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拖延讀后感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3 18:54:05
絕不拖延讀后感大全(16篇)
時間:2023-11-03 18:54:05     小編:念青松

讀后感不僅可以記錄自己的心理變化,還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體驗。在寫讀后感之前,可以先進行深入的閱讀和思考,以充分理解書籍內容和作者的意圖。下面是一些精彩的讀后感分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一

在這個刻不容緩的時代,所有的競爭都離不開時間的競爭,所有的拖延都可以歸結為時間上的拖延。除非作為一個特例,否則拖延可以導致努力的失敗。正如這本書所揭示的:拖延,可以把企業(yè)拖垮;拖延,只能讓他人領先。任何憧憬、理想和計劃,都會在拖延中落空。

“不允許拖延,這應該成為一條企業(yè)通令?!边@是《決不拖延》的觀點。該書認為,習慣性的拖延者,總是為了沒有完成某些工作而尋找借口,或者是為了自己的工作沒有按照計劃得到實施而編造理由,蒙混公司,欺騙管理者。更重要的是,他們的這種行為,其實就是在不斷地進行自我欺騙,自我折磨,把自己弄得疲憊不堪。當然這樣的人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員工,更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員工,美好的人生離他們也會顯得那么遙遠,那么可望而不可即,甚至連望都望不到。

《決不拖延》一書同時客觀地指出,拖延并非人的本性,它是一種惡習,一種可以得到改善的壞習慣。這個壞習慣,并不能使問題消失或者使解決問題變得容易起來,而只會制造問題,給工作造成嚴重的危害。

那么,怎樣讓這種習慣得到逆轉呢?

《決不拖延》建議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用“立即執(zhí)行”的好習慣取代“拖延”,我們同樣可以擁有成功。因為,立即去做,這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它會帶動我們更容易地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說,成功的秘訣就是行動,就是“現(xiàn)在就做”。許多人做事總要等到所有條件都具備了再行動,孰不知,良好的條件是等不來的`,唯有依靠行動才能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只要做起來,哪怕是很少的事,哪怕只有五分鐘,也是一個好的開端,就會帶動我們容易地做好更多的事情。無數(shù)事實證明,所有的成功者從不拖延,而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只是發(fā)揮了本身潛在能力的極少部分,因為他們對工作的態(tài)度是立即執(zhí)行,所以把握了成功。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二

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一個區(qū)加油站,工作人員因為當天沒有及時公布油價,被來此巡視的領導約翰丹尼斯先生這樣批評:“費里奇先生,你大概還熟睡在昨天的夢里吧!要知道,你的拖延已經(jīng)給我們公司的榮譽造成很大損失,因為我們收取的單價比我們公布的單價高出了5美分,我們的客戶完全可以在很多的場合,貶損我們的管理水平,并使我們的公司被傳為笑柄。”直到費里奇先生立即更換了告示牌。自始至終,約翰丹尼斯先生是微笑著批評管理部下的。

這個小故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次,一名主抓安全的礦領導下井,在大巷里遠遠地看見有兩個工人在工作。當他快走近工人的時候,兩名工人也看清了他。突然,兩名工人飛快的向大巷另一頭跑去。這名礦領導一看,急忙追趕,上演了一出“警察追小偷”的井下實景劇。兩名工人跑不動了,礦領導也累得氣喘吁吁。最后,領導問:“你倆跑什么跑?”回答:“那你追啥追?”“你們的帽子跑掉了?!?/p>

有時候,道理是非常簡單的,簡單的讓我們常常忽略了。決不拖延,就是一個非常簡單,但又讓我們常常忽略的一個道理?!稕Q不拖延》。這本書對我們身邊司空見慣的“拖延”現(xiàn)象進行了深刻的分析,闡述了這一不好習慣的來龍去脈,并給出了杜絕拖延的種種可行的方法。問題往往是一分為二的。事實上,在生產中,有時候,一些工作還是必須放一放的,特別是井下工人。如,剛剛休假回來,疲憊了,就必須休息半天。在家與媳婦慪氣,回來了就得找支書班長說一聲,順順氣,把家事先擺平了,要不然,是不能帶著心事下井的。這就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了,并不能一概而論。

平心而論,我也在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拖延的不良習慣,也沒有在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拖延給工作帶來的不良后果,更沒有想到過如何去改正拖延這個不良習慣?!稕Q不拖延》一書闡明的道理似醍醐灌頂,使我徹悟。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三

無論你從什么時候開始拖延,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

《拖延心理學》,作者是簡?博克、萊諾拉?袁,她們兩人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jié)目中,同時也是《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對象。當然這些名頭我也不知道真假,也沒要為了一本書去查證,我喜歡書中的前言所介紹到的一段推薦語:《拖延心理學》是個金蛋,可是人家出版界為孵化這本書花了25年。有沒有人想過,暢銷書出版的秘訣就是――堅持、希望和愛。聽起來有點像《圣經(jīng)》,恰好,《圣經(jīng)》就是世界上最暢銷的書。

沉迷于最后一刻完成的刺激中

在字典中,動詞拖延(procrastinate)的定義是“推遲,延后,延緩,延長”,由兩個拉丁詞所合成:pro的意思是“往后”,而crastinus的意思是“屬于明天”,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往后挪到明天”,也就含有“以后再做”的意思。

無論是這個讀書也好,還是其他一些有期限的事情,書中那一句“有些人會為在最后一秒的靈感迸發(fā)沾沾自喜”,讓我看到了自己;我們似乎都總喜歡在最后一刻完成,因為在最后一刻完成的成就感巨大,它充滿緊張與刺激,似乎在考驗你的能力與天賦,我錯愕這種對于拖延的常規(guī)認知,因為我一直以為拖延只有帶來煩惱與不安,未曾想過它還帶來這種僥幸的喜悅,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拖延,并放任拖延,以至于對拖延上癮。

完美主義者的焦慮由來

關于有拖延癥的人里,書中講到了很多成因,其中的完美主義者往往會有拖延癥,這一點讓我感到意外,因為我認為這一類人往往對于拖延是不能忍受的,因為他們有規(guī)劃有進度,有要求有目標,是拖延癥患者需要去學習的人;但,不是這樣的。追求完美的人正是因為追求完美,因為對于每一件事上都力求盡善,這樣的結果反而導致了在眾多事情上的時間進度逐步拉距,隨之而來的就是焦慮,不安,更甚者懷疑自己的能力。

事有分大小輕重,有些事情需要完美,有些事是為了讓更重要的事完美;我不是在鼓搗不必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因為認真對待是一種態(tài)度的體現(xiàn),但是當在某一個更為終極的目標前,需要有所調整,甚至有所取舍去促使重要的終極目標完成。如果你每一件事都因為一個頭發(fā)絲大小的點而糾結,那么本來懼怕這類人的拖延癥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并不斷放大,最終擊敗你,讓完美的你也染上拖延。

追逐夕陽

這周里,有一天下班,我在返程的路上,發(fā)現(xiàn)了碩大的夕陽,一個巨大的蛋黃,泛著不刺眼的柔光;可是,無奈高層洋樓群的遮擋,始終無法看得清楚全貌,于是我在下班高峰期里流竄,往江面的橋上開去,不過等我到橋上開過時,四周觀望,夕陽已走,傍晚的夜空只留下一片晚霞。其實,我本來是可以看到夕陽的,但當時的我覺得晚一點下班也沒關系,工作就慢悠悠地做,跟同事聊天,不曾知道我下班后要追逐夕陽。

你是哪一類型的拖延癥?不管哪一種,都希望你克服它。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四

讀過這本《決不拖延》后,對比了一下自己,感到自己在生活中還是有拖延的習慣的,也就是俗話說的“犯懶”。比如:能馬上就做的事卻要等一等;計劃要做的事一直等到最后;可以今天干的事拖到明天……為此也時常自我批評,但仍時不時地犯懶。讀了這本書后,我深刻地認識到了拖延產生的危害。

首先,惰性在拖延中滋生,以前我總是認為只要不誤事,晚一點干也沒關系?,F(xiàn)在看來這種心態(tài)會逐漸演變成一種惰性從而直接導致消極的態(tài)度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時光就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機會就這樣從身邊溜走?!懊魅諒兔魅?,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边@首兒時就學過的詩中包含的道理此時回想起來顯得格外的深刻。

其次,自信在拖延中衰退。有時候拖延是對自己能不能完成沒有把握,所以就想先放一放,到非干不行的時候再說。這樣久而久之,便會喪失對自己的信心,行事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甚至本來能完成的事也完不成了。

最后,效率在拖延中喪失。每個人的工作都是一個系統(tǒng)運行的有機組成部分。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拖延都會影響到其他環(huán)節(jié),從而最終不可避免的影響到整個系統(tǒng)運行的效率,使得該按計劃完成的事一拖再拖,甚至遙遙無期。大量的資源因此被白白浪費。

從書中我了解了拖延的危害,也找到了改變拖延習慣的辦法。第一是立即動手,絕不拖延。一旦決定就馬上著手去做,只要邁出了第一步,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我們都會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找到通向成功的道路。正如書中所說“你勇敢,世界就會讓步。如果有時它戰(zhàn)勝你,你要不斷地勇敢再勇敢,世界將向你屈服。”第二是突破自卑,相信自己。擁有自信,絕不拖延。別人看得起自己,不如自己看得起自己。要學會欣賞自己,做事的時候需要自信也應當自信,而不是在成功后才擁有自信。第三是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意味著責任,拒絕拖延體現(xiàn)了一個教師對職責的態(tài)度。從小事做起,對自己負責,也是對整體負責。找準自己的位置,牢記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的工作。

拖延只是一個壞習慣,不是不可改正的天性。拒絕拖延,提升工作效率,可以給自己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拒絕拖延,勇敢面對,認真工作,挑戰(zhàn)自我,保持激情,突破困境,享受快樂,每一個人都能擁有精彩的人生。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五

初次得知要讀的書是關于拖延的,我打心底沒有感到像聽到共讀的第一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的書名時那么有歸屬感,那么亢奮,仿佛自己正需要這種正能量,仿佛生命會因為這部書而更加完滿……因為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正經(jīng)八百”的拖延者,我從來不無故不拖延約會,老師布置的任務,家務……只是簡單的把自己所有延后完成的事情或因時間期限已過而不能做的事情歸結到自己的懶惰上。

但是,讀到第二章,我便驚訝的發(fā)現(xiàn),作者分析的案例分明就影射著我自己。為了不讓自己的朋友因為自己太優(yōu)秀而疏遠自己,或者不愿意取得成功后面臨更大的退步的空間,就故意拖延自己的前進——這聽起來好像恰恰和我想要獲得進步的目標背道而馳,但這無疑是真的。雖然我從來沒有在心里總結出這句話,但是只憑“自己取得較好成績時感到的焦慮甚至超過了取得很差成績的所感到的焦慮”這一點,我就斷定:我是一個拖延大亨,一個不自知的隱性拖延者。因為我的拖延在我渾然不知中竟在我的大腦里自動生成了一個框架,目的竟然還是保護自己——用一種近乎傷害自己的方式。

讀完書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了,而且我知道,它已經(jīng)逐漸被我接受,并且逐漸被我實踐到具體生活中了。

今天中午,拎著暖瓶,穿著大出兩個碼的綠膠鞋,有氣無力地走在樓梯上,正是腦袋一片空白的時候。隨著我“啊”了一聲,暖瓶跌破了,我呈狗熊裝趴在了樓梯上,手按在了壺膽的碎片上,血流出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上樓,拎著我剛剛犧牲的暖瓶,讓舍友看看我流著血的手,安慰我一下。但是又轉念一想:現(xiàn)在上樓,拖著不去買暖瓶,中午洗刷沒有熱水;而且即便是有了舍友的安慰,木已成舟。于是我沒有拖延,而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也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一樣的、我更喜歡的自己。

正像作者說的那樣,導致拖延的原因有各種,這些令人討厭而我們卻不得不依賴的拖延行為,大都發(fā)源于自己的錯誤認知;且治愈拖延的方式也有很多種,重在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知;但是改善自己的拖延行為只有一個結果——優(yōu)化我們的生活。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六

看完很久了,最近懶惰了,或者是依然是在拖延,總是試圖去找自己期望的那么一個狀態(tài)再去寫,但是很可惜,一直沒有找到,反而在這個很煩躁的時候,開始動手記錄閱讀后的感受。

上一篇記錄可能引起拖延的原因,這一篇去找武器去解決這個問題。刪選出操作性比較強的點:

(1)明確的目標和可行性的計劃

目標是現(xiàn)在提的越來越多的詞語,從高中到大學,到研究生,然后工作,每個階段狀態(tài)的不同,和目標有密切關系。高中時目標很簡單,很明確,考一所好的大學,因此很好出現(xiàn)很煩躁和迷茫的時候,遇到的都是學習上具體的問題,通常這些問題都比較容易解決。大學之后,對未來,對以后沒有太多概念,依然是高中的思維方式,但是卻沒有高中那個既定的目標,因此迷茫恐慌的情緒出現(xiàn)的就比較多。讀研后,經(jīng)歷了周圍同學的找工作,還有本科階段的煎熬和思考,對以后的路有一些認識,或者說有一個模糊的目標,因此研究生階段算過得有條有理。工作雖然時間不久,但是內心的沖擊卻不小,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guī)劃,也就是說有一個較清晰的目標,因此,經(jīng)過近一年的波動,現(xiàn)在工作狀態(tài)基本穩(wěn)定。從個人近十年的變化,大概可以看到,目標真的如同海上的一座燈塔,指引自己向前進,當燈塔的位置不明確時,就會迷茫恐慌,而當可以看到燈塔時,做事生活似乎就容易很多。

計劃是自己一直熱衷于做的一件事,但是卻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屬性,可行性。做到可行性,對于剛開始改變自己的人,需要把握兩點,一不要太久,二不要太緊湊。太久很容易讓人疲憊和沒有成就感;太緊湊不具有可操作性。曾經(jīng)做過很多計劃,大部分甚至執(zhí)行不到兩天就放棄了,原因很簡單,把計劃設計太緊湊,甚至規(guī)定了吃飯,走路的時間,也沒有應對突發(fā)事件的時間。于是,當有偶然事情,或者稍微懈怠,一天計劃的大部分事情都無法完成。

(2)學會判斷時間

真正了解自己的時間,注意是真正,而不是大概估計。最好的方法,花一段時間記錄自己每天的時間都在做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時間可以利用,哪些時間無法利用。同時,不要試圖去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狀態(tài)做某一件事情,因為這樣完美的事情很少發(fā)生。如果需要做,但是因為畏懼,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邊的事情,把自己和環(huán)境融合起來,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強迫自己坐下來,因為一般沒有監(jiān)督的自我強迫基本上是無效的。

(3)通過身體減輕拖延

很多時候做事總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開始,可是大部分時候很難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狀態(tài)?;蛟S這不單純是精神的問題,而且與身體有關。因為種種原因,血液流動速度過慢,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因此,意識上很懶散。這個時候,需要動一動,例如打會球,跑一圈,讓自己出出汗,加快血液流動,把血液中的沉郁之氣排出體外,然后投身自己要做的事情。

(4)重復的做一件可以養(yǎng)成好習慣的事情

有句話叫:“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這不僅僅是外在的體現(xiàn),也跟身體有關,由于總是把事情做的很好,大腦中的一些鏈接自然建立起來,當遇到下一個問題時,大腦自動向好的方向去引導,因此優(yōu)秀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生活中一樣,我們很多動作,如打字,如果打的很快,腦子里面其實對敲了哪些位置沒有有意識去控制了,都是本能的手指移動。這種本能的移動不是天生的,因為小孩不會使用鍵盤,所以本能反應是可以培養(yǎng)起來。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可以通過重復形成習慣的,一旦形成習慣,這些好的習慣就總把自己引導向一個好的方向。因此找到針對自己拖延問題的好習慣,然后通過重復簡單的事情,讓自己建立起本能的習慣,逐漸打開腦中對原有拖延習慣的連接,進而改變拖延。

不是每個人都有拖延癥,只是在做事時,人總是會有一些惰性,找一些方法,限制惰性對自己的影響,還是很有必要。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七

隔了21個月,最后重新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唏噓??!誰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癥?看是還是得靠自己?。∽跃劝?!

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緒根源,包括內心感受、恐懼、期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二是時刻根源,拖延者與時刻的糾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四是人際關聯(lián)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lián)。

情緒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懼失敗、逃避成功、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安全感。拖延者對失敗有恐怖感,從而一向拖延,最后失敗了能夠說不是他是關聯(lián),是時刻不夠補。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別人傷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傷害。還有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看到這個,我承認我也是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不管在哪個方面,我都很明顯,要么不做,要做就徹底。好多時刻下決心的時刻比做的時刻還長,喜愛拖延,一向拖拖拖,拖到最后務必做了才會全力以赴去做。自我控制,體此刻有個拖延者覺得拖延能夠讓他們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聽命于他人。能夠透過拖延和自己厭惡的人唱反調,有弱者的自我滿足感,還能夠報復他人。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透過拖延讓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適感,維護心理平衡。實際上他們只是期望有個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擔,不至于孤獨,害怕被疏遠。而有一些則是害怕被親近,透過拖延來拒絕他人的親近,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時刻根源

拖延者的時刻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們的主觀時刻和客觀時刻嚴重沖突,總主觀認為時刻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實際上已經(jīng)時候不充足了。拖延者時刻感知失去平衡,輕視未來,在管理時刻方面無序和誤解。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時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個時刻區(qū)域里:時刻迷失、時刻斷裂、過去的好時光,對時刻的流逝不在意,不為將來做打算,拖沓此時。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腦。大腦中的運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拖延。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腦,神經(jīng)科學最新的幾個“大觀念”:一、大腦處在不斷變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于無意識中;三、潛伏記憶的影響;四、;聯(lián)結的通路;五、左逆轉。腦是不斷變化的,不斷修正,具有重組潛質,能夠打破舊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建立新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即是“神經(jīng)的可塑性”。就是說我們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大腦明天的結構和功能。生活經(jīng)驗能夠激發(fā)神經(jīng)元,將電子脈沖從一個神經(jīng)元傳導到另外一個神經(jīng)元,并釋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經(jīng)元在數(shù)量上不斷增長和連接度上不斷緊密化。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腦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大腦就會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來越好。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雖然拖延在大腦中已經(jīng)建立了頑固的連結,但是我們是能夠打破的,能夠重新建立新連結。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懼和焦慮。當恐懼感出現(xiàn)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做出躲避反應,從而導致你的拖延。透過恐懼建立的神經(jīng)連接是無法被消除的,當再次遭遇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反應。這是大腦對抗恐懼和痛苦的防御機制,會抑制反應,讓你逃避、拖延。但是,由于神經(jīng)元是可塑性的,我們能夠透過有意識地調整我們的情緒對抗恐懼和焦慮、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應對那些我們所推遲的事情。潛伏記憶依然,以前的記憶還潛伏在大腦了,當收到刺激時就會激發(fā)神經(jīng)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應。大腦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關照、感應和同情這樣的感情有關的區(qū)域。當這區(qū)域被激活,我們就會感到放松,對世界懷著開放的心態(tài)。大腦的右半球有個負面情緒有關的區(qū)域,在不舒服和負面的情緒中,就會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所謂的“左逆轉”就是善待自己會刺激大腦的相應的部位,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抗壓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簡單講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區(qū)域。

拖延癥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紊亂、抑郁、焦慮、緊張和睡眠問題這些身體狀況有關。執(zhí)行功能障礙的人往往正因執(zhí)行力不足而導致拖延。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正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時刻比其他人要多,而導致拖延。抑郁癥的人則正因動力不足,連動都不想動了,怎樣可能不拖延。拖延的焦慮癥的人一般是強迫癥、邋遢分子和囤積狂這兩種,這兩種狀況是“腦鎖住”。強迫癥的人不斷重復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邋遢分子和囤積狂,是遲遲不把無用的東西扔掉,不斷囤積,大腦回路鎖住狀態(tài)。壓力會使我們變得拖延。應對壓力是,往往是“非戰(zhàn)即逃”的反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節(jié)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較好,有時強迫自己工作只會走上拖延之路。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導致拖延。但是不管是怎樣的狀況,都是能夠透過重建神經(jīng)回路來慢慢改變我們的拖延癥。

順便提提季節(jié)性情緒紊亂癥。隨著白天日子的縮短,環(huán)境光線的減少對人產生影響,神經(jīng)傳遞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學平衡,容易出現(xiàn)疲勞不堪的狀況。冬春兩季較多出現(xiàn)。

人際關聯(lián)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lián)。

家庭對拖延者的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等傾向,讓拖延者為了維護其家庭關聯(lián)而做出拖延行為。有些則期望透過拖延而得到父母的愛等。還有就是為了維護和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社會關聯(lián)而選取拖延。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八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會有拖延的習慣,寫這篇xx的時候已經(jīng)晚上十點多了,我必須趕在十二點之前完成,是我今天很忙嗎,不是,因為我總在趕在最后時刻來做完。于是我的生活慢慢變成了“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為我總是在等待最后的壓力來幫我完成一件事。

《拖延心理學》這本書詳細的分析了拖延是什么,拖延的各種原因,分析了拖延者的思維方式,應對拖延的方式。這本書的可讀性和針對性很強。

拖延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行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腦共同作用力之下的產物。正如書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經(jīng)驗這三者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碧热艏毦科鸶髯酝涎拥?根源,還會扯出諸如:早年記憶、對成功和失敗的各種恐懼、模糊的自我認識以及家庭的態(tài)度等等,這些我們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觸及的深層次感受仰或真相。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對于拖延癥者思維的剖析,我們都認為拖延是因為懶惰,但是書中的看法很新穎,“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被蛟S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我們是完美主義者,希望把事情做好,但又害怕失敗,所以一直邁不出第一步;我們這一天一直在記掛著一件事沒有完成,但是我們卻玩手機到半夜等等;身體不舒服,總想著明天去醫(yī)院,結果明天復明天拖成了重癥;抽煙者咳嗽嚴重,天天想著明天戒煙并開始鍛煉身體,但最后因為拖延后果嚴重;計劃著今年讀十本書,但年終發(fā)現(xiàn),新書一頁都沒有翻開。

《拖延心理學》給了像我這樣,受拖延頑疾拖累的“拖延者”的一個希望,只要有意愿改變,只要有志征服,只要全心投入且反復實踐,總有一天,這些問題都能克服。保護你的時間,學會怎樣說不,不是不做只是要合理安排時間!留意你的借口,不要習慣性的利用借口來拖延,而要將它看做是在做15分鐘的一個信號?;蛘呃媚愕慕杩谧鳛橥瓿梢粋€步驟之后的獎賞。我們能夠做出自己的選擇,可以拖延,也可以行動,即使自己的心里不舒服的時候,我們還是可以行動的。以往的歷史無法決定你當下要怎么做,你可以從學習、成長和挑戰(zhàn)自己中獲得快樂,你不必等到完美之后才覺得自己有價值。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九

有時,我們會被一些所謂"拖延者的信條"所說服。

比如說,

1.我必須要做到完美;

2.我做每件事都應該輕而易舉、不費力氣;

3.什么也不做要比冒失敗的風險更安全;

4.如果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應該很好;

5.如果我成功了,別人就會受傷,等等。

我們平時聽到這些,會認為是對自己要求嚴格,是完美主義者,辦事求穩(wěn)。事實上,這些跟拖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因為這些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是為拖延開道的個人觀念。如果你認為必須做到完美,那么你寧愿拖著也不愿努力去做,因為你不愿意冒風險被人批判你的失敗;如果你認為成功是危險的,你就會為了保護自己和別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

人們形成拖延習慣,是因為害怕,害怕展露真實的一面,會不被別人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僅躲開了認知世界,也躲開了認知自己。雖然要忍受自責、自輕和對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認清自我所帶來的脆弱,這種痛苦更容易接受。改善拖延的過程,也是認清自己,接受自己的優(yōu)缺點,能夠像老朋友一樣與自己相處的過程。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十

當初推薦這本書的時候,就是覺得現(xiàn)代人(特別是自己)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拖延的壞習慣,所以在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決定了要推薦這本書。兩位心理學家博克萊和萊諾拉寫的《拖延心理學》,作者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他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并經(jīng)受過實踐的檢驗。本書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注入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zhí)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jīng)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本書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的建議。

本書的兩位作者基于他們倍受好評和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拖延工作坊和從眾多心理咨詢領域中汲取的豐富理論和經(jīng)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書中很好的闡述了一下作者對拖延的認知:它是一種非理性的推遲行動——也就是說,雖然明知道拖下去會變糟糕,可還是心甘情愿地拖拖拉拉?,F(xiàn)實生活這種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月初的績效計劃了去做某件事情,但是月中的時候卻一拖再拖,總感覺還有時間;這個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我去做就很容易完成;但是直到考核的那天才手忙腳亂,我為什么不早點時間去做呢?我如果早點去做可以這樣的?我如果早點去做可能會比這個做的更好?就是因為“拖延”兩字擊中了我的要害,所以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找找自己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希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同時也希望能夠給大家一點啟迪。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我感覺自己應該屬于后兩種吧。很多時候都是知道要做某事,應該姚總愛什么時候做完,應該怎么做,但是就是懶想晚點再去做,明天我有時間我明天再做,現(xiàn)在我需要休息下?lián)Q個時間再做吧,這個故事馬上就完結了我看完就去做。以上統(tǒng)統(tǒng)都是想拖延著的借口而已,這些想法都是不現(xiàn)實的,有些可能你自己都不知情,但是他卻存在于你的潛意識當中,所以,意識到這些想法的虛假性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分析了拖延的根源,書中還給出了行動建議。

有個明確的目標和可行性的計劃。拖延習慣自己覺得越嚴重,對自己更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確定了3天內做完的事情,那么自己做計劃可以提前一點2天做完,提前給自己壓力或者焦慮,2天時間到了沒有完成應該反思:我自己為什么沒有完成,這樣的后果我不想承擔,那么我要早點去完成它。循環(huán)反復,不知不覺中讓自己習慣這種模式。當然目標也要可行性,明顯需要3天的事情硬逼自己要2天完成那是自討苦吃。目標需要把握兩點,一不要持續(xù)太久,二時間不要太緊湊。太久很容易讓人疲憊和沒有成就感,太緊湊不具有可操作性。

學會判斷時間。真正了解自己的時間,而不是大概、估計。最好的方法,單獨花一段時間記錄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分析哪些時間可以利用,哪些時間無法縮短或者很重要。同時,不要試圖去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狀態(tài)做某一件事情,因為這樣完美的事情很少發(fā)生。

通過身體減輕拖延。很多時候做事總是希望有一個好的狀態(tài)再開始,可是大部分時候很難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狀態(tài)。或許這不單純是精神的問題,而且與身體有關。如果需要做,但是因為畏懼,不想做,那么先做一些周邊的事情,把自己和環(huán)境融合起來,然后再去做自己要做的事情。

重復的做一件事。養(yǎng)成好習慣。一個人總是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當遇到下一個問題時,大腦自動向好的方向去引導。因此生活中的做事方式、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是可以通過重復形成習慣的。一旦形成習慣,這些好的習慣就總把自己引導向一個好的方向。找到針對自己拖延問題的好習慣,讓自己建立起本能的習慣,逐漸打開腦中對原有拖延習慣的連接,進而改變拖延。

《拖延心理學》給克服拖延描述了一個克服拖延的征服之戰(zhàn),想克服拖延,最好多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后通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當然,拖延的壞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將它一下子改變。日常生活中應多給自己心理暗示,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十一

關于拖延的原因,除了焦慮等因素外,作者對我啟發(fā)最大的一點是關于時間的主觀感受。每個人對于時間的主觀感受是不同的。這一點乍一聽感到驚奇,思考后就覺得深以為然。舉一個書中的例子,一個拖延者在晚上沖到郵局去郵寄稅費,有人問他為什么遲到,他說:"距離午夜還有5分鐘,我沒有遲到!"很多拖延者生活在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的嚴重沖突中,不愿意也不能認知到他們的時間概念與鐘表時間有著很大的差異。而有些人把鐘表時間看成無關緊要的,認為它不夠人性,有些人則始終處于時間混亂中,一開始似乎一切進展順利,但因為突然發(fā)現(xiàn)時間不夠而暈頭轉向,而這樣的經(jīng)歷只會在他們身上一再重演。這一經(jīng)常無法被普通人所認知到的因素實際上恰恰說明了很多拖延事件的緣由,頗使人有恍然大悟之感。

拖延怪圈這一作者著墨頗多的地方也是直戳痛點。拖延怪圈簡練言之:

1.這次我想早點開始;

2.我得馬上開始;

3.我不開始又怎么樣呢;

4.還有時間;

5.我這個人有毛??;

6.不做

7.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你發(fā)誓,下一次你一定早一點開始,控制好焦慮情緒,嚴格按照計劃,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直到下一個任務出現(xiàn)……我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兒會感到心里咯噔一下。因為作者實在是描述得太到位了!很多人,包括我,都曾被困在這樣的拖延怪圈中而感到無比苦惱。我們期待著改變。

改變是一個過程,可以分成四個階段:前關注、關注、有意識有行動或者決心改變、無意識有行動。當你閱讀本文時,你至少是在第二或第三個階段了。通過有效的途徑,你慢慢地進入到下一個階段。而當?shù)竭_第四個階段時,新的神經(jīng)通路開始運轉,你開始適應新的行為方式和心理。這樣,隨著時間推移,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拖延變得不再對你有誘惑力,很多事情都可以馬上動手去做。

對你的拖延癥有了這么多的深入了解以后,克服的方法就顯得簡單了許多:設立明確的目標與充分可行的計劃。這樣的目標應具有可觀察性、具體性和特殊性,它可以被分解成幾個小的步驟,第一步可以在五分鐘內被完成。通過實踐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制定這樣的目標和計劃并不難,實現(xiàn)每一步都很輕松,而且會帶給你成功的快感。對了,在實現(xiàn)目標、完成計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別忘了獎勵自己的努力和進步哦。豆瓣的一個小組"我們都是拖延癥"目前成員人數(shù)已超過133200.說明拖延癥的人群絕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但同時也說明大家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且在努力地利用集體的影響和科學的方法去克服。

如果你沒有拖延癥,希望你繼續(xù)堅持下去,給別人樹立一個榜樣;如果你深受拖延癥煩擾,不妨讀讀這本書,汲取一些養(yǎng)分,早日與拖延癥說再見。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十二

這個暑假,利用零碎時間,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了一本《拖延心理學》。作者是簡。博克和萊諾拉。袁讀完以后,發(fā)現(xiàn)其中所講的許多道理,可以應用于我們的日常教學上。

首先,拖延是很多人都面對的問題。我們的學生中也有很多人在拖延。最常見的就是遲交或者不交作業(yè)。而老師們,日復一日的面對著學生的在這種行為。

讀完了這本《拖延心理學》以后以后,發(fā)現(xiàn)拖延其實是許多人都在面臨的問題。而且,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改變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迅猛發(fā)展,拖延問題越來越常見。拖延的成因也有許多,比如完美主義傾向;比如對時間的感覺不切合實際,對任務的難度和需要的時間量過于樂觀,缺乏充足的估計;比如對做事的步驟缺乏詳細的了解和預期,不能很好的啟動任務;比如對完成任務的悲觀;比如企圖一下子徹底完成任務,而不知道分步驟一點一點解決。

讀完了《拖延心理學》和《少的力量》這兩本書以后,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檢驗書上的觀點。

試驗的課題就是《高位剎車燈安裝diy》。

我曾經(jīng)買了一個高位剎車燈,可是放在那里幾個月也沒有安到車上去。一直想安,可是一直沒有動手,就這樣耗著。下決心要把剎車燈安上??墒菍嶋H啟動任務以后,書上所描述的問題果不其然出現(xiàn)了。

實驗過程如下:從早上10點開始。原本估計安個燈兩個小時就差不多了,可是實際上弄了一天。首先這個燈沒有說明書,也就沒有接線定義。于是為了避免走彎路,先花時間在網(wǎng)上查找類似的20led高位剎車燈的信息和別人安裝的經(jīng)驗,結果大概花了一個小時,也沒有查到有價值的信息。沒有辦法,自己用12v電源做試驗,摸索接線的定義,加上中間家里一些雜事打擾,花了一個小時,把接線定義找出來了。這樣,兩個小時就過去了,時間從上午10點走到了中午12點。然后把車上大燈拆下來,研究從何處破線,在車上做試驗,確定各燈位置和走線。然后在拆下來的大燈上做上標記,繼續(xù)上網(wǎng)搜索別人的接線辦法,思考接線方案。用紙筆記錄下來,標上序號,同時在線上做上標記,把延長線接上,并用自粘膠帶纏好,外邊再包上絕緣膠布。這樣時間就到了下午一點。然后吃吃午飯,一點多開始安裝。中間加上解決各種細節(jié),比如放倒座椅,拆下護板,安大燈,走線,接線,接左大燈,時間不知不覺過去,等到弄好,已經(jīng)到了下午4點了。

這次實驗結果,總共耗時6個小時。原來計劃從早上9點開始動工,12點之前完工的。這還是自己在最快兩小時搞定的基礎上多留了一點時間??墒?,我自以為的正常估計,在現(xiàn)實面前碰的粉碎。實際花費時間恰恰是預估的兩倍,因為那個理想時間是一切都順利的最理想情況,可是現(xiàn)實中理想情況是很少發(fā)生的。幸虧這次試驗是利用假期做的,否則,實驗還真完不成。

根據(jù)這次實驗,印證了書中的觀點。我想,我們是否可以遷移到學生的學習上?

學生是否對于完成任務的難度和需要的時間過于樂觀,從而一旦不能按照預想完成,就產生挫敗感?學生是否對完成任務的步驟清楚明白,而不是籠籠統(tǒng)統(tǒng)?學生是否有一個清楚的時間觀念,知道時間是有限的,必須把有限的時間花在最有價值的活動上?這些道理,如果學生能夠明白,那么不僅僅有助于他們完成學業(yè),更有助于他們將來在事業(yè)上的成功,為他們將來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礎,受益終身。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十三

拖延心理學讀后感,每個人都有拖延癥,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拖延心理學讀后感,歡迎閱讀!

這本書是我在圖書館的書架行列間閑逛徘徊時發(fā)現(xiàn),瞄到后便毫不猶豫地取出來。

原因很簡單,我認為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拖延熱衷者,而且越發(fā)有嚴重之勢。

比如與朋友赴約,我往往會把時刻預算得剛剛好,不遲也不早;又比如說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喜愛把作業(yè)拖到限期前一兩天才開始做,像是此刻的讀書筆記,我想著明天就務必打印,因此只好趕在周末的尾巴把這趕出來……于是,我決定要透過這本書探究我沉溺上拖延的深層原因,以及期望找到解決的有效方法。

相冊名字書的第一章就闡述了一個“拖延者怪圈”:

這次我想早點開始,我得立刻開始,我不開始又怎樣樣呢?還有時刻,我這個人有毛病,做還是不做?——不做,或者,背水一戰(zhàn)。

我永遠不會再拖延。

我完全感同身受,這無疑是我一學期來的心路歷程。

開學初,我往往雄心壯志,想著這學期我務必時刻溫故而知新,切勿期末臨急抱佛腳,我得立刻開始。

對于拖延的原因,作者歸結為:缺乏自信、反感心理、目標和回報過于遙遠、無法自我約束。

我想前兩類原因的吧。

仔細想想,我喜愛把赴約的時刻調得剛剛好,是由于我以前提早到達,一個人站在街角等待,我實在是不喜愛等待,于是選取了這個方法,可我每次看到朋友比我早到在等待,我又感到慚愧;至于在學習上臨急抱佛腳,是由于我感覺那樣的效率會比平時大大提高,同時我認為自己在高中三年都孜孜不倦,卻在高考中功虧一簣,而眼看平時成績不如我的同學都如愿以償考上重本。

我害怕就算平時溫故而知新也抵但是別人臨急抱佛腳的運氣。

但是,我似乎忘了一本最基本的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甜蜜愛情簽名

探究了自己拖延的原因,我似乎能順藤摸瓜找到解決方法,正如書中提到的:

慢慢來。

我深知改變這壞習慣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完成,一切不能立竿見影,我會試著在日常生活中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例如,在學習方面,我務必時刻提醒自己“笨鳥先飛”。

觀察內心的抵抗。

書中描述這這實際上是一個克服恐懼的過程,這個自我觀察的過程同時也發(fā)揮著間接的提示作用。

或許我須聆聽內心的掙扎,然后透過理性告訴自己,如何做才是正確的。

又比如在學習方面,當惰性與初衷對抗時,我務必告訴自己:我是學生。

筆記、日記、自由書寫。

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個性的方法。

記錄下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證明自己的改變,又或是從這些資料中更深刻地探討自己。

我想,這次是真的要改變拖延的壞毛病。

我堅信,我是真的能夠!

隔了21個月,最后重新把《拖延心理學》這本書看完了。

唏噓啊~~~誰能拯救我末期的拖延癥?看是還是得靠自己啊!自救吧!拖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情緒根源,包括內心感受、恐懼、期望、記憶、夢想、懷疑以及壓力;二是時刻根源,拖延者與時刻的糾葛;三是生物根源,包括身體、大腦以及遺傳基因;四是人際關聯(lián)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lián)。

情緒根源

拖延的原因有恐懼失敗、逃避成功、完美主義、控制自我,安全感。

拖延者對失敗有恐怖感,從而一向拖延,最后失敗了能夠說不是他是關聯(lián),是時刻不夠補。

而有些就逃避成功,怕付出太多,怕受到別人傷害,怕遭受妒忌自己受到傷害。

還有就是完美主義者,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

看到這個,我承認我也是完美主義者,要么全部要么沒有,不管在哪個方面,我都很明顯,要么不做,要做就徹底。

好多時刻下決心的時刻比做的時刻還長,喜愛拖延,一向拖拖拖,拖到最后務必做了才會全力以赴去做。

自我控制,體此刻有個拖延者覺得拖延能夠讓他們或者自我的控制感,不必事事聽命于他人。

能夠透過拖延和自己厭惡的人唱反調,有弱者的自我滿足感,還能夠報復他人。

安全感就在于拖延者透過拖延讓自己心理上或者安全感和舒適感,維護心理平衡。

實際上他們只是期望有個伙伴,有人陪伴有人分擔,不至于孤獨,害怕被疏遠。

而有一些則是害怕被親近,透過拖延來拒絕他人的親近,而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時刻根源

拖延者的時刻觀念和一般人不一樣。

他們的主觀時刻和客觀時刻嚴重沖突,總主觀認為時刻很充足,往往把事情拖延到最后才去做,實際上已經(jīng)時候不充足了。

拖延者時刻感知失去平衡,輕視未來,在管理時刻方面無序和誤解。

不做對未來很重要的事情,只做即時的事情,哪怕是不重要可做可不做得事情。

拖延者容易陷在另一個時刻區(qū)域里:時刻迷失、時刻斷裂、過去的好時光,對時刻的流逝不在意,不為將來做打算,拖沓此時。

生物根源

拖延的生物根源主要涉及大腦。

大腦中的運行的某些生化因素很可能會影響拖延。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大腦,神經(jīng)科學最新的幾個“大觀念”:一、大腦處在不斷變化中;二、感受很重要,即便它處于無意識中;三、潛伏記憶的影響;四、;聯(lián)結的通路;五、左逆轉。

腦是不斷變化的,不斷修正,具有重組潛質,能夠打破舊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建立新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即是“神經(jīng)的可塑性”。

就是說我們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大腦明天的結構和功能。

生活經(jīng)驗能夠激發(fā)神經(jīng)元,將電子脈沖從一個神經(jīng)元傳導到另外一個神經(jīng)元,并釋放生化信息,促使神經(jīng)元在數(shù)量上不斷增長和連接度上不斷緊密化。

你做某件事越多,大腦對那個活動反應越多;大腦就會要求事情做得越快越快,越來越好。

這也就是所謂的“熟能生巧”。

雖然拖延在大腦中已經(jīng)建立了頑固的連結,但是我們是能夠打破的,能夠重新建立新連結。

打破拖沓模式,建立做事新模式。

拖延是舒服的,不拖延是要克服不舒服感,如恐懼和焦慮。

當恐懼感出現(xiàn)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做出躲避反應,從而導致你的拖延。

透過恐懼建立的神經(jīng)連接是無法被消除的,當再次遭遇刺激的時候,大腦就會無意識反應。

這是大腦對抗恐懼和痛苦的防御機制,會抑制反應,讓你逃避、拖延。

但是,由于神經(jīng)元是可塑性的,我們能夠透過有意識地調整我們的情緒對抗恐懼和焦慮、痛苦,管理自己的感受,理性思考,坦然應對那些我們所推遲的事情。

潛伏記憶依然,以前的記憶還潛伏在大腦了,當收到刺激時就會激發(fā)神經(jīng)回路,然后做出拖延的逃避反應。

大腦左半球的某一分部和關照、感應和同情這樣的感情有關的區(qū)域。

當這區(qū)域被激活,我們就會感到放松,對世界懷著開放的心態(tài)。

大腦的右半球有個負面情緒有關的區(qū)域,在不舒服和負面的情緒中,就會傾向退回到自己的世界里。

所謂的“左逆轉”就是善待自己會刺激大腦的相應的部位,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抗壓感和健全感良性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簡單講就是多刺激左半球區(qū)域。

拖延癥和執(zhí)行功能障礙、注意力缺失紊亂、抑郁、焦慮、緊張和睡眠問題這些身體狀況有關。

執(zhí)行功能障礙的人往往正因執(zhí)行力不足而導致拖延。

注意力缺失紊亂的人正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情需要的時刻比其他人要多,而導致拖延。

抑郁癥的人則正因動力不足,連動都不想動了,怎樣可能不拖延。

拖延的焦慮癥的人一般是強迫癥、邋遢分子和囤積狂這兩種,這兩種狀況是“腦鎖住”。

強迫癥的人不斷重復某件事情,不能做其他事情而拖延。

邋遢分子和囤積狂,是遲遲不把無用的東西扔掉,不斷囤積,大腦回路鎖住狀態(tài)。

壓力會使我們變得拖延。

應對壓力是,往往是“非戰(zhàn)即逃”的反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物節(jié)奏,有些人早上工作效率比較好,有些人下午工作效率比較好,有時強迫自己工作只會走上拖延之路。

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注意力和能量不足,導致拖延。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狀況,都是能夠透過重建神經(jīng)回路來慢慢改變我們的拖延癥。

順便提提季節(jié)性情緒紊亂癥。

隨著白天日子的縮短,環(huán)境光線的減少對人產生影響,神經(jīng)傳遞素、血清素和多巴胺失去化學平衡,容易出現(xiàn)疲勞不堪的狀況。

冬春兩季較多出現(xiàn)。

人際關聯(lián)根源,指家庭背景和社會關聯(lián)。

家庭對拖延者的施壓、懷疑、控制、依附、疏遠等傾向,讓拖延者為了維護其家庭關聯(lián)而做出拖延行為。

有些則期望透過拖延而得到父母的愛等。

還有就是為了維護和同事、同學、朋友之間的社會關聯(lián)而選取拖延。

雖然拖延者的因素有那么多,我覺得我主要是正因:一是懶;二是時刻觀念;三是執(zhí)行力不足;四是完美主義;五是強迫癥;六是抑郁。

這六大原因。

當然,我此刻也在想辦法重建大腦神經(jīng)回路,應對拖延者,克服拖延者,一步一步來。

拖延癥(英文:procrastination)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遲行為。

(百度百科)

"趨利避害"是人類的本能,"拖延"就是這種本能的表現(xiàn)。

推遲行為的背后,是對這種行為的后果及其所帶來的影響的恐懼。

"拖延"的過程并不愉快,時不時的擔憂,讓你無法享受當下的閑暇。

"拖延"看似暫時延后了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但是不能防止它出現(xiàn)(墨菲定理)。

導致拖延的原因最常見的是恐懼失敗,最離譜的是恐懼成功。

拖延讓我們躲開負面的感覺,它是很好的防御盾牌,但也會阻礙我們開始新的嘗試(新的工作,新的語言,一種樂器)。

有時候,我們的思維停滯在過去,有時候我們的思維游離在未來,我們玩著時空的把戲,躲避著本應應對的壓力。

雖然,拖延的行為看起來是個行為素養(yǎng)問題,但是,它的'根源要復雜得多,“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刻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

心理學家pierssteel認為拖延最可能的四個成因是:對成功信心不足,厭惡被人委派任務,注意力分散和易沖動,目標和酬勞太過遙遠。

對完美主義的追求,或者從反面來說,對失敗的恐懼,都有可能讓我們在某個方面裹足不前。

一方面,就像我在寫這篇文章時,內心總是在猶豫。

我是不是就應列一個提綱,是不是就應準備好一些素材呢?我寫出來的東西有什么作用呢?從在學校的時候寫論文開始,到了公司開始寫各種文檔、ppt等,我都會受到這種心理的困擾,內心想著要把文章寫好,想著要準備充分的素材,要寫得生動搞笑,但每每都是無從下筆。

通常都是這樣,應對著電腦里面的空白文檔,先快速敲下幾個關鍵字,然后想到一些題材,之后開始上網(wǎng)、翻書去尋找,找著找著,最后都忘記了自己本來是要做什么的。

等到回過神來,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檔里面仍然只有幾個關鍵字。

此刻,回想這個過程,在上網(wǎng)、翻書查找題材的時候,在挖空心思想要一個好的題目的時候,我到底在做什么呢?表面上是為了讓資料更充實,讓題材更搞笑,讓題目更加吸引人,但是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在拖延,在拖延進入文章的寫作。

或者,我是想要提前胸有成竹,一氣呵成。

但最后往往是草草了賬。

尤其是在做一些我們并不擅長的事情時,我們更容易拖延。

比如,數(shù)學作業(yè)、作文、手工課的作品。

拖延讓我們延遲應對失敗的恐懼,從而給我們帶來安全感。

當最后期限降臨,我們不得不應對時,我們會采取草草應付的手段,渴望早早擺脫那些令人厭惡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是作業(yè)本身,而是作業(yè)帶給我們對挫敗感,以及由此造成的煩惱和恐懼。

如同,開頭所說,拖延只是一些深層次心理、生理問題的表現(xiàn)。

而對失敗的恐懼也只是一種淺層的表現(xiàn)。

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害怕失敗所造成的不利影響會破壞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可能是認為自己根本不擅長做這件事情,一切的發(fā)奮只是白費時刻。

如果,你認為自己根本沒有學習數(shù)學或者音樂的天賦,而學校中學習的經(jīng)歷給你帶來的只有伴隨著讓人寒心的分數(shù),痛苦的回憶,那么畢業(yè)之后我們會慶幸自己最后擺脫了那些東西。

當有人聲稱自己很享受其中樂趣時,我們的反應就是“他有這天賦,而我沒有”,或者,“哪有什么樂趣”!有時候,"拖延"是我們宣示獨立,爭取控制權,甚至報復的工具。

當更有權勢的人物(上司,家長,更強勢的朋友、配偶)要求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你表面上應承,內心卻充滿抱怨。

或者,你認為這種小事微不足道,讓你去做根本就是殺雞用牛刀,或者你認為自己落入下風,內心的感受沒有得到強勢人物的照顧,或者你早就不滿對方的某些表現(xiàn),因此一旦你找到這個機會,你就會透過拖延的手段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或者報復對方。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十四

《拖延心理學》是由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所著,簡·博克和萊諾拉·袁,是心理學博士、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資深心理咨詢師。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中的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奧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jié)目中,同時也是《人物》和《當代心理學》等出版物的專訪對象。她們一直致力于為全美國的學生、公司組織和公眾團體提供治療的心理工作坊和專題演講方面的服務,終年活躍在斯坦福大學、伯克利的講壇。

通常一本書的可讀性往往取決于作者的閱歷,寫書的人往往被認為對他們的寫作傾向有著非常深入的了解。確實,作者對拖延心理的了解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簡·博克曾經(jīng)說:“我們兩個都知道對方的那些丑事,我們都經(jīng)歷過許多通宵開夜車的日子,也曾為寫博士論文而掙扎了多年,經(jīng)常要繳納稅收滯納金,并常常為自己的拖延而編造種種故事情節(jié)(最為極端的例子是說自己家里死了人)?!背俗髡邇蓚€人對此的個人親身經(jīng)驗之外,作者也有多年與拖延心理打交道的職業(yè)經(jīng)歷。當作者還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咨詢中心成員的時候,作者從1979年開始就為學生拖延者創(chuàng)設了據(jù)作者所知的第一個團體治療課程。在作者的拖延者團體中,作者看到一些拖延的模式和傾向一再地呈現(xiàn)出來。雖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是其中還是有很多引人注目的共性。舉個例子來說,作者原計劃在周一上午九點開始作者一周的團體治療課程,結果作者發(fā)現(xiàn)這根本不現(xiàn)實——在十點之前沒有一個人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當作者向公眾開設拖延工作坊的時候,作者再次遭遇到了這個拖延怪獸。作者差點提前一周取消作者的第一個工作坊,因為在預訂的時間內沒有幾個人報名。結果,幾乎2/3的人是在截止時間的最后一分鐘報了名,作者不得不搬到一個更大的房間里才能容納下這么多的人。

作者不僅僅在文學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且在她從醫(yī)方面的成績也不容否認。30年來,作者在心理治療和心理分析的私人診所內也處理了很多個案,很多人因為常年拖延而積重難返,這讓作者有機會在更深的層次上探索這個問題。作者感到幸運的是,患者們都勇于向作者敞開心扉,這使作者的研究工作從中受益良多。所有這些經(jīng)驗都再次堅定了作者的想法:拖延從根本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時間管理方面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復雜的心理問題。根本而言,拖延的問題是一個人跟自身如何相處的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在自尊上的問題。

論和經(jīng)驗,對拖延作了一次仔細、詳盡、有時也頗為幽默的探索。通過鑒別和檢查那些我們將事情推掉的背后原因——對失敗、成功、控制、疏遠和依附的恐懼,加上我們的時間概念問題和大腦的神經(jīng)學因素——為我們學會怎樣理解拖延的沖動以及怎樣以全新方式采取行動做了一件非常扎實的基礎工作,并為我們提供了達成目標、管理時間、謀求支持和處理壓力等一系列方案來克服拖延問題,她們提供的方案極為實用并經(jīng)受過實踐的檢驗。書中作者還還考慮到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當代文化訴求,以及諸如注意力缺失紊亂癥、執(zhí)行功能障礙癥等神經(jīng)認知問題對拖延的影響。在書中作者甚至還為生活和工作在拖延者身邊的人群提供了不少實用性建議。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認為拖延就是懶惰的一種表現(xiàn),但看完這本書之后才發(fā)現(xiàn),拖延并不只是懶惰,他跟很多因素有關,通過書中的描述,我也發(fā)現(xiàn)自己拖延的毛病,了解到了拖延對事情發(fā)展的影響。我深深地認識到拖延讓我失去了太多的機遇和成功的機會,拖延不是單純的懶惰,它的危害更甚于懶惰,我也意識到拖延必須改正。

一旦意識到拖延的危害,我們該馬上制定相應的更正計劃。

降低期望,設定具體的、可操作而非模糊的、臆想的計劃。不是我要在一年之內學會德語,而是我要在兩個小時內記住十個德語詞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現(xiàn)狀,接受這個世界上沒什么東西是完美的這個事實。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擅長點,更重要的是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十五

《終結拖延癥》提出了一整套目前來看最完整的改善方案,很多“拖兒”們也許都只實踐過其中某個部分,或認知,或情緒,或行為,然而必須承認拖延是復雜人體創(chuàng)造出來的復雜癥候,不是某一個方面的調理就可以改善的,除了認知情緒行為,身體和環(huán)境因素也不容忽視,對付拖延癥,本書的理念就是多管需齊下,拖延也需要“雞尾酒”療法。

書中提出的認知部分主要強調的是對習慣性拖延思維的反思與分析,“五步改變法”是種很好的方案,讀者若能靜下心來體驗和實踐,徹底改變不斷譴責自己的習慣,無疑使拖延從根本上弱化,內化的過程是辛苦的,但是卻是攻克拖延癥所必須的,建立了正確的認知體系,并不斷保護,讓她在心靈深處成長壯大,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真的不算什么“拖延癥患者”,生活也會因此美好而平和了許多。

情緒方法中關于馬和騎手的論述也非常發(fā)人深思,的確,有時理智被拖延的習慣帶的脫離了賽道,拖延者就是那個勒不住韁繩的苯騎手,鍛煉自己的情緒肌肉調整不舒服的感覺,讓自己和狀況并存的條件下啟動是很重要的,書中這段有很多語句一語中的,“你不希望感到不適或顯的智力低下”….的確深刻的指出了拖延者心中隱藏的根本原因,拖延評估匯總表(p91)闡述的拖延的種類和指導也對情緒鍛煉和讀者脆弱的神經(jīng)的磨練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行為部分的關鍵詞是“分心”,與其說是“分心行為”不如說是“分心習慣”,這也許是從我們很小的時候就陪我們一起長大在思維中沉淀多年的壞毛病,書中提出了解決方法,但讀者更應該自己探討適合自己的方法。時間管理的確未必有用,不過思維喊“?!钡秸婵梢栽囈辉??!澳嫦蛞?guī)則”是很有意思的預期方法,它強調預先勾勒出成功的景象。除此之外,更多具體的小方法,跬步千里,五分鐘計劃…….方法都是好方法,讀者自己選擇實踐與堅持才是改變的根本。

客觀的說,決不是恭維,本書的翻譯很有水準,也足見譯者群體的語言根基,畢竟他們是高學歷的青年知識分子。但真誠的說一句,曲高難免和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書的普及性,顯然,喜歡讀網(wǎng)絡小說的年輕人更需要通俗易懂,一句話能直插心窩子里的表達方式,否則即便看了也很難留下深刻的印象。

從作者的角度來講,書中的諸多理論與方法還略有點繁瑣,對一個被拖延癥搞的焦頭爛額,一腦門子官司的重癥患者,在心情陰翳,毫無斗志的嚴重拖延狀態(tài)下,很難馬上運用書中的招數(shù),也就是說,雖然開出了長久的綜合藥方,卻不是可以救急的“速效救心丸”,當然,對付“拖延癥”恐怕沒有什么“速效救心丸”。另外,國外心理學家的西方文化背景使此類書籍在對中國讀者的具體應用指導上的怎么都顯的不夠自然,中國人的文化底蘊和思維傳統(tǒng)使拖延癥也具有很強的本土特色,比如中國孩子從很小就面臨著競爭、學業(yè)就業(yè)等壓力,中國人的體面與中庸等處理問題的態(tài)度是外國學著無法體會和分析的了的,然而,本書的出版還是很有意義的,希望此類書籍的翻譯出版能夠帶動國內心理學醫(yī)學等學者,乃至社會對拖延的思考和關注,吸引更多的人來研究探討戰(zhàn)勝拖延的方法,幫助“拖兒“們解決煩惱無疑會對社會做出很大貢獻。

綜上,書是好書,招是好招,但’“拖延癥”是慢性病,治療康復需要很長的時間,能否有具體的重大改善,需要長久的照顧呵護,需要“拖延癥”患者自身的悟性和造化了!

絕不拖延讀后感篇十六

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什么事情都是以快節(jié)奏的角度漫步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和工作中,這無異于就是給我們年輕人非常大的壓力,書中的胡小懶就是這樣節(jié)奏的年輕人,不僅年紀越發(fā)的大著,而且又是單身,最重要在單位一直處于漂浮狀態(tài),看著胡小懶從開始的懶癌患者,一步一步的理清自己的頭緒,從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慢慢的回歸到計劃的執(zhí)行者進步中,看的我是好振奮,可能他就是我的一個縮影,回想自己以前,后悔,可是世界沒有后悔藥啊,正所謂拖延就是一劑慢性毒藥,讓人深受其害,但是還欲罷不能的感覺。

書中的胡小懶一家公司的策劃,也是做了好幾年的老員工,但是就是病態(tài)的拖延,上班時間的刷微博,刷,聊天,淘寶淘淘,免費的咖啡喝喝,時間就這樣跐溜的跑了,就是這樣的病態(tài)拖延,導致沖忙上交的策劃案都是不合格的,本身策劃就是一個傷腦細胞的事情,偏偏胡小懶就是病態(tài)的拖延,總想著,還有明天,重要該做的事情就這樣拖著,直到期限的最后時刻,才不得不匆忙交工,這對自己,對公司,都是非常不負責的表現(xiàn)。不漂亮的計劃不執(zhí)行----那是因為策劃太費腦細胞,所以拖拖拖,拖拉斯基??膳?零碎的“小岔子”-------上班的聊八卦,訴訴苦水,喝喝免費咖啡,時間就不經(jīng)意間溜走。好可怕的拖延,現(xiàn)在的年輕人太多的拖延病患,人一旦陷入拖延怪圈,就是慢慢吞噬人的.健康,讓人煎熬度日,悔恨到老,這就是拖延的負面威力,嚴重的侵害到我們每個人拖延病患的身心。

現(xiàn)在的拖延癥無處不在,形態(tài)各異,多少人深受其害,卻找不到逃離的出口,俗話說的好:“因病開放,對癥下藥?!泵恳粋€人都要揪出那個拖延的“真兇”?,F(xiàn)在的拖延大多數(shù)都是懶惰的,因為拖延與懶惰是狼狽為奸的一對,要戰(zhàn)拖,就得要從心里和行動上克服拖延,如果懶惰的情緒一直存在,那么人始終會處于一種空想狀態(tài),做什么事情都會覺得“懶得動”。沒有行動,不想行動地耗時間,就是拖延,戰(zhàn)拖,就要從抗擊惰性開始。怎么做呢,遠離那么懶散的人,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做點事情,其實不吃虧,放下三分鐘熱度,多點專注,人要踏實,才能換來長久,最重要的就是時刻提醒自己:別犯懶!年輕人每天在臨睡前,都要想想自己的理想,然后告訴自己:“別犯懶,不行動的話,這些想法就永遠跟夢一樣,摸不著,看不見?!比搜朔栊?,就要學會經(jīng)常與消極的自己作戰(zhàn),在試圖享受安逸的時候給自己一點積極的刺激。

戰(zhàn)拖,對完美主義者,我想說,允許自己的人生留點缺憾,因為缺憾也是一種美,畢竟完成比完美更加的靠譜。生活的贏家,從來都沒有借口,當有件事情遲早需要做,而此刻又不想做,人就會有很多理由拖遲它,借口會讓拖延變得順理成章,要打敗拖延的惡習,就得學會“沒有任何借口”。沒有借口,那就要打造強大的執(zhí)行力,三流的點子加一流的執(zhí)行,永遠比一流的點子加三流的執(zhí)行力更好,戰(zhàn)勝拖延,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立即執(zhí)行,別把想法留在大腦,別讓所以得計劃都是紙上談兵,別試圖準備好一切在開始,要知道,誰不知道明天會發(fā)生什么,但是只有行動才能決定下一秒的你和未來。

如果生命是一場旅行,那么目標就是指引方向的燈塔。心中有了目標,就有了前行的方向,就有了行動的力量。習慣拖延的人,缺少的就是一個堅定的目標,所以才會迷迷糊糊,胡亂的拼湊自己的人生。克服拖延頑疾,就要需找到這股神奇的力量,讓它指引我們前行,把夢想交給現(xiàn)實,告別一事無成,渾渾噩噩的人生。話說有什么樣的目標,就有什么樣的人生,人都要有一個目標的目標,專注的做好每個步驟,專心的做好一件事情,把大大目標分解到小小目標,時刻監(jiān)督自己修正目標,這樣才能夠戰(zhàn)勝拖拉斯基,吻別拖拉斯基。

文章最后,告訴我們,再聰明的人玩不過時間,時間對每一個都是公平的,在時間上偷懶,結果就是患上拖延癥,弄得你焦頭爛額,在時間面前玩耍,拖延癥就會變本加厲的折磨我們,偷走精彩的人生,留下混沌的噩夢。唯有學會時間管理,細化時間安排,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才有可能遠離拖延癥的病魔。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也許我們會感到倦怠,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又或許因為夢想太遙遠,現(xiàn)實耗費了我們太多的精力,打消了從前的積極性,不過不管怎么樣,人都要記住,在奮斗的路上,每一個都會感到疲憊,唯有那些充滿激情的靈魂,才能夠走到終點,因為他們不會被疲憊打敗,就算走在無人陪伴的路上,就會為自己鼓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730325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