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12篇(優(yōu)秀)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21:54:54
最新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12篇(優(yōu)秀)
時間:2023-04-03 21:54:54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一

(一)認識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和顧全大局的精神;認識廉頗公忠體國和勇于改過的精神。

(二)了解史傳作品在選材和布局上的特點。

(三)學習文言詞詞義辨析的方法。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有人說,第2段”藺相如者,趙人也,為宦者令繆賢舍人”一句可刪。理由有二:①刪去此段則第1段和第3段銜接得自然;②此句與第4段開頭”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重復。試據(jù)文章布局的道理給予反駁。分析:不可刪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傳”,廉藺二人,一將一相,相互配合,對維護趙國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記》體例,在傳記開頭將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業(yè)是密不可分的。②這樣開頭既突出了廉頗的戰(zhàn)功,又突出了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讀者了解繆賢舉賢、趙王破格提拔、廉頗”宣言”而后”負荊”的深刻意義。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節(jié)是按怎樣的層次來敘述的?這樣的布局有什么好處?

分析:在獻璧后作者集資描繪了藺相如三次有步驟的行動:取璧、保璧、歸璧。無不緊扣著和氏璧的命運。這樣的布局使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個五光十色的舞臺,其機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

(三)本文第12段已將”完璧歸趙”故事敘述完畢,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這兩句話?

分析:這兩句話在全文結構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騸,肯定了趙反欺騙斗爭的勝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惱羞成怒,導致對趙采取軍事行動,由此過渡到下文。

(四)從來史筆求簡。試比較下面兩組話,說說哪一種寫法好?

a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p>

b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勇而有謀,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請辭去。”

b于是舍人相與諫藺相如,欲辭去

分析:b的寫法不好,①用b的寫法,則繆賢敢于薦舍人去充當使者、趙王同意召見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視國家大事為兒戲,不符合史家選材原則。②用b的寫法,略去諫的內(nèi)容,則下文”獨畏廉將軍哉”推動所本。

緊接本文,原作還有這樣一段話: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復伐齊畿,拔之。后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后四年,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于閼與下?!?/p>

分析:這是對上文的補筆,略寫”廉藺交歡”后五年間趙國的大事,從側面贊揚廉藺二人精誠團結,在軍事上產(chǎn)生了積極的結果。

(六)難詞釋義。

(1)一詞多義類:

負:①依仗(負其強)

②承擔,使承擔(寧許以負秦曲)

③背著(肉袒負荊)

④辜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⑤背棄(負約不償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發(fā))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請(引趙使者藺相如)

④掉轉(引車避匿)

幸:①僥幸(則幸得脫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寵幸(幸于趙王)

小結:①抓住一個最基本的意思;②結合上下文內(nèi)容加以引申。

(2)引申一個特殊種類——詞義隨用法的變化而變化:

①名詞活用如動詞。

衣:穿(乃使其從者衣褐)

刃:殺(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廣成傳舍)

②形容詞、動詞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請完璧歸趙)

畢:將……進行完畢(畢禮而歸之)

歸:送回(畢禮而歸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導入

新課。(略)

(二)司驪遷和《史記》簡介。

1.司馬遷簡介。

司驪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朝韓城南)人。其父司驪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早遷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史記。太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規(guī)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彭城,過梁、楚以歸。”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篤。父親臨終前囑咐他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俗論著矣?!辈⒏嬲]他不要”廢天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出獄手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繼續(xù)發(fā)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

(注:可預備一張中國全圖,講述時指出司馬遷游蹤的大致方位。)

2.《史記》簡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

《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質(zhì),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幫謂之實錄?!?《漢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

《史記》又有很高高的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我們將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三)時代背景簡介。

戰(zhàn)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并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fā)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zhàn)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盡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zhàn)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講解上述內(nèi)容之后,可以先畫一個《趙大事紀年表》,按課文填寫可填的項目.,然后提問學生:

“完璧歸趙”、”澠池會”、”廉藺交歡”三個故事各發(fā)生在哪一年?

趙大事紀年表:

趙惠文王年序

大事

16年(前283)

廉頗伐齊,取陽晉。

17年(前282)

藺相如完璧歸趙當在此年。

18年(前281)

秦伐趙,拔石城。

19年(前280)

秦復攻趙,殺二萬人。

20年(前279)

澠池會。廉藺交歡當在本年或稍后。

(注:此表與《史記。六國年表》人個別地方有出入,但澠池會的年代是以《年表》為依據(jù)的。)

(四)檢查預習情況:學生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五)講解課文第1~5段。

1.閱讀課文第1~2段。先解釋”合傳”體例,然后提問:

(1)從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看,文章以記述藺相如為主,為什么開篇介紹人物履歷將廉頗置于藺相如之前?(廉頗拜為上卿時,而藺相如為”舍人”,地位相差懸殊。補充:傳的后半部敘謙頗事跡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2)”為宦者令繆賢舍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況為宦者令舍人乎!又,為藺相如被薦使秦設伏。)

(注:括號內(nèi)的話是答案要點,其中加著重號的語句即點評語,可寫在黑板上。下同。)

2.齊讀第3段。

(1)讓學生概括大意。(故事緣起)

(2)指出”求人可使報秦者”為本段關鍵句,并加分析。(為相如出場作鋪墊)

(3)提問:本段寫趙君臣議而不決,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膽識)

3.齊讀第4段。

(1)指出古代宦官不得干預朝政,當時又有薦人不當一并治罪的規(guī)定,然后叫一個學生重讀”臣嘗有罪”至段末這一部分,讓全班學生仔細品味。

(2)敘史貴簡。從這個原則出發(fā),能不能將這段話改寫為:”于是繆賢薦藺相如,王許之?!?不能)

(3)討論中可提出一些輔助性問題:繆賢是怎樣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膽識,)對表現(xiàn)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虛寫一筆)劃也關鍵語句。(”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4.齊讀第5段。

(1)教師將藺相如的對策語連貫起來朗讀一遍,然后帶領同學分析它的特點。(見事深刻、決斷明確_真乃快人快語;對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2)聯(lián)系上文說說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場上的特點。(設伏_陪襯_虛寫_出場便不同凡響。)

5.整理前五段詞語。

(1)通假字:斧質(zhì)(

)可予不(否)奉(捧)壁。

(2)古代慣用語:”見”用于表示被動(徒見欺)。

“于”也用于表示被動(幸于趙王)。

試比較二者的不同。

(六)講解第6~13段。

1.學生朗讀”大王俗得璧……俱碎于柱矣”段話之后,提出以下的問題進行討論:

(1)這段話是怎樣的情況下說的?(”秦王無意償趙城”。)藺相如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注意行文前后照應。)”章臺”——”列觀”;”以示美人”——”傳之美人?!?/p>

(2)劃分這段話的層次。(述”奉璧”使秦經(jīng)過;斥秦王無禮,說明”復取璧”原因;預防秦王”強奪”之策。)

(3)討論這段話的內(nèi)容及方式: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借趙群臣語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由抑轉揚,緩和氣氛)。

“且以璧之故逆秦之歡,不可”(說明趙方誠意,以退為進。)。

說”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關鍵,為要求秦王”齋戒”五日設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強秦之歡”(又何等委曲)。

“戲弄”(”怒發(fā)上沖冠”之由,照應上文)。

“臣頭與璧俱碎于柱”(一夫決死,萬乘莫當,秦王入我掌中)。

(4)從秦王的反應來看,這段話有怎機關報特點?秦王”辭謝”是否僅僅因為”恐其破”?(這段話義正辭嚴,切中三八式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詞窮。)

(5)從這段話看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趙王”齋戒五日”一事;要著眼于”完璧歸趙”的全過程。

“璧有瑕”(”復取璧”的辦法何等巧妙)。

“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樣要求前提,暗藏歸璧于趙的計劃,使秦王入彀)。

“拜送書于庭”(為提出”設九賓于廷”設伏,這關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計劃,以進為退)。

(6)小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有膽識,有智謀,善于相機行事,掌握主動)

(7)要求全班內(nèi)科學將這段話重讀一遍,再抽查個別學生,看看是否已達到基本成誦。

2.學生朗讀”秦自繆公以來……孰計議之”這段話后,提出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指出這話是在”九賓禮”以說的,要求學生細讀有關注釋,體會藺相如說這番話的意圖。

(2)劃分這段話的層次。(聲稱璧已送回趙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甘愿受刑)

(3)這段話的要害是什么(”先割十五都予趙”——擊中秦王要害。)(抓住這個要害,則藺相如之使人持璧歸趙,要求”高九賓于遷”等等作法之用心,無不害然而明。

(4)這段話還有哪些特點?(理解”令人持璧歸”,歸罪于秦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故秦王之受欺,咎由自取,而相如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先割十五都予趙”檢驗秦王是否有”易璧”的誠意;自己承擔”欺大王之罪”,與趙王無關。)

(5)快速背誦練習:把這段話齊讀兩遍,然后抽查個別學生。

3.試簡工回答下列問題,體會《史記》寫作上的某些特點。

(1)次要人物的處理。

作者是怎樣描寫秦王的?哪些屬于正面描寫?哪些屬于側面描寫?(”傳之美人及左右”——正面;”左右皆呼萬歲”——側面。極寫秦王之貪傲慢?!笨制淦畦怠笍拇艘酝宥加柃w”——正面寫心理動作,表現(xiàn)其狡詐?!鼻赝跻蛟弧叾Y而歸之”正面,寫人物語言,表現(xiàn)秦王在關鍵時刻能從大局著眼,有大國之君的風度。)

(2)說說下面兩組細節(jié)的作用。

a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七)講解第14~16段(”澠池會”)。

1.澠池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舉行的?(”其后,秦伐趙^殺二萬人”。補充說明:春秋舊中國戰(zhàn)國時期諸侯之間在戰(zhàn)后舉行雙方國君會晤的慣例。)這樣的背景說明了什么?(趙是以戰(zhàn)敗國身份與會。)

2.秦王為什么主動提出舉行這次會晤?趙王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懷好意,借會晤取得戰(zhàn)場上沒有取得東西,所以趙王畏秦詐騙。)

補充史實:秦一向以詐和力*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為好會”為名騙魏主將分子來會,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將,大敗。前313年,張儀以獻地六百里誘使楚懷王與齊斷交。齊楚斷交后,張儀改為獻地六里。

3.學生齊讀廉頗送別趙王時說的那一段話,然后提問:

根據(jù)這段話說說廉頗對待國家大事的態(tài)度。(考慮到澠池會的最壞結果:秦方扣留趙王。以”請立太子為王”擊破秦的陰謀。說明分謹慎持重,對敵斗爭堅決,有長遠眼光。)作者詳寫這段放話有什么用意?(為”廉藺交歡”張本。)

4.學生默讀第15、16兩段,復述澠池會上的斗爭經(jīng)過,然后提問:

從藺相如跟秦方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過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進行挑釁;藺相如不畏*。)

趙王認為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表示敢于跟秦斗爭的決心。)

5.廉頗是否也有功呢?(有?!壁w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一句暗寫廉頗。以軍事力量作后盾,挫敗了秦方以武力相脅的陰謀。)

(八)講解第17~21段(廉藺交歡)。

1.指出這部分要求背誦,然后齊讀。

2.劃分本部分層次,為誦讀作準備。(相如”拜為上卿”→廉頗”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諫→廉頗”負荊”)

3.在你看來,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話?(”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國家之急”是指什么說的?(強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說的?(”兩虎共”)

4.誦讀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明人李贄評相如”引車避匿”一事說:”節(jié)節(jié)見相如智勇俱妙?!痹嚱Y合這段話說說”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廉頗公忠體國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國家之急”相許,足見其胸襟闊大,如此方能使廉頗頓悟己非。)

5.廉頗始而”宣惡言”,聞藺相如語即”肉袒負荊”,”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前后對比說明了什么?(說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聽了藺相如的那一番話后,十分感愧,立即從計較個人得失的立場轉到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確立場上來,表現(xiàn)了公忠體國、勇于改過的精神。)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二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xù)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史記》中的小說因素齊備。體會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zhì)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zhì)疑。

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xù)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在學習小說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鑒寫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第一教時

一、導入課文:

司馬遷一生經(jīng)歷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為恥辱的腐刑后,“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彼脒^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猶豫了,因為他把事業(yè)、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寶貴,他思想升華了,毅然活下來,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fā)憤,在厄運中不屈不撓,在險境中視死如歸的仁人志士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記》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難英雄形象。比如荊軻、毛遂、晁錯……而藺相如則是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藺相如在虎狼成群、險象橫生的環(huán)境中,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國家利益至上,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

或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導入。

2、由學生介紹課文故事發(fā)生時的戰(zhàn)國形式、歷史條件,教師補充。

合縱連橫:戰(zhàn)國時弱國聯(lián)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戰(zhàn)國后期,秦最強大。合縱指齊、楚、燕、趙、魏、韓等國聯(lián)合抗秦;連衡是指這些國家中的某些國跟著秦國進攻其他國家。

戰(zhàn)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tǒng)一中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學生聽讀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本文寫了三個故事,以藺相如為主,以廉頗為賓,三件事都是突出藺相如的性格,廉頗后又有傳。

1—2節(jié):廉藺簡介

3—13節(jié):完璧歸趙。

14—16節(jié):澠池相會。

17—21節(jié)廉藺交歡(負荊請罪)

四、集中學習1—13節(jié)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將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明確重點詞語。

3、落實文句翻譯。

4、品讀“完璧歸趙”的故事,分析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諸侯”。

a、藺相如出使前初顯膽識:“寧許以負秦曲”。

b、藺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秦國不合禮數(shù)有三:章臺不是接見外臣的場所;美人不是禮待外臣的人員;“左右皆呼萬歲”,左右侍從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禮節(jié)。

c、藺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無意償城”后怎么辦?

設計智取:璧有瑕,請指示王。

說理斗爭: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衛(wèi):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d、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策?

首先,使出緩兵之計,要秦王齋戒,設九賓禮;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e、歸璧于趙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秦王交代的?

①義責秦王朝歷來言而無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备纱嗾f明璧已經(jīng)歸趙:“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②以“秦強而趙弱”的事實,說明只要“堅明約束”,“趙立奉璧來”。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暗示秦王殺使者不是好辦法。

f、出使結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眱蓢┏?,進入對立狀態(tài)。

g、概括:寫“完璧歸趙”,著重表現(xiàn)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現(xiàn)方法:①直接描寫(如寫藺相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

②間接描寫(以秦王的聲威、秦廷環(huán)境氣氛來反襯藺相如的鎮(zhèn)定自如,智勇雙全及非凡的外交斗爭藝術。

5、學生誦讀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集中學習14—16節(jié)

1、學生對照注釋,試翻譯。

2、師生共同疏通,落實文句翻譯。

3、研讀、討論“澠池之會”。(會前計議:相如主行并從,廉送至境與訣;會上斗爭:迫使秦王擊破缶,反請咸陽為壽;斗爭結果:會上終不勝趙,會后秦不敢動。)

①秦軍在打勝仗的情況下為什么主動與趙求和?

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試圖在外交上以勢壓倒對方,逼迫對方投降,免去或減少動用武力的代價。

②秦王怎樣侮辱趙王?從哪些字可以看出來?藺相如是怎樣針鋒相對的?

“秦王飲酒酣”中的一個“酣”字寫出秦王的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的神態(tài);“令趙王鼓瑟”中的“令”寫出秦王自命高趙王一等,且要寫進史冊。

藺相如:首先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其次“前進缶,因跪請秦王”,“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再次“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③秦王一計未成,又提出“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的無理要求,藺相如如何對策?

藺相如針鋒相對,以攻為守,提出同樣要求:“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咸陽是秦的都城,其價值在趙十五城之上。

④“澠池之會”的結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二是“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二、集中學習17—21節(jié)

1、學生朗讀,翻譯。

2、品讀討論:

①廉頗藺相如之間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頗的心理狀態(tài)有何變化?是由哪些語言體現(xiàn)出來的?

②藺相如是怎樣處理這一矛盾的?從而顯示出藺相如怎樣的性格特征?他們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礎是什么?

③作者寫藺相如舍人的諫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樣看待廉頗的形象?你喜歡他嗎?

3、誦讀,增強語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布置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從小說鑒賞的角度分析寫作技巧。

從歷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現(xiàn)了士階層的兩個杰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代所起的重要的歷史作用,而且顯示出作為個體的士,怎樣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而作為文學作品的傳記文學,它又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可供寫作借鑒:

1、選取典型事件刻畫人物形象。(三個故事,集中、凝練、鮮明)。

2、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如完璧歸趙,秦求趙璧又不予之城,秦強而趙弱,矛盾陡起,藺相如分析了形勢,并入秦請完璧歸趙,情節(jié)已趨緩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緊張,秦王答應相如的要求,又趨緩和,相如欺秦王,幾被處死,情節(jié)緊張,秦王終于畢禮而歸之,不再索璧,又趨緩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趙,又緊張,為和好,引出澠池會,歸國拜上卿,廉頗與之爭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

4、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

5、懸念、虛實映襯等技巧在本文體現(xiàn)突出。

二、結合課后資料《藺相如完璧歸趙論》,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看有什么新的研究體會。

1、翻譯這節(jié)文字。

2、王世貞“對這種稱道”提出質(zhì)疑,他的疑點何在?

疑點:奈之何既畏而復挑真怒也!

秦強趙弱,趙畏秦合理,挑其怒不合理。

3、何以見得是故意挑其怒?

秦王設九賓,齋戒而待相如上璧,相如欺秦王,這就使秦有了理,有借口攻趙索璧。這就是挑其怒,對強權不能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置疑啟示:

這個疑點并不能否定此傳,還需史實旁證,但這里提出的矛盾性細節(jié)足以構成了疑點,疑點可成立。

質(zhì)疑的內(nèi)容要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像本文的疑,就有澄清史實的價值?!妒娚接洝芬彩琴|(zhì)疑,就有研究命名邏輯的價值,惜之,蘇軾沒能,也不可能把這一邏輯方法問題徹底解決。但是引發(fā)人們探究的欲念,還是有價值的。

提出質(zhì)疑,就要有辯駁,要駁倒不合理的,要找不合理之處,進行反駁,反駁的理由要充分,這也要合乎邏輯和事實,最后再提出自己合理的看法。

三、歸納整理本文的語言現(xiàn)象,進一步進行考點知識梳理。

1、通假字

⑴可與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書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⑹唯大王與群臣孰計義之:孰,通“熟”,仔細。

2、一詞多義

⑴負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謙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⑵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的)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⑹以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為

3、古今異義

⑴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⑵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憂慮,擔心

⑶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離開;親戚,近親及姻親.

⑸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上前進獻

⑺宣言曰:事見相職必辱之--宣言,揚言,到處說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詞類活用

⑴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⑵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從小路

⑶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

⑷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為趙將

⑵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⑶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

四、布置作業(yè)。

附:課后資料《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翻譯。

藺相如完璧歸趙,人們都稱贊他。但我不敢認為這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秦國拿了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騙趙國,并且用威脅的態(tài)度企圖攫取它的和氏璧。這時說秦國想要得到璧是實情,但不是要趁此機會窺伺趙國的呀。趙國知道這個真實的情況就不給它,不知道這個真實的情況就給它;知道這個真實情況而懼怕秦國就給它,知道這個真實情況而不懼怕秦國就不給它。這只要兩句話就能解決的啊,為什么既懼怕它而又要去挑起它的怒火呢!

況且說到秦國想要得到這塊璧,趙國不肯給它,雙方是無所謂是非曲直的。趙國送去了璧而秦國不交割城池,那錯在秦國。秦國交出了城池而趙國反把璧拿回去了,這錯在趙國。要想使這錯在秦國,就不如舍棄這塊璧;害怕丟掉這塊璧,就不如不送去了。那秦王既然按照地圖去交割城池,又準備九賓的隆重禮儀,齋戒沐浴了才來接受這塊璧,照這形勢已是不得不給城池的了。如果璧拿去了而不給城,相如就可以上前去恭敬地說:“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不會給城的。那璧不是趙國的璧嗎?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國的珍寶啊。如今使大王為了這塊璧的緣故,而失去了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會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們拋棄了如同草芥一般。大王不給城池,卻騙取了趙國的璧,就為了一塊璧的緣故,而竟在天下人的面前失去信用,我請求就死在這里,來表明大王的失信。”這樣,秦王未必不歸還璧。當時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懷揣著璧逃回去,把這有理的一方給了秦國呢!那時秦國的意思還不打算和趙國斷絕關系啊。假如秦王發(fā)怒而在大街上殺掉相如,派武安君統(tǒng)領十萬大軍兵臨邯鄲,責問那塊璧的去向以及為何失信,秦一次勝仗就可以使相如滅族,再次勝仗那塊璧就終于送到秦國了。

我所以說,藺相如能夠保全這塊璧,那是上天的保佑啊。至于他在澠池對秦國所表示的強硬態(tài)度,溫和忍讓地對待廉頗,那辦法是越做越神妙的了。所以能夠趙國,這實在是上天袒護保佑著它啊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三

[教學目的]

①.初步了解《史記》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

②.通過梳理矛盾沖突,品味人物語言和體會對比手法來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教學重點]

設問啟發(fā)學生梳理故事“完璧歸趙”的矛盾沖突的發(fā)展過程;品讀體會故事“澠池之會”的語言藝術;琢磨感悟“將相合歡”的對比深度。

[教學設想]

①.超越常規(guī)字詞教學,引導學生品鑒《史記》的文學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開啟心智,提高賞析,評價的文學素養(yǎng)。

②.立足于課文三個故事,各自確定一個教學重點,連點成線,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豐富性;定點深化,集中突破,深化學生對人物描寫藝術手法的理解,

③.通過引導學生對《史記》名篇的品讀鑒賞,達到掌握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教學課型、課時]

品讀——鑒賞課????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中國空前強盛的西漢王朝誕生了一部偉大的著作——史馬遷的《史記》?!妒酚洝肥侵袊谝徊考o傳體通史,體例嚴謹,脈絡分明,全書五十二萬六千多字,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個部分,成為后世歷朝修史的范本,史學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史記》是一部杰出的文學巨著,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傳記文學的傳統(tǒng),把中國的歷史散文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它記錄歷史事件完整準確性,語言運用平易簡潔,極富表現(xiàn)力,描繪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注重在緊張激烈的矛盾沖突中刻繪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對比反襯中塑造人物。其后的文學家們無不熟讀《史記》,把它當作文章的典范。魯迅先生贊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在我們一起來學習選自《史記》的傳統(tǒng)名篇《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過梳理情節(jié),把握矛盾,品味語言感悟思想來領會《史記》的文學魅力。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傳全文記敘了戰(zhàn)國時代趙國的四個重要人物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的事跡。課文節(jié)選的是第一部分,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描繪了藺相如智勇雙全、能言善辨、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思想上性格,以及廉頗粗豪坦蕩、知錯必改的可貴品質(zhì),歌頌了文臣武將竭盡忠智,國難當頭,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的愛國精神。

三、完璧歸趙:梳理矛盾,把握人物

[問題]:①.課文是怎樣描寫藺相如出場的?

②.藺相如出使秦國連寫后,與秦國繞著和氏璧展開了一場怎樣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較量?由此可見藺相如怎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①.相如是在秦國威逼利誘,趙國君臣束手無策左右為難的矛盾中出場的。課文先寫趙國君臣面臨的“三難”:秦王求璧,貪婪霸道,一難趙王。面對秦王的易成求璧,趙國君臣深感“矛”或“勿予”兩難,才有“求人”報秦之議,繆賢薦才之舉,趙王召見之事,相如入秦之行?;⒗侵匾壮乔箬?,城意少而詐騙多,趙王為難,相如不易,矛盾愈尖銳,愈能顯示相如化“兩難”為“兩全”的智勇。

②.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顯示了他成竹在胸,從容應對的大智大勇,矛盾雙方圍繞“保璧”與“騙璧”展開了三個回合的較量:第一個回合獻璧取璧。獻璧之后,相如敏銳地覺察到秦王“無意”償趙城。章臺接見,美人相伴,狂呼萬歲,君臣上下,沒有一點迎見外臣的禮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計,收回璧玉,然后,對比趙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責秦王無理無償,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來威脅對方,利用秦王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有“辭謝”割城。

第二個回合,歸璧于趙。相如看出秦城“實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趙王恐,不敢不獻”的話來迎合秦王的虛榮心,一方面向秦王考慮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條件,于是相如采取斷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第三個回合,延斥秦王。藺相如在大庭廣眾之下,援引歷史,揭露秦國歷朝歷代,背信棄義的慣用伎倆,并理直氣壯地告訴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趙國,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無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歸趙”的徹底勝利,化解了趙王的困窘,打擊了秦國的威風,捍衛(wèi)了趙國的尊嚴。

四、澠池之會:品味語言,把握人物。

[問題]:

①.“澠池之會”在記載會場情況時,分別怎樣描寫秦趙御史的/表現(xiàn)了雙方怎樣的心態(tài)智謀?

②.“澠池之會”在記載秦趙君王會見,以樂助興的內(nèi)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樣的不同?

③.藺相如的“五步之內(nèi),請以頸血濺大王矣”有什么含義?

[明確]

①.記載會場情況時,秦御史“前書曰”``````,而趙御史卻是藺相如“顧召”而書的,只待趙王一鼓瑟,,秦御史立即上前大書一筆,借以羞辱趙國,而當藺相如反擊成功,需要記載時,卻“顧召”趙御史?!邦櫿佟奔椿仡^招呼??梢姡w王君臣在秦國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一籌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該記載時,趙御史尚在云里霧中,須待相如回頭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顧召”也同“前書”構成了三層對比:一是秦趙雙方對此,秦蓄謀已久,奸詐陰險,趙呆若木雞,不知所措;二是藺相如與趙君臣對比,趙君臣手足無措,怯懦無能,藺相如有膽有識,智勇拔俗;三是藺相如與秦君臣對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藺相如有理有節(jié),士可殺不可辱。

②.在在記載內(nèi)容上,秦御史著一“會”字,藺相如則用一“為(wèi)”字,“令”者,威逼也,不得不為;秦國君臣依靠其強力威壓,逼迫趙王就范,置趙王于優(yōu)伶之地,不禁沾沾自喜趙王幾近優(yōu)伶,顔面丟盡!“為”者,替也,給也,非為威逼,主動請擊也,非為人請,自愿為之也。藺相如挽狂瀾于既倒,反令秦王擊缶,缶乃市井盛酒漿之容器,其為樂器則為劣等,秦王無奈,擊缶助興,無地自容!兩個動詞,意蘊豐富,一個是鼓瑟,一個是擊缶;一個是被逼無奈,一個是死皮賴臉要獻丑,秦國君臣滿盤皆輸!

③.秦王不肯擊缶,藺相如一句話,改變了他的念頭:“五步之內(nèi),請以頸血濺大王矣!”無須高聲,無須宏論,藺相如交代了兩個事實,作了一個暗示。兩個事實是:一、兩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藺相如的人質(zhì);一、在秦王面前是一個敢“以頸血濺大王”的人,是一個大智大勇,敢說敢為的人,是一個不顧生死,死而更勇的人。一個暗示是:我要與你同歸于盡!無庸置辯的事實,凌厲明確的暗示,秦王除了服從,別無選擇。

五、“廉藺合歡”:感悟思想,把握人物。

[問題]:“負荊請罪”這外故事運用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來刻繪人物形象?

[明確]??運用對比反襯的手法,可以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鮮明突出。作者以廉頗的居功自傲,心胸狹隘,反襯藺相如的豁達大度,顧全大局。廉頗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鄙視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藺相如在與舍人的對話中則說:“顧吾念之,強秦之所駣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边@時,作者又以廉頗重視軍事斗爭,輕視外交斗爭,反襯藺相如的見識卓爾不凡,超人一等。

六、溝通聯(lián)系,總結、深化

以上,我們抓住三個故事,各有側重地解讀了司馬遷的寫人藝術。完璧歸趙注重在矛盾沖突的發(fā)展變化中刻繪人物。“澠池之會”注重??簡潔平實,凝練傳神的語言來描繪人物,“廉藺合歡”注重在對比、反襯中凸現(xiàn)人物的思想性格。其實,三個故事中,這些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不是絕然分開,相反,司馬遷非常注重綜合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對比反襯,貫穿始終,語言出彩,比比皆是;矛盾沖突,起伏跌宕,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既要相對集中,突出重點,又要整體著眼,前后勾勒,以求對人物形象有一個充實、完整的理解。

七、課后作業(yè):

試以“完璧歸趙”為例分析司馬遷的語言藝術(或?qū)Ρ确匆r手法的運用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四

設計:汪振學

教學目標?:

1、繼續(xù)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xù)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史記》中的小說因素齊備。體會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3、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zhì)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zhì)疑。

重點難點:

1、積累文言常用詞,繼續(xù)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在學習小說技巧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鑒寫法。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第一教時

一、導入??課文:

司馬遷一生經(jīng)歷坎坷,因李陵一案而遭受酷刑中最為恥辱的腐刑后,“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fā)背沾衣也。”他曾想過死,但一想到“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他猶豫了,因為他把事業(yè)、理想看得比一切都寶貴,他思想升華了,毅然活下來,發(fā)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正因為如此,司馬遷才對那些在逆境中發(fā)憤,在厄運中不屈不撓,在險境中視死如歸的仁人志士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記》才會出現(xiàn)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難英雄形象。比如荊軻、毛遂、晁錯……而藺相如則是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藺相如在虎狼成群、險象橫生的環(huán)境中,置個人生死于不顧,以國家利益至上,憑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贏得了國家的尊嚴。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史記》中著名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

或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導入??。

2、由學生介紹課文故事發(fā)生時的戰(zhàn)國形式、歷史條件,教師補充。

合縱連橫:戰(zhàn)國時弱國聯(lián)合進攻強國,稱為合縱,隨從強國去進攻其他弱國,稱為連橫。戰(zhàn)國后期,秦最強大。合縱指齊、楚、燕、趙、魏、韓等國聯(lián)合抗秦;連衡是指這些國家中的某些國跟著秦國進攻其他國家。

戰(zhàn)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它要統(tǒng)一中國,采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zhàn)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楚國,所以它對趙國雖也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斗爭取得勝利的客觀有利條件.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勢,機智勇敢地進行斗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學生聽讀理解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本文寫了三個故事,以藺相如為主,以廉頗為賓,三件事都是突出藺相如的性格,廉頗后又有傳。

1—2節(jié):廉藺簡介

3—13節(jié):完璧歸趙。

14—16節(jié):澠池相會。

17—21節(jié)廉藺交歡(負荊請罪)

四、集中學習1—13節(jié)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將注音、部分疑難詞語的注釋寫到原文中。

2、師生共同疏通,明確重點詞語。

3、落實文句翻譯。

4、品讀“完璧歸趙”的故事,分析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諸侯”。

a、藺相如出使前初顯膽識:“寧許以負秦曲”。

b、藺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秦國不合禮數(shù)有三:章臺不是接見外臣的場所;美人不是禮待外臣的人員;“左右皆呼萬歲”,左右侍從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禮節(jié)。

c、藺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無意償城”后怎么辦?

設計智?。鸿涤需?,請指示王。

說理斗爭: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衛(wèi):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d、秦王“以詐佯為予趙城”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策?

首先,使出緩兵之計,要秦王齋戒,設九賓禮;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e、歸璧于趙后,藺相如又如何對秦王交代的?

①義責秦王朝歷來言而無信,“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备纱嗾f明璧已經(jīng)歸趙:“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②以“秦強而趙弱”的事實,說明只要“堅明約束”,“趙立奉璧來”。

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

④提出希望:“唯大王與群臣熟計議之”,暗示秦王殺使者不是好辦法。

f、出使結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眱蓢┏?,進入對立狀態(tài)。

g、概括:寫“完璧歸趙”,著重表現(xiàn)藺相如的大智大勇。

表現(xiàn)方法:①直接描寫(如寫藺相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

②間接描寫(以秦王的聲威、秦廷環(huán)境氣氛來反襯藺相如的鎮(zhèn)定自如,智勇雙全及非凡的外交斗爭藝術。

5、學生誦讀

五、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一、集中學習14—16節(jié)

1、學生對照注釋,試翻譯。

2、師生共同疏通,落實文句翻譯。

3、研讀、討論“澠池之會”。(會前計議:相如主行并從,廉送至境與訣;會上斗爭:迫使秦王擊破缶,反請咸陽為壽;斗爭結果:會上終不勝趙,會后秦不敢動。)

①秦軍在打勝仗的情況下為什么主動與趙求和?

在軍事上取得勝利的情況下,試圖在外交上以勢壓倒對方,逼迫對方投降,免去或減少動用武力的代價。

②秦王怎樣侮辱趙王?從哪些字可以看出來?藺相如是怎樣針鋒相對的?

“秦王飲酒酣”中的一個“酣”字寫出秦王的趾高氣揚、盛氣凌人的神態(tài);“令趙王鼓瑟”中的“令”寫出秦王自命高趙王一等,且要寫進史冊。

藺相如:首先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其次“前進缶,因跪請秦王”,“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再次“張目叱之,左右皆靡”。

③秦王一計未成,又提出“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的無理要求,藺相如如何對策?

藺相如針鋒相對,以攻為守,提出同樣要求:“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咸陽是秦的都城,其價值在趙十五城之上。

④“澠池之會”的結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終不能加勝于趙”;

二是“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

二、集中學習17—21節(jié)

1、學生朗讀,翻譯。

2、品讀討論:

①廉頗藺相如之間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頗的心理狀態(tài)有何變化?是由哪些語言體現(xiàn)出來的?

②藺相如是怎樣處理這一矛盾的?從而顯示出藺相如怎樣的性格特征?他們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礎是什么?

③作者寫藺相如舍人的諫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樣看待廉頗的形象?你喜歡他嗎?

3、誦讀,增強語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布置作業(yè)?。

第三課時

一、從小說鑒賞的角度分析寫作技巧。

從歷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現(xiàn)了士階層的兩個杰出人物在特定的歷史時代所起的重要的歷史作用,而且顯示出作為個體的士,怎樣在時代中把握機遇,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而作為文學作品的傳記文學,它又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可供寫作借鑒:

1、選取典型事件刻畫人物形象。(三個故事,集中、凝練、鮮明)。

2、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如完璧歸趙,秦求趙璧又不予之城,秦強而趙弱,矛盾陡起,藺相如分析了形勢,并入秦請完璧歸趙,情節(jié)已趨緩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緊張,秦王答應相如的要求,又趨緩和,相如欺秦王,幾被處死,情節(jié)緊張,秦王終于畢禮而歸之,不再索璧,又趨緩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趙,又緊張,為和好,引出澠池會,歸國拜上卿,廉頗與之爭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

4、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

5、懸念、虛實映襯等技巧在本文體現(xiàn)突出。

二、結合課后資料《藺相如完璧歸趙論》,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看有什么新的研究體會。

1、翻譯這節(jié)文字。

2、王世貞“對這種稱道”提出質(zhì)疑,他的疑點何在?

疑點:奈之何既畏而復挑真怒也!

秦強趙弱,趙畏秦合理,挑其怒不合理。

3、何以見得是故意挑其怒?

秦王設九賓,齋戒而待相如上璧,相如欺秦王,這就使秦有了理,有借口攻趙索璧。這就是挑其怒,對強權不能搞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置疑啟示:

這個疑點并不能否定此傳,還需史實旁證,但這里提出的矛盾性細節(jié)足以構成了疑點,疑點可成立。

質(zhì)疑的內(nèi)容要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像本文的疑,就有澄清史實的價值。《石鐘山記》也是質(zhì)疑,就有研究命名邏輯的價值,惜之,蘇軾沒能,也不可能把這一邏輯方法問題徹底解決。但是引發(fā)人們探究的欲念,還是有價值的。

提出質(zhì)疑,就要有辯駁,要駁倒不合理的,要找不合理之處,進行反駁,反駁的理由要充分,這也要合乎邏輯和事實,最后再提出自己合理的看法。

三、歸納整理本文的語言現(xiàn)象,進一步進行考點知識梳理。

1、通假字

⑴可與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書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圖: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繆,通“穆“。

⑹唯大王與群臣孰計義之:孰,通“熟”,仔細。

2、一詞多義

⑴負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謙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⑵使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引申為掉轉)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的)

②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⑹以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為

3、古今異義

⑴拜為上卿--拜,授予官職

⑵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患,憂慮,擔心

⑶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⑷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去,離開;親戚,近親及姻親.

⑸請指示王--指示,指給...看

⑹于是相如前進缶--前進,上前進獻

⑺宣言曰:事見相職必辱之--宣言,揚言,到處說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詞類活用

⑴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衣,穿

⑵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間,從小路

⑶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負.使...承擔

④畢禮而歸之-歸,使...回去

⑷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為先;后,以...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

③我為趙將

⑵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⑶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

四、布置作業(yè)?。

附:課后資料《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翻譯。

藺相如完璧歸趙,人們都稱贊他。但我不敢認為這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秦國拿了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騙趙國,并且用威脅的態(tài)度企圖攫取它的和氏璧。這時說秦國想要得到璧是實情,但不是要趁此機會窺伺趙國的呀。趙國知道這個真實的情況就不給它,不知道這個真實的情況就給它;知道這個真實情況而懼怕秦國就給它,知道這個真實情況而不懼怕秦國就不給它。這只要兩句話就能解決的啊,為什么既懼怕它而又要去挑起它的怒火呢!

況且說到秦國想要得到這塊璧,趙國不肯給它,雙方是無所謂是非曲直的。趙國送去了璧而秦國不交割城池,那錯在秦國。秦國交出了城池而趙國反把璧拿回去了,這錯在趙國。要想使這錯在秦國,就不如舍棄這塊璧;害怕丟掉這塊璧,就不如不送去了。那秦王既然按照地圖去交割城池,又準備九賓的隆重禮儀,齋戒沐浴了才來接受這塊璧,照這形勢已是不得不給城池的了。如果璧拿去了而不給城,相如就可以上前去恭敬地說:“我本來就知道大王是不會給城的。那璧不是趙國的璧嗎?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國的珍寶啊。如今使大王為了這塊璧的緣故,而失去了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會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們拋棄了如同草芥一般。大王不給城池,卻騙取了趙國的璧,就為了一塊璧的緣故,而竟在天下人的面前失去信用,我請求就死在這里,來表明大王的失信?!边@樣,秦王未必不歸還璧。當時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懷揣著璧逃回去,把這有理的一方給了秦國呢!那時秦國的意思還不打算和趙國斷絕關系啊。假如秦王發(fā)怒而在大街上殺掉相如,派武安君統(tǒng)領十萬大軍兵臨邯鄲,責問那塊璧的去向以及為何失信,秦一次勝仗就可以使相如滅族,再次勝仗那塊璧就終于送到秦國了。

我所以說,藺相如能夠保全這塊璧,那是上天的保佑啊。至于他在澠池對秦國所表示的強硬態(tài)度,溫和忍讓地對待廉頗,那辦法是越做越神妙的了。所以能夠趙國,這實在是上天袒護保佑著它啊!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五

山東省單縣一中 初鳳平

一、 字音練習:給劃線字注音。

繆( )賢 赦( )免 袒( )露 倨( )傲 睨( )柱

佯( )為 湯鑊( ) 靡( )亂 不懌( ) 避匿( )

二、 文學常識:填空。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 體 史,又名《太史公書》。它記載了從傳說中的

到漢武帝時共約 年的歷史,魯迅先生評之為 “ ”。全書體例包括 、 、 、

、 五部分,共 篇。作者 ,字 ,是 朝偉大的

家、 家。

三、 通假字:解釋句中通假字。

1、可予不?( ) 2、臣愿奉璧往使。( )

3、拜送書于庭( ) 4、召有司案圖( )

5、秦自繆公以來( ) 6、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

四、 古今異義:解釋劃線的詞的古今義。

1、 請指示王 古義 今義

2、 廉頗宣言曰 古義 今義

3、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古義 今義

4、 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美人:古義 今義

左右:古義 今義

五、 實詞虛詞:解釋劃線詞的意義。

1、舍人( ) 2、使人遺( )趙王書( )

3、徒見欺( ) 4、竊計( ) 5、即患秦兵之來( )

6、不可不許( ) 7、秦以城求璧而( )趙不許,曲( )在趙

8、寧許以負秦曲( )8、秦貪,負其強( ) 9、固請( )

10、以一璧之固逆( )強秦之歡 11、嚴大國之威( )

12、召有司案圖( ) 13、間至趙矣( )14、特( )以詐佯為予趙

15、引趙使者藺相如( ) 16、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17、拔石城( )

18、左右欲引( )相如去( ) 19、不如因而厚遇之( )

20、相如顧( )召趙御史書( )曰 21、為趙王壽( )

22、且( )相如素( )賤人,吾羞( ),不忍為之下

23、臣所以( )去( )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 )也

24、公之視廉將軍孰與( )秦王 25、臣等不肖( )

26、相如雖駑( ),獨( )畏廉將軍哉?顧( )吾念之

六、 詞類活用:解釋劃線詞的詞類活用。

1、寧許以負秦曲( ) 2、怒發(fā)上沖冠( )

3、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 4、大王必欲急臣( )

5、舍相如廣成傳舍( ) 6、乃使從者衣褐( )

7、間至趙矣( ) 8、卒廷見相如( )

9、相如前進缶( ) 10、左右欲刃相如( )

11、且庸人尚羞之( ) 12、請以咸陽為趙王壽( )

13、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

14、臣請完璧歸趙( ) 15、欲與王為好( )

七、 句式:判斷下列句式。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 2、求人可使報秦者( )

3、而君幸于趙王( ) 4、徒見欺( )

5、君何以知燕王( ) 6、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

7、故燕王欲結于君( ) 8、乃設九賓禮于廷( )

9、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 9、趙王以為賢大夫( )

八、 省略句:填上所省略的內(nèi)容。

1、大王見臣( )列觀 2、不如因( )而厚遇之 3、( )卒廷見相如

九、 一詞多義:解釋詞義。

1、 顧 a相如顧召趙御史書曰( ) 2、引a引趙使者藺相如( )

b顧野有麥場 ( ) b左右欲引相如去( )

c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c相如引車避匿( )

d顧吾念之( ) d引而不發(fā) ( )

2、 幸 a而君幸于趙王( ) 4、以 a以勇氣聞于諸侯( )

b則幸得脫矣 ( ) b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c大王亦幸赦臣( ) c以絕秦望 ( )

d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 ) d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5、 而 a夫秦強而趙弱( ) 6、因 a相如因持璧卻立( )

b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 ) b不如因而厚遇之( )

c不如因而厚遇之( ) c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 )

d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 )

十、 翻譯。

1、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

2、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2、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4、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04年8月4日)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六

一、教學目標?

(一)認識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暴和顧全大局的精神;認識廉頗公忠體國和勇于改過的精神。

(二)了解史傳作品在選材和布局上的特點。

(三)學習文言詞詞義辨析的方法。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有人說,第2段”藺相如者,趙人也,為宦者令繆賢舍人”一句可刪。理由有二:①刪去此段則第1段和第3段銜接得自然;②此句與第4段開頭”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重復。試據(jù)文章布局的道理給予反駁。分析:不可刪的理由有二:①本文是一篇”合傳”,廉藺二人,一將一相,相互配合,對維護趙國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按《史記》體例,在傳記開頭將二人并提,表明二人的事業(yè)是密不可分的。②這樣開頭既突出了廉頗的戰(zhàn)功,又突出了藺相如的出身低微,可使讀者了解繆賢舉賢、趙王破格提拔、廉頗”宣言”而后”負荊”的深刻意義。

(二)相如奉璧使秦一節(jié)是按怎樣的層次來敘述的?這樣的布局有什么好處?

分析:在獻璧后作者集資描繪了藺相如三次有步驟的行動:取璧、保璧、歸璧。無不緊扣著和氏璧的命運。這樣的布局使藺相如如同置身于一個五光十色的舞臺,其機智果敢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

(三)本文第12段已將”完璧歸趙”故事敘述完畢,為什么作者在它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這兩句話?

分析:這兩句話在全文結構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揭露了秦王”以城易璧”的騸,肯定了趙反欺騙斗爭的勝利;另一方面又暗示秦王惱羞成怒,導致對趙采取軍事行動,由此過渡到下文。

(四)從來史筆求簡。試比較下面兩組話,說說哪一種寫法好?

a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b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勇而有謀,宜可使?!?

a于是舍人直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請辭去?!?

b于是舍人相與諫藺相如,欲辭去

分析:b的寫法不好,①用b的寫法,則繆賢敢于薦舍人去充當使者、趙王同意召見相如,均不可得而知,視國家大事為兒戲,不符合史家選材原則。②用b的寫法,略去諫的內(nèi)容,則下文”獨畏廉將軍哉”推動所本。

緊接本文,原作還有這樣一段話: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復伐齊畿,拔之。后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后四年,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于閼與下?!?

分析:這是對上文的補筆,略寫”廉藺交歡”后五年間趙國的大事,從側面贊揚廉藺二人精誠團結,在軍事上產(chǎn)生了積極的結果。

(六)難詞釋義。

(1)一詞多義類:

負:①依仗(負其強)

②承擔,使承擔(寧許以負秦曲)

③背著(肉袒負荊)

④辜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⑤背棄(負約不償城)

引:①把箭射出去(引而不發(fā))

②拉(欲引相如去)

③延請(引趙使者藺相如)

④掉轉(引車避匿)

幸:①僥幸(則幸得脫矣)

②表敬用(大王亦幸赦臣)

③寵幸(幸于趙王)

小結:①抓住一個最基本的意思;②結合上下文內(nèi)容加以引申。

(2)引申一個特殊種類——詞義隨用法的變化而變化:

①名詞活用如動詞。

衣:穿(乃使其從者衣褐)

刃:殺(左右欲刃相如)

舍:安置住下(舍相如廣成傳舍)

②形容詞、動詞的活用。

完:使……完好(臣請完璧歸趙)

畢:將……進行完畢(畢禮而歸之)

歸:送回(畢禮而歸之)

破:把……弄破(恐其破璧)

急:使……急、逼迫(大王必欲急臣)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略)

(二)司驪遷和《史記》簡介。

1.司馬遷簡介。

司驪遷(約前145~約前90),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字子長,夏陽(今陜西朝韓城南)人。其父司驪談是漢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書、編寫史料,兼管國家典籍、天文歷法的官職)。

司馬早遷年游蹤遍及南北,到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妒酚?。太史公自序》有這樣的記載:”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規(guī)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講業(yè)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xiāng)射鄒、嶧、彭城,過梁、楚以歸?!?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篤。父親臨終前囑咐他說:”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余死,汝必為太史;為太史,無忘吾所俗論著矣?!辈⒏嬲]他不要”廢天下史文”。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父職,任太史令,得以博覽皇家珍藏的大量圖書、檔案和文獻,為《史記》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天漢二年(前99),在《史記》草創(chuàng)未就之際,司馬遷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辯解而被捕下獄,受腐刑。出獄手任中書令(掌管皇家機要文件),繼續(xù)發(fā)憤著書,于征和二年(前91)寫成《史記》。

(注:可預備一張中國全圖,講述時指出司馬遷游蹤的大致方位。)

2.《史記》簡介。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記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長達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本紀12篇,世家30篇,列傳70篇,年表10篇,書8篇,共52萬字。本紀、世家、列傳用于記述人物事跡,書用于說明各種制度的發(fā)展變化,表用于顯示史事的脈絡,奠定了后世寫史的體例。

《史記》有很高史學價值。班固稱贊這部書說:”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zhì)而不俚,其文質(zhì),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幫謂之實錄?!保ā稘h書。司馬遷傳》)意思是它高度地反映了歷史的真實。不僅如此,其中《陳涉世家》肯定了陳涉起義的作用;《河渠書》、《平準書》、《貨殖列傳》反映了社會經(jīng)濟生活;《匈奴列傳》《西南夷列傳》等記敘了少數(shù)民族的活動,這些都是本書的優(yōu)點。

《史記》又有很高高的價值。書中對部分歷史人物的敘述,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學習《廉頗藺相如列傳》這篇課文,我們將對此有深刻的體會。

(三)時代背景簡介。

戰(zhàn)國(前403~前221)是一個兼并劇烈的歷史時期。本文所敘史實發(fā)生在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間,正值戰(zhàn)國中期之末。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領了巴蜀,并奪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敗楚軍,初步形成了統(tǒng)一全國的趨勢。在此期間,秦以主力圖楚,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縣、均縣等地)及漢水北岸,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遷都于陳(今河南淮陽)。盡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對趙的進攻,所以如何對付秦的挑戰(zhàn)已成為趙國安危之所系的大問題。廉頗和藺相如就是在這個歷史舞臺上起關鍵作用的人物。

教法:在講解上述內(nèi)容之后,可以先畫一個《趙大事紀年表》,按課文填寫可填的項目.,然后提問學生:

“完璧歸趙”、”澠池會”、”廉藺交歡”三個故事各發(fā)生在哪一年?

趙大事紀年表:

趙惠文王年序 大事

16年(前283) 廉頗伐齊,取陽晉。

17年(前282) 藺相如完璧歸趙當在此年。

18年(前281) 秦伐趙,拔石城。

19年(前280) 秦復攻趙,殺二萬人。

20年(前279) 澠池會。廉藺交歡當在本年或稍后。

(注:此表與《史記。六國年表》人個別地方有出入,但澠池會的年代是以《年表》為依據(jù)的。)

(四)檢查預習情況:學生復述”完璧歸趙”的故事。

(五)講解課文第1~5段。

1.閱讀課文第1~2段。先解釋”合傳”體例,然后提問:

(1)從節(jié)選的這一部分看,文章以記述藺相如為主,為什么開篇介紹人物履歷將廉頗置于藺相如之前?(廉頗拜為上卿時,而藺相如為”舍人”,地位相差懸殊。補充:傳的后半部敘謙頗事跡較多。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2)”為宦者令繆賢舍人”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舍人地位低微,況為宦者令舍人乎!又,為藺相如被薦使秦設伏。)

(注:括號內(nèi)的話是答案要點,其中加著重號的語句即點評語,可寫在黑板上。下同。)

2.齊讀第3段。

(1)讓學生概括大意。(故事緣起)

(2)指出”求人可使報秦者”為本段關鍵句,并加分析。(為相如出場作鋪墊)

(3)提問:本段寫趙君臣議而不決,有什么用意?(烘托相如膽識)

3.齊讀第4段。

(1)指出古代宦官不得干預朝政,當時又有薦人不當一并治罪的規(guī)定,然后叫一個學生重讀”臣嘗有罪”至段末這一部分,讓全班學生仔細品味。

(2)敘史貴簡。從這個原則出發(fā),能不能將這段話改寫為:”于是繆賢薦藺相如,王許之。”(不能)

(3)討論中可提出一些輔助性問題:繆賢是怎樣的人?(挺身而出,亦有膽識,)對表現(xiàn)藺相如有什么作用?(先虛寫一筆)劃也關鍵語句。(”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保?

4.齊讀第5段。

(1)教師將藺相如的對策語連貫起來朗讀一遍,然后帶領同學分析它的特點。(見事深刻、決斷明確_真乃快人快語;對奉使一事,早已成竹在胸。)

(2)聯(lián)系上文說說在安排主要人物出場上的特點。(設伏_陪襯_虛寫_出場便不同凡響。)

5.整理前五段詞語。

(1)通假字:斧質(zhì)(??)可予不(否)奉(捧)壁。

(2)古代慣用語:”見”用于表示被動(徒見欺)。

“于”也用于表示被動(幸于趙王)。

試比較二者的不同。

(六)講解第6~13段。

1.學生朗讀”大王俗得璧……俱碎于柱矣”段話之后,提出以下的問題進行討論:

(1)這段話是怎樣的情況下說的?(”秦王無意償趙城”。)藺相如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注意行文前后照應。)”章臺”——”列觀”;”以示美人”——”傳之美人?!?

(2)劃分這段話的層次。(述”奉璧”使秦經(jīng)過;斥秦王無禮,說明”復取璧”原因;預防秦王”強奪”之策。)

(3)討論這段話的內(nèi)容及方式: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借趙群臣語揭出秦王要害)。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在國乎”(由抑轉揚,緩和氣氛)。

“且以璧之故逆秦之歡,不可”(說明趙方誠意,以退為進。)。

說”齋戒五日”一事(”修敬”是關鍵,為要求秦王”齋戒”五日設伏,何等周密)。

不可”逆強秦之歡”(又何等委曲)。

“戲弄”(”怒發(fā)上沖冠”之由,照應上文)。

“臣頭與璧俱碎于柱”(一夫決死,萬乘莫當,秦王入我掌中)。

(4)從秦王的反應來看,這段話有怎機關報特點?秦王”辭謝”是否僅僅因為”恐其破”?(這段話義正辭嚴,切中三八式秦方要害,使秦王理屈詞窮。)

(5)從這段話看藺相如的策略。

提示:要聯(lián)系上下文,例如上文未提趙王”齋戒五日”一事;要著眼于”完璧歸趙”的全過程。

“璧有瑕”(”復取璧”的辦法何等巧妙)。

“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向秦王提出同樣要求前提,暗藏歸璧于趙的計劃,使秦王入彀)。

“拜送書于庭”(為提出”設九賓于廷”設伏,這關涉到相如的下一步計劃,以進為退)。

(6)小結藺相如的性格特點。(有膽識,有智謀,善于相機行事,掌握主動)

(7)要求全班內(nèi)科學將這段話重讀一遍,再抽查個別學生,看看是否已達到基本成誦。

2.學生朗讀”秦自繆公以來……孰計議之”這段話后,提出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指出這話是在”九賓禮”以說的,要求學生細讀有關注釋,體會藺相如說這番話的意圖。

(2)劃分這段話的層次。(聲稱璧已送回趙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甘愿受刑)

(3)這段話的要害是什么(”先割十五都予趙”——擊中秦王要害。)(抓住這個要害,則藺相如之使人持璧歸趙,要求”高九賓于遷”等等作法之用心,無不害然而明。

(4)這段話還有哪些特點?(理解”令人持璧歸”,歸罪于秦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故秦王之受欺,咎由自取,而相如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先割十五都予趙”檢驗秦王是否有”易璧”的誠意;自己承擔”欺大王之罪”,與趙王無關。)

(5)快速背誦練習:把這段話齊讀兩遍,然后抽查個別學生。

3.試簡工回答下列問題,體會《史記》寫作上的某些特點。

(1)次要人物的處理。

作者是怎樣描寫秦王的?哪些屬于正面描寫?哪些屬于側面描寫?(”傳之美人及左右”——正面;”左右皆呼萬歲”——側面。極寫秦王之貪傲慢?!笨制淦畦怠笍拇艘酝宥加柃w”——正面寫心理動作,表現(xiàn)其狡詐?!鼻赝跻蛟弧叾Y而歸之”正面,寫人物語言,表現(xiàn)秦王在關鍵時刻能從大局著眼,有大國之君的風度。)

(2)說說下面兩組細節(jié)的作用。

a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

b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七)講解第14~16段(”澠池會”)。

1.澠池會是在怎樣的背景下舉行的?(”其后,秦伐趙^殺二萬人”。補充說明:春秋舊中國戰(zhàn)國時期諸侯之間在戰(zhàn)后舉行雙方國君會晤的慣例。)這樣的背景說明了什么?(趙是以戰(zhàn)敗國身份與會。)

2.秦王為什么主動提出舉行這次會晤?趙王為什么”畏秦,欲毋行”?(秦王不懷好意,借會晤取得戰(zhàn)場上沒有取得東西,所以趙王畏秦詐騙。)

補充史實:秦一向以詐和力制服侯。前340年商鞅伐魏,以”為好會”為名騙魏主將分子來會,然后扣留他;魏失主將,大敗。前313年,張儀以獻地六百里誘使楚懷王與齊斷交。齊楚斷交后,張儀改為獻地六里。

3.學生齊讀廉頗送別趙王時說的那一段話,然后提問:

根據(jù)這段話說說廉頗對待國家大事的態(tài)度。(考慮到澠池會的最壞結果:秦方扣留趙王。以”請立太子為王”擊破秦的陰謀。說明分謹慎持重,對敵斗爭堅決,有長遠眼光。)作者詳寫這段放話有什么用意?(為”廉藺交歡”張本。)

4.學生默讀第15、16兩段,復述澠池會上的斗爭經(jīng)過,然后提問:

從藺相如跟秦方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過程可以看出什么?(秦方蓄意進行挑釁;藺相如不畏強暴。)

趙王認為藺相如”功大”,是否有理由?(維護了趙國的尊嚴,表示敢于跟秦斗爭的決心。)

5.廉頗是否也有功呢?(有?!壁w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一句暗寫廉頗。以軍事力量作后盾,挫敗了秦方以武力相脅的陰謀。)

(八)講解第17~21段(廉藺交歡)。

1.指出這部分要求背誦,然后齊讀。

2.劃分本部分層次,為誦讀作準備。(相如”拜為上卿”→廉頗”宣言”→相如”避匿”→相如答舍人諫→廉頗”負荊”)

3.在你看來,這部分的核心是哪一句話?(”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國家之急”是指什么說的?(強秦加兵。)”私仇”又是指什么說的?(”兩虎共”)

4.誦讀藺相如”夫以秦王之威……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明人李贄評相如”引車避匿”一事說:”節(jié)節(jié)見相如智勇俱妙?!痹嚱Y合這段話說說”妙”在什么地方。(相如深知廉頗公忠體國之心,故以”秦王之威”相比,又以”國家之急”相許,足見其胸襟闊大,如此方能使廉頗頓悟己非。)

5.廉頗始而”宣惡言”,聞藺相如語即”肉袒負荊”,”至藺相如門謝罪”,這前后對比說明了什么?(說明他的居功自傲是他思想中次要的一面,所以聽了藺相如的那一番話后,十分感愧,立即從計較個人得失的立場轉到維護國家利益的正確立場上來,表現(xiàn)了公忠體國、勇于改過的精神。)

(楊晉銓???設計)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七

【教學目的】

1.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xiàn)象和特殊句式。

2.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

3.認識廉頗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養(yǎng)學生先國后私的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學生嚴于律己,有錯就改。

*課時

一、導語設計

從介紹司馬遷生平及其著作切入,旨在加深學生對這一重要文學常識的印象。

二、解題

1.文體簡介:傳記,是記錄某人生平事跡的文字?!妒酚洝分械?2本紀、30世家、70列傳都屬于傳記文。

2.時代背景:廉頗、藺相如生活在戰(zhàn)國后期的趙國,在當時“七雄”并峙的形勢下,各諸侯國都想以武力統(tǒng)一中國。因此,各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軍事斗爭和外交斗爭。趙惠文王時代,秦強而趙弱,兩國時戰(zhàn)時和,本文就反映了這個時期秦趙爭斗的一個側面。

(解說:了解文體,便于掌握文體特點;了解時代背景,有助于加深對廉頗、藺相如性格品質(zhì)的認識。)

三、熟悉課文,歸納知識點

1.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找出生字難字和難斷之句,并自己動手解決。

(2)播放錄音,正音正字。

(3)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和思想情感,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句。

(解說:此步驟反復誦讀,旨在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難點、找出問題,為自主性學習打下基礎。)

2.查閱討論,歸納重難點。

(1)學生自己動手查閱工具書,并互相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2)教師出示投影,歸納重難點。

a.通假字

①可與不?!安弧蓖ā胺瘛保硪蓡栒Z氣。

②臣愿奉璧西入秦?!胺睢蓖ā芭酢?,用手托。

③拜送書于庭?!巴ァ蓖ā巴ⅰ?,朝廷。

④如有司案圖?!鞍浮蓖ā鞍础?,察看。

⑤設九賓禮于廷?!百e”通“儐”,古代指接引賓客的人,也指贊禮的人。

⑥秦自繆公以來,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翱姟蓖ā澳隆?。

⑦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笆搿蓖ā笆臁?,仔細。

⑧請奉盆缶?!胺睢蓖ā芭酢?,托、舉。

b.一詞多義

①秦貪,負其強(依仗,憑借)

②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辜負,對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

⑤廉頗聞之,肉袒負荊(背著)

使

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從者衣褐(讓)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①引趙使者藺相如(引見,延請)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車避匿(牽,拉;這里引申為調(diào)轉)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白白地)

②而藺相如使以口舌為勞(只,只不過)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僥幸)

②而君幸于趙王(寵幸)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憑)

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用,拿)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來,連詞)

④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用以,用來)

⑤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為)

c.古今異義(在此只列出古義)

①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②欲勿與,即患秦兵之來(憂慮,擔心)

③請以咸陽為趙王壽(向人敬酒或獻禮)

④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離開)(近親及姻親)

⑤請指示王(指給……看)

⑥于是相如前進缶(上前進獻)

⑦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揚言,到處說)

⑧布衣之交(平民)

d.詞類活用

a.名詞作動詞:

①舍相如廣成傳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③乃使從者衣褐(穿)

b.名詞作狀語:

①而相如庭斥之(通“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從小路)

c.使動用法:

①完璧歸趙(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

③寧許以負秦曲(使……承擔)④畢禮而歸之(使……回去)

d.意動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以……為羞恥)

②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為先;以……為后)

e.形容詞作動詞:

①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尊重)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寬待)

e.特殊句式

a.判斷句:

①廉頗者,趙之良將也②和氏璧,天下共傳寶也③我為趙將

b.被動句:

①而君幸于趙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倒裝句:

①賓語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語后置:求人可使報秦者

③介賓短語后置:拜送書于廷

(解說: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教師糾正錯誤,強調(diào)重點,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些基礎知識。)

第二課時

一、研習課文

1.請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討論歸納人物思想性格。

2.分析文章選材特點。

(1)文章寫的是合傳。兩個人物一生事跡很多,在紛繁龐雜的素材中,作者是如何選擇材料的?

明確:作者緊緊圍繞主旨,從廉藺二人一生紛繁的材料中,從不同的側面選取了既分別突出兩人功績又與兩人相互關聯(lián)的三件事。這三件事既有獨立性,又有連貫性,情節(jié)相當完整,*能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具代表性。前兩件反映秦趙兩國之間的矛盾,后一件反映國內(nèi)矛盾,人物性格就在矛盾的發(fā)展中得以體現(xiàn)。選材是相當?shù)湫偷摹?/p>

(2)作者對已選材料又是怎樣精當剪裁,使得文章主次分明詳略得當?shù)模?/p>

明確:作者根據(jù)主旨的需要,對于已選材料,分別采取了明寫、暗寫、詳寫、略寫的方法。明寫者詳,暗寫者略。

表現(xiàn)在人物描寫上,作者以藺相如為主,詳寫、明寫;以廉頗為輔,略寫、暗寫。但文中都能做到各盡其妙,使廉、藺二人的性格同樣鮮明、突出。“完璧歸趙”完全寫藺相如,主要表現(xiàn)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胸懷和智勇雙全的品質(zhì)?!皾瞥叵鄷痹攲懱A相如,主要表現(xiàn)他的機智果敢;略寫廉頗,表現(xiàn)他參與決策,勇而有謀,以軍事力量支持藺相如外交斗爭的愛國行動?!皩⑾嘟粴g”合寫兩人,還是以藺相如為主,通過藺相如的先國后私,廉頗的勇于改過,把兩人的思想統(tǒng)一到愛國這一基本點和共同點上。

在事件經(jīng)過的敘述上也有詳略之分。如“完璧歸趙”部分,對秦決策寫得詳,入秦經(jīng)過寫得略;對秦斗爭寫得詳,斗爭結果寫得略。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手段。

(1)運用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

明確:以藺相如為例,作者運用了多種文學手段刻畫人物形象。

①側面描寫。如繆賢推薦藺相如,從他的推薦中,可見藺相如的膽識智謀。

②正面描寫。如直接描寫藺相如的語言、行動、表情和神態(tài)。在正面描寫時,有時集中筆力寫一個人;有時同時寫兩個人,通過對照,表現(xiàn)藺相如;有時用環(huán)境氣氛烘托,如藺相如獻璧時,秦王“傳以示美人及其左右,左右皆呼萬歲”,顯示了秦廷的威嚴氣氛,烘托出藺相如不為威勢所懾的機智勇敢的性格。

③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以“完璧歸趙”為例,出使秦國之前,擺在趙國面前的是“予璧”和“勿予”的矛盾。在趙國君臣一籌莫展、久計不決的情況下,藺相如一番誠懇有禮的分析點醒了趙王,表現(xiàn)了藺相如處事果斷機智的性格特征。出使秦國后,強秦和弱趙之間“奪璧”和“保璧”,“殺藺”和“保藺”的矛盾更加尖銳突出。在秦廷之上,藺相如審時度勢,巧設妙計保住和氏璧。并能慷慨陳詞,怒斥秦國君臣不守信用。在這場斗智斗勇的較量中,藺相如*終以他有禮有節(jié),機智勇敢的個性魅力征服了秦王。在這一個又一個以弱對強、困難重重、險象環(huán)生的矛盾沖突中,藺相如機智勇敢的個性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

(解說:這一步驟教師只以舉例的方式加以分析,幫助學生掌握刻畫人物的多種手段和方法,其余兩個故事的分析由學生完成。)

(2)個性化的對話描寫。

在三個事件的描述中,大段對話占了很大篇幅,有的情節(jié)干脆由對話來表達,許多對話形象地表現(xiàn)了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使我們?nèi)缏勂渎?,如見其人。先說藺相如,他在秦廷上的慷慨陳詞,有時語氣平和,謙恭有禮,使對方放松警惕;有時直言斥責,有理有據(jù),雄辯折人;有時堅決表態(tài),分析利害,暗示對方;有時怒不可遏,咄咄逼人??傊?,詞鋒犀利,剛柔兼施,而又輕重恰當,充分表現(xiàn)了他是一個熱愛祖國、不畏*、有智有勇,長于辭令的外交家。再說廉頗,在將相交歡事件中,他先前說的這一番話,表現(xiàn)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狹窄,非常符合武將廉頗的性格特點,后來寫他知過改過,負荊請罪時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語言不多,坦誠直率,可敬可愛。

(解說:對話描寫的分析,宜以學生為主,教師必要時適當點撥。)

二、難點探究

1.有人說,第2段“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一句可刪。理由有二:①刪去此段則第1段和第3段銜接自然;②此句與第4段開頭“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重復。你認為可刪嗎?理由是什么?

2.文章用大量篇幅寫藺相如卻簡寫廉頗,這種布局合理嗎?請闡明理由。

3.本文第12段已將“完璧歸趙”敘述完整,可后面又加上“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兩句話,是否累贅?為什么?

4.敘史貴簡。文中“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鯁枺骸我灾??’對曰:‘臣嘗有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改成“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勇而有謀,宜可使?!蔽闹小坝谑巧崛讼嗯c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臣等不肖,請辭去。’”改成:“于是舍人相與諫相如,欲辭去。”何如?請闡明理由。

(解說:這些題目均為開放性題目,答案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圓其說即可。)

三、對比閱讀

1.用powerpoint出示《刺客列傳》中的《荊軻刺秦王》選段,學生自行閱讀。

2.分析:藺相如和荊軻同是門客,同是面對暴虐的秦王,同是處理非常事件,為什么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呢?你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請寫一篇800字左右的短文。

(解說:對比閱讀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閱讀方法,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閱讀消化可在課上完成,分析寫文章可放在課下完成。)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八

《廉頗藺相如列傳》導學

一、作家作品。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述帝王以外的人物事跡,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列傳中的一篇代表作。

《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寫作技巧,人物形象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公元前四世紀,戰(zhàn)國"七雄"征戰(zhàn)不已。秦國最強,它對六國都有野心。秦國多次擊趙,但趙國重用廉頗、藺相如,將相團結合作,外交上、軍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國家的安全。這篇課文就是記敘廉頗、藺相如團結合作,抗擊強秦的歷史事實。

二、基礎知識。

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

繆賢舍人(miào) 西河澠池(miǎn) 秦王不懌(yì)

2、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去親戚(內(nèi)外親屬)? 約束(信約,限制)??? 宣言曰(公開揚言)???? 請指示王(指出來,給人看)

從此以往(往那里)? 因而厚遇(趁此)???? 前進缶(上前,進獻)? 明年復攻趙(第二年)

以示美人(妃嬪 )?? 不過三十日(不超過) 鄙賤之人(知識淺薄,地位低下) 獨畏廉將軍哉(? )

3、下面"請"有不同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②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③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④璧有瑕,請指示王⑤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 (d/②④⑤請允許我)

a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③④???? b①③④/②⑤???? d②④⑤/①③

三、課文分析。

(一)完璧歸趙。

1、這篇文章開頭第1、2自然段與一般傳記寫法相同,介紹了廉頗、藺相如的身份地位。從全文看,這一介紹有什么作用?請簡析。

答:廉頗、藺相如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一貴一賤,對比鮮明,為下文這兩人的矛盾產(chǎn)生埋下伏筆。

2、下面對第3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交代故事發(fā)生的原因:秦欲以城易趙璧。

b、暗示故事的矛盾是:趙"予"璧與"勿予"璧。

c、說明"報秦者"肩負重任,為藺相如的出場作鋪墊。

d、這里的"計未定",指的是"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3、藺相如斗強秦,不僅有勇,而且有智。他料定秦王"無意償趙王城邑"的理由,歸納起來有三,請概述。

(1) "大王見臣列觀,禮節(jié)甚倨"????????? (2) "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3) "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4、這一部分寫藺相如完璧歸趙,情節(jié)一波三折,表現(xiàn)他大智大勇。下面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藺相如"奉璧"于秦王,見"秦王無意償趙城",設計奪回玉璧。

b、藺相如復得璧之后,"怒發(fā)上沖冠",數(shù)落秦王失信,并誓死與玉璧共存亡。

c、藺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設計完璧歸趙。

d、藺相如私下完璧歸趙,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請就湯鑊"。

(二)澠池之會。

5、會前計議"三十里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表現(xiàn)廉頗怎樣的思想性格?這一思想性格與下文的他與藺相如爭列,是否矛盾?請簡析。

會前計議表現(xiàn)了廉頗對國家的忠誠及其膽識。這與下文與藺相如爭列并不矛盾,因這表現(xiàn)的是一個人的和胸懷和氣度。正是由于廉頗有這樣的優(yōu)點的弱點,這一人物更顯得真實可信。

6、會上斗爭,藺相如與秦王作針鋒相對的斗爭。"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這句話--

①表面上說:五步之內(nèi),我能夠拿我的頭頸的血濺在大王身上

②實際上說:我要與大王拼命。

7、斗爭結果,"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對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與開頭并沒有呼應)?? )

a、呼應"澠池之會"的開頭,使故事完整。

b、點出廉頗在"澠池之會"中的活動,既詳寫相如,又兼顧廉頗。

c、指出藺相如在外交上取得勝利的外在原因。?????? d、交待秦國不敢馬上報復趙國的原因。

(三)廉藺交歡。

8、這一部分可分作三個層次,請概括這三個層次的意思。(每層概括不超過20個字)

(1)廉頗欲辱相如,藺相如不與他爭列。??? (2)藺相如不爭列的原因是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

(3)廉頗"肉袒負荊"向藺相如謝罪,成"刎剄之交"。

9、文中寫藺相如與舍人的矛盾沖突,其作用是(c?? )

a借舍人之口寫廉頗與藺相如"爭列"。??? b借舍人之口表現(xiàn)舍人的愚昧無知。

c借舍人之口反襯藺相如胸懷的寬大。??? d借舍人之口襯托藺相如的智勇雙全。

四、延伸閱讀.

(一)閱讀明代王世貞《藺相如完璧歸趙論》(節(jié)選),做題。

1、下面句子加點詞解釋正確的一項分別是

(1)秦王既按圖以予城。(c)

a用手壓住 b止住 c察看 d依照

(2)而歸直于秦(a)

a歸屬 b歸還 c返回 d通"饋",送

2、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分別是

(1)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d)

a現(xiàn)在大王如果是由于趙璧的緣故而丟失了你的十五城。

b現(xiàn)在卻使大王由于趙璧的緣故而失去了那十五城。

c現(xiàn)在使大王由于趙璧的緣故而丟失了你的十五城。

d現(xiàn)在如果大王由于趙璧的緣故而失去了這十五城。

(2)而責璧與信。(b)

a而責難趙國暗中送回玉璧和表示堅決遵守信約用十五城換璧。

b而要索取趙璧和要求趙國守信,用玉璧來換取十五城。

c而責備趙送璧是假,和表明秦用十五城換璧是真。

d而要趙交出玉璧,和秦當遵守信約,劃給趙十五城。

(二)閱讀下面短文,做題。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fā)。相如一 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1、這則短文有一個通假字,這個通假字是? 信? ,通_ 伸____。

2、"一奮其氣"的"一"的意思是(c)

a一概 b 一樣??? c一經(jīng) ?? d專一

3、"方"作介詞所帶的對象是(c)

a藺相如。?????????????????????????? b藺相如引璧睨柱。

c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 d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

4、下面動詞中有一個語法特點不同于其它三個,這個是(d )

a讓???? b叱 ??? c引?????? d誅

5、"智死必勇"的意思是(a )

a能知道死而不怕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b能知道事情發(fā)生的結果是死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c能知道死的價值而去死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d能知道死是成功的前提的,一定是勇敢的人。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九

1—10題選出加點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項

1.例句:“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a.春風不度玉門關??????????????????????b.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c.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d.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a.乃置酒請之??????????????????????????b.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

c.請以趙十五城為大王壽????????????????d.請奉盆缶秦王

3.例句:“而君幸于趙王”(????)

a.高雅得幸于胡亥??????????????????????b.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d.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4.例句:“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a.周鄭交惡????????????????????????????b.初一交戰(zhàn)

c.合從締交????????????????????????????d.交不忠兮怨長5.例句:“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a.弗聽,許晉使????????????????????????b.臨淄有大蛇,長十許丈

c.先生不知何許人也????????????????????d.時人莫之許?6.例句:“固請,召有司案圖”(????)

a.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b.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c.管仲固諫不聽????????????????????????d.鄙人固陋,不知忌諱

7.例句:“相如因持璧卻立”(????)

a.敵不敢至,雖至必卻??????????????????b.王者不卻眾庶

c.醫(y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d.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8.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a.阿母謝媒人??????????????????????????b.乃令張良留謝

c.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d.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9.例句:“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私見張良????????????????????????????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子布、元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d.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

10.例句:“趙王悉召群臣”

a.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b.齊悉復得其故城

c.書不能悉意,略陳固陋????????????????d.丞相亮其悉朕意

11.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a.舍相如廣成傳舍??????????????????????b.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

c.左右欲刃相如????????????????????????d.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12.下列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

a.完璧歸趙????????????????????????????b.寧許以負秦曲

c.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d.畢禮而歸之

1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含義

a.臣愿奉璧往使???????????????????通?????,解釋:??????????????????????

b.拜送書于庭?????????????????????通?????,解釋:??????????????????????

c.召有司案圖?????????????????????通?????,解釋:??????????????????????

d.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通?????,解釋:??????????????????????

14.加點詞都不屬于古今異義的一項是(????)

①傳以示美人及左右????????????②璧有瑕,請指示王

③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④決負約不償城

⑤未嘗有堅明約束者????????????⑥明年復攻趙

⑦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⑧君不如肉袒伏斧質(zhì)請罪

a.③④????????b.④⑧????????c.⑥⑧????????d.③⑥

15.給下面各句按句式特點分類

①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②而君幸于趙王

③君何以知燕王????????????????④拜送書于庭

⑤何功之有哉??????????????????⑥使不辱于諸侯

⑦此人力士????????????????????⑧誰可使者

⑨為夫婿所薄??????????????????⑩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判斷句:?????????????????????被動句:??????????????????

賓語前置:???????????????????謂語前置:???????????????????狀語后置:??????????????????????

16.對“以”字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②愿以十五城請易璧????????③寧許以負秦曲??

④請奉盆缶秦王,以相娛樂??????⑤以空言求璧??????????????⑥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⑦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⑧以絕秦望????????????????⑨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a.①②⑤∕③④⑧∕⑥⑦⑨?????????????b.①②⑤∕③④⑦⑧∕⑥⑨

c.①②⑥∕③④⑦⑧∕⑤⑨?????????????d.①②⑤⑨∕③④⑦∕⑥⑧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

于是舍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碧A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毕嗳缭唬骸胺蛞郧赝踔?,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7.加點字的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例句:“徒慕君之高義”

a.徒以吾兩人在也??????????????????????b.徒見欺

c.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d.班百者多徒行

18.對“所以”的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

①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②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③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④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⑤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⑥夫仁義辯智,非所以持國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19.對“之”和“而”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①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④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20.翻譯下列語句

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譯文:???????????????????????????????????????????????????????????????????????????????????????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譯文:???????????????????????????????????????????????????????????????????????????????????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譯文:???????????????????????????????????????????????????????????????????????????????????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譯文:???????????????????????????????????????????????????????????????????????????????????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譯文:???????????????????????????????????????????????????????????????????????????????????

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譯文:???????????????????????????????????????????????????????????????????????????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問題

建陵侯衛(wèi)綰者,代大陵人也。綰以戲車為郎,事文帝,功次遷為中郎將,醇謹無他。孝景為太子時,召上左右飲,而綰稱病不行。文帝且崩時,屬孝景曰:“綰長者,善遇之?!奔拔牡郾?,景帝立,歲余不誚呵綰,綰日以謹力。

景帝幸上林,詔中郎將參乘,還而問曰:“君知所以得參乘乎?”綰曰:“臣從車士幸得以功次遷為中郎將,不自知也?!鄙蠁枺骸拔釣樘訒r召君,君不肯來,何也?”對曰:“死罪,實病?!鄙腺n之劍。綰曰:“先帝賜臣劍凡六,劍,不敢奉詔?!鄙显唬骸皠?,人之所施易,獨至今乎?”綰曰:“具在?!鄙鲜谷×鶆?,劍尚盛,未嘗服也。郎官有譴,常蒙其罪,不與他將爭;有功,常讓他將。上以為廉,忠實無他腸,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吳楚反,詔綰為將,將河間兵擊吳楚,有功,拜為中尉。三歲,以軍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綰為建陵侯。

其明年,上廢太子,誅栗卿之屬。上以為綰長者,不忍,乃賜綰告歸,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巳,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久之,遷為御史大夫。五歲,代桃侯舍為丞相,朝奏事如職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終無可言。天子以為敦厚,可相少主,尊寵之,賞賜甚多。

為丞相三歲,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時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職,免之。其后綰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節(jié)選自《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21.對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p>

a.功次遷為中郎將 次:依次

b.屬孝景曰:“綰長者,善遇之?!睂伲和ā皣凇?/p>

c.常讓他將讓:責備

d.天子以為敦厚,可相少主 相:輔佐

2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召上左右飲b.而綰稱病不行?c.上以為廉 ?d.而君不任職

2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p>

2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xiàn)衛(wèi)綰“醇謹敦厚”的一組是( ??)

①召上左右飲,而綰稱病不行?、谟泄?,常讓他將?、蹖⒑娱g兵擊楚,有功?、艽液钌釣樨┫?,朝奏事如職所奏?、菥U以戲車為郎,事文帝,功次遷為中郎將?、挢┫嘁跃暗奂矔r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職,免之。

a.①②④ 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25.以下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衛(wèi)綰歷任文、景、武三朝,為人醇厚謹慎。文帝時,有一次太子孝景召清文帝左右近臣飲,衛(wèi)綰借口生病推辭。

b.景帝即位后,一年多的時間對衛(wèi)綰不聞不問,衛(wèi)綰卻一天比一天謹慎。景帝曾想賜給衛(wèi)綰一把劍,被衛(wèi)綰回絕,衛(wèi)綰不與人爭功。景帝認為他廉潔忠誠,后因平叛有功而得以提升,后來因為軍功而被封為建陵侯。

c.衛(wèi)綰曾做太子太傅,后來代替桃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但舉職分內(nèi)例行的事上奏,不別有所議論,自從他開始做官以至于位居丞相,終究無所建樹,亦無過錯。

d.武帝即位后,丞相衛(wèi)綰在景帝臥病時曾濫殺無辜而被免去了官職。

2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5分)

(1)上使取六劍,劍尚盛,未嘗服也。(3分)

譯文:????????????????????????????????????????????????????????????????????????????????

(2)其后綰卒,子信代,坐酬金失侯。(2分)

譯文:????????????????????????????????????????????????????????????????????????????????

參考答案:

1、b????2、c????3、a????4、d????5、a?

6、c????7、a????8、d????9、c????10、b

11、b???12、c???14、b

13、奉通捧,捧著;?????????庭通廷,接受朝拜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案通按,審察,察看;???孰同熟,仔細

15、判斷句:①⑦??被動句:②⑥⑨??賓語前置:③⑤??謂語前置:⑧??狀語后置:④⑩

16、b??17、a??18、d??19、b

20.?①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

②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后啊!

③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

④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⑤這是為什么?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⑥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

21、c??22、c??23、d??24、a??25、d

26、?⑴皇上派人去取那六把劍,劍都還裝在劍鞘之中,不曾佩帶過。

⑵后來衛(wèi)綰去世,他的兒子衛(wèi)信繼承侯爵,因犯酬金(不足)的罪失去侯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十

崔忠建

高中語文教材所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文中“沔池會”一段中有這樣的話:秦御史前書曰:“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令趙王鼓瑟?!倍胶竺嫣A相如怒逼秦王擊缶之后,相如就讓趙史官記錄:“某年月日,秦王為趙王擊缶?!币话闳瞬淮髸⒁膺@里的“令”與“為”二字的不同。兩句的差別還有一點,就是“秦王與趙王會飲”句。趙御史記錄的沒有這句。在這里我們倒不必在乎這一句話的有無的區(qū)別。我們只分析這里“令”與“為”兩個字。從這里可以看出司馬遷作為優(yōu)秀史家的高超筆法。

在“沔池會”這一段故事中,司馬遷要表現(xiàn)的是藺相如大義凜然、為爭國體不惜一切、大智大勇的氣魄。而要突出這一方面,必須把他放到一個矛盾極為尖銳,甚至達到極端的場面。在這里,秦王與趙王的會飲,可以說是一個極其恰當?shù)膱雒妗?

首先是一個一貫飛揚跋扈蠻橫不講理的秦王,依仗自己的強大勢力欺負趙王,讓趙王為他奏瑟。秦王表面上聽瑟,而實際上聽瑟之意不在音,是明擺著辱沒趙王人格,以及趙國的國體。如果趙國就這樣啞然罷會而回的話,趙國將在歷史上留下永遠的污點。(這是用當時的標準來衡量?,F(xiàn)在恐怕也是如此。)而這對于任何一個有氣有血的人,是難以承受的。更有甚者,秦御史記錄的時候,竟然用了一個上級對下級使用的粗劣字眼“令”字。然而,在強弱不等的勢態(tài)下,趙王無奈地接受了。這樣,秦趙兩國的國君態(tài)勢優(yōu)劣就盡顯無遺了。

而就是在這種場合下藺相如的挺身而出“請奉盆缶”,就顯得高大而威嚴了。相如毫不畏懼秦王“左右欲刃”的威脅,用“以頸血濺大王”的拼命架勢相要挾,最終逼迫秦王就范。接著藺相如顧招御史記錄,御史記作“為趙王擊缶”。這一個“為”字,是極其耐人尋味?!降资鞘裁丛?,秦王為趙王擊缶?是怕趙王?自愿?還是……?讀史讀到這段的時候,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這樣,藺相如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陷秦王于更加被動的地位。趙國自然就更勝秦一籌了。

歷來我國史家著史,力求文字簡約而微顯大義。更何況司馬遷是此中名手。所以我們在閱讀分析,或者給學生講解時須細心體會這類細小不起眼的地方。這樣不僅會提高自己的賞閱古文的素養(yǎng),在講課的時候也會得心應手。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十一

教學目的

一、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zhì)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機智勇敢的品質(zhì)和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體會這篇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三、重點學習課文中的一些文言多義詞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四、了解作者司馬遷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記》。

教學設想

一、本文故事性很強,可以先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理解和使用工具書,初步了解課文中三個故事的大意。

二、重點講解與練習相結合。對于重點詞語,如:負、徒、幸、引、為、使、亡、觀、奏、顧等,要結合語境講清楚,并通過練習來鞏固這些詞語。古今異義詞:指示,約束;名詞活用動詞:刃、衣、舍、前等;使動用法:完、急、破、歸等;虛詞:以、之;被動句和判斷句等,都要一一講清楚,并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以鞏固所學的內(nèi)容。

教學時數(shù)??四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讀書作文時,經(jīng)常遇到“完壁歸趙”“負荊請罪”等成語。這些成語的出處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板書)。我們學習這些課文,不僅可以進一步理解這些成語典故,學到一些文言知識,而且將受到古人那種勇敢機智的品質(zhì)以及識大體、顧大局的愛國情操所激勵,從而培養(yǎng)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簡介作者和《史記》。

引導學生看注釋①和“預習提示”第一段。明確這樣幾點:1.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能寫出《史記》這樣偉大的作品,是因為:①家學淵源。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學問廣博。父親死了三年,司馬遷繼承其業(yè),在“金匾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②廣泛游覽,實地考察;③艱難發(fā)憤。武帝天漢三年(前98),李陵孤軍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因而觸怒漢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發(fā)憤著《史記》,也發(fā)泄了他對漢朝的仇恨。

2.《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跡,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列傳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寫作技巧,人物形象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簡介時代背景。

公元前四世紀,戰(zhàn)國“七雄”征戰(zhàn)不已。秦國最強,它對六國都有野心。秦國多次擊趙,但趙國重用廉頗、藺相如,將相團結合作,外交上、軍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國家的安全。這篇課文就是記敘廉頗、藺相如團結合作,抗擊強秦的歷史事實。

四、教師范讀第l-13段。

五、講讀第一部分(第l—2段)。

1.指導學生自讀第1—2段。

2.學生講解,教師點撥。

明確:“以勇氣聞于諸侯”,以,憑借。開頭簡介廉、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異,為二人矛盾伏筆。

六、講讀第二部分第一層(3—5段)。

1.指導學生自讀3—5段。

2.學生講解第3段,教師糾正,補充。

明確:①“愿以十五城請易壁”,愿,很希望,不同于現(xiàn)在的“愿意”。②“徒見欺”,見,被、受,被動句式。③“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意思是:主意沒有拿定,(想)尋求一個可以出使答復秦國的人,(但)沒有找到?!叭丝墒箞笄卣摺奔础翱墒箞笄刂恕?,定語后置句。④關于和氏壁的來歷,教師可以扼要補充。(請見《韓非子·和氏》)⑤這一段是故事的開端,秦王要“以城易壁”,趙王左右為難,為藺相如出場作鋪墊。

3.學生試講第4-5段,教師糾正并補充。明確:①“竊計欲亡走燕”、“竊以為其人勇士”。竊,用在對話或書信中表示謙恭之詞,意思是“我私下”?!巴觥薄ⅰ白摺蓖x詞,都作“逃”講。②“臣請完壁歸趙”。請,意思有二:一是敬辭,表示請您(做某事),二是謙詞,請您允許我(做某事)。這里作第二種解釋。(按1989年高考題第12題考了“請”字的兩種不同用法,請予注意。下文還有“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有暇,請指示王”,這兩句的“請”的用法,請注意區(qū)分。)③“而君幸于趙王”、“則幸得脫矣”、“大王亦幸赦臣”中三個“幸”,第一個“幸”是寵幸,后兩個“幸”是僥幸?!靶矣谮w王”,是被動句,被趙王寵幸。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中的“負”是使動用法。⑤“王必無人”中的“必”,課文注釋為“一定,實在”。③藺相如為何會贏得趙王的信任?一是由于繆賢推薦,補寫出了藺相如的過人才情;二是在朝廷應對時提出“寧許以負秦曲”的正確主張,自愿承擔出使重任。⑤這一層寫藺相如奉壁使秦。用對話表現(xiàn)相如的過人的分析能力和決斷能力。

七。學生邊朗讀邊思考1-5段后,布置作業(yè)?。

1.熟讀和口譯第1—5段。

2.預習第6—13段。

第二教時

一、檢查舊課。

(出示小黑板)

1.解釋加點詞語。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英勇氣概)???②使人遺趙王書??(送)????③徒見欺??(被)???④臣請完壁歸趙??(謙詞)

2.翻譯句子。

①今君乃亡趙走燕??②而君幸干趙王??③求人可使報秦者??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二、講讀第二部分第二層(第06一11段)。

指名朗讀和翻譯這一層后,師生共同研討問題:

1.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明確:秦王坐章臺,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順便要求學生講解這一句),左右皆呼萬歲。以城換壁,對秦國來講,并木占便宜,談不上什么勝利,用不著“歡呼”。再說,秦王坐在行宮章臺中,把和氏壁傳遞給嬪妃和侍從人員看,表現(xiàn)出對趙國使者輕慢無禮,故相如斷定他“無意償城”,這表現(xiàn)了相如過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2.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無意償趙城”后怎么辦?

明確:①設計智取。乃前(上前,名作動)曰:“壁有暇,請指示王?!保ㄊ?,給……看。意思是:請讓我指給大王看。)②說理斗爭。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來批評秦王的欺騙手段;另一方面以趙王的謙誠來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講信義。(要求學生講解“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這一句。)③誓死捍衛(wèi)。相如“倚柱,怒發(fā)上沖冠”(按:有人認為這一句的標點應為:倚柱,怒,發(fā)上沖冠。),這里寫出了相如的憤怒表情?!按笸醣赜保ㄐ巫鲃樱┏?,臣頭今與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辭表現(xiàn)相如的勇氣?!跋嗳绯制浔诿撝?,欲以擊柱?!庇忠詣幼鞅憩F(xiàn)相如誓死捍衛(wèi)的決心。

3.秦王“詐佯為予趙城”后,相如又如何對策?

明確:首先,相如使出緩兵之計,要秦王齋戒,設九賓禮,然后交壁;其次,私下派人把和氏壁從徑道(小道)送回趙國。

4.歸壁于趙后,相如又怎樣對秦王交代的?

明確:①義責秦王朝歷來言而無信?!拔磭L有堅明約束(要求學生講解這四個字)者也”。干脆說明壁已歸趙;②以“秦強而趙弱”的事實,只要“堅明約束”,“趙立奉壁來”;③表示自己知“欺大王之罪”,“臣請就湯鍵”。④提出希望“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暗示秦王殺自己不是好辦法。

三、略講第二部分第三層(12——13段)。這一層是寫完壁歸趙后的結局?!鞍菹嗳鐬樯洗蠓颉睘閷⑾嗖缓头P?!扒匾嗖灰猿怯柃w,趙亦終不予秦壁”為兩國進入對立狀態(tài)和“澠池之會”伏筆。

四、小結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寫完壁歸趙,著重表現(xiàn)相如的大智大勇。相如的這種品質(zhì),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的?討論后明確:①直接描寫(如:相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②間接描寫,以秦王的聲威,秦廷環(huán)境氣氛來反襯相如的鎮(zhèn)定自如,智勇雙全及非凡的外交斗爭藝術。

五、復習鞏固第二部分。指導學生反復朗讀6—11段,并允許學生質(zhì)疑。

六、布置作業(yè)?。

1.用自己的話講“完壁歸趙”的故事。

2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3.預習第三部分“澠池會”。

第三教時

一、檢查復習。

1.(出示小黑板)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乃前曰:“璧有瑕……”(上前)

②相如因持壁卻立(因,于是。卻:退)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修敬: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④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2.辨析加點虛詞。

二、講讀第三部分(14一16段)。

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自讀并試譯這一部分后,研討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要求用四個字概括。

明確:澠池之會。

2.這一部分可以分幾個層次?要求用四個字概括層意?!?

明確:分三層。第14段為一層:趙王赴會;第15段為第二層:澠池斗爭。第16段:斗爭結果。

3.講析第一層(第14段)。

①“澠池之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舉行的?

明確:是在秦國攻打趙國一再獲勝的形勢下舉行的。(要求學生翻譯加點詞:其后(以后)秦伐(攻打)趙,拔(攻下)石城。明年(第二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②秦王在節(jié)節(jié)獲勝的情況下,為何欲與趙王“為好”,舉行“澠池之會”?

明確:軍事斗爭輔以外交斗爭,從外交上進一步迫趙投降。

③趙王赴會時作好了哪些準備?

明確:一方面相如隨從保駕,另一方面廉頗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壞的打算。(“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4講析第二層和第三層(第15、16段)

①秦王怎樣侮辱趙王的?從哪些字可以看出來?

明確:從“秦王飲酒酣”“令趙王鼓瑟”中的“酣”和“令”兩個字可看出來?!昂ā弊謱懗隽饲赝醯闹焊邭鈸P、盛氣凌人的神態(tài);“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趙王一等(注意:秦與趙同為諸侯,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且要寫進秦的史冊,這是明目張膽對趙王的侮辱。

②面對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樣與之針鋒相對的?

明確:首先,藺相如上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瓶秦王,以相娛樂?!保ㄒ髮W生翻譯這一句:趙王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樂,請(讓我)獻上一個盆瓶給秦王(敲打),來互相娛樂?!盀椤眞éi,動詞,演奏)其次,相如以拼命和秦王斗爭。秦王不肯,相如又“跪請”,秦王還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要學生翻澤這一句:你我相距不出五步,我簡相如能夠拿頭頸的鮮血濺到大王的身上了!)再次,相如以“張目叱之”,使秦王的左右“皆靡”。在這種情況下,秦王被迫一擊颯。最后,相如又顧召趙御史書,以牙還牙。

③秦王一計未成,又提出“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的無禮要求,相如又如何對策?

明確:相如針鋒相對,以攻為守,提出同樣要求:“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毕剃柺乔氐亩汲牵鋬r值在趙十五城之上。

④“澠池之會”的結果如何?

明確:一是秦終不能加勝于趙;二是秦也不敢動兵??梢哉f,澠池之會是趙的勝利,秦的失敗。這一段迸一步表現(xiàn)了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質(zhì)。

三、布置作業(yè)?。

1.熟讀第三部分。

2.完成“思考和練習”四和五。

3.預習第四部分。

第四教時

一、檢查復習。

1.(出示小黑板)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和好)

②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告別,有準備不再相見的意味)

③秦御史前書曰(記錄)

④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2.(出示小黑板)說說下列句中的“于”各有什么作用。

①故燕王欲結于君(引出對象。跟,同)

②使不辱于諸侯(引出對象。被)

③會于西河之外(引出處所。在)

④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引出對象。被)

二、讀講第四部分(第17-21段)。

1.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后,劃分層次。

明確:分三層:第一層(第17—18段),寫相如“拜為上卿”,廉頗居功自傲,相如退讓。第二層(第19段),寫相如不計私怨,說服舍人。第三層(第20-zi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這一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廉藺交歡”來概括。

2研讀第一層。

①廉藺產(chǎn)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簡相如出身低微,開始只是“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而現(xiàn)在卻“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教師補充:秦漢以前位次以右為尊。)廉藺地位的變化是產(chǎn)生矛盾的客觀原因。但主觀原因卻是因為廉頗不能正確對待自己,也不能正確對待相如?!拔覟橼w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要求學生翻譯這幾句)

②廉頗揚言見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對待的?明確:相如有意退讓,“不肯與會”,“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即使見到廉頗,相如也“引車避匿”。(“引”,退、牽拉。)從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與氣量。

3.研讀第二層。

齊讀這一層后,指名學生試譯這一層,教師予以必要的糾正與補充,然后討論問題。

相如如何說服舍人的?相如退讓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相如采用比較法來說明道理。“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要求學生解釋這一句:你們看廉將軍比秦王哪一個厲害?在原句句尾省略了一個“威”字?!爸弊秩∠渥营毩⑿?。)相如的啟發(fā)提問,自然得出廉頗不如秦王的結論。然后,從國家利益的高度說明將相和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保ㄒ髮W生翻譯這一句:我這樣做的原因,是由于把國家的急切之事放在前頭,而把個人的仇怨之事放在后頭呀?。┯纱丝梢?,相如對廉頗的忍讓,是出于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目的。

4研讀第三層。

①廉頗聽到相如的話后如何表現(xiàn)?

明確:“肉袒負荊”,登門謝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比較兩個“之”的用法;前一個“之”,助詞,相當于“的”;后一個“之”,代詞,代“我”。)

②由此看出廉頗具有何種品質(zhì)?

明確:知錯能改,坦白直率。

③“廉藺交歡”的思想基礎是什么?

明確:愛國,愛趙國,仇恨秦國。(要求學生講解“刎頸之交”這個成語)

[附〕板書設計?

廉藺交歡

(轉引自江蘇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板書設計?》)

三、要求學生熟讀、背誦第四部分(最后五段)。

四、小結全文。

1.主題思想:本文通過“完壁歸趙”、“繩池之會”、“將相和歡”的故事,贊揚了藺相如智勇雙全的品質(zhì)和寬厚待人、顧全大局的風格,也贊美了廉頗“負荊請罪”的優(yōu)秀品質(zhì)。

2.選擇典型事件刻劃人物,以寫簡相如為主,寫廉頗為賓,選材詳略得當。

3.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課文中有兩類矛盾,一類是趙國與秦國的矛盾,這一對矛盾是敵我矛盾;另一類是廉、藺的矛盾,這一對矛盾是內(nèi)部矛盾。兩類矛盾縱橫交錯,互相影響。最后在共同對敵的前提下,內(nèi)部矛盾得到了解決,廉藺的性格品質(zhì)也得到了充分的刻畫。

4.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要求學生分別找出藺相如的對話和廉頗的對話,說說這些對話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思考和練習”三、五。

2.背誦最后5段。

3.找出本文的成語。

4.這篇課文原文還有一段文字:

是歲,廉頗東攻齊,破其一軍。居二年,廉頗復伐齊畿,拔之。后三年,廉頗攻魏之防陵、安陽,拔之。后四年,腐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其明年,趙奢破秦軍于闊下。

試翻譯這段文字,井說說作者寫這段文字的用意。

二一??廉頗藺相如列傳

教學目的

一、認識廉頗、藺相如思想品質(zhì)的可貴之處,培養(yǎng)機智勇敢的品質(zhì)和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體會這篇課文善于剪裁和組織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語言、行動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三、重點學習課文中的一些文言多義詞和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四、了解作者司馬遷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記》。

教學設想

一、本文故事性很強,可以先布置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對照理解和使用工具書,初步了解課文中三個故事的大意。

二、重點講解與練習相結合。對于重點詞語,如:負、徒、幸、引、為、使、亡、觀、奏、顧等,要結合語境講清楚,并通過練習來鞏固這些詞語。古今異義詞:指示,約束;名詞活用動詞:刃、衣、舍、前等;使動用法:完、急、破、歸等;虛詞:以、之;被動句和判斷句等,都要一一講清楚,并適當補充一些練習,以鞏固所學的內(nèi)容。

教學時數(shù)??四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我們讀書作文時,經(jīng)常遇到“完壁歸趙”“負荊請罪”等成語。這些成語的出處就在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板書)。我們學習這些課文,不僅可以進一步理解這些成語典故,學到一些文言知識,而且將受到古人那種勇敢機智的品質(zhì)以及識大體、顧大局的愛國情操所激勵,從而培養(yǎng)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簡介作者和《史記》。

引導學生看注釋①和“預習提示”第一段。明確這樣幾點:1.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他能寫出《史記》這樣偉大的作品,是因為:①家學淵源。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學問廣博。父親死了三年,司馬遷繼承其業(yè),在“金匾石室”(國家藏書處)閱讀、整理歷史資料;②廣泛游覽,實地考察;③艱難發(fā)憤。武帝天漢三年(前98),李陵孤軍入匈奴,敗降,而司馬遷極言李陵降敵出于無奈,因而觸怒漢武帝,致罪下獄,受宮刑。司馬遷發(fā)憤著《史記》,也發(fā)泄了他對漢朝的仇恨。

2.《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本紀、世家、列傳、書、表等五種體裁。列傳,用以記述帝王以外的人物的事跡,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列傳中的一篇代表作。

3.《史記》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作品有很高的寫作技巧,人物形象鮮明,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三、簡介時代背景。

公元前四世紀,戰(zhàn)國“七雄”征戰(zhàn)不已。秦國最強,它對六國都有野心。秦國多次擊趙,但趙國重用廉頗、藺相如,將相團結合作,外交上、軍事上都取得了成功,保障了國家的安全。這篇課文就是記敘廉頗、藺相如團結合作,抗擊強秦的歷史事實。

四、教師范讀第l-13段。

五、講讀第一部分(第l—2段)。

1.指導學生自讀第1—2段。

2.學生講解,教師點撥。

明確:“以勇氣聞于諸侯”,以,憑借。開頭簡介廉、藺二人地位、威望的巨大差異,為二人矛盾伏筆。

六、講讀第二部分第一層(3—5段)。

1.指導學生自讀3—5段。

2.學生講解第3段,教師糾正,補充。

明確:①“愿以十五城請易壁”,愿,很希望,不同于現(xiàn)在的“愿意”。②“徒見欺”,見,被、受,被動句式。③“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意思是:主意沒有拿定,(想)尋求一個可以出使答復秦國的人,(但)沒有找到?!叭丝墒箞笄卣摺奔础翱墒箞笄刂恕?,定語后置句。④關于和氏壁的來歷,教師可以扼要補充。(請見《韓非子·和氏》)⑤這一段是故事的開端,秦王要“以城易壁”,趙王左右為難,為藺相如出場作鋪墊。

3.學生試講第4-5段,教師糾正并補充。明確:①“竊計欲亡走燕”、“竊以為其人勇士”。竊,用在對話或書信中表示謙恭之詞,意思是“我私下”?!巴觥?、“走”同義詞,都作“逃”講。②“臣請完壁歸趙”。請,意思有二:一是敬辭,表示請您(做某事),二是謙詞,請您允許我(做某事)。這里作第二種解釋。(按1989年高考題第12題考了“請”字的兩種不同用法,請予注意。下文還有“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壁有暇,請指示王”,這兩句的“請”的用法,請注意區(qū)分。)③“而君幸于趙王”、“則幸得脫矣”、“大王亦幸赦臣”中三個“幸”,第一個“幸”是寵幸,后兩個“幸”是僥幸?!靶矣谮w王”,是被動句,被趙王寵幸。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中的“負”是使動用法。⑤“王必無人”中的“必”,課文注釋為“一定,實在”。③藺相如為何會贏得趙王的信任?一是由于繆賢推薦,補寫出了藺相如的過人才情;二是在朝廷應對時提出“寧許以負秦曲”的正確主張,自愿承擔出使重任。⑤這一層寫藺相如奉壁使秦。用對話表現(xiàn)相如的過人的分析能力和決斷能力。

七。學生邊朗讀邊思考1-5段后,布置作業(yè)?。

1.熟讀和口譯第1—5段。

2.預習第6—13段。

第二教時

一、檢查舊課。

(出示小黑板)

1.解釋加點詞語。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英勇氣概)???②使人遺趙王書??(送)????③徒見欺??(被)???④臣請完壁歸趙??(謙詞)

2.翻譯句子。

①今君乃亡趙走燕??②而君幸干趙王??③求人可使報秦者??④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二、講讀第二部分第二層(第06一11段)。

指名朗讀和翻譯這一層后,師生共同研討問題:

1.相如從哪些地方看出秦王“無意償城”?

明確:秦王坐章臺,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順便要求學生講解這一句),左右皆呼萬歲。以城換壁,對秦國來講,并木占便宜,談不上什么勝利,用不著“歡呼”。再說,秦王坐在行宮章臺中,把和氏壁傳遞給嬪妃和侍從人員看,表現(xiàn)出對趙國使者輕慢無禮,故相如斷定他“無意償城”,這表現(xiàn)了相如過人的洞察力和判斷力。

2.相如發(fā)現(xiàn)秦王“無意償趙城”后怎么辦?

明確:①設計智取。乃前(上前,名作動)曰:“壁有暇,請指示王?!保ㄊ?,給……看。意思是:請讓我指給大王看。)②說理斗爭。相如一方面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來批評秦王的欺騙手段;另一方面以趙王的謙誠來批判秦王的傲慢、不講信義。(要求學生講解“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這一句。)③誓死捍衛(wèi)。相如“倚柱,怒發(fā)上沖冠”(按:有人認為這一句的標點應為:倚柱,怒,發(fā)上沖冠。),這里寫出了相如的憤怒表情?!按笸醣赜保ㄐ巫鲃樱┏?,臣頭今與壁俱碎于柱矣!”,以言辭表現(xiàn)相如的勇氣?!跋嗳绯制浔诿撝該糁?。”又以動作表現(xiàn)相如誓死捍衛(wèi)的決心。

3.秦王“詐佯為予趙城”后,相如又如何對策?

明確:首先,相如使出緩兵之計,要秦王齋戒,設九賓禮,然后交壁;其次,私下派人把和氏壁從徑道(小道)送回趙國。

4.歸壁于趙后,相如又怎樣對秦王交代的?

明確:①義責秦王朝歷來言而無信?!拔磭L有堅明約束(要求學生講解這四個字)者也”。干脆說明壁已歸趙;②以“秦強而趙弱”的事實,只要“堅明約束”,“趙立奉壁來”;③表示自己知“欺大王之罪”,“臣請就湯鍵”。④提出希望“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暗示秦王殺自己不是好辦法。

三、略講第二部分第三層(12——13段)。這一層是寫完壁歸趙后的結局?!鞍菹嗳鐬樯洗蠓颉睘閷⑾嗖缓头P?!扒匾嗖灰猿怯柃w,趙亦終不予秦壁”為兩國進入對立狀態(tài)和“澠池之會”伏筆。

四、小結第二部分:這一部分寫完壁歸趙,著重表現(xiàn)相如的大智大勇。相如的這種品質(zhì),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的?討論后明確:①直接描寫(如:相如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描寫)②間接描寫,以秦王的聲威,秦廷環(huán)境氣氛來反襯相如的鎮(zhèn)定自如,智勇雙全及非凡的外交斗爭藝術。

五、復習鞏固第二部分。指導學生反復朗讀6—11段,并允許學生質(zhì)疑。

六、布置作業(yè)?。

1.用自己的話講“完壁歸趙”的故事。

2完成“思考和練習”四。

3.預習第三部分“澠池會”。

第三教時

一、檢查復習。

1.(出示小黑板)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乃前曰:“璧有瑕……”(上前)

②相如因持壁卻立(因,于是。卻:退)

③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嚴:尊重;修敬:整飾禮儀表示敬意。)

④舍相如廣成傳舍(舍:安置住宿。傳舍:招待賓客的館舍。)

2.辨析加點虛詞。

二、講讀第三部分(14一16段)。

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自讀并試譯這一部分后,研討下列問題。

1.這一部分寫的內(nèi)容是什么?要求用四個字概括。

明確:澠池之會。

2.這一部分可以分幾個層次?要求用四個字概括層意?!?

明確:分三層。第14段為一層:趙王赴會;第15段為第二層:澠池斗爭。第16段:斗爭結果。

3.講析第一層(第14段)。

①“澠池之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舉行的?

明確:是在秦國攻打趙國一再獲勝的形勢下舉行的。(要求學生翻譯加點詞:其后(以后)秦伐(攻打)趙,拔(攻下)石城。明年(第二年)復攻趙,殺二萬人。

②秦王在節(jié)節(jié)獲勝的情況下,為何欲與趙王“為好”,舉行“澠池之會”?

明確:軍事斗爭輔以外交斗爭,從外交上進一步迫趙投降。

③趙王赴會時作好了哪些準備?

明確:一方面相如隨從保駕,另一方面廉頗作后盾,并作好了最壞的打算。(“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保?

4講析第二層和第三層(第15、16段)

①秦王怎樣侮辱趙王的?從哪些字可以看出來?

明確:從“秦王飲酒酣”“令趙王鼓瑟”中的“酣”和“令”兩個字可看出來?!昂ā弊謱懗隽饲赝醯闹焊邭鈸P、盛氣凌人的神態(tài);“令”字表示秦王自命高趙王一等(注意:秦與趙同為諸侯,地位應該是平等的),且要寫進秦的史冊,這是明目張膽對趙王的侮辱。

②面對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樣與之針鋒相對的?

明確:首先,藺相如上前曰:“趙王竊聞秦王善為秦聲,請奉盆瓶秦王,以相娛樂?!保ㄒ髮W生翻譯這一句:趙王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音樂,請(讓我)獻上一個盆瓶給秦王(敲打),來互相娛樂?!盀椤眞éi,動詞,演奏)其次,相如以拼命和秦王斗爭。秦王不肯,相如又“跪請”,秦王還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內(nèi),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要學生翻澤這一句:你我相距不出五步,我簡相如能夠拿頭頸的鮮血濺到大王的身上了?。┰俅?,相如以“張目叱之”,使秦王的左右“皆靡”。在這種情況下,秦王被迫一擊颯。最后,相如又顧召趙御史書,以牙還牙。

③秦王一計未成,又提出“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的無禮要求,相如又如何對策?

明確:相如針鋒相對,以攻為守,提出同樣要求:“請以秦之咸陽為趙王壽。”咸陽是秦的都城,其價值在趙十五城之上。

④“澠池之會”的結果如何?

明確:一是秦終不能加勝于趙;二是秦也不敢動兵??梢哉f,澠池之會是趙的勝利,秦的失敗。這一段迸一步表現(xiàn)了相如大智大勇的品質(zhì)。

三、布置作業(yè)?。

1.熟讀第三部分。

2.完成“思考和練習”四和五。

3.預習第四部分。

第四教時

一、檢查復習。

1.(出示小黑板)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和好)

②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告別,有準備不再相見的意味)

③秦御史前書曰(記錄)

④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殺)

2.(出示小黑板)說說下列句中的“于”各有什么作用。

①故燕王欲結于君(引出對象。跟,同)

②使不辱于諸侯(引出對象。被)

③會于西河之外(引出處所。在)

④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引出對象。被)

二、讀講第四部分(第17-21段)。

1.指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后,劃分層次。

明確:分三層:第一層(第17—18段),寫相如“拜為上卿”,廉頗居功自傲,相如退讓。第二層(第19段),寫相如不計私怨,說服舍人。第三層(第20-zi段),寫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好。這一部分內(nèi)容可以用“廉藺交歡”來概括。

2研讀第一層。

①廉藺產(chǎn)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簡相如出身低微,開始只是“趙宦者令繆賢舍人”,而現(xiàn)在卻“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教師補充:秦漢以前位次以右為尊。)廉藺地位的變化是產(chǎn)生矛盾的客觀原因。但主觀原因卻是因為廉頗不能正確對待自己,也不能正確對待相如?!拔覟橼w將,有攻城野戰(zhàn)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要求學生翻譯這幾句)

②廉頗揚言見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對待的?明確:相如有意退讓,“不肯與會”,“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即使見到廉頗,相如也“引車避匿”。(“引”,退、牽拉。)從這里可以看到相如的大度與氣量。

3.研讀第二層。

齊讀這一層后,指名學生試譯這一層,教師予以必要的糾正與補充,然后討論問題。

相如如何說服舍人的?相如退讓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相如采用比較法來說明道理?!肮暳畬④娛肱c秦王?”(要求學生解釋這一句:你們看廉將軍比秦王哪一個厲害?在原句句尾省略了一個“威”字?!爸弊秩∠渥营毩⑿?。)相如的啟發(fā)提問,自然得出廉頗不如秦王的結論。然后,從國家利益的高度說明將相和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吾所以為此者,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要求學生翻譯這一句:我這樣做的原因,是由于把國家的急切之事放在前頭,而把個人的仇怨之事放在后頭呀?。┯纱丝梢?,相如對廉頗的忍讓,是出于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目的。

4研讀第三層。

①廉頗聽到相如的話后如何表現(xiàn)?

明確:“肉袒負荊”,登門謝罪:“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比較兩個“之”的用法;前一個“之”,助詞,相當于“的”;后一個“之”,代詞,代“我”。)

②由此看出廉頗具有何種品質(zhì)?

明確:知錯能改,坦白直率。

③“廉藺交歡”的思想基礎是什么?

明確:愛國,愛趙國,仇恨秦國。(要求學生講解“刎頸之交”這個成語)

高中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 高中必修4廉頗藺相如列傳篇十二

一、說教材

本文選自高一語文必修④第四單元。作為《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其重要的歷史價值在于,以“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典型故事濃縮了戰(zhàn)國末期秦趙之間的政治斗爭,以小見大,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歷史風云變幻。而其突出的文學價值在于,情節(jié)安排張弛有度,扣人心弦;動作刻畫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語言描寫簡練生動,凸顯個性。通過情節(jié)等突顯了主要人物德才兼?zhèn)涞娜烁聍攘Α?/p>

二、說學情

由于各種原因,學生首先存在認識和能力上的個體差異。其次,普遍存在“困于口”問題,學生沒有“說”的習慣,只一味地記,可這不意味著他們想不到。

想得到未必說得出,說得出者必定能想得到:說是一個綜合性的學習過程和結果。因此,“讓學生說”,勢在必行。這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

三、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以主要人物德才兼?zhèn)涞娜烁窀腥緦W生。例如欣賞和學習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卑不亢、寬容謙讓。再如辨別廉頗有自尊心還是嫉妒心,正確認識自尊心對個人成長的價值等。

能力目標:包括文學素養(yǎng)和語言表達能力。

有效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認識其各方面的文學魅力,以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

四、說重點、難點

重點:口述故事,賞析重要語段的涵義,分析人物性格。

難點:掌握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五、說教法和學法

㈠誦讀法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笨梢娮x十分重要。古文尤其要注重誦讀。讀方式多樣,效果各異。我將采用集體朗誦和分角色朗讀兩種方式。

本文篇幅較長,不宜在單課時內(nèi)通讀全文,否則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根據(jù)內(nèi)容特點,我將以故事為單位,引導學生朗誦。

集體朗誦相對完整的文段,以掌握字音、句讀,了解故事梗概。分角色模仿人物對話,理解其用意,以便揣摩出任務內(nèi)心感受。

㈡問答法

“引導學生進行‘問題式’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基本策略”,而且是目前使用普遍而有效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中,教師作為“引導者”的作用*應該體現(xiàn)。而問題的設計或提問的技巧將直接影響引導的成效。

三課時,每課時一個故事。

*課時:完璧歸趙

1、集體朗誦,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對話,簡述主要情節(jié)。

2、讀準句讀,并解釋重點詞:

璧有瑕,請指示王。

傳之美人,以戲弄臣。

3、提問:

⑴秦王請求以城易璧是否真誠?為什么?

⑵明知是欺詐,趙國為何不斷然拒絕?

⑶繆賢怎么知道藺相如的為人?

⑷藺相如憑什么認為應該“許秦璧”?

⑸秦王得到玉璧后,有何表現(xiàn)?

⑹璧已落入他人之手,藺相如怎么取回?接著怎么應對?賞析人物動作描寫。

⑺藺相如向秦王提出什么要求來迎接玉璧?秦王依言行事后藺相如怎么應對?

⑻藺相如辯解的那番話包含幾個理由?

第二課時:澠池之會

1、集體朗誦,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對話,簡述主要情節(jié)。

2、讀準句讀,并解釋重點詞:

于是相如前進缶。

3、提問:

⑴秦王在什么情況下提出澠池相會的要求?這是否符合常理?他可能有什么目的?

⑵復述送別場面。模仿廉頗口吻,“說出”原話。解釋詞語“度”、“不過”。

⑶廉頗向趙王提出什么建議?

⑷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你知道國君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有什么作用嗎?

⑸趙王未死,就有了善后的打算,廉頗當時會有怎樣的神態(tài)和心理?這體現(xiàn)廉頗什么優(yōu)點?

⑹這番話對故事的發(fā)展起什么作用?

⑺澠池之會上,秦國一方向趙王提出什么要求?

⑻結合人物的語言、動作,說說秦王、趙王、藺相如各自怎么應對?并比較兩位君王的性格特征。

⑼“十五城”對一個“咸陽”,哪個分量重?為什么?在這場較量中誰明顯占優(yōu)勢?

第三課時:負荊請罪

1、導入說明本故事的現(xiàn)實意義,從而說明作此學習內(nèi)容調(diào)整的原因。

2、集體朗誦,分角色扮演人物,模仿人物對話,簡述主要情節(jié)。

3、提問:

⑴廉頗為什么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起因)

⑵你認為藺相如主要憑什么化解了兩人之間得仇怨?(性格特征)

⑶廉頗有哪些優(yōu)點?(性格特征)

⑷結合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讀這則故事的感悟?

4、總結三個故事,藺相如對待秦王和廉頗的不同態(tài)度、方式,歸納他的處世原則。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197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