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患者查對制度試題及答案模板(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24 08:34:26
最新患者查對制度試題及答案模板(5篇)
時間:2023-05-24 08:34:26     小編:cyyllee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患者查對制度試題及答案篇一

1、在實施任何介入治療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標本采集、給藥、輸血或血制品、發(fā)放特殊飲食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患者身份識別查對制度,按照《患者身份確認核對流程》進行有效核對。

2、至少同時使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方式,如姓名、年齡、出生年月、性別、住院號、床號等(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jù)),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3、禁止在護理站通過呼叫系統(tǒng)進行患者身份識別。

4、主動邀請患者參與身份識別,實行反向核對,即要求患者/其近親屬陳述患者姓名;無法進行身份確認的無名患者,應以床號及病歷號進行識別。

6、患者轉(zhuǎn)科交接時要進行身份識別查對制度,尤其是急診、病房、手術(shù)室、icu、產(chǎn)房、新生兒室之間的轉(zhuǎn)接。

7、在為患者佩帶腕帶進行標識前,必須進行雙人核對,信息正確方可為患者佩帶。產(chǎn)婦、新生兒、手術(shù)、icu、急診、無名氏、兒童、意識不清、語言交流障礙、鎮(zhèn)靜期間必須使用腕帶進行身份識別。

8、為患者進行治療處置前即使進行了有效的身份識別,但中途因各種原因?qū)е虏僮髦袛?,重新操作時應再次進行患者身份識別。

患者查對制度試題及答案篇二

查對制度及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一、查對制度

1.開醫(yī)囑、處方或進行治療時,應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zhí)行醫(yī)囑時要嚴格進行 “三查八對”: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時間、用法、濃度、有效期。

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zhì)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藥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劇、毒、麻、限藥時要經(jīng)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注意有無變質(zhì),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時要嚴格三查十二對制度,確保輸血安全。6.使用無菌物品時,要檢查包裝和容器是否嚴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標記是否達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1、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2、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活動中,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床號三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實護理各關(guān)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shù)室、重癥醫(yī)學科、產(chǎn)房之間流程)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

4、對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新生兒、手術(shù)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識別標識制度。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認真核對患者腕帶信息,準確確認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經(jīng)兩名醫(y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jīng)兩人重新核對。

6、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guī)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q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帶舒適,松緊度適宜,皮膚完整無破損。

8、加強對患者腕帶使用情況的檢查,各級護理質(zhì)量控制組每月進行督導并有記錄。

患者查對制度試題及答案篇三

查對制度及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一、查對制度

1.開醫(yī)囑、處方或進行治療時,應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zhí)行醫(yī)囑時要嚴格進行?“三查八對”: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時間、用法、濃度、有效期。

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zhì)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藥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劇、毒、麻、限藥時要經(jīng)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注意有無變質(zhì),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時要嚴格三查十二對制度,確保輸血安全。

6.使用無菌物品時,要檢查包裝和容器是否嚴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標記是否達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1、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2、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活動中,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床號三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實護理各關(guān)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shù)室、重癥醫(yī)學科、產(chǎn)房之間流程)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

4、對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新生兒、手術(shù)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識別標識制度。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認真核對患者腕帶信息,準確確認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經(jīng)兩名醫(y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jīng)兩人重新核對。

6、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guī)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q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帶舒適,松緊度適宜,皮膚完整無破損。

8、加強對患者腕帶使用情況的檢查,各級護理質(zhì)量控制組每月進行督導并有記錄。

end

患者查對制度試題及答案篇四

十七、患者身份識別查對制度

1、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活動中,至少同時使用姓名、年齡、性別三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

2、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3、完善并落實各關(guān)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shù)室、重癥醫(yī)學科之間流程)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

4、對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新生兒、手術(shù)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識別標識制度。在進行各項診療、護理操作前認真核對患者腕帶信息,準確確認患者的身份。

5、由病房責任護士負責填寫腕帶的識別信息,且必須經(jīng)另一名護士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jīng)兩人重新核對。

6、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guī)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q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帶舒適,松緊度適宜,皮膚完整無破損。

患者查對制度試題及答案篇五

一、查對制度

1.開醫(yī)囑、處方或進行治療時,應查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住院號(門診號)。

2.執(zhí)行醫(yī)囑時要嚴格進行 “三查七對”: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對床號、姓名、藥名、劑量、時間、用法、濃度。

3.清點藥品時和使用藥品前,要檢查質(zhì)量、標簽、失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給藥前,注意詢問有無過敏史;使用劇、毒、麻、限藥時要經(jīng)過反復核對;靜脈給藥要注意有無變質(zhì),瓶口有無松動、裂縫;給多種藥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5.輸血時要嚴格三查八對制度,確保輸血安全。

6.使用無菌物品時,要檢查包裝和容器是否嚴密,消毒日期和消毒效果指示標記是否達到要求。

二、患者身份識別制度

1、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

2、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在進行各項治療、護理活動中,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床號三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

3、完善并落實護理各關(guān)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shù)室之間流程)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記錄。

4、對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新生兒、手術(shù)等患者,建立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識別標識制度。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認真核對患者腕帶信息,準確確認患者的身份。

5、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經(jīng)兩名醫(y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壞需更新時,需要經(jīng)兩人重新核對。

6、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guī)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q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

7、患者使用腕帶舒適,松緊度適宜,皮膚完整無破損。

8、加強對患者腕帶使用情況的檢查,各級護理質(zhì)量控制組每月進行督導并有記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9985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