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匯總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13:43:31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匯總8篇)
時間:2023-11-01 13:43:31     小編:雅蕊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一

【導語】本站的會員“blyf22”為你整理了“朱熹觀書有感”范文,希望對你有參考作用。

近讀朱熹的一組詩作《觀書有感》,其中一首是這樣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蔽淖制綄崳瑢懙氖情T前那口小小的池塘,似乎是讀書之余,偶一抬頭,見塘水宜人,波蕩影搖,怡情洗心,便出此作。然而再看這組詩的總體,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作者隱含在詩中的深意。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撇開功過不談,他不失為一個大學問家。而這首詩,恰是關于如何“治學”的。在詩中,我們能品味出的作者的第一層喻意是:好的書是一個人思想的源頭活水。一個人的思想要豐富、深刻、明晰,必須博覽群書。作者仿佛面對著一本好書,在驚喜地贊嘆:這就是我的源頭活水呀!腦海中一片開朗,浮想聯(lián)翩,真所謂“天光云影共徘徊”了。

的確,讀一本好書,不僅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之一,也是一個人發(fā)展自己思想的必由之路。馬克思為寫作《資本論》,天天到圖書館研讀大量著作,終于有了震古爍今的發(fā)現(xiàn),但這種打破舊思想桎梏的嶄新論斷,如果沒有對前人著述的研究分析,又怎么能建立起來呢?讀書,學習,批判,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試想,一個人如果不讀書,怎么可能具有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洞見!越是博覽群書——當然要在有自己批評借鑒的基礎上——才越能成其學業(yè)。諺語云“厚積薄發(fā)”,唯有“積”之深厚,方得“發(fā)”之噴薄。細吟全詩,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寓意并不止于此。作為一個著述家,朱熹當然會很注意古人的寫作中可取的方法、長處?!鞍氘€方塘”也可以是指古人的著作;“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以理解為靈活的思路,發(fā)展、更新思想,來源于社會生活這股“活水”。許多同學常感到作文時筆頭艱澀,無物可言。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文章便是生活,有了生活才能有文章。什么叫“有了生活”呢?我們每個人不都在“生活”著嗎?如果把這里的生活仍理解為日?,嵤戮湾e了?!坝辛松睢?,指的是對生活進行觀察、化驗、思考,而后有所得。這“所得”,便是你的生活;這“所得”,再經過你的大腦的加工,就充實了你的文章。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注意周圍的事物,以其作為寫作的“源頭活水”。從廣義上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問”,而要想學有所長,必須時時注意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充實自己。這學問,也便如一個小小的池塘,若常有新水注入,能明澈如鏡;若是斷了源頭活水,便會發(fā)臭了。

生活,便是我們最重要的源頭活水。如果我們既能不倦地從書本中汲取養(yǎng)料,又注意在生活中不斷擴大學識,“源頭活水”定會匯成“不盡長江”滾滾注入“浩瀚大海”。這首短短的小詩中孕蓄的哲理是多么富有啟迪呵!

觀《中國女排》有感

觀《老師好》有感

觀《雞毛信》有感

觀《驚天動地》有感

觀《八佰》有感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二

這是朱熹對讀書感悟的一首詩歌。朱熹是南宋時期的理學家,認為“理”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并提出追求“理”的方法為“格物致知”。這首詩寫作者在讀書中心情舒暢,突有感悟,思緒紛揚,于是執(zhí)筆而抒。

首聯(lián):半畝見方的池塘像鏡子一樣清澈明凈,描繪了精密,清雅的景色,“半畝”形容池塘的面積小,同時又因書是方形的,所以,將書比作“半畝方塘”又是增添了詞匯的能指性,豐富文章內容,活躍表達方式。《木蘭詩》中言:“明星盈盈,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此乃“一鑒開”的生動形象的映襯?!伴_”是單音節(jié)動詞,椅子盡顯靈動,清亮之韻。

頷聯(lián):天空的光色同舒云的倩影在塘中一共同徘徊,渲染了寧靜,幽淳的圖景?!疤旃狻笔庆o景,“云影”是動景,以此凸顯“動靜結合”,欲動還靜,欲靜還動的風雅,表達作者歡一愉,舒暢之情,與《禮記》中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情形頗為相似,在靜態(tài)的學習,積聚深厚功底的同時,不斷練筆,交流,實踐才能保持思想的活潑,獨到,深刻。

頸聯(lián):“敢問這水渠何為清澈到如此地步?以設問的形式抒發(fā)作者的感嘆、驚訝以及贊美,同時也讓作者身臨其境,感觸并思考著水泉如此澄澈透清的原因,使讀者的情思融入文章,引起共鳴。

尾聯(lián):只因為他的源頭有活水流動。誰的活潑,空靈的性情在此點名,古語中:“流水不腐,戶樞不蝕”活水源源不斷的涌流,洗去塵埃,洗掉嘩然,濯滌污塵,在讀書中獲取知識更是這樣。從而使人頓悟,并升華意境。

朱熹被稱作“理”家的宗師,整首詩充盈著淡雅的節(jié)奏和氣韻,感情細膩,溫婉,聲調,色彩,藝術風格清新且富含哲理,這便是此詩的妙處。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三

星期天的早晨,我和媽媽做漢子游戲。我們是從生字表里邊找的,媽媽考我一個“木”一個“公”是什么呀?我一邊想一邊用手比劃,是“松”。我終于猜出來了。媽媽又考了我?guī)讉€,我又考媽媽,我說兩個“月”是什么,媽媽很快答出來了,是“朋”,我說對了是朋友的朋。我們玩的很高興。

媽媽還給我講了故事,這個故事是媽媽講的,因為沒有拼音,我有的字不認識,讓我仔細聽。

故事的名字叫《樹上的落葉》,故事是說一戶人家的院子里有幾棵槐樹,秋天來了,院子里每天都落下一些樹葉。一個小男孩每天放學做完作業(yè)就打掃落葉。

小男孩每天都干,時間長了,他有些厭煩了。為什么每天掃干凈了,第二天還有呢?他想到了一個好主意,他爬到樹上使勁的搖,樹葉落下了很多。小男孩高興地把樹葉打掃干凈,心想:樹上的黃葉都被我搖下來了,明天就沒有了。

到了第二天放學后,男孩傻了眼,地上的樹葉一點也不比昨天的少。故事說明了小男孩做法是徒勞的。秋天的樹葉每天都會落,人做事情也是一樣,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珍惜現(xiàn)在,也就擁有了未來。

要今日事,今日畢。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四

昨夜江水暴漲,大船像羽毛一樣輕飄在水上。往日無水,前拉后推,費力勞神,怎么也拽不動,今天大水一來無需人力船順著水漂來漂去行走自如。

從這首詩可以體會出時機的重要性,順勢而為毫不費力且效果良好;相反地,逆勢而行費力不說,而且往往勞而無功,窮忙活。

人們常說時勢造英雄,還有一句相反的話:英雄造時勢。但是我們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扛不住大勢,所謂“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只能順勢而為。就像20xx-20xx年期間,如果投資房地產,肯定是暴利,身價過億不難;而如果在20xx年才進入房地產,想復制前十年的輝煌很難,能不賠錢就不錯了。差別在哪兒呢?形勢變了,個人在形勢面前是渺小的。

評書、歷史演義小說中說客游說一個人的時候常說“識時務者為俊杰”,通常只有俊杰才能做到先知先覺,從微細的征兆看出事物發(fā)展的趨勢。

能夠看到趨勢并做到因時而變的不是一般人,《楚辭漁父》中有如下文字:

漁父曰:“圣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保皽胬酥遒?,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與世推移”,順勢而作,不管滄浪的水清還是濁,都可以充分利用。

歷史上很多的君子、隱士,因為做不到或不屑“與世推移”,總是被小人斗垮或被排擠,導致幾千年來總是治少亂多,生靈涂炭,難怪張養(yǎng)浩會感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正是君子不作為的寫照。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五

近讀朱熹的一組詩作《觀書有感》,其中一首是這樣的:“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蔽淖制綄?,寫的是門前那口小小的池塘,似乎是讀書之余,偶一抬頭,見塘水宜人,波蕩影搖,怡情洗心,便出此作。然而再看這組詩的總體,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作者隱含在詩中的深意。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撇開功過不談,他不失為一個大學問家。而這首詩,恰是關于如何“治學”的。在詩中,我們能品味出的作者的第一層喻意是:好的書是一個人思想的源頭活水。一個人的思想要豐富、深刻、明晰,必須博覽群書。作者仿佛面對著一本好書,在驚喜地贊嘆:這就是我的源頭活水呀!腦海中一片開朗,浮想聯(lián)翩,真所謂“天光云影共徘徊”了。

的確,讀一本好書,不僅是人生的最高享受之一,也是一個人發(fā)展自己思想的必由之路。馬克思為寫作《資本論》,天天到圖書館研讀大量著作,終于有了震古爍今的發(fā)現(xiàn),但這種打破舊思想桎梏的嶄新論斷,如果沒有對前人著述的研究分析,又怎么能建立起來呢?讀書,學習,批判,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試想,一個人如果不讀書,怎么可能具有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洞見!越是博覽群書——當然要在有自己批評借鑒的基礎上——才越能成其學業(yè)。諺語云“厚積薄發(fā)”,唯有“積”之深厚,方得“發(fā)”之噴薄。細吟全詩,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作者的寓意并不止于此。作為一個著述家,朱熹當然會很注意古人的寫作中可取的方法、長處。“半畝方塘”也可以是指古人的著作;“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以理解為靈活的思路,發(fā)展、更新思想,來源于社會生活這股“活水”。許多同學常感到作文時筆頭艱澀,無物可言。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文章便是生活,有了生活才能有文章。什么叫“有了生活”呢?我們每個人不都在“生活”著嗎?如果把這里的生活仍理解為日常瑣事就錯了?!坝辛松睢?,指的是對生活進行觀察、化驗、思考,而后有所得。這“所得”,便是你的生活;這“所得”,再經過你的大腦的加工,就充實了你的文章。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注意周圍的事物,以其作為寫作的“源頭活水”。從廣義上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問”,而要想學有所長,必須時時注意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充實自己。這學問,也便如一個小小的池塘,若常有新水注入,能明澈如鏡;若是斷了源頭活水,便會發(fā)臭了。

生活,便是我們最重要的源頭活水。如果我們既能不倦地從書本中汲取養(yǎng)料,又注意在生活中不斷擴大學識,“源頭活水”定會匯成“不盡長江”滾滾注入“浩瀚大?!?。這首短短的小詩中孕蓄的哲理是多么富有啟迪呵!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六

最近剛剛買了安妮的新書《清醒記》,在最短的時間把它看完,并且內心有許多觸動。

我不知道自己內心是否也有陰暗的地帶,因為眾人眼中的安妮就是如此,靈魂里隱喻著頹廢的美麗和不自知的驚動。而她的文字,在我看來,仿佛是從自己的血液流涌出來一般。帶著原始的魯莽。靈魂相通的語言,如利箭一般。在心里橫沖直撞。覺著自己的心痛。

日一頁頁的大概就這么過去了。付出卻未曾知道結果。不能求得別人的明了。也不得語言去表達。唯留沉靜的心。像水一般靜靜流淌。沒有回聲。

時有浮澡,時有放縱。一樣可以有清醒的內心。知道自己的無助和茫然,但仍是無能為力。

企求用什么樣的語言。讓你了解。不管是親情,情,或是友情。我無法告訴你那些深隱于內心的情感。我心有感動。卻只對你保持沉默。記得那一句話,一直記得,讓自己無時無刻的明白蒼涼的遠方。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漂流是生命的本質。我們從這里流浪到那里,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然后在日里麻木不仁了。不懂過往,不懂珍惜。不懂離別。

我常常對自己說。如果不能擁抱。那么選擇等待??墒菂s在害怕,也許有一天,我們都再也回不去了。

對日產生懷疑,不知道它的真實意義何在。是否它僅僅只是一聲無始無終的流浪。記起曾經路過的人,我們曾那么接,那么真切的相。而現(xiàn)在卻只身天涯。

不相信永遠,因為不確定是否有明天的存在,生命原本就是一個巨大的未知。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帶來不安全感。所以生命里的充訴企求??事犼愞妊傅摹妒辍罚@個男人是人群中如此普通的一個。也沒有異于別人的優(yōu)美噪音,但他卻在這般平淡的情感里擁有了他的獨特氣息。他獨自喃喃的'唱,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于我。我們還是一樣陪在一個陌生的左右,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十年之后我們是朋友,只是那種溫柔再也找不到擁抱的理由。情人最后淪為朋友。

我只是被這最后一句振動。情人最后淪為朋友。這種結局,似是有無盡的傷感。卻又發(fā)覺自己對的無力。

我仿佛聽到記憶中的曼楨在《十八春》里幽幽的說:“我們再也回不去了?!笔チ耍僖矡o法擁抱。連雙手都是這么寂寞。

安妮說,即使在深切的熱里,我們仍是絕望。

也許因為那。已是過往。或者是痛得徹底。無法擁抱對方的靈魂。也許存在過的表像,但是我們的靈魂離得這么遠,這么遠。即使你說的話。剛剛還在耳邊響起。

習慣冷漠,不輕易接近,不輕易付出。她說傷痛是別人給予的恥辱。自己堅持的幻覺。最慘痛的傷總是難以拿來視人。只能找個無人的角落躲起來。

喜歡沉靜的男。因為他的沉靜只是因為他在思考。思考總是讓一個人的內心豐盈。心思溫柔。心中才會有流溢,才會值得被。

可是又他不能一味沉默,雖然有時候沉默是一個人最好的品質。他得學會讓人踏實。待人溫和。最重要的是。他要確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等待更加不易。所以他要懂得珍惜和善待。

害怕一個男對感情的一味沉默。他不透露自己的喜好厭惡,也不告知的存在與否。更無從確定他下一刻的方向。他的沉默只能證明他思緒復繁或周旋。情感的無疾而終。

他是一個流浪中的男。也許他可以將一些瑣碎對你公布。可是他不提及感情。他不說你。不要求你他。他只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最輕松的位置。隨意來去。如風,他也許自喻為蕭灑。實則是一種巨大的無情。因為不想有束縛。卻希望被關注護。他也許會帶你到山花爛漫處。卻不是為一個人??赡苁且驗槔锩嬗刑嗟乃髑?,所以不自由。而他卻是一個自由至上主義者。

我從不對遇見的人加以太多的評價。但是我相信自己的感覺。只需要幾分鐘的相處便知道那個人是否是自己喜歡的那一類。不喜歡同陌生人交談。即使只是在網絡。因為陌生加深了不信任感。不能彼此交付靈魂。語言失卻情感依附。所以我不相信一見鐘情。在我生命里只會產生日久生情。也許自己是一個吝嗇情感的人。不容易付出。如若付出。便希望自己能夠堅持。

也許想要的,一直都只是彼岸的花朵。不可觸及,只有盛開著想像的美麗眩目。

關于生命。

曾經學張玲寫《我的天才夢》,張說,生命是一襲華麗的袍,爬滿了蚤。

我寫的卻是。生命是一場繁花的夢,這夢因為空靈和眇然,有無限期盼。才覺美好的神圣。而夢的盡頭,是否柳暗花明,我們唯有靜默以待。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七

建水朱家花園位于云南建水古城的建新街中段,是清末鄉(xiāng)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占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筑呈"縱四橫三"布局,為建水典型的"三間六耳三間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傳統(tǒng)民居的變通組合體建筑。

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房屋214間。整組建筑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精美高雅。庭院廳堂布置合理,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形成"迷宮式"建筑群。目前,已成為集住宿,觀賞,旅游,娛樂為一體的,有一定規(guī)模和檔次的,有品味、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旅游精品景點。

建水朱家花園是一組規(guī)模宏大的清代民居建筑,有"西南邊陲大觀園"之稱。

朱家花園坐南朝北,入口為垂花大門。左側沿街的10間"呆腳樓"與其后的"跑馬轉角樓"相連,是當年的帳房和資供應鋪面等,是朱家經營進出口貿易,買賣大錫、洋紗布匹、食鹽、煙土的"朱恒泰"總商號。右側前為家族祠堂,后為內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有戲臺、亭閣、庭蔭花木等。水池邊有右欄。

整組建筑的正前為三大開間的花廳,左右兩側為小姐"繡樓"。花廳前是花園,左右對峙透空花墻,將其自然分隔為東園和西園。花園正前有荷池,樹叢,苗圃,花圃散布其間,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園林。朱家花園內雅外秀、形制規(guī)整、布局靈活,空間豐富、層次漸進,環(huán)境清幽、色彩淡雅、裝修有度、結構統(tǒng)一,在豐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內地文化與邊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價值。

垂花門樓的大門,是瓦屋頂,三疊水式楹。門頭上方高懸著三重錯落有致、優(yōu)雅精美的檐枋,上面分別雕鏤出富有寓意的圖案:第一重檐枋上透雕出幾尾游魚和兩條金龍,寓意為"魚躍龍門";第二重檐枋上鏤出朝陽和四只喜鵲,寓意為"四喜臨門"、"蒸蒸日上";第三重檐枋上鐫刻著佛手、桃梨、香爐、寶瓶等物,象征著"福祿壽"。旁邊雕斗上鏤空的金馬、碧雞,寓意"金碧輝煌"。金馬、碧雞傳說是古代滇池邊的兩種神物,如今已經成為云南的象征之物。在大門前,有一對刻著龍鳳圖案的石鼓,據說兩個石匠花了一年的功夫才大功告成。兩個石匠把他們這件生命的杰作交給世人;朱氏家族用銀兩和心血留下了這幢華麗的建筑。

進了大門是家宅,是三套三進的院落,并列連排。步入中門,迎面而來的是一道透空花墻,上面開著一道月宮門,正上方有四個字"循規(guī)蹈矩",背面則是"謹言慎行"。院子的中軸線上依次排列著前廳、中廳和后堂。前廳左接花廳,花廳三開間,卷棚頂,兩側置美人靠,主人在園中賞花觀魚后,可在此小憩。四面廊坊上均雕刻著精美的圖樣。當年花廳外面的這個花園是朱家少爺、小姐們最喜歡的地方,他們在這里吟詩寫字,還在這里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令人蕩氣回腸的《紅樓夢》。在這個仿照大觀園而修建的豪宅里,他們一遍遍地向往著屬于他們的春天。

花廳內懸"中將第"匾,是朱朝瑛參與辛亥革命臨安起義后獲中將銜時所制,楹柱上還掛有當年云南都督蔡鍔的題贈:"做事須憑肝膽,為人莫負須眉。"朱朝瑛的居室,不對稱,內高且斜,園內的人解釋說這就是"歪門邪道",有辟邪之意吧。朱家花園北面居高,宅子正門進來會逐漸變高,加之軸線偏斜,于是形成了外面人看里面不清,里面人看外面準確,其用意一是可隱藏主子的隱私,二來也可以監(jiān)視下人們的舉動。

在寫著"中將第"的花廳兩旁,就是朱家小姐的繡樓、閨房。那香閨寂寂,"日高猶自憑朱欄,含顰不語恨春殘"之類的香奩故事,在簾櫳低垂后面,似乎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

1998年,在重修朱家花園的施工中,管理人員還在樓上發(fā)現(xiàn)了朱家小姐學詩時,經老師批改過,畫著紅圈圈的詩文?,F(xiàn)在,它們也在朱家花園內的圖片展覽里,那些娟秀的字跡,依然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與脈搏。

閨房里,花瓶、床鋪、墨硯、帳幔、瑤琴等等都在(仿古品),一副清代大家閨秀的氣派,似有佳人余韻。這個落入民間的"大觀園",和《紅樓夢》一樣,沒有逃脫一種宿命的悲劇色彩。那些可愛、高貴而又充滿靈性的女子,都生逢亂世。這些弱小的女子用驚恐的文字記錄下了眼中的世界:"千方百計終難安,坐困愁城淚沾襟;仲春九月天氣寒,何處驚現(xiàn)槍炮聲"、"何地茫茫起黑煙,繼而紅光火沖天。兵匪相爭施回碌(火災),良民保命恐后先"、"牧童去來有歸路,手足逃難無歧途。每日觀音座下拜,骨肉早早還故鄉(xiāng)"。

走過"蓄芳閣"、"含玉樓"、"紅樓影射"樓閣,一幅幅對聯(lián)顯示著豪宅主人曾經的風雅情趣;錯落有致的精巧花木,曲徑通幽的層層院落,整座園林盡顯神秘與高貴。

豪宅東面的朱氏宗祠也是一套三進院落,在墻壁上刻著五百多字的"朱子家訓"---"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勿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前有池名"小鵝湖",典出南宋朱熹講學江西鉛山鵝湖寺。池前建有水榭,是朱家的戲臺。池上石欄兩面還刻有24幅詩詞書畫和浮雕,其中一首詩正描繪了朱家當年笙歌盈門、風光無限的佳境:

園林如畫傍祠堂,桂子蘭孫吐異香。

得地恰當臨北極,鑿池翻喜在中央。

紅蓮映日恩光遠,碧沼無波世澤長。

最好夜深人傍檻,石欄桿外水風涼。

可以想象,當年朱朝瑛的母親黃夫人也像大觀園中的賈母一樣,帶領兒孫家眷們坐在雍容華貴的華堂里看著人間戲劇上演。

華堂后面,是家族的議事廳。當年的朱氏兄弟們,就是在這里商議國家朝政、家族事務。據朱氏后人回憶,當時朱家大小百余口在一起吃飯,好不熱鬧壯觀,像現(xiàn)在小學生值周一樣。當時各家媳婦輪流做飯,五天一輪。朱氏后人記得最為"輝煌"的一次吃飯是朱朝瑛之母黃夫人去世"開大喪",當時臨安城(即如今的建水)兩天不燒火,朱家花園里到處都擺滿了吃飯的桌子,據說殺豬的人在別人將豬捆好以后,只負責走過去捅一刀,剩余的事情由別人料理,可結果從早到晚,他殺了整整一天。

由于南方氣候相對比較溫和,朱家各個房間的房門都是敞開的,門門相通,院院相連。亭臺樓閣、過道門洞,層層疊疊,恍若一個個小小的、可愛的迷宮。

天井中有一口水井也是與眾不同,不僅井內的水從不干竭,更妙的是它的水位始終比地面高,當年朱家人將它視為"財源"。因為她的水位極高。無需吊桶,伸手即可觸及水面。井緣上有個小洞,據說水位最高的時候,井水就會從小洞溢出,在院中的四個角落流淌,也稱"財源滾滾"。傳說朱家之所以財源滾滾,與這口井的風水也是很有關的,因為水位高,所以才會財源廣進。

朱家花園院落層進疊出,房舍鱗次櫛比;翹角轉椽,陡脊飛檐,屋面反曲有舉折呈流線型;四十二個用青石板鋪地的大小天井,幾百道木門花窗、畫軒雕欄,讓人眼花繚亂;造型奇美,錯落有致,曲徑通幽,富貴而不失風雅。游客一進入朱家花園,就會為這座大型民居建筑藝術的高超而驚嘆不已。

朱熹觀書有感二首篇八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zhàn)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1、渠:它,第三人稱代詞,這里指方塘之水。

2、那得:怎么會。

3、那:通“哪”,怎么的意思。

4、清如許:這樣清澈。

5、如:如此,這樣。

6、清:清澈。

7、為:因為。

8、源頭活水:比喻知識是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從而不斷積累,只有在人生的學習中不斷地學習、運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進和活力,就像水源頭一樣。

9、“艨艟”:古代攻擊性很強的戰(zhàn)艦名,這里指大船。一毛輕:像一片羽毛一般輕盈。

10、向來:原先,指春水上漲之前。推移力:指淺水時行船困難,需人推挽而行。

11、中流:河流的中心。

《觀書有感二首·其二》是借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學習有關的道理?!白蛞菇叴核眶揪夼炓幻p”,其中的“艨艟”也寫作“蒙沖”。因為“昨夜”下了大雨,“江邊春水”,萬溪千流,滾滾滔滔,匯入大江,所以本來擱淺的“艨艟巨艦”,就如羽毛般那浮了起來?!跋騺硗髻M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此時春水猛漲,巨艦卻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詩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所蘊含的客觀意義是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fā),足以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chuàng)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這首詩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個問題,經過學習忽然有了心得后寫下來的。

《觀書有感二首》所蘊含的道理屬于美學原理范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chuàng)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讀者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對象,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y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xiàn)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fā)”等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26438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