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的讀后感(專業(y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9 18:04:19
見識的讀后感(專業(yè)18篇)
時間:2023-11-09 18:04:19     小編:雨中梧

讀后感是對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也是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沉淀和反思。寫讀后感時,要注意結合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手法進行點評和賞析。最后,希望大家可以通過閱讀這些讀后感范文,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寫作水平。%20

見識的讀后感篇一

看完了《見識》來看這本的。吳軍寫給兩個女兒的家書的精選。

先說收獲:

1.成功是成功之母。人需要有成功的經(jīng)歷,才不容易在進行到99%的時候放棄。

2.最好是更好的敵人。所以,不妨行動起來,哪怕比之前好一點呢,不必等到有最好的方案再開始,因為很可能就開始不了了。

3.體面地拒絕別人。學會拒絕是門功課。

4.證偽比證實更重要。第一次看到證偽的概念,是在張五常的經(jīng)濟解釋序言里面,驚為天人。這算是復習。

5.讀非小說類名著。于我,這點可以著手實施起來。

再說不喜歡的吧:

很多是正確的廢話,且和《見識》重復之處不少。另,和適合人群有關,可能更適合高中大學的孩子,或者身為人父人母的讀。

見識的讀后感篇二

工作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職場中的自己完全找不到感覺,今天有幸讀到吳軍的《見識》,才發(fā)現(xiàn)我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優(yōu)秀都需要指導。

前段時間,有幸參加了ja青年志愿者活動,發(fā)現(xiàn)很多畢業(yè)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做為一名志愿者老師,看到大學生們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輕的自己以及現(xiàn)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為剛好大二碰到了一位導師,帶同學做項目,所以自己很快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工作。今天同學找工作面臨的各種迷茫很常見,是因為沒有看到那個美好的畫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導。

然而,在之后的六年工作中,我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因為沒有這樣的榜樣和標桿,沒有美好的愿景畫面在我面前,所以糊里糊涂就是六年。人生有幾個最關鍵的六年呢?原來,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一切沒有為人生大目標服務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費生命。

《見識》一書吳軍告訴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需要尋找機會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選擇古代圣賢,也可以選擇當代科學家。

首先談一下,能夠走多遠,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見識。

如果把見識拉長到整個人生,吳軍告訴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愛因斯坦和我們普通人的區(qū)別有三點,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趕上。

第一,愛因斯坦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能夠善于提出當下最重要問題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決問題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點出發(fā),找題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擾。

第二,愛因斯坦愛做白日夢。大腦不受限制胡思亂想各種場景,然后總結規(guī)律,但是很多人都會受知識和周圍人思路影響。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輩子去驗證。統(tǒng)一場論的假設至死沒有完全明白,60年后2017年被幾位科學家證實。

雖然,已經(jīng)在學業(yè)上不可能深造,但是可以學習他們的知識,見識,勇氣,做事方法,漫長的人生還是有希望做出成績。

從《莊子》中找指引。

成敗的高低,取決于見識,見識的高低取決于環(huán)境。

《莊子》逍遙游提到北冥有魚,起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環(huán)境限制了人的見識。

年輕人,沒有見識,有時候還自己自我滿足,故步自封。真應該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新事物。

不論做什么事情,自己總是入場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竅門和規(guī)則,最主要是還不主動咨詢別人,后來我才理解了,因為你和高手之間永遠沒有交集,彼此雖然物理接觸,但是思想處于平行線,所以差距越來越大,突然有一天,我開竅了,開始主動咨詢身邊的任何人,最后才發(fā)現(xiàn)真是天外有天,望洋興嘆,慶幸自己終于心態(tài)開放。同樣的感受在工作中體會更明顯,不主動請教的傲慢的年輕人,會失去很多機會,遲早會被淘汰。環(huán)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成敗。

程序員總是很忙,但是效率卻低下,這就是偽工作者。什么是偽工作者呢?

1)既不能給公司帶來較大利益,也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都是偽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過學習一種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舊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這就是典型的偽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認真思考,做事情時通過簡單的試錯方法盲目尋找答案。

4)做產(chǎn)品不講究質(zhì)量,不認真測試,上線后不停地修補丁,總是話費很多時間和經(jīng)歷找漏洞打補丁。

5)不專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糾結在不重要的5%.

6)每次開會找大量不必要人旁聽,或者總?cè)⒓硬槐匾臅h。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1)能夠找最重要的工作解決。站在公司角度考慮"做什么事情能讓公司獲益最大"的高度工作。

2)讓員工明白,自己積極工作(而不是消極完成任務)最大的收益方是自己。

面對偽工作者,他們覺得自己在10000小時中表現(xiàn)很努力,那是進入了一萬小時的誤區(qū)。

1)簡單重復。

偽工作者就是從事低層次的重復工作,中學時候,成績總是上不去,工作中學會簡單的javascript就一位工資還不錯,味蕾智能時代,技術進步只有2%的人收益,這類人遲早要被淘汰。

2)習慣性失敗。

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教訓;同時臉皮還很薄,也不好意思請教。迷失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簡單地重復失敗是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因為他們花了不止10000小時,總是不見效果,總是一個人在搗鼓東西,就是找不到解決辦法。

3)林黛玉式的困境。

有內(nèi)涵和才氣,想問題想得很深,但是致命的弱點在于才華越高,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精進,排斥外界。生活中大量存在這樣的人。

4)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時努力需要累積的效應,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的復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

三板斧破四重困境。

1)第一板斧:確立"愿景-目標-道路"。

人想進步,必須給自己一個合適的愿景。如果堅持五年10000小時寫javascript,就完蛋了,因為打算盤20年前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技能。

愿景之下是清晰的階段性目標(戰(zhàn)略的核心)。

朗道等級最大的核心就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數(shù)量級的差別,而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差一點點。

所以五級工程師分布:

三級:能夠帶一個團隊,做出一件世界級的產(chǎn)品。要成為三級工程師很難,對計算機科學的本質(zhì)要了解,對每年的變化要掌握,對工具(編程不過是工具而已)要用的隨心所欲,對產(chǎn)品設計要有常識,對位置的問題要知道如何入手解決,對一個大問題知道如何分解給下面員工去做。每一項都是一個階段性目標。

四級:指導和帶領團隊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響力的工作(能夠解決好一個有海灣大橋這樣規(guī)模的問題,從管理者角度講,中國it公司缺乏這樣有頭腦的'工程師。至于為什么有些人能夠有機會,那是因為他們和上下級較強的溝通力幫助了他們)。

戰(zhàn)術:需要將戰(zhàn)略分解成可執(zhí)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驟。提高程序質(zhì)量水平,可以從寫單元測試這種操作的事情做起,在一種節(jié)能稍微成熟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戰(zhàn)的事情,以便達到下一個目標。

第二板斧: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任何一個想要精進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來往,因為整天和臭氣簍子下棋,只會越來越臭。既然和比自己強的人來往,很可能碰到了自己境界不夠,不理解對方,那就需要深入了解對方說話的原因。只有經(jīng)常這么做,才會避免習慣性失敗。如果我們總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進步快,而且眼界氣度都會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會陷入林黛玉式困境。

第三板斧:凡是做記錄,這樣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這一點,在上一家公司很明顯,尤其是操作性流程性特別強的公司,能夠經(jīng)常整理的人,好處就是再次碰到進步很快,也不用再去咨詢,誰都不愿意給人重復講一個事情。歐美人喜歡記錄,比如美國工業(yè)崛起的時代,當時如何做實驗的,現(xiàn)在仍然能夠找到記錄,這樣經(jīng)驗積累和傳承。而中國人,常常在低水平的重復發(fā)明。

自己在這方面吃了2年虧,終于在最近一年中意識并注重起來。

目標管理工具okr(objectiveandkeyresult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找管理自己的目標的工具。

第一、做好最后的1%。

做的還說的過去的人和做事情總做好最后1%的人相比,收入社會地位,發(fā)展機會差別太大了。所以所有的好機會都是留給那些各自領域做的最好的5%得人準備的。

發(fā)郵件有確認,瑞士制造。如果我們時刻腦海中有瑞士制造幾個字,那么離5%就差不遠了。我們應該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互相學習,這一點在得到專欄有很好的體驗。吳軍老師講到,在這里我們和做的1%的年輕人在一起,一起討論,很多人一年內(nèi)進步極其明顯。

第二、職場完美進階:常識,科技和藝術。

巴菲特致股東信多次提到:注重常識。牛頓也在《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提到常識重要性。真正偉大的科學家總是謙遜的,他們一方面希望民眾有科學的頭腦,另一方面不斷強調(diào)自己的局限性,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的無非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規(guī)律而已。相對于其他假大空研究員,才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所以衡量一個專家最可靠的方法是,能夠?qū)碗s的問題簡單化,讓每一個人都能理解。

0-50分,靠的是常識,沒有常識做基礎,科學和技術就是虛妄。常識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行業(yè)常識不同。

職場上處理各種關系,首先要有一些基本常識,這些常識在出校前就應該懂,否則就被認為情商不夠。下一階段就靠技術,經(jīng)驗不足或者做事情不專業(yè)都屬于這個范圍,好的單位會注重人才培養(yǎng),交給大家做事管理的方法。所以如果正常,大家都可以達到90分了。

第三、職業(yè)中的帝道,王道,霸道。

商鞅游說秦孝公,第一次將堯舜禹湯的帝道,第二次講周文王,武王的王道,第三次講五霸的霸道。最后秦孝公最感性去的是第三個,所以商鞅變法,功利性很強,短期內(nèi)見效,但是秦國20年就滅亡了。職場中也是如此,我們上大學就是為了術,高中就報考畢業(yè)火爆的金融專業(yè),結果上完大學沒法找工作。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功利性,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這樣的人遲早會遇到職業(yè)天花板。所以我們應該要自我通識教育。

人必須掌握一點專業(yè)以外的知識,這樣眼界才可以開闊,才能更好的與別人合作,才能調(diào)動更多的資源。

1)過買一些通識教育相關的書:

僅此一本書就足以引導自己對六年的工作進行審視,撥云見天的效果,并且快速調(diào)整方向。所以,對于認知升級類的著作,是應該多讀,而且早讀,越早讀書,越早受益。

2)讀書之后反哺工作,職場中要更專業(yè)。所謂專業(yè),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標達成為中心。所有的溝通,會議,關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無一不是以此為主要目標。專業(yè)人士處理事情就會以職業(yè)為目標,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能夠非常專業(yè)做事,別人也會這樣對待我們。

最后,祝愿每一位職場年輕人,都能夠在職場有所成就。

見識的讀后感篇三

小孩長大的過程中就是不停的學習,更多的了解這個世界的一個過程。長大成人后,知道的會越來越多,想得到的也會越來越多。人的天性就喜歡多,不喜歡少。有舍才有得,但是敢于舍棄的人才會過得更好。

有人分析這與印度人早于中國人走出國門,當然機會會多一些。再次在語言方面,印度人英語要好于中國人。還有人歸于意識形態(tài)方面,西方文化與印度文化更容易相處,而對中國文化有防范。

但更合理的解釋是印度人選擇要少,反而幫助了他們成為跨國公司的頂級高管。印度人的婚姻選擇與種姓有關,他們有嚴格的區(qū)分。高種姓只能找高種姓,沒有別的選擇。工作上也一樣,選擇非常有限。而相比之下,中國的精英中,有時會犯挑花眼的毛病。很多時候,我們花了太多精力在選擇上,而不是在經(jīng)營上,或許少些選擇,多些聚焦,反而會更成功。

西瓜與芝麻相差很遠,當我們同時看到西瓜和芝麻,要有區(qū)分西瓜和芝麻的能力,更要有撿西瓜的能力,因為西瓜遠遠重于芝麻。

工作上也是如此,事務要有優(yōu)先級,專注于自己的專長,耐得住寂寞,敢于舍棄眼前的利益,舍棄眼前的誘惑,而有長遠的戰(zhàn)略。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曾經(jīng)感嘆到,北大與清華培養(yǎng)了太多的精致利己主義者。這個社會不僅僅需要那些會做人的人,俗話說情商高的人,更需要那些會作詩的人,即有靈性的,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我對“見識”的理解,“見”是看見,“識”是識別,理解。看見事物,經(jīng)歷事情,才會有經(jīng)驗,然后通過思考,識別其中的不同,悟出其中的道理。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于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聰明的人與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兩回事。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天才,但至今對其大腦的研究沒有得出什么驚人的發(fā)現(xiàn),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大腦生理上與普通人并沒有太多的不同。

作者認為愛因斯坦與常人的不同在于:愛因斯坦善于提出問題,善于做白日夢,自己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恒心的人。天才必有過人之處,可能生理上與我們并沒有差異,但在其他方面,比如認識上,見識上,勇氣上或方法上。

天才做事的方法是值得我們普通人值得學習的。

普通人要有所成就,要避免有一顆玻璃心。人生的贏家不是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人,而是為數(shù)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我們要有“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馬拉松”的生活態(tài)度。

“玻璃心”、“傷不起”成為了今天很多年輕人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借口。如果玻璃心不死,以后就無法給長跑提供足夠的動力。

聰明人要練就一顆永遠摔不壞的強大心臟,自己總能夠不斷堅持的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斷爬起來。如果能一邊跑,一邊欣賞路旁的風景,那就更好了,最終跑到終點的會是這樣的人。

對待成功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成功了可能是自已運氣好一點,失敗了也可能是運氣不好。對運氣的看法要中庸一點。人總有運氣好和運氣不好的時候。人在運氣不好的時候,最需要的往往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來思考,耐心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杜魯門成為總統(tǒng)很大程度上有運氣的成分,但是耐心,樸實,低調(diào)讓他有了好運。在他成為總統(tǒng)前一直是運氣不怎么好。既然運氣這么重要,做事要有“問心無愧,盡人事,聽天命”的大局觀。

有時貧窮不可怕,志短才可怕。貧窮會限制人的想象。貧窮讓人走不出原來的圈子,以至于缺乏遠見。

活得諸事不順的人常常缺乏見識,缺少愛以及嚴重的沒有規(guī)矩,這三者都比貧窮可怕。對于家長來說,小時候的貧窮不是將來孩子不能成功的理由。

普通人也要有“大家‘的智慧。

莎士比亞說,“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也就是說我們做事要多動腦筋,多思考,不要毛躁。對人和氣,但不要過分狎昵。對人禮數(shù)有加,保持距離。

對待朋友,要”交友應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也不要對每一個泛泛之交濫施你的交情“。朋友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谷歌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管理的智慧,把產(chǎn)品做成牙刷,功能穩(wěn)定,每天都被人使用。即使公司如日中天,但也認識到公司最終都會消亡,因此要不斷開辟創(chuàng)新領域,做到薪火相傳。

巴菲特的午餐拍賣,相信很多投資界的人知道。能有機會拍買成功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能親耳聽他講投資原則,其實巴菲特講的非投資技巧,而是他的人生智慧:。

第一、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這一點可以把大部分人給過濾掉。第二、不做空股票,永遠不要用杠桿投資。一旦使用杠桿,贏的時候可以讓你成倍的收獲,輸?shù)牡臅r候可能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見識的讀后感篇四

天在項目上,一個同事跟我說,--在項目上好辛苦耶,做這么多事還要吃這么多灰塵。換了是以前,我會客套下回答,也欣慰有同事的體諒,因為確實是有這么辛苦。可現(xiàn)在不這么回答了,我一板一眼的告訴他給人做事得有功勞才行,如果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就相當于無用功,老板請一個人來做事只有苦勞沒有功勞,沒有業(yè)績,要這個人在這里干嘛。那同事聽后覺得很有道理,也沒在這個上面客套了。

其實我開始的想法跟這個同事一樣,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畢竟花了時間和力氣下去,是這本叫《見識》的書改了我的觀點。書中說到功勞和苦勞這個概念。能有這樣進步的想法全是拜此書年賜。

此書作者是一個海歸博士,有世界五百強公司谷哥的管理經(jīng)驗,跟國內(nèi)各大型企業(yè)老總均有聯(lián)系,所以從更高的視角看問題能把人帶入一種新境地。

我們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都是從底層一個老百姓的角度去看問題,這樣很難看到問題的本質(zhì),就比如說離婚率這個問題,為什么印度人離婚率那么低而美國和中國為什么離婚率就高呢,我曾經(jīng)跟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覺得中國離婚率高的原因是社會壓力大,人心太浮燥。而這本書教給我的卻是選擇太多,而沒有用心好好經(jīng)營的問題。

書中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包括理財、創(chuàng)業(yè)等問題,打破我們常規(guī)的認知把我們的認知提升到一個高度。

書中有一句話是說“你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我們常常馬后炮或者后悔沒做某某事,做了某某事就不至于這樣子,其實這就是見識不足導致錯失機遇。

網(wǎng)上有段子說穿越回八十年,然后攢錢買房子,開發(fā)房地產(chǎn),從此無憂無慮。如果不看到房子會漲成這樣子,會有這樣的遠見嘛,就是缺少見識。

說實話,我曾經(jīng)也這樣想象過,即便是想象,也表現(xiàn)出自己沒見識,現(xiàn)在智能時代、機器人時代來臨,還是想想如何把握當下吧!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見識的讀后感篇五

莊子曾悟道“吾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矣”,雖然上學的時候?qū)W習過,但是沒有什么印象,也不知道是什么含義?,F(xiàn)在回過頭來看,有了更好的理解。知識是無限的,而生命是有限的,所以不能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不能什么事情都做,而是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學會取舍,學會做減法,把最關鍵和最該做的那幾件事情做好。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就有了如此高的境界,胸徑之開闊,此乃大家智慧,值得細細品味。

關于運氣,運氣就像正弦曲線,有波峰和波谷,也有上升和下降的過程,所以說一個人不可能一直運氣好也不能一直運氣差。在運氣不好的時候,不是抱怨,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來思考,有耐心的做事情。在適者生存的社會里,在不同的階段總會有適合的一套方法。

關于閱讀的意義,“studyasifyouweretoliveforever,liveasifyouweretodietomorrow”,這應該是對終身學習,向死而生最好的詮釋。一本好的書籍,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認清世界,弄清楚心頭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并最終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閱讀不僅讓我們在冷酷無情的科技時代獲得喘息,而且重啟了大腦深入思考的功能,還能抵抗狹隘、思想控制和輿論的支配。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書籍,開啟自己的人生路,不斷充實自己的生活。

以上只是個人的理解,《見識》讀后感最后一期明天見。

見識的讀后感篇六

看上去,我的《硅谷來信》內(nèi)容很龐雜,但在讀者留言中,我看到大家對于如何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發(fā)展的命脈,如何在事業(yè)上更有成就,有特別深切的疑問。

在中國今天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成功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某種程度上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趨勢投資者。

這個世界上,最頂級的趨勢叫時代。

次一級的趨勢才是經(jīng)濟周期,再往下是你所在的單位和公司的經(jīng)營節(jié)奏。

一個人趕不趕得上好時代看運氣,但在好時代里不遺憾,得靠見識。

我們恰好處于一個對的時代,有好的思維方式,懂得如何最有效地做事情,想不成功都困難。

在完成每天的專欄寫作的同時,我就大家普遍關心的未來發(fā)展的問題,在原有來信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材料、展開論述、重新創(chuàng)作,充實成了《見識》這本書。

所以,《見識》這本書,并不是《硅谷來信》專欄內(nèi)容的簡單平移,而是更結構化的思考和更深度的寫作。

之所以給書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我覺得人一生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人的見識,而命運的改變首先需要見識的提高。

見識的讀后感篇七

工作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職場中的自己完全找不到感覺,今天有幸讀到吳軍的《見識》,才發(fā)現(xiàn)我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優(yōu)秀都需要指導。

01.見識很重要,你的見識就是你的職場愿景。

前段時間,有幸參加了ja青年志愿者活動,發(fā)現(xiàn)很多畢業(yè)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做為一名志愿者老師,看到大學生們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輕的自己以及現(xiàn)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為剛好大二碰到了一位導師,帶同學做項目,所以自己很快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工作。今天同學找工作面臨的各種迷茫很常見,是因為沒有看到那個美好的畫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導。

然而,在之后的六年工作中,我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因為沒有這樣的榜樣和標桿,沒有美好的愿景畫面在我面前,所以糊里糊涂就是六年。人生有幾個最關鍵的六年呢?原來,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一切沒有為人生大目標服務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費生命。

《見識》一書吳軍告訴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需要尋找機會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選擇古代圣賢,也可以選擇當代科學家。

首先談一下,能夠走多遠,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見識。

如果把見識拉長到整個人生,吳軍告訴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愛因斯坦和我們普通人的區(qū)別有三點,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趕上。

第一,愛因斯坦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能夠善于提出當下最重要問題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決問題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點出發(fā),找題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擾。

第二,愛因斯坦愛做白日夢。大腦不受限制胡思亂想各種場景,然后總結規(guī)律,但是很多人都會受知識和周圍人思路影響。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輩子去驗證。統(tǒng)一場論的假設至死沒有完全明白,60年后被幾位科學家證實。

雖然,已經(jīng)在學業(yè)上不可能深造,但是可以學習他們的知識,見識,勇氣,做事方法,漫長的人生還是有希望做出成績。

從《莊子》中找指引。

成敗的高低,取決于見識,見識的高低取決于環(huán)境。

《莊子》逍遙游提到北冥有魚,起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環(huán)境限制了人的見識。

年輕人,沒有見識,有時候還自己自我滿足,故步自封。真應該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新事物。

不論做什么事情,自己總是入場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竅門和規(guī)則,最主要是還不主動咨詢別人,后來我才理解了,因為你和高手之間永遠沒有交集,彼此雖然物理接觸,但是思想處于平行線,所以差距越來越大,突然有一天,我開竅了,開始主動咨詢身邊的任何人,最后才發(fā)現(xiàn)真是天外有天,望洋興嘆,慶幸自己終于心態(tài)開放。同樣的感受在工作中體會更明顯,不主動請教的傲慢的年輕人,會失去很多機會,遲早會被淘汰。環(huán)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成敗。

02.認清現(xiàn)狀-偽工作者和10000小時誤區(qū)。

程序員總是很忙,但是效率卻低下,這就是偽工作者。什么是偽工作者呢?

1)既不能給公司帶來較大利益,也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都是偽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過學習一種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舊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這就是典型的偽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認真思考,做事情時通過簡單的試錯方法盲目尋找答案。

4)做產(chǎn)品不講究質(zhì)量,不認真測試,上線后不停地修補丁,總是話費很多時間和經(jīng)歷找漏洞打補丁。

5)不專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糾結在不重要的5%.

6)每次開會找大量不必要人旁聽,或者總?cè)⒓硬槐匾臅h。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1)能夠找最重要的工作解決。站在公司角度考慮“做什么事情能讓公司獲益最大”的高度工作。

2)讓員工明白,自己積極工作(而不是消極完成任務)最大的收益方是自己。

面對偽工作者,他們覺得自己在10000小時中表現(xiàn)很努力,那是進入了一萬小時的誤區(qū)。

1)簡單重復。

偽工作者就是從事低層次的重復工作,中學時候,成績總是上不去,工作中學會簡單的javascript就一位工資還不錯,味蕾智能時代,技術進步只有2%的人收益,這類人遲早要被淘汰。

2)習慣性失敗。

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教訓;同時臉皮還很薄,也不好意思請教。()迷失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簡單地重復失敗是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因為他們花了不止10000小時,總是不見效果,總是一個人在搗鼓東西,就是找不到解決辦法。

3)林黛玉式的困境。

有內(nèi)涵和才氣,想問題想得很深,但是致命的弱點在于才華越高,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精進,排斥外界。生活中大量存在這樣的人。

4)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時努力需要累積的效應,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的復用第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

03可執(zhí)行方案-趁手工具避免掉坑。

三板斧破四重困境。

1)第一板斧:確立“愿景-目標-道路”

人想進步,必須給自己一個合適的愿景。如果堅持五年10000小時寫javascript,就完蛋了,因為打算盤前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技能。

愿景之下是清晰的階段性目標(戰(zhàn)略的核心)。

朗道等級最大的核心就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數(shù)量級的差別,而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差一點點。

所以五級工程師分布:

三級:能夠帶一個團隊,做出一件世界級的產(chǎn)品。要成為三級工程師很難,對計算機科學的本質(zhì)要了解,對每年的變化要掌握,對工具(編程不過是工具而已)要用的隨心所欲,對產(chǎn)品設計要有常識,對位置的問題要知道如何入手解決,對一個大問題知道如何分解給下面員工去做。每一項都是一個階段性目標。

四級:指導和帶領團隊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響力的工作(能夠解決好一個有海灣大橋這樣規(guī)模的問題,從管理者角度講,中國it公司缺乏這樣有頭腦的工程師。至于為什么有些人能夠有機會,那是因為他們和上下級較強的溝通力幫助了他們)。

戰(zhàn)術:需要將戰(zhàn)略分解成可執(zhí)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驟。提高程序質(zhì)量水平,可以從寫單元測試這種操作的`事情做起,在一種節(jié)能稍微成熟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戰(zhàn)的事情,以便達到下一個目標。

第二板斧: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任何一個想要精進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來往,因為整天和臭氣簍子下棋,只會越來越臭。既然和比自己強的人來往,很可能碰到了自己境界不夠,不理解對方,那就需要深入了解對方說話的原因。只有經(jīng)常這么做,才會避免習慣性失敗。如果我們總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進步快,而且眼界氣度都會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會陷入林黛玉式困境。

第三板斧:凡是做記錄,這樣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這一點,在上一家公司很明顯,尤其是操作性流程性特別強的公司,能夠經(jīng)常整理的人,好處就是再次碰到進步很快,也不用再去咨詢,誰都不愿意給人重復講一個事情。歐美人喜歡記錄,比如美國工業(yè)崛起的時代,當時如何做實驗的,現(xiàn)在仍然能夠找到記錄,這樣經(jīng)驗積累和傳承。而中國人,常常在低水平的重復發(fā)明。

自己在這方面吃了2年虧,終于在最近一年中意識并注重起來。

目標管理工具okr(objectiveandkeyresult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找管理自己的目標的工具。

04形成原則。

第一、做好最后的1%。

做的還說的過去的人和做事情總做好最后1%的人相比,收入社會地位,發(fā)展機會差別太大了。所以所有的好機會都是留給那些各自領域做的最好的5%得人準備的。

發(fā)郵件有確認,瑞士制造。如果我們時刻腦海中有瑞士制造幾個字,那么離5%就差不遠了。我們應該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互相學習,這一點在得到專欄有很好的體驗。吳軍老師講到,在這里我們和做的1%的年輕人在一起,一起討論,很多人一年內(nèi)進步極其明顯。

第二、職場完美進階:常識,科技和藝術。

巴菲特致股東信多次提到:注重常識。牛頓也在《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提到常識重要性。真正偉大的科學家總是謙遜的,他們一方面希望民眾有科學的頭腦,另一方面不斷強調(diào)自己的局限性,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的無非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規(guī)律而已。相對于其他假大空研究員,才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所以衡量一個專家最可靠的方法是,能夠?qū)碗s的問題簡單化,讓每一個人都能理解。

0-50分,靠的是常識,沒有常識做基礎,科學和技術就是虛妄。常識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行業(yè)常識不同。

職場上處理各種關系,首先要有一些基本常識,這些常識在出校前就應該懂,否則就被認為情商不夠。下一階段就靠技術,經(jīng)驗不足或者做事情不專業(yè)都屬于這個范圍,好的單位會注重人才培養(yǎng),交給大家做事管理的方法。所以如果正常,大家都可以達到90分了。

第三、職業(yè)中的帝道,王道,霸道。

商鞅游說秦孝公,第一次將堯舜禹湯的帝道,第二次講周文王,武王的王道,第三次講五霸的霸道。最后秦孝公最感性去的是第三個,所以商鞅變法,功利性很強,短期內(nèi)見效,但是秦國20年就滅亡了。職場中也是如此,我們上大學就是為了術,高中就報考畢業(yè)火爆的金融專業(yè),結果上完大學沒法找工作。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功利性,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這樣的人遲早會遇到職業(yè)天花板。所以我們應該要自我通識教育。

人必須掌握一點專業(yè)以外的知識,這樣眼界才可以開闊,才能更好的與別人合作,才能調(diào)動更多的資源。

1)過買一些通識教育相關的書:

僅此一本書就足以引導自己對六年的工作進行審視,撥云見天的效果,并且快速調(diào)整方向。所以,對于認知升級類的著作,是應該多讀,而且早讀,越早讀書,越早受益。

2)讀書之后反哺工作,職場中要更專業(yè)。所謂專業(yè),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標達成為中心。所有的溝通,會議,關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無一不是以此為主要目標。專業(yè)人士處理事情就會以職業(yè)為目標,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能夠非常專業(yè)做事,別人也會這樣對待我們。

最后,祝愿每一位職場年輕人,都能夠在職場有所成就。

見識的讀后感篇八

在一次阿里巴巴內(nèi)部展開的中秋搶月餅活動中,四名程序員修改腳本,瞞著公司多刷了124盒月餅,被公司無情開除。

某城市機場有位老人為了祈福平安,起飛前向飛機的發(fā)動機里“撒幣”,導致整個航班延誤;一女子為了等候遲到的丈夫,強行在站臺阻止動車發(fā)車導致發(fā)車晚點......

社會上總是不斷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難免讓人無奈和憤慨,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最基本的見識。

一個人的見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

一個有見識的人,最起碼不會因為一點點個人好處和私心,破壞社會的規(guī)矩,損害其他人的權益。

一個有見識的人,通常都會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zhì),既通情達理也遵守規(guī)矩,更會時刻在意周圍的環(huán)境,尊重別人的感受,考慮做事的后果。

這一類人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愛,收獲事業(yè)和商業(yè)上的成功,成為一個有價值和影響力的人,可以說是名至實歸。

最近推出自己《見識》一書的吳軍老師,就是一位知行合一的有見識的人。

吳軍老師曾就任于谷歌和騰訊,是全世界著名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硅谷風險投資人,“得到“專欄作家,曾出版過《數(shù)學之美》、《文明之光》和《浪潮之巔》等暢銷書。

這本最新的《見識》,是吳軍老師希望通過自己多年的所見所聞,以及他身邊那些行業(yè)大師的經(jīng)驗,和讀者分享看待商業(yè)和人生的不同的視角。

這本書想要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見識”。

吳軍老師相信,中國現(xiàn)在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只要擁有好的專業(yè)知識和思維方式,懂得洞察商業(yè)的本質(zhì),成為一個有見識有行動力的人,成功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他相信無論一個人的起跑線如何,人生都是一場長跑。那些能夠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不斷自我精進、學習和成長的人。

《見識》告訴你的“商業(yè)的本質(zhì)”

大部分人總是在商業(yè)的發(fā)展中跟風和隨大流。而那些最有見識的人,總是能夠看透商業(yè)的本質(zhì)。吳軍老師總結到:

“世界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一些新的商業(yè)概念,比如前幾年火爆的“互諒網(wǎng)+”、o2o、p2p等等,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炒完概念后剩不下什么東西。其實無論概念怎么炒作,商業(yè)的本質(zhì)上千年都沒有什么改變?!?/p>

像是最近很火爆的“共享經(jīng)濟”、“人工智能”和“區(qū)塊鏈”,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在沒有充分了解這些行業(yè)的前提下,就匆匆忙忙隨大流加入,各種追捧和加注,生怕錯過了風口少賺了錢。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沒有專業(yè)知識、充分準備和風險意識的入場,結果往往是鎩羽而歸的。而那些通過炒新概念、夸大數(shù)據(jù)和賣情懷來騙投資人的錢的公司,就是商業(yè)道德有問題了。

根據(jù)吳軍老師的洞見,商業(yè)的本質(zhì)一定是創(chuàng)造更大的的市場,更多的需求,讓消費者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就拿“共享經(jīng)濟”來說,除了網(wǎng)約車、共享單車和房屋短租以外,很多其他形形色色的“共享”服務,例如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和共享專家,只不過是對共享經(jīng)濟理念一種廉價和不動腦筋的復制。

如果對共享經(jīng)濟做過一些功課的人,就應該知道共享經(jīng)濟早在2000年左右的美國就出現(xiàn)了,例如當時出現(xiàn)的共享電動工具的公司,共享個人時間和專業(yè)技能的公司,但是它們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究其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產(chǎn)品和服務都沒有通過共享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市場,更多的需求,沒有讓消費者“多花錢”。如果大家都不去買東西和花錢,經(jīng)濟就會萎縮,這樣的共享經(jīng)濟是一定發(fā)展不起來的。

在談到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吳軍老師總結到:“創(chuàng)新中的從0到1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真正的創(chuàng)新是要走完從1到n的全過程。這不僅需要有原創(chuàng)的發(fā)明,更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

那些被認為是硅谷用來改變了世界的科技產(chǎn)品或者發(fā)明,其實絕大部分都不是誕生于硅谷地區(qū)的。比如說計算機誕生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晶體管誕生于貝爾實驗室,智能手機誕生于日本電信子公司。

這些發(fā)明只是完成了從0到1的事情,但是硅谷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將它們通過不斷地改進和迭代,真正的應用到了實際生活,并成功地實現(xiàn)了商業(yè)化和產(chǎn)業(yè)化,實現(xiàn)了從1到n的突破。

吳軍老師給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的建議是:一個人想要做改變世界的事情,需要能夠發(fā)現(xiàn)新需求和新技術;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執(zhí)著和智慧,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完從1到n的漫長路程。

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不應該一開始就想著創(chuàng)辦一個新的騰訊或者阿里巴巴,打造一個新的微信或者是淘寶,而是必須先從最基礎的臟活和累活開始做起。

在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智能時代,只要認準了未來商業(yè)的趨勢,保證在一個專業(yè)化的細分領域做到最好,未來一定有實現(xiàn)成功的機會。

一個有見識的人,往往能看透商業(yè)的本質(zhì),在激烈的競爭中從容不迫,不斷的自我成長和迭代,成為行業(yè)的領先者。

見識決定了一個人最終能走多遠。

而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命運。

有些人會不假思考一巴掌扇回去;有些人會認慫捂著臉走開;還有一些人會冷靜的分析自己為什么會被扇耳光: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么就要接受教訓,避免下次再被扇耳光;如果就是倒霉遇到了混蛋,那么要么去找警察,要么以后時機成熟再找機會讓他吸取教訓。

這個扇巴掌的比喻,形容的就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打擊、困難甚至不幸。

要知道命運有時候會捉弄一個人,但是絕不會故意捉弄一個人。每個人都會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和選擇。

而對待這些“巴掌”的態(tài)度和行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吳軍老師非常欣賞的一個人和他的人生態(tài)度,來自硅谷著名的癌癥研究公司grail的創(chuàng)始人杰夫·休伯(jeffhuber)。

杰夫曾經(jīng)在他的一段著名的演講中提到過,當他遇到人生中的“巴掌”,他的應對方法是找到“更好的辦法”(thebetterway)。

當他身為農(nóng)場少年無法擺脫家庭的束縛時,他選擇奮發(fā)讀書,勤工儉學考上大學;當他被易趣無情解雇的時候,他轉(zhuǎn)身投抱了初創(chuàng)時期的谷歌,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谷歌實驗室;當他的愛妻因為癌癥不幸去世的時候,他毅然谷歌離開創(chuàng)辦了預測癌癥的生物公司grail,給全世界癌癥的預防帶了希望。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擁有堅韌的意志和強大的心臟,能夠在生活和命運的打擊下站起來,找到更好的辦法和堅持前行的人。

莊子在他的《秋水》一文中,描述了一個關于見識的富有哲理的故事:

百川匯于大河,河神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然而當它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于是只能“望洋而興嘆”。

很多時候我們能看的多遠,走的多遠,取決于我們的見識。而見識的高低,取決于我們的環(huán)境,和不斷突破自己現(xiàn)有眼界的追求。

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勤奮上進,虛懷如谷和心懷遠方的人,他們的見識,會隨著時間的沉淀,變成他們構建人生智慧、幸福和成功的階梯。

愿你的心中有星辰和大海,愿你的見識能帶你走向人生的高峰,夢想的彼岸。

見識的讀后感篇九

最近讀了吳軍的《見識》,被書中的多個觀點刷新了三觀。作為資深的互聯(lián)網(wǎng)人,作者分別以投資人和過來人的身份,分享了他對商業(yè)本質(zhì)的洞見和人生智慧的領悟。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會寫幾篇讀后感來總結一下作者的觀點,分享給大家。

移動網(wǎng)絡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互聯(lián)網(wǎng)化了,基本足不出戶就能滿足絕大部分的日常需求。比如肚子餓了可以去餓了么點外賣,日用品可以上天貓買,無聊了可以打開愛奇藝看電影。本質(zhì)上來說,這些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都是幫我們省錢、省時間,再免卻一些體力上的勞累。而當我們有了更多的空余時間,有了更多的閑錢后,卻往往又會將它們花在一些線下的娛樂和享受上面,獲取線上生活無法比擬的消費體驗。當《頭號玩家》上映時,雖然我知道等個把月就能在網(wǎng)上看免費的高清版,但還是會忍不住花更多的錢去電影院,看巨幕,感受酷炫的3d效果,而不是省下這些錢來買愛奇藝會員,看更多的電影。

商業(yè)的本質(zhì)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大部分線上的服務是幫我們省錢,而線下才是真正花錢最多的地方。當經(jīng)濟繁榮到了一定階段,現(xiàn)實生活會被虛擬化,搬到線上。而隨著發(fā)展水平進一步提高,人們又會紛紛回歸到升級后的線下生活。這就是一個從線下到線上,再從線上到線下的過程。

將關注點更多的放在線下實體經(jīng)濟,將思想從互聯(lián)網(wǎng)+轉(zhuǎn)變?yōu)?互聯(lián)網(wǎng),升級線下的消費體驗,就可能會發(fā)掘出更多的商業(yè)機會。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

對于讀書,不僅要有輸入,更重要的是要有內(nèi)容上的輸出。

關于寒窗苦讀,引用文章中的一句話“因為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寒窗苦讀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并不是炫耀的資本,也不能抱有這些付出就必須要有什么回報,更要樹立的是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實實在在的學到有本領,才能坦然面對生活和社會。所以,不能抱有讀書無用的思想,這個過程是必須要有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改進方式和方法去提高自己。

關于家庭教育,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都比較快,而父母更多的都同時在上班,對于家庭教育中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常常被淡化,沒有真正意識到“父母在子女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父母的成熟,首先是自己要不斷進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才是給孩子有了一個好的起點。有時候,我自己在倒立,結果2歲的兒子也時不時的在床上做出這樣的動作,所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你不經(jīng)意的習慣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如果你常常在玩手機,而要求子女去學習,我相信不是他主動去學習的,一般都是拒絕去學習或者學得心不在焉。就像兒子對我說“不要玩手機了,我都不玩,帶我玩玩具”,說的自己都內(nèi)疚的不行,便只有行動起來。

關于“向死而生”,對于死亡,都是會產(chǎn)生恐懼的,不過對這個事情的態(tài)度不同,也會有著不同的結果。“每當遇到困難、挫折和失敗,我就想,沒關系,我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除死無大難”等的想法,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積極的一面,而不是有輕生的念想,死亡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點,雖然是終點,但是在人生中只占一個過程或節(jié)點,所以要珍惜和利用好其他節(jié)點,“絕大多數(shù)人都過分看重最后的一兩周,而忽視前面的幾十年,在健康的幾十年里,浪費的時間又何止兩周呢”。讀后感·而且,今年我對死亡這個詞語感受更深更貼近,身邊的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而離開了,有不到10歲的侄兒因突發(fā)病夭折,有30多歲的親戚患病早逝,有五十多歲的熟人患癌離開,有六十多歲的身邊人不慎落水溺亡,也有80多歲的親戚安靜的離開。所以死亡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過程不一樣,留下的也不一樣,對于他的評價也不一樣,人生的長河中需要在過程中的每一天都要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需要不斷審視自己,讀后感未完待續(xù),寫在陽光明媚的秋季早晨。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一

遇見一本書,是緣份。有位朋友送了《見識》這本書,隨手翻看,就篤定地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枕邊書,書中的觀點清晰明了,且無論從哪頁翻起,都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再次遇見這本書,是今年過年的時侯,無意間從書架中看到這本書,便拿出來細細研讀,不知不覺,用了一周的時間重新溫習了一遍,心中充滿了欣喜。同時,做出決定,在自己的學習群中原文誦讀這本書,然后購買了3本,送給自己部門的同事。

本書是依據(jù)吳軍博士在得到《硅谷來信》中匯編而成,分為九個篇章,每個篇章獨立成篇,都有鮮明的觀點,整體上又相互關聯(lián)。感覺像是一位智者,在答疑解惑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娓娓道來,從理論到故事到感受,讓人有茅塞頓悟之感。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見識是生活及工作中的底層邏輯,換言之,也就是價值觀。舉個例子,序言中,指出“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什么是命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提出取決于兩個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人生的軌跡走不出這兩條線,個人的努力、運氣等不過是讓我們在這兩條線之間做微調(diào)而已。接地氣地理解一下,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何看待生活和做事,用了九個篇章進行一一闡述。每讀一個篇章的時侯,就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其中有一篇,題目是《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么》,具體內(nèi)容是針對一則新聞現(xiàn)象進行深度的剖析。這則新聞激起千層浪,一些銀行公開表示給予高端客戶的子女提供實習的機會,于是社會大眾覺得三觀盡碎。作者提出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結果的價值觀,表明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長期系統(tǒng)性的競賽,寒窗苦讀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jīng)濟條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長得美一樣,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變量。一段話言簡意賅地表明了社會成功的要素,回想自己剛剛走出校門進入職場,真是天真地以為努力工作是全部的變量,在職場浸潤二十年之后,漸漸明白很多因素都會和成功息息相關。

有一篇,對于職場工作也非常有幫助?!蹲龊米詈蟮?%》,篇目中提到了一些小案例,比如開會的通知,比如送朋友到酒店等,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但是折射了在面對每一件小事的時侯,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對結果有所要求,所以這十幾年的職業(yè)道路比較順暢,但是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打磨,比如在與人的相處中,還有太多的1%沒有做。

書中的內(nèi)容,旁征博引,從紅樓夢到地心說,從古時李廣到今時拉里.佩奇,字里行間傳遞著一種信息,在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種智者,各種被命運垂青的思維方式后,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二

騰訊和阿里是國內(nèi)兩家市值最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它們的出現(xiàn),讓我的們工作、生活變得越來越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號給了生活無限可能,阿里的余額寶引領了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騰訊的微信平臺,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通訊工具,它給更多的人帶來了工作機會,知識付費時代也已全面來臨。然而去年還如火如荼的共享單車,今年頻現(xiàn)倒閉狂潮,共享的目的是什么,從《見識》這本書里可以找到商業(yè)市場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見識》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商業(yè)本質(zhì),通過分析什么是商業(yè)本質(zhì),讓我們認識市場上新興的商業(yè)概念哪些是炒作,哪些是圍繞本質(zhì),作者吳軍先生通過多年的工作學習經(jīng)驗給創(chuàng)業(yè)者、從業(yè)者以及投資者一些建議。下篇是人生的智慧,這一篇才是吳軍先生所要說的人生的目的—幸福,為了獲得這樣的幸福感,我們需要做人生加減法。

當然,如果你認為這是一本濃郁的雞湯文或是一本枯燥的成功學文,那么在閱讀《見識》之前,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可是在我讀到序,就被作者的智慧深深吸引,上篇和下篇是我分兩次一鼓作氣讀完的,文字絕不枯燥乏味,這里有客觀事實也有獨特見解,那么,作者是誰,讓我們在品讀前先了解一下。

吳軍博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華任講師。他于1996年起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并于2002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吳軍博士曾經(jīng)擔任谷歌資深研究員,設計了谷歌中、日、韓搜索算法以及谷歌的自然語音分析器。2011—2012年擔任騰訊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等業(yè)務的副總裁,后回到谷歌負責計算機自動問答項目。

關于作者還有一些介紹,我想分點解讀完《見識》這本書再告訴你,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吳軍先生的見解正是他工作生活的寫照。

世界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出一些新的商業(yè)概念,比如前幾年炒的很火爆的互聯(lián)網(wǎng)+“、o2o、p2p等,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炒作完概念后剩不下什么東西。其實不論概念如何炒,商業(yè)的.本質(zhì)上千年都沒有什么改變。商業(yè)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讓我們多花錢,而不是省錢,圍繞這樣的本質(zhì)我們需要怎么做。

1、創(chuàng)業(yè)者從0到1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第一步。吳軍博士通過分析硅谷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案例,給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你提供一些建議,如何才能在大公司林立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2009年我注冊淘寶網(wǎng)時用的雅虎(中國)郵箱已不復存在,那一年我也在使用諾基亞,可是現(xiàn)在蘋果手機已經(jīng)更新到iphonex,谷歌僅花了18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facebook在只有2000人時,把8萬人的微軟打得四處找牙??梢?,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是要走完從0到n的全過程。

2、職場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人試圖在短時間里完成很多工作,這其實是辦不到的,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少做一點事情,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做偽工作者開始。

在職場中,我們都做過偽工作者,每天很忙,所做的工作也是公司里存在的,但是那些工作并不產(chǎn)生什么效果,當我們做的偽工作越來越多,說明我們的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就要處于下風。當然,我并不認為所有偽工作都源自于工作者本身,《見識》里分析了發(fā)生偽工作的原因,管理者和從業(yè)者需要共同審視我們所做的事情。

3、事業(yè)成功,掙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場。我們的“金錢觀”就是“理財觀”,當我們投資前,有沒有想過我們投資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保值,不讓我們的資產(chǎn)被通貸膨脹吞噬嗎,還是為了增值,改善我們現(xiàn)有的生活質(zhì)量,還是有更高的目標,實現(xiàn)財務自由,提前退休。我從2008年接觸股市,從沒想過目的,只是想從股市里賺一點錢,可是結果是我未從股市中賺到一毛錢,反而虧的一踏糊涂,所謂的“理財觀”,也是對自己的認識,我們能承擔什么樣的風險,為了達到目的,我們能堅持多久,思考后再去選擇投資工具。

聰明的人不僅善于思考,更加善于總結,吳軍先生不僅僅是聰明,而且非常浪漫,這些更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智慧。

1、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當一個人對社會產(chǎn)生了極大的正向影響力后,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zhì)和精神的財富,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前不久看到一部電影《奇跡男孩》,被網(wǎng)友稱之為當代童話,電影里從夫妻、母子、父子、姐弟、閨蜜、朋友、戀人、同學這些角度演繹了每個人在生活中的處境,之所以被稱為童話,是因為所有人都是向善的,我們的困境因為這些關系而起,也是因為有這些人幫我們度過困境。我想我們在人際關系中都面臨困境,吳軍先生會告訴你如何處理這些關系,從而獲得幸福。

2、人生需要做減法?!安蛔鲞x擇的幸?!?、“做人與作詩:我們需要林黛玉”、“西瓜與芝麻”、“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我們一定比18世紀的人過得好嗎?”,這些是作者通往幸福道路上的工具,讓我很受啟發(fā)。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舍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舍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于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為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機會。

3、大學之道。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本科階段的年輕人都會對大學應該怎樣度過產(chǎn)生迷茫,因為他們在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動動力都已經(jīng)消失。大學階段應該做一些和幸福生活相關的事情,學習當然重要,但除了學習,大學里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那么,關于吳軍先生,我還有一些想說的,他是一個還不錯的攝影愛好者,一個古典音樂迷,喜歡享受高質(zhì)量的影視,比如blu—ray的電影。平時偶爾會修理園子,甚至做點木匠活,每年旅游很多次。當然,還時不時地為googlechinablog寫東西,另外,還是很好的紅酒鑒賞家。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于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由于交通和通信的發(fā)展,我們增加見識比過去要容易的多,但是我們的心里有時依然有道圍墻,阻礙了我們的見識。所以我們提升見識在于我們自身,而不完全是環(huán)境。吳軍先生在《見識》一書中的認識與感受也來源于他突破了心中的那一道圍墻,獲得了廣泛的見識。

無論你是大學畢業(yè)剛進入職場,或是摩拳擦掌準備創(chuàng)業(yè),或是在數(shù)十年的工作中遇到瓶頸,亦或是在這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自顧不暇,你的問題,《見識》—商業(yè)的本質(zhì)和人生的智慧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三

《見識》是吳軍博士人生感悟和體會,涉及到其的世界觀、投資理財、職場建議等各個方面,但總體都是圍繞如何實現(xiàn)個人精進展開,大道至簡,殊途同歸,其實就是對待人生要樂觀,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重要的事。但吳軍博士結合自己的多年的生活體驗,讓我們更加直觀的去操作和思考如何去樂觀和堅持,讀這本書,更像是和吳軍在聊天,《見識》是對得到app中吳軍的《硅谷來信》的系統(tǒng)歸納總結出版。我把全書主要總結為下面三個方面。

信命和認命,知道自己有所不能,做事不超越命運給自己畫的界線,對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通過努力我們可以改變命運和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但我們應該知道改變的程度是有限的。你可能會說,信命和認命太悲觀了,不適合現(xiàn)在年輕人對生命的勇敢追求,然而,但這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卻是通往幸福的最快之路。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日拱一卒,實現(xiàn)人生的精進。每個人由于其成長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遭遇,其內(nèi)心形成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論和思維方式,這正是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人的一生無非就是一個追求幸福的過程,而這種由衷的幸福感(自我滿意的感覺)來源則是我們的行動對社會產(chǎn)生了一定的正向影響力。這種正向影響力可以是開一家公司、在工作中很好的完成了一項任務、為家庭分擔了一部分責任等。世界沒有欠你什么,你寒窗苦讀十年,也不過是增加一點成功的機率,環(huán)境、家庭背景、外貌等一些因素也起一定作用。不可否認,在任何一個時代,社會都是分層次的,好一點點的社會,無非是有上下流通的機會,假定社會有100層,每上升一層,你可能就需要付出很多,而向下的通道永遠是敞開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努力。

做事的焦慮來源于壓力,而壓力則來源于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感覺完不成,所以為減少做事的焦慮,應該對自己一天內(nèi)要完成的是按重要程度排個序,一天之完成一兩件重要的,對于不那么重要的事,應該放棄不做,你不做,天也不會塌下來。衡量做事的標準,不是你一天開始了多少件事,而是你一天很好的完成了多少件事,拒絕做偽工作者。莊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而無涯。每個人一生就那么一點點時間,多少天其實都可大致估算出來,知識和事情都是學不完和做不完的,在有限的人生中我們應該做更重要的事。

看待一件事如果時間這個維度剛進去,一次的成敗也就沒那么重要了,這樣也會減少焦慮。不能以現(xiàn)在"有"的事實,去看待"無"的問題,不能按"有"的邏輯,去揣測"無"的可能。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管你起點如何,我們要做的在這個過程中能不斷的前進,最終能否到達終點,或是以第幾名到達終點也就沒那么重要。有的人一輩子矜矜業(yè)業(yè),然后突然被來一場大病,一下把幾十年的積蓄花光,只為能多活上幾周。

從中收獲你的價值。進入公司,無論公司如何,都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而不是過客,想著跳槽。在溝通中保持對別人的最終,但在是非問題上態(tài)度要堅決明確。說話和匯報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把話說清楚為關鍵,先匯報結果,像一個手機app一樣逐層展開。

小結:尊重自己的價值和合理評估出自己的狀態(tài),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四

工作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工作和生活如何才能相得益彰?如何才能獲得一個精彩的人生?今天有幸讀到吳軍的《見識》,才發(fā)現(xiàn)我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優(yōu)秀都需要指導?!兑娮R》共從九個方面進行闡述,人的一生見識的影響。通過作者本人及古今中外智者對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為人生的贏家。同時也分享了職場和人生命運的成功規(guī)則。

今年以來,有幸參加了多場新入職大學生培訓課程,發(fā)現(xiàn)很多畢業(yè)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作為一名公司老員工,看到大學生們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輕的自己以及現(xiàn)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為當初選擇了海洋王,并有幸在進入公司后得到各級領導同事的指導幫扶,通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工作生活。今天同學找工作面臨的各種迷茫很常見,是因為沒有看到那個美好的畫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導。

《見識》一書告訴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需要尋找機會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選擇古代圣賢,也可以選擇當下成功人士。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一切沒有為人生大目標服務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費生命。

人生能夠走多遠,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見識。如果把見識拉長到整個人生,《見識》告訴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愛因斯坦和我們普通人的區(qū)別有三點,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趕上。

第一,愛因斯坦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能夠善于提出當下最重要問題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決問題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點出發(fā),找題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擾。

第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大腦不受限制胡思亂想各種場景,然后總結規(guī)律,但是很多人都會受知識和周圍人思路影響。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輩子去驗證。

雖然我們已經(jīng)在學業(yè)上不能深造,但是可以學習他們的知識,見識,勇氣,做事方法,漫長的人生還是有希望做出成績。

《見識》一書的作者還從各類典故中引出見識對職業(yè)成敗的影響,明確指出:成敗的高低,取決于見識,見識的高低取決于環(huán)境。

《莊子》逍遙游提到北冥有魚,起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肚锼废南x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環(huán)境限制了人的見識。

年輕人,見識可以通過工作學習慢慢增長,但千萬不能自我滿足,故步自封。應該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新事物。

就如我自身而言,剛進入職場不論做什么事情,自己總是入場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竅門和規(guī)則,最主要是還不主動咨詢別人,后來我才理解了,因為你和高手之間沒有交集,彼此雖然物理接觸,但是思想處于平行線,所以差距越來越大。直到后來開始主動咨詢身邊的人,才發(fā)現(xiàn)真是天外有天,慶幸自己終于心態(tài)開放。同樣的感受在工作中體會更明顯,不主動請教的傲慢的年輕人,會失去很多機會,遲早會被淘汰。環(huán)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成敗。

“得到”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上曾公開夸贊吳軍博士(此書作者)是個效率極高的人,于是有很多人向吳軍博士請教如何提高效率。吳軍博士認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偽工作開始。

程序員總是很忙,但是效率卻低下,這就是偽工作者。什么是偽工作者呢?

1)既不能給公司帶來較大利益,也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都是偽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過學習一種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舊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這就是典型的偽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認真思考,做事情時通過簡單的試錯方法盲目尋找答案。

4)做產(chǎn)品不講究質(zhì)量,不認真測試,上線后不停地修補丁,總是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找漏洞打補丁。

5)不專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糾結在不重要的5%。

6)每次開會找大量不必要人旁聽,或者總?cè)⒓硬槐匾臅h。

1)優(yōu)先原則。

一個有經(jīng)驗的員工,應該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優(yōu)先完成。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換一個角度來審視,會發(fā)現(xiàn)舍棄也未嘗不可,就像我們寫文章,有些可有可無的句子,是可以舍掉的。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如果是一個管理者,則要善于思考,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讓公司最大獲益,要讓員工明白積極主動的去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他們自己。

若想提高效率,就是控制自己少做一點事情,有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不要為了把所有事情湊合做完而擠壓時間。有一個“燒開水”的比喻非常形象,將我們的學習或工作比作燒開水,其實我們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同時燒開許多壺水,能夠?qū)W⒌責_一壺水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再去燒開另一壺水。

最高質(zhì)量的時間用來精修自己最重要的技能,力求做到出類拔萃,碎片時間則用來進行泛學。

2)10000小時定律。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這本書中首次提出了1萬小時定律。他認為,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完美地掌握某項復雜的技能,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訓練,而且練習的時間必須要達到一個最小的臨界值——1萬小時。許多人對1萬小時的理解陷入了一個誤區(qū),認為1萬小時并不能使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其實,這個1萬小時不是指那些簡單的、不需要技術門檻的工作,比如掃地、做家務這種簡單的工作。很多人工作了十年,甚至幾十年,早已超過了1萬小時,并沒有變得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nèi)狈ζ凭值摹叭甯?。

第一板斧:確立愿景、目標、道路。

給自己確立一個合適的愿景。有了愿景,還需要有階段性的目標,也就是要懂得分解目標。

第二板斧: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我們總是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自己的進步快,而且眼界和氣度都會比常人高出很多。

第三板斧:凡事做記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又思考了一遍,進步會更快。

3)做好最后的1%。

很多人努力走了99步,認為最后一步可做可不做,馬馬虎虎完成,或者干脆不做放棄了,這樣的人與走完100步的人相比,其實可能都同樣辛苦,但是最后的收入水平、社會地位、發(fā)展機會和成就會有很大差別。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五

看完《大學之路》后對這個作者評價不高,從此對他懷有戒心,在同事的推薦下買了這本書,打算再給他一次機會。

如果《大學之路》是百度匯編,這本《見識》就是長微博匯編,是他對各種問題的思考和看法,一個高表達型的人,雖然通篇大白話,還是有干貨的。

吳軍博士對時間的觀點我完全贊同,我現(xiàn)在也是這么做的,我跟吳博士一樣的有見識。

自從有了倆娃從來沒有感到時間如此寶貴,屬于自己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除了上班和帶娃,我只能把時間分配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兩件事:每天中午健身一小時,每天晚上讀書一小時。從春節(jié)后到現(xiàn)在,除了出差和一些極特殊情況,我基本都做到了。

而其他的事情,比如追美劇,看綜藝,刷手機,逛街,出去吃飯,大多都舍棄了。前天因為沒有一次把衣服買好大老遠跑去南山退換花掉一個大晚上的時間,把我心疼得要死。

我現(xiàn)在決定要不要做一件事不是看自己喜不喜歡,而是值不值得花時間去做。

用時間去衡量一切。因為時間實在是太寶貴了。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六

我們要過幸福的生活,就需要不斷的拓寬我們的長度.寬度和深度來提高我們的影響力。加強對自己的投資,讓自己不斷的成長,變得成熟穩(wěn)重。

02.向死而生。

在生活中沒有任何事情會重要的過生命。我們都知道人必有一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到死還是碌碌無為。因此我們在活著的時候要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自己過得無憾。

03.生活中選擇越少越幸福。

生活要過得越簡單越困難,因為有太多的選擇了。我們要學會的是做減法,跳出一般人的思維把那些不要緊的事情放棄掉,專注于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04.見識.愛.規(guī)矩的重要性。

一個人可以沒錢,但是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guī)矩更可怕。缺錢我們可以通過雙手賺,但是缺乏見識.愛.規(guī)矩卻不是后天容易獲得的。

05.閱讀很重要。

一本書,一杯茶,可以給我們一個休閑的時間段。閱讀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讓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靜心和修身。獲取知識的同時讓自己得以內(nèi)觀,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弄清楚心頭的困擾,把自己變得更好。

06.拒絕做偽工作者。

在工作中做好目標規(guī)劃,努力向目標一步一步走下去;在遇到跟別人有分歧的時候多思考合理之處;多動手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07.要有主人翁意識。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需要一種主人翁意識,才能讓自己全心全意的去對待。

08.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錢不花最終是不屬于自己的。賺錢的本質(zhì)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因此掙錢享受去買自己需要的資源才是真正的把錢擁有了。

09.樹立風險意識。

風險意識除了讓自己正視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之外還會防范我們周邊的環(huán)境。無論何時何地擁有風險意識會讓我們有不同的做事決策,提高我們做事的成功率。

10.講話做事都要達到目的。

我們的溝通交流都是為了達到我們最終想要達成的目的。因此在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說話做事的對象,說話方式的運用都不能偏離中心。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七

《見識》是吳軍博士寫的一本非常好的談論人生和商業(yè)智慧的書。吳軍博士是一位知名計算機科學家,他的很多觀點是我的人生觀的來源。

這本書談論了什么呢?前半部分寫的是商業(yè),主要寫了商業(yè)的本質(zhì),未來經(jīng)濟的特點,創(chuàng)始人的工作,大小公司之辯,對創(chuàng)新的看法。后半部分寫的是人生智慧,主要分為那么幾塊:工作方法,教育,交友觀,人生觀,幸福觀,表達溝通等等。這只是對書中內(nèi)容提綱挈領的簡介。

但是讀書光有著提綱挈領的把內(nèi)容記下來是不夠的,甚至干脆就無需記憶。因為除了少數(shù)的內(nèi)容會一直運用,影響著你以外,大部分的內(nèi)容都只是會成為你素材庫的一部分。實際上,若一本書能夠有哪怕那么一兩個點確實打動,影響了你,那其實已經(jīng)很值得了。

那么在這本書中的關鍵學習點有哪些呢?列舉出來其實就那么幾個:

先講講五級工程師。第一級是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第二級是能夠帶領完成有影響力的工作,第三級則是獨立設計產(chǎn)品并且獲得市場成功,第四級則能夠做出獨特有開創(chuàng)性的東西,第五級則是開創(chuàng)了一個產(chǎn)業(yè)(一到五與原文順序不同)。事實上,這個金字塔式的分級能夠套用的地方非常多。第一級強調(diào)能夠完成任務,也就是最基礎的東西。第二級強調(diào)影響力,也就是能夠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做影響力的工作。第三級則強調(diào)能夠獲取市場上的成功。第四級則強調(diào)開創(chuàng)性與獨特性,有別人無法取代的作用。第五級則干脆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產(chǎn)業(yè)。即完成-影響力-成功-獨特性-創(chuàng)造一整條完整的鏈條。

常識,科技和藝術。作者提出,做好前50%靠常識,前90%靠科技,最后的10%靠藝術。我基本贊同。不過我喜歡說常識是基礎,做到前八成,良好靠技術,最后的頂尖只能通過藝術。即常識-技術-藝術三段式進階路線。

至于做好最后1%,其實就是不要看開頭了幾件事,看結尾了幾件事。要走好最后一段路。道理很簡單,實踐起來卻不容易。只能是自己多去實踐,努力了。到最后大家都是一樣疲倦的,多做好一點點這時就可能會有很顯著的效果。方法很簡單,多留點體力到最后并且決心做完它。沒了,真的沒必要說再多了。

重點應該說說三板斧和okr。哪三板斧呢?愿景-道路-目標,記錄,開放接受不同意見。并不見得多復雜,實踐就好了。至于okr,則是關鍵結果衡量。拆分來看,就是:目標,關鍵結果,正常進度,實際進度,最后有一個得分和總結。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可以通過表格,曲線折線圖等等去表示它。

當然,本書中我還有其他許多收獲,比如最好目標-最壞打算方法。就不一一列舉了。實際上能夠把上面的東西用好就已經(jīng)超值了。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八

命中注定,看似一個浪漫的詞語,有時卻是一種無法改變現(xiàn)狀的無奈心情。

到底我們的命運是否都已經(jīng)注定了嗎?恐怕只有我們到生命最后一刻才能確認,而那一刻我們恐怕已經(jīng)沒有什么力氣去改變了。

吳軍老師在書中是這么說的:

那什么是命呢?對我來講,它取決于兩個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

環(huán)境因素是外部環(huán)境,我們很難改變,只能適應。古有孟母三遷,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不斷的搬家。如今的青年有的選擇在大城市發(fā)展,有的選擇在中小城市發(fā)展,也是一種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選擇。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那些城市各自的缺點,我們單獨的個體很難去改變它,但是我們可以去選擇,選擇生活在競爭激烈但是機會豐富的大城市,還是選擇生活在機會少但是休閑安逸的小城市,很難去評判那種生活更好,這也許就是命吧,你的選擇會影響你的一生,影響你的價值觀,影響你認識的人,看到的物,發(fā)生的事,這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你十年后,二十年后,回首往事的時候才能認識到,都是因為自己的一個選擇決定的。我想這就是吳軍老師說的第二個因素: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

我自己總結一下,命運就是環(huán)境+選擇。

講一個最近我看到的一個人,這個人是在抖音上看到的,他今年28歲,已經(jīng)資產(chǎn)2300萬,北京土著,當然這2300萬有一部分是房產(chǎn),當然也是他自己掙錢買的,他是一個向錢看的人,從大學開始就琢磨著怎么掙錢,在別人學習或者玩的時候,他想的是哪里掙錢,哪個項目值得一試。

他想過的一些項目,我大學時也想過,只不過他行動了,當然我也行動過一次,和他一樣失敗了,不同的是他一直行動,而我卻只嘗試了一次。

他做過的項目大部分都是前期不需要大投入的項目,可能身邊的人都看不上的項目,比如外賣,而他就是靠著外賣掙了自己的第一個100萬,而那個時候正是外賣剛剛興起的時候,如果放在今天,恐怕就沒他當初那么簡單了,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

他在當時的那個環(huán)境下,作出了自己的選擇,而兩者的結合,改變了自己的命,而其中的運氣,只不過是他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中,獲得的獎勵。

現(xiàn)在的他,在做自媒體,給大家傳授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經(jīng)常直播很晚,回答大家提的各種問題,有的問題很低級,直接問投什么項目好?。吭趺磾[地攤?。慷家灰唤獯?,樂此不疲,而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焦慮,雖然可以說是財務自由了,在北京來說2000多萬不算多,他自己也這么覺得,而當你感覺什么都有了,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這種迷茫也是一種折磨,所以這么多財物自由的成功人士,都出來自己做點事情,也許就是在找自己的存在感吧。

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都是在想自己有錢了怎么享受,而真正有錢了,享受完了,然后呢?

或許只有在社會中重新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角色,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吧,才能安放自己。

等我自己掙到1000萬的時候,會是什么心態(tài)呢?

先定個小目標吧,掙他個1000萬。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8491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