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31 23:07:22
精選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通用20篇)
時間:2023-10-31 23:07:22     小編:JQ文豪

閱讀是人類文明的基石,寫讀后感是我們與這些偉大思想的碰撞。在寫讀后感時,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避免語法錯誤和表達混亂影響文章的質量。小編整理了一些經典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和借鑒。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一

1.

看了這篇文章,我思考了很多,我的孩子就有預習不到位的問題。有時讓他寫個生字,“靈活”就會寫,“機靈”就不會寫了。我問他“飛機的‘機’會不會寫?”他說“會寫?!庇謫査办`活的‘靈’會不會寫?”他說“會寫?!痹賳査皺C靈”怎么寫。還是不會寫。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的孩子就是預習方法不對。有時候是在看書,但是并沒有認真的思考,預習時也沒有做什么筆記、習題??偸且粠Ф^。我也覺得他看過書了就是預習過了,沒太注意這些事。

有時候孩子預習就是隨便翻翻書,沒有多注意自己的薄弱科目,也沒有講究深與淺的關系。有時候看孩子做題不會做就自己生啃那道題,以前總覺得是孩子善于思考,現(xiàn)在看完這篇文章之后發(fā)現(xiàn)并不是孩子一味的自己思考就是好事,有時候自己鉆研不出來也應該及時的向老師、同學、家長請教。自己鉆研雖然好,單苦死啃硬骨頭,耗時費力,有時還收效甚微,倒不如盡快想老師、同學、家長請教。

現(xiàn)在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應該盡快改變孩子的預習方法,提醒他預習時多注意自己的薄弱科目,不要只注意預習的量而不注意到底學會了多少。要讓他在預習時認真思考,才能掌握的更多。

2.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直以來困擾著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樣,我也很想把女兒培養(yǎng)成才,可是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雖然我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

孩子入學之初,我對女兒的說話的口吻大多數都是命令式的,很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她的感受,只要我覺得是正確的就會直接命令他去做,或者直接羅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沒有反駁的余地,總是委曲求全的應付。我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反而讓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總是沒有緣由覺得自己委屈而痛哭,還越來越不聽話,我因此非??鄲啦恢廊绾稳ソ逃恕?/p>

在整理書柜時無意間讀到“《父母課堂》——守護孩子的生命”這篇文章,靜下心來反思自我,感到震驚之余,認真的總結了自己對待女兒教育問題上誤區(qū),讓我知道教育應該從細微處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不用語言羞辱孩子;不輕視孩子;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在孩子面前,總是情緒飽滿、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排解來自學校、社會等外界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因素,特別是與孩子生命意愿相違背的歧視、欺辱、強制、訓誡,給孩子一個寬松并愉悅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比限定與束縛更有效果,在學習上需要的是動力而不是壓力。

于是我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范圍內讓她自己安排學習和娛樂活動,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孩子能夠很有計劃的安排自己寫作業(yè)、預習功課以及娛樂的時間,成績也保持的不錯,還會很積極的去看點兒天文和兒童文學方面的書。

感謝父母課堂,讓我懂得作為家長不能光滿足孩子的吃、穿、花銷。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并用正確的話語引導孩子,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孩子平等交流,讓她充滿歡欣地喜愛自己,愛家人,愛師長同學,學會用愛的眼光開世界,讓他全心全意地信賴自己,讓他能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父母課堂在老師與家長之間筑起一道溝通的橋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導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健康的長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二

——讀《李鎮(zhèn)西的班級議事》有感。

個人簡介:

畢業(yè)于河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曾在《河北教研》、《初中生周報》發(fā)表文章。

泊頭市寺門村中學劉新華。

現(xiàn)在各學校很多教師不愿擔任班主任工作,他們認為:班主任工作太煩瑣,當班主任太累?,F(xiàn)實中我們看到的也是班主任非常忙,的確需要“解放”??陀^上說,的確有許多事情需要班主任去做,因此“忙”是很正常的。問題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采取些措施,做一下自我解放,自我救贖呢?也許,你會問,“解放班主任”可行嗎?我們要采取哪些好辦法實現(xiàn)自我救贖呢?那就讓我們來借鑒一下李鎮(zhèn)西老師的“班級議事”吧。

級法規(guī)轉變?yōu)榧w的意志。三是變孤軍奮戰(zhàn)為師生合作。

第二、我們得弄明白“班級議事”是怎么回事,“班級議事”是指利用班會課公布班級的重要事務,在集體討論基礎上形成統(tǒng)一決議,再付諸實施,最后再把實施的過程與結果作一個總結,并使之完善的一種班級管理活動。

第三,班級議事的實行。讓學生一進校就參與班級管理。一個新班剛建立之初工作繁雜,在班集體形成的初期,我們可以用班級議事解決許多重要問題,如班級目標、紀律制度、衛(wèi)生制度、班訓設計、班委會競選方法等等。我們應學會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參與班級事務,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能增強班級凝聚力。

學生參與多了,做的多了,班主任自然就得以解放啦。實際上,不僅僅是班主任工作,其他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可以從以上獲取些啟示,做到舉一反三。作為教師、無論你是否在扮演班主任角色,實現(xiàn)自我解放、自我救贖的自主權掌握始終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好好把握。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三

這幾天一直在讀張文質老師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一書,有醍醐灌頂之感,正如張老師所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錯,更具風險;也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感到自豪。孩子是我們的甜蜜,我們的憂傷?!焙仙线@本書,我決定做以下改變:

書中說“陪伴是送個孩子最好的禮物”。這句最普通的話,卻道出了當前家庭教育出現(xiàn)諸多問題的本質。由于是心理教師的緣故,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極其家長。每次咨詢過后,我都會深深感慨,是無知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造成的啊。結果,當父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后,便到處求醫(yī),急于求成,往往使得問題愈演愈烈,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陪伴”需用心,才能與孩子同呼吸,共成長,才能深切地感知孩子的點滴變化,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才能進行最有效的對話以及積極的影響。張老師說,要千方百計盡可能多地與孩子進行交流。深感在這一方面,我做的還不夠,每每工作壓力比較大時,回到家,除了陪他寫作業(yè)之外,更多時間會用于完成白天沒完成的工作或看書、寫文章,與孩子貼心的語言交流太少。難怪,兒子在看完《美麗的契約》時,忍不住跟我說:“媽媽,我希望你像宋丹丹演的花美麗一樣幽默!”小小的他,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找我咨詢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在同伴交往方面出了問題,導致心情抑郁,不能靜心學習。這與他們從小缺乏與同伴廣泛交往的經驗有很大關系。張文質老師說:再也沒有比把孩子單獨關在家里對其進行教育更糟糕的事情了。我很贊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來自同伴的影響、教育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同伴之間的互相教育可以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所在群體的潛規(guī)則,從而盡快適應這個集體,進而獲得被接納感與安全感。沒有實戰(zhàn)經驗,沒有與同伴之間交往的喜怒哀樂,那多么詳盡、完備的技巧訓練也無法幫助孩子學會與各個類型的同伴愉悅交往的秘訣。

母親過于好強,對于孩子來說,不是好事!不妨把孩子想得普通一些,做好跑一場超長距離的馬拉松的準備。這樣,父母的心態(tài)就會平和得多。在這一點上,我深感自責。我把最大聲的斥責獻給了孩子,甚至有時還會氣急敗壞地對他動用武力。

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那將是快樂無比的事情。從小,喜歡畫畫的我,一直遺憾于自己沒能獲得父母的支持,也沒能堅持下來??吹絻鹤油瑯酉矚g畫畫之后,我很高興,于是,迫不及待地給他報了畫畫輔導班。原來他一天可以畫上十幾張畫,快樂無比,可如今,一周卻只畫一張,好像在完成任務一樣,技巧提高了,但興趣銳減了。

我知道,是我的要求過于苛刻的緣故。張老師說鼓勵孩子找到“迷戀”的領域無比重要,可以讓孩子最終過上有目的的生活。于是,我不再提有形的要求,而是默默在培養(yǎng)于堅持自己的愛好,讓他看到我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的快樂。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敬畏生命,珍視生命,以謹慎和熱情的方式對待生命。教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社會遞交考卷的過程。不用心的人怎能拿到高分呢?唯有父母改變,才能陪伴自己踏上一條芬芳的共同成長之路。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四

讀完一本書以后,你有什么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月買了《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的書,這本書雖然不厚,但是談論的問題卻是沉甸甸的。

對自己的拷問————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這也是現(xiàn)在的`現(xiàn)狀,尤其是爸爸們,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為了工作,不停加班不停應酬,回到家不是孩子已經睡了,就是自己疲憊不堪哪里還顧得上陪伴孩子。所以“爸爸去哪兒”這檔節(jié)目能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我周圍一般都媽媽陪伴孩子為主,加上本身北方男人那種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爸爸的角色能扮演好的有,但是不多。他們也說自己的童年中爸爸的印象比較淡,但為什么對自己孩子繼續(xù)重復自己的歷史呢?父親在育兒角色中的缺少,導致孩子一般和媽媽、姥姥或者奶奶一起生活為主,在育兒過程中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必然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對母親的要求更高了,如何協(xié)調好教育孩子和協(xié)調家庭成員關系,這大概本身就是一個課題。

對自己的提醒———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個觀念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但他或多或少都缺少了一部分,就是他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書里還有句話對我來說印象深刻“你的孩子缺土”,說的也是有個孩子體弱多病,媽媽帶他去看中醫(yī)時,老中醫(yī)說他孩子缺土。按照現(xiàn)在意思理解就是不接地氣。我們就是這樣,從小在家為主,很少玩土啊之類的東西,也很少去大自然中玩耍,因為害怕生病所以呆在家中,反而陷入有點風吹草動就生病的循環(huán)中。寧寧就想一朵溫室里的花。

這大概就是看書的收獲,書就像一面鏡子,看到自己的言行,看到自己的不足;書就像一位學者,向我們娓娓道來為人處事之道。這本書還沒完全讀懂讀透,需要時間去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我想這也是作者最大的心愿,也是讀者最大的收獲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五

“言傳身教”我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和父母相處,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孩子學會了為人處事,養(yǎng)成了行為習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悄然的,是深遠的。我想,這也是張文質先生提出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的原因之一。要改變孩子,得從改變父母開始。而要改變父母,談何容易?這需要父母有改變自己的決心和堅強意志,需要不斷地學習,檢視自己。而《改變父母改變孩子》則是旁征博引、深入淺出地向人們沒娓娓道來,如話家常,如促膝談心,讓人在不經意間得到教益。

我們大人不是懂得太少,而是做得太少,或者說是知而不做,或者說還沒有認識到做的重要性,缺乏一種自我反省的能力。

為此,文質先生特別提及:“我們經常道理講得太多,給孩子做榜樣、做具體的示范太少。”的確如此,不少家長許多時候是講一套做一套。

我們大人做容易犯毛病,即自以為是。由于自以為是,導致溝通理解的障礙。許多事情在我們大人看來是十分淺顯的事,但在孩子看來卻變成十分困難的了。通過讀這本書,我覺得對待一個成長過程中的問題,需要有平常心,需要有一種理解力,需要有一種針對孩子不同的心智成長的狀況要對癥下藥,甚至我覺得比對癥下藥更重要的,還是理解力。”

理解孩子,需要溝通,需要聆聽來自孩子的聲音,多聽聽孩子對生活、對個人成長的理解,多詢問一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感受,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斷;而是更多的要讓孩子回到自己來理解這個世界,選擇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式,讓他得以成長。所以一方面就是父母你要盡到責任,幫助他支持他肯定他的個人選擇;另一方面在他個人做了選擇之后,有時候要幫他承擔這種風險,其實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充滿各種風險的,你能不能幫助他,尤其是當他遇到挫折的時候;在他成長不太順利的時候;在他感到很迷茫的時候,父母能不能更堅定的站在他身后,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質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

生活中,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和克制的比比皆是。孩子犯了錯誤,一些家長還沒有說上幾句就急了,破口大罵,甚至動起手來。缺乏耐心和克制,粗暴對待孩子,常會對孩子產生傷害。家長若能克制自己的情感,和孩子一道冷靜地分析問題,一定會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更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教育孩子,不是你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干著急沒用,責怪也沒用。你罵他打他,反而會沖淡它對錯誤的認識;你寬容他,他反而人會心懷愧疚,會極力反省并改正錯誤。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過程。教育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們家長要堅持把鼓勵、贊揚、肯定、分享、幫助變成重要的家庭文化,在充滿愛意和希望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會更堅強、更自信、更有美好的人生。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六

為人父母有痛苦也有快樂,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無數困難和問題,這些困難逼著你成長,逼著你進步,讓你一點一點變得成熟起來。不過說到成長,最快的成長方式還是有專家進行引導,就好像書中的那個學習小組,幾個媽媽們在專家的帶領下一點一點成長一點一點提高,共同分享,共同進步。當然在中國還很難找到這樣的專家,更不要提類似的小組,那還有點遙遠,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閱讀,通過書,來使自己提高成長起來。

不過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市場上書店中已經有了太多太多,占據了一排一排的書架,可是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實在太少太少。我讀過那么多關于家庭教育的書,總體的感覺就是歐美的要好于中國的,專家寫的要好于業(yè)余那些媽媽們的。

西方人看問題的視角和我們有很大區(qū)別,東方人總是關注那些宏觀的問題,對具體的方法策略卻感到很茫然,而西方人卻總是能夠從最細小的事情當中,精雕細刻,找出一種你想象不到的解決方法,讓你感覺到很吃驚。

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讓人很吃驚的觀點,就是評價性的語言會阻礙孩子前進的腳步,描述性的語言才給他真正的自由。我們說了很多年賞識教育,可是卻很少想過賞識的細節(jié),可是一個小小的問題,卻是整個問題的核心所在。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畫了一幅畫,讓你看,你可以評價說他畫得太棒了,簡直就是小畫家。也可以用描述性語言說,你畫了一片青草地,一個太陽,火紅火紅的,還帶著笑臉,草地上的小動物真可愛……雖然在整個過程中你沒有夸他一句,但是他從的你語言中體會到了巨大的鼓勵和重視,然后他就跑回去接著又畫了一幅,接著讓你看,無疑這幅畫他肯定畫得更認真更好更漂亮。而當聽到你是一個小畫家的評論的時候,他知道自己畫的水平,只是高興了一下,滿足了一下自己,然后就放下畫去玩了,他不想再去畫了,怕畫得達不到小畫家的水準,還是其實心里明白什么是畫家的。這就是兩種回答方式的區(qū)別。

我們對孩子的評價,往往超過了他們的實際水平,我們說孩子需要賞識,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可是卻忽視了很重要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自己的感受,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維以后,他會覺得,自己達不到你的賞識,他會感覺有壓力,會感覺頭上戴上了一個巨大的帽子,讓他感覺很沉重。而描述性語言,讓孩子明白,你在關注他,關注他做的事情,你很重視,你很留心,你理解了他的工作,他很開心,這才是最好的鼓勵。

做父母的千萬不要以為成為一個好父母會這么容易,你知道了道理還沒有用,還要在和孩子的不同情景中去不斷實踐,不斷探索,書中提到了大量的例子,都是這些媽媽們在知道了這個道理以后,在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然后通過互相的交流和老師的指導,最后一點一點成長了起來。生命就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成為父母就意味著你擁有了一個成長的最好機會,為了你的孩子,你也要讓自己成長起來做一個好的父母。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七

丁家幼兒園陳紅巖。

當我坐下來靜靜品味這本書時,發(fā)現(xiàn)文字中的哲理深憾人心,感受到書中文字與自己思想上的“碰撞”與觸動,心里為書叫好,也震撼于作者的博學,踏實的研究,感謝他為我們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讀書過程中,我不由得想起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認為:教育者要啟發(fā)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首先要以赤子之心真誠地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了解兒童,發(fā)現(xiàn)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進一步把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解放出來,他提倡的“教學做合一”實際上就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他提出要編出能“引導人去做,引導人去想,引導人產生新的價值”的,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新的教科書來。教學中,學校要貫徹理論與實際結合和學以致用的原則,教師應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啟發(fā)引導,因材施教。

陶行知老先生明確指出教育要做到“六大解放”。

一、解放頭腦使孩子思考。

陶行知先生主張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去想。

二、解放雙手使孩子有力量。

防守讓幼兒去“做”和“想”,“做”了就與事物發(fā)生直接接觸,“想”了就獲得了直接的經驗。

三、解放眼睛使孩子會發(fā)現(xiàn)。

觀察力是創(chuàng)造的起點,是聰明大腦的“眼睛”,教師有責任解放孩子的眼睛,讓孩子會看、會觀察,幫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

四、解放嘴巴使孩子自由發(fā)問。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p>

五、解放空間使孩子回歸自然。

陶行知先生主張“把籠里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取得豐富的學問?!?/p>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學校把兒童全部時間占據,使兒童失去學習人生的機會,養(yǎng)成了無意創(chuàng)造的傾向。到成人時,既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了?!薄傲蠼夥潘枷搿笔翘招兄逃枷氲木杷?,對今天的幼兒教育仍有著啟示、指導作用。

解放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是為了培養(yǎng)發(fā)揮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如何培養(yǎng)?

首先要為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提供體力上與心理上的充分營養(yǎng),包括健康的體魄,清醒的頭腦,豐富的知識,創(chuàng)造的欲望,自我批評精神等個性特征——非智力因素,因為創(chuàng)造力是架在個性與才能之間的橋梁。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有助于學習和思維,以利于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

再次要注意“因材施教”,這猶如“松樹和牡凡所需要的肥料不同”。陶先生重視兒童個性的發(fā)展,指出“人象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這個方針對我們今天實施因材施教原則仍有很大啟發(fā)。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時的教學。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有許多教師對于調皮兒童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用責罵,憑借自己的“威嚴”管理孩子。其實,調皮的孩子也有他本身的優(yōu)點,如聰明、精力充沛、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等等。

那么,采取什么樣的方式教育調皮兒童,才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教育效果呢?調皮兒童本身就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如果教師每次批評的話都一成不變,他們就會當作耳旁風;如果教師批評的話換成另一種說法,或許能給他們一點新鮮的刺激,從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調皮兒童的逆反心理特別強,當他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這就如做母親的對著大哭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吼叫,只會讓孩子越哭越大聲一樣。本來孩子要是做錯了事,便知道會被教師責罵,這個時候,如果和他的“預期”結果相反,教師并沒有責罵他,甚至只是保持沉默,不理睬他,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起來,自己會把犯錯的地方重新再思考一遍,這樣,給孩子一段時間冷靜一下自己的頭腦,過些時候再與他交談,因為孩子已經檢討過自己的過失,所以就能坦然接受老師的意見。

盡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調皮兒童,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盡量找出其閃光點以鼓勵他們進步,用美好的語言表揚他們,用真善美的故事啟發(fā)他們。順其天性是兒童成長的根本?!坝嘉幢鼐鸵欢〞兂珊麉s一定是由蛹變來的。當蝴蝶還潛在于蛹的形態(tài)之中的時候,我們任意地要求蛹長出美麗的翅膀,要求蛹也像蝴蝶那樣翩翩飛翔?!?/p>

教育應當尊重兒童的自然本性,應當給兒童自由成長的空間,應當使兒童這棵小樹柔嫩的樹干和枝條自由地享受陽光雨露,這樣他才有望成材。如今面對日益激烈的環(huán)境,家長不愿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理我們可以理解,可“拔苗助長”的做法卻往往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作為家長,是否應靜下心來,順其自己孩子的天性,制定一份適合孩子成長的計劃,不要人云亦云,追著流行走。作為教育工作者,是否能順應孩子的天性,真正以兒童學習的特點和興趣來選擇學習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把孩子快樂、自由的童年還給他們!

每一個孩子都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對每一個孩子我們都應該耐心、細心。對于每一個孩子我們都應對他們充滿希望,真誠地愛著他們,把他們當作是自己的兒女,把濃濃的師愛化作每一個孩子心中最美的云彩,一定會有更多的驚喜和奇跡。

以上這些是我讀完文章所感的冰山一角,這些收獲只是皮毛,還遠遠沒有把握教育思想的精髓,但在學習時我也自覺地將所學來的知識理念滲透到我的教學工作當中去。學習是永遠不能停止的,我還要繼續(xù)去細細品讀。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八

假期拜讀了張文質老師寫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這本書主要是張老師講述自己的改變和讓孩子也改變的成長故事。

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最初張老師也和我們一樣的嚴厲,暴躁,當發(fā)現(xiàn)這樣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反而把父子關系拉的越來越遠,孩子的脾性變得越來越差,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言行和作為,他想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和父母相處,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孩子學會了為人處事,養(yǎng)成了行為習慣。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悄然的,是深遠的。所以他開始改變自己,遇到事情上先沉靜下來,換一個方式處理,這樣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比預想的還好。

他的改變帶來的是孩子的改變。這值得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學生時很好的借鑒。比如,孩子不小心犯錯了,我應該不要急于劈頭蓋臉的大聲斥責,而是冷靜處理,問明緣由,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事的對錯和教訓。我想起女兒小時候的一件事,現(xiàn)在想來真是不應該那樣處理的,假如我不是粗暴的打罵,而是換一種處理方式,那么也不至于到現(xiàn)在給孩子留下了心理陰影。事情是這樣的:2004年孩子才3歲,我在嵩山路買了房子,當時經濟困難,也沒想著讓保潔打掃新房子,寒假期間自己來打掃,有一次帶著孩子來,我打掃衛(wèi)生,孩子自己玩,也沒什么玩具,也沒給孩子帶吃的。本來新房子到處都是灰塵很臟,到了中午,孩子說:“媽媽我餓,咱們去吃飯吧?!蔽疫@時候才注意孩子,衣服上到處是土,我順口說一句:“衣服弄那么臟,中午不給你買好吃的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孩子聽我這么一說,下面發(fā)生的事情出乎我的意料。一會兒孩子來告訴我:“媽媽我洗干凈了給我買好吃的吧”我一看,孩子的衣服都濕了,棉衣都快能擰出水來了,原來她接水把自己的衣服前面給洗了洗。本來干了一上午很累,看到大冬天棉衣都濕透了,火滕地一下就竄上來了,對著她怒吼:“你怎么能把衣服都洗濕了,多冷啊,今天你不吃飯了”順手還打了她兩巴掌,孩子開始哭,我更火了,這里也沒衣服可換,我急了說:“再哭,把你扔到樓下去?!焙⒆硬豢蘖耍闪姘桶偷乜粗?,等著我的最終裁判,這時候我哭了。想想一個3歲的孩子,我怎么能這樣對她,怎么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孩子自己玩一上午,餓了要東西吃,很自然,孩子認為衣服臟了,媽媽不給買東西吃了,所以要洗干凈,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我靜下心來給孩子講道理,將是不一樣的結果,給孩子的終身的影響,性格的影響也是截然不同的。到現(xiàn)在想起這件事情我的心還隱隱作痛,想想自己當時的那可怕的樣子,真不應該。

理解孩子,需要溝通,需要聆聽來自孩子的聲音,多聽聽孩子對生活、對個人成長的理解,多詢問一下他對生活對生命的感受,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思考;我們不能代替孩子去判斷;而是更多的要讓孩子回到自己來理解這個世界,選擇一個最適合他的方式,讓他得以成長。

教育學生有時處理不當,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比如有的孩子性格上較靦腆,當他不認真聽課,我就讓其回答問題,答不上來時,我有時候會說:“坐下吧不要耽誤大家的時間了?!彼麅刃脑黾拥氖菤鈵篮驮购?,覺得是老師給他過不去,因此就很生老師的氣,也就不喜歡老師了,也可能是他稍分心了而已。

耐心、克制和支持是文質先生提及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品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過程。教育不會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要想讓孩子改變,首先要我們做父母的和做老師的要改變。方法變,效果變。多動腦子,效果更好。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九

“潛能”指潛在的能量,奧地利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家費羅伊德曾經說:“人人身上都蘊藏著無限大的潛能,它被深深埋藏于我們的體內”。在教育孩子上,我們也應相信每個孩子都具有成長的潛質和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用正確的教育觀念去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他的潛能和優(yōu)勢也是我們教育孩子的重要意義。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解放孩子的潛能》,作者是英國作家馬丁.洛森。本書共有280頁,十六篇章,這本書主要從孩子的整體成長和所需教育兩個方面,引導我們正確的了解孩子和支持孩子。

在書中指出,作為父母的也應以良好的方式去培養(yǎng)、鼓勵和啟蒙自己的孩子。即使孩子會令你頭疼,會犯著一些錯誤,而我們父母也應該要不嫌其煩地耐心進行正面的引導,及時給與孩子希望、勇氣和支持,從而使孩子能夠真正得以健康成長。同時作為父母也要透過孩子學會認識自己,并和他們一起成長。正如致力于兒童發(fā)展研究的偉大學者皮亞杰說的:“孩子解釋大人,多于大人解釋孩子?!?/p>

成功兒童,也許是他們的人格具有某些先天的特征,但仍需要后天父母及老師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去加以發(fā)展。平時父母和老師僅僅告訴孩子要如何做很難奏效,孩子必須親眼看到怎做,孩子需要培養(yǎng)自我的價值感的榜樣,需要具有人際交往能力、愿意幫助別人的榜樣,以及能夠承擔責任的榜樣。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去承擔我們必須要去做的的榜樣。

本書的精華在于引導我們去了解孩子,用愛去教育孩子,尊重孩子,帶著感情去理解孩子,承認孩子獨一無二的個性,并協(xié)助孩子快樂、健康的發(fā)展,這是我們教育者的重要責任,而作為家長我們也應意識到,學會教育孩子激發(fā)孩子內在的潛能,也是我們父母的一個重要能力,希望我們可以共同承擔起激發(fā)孩子潛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的重要責任!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做什么?怎么做?一直以來困擾著我,像普天下父母一樣,我也很想把女兒培養(yǎng)成才,可是幾乎每天都要遇到教育孩子的難題,雖然我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很多時候都不知如何下手去解決。

孩子入學之初,我對女兒的說話的口吻大多數都是命令式的,很是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她的感受,只要我覺得是正確的就會直接命令他去做,或者直接羅列出一大堆禁止做的事情,孩子沒有反駁的余地,總是委曲求全的應付。我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成績沒有提高,反而讓孩子的脾氣越來越大,總是沒有緣由覺得自己委屈而痛哭,還越來越不聽話,我因此非??鄲啦恢廊绾稳ソ逃?。

在整理書柜時無意間讀到“《父母課堂》——守護孩子的生命”這篇文章,靜下心來反思自我,感到震驚之余,認真的總結了自己對待女兒教育問題上誤區(qū),讓我知道教育應該從細微處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不用語言羞辱孩子;不輕視孩子;不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在孩子面前,總是情緒飽滿、信心十足;用良好的家庭氛圍幫助孩子排解來自學校、社會等外界環(huán)境帶來的不利因素,特別是與孩子生命意愿相違背的歧視、欺辱、強制、訓誡,給孩子一個寬松并愉悅的心理成長環(huán)境,比限定與束縛更有效果,在學習上需要的是動力而不是壓力。

于是我也改變了教育方式。在做每件事之前都會和孩子溝通,了解她的想法,在一定限度的范圍內讓她自己安排學習和娛樂活動,要求孩子做的的事情自己先做到,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孩子能夠很有計劃的安排自己寫作業(yè)、預習功課以及娛樂的時間,成績也保持的不錯,還會很積極的去看點兒天文和兒童文學方面的書。

感謝父母課堂,讓我懂得作為家長不能光滿足孩子的吃、穿、花銷。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并用正確的話語引導孩子,要學會細心的觀察孩子的變化,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孩子平等交流,讓她充滿歡欣地喜愛自己,愛家人,愛師長同學,學會用愛的眼光開世界,讓他全心全意地信賴自己,讓他能夠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

希望父母課堂在老師與家長之間筑起一道溝通的橋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共同去引導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健康的長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一

1.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融成一片。

2.和孩子密切相處,從他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的想法、喜好和內在需要。

3.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tài)度。在和孩子說話時,仔細地把他的話聽完,了解他的想法及立場。

4.體會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父母只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過的”,會讓孩子覺得父母一點都不能體會他的感受。若父母能以同情和理解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適時地給予親情慰藉,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5.了解孩子的發(fā)展,不要盡說些他無法理解的話,或提出他達不到的要求,讓他覺得壓力大,感到總受挫敗。

6.認真回答孩子的問話。孩子提出問題時,應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針對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問:媽媽,你要不要去買菜?這個問題的真正意思可能是:媽媽,我想跟你一起去買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說:要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聽了必定會很高興。

7.避免用命令等負性語氣。如“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趕快??”、“你真傻”、“你太讓我失望了”等帶有指揮、命令、警告、責備、拒絕等負面意義的語氣。

8.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讓我猜猜你今天發(fā)生了什么事?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來到地球等話題,相信會比“今天過得好不好?快樂不快樂?”更吸引孩子。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二

本月買了《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的書,這本書雖然不厚,但是談論的問題卻是沉甸甸的。

對自己的拷問----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這也是現(xiàn)在的現(xiàn)狀,尤其是爸爸們,正處于事業(yè)上升期,為了工作,不停加班不停應酬,回到家不是孩子已經睡了,就是自己疲憊不堪哪里還顧得上陪伴孩子。所以“爸爸去哪兒”這檔節(jié)目能引起這么大的反響。我周圍一般都媽媽陪伴孩子為主,加上本身北方男人那種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爸爸的角色能扮演好的有,但是不多。他們也說自己的童年中爸爸的印象比較淡,但為什么對自己孩子繼續(xù)重復自己的歷史呢?父親在育兒角色中的缺少,導致孩子一般和媽媽、姥姥或者奶奶一起生活為主,在育兒過程中兩代人的觀念差異必然會或多或少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對母親的要求更高了,如何協(xié)調好教育孩子和協(xié)調家庭成員關系,這大概本身就是一個課題。

對自己的提醒---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這個觀念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上帝給我們的禮物,但他或多或少都缺少了一部分,就是他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書里還有句話對我來說印象深刻“你的孩子缺土”,說的也是有個孩子體弱多病,媽媽帶他去看中醫(yī)時,老中醫(yī)說他孩子缺土。按照現(xiàn)在意思理解就是不接地氣。我們就是這樣,從小在家為主,很少玩土啊之類的東西,也很少去大自然中玩耍,因為害怕生病所以呆在家中,反而陷入有點風吹草動就生病的循環(huán)中。寧寧就想一朵溫室里的花。

這大概就是看書的收獲,書就像一面鏡子,看到自己的言行,看到自己的不足;書就像一位學者,向我們娓娓道來為人處事之道。這本書還沒完全讀懂讀透,需要時間去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自己的行動,我想這也是作者最大的心愿,也是讀者最大的收獲吧。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三

一、積極傾聽的態(tài)度。

1、有想聽孩子說話的心意、時間。

2、允許并真誠接納孩子不同的想法。

3、相信孩子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來自父母的信賴將是激發(fā)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4、毋須害怕孩子說些情緒性的語言,情緒的感覺只是一時的。

5、尊重孩子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

二、有效溝通的要點。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2、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4、不要輕易否定孩子。

5、成人少說多聽,引導孩子多說。

三、孩子以下情況就不能只“聽”了。

1、你在工作時,孩子不斷地來騷擾、吵鬧、哭叫。

2、孩子放學回來,書包、衣服、臭襪子亂扔在沙發(fā)上。

3、未經你的同意,孩子擅自使用你的工具/電腦。

4、孩子不做他分內應該完成的工作。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四

今年暑假,學校給每位家長發(fā)了盧勤老師的《好父母好孩子》一書,頓時愛不釋手。讀了以后,給我很大啟發(fā)。它告訴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使之成為“我能行”的新世紀人才。我的體會是:要和孩子溝通,要尊重孩子,要鼓勵孩子。

首先要注意和孩子溝通。書中寫到:走進孩子的心靈,不是靠懷疑、監(jiān)視,而是靠溝通。溝通,是今天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特殊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被理解,與父母建立伙伴關系。要尊重孩子。書中寫到:孩子是在成人的尊重中學會做人、學會自尊的。假如孩子從小就受到尊重,他便能懂得自尊,也會懂得怎樣去尊重別人。想一想,如果有的媽媽進孩子的房間敲門,他進你的房間的時候,就學會敲一敲門。如果有的媽媽從不亂翻孩子的東西,那么孩子也不會亂翻你的東西。是的,要讓孩子尊重你,你便要先尊重孩子。要鼓勵孩子,給她勇往直前的勇氣。書中寫到:“孩子的成長需要肯定,肯定是孩子生命中的陽光?!睂τ诤⒆拥拿恳粋€優(yōu)點和正當要求,要充分肯定和盡量滿足,使她心情舒暢,一心向上。

溝通、尊重、鼓勵,這三個詞語,說說容易,做起來實則不易,我會銘記在心,在我和孩子相處的日子里,我將信奉這三條并付諸行動。只有和孩子溝通,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問題,并善于培養(yǎng)和引導,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尊重別人,學會自尊;只有鼓勵孩子,才能使孩子樹立信心,健康成長。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五

在閱讀了《父母改變孩子才能改變》這并本書后,孫義君老師在《要有個性有思想的孩子,不要乖孩子》這一子目中闡述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他強調了創(chuàng)新思想的重要性,強調敢于表現(xiàn)自己是時代的需要,指出了中國孩子更多的在這兩個方面的缺失,這是眾所周知、無可辯駁的。但我質疑的是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甚至是家庭真的不再需要乖孩子嗎,中國式的“聽式教育”真的不再需要了嗎,我看不盡如此。

以我的觀點來看,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是以“謙恭禮讓”“以和為貴”為中心的儒家思想,中國傳統(tǒng)更多希望培養(yǎng)出來的是謙遜、恭謹的人即使社會如何發(fā)展,及時獨特的思維、成為大眾的呼喚,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土壤不可能一夕之間舊改變,更別說這是眾多華夏子女長久以來引以為傲的資本。在這種文化土壤培養(yǎng)出來的父母們,理所當然的希望培養(yǎng)出“乖孩子”。山東師范大學趙承福教授說;“如果把外國的理解翻譯過來,乖孩子就是指沒有出息的孩子,是不會動腦筋的孩子”,也許是文化造成的差異但我所理解的“乖”卻不同于孫義君老師理解的對父母惟命是從、更不是外國人理解的沒有出息、不動腦筋。中國人看中的“乖孩子”指的是謙遜禮讓、孝順恭謹、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孩子,而不是全盤的接受。

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眾多的“比爾蓋茨”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更是眾人眼中的科技新貴、天之驕子,為眾人敬仰。但更多的人最終成為蕓蕓眾生中的凡夫俗子之一,從事的是默默無聞的工作,一生為著“柴米油鹽醬醋茶”而努力,也許這并不崇高,但卻是實實在在的人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孩子們身上的這種“乖”的品質就顯得難能可貴起來,他們也許并不耀眼,但至少樸實中肯;他們也許并不思維開闊,但至少兢兢業(yè)業(yè);他們是傳統(tǒng)中華中庸思想的傳承者,但他們也是構成中國和諧社會的基石。

我們需要和渴望思維開闊的孩子,但我們更不能排斥傳統(tǒng)的“乖孩子”,至少我認為,在中國這個人口大國,順從樸實是我們永遠渴望的優(yōu)秀品質。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六

去年年底,張文質老師在深圳舉辦“大問題教學”研討會,我跑去聆聽講座,很榮幸地獲贈張老師的最新力作《父母改變孩子改變》。時值寒假,我隆重地推薦給班上的學生家長們閱讀,并在返回老家時,選擇它為本人春節(jié)的唯一攜帶陪伴用書。

這是一本所有已為人父母的人或即將準備為人父母的人都應該好好讀讀的書籍,特別是那些孩子還剛剛只有一二歲的年輕父母們,真可以算做是文質老師精心為大家準備的一份最好的應時禮物了。別的.不說,光只聽聽書名——父母改變,孩子改變——稍稍地品一品,就足以讓你砰然心動了。

全書就象是聆聽張老師的一個稍長講座一樣,圍繞著當今父母與孩子的教育大問題娓娓而談,可以分有四個部分:孩子的未來既在父母生命中,又在父母手心上;重建以孩子成長為中心的家庭文化;用健康的方式培養(yǎng)正常人;八條戒律也是八個人文常識。我個人歸納為相應的四點:父母的責任、與孩子生活在一起、成全孩子、八條具體的常識。與他的著作《教育是慢的藝術》(后面簡稱為《慢》)不同的是,這里是講好父母,而《慢》是講好教師、好學校,但相同的是,其核心理念仍是生命化教育。

中國教育最重要的問題,既在學校這邊,也在家長這邊。作為一個教育學者,張文質老師一直都是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我們可以從他的文章《生活在愧疚中》看到,那沉重的“45條”飽含了一個父親內心深處的無奈與迷茫、勇氣與信念、責任與抗爭。同時,面對教師群體,他也是極力主張每一個教師“首先應當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觀念。在《慢》一書中,他說“教師教育自己的孩子,既有專業(yè)方面的優(yōu)勢,又有工作上的便利。……那么,無論你對‘本職工作’的過分投入還是其他的原因,所有教育自己孩子的責任的忽略與讓渡,都是一件不可原諒的事情?!銈€人所有的‘成功’并不能補償子女教育失敗的苦澀與沉重”。特別是在目前中國基礎教育呈現(xiàn)為“一根筋”、“一只眼”的應試框架下,學校和老師很難對某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做到盡心盡責,那么教育一個孩子的核心責任,歸根結底還是應該掌握在我們父母自己的手里?!芭c其期待學校教育的改善,不如從家庭教育的改進做起。孩子的未來不是掌握在學校,而是掌握在父母手中”,所以張老師說:生養(yǎng)一個孩子,就是生養(yǎng)一生的責任,教育孩子也就是為人父母的最大的事業(yè)。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為人父母真是一件驚心動魄的事情”。與每一個學生走進一所學校,都希望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一樣,每一個孩子來到這世上,都希望能夠遇到一個好父母。但父母其實也跟孩子一樣,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也不是完美無缺的人,無論是當年所受的教育還是自己的品行都可能存在著諸多問題。“父母需要首先受教育,這樣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品格能夠成為孩子的示范,有哪些行為在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對于那些不良的品行如懶散、粗魯、急躁、狹隘、勢利、缺乏善心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等,往往更有活力和傳染性,容易被繼承,由此父母們要想把這一生的事業(yè)經營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好父母,其關鍵就在于父母們要能夠不斷地改變,以無限的責任心和耐心,一點一滴地擠掉自己身上的“毒素”,不斷地提高自己做人父母的素質與水平,照亮孩子的一生?!耙粋€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只有父母以一生的責任,行一生的改變,才能成全孩子一生的發(fā)展。

為人父母要改變的方面可以說有很多很多,比如,改變我們的成才觀、改變我們的教育方式等等,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張老師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沒有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的完整陪伴,教育也就成為虛無空渺的東西。我以為,在一個和諧的家庭結構中,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孩子女,構成為一個完美家庭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卻有很多很多的家庭受生活所迫,只能有爺爺奶奶和小孩子女這兩個支點,最重要的第三個點“爸爸媽媽”卻相隔在那遙遠得無從想象的異地,日夜奔忙在電話的那一頭,這樣一個巨大的漂浮的“家庭三角形”成為一個又一個孩子成長的危險所在。“下班的路應當是回家的路”,“全家一起吃晚飯”“每天和孩子說說話”……這種陪伴就是最有效最好的家庭文化。“把孩子交給祖父母的家長,是在與未來作一場豪賭”,“無論你在哪里謀生,一定要帶上孩子”這些令人心碎的勸告,既是一個教育學者的殷切期盼與呼吁,又是一個社會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情懷。

加拿大馬克斯·范梅南教授認為:“兒童需要安全與保護,才能去冒險;需要支持,才能獲得獨立”他在著作《教育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中指出:“父母有時可能會覺得他們的陪伴對孩子不會有那么大的差別。那些將自己的孩子長時間放在托兒所的父母往往為自己找理由說,與孩子在一塊兒的時間少而精比簡單地整天與孩子在一起要更重要一些。分居或離婚的父母可能會試圖從遠處回來與孩子保持見面。可是路途遙遠的撫養(yǎng)孩子的方式對孩子來說遠遠不能令人滿意。孩子非常明確:()你在那兒就是在那兒,如果你不在,那就是離開了。除了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來關注孩子以外,出現(xiàn)在他們身旁,以一種:‘你在那兒,就在他們面前,隨時可以過來’的安全感圍繞著他們?!袝r,正是那些職業(yè)或事業(yè)型的父母們不愿花點時間承擔一些義務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支持性的家庭氛圍。有趣的是,‘支持兒童’一詞成了一個父母離異和離婚的情境中的常用語。可是,支持孩子并不僅僅是提供生活必需的金錢的問題給孩子提供支持,意味著成人可以信賴,可以指望一直他們身旁?!?/p>

在我們的一生中,童年是我們最重要的人生階段。任何一個成年人都要不斷地回到童年汲取力量?!叭松钪匾囊豢淌窃谕甑牟妥篮涂蛷d開始的”,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給孩子一個溫暖而安全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這個簡單而又重要的要求,毫無疑問,對于今天許多家庭而言,構成為一個殘酷而嚴峻的挑戰(zhàn)。但從教育角度,對于我們的孩子我們的未來,就是我們?yōu)槿烁改競兪紫纫龅降淖詈玫母淖儭?/p>

張文質老師在《慢》一書中講到他的生命化教育理念。他說:教育就是要隨順人的生命自然,用自然恰當的方式來成全人的生命發(fā)展。面對今天的教育現(xiàn)實,張老師指出:父母們所要做的,就是運用自己的智慧,抓住關鍵期,用最為健康自然的方式,使“一只手”的教育變?yōu)椤皟芍皇帧钡慕逃?,使缺心眼的教育,變?yōu)榕囵B(yǎng)正常人的理性教育。

什么是關鍵期?文質老師對此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是指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存在著一個成長的關鍵期。比如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是孩子的0~6歲、7~13歲這兩個重要的階段就可以算做是關鍵期;另一個含義是指一種行為的發(fā)生處起始處?!耙粋€不當或錯誤的行為剛剛發(fā)生時,及時進行教育,效果最為明顯”。

文質老師所講的這個“關鍵期”理論,意大利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過,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過。我前一段時間閱讀奧地利著名的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發(fā)現(xiàn)阿德勒也有類似的表述。他說:“人在四五歲之前就已經有了統(tǒng)一的思維和精神與肉體的合作。在六歲之前,他的人格已經定型,對于人生的意義、追求的目標、處事的態(tài)度、情感的秉性也已定型?!薄霸趦和l(fā)展的前五年,已經具備了一套固定的行為模式,即他們以怎樣的方式和方法去對待一切事情,此時,他們對于自己和社會所向往的發(fā)展模式已經有了深層次的概念。此后,他們就會利用自己對社會和自我的看法來關注整個世界。”無獨有偶,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也談到了這個話題。他說:“隨著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嬰兒活動的適應及其與別人相處的適應就給他的心智的生活定下了基調。當他看著別人做些什么事,而且嘗試著去理解、去做別人鼓勵他設法去做的事時,他可能的活動范圍就無限地擴大了。心智生活的輪廓形式,就這樣在人生最初的四五年中形成了。”由此可見,對于一個孩子,在他成長的最初五六年,真的就是一個極其重要的關鍵期。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往往不以為然,總覺得他們還小,什么都不知道,爺爺奶奶幫著帶帶沒有什么問題,就算有什么不良習慣,未來的時間還長,有的是時間改正等等。而現(xiàn)在我們發(fā)現(xiàn)我們錯過了。

“把0~6歲的孩子教育好了,后面的教育就不會有太大問題,就會比較順利。”為人父母,就是要以無限的愛,一點一點地努力堅持,用無限的耐心抓住這樣的關鍵期教育好孩子,要以存而不論的態(tài)度,尊重孩子個性差異,以溫和而嚴格、義正詞婉的方式管教孩子,成就孩子的一生,否則,孩子早期教育的迷失,就會變成我們一輩子無盡的麻煩。

當然,張老師在這本書里,還講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具體的做法以及其他一些很有見地的觀點,比如他提到的八條人文常識、從“手對手”到“肩并肩”等等,都是非常讓人受啟發(fā)的。限于篇幅,這里就不一一細述了。在讀書的過程中,我總有一種錯覺,儼然張老師就坐于身前,聆聽著他那富有激情的如詩一般充滿了無限魅力的話語,我為其中無處不在的深厚而赤誠的教育情懷所感動,并一次次地為老師深遂的思考和真知灼見所折服。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仿佛感到女兒也在身邊,她緊緊地看著我,而我則很慚愧很愧疚,臉上火辣辣的。女兒今年22歲了,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我是有著很多很多的無知與過錯的。說實在話,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愿意從頭再來做一次她的爸爸。我相信,這一次我肯定做得要比以前要好。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七

在學校推薦的三本寒假讀物中,我最先讀了《弟子規(guī)》,因為這是最熟悉的,也是家中最容易找到的,讀后感容易寫。而后兩本書我沒見讀過,只能根據書名選擇適合現(xiàn)狀的書,前段時間老校每位老師都發(fā)了一本《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我借看了馮老師的很不錯,因為我脾氣急,解決孩子問題有時方法不正確,看完這本書之后對我有很大幫助。所以這次我又選擇了《父母改變,孩子改變》,想讓自己接受更多的教育,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好的幫助自己進行家庭教育。

《父母改變,孩子改變》這本書我是在網上看的`,看到適合自己的實例我就開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我平時總是以自我為中心,有時工作多了,煩了,身體累了,兒子有事情時就會對孩子大聲的。我也總是犯老毛病拿別的孩子和自己孩子做比較的毛病,而兒子在外人面前不善言辭,不主動和人打招呼,膽子有些小,這些是我最擔憂的。這種擔憂我知道是我平時對兒子太嚴肅、有時過分的嚴格,讓兒子對我有些害怕,也就導致孩子對外人并不熱情,遇事膽怯沒自信??赐赀@本書我終于知道做父母的真的沒必要過分的焦慮和擔憂,自然陪在孩子身邊耐心的指導和觀看孩子一步一步的變化靜心的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度過成長的階梯。書中寫到:我們用心于他的點點滴滴,陪伴他每天的生活,其實就是作為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你和孩子的關系越親密、越自然,你對他的影響就會越為廣泛,你能夠改變、改善、幫助他的地方也就越多。這一點對我目前對兒子的教育問題中要改變自己的。

我近期希望自己改變收斂急、大聲,學會能做到心平氣和。想想班里學生的實例,和家長交流溝通了解的多了,的確是在孩子寄予希望太多,要求太嚴格,往往會適得其反。孩子一個階段會有一個階段的變化,只要自己對自己不足之處進行調整改變,孩子也會隨之有變化,耐得住氣和孩子一起成長。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八

剛結婚時,就感慨過,養(yǎng)狗比養(yǎng)孩子好。養(yǎng)狗我不管怎么寵它,都沒問題,也沒責任;但孩子不行,她的一言一行的養(yǎng)成,我都必須負責。為人父后,這種感覺越發(fā)深刻。小小的女兒慢慢長成,以為世界本就是圍著她轉,稍不如意,就哭成傾盆大雨。順著她,雖然當前能得開懷一笑,但以后如何;逆著她,小人兒哭的哽咽難言,心疼不已。每次都是左右為難。

女兒現(xiàn)在2歲多了,從不滿周歲開始,我和老婆連大聲爭執(zhí)都不行,聲音大一些,那小丫頭利馬趴地上嚎啕大哭,更別說吵架了?!斑@孩子怎么那么不聽話?”面對孩子的行為我們常常忍不住脫口而出。天涼了讓加衣服就是不加,地板涼可就是要打光腳,就是不要刷牙,就是要把飯弄得滿桌子都是,就是不叫叔叔阿姨,就是要把屋子弄得亂七八糟,到吃飯的點了可就是還要看電視,就是不愿意做作業(yè)??等等,全是怎么說都不聽。

在無奈中我便想到從書中尋求答案,在閱讀了幾本有關育兒的書籍后,尤其是在閱讀《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圣經》一書后更使我受益匪淺,我逐漸明白了應如何與孩子相處,掌握了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書中介紹:“有時候我們家長想要的,卻不是孩子想要的。有時候家長是為了孩子,可是卻反而害了孩子。”正如我們自己,如果不給你追求的自由,你會感到非常的難受。因此,有時候我們?yōu)榱撕⒆雍茫墒呛⒆訁s不領情,和你一味對抗到底。所以,當遇到無法溝通的時候,家長先靜下心來,問一問孩子:“你是怎樣想的?你為什么這樣想?”先去了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里,然后從孩子的思考角度出發(fā),去找出他好的一方面,同時也因勢利導,對他想法中錯誤的一方面進行糾正,可以講道理啊,舉例子啊,這樣孩子就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更費時間。

父母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時,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脈搏,分析孩子的現(xiàn)狀,孩子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平時多鼓勵孩子養(yǎng)成獨立的生活能力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遇到任何事情要有主見,能掌握正確的處事方法,不要過多的依靠父母。如孩子做事不周、欠恰當,父母不應指責、挖苦孩子,應坐下來與孩子交談,統(tǒng)一看法,只有這樣才更加有利于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美國心理學家金諾特說:“感情教育能幫助孩子了解他們的感情是什么。對一個孩子來說,了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為什么有這種感情更為重要。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時,他內心就不會再感到一切都混亂了?!?/p>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面感情的鏡子,以幫助孩子解他的感情。一個孩子要知道他內在的感情就要聽父母對他感情的反映。通過感情的鏡子,能夠給孩子提供一種自發(fā)的修整和改變的機會。

教養(yǎng)孩子是個不斷要協(xié)商的過程,而且不時要重新界定與孩子間的關系,還必須坦率地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與孩子的坦率地溝通。

閱讀本書的經歷,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它給了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你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贏得孩子的喜歡和信任,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是每個父母都需要了解和學習的。想做孩子最愿意接近的父母,就要彎下腰來和孩子交流,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并給予足夠的尊重和信任。最好的教育不是耳提面命,而是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走好走穩(wěn)。永遠要記?。簺]有不稱職的孩子,只有不稱職的父母。書中介紹了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愿意與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么聽?”的技巧,就能開啟孩子的心靈世界,與孩子達成美妙的交流溝通,讓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身心健康發(fā)展。沒有溝通,只有付出與誤會。父母苦,孩子也苦。作為父母,培養(yǎng)一個心理、生理都健康的孩子,是一輩子要去琢磨的事情??!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十九

有幸拜讀了“知心姐姐”盧勤的《好父母好孩子》,這本書我已拿了很長時間,但一直沒怎么看,利用假期細細讀來,真所謂百看不厭。

這本書實際上是根據“知心姐姐”盧勤數十年來面向家長和孩子的報告、談話、咨詢的內容集中整理而成的。這些活生生的人物和案例,有的向我們做父母的敲響了警鐘、有的使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應該怎樣愛孩子、有的又是我們教子育女的珍貴的啟迪。使人看了激動不已,思緒萬千。

盧老師談到家庭和諧呼喚什么——善待。要做到善待,請你常常使用這三個字——太好了。家,是任何一個為事業(yè)奔波、辛勞的人最好的歸宿。為了全家的幸福和安寧,當你邁進家門的時候,建議你把煩惱關在門外,一臉輕松地走進去,帶給親人一份恬靜,一份歡愉。別忘了微笑著說一聲:“太好了!我回來了!”

善待自己。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不是靠別人給予的,而是靠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擁有快樂的人生,是自己首先要擁有快樂的人生。用樂觀代替悲觀,善待從自己開始。讓孩子從你的感受中看到:人活在世界上多么美好。

善待孩子,成為好朋友。善待孩子,就是要體諒孩子,給予孩子自信,幫助孩子找回失去的尊嚴:善待孩子,就是要尊重孩子,在尊重中長大的.孩子才能懂得尊重別人:善待孩子,就是要鍛煉孩子,教會孩子給自己打氣,把孩子培養(yǎng)成敢于迎接困難和挫折的挑戰(zhàn)者。

善待家人,扮演好角色。世界那么大,國家那么多,對于你來說家庭只有一個。世界上的孩子千千萬,對于你來說,親生骨肉只有一個(也許是兩個);世界上男女千千萬,對于你來說丈夫(妻子)只有一個。你成為你父母的兒女,是緣分;你跟你愛人結婚,是緣分;你成為自己孩子的父母更是緣分。假如你不會善待家人,你就不配成家;假如你不會善待孩子,你就不配做父母;假如你不會善待老人,你就不配做兒女。人不管有多大本事,也不能沒有家。

書中有一章談到作為父母應該常對孩子說“你能行”,但我想,作為教師也應該常對學生說“你能行”三個字。長久以往,如果學生形成了“我能行”的思想,學生就從小充滿自信。但在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中時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太差了”、“太不爭氣了”、“這些也不會”。整天在負信息的暗示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才能被忽視,他們無形中給自己下了定義“我不行”。于是他們真的不行了。

那么,作為教師,應該如何打開學生“我能行”的大門呢?印度作家泰戈爾有句名言:“用鐵錘無法開啟鎖,惟有吻合那把鎖的鑰匙才能開啟”。在平時學習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四種力量:賞識的力量,信任的力量,發(fā)現(xiàn)的力量,評價的力量。

1、賞識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孩子行與不行,很大程度上決定于小時候父母和老師如何看待他們——是為他們鼓氣?還是給他們泄氣?每個孩子都有很多潛能,潛能的發(fā)揮與成人對他們的賞識分不開,投以欣賞的眼光,興趣才能轉化為特長,孩子就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作為老師不應是挑剔者,而應該是會喝彩的觀眾。多對學生說“你能行,你真棒”。你會得到很多意外的喜悅,你會覺得原來我的學生是那么的棒。

2、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信任,能使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當受到信任是,他會覺得他的身后有許多人支撐著,他有不負眾望之心,就不會被任何重任壓倒。

3、發(fā)現(xiàn)的力量——你是奇跡

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人是伯樂,能發(fā)現(xiàn)學生長處的老師是稱職的老師?!叭巳硕际翘觳拧?。沒有笨學生,只有潛能尚未發(fā)揮出來的學生。作為老師,就要幫助學生去發(fā)現(xiàn)“我能行”,“我哪點最行”。首先,發(fā)現(xiàn)不同點,就像天下沒有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世界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學生。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不同點,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學生。其次,發(fā)現(xiàn)閃光點,老師要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去發(fā)現(xiàn)他,特別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學生的閃光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抬起頭來走路。

4、評價的力量——你真棒

讀了這本書后,感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面好多。我想:我會繼續(xù)細細品味此書的真諦。假如作為母親、教師的我們和我們的孩子都照此努力去做,那么,我相信,我們都會成為一位“好父母”;我們的孩子都會是“好孩子”!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讀后感篇二十

這幾天一直在讀張文質老師的《父母改變,孩子改變》一書,有醍醐灌頂之感,正如張老師所說:“世界上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易犯錯,更具風險;也沒有任何工作比做父母更令人欣慰,感到自豪。孩子是我們的甜蜜,我們的憂傷?!焙仙线@本書,我決定做以下改變:

書中說“陪伴是送個孩子最好的禮物”。這句最普通的話,卻道出了當前家庭教育出現(xiàn)諸多問題的本質。由于是心理教師的緣故,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學生極其家長。每次咨詢過后,我都會深深感慨,是無知的父母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忽視了對孩子的關注造成的啊。結果,當父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后,便到處求醫(yī),急于求成,往往使得問題愈演愈烈,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陪伴”需用心,才能與孩子同呼吸,共成長,才能深切地感知孩子的點滴變化,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才能進行最有效的對話以及積極的影響。張老師說,要千方百計盡可能多地與孩子進行交流。深感在這一方面,我做的還不夠,每每工作壓力比較大時,回到家,除了陪他寫作業(yè)之外,更多時間會用于完成白天沒完成的工作或看書、寫文章,與孩子貼心的語言交流太少。難怪,兒子在看完《美麗的契約》時,忍不住跟我說:“媽媽,我希望你像宋丹丹演的花美麗一樣幽默!”小小的他,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找我咨詢的學生,絕大部分是在同伴交往方面出了問題,導致心情抑郁,不能靜心學習。這與他們從小缺乏與同伴廣泛交往的經驗有很大關系。張文質老師說:再也沒有比把孩子單獨關在家里對其進行教育更糟糕的事情了。我很贊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來自同伴的影響、教育所占比例越來越大。

同伴之間的互相教育可以讓孩子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他所在群體的潛規(guī)則,從而盡快適應這個集體,進而獲得被接納感與安全感。沒有實戰(zhàn)經驗,沒有與同伴之間交往的喜怒哀樂,那多么詳盡、完備的技巧訓練也無法幫助孩子學會與各個類型的同伴愉悅交往的秘訣。

母親過于好強,對于孩子來說,不是好事!不妨把孩子想得普通一些,做好跑一場超長距離的馬拉松的準備。這樣,父母的心態(tài)就會平和得多。在這一點上,我深感自責。我把最大聲的斥責獻給了孩子,甚至有時還會氣急敗壞地對他動用武力。

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那將是快樂無比的事情。從小,喜歡畫畫的我,一直遺憾于自己沒能獲得父母的支持,也沒能堅持下來??吹絻鹤油瑯酉矚g畫畫之后,我很高興,于是,迫不及待地給他報了畫畫輔導班。原來他一天可以畫上十幾張畫,快樂無比,可如今,一周卻只畫一張,好像在完成任務一樣,技巧提高了,但興趣銳減了。

我知道,是我的要求過于苛刻的緣故。張老師說鼓勵孩子找到“迷戀”的領域無比重要,可以讓孩子最終過上有目的的生活。于是,我不再提有形的要求,而是默默在培養(yǎng)于堅持自己的愛好,讓他看到我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的快樂。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敬畏生命,珍視生命,以謹慎和熱情的方式對待生命。教育孩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向社會遞交考卷的過程。不用心的人怎能拿到高分呢?唯有父母改變,才能陪伴自己踏上一條芬芳的共同成長之路。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596796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