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2 12:59:03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范文(18篇)
時間:2023-11-12 12:59:03     小編:曼珠

教案要與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相結合,使之符合教學體系的整體要求。在編寫教案時,我們應注重教學過程的靈活性和適應性,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這些教案范例涵蓋了不同學科和年級的教學內容,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一

教學內容:

課本p10頁,例3及練習二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過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在實踐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教學準備:學具、主題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引入。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游嗎?喜歡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凍問題的情景圖。(不顯示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瞧!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圖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問題?

3、學生觀察畫面,交流信息。

【設計意圖】:用學生喜歡的春游活動引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歡去春游的地方,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愿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探求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學習例3。出示例3主題圖。

2、分組探討解決“能分成幾份”。

師:你能應用你收集的信息幫他們解決.問題嗎?你有什么辦法?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后交流本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結果。

3、全班交流反饋,及時評價。

4、小結: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求8里面有幾個2,8里面有4個2,就可以分4份。

【設計意圖】: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具體感知“每2個分一份,8個分成這樣的4組,就要分4份。讓學生在交流中借鑒學習同學解決問題的辦法,體驗成功,進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作用。

三、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1、課本第12頁的第5題。

問:圖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問題?

你能幫小熊分分看。(引導學生幫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動手分。引導學生思考:有幾個小動物就餐?一雙筷子是幾根?并說說怎么分。)。

2、練習二第6題。

(1)第6題。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畫面,你獲得了什么信息和問題?

(2)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開放題。

1、學生獨立操作。

(1)用15個方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個木塊。

(2)每個長方體用3個木塊,可以擺()個長方體。

思考: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學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組里交流分享。

【設計意圖】:提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情景,如“這兩題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以突出平均分的實質是“每份分得同樣多”,加深對“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開放題提供給學生廣闊、自由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大膽思考,深入探究,鼓勵學生盡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例子,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fā)散思維。

五、課堂總結。

教學反思: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二

二年級(上冊)已經(jīng)教學了米和厘米,本單元繼續(xù)教學分米和毫米。這樣,學生就認識了常用的各個長度單位。教學分米和毫米要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知道它們有多長;要能應用分米和毫米,根據(jù)具體物體選用恰當?shù)膯挝槐磉_長度;要知道相鄰長度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全單元內容分三部分編排,先教學分米,再教學毫米,最后教學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

設計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會1分米和1毫米,逐步建立正確的概念。知道1分米、1毫米是多長,單憑聽講接受是不夠的,需要通過活動體會。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概念,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教學活動。

1、在引出單位時產生鮮明的第一印象。教學長度單位時首先要引出單位,教材在原有認知背景和新的認知沖突中引出分米和毫米,力求使學生產生比較清晰、深刻的第一印象。在引出分米時,出示了一個長大約20厘米、寬大約10厘米的文具盒,告訴學生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這樣引出新的單位分米,能讓學生知道表示文具盒的長、寬各多少,除了用厘米作單位還能用分米作單位,同時還知道1分米比1厘米大(10厘米才是1分米)。在引出毫米時,用直尺量數(shù)學書的厚,發(fā)現(xiàn)不到1厘米。比1厘米小的長度怎樣表示呢?需要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2、看直尺首次感知1個單位有多長。直尺是度量長度的工具,尺上的刻度比較準確。因此,通過看直尺上的1分米和1毫米能讓學生準確地感知它們的實際長度。在看直尺上的1分米時,教材承接前面的“10厘米是1分米”,在直尺的上面用紅線括出10厘米長的一段,并注上1分米,便于學生觀察。還要求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再次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在看直尺上的1毫米時,教材告訴學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在教材的指點下感知1毫米是很短的。

3、找相關的物體豐富感性認識。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準確,但往往不牢固,離開了直尺或間隔了一段時間,首次感知的印象會淡忘。因此,教材讓學生“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通過說可以有兩點收獲:一是反饋、檢查學生在直尺上的首次感知是否有效,可以從他們說的物體是不是大約長1分米看出來。二是借助學生身邊的、熟悉的、自己找到的物體幫助長時記憶1分米是多長,以后在回憶1分米有多長或判斷其他物體的長是不是大約1分米時,可以把熟悉的物體的長作為參照。1毫米是很短的,讓學生尋找長1毫米的物體比尋找1分米的物體難。所以,教材編排作了相應調整。先列舉了一些實例,如1分硬幣、銀行卡或電話卡、10張紙疊在一起的厚度都大約1毫米,讓學生知道1毫米的物體還是比較多的。然后改變問題的提法,不是問學生“哪些物體的長或厚是1毫米”,而是問“哪些東西的長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凡是比較短的、薄的,不到1厘米的物體的長或厚,如米尺的厚度、螞蟻的身長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顯然,后面的問題容易回答。

4、用手勢比畫1分米和1毫米。學生進行了觀察直尺、尋找實物等感知長度的活動,這些感知對象的共同特點是長1分米或長1毫米。用手勢比畫1分米和1毫米,是建立相關概念的活動。概念是反映對象本質特征的思維形式。用手勢比畫,把直尺上的、物體長度上的共同特征——1分米或1毫米提取出來,這樣的動作拉動了思維就是形成概念。學生在用手勢比畫時,還可以經(jīng)歷“比畫—在尺上驗證—修正比畫—再驗證……”的過程,使1分米和1毫米的概念逐漸做到盡可能地準確。另外,學生掌握了用手勢比畫1分米、1毫米后,就好像隨身帶了一把尺,便于他們隨時進行估測。

5、和1米、1厘米建立結構性聯(lián)系。1分米的長度介于1米和1厘米之間,比1米短、比1厘米長。1毫米的長度比1厘米短得多。把新教學的長度單位和已經(jīng)學過的長度單位聯(lián)系起來,從小到大、從大到小依次排一排,想想相鄰單位間的進率,有益于學生在熟悉的1米、1厘米的概念上建立1分米、1毫米的概念,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整理長度單位,可以結合第28頁第5題或第30頁第4題進行。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26~28頁的內容。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各單位間的進率。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意義。

課件、米尺、一分硬幣、銀行卡、光盤、固體膠水、磁帶等。

1.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談話:小朋友們,今天有這么多的老師來我們班聽課,是不是有點緊張???沒關系,我們先來輕松一下,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一首好聽的歌,一起來聽,會唱的小朋友可以跟著后面一起唱。

談話:好聽嗎?那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吧?看來小朋友們都挺喜歡這部動畫片的。談話:認識他嗎?大名鼎鼎地懶羊羊。

談話:最近懶羊羊開始寫數(shù)學日記了,寫得可有意思了,你們想不想看啊?這就是他的日記本,我們隨便來看其中的一篇吧。談話:我想請一位小朋友來讀一讀,誰愿意的?(清晨,我從2厘米長的床上起來。拿起13米長的牙刷,擠出1米長的牙膏刷牙。吃完飯后,走了90厘米遠的路來到學校參加升旗儀式??吹锦r艷的五星紅旗在15厘米高的旗桿上,我心里真高興呀?;氐浇淌掖蜷_長23米,寬17米的數(shù)學書,開始學習。

談話:小朋友,你們?yōu)槭裁磿Π?。別急,先把你的發(fā)現(xiàn)悄悄地告訴同桌。然后商量怎么改正,開始吧。

談話:好,小朋友往這兒看,誰來當小老師幫他改正的。(請同學改正)談話:這個小朋友已經(jīng)改完了,同意的小朋友點點頭。都同意。那再請你比劃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談話:再請你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

談話:米和厘米是我們上學期認識的兩位老朋友了,誰來說一說他們之間的關系。談話:小朋友們的表現(xiàn)真不錯,看,喜羊羊也來了,他想考考我們班的小朋友,有沒有信心迎接挑戰(zhàn)。

談話:誰愿意當喜羊羊來提問呀?

(1)要測量教室的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請你選一位小朋友來回答。

(2)要測量文具盒的長和寬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合適。請你選一位小朋友來回答。

2.實踐操作,主動探究,認識分米

談話:說到文具盒,昨天美羊羊買了一個新文具盒。她想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于是就量了量。

談話:我們一起來看它量的過程。首先,用學生尺量了量文具的長,又量了量文具盒的寬。

談話:10厘米還有一種說法,誰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談話:我們來聽聽村長是怎么說的吧。村長的話還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誰知道?談話:請小朋友把這個關系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

談話:那一分米有多長呢?請小朋友在學生尺上看一看吧。誰愿意上臺指給小朋友看的。

談話:再請你1厘米1厘米的數(shù),數(shù)出10厘米。其他小朋友在心里和他一起數(shù)。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談話:你們能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畫好后,同桌交換量一量,看看畫得是不是1分米。

談話:剛才我在巡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一位小朋友是這樣畫1分米的,他從刻度1畫到刻度11,他說這樣也是1分米,你同意嗎?為什么?談話:小朋友通過剛才的畫一畫,已經(jīng)對1分米有了一定的印象,現(xiàn)在請小朋友學著老談話的樣子,這樣拿著學生尺。用這個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這兩個手指要固定不動,然后輕輕拿開學生尺。同桌兩個小朋友比一比,看看誰比劃的1分米最準確。

談話:我們還可以請學生尺做小幫手,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兩個小朋友先討論一下。

談話:誰來說一說你們的發(fā)現(xiàn)。

談話:接下來,我們來驗證,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給你們的米尺,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米尺里有多少個1分米。

談話:通過剛才的驗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驗證的結果小朋友們同意嗎?談話:請小朋友大聲把這個關系說一遍。

3.實踐操作,主動探究,認識毫米

談話:前面我們幫助懶羊羊糾正了數(shù)學書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接下來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估計一下這本數(shù)學書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呢?誰敢來估一估。

談話:喜羊羊他們實際去量了量,你們想不想看他們測量的結果?

談話:需要一個比厘米還小的單位,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學習的毫米。當測量的物體長度不到1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來做單位。

談話:那1毫米究竟有多長呢?我們還是請村長來介紹介紹吧。

談話:聽了村長的介紹,誰來說一說這本數(shù)學書的厚度可以用什么來做單位?談話: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厘米和分米的關系,分米和米的關系,那厘米和我們現(xiàn)在學的毫米有什么關系呢?先來聽一聽村長的要求。用鉛筆尖指著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有幾小格。

談話:請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誰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聽聽村長的答案。談話:誰來確定的說說,1厘米等于幾毫米。談話:請小朋友把這個關系在心里默默的說一遍。

談話:請小朋友拿出課前老師發(fā)給你的物品,量一量他的厚度。

談話:請小朋友用食指和拇指捏著你的物品,用另一只手輕輕地把他抽掉,小朋友看,兩根手指都快怎么樣了?差不都合上了,手指之間有一個小小的縫,這條小縫的寬度就是1毫米。感受一下。

談話:還有不同排法嗎?你是按照什么順序排的呀?

談話:在國際上為了書寫方便。這四個長度單位還可以用符號來表示。誰當小老師來介紹介紹。你知道哪一個就說哪一個。

4.全課總結。

談話:小朋友,現(xiàn)在請大家在腦海里把這四個長度單位固定一下。

談話:小朋友,我們今天學習的毫米并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還有原來學的米也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有興趣的小朋友課后可以查一查資料。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三

2、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投影儀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學會了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知識繼續(xù)來解決“派車”這個問題。

板書:派車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本題的情境圖,理解圖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車,小汽車限乘3人,面包車限乘8人)

2、再讓學生獨立思考:

(1)可以怎樣派車?

(2)你認為怎樣派車比較合理?

3、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集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如第(1)小題解決方法有:

(1)派4輛面包車;

(2)派3輛面包車,1輛小汽車;

(3)派2輛面包車,3輛小汽車;

(4)派1輛面包車,6輛小汽車;

(5)派9輛小汽車。以上五種派車方案學生只要說出其中一種就可以了。

4、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小題的解決方法時,要求學生要說出道理,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車輛數(shù)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輛車坐得寬敞些,就派4輛面包車;要求沒有空座,就派2輛面包車,3輛小汽車。 ……讓學生用“試一試”中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答案。

三、鞏固練習

第9頁“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填寫后集體訂正。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利用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2、能根據(jù)鐘面,計算經(jīng)過時間。

3、在回顧時、分、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實踐的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

二、教學重點:

熟練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三、教學難點:

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接近正時的時刻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復習課,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鐘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們復習什么?板書:時分秒的復習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關于時分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同桌交流一下,回憶不起來的可以翻一翻書。

(二)梳理內化提煉方法。

全班交流,師隨機引導,并適時板書。

(1)鐘面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秒針走一個小格是1秒。

(2)時分秒的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4)會讀鐘面上的時刻指一生結合鐘面講讀法,再指一優(yōu)生結合鐘面講時針不好確定時的讀法。

(三)分層練習提高能力。

做在練習本上,指生讀答案,選1題說說是怎么想出來的。

(2)數(shù)學書94頁第11題(現(xiàn)場反饋)。

(3)數(shù)學書94頁第12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大家拿出鐘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撥一個時刻,另一人快速讀出來,然后再交換角色。

3、小麗同學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自從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她專門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指生讀。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五

2、通過辨認書上場景圖中各建筑物的方位和在校園中進行實際測定活動,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3、使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應用生活經(jīng)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1、在活動中豐富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學習與他人合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能解決實際測量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學生自制方向板,每組帶指南針。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學生面向東方坐)

提問 : 大家現(xiàn)在面對的是什么方向?

讓學生把方向板按實際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問: 你能根據(jù)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個方向嗎?

同座互相指、說。

2、說一說同學之間的位置關系。

談話: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請坐在他北面、東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提問東北面的學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別請坐在東南面的,兩北面的,西南面的學生說出自已在他的哪個方向。

任意找一個學生,讓他說說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關系。

3、在教材呈現(xiàn)的場景里辨認方向。

朋友測定他們學校的方向。呈現(xiàn)教材中的場景圖。

提問: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平面圖有什么不同?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組交流后再

指名回答)

講述:以往我們看到的平面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l、在校園里測定方向。

談話:從剛才我們幫助小朋友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用指南

影響其他班學生上課,請大家盡量保持安靜。

走到操場后,談話:我們每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你們這組想在校園的什么地方測定方向?也就是選擇測量地點,然后分工測量,把表填好。我們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好。測好以后趕快到操場中間集中,老師還有新的任務。大家分頭行動吧。

學生活動。

匯報測定結果。

2、相互檢查測定情況,

談話:下面請第一小組帶第二小組的小朋友到你們測定的地

點,介紹一下你們測得的結果,第二小組看看他們測的對不對;然后兩個組再交換。其他的小組也是兩兩合作,相互檢查。檢查以后再回到操場集合。

再次集合后,讓各小組匯報被檢查的小組測定方向的情況,如有不同意見,全班同學再去共同驗證。

談話:對這次實踐活動,你有什么看法?你還想不想繼續(xù)進行測定方向的活動?如果想測定方向,可以幾個同學結合,放學后在你們居住的地方測定,可以自己畫一個表格,把測定的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或拿給家里人看。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退位減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六

尺子是我們測量(長度)的工具。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米)作單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米=(100)厘米。

6米=(600)厘米。

700厘米=(7)米。

400厘米=(4)米。

數(shù)學書長26(厘米)。

房間高3(米)。

教室長10(米)。

語文書厚1(厘米)。

一步長40(厘米)。

課桌高60(厘米)。

床長2(米)。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七

1、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發(fā)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經(jīng)歷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逐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3、會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它的各部分的名稱、讀法,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4、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等探索新知,感受加法和乘法間的聯(lián)防聯(lián)系。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八

1、讓學生在分橘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3、讓學生正確掌握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1、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的必要性。

2、讓學生體會到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數(shù)的除法及其豎式的計算方法

學生試著自己列豎式后,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疑。因為有除法算式做引導,估計學生不會出現(xiàn)余數(shù)大于除數(shù)的現(xiàn)象,如果有的話,就直接拿來當作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樣本,解決余數(shù)不大于除數(shù)。然后教師做小結。

2、完成“試一試”,體驗余數(shù)一定要比除數(shù)小

教師小結:在有余數(shù)的除法算式中余數(shù)一定比除數(shù)小。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用豎式計算。

9÷4 21÷5 14÷3 19÷6

4、釘一件上衣需要5個扣子,現(xiàn)有23個扣子,能釘幾件上衣,還剩幾個扣子?

四、總結

1、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書設計:

分橘子

每盤放4個橘子,1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

14÷4=3(盤)……2(個)

答:14個橘子可以放3盤,還剩2個。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九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3、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shù)位對齊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口算卡片,口答。

2、出示加法,指名說說怎樣算的?(可以多種算法)。

3、筆算加法應該注意什么?

二、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主題圖。

2、指名說說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3、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的興趣。

三、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教學例1.

先獨立思考計算方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交流算法。指名匯報。

2、小棒、圓片演示算法,學生回答其它算法,如:口算,筆算。(合理即可)。

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四、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課件出示練習,學生匯報結果及算法。

2、思考交流討論:筆算減法應注意什么?筆算加法和筆算減法的異同。

學生先自己歸納,再得出: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4、完成第18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匯報結果及算法。

5、完成練習三第1、2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學生先互相說說再回答: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

1、出示課本第2頁例題教學情境圖。隱去圖中的問題。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并有意識地追問:怎樣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

2、列出算式,說明算法。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2+2+2+2=8(臺)。

接著,讓學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3、引入課題。

師:求4個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運算----乘法。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利用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2、能根據(jù)鐘面,計算經(jīng)過時間。

3、在回顧時、分、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實踐的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

教學重點:熟練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教學難點:能正確說出鐘面上接近正時的時刻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

一、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復習課,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鐘表模型,猜一猜,今天我們復習什么?板書:時分秒的復習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關于時分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同桌交流一下,回憶不起來的可以翻一翻書。

二、梳理內化提煉方法。

全班交流,師隨機引導,并適時板書。

(1)鐘面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秒針走一個小格是1秒。

(2)時分秒的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4)會讀鐘面上的時刻指一生結合鐘面講讀法,再指一優(yōu)生結合鐘面講時針不好確定時的讀法。

三、分層練習提高能力。

2時40分=()分1分30秒=()秒3分=()秒。

4時=()分120分=()時60秒=()分。

做在練習本上,指生讀答案,選1題說說是怎么想出來的。

(2)數(shù)學書94頁第11題(手勢現(xiàn)場反饋)。

(3)數(shù)學書94頁第12題,(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大家拿出鐘表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撥一個時刻,另一人快速讀出來,然后再交換角色。

3、小麗同學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自從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她專門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指生讀。

數(shù)學日記。

我的一天。

我每天總是早早起床,把語文書讀20小時才吃早餐。媽媽說吃飯不能太快,所以我會花15秒把早餐吃得干干凈凈才上學。

我家就在學校的對面,今天上學時剛巧碰到了玲玲,我們用了3小時邊說邊笑地走進了教室。

上午的體育課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

為了下午上課有精神,我總會睡30秒鐘的午覺。

放學后,我回到家便抓緊時間寫作業(yè),一般20秒鐘就能做完。

晚上,我經(jīng)常會陪媽媽看30秒的新聞聯(lián)播。有時,我知道爸爸每天工作8分鐘很累,就說學校有趣的事讓爸爸開心。

我看到有的同學露出了驚訝的表情,怎么,這篇日記有問題嗎?盡量讓學生自己分析,師少量補充說明。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一、導入新課探究新知。

1、多媒體出示“小熊開店”的動畫情景。

3、來了幾位顧客看看他們買什么?

4、提出問題:小狗買4輛坦克需要幾元?

(1)你們能幫幫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

(2)學生匯報,老師板書:5×4=20(元)。

(3)你能說說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根據(jù)乘法口訣四五二十。)。

5、小貓拿了20元錢也準備買坦克,請你們再幫它計算能買幾輛坦克好嗎?

(1)學生列式老師板書:20÷5=。

(2)為什么這樣列式,你能說出理由嗎"?

(3)你是怎樣想商的,請你們各小組討論一下。

(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訣?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老師出示題,學生說出商并說出相應的口訣。

二、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天就要下雨了,小螞蟻正忙著般家呢,他們干什么?你能算出需要幾只螞蟻運完嗎?

學生獨立完成在集體交流27÷3=9(只)。

2、數(shù)學游戲小鳥找家。

(1)游戲規(guī)則:有著四個鳥籠,每個鳥籠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訣,一些同學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應用那句口訣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貼在相應的鳥籠上。

(2)一群小鳥出去捉蟲子,天黑了他們找不到家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家嗎?

(3)學生集體活動全班進行檢查。

3、數(shù)學游戲二接力賽。

(1)游戲規(guī)則;7個小組代表7種動物如:小鹿隊,小兔隊,等等,黑板上有7組除法計算題每小組同學依次上臺計算看那組同學做得最快就獎給那組同學一個獎杯。

(2)森林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接力賽,你們想不想?yún)⒓?那我們現(xiàn)在就開始吧,各小組準備。

(3)學生進行比賽后講評。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體驗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jù)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學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shù)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shù)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xiàn)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shù)人數(shù),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shù)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shù)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jù)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地點。

植物園。

動物園。

游樂園。

森林公園。

河濱公園。

人數(shù)。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的人數(shù)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shù)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

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jù)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shù)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shù)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人。

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黃藍白。

顏色。

紅色。

黃色。

藍色。

白色。

人數(shù)。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四

教學目標:

1.理解連加、連減的意義,會用連加、連減解決簡單的問題。

2.掌握連加、連減的運算順序和用豎式計算的書寫方法。

3.在對比練習中,優(yōu)化出算法,同時感受到豎式簡便寫法的合理性和簡潔美。

教學重點:

掌握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連加、連減解決簡單的問題,能夠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通過果園豐收,小朋友們在果園幫助收南瓜的事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1.連加。

出示表格及問題:一共摘了多少個?

預設:28+34+22=。

提出問題:這是三個數(shù)連加的問題,要怎樣計算呢?(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提出問題:連加計算應該注意什么呢?

預設: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先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要向十位進“1”。

預設:連加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往右。

設計意圖:利用嘗試練習、合作交流、比較算法等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其中,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連加用豎式計算的方法,同時體會靈活、合理選擇計算方法的重要性。

2.連減。

出示問題:共用84個大南瓜,李大爺運走了40個,王叔叔運走了26個。還剩多少個?

由學生獨立完成并小組交流討論計算方法好和計算過程。

提出問題,在計算連減算式時,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可提示學生找運算順序。)。

預設:連減和連加的運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預設:還可以先算一共運走多少個?84-(40+26)。

提出問題:這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意圖:通過連加的計算,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學會知識遷移,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遷移能力。

1.列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新知,同時提高學生靈活、合理地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

2.看誰算的對。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化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3.算出紅星小學參加3項體育活動的總人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新知,同時提高學生靈活、合理地選擇計算方法的能力。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計算連加、連減,在計算時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如果能口算可以不寫豎式計算。一個數(shù)連續(xù)減去兩個減數(shù),可以先把后兩個數(shù)相加再減。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jié)課知識體系,學會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并能正確口算有關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二)過程方法:

1、經(jīng)歷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

2、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豎式的簡便寫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2、滲透學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

2、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

1、口算:

2、出示:0÷5=?設置懸念。

3、引入課題板書: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入主題圖。

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jīng),途中酷暑難耐。走著走著,孫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買來了4個西瓜,準備分給大家吃,你們看(課件出示主題圖)。孫悟空說:“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1個?!必i八戒搶著說:“師兄,這樣分不好,你們去休息吧,我來分。”豬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塊,他一邊分一邊嘗,嘴里還不停地說:“真好吃!真好吃!”吃著吃著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氣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著了。孫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氣,孫悟空氣憤地說:“啊?你全吃光了,我們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們,你想對豬八戒說什么嗎?(豬八戒你太貪吃了,你應該分給大家吃。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舒服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2、引導學生根據(jù)圖意,列出除法算式。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48個人呢?誰會列式?等于幾呀?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請你認真觀察上邊的兩個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為什么要強調“不是0”呢?也就是說被除數(shù)可以是0,但除數(shù)不能是0,為什么要規(guī)定除數(shù)不能是0?等明年你們讀到四年級就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數(shù)學書里。

還記得課前的那道關于0的除法嗎?現(xiàn)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嗎?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引導學生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我們先算張明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你會算嗎?趕快拿出草稿紙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2)剛才我們算出了張明每分鐘跳203下,接下來我們算李紅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呢?你還會算嗎?趕快動手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3、引導學生觀察商的特點,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他們的商都有0,一個是商的中間有0,一個是商的末尾有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小朋友們,在筆算這種除法時要注意什么呢?(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shù)哪一位的數(shù)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shù)),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張明和李紅每分鐘跳繩的次數(shù),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他們誰跳得快。

三、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四、課堂練習,內化新知。

五、課后延伸,拓展應用。

p30練習七第1、2、4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六

做和作用法與區(qū)別知識點:

“作”和“做”,都是常用字,音同,有時通用,所以使用時讓人犯難,不知該用哪個字。

作,是古老的字,甲骨文里就有,最初的含義是“起”,現(xiàn)代漢語里仍然使用的“振作”、“一鼓作氣”、“槍聲大作”中的“作”,都是“起”的意思。在這個意義上跟“做”不會打架,因為“做”無此含義。

“作”和“做”,都有“從事”、“制作”、“充當”的含義,所以容易混淆。

做,是后造字,最早出現(xiàn)在宋、元時代,當“即使”、“播弄”、“做作”講。到明代,“做”成了“作”的俗字,漸漸演變成為“作”的同義詞。

呂先生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對“作”、“做”二字的用法做了如下補充:“習慣上,具體東西的制造一般寫成‘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抽象一點的、書面語言色彩重一點的詞語,特別是成語里,一般都寫成‘作’,如‘作罷、作廢、作對、作怪、作亂、作價、作曲、作戰(zhàn)、裝模作樣、認賊作父’。”

從呂叔湘先生的論述中,可以找到區(qū)分“作”、“做”用法的一般規(guī)律:

1、區(qū)別的基本標準是“文”和“白”,內容抽象或書面語言色彩重的詞語,一般用“作”,成語都用“作”。

2、做單音節(jié)動詞用,多數(shù)用“做”,少數(shù)用“作”的,其賓語內容也比較抽象。賓語是動名詞的(如:報告,調查,榜樣,處理,動員,貢獻),一般也用“作”。

3、表身份、成績、行為等義的“作為”,用“作”。

4、遇到?jīng)]有把握的詞,寧可寫“作”不寫“做”,但要做到局部(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統(tǒng)一。

修辭方式:

1、比喻:說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間相似的地方,借一個事物說明另一個事物的方法。

2、擬人:是把人的特征給予事物,讓事物如人一樣說話、活動、有感情。

3、夸張: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于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4、排比: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預期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起來,借以增強表達效果。

5、反問:用問的預期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說白了就是有問答在句中。

設問:可以直白的說就是自問自答。

6、雙關: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故意讓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獲得雙重意義。

7、引用:引用別人的話或成語、典故等。

8、反語:故意說反話,用一種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表達意思。

9、對比:把正反兩個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兩方面一起對照。

10、對偶: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似的兩個句子或短語表達意思相近相關或相反的。

11、反復:為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這個事或人相關的人或事。

二年級語文《歡樂的潑水節(jié)》知識點。

字:傣、端、桶、灌、鼓。

詞:鳳凰、清水、潑水、象征、幸福、花瓣。

重點句子:

1、西雙版納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jié)。

2、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

3、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兒,個個身上濕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誰身上潑的水多,就意味著誰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興呢!

4、地上鋪滿了火紅的鳳凰花瓣,空中回響著歡樂的象腳鼓點。

作業(yè)設計:

一、比一比,再組詞。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二、造句。

————有的————有的————:

三、搜集一些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然后全班開個以“民俗”為題的讀書匯報課。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七

1、尺子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寬度約有1厘米,伸開雙臂大約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物體長度=較大數(shù)-較小數(shù),例如:從刻度“0”到刻度“6”之間是6厘米(6-0=6),從刻度“6”到刻度“9”之間是3厘米(9-6=3);還可以用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數(shù)出物體的長度。(算,數(shù))。

4、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5、畫線段的方法: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長度是幾就畫到幾。(找點畫線;有時還要先算出長度再畫線。如畫一條比6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6、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鈍角比銳角大。銳角直角鈍角(鈍角直角銳角)。

7、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直角要標出直角符號(也叫垂足符號)。

8、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4個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0、每一個三角板上都有3個角,其中有1個是直角,另外2個是銳角。

11、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

練習:

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樹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個角有()個頂點和()條邊;一本書寬15()。

4、三角板中有三個角,有()個直角。

5、角的兩條邊越長,角就越大。()。

千米和噸知識點。

1、長度單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進率:1千米=1000米。

數(shù)量式:跑道一卷的長度圈數(shù)=跑步的距離。

2、質量單位有:克、千克、噸進率:1噸=1000千克。

3、單位換算。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贊美數(shù)學的句子。

1、數(shù)學是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數(shù)學。

2、數(shù)學是一種會不斷進化的文化。

3、數(shù)學是一切知識中的最高形式。

4、數(shù)學是人類智慧皇冠上最燦爛的明珠。

5、數(shù)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shù)學有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滬教版二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篇十八

教學內容:教材第45~46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義,知道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2、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語言表達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

德育點: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體驗探究的樂趣;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實物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示口算題,學生與教師比賽,引出乘法簡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個。

2、揭示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問:你在哪見過乘法?

3、3×2=6中間是什么?怎樣讀?

問:這節(jié)課你還想學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觀察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點。(口算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12145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