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3 05:25:21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范文(19篇)
時間:2023-12-13 05:25:21     小編:琉璃

通過編寫教案,教師可以事先考慮到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前做好準備,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教案需要注意課堂互動和學生參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一

1.掌握漢魏晉五言詩的體例特點,能夠認識到五言詩在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地位和對后代詩人的深遠影響。

2.掌握“迢迢牽牛星”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3.掌握《歸園田居》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1.通過詩歌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境。

2.鑒賞詩歌的培養(yǎng)。

一、導語。

詩歌發(fā)展到漢魏晉時期,五言詩成為了詩歌的主要體例,學習了《孔雀東南飛》我們了解了樂府詩的特點。在那一時期除了樂府詩歌外,還有文人創(chuàng)作的五言詩,這些詩歌在中國詩歌起著重要的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的兩首詩歌分別出自古詩十九首的“迢迢牽牛星”,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二、解題。

1.《迢迢牽牛星》選自《古詩十九首》。是民歌體文人詩,藝術成就頗高,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稱它為“五言之冠冕”,鐘嶸在《詩品》中稱之為“驚心動魄,所謂‘一字千金’”。以后歷代文人經(jīng)常把《古詩十九首》奉為五言抒情詩的典范。

2.《歸園田居》選自《陶淵明集》。其詩語言樸素平淡,著重表現(xiàn)詩人的超凡脫俗,希望掙脫名韁利鎖,遠離齷齪官場,回歸清新自然的閑適之情。

三、研習課文。

詩作中織女的深情是通過她的活動和這些活動引起的讀者的想像表現(xiàn)出來的。比如,織女整日忙碌在織機上卻織不出布帛,說明她被思念折磨而無心織布,那么她又為什么要徒勞地在織機上忙碌呢?恐怕是為了轉移注意排遣苦悶吧。隔河相望,河漢的清淺和并不寬闊強化著見面的渴望,當然也就增加了見不了面的無奈。同樣,在見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時,“不得語”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疊詞突出了該詩哀婉的情調,因而更具有表現(xiàn)力。

2.《歸園田居》要注意理解詩人辭官歸隱、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態(tài),體會其田園。

詩的藝術風格。

守拙與適俗,園田與塵網(wǎng),兩相對比之下,詩人歸田后感到無比愉悅。南野、草屋、榆柳、桃李、遠村、近煙、雞鳴、狗吠,眼之所見耳之所聞無不愜意,這一切經(jīng)過陶淵明點化也都詩意盎然了?!芭h人村,依依墟里煙”一遠一近,“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以動寫靜,更襯托出田園的幽靜、恬美。作者正是通過描寫田園景物的恬美、田園生活的簡樸,表現(xiàn)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訓練。

(1)熟讀兩首詩,當堂成誦。

(2)討論完成練習三第2小題。

五、布置作業(yè)。

《飲酒》是陶淵明反映歸隱生活的又一詩作,課后誦讀此詩,加深對陶詩藝術特色的品味。

一、題解。

《白馬篇》又名《游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國時魏詩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思,世稱陳思王,是文學五言詩的奠基人,自如地運用樂府體裁,大大地開拓了五言詩的境界,宋人輯有《曹子建集》?!栋遵R篇》是樂歌詞,以開頭二字命名。詩中塑造了一位武藝高強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頌他“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愛國精神。同時寄托了作者欲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凌云壯志。

二、研習課文。

1.找出《白馬篇》中的動詞,仔細品味其藝術效果。

這首詩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時,其使用的動詞是耐人尋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動,使人仿佛看到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過”“若”則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輕捷的形象;“登”“蹈”“凌”寫出少年長驅直人,銳不可擋,壓倒一切之勢;“(不)顧”“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詩人就是通過這些生動形象的動詞刻畫了一個具有感召力,使人熱血沸騰的愛國的少年英雄形象。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二

1.知識與技能:

把握不同工具材料的特點,運用構圖、線條、色彩等元素表現(xiàn)教師的外貌特征與性格。

2、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中把握教師的外貌特征;

(2)在欣賞中了解表現(xiàn)的技能技巧;

(3)在創(chuàng)作中感受情感表達的愉悅。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學會表達情感,學會感謝恩師。

1、教學重點:如何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教師的外貌特征與性格。

2、教學難點:如何表現(xiàn)學生對教師的感情。

3、興趣點:

(1)欣賞同齡人的優(yōu)秀作品;

(2)用夸張的手法表達自己對教師的印象。

4、教學觀察點:由教師的眼神、嘴巴、臉形、發(fā)型所體現(xiàn)的外貌特征。

1、基本要求:用手繪圖象的手法描繪一個自己喜愛的教師形象。

2、較高要求:能準確表現(xiàn)出人物的外貌特征,并畫出襯托教師個性化及職業(yè)特征的背景。

3、個性探究:大膽地嘗試運用不同的造型工具,畫出我和老師的故事,表達出自己的情感。

(一)導入課堂:

播放一段感恩教師的視頻片段。

(1)請同學們說說,視頻中的小朋友們是通過什么方式感謝老師、為老師過教師節(jié)的?

(2)老師和我們朝夕相對,既教我們科學文化知識,又教了我們做人的道理,

即將畢業(yè)了,你相對老師說點什么呢?(播放幻燈片)。

(二)思考:

(1)說一說:從你上學到現(xiàn)在,哪一位老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她)有。

什么外貌特征?你和這位來時之間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什么難忘、感人的故事?(每個組討論,先和你的同學講一講,然后每組最少有一名代表說說你的老師。)。

(2)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對老師的愛?

1、為老師畫一張肖像畫;2、給老師制作一張賀卡,寫上你的祝福;

3、為老師獻上你親手做的手工藝品;4、和老師合影留念??

(三)欣賞與感受:(欣賞課本35頁畫家林墉的作品)。

(1)這幅畫中的女教師五官有什么特征?她在干什么?

(2)畫面的主要色彩是什么?運用了什么色彩的對比?

(四)欣賞學生的線描作品(播放幻燈片)。

(五)教師示范。

(1)以數(shù)學老師田老師為例,先看看用電腦處理后不同效果的照片,再看看怎樣用線描的形式畫人物。(教師用線描示范畫)。

(2)展示各位老師的照片,在這些老師中選擇一位你最喜歡的老師畫一畫,或者也可以畫一畫曾經(jīng)教過你的老師。

(六)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1)構思:你所畫的教師有什么樣的外貌特征?

(2)構圖:畫面以頭像畫還是半身畫為表現(xiàn)形式?主要人物與背景是怎樣安排的?

(七)展示與評價。

(1)展示學生的作品,請同學來評一評,誰畫的最好、最像?哪里畫的好?

(2)比一比誰畫的教師形象外貌特征鮮明、畫面構圖生動、情感表達真切。

(八)課堂小結。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要用優(yōu)異的成績和感恩的心去回報老師,即使以后你和老師分開了,老師也可以成為你最好的朋友,加油吧,好好學習!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三

(1)荀子,名,字,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是繼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家學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的認人定勝天的思想。

(2)《荀子》,思想家荀況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現(xiàn)存篇。該書由《論語》《孟子》的,發(fā)展為,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

2.字音。

靛青()蓼藍()中繩()槁暴()參省()。

跬步()騏驥()埃土()螯()。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意思。

(1)學不可以已。

(2)木直中繩。

(3)雖有槁暴。

(4)金就礪則利。

(5)而聞者彰。

(6)假輿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通,釋義:。

通,釋義:。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釋義:。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四

學習目標:

1、朗讀、欣賞、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詩。

2、整體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體味詩歌的感情,品味詩歌的內涵。

學習過程:

自學導引:

1.一讀課文,借助字典、注釋及有關參考資料,完成給下列問題:

(1)多音字注音:趙翼()冀州()風騷()搔首弄姿()漲秋池()漲紅了臉()。

(2)了解作者:

李商隱,字,號,代詩人,和被稱為小“李杜”?!墩撛姟返淖髡?,代詩人,著有《》等。

2.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兩首詩的主要內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內容:

《論詩》的主要內容:

合作探究:

1、交流討論“自學導引”部分的知識點。

2、學習《夜雨寄北》。

3).成語“剪燭西窗”源自本詩,結合詩歌內容,說說“剪燭西窗”的含義是什么?

4).本詩表現(xiàn)了詩人的什么情感?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及其創(chuàng)作;掌握本文中出現(xiàn)的基本文言知識點。

2、理解本文的論證方法。

3、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排比對偶句;連珠句;豐富的語氣表達。

教學過程:

【導入語】。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稱“韓吏部”。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少小孤苦,由兄嫂扶養(yǎng)長大。二十歲入長安,三次考進士不中。貞元八年(792)即他24歲時第四次參加考試,登進士第。曾入汴州、徐州等地的幕府任閑職,貞元十八年(802)即34歲時到長安任國子監(jiān)四門博士,從此正式步入仕途。貞元十九年,即他35歲時改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論饑荒,得罪權貴,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連陽)縣令。元和元年(806)即他38歲時新皇帝繼位,他被召回長安,任國子監(jiān)博士。元和十二年,即他50歲時,隨裴度征討叛亂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即他52歲時,唐憲宗派人迎佛骨入宮,韓愈上書力諫,被貶為潮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即他53歲時,唐穆宗繼位,召韓愈回長安為國子監(jiān)祭酒,此后政治地位逐步上升,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在文學上的最大功績是提倡和領導了“古文運動”。

【解題】。

“說”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范疇,可以先敘后議,也可以夾敘夾議,一般為陳述自己對某種事物的見解?!罢f”與“論”相比要隨便些。像《捕蛇者說》、《馬說》、《愛蓮說》都屬“說”一類文章?!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都可以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皫熣f”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

【字詞、文言知識點、內容】(見課本)。

【論證方法】。

1.下定義、作結論。

中國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議論見長。能言善辯如孟子、荀子,也總是在他們的議論文章中運用比喻和寓言故事來幫助說理。相比之下,韓愈這篇論說文卻在邏輯思維方面大大超過了前人。這表現(xiàn)在概念明晰、論證嚴密上。如文章一開頭就斷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并下定義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苯又鴱倪@個定義出發(fā),由“解惑”說到“從師”。經(jīng)過一番推論,又得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結論。這其間層層銜接,一氣貫通,毫無冗余之處,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2.對比論證。

本文第二段寫得最為精彩,這和恰當?shù)剡\用了對比的論證方法有直接的關系。這段所用的三組對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經(jīng)過雙方的對比,造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效果,都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在語意上形成了一個逆接序列。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從師學習;“今之眾人”才智低,反而“恥學于師”。通過對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從師學習的違背常理,則作者主張從師學習的觀點不言自明。

3.引用論證。

引用是論說文中常用的論證方法,這在現(xiàn)在的學術論文中也是最常見的。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來進一步闡明自己的觀點,這就比前文籠統(tǒng)地說“古之圣人”更加切實可信。有了孔子這樣一個強大的支持者,更增強了說服力。而在短短的幾行字中,述事引言簡潔明快,表現(xiàn)出作者非凡的語言功力。

【語言特色】。

1.排比對偶句。

韓愈的散文素以氣勢充沛、筆力雄放著稱,這體現(xiàn)在多用排比和對偶句式上。他的這種風格,在本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眾人……”。這種句式的運用,形式整齊,氣勢飛動,增強了表現(xiàn)力。

2.連珠句。

連珠,又稱頂真、蟬聯(lián),民間俗稱為“咬字”,即用上一句的結尾字,作下一句的開頭,首尾相聯(lián),“歷歷如貫珠”。本文這樣的句式很多,如開頭的幾句:“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這種句式的運用,加強了句子之間的連接,使論述環(huán)環(huán)相扣,嚴密緊湊。

3.豐富的語氣表達。

豐富的語氣表達,可以增強文章的生動性,本文在這方面是相當成功的。如用“嗟乎”“嗚呼”這樣的語氣詞加強感嘆,用“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這樣的摹狀語句有聲有色地描繪“士大夫之族”的神態(tài),用“如是而已”這樣的限止語句表示結論的無可置疑。文章的第二段,一連用了三組對比揭示“恥學于師”的不明智,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但語氣卻各不相同。“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是疑問語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是判斷語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是感嘆語氣。這種錯綜變化的語句,使議論更生動,說理更深刻。

【韓愈名和字的來歷】。

韓愈父母早亡,從小由哥嫂撫養(yǎng)。轉眼到了入學的年齡,嫂嫂鄭氏一心想給弟弟取個又美又雅的學名。這天,鄭氏翻開字書,左挑一個字嫌不好,右揀一個字嫌太俗,挑來揀去,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給弟弟選定一個合意的學名。韓愈站在一旁觀看,見嫂嫂為他取名為難,便問:“嫂嫂,你要給我取個什么名呢?”鄭氏說:“你大哥名會,二哥名介,會、介都是人字作頭,象征他們要做人群之首,會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義都很不錯,三弟的學名,也須找個人字作頭,含義更要講究的才好?!表n愈聽后,立即說到:“嫂嫂,你不必再翻字書了,這人字作頭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韓愈好了?!编嵤弦宦?,忙將字書合上,問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韓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無來者,決不當平庸之輩?!鄙┥┞牶?,拍手叫絕:“好!好!你真會起名,好一個‘愈’字吆!”

韓愈怎么會給自己起出一個這樣又美又雅的名呢?原來他自幼聰慧,飽讀經(jīng)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shù)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賦和文化素養(yǎng),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這個“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懷表露。

他長到十九歲時,已經(jīng)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勃勃少年。這年恰逢皇科開選,鄭氏為他打點行裝,送他進京去應試。到京城后,他自恃才高,以為入場便可考中,從未把同伴擱在眼里。結果別人考中了,他卻名落孫山。后來,他在京中一連住了幾年,連續(xù)考了四次,最后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連經(jīng)過三次殿試,也沒得到一官半職。由于銀錢早已花盡,他便由京都移居洛陽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使他與才貌雙全的盧氏小姐訂了婚。盧小姐的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甚有尊望,韓愈就住在他家,準備擇定吉日與盧小姐完婚。盧小姐天性活潑,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韓郎的才華,一方面又對韓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擔憂,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后有所做為,現(xiàn)在就應當規(guī)勸他一下,一天晚飯后,花前月下,二人閑聊詩文。暢談中,韓愈提起這幾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盧小姐和顏悅色地說道:“相公不必再為此事?lián)鷳n,科場失意乃長有之事。家父對我總是夸你學識淵博,為人誠摯。我想你將來一定會有作為的,只是這科場屢挫,必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眼下當找出這個緣由才是。”韓愈聽后,頻頻點頭,接著說道:“小姐講的甚是有理,俗話說自已瞧不見自已臉上的黑,請小姐賜教?!北R小姐一聽,隨即展紙揮筆,寫道:“人求言實,火求心虛,欲成大器,必先退之”韓愈一陣沉思: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謙虛之情,這個“愈”字便是證據(jù)。于是,他立即選用盧小姐贈言中的最后兩個字:退之,給自已起了個新名字。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六

1.背誦全文。

2.“根本”“縱情”等詞的古今義。

3.積累“倍”“以”“所”等六個詞語。

一、基礎部分(選擇題每小題2分,默寫3分,共21分)。

1.下列文學常識中,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選自《魏鄭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陽人。謚鄭國公,以直言敢諫著稱。

b.本文是魏征在貞觀十一年(637)寫給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闡述了“居安思?!薄敖渖菀詢€”“虛心以納下”等觀點。

c.疏,原意為“分條陳述”。后指一種文體,給皇帝的奏議,也叫“條陳”。

d.魏征死后,唐太宗對侍臣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沒,朕亡一鏡矣?!?/p>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為()。

a.雖董之以嚴刑,振之以威怒。

b.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c.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

d.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3.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項是()。

a.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c.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懼滿溢,則思江河下百川。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七

自然數(shù)1、2、3……是數(shù)學之起點,其他所有的數(shù)都是從自然數(shù)衍生出來的。自然數(shù)的實物原型可能是十個手指,否則我們不會采用十進位制。

自然數(shù)均為正數(shù),負數(shù)之引入解決了小數(shù)不能減大數(shù)的困難,例如1—2=—1。負數(shù)也是有原型的,欠債不就是負資產(chǎn)嗎?所以負數(shù)概念的形成恐怕與人類早期的商業(yè)借貸活動有關。

零和自然數(shù)以及帶負號的自然數(shù)統(tǒng)稱為整數(shù)。以零為中心,將所有的整數(shù)從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用一根水平直線將它們連起來,這就是“數(shù)軸”。每個整數(shù)對應于數(shù)軸上的一個點,這些點以等距離互相分開。你看!負數(shù)和正數(shù)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開,零據(jù)中央,頗有王者氣象。

分數(shù)的引入解決了不能整除的困難,例如1÷3=1/3。分數(shù)當然也有原型,例如三人平分一個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

數(shù)軸上相鄰兩個整數(shù)之間可以插入無限多個分數(shù)以填充數(shù)軸上的空白,數(shù)學家一度認為這下子總算把整個數(shù)軸填滿了。換句話說,所有的數(shù)都已被發(fā)現(xiàn)了。其實不然?有些數(shù)就根本無法以整數(shù)或分數(shù)來表示,最著名的就是圓周率,分數(shù)只能表示其近似值而非準確值。人們將分數(shù)化為十進位小數(shù)以后,發(fā)現(xiàn)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限位小數(shù)。便如1/2=0.5;另一種是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例如1/3=0.33333…兩者雖貌似不同,但都包含有限的信息,因為循環(huán)部分只是重復原有的,并不包含新的信息。圓周率則根本不同,3.14159265358979323846…既不循環(huán),也無終結,所以包含著無限的信息。想想看!北京圖書館里浩如煙海的藏書所包含的信息雖然極多,但仍是有限的,而圓周率卻包含著無限的信息,怎能不令人驚嘆!數(shù)學家將像圓周率那樣無法用整數(shù)或分數(shù)表示的數(shù)秒為“無理數(shù)”,無理者,不講道理也!不知道為什么圓周率背了這么個惡名?我曾寫過一首題為《圓周率》的小詩為之抱屈,不妨引其中最后一段以博讀者一粲:

……。

像一篇讀不完的長詩。

既不循環(huán)也不枯竭。

無窮無盡永葆常新。

數(shù)學家稱之為無理數(shù)。

詩人贊之為有情人。

道是無理卻有情。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率綿綿無絕期。

自從祖沖之算出圓周率的數(shù)值介于“約率”22/7和“密度”355/113之間以來,一直有人在計算圓周率的更精確數(shù)值,最近利用電腦算到了小數(shù)點后兩百多萬位!但比起“此率綿綿無絕期”來,連滄海一粟也不如。就算用最快的超級電腦不停地算下去,一直算到地老天荒,也無法窮盡!此外還有人利用電腦將已算出的圓周率數(shù)值化為二進位數(shù)列后,對之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它像隨機數(shù)那樣具有最大的不確定性。圓周率本是圓周與直徑之完全確定的比值,但它產(chǎn)生的無窮數(shù)列卻具有最大的不確定性,我們不能不為大自然的神奇奧妙而感到驚訝和震憾。

加入了分數(shù)和無理數(shù)以后,數(shù)學王國更擴大了,在零這位國王兩邊雁翅排開的陣容就更加威武雄壯了。

有了無理數(shù)以后,原來的整數(shù)和分數(shù)統(tǒng)稱為有理數(shù)。對數(shù)的尋求是否到此為止呢?數(shù)學家并不滿足,繼續(xù)孜孜以求,尋找尚未發(fā)現(xiàn)的新數(shù),果然被他們找到了。發(fā)現(xiàn)的契機是研究一些數(shù)的平方根:4的平方根是2(2×2=4),這是早就知道的正整數(shù),不足為奇;2的平方根是一個無理數(shù),和圓周率類似,也不新鮮?!?的平方根是什么?這可不好辦!大家都知道乘法的符號規(guī)則是:正正得正,負負得正,任何數(shù)的平方均為正數(shù),據(jù)此—1的平方根就根本不存在。但不存在的東西可以創(chuàng)造出來!這就是科學的創(chuàng)新精神。數(shù)學家為此創(chuàng)造了“虛數(shù)”,以符號i表示之,并規(guī)定i的平方為—1,—1的平方根當然就是i了。這樣一來負數(shù)開平方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例如—4的平方根就等2i,即2乘以i。

引人虛數(shù)固然解決了負數(shù)開平方的難題,但也帶來了另一個困難——虛數(shù)在數(shù)軸上沒處擺。這迫使數(shù)學家創(chuàng)造出一根“虛數(shù)軸”,使之與改稱為“實數(shù)軸”的原來之數(shù)軸相垂直。由虛、實兩根數(shù)軸組成的平面稱為“復平面”。實軸上的點是實數(shù),虛軸上的點是虛數(shù)。復平面上其余的點就是“復數(shù)”,它包含實數(shù)及虛數(shù)兩個部分。零就是實軸與虛軸的交點,是整個復平面的中心,仍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從實數(shù)軸上的“雁翅排開”,發(fā)展到復平面上的“眾星捧月”,無論數(shù)的概念怎樣擴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終不變。難怪最近在網(wǎng)絡上評選一千年來最重要的發(fā)明時,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詩單詠零:

零贊。

你自己一無所有。

卻成十倍地賜予別人。

難怪你這樣美。

像中秋夜的一輪明月。

誰說數(shù)學枯燥無味?數(shù)學天地充滿了詩情畫意,有待我們去發(fā)掘。

虛數(shù)和復數(shù)有沒有實際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虛”無飄渺,“復”雜得很。其實虛數(shù)和復數(shù)都有原型;電工學中利用復數(shù)表示交流電,虛數(shù)代表虛功,使得電工學計算大為簡化。如果說在電工學中引入復數(shù)只是為了計算方便,不用它也行,不過麻煩一點而已。那就請看量子力學:量子力學中的波函數(shù)必須以復數(shù)表示,這不是簡化計算的問題,而是反映了微觀粒子本性的實質問題;換言之,微觀世界深層次的自然規(guī)律要求復數(shù)。誰說數(shù)學太抽象?即使抽象如復數(shù),其應用也實際得很呢。

從自然數(shù)到負數(shù)和零,再到分數(shù)、無理數(shù)和復數(shù),數(shù)的發(fā)展史是否還有更新的篇章?我們且拭目以待。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八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1、解釋詞語:

李杜:風騷:

江山代有才人出:

2、詩人談論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3、這首詩給我們什么啟示?

十、《論詩》。

1、解釋詞語:

李杜:指李白、杜甫。

風騷: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

1、詩人談論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答:詩人舉出了詩歌史上的兩位大家李白與杜甫的例子,是為了說明詩風代變的道理,因為即使是李、杜這樣的大詩人,他們的詩作因流傳千年,播于眾口,已經(jīng)不再給人以新鮮感了,從而闡明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貴在創(chuàng)新的主張。

2、這首詩給我們什么啟示?

答:詩歌應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詩人在創(chuàng)作上應求變創(chuàng)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趨。不僅僅是詩歌,其他領域也是如此,我們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開拓意識,不能抱殘守缺,厚古薄今,否則只能是裹足不前。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九

《雷雨》是我國現(xiàn)代杰出戲劇家曹禺先生的經(jīng)典作品,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的悲劇。其情節(jié)與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導演,著名演員鞏俐、周杰倫領銜主演的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雷同,據(jù)說該片就是根據(jù)《雷雨》改編的。

《雷雨》全文以兩個沖突為主線,一個是周家大家長周樸園與妻子蘩漪的沖突,表現(xiàn)了封建家庭內部矛盾;另一個是周樸園與礦工魯大海的沖突,表現(xiàn)了資本家與工人的對立。兩條線通過周家與魯家兩個家庭復雜的人物關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可尖銳悲劇的戲劇沖突。

《雷雨》的人物關系如下。

這樣的人物關系注定里這里的大部分人要悲劇了。不過在曹禺先生設計的劇情下,所有的人都悲劇了。

下面是我就三個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一)周樸園。

(二)蘩漪。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她是五四運動以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愛敢恨,對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樸園,也不放在眼里。當然,她對舊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種畸形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的,她在重壓下,常常無助、自卑、甚至自虐。這是蘩漪無法擺脫的弱點。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huán)境中走向變態(tài)的發(fā)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這一悲劇形象,是曹禺對現(xiàn)代戲劇的一大貢獻,深刻地傳達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主題。劇中蘩漪在雙重的悲劇沖突雖走完她心靈的全部歷程。在這個悲劇女性身上,閃爍出曹禺卓越的藝術才華。

(三)魯大海。

魯大海是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年輕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質樸但又頭腦清醒。他作為工人代表,和周樸園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顯示了他的反抗精神。魯大海雖然在談判中有些失利,就是因為他太相信那些代表,太缺乏社會經(jīng)驗了。但他的剛正不阿實在令人佩服。他就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下燃起的星星之火,終有燎原之勢。

《雷雨》中的所有人都是悲劇的,他們很可憐,但也有可恨之處。所以的一切其實很大程度就是那個社會背景下人們悲劇的縮影。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

2、揣摩小說含蓄巧妙的表達技巧。

1、會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文章的結構;。

2、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在情感與人生指導意義。

多媒體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設想:

1、學習《等待散場》,并對微型小說的文體特征作歸納。

2、理解《等待散場》表達的內在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代微型小說,短小精悍,能很好地貼近現(xiàn)實生活,盡管國別不同,但都含蓄地展示了當今社會中的一些現(xiàn)象,委婉地表達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的思想。

二、《等待散場》課文分析。

1、作者簡介:

劉心武,筆名劉瀏、趙壯漢等。1977年發(fā)表短篇小說《班主任》,被認為是新時期文學的發(fā)軔作,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首獎。后又發(fā)表《愛情的位置》、《醒來吧,弟弟》、《我愛每一片綠葉》(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等小說,曾激起強烈反響。此外,名作還有中篇小說《秦可卿之死》。他對生活感受敏銳,善于作理性的宏觀把握,寫出了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

2、整體感知:

作品通過寫劇場外的小伙子等待著劇場內的姑娘散場出來,劇場內的姑娘因為不舍得浪費這一張帶著深情厚意的票,一面看著劇場外的男友,一面焦急地等待著散場。作者從這一故事中贊美了他們純真的愛情。

3、結構梳理:

偶遇。

“我”

小伙子等待散場。

少女等待散場。

等待。

觀察。

天鵝舞。

4、探討:

(1)、在文中,作者“我”的作用是什么?

“我”在里面起了線索的作用,以“我”與小伙子的接觸以及在劇場內所見到的姑娘聯(lián)系在一起,將在劇場外等待散場的小伙子和在劇場內等待散場的姑娘之間的純真的愛情表現(xiàn)出來了。

(2)、在結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永恒的旋律”的含義有兩個:一指的是實在的舞劇,是作者真實聽到的。另一層含義指的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間永恒感人的愛情。

5、微型小說的文體特征:

微型小說因為其獨特的品格為人們所共識。它有不同于一般小說的構思方式和寫作規(guī)律,科學地深入地去把握這個特點,無論是對微型小說的創(chuàng)作還是對微型小說的欣賞,都是十分必要的。

(1)、篇幅精短:

微型小說的篇幅短、文字少、這就構成了它的形體小的特征。但這個“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它必須是蘊含了某種豐富內涵的“小”,這樣,這個“小”實際上體現(xiàn)為一種“精”,因此,我們講微型小說的篇幅,首先不是講它在一般意義上的短小,而是一種有著豐富藝術內涵的精短。

一般而言,微型小說的字數(shù)在1500字左右,這與小說藝術節(jié)奏和讀者的欣賞節(jié)奏有一定的關系。

(2)、選材精粹:

微型小說的篇幅精短首先制約了它的選材。根據(jù)文學創(chuàng)作的題材原理,小說作者在掌握小說寫作題材時一般有這么幾種類型:

a、真實性和虛假性混雜的題材或具有完全真實性的題材;。

b、真實性程度更高達到了典型性的題材;。

c、典型性程度達到更完美形態(tài)的精粹的典型題材。

(3)、語言精美:

a、大容量、快節(jié)奏的敘述語言;。

b、特征突出、形象鮮明的白描語言;。

c、包含潛臺詞和兼有動作性的對話語言。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1、鑒賞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理解隱含的含義;。

2、體會《差別》對我們的人生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對微型小說有了初步的理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外國的微型小說,從中探尋它所帶出的道理。

二、《差別》分析:

1、感知課文:

朗讀全文,思考文章所表達的內容退枷搿?/span。

作品通過敘說阿諾德和布魯諾兩個人在購物、捕捉與匯總信息能力、意識等方面的差別,匠心獨運地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要老是抱怨什么,應當多找找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只有認識到與別人的差別,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提高自己。

2、結構:

差別。

兩人同樣的薪水。

兩人不同的薪水。

買土豆。

3、探討:

(1)、分析“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他現(xiàn)在正在外面等回話呢”這一段。

這一段可以說是老板給布魯諾所認為不公平待遇的一個最好的答復。但又不僅僅是一個答復,這一段可以說是對阿諾德優(yōu)秀品質的最好概括。作者通過對阿諾德所匯報的對于土豆市場以及西紅柿情況的分析的描述,比直接寫阿諾德如何的有能力更有說服力。通過阿諾德對老板的匯報,可以看出阿諾德是一個非常細心、干練、果敢、有經(jīng)濟頭腦、辦事周密、有超前意識的人。

真正的差別在于對工作的主動和被動的問題。布魯諾應該主動向阿諾德學習,應該對工作投入極大的熱情與精力,才能彌補這種差距。我們從中應得到的啟示是:在這充滿競爭的社會,被動終會被淘汰,只有主動向上的人才能不斷地進步與發(fā)展!

4、感悟寫法:

兩篇文章都體現(xiàn)了微型小說的特點:

a、含蓄委婉;。

b、構思精巧;。

c、情節(jié)上緊湊而完美;。

d、運用了留白手法。

歸納:何謂留白?

留白:對于一些內容作了省略,而這些內容往往是我們感興趣的,運用后能收到意味深長的效果。

5、小結兩文,對兩文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作一小結,從中吸取養(yǎng)分,對情感、對人生的看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6、作業(yè):

自選角度,寫一篇微型小說。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一

一、在括號內寫出下列句中加點字的通假字。

1.偭規(guī)矩而改錯()。

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

4.延佇乎吾將反()。

5.進不入以離尤兮()。

6.芳菲菲其彌章()。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古義。

1.怨靈修之浩蕩兮。

今義:水勢大古義:________________。

2.固時俗之工巧兮。

今義:技藝巧妙古義:________________。

3.偭規(guī)矩而改錯。

今義:改正錯誤古義:________________。

4.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今義:經(jīng)濟情況不好古義:________________。

5.自前世而固然。

今義:前生古義:________________。

6.高余冠之岌岌兮。

今義:形容十分危險古義:________________。

7.長余佩之陸離。

今義:形容色彩繁雜古義: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多義詞。

退將復修吾初服()。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乃重修岳陽樓()。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活用情況并解釋。

1.鷙鳥之不群兮()。

2.馳椒丘且焉止息()。

3.步余馬于蘭皋兮()。

4.屈心而抑志兮()。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回朕車以復路兮()。

7.忽反顧以游目兮()。

8.馳椒丘且焉止息()。

9.哀民生之多艱()。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11.伏清白以死直兮()。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13.固前圣之所厚()。

14.長余佩之陸離()。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并翻譯。

1.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3.謇朝誶而夕替。()。

答案:

離騷。

一、1.“錯”通“措”;2.“邑”通“悒”;3.“圜”通“圓”;4.“反”通“返”;5.“離”通“罹”;6.“章”通“彰”。

二、1.荒唐,沒有準則;2.善于取巧;3.改變措施;4.走投無路;5.古來;6.高聳的樣子;7.修長的樣子。

三、整理/高高的/長/修建。

四、1.群,名詞做動詞,合群。2.椒,名詞做動詞,長著椒樹。3.步,名詞使動用法,使……步行。4.屈,動詞使動用法,使……委屈;抑,使……壓抑。5.死,動詞為動用法,為……而死。6.回,動詞使動用法,使……掉轉。7.游,動詞使動用法,使……游。8.馳,動詞使動用法,使……疾馳。9.哀,形容詞為動用法,為……哀傷。10.善,形容詞做動詞,崇尚,愛好。11.直,形容詞做名詞,正道。12.高,形容詞做動詞,加高。13.厚,形容詞做動詞,推崇。14.長,形容詞做動詞,加長。

五、1.賓語前置句不了解我也罷了啊,只要我本心確實是美好的。

2.定語后置句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長我長長的佩帶。

3.被動句清晨進諫而晚上即遭貶黜。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二

課文節(jié)選自《莊子?外篇》中《秋水》篇的開篇部分。文中以河神見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對的,告誡人們不能囿于聞見而驕傲自大。

課文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秋水時至”至“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寫黃河的壯闊和河伯的驕傲自滿。第一、二句寫黃河的壯闊。第一句寫秋水泛濫,“百川灌河”極言黃河之雄壯;第二句寫河面寬闊,“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極言黃河之開闊。一、二兩句同時也道出了河伯驕傲的原因。第三句寫河伯的驕傲自滿。他暗暗地高興,“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一個“天下”,一個“盡”,把河伯那躊躇滿志、飄飄然的神態(tài)描寫得淋漓盡致。在寫“壯闊”(一、二兩句)與寫“驕傲”(第三句)之間,有一個“于是焉”,強調說明河伯是在這個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層(“順流而東行”至“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寫河伯見到大海后自嘆不如。第四句“順流而東行,至于北?!保囊庥傻谝粚舆^渡到第二層。第五句寫大海的遼闊,用了“不見水端”四個字,與前“不辯牛馬”相比則不可同日而語。兩相對比,河伯深感自己渺小,然后向海神發(fā)出由衷的感嘆。第六句用一個“于是焉”與第一層呼應,強調說明情況不同,時間不同,河伯的認識也不同了。河伯望洋興嘆的一番話中,包括三層意思:先是引俗語“聞道百,以為莫己若”,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說自己曾經(jīng)不相信“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批評自己的妄自尊大,如果不是看到了大海的寬闊,那自己的錯誤認識則永遠也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認為自己的淺陋將長久地被大方之家恥笑。

這篇文章用河神見海神的寓言故事說明哲理,通篇都在設喻,在寫河神認識的前后變化時,用了對比的手法,如將黃河的壯闊與北海的廣闊作比較(前者是“百川灌河”,“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后者是“不見水端”),還將河伯前后的認識作了對比(“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嘆”)。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三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注釋]。

李杜:指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此處指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隱和杜牧。)。

傳:相傳。

江山代有才人出: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江山:國家。才人,有才華的人。

風騷:指《詩經(jīng)》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后來把關于詩文寫作的詩叫做“風騷”。這里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jīng)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xiàn)在讀起來感覺已經(jīng)沒有什么新意了。

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華的詩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shù)百年(流芳百世)。

[簡評]。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chuàng)作貴在創(chuàng)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fā)展,詩人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風格的詩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敖酱胁湃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币痪浔磉_了文學創(chuàng)作隨著時代變化發(fā)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chuàng)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唯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四

1.掌握文中的出現(xiàn)的常用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能翻譯課文。

2.理解墨子“尚賢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對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3.學習墨子散文從不同方面層層推進進行說理的方法。

4.學習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說理的方法。

1.重點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賢事能”的思想及對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3.把握墨氏議論文的特點。

1.注重文言詞句的歸納整理和遷移運用。

2.注重對層層深入的論說方法的把握。

3.注重對“尚賢”現(xiàn)實意義的探究。

:三課時。

:(故事導入)。

先說一個故事: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分別輔佐齊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避國難,他們逃出齊國分別到了魯國和莒國,后齊國內亂,國君被殺,伺機而動的兩公子俱連夜回國。魯國發(fā)兵送公子糾回國,并派管仲帶兵堵截公子小白,管促一箭射中小白帶鉤,小白倒地裝死,管仲派人回魯國報捷,魯國于是慢慢地送公子糾回國,過了六天才到,這時小白已兼程趕回齊國,成為國君,是為齊桓公。后為齊桓公發(fā)兵攻打魯國,魯軍大敗,鮑叔牙給魯侯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公子糾為齊君兄弟,齊君不忍殺他,請魯國自己殺他,公子糾老師管仲是齊君的仇人,請把管仲送到齊國,剁成肉泥。魯人害怕遵照執(zhí)行,齊桓公要殺管仲,鮑叔牙勸說,臣幸運地跟從君子,君上成了國君,如果只想治理好齊國,有我和高奚就夠了,如果君上想成就霸業(yè),那么非管仲不可。管仲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盛,不可以失去他?;腹爮乃慕ㄗh,假裝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大喜過望,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管仲進行改革,一時齊國大治。

但是在古代,象齊桓公這樣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并不多,而且,統(tǒng)治者常擁有世襲特權,他們常依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提拔或罷免官員,出身社會下層的人即使是德才兼?zhèn)?,也往往受到壓制,所以墨子的“尚賢”的主張在當時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至今仍有現(xiàn)實意義。

(一)第一段。

1.釋義并翻譯。

2.朗讀指導。

(1)排比句應讀出氣勢來。

(2)重點詞語應重讀,如:皆欲國家之富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惡不能尚賢事能為政也將在于眾賢而已。

3.翻譯指導:

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

(所以國家擁有的德才兼?zhèn)涞氖勘姸啵瑖揖蜁卫淼煤茫?/p>

4.概括本段內容:

1)找出中心句。

2)理清思路:“王公大人失其所欲”在于“不能尚賢事能”“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

3)概括段意:從反面論證“尚賢事能”的重要性。

4)論證方法:舉王公大人治國的例子來說理。

(二)第二段。

1.釋義然則:既然這樣,那么術:方法奈何:怎么辦。

2.歸納本段作用:承上啟下,過渡段。

(三)第三段。

1.釋義并翻譯。

富:使……富有(形容詞使動用法)貴:使……高貴(形容詞使動用法)將:才厚:純厚乎:在(介)辯:有口才道術:治國方法固:本來就是(副詞兼有判斷作用)珍:比喻人才佐:輔佐的臣子然后:這樣……才(含義:接著某種動作或情況后)。

2.朗讀指導:

1)排比句讀出氣勢。

2)可得而從也“加點字重讀,以示強調。

“此固…………”語速稍快,“固”重讀。

3.翻譯指導:

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

4.概括本段內容:

1)用文中的句子簡答:

眾賢之術在于:“富之貴之敬之譽之?!保瓷匈t事能)換言之,“尚賢事能”可以使“國之良士”“得而眾也”

2)概括段意:

使國家賢士增多的方法“尚賢事能”。

3)思路:使善射御之人增多的方法使國家賢士增多的方法(順勢推進)。

討論:本文中心論點是什么?

1~3段與中心論點的關系:

明確:“夫尚賢者,政之本也?!?---------中心論點。

第1段從反面,3段從正面論證了“尚賢事能”的重要性,必要性,闡述了“為什么”的問題。

2.設想一下,下文會寫什么內容:如何做到。

1.課外預習4~5段,掌握重點實詞虛詞,準備翻譯。

2.思考:尊重人才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附:板書設計。

中心論點(1段):“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p>

(從反面論證)為什么。

夫尚賢(2段)承上啟下。

者,政(3段)“富之貴之,敬之譽之”(尚賢事能)尚賢事能。

之本也可使賢士“得而眾”(從正面論證)。

(4段):進一步舉先王之例闡述尚賢事能的。

社會意義。

(5段):以古代圣王為例,闡述尚賢事能的如何。

原則方法。尚賢事能。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五

圍繞目標,設置主問題,注意信度。什么是主問題?主問題應該是為完成教學目標而設立的一系列有機問題。從運用價值上講,應有如下特征:

1、在課文理解方面具有整體品讀的牽引力;。

2、在教學過程方面具有教學板塊的支撐力;。

3、在課堂活動方面具有讓學生共同參與的凝聚力。也就是說,要能切實地教學目標的完成,問題展開要有邏輯性、層次性,給學生思考時間,然后師生愉快地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情感的火花。如教學《祝?!罚岳斫庑≌f的主題為目標,設計如下問題:

1、閱讀有關祥林嫂的描寫,你了解到祥林嫂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提示:從人物身份、外貌、性情、經(jīng)歷、品格等方面總結。

2、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誰害死了她?

提示:考查她自己、周圍人、當時的社會觀念。

3、祥林嫂死在祝福的時候說明什么?小說為什么以“祝?!睘轭}?

提示思考:那些人在祝福?他們怎樣看待祥林嫂?“祝福”和祥林嫂的命運有什么關系?

三個問題緊緊圍繞目標,鋪墊引導,層層推進,師生互動,在積極、愉快的氛圍中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快感。整個過程流程暢,有亮點。

〖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貫徹創(chuàng)新精神·改革閱讀方法〗。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六

教學內容: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步驟與方法:

1.看“預習提示”,自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了解課文。

2.教師出示應掌握的實詞和虛詞,讓學生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弄明白。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答。

3.同位(桌)輪流口譯課文。翻譯不準確的,對方應指出來加以糾正或共同討論;二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來集體解決。

4.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5.布置作業(yè):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上課)。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p>

(板書:學不可以已)。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p>

師:請問本段論述了什么內容?(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論述了學習的意義。

師:運用什么方法論述的?

生(1):比喻。

師:很好。本文作者運用了5個比喻,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者以青青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板書:青青于藍,冰寒水)同學,請你回答。

生(2):說明事物經(jīng)過一定的過程會發(fā)生變化。

師: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生(2):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發(fā)展。

師:對。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板書:直木為輪)(學生舉手)同學。

生(3):說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師:對。誰能說得更全面、更具體些?(學生舉手)同學。

生(4):比喻說明人的資質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而且一旦提高和發(fā)展了,就不會回復到原來的狀態(tài),即人若不斷地學習下去,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師:很好?!敖鹁偷Z”“木受繩”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板書:金就礪、木受繩)。

生:(集體)“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板書:知明而行無過)。

師:此句與本段哪句相照應?

生:(集體)“學不可以已。”

師:對。荀子提出人性本惡的思想,認為只有用教育來陶冶,用禮法來約束,才能把這種生而具有的“惡”轉變?yōu)椤吧啤?。這里作者運用5個比喻闡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人發(fā)展的過程,如果不停止地學習,人的知識、才能、品德會不斷地增進、提高,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界。

請同學背誦第二自然段。

生(5):“吾嘗終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p>

師:很好。同學們思考一下本段寫了幾層內容?同學回答。

生(6):分三層。第1句為第一層,第2、3句為第二層,第4句為第三層。

師:對。第一層闡明什么內容?同學。

生(7):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

師:對。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系?同學。

生(8):分總關系。

生:(部分)學習。

師:對。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生:(集體)比喻。

師:用哪幾個比喻?同學。

生(9):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板書: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師: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三段,“積土成山”,開始。

生:“積土成山……用心躁也?!?/p>

師: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學生舉手)同學回答。

生(10):這段主要論述學習態(tài)度。分三層:第一層,從“積土成山”到“金石可鏤”,闡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第三層,從“蚓無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闡述學習要專心。(板書:學習態(tài)度—積累、恒心、專心)。

師: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同學。

生(11):比喻。

師: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系?

生(11):對比關系。

師:對。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同學,你說說。

生(12):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師:很好。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學生動筆寫,5分鐘)。

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誰說?(學生舉手)同學。

生(13):知識如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就會枯竭。

師:比喻貼切嗎?(學生答:“貼切?!?同學,你怎樣寫的。

生(14):空虛的頭腦若以知識來充實,猶如雨水澆灌著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復生氣。

師:很好。同學,你說一個。

生(15):知識是生活的明燈,沒有知識的生活,猶如在黑暗中的遠征。

師:好。同學。

生(16):沒有知識的頭腦,像不長谷物的荒地。

師:他從反面設喻,也很好。同學。

生(17):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東搖西晃,虛度年華。

師:請同學們推敲一下是否貼切。同學,說說你的意見。

生(18):不貼切。“斷線的風箏,東搖西晃”主要是說無明確的飛行方向,與“沒有知識”無相似之處。

師:若將本體改動一下,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句,請你改一下。

生(19):將“知識”改為“志向”。

師:對。改為“志向”“目標”“理想”等,就是個很生動貼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須符合合理、生動、新穎的要求。

師:再請同學們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學生寫,6分鐘)。

師:我看同學們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幾個小組交流一下,寫得好的向全班同學推薦一下。(6人一組,交流7分鐘)。

師:哪些同學寫得不錯,請組長推薦一下(第二組組長舉手說:同學),請同學讀讀。

生(20):謙虛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鷹,知道天高地闊、學海無涯,因而刻苦好學,永不自滿;驕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淺嘗輒止、夜朗自大。

師:好。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還有好的嗎?(第五組組長站起來說:同學請同學讀一下。

生(21):勤奮的人,像一顆明珠,無時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銹的鐵,毫無用處。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七

閱讀荒煤的《有了愛,便有了一切》,回答文后題目。

元月29日上午9時20分,我來到冰心老人的門前。正要敲門,卻看到上面貼著4個字“遵醫(yī)謝客”。我不禁猶豫起來,又縮回了手。后來又想,既然已經(jīng)來了,進去看老人一眼就走吧,終于敲開門。冰心老人的女婿陳恕同志接待了我。我走進客廳,一邊脫外衣,一邊說:“她要躺著就別動了,我看一眼就走?!?/p>

沒想到,陳恕帶我到老人書房里去,冰心大姐已經(jīng)端坐在那寬大的、好像擺滿了盛開的水仙花大桌子面前了,正在給她的寵愛的大白貓咪喂吃的哩,她和我握手時笑道:“我真沒想到你今天來!”

我仔細地看看大姐,放下心來,她臉色很好,談話間經(jīng)常笑容滿面,隨時說出一些幽默的語言,使人感到她心情愉快,身體健康,真不像進入93歲的老人。

我把一個印有《荒煤文藝生涯60周歲》印記的一個紅色塑料包和一本我紀念周恩來的文集——《永恒的紀念》送給她。大姐撫摸一下那鮮紅的塑料包,高興地笑道:“這么紅!”我又打開《永恒的紀念》這本書,指著目錄告訴大姐,這里都是我回憶周恩來的文章,您就看去年新寫的兩篇——《你是怎么想的》與《我在獄中聽到周恩來的心聲》就可以了。大姐頓時就問:“這是為什么?”我說怕她看多了太累。大姐說,關于總理,應該多寫寫,許多事情,年輕人不知道。她接著就提到她給我編的那本《周恩來與藝術家們》寫的序言。我頓時清楚地回憶起老人那句話:“……總理是中國亙古以來付予的‘愛’最多而且接受的‘愛’也最多的一個人物?!?/p>

我終于和冰心大姐告別了,一個多小時的歡聚,卻給我?guī)碓S多難以平靜的心情。我不能忘卻,冰心老人在短短的一瞬間提到周恩來不能抑制的兩次抽泣,我也時時翻翻她那三本書中許多真誠、樂觀、溫情、秀麗的文字,我也不禁常常面對大姐離別時贈我的一張名片發(fā)出思考。

這是一張鮮麗粉紅色的名片,在右角有謝冰心三個字,下面直寫著1992.10.5。中間是一個一寸見方的燙金的壽字。這是去年她92歲誕辰時朋友印贈給她的,總共只印了92張,供大姐贈送給她比較親近的朋友們;上面還有號碼:我得到的這一張是86號。我當時就感到慶幸,我還不是最后得到這個名片的人——后來又莫名其妙地產(chǎn)生了一個可笑的念頭:這也許預示著我這個小弟弟至少還可寫到86歲。而這張名片的背面卻印了冰心老人的手跡:“有了愛,便有了一切?!?/p>

我反復讀著這句話,我才覺得有一點領悟:冰心大姐之所以“從來不覺老”,就是因為她始終保持著一顆愛心,愛祖國,愛人民,愛那永遠耕耘不息的文學園地,愛朋友以至一代又一代正在成長的孩子們!因而她也有了一切:祖國和人民的信賴、尊敬,永遠有待開拓的文學事業(yè)對她不盡的期待,朋友和孩子們對她的熱愛和敬愛!

1.文中寫冰心老人提到周總理不能抑止的兩次哭泣,反映了什么?

2.“我也不禁摟住大姐的肩頭,感到了一陣淚光閃耀在眼前……”的含義是什么?

4.冰心老人還想再寫兩篇文章,表現(xiàn)了老人怎樣的精神?

5.畫線句子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品質?

6.“我才覺得有一點領悟”作者領悟了什么?

7.你讀過冰心的哪些文章,給你什么感受?

參考答案:

1.反映了冰心老人對周總理那種真摯的感情。

2.和冰心老人情感產(chǎn)生共鳴,深情緬懷總理。

3.總理把愛全部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人民無限愛戴他。

4.從不覺老,永不停筆,熱愛永遠耕耘不息的文學園地。

5.排比。真誠、謙虛、熱愛事業(yè)。

6.有了愛,便有了一切。

7.略。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八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詩題“錦瑟”,是用了起句的頭二個字。舊說中,原有認為這是詠物詩的,但近來注解家似乎都主張:這首詩與瑟事無關,實是一篇借瑟以隱題的“無題”之作。我以為,它確是不同于一般的詠物體,可也并非只是單純“截取首二字”以發(fā)端比興而與字面毫無交涉的無題詩。它所寫的情事分明是與瑟相關的。

起聯(lián)兩句,從來的注家也多有誤會,以為據(jù)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時,詩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爾云云。其實不然?!盁o端”,猶言“沒來由地”、“平白無故地”。此詩人之癡語也。錦瑟本來就有那么多弦,這并無“不是”或“過錯”;詩人卻硬來埋怨它: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這么多條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條弦,到李商隱時代又實有多少條弦,其實都不必“考證”,詩人不過借以遣詞見意而已。據(jù)記載,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寫瑟,常用“五十”之數(shù),如“雨打湘靈五十弦”,“因令五十絲,中道分宮徵”,都可證明,此在詩人原無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華年”,關鍵在于“華年”二字。一弦一柱猶言一音一節(jié)。瑟具弦五十,音節(jié)最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節(jié),常令聽者難以為懷。詩人絕沒有讓人去死摳“數(shù)字”的意思。他是說:聆錦瑟之繁弦,思華年之往事;音繁而緒亂,悵惘以難言。所設五十弦,正為“制造氣氛”,以見往事之千重,情腸之九曲。要想欣賞玉谿此詩,先宜領會斯旨,正不可膠柱而鼓瑟。宋詞人賀鑄說:“錦瑟華年誰與度?”(《青玉案》)元詩人元好問說:“佳人錦瑟怨華年!”

(《論詩三十首》)華年,正今語所謂美麗的青春。玉谿此詩最要緊的“主眼”端在華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這才追憶“四十九年”之說,實在不過是一種迂見罷了。

起聯(lián)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頷聯(lián)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jīng)何往。玉谿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jīng)玉谿運用,已經(jīng)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本聯(lián)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聯(lián)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看來,玉谿的“春心托杜鵑”,以冤禽托寫恨懷,而“佳人錦瑟怨華年”提出一個“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實。玉谿之題詠錦瑟,非同一般閑情瑣緒,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詩一過頷聯(lián),“起”“承”之后,已到“轉”筆之時,筆到此間,大抵前面文情已然達到小小一頓之處,似結非結,含意待申。在此下面,點筆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筆勢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斷絲連,或者推筆宕開,或者明緩暗緊……手法可以不盡相同,而神理脈絡,是有轉折而又始終貫注的。當此之際,玉谿就寫出了“滄海月明珠有淚”這一名句來。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當月明宵靜,蚌則向月張開,以養(yǎng)其珠,珠得月華,始極光瑩……。這是美好的民間傳統(tǒng)之說。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淚以珠喻,自古為然,鮫人泣淚,顆顆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異景。如此,皎月落于滄海之間,明珠浴于淚波之界,月也,珠也,淚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詩人筆下,已然形成一個難以分辨的妙境。我們讀唐人詩,一筆而有如此豐富的內涵、奇麗的聯(lián)想的,舍玉谿生實不多覯。

對于詩人玉谿來說,滄海月明這個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與河東公的“樂營置酒”之會,就寫出了“只將滄海月,高壓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來,他對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曠皓凈十分愛賞,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傷:一種復雜的難言的悵惘之懷,溢于言表。

晚唐詩人司空圖,引過比他早的戴叔倫的一段話:“詩家美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边@里用來比喻的八個字,簡直和此詩頸聯(lián)下句的七個字一模一樣,足見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來古籍失傳,竟難重覓出處。今天解此句的,別無參考,引戴語作解說,是否貼切,亦難斷言。晉代文學家陸機在他的《文賦》里有一聯(lián)名句:“石韞玉而山輝,水懷珠而川媚?!彼{田,山名,在今陜西藍田東南,是有名的產(chǎn)玉之地。此山為日光煦照,蘊藏其中的玉氣(古人認為寶物都有一種一般目力所不能見的光氣),冉冉上騰,但美玉的精氣遠察如在,近觀卻無,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諸眉睫之下,—這代表了一種異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無法親近的。玉谿此處,正是在“韞玉山輝,懷珠川媚”的啟示和聯(lián)想下,用藍田日暖給上句滄海月明作出了對仗,造成了異樣鮮明強烈的對比。而就字面講,藍田對滄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為滄字本義是青色。玉谿在詞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華和工力。

頸聯(lián)兩句所表現(xiàn)的,是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詩人對于這一高潔的感情,是愛慕的、執(zhí)著的,然而又是不敢褻瀆、哀思嘆惋的。

尾聯(lián)攏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與開端的“華年”相為呼應,筆勢未嘗閃遁。詩句是說:如此情懷,豈待今朝回憶始感無窮悵恨,即在當時早已是令人不勝惘惘了—話是說的“豈待回憶”,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憶,其為悵恨,又當如何!詩人用兩句話表出了幾層曲折,而幾層曲折又只是為了說明那種悵惘的苦痛心情。詩之所以為詩者在于此,玉谿詩之所以為玉谿詩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經(jīng)歷,有難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結中懷,發(fā)為詩句,幽傷要眇,往復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別詩中說:“瘐信生多感,楊朱死有情;弦危中婦瑟,甲冷想夫箏!……”則箏瑟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覺得如謂錦瑟之詩中有生離死別之恨,恐怕也不能說是全出臆斷。

師說滬教版高二語文教案篇十九

一、知識教育目標:

1.掌握、積累“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

2.掌握課文出現(xiàn)的“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等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二、能力訓練目標:

1.在理解基礎上熟讀成誦的能力,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理解文言詞語和句式的能力。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教育目標:

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教學設想。

一、抓住文眼,定好教眼。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10333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