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后對書中內(nèi)容和感受進行總結(jié)和評價的一種寫作形式,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書中的思想和情感,我覺得讀后感對于提升閱讀水平非常有幫助。讀后感的寫作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并且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我認為讀后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書面表達形式。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書中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同時也可以記憶和鞏固書中的知識。在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作品中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場景和人物形象。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啟發(fā)和幫助。
見識的讀后感篇一
讀完了吳軍老師的《見識》,內(nèi)心十分平靜,誠如他所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套洞察世事和人生的獨特方法,因此,我想以“新知”為題寫隨筆。一則,新知表示此書許多地方給我新的認知,類似于開了腦洞;再則,書里那些從前知曉的觀點,再看到時候,竟又重新感知,有了不同見地。
#關(guān)于個人#。
全書歸類為關(guān)于“個人精進”的主題,圍繞個人見識、個人發(fā)展、個人選擇等多個方面給我們打開了窗戶。于“個人精進”而言,我所了解的是身邊好些朋友的個人精進主要是在學校學習的過程里比較集中,而且進度很快,大部分人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之后,便隨著社會的洪荒滾滾向前,每每制定了個人年初規(guī)劃,個人年終總結(jié),個人精進計劃表,都莫名其妙被今晚熬的夜,明早賴的床悄悄裹挾,不知所蹤了。
這幾年國家一直在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漸漸有一些教育人士開始重視個人的終身精進,并且感染了越來越多的人,于是社會上的成人繼續(xù)教育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占據(jù)了市場的大蛋糕。你瞧,敏銳的人,始終能夠找到市場的空缺。仔細想來,一個人立于世,不是靠學校里學習了十幾年知識,然后在余生的幾十年加以運用的,而是要在之前的基礎(chǔ)上,去擴充、去積累,最后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與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
“人生是一條河,每個人總希望自己這條河能更寬一點、更深一點、更長一點。要做到更深,是靠自己的修行和對世界的理解;要做到更寬,則是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弊约旱男扌猩星铱梢酝ㄟ^自己不懈努力和堅持去實現(xiàn),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做一些事情,最好能做成功,這便需要我們的個人魅力和行事魄力。簡單點講,你不僅要有做事的能力,還要有一定的領(lǐng)導力,要有籌謀的智慧。而這,也離不開個人的精進呢。
#關(guān)于伴侶#。
我們都知道,伴侶是陪伴我們走完人生下半場的人,但是生活中鮮少有人能拎清楚伴侶的重要性。很多人在父母、子女、伴侶的排序上,不自覺將伴侶放在了最后,或許因為太親近反而忽視了?,F(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家庭也是因為關(guān)系顛倒而家宅不寧。在一個完美的婚姻中,雙方都需要明白關(guān)系的親密程度和重要性依次是“夫妻優(yōu)先于子女,更優(yōu)先于雙方的父母?!?/p>
比投資自己重要或更重要的,便是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古訓有“一個好女人能富三代,一個壞女人能毀三代?!边@里說了女性伴侶的重要性,當然,合適的男性伴侶同樣重要。在此,總結(jié)吳老師的觀點給大家一點建議。一個好妻子,通常是:不搬弄是非而且性格好,迷人、有氣質(zhì)、聰明。選擇一個好丈夫,便首先要看他的“婚姻觀”,其次看他有多少創(chuàng)造未來的能力。
這里我還想表達的是,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我們選定了自己的伴侶后便應(yīng)當抱著堅守一身的信念來過日子,一邊提升自我,一邊投資伴侶。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內(nèi)省、相互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自己和伴侶身上的優(yōu)缺點,取長補短,進行投資。現(xiàn)下的人們已經(jīng)習慣了撿現(xiàn)成,男朋友、女朋友,情感方面喜歡撿他訓練好了的;財富方面喜歡挑已經(jīng)衣食無憂了的;可多少忽略了人的發(fā)展性和精神的方面的成長,這是極可怕的事情。
#關(guān)于父母#。
龍應(yīng)臺老師在她的書里提到,父母與孩子生來就是漸行漸遠的過程,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陪伴他擁有獨自離開的能力。我們在中華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浸潤下長大,很大一部分人一時半會兒無法理解這樣的豁達。
其實,我們用開放的眼光來看,現(xiàn)今的父母多少是不夠成熟的。
首先,尊重和理解方面,中國的父母在精神、人格平等,對思想包容理解這塊是匱乏的,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未來實行“一手包辦”,總認為自己吃的鹽比孩子吃的米要多,自己的經(jīng)驗?zāi)茏尯⒆由僮邚澛飞踔敛蛔邚澛罚惠呑禹橈L順水。我想問的是,“然后呢?”太過順利的人生背后,孩子的一生形同被設(shè)定好的齒輪。
另外,輸贏之說。我們的父母是吃過苦的一輩人,他們對于輸贏的觀念特別看重,生怕自己經(jīng)歷過的艱苦歲月再次發(fā)生在孩子身上,這邊有了所謂的“贏在起跑線”思想??傁胫茉陉犖榈那邦^,不要“落后挨打”才好。其實呀,現(xiàn)在的社會發(fā)展得如此之快,機會又浩瀚如海,在人生慢慢的馬拉松長跑中,起跑線一說當真沒有了說服力。我們不妨冷靜下來,看看有多少能人志士不是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幸福的生活,而倒退回去,他們也曾經(jīng)在起跑線的很后面呢。所以,一定要說起跑線的話,父母的見識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關(guān)于幸福#。
幸福的主題太寬泛了,但我們多數(shù)時候是在說一種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些人喜歡坐擁揮之不盡的財富,有的人享受捐贈自己已有的財富;有的人喜歡熱鬧繁華中起舞,有的人喜歡安靜寧謐中閱讀;有的人喜歡生活在不停的增加,有的人喜歡生活一直做減法。瞧!這因人而異的。
吳軍老師把財富比喻成它是上帝的寄存在你這里的,如果你沒花完,死后是要還回去的。這樣看來,不如把錢看成是我們提高生活品質(zhì)的一個手段,適合自己就好了。如果擁有太多的錢,便需要考慮財富管理、資產(chǎn)配置、以及投資等問題,投資就涉及到風險,風險的來臨也會降低人的幸福指數(shù)。所以,財富也不是越多越有好處的,懂得有效掙錢、合理花錢以及管理錢才是好的。
我們大多數(shù)人喜歡熱鬧繁華、人潮涌動的地方,在這樣緊密的環(huán)境里可以暫時忘了自己源自內(nèi)心的孤單,于是有人感嘆“因為害怕孤單,我選擇熱鬧?!边@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不敢一個人獨處。其實,有些人是喜歡獨處的,他們通過閱讀,通過打坐,通過焚香等等的方式,與古人對話,接近自己神性的一面,然后他們的思想得到飛躍。這樣的人畢竟占少數(shù),他們默默的發(fā)光發(fā)熱,變得更加優(yōu)秀。
生活需要做減法的思想大概是從日本的《斷舍離》一書發(fā)行之后開始風靡起來,給了我們看待生活的另一個視角,遵循減法生活的人大部分是年輕人,我們的長輩們依然還在越多越好的思想里怡然自樂。多少未必有個定數(shù),首要的是自己要給生活定調(diào),譬如,你喜歡極簡主義總不會添置一些繁雜構(gòu)造的物件兒的,倘若你喜歡宮廷陳設(shè),那家中自然要些中式風格的物品才能烘托出氣氛來。我對減法生活的認知是,我們大可不必向以往一樣,買很多東西留著不用,想著世世代代傳承,能增值或保值,說到底,潮流的趨勢變化得太快,與其花大力氣買這些東西等過時,不如好好經(jīng)營好當下,只買適合自己的,并且自己需要的,物盡其用,提升品質(zhì)便很好。
我想,遇見一本好書是緣分。尤其在合適的時間遇見,它的效能便擴大十倍、百倍。一本好書,本身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認清世界,弄清心頭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從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個時代,我們需要閱讀,和深入的思考。
見識的讀后感篇二
小孩長大的過程中就是不停的學習,更多的了解這個世界的一個過程。長大成人后,知道的會越來越多,想得到的也會越來越多。人的天性就喜歡多,不喜歡少。有舍才有得,但是敢于舍棄的人才會過得更好。
有人分析這與印度人早于中國人走出國門,當然機會會多一些。再次在語言方面,印度人英語要好于中國人。還有人歸于意識形態(tài)方面,西方文化與印度文化更容易相處,而對中國文化有防范。
但更合理的解釋是印度人選擇要少,反而幫助了他們成為跨國公司的頂級高管。印度人的婚姻選擇與種姓有關(guān),他們有嚴格的區(qū)分。高種姓只能找高種姓,沒有別的選擇。工作上也一樣,選擇非常有限。而相比之下,中國的精英中,有時會犯挑花眼的毛病。很多時候,我們花了太多精力在選擇上,而不是在經(jīng)營上,或許少些選擇,多些聚焦,反而會更成功。
西瓜與芝麻相差很遠,當我們同時看到西瓜和芝麻,要有區(qū)分西瓜和芝麻的能力,更要有撿西瓜的能力,因為西瓜遠遠重于芝麻。
工作上也是如此,事務(wù)要有優(yōu)先級,專注于自己的專長,耐得住寂寞,敢于舍棄眼前的利益,舍棄眼前的誘惑,而有長遠的戰(zhàn)略。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曾經(jīng)感嘆到,北大與清華培養(yǎng)了太多的精致利己主義者。這個社會不僅僅需要那些會做人的人,俗話說情商高的人,更需要那些會作詩的人,即有靈性的,有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人。
我對“見識”的理解,“見”是看見,“識”是識別,理解??匆娛挛铮?jīng)歷事情,才會有經(jīng)驗,然后通過思考,識別其中的不同,悟出其中的道理。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于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聰明的人與有成就的人往往是兩回事。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天才,但至今對其大腦的研究沒有得出什么驚人的發(fā)現(xiàn),也就是說愛因斯坦的大腦生理上與普通人并沒有太多的不同。
作者認為愛因斯坦與常人的不同在于:愛因斯坦善于提出問題,善于做白日夢,自己本身是一個非常有恒心的人。天才必有過人之處,可能生理上與我們并沒有差異,但在其他方面,比如認識上,見識上,勇氣上或方法上。
天才做事的方法是值得我們普通人值得學習的。
普通人要有所成就,要避免有一顆玻璃心。人生的贏家不是那些贏在起跑線上的人,而是為數(shù)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我們要有“人生本身就是一場馬拉松”的生活態(tài)度。
“玻璃心”、“傷不起”成為了今天很多年輕人不要輸在起跑線的借口。如果玻璃心不死,以后就無法給長跑提供足夠的動力。
聰明人要練就一顆永遠摔不壞的強大心臟,自己總能夠不斷堅持的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斷爬起來。如果能一邊跑,一邊欣賞路旁的風景,那就更好了,最終跑到終點的會是這樣的人。
對待成功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成功了可能是自已運氣好一點,失敗了也可能是運氣不好。對運氣的看法要中庸一點。人總有運氣好和運氣不好的時候。人在運氣不好的時候,最需要的往往不是盲目的努力,而是慢下來思考,耐心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杜魯門成為總統(tǒng)很大程度上有運氣的成分,但是耐心,樸實,低調(diào)讓他有了好運。在他成為總統(tǒng)前一直是運氣不怎么好。既然運氣這么重要,做事要有“問心無愧,盡人事,聽天命”的大局觀。
有時貧窮不可怕,志短才可怕。貧窮會限制人的想象。貧窮讓人走不出原來的圈子,以至于缺乏遠見。
活得諸事不順的人常常缺乏見識,缺少愛以及嚴重的沒有規(guī)矩,這三者都比貧窮可怕。對于家長來說,小時候的貧窮不是將來孩子不能成功的理由。
普通人也要有“大家‘的智慧。
莎士比亞說,“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也就是說我們做事要多動腦筋,多思考,不要毛躁。對人和氣,但不要過分狎昵。對人禮數(shù)有加,保持距離。
對待朋友,要”交友應(yīng)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也不要對每一個泛泛之交濫施你的交情“。朋友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谷歌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管理的智慧,把產(chǎn)品做成牙刷,功能穩(wěn)定,每天都被人使用。即使公司如日中天,但也認識到公司最終都會消亡,因此要不斷開辟創(chuàng)新領(lǐng)域,做到薪火相傳。
巴菲特的午餐拍賣,相信很多投資界的人知道。能有機會拍買成功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能親耳聽他講投資原則,其實巴菲特講的非投資技巧,而是他的人生智慧:。
第一、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這一點可以把大部分人給過濾掉。第二、不做空股票,永遠不要用杠桿投資。一旦使用杠桿,贏的時候可以讓你成倍的收獲,輸?shù)牡臅r候可能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
見識的讀后感篇三
遇見一本書,是緣份。
20xx年,有位朋友送了《見識》這本書,隨手翻看,就篤定地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枕邊書,書中的觀點清晰明了,且無論從哪頁翻起,都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再次遇見這本書,是今年過年的時侯,無意間從書架中看到這本書,便拿出來細細研讀,不知不覺,用了一周的時間重新溫習了一遍,心中充滿了欣喜。同時,做出決定,在自己的學習群中原文誦讀這本書,然后購買了3本,送給自己部門的同事。
本書是依據(jù)吳軍博士在得到《硅谷來信》中匯編而成,分為九個篇章,每個篇章獨立成篇,都有鮮明的觀點,整體上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感覺像是一位智者,在答疑解惑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娓娓道來,從理論到故事到感受,讓人有茅塞頓悟之感。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見識是生活及工作中的底層邏輯,換言之,也就是價值觀。舉個例子,序言中,指出“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什么是命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提出取決于兩個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人生的軌跡走不出這兩條線,個人的努力、運氣等不過是讓我們在這兩條線之間做微調(diào)而已。接地氣地理解一下,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何看待生活和做事,用了九個篇章進行一一闡述。每讀一個篇章的時侯,就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其中有一篇,題目是《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么》,具體內(nèi)容是針對一則新聞現(xiàn)象進行深度的剖析。這則新聞激起千層浪,一些銀行公開表示給予高端客戶的子女提供實習的機會,于是社會大眾覺得三觀盡碎。作者提出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結(jié)果的價值觀,表明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長期系統(tǒng)性的競賽,寒窗苦讀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jīng)濟條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長得美一樣,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變量。一段話言簡意賅地表明了社會成功的要素,回想自己剛剛走出校門進入職場,真是天真地以為努力工作是全部的變量,在職場浸潤二十年之后,漸漸明白很多因素都會和成功息息相關(guān)。
有一篇,對于職場工作也非常有幫助?!蹲龊米詈蟮?%》,篇目中提到了一些小案例,比如開會的通知,比如送朋友到酒店等,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但是折射了在面對每一件小事的時侯,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對結(jié)果有所要求,所以這十幾年的職業(yè)道路比較順暢,但是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打磨,比如在與人的相處中,還有太多的1%沒有做。
書中的內(nèi)容,旁征博引,從紅樓夢到地心說,從古時李廣到今時拉里。佩奇,字里行間傳遞著一種信息,在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種智者,各種被命運垂青的思維方式后,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小學生見識類歇后語大全。
見識的讀后感篇四
看上去,我的《硅谷來信》內(nèi)容很龐雜,但在讀者留言中,我看到大家對于如何能更好地把握未來發(fā)展的命脈,如何在事業(yè)上更有成就,有特別深切的疑問。
在中國今天這樣一個大環(huán)境下,成功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某種程度上而言,我們每個人都是趨勢投資者。
這個世界上,最頂級的趨勢叫時代。
次一級的趨勢才是經(jīng)濟周期,再往下是你所在的單位和公司的經(jīng)營節(jié)奏。
一個人趕不趕得上好時代看運氣,但在好時代里不遺憾,得靠見識。
我們恰好處于一個對的時代,有好的思維方式,懂得如何最有效地做事情,想不成功都困難。
在完成每天的專欄寫作的同時,我就大家普遍關(guān)心的未來發(fā)展的問題,在原有來信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補充材料、展開論述、重新創(chuàng)作,充實成了《見識》這本書。
所以,《見識》這本書,并不是《硅谷來信》專欄內(nèi)容的簡單平移,而是更結(jié)構(gòu)化的思考和更深度的寫作。
之所以給書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我覺得人一生的命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人的見識,而命運的改變首先需要見識的提高。
見識的讀后感篇五
近兩年來,其實自己會慢慢感覺到自己的思維方式停留在過去,很少會去思考。很多固有的觀念有時候恰恰就是影響某件事的絆腳石,漸漸地,我會很想去渴求給我的大腦換換血,增添一些新奇的觀念?!兑娮R》這本書就給我?guī)砗艽蟮膸椭郧坝X得自己的經(jīng)歷及所見所聞即是見識,看完吳軍老師的這本書后,才明白我學識尚淺。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貫穿人的一生的成長寶典,書中分成了九個章節(jié),涉及到生活智慧,職場建議及商業(yè)本質(zhì)等,其中有幾個點比較吸引我的注意。
要知道人真的是分成三六九等的,我們一直在奔跑,一直想超越那些人們眼中所謂的佼佼者,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必須明白,卓越的人之所以卓越除了本身的才識之外,還有其他各種我們無法匹敵的條件,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我們能做的不是去趕超那些人,而是承認自己的普通,跟自己賽跑。
對于現(xiàn)代社會普遍存在的成熟努力說,我們必須明確的一點是:很多想要逆襲的人存在一個誤區(qū),就是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沒有看到別人的努力。往往這些人會覺得我明明已經(jīng)很努力了,為什么不是最佳,卻忽視了那些比你優(yōu)秀的人的努力。所以對于那些想要進步卻無奈自己貧瘠的條件的人來說,一方面要認可自己的條件,另一方面不是抱怨這個社會的不公,而是要付出足夠的努力。
這個投資是最重要的,卻也是最難的。對于很多人來說,找到一個好的配偶是對自己下半生最好的投資,這個和書中觀點一致,但是何謂好的配偶,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這偶標準吧。
吳軍老師給女生的擇偶建議,我覺得是挺具備概括性的。諸如看一個人是否對自己好,還要看對方的婚姻觀、能力、美德以及未來的價值,這是從婚姻方面給的建議。然而尚未步入婚姻的我們,在大學生活中,談戀愛其實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至少在我身邊,濫情無辜的是多數(shù),細水長流的是少數(shù)。學習正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在現(xiàn)代社會中,很多人都習慣做那些撿芝麻丟西瓜的蠢事,諸如為了雙十一搶貨而睡不著覺,亦或是為了槍幾元錢的紅包,每隔幾分鐘就看看微信。沒有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漸漸習慣于非常低層次的需求。
高效利用時間,延展到另外一個書中所提的觀點——向死而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yīng)該懷著這種向死而生的態(tài)度而生活,不是讓你去焦慮感慨生活的萬千不易,而是高效率的過好自己的人生,把每天都當成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活在自己的熱愛里。
這里涉及到我們的金錢觀,書中所提及的金錢觀其實是有悖于我的父母從小給我灌輸?shù)哪欠N金錢觀的,那就是省錢??戳藚擒娎蠋熕U述的金錢觀后,頓時恍然大悟。其實無論你省多少錢,還不如花錢提升自己,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去高效率地賺錢。讓自己陷入一種花了錢后想辦法賺更多的錢的良性循環(huán),而不是為了省錢降低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并且不思進取,要知道“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
而這種金錢觀也呼應(yīng)了書中所提及的商業(yè)的本質(zhì),“商業(yè)的本質(zhì)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生產(chǎn)經(jīng)營者如果能明確商業(yè)的本質(zhì),而消費者能夠掌握正確的金錢觀,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市場經(jīng)濟循環(huán)。
講話者在說話時要明確說話做事的目的,不要毫無目的的亂說一通。
要想以理服人——說服人的時候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二也要認可對方的觀點(而非認同),三要大方稱贊自己或者對方正確的地方。
演講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底下的人的關(guān)注,而不是完成任務(wù)式的念完自己的稿子。讓臺下觀眾認可你的演講才是你演講的目的,故演講時要抓重點,ppt要簡約而不簡練地呈現(xiàn),語言要詼諧易懂而不直白地表達。
綜上是我讀完這本書后,獲得的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點,也讓我感慨道書中提及的關(guān)于閱讀的好處,“閱讀不僅讓我們在冷酷無情的科技時代獲得喘息,而且重啟了大腦深入思考的功能,還是抵抗狹隘、思想控制和輿論支配的方式?!逼鋵嵑芏嘁娮R都可以在書中找到,也讓我深刻明白與其填鴨式的輸入各大視頻,網(wǎng)文博主的思想觀念,不如多讀些經(jīng)典的優(yōu)秀書籍,增長自己的見識,多讓自己處于思考的狀態(tài),做獨立思考的人。
見識的讀后感篇六
工作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職場中的自己完全找不到感覺,今天有幸讀到吳軍的《見識》,才發(fā)現(xiàn)我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優(yōu)秀都需要指導。
前段時間,有幸參加了ja青年志愿者活動,發(fā)現(xiàn)很多畢業(yè)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做為一名志愿者老師,看到大學生們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輕的自己以及現(xiàn)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為剛好大二碰到了一位導師,帶同學做項目,所以自己很快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工作。今天同學找工作面臨的各種迷茫很常見,是因為沒有看到那個美好的畫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導。
然而,在之后的六年工作中,我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因為沒有這樣的榜樣和標桿,沒有美好的愿景畫面在我面前,所以糊里糊涂就是六年。人生有幾個最關(guān)鍵的六年呢?原來,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一切沒有為人生大目標服務(wù)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費生命。
《見識》一書吳軍告訴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需要尋找機會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選擇古代圣賢,也可以選擇當代科學家。
首先談一下,能夠走多遠,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見識。
如果把見識拉長到整個人生,吳軍告訴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愛因斯坦和我們普通人的區(qū)別有三點,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趕上。
第一,愛因斯坦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能夠善于提出當下最重要問題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決問題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點出發(fā),找題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擾。
第二,愛因斯坦愛做白日夢。大腦不受限制胡思亂想各種場景,然后總結(jié)規(guī)律,但是很多人都會受知識和周圍人思路影響。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輩子去驗證。統(tǒng)一場論的假設(shè)至死沒有完全明白,60年后2017年被幾位科學家證實。
雖然,已經(jīng)在學業(yè)上不可能深造,但是可以學習他們的知識,見識,勇氣,做事方法,漫長的人生還是有希望做出成績。
從《莊子》中找指引。
成敗的高低,取決于見識,見識的高低取決于環(huán)境。
《莊子》逍遙游提到北冥有魚,起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環(huán)境限制了人的見識。
年輕人,沒有見識,有時候還自己自我滿足,故步自封。真應(yīng)該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新事物。
不論做什么事情,自己總是入場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竅門和規(guī)則,最主要是還不主動咨詢別人,后來我才理解了,因為你和高手之間永遠沒有交集,彼此雖然物理接觸,但是思想處于平行線,所以差距越來越大,突然有一天,我開竅了,開始主動咨詢身邊的任何人,最后才發(fā)現(xiàn)真是天外有天,望洋興嘆,慶幸自己終于心態(tài)開放。同樣的感受在工作中體會更明顯,不主動請教的傲慢的年輕人,會失去很多機會,遲早會被淘汰。環(huán)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成敗。
程序員總是很忙,但是效率卻低下,這就是偽工作者。什么是偽工作者呢?
1)既不能給公司帶來較大利益,也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都是偽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過學習一種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舊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這就是典型的偽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認真思考,做事情時通過簡單的試錯方法盲目尋找答案。
4)做產(chǎn)品不講究質(zhì)量,不認真測試,上線后不停地修補丁,總是話費很多時間和經(jīng)歷找漏洞打補丁。
5)不專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糾結(jié)在不重要的5%.
6)每次開會找大量不必要人旁聽,或者總?cè)⒓硬槐匾臅h。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1)能夠找最重要的工作解決。站在公司角度考慮"做什么事情能讓公司獲益最大"的高度工作。
2)讓員工明白,自己積極工作(而不是消極完成任務(wù))最大的收益方是自己。
面對偽工作者,他們覺得自己在10000小時中表現(xiàn)很努力,那是進入了一萬小時的誤區(qū)。
1)簡單重復。
偽工作者就是從事低層次的重復工作,中學時候,成績總是上不去,工作中學會簡單的javascript就一位工資還不錯,味蕾智能時代,技術(shù)進步只有2%的人收益,這類人遲早要被淘汰。
2)習慣性失敗。
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jié)教訓;同時臉皮還很薄,也不好意思請教。迷失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簡單地重復失敗是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因為他們花了不止10000小時,總是不見效果,總是一個人在搗鼓東西,就是找不到解決辦法。
3)林黛玉式的困境。
有內(nèi)涵和才氣,想問題想得很深,但是致命的弱點在于才華越高,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精進,排斥外界。生活中大量存在這樣的人。
4)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時努力需要累積的效應(yīng),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的復用第一次努力的結(jié)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
三板斧破四重困境。
1)第一板斧:確立"愿景-目標-道路"。
人想進步,必須給自己一個合適的愿景。如果堅持五年10000小時寫javascript,就完蛋了,因為打算盤20年前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技能。
愿景之下是清晰的階段性目標(戰(zhàn)略的核心)。
朗道等級最大的核心就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數(shù)量級的差別,而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差一點點。
所以五級工程師分布:
三級:能夠帶一個團隊,做出一件世界級的產(chǎn)品。要成為三級工程師很難,對計算機科學的本質(zhì)要了解,對每年的變化要掌握,對工具(編程不過是工具而已)要用的隨心所欲,對產(chǎn)品設(shè)計要有常識,對位置的問題要知道如何入手解決,對一個大問題知道如何分解給下面員工去做。每一項都是一個階段性目標。
四級:指導和帶領(lǐng)團隊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響力的工作(能夠解決好一個有海灣大橋這樣規(guī)模的問題,從管理者角度講,中國it公司缺乏這樣有頭腦的'工程師。至于為什么有些人能夠有機會,那是因為他們和上下級較強的溝通力幫助了他們)。
戰(zhàn)術(shù):需要將戰(zhàn)略分解成可執(zhí)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驟。提高程序質(zhì)量水平,可以從寫單元測試這種操作的事情做起,在一種節(jié)能稍微成熟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戰(zhàn)的事情,以便達到下一個目標。
第二板斧: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任何一個想要精進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來往,因為整天和臭氣簍子下棋,只會越來越臭。既然和比自己強的人來往,很可能碰到了自己境界不夠,不理解對方,那就需要深入了解對方說話的原因。只有經(jīng)常這么做,才會避免習慣性失敗。如果我們總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進步快,而且眼界氣度都會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會陷入林黛玉式困境。
第三板斧:凡是做記錄,這樣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這一點,在上一家公司很明顯,尤其是操作性流程性特別強的公司,能夠經(jīng)常整理的人,好處就是再次碰到進步很快,也不用再去咨詢,誰都不愿意給人重復講一個事情。歐美人喜歡記錄,比如美國工業(yè)崛起的時代,當時如何做實驗的,現(xiàn)在仍然能夠找到記錄,這樣經(jīng)驗積累和傳承。而中國人,常常在低水平的重復發(fā)明。
自己在這方面吃了2年虧,終于在最近一年中意識并注重起來。
目標管理工具okr(objectiveandkeyresult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找管理自己的目標的工具。
第一、做好最后的1%。
做的還說的過去的人和做事情總做好最后1%的人相比,收入社會地位,發(fā)展機會差別太大了。所以所有的好機會都是留給那些各自領(lǐng)域做的最好的5%得人準備的。
發(fā)郵件有確認,瑞士制造。如果我們時刻腦海中有瑞士制造幾個字,那么離5%就差不遠了。我們應(yīng)該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互相學習,這一點在得到專欄有很好的體驗。吳軍老師講到,在這里我們和做的1%的年輕人在一起,一起討論,很多人一年內(nèi)進步極其明顯。
第二、職場完美進階:常識,科技和藝術(shù)。
巴菲特致股東信多次提到:注重常識。牛頓也在《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提到常識重要性。真正偉大的科學家總是謙遜的,他們一方面希望民眾有科學的頭腦,另一方面不斷強調(diào)自己的局限性,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的無非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規(guī)律而已。相對于其他假大空研究員,才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所以衡量一個專家最可靠的方法是,能夠?qū)碗s的問題簡單化,讓每一個人都能理解。
0-50分,靠的是常識,沒有常識做基礎(chǔ),科學和技術(shù)就是虛妄。常識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行業(yè)常識不同。
職場上處理各種關(guān)系,首先要有一些基本常識,這些常識在出校前就應(yīng)該懂,否則就被認為情商不夠。下一階段就靠技術(shù),經(jīng)驗不足或者做事情不專業(yè)都屬于這個范圍,好的單位會注重人才培養(yǎng),交給大家做事管理的方法。所以如果正常,大家都可以達到90分了。
第三、職業(yè)中的帝道,王道,霸道。
商鞅游說秦孝公,第一次將堯舜禹湯的帝道,第二次講周文王,武王的王道,第三次講五霸的霸道。最后秦孝公最感性去的是第三個,所以商鞅變法,功利性很強,短期內(nèi)見效,但是秦國20年就滅亡了。職場中也是如此,我們上大學就是為了術(shù),高中就報考畢業(yè)火爆的金融專業(yè),結(jié)果上完大學沒法找工作。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功利性,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這樣的人遲早會遇到職業(yè)天花板。所以我們應(yīng)該要自我通識教育。
人必須掌握一點專業(yè)以外的知識,這樣眼界才可以開闊,才能更好的與別人合作,才能調(diào)動更多的資源。
1)過買一些通識教育相關(guān)的書:
僅此一本書就足以引導自己對六年的工作進行審視,撥云見天的效果,并且快速調(diào)整方向。所以,對于認知升級類的著作,是應(yīng)該多讀,而且早讀,越早讀書,越早受益。
2)讀書之后反哺工作,職場中要更專業(yè)。所謂專業(yè),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標達成為中心。所有的溝通,會議,關(guān)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無一不是以此為主要目標。專業(yè)人士處理事情就會以職業(yè)為目標,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能夠非常專業(yè)做事,別人也會這樣對待我們。
最后,祝愿每一位職場年輕人,都能夠在職場有所成就。
見識的讀后感篇七
吳軍,原騰訊副總裁,也是當前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shè)計者,著有《數(shù)學之美》、《浪潮之巔》和《文明之光》?!兑娮R》一書全書共分為九章,是根據(jù)吳軍在“得到app”上的硅谷來信整理而成的。年近不惑,無論生活還是工作,總是有些不近如意,有些不知所措,讀了《見識》這本書還是有些收獲。
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見識是格局,是對周圍環(huán)境和自我的準確認知和定位,是一旦認定方向即“不到黃河不死心,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氣魄和膽略。人生旅途漫漫,如何增長見識?吳軍告訴我們,可以選擇古代圣賢,也可以選擇當代科學家??紤]到空間、時間以及個人條件所限,一般來講,我們能夠增長見識的途徑,應(yīng)該就是“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從愛因斯坦身上找差距。此書告訴我們,愛因斯坦和我們普通人的區(qū)別有三點,是我們努力的方向:一是愛因斯坦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能夠提出,且善于提出問題的人,往往比只善于解決問題的人成功,因為需要他們有深厚的知識儲備,有發(fā)現(xiàn)問題的眼睛,更要有先人一步的思維,善于找題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擾。二是愛因斯坦喜歡異想天開。這種異想天開就是讓大腦不受限制在憑空想象的各種場景馳騁,將看似沒有任何聯(lián)系的點、線、面結(jié)合起來,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此可見,“頭腦風暴”和“務(wù)虛會”的重要性。三是愛因斯坦做事持之以恒。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輩子去驗證。統(tǒng)一場論的假設(shè)至死沒有完全明白,60年后2017年才被幾位科學家證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不可能有愛因斯坦那樣的造詣,但可以學習他的見識和做事方法,在自己人生中作出一些成績。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該書提出了破除困境的“三板斧”:第一板斧:確立"愿景-目標-道路"。分析行業(yè)前景,確立明確的奮斗方向,即為“愿景”。根據(jù)愿景,設(shè)置可實現(xiàn)的階段性“目標”。將每一個目標細化分解成可操作的步驟,即為“道路”。第二板斧: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歌功頌德和贊美的話少聽一些,多從長者、領(lǐng)導和自己的對手交談中獲取知識和了解自己的不足,體會對方話語的語境和深意,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避免陷入林黛玉式困境。第三板斧:凡事做記錄,這樣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昂糜浶圆蝗鐮€筆頭”,要善于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記錄的好處,不僅可以節(jié)省時間,記錄的同時也是再思考的過程。
工作中要有大局觀。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工作十幾年,專業(yè)方面沒問題,工作也兢兢業(yè)業(yè),為單位為公司付出了很多,但一直得不到提拔,好像遇到了事業(yè)瓶頸期。此書指出了我們可能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大局觀。就好像我們在欣賞一幅畫時,“只盯著自己當前畫的那個色塊,不愿意往后退兩步看看整幅圖畫。有時候自己覺得顏色涂得很好,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大局,就知道自己的想法、做法并沒有從全局優(yōu)化來考慮?!贝缶钟^,要求我們做每一項工作,都要從全局出發(fā)考慮你所做工作的出發(fā)點、落腳點,與其他部門做好協(xié)調(diào)溝通,在必要時候,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建議。
2018年即將過去,希望2019年自己能夠繼續(xù)讀書、行走,多多增長見識,在大家陪伴下繼續(xù)砥礪前行。
見識的讀后感篇八
工作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職場中的自己完全找不到感覺,今天有幸讀到吳軍的《見識》,才發(fā)現(xiàn)我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優(yōu)秀都需要指導。
01.見識很重要,你的見識就是你的職場愿景。
前段時間,有幸參加了ja青年志愿者活動,發(fā)現(xiàn)很多畢業(yè)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做為一名志愿者老師,看到大學生們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輕的自己以及現(xiàn)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為剛好大二碰到了一位導師,帶同學做項目,所以自己很快通過這個平臺找到工作。今天同學找工作面臨的各種迷茫很常見,是因為沒有看到那個美好的畫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導。
然而,在之后的六年工作中,我又一次迷失了自己。因為沒有這樣的榜樣和標桿,沒有美好的愿景畫面在我面前,所以糊里糊涂就是六年。人生有幾個最關(guān)鍵的六年呢?原來,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一切沒有為人生大目標服務(wù)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費生命。
《見識》一書吳軍告訴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需要尋找機會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選擇古代圣賢,也可以選擇當代科學家。
首先談一下,能夠走多遠,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見識。
如果把見識拉長到整個人生,吳軍告訴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愛因斯坦和我們普通人的區(qū)別有三點,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趕上。
第一,愛因斯坦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能夠善于提出當下最重要問題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決問題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點出發(fā),找題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擾。
第二,愛因斯坦愛做白日夢。大腦不受限制胡思亂想各種場景,然后總結(jié)規(guī)律,但是很多人都會受知識和周圍人思路影響。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輩子去驗證。統(tǒng)一場論的假設(shè)至死沒有完全明白,60年后被幾位科學家證實。
雖然,已經(jīng)在學業(yè)上不可能深造,但是可以學習他們的知識,見識,勇氣,做事方法,漫長的人生還是有希望做出成績。
從《莊子》中找指引。
成敗的高低,取決于見識,見識的高低取決于環(huán)境。
《莊子》逍遙游提到北冥有魚,起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
《秋水》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環(huán)境限制了人的見識。
年輕人,沒有見識,有時候還自己自我滿足,故步自封。真應(yīng)該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新事物。
不論做什么事情,自己總是入場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竅門和規(guī)則,最主要是還不主動咨詢別人,后來我才理解了,因為你和高手之間永遠沒有交集,彼此雖然物理接觸,但是思想處于平行線,所以差距越來越大,突然有一天,我開竅了,開始主動咨詢身邊的任何人,最后才發(fā)現(xiàn)真是天外有天,望洋興嘆,慶幸自己終于心態(tài)開放。同樣的感受在工作中體會更明顯,不主動請教的傲慢的年輕人,會失去很多機會,遲早會被淘汰。環(huán)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成敗。
02.認清現(xiàn)狀-偽工作者和10000小時誤區(qū)。
程序員總是很忙,但是效率卻低下,這就是偽工作者。什么是偽工作者呢?
1)既不能給公司帶來較大利益,也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都是偽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過學習一種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舊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這就是典型的偽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認真思考,做事情時通過簡單的試錯方法盲目尋找答案。
4)做產(chǎn)品不講究質(zhì)量,不認真測試,上線后不停地修補丁,總是話費很多時間和經(jīng)歷找漏洞打補丁。
5)不專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糾結(jié)在不重要的5%.
6)每次開會找大量不必要人旁聽,或者總?cè)⒓硬槐匾臅h。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1)能夠找最重要的工作解決。站在公司角度考慮“做什么事情能讓公司獲益最大”的高度工作。
2)讓員工明白,自己積極工作(而不是消極完成任務(wù))最大的收益方是自己。
面對偽工作者,他們覺得自己在10000小時中表現(xiàn)很努力,那是進入了一萬小時的誤區(qū)。
1)簡單重復。
偽工作者就是從事低層次的重復工作,中學時候,成績總是上不去,工作中學會簡單的javascript就一位工資還不錯,味蕾智能時代,技術(shù)進步只有2%的人收益,這類人遲早要被淘汰。
2)習慣性失敗。
好高騖遠,不注重學習,懶得總結(jié)教訓;同時臉皮還很薄,也不好意思請教。()迷失失敗是成功之母,然而簡單地重復失敗是永遠走不出失敗的怪圈,因為他們花了不止10000小時,總是不見效果,總是一個人在搗鼓東西,就是找不到解決辦法。
3)林黛玉式的困境。
有內(nèi)涵和才氣,想問題想得很深,但是致命的弱點在于才華越高,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精進,排斥外界。生活中大量存在這樣的人。
4)狗熊掰棒子。
10000小時努力需要累積的效應(yīng),第二次努力最大限度的復用第一次努力的結(jié)果,而不是每一次都從頭開始。
03可執(zhí)行方案-趁手工具避免掉坑。
三板斧破四重困境。
1)第一板斧:確立“愿景-目標-道路”
人想進步,必須給自己一個合適的愿景。如果堅持五年10000小時寫javascript,就完蛋了,因為打算盤前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技能。
愿景之下是清晰的階段性目標(戰(zhàn)略的核心)。
朗道等級最大的核心就是:人和人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數(shù)量級的差別,而不是普通人想象中的差一點點。
所以五級工程師分布:
三級:能夠帶一個團隊,做出一件世界級的產(chǎn)品。要成為三級工程師很難,對計算機科學的本質(zhì)要了解,對每年的變化要掌握,對工具(編程不過是工具而已)要用的隨心所欲,對產(chǎn)品設(shè)計要有常識,對位置的問題要知道如何入手解決,對一個大問題知道如何分解給下面員工去做。每一項都是一個階段性目標。
四級:指導和帶領(lǐng)團隊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響力的工作(能夠解決好一個有海灣大橋這樣規(guī)模的問題,從管理者角度講,中國it公司缺乏這樣有頭腦的工程師。至于為什么有些人能夠有機會,那是因為他們和上下級較強的溝通力幫助了他們)。
戰(zhàn)術(shù):需要將戰(zhàn)略分解成可執(zhí)行的一系列操作步驟。提高程序質(zhì)量水平,可以從寫單元測試這種操作的`事情做起,在一種節(jié)能稍微成熟之后,就可能需要做一件新的,有挑戰(zhàn)的事情,以便達到下一個目標。
第二板斧: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任何一個想要精進的人,都要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來往,因為整天和臭氣簍子下棋,只會越來越臭。既然和比自己強的人來往,很可能碰到了自己境界不夠,不理解對方,那就需要深入了解對方說話的原因。只有經(jīng)常這么做,才會避免習慣性失敗。如果我們總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進步快,而且眼界氣度都會比常人高出很多,才不會陷入林黛玉式困境。
第三板斧:凡是做記錄,這樣可以避免狗熊掰棒子。
這一點,在上一家公司很明顯,尤其是操作性流程性特別強的公司,能夠經(jīng)常整理的人,好處就是再次碰到進步很快,也不用再去咨詢,誰都不愿意給人重復講一個事情。歐美人喜歡記錄,比如美國工業(yè)崛起的時代,當時如何做實驗的,現(xiàn)在仍然能夠找到記錄,這樣經(jīng)驗積累和傳承。而中國人,常常在低水平的重復發(fā)明。
自己在這方面吃了2年虧,終于在最近一年中意識并注重起來。
目標管理工具okr(objectiveandkeyresult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生活中也可以找管理自己的目標的工具。
04形成原則。
第一、做好最后的1%。
做的還說的過去的人和做事情總做好最后1%的人相比,收入社會地位,發(fā)展機會差別太大了。所以所有的好機會都是留給那些各自領(lǐng)域做的最好的5%得人準備的。
發(fā)郵件有確認,瑞士制造。如果我們時刻腦海中有瑞士制造幾個字,那么離5%就差不遠了。我們應(yīng)該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互相學習,這一點在得到專欄有很好的體驗。吳軍老師講到,在這里我們和做的1%的年輕人在一起,一起討論,很多人一年內(nèi)進步極其明顯。
第二、職場完美進階:常識,科技和藝術(shù)。
巴菲特致股東信多次提到:注重常識。牛頓也在《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提到常識重要性。真正偉大的科學家總是謙遜的,他們一方面希望民眾有科學的頭腦,另一方面不斷強調(diào)自己的局限性,認為自己發(fā)現(xiàn)的無非是自然界原本就存在的規(guī)律而已。相對于其他假大空研究員,才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所以衡量一個專家最可靠的方法是,能夠?qū)碗s的問題簡單化,讓每一個人都能理解。
0-50分,靠的是常識,沒有常識做基礎(chǔ),科學和技術(shù)就是虛妄。常識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行業(yè)常識不同。
職場上處理各種關(guān)系,首先要有一些基本常識,這些常識在出校前就應(yīng)該懂,否則就被認為情商不夠。下一階段就靠技術(shù),經(jīng)驗不足或者做事情不專業(yè)都屬于這個范圍,好的單位會注重人才培養(yǎng),交給大家做事管理的方法。所以如果正常,大家都可以達到90分了。
第三、職業(yè)中的帝道,王道,霸道。
商鞅游說秦孝公,第一次將堯舜禹湯的帝道,第二次講周文王,武王的王道,第三次講五霸的霸道。最后秦孝公最感性去的是第三個,所以商鞅變法,功利性很強,短期內(nèi)見效,但是秦國20年就滅亡了。職場中也是如此,我們上大學就是為了術(shù),高中就報考畢業(yè)火爆的金融專業(yè),結(jié)果上完大學沒法找工作。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功利性,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這樣的人遲早會遇到職業(yè)天花板。所以我們應(yīng)該要自我通識教育。
人必須掌握一點專業(yè)以外的知識,這樣眼界才可以開闊,才能更好的與別人合作,才能調(diào)動更多的資源。
1)過買一些通識教育相關(guān)的書:
僅此一本書就足以引導自己對六年的工作進行審視,撥云見天的效果,并且快速調(diào)整方向。所以,對于認知升級類的著作,是應(yīng)該多讀,而且早讀,越早讀書,越早受益。
2)讀書之后反哺工作,職場中要更專業(yè)。所謂專業(yè),就是一切以工作目標達成為中心。所有的溝通,會議,關(guān)系的建立,工作的分配等,無一不是以此為主要目標。專業(yè)人士處理事情就會以職業(yè)為目標,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果我們能夠非常專業(yè)做事,別人也會這樣對待我們。
最后,祝愿每一位職場年輕人,都能夠在職場有所成就。
見識的讀后感篇九
在一次阿里巴巴內(nèi)部展開的中秋搶月餅活動中,四名程序員修改腳本,瞞著公司多刷了124盒月餅,被公司無情開除。
某城市機場有位老人為了祈福平安,起飛前向飛機的發(fā)動機里“撒幣”,導致整個航班延誤;一女子為了等候遲到的丈夫,強行在站臺阻止動車發(fā)車導致發(fā)車晚點......
社會上總是不斷發(fā)生這樣的事情,難免讓人無奈和憤慨,究其原因就是很多人缺乏最基本的見識。
一個人的見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
一個有見識的人,最起碼不會因為一點點個人好處和私心,破壞社會的規(guī)矩,損害其他人的權(quán)益。
一個有見識的人,通常都會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zhì),既通情達理也遵守規(guī)矩,更會時刻在意周圍的環(huán)境,尊重別人的感受,考慮做事的后果。
這一類人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喜愛,收獲事業(yè)和商業(yè)上的成功,成為一個有價值和影響力的人,可以說是名至實歸。
最近推出自己《見識》一書的吳軍老師,就是一位知行合一的有見識的人。
吳軍老師曾就任于谷歌和騰訊,是全世界著名的自然語言處理和搜索專家,硅谷風險投資人,“得到“專欄作家,曾出版過《數(shù)學之美》、《文明之光》和《浪潮之巔》等暢銷書。
這本最新的《見識》,是吳軍老師希望通過自己多年的所見所聞,以及他身邊那些行業(yè)大師的經(jīng)驗,和讀者分享看待商業(yè)和人生的不同的視角。
這本書想要傳達一個重要的信息:一個人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見識”。
吳軍老師相信,中國現(xiàn)在處在一個最好的時代: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只要擁有好的專業(yè)知識和思維方式,懂得洞察商業(yè)的本質(zhì),成為一個有見識有行動力的人,成功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他相信無論一個人的起跑線如何,人生都是一場長跑。那些能夠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不斷自我精進、學習和成長的人。
《見識》告訴你的“商業(yè)的本質(zhì)”
大部分人總是在商業(yè)的發(fā)展中跟風和隨大流。而那些最有見識的人,總是能夠看透商業(yè)的本質(zhì)。吳軍老師總結(jié)到:
“世界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一些新的商業(yè)概念,比如前幾年火爆的“互諒網(wǎng)+”、o2o、p2p等等,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炒完概念后剩不下什么東西。其實無論概念怎么炒作,商業(yè)的本質(zhì)上千年都沒有什么改變?!?/p>
像是最近很火爆的“共享經(jīng)濟”、“人工智能”和“區(qū)塊鏈”,許多創(chuàng)業(yè)者和投資人在沒有充分了解這些行業(yè)的前提下,就匆匆忙忙隨大流加入,各種追捧和加注,生怕錯過了風口少賺了錢。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沒有專業(yè)知識、充分準備和風險意識的入場,結(jié)果往往是鎩羽而歸的。而那些通過炒新概念、夸大數(shù)據(jù)和賣情懷來騙投資人的錢的公司,就是商業(yè)道德有問題了。
根據(jù)吳軍老師的洞見,商業(yè)的本質(zhì)一定是創(chuàng)造更大的的市場,更多的需求,讓消費者多花錢,而不是省錢。
就拿“共享經(jīng)濟”來說,除了網(wǎng)約車、共享單車和房屋短租以外,很多其他形形色色的“共享”服務(wù),例如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和共享專家,只不過是對共享經(jīng)濟理念一種廉價和不動腦筋的復制。
如果對共享經(jīng)濟做過一些功課的人,就應(yīng)該知道共享經(jīng)濟早在2000年左右的美國就出現(xiàn)了,例如當時出現(xiàn)的共享電動工具的公司,共享個人時間和專業(yè)技能的公司,但是它們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究其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產(chǎn)品和服務(wù)都沒有通過共享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市場,更多的需求,沒有讓消費者“多花錢”。如果大家都不去買東西和花錢,經(jīng)濟就會萎縮,這樣的共享經(jīng)濟是一定發(fā)展不起來的。
在談到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吳軍老師總結(jié)到:“創(chuàng)新中的從0到1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真正的創(chuàng)新是要走完從1到n的全過程。這不僅需要有原創(chuàng)的發(fā)明,更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智慧?!?/p>
那些被認為是硅谷用來改變了世界的科技產(chǎn)品或者發(fā)明,其實絕大部分都不是誕生于硅谷地區(qū)的。比如說計算機誕生于賓夕法尼亞大學,晶體管誕生于貝爾實驗室,智能手機誕生于日本電信子公司。
這些發(fā)明只是完成了從0到1的事情,但是硅谷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將它們通過不斷地改進和迭代,真正的應(yīng)用到了實際生活,并成功地實現(xiàn)了商業(yè)化和產(chǎn)業(yè)化,實現(xiàn)了從1到n的突破。
吳軍老師給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的建議是:一個人想要做改變世界的事情,需要能夠發(fā)現(xiàn)新需求和新技術(shù);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執(zhí)著和智慧,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走完從1到n的漫長路程。
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不應(yīng)該一開始就想著創(chuàng)辦一個新的騰訊或者阿里巴巴,打造一個新的微信或者是淘寶,而是必須先從最基礎(chǔ)的臟活和累活開始做起。
在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智能時代,只要認準了未來商業(yè)的趨勢,保證在一個專業(yè)化的細分領(lǐng)域做到最好,未來一定有實現(xiàn)成功的機會。
一個有見識的人,往往能看透商業(yè)的本質(zhì),在激烈的競爭中從容不迫,不斷的自我成長和迭代,成為行業(yè)的領(lǐng)先者。
見識決定了一個人最終能走多遠。
而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決定了他的命運。
有些人會不假思考一巴掌扇回去;有些人會認慫捂著臉走開;還有一些人會冷靜的分析自己為什么會被扇耳光: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么就要接受教訓,避免下次再被扇耳光;如果就是倒霉遇到了混蛋,那么要么去找警察,要么以后時機成熟再找機會讓他吸取教訓。
這個扇巴掌的比喻,形容的就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打擊、困難甚至不幸。
要知道命運有時候會捉弄一個人,但是絕不會故意捉弄一個人。每個人都會在人生不同的階段,面臨各種各樣的困境和選擇。
而對待這些“巴掌”的態(tài)度和行動,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
吳軍老師非常欣賞的一個人和他的人生態(tài)度,來自硅谷著名的癌癥研究公司grail的創(chuàng)始人杰夫·休伯(jeffhuber)。
杰夫曾經(jīng)在他的一段著名的演講中提到過,當他遇到人生中的“巴掌”,他的應(yīng)對方法是找到“更好的辦法”(thebetterway)。
當他身為農(nóng)場少年無法擺脫家庭的束縛時,他選擇奮發(fā)讀書,勤工儉學考上大學;當他被易趣無情解雇的時候,他轉(zhuǎn)身投抱了初創(chuàng)時期的谷歌,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谷歌實驗室;當他的愛妻因為癌癥不幸去世的時候,他毅然谷歌離開創(chuàng)辦了預測癌癥的生物公司grail,給全世界癌癥的預防帶了希望。
這個世界上真正的英雄,是那些擁有堅韌的意志和強大的心臟,能夠在生活和命運的打擊下站起來,找到更好的辦法和堅持前行的人。
莊子在他的《秋水》一文中,描述了一個關(guān)于見識的富有哲理的故事:
百川匯于大河,河神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然而當它看到了大海,才知道自己的渺小,于是只能“望洋而興嘆”。
很多時候我們能看的多遠,走的多遠,取決于我們的見識。而見識的高低,取決于我們的環(huán)境,和不斷突破自己現(xiàn)有眼界的追求。
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身邊總有一些勤奮上進,虛懷如谷和心懷遠方的人,他們的見識,會隨著時間的沉淀,變成他們構(gòu)建人生智慧、幸福和成功的階梯。
愿你的心中有星辰和大海,愿你的見識能帶你走向人生的高峰,夢想的彼岸。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
工作這么多年,最大的困惑在于,工作和生活如何才能相得益彰?如何才能獲得一個精彩的人生?今天有幸讀到吳軍的《見識》,才發(fā)現(xiàn)我的職業(yè)生涯也有天窗,有愿景,有希望。一切優(yōu)秀都需要指導。《見識》共從九個方面進行闡述,人的一生見識的影響。通過作者本人及古今中外智者對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為人生的贏家。同時也分享了職場和人生命運的成功規(guī)則。
今年以來,有幸參加了多場新入職大學生培訓課程,發(fā)現(xiàn)很多畢業(yè)生對未來充滿了迷茫,作為一名公司老員工,看到大學生們的困惑也不由想到年輕的自己以及現(xiàn)在的自己。感慨自己因為當初選擇了海洋王,并有幸在進入公司后得到各級領(lǐng)導同事的指導幫扶,通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來之不易的工作生活。今天同學找工作面臨的各種迷茫很常見,是因為沒有看到那個美好的畫面。所以,需要有人指導。
《見識》一書告訴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需要尋找機會增長自己的見識,可以選擇古代圣賢,也可以選擇當下成功人士。很多時候并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方向不對,一切沒有為人生大目標服務(wù)的付出,都有可能浪費生命。
人生能夠走多遠,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一定是見識。如果把見識拉長到整個人生,《見識》告訴我們可以從愛因斯坦身上找差距。
愛因斯坦和我們普通人的區(qū)別有三點,大家可以靠努力追趕上。
第一,愛因斯坦是一個持續(xù)提出問題的人。一個能夠善于提出當下最重要問題的人,一定要比善于解決問題的人在大方向上成功更多。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點出發(fā),找題目,做研究,不受外界干擾。
第二,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大腦不受限制胡思亂想各種場景,然后總結(jié)規(guī)律,但是很多人都會受知識和周圍人思路影響。
第三,非常有恒心的人。他的恒心在于愿意花一輩子去驗證。
雖然我們已經(jīng)在學業(yè)上不能深造,但是可以學習他們的知識,見識,勇氣,做事方法,漫長的人生還是有希望做出成績。
《見識》一書的作者還從各類典故中引出見識對職業(yè)成敗的影響,明確指出:成敗的高低,取決于見識,見識的高低取決于環(huán)境。
《莊子》逍遙游提到北冥有魚,起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肚锼废南x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環(huán)境限制了人的見識。
年輕人,見識可以通過工作學習慢慢增長,但千萬不能自我滿足,故步自封。應(yīng)該抱著開放的心態(tài)去接受新事物。
就如我自身而言,剛進入職場不論做什么事情,自己總是入場很慢,半天弄不清楚小竅門和規(guī)則,最主要是還不主動咨詢別人,后來我才理解了,因為你和高手之間沒有交集,彼此雖然物理接觸,但是思想處于平行線,所以差距越來越大。直到后來開始主動咨詢身邊的人,才發(fā)現(xiàn)真是天外有天,慶幸自己終于心態(tài)開放。同樣的感受在工作中體會更明顯,不主動請教的傲慢的年輕人,會失去很多機會,遲早會被淘汰。環(huán)境決定見識,見識決定成敗。
“得到”創(chuàng)始人羅振宇在跨年演講上曾公開夸贊吳軍博士(此書作者)是個效率極高的人,于是有很多人向吳軍博士請教如何提高效率。吳軍博士認為,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偽工作開始。
程序員總是很忙,但是效率卻低下,這就是偽工作者。什么是偽工作者呢?
1)既不能給公司帶來較大利益,也不能給用戶帶來價值的改進和升級,都是偽工作者。
2)有的人明明可以通過學習一種新技能更有效工作,但是偏偏用舊工具,甚至是手工操作,這就是典型的偽工作者。
3)做事情前不認真思考,做事情時通過簡單的試錯方法盲目尋找答案。
4)做產(chǎn)品不講究質(zhì)量,不認真測試,上線后不停地修補丁,總是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找漏洞打補丁。
5)不專注有限的資源解決95%的問題,而是把大部分時間糾結(jié)在不重要的5%。
6)每次開會找大量不必要人旁聽,或者總?cè)⒓硬槐匾臅h。
1)優(yōu)先原則。
一個有經(jīng)驗的員工,應(yīng)該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且優(yōu)先完成。很多看上去非做不可的事情,其實換一個角度來審視,會發(fā)現(xiàn)舍棄也未嘗不可,就像我們寫文章,有些可有可無的句子,是可以舍掉的。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比绻且粋€管理者,則要善于思考,知道做什么事情能讓公司最大獲益,要讓員工明白積極主動的去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是他們自己。
若想提高效率,就是控制自己少做一點事情,有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不要為了把所有事情湊合做完而擠壓時間。有一個“燒開水”的比喻非常形象,將我們的學習或工作比作燒開水,其實我們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同時燒開許多壺水,能夠?qū)W⒌責_一壺水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如果有時間和精力,再去燒開另一壺水。
最高質(zhì)量的時間用來精修自己最重要的技能,力求做到出類拔萃,碎片時間則用來進行泛學。
2)10000小時定律。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這本書中首次提出了1萬小時定律。他認為,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完美地掌握某項復雜的技能,就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訓練,而且練習的時間必須要達到一個最小的臨界值——1萬小時。許多人對1萬小時的理解陷入了一個誤區(qū),認為1萬小時并不能使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其實,這個1萬小時不是指那些簡單的、不需要技術(shù)門檻的工作,比如掃地、做家務(wù)這種簡單的工作。很多人工作了十年,甚至幾十年,早已超過了1萬小時,并沒有變得出類拔萃,是因為他們?nèi)狈ζ凭值摹叭甯?。
第一板斧:確立愿景、目標、道路。
給自己確立一個合適的愿景。有了愿景,還需要有階段性的目標,也就是要懂得分解目標。
第二板斧: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我們總是能從不中聽的話中找到合理性,不僅自己的進步快,而且眼界和氣度都會比常人高出很多。
第三板斧:凡事做記錄。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又思考了一遍,進步會更快。
3)做好最后的1%。
很多人努力走了99步,認為最后一步可做可不做,馬馬虎虎完成,或者干脆不做放棄了,這樣的人與走完100步的人相比,其實可能都同樣辛苦,但是最后的收入水平、社會地位、發(fā)展機會和成就會有很大差別。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一
遇見一本書,是緣份。
20xx年,有位朋友送了《見識》這本書,隨手翻看,就篤定地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枕邊書,書中的觀點清晰明了,且無論從哪頁翻起,都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再次遇見這本書,是今年過年的時侯,無意間從書架中看到這本書,便拿出來細細研讀,不知不覺,用了一周的時間重新溫習了一遍,心中充滿了欣喜。同時,做出決定,在自己的學習群中原文誦讀這本書,然后購買了3本,送給自己部門的同事。
本書是依據(jù)吳軍博士在得到《硅谷來信》中匯編而成,分為九個篇章,每個篇章獨立成篇,都有鮮明的觀點,整體上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感覺像是一位智者,在答疑解惑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娓娓道來,從理論到故事到感受,讓人有茅塞頓悟之感。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見識是生活及工作中的底層邏輯,換言之,也就是價值觀。舉個例子,序言中,指出“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什么是命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提出取決于兩個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人生的軌跡走不出這兩條線,個人的努力、運氣等不過是讓我們在這兩條線之間做微調(diào)而已。接地氣地理解一下,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何看待生活和做事,用了九個篇章進行一一闡述。每讀一個篇章的時侯,就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其中有一篇,題目是《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么》,具體內(nèi)容是針對一則新聞現(xiàn)象進行深度的剖析。這則新聞激起千層浪,一些銀行公開表示給予高端客戶的子女提供實習的機會,于是社會大眾覺得三觀盡碎。作者提出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結(jié)果的價值觀,表明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長期系統(tǒng)性的競賽,寒窗苦讀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jīng)濟條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長得美一樣,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變量。一段話言簡意賅地表明了社會成功的要素,回想自己剛剛走出校門進入職場,真是天真地以為努力工作是全部的變量,在職場浸潤二十年之后,漸漸明白很多因素都會和成功息息相關(guān)。
有一篇,對于職場工作也非常有幫助。《做好最后的1%》,篇目中提到了一些小案例,比如開會的通知,比如送朋友到酒店等,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但是折射了在面對每一件小事的時侯,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對結(jié)果有所要求,所以這十幾年的職業(yè)道路比較順暢,但是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打磨,比如在與人的相處中,還有太多的1%沒有做。
書中的內(nèi)容,旁征博引,從紅樓夢到地心說,從古時李廣到今時拉里.佩奇,字里行間傳遞著一種信息,在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種智者,各種被命運垂青的思維方式后,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二
我覺得好的書都會抽時間再重讀一次,最近在重讀吳軍博士(前google高級資深研究員,原騰訊副總裁)的《見識》一書。
全書共分為九個章節(jié),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看法,以及古今中外智者對個人自我提升的一些智慧,思考如何成功地過一個精彩的人生。讓我產(chǎn)生最大共鳴的是第二章:人生需要做減法,本章由5篇文章構(gòu)成,下面我分享下我讀第3和第4篇文章的感受。
第3篇文章的題目是“西瓜和芝麻”,作者講述了王媽媽家的女兒與富士康老板郭臺銘對比的故事,大女兒和二女兒讀完初中就去富士康,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她們的老板郭臺銘從每個女工身上賺20%的剩余價值,這使得他的財富在2017年達到了480億元人民幣左右。
對以上事情有個通俗的比喻——芝麻和西瓜,郭臺銘是撿西瓜,王媽媽是撿芝麻。一個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兩萬多倍,因此,撿芝麻撿得再勤勞,也撿不出西瓜的重量。道理雖然很多人都懂,但在生活中撿芝麻的行為非常多:
為了搶幾元錢的紅包,每隔三五分鐘就看看微信;
為了掙幾百元的外快,上班偷偷干私活;
為了“雙十一”搶貨不睡覺……。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當一個人的心思放到了撿芝麻上,他就失去了撿西瓜的可能性。
個人如此,公司亦然,作者舉了雅虎的例子,雅虎所開發(fā)出的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wù)數(shù)不勝數(shù),然而,這么多產(chǎn)品卻沒有什么是世界第一的,很多產(chǎn)品在線服務(wù)流量和贏利能力非常有限,貢獻的都是一些小芝麻,把它們最后加起來,還不如谷歌一個產(chǎn)品帶來的收入高。
蘋果公司的產(chǎn)品線一個巴掌就能數(shù)過來,卻是全世界掙錢最多的公司,因為它在撿西瓜。
個人和公司都要學會做減法,不要在滿眼的芝麻上浪費時間,要學會培養(yǎng)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它們培育成西瓜,讓自己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得到的羅振宇老師贊揚作者善于利用時間,同時能做很多事情,有讀者寫信問作者如何擠出時間來,怎樣才能同時做更多的事情,作者分享的訣竅恰好與大家想的相反,就是少做事,跳出思維定式,換一個角度來判斷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只做重要的事;其次敢于舍棄。
2014年作者離開谷歌時,很多人會覺得離開待遇這么好,工作又靈活的公司不太能理解,但作者認為谷歌的工作占去他太多時間,以至他沒有時間做別的事情,比如寫書,作者覺得在財務(wù)已經(jīng)自由的`情況下,寫書這事對他更有意義,他勇敢放棄,只做更重要的事。
“亂花漸欲迷人眼”現(xiàn)今的社會誘惑和選擇非常多,這時特別需要減法思維,如果一直去追求物質(zhì),是沒有盡頭的,錢夠用就好,夠用的標準就是你能成為金錢的主人;精神上的追求也有多種形式,選擇你喜歡的就可以;就算再縮小到看書這個小的范圍,書的種類都非常豐富,你一輩子都看不完,那就選你感興趣的比如說文學、心理、經(jīng)濟學的書來看就好。
莊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僅學習如此,做事更是如此。人生成功的秘訣在于做減法,生命有限,少做(芝麻)事情,做好(西瓜)事情。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三
命中注定,看似一個浪漫的詞語,有時卻是一種無法改變現(xiàn)狀的無奈心情。
到底我們的命運是否都已經(jīng)注定了嗎?恐怕只有我們到生命最后一刻才能確認,而那一刻我們恐怕已經(jīng)沒有什么力氣去改變了。
吳軍老師在書中是這么說的:
那什么是命呢?對我來講,它取決于兩個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
環(huán)境因素是外部環(huán)境,我們很難改變,只能適應(yīng)。古有孟母三遷,就是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不斷的搬家。如今的青年有的選擇在大城市發(fā)展,有的選擇在中小城市發(fā)展,也是一種對外部環(huán)境的選擇。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那些城市各自的缺點,我們單獨的個體很難去改變它,但是我們可以去選擇,選擇生活在競爭激烈但是機會豐富的大城市,還是選擇生活在機會少但是休閑安逸的小城市,很難去評判那種生活更好,這也許就是命吧,你的選擇會影響你的一生,影響你的價值觀,影響你認識的人,看到的物,發(fā)生的事,這一切的一切,只有在你十年后,二十年后,回首往事的時候才能認識到,都是因為自己的一個選擇決定的。我想這就是吳軍老師說的第二個因素: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
我自己總結(jié)一下,命運就是環(huán)境+選擇。
講一個最近我看到的一個人,這個人是在抖音上看到的,他今年28歲,已經(jīng)資產(chǎn)2300萬,北京土著,當然這2300萬有一部分是房產(chǎn),當然也是他自己掙錢買的,他是一個向錢看的人,從大學開始就琢磨著怎么掙錢,在別人學習或者玩的時候,他想的是哪里掙錢,哪個項目值得一試。
他想過的一些項目,我大學時也想過,只不過他行動了,當然我也行動過一次,和他一樣失敗了,不同的是他一直行動,而我卻只嘗試了一次。
他做過的項目大部分都是前期不需要大投入的項目,可能身邊的人都看不上的項目,比如外賣,而他就是靠著外賣掙了自己的第一個100萬,而那個時候正是外賣剛剛興起的時候,如果放在今天,恐怕就沒他當初那么簡單了,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
他在當時的那個環(huán)境下,作出了自己的選擇,而兩者的結(jié)合,改變了自己的命,而其中的運氣,只不過是他不斷嘗試,不斷失敗中,獲得的獎勵。
現(xiàn)在的他,在做自媒體,給大家傳授創(chuàng)業(yè)的經(jīng)驗,經(jīng)常直播很晚,回答大家提的各種問題,有的問題很低級,直接問投什么項目好???怎么擺地攤???而他都一一解答,樂此不疲,而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焦慮,雖然可以說是財務(wù)自由了,在北京來說2000多萬不算多,他自己也這么覺得,而當你感覺什么都有了,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了,這種迷茫也是一種折磨,所以這么多財物自由的成功人士,都出來自己做點事情,也許就是在找自己的存在感吧。
在自己沒有錢的時候,都是在想自己有錢了怎么享受,而真正有錢了,享受完了,然后呢?
或許只有在社會中重新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角色,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吧,才能安放自己。
等我自己掙到1000萬的時候,會是什么心態(tài)呢?
先定個小目標吧,掙他個1000萬。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四
我們要過幸福的生活,就需要不斷的拓寬我們的長度.寬度和深度來提高我們的影響力。加強對自己的投資,讓自己不斷的成長,變得成熟穩(wěn)重。
02.向死而生。
在生活中沒有任何事情會重要的過生命。我們都知道人必有一死,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到死還是碌碌無為。因此我們在活著的時候要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自己過得無憾。
03.生活中選擇越少越幸福。
生活要過得越簡單越困難,因為有太多的選擇了。我們要學會的是做減法,跳出一般人的思維把那些不要緊的事情放棄掉,專注于自己真正需要做的事情。
04.見識.愛.規(guī)矩的重要性。
一個人可以沒錢,但是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guī)矩更可怕。缺錢我們可以通過雙手賺,但是缺乏見識.愛.規(guī)矩卻不是后天容易獲得的。
05.閱讀很重要。
一本書,一杯茶,可以給我們一個休閑的時間段。閱讀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讓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靜心和修身。獲取知識的同時讓自己得以內(nèi)觀,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弄清楚心頭的困擾,把自己變得更好。
06.拒絕做偽工作者。
在工作中做好目標規(guī)劃,努力向目標一步一步走下去;在遇到跟別人有分歧的時候多思考合理之處;多動手記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07.要有主人翁意識。
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需要一種主人翁意識,才能讓自己全心全意的去對待。
08.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錢不花最終是不屬于自己的。賺錢的本質(zhì)是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因此掙錢享受去買自己需要的資源才是真正的把錢擁有了。
09.樹立風險意識。
風險意識除了讓自己正視自己的行為規(guī)范之外還會防范我們周邊的環(huán)境。無論何時何地擁有風險意識會讓我們有不同的做事決策,提高我們做事的成功率。
10.講話做事都要達到目的。
我們的溝通交流都是為了達到我們最終想要達成的目的。因此在過程中我們要注意說話做事的對象,說話方式的運用都不能偏離中心。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五
《見識》是吳軍博士人生感悟和體會,涉及到其的世界觀、投資理財、職場建議等各個方面,但總體都是圍繞如何實現(xiàn)個人精進展開,大道至簡,殊途同歸,其實就是對待人生要樂觀,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重要的事。但吳軍博士結(jié)合自己的多年的生活體驗,讓我們更加直觀的去操作和思考如何去樂觀和堅持,讀這本書,更像是和吳軍在聊天,《見識》是對得到app中吳軍的《硅谷來信》的系統(tǒng)歸納總結(jié)出版。我把全書主要總結(jié)為下面三個方面。
信命和認命,知道自己有所不能,做事不超越命運給自己畫的界線,對于得不到的坦然接受。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通過努力我們可以改變命運和創(chuàng)造人間奇跡,但我們應(yīng)該知道改變的程度是有限的。你可能會說,信命和認命太悲觀了,不適合現(xiàn)在年輕人對生命的勇敢追求,然而,但這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卻是通往幸福的最快之路。這樣,你才能真正的日拱一卒,實現(xiàn)人生的精進。每個人由于其成長環(huán)境和現(xiàn)實遭遇,其內(nèi)心形成一套看待世界的方法論和思維方式,這正是決定了每個人的命運。人的一生無非就是一個追求幸福的過程,而這種由衷的幸福感(自我滿意的感覺)來源則是我們的行動對社會產(chǎn)生了一定的正向影響力。這種正向影響力可以是開一家公司、在工作中很好的完成了一項任務(wù)、為家庭分擔了一部分責任等。世界沒有欠你什么,你寒窗苦讀十年,也不過是增加一點成功的機率,環(huán)境、家庭背景、外貌等一些因素也起一定作用。不可否認,在任何一個時代,社會都是分層次的,好一點點的社會,無非是有上下流通的機會,假定社會有100層,每上升一層,你可能就需要付出很多,而向下的通道永遠是敞開的,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努力,而看不到別人的努力。
做事的焦慮來源于壓力,而壓力則來源于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感覺完不成,所以為減少做事的焦慮,應(yīng)該對自己一天內(nèi)要完成的是按重要程度排個序,一天之完成一兩件重要的,對于不那么重要的事,應(yīng)該放棄不做,你不做,天也不會塌下來。衡量做事的標準,不是你一天開始了多少件事,而是你一天很好的完成了多少件事,拒絕做偽工作者。莊子講:吾生也有涯,而知而無涯。每個人一生就那么一點點時間,多少天其實都可大致估算出來,知識和事情都是學不完和做不完的,在有限的人生中我們應(yīng)該做更重要的事。
看待一件事如果時間這個維度剛進去,一次的成敗也就沒那么重要了,這樣也會減少焦慮。不能以現(xiàn)在"有"的事實,去看待"無"的問題,不能按"有"的邏輯,去揣測"無"的可能。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不管你起點如何,我們要做的在這個過程中能不斷的前進,最終能否到達終點,或是以第幾名到達終點也就沒那么重要。有的人一輩子矜矜業(yè)業(yè),然后突然被來一場大病,一下把幾十年的積蓄花光,只為能多活上幾周。
從中收獲你的價值。進入公司,無論公司如何,都把自己當成公司的主人,而不是過客,想著跳槽。在溝通中保持對別人的最終,但在是非問題上態(tài)度要堅決明確。說話和匯報不需要華麗的辭藻,把話說清楚為關(guān)鍵,先匯報結(jié)果,像一個手機app一樣逐層展開。
小結(jié):尊重自己的價值和合理評估出自己的狀態(tài),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六
騰訊和阿里是國內(nèi)兩家市值最大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它們的出現(xiàn),讓我的們工作、生活變得越來越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號給了生活無限可能,阿里的余額寶引領(lǐng)了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騰訊的微信平臺,已不再是一個單純的通訊工具,它給更多的人帶來了工作機會,知識付費時代也已全面來臨。然而去年還如火如荼的共享單車,今年頻現(xiàn)倒閉狂潮,共享的目的是什么,從《見識》這本書里可以找到商業(yè)市場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見識》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商業(yè)本質(zhì),通過分析什么是商業(yè)本質(zhì),讓我們認識市場上新興的商業(yè)概念哪些是炒作,哪些是圍繞本質(zhì),作者吳軍先生通過多年的工作學習經(jīng)驗給創(chuàng)業(yè)者、從業(yè)者以及投資者一些建議。下篇是人生的智慧,這一篇才是吳軍先生所要說的人生的目的—幸福,為了獲得這樣的幸福感,我們需要做人生加減法。
當然,如果你認為這是一本濃郁的雞湯文或是一本枯燥的成功學文,那么在閱讀《見識》之前,我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可是在我讀到序,就被作者的智慧深深吸引,上篇和下篇是我分兩次一鼓作氣讀完的,文字絕不枯燥乏味,這里有客觀事實也有獨特見解,那么,作者是誰,讓我們在品讀前先了解一下。
吳軍博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本科)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并于1993—1996年在清華任講師。他于1996年起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攻讀博士,并于2002年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吳軍博士曾經(jīng)擔任谷歌資深研究員,設(shè)計了谷歌中、日、韓搜索算法以及谷歌的自然語音分析器。2011—2012年擔任騰訊負責搜索和搜索廣告等業(yè)務(wù)的副總裁,后回到谷歌負責計算機自動問答項目。
關(guān)于作者還有一些介紹,我想分點解讀完《見識》這本書再告訴你,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吳軍先生的見解正是他工作生活的寫照。
世界上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誕生出一些新的商業(yè)概念,比如前幾年炒的很火爆的互聯(lián)網(wǎng)+“、o2o、p2p等,最后大家發(fā)現(xiàn)炒作完概念后剩不下什么東西。其實不論概念如何炒,商業(yè)的.本質(zhì)上千年都沒有什么改變。商業(yè)的本質(zhì)是什么?是讓我們多花錢,而不是省錢,圍繞這樣的本質(zhì)我們需要怎么做。
1、創(chuàng)業(yè)者從0到1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第一步。吳軍博士通過分析硅谷創(chuàng)業(yè)的成功案例,給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你提供一些建議,如何才能在大公司林立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2009年我注冊淘寶網(wǎng)時用的雅虎(中國)郵箱已不復存在,那一年我也在使用諾基亞,可是現(xiàn)在蘋果手機已經(jīng)更新到iphonex,谷歌僅花了18年的時間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facebook在只有2000人時,把8萬人的微軟打得四處找牙??梢?,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真正的創(chuàng)業(yè),是要走完從0到n的全過程。
2、職場人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人試圖在短時間里完成很多工作,這其實是辦不到的,唯一能夠控制的就是少做一點事情,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提高效率都需要從拒絕做偽工作者開始。
在職場中,我們都做過偽工作者,每天很忙,所做的工作也是公司里存在的,但是那些工作并不產(chǎn)生什么效果,當我們做的偽工作越來越多,說明我們的公司在市場競爭中就要處于下風。當然,我并不認為所有偽工作都源自于工作者本身,《見識》里分析了發(fā)生偽工作的原因,管理者和從業(yè)者需要共同審視我們所做的事情。
3、事業(yè)成功,掙到了錢,卻不會花、不會理財,可能最后白忙活一場。我們的“金錢觀”就是“理財觀”,當我們投資前,有沒有想過我們投資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保值,不讓我們的資產(chǎn)被通貸膨脹吞噬嗎,還是為了增值,改善我們現(xiàn)有的生活質(zhì)量,還是有更高的目標,實現(xiàn)財務(wù)自由,提前退休。我從2008年接觸股市,從沒想過目的,只是想從股市里賺一點錢,可是結(jié)果是我未從股市中賺到一毛錢,反而虧的一踏糊涂,所謂的“理財觀”,也是對自己的認識,我們能承擔什么樣的風險,為了達到目的,我們能堅持多久,思考后再去選擇投資工具。
聰明的人不僅善于思考,更加善于總結(jié),吳軍先生不僅僅是聰明,而且非常浪漫,這些更體現(xiàn)在生活中的智慧。
1、幸福是目的,成功是手段。當一個人對社會產(chǎn)生了極大的正向影響力后,他不僅可以獲得物質(zhì)和精神的財富,而且會有一種由衷的幸福感。前不久看到一部電影《奇跡男孩》,被網(wǎng)友稱之為當代童話,電影里從夫妻、母子、父子、姐弟、閨蜜、朋友、戀人、同學這些角度演繹了每個人在生活中的處境,之所以被稱為童話,是因為所有人都是向善的,我們的困境因為這些關(guān)系而起,也是因為有這些人幫我們度過困境。我想我們在人際關(guān)系中都面臨困境,吳軍先生會告訴你如何處理這些關(guān)系,從而獲得幸福。
2、人生需要做減法?!安蛔鲞x擇的幸?!?、“做人與作詩:我們需要林黛玉”、“西瓜與芝麻”、“生也有涯,知也無涯”、“我們一定比18世紀的人過得好嗎?”,這些是作者通往幸福道路上的工具,讓我很受啟發(fā)。
人的天性是喜歡增加,不喜歡減少,喜歡獲得而不喜歡舍棄,但是很多時候減少和舍棄會讓我們過得更好。由于這種做法有時違背人的天性,因為很多人做不到,當然,這樣也就給了那些能做到的人更多機會。
3、大學之道。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本科階段的年輕人都會對大學應(yīng)該怎樣度過產(chǎn)生迷茫,因為他們在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動動力都已經(jīng)消失。大學階段應(yīng)該做一些和幸福生活相關(guān)的事情,學習當然重要,但除了學習,大學里還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那么,關(guān)于吳軍先生,我還有一些想說的,他是一個還不錯的攝影愛好者,一個古典音樂迷,喜歡享受高質(zhì)量的影視,比如blu—ray的電影。平時偶爾會修理園子,甚至做點木匠活,每年旅游很多次。當然,還時不時地為googlechinablog寫東西,另外,還是很好的紅酒鑒賞家。
很多時候,成敗與否取決于見識的高低,而不是自己簡單的努力,你最終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由于交通和通信的發(fā)展,我們增加見識比過去要容易的多,但是我們的心里有時依然有道圍墻,阻礙了我們的見識。所以我們提升見識在于我們自身,而不完全是環(huán)境。吳軍先生在《見識》一書中的認識與感受也來源于他突破了心中的那一道圍墻,獲得了廣泛的見識。
無論你是大學畢業(yè)剛進入職場,或是摩拳擦掌準備創(chuàng)業(yè),或是在數(shù)十年的工作中遇到瓶頸,亦或是在這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自顧不暇,你的問題,《見識》—商業(yè)的本質(zhì)和人生的智慧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七
《見識》是吳軍博士寫的一本非常好的談?wù)撊松蜕虡I(yè)智慧的書。吳軍博士是一位知名計算機科學家,他的很多觀點是我的人生觀的來源。
這本書談?wù)摿耸裁茨??前半部分寫的是商業(yè),主要寫了商業(yè)的本質(zhì),未來經(jīng)濟的特點,創(chuàng)始人的工作,大小公司之辯,對創(chuàng)新的看法。后半部分寫的是人生智慧,主要分為那么幾塊:工作方法,教育,交友觀,人生觀,幸福觀,表達溝通等等。這只是對書中內(nèi)容提綱挈領(lǐng)的簡介。
但是讀書光有著提綱挈領(lǐng)的把內(nèi)容記下來是不夠的,甚至干脆就無需記憶。因為除了少數(shù)的內(nèi)容會一直運用,影響著你以外,大部分的內(nèi)容都只是會成為你素材庫的一部分。實際上,若一本書能夠有哪怕那么一兩個點確實打動,影響了你,那其實已經(jīng)很值得了。
那么在這本書中的關(guān)鍵學習點有哪些呢?列舉出來其實就那么幾個:
先講講五級工程師。第一級是能夠獨立完成任務(wù),第二級是能夠帶領(lǐng)完成有影響力的工作,第三級則是獨立設(shè)計產(chǎn)品并且獲得市場成功,第四級則能夠做出獨特有開創(chuàng)性的東西,第五級則是開創(chuàng)了一個產(chǎn)業(yè)(一到五與原文順序不同)。事實上,這個金字塔式的分級能夠套用的地方非常多。第一級強調(diào)能夠完成任務(wù),也就是最基礎(chǔ)的東西。第二級強調(diào)影響力,也就是能夠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做影響力的工作。第三級則強調(diào)能夠獲取市場上的成功。第四級則強調(diào)開創(chuàng)性與獨特性,有別人無法取代的作用。第五級則干脆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產(chǎn)業(yè)。即完成-影響力-成功-獨特性-創(chuàng)造一整條完整的鏈條。
常識,科技和藝術(shù)。作者提出,做好前50%靠常識,前90%靠科技,最后的10%靠藝術(shù)。我基本贊同。不過我喜歡說常識是基礎(chǔ),做到前八成,良好靠技術(shù),最后的頂尖只能通過藝術(shù)。即常識-技術(shù)-藝術(shù)三段式進階路線。
至于做好最后1%,其實就是不要看開頭了幾件事,看結(jié)尾了幾件事。要走好最后一段路。道理很簡單,實踐起來卻不容易。只能是自己多去實踐,努力了。到最后大家都是一樣疲倦的,多做好一點點這時就可能會有很顯著的效果。方法很簡單,多留點體力到最后并且決心做完它。沒了,真的沒必要說再多了。
重點應(yīng)該說說三板斧和okr。哪三板斧呢?愿景-道路-目標,記錄,開放接受不同意見。并不見得多復雜,實踐就好了。至于okr,則是關(guān)鍵結(jié)果衡量。拆分來看,就是:目標,關(guān)鍵結(jié)果,正常進度,實際進度,最后有一個得分和總結(jié)。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可以通過表格,曲線折線圖等等去表示它。
當然,本書中我還有其他許多收獲,比如最好目標-最壞打算方法。就不一一列舉了。實際上能夠把上面的東西用好就已經(jīng)超值了。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八
遇見一本書,是緣份。有位朋友送了《見識》這本書,隨手翻看,就篤定地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枕邊書,書中的觀點清晰明了,且無論從哪頁翻起,都能津津有味地讀下去。再次遇見這本書,是今年過年的時侯,無意間從書架中看到這本書,便拿出來細細研讀,不知不覺,用了一周的時間重新溫習了一遍,心中充滿了欣喜。同時,做出決定,在自己的學習群中原文誦讀這本書,然后購買了3本,送給自己部門的同事。
本書是依據(jù)吳軍博士在得到《硅谷來信》中匯編而成,分為九個篇章,每個篇章獨立成篇,都有鮮明的觀點,整體上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感覺像是一位智者,在答疑解惑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娓娓道來,從理論到故事到感受,讓人有茅塞頓悟之感。
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于見識。見識是生活及工作中的底層邏輯,換言之,也就是價值觀。舉個例子,序言中,指出“命”和“運”決定人的一生,什么是命運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作者提出取決于兩個因素:環(huán)境的因素和我們自己對未來走向劃定的方向。人生的軌跡走不出這兩條線,個人的努力、運氣等不過是讓我們在這兩條線之間做微調(diào)而已。接地氣地理解一下,就是一個人看問題和做事情的方法。如何看待生活和做事,用了九個篇章進行一一闡述。每讀一個篇章的時侯,就會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其中有一篇,題目是《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么》,具體內(nèi)容是針對一則新聞現(xiàn)象進行深度的剖析。這則新聞激起千層浪,一些銀行公開表示給予高端客戶的子女提供實習的機會,于是社會大眾覺得三觀盡碎。作者提出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結(jié)果的價值觀,表明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長期系統(tǒng)性的競賽,寒窗苦讀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jīng)濟條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長得美一樣,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變量。一段話言簡意賅地表明了社會成功的要素,回想自己剛剛走出校門進入職場,真是天真地以為努力工作是全部的變量,在職場浸潤二十年之后,漸漸明白很多因素都會和成功息息相關(guān)。
有一篇,對于職場工作也非常有幫助?!蹲龊米詈蟮?%》,篇目中提到了一些小案例,比如開會的通知,比如送朋友到酒店等,都是工作中的小事,但是折射了在面對每一件小事的時侯,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對結(jié)果有所要求,所以這十幾年的職業(yè)道路比較順暢,但是仍然有很多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多細節(jié)需要打磨,比如在與人的相處中,還有太多的1%沒有做。
書中的內(nèi)容,旁征博引,從紅樓夢到地心說,從古時李廣到今時拉里.佩奇,字里行間傳遞著一種信息,在看到古今中外的各種智者,各種被命運垂青的思維方式后,我們就會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努力活出精彩的人生!
見識的讀后感篇十九
看完《大學之路》后對這個作者評價不高,從此對他懷有戒心,在同事的推薦下買了這本書,打算再給他一次機會。
如果《大學之路》是百度匯編,這本《見識》就是長微博匯編,是他對各種問題的思考和看法,一個高表達型的人,雖然通篇大白話,還是有干貨的。
吳軍博士對時間的觀點我完全贊同,我現(xiàn)在也是這么做的,我跟吳博士一樣的有見識。
自從有了倆娃從來沒有感到時間如此寶貴,屬于自己的時間屈指可數(shù),除了上班和帶娃,我只能把時間分配在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上。兩件事:每天中午健身一小時,每天晚上讀書一小時。從春節(jié)后到現(xiàn)在,除了出差和一些極特殊情況,我基本都做到了。
而其他的事情,比如追美劇,看綜藝,刷手機,逛街,出去吃飯,大多都舍棄了。前天因為沒有一次把衣服買好大老遠跑去南山退換花掉一個大晚上的時間,把我心疼得要死。
我現(xiàn)在決定要不要做一件事不是看自己喜不喜歡,而是值不值得花時間去做。
用時間去衡量一切。因為時間實在是太寶貴了。
見識的讀后感篇二十
對于讀書,不僅要有輸入,更重要的是要有內(nèi)容上的輸出。
關(guān)于寒窗苦讀,引用文章中的一句話“因為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寒窗苦讀只是人生的一個過程,并不是炫耀的資本,也不能抱有這些付出就必須要有什么回報,更要樹立的是終身學習的態(tài)度,實實在在的學到有本領(lǐng),才能坦然面對生活和社會。所以,不能抱有讀書無用的思想,這個過程是必須要有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改進方式和方法去提高自己。
關(guān)于家庭教育,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都比較快,而父母更多的都同時在上班,對于家庭教育中承擔的義務(wù)和責任常常被淡化,沒有真正意識到“父母在子女成長中起著重要作用”。父母的成熟,首先是自己要不斷進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和孩子“一同學習、一同成長”,才是給孩子有了一個好的起點。有時候,我自己在倒立,結(jié)果2歲的兒子也時不時的在床上做出這樣的動作,所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你不經(jīng)意的習慣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如果你常常在玩手機,而要求子女去學習,我相信不是他主動去學習的,一般都是拒絕去學習或者學得心不在焉。就像兒子對我說“不要玩手機了,我都不玩,帶我玩玩具”,說的自己都內(nèi)疚的不行,便只有行動起來。
關(guān)于“向死而生”,對于死亡,都是會產(chǎn)生恐懼的,不過對這個事情的態(tài)度不同,也會有著不同的結(jié)果?!懊慨斢龅嚼щy、挫折和失敗,我就想,沒關(guān)系,我還活著,活著就有希望”“除死無大難”等的想法,給自己的人生帶來積極的一面,而不是有輕生的念想,死亡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個點,雖然是終點,但是在人生中只占一個過程或節(jié)點,所以要珍惜和利用好其他節(jié)點,“絕大多數(shù)人都過分看重最后的一兩周,而忽視前面的幾十年,在健康的幾十年里,浪費的時間又何止兩周呢”。而且,今年我對死亡這個詞語感受更深更貼近,身邊的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而離開了,有不到10歲的侄兒因突發(fā)病夭折,有30多歲的親戚患病早逝,有五十多歲的熟人患癌離開,有六十多歲的身邊人不慎落水溺亡,也有80多歲的親戚安靜的離開。所以死亡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但是過程不一樣,留下的也不一樣,對于他的評價也不一樣,人生的長河中需要在過程中的每一天都要活得健康活得精彩。
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有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wù),需要不斷審視自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980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