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匯總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01 01:28:18
精選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匯總17篇)
時間:2023-11-01 01:28:18     小編:琉璃

讀后感是一篇記錄讀者對所讀書籍感受和思考的文章。如何在讀后感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觀點?下面是一些學生寫的讀后感范文,不同角度的觀點,希望能給大家啟發(fā)。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一

“言傳身教”我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和父母相處,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孩子學會了為人處事,養(yǎng)成了行為習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悄然的,是深遠的。我想,這也是張文質先生提出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的原因之一。要改變孩子,得從改變父母開始。而要改變父母,談何容易?這需要父母有改變自己的決心和堅強意志,需要不斷地學習,檢視自己。而《改變父母改變孩子》則是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向人們沒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如促膝談心,讓人在不經意間得到教益。

我們大人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少,或者說是知而不做,或者說還沒有認識到做的重要性,缺乏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

為此,文質先生特別提及:“我們經常道理講得太多,給孩子做榜樣、做具體的示范太少?!钡拇_如此,不少家長許多時候是講一套做一套。

我們大人做容易犯毛病,即自以為是。由于自以為是,導致溝通理解的障礙。許多事情在我們大人看來是十分淺顯的事,但在孩子看來卻變成十分困難的了。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對待一個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需要有平常心,需要有一種理解力,需要有一種針對孩子不同的心智成長的狀況要對癥下藥,甚至我覺得比對癥下藥更重要的,還是理解力?!?/p>

理解孩子,需要溝通,需要聆聽來自孩子的聲音,多聽聽孩子對生活、對個人成長的理解,多詢問一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感受,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斷;而是更多的要讓孩子回到自己來理解這個世界,選擇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式,讓他得以成長。所以一方面就是父母你要盡到責任,幫助他支持他肯定他的個人選擇;另一方面在他個人做了選擇之后,有時候要幫他承擔這種風險,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充滿各種風險的,你能不能幫助他,尤其是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在他成長不太順利的時候;在他感到很迷茫的時候,父母能不能更堅定的站在他身后,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質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

生活中,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和克制的比比皆是。孩子犯了錯誤,一些家長還沒有說上幾句就急了,破口大罵,甚至動起手來。缺乏耐心和克制,粗暴對待孩子,常會對孩子產生傷害。家長若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道冷靜地分析問題,一定會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更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教育孩子,不是你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干著急沒用,責怪也沒用。你罵他打他,反而會沖淡它對錯誤的認識;你寬容他,他反而人會心懷愧疚,會極力反省并改正錯誤。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過程。教育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家長要堅持把鼓勵、贊揚、肯定、分享、幫助變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滿愛意和希望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會更堅強、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二

前不久,讀了《解放孩子的潛能》一書。該書從孩子的整體成長和所需教育兩個方面,談了做父母的應該怎樣去了解和支持孩子。

書中指出,作為父母的應以良好的方式去培養(yǎng)、鼓勵和啟蒙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令你很頭疼,目前常犯一些錯誤或正潛藏著一些危險,父母也要不嫌其煩地耐心地進行正面誘導,使其明白自己錯在哪里,懂得這樣下去的后果,并給予其希望、勇氣和支持,從而使孩子能真正得以健康地成長。同時做父母的要透過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并和他們一起成長。正如致力于兒童發(fā)展研究的偉大學者皮亞杰說的:“孩子解釋大人,多于大人解釋孩子。”

孩子需要愛。愛意味著什么?我的理解是,愛是一種與他人相處的法則——對個體充分尊重,把他們的需要放在首位,而不圖回報。愛是我們創(chuàng)造的容納空間,為了讓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愛是帶著感情的理解,是帶著理解去感覺事物的能力。它既不是未經悟性引導的盲目情緒,也不是冷冰冰的理性邏輯。正如列奧納多達芬奇所說:“偉大的愛出自偉大的理解?!币磺姓嬲膼凼抢?,絕對不會是自私的。

然而父母對孩子的愛,比這還要豐富得多。因為它不是空口言談,而是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它不能停留在想法或感覺上,還要付諸于實踐。也就是說父母必須把自己對孩子的一切美好的想法或情感,轉變成對孩子有幫助的具體行動。愛涉及到父母和孩子的關系,也和父母對自己的了解以及行為有關。

我覺得書中談到的幾個關于父母對孩子的愛意味什么的觀點,很有內涵:

(1)承認孩子的個性,并協(xié)助他的發(fā)展;

(2)洞察孩子的潛能,讓孩子成為他能夠成為的人;

(3)認清我們自己的長處和弱點,為了孩子努力完善自己;

(4)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讓孩子從中找到意義和價值;

(5)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氣,不欺騙孩子;

(6)提供孩子真正需要的事物,并盡量排除他們不需要的一切;

(7)重視積極正面的引導,不回避消極負面的部分;

(8)滿懷勇氣和希望面對生活中的失敗和挫折;

(9)盼望奇跡的發(fā)生,但也接受貧賤卑微。;

有關于愛意味著什么?這些觀點,可以成為父母和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以后行動的指南。

書中說到的成功兒童,也許他們的人格具有某些先天的特征,但仍需要后天父母及老師正確地引導和幫助去加以發(fā)展。平時父母和老師僅僅告訴孩子要如何做很難奏效,孩子必須親眼看到怎樣做。孩子需要能培養(yǎng)自我價值感的榜樣,需要具有人際交往能力、愿意幫助別人的榜樣,以及能夠承擔責任的榜樣。因此,父母以及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去承擔我們必須去做的“榜樣”。

總之,這本書中的許多觀點對我啟發(fā)很大,使我感觸很深,它將成為我今后工作中努力的方向。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三

每次彭彭都會推薦好書這次也不例外,能夠和一群快樂媽媽們在一起聊讀書感更是一大趣事?!督夥鸥改附夥藕⒆印罚逗⒆樱埌涯愕氖纸o我》這兩本書又帶給我了一些啟示。上次讀書會后老公說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希望你們做的這些事不僅僅只是吸引別人的眼球,而是要打動別人的心”。其實參加這樣的活動我更在意的是看見自己,觀察自己,了解自己。所以每次我會很認真的去“悟”書,這本《解放父母解放孩子》書只有兩個部分13章節(jié),如果是泛讀可能一天時間就能看完,而對于我這樣喜歡邊看邊注解邊聯系實際的家長來說就需要三個星期了。

這本書帶給我最深的感受是,原來那些溝通的語言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第一次接觸那些語言是讀《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那本書,當時它帶給我至少是視覺上有一種和心接近的育兒技巧,但是因為是帶著技巧的語言我會覺得很難運用,總是不知不覺走回老路上,自從一年前參加了書中類似的父母學習后,我開始了系統(tǒng)的接觸育兒教育,時尚的說法是“自我成長”課。在學習中我們會有意識的練習書中的溝通方式,去感受我們平時說給孩子聽的語言中孩子會感受到的信息。我們發(fā)現有時候我們會挖苦孩子、誘惑孩子、抱怨孩子、欺騙孩子、諷刺孩子、最多的是指責孩子。我們還發(fā)現孩子發(fā)生狀況首先不能淡定的是我們家長,我們愛面子有時候會虛榮心作怪,我們不愿看見孩子哭泣受委屈,我們甚至不敢去面對孩子的痛苦。《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說“人生苦難重重”;古人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們說“孩子你的情緒讓我知道,我會用心去感受你”。

第一章節(jié)“孩子也是人”。我們只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對待,我們才能更清晰的看到孩子理解孩子。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是我負責養(yǎng)育,你自己負責成長。

第二章節(jié)“父母也是人”。教育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家長如果把孩子當做精神的附屬品,我們的關系就會混亂。只有劃清了與孩子的界限,家長才能更好的接受自己,再鏈接家庭。當我們把自己看清時,我們會發(fā)現原來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我們能努力克制自己的欲望、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因為我們身體和心智都在成熟。再去看孩子的哭鬧、打人、調皮我們會去了解情緒背后的故事,我們不再焦慮孩子的狀況因為我們明白這是孩子成長的路上必定會遇到的,我們會告訴孩子你的情緒可以接受,你的行為是要受到限制。

讀完后,我會很感謝兒子。因為孩子總能真誠的把他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與我分享,我也很高興自己能在孩子鬧情緒時幫助到孩子,我發(fā)現家長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

記得這次去旅行在孩子間為了玩手機有了故事。地點:洗腳城。旅行到了最后一天,幾位美媽都累得夠嗆于是乎決定洗洗正宗的成都腳浴,孩子們怎么辦呢?玩手機游戲吧。四個孩子倒也愿意互相交換了手機,剛開始n沒加入,她在一個人看電視,一段時間后n沒意思了提出也要參與其中,跳跳小朋友跟妞妞換了手機,沒想到還剛剛換到的手機十分鐘就沒電了。妞妞繼續(xù)看電視,又過了一會她提出想玩手機(這里要提醒大家,沒電的手機是笑哥的,妞妞的手機在跳跳手上),但是妞妞沒有強行去搶,她只是在跳跳和笑笑兩人中游離,提出想玩手機。跳跳慢慢的說,我在玩啊。笑笑堅定的說,那不行我正在玩。(我當時心里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時候不能強行要求笑笑讓出手機,他一定會說是她換到的手機沒電了為什么我要給妞妞。我選擇繼續(xù)觀察)看到這樣的場面,家長心里一定會感受到妞妞她很禮貌的在遵守規(guī)則,雖然換回來的手機沒電了,她也沒有強行去要回自己的手機。可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家長會很難淡定,于是我和跳跳媽還是忍不住介入了。當然首先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讓出手機,兩個孩子都沒有同意,這時最小的朗朗弟主動把自己的手機讓給妞妞玩,妞妞沒有要,她希望拿到跳跳的手機,而跳跳的手機現在在笑笑手里。正在介入中,這時笑笑手里的手機響了,跳跳媽接過手機接電話。接完電話跳跳媽做出了一個決定把手機給了妞妞,(我想這會有故事了,笑笑一定會堅持要求要回手機的,我做好準備應付)這時候笑笑暴跳如雷,口口聲聲說“騙子”。我都沒問跳跳媽是不是當時都被嚇著了,看到笑笑如此舉動我抓住他的肩膀說“笑笑,你是說阿姨沒經過你的同意把手機給了妞妞,你心里很生氣是嗎”?笑笑咬著牙從牙縫里又蹦出一句“阿姨是騙子”。我還看見笑笑拳頭握得死死的,那架勢好像就要往跳跳媽身上撲過去,孩子還是沒有那么做,我也死死的抱住了孩子,“笑笑,你認為阿姨沒有經過你的同意把手機給了妞妞,所以你說阿姨是騙子”。笑笑沒有說話,放聲大哭起來,我把笑笑轉過來面對我接著說“笑笑,妞妞她拿到手機沒多久就沒電了這對妞妞是不是會覺得不公平”,笑笑的情緒似乎平靜一些了。我接著說“如果你是妞妞你會開心嗎,手機是跳跳媽的,她有處理手機的權利,而且跳跳媽媽再把手機給妞妞的時候告知了你,希望給妞妞玩一下”。笑笑聽后似乎有了一些理解,他沒有再繼續(xù)哭,情緒也逐漸轉好后來還跟跳跳媽道了歉。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可以看到,情緒被觀察認識后就能把自己與情緒剝離開來。至少當時我沒有被孩子的情緒嚇到,我反而很高興孩子會遇見這樣的狀況,生活中會發(fā)生很多和自己意愿不太相符的事,我們不是要去改變別人我們要去認識自己,套句俗話“善解人意”。笑笑的手機沒電了,作為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他還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他只會直觀的認為手機已經換了,沒電了和我沒關系。我會去用這樣的方式理解孩子,當我把這件事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用觀察的心態(tài)去看待是,我會發(fā)現我不會因為當時的狀況影響到自己的情緒,因為我的情緒沒有被影響我會很能理解雙方。

因為這本書讓我對曾經那些依稀模糊的溝通方式有了更清晰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堅定了自己一直堅持的溝通方式。忽然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在一群好朋友中我總能體悟到幸福感。

真的很幸運,偶然的機會在新浪少兒博客和新浪親子看到青豆書坊有試讀的活動,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提出了申請,之后經歷了不敢相信到欣喜若狂的心路歷程。在此要特別感謝新浪少兒博客、新浪親子中心、青豆書坊,還要特別感謝青豆書坊的企劃劉汶宴。拿到書后,忙里偷閑從頭到尾一字一句的認真讀下來,感觸真的頗多。一直在琢磨該用什么方式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喜悅和感受呢,“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嘛,除了尋找機會向身邊的親朋好友推薦外,當然不能忘記了新浪博客哦。分享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早日找到營造快樂家庭氛圍的力量和源泉。

可以說從05年夏天成為準媽媽后,自己曾經很惶恐,自己都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該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媽媽呢?所以如饑似渴的看了好些胎教、育兒之類的書,這些年來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也需要不斷成長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09年一次偶然的機會聆聽了一次“薩提亞家庭成長模式”的公開課,才明白通過不斷摸爬滾打努力的經營幸福婚姻、營造和諧家庭的過程,不斷有利于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更有利于父母的成熟和家庭的成長。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不同于一般的家教書籍,通篇很少說教,而是將家教理念用生活化的故事來敘述的。整本書以三個孩子的媽媽珍的口吻來敘述,圍繞吉諾特博士的家長培訓課堂而展開,珍把培訓課堂中學到的簡單而實用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并發(fā)生了奇妙的變化。同時在課堂上所聆聽的不同家庭的問題交流,每個母親及珍本人在課堂下的努力嘗試,以及珍對吉諾特博士所講知識的拓展思索,以一種非常輕松的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努力為讀者傳達的主題無非是“尊重孩子”和“尊重自己”而已。

第一部分圍繞孩子的問題進行描述,向讀者展示“孩子也是人”的理念。這個部分讀下來給的感受就是,作為父母愛孩子的最好方式應該是尊重孩子。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作為父母的最大責任就是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感受,認識自己的情緒,相信自己的感覺;要避免評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以描述自己的見聞和感受來贊賞、幫助和指導孩子,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的個體。在孩子獨立人格形成的過程中,父母引導孩子,“幫助孩子認識他們真實的感受”、“在感同身受中體會孩子的變化”;父母要尊重孩子,努力讓“孩子相信自己的感覺”、幫助孩子“解決自理問題”;父母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孩子,發(fā)自內心的“描述你看到的或感覺到的”進行描述性贊賞,借助幽默和想象的力量來成功轉化孩子的不好情緒;父母應該是“儲存孩子最美好回憶的倉庫”,努力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為孩子設定一個好的角色”,并向孩子已經成為我們希望成為的人那樣對待他們,而不是“百無一用”的小先生、刁蠻的小公主或是愛抱怨的孩子。

第二個部分圍繞家長們的角色來進行描述,提醒“父母也是人”的觀念。作為父母來說,要愛他人,首先要學好愛自己,而愛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尊重自己。其實父母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不應該是孩子的附屬品,更不是配偶或者家庭的犧牲品。對于父母自身,要清楚的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的感覺,重視自己的情緒,學會和自己對話,擺脫負罪感,尋找更人性化的方法來表達憤怒,從而把自己修煉為一個具體健全人格的個體,從而成為一個好父母的形象。在父母自身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同樣要“接受自己的感受”,不要過于壓抑自己,很多時候坦白自己的糟糕感覺其實是一種釋放,我們也需要獨立于孩子之外的生活;為人父母,要保護孩子、保護家庭,首先要從“保護自己開始”,如果無視自己的負面情緒,會讓全家人跟著遭殃,堅持強調自己的感受的重要性,就是為孩子做了好榜樣;在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要學好擺脫“負罪感”,不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成長環(huán)境、無法解決孩子棘手問題的時候、與孩子發(fā)生激烈的沖突的時候,避免形成“負罪感”的心理,學會換位思考,盡快轉化情緒,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法,尋找更人性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只有在我們認識自己、接受自己、重視自己的時候,才可能成為慈愛、沉穩(wěn)、有經驗的父母,父母唯有尊重自己、愛自己,才能幫助孩子喜歡自己,喜歡父母,這樣才能在孩子心中形成好父母的形象。

記得果姥姥來伺候月子的時候,經常念叨“養(yǎng)兒無小事”,當時不太理解,后來在養(yǎng)育果果的過程中深刻感悟到育兒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需要承認和接受孩子的感覺,讓他們得到尊重。而在這之前我們自己也必須完全的認識和接受自己。愛是發(fā)自內心的真實情感,愛的真諦是使雙方感到快樂和滿足。要營造快樂的家庭氛圍就需要愛,而作為父母來說,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才能給家庭帶來和諧,才能創(chuàng)造快樂,所以尊重是最大的愛?!督夥鸥改附夥藕⒆印芬槐痉浅2诲e的家庭教育指南,希望更多的爸媽從中獲益,讓我們一起來輕松做好父母,輕松養(yǎng)好孩子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四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月買了《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的書,這本書雖然不厚,但是談論的問題卻是沉甸甸的。

對自己的拷問————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這也是現在的`現狀,尤其是爸爸們,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為了工作,不停加班不停應酬,回到家不是孩子已經睡了,就是自己疲憊不堪哪里還顧得上陪伴孩子。所以“爸爸去哪兒”這檔節(jié)目能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我周圍一般都媽媽陪伴孩子為主,加上本身北方男人那種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爸爸的角色能扮演好的有,但是不多。他們也說自己的童年中爸爸的印象比較淡,但為什么對自己孩子繼續(xù)重復自己的歷史呢?父親在育兒角色中的缺少,導致孩子一般和媽媽、姥姥或者奶奶一起生活為主,在育兒過程中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必然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對母親的要求更高了,如何協(xié)調好教育孩子和協(xié)調家庭成員關系,這大概本身就是一個課題。

對自己的提醒———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個觀念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但他或多或少都缺少了一部分,就是他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書里還有句話對我來說印象深刻“你的孩子缺土”,說的也是有個孩子體弱多病,媽媽帶他去看中醫(yī)時,老中醫(yī)說他孩子缺土。按照現在意思理解就是不接地氣。我們就是這樣,從小在家為主,很少玩土啊之類的東西,也很少去大自然中玩耍,因為害怕生病所以呆在家中,反而陷入有點風吹草動就生病的循環(huán)中。寧寧就想一朵溫室里的花。

這大概就是看書的收獲,書就像一面鏡子,看到自己的言行,看到自己的不足;書就像一位學者,向我們娓娓道來為人處事之道。這本書還沒完全讀懂讀透,需要時間去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我想這也是作者最大的心愿,也是讀者最大的收獲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五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直以來困擾著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樣,我也很想把女兒培養(yǎng)成才,可是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雖然我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

孩子入學之初,我對女兒的說話的口吻大多數都是命令式的,很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她的感受,只要我覺得是正確的就會直接命令他去做,或者直接羅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沒有反駁的余地,總是委曲求全的應付。我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反而讓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總是沒有緣由覺得自己委屈而痛哭,還越來越不聽話,我因此非??鄲啦恢廊绾稳ソ逃?。

在整理書柜時無意間讀到“《父母課堂》——守護孩子的生命”這篇文章,靜下心來反思自我,感到震驚之余,認真的總結了自己對待女兒教育問題上誤區(qū),讓我知道教育應該從細微處做起,從現在做起;不用語言羞辱孩子;不輕視孩子;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在孩子面前,總是情緒飽滿、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排解來自學校、社會等外界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因素,特別是與孩子生命意愿相違背的歧視、欺辱、強制、訓誡,給孩子一個寬松并愉悅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比限定與束縛更有效果,在學習上需要的是動力而不是壓力。

于是我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范圍內讓她自己安排學習和娛樂活動,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孩子能夠很有計劃的安排自己寫作業(yè)、預習功課以及娛樂的時間,成績也保持的不錯,還會很積極的去看點兒天文和兒童文學方面的書。

感謝父母課堂,讓我懂得作為家長不能光滿足孩子的吃、穿、花銷。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并用正確的話語引導孩子,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孩子平等交流,讓她充滿歡欣地喜愛自己,愛家人,愛師長同學,學會用愛的眼光開世界,讓他全心全意地信賴自己,讓他能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父母課堂在老師與家長之間筑起一道溝通的橋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導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健康的長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六

“潛能”指潛在的能量,奧地利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家費羅伊德曾經說:“人人身上都蘊藏著無限大的潛能,它被深深埋藏于我們的體內”。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也應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成長的潛質和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用正確的教育觀念去幫助孩子發(fā)現他的潛能和優(yōu)勢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重要意義。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解放孩子的潛能》,作者是英國作家馬丁.洛森。本書共有280頁,十六篇章,這本書主要從孩子的整體成長和所需教育兩個方面,引導我們正確的了解孩子和支持孩子。

在書中指出,作為父母的也應以良好的方式去培養(yǎng)、鼓勵和啟蒙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會令你頭疼,會犯著一些錯誤,而我們父母也應該要不嫌其煩地耐心進行正面的引導,及時給與孩子希望、勇氣和支持,從而使孩子能夠真正得以健康成長。同時作為父母也要透過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并和他們一起成長。正如致力于兒童發(fā)展研究的偉大學者皮亞杰說的:“孩子解釋大人,多于大人解釋孩子。”

成功兒童,也許是他們的人格具有某些先天的特征,但仍需要后天父母及老師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去加以發(fā)展。平時父母和老師僅僅告訴孩子要如何做很難奏效,孩子必須親眼看到怎做,孩子需要培養(yǎng)自我的價值感的榜樣,需要具有人際交往能力、愿意幫助別人的榜樣,以及能夠承擔責任的榜樣。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去承擔我們必須要去做的的榜樣。

本書的精華在于引導我們去了解孩子,用愛去教育孩子,尊重孩子,帶著感情去理解孩子,承認孩子獨一無二的個性,并協(xié)助孩子快樂、健康的發(fā)展,這是我們教育者的重要責任,而作為家長我們也應意識到,學會教育孩子激發(fā)孩子內在的潛能,也是我們父母的一個重要能力,希望我們可以共同承擔起激發(fā)孩子潛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的重要責任!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七

1.

看了這篇文章,我思考了很多,我的孩子就有預習不到位的問題。有時讓他寫個生字,“靈活”就會寫,“機靈”就不會寫了。我問他“飛機的‘機’會不會寫?”他說“會寫。”又問他“靈活的‘靈’會不會寫?”他說“會寫。”再問他“機靈”怎么寫。還是不會寫。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的孩子就是預習方法不對。有時候是在看書,但是并沒有認真的思考,預習時也沒有做什么筆記、習題??偸且粠Ф^。我也覺得他看過書了就是預習過了,沒太注意這些事。

有時候孩子預習就是隨便翻翻書,沒有多注意自己的薄弱科目,也沒有講究深與淺的關系。有時候看孩子做題不會做就自己生啃那道題,以前總覺得是孩子善于思考,現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后發(fā)現并不是孩子一味的自己思考就是好事,有時候自己鉆研不出來也應該及時的向老師、同學、家長請教。自己鉆研雖然好,單苦死啃硬骨頭,耗時費力,有時還收效甚微,倒不如盡快想老師、同學、家長請教。

現在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應該盡快改變孩子的預習方法,提醒他預習時多注意自己的薄弱科目,不要只注意預習的量而不注意到底學會了多少。要讓他在預習時認真思考,才能掌握的更多。

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直以來困擾著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樣,我也很想把女兒培養(yǎng)成才,可是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雖然我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

孩子入學之初,我對女兒的說話的口吻大多數都是命令式的,很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她的感受,只要我覺得是正確的就會直接命令他去做,或者直接羅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沒有反駁的余地,總是委曲求全的應付。我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反而讓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總是沒有緣由覺得自己委屈而痛哭,還越來越不聽話,我因此非常苦惱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了。

在整理書柜時無意間讀到“《父母課堂》——守護孩子的生命”這篇文章,靜下心來反思自我,感到震驚之余,認真的總結了自己對待女兒教育問題上誤區(qū),讓我知道教育應該從細微處做起,從現在做起;不用語言羞辱孩子;不輕視孩子;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在孩子面前,總是情緒飽滿、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排解來自學校、社會等外界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因素,特別是與孩子生命意愿相違背的歧視、欺辱、強制、訓誡,給孩子一個寬松并愉悅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比限定與束縛更有效果,在學習上需要的是動力而不是壓力。

于是我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范圍內讓她自己安排學習和娛樂活動,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孩子能夠很有計劃的安排自己寫作業(yè)、預習功課以及娛樂的時間,成績也保持的不錯,還會很積極的去看點兒天文和兒童文學方面的書。

感謝父母課堂,讓我懂得作為家長不能光滿足孩子的吃、穿、花銷。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并用正確的話語引導孩子,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孩子平等交流,讓她充滿歡欣地喜愛自己,愛家人,愛師長同學,學會用愛的眼光開世界,讓他全心全意地信賴自己,讓他能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父母課堂在老師與家長之間筑起一道溝通的橋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導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健康的長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八

有幸拜讀了“知心姐姐”盧勤的《好父母好孩子》,這本書我已拿了很長時間,但一直沒怎么看,利用假期細細讀來,真所謂百看不厭。

這本書實際上是根據“知心姐姐”盧勤數十年來面向家長和孩子的報告、談話、咨詢的內容集中整理而成的。這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案例,有的向我們做父母的敲響了警鐘、有的使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應該怎樣愛孩子、有的又是我們教子育女的珍貴的啟迪。使人看了激動不已,思緒萬千。

盧老師談到家庭和諧呼喚什么——善待。要做到善待,請你常常使用這三個字——太好了。家,是任何一個為事業(yè)奔波、辛勞的人最好的歸宿。為了全家的幸福和安寧,當你邁進家門的時候,建議你把煩惱關在門外,一臉輕松地走進去,帶給親人一份恬靜,一份歡愉。別忘了微笑著說一聲:“太好了!我回來了!”

善待自己。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不是靠別人給予的,而是靠自己去發(fā)現去創(chuàng)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擁有快樂的人生,是自己首先要擁有快樂的人生。用樂觀代替悲觀,善待從自己開始。讓孩子從你的感受中看到:人活在世界上多么美好。

善待孩子,成為好朋友。善待孩子,就是要體諒孩子,給予孩子自信,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尊嚴:善待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在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善待孩子,就是要鍛煉孩子,教會孩子給自己打氣,把孩子培養(yǎng)成敢于迎接困難和挫折的挑戰(zhàn)者。

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世界那么大,國家那么多,對于你來說家庭只有一個。世界上的孩子千千萬,對于你來說,親生骨肉只有一個(也許是兩個);世界上男女千千萬,對于你來說丈夫(妻子)只有一個。你成為你父母的兒女,是緣分;你跟你愛人結婚,是緣分;你成為自己孩子的父母更是緣分。假如你不會善待家人,你就不配成家;假如你不會善待孩子,你就不配做父母;假如你不會善待老人,你就不配做兒女。人不管有多大本事,也不能沒有家。

書中有一章談到作為父母應該常對孩子說“你能行”,但我想,作為教師也應該常對學生說“你能行”三個字。長久以往,如果學生形成了“我能行”的思想,學生就從小充滿自信。但在現在的教育工作中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太差了”、“太不爭氣了”、“這些也不會”。整天在負信息的暗示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才能被忽視,他們無形中給自己下了定義“我不行”。于是他們真的不行了。

那么,作為教師,應該如何打開學生“我能行”的大門呢?印度作家泰戈爾有句名言:“用鐵錘無法開啟鎖,惟有吻合那把鎖的鑰匙才能開啟”。在平時學習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四種力量:賞識的力量,信任的力量,發(fā)現的力量,評價的力量。

1、賞識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孩子行與不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如何看待他們——是為他們鼓氣?還是給他們泄氣?每個孩子都有很多潛能,潛能的發(fā)揮與成人對他們的賞識分不開,投以欣賞的眼光,興趣才能轉化為特長,孩子就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作為老師不應是挑剔者,而應該是會喝彩的觀眾。多對學生說“你能行,你真棒”。你會得到很多意外的喜悅,你會覺得原來我的學生是那么的棒。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當受到信任是,他會覺得他的身后有許多人支撐著,他有不負眾望之心,就不會被任何重任壓倒。

3、發(fā)現的力量——你是奇跡

能發(fā)現千里馬的人是伯樂,能發(fā)現學生長處的老師是稱職的老師?!叭巳硕际翘觳拧?。沒有笨學生,只有潛能尚未發(fā)揮出來的學生。作為老師,就要幫助學生去發(fā)現“我能行”,“我哪點最行”。首先,發(fā)現不同點,就像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世界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不同點,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學生。其次,發(fā)現閃光點,老師要像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一樣去發(fā)現他,特別是要善于發(fā)現后進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

4、評價的力量——你真棒

讀了這本書后,感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好多。我想:我會繼續(xù)細細品味此書的真諦。假如作為母親、教師的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照此努力去做,那么,我相信,我們都會成為一位“好父母”;我們的孩子都會是“好孩子”!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九

1.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2.和孩子密切相處,從他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3.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在和孩子說話時,仔細地把他的話聽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場。

4.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父母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適時地給予親情慰藉,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了解孩子的發(fā)展,不要盡說些他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他達不到的要求,讓他覺得壓力大,感到總受挫敗。

6.認真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要??!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7.避免用命令等負性語氣。如“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傻”、“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語氣。

8.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讓我猜猜你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

閱讀了知心姐姐盧勤的書《好父母好孩子》,讀后受益匪淺。對于怎樣做一個好父母,怎樣做一個好老師,怎樣培養(yǎng)一個好孩子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下面談談我的感受和體會:

一、讓孩子在逆境中成長。巴爾扎克說過:“困難對人生來說說一塊墊腳石,對于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萬丈深淵?!苯逃冶R梭也說過:“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不幸嗎?那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所以要讓孩子健康成長,就要人為的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定的逆境,讓之感知生活的艱辛,只有這樣才能確立學習目標。

二、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在人的素質中,“責任感”是極其重要的。假如孩子從小對家庭沒有責任感,只知受愛,不知愛人;對父母沒有責任感,只知索取,不知回報;對集體沒有責任感,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對社會沒有責任感,目無法紀,我行我素;對國家沒有責任感,只圖享受,不講奉獻,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就成了千古罪人。要讓孩子從小樹立責任感,在家里給孩子參與勞動的機會,適當地做些家務,如洗碗、洗襪子、掃地、拖地板等,讓他負責到底,有利于幫助他了解生活、了解父母。

三、定期溝通,解答孩子的困惑。父母讓孩子通過語言把所有的感情(包括積極的和消極的)都表達出來,是對孩子最大的保護。作為孩子,總希望父母能與他共享快樂或分擔憤怒、恐懼、壓抑、悲傷等。但讀了《好父母好孩子》一書之后,使我感受到了母子之間定期溝通的重要性。

讀了《好父母好孩子》一書之后就會知道,其實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心理造成巨大的壓力。孩子是人,是獨立存在的人,不能把孩子當成是一件東西、一件玩具,也不能把他們當成任由大人支配的附屬品;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規(guī)律,不能把他們當成大人那樣去對待,去要求,否則就是不切實際,必然事與愿違。雖然孩子的想法不成熟、他們的情感很依賴,但他們和大人一樣需要心靈的溝通和關愛。如果換個角度,換掉那挑剔的心態(tài),仔細觀察孩子,就會發(fā)現他身上有很多優(yōu)點的。發(fā)現孩子的進步要及時鼓勵,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要多加強化。多尋找些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用賞識眼光去看待自已的孩子,會讓孩子收獲更多的成功和快樂!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一

剛結婚時,就感慨過,養(yǎng)狗比養(yǎng)孩子好。養(yǎng)狗我不管怎么寵它,都沒問題,也沒責任;但孩子不行,她的一言一行的養(yǎng)成,我都必須負責。為人父后,這種感覺越發(fā)深刻。小小的女兒慢慢長成,以為世界本就是圍著她轉,稍不如意,就哭成傾盆大雨。順著她,雖然當前能得開懷一笑,但以后如何;逆著她,小人兒哭的哽咽難言,心疼不已。每次都是左右為難。

女兒現在2歲多了,從不滿周歲開始,我和老婆連大聲爭執(zhí)都不行,聲音大一些,那小丫頭利馬趴地上嚎啕大哭,更別說吵架了?!斑@孩子怎么那么不聽話?”面對孩子的行為我們常常忍不住脫口而出。天涼了讓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涼可就是要打光腳,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飯弄得滿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到吃飯的點了可就是還要看電視,就是不愿意做作業(yè)??等等,全是怎么說都不聽。

在無奈中我便想到從書中尋求答案,在閱讀了幾本有關育兒的書籍后,尤其是在閱讀《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圣經》一書后更使我受益匪淺,我逐漸明白了應如何與孩子相處,掌握了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書中介紹:“有時候我們家長想要的,卻不是孩子想要的。有時候家長是為了孩子,可是卻反而害了孩子。”正如我們自己,如果不給你追求的自由,你會感到非常的難受。因此,有時候我們?yōu)榱撕⒆雍?,可是孩子卻不領情,和你一味對抗到底。所以,當遇到無法溝通的時候,家長先靜下心來,問一問孩子:“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么這樣想?”先去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里,然后從孩子的思考角度出發(fā),去找出他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因勢利導,對他想法中錯誤的一方面進行糾正,可以講道理啊,舉例子啊,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更費時間。

父母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時,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脈搏,分析孩子的現狀,孩子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平時多鼓勵孩子養(yǎng)成獨立的生活能力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遇到任何事情要有主見,能掌握正確的處事方法,不要過多的依靠父母。如孩子做事不周、欠恰當,父母不應指責、挖苦孩子,應坐下來與孩子交談,統(tǒng)一看法,只有這樣才更加有利于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金諾特說:“感情教育能幫助孩子了解他們的感情是什么。對一個孩子來說,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為什么有這種感情更為重要。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時,他內心就不會再感到一切都混亂了?!?/p>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鏡子,以幫助孩子解他的感情。一個孩子要知道他內在的感情就要聽父母對他感情的反映。通過感情的鏡子,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自發(fā)的修整和改變的機會。

教養(yǎng)孩子是個不斷要協(xié)商的過程,而且不時要重新界定與孩子間的關系,還必須坦率地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與孩子的坦率地溝通。

閱讀本書的經歷,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你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贏得孩子的喜歡和信任,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是每個父母都需要了解和學習的。想做孩子最愿意接近的父母,就要彎下腰來和孩子交流,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并給予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而是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走好走穩(wěn)。永遠要記住:沒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書中介紹了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愿意與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么聽?”的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fā)展。沒有溝通,只有付出與誤會。父母苦,孩子也苦。作為父母,培養(yǎng)一個心理、生理都健康的孩子,是一輩子要去琢磨的事情?。?/p>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二

一、積極傾聽的態(tài)度。

1、有想聽孩子說話的心意、時間。

2、允許并真誠接納孩子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父母的信賴將是激發(fā)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4、毋須害怕孩子說些情緒性的語言,情緒的感覺只是一時的。

5、尊重孩子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二、有效溝通的要點。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4、不要輕易否定孩子。

5、成人少說多聽,引導孩子多說。

三、孩子以下情況就不能只“聽”了。

1、你在工作時,孩子不斷地來騷擾、吵鬧、哭叫。

2、孩子放學回來,書包、衣服、臭襪子亂扔在沙發(fā)上。

3、未經你的同意,孩子擅自使用你的工具/電腦。

4、孩子不做他分內應該完成的工作。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三

《好父母好孩子》薈萃了盧勤30年家庭教育思想精華,作者用多年來積累的大量生動、鮮活的教育孩子的實例,闡述了教育孩子的藝術、“成長科學”的規(guī)律。講述了什么對于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如:《在訪日的刺激》這篇文章中,她寫出了中國孩子與日本孩子的不同,中國孩子素質方面的缺陷,日本孩子的彬彬有禮,以及她回來后對家長說的語重心長的話語:“我們都是中國的爸爸媽媽,雖然對于家庭來說,我們只有一個孩子,好象孩子好不好,只能影響到一個家庭;但對于我們國家來說,這是一代孩子?。∷麄兊乃刭|好不好可要影響一個民族。為了世界的競爭,就是人的素質的競爭,而這一代人,就將在我們手中產生?!倍嗝醋屓松钏嫉脑挵?。

在書中,“知心姐姐”還對培養(yǎng)少年兒童早期思想、品德、情感及良好行為習慣,素質教育如何配合學校和社會在家庭中開展等問題做了較全面的闡述,概括出家庭教育面臨的三大渴求、孩子成長的五個需求、家庭和諧呼喚三個善待、幫孩子開發(fā)六大財富,以“施愛八法”“溝通九招”等,可以說是作者多年來教育實踐經驗的結晶,對少年兒童的現代人格養(yǎng)成,對于少年兒童從小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具有重要的實際的指導意義。

我建議學生和家長都讀讀這本書,因為書中既有作者作為資深記者對全國范圍內典型個案的深入采訪,又有作為教育家對歷年來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過程出現問題的透辟分析。更為可貴的是,作者突破了以往青少年道德教育空洞說教的做法,并未將該書停留在事例列舉和純理論研討的層面,而是給出答案、方法和對策,落實到一系列可操作性的行動方案,它們幾乎涵蓋了少年兒童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如樂觀、自信、奉獻等所有核心問題,對孩子、家長以及教師有強烈的吸引力,讓他們感受到了不同于平時所接受的嶄新的德育教育方式。此外,書中列舉大量的中外家庭教育小故事,生動活潑、深入淺出、觀點鮮明、感染力強,無不突出了傳統(tǒng)觀念與現代意識的結合。

這本書的作者自己就是一位成功的母親。她又是一位少先隊工作者,是《中國少年報》的知心姐姐,和少年朋友有著密切的交往,傾聽過他們的許多悄悄話,深知他們的歡樂與苦惱。孩子,理解孩子,又能從不同的孩子成長的經歷中反復比較,得出若干切合實際的規(guī)律性認識,并且提出了“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助你!”三句話,這是有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教育方法,這些都是極其可貴的。她又能理解年輕人的心情,以過來的人的身份,向她們點明孩子成長中的秘密。她對年輕媽媽們說的知心話。這時,她就不僅是孩子們的知心姐姐,也是年輕媽媽們的知心姐姐了。

這本書我會常放在床頭,閑來就翻翻,教育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拿起它,讓它指導我的行為。我想只要實踐,只要懂得教育方法,普通的孩子一定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孩子。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四

假期,我讀了盧勤老師的書《好父母好孩子》,看后,我在思索一個問題,《好父母、好孩子》向我傳遞了一些怎樣的教育觀念?書名給了我啟示——只有好的父母,才會培養(yǎng)出好的孩子!

但如何成為好父母呢?這或許不是用簡單的話語就可以概括的。書中作者列舉了大量所見、所聞、所感的案例,無疑是想通過各種案例的表面,觸動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該做些什么、該怎么做。作者沒有向我們大量介紹開發(fā)孩子智力、培養(yǎng)孩子技能、照顧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斷的提醒我們,孩子是一個人,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雖然他們的想法不成熟、他們的情感很依賴,但他們和大人一樣需要心靈的溝通和關愛。

在了解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后,父母應該怎樣幫助他們成長,解答他們的困惑。書中從關愛、責任感、自信心、溝通技巧等各方面列舉了案例,歸根結底是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tài)。不僅要讓孩子學會關愛自己,也要讓她學會關愛家人、同學以及其他需要關心和愛護的人,要用積極、主動、樂觀、開朗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

不成功的父母有許多不成功的原因,成功的父母都是在學習、實踐、總結、再學習、再實踐、再總結中周而復始鍛煉而成的。最后我把書中較為喜歡語句摘錄下來讓大家分享——要想讓我們的孩子一生快樂,與其拼死拼活給孩子掙一筆財產,不如培養(yǎng)孩子從小有個積極的心態(tài),永遠微笑著看世界。良好的心態(tài)是成功的一個必備條件,要把孩子培養(yǎng)成為一個高素質的人,心理品質教育應放在第一位。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五

在閱讀了《父母改變孩子才能改變》這并本書后,孫義君老師在《要有個性有思想的孩子,不要乖孩子》這一子目中闡述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他強調了創(chuàng)新思想的重要性,強調敢于表現自己是時代的需要,指出了中國孩子更多的在這兩個方面的缺失,這是眾所周知、無可辯駁的。但我質疑的是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甚至是家庭真的不再需要乖孩子嗎,中國式的“聽式教育”真的不再需要了嗎,我看不盡如此。

以我的觀點來看,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是以“謙恭禮讓”“以和為貴”為中心的儒家思想,中國傳統(tǒng)更多希望培養(yǎng)出來的是謙遜、恭謹的人即使社會如何發(fā)展,及時獨特的思維、成為大眾的呼喚,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土壤不可能一夕之間舊改變,更別說這是眾多華夏子女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資本。在這種文化土壤培養(yǎng)出來的父母們,理所當然的希望培養(yǎng)出“乖孩子”。山東師范大學趙承福教授說;“如果把外國的理解翻譯過來,乖孩子就是指沒有出息的孩子,是不會動腦筋的孩子”,也許是文化造成的差異但我所理解的“乖”卻不同于孫義君老師理解的對父母惟命是從、更不是外國人理解的沒有出息、不動腦筋。中國人看中的“乖孩子”指的是謙遜禮讓、孝順恭謹、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孩子,而不是全盤的接受。

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眾多的“比爾蓋茨”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更是眾人眼中的科技新貴、天之驕子,為眾人敬仰。但更多的人最終成為蕓蕓眾生中的凡夫俗子之一,從事的是默默無聞的工作,一生為著“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努力,也許這并不崇高,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孩子們身上的這種“乖”的品質就顯得難能可貴起來,他們也許并不耀眼,但至少樸實中肯;他們也許并不思維開闊,但至少兢兢業(yè)業(yè);他們是傳統(tǒng)中華中庸思想的傳承者,但他們也是構成中國和諧社會的基石。

我們需要和渴望思維開闊的孩子,但我們更不能排斥傳統(tǒng)的“乖孩子”,至少我認為,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順從樸實是我們永遠渴望的優(yōu)秀品質。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六

開學了,可是女兒還沉浸在假期快樂的瘋玩中,一點認真學習的心思都沒有??吹剿倪@種狀況,我發(fā)了幾次火,不但沒起到效果,還惹得我一肚子氣,女兒還受一頓批評甚至一頓打?,F在真切的體會到,家庭教育的事關重要,教育孩子真的既是一件快樂、幸福的事,也是一件苦惱的事情。

今天和同事借了《好父母好孩子》一書。這本書是具有三十幾年家教經驗的盧勤老師的專著??吹酱藭揖推炔患按拈喿x了起來。讀完相關的章節(jié),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對社會、對他人的認識都取決于父親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結合書本的學習和自己日常生活對女兒的管教方式,我感覺就是自己對女兒要求太高,處處看著女兒不滿意。這種狀態(tài)令女兒產生了不自信,感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也就沒有學習的興趣了。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語言來完成的。父母激勵性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營養(yǎng),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我覺得自己對女兒過于限制,語言上總是“這個不許做,那個不行,你不能這樣”,天長日久女兒在這種否定詞的生活環(huán)境,就只有不斷的犯錯誤,不斷的受指責了。她該干什么不敢干什么,常常陷于不知所措之中,自身的思維極大地受到了影響和發(fā)展。家長對孩子肯定的話語,是孩子成長的正信息。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絕對不是一句空話,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做家長的要踐行的教育理念。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七

假期學校推薦讀書之二是張文質老師寫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關于這本書,我早先就讀過,也聽過他本人做的專長報告。張老師主要是講述自己和改變讓孩子也改變的成長故事。

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最初張老師也和我們一樣的嚴厲,暴躁,當發(fā)現這樣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把父子關系拉的越來越遠,孩子的脾性變得越來越差,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和作為,當他在某些事情上沉靜下來,換一個方式處理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不預想的還好。

他的改變帶來的是孩子的改變。這值得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學生時很好的借鑒。比如,孩子不小心犯錯了,我應該不要急于劈頭蓋臉的大聲斥責,而是冷靜處理,問明緣由,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事的對錯和教訓。我想起孩子小時候的一件事,現在想來真是不應該那樣處理的,假如我不是粗暴的打罵,而是換一種處理方式,那么也不至于到現在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事情是這樣的:孩子喜歡上了打卡的小玩具,他的同伴都有,他也想要,但不敢和父母開口要,就在他同伴的慫恿下偷了10元錢去買了兩套,還藏起來。那幾天他是心里惴惴不安的,畢竟是犯錯了嗎,待最后還是被我們發(fā)現了,我知道后,很是生氣,覺得他怎么能做這樣的事情,偷錢是我一向反對的,也一已給說過了,想要什么就可以給父母說,父母會考慮買的。千萬不同偷錢。為什么當時能點頭,現在卻做了這樣的事情呢?我沒有考慮孩子其實從拿錢的那一刻就后悔了,就知道錯了,就已經有了負罪感了。

這幾天他也是不好過的,我們知道兒子是個好孩子。只是一時糊涂犯了這樣一個錯。拿起皮鞋就狠狠地打了屁股,他雖然很疼,也流淚了,但沒有哭。想想自己當時的那可怕的樣子,真不應該。到現在孩子還常提起此事,我知道這已經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了。

教育學生也又是會處理不當,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有的孩子性格上較靦腆,讓其回答問題,答不上來時,我總是覺得應該給他機會再思考,其實沒有想到他已經感到很窘迫了,正確的處理時應該讓其坐下,給個臺階下。結果還是一再啟發(fā),結果是隨著時間的延長,他內心增加的是氣惱和怨恨,覺得是老師給他過不去,因此就很生老師的氣,也就不喜歡老師了。

要想讓孩子改變,首先要我們做父母的和做老師的要改變。方法變,效果變。多動腦子,效果更好。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601551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