猜想、實驗和分析、總結的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養(yǎng)成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yǎng)。
【重點】。
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壓強的概念。
【難點】。
通過探究實驗,學習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壓力作用效果。
【圖片導入】。
展示一系列圖片:
(2)用手指肚按鉛筆的兩端,鉛筆對手指肚有壓力,筆尖的一端覺得很疼,而筆尾的一端疼痛感很弱。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及受力面積的關系。
我會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學生根據(jù)之前對圖片的分析可以回答出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并在這里我會提問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如果我們要研究跟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那要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在這里復習控制變量的實驗探究方法。
學生根據(jù)已有的小器材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用小桌陷入沙子的深度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控制放在木塊上砝碼的個數(shù)控制壓力;通過小桌的正放和倒放控制受力面積。
在學生分組實驗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指導。
實驗結束請同學們說出實驗的過程和得到的結論。我對學生的結論進行總結: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有關。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并提出物理學中用壓強表示壓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壓強的概念。
例1.冬天北方的河面結冰,某同學在結冰的河面上行走時突然發(fā)現(xiàn)冰面即將破裂,他應采取的措施是()。
a.原處站立不動。
b.立即改成單腳站立。
c.趕快向河岸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邊爬行。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我們主要采取了幾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閱讀課本接下來的內容,思考如何增大與減小壓強,下節(jié)課我們來進一步討論。
略
液體壓強教學設計篇十四
在備《大氣壓強》這堂課時,我力圖體現(xiàn)新教材的理念,通過覆杯及其他的實驗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上,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去分析實驗的原理,拓展學生的思維,真正體會到大氣壓的存在,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在做覆杯實驗時,我將紙片蓋在杯子口,然后倒過來,紙片由于重力掉下。然后在杯中裝滿水,將紙片蓋在杯子上,然后倒過來。學生們驚奇的發(fā)現(xiàn),紙片居然沒有掉下來。我順勢提問——這是由于什么原因呢?有的學生思維很快,說:“紙片被水吸住了!”這個答案令我很意外。我靈機一動,將杯中水倒掉一半,此時,杯中也有水,倒過來為什么紙片掉下來了?看來不是被水吸住了,而是被大氣托住了!這樣結合理論分析,讓學生認識到容器外存在壓力或壓強,從而認識到大氣也有壓強。
在講馬德堡半球可利用塑料吸盤,讓它吸在玻璃板上,讓學生感受大氣壓的大小。
托里拆利實驗對認識大氣壓值很重要。由于水銀有毒不適宜在課堂演示,但通過動畫講解,在動畫設計中一定要有玻璃管豎直和傾斜的對比及玻璃管粗細的對比,讓學生知道水銀柱的高度差與管子的粗細、豎直與否都無關。
在“大氣的壓強”一節(jié)的教學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實驗之外,我們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說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有關生活事例。學生們經過回憶可以列舉出大量事例,其中僅與“吸盤”有關的常見事例就有:
(1)把帶有掛鉤的塑料吸盤按在玻璃上,能掛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來;
(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盤,擠壓出空氣后,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向上提起;
(5)有時可以看到,搬運大塊玻璃板的工人不是直接用手去抬玻璃,而是用兩個橡皮吸盤壓在玻璃上,能很方便、很安全地把玻璃板抬起來。
這些事例能夠配合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切身實際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學生學習起來感到親切,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329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