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7 17:28:12
最熱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模板15篇)
時間:2023-10-27 17:28:12     小編:碧墨

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問題。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先梳理思路,列出要點,然后逐步展開。這是一份精選的總結文集,希望對你的總結寫作有所幫助。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一

一、學習目標

2.學習誦讀、鑒賞詩詞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詞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品味詞中所蘊含的詩人對大好河山熱情贊美之情,體驗革命領袖毛澤東的胸懷。

二、學習過程

1.整體感知。

播放配樂詩朗誦《沁園春·雪》,大家邊聽錄音邊跟著高聲誦讀。

思考:(1)課文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2)上下闋內(nèi)容、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異同?

2.小組討論。

(1)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詞之間要停頓?為什么?試舉例說明。

(2)試介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業(yè)績,并說說作者是如何評價他們的。

(3)讀了課文,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樣的情緒?

3.小組交流。

三、拓展練習

下面這首毛澤東的七言律詩是與《沁園春·雪》在同一時期寫的,請結合課文并按要求解答問題。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長征》與課文在內(nèi)容、形式上有什么異同?

(2)詩中對偶句有哪些?

(3)詩中作者把“五嶺”、“烏蒙”分別比做什么?突出體現(xiàn)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相關鏈接

1.本詞的寫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介紹。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肩負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紅軍在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初,毛澤東同志率部到達陜北清澗縣黃河邊一個小山村袁家溝。在這里,毛澤東同志親自視察地形,眺望祖國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激情滿懷,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沁園春·雪》。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結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繪出瑰麗多姿、生機勃勃的北國風光,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情贊頌和無限熱愛之情;下闋議論結合抒情,寓情于議,在談古論今之中,感情逐漸升華,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詞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合,以形象而精確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歌頌了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群眾,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yōu)闋幦「锩鼊倮?,建立新中國而奮斗。

2.有關這首詞公開發(fā)展的背景。

這首詞作于抗日戰(zhàn)爭前夜,公開發(fā)表于1945年8月。當時日本剛投降,抗日戰(zhàn)爭已結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蔣介石卻在陰謀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1945年8月25日發(fā)表了《對目前時局的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在和平民主團結的基礎上實現(xiàn)全國的統(tǒng)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毛澤東赴重慶和國民黨談判。在重慶遇到了柳亞子先生,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索句”,毛主席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贈給他。第二天便發(fā)表在重慶的《新華日報》上。

3.詞的一般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句子、字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如《浪淘沙》、《沁園春》等。詞可以沒有題目;如果有題目,寫在詞牌的下面。如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題目。

4.賞評摘要。

此詞的上闋虛實結合,其中“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虛寫,把讀者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初晴,紅日與白雪相映照的情景,那意境才更加嬌艷動人。這里,表面上是在寫想像中的雪后美景,實際上是作者對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預見,表現(xiàn)了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和樂觀精神。

5.有關“對偶”。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二

1、了解解詞的相關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3、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yǎng)胸懷祖國的情感。

1、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2、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yǎng)胸懷祖國的情感。

1、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2、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yǎng)胸懷祖國的情感。

一課時

小黑板

一、導入。由《沁園春·雪》導入。

二、講授新課。

1、簡略講介作者毛澤東。

2、由“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的比較,學習詞牌和詞標題的常識。

詞牌:又稱詞調(diào),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每個詞牌都規(guī)定了這系列詞的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等。所以,人們寫詞又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內(nèi)容填進去。

而詞的標題即是與詞的內(nèi)容有關。

3、多形式誦讀課文,掌握詞的讀音、節(jié)奏,初步感知內(nèi)容。

4、簡述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nóng)民運動蓬勃興起,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先后建立了20多個農(nóng)協(xié)會,并創(chuàng)建了湖南省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把貧苦農(nóng)民發(fā)動起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斗爭。而這引起了當時土豪惡霸的恐慌,湖南反動軍閥趙恒錫通緝毛澤東。毛澤東被迫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長沙,同年秋天去廣州接辦全國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時,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絢麗的秋色,面對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回憶起當年在此求學和革命斗爭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滿懷,于是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

4、賞析課文。

(1)上片

1)分析品讀第一句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語序及這一變序的作用。

參考答案:平常的語序應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這一變序凸現(xiàn)了詩人“獨立”于天地間的形象。

2)詩人獨立于此,還看到了哪些景物?

(見板書)]

參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觀察事物:遠眺、近觀、仰視、俯瞰。

b、景物中動景和靜景互相映襯。

c、選材典型。

d、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

e、一改“悲秋”的傳統(tǒng),描繪了一個色彩斑斕、生機盎然的壯麗秋色。

4)從“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點明詩人此時此景的發(fā)問。

(2)下片

1)詩人和朋友們的“崢嶸歲月”具體是怎樣的?

(見板書)

2)“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哪些精神品質(zhì)?

參考答案:以天下為己任,英勇無畏,蔑視反動軍閥等黑暗勢力的精神品質(zhì)。

3)“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體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的志向?

參考答案:決心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4)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句,點明詩人對“誰主沉浮”的暗答。

三、課堂小結:

《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壯麗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的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決心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朗讀全文,再次感受詩中的豪情壯志。

3、背誦全文。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三

1、風華少年的奮斗之歌:

自古逢秋多寂寥,毛澤東的這首秋詞,卻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用高昂的筆調(diào)抒寫了一首秋的贊歌,風華少年的奮斗之歌。在詩人的眼里,眼前的秋景都充滿生機和活力: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木遍染紅色;近看湘江,滿江秋水碧綠澄澈,船只爭相行駛;仰望天空,雄鷹奮力地翱翔;俯視水中,魚兒歡快地暢游。大自然中的萬類均在這霜天中競自由,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呢?他們卻沒有自由!于是詩人為之悵寥廓,不禁發(fā)出了像屈原一樣的天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屈原在天問時,是在徒勞的等待天的回答。然而詩人設問時,答案早就是了然于胸:真正能將中華民族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的,就是這些風華正茂的書生。秋天的萬物因競自由而充滿生機,風華少年因競自由,為自由奮斗而英氣勃發(fā)。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實際上是一曲自由的頌歌。

解讀此詩,還應從寫作背景著手。本詩寫作于1925年。這一年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不僅沒有出席,而且連委員一職也被選掉。從事革命活動,將人民大眾從黑暗中解救出來,是詩人一生所追求的`事業(yè)。然而,詩人卻被無情的排擠出了黨中央,面對事業(yè)上的沉重的打擊,他該會保持怎樣的精神面貌呢?透過詞作中的獨來我們可以來解讀。獨立寒秋中的獨是獨立不羈的人格,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沉著、鎮(zhèn)靜,是險湍激流中的中流砥柱。這是難能可貴的。不僅如此,詩人筆下的秋景也是五彩繽紛、生機勃勃,這灰色際遇中的亮色不僅僅詩人是逆境中的奮勇拼搏,更是詩人冬天到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哲思。所以,當他面臨生命的威脅時候,能夠獨立寒秋悵寥闊,能夠發(fā)出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激動人心的呼聲。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實質(zhì)上是詩人在個人政治境遇不如意的情況下,給我們吟唱的一首昂揚的礪志之歌。

在這首詞中,處處還透露出詩人的王者風范。首先來看詩人筆下的景物:寫鷹,是搏擊長空;寫魚,是潛游水底,上下都極力表現(xiàn)出一種沖破一切牢籠的自由氣魄。寫山、林、水等無生命之物也極富生命力,紅、染、碧皆作動態(tài),且用萬、遍、盡一類的詞語,表現(xiàn)出一種極致之美。若沒有王者風范的過人氣魄,筆下的景物又怎能冠絕古今。其次來看詩人的發(fā)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是一個囊括悠悠時空、茫茫大地,涵蓋人類歷史、現(xiàn)實斗爭的大問題,這里凝結著作者關乎時代、社會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著他對民族、對祖國的命運的灼熱關注和苦心求索,從中表達出詩人改造中國的宏偉理想和樂觀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和氣度。最后再看詩人的實際行動:與同學少年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萬戶侯,又遠非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相比!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實際上又是一首王者風范的豪邁之歌。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朗讀感受詞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景、情的崇高美。

二、過程與方法

1、感知作品內(nèi)容、感情,建立整體認知。

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對秋景的把握,感受詞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標

通過對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青年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命運、以國家振興為己任的偉大情懷,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五

《沁園春長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第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nèi)講讀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詩屬于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zhì)。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xiàn)、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鍵。

又因為《沁園春長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nèi)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溫故知新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jù)此,本課定下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新詩與現(xiàn)代詩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進行詩歌鑒賞。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3.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1.研究傳統(tǒng)文化與詩歌意象間的關系,進而解讀詩歌。

2.反復誦讀詩歌,體味詩人蘊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體味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詩歌是通過意象來反映生活,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體會意象是詩歌欣賞的重點;高一學生還沒有形成通過聯(lián)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課確立“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為教學重點。體會詩歌中宏大的意境為教學難點。

首先,學習詩詞要營造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氛圍,以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在導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鑒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之上。由此,要采用反復誦讀方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

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纏繞妙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了解作者情感。在教學中,應該著重落實對于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能局限于對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

第四,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對詞的結構及特點的理解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我們可以進行比較閱讀如(《沁園春雪》),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試著歸納出詞的一些特點,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關知識,并通過訓練加以強化。

第五,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加強誦讀,力求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作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自主畫出詞中的意境和帶入角色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簡單的啟發(fā)、引導。圖文結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教學,以美讀為線索,分三步學習(韻味、情境、人生)本課的教學程序如下:

1結合視頻聯(lián)想秋天,并對比古人筆下的秋天來導入毛澤東筆下的秋

2.初步朗讀,疏通字詞。

3.結合韻味示意圖,初步感知美讀。

4.進入美讀的第二層次,情境。也就是說我們讀詩要讀出作者的感情,要讀進作者創(chuàng)設的意境。

首先,要讀出作者的感情,那就得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因而也要了解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

其次,解題。區(qū)分詞牌名和題目。

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重要動詞,分段解析,從詞中眾多意象中,感受意境。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及豪壯的氣勢。

景物多而不亂,分別從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來寫,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染”為什么用得好?用擬人手法,比喻手法。寫出了層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樣,漫山遍野的楓葉像火一樣,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

“擊”改成“飛”可以嗎?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之勢。

“翔”改為“游”好像更準確一些,魚兒怎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

在修辭上這叫“移用”。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你想,藍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兒像在天空中游動,在天空中游動不是很像飛翔一樣嗎?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3)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分析完湘江秋景圖,請同學們設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

再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畫出來。

從毛澤東人物性格和寫作背景兩個角度。

(5)“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笔侨姷摹霸娧邸?。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的憂思。

下面齊讀上闋。

(4)四人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下闋,思考以下問題:

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b、這些“同學少年”是怎樣的一群人?

c、.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

老師明確: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詞中管這樣的句子叫“換頭。”

c、既是對上闋“誰主沉浮”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問句收束全篇。——豪邁

(5)歸納總結,把握詞中所抒發(fā)的感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特色。

立——豪壯看——欣喜問——憂思

憶——自信記——豪邁

按剛剛同學們所說的情感:豪壯、欣喜、憂思、自信、豪邁(與動詞一一對應)老看看整首詞的情感場景。現(xiàn)在我們把情感把握住了,然后再回到剛剛的韻味圖中去。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清楚,為什么有的地方要讀得快、讀的重、讀得急,現(xiàn)在我們就再來讀一讀。(請五個同學接力讀)

3.人生(美讀第三步)

在這首詞中充滿豪氣,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想、抱負

作者的抱負是什么?以天下為己任。作者的理想抱負不是在看到眼前秋景才產(chǎn)生的。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p>

學生談談啟發(fā)。

1、找出文中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語,體會其意味

2、按美讀要求誦讀《沁園春雪》

3、試比較兩首詞的“情”與“境”,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以便課后交流。

毛澤東的詩詞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nèi)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的統(tǒng)一,學習他的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guī)律。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yōu)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xiàn)清楚,把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揭示出來,有利于在詩詞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合起來”。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zhàn)斗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nóng)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提出了革命的領導權問題,藝術地表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關于無產(chǎn)階級掌握領導權的光輝思想。全詞分上下兩闕,分別寫景、述懷、敘事、抒情,寓有提問、作答。圖示以揭示詞的構思為重點,分別以“立“看”、“問”、“憶”、“記”提領,通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六

《沁園春長沙》是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一課,可見它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這首詞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對以后的詩歌鑒賞教學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基于上述的分析,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抓住關鍵詞,理清思路。2通過多次朗讀體會詩歌意境。3學習本文含蓄凝煉極富表現(xiàn)力的語言。4學習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德育目標: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愛國主義情感。

綜觀高考詩歌鑒賞題誤答的原因主要是輕讀詩,重做題,平時閱讀品質(zhì)不良,缺乏閱讀激情,語感較弱,對詩詞的感受淺薄?;谶@一原因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反復誦讀。體會意境、揣摩語言。教學難點是:鑒賞詞作的意境。

《沁園春長沙》是詩歌鑒賞單元的起始課,對后面的詩歌教學起到領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會學生鑒賞本詞,還要讓學生學會鑒賞詩詞的方法,本課的教學方法是以朗讀、設疑、討論法為主,以點撥比較法為輔。通過這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夠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一)導入新課。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談起中國詩歌傳統(tǒng),人們總是喜歡把詩經(jīng)、楚辭、漢賦相提,唐詩、宋詞、元曲并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20世紀的中國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詩人——毛澤東。早在初中時我們就欣賞過毛澤東的詞作《沁園春雪》師生共同背誦,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毛澤東同一詞牌的作品《沁園春長沙》。

(二)介紹背景。主要從兩個方面介紹。一方面是當時社會的大背景,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是毛澤東活動的小背景,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所謂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通過背景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詞的主旨,體會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種形式的朗讀。朗讀是詩歌教學的有效手段,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更好地領會詩歌的意境。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準確地把握詩歌的韻味。在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是這樣安排的。

1、教師在《長征組歌》“過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詞。主要目的是用標準的語言規(guī)范學生,激發(fā)他們背誦的積極性,又能讓他們沉浸在詞的感情氛圍中。

2、讓學生自由朗讀。朗讀前教師作誦讀提示,這首詞朗讀時應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領起字,這兩個字后要稍作停頓,突出領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3、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詞。

4、最后讓學生齊讀。

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反復朗讀能夠加深學生對詞作的感悟,能夠領會作者的情感。

1、理清思路,從整天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詞的意境。讓學生用語言再現(xiàn)當時的場面,啟發(fā)學生描繪壯麗的湘江秋景圖,盡量讓學生把自己置于詩的境界中,讓學生用心體會偉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頭,描繪的卻是一幅充滿生機的秋景圖。面對眼前景物,詩人自然會勾起對往事的回憶。全詞表達出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壯志。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設計4個小題,用多媒體顯示給大家,這幾個問題我是按照由淺入深來確立的,主要通過學生討論的方式來完成(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詞,避免將詞理解得支離破碎。)

為了加深對詞作的理解,讓學生再次誦讀全詞,然后找兩名同學用優(yōu)美的散文語言來描述詞的上下闕,學生描述之后,教師在描述,在教師描述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感受通過想象在腦海里形成畫面。(這樣既時學生領會了詩歌語言比散文語言更含蓄凝煉又極富表現(xiàn)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里,形象思維能力,加深了對詞作的理解。)

2、詩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煉、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來表達詩人的豐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詩人都會注意“煉字、煉意”“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個“鬧”字意境全出,寫盡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而在《沁園春長沙》的上闕中錘煉得十分精彩的詞語也有很多,讓學生體會“獨立寒秋”的“獨立”,“層林盡染”的“染”“鷹擊長空”的“擊”,“魚翔淺底”的“翔”,如果把這些詞語換成其它的近義詞可不可以,表達效果有何不同?讓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回答,教師做適當?shù)脑u說(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把握全詞的基礎上從細處理解詞人煉字煉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詞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在對字詞賞析后,還要加深對具體詞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做為重點分析。這個詞句里將“獨立”前置,增強了表現(xiàn)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們說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讓學生把毛澤東的“獨立寒秋”與李白的“獨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獨釣寒江雪”,晏殊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進行意境比較。教師指導學生比較意境要從“意”和“境”兩方面來考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毛澤東的“獨立寒秋”更抒發(fā)了一種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通過比較,加深了學生對全詞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鑒賞詩詞的方法,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詞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在體會情景交融時可以通過朗讀、設疑、討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展開熱烈的討論。重點體會上闕景中是如何顯情的,下闕情中又是如何見景的,在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小結。

將《沁園春長沙》與歐陽修的《秋聲賦》節(jié)選部分做比較。讓學生主要從意境和表現(xiàn)手法來比較,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各組派代表談,教師做結(比較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領袖不同的胸襟和氣度,從而理解詩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寫照,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然后教師總結全文。

1、背誦全詞(有感情)

2、把《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進行比較

我的板書設計是從內(nèi)容、結構和表現(xiàn)手法來設計的,能使學生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這首詞。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七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的這句詩描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對秋的態(tài)度,所謂“怨女懷春,處士悲秋”,在古典詩文里,“秋”常常用來傳達離別的孤寂,凋零的落寞,宦愁羈旅的痛苦,年華易逝的感傷……寫秋而寫得色*彩絢爛,朝氣蓬勃的,古往今來,寥寥可數(shù),其中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闕,氣象闊大,境界高遠,堪稱絕唱。

同是寫秋,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景能獨標高格,獨領風騷?答曰:時也,地也,人也。

我們先來看看詩人寫作的地理環(huán)境。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全長八百多公里。沿江兩岸風景秀麗,尤以橘子洲久負盛名,春來,水光瀲滟,沙鷗翔集;秋至,柚黃桔紅,一片清香。更兼地勢開闊,四面環(huán)水,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在上個世紀初,環(huán)境污染還不嚴重,那時漫步橘子洲頭,極目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景象,應該基本是寫實的。景能生情,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詩人得江山之助,故能逸興橫飛,豪情滿懷。

中國的讀書人,自古有登山臨水的傳統(tǒng)。只因登山臨水,游目騁懷,能極大限度地拓展我們的視野,從而使我們可以超越蕓蕓眾生、茫茫塵世,超越狹小的個人空間,昂首天地,將生命人格與精神情感,伸張于無限寥廓的宇宙。所以司馬遷寫《史記》,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飽覽祖國壯麗山川,其文才能汪洋恣肆,瑰麗雄偉,正是這個道理。

當然,曾在湘江漫步,在橘子洲頭遠眺的詩人何其多矣,為何只有毛澤東能寫出氣勢磅礴的《沁園春長沙》?須知湘江不只是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壯麗,它也有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嫵媚;它不只有百舸爭流的豪放,也有漁舟唱晚的婉約;它不只有弄潮兒中流擊水的英姿,也有采蓮女無端隔水拋蓮子的旖旎風光,浪漫故事呀。

自古有非常之人,乃作非常之語,乃成非常之事。毛澤東一生是非功過,且留待后人評說,但他無疑是一位英才杰出之士。少年毛澤東還蝸居偏僻的韶山?jīng)_時,已露崢嶸頭角,已見志向高遠。父親為他安排的人生,是去學徒經(jīng)商,將來作一個精明的買賣人。正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小小的毛澤東,此時已從書中朦朦朧朧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已開始閃耀著理想的光輝,已開始燃燒起了奮斗的激*情,他哪里甘愿接受父親的安排呢?經(jīng)過頑強的斗爭,他終于爭取到機會,走出了荒蠻的山溝。他十六歲寫下的《離鄉(xiāng)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雖是稚子口角,已見出非凡的胸襟抱負。到長沙后,毛澤東眼界大為開闊,他博覽群書,接觸時事,漸漸明確了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理想。故以詩言志,發(fā)為聲口,自然立意高遠,氣象宏偉,而不屑為賦新詞強說愁,不屑鴛鴦蝴蝶,雪月風花,作呢呢兒女子語。毛澤東所有的詩詞中,寫到愁的只有五處,其中只有贈給楊開慧的一首《虞美人》:“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真正寫得纏綿婉轉,流露出少年初戀的情懷。其它四首詩中的愁,迥異于傳統(tǒng)文人的愁緒,《五古挽易昌陶》:“愁殺芳年友”,并不是無端的閑愁,而是對友人英年早逝的痛惜;《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送別友人,雖有傷別之情,但更多的是對志同道合的友人的期許,令人想到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西江月秋收起義》:“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愁哪里是愁!分明是一種對艱難時局的憂患意識,一種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感。另一首送別楊開慧的詞《賀新郎》:“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侶,”英雄亦有多情日,寫出與愛侶的分別的依依不舍,但這種情感瞬即被另一種更偉大的情感所代替,“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在作者的心里,為共同的理想而奮斗,才是愛情的真諦。

在歷史學家看來,時勢造英雄,英雄推動時勢。五四時期是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這時代為毛澤東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而毛澤東,沒有辜負這個時代,他把自己的生命力,淋漓盡致地張揚到了一個極致。偉大的時代的潮流與偉大的英雄人物風云際會,共同譜寫了一首雄偉壯麗的交響曲,而《沁園春長沙》,不愧是這首交響曲中一個激越高亢的音符!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八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fā)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鑒賞方法:誦讀入境,抓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

依據(jù)朗讀提示,朗讀全詞,讀出感情。

二、賞讀結束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

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九

鑒賞方法的初步形成

這是一顆種子,我們把它比喻成一個人寫文章的想法。一種思想的萌生,一種表達的愿望,正如一粒種子,總是要向下扎根,我們稱它為“內(nèi)容”。向上萌發(fā)的,是我們看得見的形式。

這粒種子是一株小草,還是一叢荊棘,抑或是一株參天樹。我們叫它“形式”。也就是這種思想的表達會用一種形式呈現(xiàn),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寫文章、比如寫詩填詞。

不同的文學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記敘文有六要素,議論文有三要素,欣賞詩詞我們要懂的三個關鍵詞分別是象、意象、意境。

草、荊棘或樹,我們稱之為“象”(所見),“意象”是這些客觀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組意象形成的一個大環(huán)境,是一個畫面(情感集中表現(xiàn)的一組景物)。學詩歌,我們必須要引入這三個概念,因為它們是詩歌的要素。

繪制一棵思維樹。

齊讀詞作。

這首詞的作者是毛澤東,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是“豪邁”。

這棵種子發(fā)芽了,我們以“樹”的形態(tài)展示它的具體表現(xiàn)。樹干是“以天下為己任,開創(chuàng)未來新天地”的主題。觀察作品,應該畫出主要枝杈是幾個(兩個)一個實是上片,一個是下片。

上片分析:

上片之象(用“樹葉”表示),明確: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鷹,魚。

意象,萬,漫,寫廣闊,寫博大,抒發(fā)豪邁之情;“紅”是革命的色彩;與“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壯麗;百舸爭流,奮勇爭先;鷹翱翔天空,敏銳有力;魚暢游水底。所有意象表達的落腳點集中在一個詞語上,是哪一個詞語?“自由”。

所見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問”,誰主沉???究竟誰是這片大地的主人?

下片分析:

齊讀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皯浲魨槑V歲月稠”。

是的,往昔的崢嶸歲月中,都有什么樣的體現(xiàn)?少年風華,揮斥方遒。

應和上片詞尾一問,現(xiàn)在遙相回應一筆。巧妙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在中流擊水的同志們,擊起的浪花阻擋了飛馳的船只。我們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勢。

過渡語句:上片下片連接性語句是那句?如何承上的,又如何啟下的?

攜來百侶曾游,寫革命戰(zhàn)友在橘子洲頭相聚的情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引出下文革命經(jīng)歷的回顧。

要想一棵樹長得好,要澆灌水潤樹根。也就是我們要對作品的背景探一探,尋一尋,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創(chuàng)作的。長沙是毛澤東成長的地方,也是中國革命的發(fā)源地。1911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開始了革命的征程。1917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開啟了早期的革命活動。1920年,毛澤東再度返回長沙時,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2年,他領導長沙工人罷工,后來被通緝。1925年,他組織農(nóng)民運動,又遭通緝。8月,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擺脫了敵人的追捕,經(jīng)長沙到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就是此時,他來到了橘子洲。32歲的毛澤東感慨之余,寫下了這首詞,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遠大理想。

再度全詞,涵詠品味。

為了充分表達這種情感,這種對革命戰(zhàn)友的激情,對革命必勝的信念,選取的意象角度必須是大氣的,縱橫開合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高山大河,雄鷹展翅。這些叫“借景抒情”。在抒情方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間接抒情,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種直接抒情。下片直接抒發(fā)對戰(zhàn)友的感情,噴薄而出,洶涌澎湃。有理想,有信念,戰(zhàn)無不勝,乾坤在心中,天地在手中。意象紛呈,意境宏闊。

課內(nèi)知識總結,見ppt,筆記。

抒情方式總結。

學法指導,通過做題完成學習鞏固

欣賞詩歌的方法:

輸入過程朗讀成誦。

輸出過程(1)詞句內(nèi)涵的體現(xiàn)。課后第二題;考查對中心的體會程度。

示例:萬山紅遍,“遍”,布滿的意思,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紅紅的楓葉,丹楓似火,表達了作者火熱的情懷,象征著中國革命的美好前途。

(2)分析意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表達。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畫面感,或描繪畫面,或概括畫面。

(3)結合背景,領會主題。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寫作背景,進一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能力目標:通過誦讀,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3、德育目標:理解這首詞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難點:

品味關鍵詞語,把握詞中描繪的意象,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掃除文字障礙,理解詩歌的大致含義。

2、研讀法、點撥法。師生共同探究、品味字、詞、短語的妙用。

3、賞讀法。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博大的情懷和“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毛澤東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知識卡片:詞的體裁方面的知識(幻燈片)

(1)釋義: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到了宋代,經(jīng)過長期不斷的發(fā)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2)名稱:初起時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作“樂府”(如《東坡樂府》)“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詩余”(如南宋何士信編的《草堂詩余》)等。

(3)特點: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diào)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泵渴自~都有一個曲調(diào)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guī)定著這首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平仄聲韻。詞牌原是曲譜的名稱,樂曲失傳后,就成了詞的形式格律的標志。詞牌和詞的內(nèi)容并無必然聯(lián)系。有的詞在詞牌的下面另立標題和小序,表明作品的主題或作者寫作的緣由,如毛澤東的《卜算子》下有標題“詠梅”,又有“小序”,“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用來進一步說明寫作意圖。

詞從結構上看多數(shù)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闕(曲)或一片。一首由兩片構成的詞,其下片的起句,具有承上啟下及過渡轉折連結兩片的作用,稱為“過片”或“過變”

(4)分類:詞從字數(shù)上可分為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有人認為:五十八字以內(nèi)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為中調(diào),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diào);詞從片數(shù)上可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詞從風格上可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婉約派的代表作家有柳永、秦關、周邦彥、晏殊、李清照、姜夔,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有蘇軾、辛棄疾等。

二、導入

我們初中學過一首寫秋天非常有名的詩歌,它就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讓我們齊聲回憶背誦一下這首詩??萏倮蠘浠桫f,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詞描繪出一幅暗淡、蕭瑟、冷清的遲暮秋景圖。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楚辭》里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賈島說:“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倍鸥φf:“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毙煸偎颊f:“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逼渌倪€有“自古逢秋悲寂寥”、“風急天高猿嘯衰”、“秋風秋雨愁煞人”等等。古人詩中的秋天多是萬木凋零的頹敗蕭索景象,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詞中的秋天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呢?它就是毛澤東的一首詞《沁園春長沙》。

三、文題背景

1.題目解說(幻燈片)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壽明星”?!扒邎@”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長沙是詞的題目。這是一首登臨詩,屬登山臨水,寫景抒情之作。

2.寫作背景簡介(幻燈片)

這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nóng)民運動正在全國開展,這一年的10月份,毛澤東從韶山前往廣州創(chuàng)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途經(jīng)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絢麗的秋景,回憶往昔的歲月,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表達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高遠志向和豪邁情懷。

四、整體感知

【活動】 先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在讀的時候請大家注意有關字詞的讀音,看看自己在預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

【正音】 舸 闊 遒 遏

通過誦讀,我們對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這種誦讀,我們就稱為“了解性誦讀”。(幻燈片:一、了解性的誦讀)

【活動】接下來,請同學們進行“理解性的誦讀”,所謂“理解性的誦讀”也就是要求大家一邊讀,一邊對照課文的注釋,還可以查看工具書,看看詞中的哪些語句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哪些語句還沒有理解,大家可以討論,也可以舉手詢問,在讀懂的基礎上,再注意一下句子的停頓和語序。下面自己小聲地進行理解性誦讀。(幻燈片:二、理解性的誦讀)

【難詞釋義】 糞土:意動用法,把……看做糞土;崢嶸:形容特殊,不平凡的意思。

五、具體研習課文

理解性的誦讀只是要求同學們掌握詩詞字面上的含義,但是要深入體會詩歌的深層的含義,還要進行“評賞性的誦讀”,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鑒賞《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幻燈片:三、評賞性的誦讀)

(一)上闕

【提問】這首詞在詞里面是屬于長調(diào),全詞分上下兩闕(板書:上闋,下闋)先看上闋,上闋主要寫了什么?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請在書上標明。

【明確】上闋側重寫景,主要是描繪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板書:描繪湘江秋色),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前三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后面三句。

1.第一層

【提問】 朗讀前三句并口頭翻譯,思考這三句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是否相同,為什么不同。

【明確】在秋天,獨自站在橘子洲頭,看湘江向北流去。它和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不同,把第二句和第三句顛倒了,這樣做是為了適應格律的需要。

【小結】這首詞一開篇作者就從實處落筆,圍繞一個“立”字,交代了人物、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板書:立——人、時、地、境)

2.第二層

【提問】 看第二層,中間的七句,請同學們具體朗讀。詩人立于橘子洲頭,看到了什么?

【明確】紅遍萬山的樹葉,清澈見底的湘江水,很多船。詩人看到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板書:看——湘江秋景)在湘江秋景圖里面,作者具體描繪了山(林)江(舸)天(鷹)水(魚)(板書:山林、江舸、天鷹、水魚)還有自然界的外物。(板書:自然界、萬類)

【提問】 作者對這些景物的描寫有什么特點?

【明確】(1)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遠近相間;萬山、層林、江面、百舸、雄鷹等都是具體的景物描寫,萬類是對自然景物的概括,這是由具體到概括。景物描寫遠近相間,由具體到概括,層次井然。(板書:層次)大家在今后寫景的時候也要注意層次。

(2)作者對景物的描寫,山、林,都是靜態(tài)的景,而百舸爭流,雄鷹在翱翔,游魚在自由自在的游動,這些都是動態(tài)的描寫,所以第二個特點是動靜交錯。(板書:動靜)

(3)畫面色彩鮮明,山是紅的,水是綠的,帆是白的,天是藍的,色彩非常鮮明。(板書:色彩)

【小結】作者從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選擇了幾種典型景物進行景物進行描寫,遠近相間,動靜結合,紅綠相襯,對照鮮明。文學作品的景物描寫要注意角度、動靜、色彩等方面的特點。

【提問】這幅秋景圖為什么能夠描繪得如此的開闊,如此的生機勃勃?除了作者多角度的繪色繪形,還得力于詞語的恰當運用,也就是古人講究的煉字,也就是對語言的錘煉,古典詩詞,詩人詞人很講究煉字,古代有“春風又綠江南岸”,和“推敲”的典故。請同學們說說這部分里面哪些詞語用得好,好在哪里。

【明確】遍:紅得全面,寫出了紅之廣;漫:寫出了江水溢滿之狀;透:綠就綠得徹底寫出了綠的程度、色彩的濃艷和神韻;擊:寫出了雄鷹一飛沖天,搏擊風雨的矯健有力;翔:本是鳥的飛翔,魚的飛翔說明魚在水里自由自在,寫出了游魚動作的輕快自如;競:寫出了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這些字把湘江的秋景寫得非常細膩和生動,如果把它改一改,比如改成:萬山紅了,漫江碧綠,百舸漂流,鷹飛長空,魚游水底,萬類霜天很自由。就遠不如這些字神韻飛動。作者把湘江的秋景寫得如此細膩生動,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氣氛。

第二個要注意的是領字的作用。(板書:領字)所謂領字,也就是有統(tǒng)領作用的字,就是指在詩詞當中,某一個字的用法,從文意上來看,不僅管著這句話,而且還管著下面的若干句話,在古典詩詞當中領字大多數(shù)是動詞,如,“望長城內(nèi)外”,“惜秦皇漢武”,“看萬山紅遍”,但也不完全是這樣,有時候也用副詞、連詞或者介詞,如,“恰同學少年”,就是副詞。

那么領字到底統(tǒng)領到什么地方呢?要根據(jù)文意來看,就“沁園春”而言,一般情況下,上闋統(tǒng)領七句,“看”一直統(tǒng)領到“萬類霜天競自由”;下闋統(tǒng)領七句,一直統(tǒng)領到“揮斥方遒”。

了解領字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誦讀,在誦讀的時候讀到領字,要把這個字突出,語氣要加重,節(jié)奏要適當?shù)难娱L,和后面的語句形成停頓。所以有人又把這個領字叫做“一字頓”。另外,領字后面的幾句語勢要貫通,要一氣呵成。

【活動】 生試著讀這七句話。

3.第三層

【提問】 面對著這壯麗的秋色,詩人有什么感受呢?看上闋的最后三句。一齊朗讀。

【明確】所謂“悵寥廓”,就是懷著悵恨的心情,所謂“寥廓”,就是面對著廣闊無邊的宇宙,“問蒼茫大地”,就是不禁要問,這蒼蒼茫茫的的大地,該由誰來主宰升降沉浮呢?這三句從手法上來看,不是寫景,而是抒情,是直抒胸臆,面對著這種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色,作者不禁觸景生情,感慨頓生,從內(nèi)容上來看,這一悵一問,深刻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深切的思慮,以及整頓山河的崇高的使命感。

【小結】 上片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深秋景色,并且由景而自然地抒發(fā)了作者的感受,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活動】 連起來朗讀。

(二)下闕

【引入】壯麗的秋景不僅引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命運的思考,還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詞的下闋,作者通過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來形象地概括青年學子當年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的氣概。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寫對往事的回憶呢?這主要是藝術地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

下闋仍然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是開頭兩句,第二層,是中間七句,第三層是最后三句。

1.第一層

先看第一層,作者說當年和胡書恒、蔡和森等許多革命戰(zhàn)友攜手結伴而來,那時候的歲月是多么的不平凡,作者用了“崢嶸歲月稠”幾個字,這是一種概括的回憶。

2.第二層

【提問】 第二層是中間七句,是具體的回憶。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同學少年時候的崢嶸歲月呢?先讀一下,同桌討論。

【明確】下闋主要寫學子議政的一些情景。“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翻譯出來就是:同學們正當青春年少,風采煥發(fā),才華橫溢,革命熱情奔放,奮發(fā)有為,這是寫青年學子的精神風貌;“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是寫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或者說是寫青年學子對祖國命運的關心,對黑暗現(xiàn)實的抨擊和對軍閥官僚的蔑視。

【小結】第二層作者寫具體的回憶,寫青年學子議政的情景,語言很平實,但是具有強烈的動作性,我們讀到這些文字的時候,就可以想見,當年青年學子慷慨激昂的情景,蔑視權歸,豪情萬丈的英姿。

【活動】 一起讀。提示:糞土當年萬戶侯,要讀出蔑視的情感來。

3.第三層

【明確】 這句話可以回答上面的問題,主沉浮的,將是這樣一些革命青年,從而巧妙地回答了上闋的深切思慮。

【活動】 把下闋連起來讀。

六、課堂小結

通過剛才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詞,上下兩闋結構是相當緊密的,作者由立到看,由看到問,由問到憶,然后巧妙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步步深入,抒情和議論結合得很緊密,前后照應,使得上下片渾然一體,不可分割。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十一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實現(xiàn)“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一、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

二、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一課時。

一、導入

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

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十二

老教材中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1教學內(nèi)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qū)χR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一)教學目標:

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二)教學重點: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學設想

(五)教學過程: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師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p>

3(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毛澤東另外一首《沁園春·長沙》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的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設計依據(jù):用標準的范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設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nèi)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字是“看”,領起七句。下闋領字是“憶”,領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上把握詩的結構和內(nèi)容〉

(1)獨立寒秋

(2)層林盡染

(3)鷹擊長空

(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6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7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疲欢饨ㄊ看蠓蚺c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

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設計依據(jù):比較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十三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實現(xiàn)“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難點】

一、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重、難點)

二、了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重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

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要點:“擊”透出猛、勁;“翔”突出輕、快。這遠比用“飛”與“游”好得多。

練習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膭釉~,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奔擊行嘯翔游鳴走排藏

3、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

4、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5、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6、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四、結合《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有關詞知識。

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并出示此詞全文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nèi)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仔細分析這兩首詞,談一談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相似點?

明確:字數(shù)相同,相應位置的結構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diào),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xiàn)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練習二:根據(jù)有關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shù)囊豁棧?/p>

沁園春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晨霜耿耿;云山離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呤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五、引導學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點:氣沖斗牛,胸容天下。

練習三:閱讀以下兩首詩,請說一說哪一首是毛澤東作品。

詠蛙

果然生就大肚樣,會有人來下池塘。人靜夜寂叫荷葉,“不是膽小是謙讓?!?/p>

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詠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獨臥地上似虎形。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

六、小結、作業(y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從本首詞中悟得一些,并能給你們的生活一點幫助,中那將是一大幸事。

請仔細誦讀本詞,并能熟練背誦。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十四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實現(xiàn)“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計板書篇十五

教學大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獨立賞析現(xiàn)代詩歌的能力

具體的目標:

1、加強情感體驗,體悟詩歌所抒發(fā)的情懷。

2、培養(yǎng)學生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和情感朗讀詩歌。

教學方法:活動體驗法

注意問題:讓學生參與活動與體驗。

教學過程設計

一、知識鏈接

1.文體知識

詞,興起于隨唐,和樂而歌,始稱“曲子”或“曲子詞”,因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還有樂府之稱,如《東坡樂府》。

詞的基本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shù),字有定聲。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nèi)容的集中體現(xiàn);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diào)的名稱,決定著詞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平仄聲韻。詞以字數(shù)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diào)(59-90字)和長調(diào)(91字及以上)。

2.詩歌意象

簡單地說,詩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達意的載體(具體的事物)。

3.寫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戰(zhàn)爭的前一年,當時革命蓬勃發(fā)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nóng)民起義,同時國共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但革命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nèi)外斗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同志從上?;氐缴厣剑瑥氖赂锩顒印\婇y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準備到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經(jīng)過長沙,并獨自去了橘子洲頭。事后作了此詞。

4.關于詞牌“沁園春”

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個園林,“沁園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二、課題導入

歷代文人筆下的秋或悲涼、或凄清,但一代偉人毛澤東筆下的秋卻是一番生機勃勃的景象,面對勃勃秋色,噴射出的是如火的激情和遠大的抱負?,F(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追尋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

三、誦讀鑒賞

(一)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先聽課文錄音

再讓學生帶問題朗讀全文

問題:1、詞的上下兩片各寫什么內(nèi)容

2、上片寫到了哪些景物(意象),

這些景物的特點是什么(用詩中的一句話概括),

作者面對此情此景發(fā)出了什么樣的感慨。

明確:1、上片寫秋景,下片借景抒情,表達詩人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2、山、林、江、舸、鷹、魚

萬類霜天競自由(絢麗多姿,生機勃勃)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脈絡:

上片交待時間、地點

寫絢麗多姿態(tài),生機勃勃的秋景

由景及嘆,生發(fā)感慨——提出設問

下片回憶青年時代的革命活動

抒發(fā)自己的壯志情懷——巧妙作答

(二)深入分析,體悟揣摩

上片:

問題:1、前三句寫得是什么內(nèi)容?

2、所寫景物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得

各句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精到之處

明確:1、交待了時間、地點。

2、所寫景物是按:遠望——近觀——仰視——俯瞰

遠景——近景——高景——低景

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山、林—江、舸—鷹———魚

善用動詞,增強了表現(xiàn)力。

染——用擬人寫法,寫出秋色之深

爭——活現(xiàn)千帆競發(fā)的熱鬧場面

擊——突現(xiàn)鷹的展翅奮發(fā),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

翔——體現(xiàn)了魚游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競——是對前三個動詞的高度概括。

另外:

遍——寫出了紅之廣

透——寫出了綠之濃

注意:1、詞的“一字領”的用法。

2、詞的凝練的語言特點——有時會使某些語句出現(xiàn)省略、倒裝等現(xiàn)象,如詞的前三句。

下片:1、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回憶中有志青年們的革命活動?

2、后三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確:1、正值青春年少,才華旺盛——年齡氣質(zhì)

革命意氣風發(fā),強勁有力——精神狀態(tài)

評論國家大事,

寫激濁揚清文章——戰(zhàn)斗行動

蔑視官僚軍閥

2、后三句進一步強化了同學們意氣風發(fā),奮勇拼搏的形象。表現(xiàn)了青年人的奮發(fā)有為。

注意:1、下片回答了“誰主沉浮”設問。

2、“到中流擊水”句,初用“向中流擊水”

差別:“向”表示有搏擊浪濤的豪情壯志,而“到”,表示已經(jīng)征服了滔滔江水,不僅能表現(xiàn)出有搏擊浪濤的豪情壯志,更能體現(xiàn)出確實征服了滔滔江水的英雄氣概。

四、體驗交流:

要求:反復誦讀全文,體會作者的壯志豪情,并在此基礎上組織小組交流,加強感受。

五、品評鑒賞

1、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明確:

后詩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所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不妥協(xié)的心志,兩詩意境相似,然而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相提并論的。

2、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明確: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將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詩為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詩則暗喻革命形勢的蓬勃發(fā)展。

3、古人筆下的秋多悲涼,凄清,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麗多姿態(tài),充滿生機?

明確: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的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麗多姿,充滿生機。

六、學后練習

以“我心目中的青春”為題,寫一篇小短文,表達自己對青春的認識。

補充內(nèi)容:

古代寫秋的詩句

月烏落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91403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