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優(yōu)質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17 05:15:33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優(yōu)質18篇)
時間:2023-11-17 05:15:33     小編:琴心月

教案是教師為備課、授課和教學評價提供指導和支撐的重要工具,它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要素。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合理規(guī)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提升。我們需要認真編寫一份教案了吧。教案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和方法。這些教案范文包含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獨特的教學設計,值得一讀。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一

本單元內容包括猜一猜和找規(guī)律。簡單推理過程和找規(guī)律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讓學生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和探索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向學生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及列組合的數(shù)學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shù)的簡單排列規(guī)律,本冊教材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實驗、猜測讓學生學會對于推理過程的簡單敘述。大部分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好,對所學知識基本上能回答出結果。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單元時,教學的重點要為學生提供猜想、活動交流的機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測等活動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使學生在描述、思考和討論交流活動過程中充分感受事物的推理。同時,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設計教案時也要做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教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一系列的猜測、比較、推理等活動,使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找出簡單事物的排列數(shù)與組合數(shù)。

數(shù)學思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xiàn)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shù)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愉悅,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問題解決: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等實踐活動,探索簡單事物的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發(fā)現(xiàn)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運用數(shù)去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1.根據已知條件通過活動判斷出結論,感受簡單的推理過程。

2.運用排除、猜測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數(shù)字是幾。

教學難點:1.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2.在于如何有條理地闡述自己的推理過程。

課時安排:2課時

1.猜一猜(一)……………………………1課時

2.猜一猜(二)……………………………1課時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二

(一)使學生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tǒng)整理和鞏固。

(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積極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

分析數(shù)量關系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是復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寫有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師啟發(fā)談話: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不同數(shù)量關系的幾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jié)課在同學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下復習。

(一)想一想,議一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學習了哪些不同數(shù)量關系的應用題。請同位同學互相議一議、說一說。(可給5分鐘時間)

在同學們說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題。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買來45袋,食堂現(xiàn)在有多少袋面粉?”

(二)分析解答,變換條件和問題

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大部分學生能做出正確解答。

答:現(xiàn)在還有69袋面粉。

接著,教師啟發(fā)學生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變?yōu)槲覀円呀泴W過的其他數(shù)量關系的應用題,并能做出相應列式解答。學生由于有討論的基礎,又在教師不斷啟發(fā)和鼓勵下,因此很多同學能做出正確變換。

變換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還剩多少袋?

答:還剩7袋。

變換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面粉?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變換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買來16袋計劃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變換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買來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夠吃幾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答:還剩4千克。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越編興趣越高,他們所學的應用題得到全面的復習。

(三)分析、比較、判斷

題目進行變換時,教師可有目的地將變換的每一道題有計劃地寫在表格里,以便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

題目變化后,教師可逐個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是什么?

2.請學習較好的學生從每個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入手或出發(fā),試著分析解題思路。

3.每道題在解答時,先算哪一步?為什么?

4.這幾道題有什么共同特點?有什么不同?(共同特點:都是三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都是先算中間問題,再算最后要求的問題。不同之處是數(shù)量關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在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出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理解題意,弄清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分析解題思路,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確算式,算出結果。

(4)寫出答案,再檢查一下做得有沒有錯誤。

最后教師再強調指出: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記硬背,靈活選擇算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鞏固提高

1.第一組練習(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提出中間問題)

(1)有46張紙,出墻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2)學校里原來有7棵楊樹,又栽了6棵楊樹,死了3棵,現(xiàn)在有多少棵楊樹?

(3)食堂買白菜45千克,午飯吃了12千克,晚飯又吃了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第二組練習題(要求先自己小聲分析數(shù)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1)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3)修花池要用94塊磚,第一次搬來36塊,第二次搬來38塊,還要搬多少塊?(用兩種方法解答)3.第三組練習(要求補充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小熊貓”商店,共有98只氣球,________,現(xiàn)在有多少只氣球?

(2)手工組做了38輛紙?zhí)箍耍徒o幼兒園中班7輛,________,還剩幾輛?

本節(jié)課是應用題復習課,是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tǒng)整理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因此從課堂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通過回憶討論把學過的應用題一一列舉出來,再經過分析、解答、變換對已經學過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更加清楚,又通過分析、比較、判斷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數(shù)量關系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達到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的目的。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三

1.在具體的操作中,進一步加強方向感,提高認識路線圖的能力。參與測定方向的實踐活動,能在給定的場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園里利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

2.培養(yǎng)與同伴積極合作的精神,并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重點:認識方向并讀懂路線圖。

難點:能在給定的場景中或在自己的校園里利用指南針辨認八個方向。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學生面向東方坐)

提問:大家現(xiàn)在面對的是什么方向?

讓學生把方向板按實際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問:你能根據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個方向嗎?

同座互相指、說。

2.說一說同學之間的位置關系。

談話: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請坐在他北面、東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提問東北面的學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別請坐在東南面的,西北面的,西南面的學生說出自己在他的哪個方向。

任意找一個學生,讓他說說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關系。

3.在教材呈現(xiàn)的場景里辨認方向。

談話:同學們在教室里已經能正確地辨認方向,你們想不想到校園里去辨認一下方向?在去校園之前,我們先幫助書上的小朋友測定他們學校的方向。呈現(xiàn)教材中的場景圖。

提問: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平面圖有什么不同?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組交流后再指名回答)

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1.在校園里測定方向。

談話:從剛才我們幫助小朋友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用指南針測定學校的方向,不少學校的房屋不一定都是面向正南、正北或正東、正西的,我們學校的方向如何呢?我們現(xiàn)在走出教室一起去測定。請大家?guī)现改厢?、老師發(fā)給你們的表格和鉛筆。為了不影響其他班學生上課,請大家盡量保持安靜。

走到操場后,談話:我們每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你們這組想在校園的什么地方測定方向?也就是選擇測量地點,然后分工測量,把表填好。我們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好。測好以后趕快到操場中間集中,老師還有新的任務。大家分頭行動吧。學生活動。

匯報測定結果。

2.相互檢查測定情況。

談話:下面請第一小組帶第二小組的小朋友到你們測定的地點,介紹一下你們測得的結果,第二小組看看他們測的對不對;然后兩個組再交換。其他的小組也是兩兩合作,相互檢查。檢查以后再回到操場集合。

再次集合后,讓各小組匯報被檢查的小組測定方向的情況,如有不同意見,全班同學再去共同驗證。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四

1、出示課本第2頁例題教學情境圖。隱去圖中的問題。

師:看到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并有意識地追問:怎樣才能知道一共有多少臺電腦呢?

2、列出算式,說明算法。

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列式計算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2+2+2+2=8(臺)。

接著,讓學生表述上面的算式表示幾個幾相加。

3、引入課題。

師:求4個2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一種新的運算----乘法。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并能正確口算有關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二)過程方法:

1、經歷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計算過程。

2、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豎式的簡便寫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2、滲透學會關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

2、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筆算除法的簡便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引入課題。

1、口算:

2、出示:0÷5=?設置懸念。

3、引入課題板書: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含義。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興趣,引入主題圖。

唐僧師徒4人去西天取經,途中酷暑難耐。走著走著,孫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買來了4個西瓜,準備分給大家吃,你們看(課件出示主題圖)。孫悟空說:“4個西瓜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1個?!必i八戒搶著說:“師兄,這樣分不好,你們去休息吧,我來分?!必i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塊,他一邊分一邊嘗,嘴里還不停地說:“真好吃!真好吃!”吃著吃著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氣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著了。孫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氣,孫悟空氣憤地說:“啊?你全吃光了,我們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們,你想對豬八戒說什么嗎?(豬八戒你太貪吃了,你應該分給大家吃。我們要學會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學會與別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顧自己舒服而不管別人的感受。)。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列出除法算式。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個西瓜平均分給48個人呢?誰會列式?等于幾呀?

3、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請你認真觀察上邊的兩個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由此我們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為什么要強調“不是0”呢?也就是說被除數(shù)可以是0,但除數(shù)不能是0,為什么要規(guī)定除數(shù)不能是0?等明年你們讀到四年級就知道了,這個知識點在四年級下學期的數(shù)學書里。

還記得課前的那道關于0的除法嗎?現(xiàn)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嗎?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2、引導學生探索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1)我們先算張明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你會算嗎?趕快拿出草稿紙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2)剛才我們算出了張明每分鐘跳203下,接下來我們算李紅每分鐘跳多少下。怎樣列算式呢?你還會算嗎?趕快動手試試看。誰愿意到黑板上來算一算?怎樣才能知道你算的結果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課件動畫演示筆算過程)。

3、引導學生觀察商的特點,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看看它們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們觀察得真仔細,他們的商都有0,一個是商的中間有0,一個是商的末尾有0,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小朋友們,在筆算這種除法時要注意什么呢?(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在筆算除法時,如果遇到被除數(shù)哪一位的數(shù)是0(而且前一位沒有余數(shù)),就直接在這一位上商0。)。

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分別算出了張明和李紅每分鐘跳繩的次數(shù),下面我們來比一比,看看他們誰跳得快。

三、課堂回顧,總結提高。

四、課堂練習,內化新知。

五、課后延伸,拓展應用。

p30練習七第1、2、4題。

板書設計:

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六

1、尺子是測量物體長度的工具,常用的長度單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寬度約有1厘米,伸開雙臂大約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時:把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物體長度=較大數(shù)-較小數(shù),例如:從刻度“0”到刻度“6”之間是6厘米(6-0=6),從刻度“6”到刻度“9”之間是3厘米(9-6=3);還可以用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數(shù)出物體的長度。(算,數(shù))。

4、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5、畫線段的方法: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長度是幾就畫到幾。(找點畫線;有時還要先算出長度再畫線。如畫一條比6厘米短2厘米的線段。)。

6、角有1個頂點,2條直邊。銳角比直角小,鈍角比直角大,鈍角比銳角大。銳角直角鈍角(鈍角直角銳角)。

7、用三角板可以畫出直角,直角要標出直角符號(也叫垂足符號)。

8、所有的直角都一樣大。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4個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10、每一個三角板上都有3個角,其中有1個是直角,另外2個是銳角。

11、角的畫法: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筆直的線,就畫成一個角。(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作角。)。

練習:

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樹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個角有()個頂點和()條邊;一本書寬15()。

4、三角板中有三個角,有()個直角。

5、角的兩條邊越長,角就越大。()。

千米和噸知識點。

1、長度單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進率:1千米=1000米。

數(shù)量式:跑道一卷的長度圈數(shù)=跑步的距離。

2、質量單位有:克、千克、噸進率:1噸=1000千克。

3、單位換算。大單位換算成小單位(乘它們之間的進率)小單位換算成大單位(除以它們之間的進率)。

贊美數(shù)學的句子。

1、數(shù)學是研究現(xiàn)實生活中數(shù)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數(shù)學。

2、數(shù)學是一種會不斷進化的文化。

3、數(shù)學是一切知識中的最高形式。

4、數(shù)學是人類智慧皇冠上最燦爛的明珠。

5、數(shù)學是知識的工具,亦是其它知識工具的泉源。所有研究順序和度量的科學均和數(shù)學有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七

2、通過辨認書上場景圖中各建筑物的方位和在校園中進行實際測定活動,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3、使學生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應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1、在活動中豐富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能解決實際測量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學生自制方向板,每組帶指南針。

1、看方向板指方向。(學生面向東方坐)

提問 : 大家現(xiàn)在面對的是什么方向?

讓學生把方向板按實際的方向放在桌上,

提問: 你能根據方向板指出其他的七個方向嗎?

同座互相指、說。

2、說一說同學之間的位置關系。

談話:請坐在教室中間的一位小朋友起立,再請坐在他北面、東面、南面、西面的小朋友聽口令起立。

提問東北面的學生:你坐在他的哪一面?

再分別請坐在東南面的,兩北面的,西南面的學生說出自已在他的哪個方向。

任意找一個學生,讓他說說自己和好朋友的位置關系。

3、在教材呈現(xiàn)的場景里辨認方向。

朋友測定他們學校的方向。呈現(xiàn)教材中的場景圖。

提問:在這幅圖上,你們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和我們以往看到的平面圖有什么不同?

這幅圖上的正北方向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組交流后再

指名回答)

講述:以往我們看到的平面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小組交流,再指名回答。

l、在校園里測定方向。

談話:從剛才我們幫助小朋友解決的問題可以看出,用指南

影響其他班學生上課,請大家盡量保持安靜。

走到操場后,談話:我們每四人一小組,商量一下,你們這組想在校園的什么地方測定方向?也就是選擇測量地點,然后分工測量,把表填好。我們看哪一組測得又快又好。測好以后趕快到操場中間集中,老師還有新的任務。大家分頭行動吧。

學生活動。

匯報測定結果。

2、相互檢查測定情況,

談話:下面請第一小組帶第二小組的小朋友到你們測定的地

點,介紹一下你們測得的結果,第二小組看看他們測的對不對;然后兩個組再交換。其他的小組也是兩兩合作,相互檢查。檢查以后再回到操場集合。

再次集合后,讓各小組匯報被檢查的小組測定方向的情況,如有不同意見,全班同學再去共同驗證。

談話:對這次實踐活動,你有什么看法?你還想不想繼續(xù)進行測定方向的活動?如果想測定方向,可以幾個同學結合,放學后在你們居住的地方測定,可以自己畫一個表格,把測定的情況裝入成長記錄袋或拿給家里人看?;顒訒r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退位減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能力點: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匯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果,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shù),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能力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九

2、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投影儀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掌握了有余數(shù)除法的試商方法,學會了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知識繼續(xù)來解決“派車”這個問題。

板書:派車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本題的情境圖,理解圖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車,小汽車限乘3人,面包車限乘8人)

2、再讓學生獨立思考:

(1)可以怎樣派車?

(2)你認為怎樣派車比較合理?

3、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集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如第(1)小題解決方法有:

(1)派4輛面包車;

(2)派3輛面包車,1輛小汽車;

(3)派2輛面包車,3輛小汽車;

(4)派1輛面包車,6輛小汽車;

(5)派9輛小汽車。以上五種派車方案學生只要說出其中一種就可以了。

4、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小題的解決方法時,要求學生要說出道理,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只要說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車輛數(shù)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輛車坐得寬敞些,就派4輛面包車;要求沒有空座,就派2輛面包車,3輛小汽車。 ……讓學生用“試一試”中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答案。

三、鞏固練習

第9頁“試一試”讓學生獨立填寫后集體訂正。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

(課件出示主題圖)談話引入:“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同學們?yōu)榱藨c祝自己的節(jié)日,他們正在老師的指導下精心地布置著教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正在做什么準備吧!

提問:

1、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與準備工作有關的數(shù)學信息?誰能說一說?

2、我們一起來看這個信息,你們能用手中的學具把結果擺一擺嗎?

二、學習新知,自主探究。

1、根據主題圖,引導學生布置教室,提出問題。

2、

(1)有56面小旗,掛呈行,平均每行幾面?可以怎樣列式?

板書:56÷8=()。

討論:怎樣計算?

板書:七八五十六,商是7。

(2)如果掛成7行呢?平均每行幾面?

板書:56÷7=()應該想哪句口訣呢?

小結:剛才我們在計算這兩道除法算式的時候,先看的是除數(shù),除數(shù)是幾,就想幾的口訣?!捌甙宋迨边@句口訣可以計算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看來乘法口訣真的很重要啊!

4、教師出示課件題目,學生自主探究。

問題:

(1).誰能用乘法口訣很快算出它們的得數(shù)?

(2).第一組算式你用的是哪一句口訣?第二組呢?第三組呢?

小結:看來同一句口訣可以幫助我們口算出一道乘法和兩道除法算式,口訣的作用可真大啊!

三、運用口訣,鞏固練習。

1、做一做。

7÷7=32÷8=48÷8=56÷7=64÷8=21÷7=49÷7=40÷8=。

2、算一算。

5×()=356×()=4249÷7=()。

32÷8=()24÷8=()6×()=42。

3、拔河比賽(出示圖)。

(1).獲勝隊員平均每人可得幾本書?

(2).你還能提出其他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嗎?

4、猜一猜。

20xx年2月有28天,合()個星期。

四、布置作業(yè)。

1、第38頁“做一做”,第3題。

2、第40頁練習八,第3題。

五、板書設計:

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六、教學反思:

為了達到此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時沒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學,而是根據本班情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使他們感到自主、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一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懂得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學過的數(shù)學問題,并能夠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shù)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yǎng)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人進行合作的良好習慣。

溝通乘、除法的聯(lián)系,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靈活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合作學習,

每人一張空白紙,口算卡

一、創(chuàng)設情景,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知識,誰能說一下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教學第63頁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你看懂了什么?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同桌互相說一說題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規(guī)律地排一下,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師:(1)發(fā)下一張空白的表格紙

(2)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3)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數(shù)相同的規(guī)律進行整理,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4)歸納整理:一是把除數(shù)相同的算式歸類。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歸類(對于其他的方式也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利用乘法口訣的排列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學生做第64頁的第1題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后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要求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同時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游戲形式做第6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看清加、減、乘、除的運算符號

使學生初步形成百以內四則運算的口算技能

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第4、6題,完成后找學生起來回答他是怎樣做的。

做第65頁中第5題

先讓學生看懂圖意

再讓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對口令活動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系,理解“倍”的意義。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表內除法計算的理解與熟練。)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給下面這些算式排排隊嗎?

7÷721÷345÷972÷936÷4

()()()()()

3、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除數(shù)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本節(jié)課的復習中,在引導學生復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guī)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數(shù)相同的規(guī)律進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規(guī)律進行整理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培養(yǎng)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guī)律辦事的思想方法。同時,通過運算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得更牢靠。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二

1、在測量活動中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并且學會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2、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重點難點

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并且學會估算,提高估算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多媒體演示小兔和小貓在比賽跳遠,分別留下一條線段。小兔:“我跳了9分米”,小貓:“我跳了80厘米”。兩個小動物爭論不休。

師:小兔和小貓誰跳得遠呢?(學生自由說)

師:到底誰跳得遠,小朋友們誰說得正確呢?學了“簡單的單位換算”,你們就能找到答案!

二、組織活動,引導探究

1、請小朋友每人拿一支筆芯,用直尺量一量,有多長?

師:同樣的筆芯,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厘米,有的小朋友量得是60毫米,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自由說。)

小結:許多小朋友都說6厘米和60毫米是一樣長的,6厘米就等于60毫米。那為什么6厘米=60毫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的想法。

師:因為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有6個10毫米,也就是60毫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2、師:那我們每天用的課桌的高是多少厘米呢?同桌合作,量一量。(學生活動)

師:小朋友量得課桌的高是70厘米,如果用分米作單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結:1分米=10厘米,70厘米有7個10厘米,就是7分米。

50毫米=( )厘米 20分米=( )米

(同桌交流,選一題說說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評價,全班交流。)

三、想想做做、內化新知

1、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說說誰的跳繩長?說明理由。

2、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先量一量每個圖形中各條邊長是多少厘米,再說一說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填寫在書上。

獨立完成,做完后跟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3、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是怎樣換算的?

4、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看誰都能算對。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注意要相互評一評。

5、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6、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

四、總結評價、活動延伸

1、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嗎?你跟你小組的同學合作得怎樣?

2. 出示“你知道嗎”

說明在繪制圖紙和標注商品尺寸時,常常有毫米作單位。

出示圖,說說從這些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2.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難點:能說出換算時的思考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例題1:

自動鉛筆的筆芯長6厘米。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呢?

60厘米=()60毫米

2.(拿出一根自動鉛筆的筆芯)

問:這根筆芯長多少?你知道嗎?

(請一生上來測量。)

3.測量結果是多長?

4.(板書:6厘米)問:能用毫米作單位嗎?

(板書:6厘米=()毫米)指名說。

5.你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互說)

匯報(多人說一說)。

1.共有60小格,就是60毫米;

b.1厘米是10毫米,6厘米是60毫米。

6.你覺得這兩種說法怎么樣?哪種更簡單?

你能像他一樣說一說嗎?(再請一人說)

7.出示例題2:

課桌的高是80厘米。用分米作單位是多少分米呢?

80厘米=()分米

你是怎樣想的?

8.這有一張課桌,它的高是60厘米用分米作單位是多少分米呢?你是怎樣想的?

9.補充練習:

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10.這兩題你們都會了,如果換兩題行嗎?

板:30分米=()米

40毫米=()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一人說一題。

二、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1。

1)現(xiàn)在請你自己量量這些圖形中各條邊長是多少厘米?

2)自己量一量,同桌可互相看一看,后匯報。

3)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4)同桌互說,后匯報。

2.完成2。

1)圖上小朋友測量的是什么?

2)手的寬度和上步的長度。

3)你知道他手有多寬和一步有多長嗎?

4)這用的是什么單位?

5)請你填一填書上的括號。

6)生匯報。

3.完成第3題。

1)請你填一填。(學生獨立填寫。)

2)開火車匯報。

3)第一題你是怎么比的?

4)討論:數(shù)據一樣時,可以只看單位。

5)你還想說說哪題,你是怎么比的?

4.完成第4題。

1)這兒有兩條線段,先估計它們的長度。

2)再量一量,看估計得對不對。

3)你用得是什么單位?

4)用毫米作單位是多少毫米?

5)同桌互說。

6)完成第5題。

1)指名讀題。

2)師說要求。有不理解的可以提出來。

3)生可以回家記錄。

板書設計:

簡單的單位換算

6厘米=60毫米

80厘米=()分米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三

1.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的良好習慣。

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件、方案表格。

一、春游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生欣賞本校上屆春游的活動圖片,激發(fā)興趣)

1.師:同學們,春游好不好玩呀?你們想去嗎?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學校正準備組織同學去春游呢!瞧,二(1)班已經開始報名啦!(出示主題圖)他們也像你們那樣,可想去春游呢!你在這里能找到哪些信息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各種條件)

2.揭示課題師: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班派車呢?(出示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初步完成“25人派車方案”獨立思考,然后想出一種到兩種方案寫在表格里,看誰想的方案多。

2.小組交流想法。 (1)組長分工,各施其職。 (2)組織討論,交流組員各自的想法。(和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3.小組匯報,全班完成“25人派車方案”有哪個組的同學愿意將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補充完善板書)

4.兩人討論: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為什么?

師:這么多種派車的方案,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和同學說說原因。(盡量讓學生多選擇自己的觀點,并說明原因)教師小結:同學們能利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來解決派車這一問題,而且還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是了不起!看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很有節(jié)約的意識!

三、鞏固與實踐

1.可以怎樣租船?師:同學你們知道嗎?這次春游大隊部為我們準備的節(jié)目可豐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嗎?(出示劃船、碰碰車、小火車等項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劃船活動,他們可以怎樣租船呢?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劃船活動,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們可以怎樣租船?你認為怎樣租船比較合理呢?(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投影反饋)

2.可以怎樣坐小火車?師:同學真能干,瞧,二(3)班的同學也請我們幫忙來啦!出示:我們班有31名同學要坐小火車,大車廂每節(jié)限乘4,小車廂每節(jié)限乘2人,可以怎么坐小火車?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投影反饋)

3.可以怎樣坐碰碰車?師:我們班的男同學可喜歡玩碰碰車啦!瞧,已經有19名同學在排隊等候呢!大碰碰車每輛限乘2個,小碰碰車每輛限乘1人,我們可以怎樣坐碰碰車呢?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后投影反饋)

四、生活中的數(shù)學(課外延伸)

師:同學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那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真了不起!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生活問題,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嗎?比一比誰找的問題最多!

五、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學會了什么?能把你的收獲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先和同桌說,然后指名說)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四

1、經歷數(shù)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tǒng)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學會用統(tǒng)計表或方塊統(tǒng)計圖來表示數(shù)據整理的結果。

2、在學習統(tǒng)計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從統(tǒng)計的角度提出并解決與數(shù)據信息有關的問題。

3、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數(shù)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讓學生經理統(tǒng)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tǒng)計結果的多樣性。

教學難點:根據統(tǒng)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整理數(shù)據。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師:一年一度的動物運動會在這天晴氣爽的季節(jié)拉開了序幕。瞧,運動場上小動物們賽得可熱鬧了,我們一起來看看比賽的情況吧。(電腦出示主題圖)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猴子有幾只?小兔有幾只?小狗有幾只?

生2:我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生3:我想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每個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參加?

1、如何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

2、跳高和長跑是比賽的項目,我們可以根據比賽項目來統(tǒng)計。

項目 合計 跳高 長跑

只數(shù)

3、除了根據比賽項目來統(tǒng)計,還可以根據什么來統(tǒng)計?

生:動物的種類。

動物種類 合計 狗 兔 猴

只數(shù)

4、利用學過的統(tǒng)計知識完成上述兩張統(tǒng)計表。

5、交流:看了兩張統(tǒng)計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6、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1:統(tǒng)計的方法不同。

生2:合計都是13。

生3:我明白了對同一中場面進行統(tǒng)計,雖然統(tǒng)計的方法可以不同,但總人數(shù)應該不變。

7、廚師小豬和裁判長小鹿也來了解情況,要求你們向它們推薦最合適的統(tǒng)計表(小組討論)

交流:

生1:我向小豬推薦統(tǒng)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因為小豬是個廚師,它應該要了解各類小動物分別有幾只,才能決定買什么菜,什么多買些,什么少買些。

生2:我也同意向小豬推薦統(tǒng)計動物種類的那張。如果它不知道分別有多少小動物,它就不知道買什么菜,買回的菜也不合小動物的口味。

生3:我向小鹿推薦的是統(tǒng)計項目的這張。因為當裁判員就應該知道有哪些比賽項目,分別有多少選手參加,這樣才能更好的組織比賽。

8、小結:

通過剛才的統(tǒng)計,讓我們明白了: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標準下的統(tǒng)計結果具有多樣性。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五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yǎng)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shù)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匯報:相同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shù)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fā)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后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后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個數(shù)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后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1、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shù)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2、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教師總結。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shù)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板書。

認識厘米和使用厘米測量。

1.認識刻度尺。

2.認識1厘米從刻度0到刻度1。

3.認識幾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shù)字幾,就是幾厘米。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六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征,會畫線段。

過程與方法:

結合情景了解線段的畫法和意義,掌握線段使用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能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數(shù)學體驗意識,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征,通過操作能折、畫出線段。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過線段的特征來判斷個圖形的線段和線段數(shù)量。

教學工具。

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鉛筆兩根(一曲一直)、毛線一根、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請小朋友每人拿出課前準備的細線,同桌相互比比兩根線的長短。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交流結果。

2、師:現(xiàn)在請小朋友來介紹介紹你們是怎樣比的?

生:我是先把細線的一端對齊,然后把線拉直,再看另一端。

教師板書:拉直;一端對齊。

師述:我們把這根細線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線段。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以學生感興趣的“比一比誰的線長”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為學生主動構建新知識,做好了知識、能力與心理上的準備。

1.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彎彎的)。

2.再拿出一根線,貼在黑板上.(要貼成直直的)。

3.問:這兩根線有什么不同?(這兩根線的形狀不同,一根是直的,另一根是彎的)。

4.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向這樣的的線.(指著直的線段說)。

5.分別用一本厚書、一個長方體的盒子比著,在黑板上各畫一條線段.

6.將黑板上的幾條線段圈起來,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樣的幾何圖形,這種圖形叫做線段.”

師:老師讓你們猜一個謎語(課件出示謎面):“一條條,一根根,編制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著?!?/p>

學生指名回答:毛線。

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從毛線中去學習一些數(shù)學的知識和本領。(板書課題:線段)。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條線段。

(2)教師說明:一根線段有長有短,說明線段是有一定長度的。當一根線段單獨在一起的時候,為了表示它有兩個端點,而且不變形,我們在畫的時候要給它裝上兩個標志(在端點處畫一短豎),用這個特殊標志來表示它就是線段。

【設計意圖】:經過身邊實物、同桌比較二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的學習興趣已經被調動起來,并積聚了大量的線段表象,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教學,學生的學習欲望強烈,接受狀態(tài)飽滿。由趣促習,能夠很好地保存學生的注意力,真正的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此外,由教師介紹兩個端點,加上很形象的兩個小豎,避免了傳統(tǒng)教學中端點問題的歧異。

2、尋找線段。

提出要求: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

師:孩子們真了不起,擁有一雙會觀察的小眼睛。

交流:指一指你最喜歡的圖形的線段分別是哪幾條。

小結: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圖形的一條邊就是一條線段,并且它是幾邊形就有幾條線段,雖然這些圖形中線段的兩個端點沒標出來,但我們要知道它們是存在的。

(1)師:請小朋友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放平在桌子上。

師述:像長方形紙的四條邊就可以看作線段,尺子的邊也可以看作是線段。

(2)師:小朋友觀察一下,在我們周圍還有哪些也可以看作是線段?(觀察、考慮兩分鐘)。

(要求:要說完整話。比如:什么的邊緣是線段。)。

生1:電風扇風葉的邊緣可以看作線段。

生2:黑板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3:窗戶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生4:課程表的框邊也可以看作線段……(以上的回答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完整的。)。

【設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在本環(huán)節(jié)中,由教師介紹周圍的線段到學生自己尋找身邊的線段,面對眼前熟悉的情景卻要尋找全新的朋友,學生的探究愿望和學習興趣一下被激發(fā)了,在他們的潛意識里產生了明確的學習需求。

3、畫線段。

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師:誰來介紹一下線段有哪些特點?

生1:線段是直的。

生2:線段還有兩個端點。

生3:畫線段時還要裝上兩個特殊標志。

4、折線段。

(1)師:現(xiàn)在老師把這張長方形紙對折,然后展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看到中間有條線段。

師:對了,中間的這條折痕我們就可以看作線段。

(2)初步感知線段。

小結并板書:線段是直直的。

豎著拉,斜著拉,這樣能把兩手之間的一段看成線段嗎?

小結:不管怎么拉它們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線段。

(3)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課件出示圖片:兩手捏住毛線的兩端,叫做線段的“端點”。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

小結并板書:有2個端點。

請學生上臺指一指毛線的兩個端點在什么地方?

(4)認識線段的示意圖(課件出示),建構線段模型。(介紹線段的兩個端點可以用兩條小豎線表示)。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認線段)。

交流: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是線段或者不是線段?引導學生從線段的兩個基本特征來說明。

(7)小結: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

線段的兩個特點:

1、線段都是直的。

2、線段有兩個端點。

交流自己對線段的看法。

三、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你會畫線段嗎?

1.我們已經認識了線段,那你能自己畫一條嗎?

2.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樣畫的?

3.你能畫一條比剛才更長或者更短的嗎?

課后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線段,你能說說線段有什么特點嗎?

特征:

(1)線段是直的;線段有兩個端點。

(2)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明確線段的特征和畫法。

板書。

認識線段。

特征:

線段是直的。

線段有兩個端點。

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七

1、知識與技能: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會畫銳角和鈍角。

2、過程與方法:通過找角、畫角等一系列活動,培養(yǎng)動手能力、合作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的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課堂中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學會辨認直角、銳角和鈍角,發(fā)展空間觀念。

一、魔術導入,復習鋪墊

師:關于角,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生:我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生:從一個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一個角。

生:像國旗角,桌子角,都是直角。

二、分類比較,認識銳角和鈍角

1、給“角”分類。

師:請同學們拿出手中的學具卡片,先獨立思考,你按什么標準分類?想想可以怎么分,分好后和同桌說一說。

(1)分成兩類:一類是直角,一類不是直角。

(2)也可以分三類:直角分一類,比直角小為一類,比直角大的可以為一類。

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1號角和3號角就比直角大?而4號角和5號角就比直角小呢?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來比較。(驗證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頂點和所量的角的頂點對齊,一條直角邊和角的一條邊重合,這樣就可以比較這個角的開口是不是比直角大或小。)

2、揭示“角”的名稱。

師:在這三類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角家族中的直角,其實其他兩類也是叫的兄弟,一個是直角的弟弟,一個是直角的哥哥,大家知道我為什么說4號角和5號角是直角的弟弟嗎?(比直角小)像這樣,比直角小的角就是銳角,直角的哥哥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鈍角,像這樣,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鈍角。今天我們就老學習銳角和鈍角。(板書課題)

師:角家族我們認識了銳角、直角和鈍角。

師:那么給這3個兄弟排排隊吧,誰是老大,誰是老二,誰是老三?(板書:鈍角直角銳角)

第1個問題:什么樣的角水銳角?什么樣的角是鈍角?

第2個問題:用什么辦法開判斷一個角是不是銳角或鈍角?

師:(得出結論)和直角比,開口比較明顯的,我們可以直接看出來,但開口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我們可以利用三角板的指教來驗證。

師:既然大家已經找到好辦法了,我們在來用一用,看看我們的高招靈不靈。(課件出示幾個不用的角,請同學來判斷)

教師出示兩張實物卡片,角的大小比較接近直角的。請同學們到前面來驗證。

師:看來這樣的問題難不倒大家,課件出示,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倒題。

3、找找生活中的“角”。

很好,其實數(shù)學知識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有知道的,也有一些我們不知道,等待大家去發(fā)現(xiàn)。

4畫“角”。

師:既然我們認識了銳角和鈍角,想不想畫一畫,那誰來說一說,你想怎么畫一個銳角或鈍角呢?(先畫`````后畫`````)(課件出示畫法,請學生來畫)

師:你能試著畫一個盡可能小的銳角和一個盡可能大的鈍角嗎?

三、教畫人物簡筆畫

師:角在美術中也有妙處!在美術中有一種畫叫人物簡筆畫,它是非常簡單的圖形拼擺起來表示人物的一些簡單動作,像這樣用圓表示頭部,用線段表示身體,用角表示四肢(胳膊和腿)。

師:請同學試著創(chuàng)造,用我們學會的角來表示四肢,看看你能創(chuàng)造出那些姿勢。(學生作品展示)

四、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滬教版二年級上數(shù)學教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環(huán)節(jié)。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環(huán)節(jié)。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環(huán)節(jié)。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shù)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shù)+加數(shù)=和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800=450+3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26090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