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zhì),從而更好地應對類似的問題。人生就像一面鏡子,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自己的投射,與他人友好相處很重要。以下是一些環(huán)保專家整理的環(huán)保知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關(guān)注。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劉禹錫的這句詩描述了中國傳統(tǒng)文人對秋的態(tài)度,所謂“怨女懷春,處士悲秋”,在古典詩文里,“秋”常常用來傳達離別的孤寂,凋零的落寞,宦愁羈旅的痛苦,年華易逝的感傷……寫秋而寫得色*彩絢爛,朝氣蓬勃的,古往今來,寥寥可數(shù),其中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一闕,氣象闊大,境界高遠,堪稱絕唱。
同是寫秋,為什么毛澤東筆下的秋景能獨標高格,獨領(lǐng)風騷?答曰:時也,地也,人也。
我們先來看看詩人寫作的地理環(huán)境。
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全長八百多公里。沿江兩岸風景秀麗,尤以橘子洲久負盛名,春來,水光瀲滟,沙鷗翔集;秋至,柚黃桔紅,一片清香。更兼地勢開闊,四面環(huán)水,西望岳麓山,東臨長沙城。在上個世紀初,環(huán)境污染還不嚴重,那時漫步橘子洲頭,極目遠眺,“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景象,應該基本是寫實的。景能生情,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詩人得江山之助,故能逸興橫飛,豪情滿懷。
中國的讀書人,自古有登山臨水的傳統(tǒng)。只因登山臨水,游目騁懷,能極大限度地拓展我們的視野,從而使我們可以超越蕓蕓眾生、茫茫塵世,超越狹小的個人空間,昂首天地,將生命人格與精神情感,伸張于無限寥廓的宇宙。所以司馬遷寫《史記》,不僅要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飽覽祖國壯麗山川,其文才能汪洋恣肆,瑰麗雄偉,正是這個道理。
當然,曾在湘江漫步,在橘子洲頭遠眺的詩人何其多矣,為何只有毛澤東能寫出氣勢磅礴的《沁園春長沙》?須知湘江不只是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壯麗,它也有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嫵媚;它不只有百舸爭流的豪放,也有漁舟唱晚的婉約;它不只有弄潮兒中流擊水的英姿,也有采蓮女無端隔水拋蓮子的旖旎風光,浪漫故事呀。
自古有非常之人,乃作非常之語,乃成非常之事。毛澤東一生是非功過,且留待后人評說,但他無疑是一位英才杰出之士。少年毛澤東還蝸居偏僻的韶山?jīng)_時,已露崢嶸頭角,已見志向高遠。父親為他安排的人生,是去學徒經(jīng)商,將來作一個精明的買賣人。正所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小小的毛澤東,此時已從書中朦朦朧朧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已開始閃耀著理想的光輝,已開始燃燒起了奮斗的激*情,他哪里甘愿接受父親的安排呢?經(jīng)過頑強的斗爭,他終于爭取到機會,走出了荒蠻的山溝。他十六歲寫下的《離鄉(xiāng)詩》:“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彪m是稚子口角,已見出非凡的胸襟抱負。到長沙后,毛澤東眼界大為開闊,他博覽群書,接觸時事,漸漸明確了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理想。故以詩言志,發(fā)為聲口,自然立意高遠,氣象宏偉,而不屑為賦新詞強說愁,不屑鴛鴦蝴蝶,雪月風花,作呢呢兒女子語。毛澤東所有的詩詞中,寫到愁的只有五處,其中只有贈給楊開慧的一首《虞美人》:“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憑。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闭嬲龑懙美p綿婉轉(zhuǎn),流露出少年初戀的情懷。其它四首詩中的愁,迥異于傳統(tǒng)文人的愁緒,《五古挽易昌陶》:“愁殺芳年友”,并不是無端的閑愁,而是對友人英年早逝的痛惜;《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送別友人,雖有傷別之情,但更多的是對志同道合的友人的期許,令人想到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西江月秋收起義》:“秋收時節(jié)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愁哪里是愁!分明是一種對艱難時局的憂患意識,一種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感。另一首送別楊開慧的詞《賀新郎》:“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侶,”英雄亦有多情日,寫出與愛侶的分別的依依不舍,但這種情感瞬即被另一種更偉大的情感所代替,“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象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在作者的心里,為共同的理想而奮斗,才是愛情的真諦。
在歷史學家看來,時勢造英雄,英雄推動時勢。五四時期是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這時代為毛澤東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能的舞臺,而毛澤東,沒有辜負這個時代,他把自己的生命力,淋漓盡致地張揚到了一個極致。偉大的時代的潮流與偉大的英雄人物風云際會,共同譜寫了一首雄偉壯麗的交響曲,而《沁園春長沙》,不愧是這首交響曲中一個激越高亢的音符!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二
《沁園春長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是高中新詩單元中的第一篇基本篇目,屬課內(nèi)講讀課。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初步具有鑒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新詩屬于文學作品,高中語文教材中新詩單元獨此一個,無可避免地要擔當起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和訓練,初步培養(yǎng)學生對新詩的鑒賞能力的重任。
詩歌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詩的本質(zhì)。在分析詩詞時,引導學生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底蘊,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來再現(xiàn)、豐富和補充作品中的形象,這是欣賞詩歌的關(guān)鍵。
又因為《沁園春長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詞格寫新時代內(nèi)容的“舊瓶裝新酒”的形式,語言是精煉的,往往一個詞、一句話就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在教學時適宜用溫故知新法,體會詞中借景抒情的特點。據(jù)此,本課定下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新詩與現(xiàn)代詩歌的概念,了解什么叫做意象,初步進行詩歌鑒賞。
2.學習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
3.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
1.研究傳統(tǒng)文化與詩歌意象間的關(guān)系,進而解讀詩歌。
2.反復誦讀詩歌,體味詩人蘊涵于作品中的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詩人博大的情懷,體味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歷史責任感。
詩歌是通過意象來反映生活,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體會意象是詩歌欣賞的重點;高一學生還沒有形成通過聯(lián)想、想象來體會詩歌意境的思維習慣,對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課確立“理清作者的思路,體會借景抒情的特點”為教學重點。體會詩歌中宏大的意境為教學難點。
首先,學習詩詞要營造一個合適的環(huán)境氛圍,以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在導人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可以有意引入較多的有關(guān)秋景的詩句,與學生一起誦讀、品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其次,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分析、鑒賞都必須建立在學生讀懂詩詞的基礎(chǔ)之上。由此,要采用反復誦讀方式,讓學生對本詞先有一個整體的感覺。
再次,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guān)、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是可感,可親的;情是景的靈魂,是輕靈,纏繞妙的。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進而了解作者情感。在教學中,應該著重落實對于本詞的秋景賞析但又不能局限于對景的分析,更在于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
第四,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對詞的結(jié)構(gòu)及特點的理解較初中的水平有所提高。我們可以進行比較閱讀如(《沁園春雪》),讓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試著歸納出詞的一些特點,從而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關(guān)知識,并通過訓練加以強化。
第五,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所學知識,加強誦讀,力求達到當堂背誦的目的。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在弘揚人格精神,增強學生主體意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學生不是作為自覺的學習者能動地走上主體位置,而是教師把他們當作主體。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并自主畫出詞中的意境和帶入角色朗讀,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教師只作簡單的啟發(fā)、引導。圖文結(jié)合使學生體會到借景抒情的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本課分為兩個課時教學,以美讀為線索,分三步學習(韻味、情境、人生)本課的教學程序如下:
1結(jié)合視頻聯(lián)想秋天,并對比古人筆下的秋天來導入毛澤東筆下的秋
2.初步朗讀,疏通字詞。
3.結(jié)合韻味示意圖,初步感知美讀。
4.進入美讀的第二層次,情境。也就是說我們讀詩要讀出作者的感情,要讀進作者創(chuàng)設(shè)的意境。
首先,要讀出作者的感情,那就得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因而也要了解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
其次,解題。區(qū)分詞牌名和題目。
然后,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重要動詞,分段解析,從詞中眾多意象中,感受意境。主要解決幾個問題:
通過這個問題的解答,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凸現(xiàn)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及豪壯的氣勢。
景物多而不亂,分別從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來寫,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
“染”為什么用得好?用擬人手法,比喻手法。寫出了層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樣,漫山遍野的楓葉像火一樣,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萬山紅遍”大有燎原之勢。
“擊”改成“飛”可以嗎?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之勢。
“翔”改為“游”好像更準確一些,魚兒怎能像鳥兒一樣飛翔呢?
在修辭上這叫“移用”。淺底”并非真的水淺,而是清澈見底,顯得水淺。你想,藍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魚兒像在天空中游動,在天空中游動不是很像飛翔一樣嗎?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3)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
分析完湘江秋景圖,請同學們設(shè)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把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
再讓學生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畫出來。
從毛澤東人物性格和寫作背景兩個角度。
(5)“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笔侨姷摹霸娧邸?。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的憂思。
下面齊讀上闋。
(4)四人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下闋,思考以下問題:
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
b、這些“同學少年”是怎樣的一群人?
c、.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
老師明確:a、“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詞中管這樣的句子叫“換頭?!?/p>
c、既是對上闋“誰主沉浮”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問句收束全篇。——豪邁
(5)歸納總結(jié),把握詞中所抒發(fā)的感情,體會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特色。
立——豪壯看——欣喜問——憂思
憶——自信記——豪邁
按剛剛同學們所說的情感:豪壯、欣喜、憂思、自信、豪邁(與動詞一一對應)老看看整首詞的情感場景。現(xiàn)在我們把情感把握住了,然后再回到剛剛的韻味圖中去。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清楚,為什么有的地方要讀得快、讀的重、讀得急,現(xiàn)在我們就再來讀一讀。(請五個同學接力讀)
3.人生(美讀第三步)
在這首詞中充滿豪氣,作者寫出了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理想、抱負
作者的抱負是什么?以天下為己任。作者的理想抱負不是在看到眼前秋景才產(chǎn)生的。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p>
學生談?wù)剢l(fā)。
1、找出文中極富表現(xiàn)力的詞語,體會其意味
2、按美讀要求誦讀《沁園春雪》
3、試比較兩首詞的“情”與“境”,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文章,以便課后交流。
毛澤東的詩詞達到了革命的政治內(nèi)容和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的統(tǒng)一,學習他的詩歌要運用形象思維,遵循“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審美規(guī)律。圖表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形象性和整體性三大優(yōu)點,能把重點難點表現(xiàn)清楚,把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揭示出來,有利于在詩詞教學中“把文字、聲音和形象三者結(jié)合起來”。這首詞通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戰(zhàn)斗生活的回憶,頌揚了當時工農(nóng)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提出了革命的領(lǐng)導權(quán)問題,藝術(shù)地表現(xiàn)了毛澤東同志關(guān)于無產(chǎn)階級掌握領(lǐng)導權(quán)的光輝思想。全詞分上下兩闕,分別寫景、述懷、敘事、抒情,寓有提問、作答。圖示以揭示詞的構(gòu)思為重點,分別以“立“看”、“問”、“憶”、“記”提領(lǐng),通過宏闊的深秋意境襯托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抱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題,又反映了寫法。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三
1、了解解詞的相關(guān)常識,掌握詩詞的誦讀技巧。
2、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3、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yǎng)胸懷祖國的情感。
1、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2、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yǎng)胸懷祖國的情感。
1、品味詞的語言,揣摩詞的意象,體會詞中的意境。
2、感受詩人博大的情懷和革命壯志,培養(yǎng)胸懷祖國的情感。
一課時
小黑板
一、導入。由《沁園春·雪》導入。
二、講授新課。
1、簡略講介作者毛澤東。
2、由“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的比較,學習詞牌和詞標題的常識。
詞牌:又稱詞調(diào),是詞的格式的名稱。每個詞牌都規(guī)定了這系列詞的段數(shù)、句數(shù)、韻律,每句的字數(shù)、句式等。所以,人們寫詞又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內(nèi)容填進去。
而詞的標題即是與詞的內(nèi)容有關(guān)。
3、多形式誦讀課文,掌握詞的讀音、節(jié)奏,初步感知內(nèi)容。
4、簡述這首詞的寫作背景。
這首首詞寫于1925年,當時農(nóng)民運動蓬勃興起,毛澤東直接領(lǐng)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先后建立了20多個農(nóng)協(xié)會,并創(chuàng)建了湖南省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把貧苦農(nóng)民發(fā)動起來,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斗爭。而這引起了當時土豪惡霸的恐慌,湖南反動軍閥趙恒錫通緝毛澤東。毛澤東被迫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長沙,同年秋天去廣州接辦全國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時,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絢麗的秋色,面對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勢,回憶起當年在此求學和革命斗爭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滿懷,于是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詞。
4、賞析課文。
(1)上片
1)分析品讀第一句的“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語序及這一變序的作用。
參考答案:平常的語序應為“寒秋,(詩人)獨立(于)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這一變序凸現(xiàn)了詩人“獨立”于天地間的形象。
2)詩人獨立于此,還看到了哪些景物?
(見板書)]
參考答案:
a、多角度地觀察事物:遠眺、近觀、仰視、俯瞰。
b、景物中動景和靜景互相映襯。
c、選材典型。
d、語言極富表現(xiàn)力。
e、一改“悲秋”的傳統(tǒng),描繪了一個色彩斑斕、生機盎然的壯麗秋色。
4)從“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句,點明詩人此時此景的發(fā)問。
(2)下片
1)詩人和朋友們的“崢嶸歲月”具體是怎樣的?
(見板書)
2)“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體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哪些精神品質(zhì)?
參考答案:以天下為己任,英勇無畏,蔑視反動軍閥等黑暗勢力的精神品質(zhì)。
3)“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體現(xiàn)了詩人和戰(zhàn)友們的志向?
參考答案:決心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4)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一句,點明詩人對“誰主沉浮”的暗答。
三、課堂小結(jié):
《沁園春·長沙》通過對長沙壯麗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的生活的回憶,抒發(fā)了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決心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朗讀全文,再次感受詩中的豪情壯志。
3、背誦全文。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四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朗讀感受詞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詞景、情的崇高美。
二、過程與方法
1、感知作品內(nèi)容、感情,建立整體認知。
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對秋景的把握,感受詞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標
通過對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代青年熱愛祖國、關(guān)心國家命運、以國家振興為己任的偉大情懷,從而樹立遠大的理想。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五
一、學習目標
2.學習誦讀、鑒賞詩詞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本詞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的寫法。
3.品味詞中所蘊含的詩人對大好河山熱情贊美之情,體驗革命領(lǐng)袖毛澤東的胸懷。
二、學習過程
1.整體感知。
播放配樂詩朗誦《沁園春·雪》,大家邊聽錄音邊跟著高聲誦讀。
思考:(1)課文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2)上下闋內(nèi)容、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異同?
2.小組討論。
(1)哪些詞要重讀,哪些詞之間要停頓?為什么?試舉例說明。
(2)試介紹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主要業(yè)績,并說說作者是如何評價他們的。
(3)讀了課文,我們感受到的是作者怎樣的情緒?
3.小組交流。
三、拓展練習
下面這首毛澤東的七言律詩是與《沁園春·雪》在同一時期寫的,請結(jié)合課文并按要求解答問題。
《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長征》與課文在內(nèi)容、形式上有什么異同?
(2)詩中對偶句有哪些?
(3)詩中作者把“五嶺”、“烏蒙”分別比做什么?突出體現(xiàn)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四、相關(guān)鏈接
1.本詞的寫作背景、主要內(nèi)容介紹。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肩負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紅軍在黨和毛澤東同志領(lǐng)導下,準備渡黃河東征。2月初,毛澤東同志率部到達陜北清澗縣黃河邊一個小山村袁家溝。在這里,毛澤東同志親自視察地形,眺望祖國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激情滿懷,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沁園春·雪》。全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結(jié)合抒情,融情于景,描繪出瑰麗多姿、生機勃勃的北國風光,表達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熱情贊頌和無限熱愛之情;下闋議論結(jié)合抒情,寓情于議,在談古論今之中,感情逐漸升華,最后推向高潮,突出中心。全詞寫景、抒情、議論緊密結(jié)合,以形象而精確的語言,贊美了祖國的壯麗河山,歌頌了無產(chǎn)階級和人民群眾,激發(fā)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勵人們?yōu)闋幦「锩鼊倮?,建立新中國而奮斗。
2.有關(guān)這首詞公開發(fā)展的背景。
這首詞作于抗日戰(zhàn)爭前夜,公開發(fā)表于1945年8月。當時日本剛投降,抗日戰(zhàn)爭已結(jié)束,人民渴望和平,而蔣介石卻在陰謀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中共代表人民意愿,于1945年8月25日發(fā)表了《對目前時局的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在和平民主團結(jié)的基礎(chǔ)上實現(xiàn)全國的統(tǒng)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毛澤東赴重慶和國民黨談判。在重慶遇到了柳亞子先生,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索句”,毛主席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贈給他。第二天便發(fā)表在重慶的《新華日報》上。
3.詞的一般知識。
詞又稱長短句。一首詞的句子、字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這就是詞譜。詞人依照詞譜填詞。詞譜的名稱叫詞牌,如《浪淘沙》、《沁園春》等。詞可以沒有題目;如果有題目,寫在詞牌的下面。如這首詞,“沁園春”是詞牌,“雪”是題目。
4.賞評摘要。
此詞的上闋虛實結(jié)合,其中“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三句虛寫,把讀者帶到了另一個境界中去。作者想像雪后初晴,紅日與白雪相映照的情景,那意境才更加嬌艷動人。這里,表面上是在寫想像中的雪后美景,實際上是作者對革命光明前途的形象預見,表現(xiàn)了革命領(lǐng)袖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和樂觀精神。
5.有關(guān)“對偶”。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六
意象、意境
鑒賞方法的初步形成
這是一顆種子,我們把它比喻成一個人寫文章的想法。一種思想的萌生,一種表達的愿望,正如一粒種子,總是要向下扎根,我們稱它為“內(nèi)容”。向上萌發(fā)的,是我們看得見的形式。
這粒種子是一株小草,還是一叢荊棘,抑或是一株參天樹。我們叫它“形式”。也就是這種思想的表達會用一種形式呈現(xiàn),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寫文章、比如寫詩填詞。
不同的文學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記敘文有六要素,議論文有三要素,欣賞詩詞我們要懂的三個關(guān)鍵詞分別是象、意象、意境。
草、荊棘或樹,我們稱之為“象”(所見),“意象”是這些客觀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組意象形成的一個大環(huán)境,是一個畫面(情感集中表現(xiàn)的一組景物)。學詩歌,我們必須要引入這三個概念,因為它們是詩歌的要素。
繪制一棵思維樹。
齊讀詞作。
這首詞的作者是毛澤東,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是“豪邁”。
這棵種子發(fā)芽了,我們以“樹”的形態(tài)展示它的具體表現(xiàn)。樹干是“以天下為己任,開創(chuàng)未來新天地”的主題。觀察作品,應該畫出主要枝杈是幾個(兩個)一個實是上片,一個是下片。
上片分析:
上片之象(用“樹葉”表示),明確: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鷹,魚。
意象,萬,漫,寫廣闊,寫博大,抒發(fā)豪邁之情;“紅”是革命的色彩;與“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壯麗;百舸爭流,奮勇爭先;鷹翱翔天空,敏銳有力;魚暢游水底。所有意象表達的落腳點集中在一個詞語上,是哪一個詞語?“自由”。
所見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問”,誰主沉???究竟誰是這片大地的主人?
下片分析:
齊讀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皯浲魨槑V歲月稠”。
是的',往昔的崢嶸歲月中,都有什么樣的體現(xiàn)?少年風華,揮斥方遒。
應和上片詞尾一問,現(xiàn)在遙相回應一筆。巧妙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在中流擊水的同志們,擊起的浪花阻擋了飛馳的船只。我們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勢。
過渡語句:上片下片連接性語句是那句?如何承上的,又如何啟下的?
攜來百侶曾游,寫革命戰(zhàn)友在橘子洲頭相聚的情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引出下文革命經(jīng)歷的回顧。
要想一棵樹長得好,要澆灌水潤樹根。也就是我們要對作品的背景探一探,尋一尋,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創(chuàng)作的。長沙是毛澤東成長的地方,也是中國革命的發(fā)源地。1911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開始了革命的征程。1917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開啟了早期的革命活動。1920年,毛澤東再度返回長沙時,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2年,他領(lǐng)導長沙工人罷工,后來被通緝。1925年,他組織農(nóng)民運動,又遭通緝。8月,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擺脫了敵人的追捕,經(jīng)長沙到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就是此時,他來到了橘子洲。32歲的毛澤東感慨之余,寫下了這首詞,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遠大理想。
再度全詞,涵詠品味。
為了充分表達這種情感,這種對革命戰(zhàn)友的激情,對革命必勝的信念,選取的意象角度必須是大氣的,縱橫開合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高山大河,雄鷹展翅。這些叫“借景抒情”。在抒情方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間接抒情,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種直接抒情。下片直接抒發(fā)對戰(zhàn)友的感情,噴薄而出,洶涌澎湃。有理想,有信念,戰(zhàn)無不勝,乾坤在心中,天地在手中。意象紛呈,意境宏闊。
課內(nèi)知識總結(jié),見ppt,筆記。
抒情方式總結(jié)。
學法指導,通過做題完成學習鞏固
欣賞詩歌的方法:
輸入過程朗讀成誦。
輸出過程(1)詞句內(nèi)涵的體現(xiàn)。課后第二題;考查對中心的體會程度。
示例:萬山紅遍,“遍”,布滿的意思,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紅紅的楓葉,丹楓似火,表達了作者火熱的情懷,象征著中國革命的美好前途。
(2)分析意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表達。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畫面感,或描繪畫面,或概括畫面。
(3)結(jié)合背景,領(lǐng)會主題。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七
1、學習毛澤東同志以天下為己任,改造舊中國的革命精神,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關(guān)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與命運。
2、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的精妙構(gòu)思。
3、品析詞中的詞語,了解詩詞借景抒情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2、分析詞中的重要詞語。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鑒賞、背誦、討論
教學步驟和過程:
1、朗讀或者背誦《沁園春·雪》
2、介紹詞的一般知識
(1)、詞牌
(2)、詞的發(fā)展史
1、本詞寫于1925年;
2、“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
3、毛澤東和湖南農(nóng)民運動
沁園春
長沙
1925年毛澤東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2、作者隨后提出了“誰主沉浮”的重大問題,秋景和它的關(guān)系是什么?
3、討論:作者這首詞的寫作思路是什么?
形象、精當、極富表現(xiàn)力。
1、指名學生小結(jié)課文的內(nèi)容;
2、結(jié)合《沁園春·雪》,說一說“沁
園春”這一詞牌形式上的特點。
立
看(寫景):
遍
(遠)崢嶸
染正茂(意氣)
方遒
透
爭(近)問:誰主沉浮憶:記:中流擊水
浪遏飛舟
動擊(仰)指點
激揚(言行)
翔(俯)糞土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八
【教學目標】
1.背誦10分鐘。(散背與齊背,并找一名同學課堂背誦,檢測整體背誦水平)
2.聽寫句子,交作業(yè)。(5分鐘左右)
3.檢測第一課時作業(yè)(口頭兒回答)。(5分鐘左右)
4.從上下片聯(lián)系的角度,鑒賞過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寫,分析詞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5分鐘左右)
5.在整體感知詞意的基礎(chǔ)上,鑒賞詞的語言。(10分鐘左右)
6.欣賞《沁園春·長沙》的書法作品,與同學交流心得。(5分鐘左右)
【教學重點】
1.背誦、默寫,在整體感知詞意的基礎(chǔ)上,分析過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寫,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
2.進一步鑒賞詞的語言。
【教學關(guān)鍵】分析過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寫,理解詞人的思想感情。
【實施目標】
1.散背5分鐘,齊背兩遍。檢測背誦。
2.書面聽寫帶生字的句子,交作業(yè)。
3.檢測第一課時作業(yè)(口頭兒回答)。
預設(shè):這一時期,在長沙,他組織了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領(lǐng)導了驅(qū)逐張敬堯等軍閥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辦了《湘江評論》,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1925年,國共兩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已經(jīng)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毛澤東直接領(lǐng)導了湖南的農(nóng)民運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這年秋天他要離開長沙,到廣州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
4.分析過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寫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朗讀下片,找出描寫了什么人物。(預設(shè):少年時代的同學。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詞人在內(nèi)。)“同學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為過渡句,有什么作用?(預設(shè):“攜百侶”“游”是對下文描寫對象和內(nèi)容的巧妙概括;“曾”“憶”說明以下內(nèi)容是作者面對壯麗的湘江秋色浮想聯(lián)翩的結(jié)果,是回憶,所以一個“憶”字領(lǐng)起下文具體描寫。)下片為什么想起了少年時代的同學?(預設(shè):認為他們能主宰國家命運。)為什么?(預設(shè):帶領(lǐng)學生閱讀具體描寫,看寫出了這些少年同學的什么特點。具體描寫大致可分三層,寫出了少年同學“風采才華正盛,意氣奔放,正強勁有力;有愛國熱情,輕視軍閥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這樣寫是在回答什么問題?(預設(shè):誰主沉浮?)提問:1925年的`毛澤東含蓄地告訴我們,誰能主宰中國大地的沉浮?(預設(shè):他和他的戰(zhàn)友們。)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總結(jié)下片主要抒發(fā)了詞人什么思想感情。(預設(shè):抒發(fā)了一代偉人青年時代的自信和抱負。)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為什么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礎(chǔ)嗎?(預設(shè):有。是湖南農(nóng)民運動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離開長沙到廣州去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離開長沙時,面對湘江秋色寫下了這首詞。)教師小結(jié):上下片雖然內(nèi)容不同,卻因過渡自然巧妙而渾然一體,成為“寫壯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詩詞大都“寫壯景,抒豪情”。(5分鐘左右)
(課外作業(yè)2:結(jié)合課后第三題,課外欣賞毛主席詩詞,進一步認識毛主席詩詞的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每人在讀書筆記上搜集10首,并按歷史時期分類和熟讀成誦。)
5.語言鑒賞導入:毛主席是個非常樂觀的人,他的許多詩詞都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從課后《采桑子·重陽》中,我們也能看得出,革命戰(zhàn)爭年代多艱苦呀!他依然能寫出“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的動人詩句。連臺灣人都很喜歡收集他革命戰(zhàn)爭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燦爛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滄海橫流的中國,給了他展示才華的舞臺,讓他獲得了無窮的樂趣,也給了他詩人的靈感和非凡的寫作方式(馬背詩人)。他不論對自己的前途和國家的命運,都信心百倍,希望滿懷,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遠生機勃勃,天地萬物都充滿了生命的活力。(5分鐘左右)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詞。
預設(shè):紅遍盡染碧透——有一種競爭的態(tài)勢,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機。
爭、擊、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競爭中求生存。特別是“擊”和“翔”二字歷來為人稱道,它們寫出了一種戰(zhàn)斗的豪情,競爭中生命的活力。
這樣的描寫,就為下文總括性詩句——萬類霜天競自由,做了鋪墊,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勢??梢娒飨瘜υ娫~的語言修養(yǎng)很高,用字用詞凝練,詩意鮮明,膾炙人口。(5分鐘左右)
【課堂作業(yè)】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詞,體會它們對突出詩意的作用。
(預設(shè)答案:正茂、方遒、指點、激揚、糞土、遏——突出了這群少年同學的才華、抱負和力量。)
2.把《沁園春·長沙》默寫成書法作品,與同學交流比較后,交給老師。
【板書設(shè)計】:(用大屏幕顯示)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九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實現(xiàn)“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
1、風華少年的奮斗之歌:
自古逢秋多寂寥,毛澤東的這首秋詞,卻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用高昂的筆調(diào)抒寫了一首秋的贊歌,風華少年的奮斗之歌。在詩人的眼里,眼前的秋景都充滿生機和活力:遠望群山,重重疊疊的樹木遍染紅色;近看湘江,滿江秋水碧綠澄澈,船只爭相行駛;仰望天空,雄鷹奮力地翱翔;俯視水中,魚兒歡快地暢游。大自然中的萬類均在這霜天中競自由,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呢?他們卻沒有自由!于是詩人為之悵寥廓,不禁發(fā)出了像屈原一樣的天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屈原在天問時,是在徒勞的等待天的回答。然而詩人設(shè)問時,答案早就是了然于胸:真正能將中華民族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的,就是這些風華正茂的書生。秋天的萬物因競自由而充滿生機,風華少年因競自由,為自由奮斗而英氣勃發(fā)。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實際上是一曲自由的頌歌。
解讀此詩,還應從寫作背景著手。本詩寫作于1925年。這一年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chǎn)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不僅沒有出席,而且連委員一職也被選掉。從事革命活動,將人民大眾從黑暗中解救出來,是詩人一生所追求的`事業(yè)。然而,詩人卻被無情的排擠出了黨中央,面對事業(yè)上的沉重的打擊,他該會保持怎樣的精神面貌呢?透過詞作中的獨來我們可以來解讀。獨立寒秋中的獨是獨立不羈的人格,是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沉著、鎮(zhèn)靜,是險湍激流中的中流砥柱。這是難能可貴的。不僅如此,詩人筆下的秋景也是五彩繽紛、生機勃勃,這灰色際遇中的亮色不僅僅詩人是逆境中的奮勇拼搏,更是詩人冬天到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的哲思。所以,當他面臨生命的威脅時候,能夠獨立寒秋悵寥闊,能夠發(fā)出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激動人心的呼聲。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實質(zhì)上是詩人在個人政治境遇不如意的情況下,給我們吟唱的一首昂揚的礪志之歌。
在這首詞中,處處還透露出詩人的王者風范。首先來看詩人筆下的景物:寫鷹,是搏擊長空;寫魚,是潛游水底,上下都極力表現(xiàn)出一種沖破一切牢籠的自由氣魄。寫山、林、水等無生命之物也極富生命力,紅、染、碧皆作動態(tài),且用萬、遍、盡一類的詞語,表現(xiàn)出一種極致之美。若沒有王者風范的過人氣魄,筆下的景物又怎能冠絕古今。其次來看詩人的發(fā)問: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是一個囊括悠悠時空、茫茫大地,涵蓋人類歷史、現(xiàn)實斗爭的大問題,這里凝結(jié)著作者關(guān)乎時代、社會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著他對民族、對祖國的命運的灼熱關(guān)注和苦心求索,從中表達出詩人改造中國的宏偉理想和樂觀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和氣度。最后再看詩人的實際行動:與同學少年一起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萬戶侯,又遠非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能相比!因此從這個角度看,本詩實際上又是一首王者風范的豪邁之歌。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一
課題;沁園春·長沙???
課型:詩詞閱讀欣賞課
教材分析:
這首詞是語文第三冊詩歌閱讀欣賞中的第一課。在這首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毛澤東詞作博大、生動、雄渾的意境?。
本課時以詞的上片為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這部分里作者將生機勃勃,明麗可愛的秋景和昂揚、奮發(fā)的革命精神有機的融合在一起。通過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偉大人物的崇高情愫,深廣胸懷和精湛的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對意象的感悟能力。
教學目的:
一、?理解詞的上片中所抒發(fā)的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壯志;
二、?通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lián)想和想象,再現(xiàn)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
教學重點:
作者對秋景的描寫。
教學難點?:
作者筆下景、胸中情的關(guān)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教學設(shè)想:
詩詞的品位在于意境的高下,每首詞的意境都客觀地存在于詩詞的本身,所以詩詞的教學過程?,就是教者引導學生進入作品的意境,體會其意境美而又把它具體描述出來的過程,亦即要求把詩詞的意境從概念變成一種可望、可即、可感、可述的境界。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詩詞的鑒賞能力?。
基于上述考慮,本節(jié)課教學力求將側(cè)重理解、分析的閱讀活動同側(cè)重領(lǐng)悟的意境描述練習相結(jié)合。
具體操作上,引導學生將作者筆下的景物畫出來,幫助閱讀欣賞,突出重點;經(jīng)過分析理解,要求學生表達出作品的意境,突破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1}詞的閱讀錄音帶
{2}毛筆書寫的?沁園春·長沙詞
學生:{1}預習這首詞,主要突破字詞關(guān)。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由作者導入??新課:
毛澤東,中國人民的偉大領(lǐng)袖,不但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學家。其詩詞氣勢磅礴,雄渾瑰麗?,富有極高的思想價值、藝術(shù)品位和審美魅力。
二、?簡介回顧詞的有關(guān)知識:
詞一片稱為一闕或一片。“沁園春”是詞牌名,與詞的內(nèi)容無關(guān)?!伴L沙”是詞的題目,和詞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關(guān)系。
三、?為何以“長沙”為題?(引入時代背影簡介):
長沙是毛澤東青年時期學習生活、革命活動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長達十三年之久。這首詞寫于1925年。這一年的2月,毛澤東在韶山領(lǐng)導農(nóng)民運動,幾個月內(nèi)就組織了二十多個農(nóng)民協(xié)會,軍閥趙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廣州接辦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途經(jīng)長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懷求學、革命斗爭生活,因有此作。
四、?展示詞的放大掛圖,檢查預習:
讀準字音并解釋:
百舸?????悵廖廓??????崢嶸???????遏
五、?播放朗讀錄音,幫助學生初步領(lǐng)會詞的內(nèi)容和意境。?
六、?教讀詞的上闕:
a)?指點詞的章法結(jié)構(gòu);導入??對詞上闕的分析:?
這首詞和我們初中學過的沁園春.·雪一樣,同屬“雙調(diào)”。上闕開頭三句為“起句”,中間七句叫“鋪敘”,最后三句叫“煞尾”或“小結(jié)”;下闕開頭兩句稱“過變”或“換頭”,下七句是“鋪敘”,最后三句是“煞尾”。
這首詞以“長沙”為題,不妨看成一篇記游之作,那么作者是如何記游的呢?
b)?教師范讀前三句——“起句”:
(1)、問:作者在這里向我們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況?
答:時間:深秋;
地點:橘子洲頭;
游者:獨。
(2)、教師點撥:詞的語句多倒裝。學生調(diào)整語序,說出大意。
3、教讀中間七句—— 鋪敘
(1)、學生默讀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繪的圖景,以簡筆畫的形式將其畫出來。
(2)、具體分析:
a、從觀察角度上看,這幾句有何不同??
學生齊答;教師板書,明確:
作者寫景時,由遠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總,既有空間順序,又有邏輯順
序,繪成了一幅層次分明的立體圖。
b、精當?shù)挠迷~:這七句中作者對數(shù)目、色彩、動靜都有精當?shù)拿枥L,指出作者用詞精當之處。
學生指出后,師生共同分析“萬、百、紅、碧、擊、翔”等詞的精當之處,如:
“紅”與“碧”:一個熱情奔放,一個明凈可愛,對比鮮明;
“擊”:飛鷹雄姿,矯健有力,更覺天空秋高氣爽;
“翔”:游魚從容,輕快自如,更顯江水清澈見底。
c、教師小結(jié)鋪敘部分寫法:對比映襯,點面結(jié)合。
d、通過對本段所寫秋景和古人筆下秋景不同情調(diào)的對比,使學生了解毛澤東博大的胸懷和昂揚的革命精神:
比較:古人有“悲哉,秋之為氣也”,“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秋景描寫,蕭瑟慘淡,情調(diào)悲涼低沉。毛澤東筆下的秋景則生機盎然。
小結(jié):“景語皆情語”,作者筆下的秋景,實乃作者博大的心胸,昂揚樂觀的革命精神的體現(xiàn)。
c)?教讀最后三句——“煞尾”
(1)、指名說出大意:
面對廣闊的宇宙,作者深深思索,向蒼茫的大地發(fā)問,這一切升沉究竟由誰主宰呢?
(2)、教師小結(jié):
這是作者由觀覽景物進入理性的思考,是“獨立”的必然結(jié)果,也是一個滿懷革命理想,充滿必勝信念的革命家向舊社會,舊秩序的挑戰(zhàn)!
七、?課堂小結(jié):
本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這首詞的寫作背景,并學習了詞的上闕,上闕之中,作者記游,寫景,思索,將自己心懷天下的博大胸懷和客觀存在的壯美景物統(tǒng)一在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之中,讀后當時的情景仿佛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八、?作業(yè)?:
1、課內(nèi):意境描述——再次默讀上闕,將你“眼前再現(xiàn)的情景”描述出來。
2、課外:將你的“意境描述”進一步完善、豐富,寫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課下相互交流。
附:板書設(shè)計?
時令:深秋
起句????地點:橘子洲頭
(記游) 游者:獨
近景、俯視、生動????相互 蓬 情
遠景、仰視、靜穆????映襯 勃
鋪敘 壯 景
(寫景)????俯瞰???????點面???????????????麗
仰視 結(jié)合 交
總括
融
悵廖廓 激昂
煞尾 問大地
(思索) 主沉浮???????慷慨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片中,作者記游、寫景、思索,面對生機盎然的秋景生發(fā)出慷慨激昂的情感,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片,作者則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并含蓄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提示:下片中作者采用了總分結(jié)構(gòu)來描寫的。作者先總寫“崢嶸歲月稠”,再具體描繪往昔的“崢嶸歲月”,最后再選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畫面來描繪,抒發(fā)了豪情壯志。
三、?閱讀“起句”:
1、?指名朗讀;
2、?將這兩句恢復成正常的語序。(提示: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曾攜百侶來游。)
3、?小結(jié):這兩名是作者總寫過去的日子。
四、?閱讀鋪敘:
2、?學生閱讀思考;提示:
作者采用了采取典型事例、將往事化為觸手可及的形象等方法將過去的歲月在很短的篇幅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如將同學們的精神風貌化為“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形象,將評論國事的意思化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形象,將蔑視權(quán)貴的意思化為“糞土當年萬戶侯”的形象。
朗讀,體會在這些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提示:這些詩句中作者塑造了一群以天下為已任,充滿革命的豪情壯志的青年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以天下為已任的革命豪情。)
3、?總結(jié):這七句是作者對往昔歲月的分寫。
五、?閱讀煞尾:
1、?指名說出結(jié)尾三句的意思:還記得嗎?我們當年曾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 泳,激起的浪頭阻止了飛快行駛的船只?。ㄟ€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浪頭阻止了飛快行駛的船只的時候,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
2、?這三句中,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這里作者運用了大膽的夸張和神奇的想象,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反襯了當年他們的矯健奮發(fā),豪邁氣概,有力地表現(xiàn)了他們的豪情壯志。同時,這也是對上片中“誰主沉浮問題的含蓄回答。)
六、?總結(jié)全詞:這首詞的上片記今游、獨游、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下片則憶昔游、群游,以敘事為主,融情入景。
七、?比較拓展:比較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和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體會“景語皆情語”以及寫作賞析文章的方法。
(1、毛澤東筆下的梅花是樂觀、無私的,而陸游筆下的梅花則愁苦、寂寞但又孤芳自賞,至死不渝。2、為什么會表現(xiàn)出這種不同呢?因為毛澤東是一個具有寬廣胸懷的革命家,樂觀而又無私,陸游則是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一生以抗 金收復失地為自己的生命,但一直不得志,而他卻一生都沒有改變自己的志向,直到將死還寫下了“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所以他筆下的梅花就呈現(xiàn)出雖寂寞愁苦但又孤芳自賞的品格。3、作家的作品往往就是作家人格的寫照,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反映了作家的內(nèi)心世界。)
八、課外練習:寫一篇鑒賞文章,鑒賞課內(nèi)或課外的詩詞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二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位語言,感受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币霸陂喿x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薄肚邎@春·長沙》上闋實寫眼前之景,描繪了色彩絢麗、生機蓬勃的湘江秋景圖,由此引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下闋追憶往事,抒發(fā)改造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凌云壯志和革命情懷。全詞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因此,本詞的教學設(shè)計著力于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等方法,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詩詞獨特的閱讀感悟與體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和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及有關(guān)知識。2、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所抒發(fā)的情感及其節(jié)奏。3、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以下詩句,并讓學生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而彌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郁壯闊)
(營造適于本詞鑒賞的情景氛圍,以便于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也便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鑒賞本詞的興趣和熱情。)
1、播放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2、學生自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本詞上下闋各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分別圈出統(tǒng)領(lǐng)上下闋詞句內(nèi)容的兩個字;劃出最能表現(xiàn)本詞主旨的一句詞,體會這句詞在全詞中的作用。
提出一個自己自學時最難解決的問題。
3、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4、課堂討論,教師歸納板書:
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浚ǔ猩蠁⑾拢?/p>
下闋:抒發(fā)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憶)
(引導學生用誦讀法自學,讓學生走進詩詞的意境,與詩詞對話,通過對話了解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圈劃法揣摩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詩詞的能力。)
1、賞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學能通過合理的調(diào)整、補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說?
(提示:開篇“獨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時令特點與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fā)現(xiàn),詩人卻唱了反調(diào):“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
(2)介紹背景,重溫歷史。(播放多媒體課件——“時代背景”)
(3)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獨立寒秋”和“獨釣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賞析由“看”字領(lǐng)起的秋景。
教師指導朗讀。(“看”是領(lǐng)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guān)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色圖?(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2)引導學生討論、演示。
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湘江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寫景,景中有情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設(shè)問
水底:魚翔淺底(俯察)
(3)這樣寫景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設(shè)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詩人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請學生上臺演示)
(提示:叉腰好。慢點好。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馬觀花。)你剛才視角轉(zhuǎn)換得就太快了點。(再請學生演示)要求:神態(tài)自然,從容,頗有點偉人的氣度。
(4)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染、擊、翔。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擊”比“飛”更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翔”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5)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6)想象能力訓練
引導學生完整地想象上闋所描繪的圖畫。
師: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焙诟駹栒f:“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shù)本領(lǐng)?!笨凑l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誰具備這種最杰出的本領(lǐng)。讓我們微微閉上雙眼,放飛自由的心靈,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伴著音樂的旋律,飛入這個絢麗多姿,生機勃發(fā)的世界吧?。ǚ乓魳罚?/p>
參考:“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shù)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游魚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
教師引導: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態(tài)”,將群山、層林、江水、般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yōu)椴噬珶善?,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艷,更豐富,更美麗。
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fā),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7)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8)交流想象體驗。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善于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從而讓學生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提高。)
3、理解“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豐富含義。
(“悵”包含著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xiàn)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俯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為已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
教師小結(jié):“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
4、欣賞下闋
(1)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獨立”。)下闋的領(lǐng)字是哪個?一直控制到哪里?(憶。“糞土當年萬戶候”。)
教師指導:“憶”應稍頓一下,突出其領(lǐng)字作用。以下幾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2)理解詩句,品味情感。
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歷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風流人物”應該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艾F(xiàn)在”這首詞里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同學少年”,這些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革命青年,這些意氣奔放,才華橫溢的革命青年,這些關(guān)心國家命運,斗志旺盛,蔑視權(quán)貴,敢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誰主沉???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闋通過抒情,藝術(shù)而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播放多媒體課件五--文字投影:“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系國運,蔑視權(quán)貴?!保?/p>
(3)鑒賞:“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
教師小結(jié):下闋抒發(fā)了改造的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歸納總結(jié),指導學法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幌麻犠窇浲?,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倍x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jīng),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下面讓我們隨著音樂畫面走進藝術(shù)的天地,深入領(lǐng)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播放多媒體課件:《沁園春·長沙》歌曲]
(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guān)、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可感可親;情是景的靈魂,輕靈飄渺。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進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緒與情懷。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1、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著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詩人、書法家。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在班級里安排一次學習心得交流會。
2、古今詩歌史上,具有宏闊的意境、遠大的抱負和澎湃的激情的詩人或詩歌作品不勝枚舉,讓有興趣的學生以此為專題,收集相關(guān)資料,并將其與毛澤東詩詞進行比較,寫一篇有獨到見解的文學短評。
(著力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和獨特感受與文學作品進行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溝通各自的心靈,交流各自的體驗,讓各種思想在交鋒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以上教學設(shè)計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師生互動是本課設(shè)計的精髓。語文教學應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為此,在本教學設(shè)計中,基于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探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開拓思路,增強能力,使師生的思維都處于相當活躍的狀態(tài)之中,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互輔互促的動態(tài)過程。
第二,把握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種文體都有自身規(guī)律,依據(jù)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肚邎@春·長沙》是一首詞,詩詞以意境取勝,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詞意境,與作品、作者進行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是本教學設(shè)計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景悟情,本教學設(shè)計重在學法指導,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徑,深入領(lǐng)悟詩詞意境,努力提高學生品評和鑒賞詩詞的能力。這為學生今后自學詩詞作品提供了范例。
第三,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本教學設(shè)計中,安排了“遷移延伸,發(fā)展個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毛澤東詩詞及書法作品博大精深,個性鮮明,讓學生聯(lián)系文化背景和自己已有經(jīng)驗、閱讀習慣等,闡明自己的感受。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必須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jīng)驗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心得。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結(jié)論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了,經(jīng)歷了,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就能得到發(fā)展。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三
【設(shè)計依據(jù)與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位語言,感受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币霸陂喿x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薄肚邎@春·長沙》上闋實寫眼前之景,描繪了色彩絢麗、生機蓬勃的湘江秋景圖,由此引出一個巨大而嚴肅的社會問題——“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下闋追憶往事,抒發(fā)改造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凌云壯志和革命情懷。全詞語言精練,意境優(yōu)美,革命豪情慷慨激昂。因此,本詞的教學設(shè)計著力于指導學生通過誦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等方法,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感受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對詩詞獨特的閱讀感悟與體驗,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和方法。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及有關(guān)知識。2、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所抒發(fā)的情感及其節(jié)奏。3、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興趣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以下詩句,并讓學生說說這些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老而彌堅)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沉郁壯闊)
(營造適于本詞鑒賞的情景氛圍,以便于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對詩詞形成一種感性認識,也便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fā)學生鑒賞本詞的興趣和熱情。)
二、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播放多媒體課件——配樂朗誦(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2、學生自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本詞上下闋各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分別圈出統(tǒng)領(lǐng)上下闋詞句內(nèi)容的兩個字;劃出最能表現(xiàn)本詞主旨的一句詞,體會這句詞在全詞中的作用。
提出一個自己自學時最難解決的問題。
3、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情況。
4、課堂討論,教師歸納板書:
上闋:描繪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看)
主旨: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承上啟下)
下闋:抒發(fā)慷慨激昂的革命情懷(憶)
(引導學生用誦讀法自學,讓學生走進詩詞的意境,與詩詞對話,通過對話了解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圈劃法揣摩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感知詩詞的能力。)
三、品味鑒賞,體景悟情
1、賞析前三句。
(1)哪位同學能通過合理的調(diào)整、補充,把前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說?
(提示:開篇“獨立寒秋”,表面看是切合時令特點與作者處境,實際上讀罷全篇會發(fā)現(xiàn),詩人卻唱了反調(diào):“獨立”而不孤單,“寒秋”卻無冷意。)
(2)介紹背景,重溫歷史。(播放多媒體課件——“時代背景”)
(3)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江雪》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铩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2、賞析由“看”字領(lǐng)起的秋景。
教師指導朗讀。(“看”是領(lǐng)字,要稍加停頓,以下幾句要讀得抑揚頓挫,還要注意關(guān)鍵字的重讀,要情緒飽滿,充滿興奮喜悅之情。)
這幾句詩人給我們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湘江秋色圖?(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2)引導學生討論、演示。
寫“看”的這幾句詞視角變換和寫景順序有什么特色?(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湘江秋色圖
山上:萬山紅遍,層林盡染(遠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爭流(近觀)——寫景,景中有情
天空:鷹擊長空(仰視)設(shè)問
水底:魚翔淺底(俯察)
(3)這樣寫景真是“遠近高低各不同”,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設(shè)身處地體會詩人“獨立橘子洲頭”,飽覽大好秋色的情景,并把詩人觀賞這些秋景時的神情、動作連起來表演一下。(請學生上臺演示)
(提示:叉腰好。慢點好。是興味盎然地品味觀賞,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馬觀花。)你剛才視角轉(zhuǎn)換得就太快了點。(再請學生演示)要求:神態(tài)自然,從容,頗有點偉人的氣度。
(4)體會語言的表達效果。在這幾句中,哪幾個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染、擊、翔。這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很容易使人聯(lián)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皳簟北取帮w”更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跋琛睂懗隽唆~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古人就有“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
(5)比較鑒賞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附: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得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革命形勢蓬勃發(fā)展。)
古人筆下秋景多蕭殺悲涼、清冷慘淡,而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為何如此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6)想象能力訓練
引導學生完整地想象上闋所描繪的圖畫。
師: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焙诟駹栒f:“想象是最杰出的藝術(shù)本領(lǐng)?!笨凑l的腦海中綻開的想象的花朵最美麗,誰具備這種最杰出的本領(lǐng)。讓我們微微閉上雙眼,放飛自由的心靈,給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伴著音樂的旋律,飛入這個絢麗多姿,生機勃發(fā)的世界吧?。ǚ乓魳罚?/p>
參考:“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fā),像戰(zhàn)場上無數(shù)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游魚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p>
教師引導: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態(tài)”,將群山、層林、江水、般只、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yōu)椴噬珶善?,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艷,更豐富,更美麗。
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爭相競發(fā),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
(7)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8)交流想象體驗。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善于引導學生身入其境、情入其人,讓學生通過與作品、作者的交流,充分體驗自然的豐富多彩和人生的千姿百態(tài),從而讓學生真正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鼓勵學生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提高。)
3、理解“悵寥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豐富含義。
(“悵”包含著一個深邃的心境。自然界的一切是這樣蓬勃、絢爛,而現(xiàn)實社會卻又是如此沉悶、黑暗,“獨立寒秋”的詩人,仰俯天地,悵望廣闊的宇宙,心有所思,思有所憂。禁不住向蒼茫大地發(fā)問:誰來主宰你的盛衰榮枯?“主沉浮”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時代背景理解詩人以天下為已任、憂國憂民的廣闊崇高的心境。)
教師小結(jié):“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是全詞的“詞眼”。上闋就是這樣通過寫景,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表達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的偉大抱負。
4、欣賞下闋
(1)上闋提出“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闋是怎樣回答的呢?(“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百侶”與上闋的哪個詞呼應?(“獨立”。)下闋的領(lǐng)字是哪個?一直控制到哪里?(憶?!凹S土當年萬戶候”。)
教師指導:“憶”應稍頓一下,突出其領(lǐng)字作用。以下幾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2)理解詩句,品味情感。
寫“憶”的詞句是回憶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誰主沉浮”。
(歷史上的英雄豪杰“略輸文采,稍遜風騷”,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風流人物”應該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現(xiàn)在”這首詞里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nèi)的“同學少年”,這些朝氣蓬勃,奮發(fā)有為的革命青年,這些意氣奔放,才華橫溢的革命青年,這些關(guān)心國家命運,斗志旺盛,蔑視權(quán)貴,敢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誰主沉???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與何人?所以說下闋通過抒情,藝術(shù)而巧妙地回答了“誰主沉浮”這一重大問題。播放多媒體課件五--文字投影:“意氣奔放,才華橫溢,心系國運,蔑視權(quán)貴?!保?/p>
(3)鑒賞:“曾記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飛舟?”(多么大的氣魄!這么大的氣魄當然能“主沉浮”。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
教師小結(jié):下闋抒發(fā)了改造的舊中國,擔負起主宰國家前途命運大任的豪情壯志和革命情懷,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5、歸納總結(jié),指導學法
縱觀全詞,上闋寫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誰主沉浮;下闋追憶往事,表現(xiàn)青年時代的革命精神和遠大理想。上闋由“立”到“看”再到“問”,下闋由“憶”到“記”,思路清晰,情貫全詞。通過學習,毛主席詩詞那精練形象的語言,深遠而優(yōu)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說:“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倍x詩最主要的是學會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這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學會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我們要學會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經(jīng),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評和鑒賞詩歌的能力。(播放多媒體課件——文字投影: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下面讓我們隨著音樂畫面走進藝術(shù)的天地,深入領(lǐng)悟詩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澤東的偉大抱負和革命情懷。
[播放多媒體課件:《沁園春·長沙》歌曲]
(在詩詞中,景與情是密切相關(guān)、相輔相成的,即景是情的肌膚,可感可親;情是景的靈魂,輕靈飄渺。因此,解讀詩詞的捷徑就是從賞景入手,進而把握詩情畫意,引導學生體察詞情、詞境,進而“由物及人”,感悟作者的思緒與情懷。同時引導學生體會詩詞遣詞造句的特點,最終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發(fā)展個性
1、毛澤東既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著鮮明個性和獨特風格的詩人、書法家。課外欣賞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作品,在班級里安排一次學習心得交流會。
2、古今詩歌史上,具有宏闊的意境、遠大的抱負和澎湃的激情的詩人或詩歌作品不勝枚舉,讓有興趣的學生以此為專題,收集相關(guān)資料,并將其與毛澤東詩詞進行比較,寫一篇有獨到見解的文學短評。
(著力于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經(jīng)驗、積累和獨特感受與文學作品進行充分的交流,促進學生溝通各自的心靈,交流各自的體驗,讓各種思想在交鋒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評析】
以上教學設(shè)計體現(xiàn)了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
第一、師生互動是本課設(shè)計的精髓。語文教學應是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為此,在本教學設(shè)計中,基于學生興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合作、交流、探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促進學生開拓思路,增強能力,使師生的思維都處于相當活躍的狀態(tài)之中,整個教學過程成為一個互輔互促的動態(tài)過程。
第二,把握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每一種文體都有自身規(guī)律,依據(jù)文體特點,選擇具體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肚邎@春·長沙》是一首詞,詩詞以意境取勝,因此,如何引導學生走進詩詞意境,與作品、作者進行心與心的碰撞,情與情的交流,是本教學設(shè)計的重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景悟情,本教學設(shè)計重在學法指導,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理清思路,展開想象,品味語言,知人論世等途徑,深入領(lǐng)悟詩詞意境,努力提高學生品評和鑒賞詩詞的能力。這為學生今后自學詩詞作品提供了范例。
第三,引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本教學設(shè)計中,安排了“遷移延伸,發(fā)展個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毛澤東詩詞及書法作品博大精深,個性鮮明,讓學生聯(lián)系文化背景和自己已有經(jīng)驗、閱讀習慣等,闡明自己的感受。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必須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已有經(jīng)驗并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形成自己的個性化的學習心得。事實上這些問題的結(jié)論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投入了,經(jīng)歷了,學生的個性、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就能得到發(fā)展。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四
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分析與聯(lián)想,實現(xiàn)“披文——及物——物我合一”的教學目的。讓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主動積極地感受詩詞意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已的看法并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鑒賞詩詞的能力、方法,并且能夠了解詞的有關(guān)知識。
【教學重、難點】
一、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重、難點)
二、了解詞的結(jié)構(gòu)及有關(guān)知識(重點)
三、指導學生掌握鑒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難點)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對于秋天,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看法與感受:(幻燈片一)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憂國傷己)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清靜無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少年壯志)
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九霄。(老而彌堅)
二、誦讀(注意以下字的讀音)
橘舸遒遏
三、研習全文
1、前三句點明了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問題:寒秋作何理解?
明確: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賞析由“看”字領(lǐng)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綠色給人以活力
(百)舸——(爭)流競爭給人以動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要點:“擊”透出猛、勁;“翔”突出輕、快。這遠比用“飛”與“游”好得多。
練習一:在下面橫線處填入適當?shù)膭釉~,并說明理由。
虎——深山,魚——潭底,駝——大漠,雁——長空
奔擊行嘯翔游鳴走排藏
3、用一句總結(jié)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征:
萬類霜天競自由。
4、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jié):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5、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6、問題:上、下闋的最后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shè)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四、結(jié)合《沁園春·雪》,引導學生了解有關(guān)詞知識。
與學生同背《沁園春·雪》,并出示此詞全文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nèi)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數(shù)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問題:仔細分析這兩首詞,談一談它們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相似點?
明確:字數(shù)相同,相應位置的結(jié)構(gòu)相似,韻腳相同。
雙調(diào),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后段十二句。一般呈現(xiàn)出雅馴典重、曠達疏放、豪邁悲壯的風格。
練習二:根據(jù)有關(guān)詞的知識,從選項中選出恰當?shù)囊豁棧?/p>
沁園春蘇軾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晨霜耿耿;云山離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qū)區(qū)長鮮歡。微呤罷,憑征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尊前。
a、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b、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c、漸月華收練;此事何難
d、漸月華收練;此事有何難
五、引導學生了解作者
1、展示作者像
2、初步了解作者作品特點:氣沖斗牛,胸容天下。
練習三:閱讀以下兩首詩,請說一說哪一首是毛澤東作品。
詠蛙
果然生就大肚樣,會有人來下池塘。人靜夜寂叫荷葉,“不是膽小是謙讓?!?/p>
詠蛙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詠蛙
蛤蟆本是地中王,獨臥地上似虎形。春來我不先張嘴,哪個魚鱉敢吭聲?”
六、小結(jié)、作業(yè)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在座的各位若能從本首詞中悟得一些,并能給你們的生活一點幫助,中那將是一大幸事。
請仔細誦讀本詞,并能熟練背誦。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五
【教學目標】
1.圍繞“青春”話題,從全篇著眼,深入探究作品中飽含的思想感情,通過活動體驗,加深對自我、對青春的思考與認識。
2.能夠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闡發(fā)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受,了解詩歌所體現(xiàn)的精神風貌與時代的關(guān)系。
【教學重難點】
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
【教學內(nèi)容】
一、導入
同學們剛剛結(jié)束了七天的軍訓,在軍訓期間,大家學會了吃苦耐勞,學會來克服困難,堅持到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青春作了最好的證明。七天中,大家紛紛拿起筆寫下了自己青春的感言,記錄下軍訓中的種種感受,不僅僅接受了成長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禮,也吟誦了自己的青春。今天,大家回到了課堂上,讓我們也來看一看老一輩革命家又是怎樣吟誦自己的青春的。
二、背景簡介與解題
此詞作于1925年春天,是毛澤東在長沙橘子洲頭的記游之作,長沙是其故鄉(xiāng),也是他初期革命活動的中心。在青少年時代,他曾在長沙度過長期的進德修業(yè)的生活,以后奔走革命,也數(shù)度往返于此,長沙對其而言,具有深厚的感情。這首詞就是以這樣一個典型環(huán)境為背景,抒寫舊地重游,附近溯昔的激情壯志。詞人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三、文本理解
1.朗讀全詞,體會作者蘊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2.文本分析:詞的上闕寫景。作者舊地重游,先描繪了一幅“湘江秋景圖”:深秋時節(jié),獨立橘子洲頭,望著滾滾湘江水不停息地奔流著?;鸺t的楓林,重重疊疊,碧透明澈的江面上,無數(shù)船只爭相競駛,魚兒在水中自由地游動,雄鷹在長空中奮力搏擊。隨著視角的變化,動景與靜景結(jié)合,遠景與近景交替,思路開闊,面對寒秋嚴霜萬物生機盎然、勃發(fā)的場面,詞人思緒萬端,由大自然的盛衰榮枯引出了“誰主沉浮”,表現(xiàn)出詩人豪邁的氣概及博大的胸懷。萬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卻呈現(xiàn)出一種色彩斑斕、生機勃發(fā)的美,一種催人奮進,給人力量的美。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獨自一人佇立在已有寒意的秋風之中。點明了時間、地點和特定的環(huán)境。
——“看”是領(lǐng)字,一個“看”字,總領(lǐng)七句,領(lǐng)起了上闋美麗壯觀的湘江秋景。(領(lǐng)字,是詞學中的專用名詞。它只有一個字,常冠于一句或數(shù)句之上而又不斷開,誦讀時只作語音上的小小停頓,它主要由副詞和動詞充當?!耙蛔侄骸币韵碌膸拙湟粴庳炌?,形成一個整體。)“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層”字表現(xiàn)出樹林的重重疊疊,“染”字則活畫出岳麓山一帶的楓林,仿佛染成一樣的壯美景色?!奥掏福亵礌幜鳌睂懙氖墙埃奥弊謱懗隽私鐫M之狀,“透”字表現(xiàn)出江水碧綠清澈,“百”字寫舸之多,而一個“爭”字,則給碧綠無塵的江面增加了昂揚奮進的氣氛,活現(xiàn)出千帆競發(fā),爭先恐后的熱烈場面?!苞棑糸L空”用“擊”而不用“飛”,準確地形容了雄鷹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矯健勇猛的雄姿?!棒~翔淺底”用“翔”而不用“游”,精當?shù)匕养B不扇動翅膀地盤旋回飛的狀態(tài),用來描寫游魚在水中自如輕快的神態(tài),形象生動。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作者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
詞的下闕由景抒情,通過回憶,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雄姿英發(fā)的戰(zhàn)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并藝術(shù)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下闕集中描寫了主宰大地命運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風采煥發(fā),有火一樣的革命熱情,有敢于藐視一切反動派的氣魄。正是他們,主宰而且能夠主宰這個世界。他們有雄心,有才干,是民族的未來與希望?!皵?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峰歲月稠。?
——詩人從上片獨往舊地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中流:此指湘江江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擊水:毛澤東同志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批注道:“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shù)。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中流擊水:中流擊楫,祖逖典故??鋸堈Z,謂游泳時掀起的波浪遏止住了江中快速行駛著的船舶。這里以設(shè)問句結(jié)尾,實際上是對“誰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四、整合小結(jié)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游人;借景抒情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fā)問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時,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戰(zhàn)士。
鑒賞方法:誦讀入境,抓關(guān)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征。
五、賞讀結(jié)束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
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附:板書設(shè)計(投影)
毛澤東
立——造像寫意——游人 獨立深思
看——借景抒情——詩人 關(guān)懷天下 悵
問——直抒胸臆——哲人 憶舊言志 攜
憶——懷人憶事——戰(zhàn)士 主宰沉浮 記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六
鑒賞方法的初步形成
這是一顆種子,我們把它比喻成一個人寫文章的想法。一種思想的萌生,一種表達的愿望,正如一粒種子,總是要向下扎根,我們稱它為“內(nèi)容”。向上萌發(fā)的,是我們看得見的形式。
這粒種子是一株小草,還是一叢荊棘,抑或是一株參天樹。我們叫它“形式”。也就是這種思想的表達會用一種形式呈現(xiàn),比如唱歌、比如跳舞、比如寫文章、比如寫詩填詞。
不同的文學形式有不同的章法,記敘文有六要素,議論文有三要素,欣賞詩詞我們要懂的三個關(guān)鍵詞分別是象、意象、意境。
草、荊棘或樹,我們稱之為“象”(所見),“意象”是這些客觀的景或物中注入了作者的主觀感情(所感),“意境”是一組意象形成的一個大環(huán)境,是一個畫面(情感集中表現(xiàn)的一組景物)。學詩歌,我們必須要引入這三個概念,因為它們是詩歌的要素。
繪制一棵思維樹。
齊讀詞作。
這首詞的作者是毛澤東,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是“豪邁”。
這棵種子發(fā)芽了,我們以“樹”的形態(tài)展示它的具體表現(xiàn)。樹干是“以天下為己任,開創(chuàng)未來新天地”的主題。觀察作品,應該畫出主要枝杈是幾個(兩個)一個實是上片,一個是下片。
上片分析:
上片之象(用“樹葉”表示),明確:萬山、層林,漫江、百舸,鷹,魚。
意象,萬,漫,寫廣闊,寫博大,抒發(fā)豪邁之情;“紅”是革命的色彩;與“碧”相映,展示大好河山的秀美壯麗;百舸爭流,奮勇爭先;鷹翱翔天空,敏銳有力;魚暢游水底。所有意象表達的落腳點集中在一個詞語上,是哪一個詞語?“自由”。
所見所感所思。
所思即是“問”,誰主沉???究竟誰是這片大地的主人?
下片分析:
齊讀下片。找出下片的中心句?!皯浲魨槑V歲月稠”。
是的,往昔的崢嶸歲月中,都有什么樣的體現(xiàn)?少年風華,揮斥方遒。
應和上片詞尾一問,現(xiàn)在遙相回應一筆。巧妙回答“誰主沉浮”的問題,在中流擊水的同志們,擊起的浪花阻擋了飛馳的船只。我們有力量、有能力掌握局面,把控大勢。
過渡語句:上片下片連接性語句是那句?如何承上的,又如何啟下的?
攜來百侶曾游,寫革命戰(zhàn)友在橘子洲頭相聚的情景;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引出下文革命經(jīng)歷的回顧。
要想一棵樹長得好,要澆灌水潤樹根。也就是我們要對作品的背景探一探,尋一尋,這樣我們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沁園春﹒長沙,是毛澤東1925年秋創(chuàng)作的。長沙是毛澤東成長的地方,也是中國革命的發(fā)源地。1911年,毛澤東在湖南長沙第一師范學校,開始了革命的征程。1917年,毛澤東組織新民學會,開啟了早期的革命活動。1920年,毛澤東再度返回長沙時,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1922年,他領(lǐng)導長沙工人罷工,后來被通緝。1925年,他組織農(nóng)民運動,又遭通緝。8月,他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擺脫了敵人的追捕,經(jīng)長沙到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就是此時,他來到了橘子洲。32歲的毛澤東感慨之余,寫下了這首詞,表達了他的豪情壯志和遠大理想。
再度全詞,涵詠品味。
為了充分表達這種情感,這種對革命戰(zhàn)友的激情,對革命必勝的信念,選取的意象角度必須是大氣的,縱橫開合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高山大河,雄鷹展翅。這些叫“借景抒情”。在抒情方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間接抒情,比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一種直接抒情。下片直接抒發(fā)對戰(zhàn)友的感情,噴薄而出,洶涌澎湃。有理想,有信念,戰(zhàn)無不勝,乾坤在心中,天地在手中。意象紛呈,意境宏闊。
課內(nèi)知識總結(jié),見ppt,筆記。
抒情方式總結(jié)。
學法指導,通過做題完成學習鞏固
欣賞詩歌的方法:
輸入過程朗讀成誦。
輸出過程(1)詞句內(nèi)涵的體現(xiàn)。課后第二題;考查對中心的體會程度。
示例:萬山紅遍,“遍”,布滿的意思,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紅紅的楓葉,丹楓似火,表達了作者火熱的情懷,象征著中國革命的美好前途。
(2)分析意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表達。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形成畫面感,或描繪畫面,或概括畫面。
(3)結(jié)合背景,領(lǐng)會主題。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七
老教材中42個單元只有一個單元是現(xiàn)代詩歌鑒賞,而《沁》則被編排在了這唯一的詩歌鑒賞單元的首位,新教材僅第三冊就有三個詩歌鑒賞單元,而《沁》也被編排在了第一單元的首位,可見《沁》在現(xiàn)代詩歌鑒賞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導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閱讀感悟理解詩歌,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習慣,如何讓學生步入正確的鑒賞詩歌的軌道,都取決于教師對《沁》這首詩歌的教讀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這節(jié)課具有深遠而積極的意義。
1教學內(nèi)容:通過閱讀鑒賞,了解詩詞的寫作特點,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真摯而豪放的感情,從而深入詩歌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境界。
2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
(使用依據(jù):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qū)χR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cè)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教學方法:朗讀與鑒賞、評說相結(jié)合。(確立依據(jù)見導語)
4課時安排:一課時
5教學流程:
(一)教學目標:
1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遠大抱負
2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3學習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朗讀能力
〈確立依據(jù):教學大綱要求詩歌教學要以讀,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維能力為主〉
(二)教學重點:反復吟讀,體會深秋意境,領(lǐng)會作者情
(三)教學難點:對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的分析
(確立依據(jù):培養(yǎng)語感要靠讀,理解詩意,感受意境,領(lǐng)會主旨要靠對凝練的語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學設(shè)想
(五)教學過程:
1導語:毛澤東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lǐng)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詩人。他在各期的詩詞或抒情或詠物或懷古,描寫了世間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形式和中國人民從黑暗走向光明的歷程。
師講:著名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3(1)學生齊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毛澤東另外一首《沁園春·長沙》
(2)師點擊“作者背景”并講解
(3)本詞寫作背景:1925年2月,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的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恒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到達長沙,并獨自去橘子洲頭,是后作《沁園春長沙》。
〈設(shè)計依據(jù):學習詩歌要“知人論世”,才能從更廣闊的面上理解詩歌主旨和感情〉
反復朗讀,深入領(lǐng)會本詞的意境和詞人的胸襟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播放朗讀錄音
出示原詞,欣賞該詞手跡
〈設(shè)計依據(jù):用標準的范讀去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澤東的手跡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shè)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設(shè)計依據(jù):讓學生進一步領(lǐng)會詩歌與散文的區(qū)別,領(lǐng)會詩歌的含蓄與凝練的特點〉
(4)再讀,歸納概括內(nèi)容,章法——參照一下思考題思考討論
詞的上下闋主要寫什么
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lǐng)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麗多采的秋色圖的?
全詩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麗多采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lǐng)字是“看”,領(lǐng)起七句。下闋領(lǐng)字是“憶”,領(lǐng)起八句。
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shè)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chǔ)上把握詩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
(1)獨立寒秋
(2)層林盡染
(3)鷹擊長空
(4)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6品讀,激情體驗——聯(lián)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寫為具體可觀的形象
師講: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毕旅孀屛覀冋归_想象的翅膀,將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色圖。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再腦海里繪出秋色圖,老師點擊四幅圖畫,讓學生欣賞。
7師講:下面讓我們由本詞展開聯(lián)想,從自己的詩文詞庫里尋找與下面兩句詞意境相似的語句,加以品評鑒賞,對比感知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
毛澤東的“獨立寒秋”
學生回答:柳宗元的“獨釣寒江”
學生齊背《江雪》
師講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永州,身處逆境時寫,表露了詩人與惡勢力絕不妥協(xié)的心志?!蔼毩⒑焙汀蔼氠灪币饩诚嗨?,然而封建士大夫與革命偉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層林近染”
學生回答:杜牧的“霜葉紅于二月花”
學生齊背〈〈山行〉〉
師講解: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著力寫出了楓林的火紅,開朗的意境。把秋景寫的極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優(yōu)美的寫景詩,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澤東的“萬山紅遍”則暗喻蓬勃發(fā)展。
學生討論并回答,老師補充:
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設(shè)計依據(jù):比較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八
一、明確目標
1.課內(nèi)美讀成誦。
2.通過抓住主要意象來把握內(nèi)容大意。
二、誦讀背誦
1.抽查學生朗讀,教師點評。
2.教師范讀或放錄音。
3.全班誦讀,背誦。
三、簡要交代寫作背景
1.指導閱讀詞前說明文字。
2.對下闕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
這首詞寫于1925年深秋,大約是澤東同志離開湖南前往當時革命活動的中心廣州時。澤東同志從19至1925年,曾數(shù)度在長沙學習、工作和從事革命活動。這期間,國內(nèi)外發(fā)生了許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等都是影響世界形勢的巨大變革。這樣的歲月,如歷史群山中聳峙的一座又一座崢嶸高峰。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薄扒⊥瑢W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
在這一時期,澤東同志在長沙組織了湖南學生聯(lián)合會、新民學會,開辦了平民夜校、文化書社和湖南自修大學,反對袁世凱稱帝,領(lǐng)導了驅(qū)逐張敬堯等軍閥的活動。特別是創(chuàng)辦《湘江評論》,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19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在湖南地區(qū)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四、帶著練習二,就“意象”問題作必要的點撥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詞人情思的形象。本詞的上片描寫了一幅湘江秋景圖,通過寒秋、霜天(氣候)、萬山(層林盡染)、湘江(碧透,百舸爭流)、飛鷹,游魚(萬類競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詞人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注,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
詞用最凝煉的語言塑造形象,表達感情和思想。把握意象,可以從釋句入手,釋句則應從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現(xiàn)力、含有豐富意蘊的關(guān)鍵詞、句來分析,盡量做到抽象的詩句、詞句能夠闡釋,含蓄的'句子能夠解釋。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礎(chǔ)上,把握意象,還應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憑著聯(lián)想和想象,補充字面所沒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細節(jié),揣摩語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畫面并感受之,領(lǐng)略之,品味之。
沁園春長沙教學設(shè)計板書篇十九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鑒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2、體會把握毛澤東詩詞的宏大意境及其壯志豪情。
教學重難點
1、鑒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
2、體會把握毛澤東詩詞的宏大意境及其壯志豪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醞釀情感
朱光潛先生說:“要養(yǎng)成純正的文學趣味,最好是從讀詩入手,能欣賞詩,自然就能欣賞小說戲劇及其他種類的文學,能欣賞詩的人,他決不會感到人生是干枯的?!苯裉?,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
[板書課題:沁園春長沙]
二、誦讀感知,整體把握
1、初讀,入境,審美感知——學生自由朗讀。
師提示朗讀技巧(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設(shè)計依據(jù):適時適當?shù)闹笇箤W生的自由朗讀事半功倍)
2、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情境——播放朗讀錄音或教師泛讀。
出示毛澤東該詞手跡,欣賞。
(設(shè)計依據(jù):范讀用以規(guī)范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跡用以激發(fā)學生想象的思維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
4、鑒賞,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詞的意境,并寫在筆記本上,然后請兩名同學讀自己的鑒賞記錄。
5、評價,同學們互相評價,互相補充完善,教師引導、點撥。
7、再讀,把握詞的脈絡(luò)。
明確:上闋寫景描繪湘江絢爛多彩的秋色圖。
下闋抒情抒發(fā)凌云壯志的革命豪情。
[板書:景——情]
三、深入文本,具體賞析
(一)賞析上闋
1、品讀美句,感受把握
思考:上闋寫景。寫景部分哪里寫得最好?詞的上下兩闋各有一個領(lǐng)字,請找出來。
上闋中,詩人是從哪些方面、什么角度來描繪絢爛多彩的秋色圖的?全詩的詩眼是什么?
第一問:學生討論后回答。第二問:學生回答,上闋領(lǐng)字是“看”,領(lǐng)起七句。下闋領(lǐng)字是“憶”,領(lǐng)起八句。第三問: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個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個角度:遠眺、近觀、仰視、俯察
第四問:學生回答,“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浮沉?”
(設(shè)計依據(jù):在讀的基礎(chǔ)上把握詩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
2、煉字煉意,品味語言
獨立寒秋層林盡染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學生分小組討論后,推代表回答:
(1)“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中流砥柱的氣概。
(2)“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3)“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fā)、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
(4)“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的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的意態(tài)。
(設(shè)計依據(jù):從細處著眼理解詩人煉字煉意的功夫和創(chuàng)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眼帶來的不同表達效果。)
3、想象聯(lián)想,工筆描繪
師:雨果說過,“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麗的花朵”,下面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飛進詩人所描繪的絢麗多彩的秋景中。
請學生根據(jù)詞的意境邊品讀邊在腦海里繪出秋色圖,用語言描述自己的體會,相互評點、欣賞。
(設(shè)計依據(jù):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比較語言文學藝術(shù)和繪畫藝術(shù)的不同,領(lǐng)略語言帶來的無窮藝術(shù)魅力。)
4、古今秋思,對比賞析
古代秋思句,學生搜索:
生: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
萬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甫)
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堪風雨助凄涼。(曹雪芹)
學生猜測回答。如,生:他是偉人就是和我們不一樣。生:他是革命家,革命家永遠是硬朗、向上的。
5、知人論世,把握情志
師:大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談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大都處在猜測的層面上,要深入了解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應該注意追本溯源,知人論世。我們首先來看一下毛澤東從小有什么樣的志向。1910年秋,他在離開家鄉(xiāng)韶山?jīng)_到50里外的湘鄉(xiāng)縣東山高等小學堂去讀書的時候,面對新的環(huán)境,縱筆寫就一首《詠蛙》詩: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yǎng)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1910年告別父母外出求學時,他模仿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著名詩人西鄉(xiāng)隆盛的詩作,寫過一首《立志》:
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guān),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無處不青山。
學生讀這兩首詩,談自己的感受。
明確:他從小胸懷大志,有必定成功的信念,有主宰天下的豪情。
他開闊的胸襟,不凡的氣度,樂觀的精神,雄偉的志向都融在他寫的秋景里了。毛澤東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fā)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所以他的詞充滿豪情壯志,筆下的秋景也絢爛多彩,充滿生機。
6、觸景生情,抒發(fā)感慨
明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吭谙麻?。
(二)賞析下闋
推薦一位同學讀下闋。
師:讀完下闋,我的眼前清晰地浮現(xiàn)出兩幅圖畫,一幅叫崢嶸歲月圖,一幅是中流擊水圖。
1、賞析“崢嶸歲月圖”
師: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舊地重游,往事歷歷,怎能不激起作者無限的感慨!想當年,作者在長沙第一師范學習、工作時,曾與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志一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他們創(chuàng)立了“新民學會”,創(chuàng)辦了《湘江評論》,深入工礦、農(nóng)村,積極領(lǐng)導工農(nóng)運動,那是怎樣的歲月啊!“崢嶸歲月稠”,正是對昔日戰(zhàn)斗生活的高度藝術(shù)概括。
師:齊讀“崢嶸歲月圖”部分。討論告訴我們這是一段怎樣的崢嶸歲月。
(讀后)學生討論交流,然后匯報。
明確:那是一群才華橫溢、熱情奔放的革命青年,“正茂”“方遒”充分顯示了他們的精神風貌,橘子洲頭,他們指點江山,慷慨陳詞,他們以豪邁的氣概,視軍閥、官僚如糞土,作者在這里既是追憶往事,又是對上闋“誰主沉浮”問句作進一步的回答,正是這些有著“糞土當年萬戶侯”豪邁氣概的革命者才是真正的中國脊梁,他們代表著革命的新生力量,根據(jù)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他們最終必定戰(zhàn)勝和代替一切腐朽勢力而主宰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2、賞析“中流擊水圖”
師:接著,作者繼續(xù)以飽滿有力的筆調(diào)狀寫胸中奔騰激蕩的詩情,“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大家反復地讀這句詞。
(再讀,聯(lián)系全詞讀,讀全詞。)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明確:這一句既寫了當時的情景,其中又暗含志向的遠大,使我們仿佛看到了他們激昂的情態(tài),力挽狂瀾的壯舉,好似聽到了他們自豪的壯語!
四、總覽全詞,進行小結(jié)
學生仔細讀下面的一段文字:
上闋寫充滿朝氣的萬物。楓林如火,深寓他火熱的革命家情懷;萬類霜天競自由,寄托著對自由解放的向往和追求。下闋寫充滿朝氣的人格主體。青春歲月,擺脫不了的回腸蕩氣;指點江山,從昨天延伸到今天的英雄本色。那時的中國,“百舸爭流”,國民革命席卷南方,北方軍閥的統(tǒng)治搖搖欲墜。面對奔騰不息的江水和爭相前行的大小船只,詩人感到是那樣的親切,又平添出異樣的嚴峻。
是呵,就像遼闊的天空和水面,任人角逐,但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詩人的耳邊,或許回蕩著他五年前在《湘江評論》上敲響的黃鐘大呂:“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毛澤東后來解釋說“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說的是北伐以前中國的命運究竟由哪一個階級做主。
師:上闋有問,下闋有答,前呼后應,妙化無痕。同學們能不能從詞的上闋和下闋里各抽取一個句子,組成一副對聯(lián)?(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包含著作者的問,下聯(lián)是作者的答。)
生: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上聯(lián))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下聯(lián))
橫批:還看今朝
詩言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都統(tǒng)一在作家詩人胸有天下,囊括四海的志向里,這就是景情志三者的統(tǒng)一。
結(jié)束語:同學們,文學作品是情感的結(jié)晶,欣賞它是一種尋覓與追逐。風景迷人的阿爾卑斯山深谷中的路旁插著一個標語牌,提醒過路人,“慢慢走,欣賞啊”。讓我們再次齊讀全文,在豪邁的朗誦聲中,慢慢走,欣賞吧!
板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100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