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綠色防控方案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07 08:10:11
花卉綠色防控方案
時間:2023-09-07 08:10:11     小編:筆硯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方案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方案應該怎么去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花卉綠色防控方案篇一

蔬菜作為我區(qū)繼蘋果產業(yè)之后又一重要支柱產業(yè),面積迅猛擴大,蔬菜病蟲防控將成為目前重要任務之一。為了切實有效控制蔬菜病蟲,確保蔬菜生產安全和農民增收,特制定此方案。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和科學植?!崩砟睿罅ν菩惺卟瞬∠x綜合防治,有效控制病蟲為害。

堅持分類指導,以設施蔬菜病蟲和突發(fā)性、流行性病蟲為主攻對象,以建設防治示范區(qū)和綠色防控技術應用為工作突破口,配套、集成、推廣應用物理、生物等綠色防控技術,科學應用環(huán)境友好型化學農藥,提高蔬菜病蟲害綜合控制水平。通過綠色防控技術的實施,化學農藥使用次數減少2-3次,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10%以下。

(一)植物檢疫措施

嚴格按照植物檢疫程序,對蔬菜產品、種子和種苗的調運進行檢疫檢驗,杜絕危險性及種傳病蟲害傳播蔓延。

(二)農業(yè)防控措施

摘除病葉、病果等。

(三)物理防控措施

利用害蟲對光、色的趨性,推廣色板、殺蟲燈等誘蟲技術。每畝懸掛黃、藍板20-30張,控制蚜蟲、粉虱等害蟲。x每30畝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一盞,誘殺斜紋夜蛾、煙青蟲等害蟲。在小菜蛾、斜紋夜蛾等成蟲盛發(fā)生期,設置性誘捕器,降低田間落卵量和蟲量,每畝設置3-5個,每月更換1次誘芯。對設施蔬菜也可采用高溫悶棚,土壤日光輻射等,有效地壓低病源基數;同時在設施大棚入口及通風口懸掛防蟲網,阻止害蟲遷入棚內為害。

(四)生物防控措施

推廣應用各種農用抗生素、病原微生物、捕食昆蟲、昆蟲生理活性物質以及生物制劑如阿維菌素、除蟲菊素、蘇云金桿菌、苦參堿、農用鏈霉素等防治小菜蛾、菜青蟲、斜紋夜蛾、軟腐病、角斑病等多種蔬菜病蟲等。

﹙五﹚科學使用化學農藥

在病蟲發(fā)生防治時期,根據病蟲發(fā)生情況,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適時開展防治。嚴格執(zhí)行國家《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定》及《農藥合理使用準則》,杜絕禁限用農藥的使用,嚴格農藥使用劑量和安全間隔期,防止事故發(fā)生。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和業(yè)務單位要從發(fā)展現代農業(yè)、增加農民收入的高度出發(fā),充分認識開展蔬菜病蟲害防控工作對促進農業(yè)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落實目標任務。

要根據當地蔬菜病蟲發(fā)生實際,及早制定蔬菜病蟲防控方案,明確重點防治對象和區(qū)域、技術措施。積極探索蔬菜病蟲綠色防控新模式,擴大綠色防控的覆蓋面,提升蔬菜病蟲綜合防治水平。

(二)加強病蟲監(jiān)測,及時報送信息

區(qū)植保站要加強對蔬菜重大病蟲害如粉虱、斑潛蠅、霜霉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等發(fā)生普遍,危害性大的病蟲監(jiān)測,規(guī)范調查方法,按要求及時上報發(fā)生和防治情況,密切關注一些突發(fā)、毀滅性病蟲如番茄黃化葉病毒病等發(fā)生動向,一旦發(fā)現,要及時上報。

(三)大力開展蔬菜病蟲防治技術培訓和示范

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辦事處要大力開展蔬菜病蟲防治技術的宣傳和培訓工作,提早制定工作計劃,通過舉辦培訓班,開通技術咨詢服務電話,防治現場會、演示會等方式開展技術培訓與咨詢服務;通過新聞媒體、電視專題、明白紙等形式在菜區(qū)普及病蟲防治技術;在防治關鍵時期,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深入鄉(xiāng)村、田間地頭,指導、幫助菜農解決防治技術問題。

(一)加強責任落實。

各有關部門要高標來抓,圍繞工作任務,加強責任落實,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把每項工作做深、做細、做實。

(二)加強密切配合。

本工作是一項建設性、基礎性和群眾性很強的工作。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大督查考核。

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各自工作職責,按照實施方案和各項工作時間節(jié)點緊鑼密鼓開展工作,確保任務完成。政府督查室將此項工作納入重要督查事項,對工作不力、推諉扯皮、影響工作進度的部門和人員嚴肅追究責任。

花卉綠色防控方案篇二

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1號文件我市實施意見,全面提升本市蔬菜綠色發(fā)展水平,根據市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fā)2020年上海市鄉(xiāng)村振興重點任務清單的通知》(滬鄉(xiāng)村振興辦〔2020〕3號)和市農業(yè)農村委、市財政局《關于加強2020年市對區(qū)“三農”和“基本農田生態(tài)補償”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滬農委〔2020〕59號)要求,結合上海蔬菜生產實際,現制定2020年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實施方案如下。

通過項目實施,本市主要蔬菜生產基地實現“兩減兩提”目標(減少化學農藥用量、減少化學肥料用量、提高蔬菜品質和土壤質量)。“兩減”:2020年,化學農藥較上年減少5%、化學肥料用量較上年減少5%?!岸帷保阂皇钱a品質量水平不斷提升,蔬菜綠色食品認證率不斷提高;二是土壤質量不斷提升,保護地設施菜田土壤退化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的主要任務是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和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不斷提高菜田土壤質量和生態(tài)安全,不斷提高蔬菜質量,不斷提高菜田的綜合生產能力。

(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10萬畝。推廣光誘、食誘、性誘以及防蟲網“四誘一網”等物理、生物防治集成技術,減少蔬菜病蟲害發(fā)生的基數,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數量。

(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2萬畝次。組織開展設施菜田水肥一體化新技術、新模式和新設備、新產品試驗示范,集成示范噴灌、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推廣水溶肥等高效緩釋肥,實現精準施肥,提高肥料養(yǎng)分利用率。

(三)推廣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2萬畝次。通過增施生物炭,不斷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減少單位面積化肥投入量,提高土壤地力和可持續(xù)生產能力,促進蔬菜正常生長和改善蔬菜品質。

(四)打造綠葉菜規(guī)模化生產基地5萬畝。按照產地環(huán)境良好、經營主體誠信、品種面積保證、栽培模式生態(tài)、檔案記錄齊全、產品質量安全、長效對接順暢的要求,推進綠葉菜種植基地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全面應用綠色高效生態(tài)栽培技術,確保地產綠葉菜自給率穩(wěn)定在85%左右。

(五)啟動5個蔬菜保護鎮(zhèn)建設。開展保護鎮(zhèn)農業(yè)專項規(guī)劃編制,促進蔬菜規(guī)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yè)化經營。

聚焦蔬菜生產保護區(qū),尤其是蔬菜保護鎮(zhèn),實施基地一般是已納入上海市種植業(y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監(jiān)管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重點支持已獲綠色食品認證的綠葉菜生產基地。

(一)綠色防控技術包括殺蟲燈技術、性誘劑技術、食誘劑技術、防蟲網技術、地布覆蓋技術等。相關技術按市農業(yè)技術部門制定的有關規(guī)范實施,每畝補貼建議不超過300元。

(二)水肥一體化技術指在菜田中推廣使用文丘里施肥器滴灌模式、比例式注肥泵滴灌模式、比例注肥泵噴灌模式等技術模式,通過水肥一體化專用設備,選用適合不同蔬菜品種及其生育期的水溶肥料種類進行追肥。水溶肥種類及使用方法按市級農業(yè)技術部門推薦使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240元。

(三)生物炭土壤改良與修復技術是指在菜田里施用生物炭,利用生物炭提高土壤孔隙度、ph值、陽離子交換量和有機質含量等作用,提高土壤養(yǎng)分的有效性,從而促進作物生長,對土壤的理化性質具有明顯的改良作用。每畝次補貼建議不超過500元。

(四)綠葉菜規(guī)?;a基地建設是指全面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廣應用生態(tài)栽培技術,綠色防控技術、機械化生產技術等,確保實現綠葉菜規(guī)?;a基地產品質量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每基地補助建議不超過1000元/畝。

(五)蔬菜保護鎮(zhèn)建設是指根據《關于推進本市蔬菜生產保護區(qū)建設的實施意見》,推進保護鎮(zhèn)編制農業(yè)專項規(guī)劃,優(yōu)化產業(yè)布局和品種結構,加大農業(yè)設施裝備建設,推進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強化蔬菜產銷順暢對接。每鎮(zhèn)補助資金建議不少于300萬元。

各區(qū)和光明食品集團具體任務清單見附件。

實施主體:各區(qū)農業(yè)農村委和光明食品集團。

實施期限:2020年3月—2020年12月。

(一)抓緊編制方案。該項工作采用專項加任務清單的方式,由各實施區(qū)和實施單位根據任務清單和項目要求編制項目工作方案并擇優(yōu)遴選實施基地,工作方案在2020年4月10日前向市農業(yè)農村委報備。

(二)積極落實資金。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相關扶持資金可在市對區(qū)均衡性轉移支付中列支。各區(qū)要主動與財政部門溝通,積極爭取和統(tǒng)籌整合相關資金,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有資金保障。

(三)加強技術指導。建立技術指導員聯系制度,對接實施基地,開展現場技術指導。落實好綠色標準化生產各項關鍵技術,幫助解決相關技術問題,確保技術措施到位。

(四)強化監(jiān)督考核。要建立嚴格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嚴格執(zhí)行相關財政紀律,確保專款專用。相關工作信息要及時上傳上海市種植業(yè)生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市農業(yè)農村委會同市財政局不定期對各區(qū)和相關單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五)做好宣傳引導。積極開展蔬菜綠色標準化生產宣傳活動,依托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開展系列報道,樹立一批示范典型,促進全市蔬菜綠色生產、土壤質量提升。

花卉綠色防控方案篇三

為有效控制我省茄科蔬菜重大病蟲為害,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農藥殘留,保障蔬菜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促進我省蔬菜生產可持續(xù)發(fā)展,特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根據情況變化適時修訂。

辣椒、茄子、番茄、馬鈴薯。

病害:青枯病、病毒病、炭疽病、疫病(晚疫?。⒃缫卟?、灰霉病。

蟲害:煙青蟲、棉鈴蟲、小地老虎、粉虱、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踐行“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科學植保”理念,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加強監(jiān)測預警,實現精準防治。強化輪作、間作、清園等農業(yè)措施,推行健身栽培管理,提倡使用植物免疫誘抗劑和生長調節(jié)劑,提高免疫能力,促進生長;提倡田埂種植大豆、芝麻等顯花植物,改善菜園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利用天敵;廣泛應用理化誘控、機械阻隔等技術;普及種子處理與苗床消毒;優(yōu)先應用生物農藥,科學輪換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嚴格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提倡多種病蟲同時兼治,減少用藥次數。大力推進專業(yè)化統(tǒng)防統(tǒng)治,推廣應用先進高效施藥機械。

(一)青枯病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提倡水旱輪作。增施鉀肥,施石灰調節(jié)酸堿度。用營養(yǎng)缽育壯苗。采用高畦種植,避免大水漫灌。蔬菜進入旺長期后停止中耕。及時拔除重病株,并在病穴處撒石灰。

2、藥劑防治

選用多粘類芽孢桿菌、熒光假單胞桿菌等藥劑浸種。

發(fā)病初期,選用多粘類芽孢桿菌、熒光假單胞桿菌、蠟質芽孢桿菌、中生菌素、中生·寡糖素、噻森銅、噻唑鋅等藥劑對發(fā)病中心進行噴淋或灌根,隔7~10天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

(二)病毒病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隔離防蚜育苗。減少農事操作造成傷口,農事操作先健株后病株,接觸過病株的手、工具要用肥皂水清洗,防止通過農事操作再次傳播。

2、藥劑防治

(1)種子消毒。播種前,用清水浸泡種子3~4小時后,再浸于濃度10%磷酸三鈉溶液中,20~30分鐘后撈出洗凈,催芽播種。

(2)治蟲防病。選用吡蟲啉或噻蟲嗪等藥劑拌種或者灌根,苗后及時防治蚜蟲、粉虱。

(3)施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和病毒抑制劑。定植活棵后施用氨基寡糖素、沼澤紅假單胞菌psb-s、香菇多糖、赤·吲乙·蕓苔等提高作物抗逆性,增強免疫力。發(fā)病初期選用寧南霉素、嗎胍·乙酸銅、毒氟磷、鹽酸嗎啉胍等藥劑,5~7天噴藥一次,連續(xù)噴2~3次。

(三)炭疽病

1、農業(yè)防治

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從無病田或無病株上采集種子。采用營養(yǎng)缽培育壯苗。采用高壟覆膜栽培,保持排水通暢,避免大水漫灌;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性;保護地合理通風,避免高溫高濕;及時清除病果、病葉及殘株,減少菌源。

2、化學防治

使用包衣種子,或者選用咪鮮胺、絡氨銅等藥劑拌種。

發(fā)病初期選用咪鮮胺、苯醚甲環(huán)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等藥劑防治。

(四)疫病(晚疫?。?/p>

1、農業(yè)防治

選用抗病品種。與非茄科作物輪作2~3年以上。采用深溝高畦栽培,雨后及時清溝排漬。保護地及時通風換氣,防止高溫高濕。合理密植,增施磷鉀肥。清潔田園,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拔除重病株。

2、化學防治

使用包衣種子,或者采用甲霜靈、精甲霜靈等拌種劑拌種。

發(fā)現發(fā)病初期中心病株后,立即施藥保護??蛇x用霜霉威鹽酸鹽、嘧菌酯、烯酰嗎啉、氟菌·霜霉威等藥劑防治。

(五)早疫病

1、農業(yè)防治

參見疫病(晚疫?。?/p>

2、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選用多抗霉素、異菌脲、氟吡菌酰胺·嘧霉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啶酰菌胺、苯醚甲環(huán)唑等藥劑防治。

(六)灰霉病

1、農業(yè)防治

與非茄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同時避免與生菜、芹菜、草莓等容易發(fā)生灰霉病的作物接茬。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水,保護地栽培注意通風換氣,避免高溫高濕。及時摘除病葉、病果。

2、藥劑防治

使用包衣種子,或者采用咯菌腈拌種劑拌種。

發(fā)病初期,選用哈茨木霉菌、丁子香酚、腐霉利、異菌脲、啶酰菌胺、氟啶胺、嘧霉胺等藥劑防治。保護地可選用異菌·百菌清、腐霉·百菌清等煙劑防治,在傍晚時先開棚排濕20分鐘后,再進行悶棚熏蒸。

(七)煙青蟲

1、農業(yè)防治

冬前翻耕土地,澆水淹地,消滅越冬蛹。在產卵盛期,結合整枝摘除蟲卵,清除蛀果。

2、理化誘控

每15~20畝安裝一盞風吸式太陽能殺蟲燈。每畝懸掛1套(pvc毛細管誘芯)或3~5套(橡膠塞誘芯)性信息素誘捕器,或每畝用3~5個糖醋液誘缽誘殺。

3、藥劑防治

卵孵高峰至低齡幼蟲始盛期,選用蘇云金桿菌、短穩(wěn)桿菌、苦參堿、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高效氯氰菊酯等藥劑防治。

(八)棉鈴蟲

1、農業(yè)防治

參見煙青蟲。

2、理化誘控

參見煙青蟲。也可每畝插8~10把楊樹枝把誘集成蟲。

3、藥劑防治

卵孵高峰,選擇蘇云金桿菌、短穩(wěn)桿菌、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或多殺霉素等藥劑防治。

卵孵盛期至2齡幼蟲期,選擇溴氰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虱螨脲、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藥劑防治。

(九)小地老虎

1、農業(yè)防治

及時鏟除菜地及周圍雜草,減少產卵。晚秋翻曬土地,冬季澆水淹地,殺死幼蟲和蛹。清晨刨開斷苗附近的表土,人工捕捉幼蟲。

2、理化誘控

(1)誘殺成蟲:參見煙青蟲。

(2)誘捕幼蟲:采集新鮮泡桐樹葉用水浸泡后,于幼蟲發(fā)生期傍晚放入被害菜田,次日清晨捕捉葉下幼蟲。也可用新鮮灰菜、刺兒菜、苦荬菜等菜葉、小旋花、苜蓿、青蒿、白茅、鵝兒草等雜草堆成小堆誘集。

3、藥劑防治

使用溴氰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溴?!む缦x嗪等拌種劑拌種。

幼苗期,在1、2齡幼蟲盛發(fā)期選用苦參堿、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于傍晚噴霧,植株、地面都要噴到,或采用撒毒土、灌根等方式。

(十)粉虱(煙粉虱、白粉虱)

1、農業(yè)防治

保護地育苗和生產分開,育苗前及定植時清理雜草、殘株和熏蒸殘存成蟲,通風口密封尼龍紗或者用黑色遮陽網覆蓋,防止外來蟲源進入。與粉虱不喜好的作物間作或套種,秋冬茬種植粉虱不喜好的芹菜、茼蒿、萵苣、生菜等蔬菜品種,切斷粉虱食物來源。

2、物理防治

發(fā)生初期,每畝設置全降解黃板30~40張,將黃板懸掛于植株上方,色板底部與植株頂端相平或略高于植株頂端,當板面粘滿蟲時或色板黏性降低時,及時更換。

3、藥劑防治

選用球孢白僵菌、d-檸檬烯、礦物油、呋蟲胺、溴氰蟲酰胺、螺蟲乙酯、氟啶蟲胺腈、氟吡呋喃酮、吡蟲啉等藥劑防治。在粉虱種群密度較低時及時用藥,注意交替輪換用藥,不可隨意提高使用濃度。

(十一)斜紋夜蛾、甜菜夜蛾

參見《湖南省十字花科蔬菜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花卉綠色防控方案篇四

按照全省植保工作重點任務要求,抓好不同栽培方式的綠色防控示范區(qū)建設,推廣成熟的綠色實用技術,擴大示范效應,全面提升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水平,推進高質量發(fā)展。特制定本技術方案,請各地因地制宜抓好落實。

蔬菜主要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4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5%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10%以內。全生育期化學農藥使用次數減少2-3次,蔬菜產品農藥殘留不超標,產品質量有保障。

針對蔬菜害蟲發(fā)生特點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為原則,采取“實時監(jiān)測,提前預防、壓前控后,多措并舉”,以及“節(jié)本增效、可持續(xù)防控”策略,以健康栽培、物理隔離和生態(tài)調控等減少病蟲基數技術為基礎,推廣“病蟲基數控制、部分害蟲誘殺、植物免疫誘導、安全藥劑防治、高效藥械應用”五大綜合技術全程防控,有效控制病蟲為害。

以設施蔬菜為主,兼顧露地蔬菜。

病害:霜霉病,細菌性角斑病,灰霉病、白粉病、疫病、病毒病、根結線蟲病、十字花科根腫病等;部分設施內黃瓜靶斑病。

豇豆銹病、炭疽?。磺鄄税呖莶?、葉斑病、軟腐病等。

害蟲:粉虱、蚜蟲、斑潛蠅、葉蟬、薊馬、葉螨、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豆莢螟、韭蛆等。

針對不同栽培模式的蔬菜全生育期主要病蟲害,重點推廣以下綠色防控技術。

(一)病蟲系統(tǒng)監(jiān)測

根據蔬菜病蟲調查規(guī)范,出苗后或定植開始每5-7天調查一次病蟲發(fā)生情況,明確主控及兼防對象。根據調查結果和防治指標,確定防治最佳施藥時間,選擇用藥品種。

(二)病蟲基數控制技術

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抗病蔬菜品種。徹底清潔田園,育苗及播種前采用種子、苗床土壤處理,降低種子、土壤帶菌,減少苗期土傳病害的發(fā)生;設施蔬菜休閑期,利用覆蓋薄膜高溫悶棚和石灰氮、滅線磷等藥劑處理土壤或在植保部門指導下積極引進示范藥劑土壤熏蒸技術,處理后增施有益菌肥。

韭菜種植區(qū),可采用“日曬高溫覆膜法”防治韭蛆。在4月底至9月中旬,選擇太陽光線強烈的天氣(光強度超過55000lux),早8點左右,用厚度0.10~0.12毫米的淺藍色無滴膜覆蓋(覆膜前1~2天割除韭菜),覆膜后四周用土壤壓蓋嚴實,膜四周盡量超出田塊邊緣50厘米左右。待膜內土壤5厘米深處溫度達到40℃,且持續(xù)超過3小時,即可揭開薄膜降溫避免對根傷害。揭膜后待土壤溫度降低后及時大水漫灌,促進緩苗。

(三)健身栽培+免疫誘導產品

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菌肥;移栽未攜帶病蟲的健壯種苗;合理肥水、合理密植和產量負載;地面覆膜控制濕度等;施用氨基寡糖類、蛋白質免疫誘抗劑等,提升植株抗病蟲能力。在蔬菜各生育階段分別使用5%氨基寡糖素、0.136%赤·吲乙·蕓苔素、低溫等離子油等3-4次,也可以引進一些新的誘抗劑如幾丁聚糖、s-誘抗素等,促進緩苗,提高植物免疫力,優(yōu)化生長勢,提高坐果率,減少病害發(fā)生,改善品質、提高產量。

(四)板網聯用控蟲技術

設施蔬菜:一是推廣使用防蟲網。在棚室入口和通風口設置30-40目的防蟲網,阻隔外來遷入害蟲。防蟲網覆蓋之前用20%異丙威煙劑進行熏棚消毒。二是推廣色板誘蟲技術。利用黃板誘殺設施內的蚜蟲、粉虱、斑潛蠅,藍板誘殺薊馬,控制蟲害及病毒病。每畝懸掛誘蟲板40張,全生育期更換4-5次。二者聯用,可以大大提高防效,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推廣應用。

(五)強化生物防治技術

密切關注病蟲發(fā)生動態(tài),在必須采用藥劑防治時,優(yōu)先選用高效低毒、劑型先進的農藥品種,示范推廣新型生物農藥如枯草芽孢桿菌、哈茨木霉菌、多抗霉素等,并輪換交替使用,降低病蟲抗藥性風險??芍攸c引進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技術,適時適量釋放生物天敵。

粉虱類可以試驗推廣麗蚜小蜂、津川鈍綏螨、煙盲蝽等天敵。釋放技術:定植前15—20天,煙盲蝽按0.5—1頭/m2在苗床預防性釋放1次;定植后7—10天,監(jiān)測發(fā)現害蟲即可釋放天敵。麗蚜小蜂按2000—4000頭/畝,見蟲即放。隔7—10天釋放一次,連續(xù)釋放3—5次;或葉部撒施津川鈍綏螨100—200頭/m2,每周釋放一次,連續(xù)釋放3次。

螨類可以試驗釋放智利小植綏螨、加州新小綏螨、胡瓜新小綏螨、巴氏新小綏螨。釋放技術:定植10—15天后,監(jiān)測發(fā)現害螨即可釋放捕食螨。葉部撒施智利小植綏螨5—10頭/m2,點片發(fā)生時中心株釋放30頭/m2,每2周釋放一次,釋放3次。或葉部撒施加州新小綏螨300—500頭/m2,每周釋放一次,連續(xù)釋放3—5次,或釋放巴氏新小綏螨、胡瓜新小綏螨中的一種,釋放方法同加州新小綏螨。

鱗翅目: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斜紋夜蛾等??梢葬尫懦嘌鄯漕?、半閉彎尾姬蜂。釋放技術:定植7—10天后,監(jiān)測發(fā)現害蟲即可釋放天敵。赤眼蜂類按20000頭/畝,或半閉彎尾姬蜂按150—300頭/畝,隔10—20天釋放一次,連續(xù)釋放1—3次。

當釋放天敵不能夠控制設施內害蟲時,優(yōu)先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使用前需確定生物農藥與天敵的兼容性,降低其對天敵的影響。粉虱類可選用礦物油、球孢白僵菌、藜蘆堿、等藥劑;害螨類可選用礦物油、苦參堿等藥劑;蚜蟲類可選用除蟲菊素、蟲菊·苦參堿、苦參堿、魚藤酮、金龜子綠僵菌等藥劑;薊馬類可選用多殺霉素、球孢白僵菌、金龜子綠僵菌等藥劑;鱗翅目害蟲可選用短穩(wěn)桿菌、蘇云金桿菌、印楝素、核型多角體病毒等藥劑。

有條件的地市,可以引進試驗示范設施作物熊蜂授粉試驗,可減少化學激素污染,提高植株抗逆性,增加產量,改善產品品質。

露地蔬菜主要推廣應用生物制劑防治,減少化學農藥。在害蟲點片發(fā)生或盛發(fā)初期施藥,選用植物源或微生物源殺蟲、殺螨劑。藥劑品種選擇同上。

(六)合理使用農藥助劑

使用農藥助劑有利于農藥有效成分的分散,藥效發(fā)揮或延長藥效,也有利于病蟲接觸或吸收農藥有效成分等,從而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藥使用量,減少農藥殘留。各地可以結合當實際,試驗示范激鍵、有機硅、安融樂等一些技術成熟的助劑,達到減量控害,提質增效的目的。

(七)應用高效施藥技術

選用高效施藥器械,全面推廣熱力煙霧機和靜電噴霧技術,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施藥量,降低棚內濕度,減輕病害發(fā)生程度,降低農藥殘留。

全國和省級示范縣每個示范縣購置熱力煙霧機,并引進靜電噴霧器械,達到核心示范區(qū)高效施藥器械全覆蓋。

各地要切實做好病蟲監(jiān)測,及時發(fā)布情報;多措并舉,建立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積極開展技術宣傳,擴大示范效果,推動綠色防控工作開展,工作進展情況請及時向省站匯總反饋。

花卉綠色防控方案篇五

1.枯萎病。由尖孢鐮刀菌等病原體引起,主要在茄科、葫蘆科、豆科等蔬菜上發(fā)生。

2.根腐病。由腐皮鐮孢菌等病原體引起,主要在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等蔬菜上發(fā)生。

3.莖基腐病。由腐霉菌、炭疽菌、腐皮鐮孢菌等多種病原體單獨或復合侵染,造成蔬菜莖基部腐爛。

4.黃萎病。由大麗輪枝菌等病原體引起,主要在茄科蔬菜上發(fā)生。

5.菌核病。由核盤菌引起,主要在萵苣、芹菜等蔬菜上發(fā)生。

6.疫病。由疫霉菌引起,主要在辣椒、番茄等蔬菜上發(fā)生。

7.根腫病。由原生動物引起,主要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發(fā)生。

8.青枯病。由茄拉爾氏菌引起,主要在辣椒、番茄等蔬菜上發(fā)生。

9.細菌性軟腐病。由果膠桿菌引起,主要在番茄、瓜類以及十字花科蔬菜上發(fā)生。

10.根結線蟲病。由根結線蟲引起,主要在茄科、葫蘆科、豆科等蔬菜上發(fā)生。

(一)健身栽培

1.輪作。土傳病害嚴重地塊與非本科作物輪作3年以上。

2.抗病品種。根據病害種類和品種特性,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

3.培育無病苗。以客土、滅菌土及不帶病原體的清水干濕集中育苗,避免病原體侵染菜苗。

4.嫁接。瓜類蔬菜可選用葫蘆、南瓜等專用砧木嫁接防治枯萎病;茄子可選用托魯巴姆做砧木防治黃萎病。

5.提高土壤有機質。每畝施優(yōu)質有機肥10立方米,逐步提高土壤有機質至3%以上。

(二)阻斷傳播途徑

1.機械消毒。農機使用完畢后及時清理干凈機身殘留的土壤,對輪胎和農機關鍵組件進行消毒。

2.人員消毒。在菜地入口設石灰池(40厘米×40厘米),內放干燥的熟石灰粉,人員下地前腳踩石灰消毒。

3.阻斷灌溉傳病。菜地灌溉水盡量使用地下水,清除水渠內作物病殘體。宜采用滴灌、噴灌等措施,預防病原體隨水傳播。

4.阻斷育苗基地傳病。采用百菌清浸泡育苗盤或高錳酸鉀溶液噴灑育苗池進行消毒。

(三)休茬期土壤消毒

利用夏季高溫休閑時間,將粉碎的稻草或玉米秸稈500公斤/畝,雞糞、豬糞、牛糞等未腐熟的有機肥4-5立方米/畝,石灰氮70-80公斤/畝,均勻鋪撒在棚室內的土壤表面。然后用旋耕機深翻地25-40厘米,起壟后覆膜澆水同時封閉棚膜。保持高溫悶棚20—30天,處理結束后揭膜,翻耕土壤即可進行定植等操作。

(四)優(yōu)化土壤微生態(tài)環(huán)境

1.莖基腐病、根腐病等病害。選用木霉菌混合麥麩,或選用枯草芽孢桿菌、寡雄腐霉菌,撒施后迅速旋耕混勻起壟備播。

2.根腫病。選用枯草芽孢桿菌xf-1隨定植水沖施或灌根。

3.青枯病、細菌性軟腐病等病害。選用多粘類芽孢桿菌、解淀粉芽孢桿菌等隨定植水沖施或灌根。

4.根結線蟲病。移栽時,選用厚孢輪枝菌顆粒劑進行土壤處理或者穴施,或殺線蟲芽孢桿菌b16進行穴施或者撒施,或蘇云金桿菌han055隨水沖施或灌根,或蠟質芽孢桿菌灌根。

(五)科學用藥

1.藥劑拌種。對于直播蔬菜,選用針對靶標已登記的藥劑進行拌種預防病害,可選用枯草芽孢桿菌xf—1拌種預防根腫病,或選用針對靶標已登記的化學殺菌劑進行拌種預防。

2.帶藥移栽。對于移栽蔬菜,定植時,可選用針對靶標的藥劑進行蘸根,預防病原體侵染??蛇x用枯草芽孢桿菌xf—1防治根腫??;選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桿菌防治根腐病、莖基腐病;也可選用針對靶標已登記的化學殺菌劑進行蘸根。

3.土壤處理。對于根結線蟲病發(fā)生地塊,在定植前3—5天,用噻唑膦或阿維菌素顆粒劑均勻撒施,再用旋耕機將15—20厘米土層充分混勻,做壟后定植;或者定植后采用氟吡菌酰胺沖施。

4.發(fā)病初期藥劑灌根。在田間蔬菜植株出現土傳病害零星癥狀時,及時采用對癥藥劑進行灌根。

(一)采用微生物菌劑防治的菜田,盡量不全田使用化學殺菌劑,若田間出現零星病株可采用針對性灌根處理。

(二)采用休茬期土壤消毒時,應有累計15天以上的晴熱天氣。覆蓋用膜應無漏洞,不漏氣。消毒后揭膜5-7天,適當增加生物菌肥,改良土壤。

(三)使用噻唑膦或者氟吡菌酰胺進行土壤處理或灌根時,應嚴格按照藥劑使用說明書操作,避免在葫蘆科等蔬菜上產生藥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36353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