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通過書寫和表達,回顧和總結自己的思考和收獲的過程。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有價值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應該在讀書過程中留心記下自己的感受、疑問和思考,對重要情節(jié)和人物進行標注和批注。其次,在開始寫讀后感之前,可以先進行思維導圖或者提綱的制作,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觀點,從而更好地組織文章的結構。最后,在寫作過程中,要結合具體的事例和引用書中的片段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和分析,這樣能夠使讀后感更具可信度和說服力。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對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義進行理解、評價和表達的文字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抒發(fā)內(nèi)心的感受,也是一種對讀書積累的輸出方式,我覺得寫一篇讀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呢?首先,要仔細閱讀完整篇作品,對于作品的主題、情節(jié)和人物角色有一個清晰的理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讀《紅樓夢》后,我深深被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節(jié)所吸引,尤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故事。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一
古語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雖說“潛龍勿用”,我無治天下之位、之責,也無需用心地想如何“用”,何況我也許也無治天下之才、之志,但卻深覺這話有理。呵呵!《論語》,字雖不多,但其蘊涵的道理卻多得很難說得清。
“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這一句“評語”,看似文采斐然,實則為“白描”。啟發(fā)式教學,“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也正因此,弟子們疑其有所隱,夫子才發(fā)出那句“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迸c學生交朋友,一句“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師生間“打趣”的情景活靈活現(xiàn)。
為生之道。謙遜,“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明辨,“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鄙扑?,“告諸往而知來者。”誠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必撠煟安贿w怒,不貳過?!迸?,需知學習貴在堅持,“譬如為山,未成一簣。”篤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如顏回般,做個“語之而不惰者。”兼“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一定要孜孜以求,力求知之、好之,樂之。對“道”,要有份敬畏和渴慕,“朝聞道,夕死可矣”明白“道”、悟得“道”,即使一切在那一刻停息,也心滿意足!
游學之道,讀后感《論語讀后感|論語讀后感1000字》。全面理解了“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為人父母者還會以“養(yǎng)兒防老”為由,不顧及兒女的志向和感受,固執(zhí)地把兒女圈在自己身邊嗎?孩子有志向、有能力,想飛得高遠些,就讓他飛吧。人這一生,經(jīng)歷過,才會無悔。夢,是悔的根源。雖然夢碎,也會疼。
溝通之道。桓魋來找麻煩,眾弟子人心惶惶,夫子一句“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提氣提神,起到了穩(wěn)定人心的作用??此啤爸保槕煲猓瑢崉t自信。把一切假于天,易被理解和接受,足見其表達技巧,深諳溝通之道。
敬神之道。“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夫子還說,“非其鬼而祭之,諂也?!狈蜃訉ι袷莻€內(nèi)心有份虔敬的人,但他的敬只體現(xiàn)在“祭”的那一刻,夫子是個典型的實踐主義者,決不把自己的得失寄托于鬼神。反觀現(xiàn)實,有多少人沉迷于卜神問鬼,而不是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做事呀!
休閑之道。“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倍嗝戳钊松裢?內(nèi)心有著寧靜和滿足,眼中的神采也必然是淡定、欣然的,舉手投足間氣定神閑。
娛樂之道。投入,“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敝?,“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留有余地,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
以及做事之道,“放于利而行,多怨?!弊R人之道,“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弊允≈?,“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备袨楣僦溃瑸檎馈鹊取?/p>
用心體會,《論語》中蘊涵的道理,不勝枚舉。關鍵在于“信”,我們只有相信他,才能用心體會他的話,才能領會其中的深意,才會樂于用他的理論、他的思想指導我們的實踐并從中受益。
《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二
說了這么多,不舉例子就全是空談。所以下面我就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我讀論語的一些原則和方法。
《論語》中記載孔子評詩經(jīng),“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第二)。如果要問我,讀了《論語》,如何用簡短的話概括一下讀到了什么呢?我覺得,我讀到的`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幾個以說得詳細些,那就是:中庸之道。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三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說:“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比接幸矄柕溃骸奥勊剐兄T?”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么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說:“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四
孔子學生眾多,而且性格各異、年齡參差不齊,因此孔子將學生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學內(nèi)容也因人而異。他將學生按智力分為:上智、中人、下愚三類,按性格分成狂者、中行、狷者三類。學生不同的智力接受能力不同,不同性格學習興趣不同,分類不是為了給學生定性,而是更好的進行因材施教,讓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成長。我在這想談的是在我教學的這段時間里,遇到很多有趣的學生,有調(diào)皮搗蛋的,有沉默寡言的,有我行我素的,對于這些學生,剛開始對于他們,我可以說是無計可施,但是經(jīng)過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們總想著做一些事來吸引別人,只不過做的這些事大多都不是很好的事,有時我就扮演和他們一樣的角色去和他們交流,在這些交流中,我懂得了一些詞需要我們老師去踐行,一些事需要我們老師去做,那就是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去善待學生的錯誤,要去用關心融化學生的不足。對于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走進內(nèi)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而讓學生對本學科燃起希望之火,在音樂課堂中找到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
孔子在教學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趙校長也曾說過:“班級前十名孩子的智商不亞于我們老師”。在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前段時間有位小女孩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會唱《最美的期待》嗎?當時我楞了一下,這不是抖音里面的嗎?看著她充滿渴望的小眼神,感覺她想做我的小老師,就說了句不會?。∽x后感·她開心的說那我來教你吧,她唱了幾句我就和她一起唱了,這時學生就說,老師你騙人,你不是說你不會唱么,我笑了笑,最后這個小插曲在一片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和這位小女孩之間的距離在無形中被拉進了,同時她在常態(tài)課上表現(xiàn)的也很積極!
有友善的朋友在身邊,那是件快樂的事了,這是我在工作這段時間里對這句話的理解。第一,和學校里的老師做朋友,朋友不僅僅只在處室內(nèi),還有在校園內(nèi)相遇時的點頭微笑,彼此之間談談工作,談談學校生活;第二,和社會上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學習增進自己,那會是一種享受;第三,和學生做朋友,做好良師益友這個角色,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拉近彼此的關系,同時引導他們?nèi)绾稳ド?,去學習,如何快快樂樂的成長!
萬世師表,三尺講臺,站上去的是一份沉重的責任,古人亦如此,今人亦不甘平庸!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五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發(fā)源于此?!墩撜Z》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墩撜Z》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論語》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鬃邮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務施于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
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聞斯行之?!币驗椤扒笠餐?,故進之?!边@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墩撜Z》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jù)《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jù),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洱R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F(xiàn)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墩撜Z》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nèi)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nèi)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
我們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坐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于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后工業(yè)文明的社會里,于丹的.論語讀后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nèi)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六
孔子有點小心眼。一天,孔子正在上課,一個青年闖進來,拿著寶劍舞了一陣,劍鋒好幾次逼近孔子,孔子動也不動。后來孔子收了這個青年做學生,他就是子路。但是孔子時不時會讓子路難堪。比如說,子路、公西華、冉有、曾皙侍坐那一次,子路說了自己的'理想,卻落了個“夫子哂之”的下場。還有一次,閔子、子路、冉有、子貢圍在孔子身邊。子路看上去剛強英武,其他人則溫和正直,安詳從容,孔子就說:“像子路那樣,是不得好死的樣子?!?/p>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七
《論語》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論語》教給了我們?nèi)绾卧诂F(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讀《論語》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心靈收獲,現(xiàn)在就結合工作來說一點膚淺的個人感受吧。
收獲一: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jīng)說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說我老師這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這兩個字了。簡單地說,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時要想到別人。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盡量寬容。這使我想起在學校領導的信任下,所擔任的教科研工作,因為工作地特殊性,肩負著教師專業(yè)化素養(yǎng)的提高。雖然來到學校也兩年多了,但從沒走進教師們的專業(yè)領域,現(xiàn)在為了學校的發(fā)展,我不得不去從多種角度來考慮這些,確實壓力重重。就目前的教科研工作來說,我們做的最多的是常規(guī)教研活動,如何從教師們的課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方面的小課題還沒有實施。在活動中也許會有這樣那樣的考慮的不周,還希望每位老師直接提出,我們接受了你的建議,在你的建議下提高的不止是你個人,還有我們這個團隊的成員。
《論語》告訴我們,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還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予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我們可以做到:幫助別人,提高自己;理解別人,獲取快樂。
收獲二:讀《論語》我發(fā)現(xiàn),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夫子教學的態(tài)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tài)度。
在我們的課堂中,通常會有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包括我在一次有一次的課堂激情的引導下,如果還有學生做小動作,不做作業(yè)造成考試成績不及格,屢教不改的學生,我在課堂上也失去過理智,責罵孩子,結果我發(fā)現(xiàn)孩子疏遠我,躲著我,過后,我不僅在想,我的這種感情沖動,除了傷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還讓孩子怕了你,他不敢親近你,還會學么?最近我班里有一名每天上課打瞌睡學習成績一降再降的孩子。我知道,這個孩子的這種情況,是屬于家長管教的問題,于是我就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沒想到周一我看見的是孩子臉上的青腫,問他:怎么了?他說:是爸爸用皮鞭打的。看著孩子的臉,我開始自責,為何總找理由說自己忙,不去主動和家長多聯(lián)系,讓家長在教育孩子理念上轉變以后再共同努力來幫助孩子提高成績呢?這些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想要的是什么呢?找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談,幫他認識自己的錯誤,進步那么一點點,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真正好的老師會像孔夫子那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著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系講透。教育學生做真人,說真話,做真事。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在尊重、寬容之聲響徹云霄的今天,老師應本著理性的眼光,尊重的思想與同事相處,與孩子交流。
這樣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樣一種謙和的態(tài)度,其實正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孔子那平凡的話語中透著超凡的睿智,閃爍著智慧的哲理。需要我精心拜讀、細細品味。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八
強調(diào)只有按時溫習(實踐)所學的知識,才能掌握所學的知識。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討問題,體現(xiàn)了學習的樂趣和態(tài)度。最后一條非常重要,強調(diào)了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才能,不是為了夸耀,當別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時,不應怨恨,這才是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應有的態(tài)度。
闡明學與思的辯證關系。提出了“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
講的是學習態(tài)度,說明在知識、學問上要坦率,不能帶有虛榮心,應采取極其誠實的態(tài)度,千萬不應該不懂裝懂。
強調(diào)要以學習為樂。
強調(diào)了進行自我修養(yǎng)要常思己過,有則改之。
強調(diào)不因別人不了解自己而憂慮,但是應該要努力充實自己的才能。
強調(diào)要向一切人學習,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類似的毛病。
孔子提倡,學習別人時要有所選擇,不但能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且能剔除別人的短處,強調(diào)了主動學習、善于學習的重要性。
“時習”即是在生活中不斷運用和深入理解所學的過程。學有所得,與知己交流,是學習者熱誠的期待,正所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如果學得寂寞,無人喝彩,甚至被否定和批評,還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在學習上自得其樂,這就是真正的君子之風。
有知識,但沒有疑問,沒有對于疑問的深思,沒有深思后的頓悟,知識永遠是知識,不是學識,學習也變得索然無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當然,不能踏實為學,沒有豐盈的積累和有益的參照,就只能處于虛無縹緲中?!皩W”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內(nèi),在于明理。兩者是生命開發(fā)中相輔相成的事,如果偏廢就會勞而無功,甚至危及身心。
承認自己在學習中的疑惑和困難與表現(xiàn)自己在學習上的進益和收獲同樣重要。強不知以為知只能欲蓋彌彰,顯得更加愚蠢和可笑。勇敢地說“沒聽懂”“不明白”才可能得到進一步的點撥和教導,從而化不知為知。不懂時偽裝懂,是耍小聰明;不懂時馬上提問盡快弄懂,才是大智慧。因真誠坦白而不斷進步的好學者,就是真正的智者。
“知之”是初級境界,客觀知曉而已,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沒有投入,是理智的學習?!昂弥笔侵屑壘辰?,有了興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興趣的引導下會不斷獲得新知,是愉快的學習。“樂之”是高級境界,把學習視為人生的享受,心靈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兩忘,是陶醉的學習。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九
對于整個東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許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總試圖將儒學作為宗教理解,他們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許,如果所有無法擺脫的精神制約都可以視為宗教的話,孔子確實是這樣一種后果的直接締造者。但實際上這種認識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誠的教徒永遠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國宗教始終不過是無數(shù)圍繞“治世”而采取的手段之一,不會有一個帝王真的允許哪個宗教來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會有哪個人懷著神圣的心情認真去探討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國不會出現(xiàn)像文藝復興那樣的人性覺醒期,因為中國人的眼睛,從來沒有片刻從人生活的世界移開到上帝的宇宙中去過。中國的哲學是徹頭徹尾經(jīng)世致用的哲學?!白硬徽Z”所表達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實質(zhì)則是漠不關心,以致所有“怪力亂神”在最初就驅逐出了研討的范圍,也使得在后世這種實用主義的風氣經(jīng)年不絕。
然而著眼于現(xiàn)世,卻并不意味承認現(xiàn)實。
東方的讀書人,總是懷有類似“勸世”的情結。所以孔子長久擔當?shù)恼嬲巧墙逃?。在他本人的時代,儒學倡導的是人的自制,上至君王,下至草民,人應該使自己向一種理想人格趨近。孔子將之定義成為“君子”。通過強調(diào)人的修身與自省,孔子宣揚當一個君主的自我修養(yǎng)達到完善,那么他的權力就可以通過最和平高貴的方式來保證。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天真,因此我們看到后世雖將孔子本人拜為先師,卻沒有幾個強大的君王是按照他的理念在經(jīng)營他的政權。盡管如此,那些對于理想人格的設定卻并沒有被輕賤。今時今日,中國人的`道德標尺也依然圍繞著它們,謙遜淡定博學慎行的君子形象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始終被向往,但它一直以來被推崇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誰也還沒見過它的完成。那些勸誡簡短如“不遷怒,不二過”,如“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卻無一不是包含了對于自身情緒與意識的雙重控制,“君子”是一群有著絕對精神力的人,從這種意義上看,孔子相信個人意志的力量勝于環(huán)境的影響力,因為在他的描述中,“君子”無所謂貧富職業(yè)境遇,他們從不慌張,從不刻意爭取,永遠只是物來則應隨遇而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變色,而一旦被委以大任,他們又能把一切都做得很好。
這是一種理想主義的悖論。
儒學的本末,都成為這個悖論之下的一個圈套。這個圈套的根基是一個絕對正確的假設,它決不可能實現(xiàn),同時任何理論又都不可能推翻它,結果就是連它的創(chuàng)造者本人也被它套了進去。諷刺的是現(xiàn)實之中,孔子并沒有像他所說的那樣應該只是做好全部的準備來等待時機的降臨。眾所周知,孔子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試圖說服那些絕不可能——按照他所說的,去重現(xiàn)一個絕不可能回到的美好過去——的君王的努力中。這是非常悲哀又奇怪的事。我們看到過最標準的智者形象,是像老子那樣遁世于飄渺的。因為如果看清了全部的現(xiàn)實,就會明白要改變已成規(guī)矩的方圓只能是種妄念。我很難相信孔子真的認為他所理想的世界可能到來,他所留下的形象也從來不是這樣一個野心而自負的人。在他所留下的關于自己理想的敘述中,我們看到的是和所謂“治國平天下”截然不同的方向。他喜歡音樂,向往沐風逐月的清逸閑悠,崇拜老子,直言見老子猶見真龍。但是最終他一天也沒有真正去落實過他的憧憬,他舍棄了清高與優(yōu)雅,以卑微的姿態(tài)投身于時代的洪流中,試圖用老邁的身軀擋住滔滔的江水。而這一切的理由,也許只是出于一種悲憫與責任感。他背負了整個時代的理想與現(xiàn)實。他的智慧一定使他看到了未來只會是現(xiàn)實的不斷重演,被遺忘的美德從不會被喚醒,就如它們從來不曾真的存在過。帶著這樣的矛盾與感傷,他一生都在做一件明知不可為的事。如同一句古老的箴言所說:巨大的悲憫,超越了善。他注定會失敗。他成為了不可被戰(zhàn)勝的人。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十
學海無涯,人在一生中要學會做很多東西。學做人,是最基本的,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呢?當然是要做一個美好德行的人,像孔子一樣,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我讀了是孔子的《論語十二章》,文章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講了孔子謙虛好學的精神;教我們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要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教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從文章中,我懂得了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德行美好,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學了知識、技能之后,時常去復習它,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學習了新的東西之后,我就要時常地去復習、熟悉它,這是一件快樂的事。在沒有學習這句話之前,我從來不重視認真復習,每次上課看到同桌記筆記,我也跟著記,下課后同桌認真復習,把上課的筆記反反復復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也常跟著他一樣學,但每次考試我的成績都不如她,我常常在想,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今,學習了孔子的語句,我真正理解了學習,要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
自從真正理解這句話我才知道,原來真正理解了學習,及時復習所學的知識,而且要用心把知識記憶理解好,這樣才能越來越好,當然也不能模仿別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在學習中培養(yǎng)自己的性格品質(zhì),讓自己成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
文中讓我感觸最大的是“曾子日:‘吾日三省吾省,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信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按時復習了呢?《論語》中告訴我們的永遠是簡單而質(zhì)樸的道理,孔子要求自己要做一個德行美好的人,必須要每天都幾次反省自己本身的問題:替別人辦的事有沒有辦?替別人辦事有沒有辦好?跟朋友交友:有沒有誠實、平等、友好、關心自己的朋友?在朋友遇到挫折時,有沒有去鼓勵和幫助朋友?在朋友獲得成功時,有沒有真心的替朋友開心?每個人都要學會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一天中做對了什么,做錯了什么,還有學會了什么。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吵架了,我把自己關在了臥室里,不吃不喝,放聲大哭。學了《論語》,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哭鬧并不能解決問題,反省自己本身的問題才是最重要的。通過反省你可以知道是自己錯了,還是別人錯了,從而反省自身,取長補短,不斷豐富完善自己,讓自己擁有高尚的品德。
《論語十二章》多么讓人受益啊,在這里教會了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我們應該在學習和實踐增長才干,在與人交往上要心胸豁達,充滿歡樂,不斷完善自我,不斷修養(yǎng)身心,努力成為一位品質(zhì)高尚的人。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十一
從《學而》中,我就能感受到孔子立身處世的態(tài)度,“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p>
“入則孝”,我明白了,這個學生在家里是個孝子,“出則弟”就是在外面,對朋友,對社會,對一般人就能夠友愛,擴而充之愛國家,愛天下……記得有人說過:要看一個人是否能與你交朋友,就先看他在家里是否是一個孝子。這就是“入則孝”,若在家里,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能做到“入則孝”,何況在外,怎能做到“出則弟”,與別人交朋友呢?在學校同樣如此,同事之間也要做到“出則弟”,學校是一個大家庭,老師之間要講友愛,講團結,才能把人作好,才能把事作好,才能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教書育人。
“謹而信”也提到做人做事要非常地謹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處世要言中有信,也要謹慎處世而信。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一切都要言而有信,答應了別人的事要做到,老師要求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為人師表。同時又“泛愛眾”,一個人有了偉大的胸襟,能夠愛人,在學校里,彼此之間的友愛,對學生的愛,擴而充之,就能愛天下人就如愛自己一樣。假如一個人對這些都做到了,就能“而親仁”,就能再親近那些有學問,有道德的人,就能與他人和睦相處,也就能做到“行有余力,則以學文”了。也就是說,學會了做人,做好了人,還有更多更好的心情,更多更好的精力再去“學文”,熱愛文學的就做文學家,熱愛科學的就做科學家,熱愛藝術的就做藝術家等等,都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志向所在,興趣愛好,去以量力而行。
在讀到第七篇《述而》中有一句“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边M一步我能理解到孔子在當時那個年代對富貴、對金錢的認識??鬃痈嬖V了我們應該追求富有,這是非常符合我們現(xiàn)實人的思想的,如果都追求貧窮,社會怎么發(fā)展呢?以孔子的看法就是如果能掙到錢,干什么活都行,但是我們應該有道德上,甚至法律上的底線。該掙的錢我們理直氣壯地掙,心里塌實,當然也不能怕吃苦,怕干累活?,F(xiàn)實中,確實有這種現(xiàn)象,可以不費力氣,得到一筆錢,可以讓我們變得富有,生活上一個層次,在這個時候,一定認識到自己,一定把握住自己,一定守住道德的底線。
記得看過一個節(jié)目《人與社會》,一個農(nóng)民在自家房子底下挖出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如果賣了的話,那么家里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這幾個青銅器可以賣上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經(jīng)過很長時間的思想斗爭最終他把青銅器上交了國家。孔子話和這個小故事中我覺得對富有的認識必須保持一份清醒的,說起來容易,真地做起來很難的。這需要我們每個人有一定的修養(yǎng)。隨著對教育事業(yè)越來越看重,教師的工資也是不斷增長,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該正確、清醒地面對自己的職業(yè)和金錢的關系,為社會和國家培養(yǎng)真正的人。
人就像一塊磁鐵,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類的。如果你想結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須先成為這樣的人,種什么因,收什么果。這也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吧。確切地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文明。一個人真正成為文明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因為這是很高很難做到的要求,所以我們目前的社會總是在反復提倡精神文明建設。
作為教育工作者,也要把握好這個度,雖然孩子們小,但也要將心比心的為他們想想。當你要求孩子們做某件事時,首先想想,你做到了嗎?然后再要求孩子,所以自己要以身示范。正所謂“播種一個行動,你會收到一個習慣;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到一個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到一個命運;播種一個善行,你會收到一個善果;播種一個惡行,你會收到一個惡果。
《論語別裁》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獅子搏物”,“獅子是百獸之王,獅子何以會是百獸之王?因為他對任何事情都很恭敬,很認真,當獅子要吃人的時候,使出全副的力量,絕不放松,當獅子抓一只小老鼠的時候,也是用全部力量。這種獅子的精神,就是無小大,無敢慢,一件事情到了手上,不管小事大事,不要以為容易,如果以為容易往往出毛病,這就是說怎樣可以做到泰而不驕?!边@就是獅子,對任何事都是認真對待。俗話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逼鋵崳魏问聵I(yè)成功的人大都是從小事做起的,為什么會成功,因為他們從來不把小事當作小事看。所以對于毛躁的我來講,我要做“獅子”,任何事都當大事來做,竭盡全力做到精益求精,我想我會成功的。
南先生最后說“萬事都從做人開始,一個人生,無論做什么事業(yè)——做官、經(jīng)商、做學者、做平民,都是要做人。事業(yè)的升沉成敗,各有變化不同。但無論如何,總要做人。”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職業(yè)要求我們要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有時,在我們的工作中要把計劃落實下去,有時需要做一些說服工作,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沒有哪一位哲學家會叫賣自己的觀點,因為這不是說服不說服的問題,哲學的深層次,而是你不得不信服他,所以,我們要學習傳統(tǒng)文化,學一些哲學,這也是提高我們工作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論語別裁》一部分淺薄的看法,雖然未能全部領會,但是,我相信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這都是一種境界,我想這也應該是《論語》的價值和意義吧。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十二
《論語》一書中,關于君子的敘述,還涉及了好多方面,如“孝道”、“交友”、“金錢觀”等等,句句都飽含真理,讀來發(fā)人深省。這些不因時代更迭、歲月變遷而褪色的真知灼見,對于我們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好處,我們應該多讀讀《論語》?!墩撜Z》,作為一部中華民族的瑰寶,給我們的啟示遠不止這一些,作為一個教師,希望自己“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變通,與時俱進,而內(nèi)在心靈則完滿、富足,待自內(nèi)心修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為人處事。
《論語》的第一篇是“學而”,講的不是關于學習的道理,而是學做人的學問和為人處世的原則,即君子的修養(yǎng)?!叭瞬恢粦C”、“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貧而無諂,富而無驕”等講的.是如何學做人做事的學問,教導我們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精進,進而努力修養(yǎng)有“仁”“愛”“孝”“弟”等品德的人,成為真正的君子。作為一名教師,教授學問是重要的,但是教育或者影響學生的做人做事也是必須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熞约合瘸蔀橐粋€君子,身正,而后正人,起到行為示范的作用。
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想成為孔子的學生很簡單,一塊肉就行了?!白孕惺懸陨?,吾未嘗無誨焉。”意思是說只要給我一些薄禮,我從來沒有不教的,來者不拒。這就是孔子的“有教無類”,不論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管他是富人還是窮人,聰明的還是愚笨的。教育各式各樣的學生,就會想到孔子的另一個教育觀點——因材施教,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fā)展。其實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有教無類的因,才有因材施教的果??鬃拥慕逃褪前褜W生都培養(yǎng)成君子,君子就是品德上有所樹立的人,有所為有所不為。那么在學識、能力上要達到“君子不器”的地步,就是看似沒有什么專長,卻什么都可以做,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發(fā)展,成為社會需要的任何一類人才。
人生是一個對自我不斷完善,不斷充實的過程。為了使自己的外在和內(nèi)在都有所提升,我們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人生的起點還是學習?!拔曳巧?,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拔釃L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領。更重要的是,學習是仁、知、信、直、勇、剛等人生各種素質(zhì)得以充分發(fā)揮的條件。“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三十而立”重心在“立”字。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到了不少知識,豐富了人生閱歷,基本掌握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和原則,從而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而不是依附于父母或家庭在社會上做人做事了。
我們在個人品行修養(yǎng)方面追求君子的行為,那么,在生活方面,我們更應當嚴于律己,正確對待富貴貧賤。子曰:“君子食勿求飽,居勿求安。”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案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备毁F,是人人所渴望的,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就不會接受;貧賤,是人人所厭惡的,不用正當?shù)姆椒ń鉀Q它,就不會逃避??梢姡裆系目鞓芬h遠高于物質(zhì)上的快樂。
《論語》是我國的經(jīng)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地位之高、對每位中國人的影響之深不言而喻。即便是一位沒有讀過《論語》甚至是沒有讀過書的人,依然受到了《論語》思想的影響。當我以一個教師的視角去重新翻閱它時,我再次感受到了孔子作為一位教育家的思想高度。
論語讀后感評語篇十三
讀了《論語》這本書,我的感觸至深。因為這里不但有大家明白并且知道的論語,還有一些大家比較生疏的論語。
比如說:子曰:君子之德,風;人之小德,草;草之上風,必偃。這句話也代表了我們不能做一個墻頭草,然后隨風倒。沒有一個自己的理由,總是聽從別人的安排,跟著那些有思想的人倒。
子曰:當仁,不讓于師。這句話代表了我們遇到了合乎仁德的事,即使面對老師,也不必謙讓。也說明了我們應該在老師面前,就診一些老師的錯誤,更對的應該是在人德、人品一面上,有一些修改。這樣,我們的教育,就萬無一失了。
子夏為莒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這句話也反映了老師對我們所說的:做事情不能著急,如果太著急,就沒有多少成果,反而還要重新來一遍,還不如穩(wěn)扎穩(wěn)打,把事情一次性做好。雖然這樣慢一些,但是,這畢竟是做事最快的方法。要是著急,成不了,瞎操作,沒有一點用處。
還有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是我們要溫習所學的內(nèi)容,復習了之后,才可以穩(wěn)扎穩(wěn)打,學上其他的、更加新鮮的知識。所以,溫習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溫習,就像猴子搬包谷一樣,走著丟著。第一天,有100%,到了第二天,不復習的話,就跌倒了50%,還不復習,第三天,就只剩下最后的5%,第四天,還不復習,那么,這個東西就忘完了。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復習。
這就是我總結出論語的幾條名言,我們應該學習學習。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560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