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課題研究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現狀分析四篇(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24 07:37:34
最新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課題研究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現狀分析四篇(精選)
時間:2023-05-24 07:37:34     小編:cyyllee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課題研究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現狀分析篇一

當前,隨之素質的逐步推行,在偏遠的農村地區(qū)也開始實行英語教學,以培養(yǎng)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人才。而在我市農村地區(qū),主要從五年級開始教授英語,年齡大概在10至12周歲左右。由于小學生具有如下一些點:(1)好新。小學生大腦處于發(fā)育階段,聽視嗅覺能力逐漸加強,對新鮮事物敏感,喜歡形狀、顏色、氣味、聲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歡學習新數、新語言等信號,但有厭舊情緒。(2)好動。小學生隨著觸覺能力逐漸敏銳,喜歡東看看,西摸摸,活動不停。跑、跳、做等是學生好動的表現。但注意力容易分散。(3)好勝。小學生隨著發(fā)育,運動能力逐漸提高,喜勝厭敗。如受到教師表揚會喜形于色,受到批評則表現灰心喪氣。(4)好學。小學生求知欲強,喜歡讀書,要求上進。但遇到學習困難時,容易產生畏難情緒。而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又主要以生動形象的動漫形式呈現,主要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的英語聽說認讀能力,能夠用一些日常用語進行交際,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濃厚的英語學習興趣,了解異國文化差異,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因此,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直接導入

即教師直接將所學語言的特點展示給學生,直接導入設計得當的話可以幫助學生構建頭腦中系統(tǒng)的知識,起到為后續(xù)教學環(huán)節(jié)起鋪墊的作用。除了我們已經熟知的幻燈片,實物以及卡片外,還可以利用現有的或者自編的chant來直接導入新課。例如pep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2 look at me中“organs(身體器官)”的教學,教師可以帶學生先復習第一單元(unit 1 hello)part b部分的chant。在學生邊展示文具邊chant時,教師“老路新走”,導入新單詞內容“i have an eye.”然后指向眼睛,學生自然而然能夠意會老師所說的這個句子的含義,也就是了解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內容。

(二)游戲導入

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針對學生們該年齡階段所處的特點,單一的直接導入一任到底,學生必然會由新奇到習慣,由習慣到不以為然。教師由此可以參考tpr教學,變換導入方式,讓孩子們的多器官協(xié)調起來,以培養(yǎng)她們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當然針對不同的班級依舊要采取不同的辦法,例如就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級為例:五(3)班整體表現活躍,但仍有部分學生開小差,不能及時跟上課堂教學。如果集體游戲,難以控制班級紀律。針對這類班級,一般請部分同學示范。例如,在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前三單元結束之后會有一段以復習為主的recycle,教師課借用第三單元culture中,以中國國旗為文化背景,將班級機動的分為四個小組,給每個小組的成員佩戴本國的“國徽”,在復習過程中每段內容的呈現以各國運動會運動員代表團入場的形式進行,這個設計既復習了國家,記住了相應的國旗及文化,又復習了相關顏色單詞。而五(4)班的學生表現的稍微文靜,絕大多數同學都能集中精力,認真聽講,自覺性較強。對于這個班級,則可以集體游戲,增強氣氛。

(三)情境導入

功能教學是我們近年來所倡導的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新型教育思想。它是以一定的教學情境為切入點,使學生在一個真實虛擬的情境中進行交流交際,培養(yǎng)學生開放型思維,以利于學生能夠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交流的一種教學。

例如:在pep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英語教學中,在導入unit 5 let’s eat時,如有條件教師可進行一個實際的操練,讓學生在課前或者課后到快餐店親自體驗異域的快餐文化。然后,在教學的導入時教師就有了前期鋪墊,索性將英語課布置成一個快餐店,教師將準備好的快餐教具呈現出來,以一名快餐服務員的身份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在此導入設計中教師通過事先布置學生去感受真實的情境,然后在教學中又設計了一個虛擬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們一個個躍躍欲試,烘托了氣氛。

以上是我任教英語一年以來的一些教學經驗,雖然只是淺淺而談,但我會繼續(xù)努力,多多聽取他人的教學經驗,多寫教學反思,在實踐中增加閱歷,在教學中積累經驗,使自己能夠更好的勝任英語教師一職,更好的促進自我提高,也更好的和孩子們相處溝通。

楊淑萍

碧溪中心小學

2014年5月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課題研究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現狀分析篇二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實踐研究》 2009~2010學(上)總結

本學期課題組全體成員在大量搜集資料基礎上,組織教研組成員進行一些列說、講、研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進行公開課展示,聽課,評課,并對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進行探討修改,設計最合理的課堂游戲促進教學的開展?,F將本學期課堂游戲實踐和研究總結如下:

一、巧用多媒體課件,增加活動密度,提高活動吸引力

在活動中,我們提倡盡量使用實物進行單詞的學習。但有的新單詞不可能將實物搬進課堂,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這些問題。通過畫面與聲音的結合來學習新單詞,學生印象深刻,經久不忘,而且使學生用新單詞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鄧老師在講in a nature park一課時,就利用課件呈現了以下單詞:grass/flower/cloud/forest/river/lake/mountain/sky等。學生看著優(yōu)美的畫面,聽著教師生動的語言,簡直像是在跟著導游做一次難忘的旅游,有誰不愿學樂學呢?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操練環(huán)節(jié),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音樂,猜想圖畫里會有什么內容。學生則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爭先恐后地猜想圖畫里的內容。他們的主體性和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體現和發(fā)揮,新授單詞得到了充分的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進行了很好的練習。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了有效的教學時間,改變了信息的傳遞方式,增強了信息的傳遞能力,增加了課堂活動的密度,使英語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豐富多彩。

二、精選課程資源,增加活動趣味性,提高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小學英語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要求教師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參與。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可能地把語言材料設計到能聽、能看、能用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去,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生活化的任務,使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付老師在講meet my family一課時,結合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形象生動的畫面所吸引這一特點,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了電視連續(xù)劇《家有兒女》中的一家人,他們都是學生熟悉和喜愛的屏幕形象,這一設計很自然地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教師在這家人的幫助下很順利地讓學生鞏固了father /mother/sister/brother/baby brother這些單詞。學生看著生動的畫面,學起來倍感親切,興趣盎然。

三、多方法、多角度強化詞匯,增強詞匯教學實效性

詞匯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必要的機械訓練固不可少,但一味地讓學生讀、寫、記或千篇一律地呈現形式會使學生感到厭煩,課堂教學氣氛沉悶,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積極積性。十八世紀法國激進的思想家、教育家讓·雅克·盧梭說過:兒童絕不喜歡練習那使他們受苦的工具,假設把這些工具改變成愉快的事體,你將不能使兒童離開它們了。因此,教師在教學詞匯時也需要做到與游戲活動相結合,方法靈活,常換新招,以此來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教研組成員共同設計了以下幾種比較有效的教學詞匯的活動:

1.巧用實物或圖片教單詞

實物或圖片看起來形象直觀,學生會一目了然地接觸到新知,在腦海中留下較深刻的印象。教師還可以直接講授新知,不必為了讓學生弄清楚所學內容而花大量時間導入、翻譯。這樣做不僅為課堂教學節(jié)省了許多時間,還培養(yǎng)了學生直接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避免了母語的干擾。如:鄧老師在講what would you like?一課時,巧妙地利用實物與歌謠來教學plate/fork/knife/chopsticks/spoon這幾個單詞,形式新穎、節(jié)奏明快,為課堂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用于學生練習。再如:劉老師在講介詞:on/in /over/under/near/behind/in front of 時,利用制做精美的圖片來顯示一只小球在盒子的不同位置,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的方式讓學生學習介詞,學生興趣極高,印象也非常深刻。

2.看口形猜測單詞

在學過新授單詞之后,教師設計讓學生裝看口形猜單詞的游戲,既可以緩解學生機械訓練的枯燥,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學習英語,可為一舉兩得。

3.擊鼓傳花說單詞

在練習鞏固新授單詞時,方老師設計樣一個鞏固操練新授詞匯的活動,形式新穎高效。具體操作如下:教師把所學新授單詞制成卡片裝入一個小盒子里,然后放音樂,學生傳這個盒子,當音樂停止時,拿著盒子的同學需要站起來從盒子中抽出一張卡片,讀出該卡片上的單詞,然后繼續(xù)。這種方法也可應用到句型的教學。

4.警察抓間諜游戲

對于比較難學的單詞,教師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來強化教學。具體操作如下:教師讓兩個學生到講臺前來,背朝大家,然后教師按其他學生一起大聲讀某個單詞,其中有一個生被教師按排成間諜,他只張嘴沒有聲音,然后由這兩名學生去找這名間諜。這里滲透了平日教學的機械訓練,而且學生全面參與。雖然不停地重復,但學生不會感到乏味。

5.結合語音教學詞匯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小學生需要掌握的單詞也逐漸增多。如果教師不帶領學生尋找記憶的規(guī)律,那么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慢慢降低,甚至消失。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教是為了不教。這樣我們工作起來才會更輕松。單詞雖多,但總有規(guī)律可尋。這次聽評課中,有部分教師做得就非常好:教給學生字母及字母組合的發(fā)音,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見詞能讀的能力。教師在教單詞時,把常見的字母組合的發(fā)音規(guī)則教授給學生。如:教師這樣領讀:o-u,o-u,/au/, /au/,/au/,cloud;e-a,e-a,/e/,/e/,/e/,bread等。學生了解了字母組合的發(fā)音之后,以后再遇到含有這些字母組合的單詞時,他們就會迫不急待地去拼讀單詞了。教師的教學任務會大大減輕。

四、多形式、多渠道教學句型,提高課堂有效性

小學生由于初學英語,沒有任何的英語基礎,基本上處于鸚鵡學舌的狀態(tài),如果一下子讓他們接觸那么長的句子,勢必會讓他們產生畏難情緒,影響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心。所以,教師在教授句型時,一定要想方設法來降低學習難度,從而使學生不斷燃起學習英語的熱情。本次聽評課中,同樣展現了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句型教學活動設計:

1.利用chant教學句型

chant讀起來朗朗上口,并配有節(jié)奏感很強的音樂,聽起來給人的感覺很活潑。學生們在學chant的時候一般都會快樂地打著拍子。教師可以利用chant來教句型,降低學習難度。如:李維青老師在講pass me a fork./give me a spoon./use the chopsticks./wash the plates./cut with the knife.這幾個句型時,就采用這種方法,并且還加上了相應的動作。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

2.化整為零教學句型

周老師講in a nature park一課,在教學句型are there any bridges in your village? yes, there are.時,采用彈鋼琴的游戲,分別找了四個學生扮演鋼琴鍵,當老師在假裝彈奏他們時,他們要發(fā)出相應的聲音,即:學生一:are there,學生二:any bridges 學生三:in your village? 學生四:yes, there are.之后,將活動拓展到小組練習。這種活動,也就是讓學生由詞組到句子,由零到整學習難點句型,方法新穎,效果很好。有效的課堂游戲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在工作中不斷地總結和研究。當然,在研討過程當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值得商榷探討的教學活動設計如:課堂教學預設多、生成少;教學目標不全面、不準確。課堂活動形式上片面追求“熱鬧”

小學英語教學引入游戲活動無可厚非,但一定要考慮游戲活動設計的必要性、可操作性與實效性。另外,教學節(jié)奏也是需要教師注意的問題。連續(xù)的游戲、長時間的熱鬧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動靜結合的課堂才能讓學生有傾聽的機會和獨立思考的時間。游戲并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真正驅動力,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才是其持久的學習動力。這些問題也氣折射出當前我校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也是需要我們潛下心來,認真研究探討的。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正是在不斷地感悟與思索、鑒別與反思中快速地成長起來的。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課題研究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現狀分析篇三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課題”課題結題報告

皮口中心小學課題

一.課題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人們面臨著社會生活信息化和經濟體系全球化的不斷加速,英語成為在社會生活和國際交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小學英語課的開設是為了適應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需要,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需要。由于小學英語是一門新興的課程,英語教學還缺少宏觀指導和相關的教學理論研究。從近幾年我鎮(zhèn)小學英語教學調研中發(fā)現,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目的還不明確,再加上對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了解不夠,教學上仍沿用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這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模式很難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具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鑒于這種教學現狀,我們必須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能力為目標,探索一種符合小學生生理、心理特點及認知發(fā)展水平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促進小學英語教學健康發(fā)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這個背景下,我們在2009年提出了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研究課題。

(二)理論依據

1、《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要讓學生在玩中學英語。近年來,國外外語教學理論界特別強調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強調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外語。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先生也說:“小學生生來是好玩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边@些說明:游戲,是孩子們永不厭倦的學習方式。因為游戲是兒童生活中最具有樂趣的組成部分,他們有了興趣后,就會在無形中為自己的學習減輕壓力和負擔,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當前,在全國范圍內已經充分肯定了中小學外語教學要“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然而,由于缺少語言環(huán)境以及“應試”等原因,很多教師往往本末倒置,輕聽說重讀寫,結果培養(yǎng)出大批的只學會“聾啞英語”的學生,而游戲教學將英語聽、說、讀、寫的教學內容巧妙地滲透到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尤其是其中的聽說能力。

3、兒童的普遍心理特征是:好奇、好玩、好動、好強、好勝、好表現,因此,設計新穎的趣味性強的游戲自然很容易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中來,教學效果定然事半功倍。另外,游戲教學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這和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利用游戲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二.研究目標

1、研究出游戲教學的方法策略和課堂模式,運用與課堂,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在游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水平。

3、在課題研究中培養(yǎng)教師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4、經過本課題研究,積累游戲教學研究成果的優(yōu)秀課堂教學設計、游戲活動設計、優(yōu)秀教學論文、優(yōu)秀課例等成果的書面材料。三.研究過程

(一)大體的研究階段 1、2012年9月-10月,先期準備階段:學習學習有關課題研究的教學理論知識,收集、整理有關課題的文獻資料。2、2012年11月-12月,課題申報階段:遞交課題申請書,制定實施方案。3、2013年3月-2014年7月,全面實施階段:根據課題的研究方案,實施課堂研究工作,做好資料的積累。4、2014年9-2015年9月,總結提高階段:總結課題研究情況,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形成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對中外有關游戲教學理論專著、論文、研究成果的不斷學習。借鑒其中有價值的成果,使本課題的研究獲得豐富的理論支撐。

行動研究法——按照課題提出的研究目標,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游戲教學具體做法。

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不斷積累過程性研究資料,及時組織交流和分析,總結經驗,推廣做法,對發(fā)現的問題,能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并列出下一步改進的具體做法。

(三)研究措施

1、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是開展游戲教學的主渠道,是英語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主陣地。教師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游戲活動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引導他們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來掌握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開展系列化英語活動,引導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

課外活動是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有計劃地開展系列化英語活動,引導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有利于鞏固聽、說、讀、寫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師生之間通過開展系列化的英語活動進一步促進了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學生活潑生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如成立學生興趣小組,組織學生英語書法大賽,英語角,閱讀英語報刊,收集格言、標簽學英語等等活動,在讓學生在課余興趣活動中學習知識、展示知識。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3、突顯學生主體性,發(fā)揮教師指導作用

教師注重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游戲,全面培養(yǎng)學生讀、寫、玩、演、唱等方面的能力。以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培養(yǎng)語言運用能力為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一系列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景和設計新穎多樣的教學游戲來開展語言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開展師生合作或生生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圍繞新知識,突出主題進行語言知識的操練,促進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4、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注重體現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力求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以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為側重點的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必須把口頭運用語言的能力也作為評價的要素之一,因此,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根據評價的目的和作用,口語評價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學習過程,又關注學習結果。

四.研究成果

(一)小學英語課堂游戲化處理的基本原則。

1、游戲活動要體現全體性。素質教育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面向全體學生。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盡量安排集體游戲,特別是那種需要集體配合體現協(xié)作精神的游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游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密切相關。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教學的重難點和其它教學要求。游戲的目的要十分明確,不是為做游戲而做游戲。例如在一節(jié)復習課上,有一位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摘桃子”的游戲,一棵茂盛的桃樹上長著很多的桃子,每個桃子上都有一個英語單詞,請同學上來摘桃子,每摘下一個桃子,就要把上面的單詞讀出來,開始的時候,老師就請一些成績差的同學上來,只要摘下一會讀的單詞就可以桃子多,選擇的余地大,鼓勵他們在游戲中獲勝,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對于成績好的同學,讓他們放到最后,游戲有一定的難度。這種游戲的目的性很強,學生的參與面很廣。

3、游戲應有一定的啟發(fā)性。開展游戲是為了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但也應在游戲中注意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的游戲。

4、游戲的開展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靈活性就是指在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度開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要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jié)奏的調整和把握,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與游戲之間的關系,要靈活處理和適當調整教學。

5、游戲的開展要多樣性。多樣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游戲形式多樣化,不同年級、不同教學內容我們設計了與之相適應的游戲方式;二是對同一教學內容我們設計了多項游戲進行教學,避免因游戲單一而使學生對游戲產生厭煩情緒。

(二)游戲教學的基本模式

我們初步探索了游戲教學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結構為: 熱身準備——游戲引入——新知學習——邊玩邊練——角色表演——競賽鞏固。

熱身準備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前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進行熱身練習以營造一個歡樂、愉快的英語學習氣氛。如在上課前唱一兩首英語歌曲,配上適當的動作,通過優(yōu)美的歌聲,營造一種學習氣氛,讓學生感到已經進入英語學習氛圍。同時,通過唱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一上課就馬上集中精力來學習英語。

游戲引入是上課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當的游戲引入新課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也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比如,一位實驗教師是這樣引入新課的。teacher: hello,boys and ’s play a game,ok? student: ok!

teacher: now,please ’s in my hand ? student1:is it an apple?teacher :no,it isn’ t2:is it a ball?teacher: no it isn’t3:is it a toy car?

teacher: no,guess again,t4:i think it’s an r: now,let’s ,it’s an are so ’s for t4: thank you very much.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不僅復習了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為學習新課做好了鋪墊。同時由于學生急于想知道老師手上究竟是什么,都在猜測,都在動腦、動口,都參與到學習中來。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比以往那種老師講“今天這節(jié)課的任務是什么”,要來得自然、來得輕松。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新課,興趣盎然。

新知學習是上課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引入新課后,接下來就進入了新課學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要求教師盡可能采用實物、掛圖、圖片、簡筆畫、手勢等直觀教學手段,采用電教等媒體,使語言教學更加直觀、更加生動有趣。

邊玩邊練是教學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這是開展游戲活動的好時機。經過新知學習,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再通過游戲活動來消化。用邊玩邊練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練習變得有趣。在這一階段,可以開展許多生動活潑的游戲。游戲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帶動了學生參與語言交際活動。教師在這一階段要把握好課堂氣氛,要活而不亂、動靜有序,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反對那種只顧少數尖子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做法。在游戲安排時,盡量安排集體游戲,特別是那種需要集體配合,體現協(xié)作精神的游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

角色表演是教學的第五個環(huán)節(jié)。它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環(huán)節(jié),是訓練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小學生愛表演,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努力營造英語表演氣氛,可以準備一些簡單道具如頭飾等,使表演更增添趣味。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b部分的“l(fā)et’s talk對話可以安排這樣的表演:一個學生戴上豬八戒的頭飾和幾個學生對話。

student1:hello,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student:fine,thank you. student2:hello,zhu ba t3:hello,zhu ba jie.how are you? student1:i’m fine.thank you.how old are you? student3:i’m ten.

student4:hello,m king.my name is li yan.i’m 11. student1:glad to meet you.

student5:hello,m king.how old are you? student1:ha,ha!i’m very very old. student2:welcome to our class. student1:thank you .

這樣的表演一次可以安排六個學生,一次表演只需要二三分鐘,一節(jié)課可以安排好幾組學生表演。臺上表演的學生非常興奮,臺下的學生興趣也十分濃厚,課堂氣氛達到高潮。競賽是學習和練習的好形式,小學生好勝心強,利用競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操練、鞏固所學知識。競賽一般是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也可以在課的結尾進行決賽,最后做一個小結。分出誰勝誰負,在勝方和負方的圖像上分別畫上笑臉和哭臉,或者給勝方插上小紅旗。

競賽鞏固是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競賽是學習、練習的一種好形式,小學生好勝心強,教師利用競賽不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鞏固和檢查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程度,它把游戲教學推向了高潮。五.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1年

2、《游戲對于促進兒童心理發(fā)展的作用》—《心理學》2002年第3期

3、《淺談創(chuàng)新形勢下的游戲教學》—白植想—www.//yxzw/

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課題研究 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現狀分析篇四

——長沙市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方法課題實驗報告 劉建清

長沙市教委將小學英語教學作為一項特色教育工程,到目前為止,全市城區(qū)200多所學校都開了英語課,英 語教學特色已基本形成。1996年,我們以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方法為課題進行了研究,現將研究的有關情況介紹 如下。

一、問題的提出

我市小學初開英語課時,由于一些教師對小學英語教學目的認識不清,對小學生的心理了解不夠,在教學 中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的教師甚至用教中學的教學方法教小學,使一些小學的英語教學陷入困境。在 教研中,我們感到必須探索一種符合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教學方法,使其有助于小學英語教學的健康發(fā)展。經 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和研究,我們提出了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方法研究課題。

二、理論依據

近年來,國外外語教學理論界特別強調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強調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 氣氛中學習外語。他們倡導的自然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功能法等,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tpr(全身動作教學法)對我國兒童英語教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小學英語教學與教材編寫綱要》指出,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小學階段英 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英語教學要注意結合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要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符合“樂學”原則。游戲教學方法強調了學生的主 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而不是教師唱獨角戲,體現了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游戲教學法符合小 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演,很少害羞,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教師的教法可 以直接影響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利用游戲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理論假設

游戲教學方法就是在教學中盡可能將枯燥的語言現象轉變?yōu)閷W生樂于接受的、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為學 生創(chuàng)造豐富的語言交際情景,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游戲教學方法吸收了國內外外語教學法的合理成分,并結合我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際,因此它是可以廣泛應用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方法。

四、實驗基本過程

我們選了11所學校作為實驗點,培訓了實驗教師,并組織他們到外省市聽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特別強 調游戲教學方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

我們初步探索了游戲教學方法的基本模式,其基本結構為:唱歌熱身—游戲引入—新知學習—邊玩邊練— 角色表演—競賽鞏固。

唱歌熱身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在上課前唱一兩首英語歌曲,唱歌時還可以配上適當的動作,通過 歌聲營造英語學習的氣氛,并通過唱歌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游戲引入是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也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利用恰當的游戲引入新課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 有效途徑,也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例如,一位教師是這樣引入新課的:

t:hello,boys and 's play a game,ok?

ss:ok!

t:now,please guess,what's in my hand?

s[,1]:is it an apple? t:no,it isn't.s[,2]:is this a ball?

t:no,it isn't.s[,3]:is this a toy car?

t:no,guess again.s[,4]:i think it's an eraser.t:now,let's have a ,it's an are very clever.s[,4]:thank you very much.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不但復習了大量的詞匯和句子,為學習新課做了鋪墊,而且由于學生急于想知道教師 手里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從而促使其動腦、動口。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比以往那種教師交代該節(jié)課的任務的做 法要來得自然和輕松。

新知學習是教學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我們要求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盡可能采用實物、圖片、掛圖、簡筆畫和手勢 等直觀教學手段及電教等媒體,使語言教學更加直觀、更加生動有趣。

邊玩邊練是教學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此時是開展游戲活動的好時機。經過新知學習,學生對本課的內容有了一 定的了解,必須通過練習來消化。用邊玩邊練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練習變得趣味十足。該階段可以開展許多 生動活潑的游戲,如猜謎、開火車、打電話、找朋友、擊鼓傳花等。我們要求教師組織學生活動時要活而不亂、動靜有序,要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學習,反對那種只顧少數尖子學生而忽視大多數學生的做法。要注意盡量 安排集體游戲,特別是那種需要集體配合和體現協(xié)作精神的游戲。這樣既可以操練語言,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集 體榮譽感。

角色表演是教學的第五個環(huán)節(jié),也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最興奮的時刻,也是訓練學生運用 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學生此時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交際能力。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努力營造英語表演氣氛。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和頭飾,讓表演更加有趣。如第二冊第33課,教師可以安排一個學生戴上孫悟 空的頭飾和同學對話。

s[,1]:hello,boys and are you?

ss:fine,thank you.s[,2]:this is xiao min.s[,3]:hello,monkey are you?

s[,1]:i'm fine,thank old are you?

s[,3]:i'm ten.s[,4]:hello,monkey name is li yan.i'm eleven.s[,1]:glak to meet you.s[,5]:hello,monkey old are you?

s[,1]:ha,ha!i'm very very old.s[,2]:welcome to our class.s[,1]:thank you.這樣的表演一次只需要二三分鐘,一節(jié)課可以安排幾組(6人一組)學生表演。表演的學生非常興奮,臺下 的學生也興趣盎然。

競賽鞏固是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節(jié)課的小結。競賽是學習、練習的一種好形式。小學生好勝心強,利用競賽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操練和鞏固所學知識。競賽一般可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也可在課結束前進行 決賽,分出勝負。

為了探索構建游戲教學方法模式,三年來我們舉辦教學研討課30余節(jié),向全市推出教學觀摩課12節(jié)、優(yōu)秀 課5節(jié),適時向全市英語教師推廣和介紹游戲教學模式,得到了全市小學英語教師的廣泛認可。

五、游戲教學的基本原則

1.游戲的開展應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必須與教學密切相關。設計游戲時,要充分考慮 教學的重難點和其它教學要求。如在復習音標時,我們可以設計這樣的游戲:讓兩個學生戴上輔音音標頭飾,用手搭起一座“倫敦橋”,讓一組戴著元音音標頭飾的學生通過,全班學生一起唱:“l(fā)ondon bridge is fal ling down,”唱到某句時,音樂一停,“橋”垮了,誰卡在“橋”里,誰就要把兩個輔音和自己的元音拼讀出 來,或者讓全班學生一起拼讀。這種游戲參與的人多,可以很好地復習音標;同時,優(yōu)美的音樂愉悅了身心,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得以激發(fā),這比那種單純拼讀的效果好得多。又如,在學習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時,我們設 計了“幸運轉盤”的游戲:做一個活動的轉盤,上面有七種顏色,教師問:what color is it?can you guess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有的猜紅色,有的猜綠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藍色等;最后教師轉動轉盤,猜對的學 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小紅旗。這種游戲目的性很強,學生的參與面也很廣。

2.游戲應有一定的啟發(fā)性。開展游戲是為了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但也應在游戲中注意學 生智力的開發(fā)和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挑戰(zhàn)性的游戲。如在幻燈機上顯示幾個抽象的圖 形讓學生猜,t:what's this in english?學生有的把圓形猜成一個球、一個蘋果、一個橘子、一座鐘等;有 的把方形猜成一本書、一張照片、一幅地圖、一扇窗子等。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所學的詞語 來表達。這樣的游戲學生最喜歡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游戲的啟發(fā)性還體現在教師對游戲難度的把握上,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在游戲中教師可以適 當給他們以提示,啟發(fā)并鼓勵他們在游戲中獲勝,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則要讓 游戲有一定的難度。

3.游戲的形式應多樣化。俗話說“把戲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戲,玩過幾次后就沒有新鮮感了。這就要 求教師能不斷設計新游戲,不斷翻新游戲的做法。我們把游戲的設計作為課題研究的重點,設計了100種課堂教 學游戲,許多游戲構思新穎。

4.游戲的開展應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靈活性就是指在教學中要注意適時、適度開展游戲活動,在游戲中要 注意課堂氣氛和課堂節(jié)奏的調整和把握,要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與游戲之間的關系,要靈活處理和適當調整教學 模式中的六個環(huán)節(jié)。

六、實驗效果

1.實驗學校的英語教學在各區(qū)處于領先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通過調查,實驗學校中100%的學生喜 歡做游戲。學生們反映英語不再是難學的學科。英語已成為我市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科之一。

2.實驗學校學生英語成績高于對照學校,分數的極差和標準差都小于對照學校,見下表:

附圖{圖}

3.實驗學校學生的口語能力、交際能力明顯高于其他學校的學生,在每年舉行的小學生英語朗讀比賽中,經過區(qū)校選拔進入決賽的學生中實驗學校學生占很大比例。1996年參加全市決賽的56人中有13名來自實驗學校,在5名一等獎獲得者中有4名來自實驗學校。1997年參加全市決賽的90名選手中有24名來自實驗學校,在16名 一等獎獲得者中有12名是實驗學校的學生。

4.實驗培養(yǎng)了一批骨干教師。參加實驗的教師現在都已成為各區(qū)、校的教學骨干。在全市首屆小學英語教 師“三優(yōu)聯評”(優(yōu)秀課、優(yōu)秀教案、優(yōu)秀論文)活動中獲一二等獎的教師全部是實驗教師。有7名教師被評為 區(qū)級教學能手,18人被評為市教研活動積極分子,先后有10余人的論文在省市刊物上發(fā)表,有6名教師通過進修 獲得了本科學歷。

5.我們組織實驗教師總結教學經驗,編寫出一套《游戲法優(yōu)秀教案集》和《課堂游戲集》,在論文評優(yōu)的 基礎上,還編出一本《優(yōu)秀論文集》。

七、體會與討論

經過幾年的課題研究,我們有如下體會:

1.提高教師素質是搞好課題實驗的關鍵。在實驗教師中,五年以下教齡的占87%,其中55%的教師是新參加 工作的,40%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師范生。他們年輕、愛學習、工作熱情高,但是專業(yè)素質相對較低。因此,我們在 課題研究中首先抓緊對實驗教師的培訓,在理論學習、專業(yè)學習等方面對他們提出較高的要求。有了一支較高 素質的教師隊伍,實驗才有保證。

2.小學英語教學應把培養(yǎng)興趣放在首位。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可以轉化為學習的內驅力。一些中學生乃至 大學生反映,他們學習外語感到困難,其主要原因就是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如果在小學階段能較好地解決這 個問題,就能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研究中,我們也感到一些困惑:

1.如何處理游戲教學與“雙基”教學的矛盾?由于我們的實驗較多地強調激發(fā)興趣,強調在教學中盡量多 開展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一些教師的課堂非常活躍但基礎教學不夠扎實。如何正確處 理游戲教學與打好基礎的關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2.如何解決小學與中學的銜接?目前小學與中學英語教學各自為政,互不往來;在教法方面,小學采取游 戲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活躍;中學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tǒng),較多地強調知識學習,課堂氣氛較為沉悶。因此,中 小學教師應多交流,取長補短。從1998年秋季起,我們在部分中學開展了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研究,著重研 究最佳銜接點和教學方法問題。

3.如何解決課時不足的矛盾?由于小學英語課沒有納入國家的教學計劃,開課沒有依據。作為特色教育工 程,我們從地方安排課時中每周拿出2節(jié)課開英語,但教材卻是按每周3課時編寫,由于課時少,英語學習和練習的時間都較少,加上缺乏語言環(huán)境,小學英語教學效益很難發(fā)揮出來。這個問題是制約小學英語教學發(fā)展的 重要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99780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